时间:2023-09-10 14:40:27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信息化管理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信息化;;Microsoft .NET Framework;统一系统平台;底层数据库;业务流程重组;流程定制;设计流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1)07-1469-03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Development and Case Analysis
LI Pei-lin
(Beris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Corporation, Baotou 01401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introduces relevant enterpris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basic concepts, and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anagement mode, the advantage of also tells some informat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 used in development technology and system development and function division aspect content, the intermediate north-inclining MCC Ori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Co., LTD. The actual case studi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of actual application.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 Framework; unified system platform; underlying database; 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process custom; design process management
现代社会,人们普遍使用计算机来提高个人工作效率,但是在需要许多人一起协同工作的现代工作环境中,我们更需要提高我们的整体工作效率。利用网络通讯基础及先进的网络应用平台,建设一个安全、可靠、开放、高效的信息网络和办公自动化、信息管理电子化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现代化的日常办公条件及丰富的综合信息服务,实现档案管理自动化和办公事务处理自动化,以提高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企业各部门日常业务工作的规范化、电子化、标准化,增强档案部门文件档案、人力资源档案、科技档案、 财务档案等档案的可管理性,实现信息的在线查询、借阅,最终实现资源的完全共享。目前我们勘察设计行业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对管理信息化价值认同度越来越高,随着企业改制及市场化竞争的深入,管理信息化的价值得到普遍的关注,系统的认同感逐步加强,信息化日益成为企业提升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对于我们中冶东方公司这种大型设计企业来说,信息化管理势在必行。现阶段尤其需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设计流程进行的管理,设计文件需要在整个设计流程各个环节中有序的组织起来以确保归档图纸文件的管理,实现资源的共享性和安全性。
企业信息化管理是一个极大的概念,一个炒作了很久的概念。无论是办公设备公司,还是系统集成公司,都大力推出自己的信息化产品。有办公设备、办公自动化电脑、信息管理软件等等。可见,信息化管理内容庞大,空间不可小视。那么,首先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什么是企业信息化管理?
2 企业信息化管理技术内容分析
下面以我们中冶东方公司为例简单描述一下企业信息化的主要内容。
1)生产设计流程的信息化。生产过程的信息化是我们勘察设计行业信息化的―个关键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优化和管理现有的设计流程,使之规范、高效的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设计流程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进度和质量,对于传统的办公模式,最终产品无法保证质量,全靠设计人员的责任心,设计的进度控制也是企业管理最头痛的环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量身定制自己的设计流程管理模块来辅助生产管理工作。此模块将设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紧密联系起来,为管理层提供给出数据,也为最终的成品档案管理打下基础。
2)企业内部管理信息化。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领域,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以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为基础,通过各种类型的信息应用系统来有效地组织、利用信息资源,实现管理的高效率。根据我们企业的需要,在设计流程管理模块的基础上继续定制经营管理模块、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档案管理模块、工时管理模块、综合查询模块以及办公自动化(OA)模块等,这些功能的实现将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充分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3)企业客户关系及经营管理的信息化。
经营管理的信息化主要是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了一个项目信息及台帐管理、合同、收付费、客户信息、供方信息等方面综合信息管理工具。为领导提供第一手材料,使决策者能实时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具体业务功能包括:各类合同信息的维护及查询统计功能;计划收款、实际收款、费用方面的信息维护及查询统计功能、客户关系信息的维护及查询功能等。
3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工具与技术解决
3.1 开发技术的分析
就现在开发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技术来说,主要集中分为三大类:基于C/S结构的应用程序开发,结合C/S结构和Web技术的复合应用程序,基于B/S结构的动态网页技术。
C/S结构系统:是传统开发模式,速度快,效率高但无法满足现在的远程网络办公和移动办公;
C/S+Web技术:是为了补充C/S结构的不足,在C/S基础上加入Web技术来实现对远程数据的获取,但拥有一定局限性;
B/S结构系统:是援用动态网页技术,加入信息化系统的开发理念,完全适应网络办公和移动办公需求,也是现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首选技术。
针对于大中型企业用户,尤其是在微软系统上搭建的网络体系,我们采用B/S结构系统+技术,该技术易于服务器的维护,成本相对较低,开发周期较短。我们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Microsoft .NET Framework+IIS技术开发,后台数据库采用SQLServer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这种方式非常适合我们企业的需求。
3.2 系统结构设计
现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说百家争鸣,各有所长,但是一般的B/S结构系统都做得比较固定,也就是针对某个行业甚至某个企业而开发的,有诸多的限制和代码固化,不利于灵活的定制和客户化!而且很多系统都具有相同的功能,只是表现手法和操作流程有所不同罢了,所以,他们的基本是一致的,是有共性的,是可以统一的。
最先进的系统开发模式是开发一个底层的通用型平台,在此平台下实现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的底层操作,这样,当针对某个企业开发管理系统时,只需在此基础上稍加修改,就可以成为一套具有很强针对性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这样方便该系统的二次开发,也方便于针对不通性质部门单位的系统的定制。系统结构图如图1。
通过图1可以看出,系统平台和底层通用型管理模块是整个系统的基础,而应用层模块是面对客户的,它是界面和业务逻辑的结合体,针对不同企业将有所不同,这种结构将很好的解决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多种定制功能,便于二次开发。
我们企业采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业务基础平台是上海金慧公司在微软.Net技术框架之上,针对工程勘察与设计行业,为企业级用户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需要而构建的统一应用平台,是金慧管理软件的核心和灵魂。这套软件产品,不论是设计流程管理,还是市场经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成品档案管理,都将基于一个统一的应用平台。这保证了各种不同的产品在数据、流程和应用上可以无缝集成,界面与操作完全一致,企业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分阶段部署不同的应用以及在必要的时候进行升级。
这套信息管理系统从逻辑上划分为三层:表现层(客户端)、应用层、数据层。
表现层的应用程序与服务端的应用程序是相对独立的。表现层只负责发送服务请求,服务如何实现则完全由服务端负责,并且访问数据库的客户数量由服务端完全控制。这样一方面使得客户端和应用端的应用程序条理清晰,易于维护,同时也使数据库始终运行在最佳状态。
1)表现层管理界面、客户端、统计报表界面等。表现层将系统的操作界面与系统的功能实现分离开来。表现层不仅代表用户的操作界面,还屏蔽了系统与外界的接口,例如与各个业务系统间的接口,表现层将是它们中间的接口。将这些接口独立出来,遵循统一的标准,可以使多个业务系统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同时统一的接口可减轻与新系统相连的复杂程度。此外,将各种系统与核心的业务系统隔离开来,保证了系统的安全和独立。由于表现层的存在,内部系统的改进和变化被掩盖起来,用户可以更好地适应新的系统。表现层在实现上可采用普通客户端设备,或者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访问的浏览器客户端。表现层不存储任何数据。
2)业务层应用系统的业务逻辑实现层,是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它接收来自表现层的功能请求,是实现各种业务功能的逻辑实体,这些逻辑实体在实现上表现为数据库的触发器及存储过程及各种功能组件。
3)数据层,存储在高性能的文档数据库中的关键业务数据存放并管理各种信息。由于应用系统的最终功能可上映射为对数据库中表和记录的操作,在设计中将这一层独立出来,实现对各种数据库和数据源的访问,并使得应用层的设计和实现更集中于系统本身的功能。数据层主要是封装对数据库的访问,但也是系统访问其它数据源的统一接口。客户管理和数据挖掘的应用,也通过这一层来访问数据库。在内部局域网部署本系统后,局域网客户端通过程序直接访问所部署的应用服务器即可使用本系统,独立客户端或外部局域网可通过DDN 专线或拨号进入本局域网后即可使用本系统,公司分部局域网采用点对点VPN进行访问。
4)采用三层体系结构的优势在三层体系结构下,使系统中复杂的业务逻辑与数据逻辑分离,便于业务应用的扩展。同时,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上,利用软、硬件的集群技术,使系统整体性能得到提高。对业务系统数据库和其他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中间件访问,以加强数据的安全性和事务处理的一致性。
该平台是一个应用框架,统一的应用框架不仅提高了软件的开发效率,更重要的是,客户的应用升级、应用整合将从根本上得到保证,并且客户可以通过熟悉该平台来升级维护自己的应用,从根本上解决产品的稳定性和需求变化性的矛盾。图2和图3中显示了底层通用模块的定义以及统一的平台界面。
图2 图3
目前在此基础上已经开发出了流程管理模块并且已投入使用,后续的各种应用层模块还在开发中。整套系统完成并上线运行虽然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但是这将会大大提高东方公司的办公效率和市场竞争力,使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4 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综合分析,我们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是一个长期且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我们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初见成效,设计流程管理模块、图档管理模块、办公自动化(OA)模块已上线运行,但后续的工作还有很多,如接下来的经营管理模块、领导查询功能、工时管理模块等,只有将经营、流程控制、归档、统计查询这条主线贯穿起来才能充分显示出信息化给我们企业带来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陈明,唐帼丽,张英奎.现代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趋势[J].企业研究,2002(4).
[2] 刘丽文,黄燃东.我国企业实施ERP的外部环境及其风险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2(3).
[3] 田力.企业管理与信息技术发展趋势[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0(8).
[4] 王怀诗.我国企业信息化现状简述[J].图书与情报,2000(2).
[5] 陈华,胡振鹏.企业信息化误区及其解决对策的探讨[J].江西社会科学,2003(6).
[6] 苏力.浅析企业信息化的误区[J].企业经济,2002(3).
[7] 刘培刚,孙建军.论网络经济时代的企业信息化模型[J].情报学报,2003(6).
[8] 叶红,蔡向东.实施企业信息化和ERP势在必行[J].信息技术,2002(7).
关键词:公钥基础设施(PKI);数字认证(CA);矿区管理;信息安全;密码服务器
0引言
当前我国矿山企业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安全生产基础相对薄弱,事故总量还是很大,煤矿、金矿等高危行业结构不合理,应急处置以及救援抢险能力相对不足,部分企业违规违章现象依然存在,给安全生产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1]。随着计算机通信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的信息化管理成为衡量企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指标,也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提升效益的重要方式。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在部署时,采用开放式架构,兼容主流信息技术,在.NET平台的基础上,为了满足多种信息源服务终端的需求,平台采用了多种基础数据库模型技术,保证安全管理平台的系统整合能力。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设计,并基于分层和分类结合的混合模式,数据交换模式采用标准的XML等技术,应用统一规范的数据交换接口及应用程序接口,安全机制相对可靠[2]。平台基于J2EE技术架构,支持HTML和DHTML等Web浏览器标准,设计原则遵循高内聚、低耦合的原则,降低系统各个功能模块间的耦合度,降低操作难度,提高系统的通用性。根据矿山企业矿区分散、不聚集的特点,为保证矿山生产网和办公信息网之间以及与外网之间的信息交换畅通,确保信息在产生、存储、传输和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建立全网统一的认证与授权机制、时间服务和密码服务。目前,在各种技术,基于PKI/CA的信息安全技术能合理的作用于矿区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从而保证安全策略得以完整准确的实现,该技术是解决数据加密、保护信息安全最有效的方案[3]。
1基于PKI技术的安全生产管理平台体系研究
1.1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的需求分析
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平台为解决矿山企业安全统一管理应运而生,以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为核心的风险管理平台是目前各个矿山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新趋势。以安全生产管理为核心的平台建设可以实现对危险隐患的合理分析,形成事前管理、事中风险预控、事后应急救援在内贯穿安全生产管理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从而达到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目的。
1.2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的系统功能设计
以矿区实际情况为前提,以信息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为主线,以安全法律法规为支撑,根据功能需求,在成熟的软件开发方法论的指导下,矿山企业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框架如图1所示,其子系统设计如下:包括风险管理子系统、事故管理子系统、安全隐患管理子系统、应急救援子系统、安全培训子系统、监督检查子系统、质量标准化子系统等7大部分。其中风险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矿区风险评估,衡量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并对其可能造成的相关损失进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管理标准及措施;事故管理子系统主要负责对已发生的事故进行统计,形成事故报告、事故月报、事故数据库等,方便查询,根据需求进行事故通报和责任追究;安全隐患管理子系统主要进行安全隐患追踪、及时对隐患信息进行登记、上报、汇总等,形成隐患整改通知单,及时开展追踪和销号管理等;应急救援子系统主要针对突发紧急事件进行预防、救援、恢复等管理,以应急救援案例库为依托,类比实际案例,推送相关匹配度最高的案例辅助应急救援决策,此外该模块涵盖救援队伍、救援机构等详细信息;安全培训子系统主要负责相关人员安全的培训信息统计,及时对持证人员进行过期预警提示,服务于公司的安全培训管理等制度;监督检查子系统主要进行安全活动制定、、总结等,下设安全检查、整改落实、经验总结等三个子模块,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安全检查发现的问题、形成原因、改进措施、整改建议等;质量标准化子系统主要为管理人员提供标准库查询、检查数据汇总等服务,方便现场检查及质量便准化考核等。
1.3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的PKI/CA技术分析
1.3.1PKI技术体系简介
随着当前信息系统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数字网络化的应用的普及,不同部门之间、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综合分析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与此同时当前信息网络应用中也面临着信息量大、数据种类繁多,不同数据访问要求不同等现状,因此包括信息保密性、身份认证、访问权限管理等在内的信息安全问题急需解决。公钥基础设施(publickeyinfrastructure)简称PKI,为解决大型信息网络面临的安全问题应运而生。PKI是当前信息化安全建设的基础和重要保证。PKI是一种具有安全性和透明性的密钥管理系统,通过为用户提供密钥和证书管理服务,提供安全策略,从而建立安全有效的网络环境,保证数据信息在安全传输的过程中不被非法偷看以及非授权者篡改等,从而达到保护用户信息机密、完整的目的[4-6]。通常来说,一个完整的PKI系统包含认证中心数CA(certificateauthority)、证书库、密钥备份及恢复系统,证书作废处理系统,客户端证书处理系统等五大部分,其中CA是PKI的核心执行机构,证书库是存放公钥和用户证书的信息库[5-7]。
1.3.2基于PKI体系的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体系结构
PKI作为一种安全技术,已经深入到常规网络的各个层面,使用户可以在多种应用环境中使用加密及数据签名技术,是当前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为企业的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对于本文分析的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平台,PKI技术将重点解决用户访问权限、信息传输、数据共享等问题,如准确验证登录用户身份、保证跨部门之间的信息保密与共享、防止信息窃取保证信息安全传输等等。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PKI安全服务体系主要包括证书签发管理和PKI安全服务两部分,如图2的方框所示。其中PKI的主体是证书机构CA、注册机构RA(registrationauthority)、密钥管理KM(keymanagement),其中核心组成CA是数字证书的颁发机构,数字证书就是网络用户的身份证,CA审核用户身份等信息并与公钥结合形成数字证书,从而确保其真实有效性,使得PKI能够为网络用户提供较好的安全服务[7]。RA在整个体系中起承上启下的衔接作用,是连接用户和CA之间的桥梁,既向CA转发证书请求,也向安全服务器转发CA签发的证书等。KM主要负责密钥的备份、恢复、保存等管理服务,三个系统完成了证书签发、管理等功能。公共安全接口具有一套通用、抽象的系统函数,实现语言较多,具体的密码算法不会影响到该接口,设计者可以根据自己对于系统的需求对安全接口进行开发,该接口根据工作环节及性能分为初始化部分、安全操作部分、解编部分、通信部分等。
管理调度单元衔接公共安全接口与密码服务单元,公共安全初始化部分通过管理调度单元选择密码服务单元,而管理调度单元向负载最小的密码服务单元进行申请密码服务,从而使得服务器负载均衡。当系统调度单元出现故障时,系统会随机分配一个密码服务单元,保证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在保证系统负载均衡的同时,也保证数据的冗余备份,从而为应用系统提供及时安全的密码服务。密码服务单元是PKI密码服务的核心部分,负责提供相关密码算法及密钥管理功能。密码服务器根据配置需求及应用情况包含多个密码服务单元,当一个单元出现故障时,可以通过管理调度单元进行分配,从而保证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密码算法根据功能特性主要分为三类:非对称密码算法(公钥密码)、对称密码算法(传统密码)和安全Hash算法[9-10]。非对称密码算法计算速度相对较慢,但其电子签名和密钥交换功能有更广阔的应用范围;对称密码算法运算速度较快,适用于大数据高流速的数据加密/解密功能,但是难以实现用户身份识别等功能;安全Hash算法可以用来实现数据完整性验证和辅助电子签名等功能。密钥管理主要包括密钥的产生、更新、泄露处理、有效期管理、存储、销毁等功能,从而保证密钥的安全有效运行。实时监控单元对密码服务器中的单元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时找到密码服务的相关故障,此外实时监控单元的日志功能可以记载密码服务器出现问题的详细信息。以PKI技术为核心的信息安全架构体系可以有效的作用于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正常设计和应用中,尤其是多层次的网络系统中,从而保证安全策略顺利实施,从而保证整个平台系统的信息安全和应用安全。
2PKI/CA相关技术在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设中的应用效果
以密码技术为核心的PKI/CA技术,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与可靠性,较好地解决了信息共享开放与信息保密隐私的关系、网络互联性与局部网络隔离的关系,保证矿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建设的信息安全性,为企业内部用户提供了安全信赖的网络环境,保证了企业不受信息安全威胁,为矿山的安全生产、信息管理提供了技术保障,在数据安全管理、业务协调以及实时智能指挥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应用效果。
2.1在数据安全管理领域的应用效果
2.1.1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方面
安全生产管理平台用户角色众多,有企业监管人员,公众访问人员,平台内部测试管理人员等,一人多账户多角色多权限,容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问题,因此具有支持多种认证方式同时具有统一认证访问控制的安全机制及用户权限管理方案变的非常重要。安全生产管理平台基于PKI技术将证书策略应用于用户的访问控制中,不同级别的登录人员可以设置不同的访问权限,通过网上进行信息传递的身份证明,为用户和数据之间建立起可信任的桥梁,有效的保证了平台信息的安全服务。
2.1.2安全传输方面
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规模大、种类繁多,随之而来的是数据安全管理和通讯安全的问题,安全的信息通讯是解决信息安全威胁的重要手段之一。安全生产管理平台采用的PKI相关技术,可以使用不同系统间的跨域共享和灵活授权,可以提供不同系统访问的授权管理、密钥管理、身份认证、责任认定,使得系统传输的数据信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完整性、并在消息传递过程中完成信息的加密和数字签名,大大提高了平台通讯的安全性。
2.2在业务协调、实时智能指挥领域的应用效果
安全生产管理平台以安全生产风险管控为核心,在成熟的软件开发方法论的指导下,将风险管理、事故管理、安全隐患排查、应急救援、安全培训、监督检查等内容整合到统一平台。PKI相关技术保证了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安全通信,通过登陆人员访问权限和各模块之间协调管理,为公司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证,从而对生产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提升安全管理效率,降低安全生产事故。PKI技术保证了系统通讯的正常安全运转,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资源共享,消除各个系统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各个子系统的协调调度,使得各类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访问、管理平台,将各类信息安全的联系起来,同时借助系统对监控数据进行智能分析和决策支持,使得事故实时智能指挥成为可能,并逐步实现了事故管理由事后应急响应到事前预警提示,对于提高矿区防灾能力,实现矿区安全高效生产、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3结语
PKI技术体系通过管理数字证书和密钥的方式,为用户搭建安全可靠的网络平台,使得用户可以在多种用户环境中方便的进行加密和数字签名,保证了矿区安全生产管理平台身份识别、信息传递、访问权限等的安全实施,依托数字证书、密钥管理等技术,可以有效的生成、保存、更新管理密钥,解决了网络身份认证、信息完整性和抗依赖性等安全难题,为解决矿山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安全等因素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考虑到PKI技术本身缺点以及矿山企业的行业特性,该技术仍有一定的缺陷。在实际中,PKI技术构建和运行成本高昂,此外用户认识水平、相关法律政策等因素的制约,都不利于PKI技术应用发展。因此,需要解决多个独立PKI系统之间的交叉认证与互操作性等,以及证书过期、撤销、丢失带来的密钥托管和证书安全等问题[11]。尽管如此,PKI技术的前景仍然是广阔的,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PKI相关技术仍然是矿山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中解决通讯安全问题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星魁,谢金亮,LIUXing-kui,等.煤矿安全生产现状及对策探讨[J].煤炭技术,2008,27(1):139-141.
[2]史科蕾,石秋发.基于PKI/CA技术在矿区服务平台中安全管理的设计与实现[J].煤炭技术,2013(6):280-281.
[3]熊万安,龚耀寰.基于公开密钥基础结构(PKI)的信息安全技术[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4-6.
[4]张慧.PKI技术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7,24(8):42-44.
[5]李彦,王柯柯.基于PKI技术的认证中心研究[J].计算机科学,2006,33(2):110-112.
[6]谢冬青,冷健.PKI原理与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7]黄兰英.PKI技术和网络安全模型研究[J].孝感学院学报,2007,27(6):62-64.
[8]陈雨婕.基于PKI的矿山企业网络信息安全研究[J].矿山测量,2011(3):46-47.
[9]秦志光.密码算法的现状和发展研究[J].计算机应用,2004,24(2):1-4.
[10]张晓丰,樊启华,程红斌.密码算法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2):179-180.
实现档案的信息化管理,首先要将档案信息数字化。所谓档案的数字化,是指利用数据库技术、数据压缩技术、高速扫描技术等手段,将纸质文件、声像文件等传统介质和已归档保存的电子档案,系统组织成具有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档案信息数字化的内容有两个不同层次:一是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二是档案全文信息的数字化。
1企业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必然性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化建设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主线,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是企业生存与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档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随着企业OA办公软件的应用及各种电子设备的投入使用,诸如文件的起草、核对、签发等工作全在网上办理,形成档案的形式已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必须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对档案进行管理,所以说档案的信息化是档案管理在网络时代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其终极目标是建立数字化档案室。
企业档案的信息化管理是企业加强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应用面越来越宽广,企业管理面临着网络化、信息化的变革,企业的竞争力和企业的信息化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企业档案是企业知识资产和信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信息化程度直接左右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档案信息化管理的意义
提高工作效率。传统的档案检索方式是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管理系统中通过模糊查询、分类查询档案题名或题名关键字等方式检索到档案的档号,然后按照档号去库房相应位置调阅相关档案,占用大量时间和人力。信息化后,可直接在档案管理系统中通过查阅关键字后查看档案全文信息。据统计,信息化后档案管理人员的查档时间可节约40%,档案利用率将比传统档案管理的利用率提高5~10倍。
保护原始档案。档案信息化后,档案管理者可以向档案利用者提供电子版或打印稿供其查阅,这就减少了多次复印、翻阅对原始档案纸张造成的腐蚀和损坏,有效保护了企业的档案资产。
提高档案信息利用的时效性和服务效率。信息化后档案资源在一定权限内可实现共享,并能远程服务,时效性强,从而能为企业生产发展提供高效优质的档案服务,企业整体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高。并能提升档案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脱离了过去单纯的档案保管模式,转而成为企业的信息中心。
3档案信息化管理面临的问题
1 信息化档案管理的特点
1.1 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在过去,企业档案管理的实现是不同部门对其内部文件进行整理、分类并归档的过程。而信息化的档案管理则改变了这一状态,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可以将企业的文件,部门的基本文档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实现归档与管理的同步,将不同部门对于同一事务或者同一事务的不同角度的记录归入档案数据库中,实现档案管理的一体化。通过对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实现公文和业务性文件整理与归档工作在同一时间完成,既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节省劳动力,而且提高了档案管理的准确性。从事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可以从繁杂的工作中抽离出来,从而获得更多的学习时间,加强档案管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此同时,负责档案管理工作的部门也能够通过自动化系统对公文以及业务性文件的管理状态进行随时的掌控,以便尽快的做出指导,实现档案管理的预见性。
1.2 方便存储与查找
企业的行政部门与业务部门,可以通过对档案管理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将已经形成的有查考利用价值的文件随时存储到服务器上。而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他也可以把原有档案的扫描件存储到服务器上。这样,只需要通过身份验证,用户就可以通过企业内部的局域网查找所需要的档案信息,即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资源,真正实现了信息化档案管理给企业的工作带来的方便。
1.3 档案业务管理自动化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非常复杂,其全过程不仅包括统计、鉴定、借阅还包括了参考资料的编研工作,甚至是资料的销毁,这都需要管理人员定期对档案的情况进行分析,而且企业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资料。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对档案进行随时随地的管理,例如各种数据的统计、各种报表的打印、借阅登记、催还提醒等,这样可以便于领导或各部门通过电脑获取所需要的资料和数据,避免了因为距离问题而造成的时间浪费。
2 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管理的信息化意识不足
实现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逐步完成,而且投资较高。因此部分企业选择继续使用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而将资金更多的用于例如设备改造、产品销售等直接投资上,疏于对档案的管理,忽视对档案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导致管理人员缺乏经验、缺乏服务意识,使得档案管理水平一直处于落后的地位。然而,事实上虽然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应用不能直接为企业创造效益,但是通过对档案的合理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支持,间接为企业创造价值。对档案管理模式的忽视必然会阻碍企业的发展。
2.2 档案管理信息载体的破损
在企业信息化的背景下,磁性载体的电子档案成为继纸质载体的图文档案之后的又一重要管理对象。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许多企业实现了工程设计、施工和产品研发中的二维绘图、三维仿真模拟设计的图文并茂的多媒体信息。在档案管理信息化中常见的载体有胶片、磁带以及光盘等,这些载体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发生破损,例如自然老化、害虫的侵害以及使用过程中的损伤等。这些都有可能严重影响文档等信息的使用,严重的还会导致系统运行出现问题。
2.3 标准化建设不够完善
档案信息管理的标准化指的是在档案实体管理向信息管理转变过程中,必须有相关的规范与标准对其进行指导。信息化是一个非常严密的信息系统,各个业务环节的相关信息为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提供了保证。但是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为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提供数据计算的标准却难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管理和业务流程以及工作程序标准、数据交换等标准都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否则这些原本是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持的因素将给企业内部或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或资源共享造成诸多不便,甚至会严重制约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改善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通过对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只有在一定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才能彻底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 完善档案管理制度
所有工作的顺利展开与进行都离不开规范的要求和对标准的参考,企业档案管理也不例外。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前提是健全的管理制度与明确的部门职责,而同时这也是档案管理部门为企业提供更高级别的服务的先决条件。所以,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现代化的企业必须要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尤其要制定档案自动化管理制度,通过合理的制度规范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实现。
3.2 加强监管工作
在企业建立局域网时,要有计划的实施档案一级管理,对于文件从形成到归档的全过程要实施监管,尤其是从文件行程的最初阶段,以保证文件的整个生命周期都能在可控范围内,使整个过程都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并努力贯彻执行。
3.3 理顺工作流程
不同企业的工作流程不一样,相应的档案管理自动化程序也是不一样的,所以要明确各部门工作的先后顺序,例如档案部门与文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档案管理信息化过程中避免走弯路。档案管理要与企业所讲
转贴于
求的效应原则保持一致,尽量以最少的投入来保证企业对于信息资源需求的满足。理顺档案管理工作的流程,首先要做好数据收集与资料库的维护工作;另外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的功能,根据企业发展的需求,及时编写一些档案文件汇编,并提供企业领导用于决策所需要的信息。
3.4 实现管理工具的信息化
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除了要做好文件的分类、归档等工作外,还要积极参加档案管理软件的功能开发工作中,充分了解企业档案管理的全过程和档案专业管理的全部内容。在工作当中,要及时征求各部门的意见,分析档案管理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并将分析结果交给软件开发人员作为依据选择最合理的设计方案,使设计出的软件能够最大程度满足企业的需要,从而真正实现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需要领导提高安全意识。在一些企业中,受思想观念的制约,一些管理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方式。工作人员未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面对较大问题。为了制约该现象的产生,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积极宣传与引导工作。如:利用电视、讲座、广播等方式实现教育宣传工作,为企业员工传授相关的法制知识。通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宣传工作,能够让企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构建坚固的思想防线。在宣传工作中,还要将利益发展和安全作为主体,保证能够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完好发展。在工作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执行期间的实际情况,实现统筹性规划,分项目实施。在企业积极引导下,明确人员的责任和意识,保证专业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发展。
二、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性,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在该执行期间,需要从法律法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基于信息化时展需要,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息化发展要求、档案信息的主要特征,为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在该体系执行时,不仅能加强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范化,实现信息的开放性发展,还能保证民营企业档案信息完整、真实使用。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分析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能够将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去。在实施工作中,还要为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备份制度,其中,需要包括登记、异地使用制度等。不仅如此,还要促进数字化档案开放工作的执行期间,保证能够开放一些信息。还需要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建立维护制度,促进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发展,保证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职责都能充分落实,实现任务分布明确,职责合理等,在不同岗位上,遵循不同的工作事项和流程,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维持民营企业的健康进步。
三、利用先进手段
在民营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升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引进先进执行手段。先进手段的引入能够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在内部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借鉴一些成功经历,引入有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软件,促进信息安全设备的有效配置,保证企业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不仅如此,在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企业建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分析运行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选择,提高其使用性能。在对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进行选择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的品牌和服务器,以全方位的角度对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进行思考、严格审核,在该工作中,不仅能避免产生数据丢失现象,还能实现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升级。并且,还需要为其设置信息访问认证工作,开发防病毒软件,为数字化档案信息执行加密工作,这样不仅能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侵入,还能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四、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为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保障信息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人,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十分重要。在当前网络发展环境下,为了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工作人员的能力高低与其存在较大关系,因此,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引导他们掌握先进技术的利用方式,学会对计算机进行熟练使用。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具备警惕意识,这样才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基于该情况的分析,在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时期,提高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不仅能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维护执行工作的安全性,还能提升民营企业的地位,进而使其获得更高效益。
【关键词】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
一、提高安全意识
在民营企业发展中,为了实现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需要领导提高安全意识。在一些企业中,受思想观念的制约,一些管理人员还在使用传统的方式。工作人员未掌握先进文化知识,导致安全管理工作面对较大问题。为了制约该现象的产生,在民营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做好积极宣传与引导工作。如:利用电视、讲座、广播等方式实现教育宣传工作,为企业员工传授相关的法制知识。通过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宣传工作,能够让企业人员增强安全意识,构建坚固的思想防线。在宣传工作中,还要将利益发展和安全作为主体,保证能够将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完好发展。在工作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工作执行期间的实际情况,实现统筹性规划,分项目实施。在企业积极引导下,明确人员的责任和意识,保证专业人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从而实现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发展。
二、健全法律法规
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性,保证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执行。在该执行期间,需要从法律法规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基于信息化时展需要,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执行过程中,需要根据信息化发展要求、档案信息的主要特征,为其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在该体系执行时,不仅能加强民营企业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实现信息的开放性发展,还能保证民营企业档案信息完整、真实使用。在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较大的挑战,为了提高档案信息管理能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分析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影响因素,保证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在具体实施工作中,能够将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档案信息管理工作中去。在实施工作中,还要为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备份制度,其中,需要包括登记、异地使用制度等。不仅如此,还要促进数字化档案开放工作的执行期间,保证能够开放一些信息。还需要为档案信息的数字化管理建立维护制度,促进管理工作流程的规范发展,保证工作中各个环节的人员职责都能充分落实,实现任务分布明确,职责合理等,在不同岗位上,遵循不同的工作事项和流程,这样才能使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维持民营企业的健康进步。
三、利用先进手段
在民营企业不断进步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提升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水平,需要引进先进执行手段。先进手段的引入能够为民营企业的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有效保障,在内部管理工作中,需要相关部门根据自身的发展条件,借鉴一些成功经历,引入有效的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软件,促进信息安全设备的有效配置,保证企业在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中,提高其中的技术含量。不仅如此,在具体执行期间,还需要根据企业建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化,分析运行的实际情况,对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进行优化选择,提高其使用性能。在对计算机软件与硬件进行选择过程中,要重视计算机的品牌和服务器,以全方位的角度对计算机硬件的兼容性、可扩展性进行思考、严格审核,在该工作中,不仅能避免产生数据丢失现象,还能实现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升级。并且,还需要为其设置信息访问认证工作,开发防病毒软件,为数字化档案信息执行加密工作,这样不仅能防止数据信息被非法侵入,还能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
四、提高人员素质
提高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能够为数字化档案信息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保障。保障信息安全使用的主要因素是人,所以,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与业务水平十分重要。在当前网络发展环境下,为了促进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有效执行,工作人员的能力高低与其存在较大关系,因此,需要提高管理工作人员的文化知识,引导他们掌握先进技术的利用方式,学会对计算机进行熟练使用。还要认识到档案信息管理知识的重要性,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充分结合,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在工作中具备警惕意识,这样才能对安全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基于该情况的分析,在民营企业逐渐发展时期,提高工作人员与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十分重要。尤其在数字化发展趋势下,不仅能为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提供保障,维护执行工作的安全性,还能提升民营企业的地位,进而使其获得更高效益。
五、总结
对民营企业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工作,改变传统的发展趋势,保证其符合新时期的发展要求,一定要形成正确的管理意识,增强自身的安全理念和文化水平,在高速发展趋势下合理利用数字化管理方式,保证能够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靳树梅.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无线互联科技,2013(8):194-194.
[2]李春临.浅析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的优势[J].中国化工贸易,2015,7(16):307.
[3]喻丹.内容管理的企业数字化档案管理系统研究与应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16):272-272.
关键词: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在档案管理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信息资源进行处置、管理和提供利用服务,加速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进程。换言之,档案信息化是指档案管理模式从以档案实体保管为重点向以档案实体这种主要形式向社会提供服务为重点的转变过程。这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不断地采用现代信息技术装备档案部门,从而极大地提高档案管理和利用的现代化水平。
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意义
信息化建设的程度反映了一个国家、地区、企业及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实力,也是衡量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档案信息资源作为企业最重要的信息资源之一,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降低管理成本。通过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和扩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范围,使企业能以降低信息成本实现共享管理成本,充分利用成员企业现有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力及信息资源,节约产品开发费用,降低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检索查询比较方便。档案管理人员在传统的检索方式下,费时费力,档案管理信息化后,可以实现即时查询,管理人员可以从模糊查询、组合查询、分类查询等查询方式中选择最佳方式,迅速在档案库中检索出需要的档案信息。
3.扩大了档案服务范围,因为在信息化的管理中,档案信息可以进行拷贝,总的信息占据的空间较小,而且档案信息的传输比较快,能及时将档案信息传递给需要的人员,为社会了解企业提供了基础,从而扩大了社会影响,拓宽了服务范围,档案部门的地位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现状
信息化使企业档案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我国企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仍有待进一步地加强。
1.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加速了企业的档案管理正在从传统方式向信息化管理方式的转变,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得企业的档案管理部门都在发生着重大的改变,并通过网络技术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2.在市场经济中,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一定程度上提高,信息资源量逐渐增加,开放途径也越来越多,使得信息资源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并趋于成熟。
3.档案管理系统虽然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但仍没有形成完善的规模和体系,实现不了对档案的一体化管理。同时,由于对档案信息化的标准和规范的建设也不够完善,所以无法从根本上保证企业档案管理的与时俱进。
4.企业的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工作需要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但在现实中,档案管理人员对于计算机技术的掌握知识有限,并且操作能力较低,不利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三、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逐步深入,档案信息化建设逐渐成为档案事业发展的战略性工作,但是在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双套制问题
尽管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已经大面积展开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但是在人们的档案思维中,依旧是对纸质的档案心存依赖,认为电子化的档案不安全,所以在很多单位甚至国家机关对已经颁布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标准中,都规定要电子、纸质形式双套保存。不解决双套制的问题,是无法推动信息化发展的,信息化发达国家在信息化进程中都强调“无纸化”作为信息化的战略目标来积极推动,可见它对信息化发展的重要意义。
2.企业员工素质有待提高
许多档案部门缺乏现代高技术人才,其中档案、信息处理复合型人才就更奇缺,大部分的档案管理人员由于没有及时的接受现代化的培训以至于技术水平有限,不利于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发展。档案信息化管理需要管理人员既有相当程度的档案管理能力,还必须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力和信息技术处理能力,这使得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成为制约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3.标准和规范问题
档案信息管理电子化的前提是基础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但由于历史原因,馆室藏档案业务基础差,案卷质量不高,并且档案自动化工作尚无统一标准,无法全面实施、推广统一标准,这些都严重制约着档案信息交流的范围和程度,直接影响着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4.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意识较差
档案信息与其他信息资源不同,多包含密级文件,因此重视对档案的管理就至关重要。在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更加容易被不法分子盗取,并且一旦被窃取很容易在网络环境内大面积传播,这不仅会造成在档案信息管理时重要信息的流失,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档案管理的安全工作是档案信息化的保证,因此,加强档案管理所在网络环境的安全建设就尤为重要。
四、实现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主要措施
企业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档案管理发展的一种趋势,因此,对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要予以高度的重视,要切实给予人力、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确保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得以有效的实施,使其更好的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针对在建设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四项主要措施。
1.提高对档案管理信息化的认识。传统的档案管理工作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里,管理者的思想观念和管理工作都处于一个落后的阶段,面对这种局面,应重点加强管理者在观念上的认识。管理者必须意识到,在商品经济激烈竞争的今天,档案作为全社会最大的共享信息资源,在经济决策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加强人才机制建设。档案信息化建设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要求管理人员既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感、办事细心的工作态度,还要具备扎实的档案管理的理论知识、科技知识,因此必须重视档案人才的培养,建立一支适应信息时代的复合型档案管理队伍。
3.制定档案管理信息化标准。档案信息化标准是进行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它贯穿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要统一档案管理信息化的标准,必须要依托国家行政的力量,打破各个单位各自为政的局面,统一国家政策法规和各种业务规范。
4.健全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制度。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安全管理制度是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保护屏障。一方面,在企业档案管理的建设初期一定要注意纸质档案的保存,防止档案的遗漏损失,保证企业信息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要充分保障网络信息系统的安全,数据库的自动备份、网络系统的病毒防范、严格的查阅权限和安全的加密保护功能都是企业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五、总结
随着信息科技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经济的快速进步,档案管理信息化已成为经济稳步发展的保障。企业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需要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调,需要企业高层从思想、战略、管理、技术等各个角度进行宏观规划和微观操作。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特点发挥在资本、技术等各方面的优势,加快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步伐,进一步提高档案信息系统的工作效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信息保障。
参考文献:
[1]薛文.关于档案信息电子化问题的研究[J].管理方略,2009(12).
[2]王敏,蒋贺.关于档案管理信息化问题的研究[J].中国商界,2010(12).
[3]王立新.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途径与方法[J].管理科学,2011(04).
[4]孙冬云.新时期档案管理信息化的对策研究[J].信息技术,2011(12)
[5]路鑫.刍议企业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A].档案与文化建设,2012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中)[C].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