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8 17:00:56
序论:在您撰写包装工艺分析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 前言
氯气在常温、常压下为气态,不便于储存和运输。由电解产生的氯气温度高(85℃),含有大量的水分,经冷却、干燥除水后,加压冷却液化,气态变为液态,体积大大缩小,便于贮存、运输。把液氯送至用氯单位,远距离要用钢瓶或槽车,近距离则多用管道输送。液氯的包装是在氯气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盐水中不可避免地含有铵(胺、氨),在电解过程中会与氯气反应生成三氯化氮,三氯化氮存在于氯气中,也会分散在液化后的液氯中。三氯化氮极易爆炸,在空气中体积分数达到5~6%时就会爆炸,受热、见光、震动都会诱发分解发生爆炸。在氯气液化过程中,三氯化氮不断积累积聚在液氯贮槽的底部。为消除这一隐患,需采用合适的措施处理,选择适当的包装流程相当重要。
二 液氯包装工艺发展历程
目前,液氯包装的方法大致有四种,压缩气体加压法、汽化器加压法、液下泵法和屏蔽泵法。以下给予简述分析。
1. 压缩气体加压法
用干燥的空气或氮气对液氯贮槽加压至所要求的压力(0.8~1.0 MPa),将贮槽液氯压出,完成后贮槽的废气抽空处理。
优点:工艺简单、操作方便。
不足:不能连续包装输送液氯;受空气和氮气来源的限制,不能有更高的压力传递给液氯;废气处理量大,排到系统统易引起波动;能耗高;对空气或氮气的含水要求高。已逐渐淘汰。
2. 汽化器加压法
将贮槽内液氯压至没有压力的汽化器内,用温度低于60℃的热水加热,将汽化器内的液氯汽化升压后,将液氯贮槽加压至0.8~1.1 MPa[1],将液氯压出贮槽进行包装输送。
优点:加压气易得,操作简便易行。不足:包装时间长,汽化器重新进料时需排气降压,操作不连续,必须使用蒸汽加热热水,能耗高(包装一吨氯气需要200 kg蒸汽)[2];汽化的液氯在包装结束后要排入系统,容易造成系统压力波动,影响正常生产;液氯汽化残留物中易造成三氯化氮的富集,若不及时排放,容易发生三氯化氮爆炸事故,包装过程中整个液氯系统处于1.0MPa高压下,对设备管道的安全压力等级要求高;汽化温度控制要求严格;存在重大安全隐患。
3.液下泵的使用
液下泵用于液氯的包装和输送源于20世纪90年代初。它是一种安装在中间罐上的立式多级泵。中间罐与液氯贮槽连接,液下泵将中间罐内的液氯抽出,贮槽内液氯连续进入中间罐。
优点:实现了液氯的连续恒压输出(输出压力可达到1.2MPa以上);操作简单,具有包装时间短、自动化程度高、无需对贮罐进行加压;无尾气产生;将氯气中含有的三氯化氮化整为零,防止了三氯化氮的富集,安全性能好。工作效率高。
不足:工艺复杂,需增加中间罐;要求条件高,在泵与中间罐连接上部需要多级密封,要用干燥空气或氮气进行梳齿密封,气体压力要求大于中间罐内工作压力,露点温度不大于-45℃,如出现空气压力小或无压力时,就会造成氯气的泄漏;维修困难,当泵出现故障时,须抽空中间罐内的氯气,把泵内的氯气抽空,将泵吊出进行维修,拆装复杂;设备价格昂贵、一次性投入高;原料氯对含水、含酸要求也高。
4.屏蔽泵输送包装法
在低于液氯储槽底部3.5m以下安装屏蔽泵,液氯由贮槽经屏蔽泵直接包装的方法。
特点:代替液化气加压包装液氯,液氯贮槽不必再受气化加压产生的高压,液氯系统设备安全运行的可靠性进一步提高。
可消除液氯汽化造成的三氯化氮的富集,避免了汽化器、液化器、液氯贮槽三氯化氮的定期排污,避免了三氯化氮爆炸的危险提高了操作的安全系数。
包装成本低,减少了氯气消耗和蒸气消耗。
包装速度快,包装时间弹性大。该泵能实现液氯的连续输送和包装,在设计流量内可以同时给十几只钢瓶充装,速度快、效率高、升压快;可以即包即停,操作弹性大。
三 屏蔽泵的结构、特点
屏蔽泵是类似于清水泵的卧式离心泵,其泵头和电机连成一体,泵的叶轮与电机轴连接,共同组成转子部件,屏蔽套嵌在定子内侧以隔离转子腔和定子腔,确保所输送物料绝对无泄漏。
该泵采用内循环方式,液氯由轴向吸入,径向排出,从叶轮出口高压区分流出一部分液体进入空心轴。经电机后部辅助叶轮进行冷却和,最后回到叶轮的高压区。这种高压内循环方式充分保证了液氯不会由于吸收热量而在转子腔内气化,造成滑动轴承的摩擦损坏。
[关键词]供应室; 诊疗包; 纸塑包装; 棉布包装
[中图分类号] R1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10-044-01
无菌器材包装材料是医院供应室常规性耗材,随着消毒灭菌技术的发展,灭菌包装材料的种类增加,不同种类的灭菌包装材料在技术指标和使用成本等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工作中若选择得当可减少医疗成本。由于各专科业务范围不同,各种无菌诊疗包的使用频率也不同,如各种穿刺包使用频率高,而气管切开包(气切包)、静脉切开包(静切包)使用频率比较低。今年我科通过研究各科无菌诊疗包的使用率,分别采用棉布包装、纸塑包装方法优化组合,减少过期包比例,节约人力、物力,取得良好效果。现分析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0年4月至9月的高压消毒部分常备无菌诊疗包共768包(内含纸塑包装诊疗包146个),其中过期诊疗包86个;去年同期棉布包装诊疗包共1523个,其中过期诊疗包86个,分类进行统计,分析2010年4月至9月与去年同期各类诊疗包过期率,并进行χ2检验(见表1)。
注:①括号内数字为无菌包(或过期包)内含纸塑包装诊疗包数量。②2010年4月至9月与去年同期各类过期包比较,P
由表1可知,经优化组合后,骨穿包、胸穿包与去年同期过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腹穿包、腰穿包、气切包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静切包二者虽无明显差异,但由于过期消毒次数明显减少,器械损耗降低,成本明显减少。
2 分析
棉布包装在医院使用最广泛,通常都被认为使用成本低,如果按《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2009 版)规定,棉布须达到140支纱,但购买棉布时很难确认是否符合标准,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经过回收、清洗、烘干、包装、灭菌.运送,加上过期包的多次重复消毒等,易造成大量棉纤维脱落,同时洗涤剂、水、电的消耗,以及人力的投入,均可增加资源的浪费。而且,棉布经反复清洗,灭菌等,其纤维结构易变形,造成布孔稀疏,甚至出现肉眼不易察觉的小孔,而导致包装隔绝细菌失败;另外,在棉布的使用中可能因为节约成本,一用一换洗难以落实,增加了院内感染的风险[1]。因此其综合使用成本反而较其他灭菌包装材料高。
纸塑包装为多层塑料膜组成的透明塑料薄膜和>60mg的纸包的热密封成。高质量的医用纸塑可最大限度的阻隔细菌侵入,具有良好的通透性,利于灭菌介质的穿透,阻菌性能高,包装封口方法简便,塑膜层具有可视性,包装袋外有灭菌指示标识,可明显区分此物品是否经过压力蒸汽灭菌或环氧乙烷灭菌,从而省去了棉布包装外需要贴灭菌指示胶带和包装带的消耗,无外包部的洗涤费用,灭菌后安全期限较长,减少过期包的出现,有效降低包装成本等优点[2],为消毒供应中心提高无菌物品的屏障作用。但其成本高,易有褶皱和封口裂开,被锐器刺破等缺点。棉布包装与纸塑包装的优缺点如下(见表2)。
综上所述,根据各种灭菌器材的包装要求,灵活搭配使用灭菌包装材料,将棉布包装用于使用频率高的诊疗包,将纸塑包装用于使用频率低的诊疗包,可大大减少过期包数量,这样既能减少灭菌包装成本,又能提高灭菌包装质量。使用纸塑包装临床的器械诊疗包,可以延长无菌包的保存期,增加器械物品的使用寿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供应质量和服务水平,为医院节约人力物力资源。
参考文献
关键词:对称度;工装;定位基准;装夹方法
中图分类号:TH162 文献标识码:B
1工件结构分析
该轮体是YB45包装机1号轮组件中的关键零件(如图),要求16.3mm尺寸对A-B轴线的对称度误差≤0.025mm。尺寸16.3mm左右面安装夹紧爪,夹紧爪要完成已整理好的整包烟支从1号轮到2号轮的输送,该对称度误差值的大小直接影响4个夹紧爪输送烟支到2号轮的准确位置,因此,该对称度的保证尤为重要。
2工艺分析
该工件材质为铝合金,加工中变形比较大,精加工时工件的刚性已很差,且工件相关联要素比较多,定位基准的选择及装夹方式直接影响16.3mm左右面的加工精度。工件经过粗加工,时效各工序,精加工要素为图1所示Ra1.6mm各面。精加工工序安排如下:(1)精铣132mm左右面,保证两面平行度≤0.01mm(工艺基准)。(2)以132mm右面定位,精镗孔16H6,30至30H7(工艺孔),保证两孔同轴度<0.01mm,镗2-16H7孔。(3)以132mm左面及2-16H7孔定位,镗孔14H6,60至60H7(工艺孔),保证两孔同轴度<0.01mm,镗4-12H7孔,保证图示各形位公差要求。(4)加工16.3±0.05mm对称面。从以上加工工序可看出,加工16.3±0.05mm对称面前,16H6mm,14H6mm,4-12H7mm及132mm左右面均已精加工成。均可作为加工16.3±0.05mm对称面的精基准。
3原加工工艺
原工艺是在四轴加工中心上加工16.3mm左右面的,利用两端60H7mm,30H7mm孔(均为工艺孔)及132mm左右面定位,借助定位芯轴1和定位芯轴2将工件定位装夹在分度头和尾座之间。按两端定位轴找正同轴,按4-12H7mm找正方位(孔内穿销子,找平销子)旋转分度头,用立铣刀底刃完成铣削加工的。装夹方法如图2所示。加工后的工件经过检验,对称度误差极不稳定,时好时坏。特别是靠近尾座顶尖处的尺寸很难保证对称度要求。一般在0.03~0.04mm。质量的不稳定,给生产造成了很大的被动。经过分析,造成对称度超差的原因如下:工件装夹后,要保证分度头中心与尾座顶尖在一个轴线上,必须要通过工件来找正。工件的找正必须借助两端的定位芯轴来实现。因定位芯轴与工件装夹在一起会存在配合间隙,又因工件刚性差,找正的过程中会引起工件的变形,导致加工后的工件对称度超差。装夹的过定位是造成工件超差的根本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改变工件的定位基准及装夹方法。
4改进后的加工工艺
改进后的工艺是在有翻转工作台的机床上借助于工装完成的,如图3。工装由定位底板、定位弯板、定位块三个零件组成,利用螺钉及定位销装配在一起。装配后的工装要保证图示各形位公差要求,以保证产品的加工精度。将工装定位装夹在工作台上,以工件132mm左面为定位基准,以2-12H7mm定位孔定方位,利用M12拉紧螺杆及4-M8螺钉将工件直接定位装夹在工装上,按工件132mm右端孔找正中心后,翻转工作台,用立铣刀侧刃完成铣削加工。加工中注意事项:(1)工装装在工作台上后,要校正定位弯板B面与定位基准面的垂直度保证在≤0.005mm。该垂直度是影响加工尺寸对称度的关键因素。(2)12mm定位销子(两个)连接定位块和工件的时候,要保证插入顺利,不能过松,也不能过紧。过松会导致定位不准确,过紧易过定位,导致工件变形,加工质量都会受到影响。
5轮体尺寸
16.3±0.05mm对称面对称度的检测将轮体尺寸16.3mm左右面分别置于等高垫块上,用杠杆表分别测量两端14H6mm、16H6mm孔的最低点。表针的差值即是对称度误差。见图4经过检测,一批工件对称度误差均保证在≤0.015mm。
6结语
一、现状
龙岩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行市级统筹。根据龙岩市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实施细则规定:用人单位按其职工工资总额的8%缴纳,职工个人按本人月工资总额的2%缴纳,退休人员不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最低缴费年限为25年;划入个人账户的具体比例是:40周岁以下(含40周岁)按本人缴费工资的2.8%(含个人缴纳的2%)划入,41周岁以上至法定退休年龄按本人缴费工资的3.1%划入,退休人员按本人养老金的4%划入。每年征收的基本医疗保险费中,划入个人账户部分就占了整个收入的近50%。
以龙岩市长汀县为例。2015年参保职工为32241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为8689.89万元,划入个人账户为3859.06万元,占全年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的44.41%。一方面,造成统筹基金结余率低,2015年长汀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为5082.54万元(含利息收入251.72万元),统筹基金支出为4905.06万元,结余率为3.49%;而个人账户基金收入为6545.51万元(含公务员医疗补助划入个人账户部分2594.76万元),个人账户支出为4881.82万元,当期结余率为25.42%,个人账户结余资金沉淀过多,长汀县个人账户结余资金达7001.1万元,使用效率不高,又缺乏共济功能。
二、问题
(一)增加财政和用人单位经济负担
增加的负担主要体现在个人账户基金收入方面,以长汀县为例,实行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前,职工的门诊医疗费是实行定额包干制度,在职职工根据工龄分别按每人每月2元3元4元的标准(平均约人均3元/月),退休人员按每人每月6元的标准包干使用,按月随工资发放。长汀县2015年参保职工为32241人,其中在职职工20559人。退休人员11682人。依此计算,2015年参保职工的门诊医疗包干费用需158.12万元,仅占职工缴费工资基数的0.19%。2015年单位缴费划入个人账户基金部分为2157.73万元,比原制度下的门诊包干费用多了1999.61万元,占了参保职工缴费工资基数的2.48%。截至2015年12月底,长汀县个人账户基金结余达7000余万元,使用效率不高,沉淀资金过多,又缺乏共济功能,同时又增加了财政和用人单位的经济负担。
(二)影响了企业的参保积极性,职工利益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由于缴费费率过高,负担过重,导致企业参保率低,经过与工伤保险的参保数据对比,长汀县2015年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在职职工仅占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9401人的70.06%,尚有8842名职工游离在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大门之外,只能自行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而不能享受到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职工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保障。
(三)不利于基金的平衡运行
2015年,长汀县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为5082.54万元(含利息收入251.72万元),统筹基金支出为4905.06万元,结余率仅为3.49%,如果剔除利息收入因素,基金将出现收不抵支。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划入个人账户的比重过大。2015年个人账户基金收入为3859.06万元,占了全年基本医疗保险费收入8689.89万元的44.41%;二是由于企业的参保率低,导致参保职工在职退休供养比过低,不利于基金的平稳运行。2015年长汀县参保人员在职退休供养比为1.73:1,远低于全省3:1的合理水平,而基金也刚好处于收支平衡的临界状态。
二、建议
(一)建立单建统筹模式
所谓单建统筹模式,就是职工不享受个人账户待遇,只享受统筹基金待遇,缴费全部由用人单位支付,职工个人不需承担缴费义务,灵活就业人员按用人单位缴费标准缴纳,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缴费年限不低于最低缴费年限(25年),退休后不再缴费,也可享受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待遇,但不享受个人账户待遇。缴费标准根据参保职工前三年统筹基金收入、支出占在职职工年缴费工资总额的比例,来确定单建统筹模式的缴费费率。如长汀县2013年基本医疗保险费统筹基金收入为3688.09万元(不考虑利息收入,将利息收入用于支付商业补充保险费,下同),占在职职工年缴费工资总额为64362万元的5.73%,统筹基金支出3214.02万元(不含商业补充保险费支出,下同),占缴费工资的比例为4.99%,当年收支结余474.07万元,结余率12.85%;2014年基本医疗保险费统筹基金收入为4077.01万元,占在职职工年缴费工资总额为75814万元的5.38%,统筹基金支出3990.51万元,占缴费工资的比例为5.15%,当年收支结余86.5万元,结余率2.12%;2015年基本医疗保险费统筹基金收入为4830.83万元,占在职职工年缴费工资总额为85067万元的5.68%,统筹基金支出4564.86万元,占缴费工资的比例为5.34%,当年收支结余265.97万元,结余率5.51%。我们可以发现,前三年基本医疗保险费划入统筹基金的比例都在缴费工资5.5%左右,前三年统筹基金支出占缴费工资的比例都在缴费工资5.2%左右,基本确保了基金的收支平衡、略有结余,考虑到近三年来统筹基本支出占缴费工资的比例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我们可以将单建统筹模式的缴费费率定为6%,这样,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确保了基金的平稳运行。
(二)做好新旧制度的平稳过渡
当然,从统账结合到单建统筹,必然会影响到原来参保人员特别是退休人员的个人账户待遇。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来对参保人员进行补偿。
1.利用养老金补偿方式。将参保人员进行分类,对不同的人群按不同的方法处理是比较可行的方法。一是对已经退休的参保人员统一按2016年1月份的养老金标准,按4%的比例通过增加养老金的方式进行补偿(未参保的退休人员不增加;二是对距离退休时间在10年内的参保人员,在职职工个人不再缴费,而灵活就业人员只按用人单位缴费标准缴费,退休前也不进行补偿,退休时按退休时养老金4%的比例计算的补偿部分,根据退休时间距离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单建统筹出台时间的年限(不满一年按一年计),每延迟一年退休,减少补偿部分的10%,依此类推,10年期满,减至为零;三是对距离退休时间在10年以上的参保人员,在职职工个人不再缴费,而灵活就业人员只按用人单位缴费标准缴费,退休后也不再进行补偿。
2.实行普通门诊统筹方式进行补偿。参照城镇居民和新农合的政策,对参保人员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乡镇卫生院发生的门诊医疗费用给予补偿80%,门诊特殊病种可延伸到县级以上医院。这样,既引导了参保人员小病治疗在基层,大病治疗到县以上医院,起到了分级诊疗的作用,又对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顺利改革起到了平稳的过渡作用。
【关键词】建筑墙体;节能保温;外墙外装涂;工艺流程
建筑在人类生活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社会功能,墙体是建筑的重要结构组成。随着建筑施工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开发,人们对于建筑性能的需求愈加多元化,现代环保节能理念的提升,深化了人们对建筑保温性能的追求,采用相关技术工艺材料优化墙体保温性能,在现代工民建筑施工中应用广泛。当前建筑施工技术条件下,运用新型装涂保温材料工艺加强建筑外墙外保温,彰显了相对明显的效果。
1、传统式建筑外墙外保温技术的弊端
外墙保温是运用相关隔热保温材料,处理建筑外墙并促使建筑内部结构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维持温度热能平衡的施工方法。建筑外墙外保温是将保温材料设置在墙体外侧,并运用相关辅材料加强墙体保温阻热效果的墙体施工技术工艺方式。目前,由于建筑外墙保温通常需将相关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直接承受自然界中狂风、高温、冰冻、酸雨等相关因素的浸润侵蚀破坏,加上施工材料性能以及施工工艺的局限性,传统式外墙外节能保温施工技术下的保温体系结构极易产生质量问题。注重墙体保温节能效果与装饰美化效果,是当前建筑墙体施工所共同探究的技术问题,但当前很多建筑外墙外保温施工过程中,通常将外墙外保温技术与墙体装饰施工技术割裂施工,其程序不能有效衔接,特别是在材料的相容性、间层的亲合性、性能的互补性、施工的协调性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凸显性的问题,由此造成墙体外墙外保温层出现开裂、渗水、空鼓甚至脱落等弊端,不但影响了建筑物的外观,降低了保温隔热效果,甚至会严重损坏墙体质量。
2、建筑外墙外保温装涂的技术优势简述
外墙外保温方式隔热保温效果较好,对墙体结构具有保护作用,外界环境适应性强,属于科学高效的保温节能体系。外墙饰面是建筑外墙保温施工的重要环节,外墙外保温装涂是指利用相关保温隔热材料或涂料针对建筑外墙外侧实施涂装处理,起到有效避免热桥产生,防寒隔热,防护墙体受自然因素破坏,提高提高建筑室内舒适性及其使用期限的墙体保温技术工艺方式,外墙外保温装涂通常采用天然石材、铝板磁砖、彩色玻璃等保温隔热材料外挂在外墙外或利用相关保温涂料涂装外墙形成装饰面。外墙外保温装涂体系是把墙体保温隔热层与装饰层统一融合,集保温、防水及装饰功能于一体,通过层间柔性联结,达到荷载应力均衡、美化外观保温节能目的的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体系,其基本构造一般为混合颗粒保温砂浆+EPS保温板+混合颗粒保温砂浆+抗裂抹面砂浆配合网格布+渗透型弹性底漆+柔性腻子+饰面涂料。
新型外墙外保温装涂体系将保温隔热与装饰美化的功能相互融合,采用满粘法将混合颗粒保温砂浆与保温板材紧密联结,又以混合颗粒保温砂浆做抹面层,构成夹芯式保温结构层,用抗裂抹面砂浆配合网格布作保温隔热层的增强层和防护层,再以渗透型弹性封底漆做防水养护膜,根据由内向外柔性渐变抗裂原理,以柔性腻子找平处理界面过渡,选择具有高效隔热保温、耐候防污效果的太阳反射隔热涂料进行涂饰面层,既增强了墙体保温层的稳固性、又相应减少了保温板材的厚度,实现了各层面的柔性相接,形成一个整体结构性强、接缝处理严密、保温性能高效的外墙外保温系统,具有空腔密实、保温隔热、耐火耐候、防水防污、科学实用的综合保温技术体系,较大程度地避免了其它传统式墙体外保温技术的弊端。外墙外保温装涂体系工艺适用于民用建筑墙体保温以及需要采暖和空调的工业建筑墙体的新建或改建。
3、建筑外墙外保温装涂体系的施工工艺
建筑外墙外保温装涂体系的施工技术相对复杂,施工前应在明确建筑墙体结构性能及墙体保温效果需求的基础上,强化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优化墙体保温施工设计方案,严格控制和选择质量性能良好的外墙保温材料,做好安全施工防护措施。建筑外墙外保温装涂体系的具体施工工艺流程为基层处理抹混合颗粒保温砂浆铺压耐碱网格布涂刷弹性底漆批刮柔性腻子弹性外墙涂料施工养护监管,具体操作方法诶下:
3.1 基层墙体处理:针对建筑墙体表面基层,首先要清除附着于墙面的灰浆、油污、浮灰等杂物,利用混凝土填堵和找平墙体基层界面,采用射钉器械铆固膨胀螺栓,在基层墙面上根据施工要求吊弹装涂控制线。
3.2 抹混合颗粒保温砂浆:用保温浆料做灰饼、冲筋、做口,抹混合颗粒保温浆料,其厚度应低于设计厚度20mm左右,干燥后再绑扎六角钢丝网,抹二道保温浆料找平,同时将一定尺寸规格的保温板材满粘揉压于保温砂浆中,并用保温砂浆填实板缝,养护5~7d后批抹混合颗粒保温砂浆要求批抹平整。
3.3 铺压玻纤网格布:混合颗粒保温砂浆批抹养护后,抹抗裂砂浆、同时铺设耐碱性玻纤网格布,将网格布压入砂浆表面层下,不可反复搓压,注意上下层及横向搭茬控制,确保网格布片无皱折凹凸现象;待第一道抗裂砂浆初凝后,再均匀涂抹厚度为1~2mm的二道抗裂砂浆,控制其平整度,以防出现空鼓。
3.4 涂刷弹性底漆:网格布抗裂砂浆防护层初凝后,立即用绒毛滚子均匀涂刷1~2道渗透型高分子乳液防水弹性底层涂料或弹性封底漆,要求涂刷厚薄均匀、不得有遗漏,以便与柔性腻子衔接,养护7d后再进行饰面涂装。
3.5 批刮柔性腻子:外墙外保温体系保护层干燥后,分层批刮厚度1~1.5mm刮抗裂耐水柔性腻子两遍,批刮应横向运行,干燥后应进行收光处理或打磨光滑保持墙面洁净平整,使柔性腻子与防裂砂浆共同组成墙体的防水屏障。
3.6 弹性外墙涂料施工:对于外墙外保温体系的饰面涂料,可采用滚涂、刷涂或喷涂等方法,均匀涂抹2~3道太阳热反射隔热涂料等等浅淡色调的防水性、耐候性较好的弹性外墙乳胶漆,涂抹厚度控制在60~80μm间,颜色切忌深色。
4、结束语:
总之,建筑外墙保温技术,是节能环保理念与建筑工艺相互结合的一种综合性施工技术。当前施工技术条件下,采用外墙外保温涂装技术工艺,能够融合墙体保温节能技术与其装饰美化工艺的性能优势于一体,充分发挥建筑墙体的保温、节能、美观的施工效能,对于提高建筑结构的舒适性能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关键词]社会保障 政策缺位 权益 农民工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2)06-0021-01
农民工是具有农民身份的产业工人,是介于农民和市民之间的群体,他们是城市繁荣和发展的建设者,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固有的经济社会体制,使得他们不得不游离于城市和农村之间。农民工的权益得不到合理的有效保障,因此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成为了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建立健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据统计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总数在1.5亿以上,其中80%的农村家庭都有人在外打工。如果农民工的基本待遇问题没有良好的保障,势必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由于起初社会保障事业的重心一直放在了城镇发展,使得农民工社会保障机制和体系的发育相对滞后,随着农民工数量大幅度的增长,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建设和改革势在必行,而且至今我国尚无一部完整的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全国性专用法规,这就使得农民工游离于当前的“城镇型”社会保障体系。由此可见,在我国现阶段,如何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全民型”社会保障体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二、农民工社会保障建设存在的问题
在任何一个国家社会保障都是个人和社会的福祉。从某种意义上说,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不仅在社会层面上具有积极性,而且作为单个个人群体会有更高的参与热情。可是为什么在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建设过程当中我们却看到了不一样的情况呢?种种数据足以显示出农民工对此项政策并不积极。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源归根结底还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法制建设的相对滞后。在现有的《劳动法》实施以后,在城镇单位工作的农民工在某种原则上是适用于此法的,同样参加国家法定的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社会保险。可是实质上我国现今还没有一部完整的关于农民工社会保险的专门法规,才会导致现今更多的农民工游离于制度之外。在我国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险的覆盖面还是比较狭窄的,保障水平程度还比较低。至2011年年底,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比例分别只有24%、19%、12%左右。作为社会中一项比较重要的改革项目,要想成功,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管理体系,对于我国目前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情况来看,政策方面的缺陷正是许多问题存在的根源。
三、改进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几点建议
一是必须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政策的完善工作。在现今新的社会形势下努力做好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本着低标准、广覆盖、可持续的原则来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不断扩大农民工社会保障覆盖率,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机制,同时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工对社会保障权益的认同程度。
二是降低农民工参保门槛。现今在我国各个地方对于农民工参保的门槛过高,目前很多农民工工资相对比较低、家庭负担比较重,根本没有能力来承担社会保险的相关费用,因此我们可以适当降低缴费基数和各种险种的征缴比例,可以适当免去个人缴费部分和降低单位缴费部分,这样就可以提高一些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参保的积极性。
三是加大农民工工伤保险的政策落实力度。在社会中尽快实现工伤保险对整个农民工群体的全覆盖,简化农民工一些复杂的纠纷处置程序,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民工医疗保障体系,与用人单位签订完整的有法律效应的劳动合同,同时建立起牢固的劳动关系,并逐渐开始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可以促进完整的基本医疗保障关系转移办法。
因此合理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是目前我们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问题,不仅仅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可以为构建和谐社会打好基础。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也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有益于加速城市化进程;有益于加速工业化进程;是应对我国老龄化高峰的良策;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同时有益于推动劳动力市场的发育。
【参考文献】
[1]卢汉龙.均衡与稳定二发展的新价值.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2]袁华平.简议我国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5年,第6期.
[3]石慧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农业经济,2005/1.
【关键词】医疗责任保险;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013-02
为有效化解医患纠纷,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四川省某某市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建立第三方理赔机制,促进医疗纠纷第三方调处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改进建议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笔者对该市2010年-2012年医疗纠纷发生情况及医疗责任保险理赔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分析如下:
1 基本情况
某某市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2007年,该市建立了医疗纠纷调解中心,将医疗纠纷调解职能从卫生主管部门调整到司法行政部门,实行了第三方调解矛盾纠纷。2010年,按照“大数法则、应保尽保、保本微利”和“统一标准、统一理赔”的原则,在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中推行医疗责任保险,议标确定人保财某某分公司作为全市医疗责任保险的承保公司,要求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必须参加医疗责任保险,鼓励非公立医疗机构参照全市统一标加医疗责任保险,形成了第三方调解、第三方理赔化解医疗纠纷的新机制。某某市医疗机构构成见表1。
2 讨论
2.1 成效
一是通过第三方介入调解医疗纠纷,群众对调解的信任度明显提高,结案时间有所缩短。二是通过第三方理赔,医疗纠纷赔偿款兑付较为及时,患方满意度有所提高。三是医院切实加强管理,改进服务,在医疗机构业务量大幅度增加的情况下,医疗纠纷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四是依法打击医闹,患方在医疗机构纠缠闹事的问题相对减少,医疗秩序好转。
2.2 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2.1医疗机构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卫生部、中央编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010年2月印发的《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完善医疗纠纷调处机制,积极发展医疗意外伤害保险和医疗责任保险新举措。且医疗机构有通过参保医疗责任险而转嫁自身经济风险、通过第三方调解、尽快化解医疗纠纷的强烈愿望。然而现状并非所愿,目前某某市医疗责任险有限的保费、较低的理赔封顶线和单一的险种无法有效解决医院所面临的风险。一是保险理赔数额有限,目前的理赔方案为医疗机构承担全部责任的,最高赔付比例为100%;医疗机构承担主要责任的,最高赔付比例为70%;医疗机构承担同等责任的,最高赔付比例为50%;医疗机构承担次要责任的,最高赔付比例为30%;医疗机构承担轻微责任的,最高赔付比例为15%。。通常情况下,医院仍需自付相当部份的经济赔偿费用。二是理赔时间较长且程序繁琐。该市目前的理赔程序为医疗机构先垫支所有赔偿费用,保险公司通过查勘估损、核损理算等一系列程序后将理赔金额划至医疗机构帐户,此过程中医疗机构与保险公司多有争议。三是发生医疗纠纷时,医院仍需投入较大的人力、时间与患方处理,保险公司在减轻医疗机构处理医疗纠纷工作压力、维护医疗机构正常工作秩序方面所起的作用较小。以上原因使得部份医疗机构,尤其是经济实力较为雄厚、人力资源丰富的县级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参保动力不足。
2.2.2保险公司改进险种的后续动力不足
因“医闹”、患方纠缠不休等多种因素影响,医院垫支的赔付费用往往超过保险公司按相关规定计算出的费用,即存在“酌情多赔”的情况。保险公司往往也不得不酌情多赔。在赔付费用达到收入保费80%以上,其它成本不断上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脱保普遍的情况下,市场前景不明了,保险公司此险种经营连续徘徊在亏损边缘。该市仅一家保险公司承保医责险,其它保险公司对医责险市场准备不足,暂未开展相关业务。无竞争压力亦使保险公司对该险种的改进动力不足。
2.2.3第三方理赔机制的运行存在风险
从前期医疗责任保险运行情况来看,医疗机构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已从政府推动、双方合作的“蜜月期”进入利益博弈的“磨合期”,在县级以上参保医疗机构减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保险公司不得不通过提高保费来保证经营,保费的上涨又使在保医疗机构的脱保意愿增加。第三方理赔机制持续健康运转的内生动力不足,运行存在风险。
3 建议
3.1在医责险方兴未艾的情况下,适当鼓励“自由恋爱”
国内医责险一直处于“应当鼓励”的非强制地位,多年来一直处于“有项目、没业务”的状态,即使宁波、深圳等保险市场发育较成熟、医责险试水较早的地区,也存在市场规模小、发展速度缓慢等问题,但仍有值得内地学习借鉴之处。建议由市卫生行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保险公司联合学习考察国内先进地区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的经验,深入本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进行调研,根据市场需求及医疗机构的特点,制定科学的医疗责任统保方案,加强宣传动员,督促公立医疗机构应保尽保,鼓励民营医疗机构积极参保。保险公司通过保费浮动、增加相应险种、及时理赔、全程参与医疗争议处理等方式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为医疗机构和患者提供多样的险种选择和更好的理赔服务,努力解决现阶段医责险本身存在的问题,提高医责险对公立大型医疗机构的吸引力。
3.2在医责险发展较为成熟之后,采取行政手段统筹推行医责险
在医责险产品和服务方面均有所改善、医疗机构参保意识有所提高,即医院和保险公司进入“稳定期”之时,可借鉴交强险的经验,将投保作为医疗机构执业的前提条件,如纳入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年审、医疗机构年终考核、“平安医院”考评、医疗机构等级评审一票否决内容等,切实提高医疗机构参保率,使医责险在“大数法则”的原则下,充分发挥其在分担医疗机构风险方面的作用。
3.3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协调机制,使第三方理赔机制健康持续运行
建立由卫生行政部门、司法行政部门、保险公司、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组成的医疗责任保险工作领导小组与监察小组,明确责任部门与责任人。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及时通报医疗纠纷调解、保险理赔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协商和解决,以保障第三方理赔机制的健康持续稳定运行。
4 结语
《侵权责任法》施行三年以来,医疗纠纷的赔偿金额逐渐增加,具有救济患者和保护医疗机构双重功能的医责险的推行逐渐成为各界共识。本文仅提出了初步思路,如何进一步细化完善医责险产品、服务及系列与之配套的制度已成为亟待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胥林花,推进医疗责任险的现状和思考 [J],卫生管理,2012,(6):30-31.
[2] 周成泓,我国医疗责任保险模式选择――以医疗诉讼为视角[J],经济与法,2013,(3):185-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