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药店实习工作计划范文

时间:2022-02-05 17:20:14

序论:在您撰写药店实习工作计划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药店实习工作计划

第1篇

    论文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的主要内容,阐明了实施方法中四个循环渐进的实施阶段,在各个阶段中要分别完成、达到不同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实施工作,以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 

 

目前,很多优秀的会计核算软件都提供了相当多的功能供用户选择。因此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应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各种管理要求,作好详尽、细致的准备工作,能够有效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避免 “出错—改正”的实施途径。 

 

1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四个工作阶段 

 

实施方法的四个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四个循环渐进的实施阶段,在各个阶段中要分别完成、达到不同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实施工作,以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 

1.1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分析,顾问收集企业资料,包括:合同、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解决方案等,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双方项目组织(通常包括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项目实施小组、业务职能实施小组等);项目现场实施调研;明确和具体化项目实施需求后,确定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实施整体计划。 

1.2在蓝图设计阶段 

①选派合适的老师担任不同级别的培训任务。对管理层的培训必须选派熟悉业务和管理的顾问;对操作员的培训则必须由熟悉产品的顾问来做,系统管理员的培训教师则必须熟悉系统配置方法。 

②顾问组织以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干部、业务骨干等熟知业务的人员为组织队伍,指导该队伍准备业务仿真系统的静态数据和业务数据及仿真运行的关键业务流程,并按业务流程解决方案进行业务流程的原型测试。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要由测试人员进行原型测试和确认,不符合的流程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业务解决方案。 

③建立起新系统业务规程、制定系统数据准备方案、系统上线方案。同时,就系统的实际应用制定最终用户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方式、范围、人员以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等都做出相关的指定。 

1.3系统实现阶段 

①顾问依据企业内的应用范围及涉及的部门跨度,让企业内相应的人员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并协商解决静态数据编码一致性或名称等在理解上存在差异的情况;最终确定企业静态基础数据的编码规则;指导企业组织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准备工作。 

②实施顾问给企业准备必要的培训资料,包括培训的标准课件和新业务操作规程。但最终用户的操作培训一定要由企业项目组成员来完成;最终用户培训后,应组织严格的考试,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 

③按计划正确、及时完成系统相关的设置工作,指导企业系统上线工作。 

1.4验收交付阶段 

项目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报告包括几个方面:项目实施背景、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系统应用的产品和模块、项目实施应用范围和项目实施成果概述。 

 

2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可以规避的风险 

 

2.1缺乏控制的风险 

项目实施范围界定不清、缺乏控制,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范围无限扩大,使项目失控陷入泥潭,无法收尾;没有制订出有效的项目整体实施策略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的实施指导思想,造成项目无法达成既定目标。通过建立项目组织、制定总体实施方法、策略等工作内容可使上述风险得到避免。 

2.2业务需求关注点过大的风险 

业务需求关注点应是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可以解决或基本可以解决的业务需求,也就是要突出、确定在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实施重点,避免关注业务需求的细节及软件功能完美性。 

2.3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的风险 

项目启动初期,就已经物色好相关人员并做针对性的培养,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将来项目的应用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标准培训、最终用户培训等一系列的培训,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对电算化系统上线后的正常运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2.4推倒重做的风险 

只有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制订的业务解决方案才不会脱离企业实际,避免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实施工作推倒重做的结果,并且可以减少上线准备的工作量、系统上线的难度等等。 

 

3注意事项 

 

3.1实施方法的原则 

①指导性原则:实施方法是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南,是帮助顾问形成良好工作习惯和风格的工具,是确保项目按目标、按计划顺利进展的策略和方法。 

②计划性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实施过程的任何工作都要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并严格遵照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分清责任,保证项目进展。 

③规范性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地按照实施方法原则的要求进行实施工作,是实施顾问专业化的前提条件。 

3.2确保实施方法的贯彻执行,需要通力合作 

项目实施是一项集体合作进行的工程,需要企业与顾问紧密结合、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系统建设、数据准备和系统切换等各项工作,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转移,为企业培养懂得经营管理并掌握现代管理手段的骨干人才;才能保证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项目实施后系统的成功应用。 

 

4结束语 

 

企业在稳步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同时,还应逐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按照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的要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密切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运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企业资源规划是将企业各部门包括财务、会计、生产、物料管理、品质管理、销售与分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连接成一个整体。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和企业内部流程的有效管理。依托erp等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不断应用,会计电算化包括的内容将发生根本改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岩.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4. 

[2] 陈果.浅谈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j].2006 

[3] 刘美琴.浅议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 

第2篇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省“十二五”人口发展规划》、《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发展“十二五”规划》,围绕全市人口和计划生育中心工作,加强人口信息质量管理,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改进统计方法,改革和完善目标管理责任制,推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长效工作机制建设,切实加大发展规划与信息工作创新力度,发挥服务决策、服务全局方面的作用,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主要任务

探索实施人口协调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全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开展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牵头实施2012年度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执行情况的考核评估;实施人口信息化“金人工程”,实现省综合信息平台村级应用全覆盖;继续开展“人口计生统计数据信息过县(市)”创建活动,加强人口信息数据库质量测评与通报,推进部门人口信息的共享交换。

三、具体工作

(一)探索实施人口协调发展目标考核评价体系

1.根据《关于“十二五”期间省对市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的意见》和《关于开展“十二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县(市、区)创建活动的意见》精神,出台我市创建工作实施意见,指导各地争创工作。

2.制定2012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底牵头开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考核评估。

3.配合做好《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绩效评估系统》的应用工作,做好发规信息工作网上年度绩效考核各类数据、资料上报工作。

(二)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

1.实施人口信息化“金人工程”,全面实施村居信息服务终端建设,实现市、县、乡、村(居)四级信息网络全覆盖,加强对村居应用省综合信息平台的指导和管理,提升村级信息化建设水平;加强人口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在部分辖市区试点运行综合信息平台移动办公系统;配合流管部门做好综合信息平台流动人口管理子系统技术保障工作。

2.强化信息质量管理,加大人口统计数据质量监测力度,开展经常性统计数据质量检查,适时通报各地数据质量,提高人口信息的入库率、完整率、准确率与及时率。

3.积极争创省、市级“人口计生阳光统计示范单位”,评比表彰10名市人口计生阳光统计之星(乡级)、20名人口计生基层信息应用操作标兵(村级),推荐省级先进个人。(争创文件另发)

4.做好2012年度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区划代码调整及《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V3.0区划代码规范工作。

(三)加强基层基础工作

1.加强出生人口实名登记工作,开展出生人口统计专项调研,分析人口计生、卫生、公安部门在出生人口信息统计方面的差距原因,准确掌握出生人口信息;协调公安、民政、卫生、人社等部门,出台《市关于加强人口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实施意见》,建立标准统一、分工明确、考核保障的人口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加强人口信息的有效整合和系统分析,提高人口基础信息统计的质量。

2.深入开展信息岗位练兵及技术竞赛活动,重点加强对村级人口计生信息工作的培训和指导。

3.2012年继续做好与南京人口学院、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合作在句容市开展的“家庭健康与财富”项目,完成计划生育对家庭成员的健康、家庭财富、子女成长及家庭未来养老的影响的项目研究。

第3篇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

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

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组织实施好"235"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做好省、西安市和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七、转变职能,全力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第4篇

关键词:全面 计划 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044-02

一、全面计划管理概述

1.“四全管理”的基本内涵

全面计划管理是““四全管理”内容之一, “四全管理”是一个互相衔接的有机管理体系,即包括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风险和全面责任管理四项内容。

四全管理通过计划、预算、风险和责任的有效衔接、动态管控、刚性控制,推动流程再造和管理提升,增强管控能力、资源配置能力、科学决策能力、稳健发展能力,实现公司整体价值最大化。

2.“四全管理”的基本特征

2.1有效衔接

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全面风险和全面责任管理之间有效衔接,形成系统完备、科学有效、成熟定型的标准和流程体系。

2.2过程管控

按照“四全管理”要求部署和落实各项工作,加强对生产经营和各项经济活动的全过程管理;注重管理关口前移,强化事前和事中环节管控功能。

2.3刚性控制

强化全面计划、全面预算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刚性控制,凡是未列入计划的事项原则上不安排预算和资金计划。

二、全面计划管理的内容、特征及管理流程

全面计划是以公司发展战略为指导,统筹科学合理确定的年度经营活动的各项实物量目标、价值量目标和工作任务目标及实施方案。

1.全面计划的内容

1.1指标计划 (十一类指标)

(1)产品产量:发电量、上网电量、供热量、煤炭产销量、天然气量

(2)固定资产投资:大中型基建投资、前期费用投资、技术改造投资、科技费用投资、信息费用投资、资产并购、参股投资、小型基建投资

(3)建设规模:开工规模、投产规模、期末在建规模、施工准备规模

(4)资产经营:利润总额、经济增加值、资产负债率、平均上网电价、热价、综合标煤单价、电热费回收周期、发电单位燃料成本、供热单位燃料成本、检修费用、可控费用、合同能源项目效益分成费用、检修维护外委费用

(5)劳动工资:职工人数、劳动生产率

(6)安全生产:较大及以上人身伤亡事故、人员责任的较大及以上设备事故、较大火灾事故、电厂责任的较大及以上电力安全事故、负主要责任及以上的重大交通事故、溃坝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7)能源节约:发电厂用电率、供热厂用电率、综合厂用电率、供电煤耗、供热煤耗、发电油耗、水耗、热值差

(8)可靠性:非计划停运次数、非计划停运时间、等效可用系数

(9)环保: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和废水排放绩效

(10)工程管理:工程造价、设计值达标率

(11)员工培训:人才受训率和人均受训时间

1.2专业计划 (九类指标)

(1)前期工作任务计划:常规电源、核电、煤炭

(2)工程项目建设计划:电源(新开工项目、施工准备项目、在建项目)

(3)机组检修工期计划:火电、水电

(4)技术改造项目计划:一般技术改造和脱硫脱硝项目

(5)合同能源项目计划:

(6)电煤需求计划:燃料订货计划和燃料采购计划

(7)一级集中采购计划:物资类、电力生产工程服务类、电力基建工程服务类

(8)科技专业计划:科技项目及平台建设

(9)国际业务计划:对外工程承包计划、对外劳务合作计划、国际煤炭贸易计划、设备进口贸易计划、因公出国任务计划

2.全面计划的特征

全面计划管理的主体是生产经营管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等内容未纳入全面计划管理)。

全面计划管理的实质是全面的、系统的方针目标管理。一是突出一个“全”字,内容全面、全过程管理、全员参与管理;二是突出一个“实”字,全面计划一经审批下达即有约束力和严肃性,各专业计划必须是可执行、可操作而且是刚性的。

全面计划管理是指对年度计划的编制、审批、下达、执行、调整、分析和考评的全过程管理。

通过全面计划管理,有序高效合理地组织生产经营活动,做到专业计划之间互相支撑、互相保障、从而提高公司的管控能力和整体运作水平。

3.全面计划的管理流程

3.1编制

(1)每年9月中下旬,计划营销部组织各部门,根据对公司经营形势的判断,制定下一年度全面计划安排的主要原则和思路,启动全面计划编制工作。

(2)每年10月下旬,各下属企业计划管理部门将经本企业审定的全面计划建议,上报公司计划营销部,计划营销部负责分解计划并送各专业管理部门审核,作为编制专业计划的基础。

(3)每年11月上旬,计划营销部汇同专业管理部门召开全面计划编制汇报会,对各企业上报的全面计划建议进行审议和初步平衡。

(4)每年11月中旬,各专业管理部门按照职责分工,编制完成专业计划建议,提出分管专业计划指标的安排建议和专项报告,涉及投资及资金支出的专业计划要细化到具体项目,并按照投入产出最优的原则对本专业计划项目进行排序后报送计划营销部。

(5)每年11月下旬,计划营销部将各企业上报的建议计划,根据各部门提交的专业计划,进行汇总审核和综合平衡后,形成公司全面计划建议,经综合平衡后的全面计划作为编制全面预算的基础。

3.2审批

年度全面计划建议履行集团公司总经理办公会、党政联席会和董事会的审批程序。

3.3下达

计划营销部将批准后的全面计划,按照“统一下达”的原则下发各企业,各专业管理部门不需要单独下达专项计划,在全面计划正式批准下达以前,各专业管理部门可以结合具体情况,对第一季度专项计划做出预安排。

3.4执行

各分子公司根据总公司下达的全面计划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后的全面计划上报总公司,下达基层企业。设立董事会和股东会的企业应该按照公司章程规定,根据公司下达的计划形成本企业全面计划,提交本企业董事会和股东会批准实施。

各基层企业根据分子公司下达的全面计划指标完善本企业工作计划,并将工作计划细化分解并下达到各责任部门,责任岗位乃至责任人。

3.5调整

全面计划下达后应尽量避免调整。如确因不可抗力或是国家政策调整,以及市场环境重大变化等因素影响,经努力仍不能完成计划时,可以申请调整。

全面计划的调整由各单位专业管理部门提出,计划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经本单位审核后,向总公司上报计划指标调整申请,总公司按照原决策程序审批后下达。

3.6分析

总公司按月进行分析计划指标完成情况,加强计划执行的管控。

各企业按照《经济活动分析管理办法》按月开展企业的经济活动分析工作,加强信息反馈,形成闭环管理。

计划营销部按照季度组织进行专业计划完成情况分析。

3.7考核

总公司下达的全面计划主要指标纳入业绩考核体系进行考核。

对未列入业绩考核范围的全面计划指标进行考评,由计划管理部门负责重点考评计划完成情况,同事兼顾计划制定的准确率,对于未完成计划或是与计划差距较大的企业予以通报。

三、实行全面计划管理的必要性

1.全面计划管理是实现公司发展战略的需要

火电企业发展理念是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发展举措是转方式,调结构。从装机容量、发电量、产业板块、区域比重各方面做强做优,需要及时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并着力解决,全面计划管理旨在过程管控,有利于在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全面计划管理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需要

企业是盈利性的经济组织,企业经营管理的目标就是提高经济效益。要提升经济效益,就要把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全部纳入计划管理。

实行全面计划管理,就是要围绕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理顺业务关系,协调各部门的工作,用综合协调平衡和优化排序的方法,优化配置各种资源和要素,形成公司统一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政策,实现战略、规划、计划、预算和考核等各个专业环节的无缝对接,实现公司经济效益最大化。

3.全面计划管理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需要

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任何一项生产经营活动都不可能处于盲目的、盲动的状态,其经营行为必须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程序化。

第5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审计 强化 工作要点

对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审计机关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事关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和财务收支的合法性,和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因此,必须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加大监督与促进力度。

一、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和财务收支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要想做好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工作,就必须充分了解其财政和财务收支存在哪些问题。总体上讲,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违规乱收费现象仍然存在。主要是行政事业单位或通过其二三级单位自立收费项目进行收费,或对已经明令取消收费标准的项目仍然按原定标准征收,有的甚至是变更项目名称进行征收;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税款申报和缴纳不够及时。比如行政事业单位的房屋出租收入、个人工资收入等不按时申报和缴税;三是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管理不完善。一些行政不断更新新购置的固定资产不入账,不定期清理固定资产从而导致账面数额与实际情况不符;四是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目不规范。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往来账目不做明细表,对往来账目长期不清理,有的则违反相关规定使用现金支付往来款;五是行政事业单位档案资料保管不规范。有的单位对账薄管理不规范,导致会计凭证丢失。而有的单位对档案管理不重视,整理、归档、保管不善,使档案散落各处,给财务管理带来一定风险。

二、强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的工作要点

为了强化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监督,应重点把握好以下几点:

(一)抓住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重点对象

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相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审计监督工作中要抓住以下重点。首先,要对具有执法权的单位进行重点审计。行政事业单位中具有行政处罚权、收费权的单位,如公检法机关等,要作为审计重点。在审计中针对有法不依、执法不公等问题严格审查。其次,要对财政拨款数额大、预算外资金多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重点审计。这些部门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关系密切,社会影响巨大,必须作为重点对象进行审计。再次,要对重点资金和专项资金加强审计。如城市建设资金、社会保障资金、农业专项资金、住房公积金等,要通过审计来发现挤占挪用专项资金的现象。

(二)要抓住行政事业单位的要害问题进行审计

首先,要抓住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是否真实。对行政事业单位截留预算内、外资金,小金库等问题要严肃对待,在审计中如果发现线索一定要重视,并进行深入、透彻的审计和追查。其次,要抓住行政事业单位收费的合法性。在审计中要从被审计单位收费票据的管理环节入手,审计是否存在自立项目收费或超过规定标准收费的现象。要对账表、会计凭证等财务资料认真复核,从中发现“账外账”“小金库”及“三乱”等问题。再次,要突出行政事业单位支出的合法性和效益性。在审计中要重视审查被审计单位预算批复和预算执行情况,看支出是否符合规定、开支是否真实、有无随意扩大开支范围和标准等问题。此外,还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费支出的效益进行审查,看经费支出是否达到了预计目标,有无浪费等情况。最后,要抓住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的完整性,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在审计中,要对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如存款、房屋、设备、现金等的流动、保管维护、资产核销手续、资产活动报批手续等重点内容进行审查,看是否符合有关规定。

(三)要抓好延伸审计,把审计工作向下级单位延伸

行政事业单位一般都设有二三级预算单位,有的事业单位还设有经济实体,上下级单位之间的资金、收支业务活动关系密切。在审计中,要针对行政事业单位违纪现象下转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防止行政事业单位通过转移资金、费用摊派、资产违规处理等方式,把本单位可能产生的违规违纪现象转移给下级单位,从而规避本级单位出现问题。

(四)抓好审计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首先,要抓好点面结合的审计方式。在审计项目的安排上要保证全面审计与重点审计相结合,并在审计过程中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工作方针,在全面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同时加强对其他方面的违规违纪现象的审计,做到应查尽查,查有成效。其次,要重视延伸审计,对存在问题的本级单位与下级单位一查到底。再次,要重视现代审计技术的应用。目前,计算机辅助审计已经作为常规审计手段被广泛应用,有些地方对计算机审计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实践中要重视对相关技术手段的研发与应用,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监督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刘万钧.如何在行政事业审计中发现大案要案线索[J].中国审计,2010

第6篇

摘要:本文针对电算化环境下的会计基础工作展开分析,阐释了会计基础规范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重要性,以期引起政府各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视。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重要性

会计基础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会计电算化成为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是保证单位财务工作秩序和会计电算化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不断提高单位各层面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监督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及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人员手脑功能的延伸,具体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其特点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由财会专业人士运用财务软件,向计算机发挥指令去做原来由人工操作的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分为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三个层次,它将电子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技术融为一体,使人们分享了通过全球网络传递的会计信息资源,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流程和模式、数据储存形式和处理程序,增强了信息化与会计环境的互动,将会计数据覆盖的范围扩大,并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加以更新,使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深化了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操作的改革。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于1996年,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大规模的普及运用开始于二十一世纪初。任何一门新兴科学技术的推广都有其两面性,虽然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但也带来了让人不悦的负面问题,过去,财务人员通过重复的手工操作在工作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而应用会计软件后,计算机对数据的快速处理使会计人员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以致于忽略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不同程度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在某些方面引起了混乱的会计工作秩序并影响了会计监督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者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以认真而审慎的工作态度,提高会计工作水平,避免和减少会计差错,加强会计管理和监督。

二、电算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根本条件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工作统称为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如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编制、审核,会计档案的归档,计算机的软、硬件兼容、资料保管、数据安全和保存,会计人员的配备和管理,会计监督的程序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是否规范、会计资料是否完整都是由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性决定的,会计基础工作做得规范,就能保证单位内部会计事务的质量,保证会计资料使用者获悉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权益。

(二)规范的会计核算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首要层次

混乱的会计基础工作会造成信息无用、数据不准确、财产不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扰乱单位内部正常的管理秩序,造成领导层的决策失误。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要建立并严格遵守良好的会计工作制度,会计人员应当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数字与相关实物资产、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款项的单位或者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对提供的各项会计资料进行逐一落实,务必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规范,使各项会计工作符合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无误地进行数据计量、登记帐簿、编制财务报告,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

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起完善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在电算化环境中,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保证获得高质量会计信息、减少甚至杜绝国家财产的流失、实现各单位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够使单位领导的分析决策能力得以提高,并有效防止浪费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政府部门的各个单元都要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尤其要增强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会计信息获取渠道,保证输入计算机的每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在手工记帐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欠缺,迫切需制定出台一系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使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四)系统、规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是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廉政建设的需要

会计的重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手工记账时期会计人员埋头于繁琐复杂的数据计算而无暇顾及会计监督,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有效开展,政府各部门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严格的会计监督。行政事业的每项事务都需要消耗财政性资金,中央要求各单位执行“八项规定”,做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因此,决策层必须适应和利用新的网络环境,制定并遵守新的会计监督制度,接受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会计人员要恪守职业操守,做到清正廉洁,不屈从迎合领导的错误决定,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在降低单位运行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完善财政体系及市场运行秩序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电算化顺利实施运用的根本保障,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单位内部职工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单位领导在对各项工作授权的同时明确责任,一经发现违规问题,及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将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纵深发展,确保单位各项社会公共事务正常、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

[1]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

第7篇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重要性

一、会计档案的作用

1.会计档案直接影响经济工作

从宏观来说,国家利用各企事业单位、各机关的会计档案反映的数据逐级汇总,可以考核国民经济各部门有关计划和预算的执行情况,从而制订更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计划和决策;从微观来说,各企事业、机关单位利用会计档案提供的原始数据,科学地预测未来,制订最优化的管理方案,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会计档案保护国家利益不受侵犯

改革开放给经济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但由于原有法律法规还不完善,一些单位和个人利用政策上的漏洞,巧立名目,随意提高开支,铺张浪费,使国家财政收入大大流失。而会计档案将这些违反国家财经法纪的情况真实地记录下来,及时发现问题,阻止腐败的产生、蔓延,打击经济领域的不法行为,解决经济纠纷,从而确保国家的经济利益。

二、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的内容

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会计基础工作,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和健全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调阅和销毁管理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对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要做好防磁、防火、防潮和防尘工作,重要会计档案应准备双份,存放在两个不同的地点,采用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要定期进行检查,定期进行复制,防止由于磁性介质损坏,而使会计档案丢失,通用会计软件、定点开发会计软件、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会计软件的全套文档资料,以及会计软件程序,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保管期截止该软件停止使用或有重大更改之后的五年。

三、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1.会计档案载体

电算化会计虽已实施,但因为实施时间不长,财会人员和单位领导对会计电算档案的组成内容不甚了解,缺乏管理会计档案的经验,很多单位只是将打印出的纸质档案存档,而没有将存储在计算机中的会计信息备份在磁性介质上归档保存,从而影响会计档案的完整性。

2.会计载体本身性质带来的问题

电算化会计档案需在一定的系统内才可视,因此目前许多企业因为没有将会计软件的版式及软件系统很好地保存,导致在电算化软件升级后,不同版本下的会计数据不能被调用,《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采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纸质会计档案,并对保存期限作了规定,但目前由于一些单位受条件限制,没有配备激光打印机或喷墨打印机,还在使用老的针式打印机,致使打印输出的纸介质会计档案达不到规定的保存期限,没有按照国家档案局规定的库房管理制度标准,建立专门的电算化会计档案保护制度,未选择质量优良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未实行备用盘与存储盘分离存放,导致电子数据因此损坏或丢失。

3.会计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电算化会计档案更易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被修改,因此在没有及时修订单位的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没有制定相应的会计电算档案保管人员职责情况下,会计档案的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现象在所难免。

4.缺乏必要的计算机维护、网络安全人才

众所周知,电算化下的档案管理涉及到软件、系统安全、维护等一系列专业的问题,但目前一般单位都仅仅对以前的会计人员进行一定的软件设施建设。

提供环境清洁与温湿度稳定适宜的专用会计档案存放仓库;配备具有高清晰度打印能力的激光或喷墨打印机,以它们作为输出纸质会计档案的工具:选用功能符合本单位实际业务的电算化培训,然后就去操作系统,在一定层面上而言,会计人员仅学会了操作,而管理与维护对他们而言就非常陌生,由此导致的结果与损失也非同小可。

四、如何改善电算化下的会计档案管理

1.完善会计软件

最好是具有档案管理辅助功能的电算化软件;强化系统的安全防护功能,如有联网,注意进行定期的补丁维护,避免因电脑安全或网络安全,导致会计档案泄密或被人为恶意修改。 转贴于

2.完善电算化下会计档案管理各项制度

(1)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归档制度。会计电算化系统开发和使用的全套文档资料及软件程序,都应视同会计档案保管;会计数据在未打印成书面形式输出之前,应妥善保管并保留副本,记账凭证、总分类账、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应打印输出,并按照有关税务、审计等管理部门的要求,及时打印输出有关账簿、报表。

(2)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制度。根据国家档案局的标准,建立电算化会计档案保管制度:选择优质的磁盘介质进行会计档案数据备份,备用盘与储存盘分离存放;做好防压、防尘、防光、防腐蚀工作,按分类和一定顺序对数据磁盘、光盘的著录等电子会计档案进行编号,标明时间和文件内容,制作档案管理文件卡片。

(3)建立严格的借用手续制度。查阅会计档案,需经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按照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借阅手续,外单位查阅本部门会计档案,要有单位介绍信,并经主管领导、财务部门负责人批准。

(4)建立电算化档案定期备份制度。电算会计档案应定期将会计数据备份到磁性介质,并设立备查登记簿,提供备份时间、数量、保管方式等备份细节信息;同时由于磁性介质的特殊性,管理人员必须对这些会计电算档案进行定期检查、复制,以防止会计信息损坏。

3.提高会计部门人员素质,完善人员配置结构

会计系统是由人来操作的,一个系统是否安全,不但取决于系统本身,更应该注意操作使用人员的素质,未经有效的业务训练和不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员工本身,对系统的安全是一种威胁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业务素质,必须大力加强人才培训的力度。各单位应积极支持及组织会计人员学习和提高会计电算化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为本单位尽快建立高效的会计信息系统创造条件。对会计人员、系统维护人员、系统管理人员,应按不同内容、不同要求进行培训。对系统维护人员,应尽量用计算机专业人员,毕竟,计算机系统维护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这些计算机专业人员只要简单的会计培训,就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颖.对会计档案管理的思考.辽宁经济,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