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29:52
序论:在您撰写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 要] 项目风险管理在项目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进行准确的风险识别及风险分析、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计划、监控风险,对于风险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GIS系统的特点及个人的工作经验,阐述了项目风险管理在GIS系统中的应用,提出了GIS项目风险管理的难点以及解决方法,为GIS系统开发项目风险管理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GIS系统;项目管理;项目风险管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5. 038
[中图分类号] F407.67;TP31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5- 0070- 04
0 引 言
项目管理的四大约束是时间、成本、质量、范围,如何能在规定的时间、在一定成本基础上、完成满足质量要求的项目,是项目管理的最终目的,也是判断项目是否成功的标准。Klein提到,在软件项目开发中,有15%~35%的项目被中途取消,剩下的项目不是超期就是超出预算,或者无法达到预期的目标;CHAOS报告也指出,82%的软件项目延期交付,66%的软件项目是失败的。
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风险如果得不到很好的控制和管理,可能会导致项目成本超支、范围蔓延、质量不达标、未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项目等问题,项目的风险管理与项目的其他管理过程,例如成本管理、范围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管理过程息息相关。保证在项目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加强风险管理,即使识别潜在的风险,对项目的顺利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风险识别
主要的风险识别方法有头脑风暴、德尔菲方法、SWOT分析法、访谈、检查表等方法。基于GIS项目的基本情况及事业环境因素,我们的项目主要采用头脑风暴、访谈和检查表的方法来识别项目的风险。
头脑风暴是企业型项目团队主要采用的风险识别方法之一,大部分的风险也是通过头脑风暴的方式来识别出来的。这种开放的、敏捷的、高效沟通的方式能够快速的全面的识别项目的风险,头脑风暴一般由项目团队承担,并被项目团队成员广泛接受。头脑风暴的方法最后的结果是得到一份综合的项目风险清单。
检查表的方式是把成果库中的历史类似项目的发生过的风险罗列出来,风险识别人员通过分析历史类似项目的风险,来判断当前项目是否也存在同样的风险。历史类似项目的风险表对当前项目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能够帮助风险识别人员全面、快速的识别出当前项目的风险。
除了头脑风暴和检查表的方法,访谈方法也在企业型项目管理中用到的一个方法,不过使用频率要低于头脑风暴和检查表。访谈方法是通过访谈有经验的项目参与者、干系人或主题专家,GIS项目访谈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内部项目经理、项目总监、总工程师、测绘研究院教授等。访谈的方式主要是面对面的方式,但是对于一些主题专家,我们也采用邮件的方式进行沟通;对于异地分公司的同事,主要采用企业交流工具236和邮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虽然访谈方式不同,但是对于每个专家访谈结束后,都会整理总结正式的访谈纪要。
2 风险分析
Boehm模型是经典的风险管理模型,Boehm用公式RE=P(UO)×L(UO)对风险进行定义,其中RE代表风险或者风险所造成的影响,P(UO)表示令人不满意的结果所发生的概率,L(UO)表示糟糕的结果会产生的破坏性程度。P(UO)以下称为风险严重性,L(UO)以下称为风险概率。
由于影响风险的因素很多,本文选择以下时间、成本、质量、范围4大约束性目标来分析风险的严重性。风险严重性和风险发生概率的范围是[0,1],根据我们项目的实际情况,来分别定义每个级别的风险严重性(见表1)和风险发生概率(见表2)的权值。一个风险所造成的影响很可能是多方面的,例如,同时影响进度和成本,一般按叠加的方式取值。
3 制订风险应对计划
识别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分析之后,要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对策应对风险带来的损失,即制订风险应对计划,为项目目标增加实现机会。在项目进展过程中按计划开展活动,将风险的综合影响降低至项目可以接受的结果。根据风险系数表,制定以下风险应对的标准:
(1)风险系数
(2)0.3
(3)0.3
对于需要采取应对措施的风险,通常有以下四种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接受四种方式。在我们GIS项目中,我们常用的方式有风险规避、风险转移、风险减轻三种。
风险规避:指在项目过程中,通过采用措施消除特定风险的办法。对于需求管理,在我们接触的项目中,客户一般是地理信息相关的政府机构或事业单位,他们的业务范围广,工作内容涉及部门多,关系复杂,非常容易发生需求扩大的情况,甚至会造成“范围蔓延”。对项目管理,要对需求变更的风险进行尽量规避,在项目开始的时候,尽量详细定义项目需求,划定项目边界,来尽量减低需求变更给项目带来的不利影响。采取风险规避的措施,最好在项目活动还没开始执行时,这样对项目的影响最小。
风险减轻:通过降低其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缩小其后果不利影响的损失程度来达到控制目的的各种控制技术或方法。这类措施是对付无预警信息项目风险的主要应对措施之一。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主要采用风险减轻的措施。公司经历了中高层组织结构调整、公司地址搬迁,这些外部因素都会造成人T流动性的提高,研发核心人员的流动会对项目进展带来很大的影响。我们积极采取了风险减轻措施,通过对关键核心人员进行加薪、晋升、精神鼓励及对工作的肯定等措施,减轻人员流动的风险。
风险转移:是指把项目可能带来的风险转移出去。我们的公司主要专注于GIS产品的研发,客户其他类型的软件系统,会以外包的形式,包给专业的公司去开发,进行风险转移。
4 监控风险
监控风险是指在整个项目中实施风险应对计划,跟踪已识别的风险、识别新的风险以及评估风险过程有效性的过程。在风险监控过程中,要验证风险管理策略是否已经得到遵守、已识别的风险的是否变化、发现新的风险。当内部或外部环境变化时,要重新对风险进行重新评估。
5 GIS系统的项目风险管理的难点及解决方法
5.1 数据量大、数据格式复杂技术复杂、专业性强、响应速度要求高
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方面,使用有行业相关背景的工作人员;定期组织技术人员的交流活动;加强并重视系统性能测试方面的管理,通过多次性能测试实验得到系统支持的数据量的大小,并通过多种技术手段,提高系统支持的数据量,以达到客户的要求。例如,系统在加载模型数据的时候,由于模型数据比较大,渲染速度较慢,为了提高响应速度、减少客户等待时间,我们采取了首先加载视觉范围内近处的模型,近处模型加载完成后,再加载远处的模型。
5.2 风险识别的频率的把控问题
风险识别是一个循环不间断的工作,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要不断的进行项目风险识别。频繁的进行风险识别,会影响项目团队的工作进度,同时也会造成项目团队成员的思维疲倦;长时间不进行风险识别,则无法及时发现风险的发生并进行有效的控制。掌握好风险识别的频率对项目的高效推进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于GIS系统面对的客户大多都是各地测绘局、规划局及国土局等部门,客户需求相差不大,并且已经实施过多个类似的项目,在风险管理方面比较有经验,我们采用定期风险识别及驱动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我们定期风险识别的频率相对较小,大约一个月进行一次风险识别;驱动方式指项目团队成员在各自的工作中,如果发现有新风险的苗头,则及时上报项目经理并进行风险识别。
主要参考文献
[1]KLEIN S A.Putting Methodology in Perspective from a Project Risk Viewpoint[C] //IEEE Power Engineering Society 1999 Winter Meeting,1999: 362-365.
[2]Boehm B. Software Risk Management: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J]. IEEE Software,1991,8(1).
[3]鄢超,薛质.软件项目的风险管理策略[J].项目管理技术,2009(z1):507-511.
关键词:项目风险;风险管理;一般过程
一、项目风险管理的概念与特点
项目风险管理是在项目执行的过程中对项目进程、效率、收益和最终目的等一系列不确定性因素的管理。它的主要目的是系统的识别与项目有关的风险,从而评价和管理改善项目的执行成果,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程度的项目实施安全保障。
项目风险管理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全程管理。项目风险管理既不是项目实施之前对影响项目的不确定因素的查找罗列以及事前判断和以此为基础的教科书式的项目风险管理对策。也不是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发生时的应变和危机管理。而在项目风险发生之后的补救方案与事后经验总结就更加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项目风险管理应当是贯穿于整个项目的构思、设计、实施以及审查评价的全过程的。这一全过程管理要求项目负责人能够通过有效的风险识别过程实现对项目风险的预警监控,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方法对项目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进行适当的分散并在由项目风险发生时及时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事后总结经验和改进项目风险管理方案。
2
全员管理。首先,这里的全员管理并不能理解为是对项目运行的全部参与人员的管理,而是说以上的所有人员都能参与到项目风险管理之中。也就是说项目管理不仅仅是项目风险管理这一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所有参与项目过程的人都应当成为项目的主人,对项目所面临的风险责无旁贷。其次,项目风险管理不仅涉及项目本身在计划,组织和协调等过程中所产生的不确定性,还包括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等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管理。
3 全要素集成管理。从项目管理的目标方面来看。项目风险管理过程是在可能的范围内以项目工期最短,造价最省,质量最优为目标的一个多目标决策过程而不能仅满足于对单一目标的追求。项目的工期、造价和质量是三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变量:工期的提前或滞后会直接影响到最终造价的高低;项目质量的优劣也与造价有直接或间接的相关关系;同样工期也会影响到项目的最终质量。也就是说,项目风险管理是对项目工期、费用、以及最终完成质量的全要素集成管理。
二、实施风险管理过程的动机
如果仅仅把风险管理理解为对风险程度的测量并回答“这样做是不是风险太大了”类似的问题,则整个风险管理的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会被浪费。风险管理应该被看作是与项目管理融为一体的必要内容,是对基本项目计划过程的完善,是不可或缺的。而实施项目风险管理时所要考虑的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段应该以什么方式实施什么程度的项目管理才是合适的?这一问题便引出了风险效率的概念。
所谓风险效率就是指这样一种平衡的状态:在这一状态下,风险管理计划使得这时只有通过增加风险才能降低风险管理的成本费用,只有通过增加风险管理的支出才能降低风险。
图1描述了风险管理的预期成本和风险威胁强度的关系。图中,曲线ABC就是风险效率的边界线。对于这一组可行的项目风险管理计划而言。当预期风险管理的成本水平一定时,以威胁强度所表示的风险水平最低;当以威胁强度所表示的风险水平一定时,风险管理的预期成本最低。任何偏离边界的点都代表着没有效率的计划,例如点D,这也点的风险效率仍然存在被改善的余地。
然而图1所示的风险效率在实际中却难以确定,我们永远也无法确定一项计划是否已经达到风险效率。但是管理者仍然需要系统性的寻求风险效率的改善而不是坐以待毙。因此,风险分析是必要的,分析过程至少会起到三方面的相互独立的作用:1、判断计划中有利的变更;2、证实这些变更的必要性;3、发现不明显的但具有一定影响的风险因素。
也就是说,风险管理过程动机的核心在于通过进行风险分析对最初计划进行适当的修正和拟定应急方案,风险测量是这一过程中十分重要的工具。
三、项目风险管理的一般过程
管理者通常以阶段的形式对所面临的风险管理过程进行描述,而各个阶段又会被以不同的标准进一步分解,其中一部分与整个项目过程有关部门,另一部分则与项目的最终成果有关。Chapman和Ward在他们的著作中将项目风险管理过程详细分为9个阶段,这9个阶段分别是:定义、集中、识别、结构、所有权、估计、评价、计划和管理。图2是9个阶段的流程圈。包括了流程中较为关键的反馈。
首先是为实现风险管理的目的对项目G进行定义的定义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1)巩固项目相关的现有信息。例如要清晰的阐明项目的具体目标。确定项目的范围和策略,了解项目的时间安排和资源使用等;(2)反馈过程中实施的项目管理活动以弥补前一过程中的遗漏。要达到这两个目标,定义阶段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有巩固(收集和总结现有的相关信息)和细化(补充遗漏,提供新的信息)最终达成对项目、文档、验证和报告等的各主要方面清晰、明确和一致的理解。
其次是集中风险管理过程的集中阶段。通常风险管理过程都应该包括集中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明确风险管理过程的范围和策略(与项目策略不同),把风险管理本身作为一个项目。对其制定可操作的风险管理过程计划。
这一阶段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后续阶段的基础,当这一阶段完成之后,管理者应当对风险管理过程有了清晰而一致的理解。集中阶段的任务有确定风险管理过程的范围(谁在为谁实施风险分析;实施正式的风险管理过程必须实现什么样的利益等)和制订过程计划,包括在什么样时间使用什么资源、方法,形成风险管理过程的计划使过程更具可操作性。集中阶段和定义阶段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但是对风险管理过程计划的更新应当是持续不断的。
第三是对风险和应对措施进行识别的识别阶段。所有特定的风险管理过程都有一个明确的识别阶段,这一阶段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风险从哪里来。它们可能引发哪些不利后果以及这些后果产生的机制是什么;(2)可能会采取的应对措施有哪些;(3)采取的应对措施会不会引起二级风险。
所有的风险管理过程方法都强调在过程的一开始就需要对风险源进行识别,继而分别采取应对措施。要完成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识别需要完成两项特定的任务:(1)寻找风险源及其应对措施;(2)创建一种用于定义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适当结
构,在此基础上对各可变因素进行汇总或分解。最后能够对所有主要风险及格其应对措施、机会和威胁作出识别、分类、归档、验证和报告。
第四是建立分析结构的结构阶段。结构阶段每个风险管理过程都有,只是通常作为其它阶段的一部分或其中的有些方面不可避免地融合到以前的阶段中。这一阶段需要进行一些较为简单的假设实验来提供整个风险管理过程的结构,并对其进行修正以及在必要的时候提供更加复杂的结构。在这一阶段必须完成:(1)对分类的完善。即对现有分类的审查和改进从而有可能确定新的应对措施或采取新的分类结构;(2)对项目活动、风险和应对措施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进行审查和探讨。对形成上述关系的原因加深理解。(3)建立项目风险管理活动的优先次序和项目风险应对措施的优先级别,其中需要考虑到风险及其二级风险的影响。最终达成对有关风险关系、反应和基准计划行为的假想及其含义的清楚理解。
第五是澄清所有权问题的所有权阶段。这一阶段也应当是所有的风险管理过程所共有的一个阶段。它有二个目的:首先是风险责任相关的分析。将项目拥有者自己必须承担的风险与项目拥有者之外的其他组织须承担的风险区分开,并将相应的应对措施也加以区分;然后将管理上述风险和应对措施的职责分配给具体的个人或团队,实现明确的职责所有权。
所有权阶段需要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确定策略范围,明确所有权策略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涉及哪些当事人,哪些种类的风险需要进行分配,最终形成有关风险分配的策略;二是制订合同计划,明确策略所需使用的方法细节,所使用的工具以及时间安排,最终将风险所有权和管理权进行明确的分配、有效和充分的定义并使之在法律上具有可实施性。
第六是根据具体的情况和数值进行估计的估计阶段。管理者对这一阶段所取的名称也许不尽相同,但这一阶段确是所有的风险管理过程都必须包含的。这个阶段与成本、时间和其他的项目执行效果测量标准有关,它的目的有二:对项目参考计划中可能涉及显著的不确定性和可能需要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的内容给予更多的关注;对项目中明确涉及显著的不确定性和明确需要业主作出决策的内容进行识别和判断。
达到以上目的首先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风险作为连续估计一组风险过程的基础,并对这些估计进行精确计算;其次就需要确定风险的范围或者说大小,为其提供一个可测的、主观的概率估计值;最后是在选择了一定的应对措施的前提下对以前风险范围估计的改进,找出最为基础和重要的风险及其应对措施。这一阶段是理解重要风险及其应对措施的基础。
第七是对数值和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的评价阶段。这一阶段对估计阶段的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而实现项目所有者对决策和判断的评估。评价阶段需要判断出现有的所有困难,对针对这些困难的应对措施作出比较和分析,列出风险优先级清单,按照可能存在的困难对基准计划。应急计划和已修订过的计划进行比较。
第八是对项目及其风险管理进行计划的计划阶段。这一阶段使用以前风险管理过程的所有成果,产出一个可以实施的项目基准计划以及能够用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的风险管理计划,并保证这些计划是完备的和合适的。
计划阶段涉及三个方面的特定任务:(1)巩固与解释。这一任务需要以文件的形式记录、核实、评估参考计划和风险分析,完成从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开始就一直持续的及时更新过程。并提供对当前状态的描述。(2)选择与细化。主要是使用参考计划和风险分析来选择管理策略,并逐步细化为基准计划和应急计划,其中包括行动计划。(3)支持与说服。对基准计划和应急计划的效果和预期执行效率进行解释,可能时提供具有说服力的案例。
第九是管理项目及其风险的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也是所有风险管理过程的共同阶段,项目实施开始也就是这一阶段的开始,并随项目的进行不断发展。管理阶段的主要目的是监控和制订用于立即实施的计划,管理计划并管理经过计划的行动,也包括对危机的管理。这一阶段应当融入到以前的各个阶段中去,进行监控,危机管理和评估,以便及时对计划作出合理的更新或制订新的计划。
四、总结
项目的生命周期包括构思、设计、计划、分配、实施、交付、审查、和支持八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或多或少的存在风险。虽然在项目生命周期较早的阶段事实的风险管理过程倾向于不太正式并且难以定量,但如果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开始阶段实施的风险管理过程较为有效,则风险管理过程也就更加有用。因为这样可以使项目计划中更为基础的部分留有改进的余地,例如由风险推动的从新设计或项目产品的初使设计。若要在目标、利益、设计、和活动的框架中进行正式的项目风险管理,就需要在尽早的时候对项目风险管理过程予以较多的关注,最好是在项目的构思阶段,从而使得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能够从项目生命周期的构思阶段一直推进到以后的阶段中。
一、风险管理的意义
正式的风险管理过程可以给项目管理带来许多明显的好处,如果要实现风险管理过程的最佳效果,就需要认识到这些好处。许多不熟悉正式风险管理过程的人认为:风险管理过程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风险测量。风险测量就是回答“这样做是不是风险太大了”这个问题。银行的信贷人员在审批贷款时通常会问这个问题。这种理解没有明显不当之处,但如果认为这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唯一理由,那风险管理过程在很大程度上就被浪费了,而且也不一定能够有效地回答这个问题。
风险管理过程的重要作用在于风险效率。这也是不该把风险管理看做是“附加内容”或“辅助内容”,不该把重点放在“实施风险管理是不是值得”这个问题上的主要原因。风险管理应该被看作是与项目管理融为一体的“内在内容”,是对基本项目计划过程的扩大和完善。实施风险管理要考虑的关键问题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以何种方式正式实施多少风险管理才最合适?
风险效率的定义是:在给定的具有风险率计划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增加风险才能降低预期成本;只有通过增加预期成本才能降低风险。对于一组可行的项目计划而言,风险效率是指:当预期成本的水平一定时,以威胁强度表示的风险水平最低;当以威胁强度表示的风险水平一定时,预期成本最低。
在进行风险管理时,所选择的风险分析方式必须与寻求改善风险效率的机会相适应。通常要识别出应该把额外的资金或资源用在何处将会降低今后的风险和总预期成本。判别能够改善风险效率的基准计划或应急计划中潜在的变更是有效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目
的。
二、风险管理在项目生命周期中的应用。
项目生命周期是实现项目一般结构的一种概念化方式,通常划分为四个阶段:概念形成、计划编制、实施和终止阶段。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八个阶段。
为了做到完全有效,风险管理应该针对整个项目生命周期而不是项目管理的某个阶段。通过将风险管理纳入到项目整体管理中,就可以利用风险分析指导并丰富管理过程的所有阶段。
在项目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可以应用风险分析技术,而每次应用风险分析技术都会包括:定义、集中、识别、结构、所有权、估计、评价、计划和管理九个阶段。
三、实施风险管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风险管理过程的成本
与风险管理过程相关的成本会出现在资金或时间方面,但是机会成本可能更重要,而且机会成本在进行长期决策时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在固定的资源约束范围内工作,关键人员的时间会变得极其宝贵。用经济学术语来讲,风险管理过程涉及的所有人员(而不仅仅是风险管理过程的专业人员)每增加一个小时的边际成本,应该用花费这些时间完成其他工作所实现的最大价值来衡量。在项目运行的某一关键点上,所涉及人员的时间非常宝贵,可能是他们工资总成本的2倍、3倍甚至10倍,因此对这些人和时间的有效利用至关重要。风险管理过程本身即是一个高风险的项目。如果在基本执行过程中已经出现危机,此时试图增加风险管理过程的资源(包括对人员的更多支持,不只限于风险管理过程的专业人员)并非上策。给一个失控的项目增加人员如同“火上浇油”。
2.风险管理的正式程度
正式性不仅是指要编制许多正式文件,它的关键内涵是结构,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有效利用时间。风险管理过程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提出正确问题的能力,而正式性、规范化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提出来的。
3.风险管理的组织
关键词:工程项目 全过程 风险管理模式
工程项目同时具有普遍性、重要性的特征,它涉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对社会生活和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其他项目相比,其特点主要有:投资多、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以及实现周期长等特点。并且有各种各样的风险存在于整体实现过程中,因此风险对项目的最终成功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一、简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一)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
工程项目风险的定义并不是一个指定的含义,其主要有两种。其一,在整个工程项目操作的过程中,任何影响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和生产正常运行的,具有不确定性,并最终结果可能导致工程遭受损失或损害的事件统称为工程项目风险。其二,所有对工程项目目标实现产生影响的不确定因素的集合。这是两种比较典型的释义。随后又有人指出所谓项目风险是一种对工程项目目标实现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的不确定事件或状况。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工程项目风险不一定都是危害,同时也可能有一部分存在积极影响。
(二)项目风险管理的特点
通过对项目特性的综合分析,得出结论,目前存在于项目风险中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风险的存在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且在整个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处处都存在风险。第二、项目风险的影响面比较广泛。一个项目一旦发生风险,就绝对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性的风险。第三、不同的主体所具有的承受风险的能力也不同。第四、项目风险具有很强的复杂性。一般情况下,项目风险都很复杂。任何项目的定义、决策、设计、建设都是确定因素和随机因素、模糊因素、未知因素相结合的复杂系统。
(三)管理流程
项目风险管理的主要过程包括:风险管理规划、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规划、风险识别以及风险监控。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将积极事件的影响提高,降低消极事件的影响。已知风险所指的是对风险事先知道了其存在,并对其做出了一系列应对规划措施。风险的主要流程如下所示:
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在做任何一个工程项目时,我们首要考虑的就是风险计划,只有识别了风险才能根据风险的详细情况做出应对措施。在发生风险的时候,必须考虑要如何回避或者转移风险,以便将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若无法避免风险时,可以采取降低对风险事件的预期资金投入,削弱风险发生的概率,或者减少风险的风险系数等办法来降低风险事件对工程造成的影响。
二、工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
过程管理可以说是现代化管理的分支管理之一,同时其管理方法也是主要的管理方法之一。由于风险因素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并且分布广泛,因此对每一过程的管理都是一个动态发生的过程管理,对那些因为环境因素影响而产生的风险事件,必须及时发现并加以分析,才能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对策。而项目工程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就是从全过程管理的角度出发,对风险进行管理,从而确保项目质量、进度及效益等目标的实现。在进行风险管理时须以整体管理为基础,阶段性的对项目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整体管理模式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一)对风险管理计划的制定
做任何事情都是预则立,项目风险管理也不例外,管理计划作为进行项目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其内容主要涵盖了如何进行项目全过程管理的安排和实施,细节上包含了方法论,就是在管理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工具等;角色和职责,就是在管理过程中各个阶段所扮演的角色及承担的职责;费用预算,很明显,它指的就是在进行管理过程中所需要的费用;同时还有一些风险分类、风险评估报告等。一般情况下,由风险管理委员会制定管理计划,并且值得注意的是:项目人员的风险态度、风险的承受力以及项目的具体事项等。
(二)机构设置
任何管理工作都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其主要目的是作为风险管理主体存在。这样有利于明确风险管理在整个项目管理中所处的地位,并且提高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工作人员认清自己在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此外,这种专门的管理机构在进行风险管理时,能够确保管理计划的顺利实行,使风险管理效果得到保障。对该机构的基本要求就是具备独立性、权威性、经验和技能以及综合知识等。
(三)计划与设计环节的风险管理
一般在管理计划中会组建风险管理小组,并且由这些小组对项目的设计进行质量、进度、合理性等方面的进行项目设计部分的风险识别工作,在完成这些后对所识别的风险展开详细的分析和评估,从而形成风险清单,并以此清单实施管理计划。同时也不能忽略对合同签订、计划等方面的风险识别和控制工作。
(四)对实施与控制阶段的风险管理
此环节的风险管理主体为施工单位。在风险管理计划的指导下,施工单位也应成立管理小组,在技术、环境、人员及设施等方面对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及评估。此环节是资源投入最多的一环,因此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在人、财、物等方面造成巨大的损失。
(五)竣工阶段的风险管理
在此阶段项目的实体已经完成,其主要的工作是对文件资料的整理以及验收工作,在此阶段,风险管理小组应对从文件资料是否完整、验收工作是否可靠等方面来判断和辨别风险,并以此为基础,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后实施。
结束语:总之,项目全过程风险管理模式在提高企业管理、避免风险、实现项目成功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并且不能停止对风险管理模式的研究,要不断的发展创新,找出最适合的管理方式,真正做到避免项目中风险的发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毛晓纯. 工程项目全过程工程造价控制和管理[J]. 科技与企业,2013,02:85.
【关键词】风险管理;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过程管理
1.引言
DSM项目尤其是EPC项目与市场联系十分紧密,在项目规划、决策、实施和评估等各个阶段都伴随着风险。特别在工程类项目过程中,具有投资额较大、周期较长、涉及方较多等特点,因此对风险的管控显得格外重要。此外,风险管理贯穿于项目的整个过程,较其他要素管理有管理持续时间长、涉及要素多等特点。为确保实现DSM项目的预定目标,满足合同要求,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进行风险管理,其主要目的是识别与项目有关的风险,评价和管理改善项目的执行效果,从而使潜在机会或回报最大化、使潜在风险最小化。
合同能源管理(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 , EPC)项目是我国DSM管理大力推广的以节能服务公司(ESCO)为主体的能效项目的融资和实施方式。相对于一般DSM项目,EPC项目在实施过程中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因素,其风险也远大于一般DSM项目。对此,有必要对EPC项目中ESCO所采用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研究,以求在实施过程中尽可能的规避所面临的风险。本文主要研究EPC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给出控制策略。
2.EPC风险管理内容
EPC项目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对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排查,将风险管控工作纳入EPC的全过程,实现对项目风险的全方位防范和动态化监控,这对保障EPC项目顺利健康进行具有重大的意义。根据风险的隐蔽性强、破坏性大等特点,项目风险管理的核心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1)风险识别;2)对识别出的风险进行分析、筛选与诊断(风险评估);3)制定出相关的控制措施对风险有针对性地进行控制(风险监控)。
EPC项目常见的风险分类有以下四种:1)按照项目风险的表现形式可分为政治风险、信用风险、金融风险、完工风险、运营风险、市场风险和环境保护风险;2)按照项目风险的可控制性可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3)按照项目的运行阶段可分为项目规划决策阶段风险、项目启动实施阶段风险和审计验收阶段风险;4)按照项目的投入要素可分为人员要素风险、时间要素风险、资金要素风险、技术要素风险和其他要素风险。
节能服务公司面临的主要风险有:1)业主提供的现场数据不准确带来的风险;2)物价波动形成的“经济风险”;3)不可预见和不可抗力风险;4)投标报价风险;5)项目分包商的管理风险;6)项目设计与材料采购风险;7)合同责任不清的风险等。
3.EPC项目过程风险控制策略
3.1 项目准备阶段
本阶段的风险一般为客户信用风险,本阶段的风险管理,首先由财务人员和项目经理组成企业资信评估小组,根据对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分析,进行企业资信评估,并形成分析报告。评估内容包括:企业规模、偿债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盈利能力。其次,项目经理对企业的总体特征进行调查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调查内容包括:企业总体情况、产品、原料、生产、销售等方面。再次,项目经理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对项目拟采用的技术进行技术风险评估。项目评估小组根据以上分析,做出项目可行性结论。拟实施项目必须得到分管经理和总经理的签字批准后,才能签订正式合同。签署相关的能源管理合同,非文本合同必须经过公司法律顾问的审查。
3.2 项目实施阶段
本阶段风险主要是技术或设备风险以及施工风险。本阶段的风险管理由项目经理、财务人员和施工管理人员组成项目过程控制小组,及时了解和发现风险,使风险始终处在控制之中。这一阶段的风险主要是技术或设备风险以及施工风险。ESCO可采用风险转移的方法,将风险通过合同或协议合理地转移给设备供应商和安装商。由于EPC项目是在旧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改造,生产、建设交叉严重,项目建设难度很大。把住项目技术关、施工质量关是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有力保证。为确保项目技术的合理性,在开工前组织进行设计交底;在施工过程中当现场情况与设计发生冲突时,由施工单位、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同时对设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探讨及时进行设计变更,使项目趋于完善;在施工过程中,建立现场办公会、项目监理、设计变更传送等制度;坚持每天开现场会汇总施工情况,准备第二天的工作。监理工程师严把质量关,每一道工序经过验收合格,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以严格控制过程质量,保证整体较高的工程质量。在施工收尾时,由使用单位及厂内各部门参加,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验收,对发现的问题分头落实处理,再进行试运行。
3.3 项目效益分享阶段
这是EPC业务的独特风险,需要ESCO关注和研究。根据国内示范ESCO的经验和教训,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情况,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并在出现风险时有相应的对策来化解。必须在合同谈判时就与客户将效益分享比例及分享期限加以明确,并向客户解释清楚分配的原则和方法依据。制定合理的分享年限,并留有一定的应变余量,以保证在客户方面出现任何不利变化时,ESCO仍然能收回全部投资。选择权威的能源审计部门监测项目节能量,以保证能公平合理地进行项目的能耗评估和节能效益分析。审计部门最好是国家有关部门、当地或该行业影响力较大的机构。
ESCO在评估项目效益时,应注意回避与客户的不同意见,以避免可能导致的效益分享风险。EPC项目带给客户的效益不仅是通过节能方式,还有可能是通过降低设备维护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提高产量、质量,降低原材料消耗、降低环境成本等多种渠道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应密切关注客户的生产经营情况、管理层变动情况和项目运作状况,定期回访客户,催收节能效益。
4.结论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three control, two management, a coordination " management process of construction supervision in today's Chin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isk management process, the necessity to implement risk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etting of risk management in the process of supervision.
关键词:项目建设;监理;风险管理
Key words: project construction;supervision;risk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7-0063-02
0引言
我国自1988年实行工程建设项目监理制度以来,建立了一支为投资者提供工程管理服务的专业化监理队伍,改变了过去传统的自筹、自建、自管的项目建设模式,使建设管理体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格局,各职能分工趋于完善和协调,约束机制得到加强,技术功能得以充分发挥,降低了工程造价,投资得到了控制,加快了工程建设进度,提高了工程质量、协调了业主与各承包商的关系和利益,为工程建设带来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随着我国建筑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建筑市场越来越国际化,国外监理企业的大量涌入,使我国的监理在国际建筑市场的竞争处于劣势。这其中固然有法规、体制和监理模式等方面的原因,但是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监理工程师自身受知识和管理水平、工作经验的限制,未能向业主提供工程建设全过程的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的高质量优质服务,尤其是未能把风险管理贯穿工程建设监理的全过程,为业主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降低总的工程费用,使项目的实施能连续不断的进行,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1项目建设监理全过程
建设监理起源于16世纪的欧洲,随着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建设领域的专业化分工和生产的社会化,建设监理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目前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建设监理体系及运行机制。在国际上通常称作为业主进行的项目管理,是对工程建设参与方的建设行为过程监控、督导和评价,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建设行为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有关技术标准,制止建设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促使建设项目投资、质量和进度按计划全面、最优地实现,确保建设行为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和安全性。其指导思想是以项目目标和质量目标为中心,通过目标规划和动态目标控制,使项目的目标尽可能地实现。目前,我国把建设监理的任务归纳为“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即投资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中心任务是实现三大控制目标。在项目建设监理过程中,为完成监理的基本任务,使目标按期、保质、低耗地实现,要把上述六项基本任务有机地结合,把各项任务贯穿实施阶段的全过程,同时充分估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研究防止和排除干扰的措施以及风险补救对策,才能最佳实现监理总目标。
2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推行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及风险管理控制计划
人类认识尝试活动,都存在着遭受损失和失败的可能性,他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关键取决于人们对风险的态度和认识。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如果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风险,事先进行认真分析,采取正确措施,就能减少风险的影响,即使风险发生也能得到控制。相反,如果对风险视而不见,事先不做准备,一旦风险发生,缺乏思想准备和措施,必然造成损失和失败。因此,建设监理作为业主委托方,承担工程建设项目的监理任务,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对风险的控制和管理,并把风险管理作为项目建设监理的控制目标之一,贯穿项目建设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实现对项目投资、质量、进度的有效控制。风险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对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率和工程费用等有显著效果。例如美国亚特兰大高速交通系统(MARTA),由于有完整的风险管理计划,使意外事故发生率与美国一般大型建筑工程的发生率要低一半左右,从而减少了工程费用,保证了工程按计划完成。由此可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推行风险管理对保证项目建设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风险管理自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兴起,继之在英、德、法、日等发展中国家延伸。在我国,对风险的意识已逐步受到人们认识和重视,并在国家大型项目建设中得到应用。风险管理包括风险的识别、估计、评价和用尽可能少的费用处理风险四个阶段:
①对潜在的可能损失的识别。风险识别是风险管理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困难的工作。主要依靠观察、掌握有关知识、调查、采访、参考有关资料、专家意见和法规,以及掌握类似的风险系统曾发生的索赔资料,采用专家调查法、故障树分析法、幕景分析法、筛选-监测-诊断技术等进行识别。
②对已识别的风险进行估价和评价。风险估价和评价是应用统计、预测技术、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估计风险量,找出主要风险并评价风险的可能影响,以便采取相应对策。常用的方法有调查和专家打分法、蒙特卡洛模拟、CIM模型等。
③一旦风险被识别、估价和评价以及风险量被确定后,对风险进行处理。常用处理风险的方法主要是:控制风险、保留风险和转移风险。控制风险包括风险避免和风险减低。风险避免是处理风险的一种最严格的方法,即不承担由风险的活动,或以其它方式进行,或在其他地方进行。风险降低即采用各种方法减少风险发生的概率,降低损失量。保留风险是最简单、最便宜的解决小损失的方法,是当损失发生时自己解决或存一笔应急资金以应付损失。转移风险可以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非保险转移法,将产生风险的活动转移给不是保险商的第三方,如通过把特别危险的工作分包给专门从事该工程的公司,即通过签订保障赔偿协议转移给承包商。二是保险转移法,即通过购买保险合同转移给保险公司。
④对所作的决定及其执行结果进行评估,并决定是否随条件的改变而采用另外的处理方法。
2.1 风险管理的目标风险管理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目标,概括起来主要有:
①使项目成功;
②为项目的实施创造一个平静、稳定的环境;
③降低总的工程费用;
④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项目实施中的各种干扰;
⑤使项目的实施能不中断;
⑥使业主在社会上树立一个良好和满意的形象,不让所产生的损失危机社会;
⑦协调业主与各方面签订的合同顺利履行。
2.2 风险管理的控制计划风险管理控制计划是通过减少损失发生的机会,或通过降低发生损失的严重性来处理项目风险。根据其目标分为:
①损失预防手段、安全计划等;
②损失减少手段:损失最小化如灾难计划等;损失挽救如应急计划等。
损失预防手段旨在减少或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减少或消除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损失减少手段测试图降低损失的潜在严重性。在实际工作中采取的手段可以是损失预防手段或损失减少手段的组合。在众多的风险因素中,技术风险、人员风险、设备风险、材料风险和环境风险是引起损失发生的五个基本因素。预防损失的发生和降低损失的严重性,就要对这五个基本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因此损失控制的第一步,是对项目的有关内容进行审查,包括总体规划、设计和施工规划,以及项目的特点等,以识别潜在的损失发生点,并提出预防或减少损失的措施,从而制定一系列明确的指导性计划,以指导如何避免损失的发生,在损失发生后如何控制损失,并及时恢复施工,使项目继续进行。风险管理控制计划包括:
①制定一个完善的安全计划;
②评估及监控有关系统及安全设置;
③重复检查工程建设计划;
④制定灾难计划;
⑤制定应急计划等。
安全计划、灾难计划和应急计划是风险管理过程的关键组成部分。安全计划的目的是有针对性地预防损失的发生,灾难计划则提供各种紧急事故的处理程序,而应急计划则使事故发生后,如何以最小的代价使施工恢复正常。因此,风险管理控制计划是通过一系列控制计划的实施,将项目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对目标的影响尽可能降低到最小。
3在项目建设监理中推行风险管理的组织结构设置
合理设置建设监理的组织结构,是保证监理目标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在实际监理工作中,常用的基本组织结构类型有:
3.1 小项目监理结构这种结构适用于监理的项目较小时,设总监理工程师或总代,由总监直接领导各职能部门,投资、质量、进度控制,合同管理和组织协调,以及风险管理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组织或一个部门。
3.2 大型项目监理结构对于大型项目,则需要组织几个监理班子对项目进行监理。在实际工作中,按照项目进度阶段划分和子项目划分设置监理组织结构。
上述建设监理组织中,将风险管理单独作为一项降临任务与其他任务并列,并不是说其他任务监理中不需要风险管理,而是风险管理贯穿建设监理“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的全过程。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管理措施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指的是对于整个工程项目开展期间有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预测、评估、判定,预先实施风险防范措施,以最经济的输出收获工程项目的最大回报。为了保障国际项目的工程质量以及合同双方的经济利益、社会效益,在国际工程的项目管理工作中引入“风险管理”这一概念十分必要。风险管理是针对整个项目的进展程度、工程质量、投资资金以及合同条款等多个方面而开展的综合性管理措施,也是管理学中的重要科目之一。严格执行风险管理,对提高整个项目的效益和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
1.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概念及类型
1.1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概念
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预判、分析、评估,进而运用各种方式手段,改善导致风险发生的客观条件,从而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甚至规避掉风险;或科学合理地处理风险发生后的局面,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因风险发生而遭受的不良影响及各方面的损失。风险管理的目标分为损前风险目标和损后风险目标两种。损前风险目标必须与风险管理的主体目标保持一致,以最小的经济成本获取最大利益的保障,使风险管理方案的实施科学化、合理化,在尽到企业自身职责的同时,还要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建设运作,避免因风险而阻碍企业业务的正常开展,影响企业经济效益。损后风险的目标主要是尽量做到降低企业因风险带来的损失。一般是在风险发生后,通过稳定企业内部员工的心态,安定施工现场的局面,保证工程能够迅速恢复正常,维持企业生存和收益。
1.2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类型
国际工程项目具有规模大、周期长、利益方多、占用资金数额大等特点,其所处的环境也是变化多端,任何一个客观因素的变化或者主观判断的失误都有可能造成工程项目的亏损。在整个工程项目实施期间,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多种多样,如一一列举则难免遗漏,因此我们根据各种风险的来源,对其进行大体分类如下:
1.2.1政治经济风险
政治风险是指由政治形势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包括工程项目所在国政局的稳定性、政府当局所实行的政策是否稳定与连续,当地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及当地工人对于外国公司所持有的态度等,此类风险对于项目管理者来说是无法转嫁的,且一旦发生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需引起高度重视。经济风险是指由于汇率发生重大波动,或者项目所在国的通货膨胀程度大于预期等情况给整个项目带来的经济成本上的压力。
1.2.2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主要包括了项目管理方的内部机构设置,项目涉及的各相关方的组织稳定性及相互之间的协调性,还有业主方对于整个项目给予的重视及支持力度等。
1.2.3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通常包括项目管理层的经验、管理水平、施工的质量、业主需求的改变以及对于施工工期的控制等,还包括了总承包商对分包商的组织与管理以及决策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执行贯彻的力度等。
1.2.4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一般是指对于技术规范的理解、对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技术文件的变革等,此外还包括了施工难度及系统调整等方面。
2.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现状
目前风险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得到了一定重视,但是大部分企业的管理职能和方法都比较分散,尚未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模式。并且随着整个国际工程行业的繁荣,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从而产生了部分企业因受到利益驱动而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给国际工程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目前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现状可总结出以下几点问题:①部分企业不以自身技术水平为前提,盲目承揽超出其能力范围的工程项目,导致遇到技术难题时不能做出有效决策,为工程项目带来严重后果。②配套设备水平较差。在长周期、多专业的国际工程项目中,由于技术原因,导致工程项目服务质量降低。③技术人员储备不足。人才的稀缺必然会造成单个项目所分配到的人手不足,因此也就难免会出现管理上的不严谨,形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管控盲点,为工程质量埋下隐患。
3.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风险管理的改善措施
3.1投标报价阶段
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应当尽早开始,以便花费较低的成本对项目风险进行控制。经验较为丰富的管理人员在投标之前就会对标的项目进行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在投标阶段,管理人员还要对于项目所在国的经济形势、、法律体系进行分析,并且对于外汇风险和不可预见的其他风险进行评估。此外,管理人员还应当在时间以及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对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考察,主要针对地下管线、地质地基以及水文条件造成的风险,制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3.2合同管理
合同是实施项目的具体化表现。在签订合同时,项目管理方应该通过与业主方的反复沟通对合同中的风险分担条款进行逐条谈判,预先对有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规避。通过减少企业资金以及设备的垫付,列入调价公式中,如此便可避免物价上涨出现费用变化的情况。合同成交金额的高低直接影响整个项目在施工过程中的成本造价,所以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对成本核算问题加以重视。另外在合同谈判过程中,需要通过不同的技巧,对施工中的价格构成进行详细的分解,促进合作双方产生共鸣,达到价格最大程度的优化。在合同的收尾结算阶段,对于各项施工中存在的索赔情况要全面了解,实现成本的最优化控制,以保证工程质量为前提,积极促进项目管理中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在国际工程项目的风险管理中,对于投资成本的控制是关键所在。处理好合同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利用合同来控制成本,对成本进行详细的分析与说明,保证项目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管理顺利进行。
3.3施工管理
合同模式下的设计工作是由承包商来完成的,假使设计中出现错误,那么承包商将要承担所有责任。因此承包商在设计时,就应当认真仔细,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设计方案确定下来后,应当尽早为开工做准备,确定气、水、电的供应情况,明确进场线路以及相应的维护方案,建立顺畅的通讯系统。此外,还应预先做好进出境工作的规划及相关证件的申请工作,确保设备及材料的及时到位,保证工程项目能够顺利开展[2]。在项目进行过程中要对施工成本、工程质量以及工期进度进行全面考量与控制。通常情况下,承包商除了使用相关单位的材料以及设备外,还应当在当地租赁或者指令分包商使用自带设备,以此降低占用自有资金的数额,控制现金流。
3.险转移措施
风险转移的方式通常可分为保险性转移以及非保险行转移。保险性转移是指通过投保的方式,将一部分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而非保险性转移的方式包括向业主提出索赔以及将风险转移给分包商。向业主索赔是承包商在风险以及责任事故发生后减少自身损失的一种有效手段。假如由于业主自身的问题,导致风险以及责任事故发生,使承包商遭受损失,那么承包商有足够的理由提出延长工期并向业主索要补偿金。另外在分包合同中,承包商通常会要求分包商接受业主合同中的条款,分包商由此而承担一部分风险。此外,承包商还可以将货物的运输作为分包工作的一部分,委托给运输公司来操作,相应的运输过程中的风险也就一并转移给了运输公司,以此减少承包商自身的损失。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加强风险管理力度、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是顺利开展项目的前提,每个国际项目的风险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参与该项目的国家及相关单位的收益多少。对项目管理方来说,工程项目的成本、质量以及工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这些因素都应体现在日常的项目管理之中。因此,加强项目管理中的风险管理是追求项目建设施工的质量和项目经济成本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