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7 17:29:40
序论:在您撰写宏观经济的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Abstract:As global warming, the rain erosion, ground water levels fall, municipal water problem increasingly prominent. For its protection and save the constantly increasing demand, all countries began to different degrees of exploration and try to use natural way to urban water resources management environment, "green street" it is now the European and American countries city construction hot spo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ecific case of countries have built, and to sum up the design methods and practice experience, with China's characteristic city streets, put forward the suitable for our city streets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green street transformation method and intention.
关键词:雨洪利用,可持续发展,绿色街道
Keywords: Rainfall flood u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reen street
中图分类号:P9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发展概况
伴随城市发展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街道景观是城市景观框架的观念不断加强,甚而比作城市景观的血管,同时提出更高要求。然伴随城市发展和道路的修建,下垫面状况改变,不透水面积增加,生态环境形势愈加严峻,这使得城市建设者们不得不开始新的探索。1971年,麦克哈格与WMRT合作的伍德兰兹新城规划项目,开始了对以自然方式处理建成区雨水排放方法的有益探索。90年代,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出现,“生态街道设计”“绿色街道设计”等逐渐出现。多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开了不同规模的雨洪利用研究。这对于走向“可持续”意义重大。
2“绿色街道”的内涵及国外实践经验
“绿色街道”设计内涵:将雨洪管理与景观设计相结合,增添活力;利用街边植被群落降低污染,改善局部小气候,提高空气品质;展示雨水自净自然过程;减少经管道排入自然水体的径流,降低道路对穿越水系或生态敏感区的影响。
2.1加拿大温哥华市的绿色街道
温哥华市的Ridgeway连接城市最大公园绿地Central Park与Pacific Spirit Regional Park,并串联沿途公共绿地与开敞空间,其景观策略着重于恢复和保护具有地域特色的植物群落,以形成具有生态通廊作用的绿色空间系统,最大程度发挥植物对雨水的收集和净化功能,道路两侧设生态边沟,对减少径流流失和净化污染物起到很大作用。在温哥华,几乎所有滨水区都规划有自行车道,与绿色街道一起形成相互交织的交通网,极大促进交通出行向更环保健康的方式转变。
2.2波特兰市第12大街
该项目将街道雨水管理与利用融入街道景观设计中,成为当地街道新景观的重要元素,截留经雨水管道排入威拉米特河的雨水,将位于人行道和街道侧边石之间的“废地”重新利用起来,借助其中栽种的多种植物,成功收集、滞留、清洁、渗透雨水从而实现可持续管理。整个设计主要为4个植物种植池,雨水经过种植池边沿的30cm的端口进入池中,当种植池雨水饱和无法继续收集,多余雨水即从另一个出口经街道再流入第二个池,直至最后,当第4个种植池也达到饱和时,多余的雨水将流入现有的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2.3NE Siskiyou街道
该项目为街道停车场的一部分,将其改造成两个街道侧边扩展池。普通的街道侧边石通常用于交通防护和保护行人安全,而NE Siskiyou街道的侧边石,它还具有雨水处理的生态功能。遇到暴雨时,水会从一个单元流入另一个单元,形成跌水景观,直到植物和土壤完全吸收水,或者侧边石扩展池达到储水饱和。当出现大暴雨时,多余雨水会从侧边石尾部的另一个出口流出,最后汇入城市雨水排放系统。
3“绿色街道”在我国建设情况及改造建议
雨季或暴雨时节,我们常看到城市遭雨水倒灌、道路被雨水淹没,车辆、行人在水中行进艰难,这充分说明我国大多数城市在雨洪管理上存在问题。目前我国多数城市所宣传的绿色街道还停留在绿化和美化层面,与可持续的街道建设尚有距离。在现有条件下,可从:
1)建“雨水花园”,在发挥传统功能外,使其具有收集净化雨水、补充地下水位等功能。
2)改变传统道路模式,抬升标高。现行道路系统中,路面比两侧绿化绿地高,雨水很快流走,并淤塞下水道,但植被浇灌却要依靠自来水,造成浪费。
3)减少城市街道广场中硬地和人工植草,增加以植被群落形式组织的绿地,利用其生态群落效应,涵养水分,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促进大气中水循环,增强蓄水能力。
4)更新市政设施材料,以透水性取代非透水性材料,多用嵌草铺装,提高渗水能力。
5)利用水的形态特征,与其他造景材料结合,创造既富特色又具净化功能的雨水景观。
4结语
“绿色街道”其恢复自然界雨水循环系统,创造可持续的生态景观和街道景观的理念,是人们实现营造健康、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有效途径。在当今全球范围内面临水资源问题情况下,充分节约和利用水资源,使基础设施“绿色”化,是城市向“可持续化”方向发展的必然选择,基于雨洪利用的城市街道景观设计更是我国走“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熊广忠 城市道路美学 [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 陈晓彤 传承・整合与嬗变――美国景观设计发展研究 [M] 南京 东南大学
[ 3 ] 李宏 梁献超 刘艳阳 城市雨水利用中的景观营造 [J] 《城市问题》
[4] 陈晓彤 倪兵华 街道景观的“绿色”革命 [J] 《中国园林》2009年第06期
[5] 省略 [z]
[ 6 ] 张相忠 刘建华 邱淑霞 城市雨水利用规划研究 [J] 《规划师》2006年第B12
(一)宏观经济学中概念抽象
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宏观经济学的鼻祖凯恩斯认为宏观经济不是微观经济的简单加总,研究宏观经济要从宏观经济总量出发研究,这也就产生立一系列宏观经济的概念和指标。宏观经济的概念和指标比较抽象,多数学生感觉看不见、摸不着,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
(二)教学内容体系难懂
宏观经济理论是一门有争议的理论经济学,流派颇多,每一个流派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我国流行的本科教材多以西方萨米尔森等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者主编的经济学教材为依据。为了体现宏观经济学教学的完整性,我国教材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基础上,吸收西方其他宏观经济流派的理论内容,希望能够把西方其他宏观经济流派的理论融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理论体系中,形成一套能够全面反映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教科书。但是这也增加了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宏观经济学体系庞杂,争论颇多,虽然在本科生教学中教师主要讲解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理论体系,但是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宏观经济学,还是会涉及到众多经济学派,由于学派之间的学术排斥和对立,造成学生的疑惑与费解。
(三)学生学习主动性较差
学生学习宏观经济学主动性较差,主要因为:(1)认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国家宏观经济问题,与自己以后的工作和学习相关性不强,学好宏观经济学对就业和生活关系不大,学习积极性不高。(2)在学习宏观经济学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深入理解宏观经济理论,认为该学科对以后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基础作用不大,认为应付考试过关即可,故没有下一番苦工奠定一个良好经济学理论基础的决心,学习过程草草了事。(3)由于宏观经济学理论概念抽象、体系庞杂、争论颇多,学生对宏观经济理论理解混乱,更无法运用宏观经济理论来分析现实经济问题,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4)本科生宏观经济学一般在大学一、二年级开设,很多学生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还停留在中学时代的上,不会自我学习。学习方法单一,仅限于课堂上听教师讲解。因为上述原因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学习不努力,课前不预习,上课不思考,课后不复习和进一步阅读相关书籍,被动地接收老师传授的知识。
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对策
1.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较好的掌握知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对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起到决定性作用。
所以,教师在教授宏观经济学时,第一堂课应该把学好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介绍给同学,以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首先,宏观经济学是对一个国家宏观经济的理论分析,它提供了人们了解、研究和分析宏观经济的基础工具,学好宏观经济学为以后学习财政理论、货币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和国际金融等理论打下良好的基础。如果学生们宏观经济学基础没有打好,以后在学习涉及宏观经济的许多理论时会出现对这些理论认识不清、理解不了、难以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和研究的情况。所以一定要让学生们认识到宏观经济的理论基础地位和作用。其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宏观经济问题,仿佛对一般个人的经济生活现实指导意义不大,学生们意识不到学习宏观经济理论对他们显示经济生活的指导作用,所以学习积极性不高;同时宏观经济理论较为抽象,学生们对宏观经济理论理解不到位,更谈不上应用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所以学习兴趣不浓。要想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把宏观经济理论的应用简要介绍给学生。告诉学生们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宏观经济范围内,一个国家宏观经济和现实生活中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宏观经济是繁荣期还是衰退期将大大影响着学生就业情况,一个国家经济增长速度将影响每一个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物价水平高低影响着每一个居民的生活等等。如果学生们能够运用自己学习到的宏观经济理论分析现实经济,对学生们的毕业后的就业、买房、结婚和理财等一系列经济生活问题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通过介绍宏观经济学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作用价值让学生们了解宏观经济学,提高学生们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宏观经济的概念和指标比较抽象,教师在开始讲授宏观经济学时应该把为什么宏观经济理论要应用这些抽象的概念和抽象概念表达的具体经济现实介绍给学生。
要介绍给学生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一个国家整体经济的运作情况,宏观经济学的鼻祖凯恩斯认为宏观经济不是微观经济的简单加总,研究宏观经济要从宏观经济总量出发研究,但是宏观经济总量是无法直接在现实经济中观察到的,这就要求定义一些宏观经济总量的概念和指标,并通过宏观经济统计来求得这些指标,用以反映宏观经济总量。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讲授的正是宏观经济理论中与产出水平有关的宏观概念和指标,但本人在教学过程中认为这一章仅仅讲授与产出水平有关的国民收入核算概念和指标是不够的。本章的目的是为学生在接下来的理论学习中提供一个宏观经济概念基础,应该把宏观经济中的其他概念和指标也放到这一章讲授。教材如此安排是因为秉承了国外凯恩斯主义学者编写教材的习惯,因为凯恩斯和早期凯恩斯主义学者在研究宏观经济时只讨论产出问题,不讨论物价等问题。他们的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和产品市场与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理论只研究一个国家产出和国民收入如何决定,故没有讨论物价等问题,给出国民收入核算理论概念即可,没必要给出与物价水平等宏观总量有关的概念。但是,我们现在讲授的宏观经济学包括讨论物价水平和失业等问题,应该在讲授宏观理论之前,把这些概念都介绍该学生,并且这样也有利于介绍清楚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具体做法如下:首先介绍给学生微观经济学主要讨论的是价格和产量问题,宏观经济学同样也讨论产量和价格问题。但是微观经济学讨论的是某一具体产品的价格和产量,价格和产量在市场中可以直接观察到,但宏观经济讨论的是总产量,它在现实经济中无法直接观测到,一个国家的总产量反映的是该国一定时生产产品的总和,但是由于产品各不相同不能简单地在数量上加总,例如不能一个鸡蛋加一斤猪肉,这样就要求创造一个概念来反应一个国家的总产量,经济学家们认为一个国家产出的产品虽然在数量上无法加总,但是可以在价值上加总,于是提出了国内生产总值等国民收入核算概念。在宏观经济理论中价格也是一个问题,微观经济学中价格反映的是某一个产品的价格,可以在经济中直接观测到,但宏观经济讨论价格是所有产品的价格,这就要求创造一系列反应价格水平的概念和指标,于是有了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和生产者物价指数PPI和GDP折算指数等概念和指标。与失业有关的概念也应该在这一章介绍,并且应该介绍失业和国内生产总值是相联系的,因为一个国家在资本和技术短期内一定的情况下,国内生产总值主要有就业来决定,失业率高则国内生产总值小,失业率低则国内生产总值大。如果处于充分就业水平,则该国国内生产总值也就处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水平,同时一个国家国内生产总值处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该国也就处于充分就业水平。那么研究国民收入的决定也就等于研究失业问题,即如果该国经济决定的国民收入小于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水平,该国必然存在失业问题,解决国民收入向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水平收敛的经济政策也同样解决失业。
3.宏观经济教学内容体系繁杂,学生学习起来晦涩难懂,其原因在于宏观经济学教材中涉及的内容不是出自一个理论体系。
宏观经理学流派颇多,各自有各自的理论体系。本人认为教师在讲授宏观经济学理论内容时应该按照个宏观经济流派的各个体系来分开讲解。
三、结语
宏观统计经济学是将统计学以及宏观经济统计两个学科的内容进行综合,从而有机结合而成以计量经济学为核心的,并且以宏观经济学为研究对象的独立学科。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备不同的历史意义。在国家计划经济的时代,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要是为了计划管理,通过研究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对下一阶段的发展进行指导[1]。在现代的市场主义经济的环境下,已经建立起优化管理、量力而行已经统筹兼顾的统计分析思想,在研究的过程中,主要包含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统计学的概念。经过了国民经济重要指标阶段、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发展阶段,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已经进入了微观统计与宏观统计一体化的阶段,在现阶段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备电算化的功能,为国民经济以及个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指导。现在以及发展成为以统计作为核心以及以宏观经济为轴心的经济学体系,对于中国的经济学的发展研究以及分析模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体内容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统计测量的理论以及方法,主要对于国民经济进行统计分析。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主要是从国民经济的角度出发,对于国家的宏观统计进行分析统计,在统计过程中宏观,依照宏观经济学原理以及统计指标,采用计量经济学为主要的研究方法[2]。
随着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挥在那,宏观经济统计分析表现出更多的独立性。在现阶段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中,主要表现出全面性以及独立性。全面性的表现在于对于国民经济以及个人经济进行综合分析,而独立性是基于统计方法不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并不仅仅包含国民经济的核算体系,在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宏观的经济活动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但是随着宏观经济的研究,现在已经发展成为研究国民经济、部门经济以及微观经济的各个层面统计分析方法。广义的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包含有对国民经济每个层面的研究,并且包含统计分析的方法。通过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与实证分析结合,形成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的指导,为宏观经济运行的检测与盘提供科学的依据[3]。
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方法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以为既包含宏观经济学与计量统计学的相关概念,因此在研究中,包含有统计分析的方法、也同时包含对于宏观经济的探索性方法以及统计模型方法。在统计分析的过程中,主要以统计指数分析、因素分析、弹性分析以及多远时间序列分析为主要的研究方法。研究的标准是以科学的统计计量的方法,对于宏观经济进行分析统计,在所选用的宏观经济的指标中,建立宏观经济的模型,同时对于宏观经济的指标进行准确的估计[4]。
在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研究中,需要采用统计学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中需要相应的统计技巧。在对宏观经济的统计分析中,采用多种统计方法建构描述性的统计分析,从探索性的统计分析中,建立直观的分析体系,从而将回归意义多元化应用于宏观经济的统计分析中。而且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从网络化得到的统计分析数据中,可以对统计的变量以及多层次的对象进行统计学分析。研究中采用“从小到大”的研究思路,通过数理统计,对宏观经济中的多个层面进行统计分析,实现宏观经济的全面、动态的分析。
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体系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目标是针对国家宏观经济、部门经济以及宏观经济的多层面的为研究目标,通过对经济进行研究,从而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得到相应的研究结论,为国家的经济政策作出指导。作为政府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包含对专题的统计分析以及制度化的统计分析,通过科学化的统计方法,对于宏观经济进行动态以及静态的统计[5]。
在进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全面性原则,通过采用系统化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对于宏观经济的每个层面进行全面性分析。
(2)灵活性原则,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每个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呈现出不一样的内涵。因为研究的对象既包含宏观经济的主体,也包含政府的经济目标。
(3)系统性原则,在研究中,需要对宏观经济进行系统性的分析研究,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工作者进行服务。
(4)多样化化原则,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需要采用多种调查研究的方法,因为宏观经济包含的层面相当丰富,为了保障统计数据的全面性与可靠性,需要采用如抽样调查、问卷调查以及典型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结合使用,必要时需要补充调查。
(5)发展性原则,在进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中,需要采用现代化的统计分析方法,可以对多得到的统计数据进行科学性的分析,防止传统研究的不足。同时采用现代化的统计手段,能够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快速分析,节约统计分析的时间并且弥补由于调查数据不足的缺陷。
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方向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背景,而且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发展能够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得到良好的应用发展。从国内外的研究以及结合我国的发展实际来看,我国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方向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4.1 顺应大数据时代的统计分析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具备实践性与科学性,在现代社会中,能够对信息进行合理地额分析以及应用,就可以对某一领域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科学的预测与分析。大数据时代的科技发展,使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数据来源、分析方法都呈现不一样的特点。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顺应大数据时代的潮流,将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应用于宏观经济分析中,能够使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把握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大数据时代的特征是网络化与公开化,通过实物量统计并且结合科学的核算系统,能够对于关于国民经济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从而构建出能够对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进行指导统计分析模型,并且预测发展的趋势。
4.2 创新型国家为目标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随着国家的发展目标而呈现不同的特点,创新型国家的概念是我国的重点发展方向,对于创新能力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应用于创新型国家的发挥概念中,能够对创新能力等进行定量分析,从而驱动国家创新能力的发展。
4.3 宏观经济空间统计分析
在大数据时代,通过将地理信息等相关信息纳入到宏观经济的统计分析中,构建出多方面的全面化的分析系统,从而使相关的统计分析更加的科学化。宏观经济空间统计分析将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与空间联系起来,使相应的发展与分类更加的有序,并且促进有序化管理。
【摘要】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进一步发展,使得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一国之竞争力,主要依靠国家的综合国力来推动,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有利的优势。综合国力中,经济又是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提升经济水平,加强宏观经济的管理,深化宏观经济的改革,通过对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来强化综合国力,以更好地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笔者在这篇文章中,将立足于宏观经济,从其概念,四项政策管理,改革策略等角度,进一步分析如何深化宏观经济的改革。
【关键词】宏观经济 深化改革 经济管理
在中国这样的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本质上就要求国家对于宏观经济的发展和改革,主要是以改革为方法。改革,不等于革命,改革是以温和有效的方式进行。是借助于法律,制度,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来对社会经济进行引导,所讲究的是有组织,有方向,有纪律。是改造中的发展,是发展中的改造。在宏观经济的管理中,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形式,更为科学的政策,更具指导性的方针,才能将宏观经济的改革深入下去。笔者先从宏观经济的概念着手,分析其中的改革措施。
一、 宏观经济管理的概念
在概念上,我们可以认为,对整个经济活动作出有效的整体控制和调节,便是宏观经济管理。其目的,是为了让国民经济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使整体经济表现出更高的效益。而各级政府在市场的前提之下,对其进行有效的调控,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方针,规章制度等,以保证整体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是社会经济保持着活力。
二、深化改革宏观经济管理的策略
(一) 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体制的建立,是为了经济活动的高效进行。对于宏观经济而言,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才能让经济政策和方针得以更有效的落实,进一步,才能为经济稳健增长提供动力。可以说经济制度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保障。而经济制度的完善,必然离不开不断的改革。按照当前我国的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也是国有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在经济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须要加大力度对非公有经济进行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便是对股份制经济的改革,要以制度的形式,明确产权,从而让非公有制经济为经济制度改革提供有力的经济环境。同时,国有经济的改革也需要加强,进一步深化对国有企业的改制,特别是产权结构的改革,以激发国有经济的活力,以及诙力市场的改革也不可忽视,劳动力流动效率的提升,也是经济发展重要的因素之一。对于金融而言,非国有银行是金融行业中最为重要的经济力量之一,对非国有银行的支持力度应当加强,同时,国有银行业应当进一步市场化,在资本市场上,逐步走出国门,与国际接轨。财政方面,更需要进一步健全财政制度,财政制度的改革,需要跟社会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央政府的财政义务和权利,应当与地方相适应,财政制度的运转,要保持高效和合理。才能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治体制,经济改革的同时,也不可忽视政治体制的改革,一套健全的法律体系,一个高度廉洁的政府机构,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国家体制,是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保障。
(二)加强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宏观经济的改革,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有着高度技术性,高难度的操作性。因而在经济宏观经济改革过程中,人才的建设和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必须加大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首先,是人才的选拨。我们必须完善人才聘用的制度,进入经济改革工作,不需要经过公正透明,且严格谨慎的筛选,才德兼备,符合标准的才能聘用。此外,人才要采取试用期制度,对于所选拨的人才而言,要秉着公正的原则,以优胜劣汰的方式,选拨顶尖的人正式投入这项工作。考察人才不仅要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还要站在社会实践的角度,考量其综合能力和素质,以及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因素。与此同时,在职工作人员也需要有不断的进步,才能跟上经济和时代的发展,工作人员培训便应当受到高度的重视,定期举行培训,学习活动,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以满足经济形势的高速发展。如此,才能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的专业队伍,为我们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就业政策的改革与落实。国家的发展,宏观经济的调控,需要有稳定健康的环境才能进行。就业,就是保证经济环境稳定最重要的因素。就业率的提高,才能保证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才能借助于消费的拉动,给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才能保证宏观经济改革不至于停滞不前。依赖于人民生活水平的内需,可谓是经济的马车。因此,宏观经济管理改革,离不开科学合理的就业政策。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下列几点:
1、 就业岗位的创造,不断创造就业岗位,才能降低失业率,将其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对个体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要加大力度进行支持,这是创造就业岗位的重要手段之一。
2、 加大力度投资人力资本,让劳动力素质得以提升。国家财政方面,应当对政府社会职能给予更多的支持,对社会劳动人员进行培养,提升其工作能力,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 劳动力市场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健全。政府需要健全整个就业信息的公开制度,做到信息的及时,公开,透明。同时,要对失业群体,退休群体进行福利保障。
三、结语
进一步深化宏观经济管理的改革,能够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策略,是利国利民的重大举措。然而,在实际落实过程中,我们应当做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要根据社会经济的具体条件,要根据变化中的具体形势,及时调整经济改革策略,才能真正发挥出改革的作用,是宏观经济管理的改革得以有效施行,从而提升我国的经济水平和综合国力。
参考文献:
[1]杨涛.结构性改革要避免“病急乱投医”[J].当代贵州,2014,12.
关键词:宏观经济状态; 宏观经济过程; 过程的方向性; 资本净流入
一、 问题的提出
凯恩斯在提出有效需求不足的观点,并将其原因概括为三大心理因素,即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资本边际效率递减和流动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即使总需求没有达到充分就业的要求,投资也是等于储蓄的。例如,凯恩斯在《通论》中指出,“虽然储蓄量是消费者消费行为之总结果,投资量是雇主投资行为之总结果,但二者必然相等,因为二者都等于所得减消费。”在凯恩斯的理论分析中,投资概念包括我们今天教科书中所说的非计划存货投资。同期的经济学家郝特雷(R.G.Hawtrey)曾针对凯恩斯定义的投资概念提出修正。对此凯恩斯在《通论》指出,“郝特雷对流动资本之改变,即对未出售存货量之意外的增加或减少,非常看重。他提出了一个投资之定义,把这种变动摈斥于投资之外。在这种情形之下,所谓储蓄超过投资,实即未出售存货量之意外增加,亦即流动资本之增加。但是影响雇主之决策者还有其他因素,我看不出有什么目的摈斥后者。故我宁愿着重于有效需求之全部改变,而不仅仅着重干有效需求之局部改变一一即反映上期末出售存货量之增减者。”[1]
新古典主义综合派却十分看重凯恩斯所说的“有效需求之局部”,构造了不包括“非意愿存货投资”在内的“意愿投资”概念。其代表萨缪尔森在经济学教科书第十七版中指出“只有当厂商和消费者都处于他们意愿的支出曲线和投资曲线上时,GDP才有可能达到均衡水平。”[2]按照这种说法,新古典主义综合派所说的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其实只是偶然可能出现的意愿之想。
在宏观经济运行中,有必要对“均衡”给予符合实际的可观测的定义,并用状态函数描绘,因为宏观经济的相对稳定状态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四部门中没有政府存在,资本净流入能否全部转化为国内私人投资支出的问题可以引伸出经济过程的方向性问题。
二、宏观经济均衡态的在新古典主义框架下的另外一种描绘
按统计理论角度看,均匀分布是几率最大的一种分布,均衡态是几率最大的状态,或者说,均衡态是一种均匀分布状态。从宏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其均衡态应该定义为利息在资本存量空间内均匀分布的状态。这种状态能够形成的前提条件是资本自由流动。对于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存在可测的的状态参数(p、r、K),它们分别代表价格水平、利息率、资本存量。此时的利息率是资本存量的收益率,而借贷资本的价格看作是机会成本。宏观经济由一个均衡态向另一个均衡态过渡的经济过程中,我们需要用过程量来描绘,这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流量。
宏观经济的均衡状态应该存在一个状态函数,状态函数可以在新古典主义框架下,从状态变化的过程规律中得出:
首先,假设利息率r不变,价格水平p和资本存量K变化。在这种情况下,资本品总市场价值不变,pK=常数。
其次,假设资本存量K不变,价格水平p和利息率r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由于K始终由利润最大化条件 [3]决定,因而二者同向变动。 =常数。
这就是我们得出的宏观经济的状态函数。在资本的边际产量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左面可表示总产品数量。
关键词:利率市场化;宏观经济;影响
一、引言
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正处于白热化阶段。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是金融市场能长期良性发展的客观要求,尤其在伴随着资本账户开放,其也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前提条件之一;另外,从微观角度,利率市场化也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新的发展动力,在促进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并进一步完善其融资体系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回顾并总结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的相关实证研究对利率市场化的实践之路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尝试性的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相关具有建设性的建议,以期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以及金融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利率市场化的概念及改革进程
“利率市场化”这一概念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于上世纪60年代提出,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被引入我国并开始实施。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方定义,利率市场化是将利率的决策权交给金融机构,由金融机构自己根据资金状况和对金融市场动向的判断来自主调节利率水平,最终形成以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为基础,以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经过近30年的长足发展,其基本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尤其从进入2015年以来,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明显加快。2015年,人民银行连续5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取消存款利率上限,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这显然是利率市场化迈出的关键一步。另外,利率管制的基本取消充分反映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任何事物的发展总会带来双向效应。在利率市场化加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原有的相关制度架构能否与之相适应,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和综合能力能否胜任利率水平的决策权?
因此,如何引导金融机构科学合理定价,维护市场公平定价秩序即成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入新阶段的首要问题。根据人民银行总行部署,其把新阶段的工作重点转向建立健全与市场相适应的利率形成和调控机制。目前,为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尽快适应利率市场化的新架构,加快改革目标的实现,部分地区已经实施了一系列综合措施,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首先,2015年4月,江西省成立了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其成员包括全国性银行省分行、外资银行及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共26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其次,新增了10家机构成为全国自律机制基础成员。全国自律机制在以南昌银行、九江银行和上饶银行3家基础成员的基础上又吸纳了赣州银行,南昌、上饶、赣昌、吉安、九江、抚州、金溪、井冈山农商行和万安县联社10家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再者,全国大部分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和村镇银行均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相关存款利率定价方法,这促进了金融机构进一步提高其存款定价能力。当然,促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不仅只是依靠这些外部架构,从利率市场化改革本身切入也至关重要,然而要分析利率市场化本身,则必须分析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运行带来的影响。
三、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1.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相关理论。关于利率与宏观经济运行的相关理论,我们首先想到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凯恩斯在其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分析了宏观经济中两个重要概念利率与投资之间的关系,提出通过降低利率来增加投资从而达到扩大有效需求的目的。根据这一理论,通过货币供求形成的货币价格会对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投入和产出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货币供求失衡若使利率降低,导致社会总体投资增加,进而使总需求增加,最终使国民收入增长;反之,利率上升,则会使投资规模缩小,总需求减少,从而导致国民收入减少。这说明了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其次,由McKinnon和Shaw(1973)提出了金融抑制理论并发展了金融深化理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利率并不能反映真实的经济状况,这主要因为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而金融深化理论更进一步与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相反而行。其指出了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认为应该通过利率市场化改革提高实际利率,放松不必要的金融管制,优化资源配置,使资金向优化领域转移,提高整体的资金运用效率,最终达到刺激投资,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2.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的实证研究。这里主要回顾和总结最新的两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证研究。首先,黄志刚(2016)采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框架建立了一个小国开放经济模型,研究了资本账户开放和利率市场化的先后次序对宏观经济波动及社会福利的影响。一国的货币政策变动会扰动宏观经济并使其产生一系列波动效应,根据黄志刚的实证检验,利率市场化有助于减小这一系列波动效应。对于某种不利的货币政策实施后,若利率上升,则经济就会在短期内紧缩,这时候,央行往往就会采取一些反方向刺激经济的措施,根据其实证研究,利率自由化能够扩大这些措施的刺激效应,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滞后效应。该研究中提到了利率粘性的概念,这一概念与利率市场化紧密相连,即利率市场化能够很好的降低利率粘性,提高利率对市场供求的敏感性。因而在此种情况下,在经验分析下,利率市场化使人们在短期的紧缩态势中仍会保持对未来经济运行的乐观态度,从而并不会减少已有投资或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的投资,因为他们知道在利率自由化的促进下,市场会很快恢复原状。
其次,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国外冲击下,利率市场化也有利于宏观经济的稳定。比如,在一国未实现利率市场化以前,因为国际经济动荡或者国外利率上调,在本国资本账户部分开放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本国货币贬值,这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本国出口贸易,增加了本国总产出,但也造成了资本外逃的后果,使国内资本大量向利率高的国际市场转移,无疑恶化了本国企业的发展以及投资。这一效应在黄志刚的模型中并未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但理论上由于本国利率缺乏自由化而不能对国际利率的变动做出及时调整,从而使以上效应产生持续性,使出口和产出出现相对长期的大幅波动,因此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促进本国利率快速对国外利率做出相应调整,进而减小以上情况所产生的一系列不利的联动效应,从而起到稳定宏观经济的作用。将此例应用到实际中,目前美国中央银行美联储多次传出要加息的利率决策,即便此政策并未实施,但它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负面效应已极为显著,比如自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人民币兑美元贬值从2016年10月份的单位美元兑人民币6.7到近日徘徊在6.88元,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其次,李萍(2016)通过建立利率市场化总指数,也得出了与黄志刚类似的结论。她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利率市场化可能会造成总产出的暂时降低,对经济增长产生负向影响,但如果从长期的角度去衡量利率市场化,其会促进高效的资金配置,提高整体资金周转率和市场效率,促进经济增长,对宏观经济运行产生正面影响。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已拥有对利率市场化的大量研究,这无疑成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之路上的绿洲,既然利率市场化已迎来蓝海,所以需要更多的研究和理论来为其发展作支撑。这里尝试性地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应加快对利率形成机制的建立。前文提到,金融机构的信用水平和综合能力能否胜任利率水平的决策权这是利率市场化进入最后阶段所重点要解决的问题。第二,完善市场监管架构。回顾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历程,金融体系发展历来遵循“先发展,后规范”的潜在规律,因此,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步伐加快,建立并实施与之相适应的政策法规架构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加强利率风险防范。这一点对实体经济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利率市场化的实现无疑放松了某些金融管制,加强了利率变动的自由化。由金融机构根据市场供求和自身资金状况来决定利率水平,市场必然起决定性作用,市场资金的不断波动必然引起利率水平的不断波动,从而加大了利率风险暴露的概率。利率的频繁波动对于实体企业的投融资决策将产生绝对影响,因此,加强利率风险防范是利率市场化以后,经济发展尤其是实体经济发展所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黄志刚,资本账户开放与利率市场化次序对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J].世界经济2016,(9).
[2]王光远,利率市场化研究展望[J].投资研究.2013,(4).
[3]郑锦亚,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J].经济论坛.2015.
关键词: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关联性;互偿性
中图分类号:F0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01
一、概念层次
1.宏观经济
就以我们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宏观经济一般来说指的是我们全部的国民经济,也可以称为关于我们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也就是指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哦过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各种经济现状的总和。就我们医院内而言,宏观经济便是指医院整体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整体的经济规划。宏观经济与我们的民生也是分不开的,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物价总体升降,以及我们的总体劳动就业率的变化等情况。在对外方面,宏观经济可包括我国的货币发行规模大小,以及根据世界汇率的变化来控制我国对外汇率的变化,还有便是要严格的控制进出库的规模,严防各种金融渗透等阴谋,来维护我国的总体经济稳定。
2.微观经济
对于微观经济而言,其是相对于宏观经济而言的,微观经济一般指的是单位的经济体,在某种意义上也能说成是宏观经济的构成单位,一般可包括我们常见的一些经营中的公司,个别的单个企业的总体经济活动。在这些单个的生产单位中,微观经济具体可细化到这些公司中的生产,销售,经营,以及其价格的制定等经济活动。对于我们医院来说,微观经济便是在宏观经济统一的指导之下,各部门之间为了完成整体的经济发展,而完成自己分内的事,各科室,各部门之间具体操作,以保证宏观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这也需要我们医院的宏观调控上保持正确的方向指引,已保证整个医院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关联
1.经济活动是一个整体
就我们的经济学来说,整个的社会经济活动本身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因为在我们的经济领域中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这些维持市场运转必须的环节中,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即包含了微观经济的成分,又会是在宏观经济的调控之下。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是特别完善的今天,看得见的看不见的两只手相辅相成,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这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于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市场处于较为基础的位置,发挥着最基本的作用,宏观调控来弥补市场调节所带来的不足。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不管是国民经济还是我们医院的整提经济发展,都是同样的道理,医院整体经济的发展来讲,整个的宏观发展与个科室之间共同构成我们整个医院的经济状况。
2.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互交融
由市场经济的整体性我们可以看到,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并没有较为明显的分界线,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可谓是互为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就以我们经济学中最为常见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的经济活动过程中,就可看到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相交融之处。我们医院也是同样的问题,必须在我们整体的宏观经济大方向的指引下,微观上个部门之间沿着大方向走,共同促进我们医院整体经济的发展。当然只是宏观经济上来调控如何指定方向,而没有微观经济的各部门实施,也是不能促进整体的发展。说在此过程中,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是相互交融切不可分割的。
三、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互偿性
1.微观经济是构成宏观经济的基础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宏观经济是由微观经济所构成的。因为就是有了微观经济中各个具体的生产单位的具体工作进程,才共同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宏观经济中的整体国民经济。然宏观经济虽说在一定意义上指的是国民经济的具体发展状况,不过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体现在各个具体的经济领域中的,而在这些经济领域中,也是由各具体的生产单位具体的完成和构成,所以说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构成的基础,没有微观经济,也就没有宏观经济的存在性可言了。当然同样的角度适用于我们医院内部,没有各科室,各部门之间具体的实施工作,来保证我们医院的整体运转,也就不会有所谓的宏观经济整体的发展,所以说在我们医院中也是由各部门之间的微观经济为基础,共同构成了我们的大环境宏观经济。
2.宏观经济是微观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尽管是由微观经济中的各个具体生产单位为基础来构成的,然而并不是说微观经济单方面的决定了宏观经济的发展,因为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具有互偿性特点,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微观经济作为基础构成了宏观经济,同时宏观经济也是微观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宏观经济为微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大的外部环境。并且微观经济的发展也是为了具体的宏观经济的健康发展,宏观环境的发展需求来指引和要求微观经济的具体发展方向。就我们医院的整体经济发展而言,只有宏观经济上确定了我们的发展道路在哪,我们应该怎样去发展,以及为微观经济体提供大的环境,微观经济上的各部门之间才能具体的实施工作,保证整个医院经济体的健康发展。
总结语
宏观经济与客观经济既包含着不同的研究对象,探索范围,他们之间又存在着不可或缺的关联性。一般来说微观经济是以单个客体,或是某一单一的单位结构作为研究的对象和目标,而宏观经济一般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整个过程。所以,经过本文分析我们能过看到,不管是国名经济还是我们医院的内部经济发展,宏观经济也为客观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正确认识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之间的关联及其存在的互偿性,恰当处理其之间的关系,才能有力的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源长.推进电厂转型提高经济效益[N].中国电力报,2011.
[2]张义省,周军.白庄矿强化四个管理提高经济效益[N].经理日报,2010.
[3]王淑辉,曹培杰.提高经济效益 推进技术进步[N].黑龙江日报,2011.
[4]李婷.把好节能关口 提高经济效益[N].吉林日报,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