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城市规划与建设范文

时间:2023-09-07 17:29:39

序论:在您撰写城市规划与建设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城市规划与建设

第1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未来发展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必然也要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保证城市的发展与人、自然的共同发展极为重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规划建设是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城市规划建设决定城市化进程的健康发展。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决定了城市的功能完善程度、效率便利程度、环境优美度和人与自然和谐程度,进而决定了城市形象,在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正确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成为城市化健康发展的保障。

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 ①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②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③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社会系统工程。三者只有彼此兼顾,互相促进,城市发展才能步入协调健康有序的良性循环轨道。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

2.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2.3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

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2.4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3.1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3.2坚持量力而行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3引导公众参与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3.4完善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这样,不仅为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生活在城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逐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有效。

四、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要求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4.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4.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4.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第2篇

关键词: 生态城市建设;结构生态化;功能生态化

中图分类号:F205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根据吴良镛教授曾经在论文中论述的内容,总结出我们未来建筑的趋势应当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筑,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定会是非常漫长的。为了实现这个终极目标,我们必须从西方国家学习历史经验,跟上世界的步伐,清楚国际现状,以便让我们的过程更清晰,学习了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又避开了别人已经出现过的问题,这对我们的城市建设是很重要的。对于推动城市科学研究的发展,我们中国城乡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但是同时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和环境危机也涌现了出来。多年以来,沿海地区一直在进行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却没有同时顾及生态环境,在地形地貌多变的丘陵山区大肆挖掘、毁林开荒,按照古老的平原地带建造方式,建设人工平原,这些行为都非常严重的损害了自然环境。最终导致具有历史文化特色地貌的迅速消失,地质地貌的彻底摧毁和恶化。

二、生态规划的重难点

(一)生态城市规划

对于生态城市建设来说,最重要的前提和基础是生态城市规划思想,这一理念是由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生态规划思想来的。城市生态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生态学原理,方法上运用了环境科学和系统科学。实施城市生态规划,先要规划复合生态系统进而平衡好系统内的各种生态关系,完善生态系统结构,保护生态资源,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城市生态规划的过程要历经几大阶段,包括产生、发展演变至高级阶段(生态城市规划),在这整个过程中都要应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原理,不仅对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全方位和多角度的规划,而且对实现生态城市的环境资源尽力保护,并大力推进结构生态化和功能生态化。

(二)城市结构生态化

生态城市的功能强弱完全依附于城市的结构,结构对功能具有决定性。城市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了功能的先进性。城市功能生态化的基础是结构生态化,城市功能生态化建设也依附于结构生态化建设,因此,生态城市结构生态化是一切建设的首要任务。对于生态城市有一段独特的定义:生态城市是生态健康的城市,是紧凑、充满活力、节能并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聚居地。我国很多此领域的研究学者认为,城市生态规划的终极目标是使城市生态系统能够保持良性循环。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结构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状态,城市生态建设规划的主旨就是改变生态系统结构。还有另外的一种观点则认为:生态城市规划有多种手段,包括扩大自然生态容量、改变生态结构和增强生态系统自我修复性等等,这些方法都能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各方面的协调平衡。同时有其他学者指出:城市问题不断涌现,现有的陈旧设施和不合理的结构使得城市现代化建设滞后,现代化功能无法实现。综上所述,生态城市规划首先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市生态结构。从宏观上来看,城市结构层次多变,复杂多样,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看,我国生态城市结构生态化应该经历从实体结构生态化到高层次的城市政治结构、经济结构等的生态化的逐渐过渡,不可急于求成。

(三)城市功能生态化

城市在传统意义上有很多重要的或者说普遍的功能,它包括了社会生活和国家治理的各个方面,大到政治经济,小到社会民生的细枝末节。在当代,城市的功能还延伸到了生态领域,将城市的传统意义与生态城市的内涵融合在一起,再加上中国现在使用的行政管理方式,我认为生态城市的功能增加了很多新的内容,与时俱进的融入了新鲜血液,那就是包括生态在内的“城市功能群”,它涵盖了社会经济、人文居所、交通水利、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几方面。在这些功能里,有实体功能,也有服务功能。社会经济、人文居所、交通水利是城市的实体功能,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属于生态服务功能的范畴。要达到城市功能生态化,就必须将社会经济、人文居所、交通水利、园林景观和自然环境实现全面生态化。

三、 生态城市建设的前景和展望

相对于常规城市的规划编制与建设构想来说,生态城市建设涵盖的范围更广,层次更多,难度更大,程度更深,任务更艰巨。生态城市建设的任务不但涉及到了城市的整体规划、建设构想、文化教育、核心价值观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环境污染的治理,而且涉及到了城市本身的物理空间结构、未来发展趋势以及城市所在地的城乡结合协调发展。从上面的分析来看,现有的设计方法和管理模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步伐,远远落后于现实所需,因此我们需要把各方面的资源整合起来,运用多门学科各个专业的知识,各政府部门团结协作,人民群众踊跃参与进来,发挥自主创新能力与创造力,用科学发展观引领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且随时将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互相促进,互相提升。

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城市的发展更是主导了这个世纪,生态发展和建设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关注的城市问题,城市的生态规划影响到每个国家自身的发展大计,也决定了全世界未来的命运。我们应该用哲学的观点,用辨证的发展的不断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生态建设和规划,而不是拘泥于传统的不变的孤立的城市与区域发展的观点。我们应该立足于基本国情,建设层次丰富多变的能突出各地区地域特点的生态城市、生态城镇、生态社区和生态村落,这是建设新型生态化城市的正确方向。

四、结语

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应该从理论和思想上根本改变公众的观念,树立创新的理论,这要求首先建设生态文化,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针对广大的人民群众,绿色消费、资源循环利用、生态消费观等常识的普及和宣传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针对大中型企业,清洁生产、生态产业、循环经济等生态经济的观念需要大力推崇。

另外,生态城市建设还需要实际的社会制度予以保证,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对生态城市建设有推动作用。最后,需要继续加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城市建设特别是城中村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坚持行之有效的运作办法和措施,切实做好城市建设这篇大文章,在以城镇化引领“三化”协调发展进程中做出新贡献。

参考文献:

[1]黄肇义,杨东援.国内外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城市规划,2001,(1):59-66.

[2]黄光宇.中国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进展[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01,(3):6-8.

第3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 城市管理未来发展环境保护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城市发展正经历着质的飞跃,与此同时,城市规划必然也要面临着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新跨越。做好城市规划管理,对于城市建设保证城市的发展与人、自然的共同发展极为重要。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城市建设极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一、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管理

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基础,是规划和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城市规划制定后,如何使其贯彻于城市建设过程中,就成为突出问题。成功的城市建设应该是科学与艺术、人工与自然完美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城市建设是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可以给城市经济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改善市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创造优良的宜居环境。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可以方便市民出行,提高市民的生活水平。

管理是城市发展的保障。 ①城市要促进经济增长。经济繁荣是城市发展的先决条件,尽管高的城市经济增长并不必然导致高的居民福利,但没有一定的经济条件肯定没有好的城市生活;②城市要促进社会公平。这意味着管理者不仅考虑城市经济总量,还要关注个体收入与财富的分配、所享有的资源情况、就业、保健、医疗和教育等等;③城市要促进生态和谐。城市的经济增长应该是低代价的、环境友好的。相反,如果城市的发展以城市环境污染和不可居住性为成本,这将会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而管理正是城市发展的保障,是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手段,管理的好,城市才能发展的好。规范而高效的城市管理,是确保城市规划全面实施、城市建设逐步推进、城市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

二、城市规划与城市未来发展

城市规划是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阶段管理的龙头。我国的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不能仅仅限于理想模式的探讨,还要注重务实,及时调整思路,加强应用理论的研究,动态地解决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规划中规划研究是基础,规划技术是保证,规划实施是关键。

2.1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的协调发展是当代城市发展的主潮流。城市规划建设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所难免,但要采取科学合理的规划措施把这种消极影响降到最低,要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贯彻到规划的各个层面上。

2.2人性化的规划理念

城市规划是一项与城市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行为,它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身发展的关系。

2.3城市规划,就是通过对城市空间的设计和分析,来对人们的活动空间区域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协调。通过对城市空间的有关概念进行解析,来探讨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相互的制约和影响关系。

城市空间也是“空间”概念中的一种,它不仅是指单纯的城市生活空间,同时还包括在城市里生活的人们在城市中体会到的所有包罗万象的全部感受。

2.4追求和谐的基本准则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大背景下,城市规划要特别注重生态的平衡性、产业的协调性,布局的合理性等等。城市的空间结构布局和土地利用并不取决于科学性,而是取决于利益冲突和价值判断。城市规划实质上是一种意识形态,在这一过程中要照顾各方利益,统筹兼顾,以实现和谐的最终目标。

三、城市规划的发展研究

3.1统一协调发展

城市规划管理要做到统一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站在城市经济、社会、市场、生态等方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基本方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通盘考虑,综合权衡,协调发展,尽量做到既考虑城市的总体规划布局,又考虑城市内的区域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推行城市规划管理公示等制度,逐步建立城市规划管理分级审批制度,保证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

3.2坚持量力而行

在城市规划管理过程中,坚持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决策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对于一些涉及城市规划管理的重大问题,要认真地组织开展综合调研,在深入调研考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具体的方案,尽量避免造成重大的损失。同时,要坚持从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公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入手,不断摸索出一套适合城市自身发展的规划管理新模式。在开展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时,必须要坚持树立节约资源的原则,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管理布局,最大限度发挥城市的整体功能,认真对城市规划管理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预测,进而不断实现城市的科学、和谐、全面与可持续发展。

3.3引导公众参与

引导公众积极参与,是城市规划管理的客观要求。这是因为,城市规划管理涉及到城市所有不同方面的利益关系,而且政府、投资者、开发商、市民等与城市规划管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推进城市规划管理进程中,我们必须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相关的信息公开制度,让公众了解参与程序,不断构筑起不同群体在城市规划管理中充分参与的体制机制,进而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可行。

3.4完善法制建设

近年来,我国法制化建设力度逐步增强,城市规划管理与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也在不断地加强。但是,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力度依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因此,需要我们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套城市规划管理的法制化体系,为城市规划管理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与保障。

这样,不仅为政府开展城市规划管理提供了方便,也为生活在城市的社会公众提供了健全完善的利益保障机制。同时,要进一步健全完善规划管理信息的公开和公众参与,逐步提高城市规划管理的科学、合理与有效。

四、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整治措施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在城市生活的居民中,城市建设已经将城市的环境保护作为一项重要的规划之一,在新建的道路、住房、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里,城市规划要求都会种上大量的花草树木,防止各种污染的再次发生。大气污染的治理应根据城市的能源结构与交通状况确定首要污染物即浓度高、范围广、危害大的污染物,便于治理时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气污染中城市规划的治理方法主要是: 4.1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4.2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4.3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结束语:

城市规划是城市的发展计划,也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和管理城市的依据。城市规划是一项科学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城市规划设计,并且始终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策略分析

中图分类号: TU98文献标识码: A

1. 鄂尔多斯市的基本情况

经济转型时期发展最具活力和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属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尔多斯市位于西南部,地处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国家西部大开发和国家能源发展战略西移,使鄂尔多斯市的经济发展步入 “快车道”。鄂尔多斯市辖七旗一区,即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乌审旗、伊金霍洛旗、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和东胜区,另外现在新开发的康巴什新区正在迅速发展,总人口194.07万,其中蒙古族17.7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占多数的少数民族地区。鄂尔多斯总面积为86752平方千米,其中70%已经被勘探出有煤。煤田现已利用的资源量8.7亿吨,仅占全部探明储量的0.58%。预测天然气资源量10万亿立方米。作为出产全国煤量六分之一的新兴能源城市,经济高速发展和无可比拟的经济实力条件下,近十年鄂尔多斯市城市面貌的改变甚至可以用整体重新塑造来描述,被国人称为“鄂尔多斯现象”。

2. 转型时期产业空间特点

2.1产业特点

制造业退出城区,服务业和制造业研发环节进入城市中心。服务型经济(生产业)逐渐取代工业经济,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和推进器[]。现代知识产业以金融、信息、管理、弹性集成制造业为代表。生产方式由福特主义转向后福特主义。资源短缺和环境保护背景下产业环境制约程度高。

2.2空间组织方式

经济组织方式全球化,行业间的关联度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布局调整。我国将成为传统制造业的重要接受地,以都市圈、都市区、城市群等形成国家和地区参与国际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

2.3 构筑组团经济结构,营造快速成长空间

鄂尔多斯属以京津为核心的环渤海经济圈。承接环渤海地区产业转移辐射,同时也将为经济圈的发展提供煤炭、电力、煤化工、精细化工等资源和能源支撑。据资料统计,鄂尔多斯市2001年至2006年,GDP从171.8亿元,增加到800亿元,年均增长27.1%,比全国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4.9%高出12.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从18.0亿元增加到145.9亿元,年均增长52.0%,现在财政总收入位于全区第一位。2008年鄂尔多斯市GDP同比增长25.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2128元,在全国333个地级地区中排名升至第3位。

经济发展带来了产业结构变化。2006年前后,一个多组团产业空间格局围绕核心城区形成。布日都镇并入铁西与主城区统一考虑。成立塔拉壕组团,位于主城区东侧6公里,在该组团兴建“三基一城”,即汽车贸易城、矿山机械制造业基地、沙棘加工基地、建材加工基地。成立罕台组团,位于主城区西部9公里,在该组团兴建食品工业园。三个功能组团的形成有效地疏散了主城区部分职能,有力带动了相关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区域范围内建立了较好的城市经济发展框架。

3. 转型时期的社会空间诉求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借鉴发达国家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平时的工作实际,对于转型时期社会空间诉求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以人为本,重视规划管理

人是城市的主体,城市是人活动的场所,坚持以社区居民为重点,以不断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为宗旨,以社区居民广泛参与为根本,使社区建设事业充满内在活力。并且各地都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使城市建设有章可循、方向明确,减少规划实施的阻力。实现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与城市人口、城市规模、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2)加强政府管理与引导,促进社会和谐

转型时期,政府必须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规范流动人口的劳动力市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改善流动人口的居住环境,预防流动人口聚居区的违法犯罪问题;协调流动人口、城市农民工与市民的关系。必需明确教育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加强教育投入。制定公众参与机制,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利用政府的旗帜作用竖立正确的城市精神。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将诚信友爱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充分激发每个人的活力,全社会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3)城市规划和建设要改善生态环境 

自然的存在不仅仅为了给人的生存提供资源,自然还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应规范在自然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因此,城市建设需要维护地区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要求。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态环境问题的日趋严重化,城市生态问题也日益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内外城市的发展表明,城市化具有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一方面,城市化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城市化在为人们带来许多益处的同时,又产生一系列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民健康产生影响。规划生态优先的绿色框架,建立人、自然、城市相和谐的环境。鄂尔多斯市从2000年开始,市域范围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政策,集中建设沿河现代农牧业带。2006年以来,市旗两级政府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投资力度,开展“四区”绿化建设,坚持适地适树适草,引进推广抗旱造林、发展林沙产业。同时城市应不断加强城市生态指标体系建设,积极创建生态园林城市。2008年9月,鄂尔多斯获得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称号。

(4)要突出地方特色 

在城市规划建设过程中,各地都要把城市最有代表性、最为主要的特色意象表现出来,鄂尔多斯与中国许多城市一样都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比如可以根据历史、人文、自然条件,从城市的功能定位、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文化载体、标志性建筑等方面充分展现独特的城市个性,精心塑造一个城市的形象。

4.城市规划策略

4.1开发区建设

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高比例税收返还、越级项目审批权、规划及土地管理权下放等特殊政策。鄂尔多斯市东胜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办于2002年9月,2003年1月被自治区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目前全市有各类工业开发区14个,2007年工业开发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7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38%。

4.2孵化园等高新技术园区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是城市经济梯度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经济类型。美国硅谷、波士顿128产业走廊、加拿大技术三角区、日本筑波科学城、台湾新竹科技园等新产业经济均有效带动了当地产业发展。鄂尔多斯市兴建了中正中小企业创业园等,利用园区建设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平台。

4.3物流园区建设

随着我国加入WTO,许多不同层次的物流活动正借助现代高新技术的支持,从微观物流到宏观物流进行着一场产业革命。鄂尔多斯市在城市北出口设置大型北物流园区,带动了相关经济产业和房地产发展,培育了新经济增长点。

4.4核心商圈建设

以商务服务为核心功能,以金融、服务、商业以及公司总部为核心的生产业在城市高度聚集,成为城市乃至全球经济空间至关重要的枢纽载体。鄂尔多斯市核心商圈选择在传统商业空间基础上建设,为城市经济发展打造国际化商业及商务活动空间。

5.城市价值塑造

精神是比物质实体更为强大的力量,在转型时期,如果我们能找回精神本位,民族的合力将创造更强大的能量,新的民族精神换放异彩指日可待,如果我们沉迷于物质积累,我们将有可能跌进深渊。沉睡的精神光彩虽然还需要经济振兴来唤醒。一千年前的中国经济、政治、科技、工艺、文化、娱乐、学术、数学等等都是世界第 一,即使是军事也是数一数二。13世纪西方最富裕地方的意大利威尼斯人有幸见到杭州,认为杭州是世界上最优美最高贵的城市。沿袭西方城市问题解决思路,各项技术问题将令我们应接不暇;传统的继承无论在规划上还是在社会生活中,系统的理论研究尤其重要。以鄂尔多斯市的规划实践来看,对于大多数多的规划设计项目的评定,多因为缺乏理论评价标尺而显得底气不足。城市规划作为适应和诠释时代的重要工具,我们一定有能力找到自己的传统语言诠释越来越相熟的工业文明。今天,我们是否可以借鉴西方城市建设技术路线优势,找回自身规划方法在思想建设方面的专长,创造精神追求和物质形态均美,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兼顾的城市文明形式?让转型时期的城市建设因为融入了东方文化而更适合人类居住,为世界城市文化多元发展做出我们的贡献。

6.结论与展望

转型意味着变化与不确定,但也是形成新事物的过程,意味着新的城市面貌即将生成。全国各地都处于科学发展、加快崛起的关键时期,各省市在飞速发展的同时,较以往更加注重借鉴其他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各个领域里的领先城市在产业发展、城市规划、低碳技术与新能源、企业转型升级、文化产业、金融商贸、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先进经验,一直以来都是各地政府考察学习的重点。

参考资料及文献:

【瑞士】CARL FINGERHUTH著.向中国学习——城市之道. 张路峰,包志禹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1.

【英】彼得霍尔著.城市和区域规划.邹德慈,李浩,陈熳莎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8.

冯健.转型期中国城市内部空间重构.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5.

张京祥,罗震东,何建硕著.体制转型与中国城市空间重构.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7,4.

陈峰.城市规划转型和城市规划继续教育的应对.北京

仇保兴. 转型期的城市规划变革纲要. 北京

仇保兴. 追求繁荣与舒适. 北京

范钟铭,普军,周俊.转型时期深圳的城市发展策略.城市规划.2007,3.

第5篇

关键词:建设进展;规划;生态城市

中图分类号:S89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前言

从生态学意义上来看,生态城市就是健康城市。21世纪以来,工业大肆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众多问题,让城市规划始终处于一种迟疑、彷徨与忧郁氛围中,并带来极强的危机感。经过长久发展,逐渐形成了景观、功能融为一体的综合生态观。在这种形势下,研究生态城市规划和建设进展具有实际意义。

2 生态城市规划

2.1 生态城市概念

依据城市建设探索与实践可知,生态城市是用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作为核心,依据生态经济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将城市中的生态建设、自然资源以及环境保护合理使用,恢复被破坏的生态及城乡经济有机结合,经过统一规划及综合建设,进而培育出自然生态景观。形成谐同、整体、自生、开放的生态文明和环境和谐的社会所适用生态产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可持续发展及统一。

2.2 主要内容

1)调查生态要素;通过调查规划区域中的社会、自然、人口以及经济和环境资料和数据(其中包含搜集历史资料、实地取证、社会调查、测试以及遥感技术的应用等),为了解生态特征、生态潜力、生态过程以及生态制约提供基础。

2)生态分析与评价;应用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以及环境科学、生态学理论、技术方法,对区域资源和环境性能进行评价,评价生态过程的特征、生态环境的稳定性与敏感性,进而了解环境区域中的生态潜力与制约。评价生态主要包含:生态过程、生态潜力、土地治理以及区位、生态敏感性、生态适宜度。

3)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及规划目标;对于生态城市规划而言,构建出评价指标以及规模目标非常重要,主要包含了经济、社会及环境三个方面内容。

其一评价指标;主要是用来描述与评价环境优劣可量度的参数集合,需要依据人工复合生态的系统特征,运用相关的理论知识结合生态城市规划以及经济发展特征,进而协调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入手,发挥辨识复杂系统的能力,构建出一套综合、科学、简洁以及完整评价指标体系。

其二规划目标;对于生态城市规划要确定出总目标及近远期的目标,还要和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相一致,进而确保应用上的同步、可比、协调以及互用。

2.3 生态城市规划布局

1)划分生态功能区,事实上,生态功能是生态城市规划之基础,必须要结合城市结构特征以及功能,划分出多个、不同类型单元。尤其注意其结构、特征、环境污染以及环境负荷等各种问题,在划分时应从土地利用评价、不同性质用地的划分等方面综合考虑,比如在居住地段就要划分出居民可以休闲娱乐的小公园,而文物古迹用地周围就要布置成和历史有关的场景。

2)布局所利用的土地;在规划中是否合理应用了土地空间配置,直接给城市生态环境造成影响,不管是新建城市还是改建城市都要因地制宜,合理对土地利用进行布局。在规划生态城市时,必须要依据城市的用地状况和环境条件综合考虑,依照城市性质、规模以及产业结构进行城市的总体规划,科学监理调整用地的结构,尽可能合理促使土地的利用。

3)综合防治环境污染;如今各种污染日渐严重,而且严重影响到了自然环境。因此综合防治环境污染尤为重要,且这属于生态城市规划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必须要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控制污染,并控制其污染的排放总量,构建出数学模型,预测环境发展趋势及影响程度,同时不同功能区环境目标也有差异,要按分区管理好生态环境的质量,逐渐实现生态城市的规划目标。

4)规划人口适宜度;事实上,人是对整个城市生态系统影响最大的因素,也直接决定城市的生态规划。因此在规划生态城市时,就要结合人口的分布、自然增长率、规模、男女比例、人口组成、人口密度等各种情况,进而得出远近人口规模,制定出合理的人口调整策略、增强人口素质以及人口规划。

5)规划产业结构和布局;各种产业结构属于城市结构主体,极大影响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与结构。必须要推行产业清洁生产,确保城市生态良性循环,同时还要改善、调整旧城市的布局,加强新城市产业合理布局,将改善城市的生态结构,防治城市污染作为生态规划的重要措施。

对于生态城市规划,不仅仅包含上面几个方面,还涉及到生态绿地系统规划以及资源利用和保护规划等各个方面,由于涉及面比较广,故规划必须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以求得规划出科学、合理的生态城市。

2.4 生态城市规划应用注意的问题

城市自身是一个高度集中的人工化生态系统,具有不完善性、依赖性、不稳定性,其缺乏自然生态系统的自控机制。因此规划中就必须要调控各种要素之间关系,增强物质转化和能力的利用,在规划中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整体性原则;一个城市在进行生态规划时,要注重城市的整体效益,进而谋求社会、经济以及环境等几个方面效益协调和同步发展。

2)平衡环境质量;在对城市进行生态规划时,一要从全局观出发,制定出完善城市总体规划布局;并且要对城市环境采取容量控制,即环境能够承受最大综合上限,包括了土地容量、人口容量、绿化容量以及交通容量等等;同时还要注重环境与经济上的平衡,对城市生态结构进行优化,对城市、郊区以及乡村三者合理区划并配置其功能。

3)加强整体和局部关系;进一步强调区域性,生态发展须在一定区域中,在大背景下合理设置人工环境,合理布局并加以利用。

3生态城市建设进展

虽然我国的生态城市发展比较缓慢,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得较大成效,总体而言其建设进展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进一步综合规划理论

要全面实现生态城市规划,必须要面对一连串的问题,也就是人类生存及社会持续发展问题,这些问题必然涉及到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技术以及人类心里与行为等各个方面,同时,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多个方面领域,不能够依靠单一的领域就能够解决,因此必须要进一步综合生态规划,通过高度综合城市生态规划来实现真正生态生命力,才能够将规划落实到实际之中。要实现生态城市规划,必须要多领域、多方面共同参与才能够实现效果,才能够实现规划真正目标。

3.2 实现定性到定量的转化

在描述与分析方法上,要从定性向定量转化,这也是生态城市规划建设进展之发展趋势,这种转化和综合规划发展趋势互相适应与促进。目前,生态城市规划成为了许多城市的重点发展,并且朝着多层次、多目标以及多约束力的方向进展,这一进展也与高度综合相适应。

但是从发展现状来看一些生态规划依然模仿传统城市的生态规划及环境规划,不够有效解决生态规划上存在的问题,同时也不够满足城市发展对生态的需要,因此在实践和进一步规划下,建立出良好规划模型与定量研究方法,这是将生态城市规划朝更高方向推进的方法。

3.3 软硬相结合

如今,生态城市规划正从软科学朝着软硬结合的方向发展,这是生态规划最终之目标,如果脱离了软硬结合必然无法实现生态城市规划。对于生态工程而言,是实现城市生态规划的得力工具。就目前发展趋势来看,软硬件发展初具格局,还需要进一步发展和促进。

4 结束语

新时期下城市发展必然朝着健康、安全以及活力的方向前进,必然要有效利用自然环境资源,充分开发公共设施,延续和发展城市文化与历史,创建具备自然环境资源的健康环境。目前,生态城市规划还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其发展方向还需要进一步明确。本文对生态城市规划的定义及规划内容等做了阐述,就城市规划建设进展进行分析,相信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出现一个个和谐繁荣的生态城市。

参考文献:

[1]沈清基,生态思维与城市生态规划[J].规划师,2008(11)。

[2] 赵运林,傅晓华.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透析城市生态化[J].城市问题,2008,(02)。

[3]毕涛,鞠美庭,孟伟庆.路立国内外生态城市发展进程及我国生态城市建设对策[J].资源节约与环保,2008,24(1)。

第6篇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只有当城市建设取得成功的时候,整个国家才能够成功”。在199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署长伊丽莎白曾指出:“必须明确,城市的命运不仅仅决定一个国家的命运,而且还决定我们所居住的整个地球的命运。千万不要忽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否则将把人类带到一个危险的境地。”

2.建设生态城市的必然性

以自然环境为依托、人为主体、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社会联系极为紧密和按其自身规律不断运转的有机整体被称之为城市。人类主要聚居地之一是城市,是人类政治、经济和精神活动的中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对城市本身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当今,伴随着越演越盛的全球城市化趋势,己有一半人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达到2/3的比例。所以,城市的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城市从生态学角度看具有特殊性。它是城市居民与周围环境组成的一种特殊人工生态系统,是人类创造的自然一经济一社会复合系统。一方面,在城市里,高度密集的人口、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大量的物质和财富在这里汇集,大量的商品和信息在这里交换着;另一方面,剧增的城市人口、扩大的城市规模及城市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大量的物质与能量不断地输入城市系统之内,物质的不断积累从而形成不断增加的生产和生活废弃物,大大地超出了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一系列生态和社会经济问题出现了,通称为“城市病”:经济的衰退、失业加剧贫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极度拥挤、住房空前紧张等,使城市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被严重影响。若任其发展下去,城市所具有的社会经济和环境功能的正常发挥会受到严重的阻碍,还会极大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使城市的质量和竞争力得到提升,使城市化给人类带来的物质享受更充分、生活设施更便利、信息交流更高效,建设生态城市就是我们唯一的出路。“生态城市”己成为21世纪国际第四代城市发展的趋势和主导方向。

3.生态城市规划布局原则

3.1城市规划必须具有战略眼光

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要根据城市未来的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产业规模、自然条件以及历史人文环境,对城市的基础设施,包括空港、铁路、公路、海港、供电、供水、通信等力面的发展,以及卫生、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做出科学的预测和规划。每个城市必须以自己的优势为依托,走发展特色经济之路,塑造城市鲜明的个性和形象,以避免城市之间的重复建设,使城市之间的无序竞争尽量减少。

3.2加强城市规划中的城市形象设计

自己的风格、特色和品位要注重突出,来实现具有自身个性化的园林城市,依托自然和人文景观,挖掘文化内涵,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承接传统又有所创新,传统风格与时代气息井重;园林规划、建设、管理三者齐头并进,以绿为主,以美取胜,巧用造园造景艺术手法。

3.3区域创新规划体系

科技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科技发展模式的区域特点和优势要体现出来,是创造、传播、存储、应用新的知识、新的方法、新的理论、新技术的区域网络系统,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科研机构学校、企业研发力量和政府科研职能部门等是该体系的动力要素;理念的创新、制度的创新、管理的创新、职能的创新和技术的创新等是其功能要素;法规、机制、基础设施、激励措施和技术硬件等是其环境要素。生态城市建设是城市发展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也是一个新的起点。旧的知识体系不仅不足以支撑这项系统工程,搞得不好甚至会将其导人歧途。因此,区域创新原则在生态城市建设过程当中必须坚持,城市发展的历史基础、存在问题和现状要以实事求是的务实精神科学分析和评价,以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将现代生态学和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就应用于生态城市的建设中。我国城市拥有比较丰富的科技资源,能够为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供一定的机构、人力、支撑条件、资金和实施平台。

4.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建设

4.1城市绿地要进行生态化建设

在生态建设中,对城市绿地系统不能只做绿色空间的组合、景观景致的塑造等形态研究,而是需要将其作为生态城市的有机整体来研究。从斑块理论的角度看,城市绿地系统应是斑块、基质用廊道沟通形成的整体。城市的每块零星绿地都是生态绿地系统中的一个生态斑块,每一个起生态连接桥梁作用的绿地都是一条生态廊道。城市所在地域的基木自然要素,如原野、森林、湖泊等,是生态绿地系统中的基质。斑块与斑块之间,斑块与基质之间要有廊道连接沟通,这样有利于构筑丰富的复合生态环境,促进不同种类的动植物迁移互相影响形成新的物种,同时结合其他生态要素营造出多种复合生态环境,有利于生物的多样性繁殖栖。

4.2城市水系统的生态建设

绿地系统与水系统相结合,可以创造出种类丰富的生态环境,为两栖动物和水陆生物的繁衍生息,创造出多种可供选择的途径。自然原则是在对自然水系进行加工、提炼、升华的过程中应遵循的主要原则,应力尽自然。从有利于生态的角度看,不应过多地将水体的载体用水泥砂浆等衬砌或裁弯取直,岸线也要建成生态岸线,以形成从水生到陆生生物通过水体与岸边达到水陆交融的和谐统一。大然湿地或人工湿地都是造就复合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培育,要从建设生态系统的角度加以保护利用。城市生态建设要把各种文化沉淀汇合于城市生态载体中,利用各种传统符号折射历史机理,尊重城市过去的发展与建设的历史,保护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和谐平衡。

在对穿越城市市区的河道水体的开发利用和治理中,要实施碧水工程,恢复河流水体的自然生态功能,生产岸线与生活岸线要合理分配,滨河开放空间要精心营造,滨水绿带的观赏性、亲水功能得到增加,发挥绿带的生态作用,提高城市人居环境的品位。加强对人居环境的研究己成为世界发展、竞争的新主题。

4.3城市基础设施

城市基础设施作为一个城市全体居民的“公共物品”,城市功能的完善程度被集中反映出来,是城市得以发展壮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评估一个城市投资环境的重要指标。没有良好的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服务,城市要想取得迅速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可见基础设施对城市经济有着不可替代的保证作用。所以,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改进和完善必须重视,以便修复经济发展对环境的破坏。要对建设与发展规划有超前意识和新思路。要改革投资体制,改变当前城市建设仍由政府独家包揽的状况,鼓励企业与个人的投资,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要重点加强网络建设及其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协调市际、市域基础设施衔接,解决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确保物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人流的畅通。与环保有关的基础设施要特别优先发展,能源结构要改变,电气工程替代煤气工程,城市大气污染要减轻; 排水设施要完善,保证供水,建设污水处理厂、固体废物处理厂等。

5.结束语

顺应世界生态潮流的生态城市建设,是促进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道路。在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我国城市面临诸多新的问题和深层次的矛盾。时代呼唤生态城市建设,强力推进生态城市建设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唯一战略选择。促使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合理、功能协调是生态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以“三低一高”新的增长方式来实现城市的规模扩张和内涵优化,城市地域空间结构和营建开放空间系统以集约化方式调整,实现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高度融合以自然恢复方式为主,城市进人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得以推动。城市现代化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而人与自然的陇调和谐则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生态城市建设是一项涉及到经济、社会、人日、科技、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创造过程。通过这个创造过程,人与自然和谐地不断前进。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使人们工作和生活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进行,坚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资源、人口、环境的关系。这对于我们进行城市可持续发展、城市生态建设和城市人居环境改善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作用。

第7篇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管理

引 言

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依据,城市规划不仅关系到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水平,而且关系到城市未来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做好城市规划,从而为城市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依据。然而目前我国在城市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与人员加强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采用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从而有效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

一、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现状

1、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各级管理部门对城市的规划建设的管理力度有待提高。目前,各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人员鱼龙混杂,在有些城市中甚至出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者身兼数职,这样如何能够将城市规划建设的监督工作落到实处,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又如何保证城市规划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2、城市规划的随意性

城市的规划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广义上讲,城市规划的概念极其的广泛,包括:城市公园广场的建设,社区街道的布置,城市绿化景观的位置、面积,市政基础设施。但是,现阶段在我国的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常常由于种种原因被改变,随意性很强。主要原因如下:首先,地方领导的更换可能使得原来领导的规划方案流产。其次,某些地方政府为当地的发展寻求财力支持选择出让土地,土地的出让势必会对城市的原本规划造成影响。第三,城市规划管理者中难免会出现一些者,这些人利用职务之便暗中诱导城市规划进行调整,从而为自己谋求私利。上诉问题的存在使得目前我国很多城市的规划工作随意性极强。

3、规划缺乏前瞻性

拥挤的交通如今已成为困扰城市居民的主要问题之一,究其原因固然和中国快速发展的汽车制造业息息相关,但缺乏超前意识的城市规划建设亦难辞其咎。由于城市的建设缺乏前瞻性,使得中国很多城市的道路数量和道路宽度已不能满足需求。在中国的大部分城市中你都有机会看到不宽的街道上充斥着数量庞大的汽车这样一幅画面。行路难没有出现在陡峭巍峨的山路上却常见于大城市中人口密集的老城区中。如此拥挤的交通环境将会给城市居民的出行造成不便,降低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大量的拆迁现象也都是由于城市的规划缺乏前瞻性导致。

4、缺乏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每一座城市发展到现在都是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积累的结果。因此,每座城市都有其相应的文化底蕴和这种文化下所孕育出的大量名胜古迹。但是,目前的很多城市在建设中竟然忽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使得大量历史遗迹遭到毁灭性破坏,让人感到惋惜。

5、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城市的生态环境的好坏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是衡量城市规划建设是否人性化的标准。现阶段,国内很多城市的规划建设虽然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是也给这些城市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小的冲击。国内针对这种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早已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比如说:水土保持法、环境保护法,但是企业对此不够重视,相关的责任部门对此监督也不到位使得这些法律变成一纸空文,落实不到实处。

二、完善我国城市规划与城市建筑管理的对策

1、健全和完善规划法规体系

当前,要切实做好城市规划与管理,就应该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进一步强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综合协调职能,将城市土地利用各项活动都纳入统一的城市规划管理中。要确保法律手段的有效发挥,各级城市规划管理主管部门就应该依照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完善的规划法规体系,使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实施。在法律手段应用过程中,应注重节制规划许可自由裁量权,使遵守法定程序,严守合理性原则,逐步推行城市规划审批法制化、城市规划技术标准化,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科学化建设。

2、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和管理体制

要确保城市规划管理的合理与科学,就必须依照城乡规划法规定的必要的环节来进行,严格遵循科学的审批管理程序,从而有效地防止审批工作随意性,避免、随意干预的情况发生。为此,管理部门应设计合理的规划许可审批程序,采取各种手段确保程序的严格执行,对违背城市规划管理法规的行为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同时,还应该加强管理体制的改革,建立健全城市规划行政许可和审批制度,在城市规划管理工作中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建立规划委员会制度,健全城市规划管理决策机制,保证城市规划与管理的有序进行。

3、加强城市规划与管理的监督

城市发展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的长期性。要保证城市规划的长远发展,各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就必须将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为此,应建立有效的城市规划监督机制,实现上级对下级的有效监督,依据法律法规对项目实施事前、事中监督,强化层级监督,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同时,还应该建立规划管理行政责任追究制度,使城市规划管理的各项工作任务都有明确具体的责任主体,对实际工作中的各种违法行为要追究直接责任人责任,切实保护行政管理的法律秩序,保障国家和人民权益。

4、重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

生态环境的保护是规划建筑中的重要内容,要做好科学规划,就应该以城市建设规划的基本要求为基础,以城市的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环境容量为依据,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协调发展为目的来进行。具体来说,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与优势来开展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建设,为保护和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要坚持“谁污染谁付费、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负担”的原则,建立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评价和激励机制,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进行的行为,加大各项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执行力度,从而形成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合力。此外,还应该充分利用教育、法制、宣传等手段,向民众普及环保知识,使人们正确认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性,并能够投身于改善生态环境、防止环境污染的行列中去。

5、加强城市建设的区域协调

由于目前我国城市发展规划区域协调性比较差,这就造成我国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发展较快,而落后偏远地区城市发展较差,这影响了我国城市的整体发展。因此,我国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根据不同区域城市的发展状况,制定不同的城市发展规划,从而有效协调不同区域的城市发展水平,进而提高我国城市的总体发展水平,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结束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大力改善城市规划与管理工作也变得迫在眉睫。当前,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管理法制、管理体制、监督与管理方式等方面还存在问题,遵循有关的城市规划原则,处理好城市规划管理与法律法规、监督体制各方面的关系,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决策,从而实现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国庆.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J].黑龙江科学,2014,03(08):57-58.

[2]尉雪.浅谈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3,25(06):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