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美术教育研究范文

时间:2022-03-02 20:38:33

序论:在您撰写美术教育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美术教育研究

第1篇

关键词:美术;教育史;审美;美感

人类为什么要学习历史?因为读史使人明鉴,另一方面来说是为了了解文化,利于创新。单就美术教育来讲,假如你什么都不知道,你的作品将缺乏内涵。在学习美术教育史的过程中,有许多优秀的作品能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心灵的跃动,使我们更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美,美的涵义,以及美术与生活的关系。

一、沿袭作用

所有的人类文明、文化无一不是经过历代的沿袭发展而来的,中国绘画更是有深远的历史,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也是我国最早的原始绘画)到唐代的人物画再到宋代绘画的鼎盛时期,再到今天中华民族百花争艳的绘画局面都继承着历代绘画的精髓。

主要的沿袭有:前面的美术教育方式、机构、画家思想和题材。

简单一点来说:想在当今的美术教育上获得一些成绩,就必须要认真的学习美术教育史,因为只有了解历代诸多大师独特的成长过程、艺术理念、风格区别及技巧表达,经过不断评判思考后才能给出正确的定位,促使今天的美术教育更好地发展,从而避免茫然失措和重复浪费。

二、欣赏与教育并举的作用

美术教育的目的不仅限于培养艺术家,美术教育目的本文认为应该是以培养、提高人类的审美能力和提高人类的整体的文化品位与素质修养为主要目的,具体说来,就是以提高人类的感受、欣赏、鉴别美的能力为主要目的。

美术教育史是一张形象、生动的画卷,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起着前导的作用。在欣赏它的同时它也对我们有教育作用,主要表现在:(1)审美认识作用;(2)教育作用;(3)审美娱乐作用;(4)审美调剂作用。

(1)审美认识作用

学习美术是一系列的认识过程,在这过程中反映出人的注意力、观察力、想象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美术学习需要有以上的智力因素,才能准确地把视觉形象反映出来。但同时也需要有学习的意向——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

学习美术教育史时我们会因其美术的实用性而提起对美术学习的兴致。再者,我们对实物、挂图、色彩等的欣赏而有感而发引发创作兴趣。

(2)教育作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的天性,学习美术可以使人心如止水,使人心旷神怡,使人气质高雅;因此人对美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可以激发一生的兴趣。培养青少年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是非观,区别美与丑等,都成了美术教育的任务。凡是真正接受美术教育的人,不允许自己有不美的行为,这是美术教育对人产生发自内心去追求美的促进作用。

(3)审美娱乐作用

美术教育是愉快教育,更重要的是寓教于乐,让人受到美的熏陶。“孔子听了韶乐之后,三个月不知肉味。说明艺术给予人的美感是一种精神愉悦,它高于单纯的生理。”

绘画可以说是古今中外儒雅之士附庸风雅之物,许多文人墨客都通过绘画抒发主观情趣,借绘画以自鸣高雅,表现闲情逸趣还提出“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以赞毁挠怀”,不趋附社会大众审美,纯以自娱等言论。

(4)审美调剂作用

美术教育过程更多地是运用审美的情趣,在中国画里就是讲究诗情画意,并潜移默化地把人带到如诗如画的境地,使人心理节律更趋协调。

美育不但能培养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且这种美感和人的道德感、理智感有着密切相连。通常人们所说的艺德一致,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心理素质与艺术水平的一致。只有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才能产生真正美的艺术。而美感的感召力也调节和平衡了人的心理过程,形成人更健全的心理。

三、促进社会创造革新作用

教育只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注意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才能够培养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型人才,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现代社会中,无论一个人从事什么工作,如果不懂得美学和审美,就或多或少存在缺憾。许多事实表明,真正有名望的大学者,他们的成功不仅仅是指学术上的成功,也是个人全面发展的成功,这种成功和他们所受到的良好美育是分不开的。

第2篇

关键词:美术 教育 研究

引言:艺术来源于生活,而美术就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门艺术,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素质文化的不断进步,对美术的学习教育也有了更大的要求,美术是一门可以静化人们心灵,开发智力,增强人们的文化欣赏内涵的一门艺术,所以学习好美术是非常重要的。

1.美术教育的学习与发展

学习美术和学习其他科目有着很大的不同,因为在深入画画的时候,要把自己的心和要准备描绘的画面融合在一起,做到身临其境的状态,要想学习好美术,对于一个中学生而言,首先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持久力,还要产生对美术这门艺术的热爱,只有爱好它才能够学好它。如果三心二意是不会学好它的。还要在观念上认识上去,对于一些中学生来说脑海里总存在应试学习的观念,忽视对美术文化的学习,这样会影响美术教育的发展,要想摆脱这些错误思想的影响,应从教育的最低端着首,师资上的缺陷应及时给予强化,因为一些陈旧的美术教学已经脱离了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教育的针对性也应该明确提高,这样中学生对美术的想法将会大幅度改变,美术的教育才能够有所提高。

2.美术教育对中学生的影响

美术已经是一种文化,是需要传承的,美术教育不只是单单的传授艺术学问,它也是在培养学生的审美和创新能力,也是在树立学生的完美个性,是对人们的素质教育进一步完善,是使学生成为全面人才的一种素质教育。在中国广大的艺术世界中,美术所占有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所以美术教育是现代文化教育不可怠慢的学科,需要人们高度的重视起来。

3.美术教育的多样性

美术教育是一门大的学问,在很多方面都是需要学习和提高的,当下,中国采用分科教学是比较常见的,所以学生们缺少对美术教育的学习,也是缺少对文化的提高,所以应该重视多样性的美术教育,从基础开始,渐渐深入全面的美术教育,了解了美术的多样性后,使未来的劳动者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会有全面的审美能力和美化生活的能力。所以美术的多样性学习是必要的。

4.结语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进步,对美术的教育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因为美术教育意味着素质教育,关系到人们全面,和谐,自由的发展,所以应该重视对学生美术教育的培养,在当代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下,对审美观念上需要更精致的审美眼光,在今后的生活发展中依赖与审美观念的提高。因此美术教育的培养是需要高度重视的。

参考文献;

[1]王贵钦,《小学美术教育中的创新教育》[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2期,30(3):28—30

第3篇

论"重道轻器"思想对中国古代造物设计的影响 江建龙,蒋炜

求真务实一桑翁 许大钧

《醉翁亭记》欣赏 张春生

《梦里徽州——新安江风情图》解读 王德祺,庄福绪

砚为卮墨当酒——一枚老砚的前世今生 孔成

宋金杂剧在南戏和明传奇中的遗存 江巨荣

一样老革命形象各不同——我演沙奶奶、李奶奶的粗浅体会 张乃泉

漫画傩戏 吕士民

浅谈当代黑白木刻的艺术张力 曹美英

浅谈毛笔的分类 张修尧

论民间剪纸走向市场 陈震

越山崱崱话"二王" 尹舒拉

画坛逸事三则 胡一鸣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摭谈 袁伟

中国学校美术教育的历史 黄方艳

浅析现实主义绘画在中国的成因 吴冰心

当代中国画发展困境的思考 卢培培

设立芜湖保税港区探析 王立花

谈高中美术教育中的人格培养 蔡颖莹

论构的基本形式——构在东西方民族化中的表现 汪海燕

论新民俗的再造——当代卡通图像的同构与互融 柳执一

哈尔滨近现代服装工业的研究 潘春华

浅谈教育与地位获得 姜航

浅析艺术想象 蒋汝佳

《卢舍那大佛》和《大卫》造型艺术特征比较分析 张丽娜

浅谈摄影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周梅祎

花遇 申儿

凝固的创造 黄震

解析产品设计快速表达的构成要素 李和森

论家居环境中灯具形态设计的CSI思想 曹雁飞

浅析书籍装帧中的封面设计 王荆强

浅谈音乐中的节奏与韵律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朱亚

音乐与服装设计的联觉 嵇海虹

巧激学习兴趣妙提学生素质 王玮

农村小学部分美术媒材的搜集与利用 王爱东

浅谈美术教学中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赵民,商志哲

一堂初中美术课的教学评价反思与建构 蔡泉

浅析计算机平面设计教学 武建福

浅谈初中班美术教学中学习动机的激发 李怡

共生、融合、系统——艺术设计专业系统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 刘同亮,杜鹏

当代动画电影中的写实与夸张 方方

浅谈音乐电视的美学性 陈少雷

浅谈油画创作中的主观性色彩 周胜洪

由《快雪时晴图》谈中国古典山水画临摹方法 李怀凤

大学生C2C购物消费心理研究 唐开平,李彬彬

艺术文化学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游蕾

浅谈如何提高音乐教师的钢琴即兴伴奏能力 许嘉

岁月留痕 汪迎

从设计细节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高飞

谈歙砚的创意美 潘家兴

肯要秦人十五城——唐宋歙之龙尾砚珍贵之由 吴国水

浅谈徽墨的传承与创新 项德胜

论现代漆画与传统漆画的差异 孙传林

浅谈铁画系列工艺品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 邢后璠

论长江石雕刻艺术特点 束健

精雕探新路 李家喜

创作《竹林七贤》有感 吴秋黎

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 王文军

剪纸作品的欣赏 张传锦

剪纸作品创作构思 张学华

徽州竹刻的渊源与现在 张红云

徽州区竹雕工艺品的现状及发展思考 蒋永青

从毛笔的起源谈毛笔的发展与前景 孙可

陶瓷雕塑艺术 计宝林

歙砚艺术创作之我见 程礼辉

竹刻之美 张红云

歙砚历史初探 叶显华

歙砚赋 张永鸿,凌,王宏俊

浅谈安徽民间工艺文化的发展 丁政权

论傈僳族服饰的文化意蕴 何奎

徽州木雕——游离在传统和现实之间 彭劲杰

歙砚之韵

浅谈竹木雕刻工艺的传承与发展 朱泓

淮北汉画像雕塑艺术技法初探 徐俊生

独树一帜的根艺书法 陈迪忠

浅谈剪纸的欣赏 葛庭友

中国青铜礼器的出现及发展沿革 林胜

浅谈徽州木雕 朱伟

温润柯仲运 伍天

图像与图象之比较 朱亚

包装设计中的"仿生"设计 刘小红

风景画精神内涵的探讨 王宏伟

浅论用现代技法激活汉画像石的灵性 徐俊生

澄怀观道——传统文化在文人画中的体现 汪海燕

生活体验——山水画继承与创新之间的一座桥梁 倪华

继承与超越——浅析传统造型艺术对艺术创作的借鉴价值 吴蓓蓓

金属焊接雕塑肌理语言的研究与探索 马业长

中国传统绘画文化元素在笔者油画创作中的运用 徐翠华

浅析中国山水画诸因素之美学意义 童乃寿

德育视域下当代大学生"三项能力"培养探究 谭钊,周国琴

浅谈玻璃钢雕塑的后期色彩效果处理 马业长

瞬间即艺术

时代的背影 李学斌

试论设计素描中的意象绘画语言 张明学,胡荣奎

笔墨之间的精神世界——中国画"用笔"之思考 时振华

样板戏与传统京戏——京剧艺术随笔之二 石英

健笔超迈万卷通神——略谈章祖安的书法 孔仲起

通译的视觉文本 傅榆翔

"六法"散谈之"传移摹写" 林海钟

刍议东盟自由贸易区背景下的中国包装设计 席志新

公共艺术语境下的环境雕塑 孙珊,孔向阳

插图艺术略论 陈志明

论蒙台梭利方法 谢麒

辣文化及其艺术形态表达的研究 孔成

唐宋时期敦煌莫高窟与泉州开元寺飞天造型的异同 黄梦梦

凝固传统与工业文明的记忆——程连昆雕塑作品赏析

光似行云影如绘

旧金山艺术大学MFA教育对我国艺术硕士培养的启示 韦乐

论当今素质教育中的美术教育 许晓华

放眼卡通世界吸取课本精华 孙红侠

平面设计艺术教育中印刷工艺课的教学思考 于静霞

如何提高小学生记忆单词的能力 边玥

浅析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如何"下马观花" 李玫,王辉

对中小学美术、音乐主辅修师资培养模式的思考 刘亚璋

论中学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高秀明

在美术教学中理性重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曹生龙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研究与实践 尤,刘永超

标志艺术设计课的教学探索 刘佳生

黄海灵奇纵意探梦魂犹在烟霞间——渐江与黄山情缘 张玉春

从黄老头书里捡来的几则趣闻——读《比我老的老头》 何永炎

解读沙耆的艺术人生 杨英曦

历经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朴素至尊逸韵高致——浅谈滨田庄司作品的"用器之美" 陈思思

斗室创作与相互交流 葛昌永

浅谈声乐中的情感表达 赵惠群

浅谈钢琴音乐节奏的教育 崔浩

第4篇

目前仍有很多高职院校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学生的美术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的缺失,影响了今后从事美术教育技能的培养。现在美术专业高考重视专业基本功,文化录取线低,这样不利于全面综合艺术素质的考查和人才的选拔与培养,也不利于美术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同时也误导了学校的美术教育。

现在许多学生在高考文化无望的情况下,转来报考美术,作为取得大学文凭的捷径。他们入学后既不喜欢美术专业,也没有基本美术基本功的素养,学习积极性较差,对高校美术教育教学模式培养起来很困难。另一方面从学生自身情况来说,只重视实践而忽略了理论知识的学习、忽视美术学习作用。长久以来,美术专业高考录取分值的较低,导致招录进来部分学生文化涵养欠缺,对理论知识学习兴致不高,再加上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课被随意占用,从而使学生的美术常识与大学美术课程的衔接上出现断层。有些学生考入高职院校后,美术理论知识从最基础开始学起,其学习难度与美术教师的授课难度无疑又增加。美术属于专业理论基础课,在高职院校中,校方为方便管理把美术课程进行划分,实践课由学院自主排课,理论知识课统一由学校教务部门来排课、管理。在这期间,不适合美术课程特殊性的管理方式导致美术教学无法开展实地参观和实践的多样化教学模式,这对美术课程的学习是有害的。

虽然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视频和图片来辅助教学,但这与面对实物是有差异的。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直观教学对美术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教师可带学生去美术馆和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在考察过程中将相关知识有机结合对学生作讲解,既提高了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又使其对美术教育做了实践活动,反映甚好。我国各级美术馆、博物馆和纪念馆都免费开放,这给美术课程创造了很好的直观教学条件。但目前来看,仍有很多高职院校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美术的教学模式还需得到进一步的转变。

2高职院校对美术教育管理存在不足地方应加强科学管理

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美术课程考察多采取闭卷考试的模式。闭卷考试只考察学生的简短文字材料或识记性问题,考试内容比较简单,大多能从书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这种考试形式虽有利于考查学生的识记、简单理解和应用能力,但会让学生死记硬背、追求及格为最终目的,根本考察不出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也不利于培养其综合能力,所以我们应该考虑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评定学生对美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水平。另外,在整个美术教学管理中,美术教材的作用也十分重要,怎样在美术教材中选取符合教育部规定又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教材,学校也应做审慎的思考。高职院校美术教育工作就是管理力度不够,没有相应的管理机制。因此高职院校美术教育要得到健康稳定的发展,就必须走依法治教的道路。

就必须要求各高职院校执行国家教育部关于《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的要求,同时各级地方教育部门也应该完善并制订相应的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规章制度,将美术教育纳入综合教育改革、督导评估等各项工作中去,使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与整个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对高职院校美术教育的科学管理。高职院校美术教育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对美术教育的学习不单单是掌握在过去的历史中,而是在看清过去的同时更好地展望未来。美术教育与人以及社会形成了彼此联系、双向构建的关系。对于以培养人才为基础的高职院校而言,将现代的美术教育理念与培养高模式人才意识相结合,同时吸取国际上各种美术教育形式的优点加以发展、创新,使美术教育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及其重要地位。

第5篇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育研究

儿童教育专家认为,绘画是幼儿表达行为的第二种语言。幼儿美术是根据幼儿教育的原则,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各种美术活动来感染幼儿,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美术的创造,并体验美术过程带来的快乐,以满足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

1.美术教学中幼儿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一个人活动的动力源泉。对幼儿来说尤其重要。在幼儿美术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幼儿对美术活动有了兴趣,才会有愿望参与其中,才能够认真地从事观察、绘画等活动。因此,教师应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激发起幼儿参与美术的热情,使美术教育活动成为具有吸引力的活动。

1.1教学活动的题材选择

新《纲要》中说: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体现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对于幼儿美术教育而言,教育内容的选择应具有美术的特点:既要考虑幼儿心理规律和生活规律,也应考虑美术教育活动中所具有的独创性,让幼儿在教育中培养兴趣。

1.2教学活动的方法运用

教学方法的运用是与教学内容密不可分的。新《纲要》中指出:教学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的形式的采用中教师也应遵循这一规律。恰当的将游戏的形式运用其中,让幼儿参与到教学活动的每一个步骤,使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活动中带来的直观和快乐的体验。

1.3教学活动中适当的竞争形式

对于竞争可能我们都会想到比赛,但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竞争”,笔者认为是幼儿与教师之间的一种教与学的互动,是教师引导,幼儿发挥他们的想象力、观察力的活动。这里的“引导”就好比放风筝的线,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否则风筝都会飞不高。“引导”应该既给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又具有一定的目标和要求。

2.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激发

在美术教学中幼儿创造力的培养尤为重要。教师应该丰富幼儿的经验,为幼儿创造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激发幼儿创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重视幼儿创造力的同时,也应适时恰当地帮助幼儿提高对美术的表现技巧。

2.1创造宽松的心理环境

对于幼儿来说,一个宽松的环境首先是信任幼儿,也就是在相信幼儿能力的基础上,为幼儿提供能充分进行美术活动的机会。其次,教师应以和蔼的态度营造一种温馨的气氛,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允许幼儿自由表达自己的观念,实践其观念;要尊重幼儿不同寻常的提问和想法,肯定其想法和想法的价值,不因为其想法幼稚而盲目否定,更不要用成人固定的思维模式去限制幼儿的想法。宽松的心理环境还要求减少僵硬规定,过多,过细,过于整齐划一的限制势必会阻碍幼儿创造力的发挥。

2.2丰富幼儿的经验

丰富的经验是幼儿创造的基础,只有当幼儿存储了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教师才能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经验的积累和丰富是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例如:在组织出游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周围行人的服饰、建筑、环境布置、不同的花草树木。让幼儿在欣赏和感受的过程中,认识不同的形状、颜色、人物、表情,通过这些方式,让幼儿用眼睛去看,用脑子去想、去记。培养他们有意识地去关注事物的变化,用自己的行为去体验,那么,长此以往,幼儿的经验就会越来越丰富。

2.3美术技能和创造力的有机结合

正确认识创造力与技能的关系。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是美术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而技能是实现这个目的的前提条件,两者在美术教育活动中有着各自独特的作用,又相辅相成。美术活动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零件”,如:几何图形、半成品画等,启发幼儿用这些组装新的作品。这样有利于幼儿去表现,幼儿会把各种“零件”转化成看到的物体。在教师的鼓励下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去创造新的作品,每个幼儿意愿和喜好都不同,创造的作品也会不同。这既提高了幼儿的技能,又留给幼儿创造的空间。就像小鸟借助风力自由地飞翔,并感觉风的阻力。幼儿好比小鸟,展开想象的翅膀,无拘无束地进行着艺术表现,那么技能就是幼儿要借助的风力和空气的阻力。没有翅膀的小鸟无法飞行,同样在没有风力、空气阻力的真空中,小鸟也飞不高。

3.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快乐体验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幼儿通过眼、手、脑的配合,真切地感受到美术创作过程中带来的乐趣,并在教师及时给予的引导和鼓励下,获得克服困难的过程体验,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使幼儿亲身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3.1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快乐

在幼儿美术创造的过程中,他们涂涂画画,不仅仅是因为需要一份作品,而是将这一过程作为幼儿表达情感、进行情感沟通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愉悦感。幼儿愿意和喜欢通过美术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比如将花儿、小草画的跟他们一样开心或难过,将作品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在创作过程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快乐。

第6篇

关键词:民间美术;现代艺术;教学;教育

作者简介:曾明,硕士研究生,北方民族大学讲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一、民间美术的概述

民间美术是一切美术形式上的开始,最早的时间可以考证到6000年以前,那个时候属于新石器时代。一般来讲,民间艺术是指民间的绘画艺术和民间的工艺艺术,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实际生活和生产方面,人类的任何行动的产生都来源于生产活动,民间美术也不例外,同时民间美术有一定的区域性、群体性、民族性显著特征,表达人们都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生活不断加深的愿望。民间美术是由广大人民百姓在民间创作的,它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它的主要想通过这种形式来美化环境,增添民间活动形式,丰富民间活动的内容,在此基础上表现了人民的美好愿望和道德信仰,世世代代的人们在此基础上又不断创新,使民间美术更具有民间的艺术特色。民间美术也是组成各个民族,不同文化中重要的传统艺术形式,也是现代很多设计灵感的源泉,为现代良好的设计提供了资源。

二、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设计教学的密切联系

民间美术在现代化教学设计上,表面上看与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似乎没有什么关联,但实质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随着现代文明越来越发达,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的教学生似乎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敢于讨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异同,也是现代文明多样化的一种手段,对于这类问题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形式上过于守旧,太土已经过时了,应该放弃没有任何利用价值;而还有一些人认为现代艺术和民间美术是风牛马不相及;更有一些人认为民间艺术虽然形式上确实宝贵,但是民间艺术的内容很复杂很深厚,资历不够的人不敢触碰民间美术。由于这些观念的影响,就会使一些学生在设计过程中盲目崇拜民间美术,设计出来的东西会让大多数人觉得自己看不懂,设计理念不符合我国的民族文化,失去了作品的特色。现代设计上看,设计形式确实给人美的享受,但是从反应成面上看设计理念并不符合传统民间美术的概念。从人的情感上来看现代设计形式不如传统的民间美术能够传递出更加生动、透彻的情感,作为传统的中国艺术,民间美术多采用喜庆的色彩和浮夸的造型,像孩子般增添了特有的魅力,也洋溢着人民百姓的真实感情。民间美术与现代艺术性上有非常大的不同在自我意识和对待事物内在本质的内容方面也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正是因为二者存在不同之处,所以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能够优势互补,也使民间美术作品有了更深的文化底蕴使民间艺术变得更永垂不朽。如果我们能在设计的作品中融入其他的元素,就会使我们的作品更能够打入人心,引起共鸣。民间美术是现代设计的起源,他们彼此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传统的民间美术作品中可以找到许多现代艺术设计里的因素,在现代艺术设计中也可以找到许多民间美术作品的痕迹。在日前的一些现代设计教学中,老师们将传统的民间美术和现代艺术奖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们更能够深入了解民间美术,结合现代化的形式,将会把民间美术诠释得更加全面。

三、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1.突出教学特点,促使艺术设计更好发展。民间美术是属于民族文化的大概念中,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是传统与历史的最好证明。正因为民间美术有这么重要的特征,才会使民间美术不能被现代化设计所替代,应该传承和发展民间美术。所以,作为教育机构,在培养教育人才方面应该建立完善的教育机制,让学生能够完全了解设计方式、掌握设计技巧,加强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之间的联系。如果将民间美术融入到现代设计当中去,这样不仅能够增加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又能增添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也宣传了传统的中国文化和当地地方性的文化艺术。例如,在地方文化艺术上,有开封的木板年画安阳的泥泥狗这种文化遗产。但是由于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民间美术没有好好的被利用,有些民间技艺已经失传,没有专门的政府机关对此进行保护措施。现如今,越来越少的人选择从事民间艺术的工作,这种资源的越来越少就会导致许多民间艺术的形式只能学生们在学校通过书本上的知识来交接民间艺术,不能从实践的考察中发现民间艺术的真谛,而民间艺术恰巧需要从不断的实践中才能找到真谛,作为教育者,应该将系统化的民间艺术教授给学生,不能仅仅从书本方面的知识来满足学生。比如,在讲授民间虎头帽的知识过程中,可以让同学们观看虎头帽制作的视频资料,并且对于虎头帽的色彩和造型方面应该作出一一解释和说明不能一带而过,同时也可以讲述与虎头帽有关的民间传统故事,吸引同学们兴趣的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加理解知识内容,讲述民间艺术的同时也应该将民间艺术与现代化艺术区分开来。在传播民间文化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们感受到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和民族特色的魅力,正因为如此艺术设计教育问题上应该加强民间美术的地方特色,为现代教育设计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民间美术和现代化设计的良好结合才会促使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社也蓬勃发展下去。

2.有利于对民间美术的保护和继承发展

在我国,许多高职院校在艺术设计的教育方面不单单的将学生就业作为目的进行教学,还教会学生们的思考方式,影响学生们的一生的思维方式。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有许多方面的联系,在艺术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让学生了解我们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和我国的民族文化,加大学生对文化的了解,培养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兴趣,还要加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提高创新意识。从民族的角度出发就会找到许多与此相关的教材。目前来看,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面临共同生存的境况。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民间美术的状态,现如今很多民间美术都面临缺失和失传的境遇。其次,在现代化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了解民间美术存在的必要性,教育过程中不能离开传统文化,民间美术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适应着现代化的生活,为现代化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源。而只有将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的设计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为传统艺术和现代文明提供广阔的宣传平台。将民间美术和现代设计教学相结合,既能表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传达出传统文化中优秀的文化内涵,又能为现代化设计提供宝贵的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

参考文献:

[1]袁浩鑫,肖宇窗.传承与超越——民间美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几点启示[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第7篇

教师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是推行课程改革的关键。进入21世纪,伴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的推广实施,作为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的高师美术教育,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研究文献不断增多,研究内容逐步拓展。笔者分别以“高等师范美术教育”、“高师美术教育”为检索词,以“主题”为检索项,通过中国知网(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获得1999~2009年相关的研究文献105篇,筛选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相关研究文章86篇作为取样对象,回顾与反思近十年来我国高师美术教育研究情况,以期为今后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近十年高师美术教育研究

(一)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

研究者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存在普遍共识,认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应有别于专业美术院校,应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师资,更好地为基础教育服务。如赵诗镜(1999)提出师范院校的美术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不是“赫赫有名”的美术家,也不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一般的美术工作者,而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有高尚思想品德,并具有相当教学能力的美术教师。[1]2005年《中国美术教育》杂志刊登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对高等师范院校美术教育本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进行了规定。不难发现伴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要求不断提升。从过去美术教育工作者到今天的掌握学校美术教育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初步美术教学研究能力的合格的基础教育美术教师;从适应基础教育到了解基础教育再到引领基础教育,这是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质的飞跃。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培养目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人们对培养目标的科学认识和合理定位,有效推动了高师美术教育课程与教学的改革。

(二)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课程结构的研究

1.专业课程的设置。关于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问题,学者们主要针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仍然沿用专业美术院校的教学模式问题展开论述,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许多专业课程改革的建议和意见。郭声健在《艺术教育论》中指出“艺术师范教育中的艺术专业课程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即像专业艺术院校那样,在内容上偏专、偏精、偏深,而中小学艺术教育所需的东西却因其简单、基础浅而往往被忽视。结果学生毕业上讲台,对中小学艺术教育中那些最基本的内容反而并不是感觉轻车熟路、游刃有余。”[2]有研究者提出在高师美术教育专业应该贯彻一专多能的原则,并建议增设设计基础、结构素描、意向素描、电脑设计等课程。有研究者提到在我国高师美术专业的课程别注重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在课程设计中约占总课程的2/3,并以各种传统写实性的绘画为主,而忽视陶艺、染织、民间手工艺、版画、工艺制作、现代设计、电脑美术等内容,严重脱离基础教育的发展需要。尤其是三、四年级两个学年的国画、油画等专业学习和毕业创作,成为最重要的学业评价标准,完全沿用了美术学院的课程模式而偏离了师范的办学宗旨。[3]

2.教育类课程的设置。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的设置和所占整个课程的比例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也是高师美术课程结构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有研究者指出我国高师美术教育中教育课程仅占总课时7%左右,而美国、日本的课程结构则包含了约2/5左右的教育理论课程和学科教学法课程。[4]有研究者对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师范院校开设教育类课程、中国与日本高师美术教育专业教育基础课程进行了比较,用翔实的数据证明了高师教育课程在课程结构中教育类课程所占比例过低。在教育类课程设置上,学者们主要围绕完善教育类课程,增加在整个课程结构中所占的比重,突出“师范”特色展开。值得注意的是学者们大都采用了中外比较研究的方法,学习国外的先进教学理念,提出了许多可行性的观点。

3.课程与课程的交叉与融合。强调课程内容的综合是世界课程改革普遍的趋势,综合性和人文性已成为世界范围内艺术教育发展的主题。现行的基础美术课程改革充分体现了这一趋势,由单一的知识技能取向朝更注重人文价值取向转移,从而突出强调了美术课程的人文性质。有研究指出高师院校美术教育专业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注重学科之间的融合和交叉,将美术素养、人文素养并重,增加人文课程在总课程中的比重,增设如宗教与艺术、文学、历史、音乐、建筑、戏剧等选修课程。[5]杨钧在《新课改环境下高师美术改革对策》、刘剑丽《论高师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与发展要求》等都在这方面给予关注。关于强调课程建设综合性,提倡综合化、多元化的高师美术教育的研究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而不断深入。

(三)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与基础教育衔接的研究

有研究者指出为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实施,高师美术教育应大力进行改革,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从课程教学、课程设置、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6]有研究者指出以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为根本任务的高师美术教育,面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挑战,应该从教育观念、教育教学方法以及招生体制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地完善和发展其办学模式,从而能够和美术基础教育相适应。[7]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要积极与基础教育相接轨,确立新的师资培养规格,在坚定师范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根据基础教育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的需要不断调整和改革。众多文献在此方面给予了关注。

二、近十年高师美术教育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一)重复研究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和新颖性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多的学者认识到师资成为制约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因此开始对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给予更多关注。笔者将近十年的有关文献进行搜集发现论文数目成直线上升趋势,文献数目急剧膨胀,时至今天仍是一个热点话题。综观文献,整体上都能看到高师美术教育存在不足及需要改进的部分,但有不少研究停留在泛泛而谈的层面上,缺乏将某一具体问题作为研究的焦点,进行层层深入的分析、论证。有些研究内容与已发表的文章内容重复,创新性和新颖性严重不足。

#p#分页标题#e# (二)以定性研究为主,缺乏实证性研究与分析

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研究,研究的视野比较狭窄,往往局限于现状的分析,且较少关注国外美术教师教育的情况。从研究的手段和方法上看,大都以思辨性研究为主。由于研究数据不足,许多论文在论证过程中,以经验和感觉作为论据,忽略了不同地区不同师范院校的具体境况的不同,致使难以得出一些具有广泛性的结论,不能令人信服。

三、高师美术教育研究展望

(一)高师美术教育价值观的正确定位

时至今日,我国高等师范美术教育向专业美术院校看齐的问题未能从根本上扭转,造成高师办学偏离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尽管研究者们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但笔者认为高等师范美术教育要改变这种状况,就必须从根本上正确定位价值观,在坚定师范性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在坚定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方向上,不断调整和改进教育培养模式。

(二)研究对策和建议的有效实施

在研究高等师范美术教育专业改革文章“蜂拥而至”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高等师范美术专业改革步伐仍十分缓慢。我们研究的重点不应还停留在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生综合结构等理论层面上,而应该将目光转移到如何将理论付诸于实际,如何使理论对现实高等师范美术教育改革起到“助燃剂”的作用,这是今后研究应重点开拓的领域。

(三)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合理衔接

新的课程范式和课程环境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新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是推行新课程的关键。纵观高等师范美术教学实践,教育教学中较少涉及美术新课改方面的内容,这就直接造成“未来的教师”不了解新课改的性质、目标和价值。为此,探讨构建合理的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高师美术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对加快教师教育改革步伐和提高美术课程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四)研究视角与方法的不断拓展

纵观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以经验总结居主流,在学科视角上以教育学占绝对优势,这种单一的研究视角和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的广度、深度。笔者认为,目前的高等师范美术教育研究特别需要加强实证性的研究与分析,应多采用问卷、访谈等调查、实验的科学方法进行定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