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范文

时间:2023-09-06 16:54:00

序论:在您撰写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

第1篇

一、为了使阅读课更有层次性,可以把阅读课分为三个类型。

(一)读书指导课

给学生讲清阅读的重要性,为学生选好书籍,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

(二)美文欣赏课

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抓住学生的学习动机,有机地引导。当然,在学生阅读前,教师要提出明确的阅读要求,使学生的阅读有目的、有层次。在这些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和已有的阅读能力,独立品评,勾画词句,批注所感。每一节的美文欣赏课,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互相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都读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都会有所提高。

(三)读书汇报课

为了避免阅读课枯燥无味,要适当开展一些活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例如:朗诵比赛、摘抄展览、“我喜欢的一本书”作文竞赛等。

上好阅读课,才能让学生读到更多的书,学到更多的知识,才能让他们的情操得到陶冶,让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提高。

二、为了适应新课改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课堂应该分成三个类型:自学课堂、解疑课堂和训练提升课堂。

(一)在自学课堂上,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要进一步完善自学案。不要把自学案的学习目标定得笼统,以免使学生自主学习无从下手,自学完后感觉根本无法实现学习目标,很盲目。教师要把自学目标定得更加具体、明确,化大为小,由一个又一个的知识和问题构成网络,更加切合学生实际,一节课下来让大部分同学能心中有谱,各有收获,颇有成就感。

在自主学习的阶段,依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要定时定量地要求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一直处于紧张的学习状态。最后的15分钟要留给学生10分钟的时间交流自主学习成果,分享获得的信息,互相解答自学中产生的问题,把讨论中遇到的困难写在自学案的我的疑问处,以便下节课师生共同解决。最后的5分钟是自学检测,训练题目包括基础题、综合题和拓展提升题。

在自学课上,要想使学生对重点问题的合作探究更明确,应该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1.在备课时精心设计小组学习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利用学习小组,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针对语文学科,一般来说,较简单的学习内容,例如字词音形义等,只需要个人独立学习或开展全班教学,而较复杂、综合的学习内容,尤其是学习重点等需要探究的问题、拓展的问题或者对文章主旨的感悟等问题,则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

2.在自学过程中,当出现下列情形时应该安排小组合作重点讨论:学生做题思维受阻;学生所做的问题的答案不唯一。因此这就要求教师上课时,认真观察学生所做的自学案,有重点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当然,我们要高效使用学习小组。

首先,明确小组学习中的职责分工。

相信很多老师在课堂上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都会这样要求:“小组里相互讨论,等一会儿小组里派代表来发言。”可在全班交流发言时,很多小组都没有代表来发言。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学生对于小组内的分工并不明确:要派代表?怎么派?派谁呢?这些问题所反映的其实就是学生还没有形成职责明确的小组合作学习分工的习惯。要使小组合作学习成功,组员之间明确的分工和职责很重要。对此我要求每个小组都必须设小组长、记录员各一名。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的主要职责是对本组成员进行分工,组织监督全组人员有序地开展讨论交流、活动。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尤其是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题目,要填写在疑问处。

其次,留给学生充分的合作学习时间。

在进行教学时,我们要根据“合作学习”的任务、要求,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在这一点上教师应有特别强烈的“以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小组合作学习匆匆走过场。特别是当学生围绕着疑难问题正在激烈讨论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不单会给学生留下遗憾,更重要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

最后,建立一套合理有序的评价规则。

为了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我的做法是定期为学习效果明显的小组发最佳合作奖或给团体加分,为个人发最佳个人表现奖或给个人加分。这样学生的兴趣特别浓厚,他们的表现欲特别强,课堂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二)在解疑课上,除了检测自学内容之外,不再去重复那些学生自己能看懂的东西,而是着重讲学生在自学课上不能解答的问题,重点讲思路、讲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配以相应的练习,从而达到深入理解、拓展提升的目的。

第2篇

语文是各个教育阶段的一门基础性课程,也是学生们接触时间最长的一门课程,语文本应该是学生们学习兴趣最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科目,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事实并非如此。在语文课堂上,学生的参与性不高,对语文学习也没有表现出预期的兴趣,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也不高。面对这种情况,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该进行反思,做好新课改下的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

笔者在初中从事语文教学工作多年,在多年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笔者发现要想做好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教师不断探究和努力,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使初中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效率更高。

一、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是按照语文课本的安排进行文章的讲解。在讲解语文课文时,教师对文章中每个句子的含义做出详细的说明、清晰地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以及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总结等等,先不说教师的讲解正确与否,是否和作者的想法向吻合,在课堂上教师往往会讲得口干舌燥、津津有味,但是学生们却无动于衷,感到语文学习索然无味。面对语文教学的这种情况,语文教师不禁陷入了深思当中,为什么自己付出了这么多,也不能打动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意识到只有丰富的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在开阔学生视野的同时,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翱翔。因此,在进行语文教学时,教师要[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要在新课改下做好语文教学的变革工作。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包办一切,对文章进行细致入微分析的教学模式,教师要让学生先通过大声朗读课文对作者的感情进行体会,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学生们都喜欢上了语文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学生的课堂导入,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探究。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不同观点进行辩论,也可以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舞台剧的表演等等。通过使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学生们都被语文课堂教学所吸引,踊跃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究过程当中,从而使得语文课堂的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升。

二、结合学生实际做好语文教学工作。

任何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为我们的生活服务、为社会服务,让学生在今后步入社会之后能够有好的发展。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做到从实际出发做好课堂教学工作。只有从学生的实际入手组织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之下变为主动学习,有效地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技能。

第3篇

【关键词】课改;语文;教学;改革

新课改是我国教学领域几年来发展的大势所趋,为了达成实际教学目标,必须要着重思考当前时代背景下语文教学模式与思想的改革,才能够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推进。文章将基于新课改趋势思考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望为实际教学提供一定参考。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现状

(一)缺乏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国内的小学当中,有许多资深教师的年龄普遍偏大,院校为了优化教学质量,也十分重视对于教师队伍的素养强化,因此也更加重视对于资深教师的挽留。以资深教师带动新教师,这显然是有利的趋势,但是当前许多院校内,资深教师与新教师都呈现出一种隔离的状态。资深教师不愿创新教学思想,过度固守,而新教师则缺乏经验与方法,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语文学科作为最基本的、最核心的科目,并未真正起到相互带动的作用,因此更无法很好地引导学生。

(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热情的激发,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最基本的任务之一。在新课改趋势下,却有许多教师尚未意识到对于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的重要意义。究其原因是教师对于教学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认为会耗费自身的大量时间及精力,甚至认为教学方式与思想的创新是无用之功。也许在校方倡导之下,教师会在一段时间内对于学生的兴趣激发提起重视,积累素材,改革教学方式,但是久而久之,教师便很容易忽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使得教学流程过于枯燥,自然无法达成激发学生积极性的目标。

(三)新课改流于形式当前诸多学校的教学改革,至今依然并未有实质变化或是巨大进展。多数小学语文教师依然沿用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过分依赖课本,考核依然过于重结果,而不重视过程,对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并不重视,甚至有许多教师,将课堂单纯视作自己的舞台,过度专注自身的表现,因此使得课堂过于刻板,无法体现出实际的正面引导作用。

二、新课改下转变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策略

(一)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于学生的影响是直接且长远的。但是如同以上所述,当前的教师在素养及能力上显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不足。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者,语文教师必须要具备很高的能力水平与意识水平,才能够做好教学工作,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而且语言知识博大精深,教师只有秉持活到老,学到老的信念,与学生共同进步,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为了培养更加优秀的教师队伍,校方必须要首先首先明确教师队伍当前的问题。正如以上所述,当前的语文教师队伍,自身教师的思想较为陈旧,不愿革新,而新教师则缺乏教学经验,不懂得引导学生的技巧。所以要确保教师队伍的能力以及素养提升,必须要做好教师教育。考虑到资深教师与新进教师之间优势与缺陷的互补性,校方应当积极开展新老教师的一带一活动,用新教师的思想去启发资深教师,使其产生教学灵感。同时利用资深教师的经验去引导新进教师,让新教师找到开展教学工作的方向,进而保证教学成果更加理想。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是不容忽视的,而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情境创设至关重要。为了高效开展教学活动,语文教师更应重视情境的创设,要积极利用情境要素,包括图像、影像、音乐等等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因素,让学生产生好奇心,进而更积极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此外也可以利用演绎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扮演不同角色加深体会。这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有利的,因为学生在这一阶段,思想呈现出形象化的特征,在学习过程中,感知方式往往倾向感官认知,所以教师应当利用学生这样的感知特征去引导学生。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时候,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当中的不同角色,教师可以适当加入音乐,以及环境背景去引导学生,通过学生对于角色,对于情节的揣摩,对于环境的感知去帮助学生加深对于文章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引导质疑解惑合作与讨论,是在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必要条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也要激励学生进行合作,相互讨论、表达见解、提出质疑、共同解答问题,获取知识。但是必须要做好教学分组,要根据学生的各方面概况,选择最合理的分组方案,进而保证每个小组都能达成良好合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针对每个小组制定不同的引导方案。例如针对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小组,可以制定难度较低的学习任务,例如对于课文的多次默读以及对于生字的默写等等,节奏应当相对较慢,避免学生无法跟上节奏。针对基础一般的学生,可以跟随教学进度制定方案,要涉及阅读、写作、口语等多个方面。而对于基础较为扎实的学生,则应当布置一些拔高任务,让学生感受到挑战性,进而更积极地投入思考与讨论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有充分时间去与其他同学互动,与教师互动,教师应当将课堂的更多时间预留出来,要避免学生单纯倾听自身的讲解。在合作互动当中,应当融合一定的竞技性,例如可以针对课文的某一阅读理解题目,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正反不同见解的辩论,让学生的自由度更高,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四)练习巩固,善于拓展延伸拓展延伸是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素,语文知识博大精深,涵盖广泛,更不可能通过几本书去完全表述,亦无法通过课堂上的有限时间去完成讲解。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要更加重视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认知,拓展视野,增进了解。在新课改下,教师需要将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当中,也能够随时接触语文知识,随时用到语文知识。特别是对于基础薄弱的小学生来说,语言必须要常用,才能了解得更深刻。为此,教师必须要开展课下教学。为了让学生的了解更深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布置课后任务,一般情况下,应当布置探索性的课题,以及课后活动,让学生能够通过课后的探索研究去获取知识。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课题。为了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教师可以让学生尝试利用热门的配音软件练习配音以及朗诵,掌握不同语境下的表达技巧,这样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是更易接受的。

(五)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在新课改趋势下,教师要适应实际教学需求,必须要首先做好自身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方式改革,只有自身的自律意识,能够让教师更积极地去学习,去填充自身知识体系。校方应当激励教师在业余时间学习,通过主动参与网络课程以及讲座等形式丰富自身。虽然除校内的活动以外,校方并不应干涉教师生活,但是应当积极地通过不同的激励方式去引导语文教师学习。包括课下的读书分享活动以及竞赛活动等不同形式的活动去激励自身,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身。这样的教师,才能有活力,带给学生动力。与校方组织的教师活动不同,课下教师的习惯养成应当是自主的,凭借教师个人意志去完成的,而非强制性的,所以应当强调自主参与的原则。

第4篇

关键词:新课改 语文教学 创新

一、切实调动学生,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

要让学生明确每节课的目标,知道确定的目标依据和实现的措施。目标的确定要从学生的具体情况出发,明白学生需要的是什么。这样师生双方就会达成共识,同心协力地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从而实现需要上的一致,认识上的一致和感情上的共鸣。

二、分清角色,创建新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导致了大部分学生绝对的服从心理、惰性心理。究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观念的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潮流。如今的学生接受能力强,接受信息广,老一套的教学早已不适应了。因此,我们就要敢于放下架子,勇于丢掉面子,给学生创造一种敢说、敢想、敢做的开放氛围,学生只有在多说、多写、多做的锻炼中,在允许学生说错、写错、思错的宽松训练中,才能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

三、赏识教育,多一些鼓励和表扬

高中的学生正处在一个走向成熟的过程,这个时期是人格的健全期,也是个叛逆期,面对批评容易产生叛逆心理。此时,他们更多的是希望听到一些带有鼓励性和表扬性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正是抓住了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方面地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学生在你的鼓励下就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敢于去挑战。学生的自信心有了,那问题还愁解决吗?

四、多方探究,激发兴趣

只是单纯的鼓励和表扬也并不能完全调动学生,教师还要从提高自身着手,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些最通俗但又宝贵的教育经验,往往会被我们忽视,忽视学生兴趣的培养和激发。

第5篇

关键词:高中语文 新课改 个性化学习

语文新课程标准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教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转变观念,从传统角色中走出来,对新语文课程标准能够准确理解、诚心接受、热情投入、有效运用,在实施语文新课程中实现角色的转变。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努力营造一种接纳性的、支持的、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重视学生情感的释放和情绪的表达,以真诚、接受、理解的态度对待学生,以合作者的身份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语言教学效果。

教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要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目标,并协助学生寻求和确认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尤其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的运用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教师要有意识地采取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学习方法,有意提示学习策略,并帮助学生学会总结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生学习奠定基础。

在新课程下,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要发生很大变化。语文学习不仅仅是模仿和记忆的学习过程,它和自然科学学科的学习一样,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认识活动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教学方式,不是简单地教授知识,而是要教学生学会学习,在强调获得知识结论的同时,尤其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通过教师引导,引发学生的认识冲突,激发相关经验,让学生充分开展高层次的思维活动,并注意充分开展课堂的交互活动,让学生讨论、合作解决问题,达成对知识深层次的理解;并让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等,从而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掌握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为此目的,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魏书生老师深知其理,大胆探索,成就瞩目。他教得游刃有余,学生学得不亦乐乎。反之,过去的语文教师醉心于一厢情愿,灌输知识,其结果导致不少学生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甚至厌恶学习。总之,只有注重授予学生系统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教会学生善于学习,才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应引导学生重视以下学习方法:掌握利用常见工具书的方法;善于积累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学会基本的阅读、写作方法,借鉴科学的记忆、思考的方法。授予途径可如下:渗透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可专门介绍(如魏书生教学生画语文知识树),推广学生自己总结出的有效方法。

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弥补教师自身的不足,完善课堂教学结构。在导入新课、讲授课文、总结练习时恰当使用多媒体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新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应该以此为标准来该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标》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个性化阅读强调独立阅读,让学生在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的过程中尝试个性化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个性化阅读重视阅读量的要求,不满足于每学期一本教材,鼓励并要求学生广泛阅读以丰富语文积累、培养语感;个性化阅读主张有创意的阅读,优美诗文要熟读成诵,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并能发表独到见解;个性化阅读倡导在独立阅读基础上的合作阅读,“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第6篇

语文课程改革中,知识观、学生观以及评价观的变革呼唤语文教师角色的转变,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学习的监督者和评判者,而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平等对话的参与者。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有效地组织学生对课程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自求理解,自获结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是以平等的态度参与对话,更多的发挥多重对话中的组织作用和启发引导作用,让学生能充分地发表意见。这一角色很像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主持人自己并不滔滔不绝地发表见解,而是千方百计地让现场的来宾和观众畅所欲言,而且也不追求最终形成统一结论。当然教师的角色与主持人也有差别,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坦诚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于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该给与必要的评说与指导。

二、在新的学习方法上注入人文精神

新的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无不富于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长效的营养剂。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课外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于是小组合作,游戏活动,现场表演等教学形式在课堂上流行,然而形式是为教学内容服务的,不能为了赶潮流而追求形式。那么我门的教育应该寻求一种怎样的方式?我们把目光转向了――人文精神。什么是“以人为本”,教育的人文本质是什么?陶行知先生曾对此作出精辟而深刻的阐释,他说教育是“以人教人”、“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因此,在初中语文课中,教者要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与文本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实现心灵的沟通、思想的碰撞、情操的陶冶。

三、注重语文学习兴趣的激发

常言道:“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寻幽探胜。所以,作为新课改形势下的初中语文,更应不失时机的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热情生动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语文学科而言,一般学生对它的兴趣不高,认为只是单纯的记忆课本知识,没有情趣,教师也只是讲解课文内容,没有新意,学习兴趣极度低下。作为新课改下的教师,应摆脱传统教学思想和方式,运用新颖教学策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可精心设计课堂导入。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如果教师在一节课的开头就用别出心裁的方式引出课题,精心设计课堂导入,学生被深深的吸引,好奇心增强,有了探索知识的渴望,怀着一种高昂的激情去学习,学习效率提高。教师在讲课时同时要注意教学语言。语言要幽默风趣,充满激情,不断提高自身语言素质。学生们听着教师有趣的讲解,对学习更加有兴趣。

四、多媒体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

第7篇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技术; 教学评价

中职语文是一门为专业课程服务的实用性强的重要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中职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他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影响。新课改强调中职教育应以学生能力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如何适应这一教育教学目标,成为每个语文教师认真思考、努力探就的课题。就此,我谈几点个人不成熟的看法:

一、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正视现状,和专业结合

职业教育具有自己的特殊属性,这就决定了中职语文教学有别于普通中学语文教学。中职语文教学目标进行科学定位,实现“三化”,突出专业性。“人文化”,通过语文教学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熏陶和感染,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工具化”,通过语文教学,加强“听、说、读、写”能力训练,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让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为专业学习和人际交往服务,为提高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专业化”,结合专业差异,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地迁移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职业化”训练,突出专业性,有意识地加强专业思想和专业能力培养,“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

二、教学内容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突出实用性

我们应把中职语文课程定位于一门为专业技术理论课服务的基础课。有了为专业课服务的定位,中职语文教学就应在教材内容的选择上尽量与专业知识和生活实践相结合,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1.把口语交际训练放在首位。大部分中职生毕业后面临就业,口语交际能力应该是必备的。但现实是中职生在这方面的能力非常差。其原因,一方面是他们大多数来自农村,见识不广,胆小怯弱;另一方面是中职语文教学忽视了对这方面的能力训练。口语训练的第一步是要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让学生建立一种乐观向上、主动好学、富有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克服精神不集中、不爱思考、不肯主动回答老师提问的现象。学生拥有了自信,课堂教学的路就畅通了。其次,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朗读入手,循序渐进,先让学生开口讲话,然后通过自我介绍、讲故事、诗歌朗诵等活动让学生正确流利地使用普通话,比较完整地讲述和朗读,做到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自然流畅。再就是让学生复述课文,在课堂上提问交流,逐步做到出口成章,表意准确。

2.要加强应用文的写作训练。在写作上要遵循实用性原则,会写常用的应用文是学生今后走向社会所必需必备的基本技能。请假条、计划、总结、合同、通知、启事、广告、自我介绍、求职信等这些常用的应用文能为中职生走向社会后,处理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供直接服务。利用课堂教学,讲解应用文写作的基本常识,加强写作训练。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引导他们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公文的写作。

3.应培养快速阅读能力。阅读能力也是现代人必备的一项能力,因此教学中要注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要制定学生的阅读计划,有计划地指导他们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如中职语文教材外的经典范文,以及古今中外的优秀名著,辅以一些必要的说话技巧方面的书籍。并要求他们在阅读时做好读书笔记。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这样就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美化他们的自我形象。

三、教学方法应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意识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因材施教是重点。在新课改视野下,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值得借鉴和选用的方法。行为导向教学又称实践导向教学,是一种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指导思想与策略,是由一系列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所构成的。

其常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模拟教学,即以人为创造某种与社会交往仿真的情境作为实践教学场所或组织形式的教学方法,学生在实训基地或人造情境的模拟实践中,学习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能力。二是案例教学,即借助某个具体情境或特殊问题的描述来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讨论。学生通过对特殊情境或问题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发现或抓住问题,并结合个人自身的经验和知识,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手段,从而诱发其创造潜能,并培养其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学习能力。三是项目教学,通过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来提高职业认知水平和职业能力。学生通过一个个相对完整独立的项目实施过程,学习和掌握每一环节的基本知识,并逐步培养出实施该项目所需的各种关键能力。四是角色扮演,即通过对某个社会情境中的角色扮演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角色扮演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强化相关专业技能,形成良好的职业素质。行为导向教学在应用时要视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环境等具体情况而定,任何一种教学方式都不是独立的、单一的,而是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必须围绕教学目标选用教学方式。

四、教育技术运用要科学巧妙,丰富语文教学

语文教材中绝大多数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特征就在于形象性和情感性。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能凭借自己的语言、动作来诱发学生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但效果却经常不好。因为很多课文历史悠久,学生受年龄、时代、生活阅历的局限,凭已有文学修养很难深刻理解历史上曾有的生活或情感。如果在课堂中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这一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艺术魅力,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表现手段多样化的特点,向学生展示一些利用多媒体电脑制作的图文并茂的课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使这种兴趣维持在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进行新课的学习时,在导入中,枯燥的讲解,或者是煽情的演说,都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也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那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并使其受到感染和教育。

五、教学评价应多元化,强调形成职业综合能力

完善的评价机制对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也是促进中职语文教学工作的有效方法。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激励与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评价过程既要注重对学生语文学习结果的评价,又要注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还要注重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以及对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