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6 16:53:56
序论:在您撰写多元智能理论的教育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小学教育的逐渐关注,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不能满足当今社会小学生素质培养的要求,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为小学教育的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首先阐述了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和内涵,之后从多角度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证明了多元智能理论的重要性,进而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本文的研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的逐步深入,为小学素质教育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小学教育;素质培养
1.多元智能理论的背景及内涵
多元智能理论由国外心理发展学家HowardGardner(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提出,他指出人类一直强调注重的读写能力,并不是人类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会展现出不同的智能组合。学校对学生的智能评价方式并不合理,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并未起到最大化的教育作用。多元智能理论一经提出就得到了教育学家的广泛关注,这是对传统的“一元智能”观的强力挑战,对教学改革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现如今,素质教育深入人心,教育改革中,当教师对学生评价感到困惑之时,多元智理论就会带来很多启示。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类的智能主要存在于多个方面: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然观察智能等等,传统的单一的智能理论并不准确,也不利于对教师对学生准确的教学评价。由于每个学生的性格,生长环境,兴趣都不相同,所以个体的发展也不应采取同一种方式。社会需要多种人才,只要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并加以培养、锻炼,每个人都会是社会的栋梁之才,都会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所以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多元化的智能教育,使学生在长处、优势上取得更大的成就。
2.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
多元智能理论可应用在学生培养的各个阶段、小学教育是人才培养中的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所以在小学教育培养上就要重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智能理论,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基准,为学生设定适合其发展的培养计划。多元智能理论应该得到学校及相关任课教师的重视与关注,应置于与语文数学等基础学科同样重要的学科地位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就业形势的逐渐严峻,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证明了多元化的智能开发培养对人才发展更有帮助作用,甚至应当把语数的教学作为基础,而把其他具有职业前景的学科作为“主科”对待。实践表明:学生的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不是某一门特定智力教育的结果,而是各门相关学科共同作用的结果。所以在学生的培养上,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培养,教学内容应该横向流动、发展,各门学科的教学目标相互渗透,方法手段相互借鉴,为学生的多元智能发展提供多种方法和思路。多元智能理论的加入,会使学生更加全面的发展。目前,在我国,小学学科组织的现状,基本上呈现出单科学科组、年级学科组、语数科任学科组三种形式,形式较为单一,教育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不利于小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掌握。如果加入多元智能理论来丰富这三种教研组织,即符合多元理论发展需求,又为课教学增添了活力。
3.多元智能理论应用于小学教育的策略及方法
多元智能理论以独特的智能诠释和极大的整合性为完善教育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新的观点和新的思路。该理论倡导多元、开放、尊重文化和个体差异、重视实践效果的智能观和教育理念。
3.1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多元智能教育重视个性化培养,对不同学生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和培养目标。多元智能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进而深入分析了开展多元智能课题研究在小学教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和深刻意义,老师们应以多元智能理论为依据,以课题研究为平台,相信学生人人有才,助推人人成才,在教师正确的引导之下,使学生从小就能够把我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在学习中做到取长补短,引导学生从小做好规划,学会从各种回馈中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学会独立的思考,进而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能够有自我选择的空间。
3.2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在小学教育中,应摒弃传统的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上进行改革。加大愉快教育,环境教育,养成教育的培养,用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去引导学生,培养学生,既不能以国学、环境等某一方面为特色而忽视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教育;也不以单纯以体育、艺术为特色培养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学生。更不能以“诵读经典”等学科为特色培养满腹经纶而“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六亲不认”的心智不健全学生。
3.3多元智能理论注重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从主观上来讲,师生关系应均衡发展,没有所谓的学生聪明与否,只有智能强与弱,从而建立和谐校园;摒弃“差生”观:每个学生都是多元潜能生;“天生我才必有用”。从客观上来说,使素质教育项目化、优质化、常态化;以大项目带动小项目,小项目引发学生多元兴趣,多元兴趣促进多元智能成长,使学生心智教育达到基因裂变的效应。
4.总结
多元智能教育对我国的小学教育改革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强调通过个性化的培养手段,因材施教,为不同学生制定适合其智能全面发展的培养方法。本文从多元智能理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多元智能理论对小学教育的影响,从而引出了多元智能理论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要求立体化的课堂教育和为学生设置多元化的教学评价这三种教学策略。多元智能理论多我国教育改革有着重要影响,改变了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使教师重视每一个学生特有的认知发展和智能形成过程,进而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随着多元智能理论与小学教育结合的不断深入,我国的教育改革将展现出新气气象,学校也将为社会的需要做出更有意义的智能培养。
参考文献:
[1]赵利霞.人教新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内容分析研究——基于多元智能理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7).
[2]朱云水.多元智能理论与中职英语课堂教学[J].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2010,(8).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26(C)-0140-01
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如今在欧美被奉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此理论在我国的教育教学中也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与普通教育相比,在高职教育中引入多元智能理论,加强此理论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将对高职教育发展和改革有着深刻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内涵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风靡全球的国际教育新理念――多元智能理论(Multi2 Intelligences,简称MI理论)是由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加德纳(H.Gardner)博士于1983年在其所著的《智能的结构》一书中首先提出的,并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人类智能结构理论。
加德纳认为,实践证明每一种智能在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都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多元不是一种固定的数字概念,而是开放性的概念[1]。多元智能理论包含以下8种智能:
1、言语语言智能:指人对语言的掌握和灵活运用的能力。2、数理逻辑智能:指人对逻辑结果关系的理解推理、思维表达能力。3、视觉空间智能:指人对色彩、形状、空间位置的正确感受和表达能力。4、音乐韵律智能:指人的感受、辨别、记忆、表达音乐的能力。5、身体运动智能:指人的身体的协调、平衡能力和运动的力量、速度、灵活性等。6、人际沟通智能:指对他人的表情、说话、手势动作的敏感程度以及对此作出有效反应的能力。7、自我认识智能: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8、自然观察智能:指的是观察自然的各种形态、对物体进行辨认和分类、能够洞察自然或人造系统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教育的意义
在推进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把多元智能理论正确应用到我国的高职教育中,将对我国高职教育产生极大的影响及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的能力是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其智能倾向是多种智能集成的结果。总的来说,群体所具有的智能类型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逻辑思维,此种类型可发展成为研究型、学术型或设计型人才;另一种是形象思维,此种类型可发展成为技术型、技能型或技艺型人才。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人才观指明,高职教育不完全等同于高等教育,它为另一种类型教育,在学习生涯拓展空间上为高职院校学生提供了理论基础,从观念上阐明我国“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方针。2、培养对象。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体发展的思想为职业院校树立“人人成功”的教育理念,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成功的潜力[2]。3、教学效果评价。多元智能理论与高职教育的价值观相一致,社会需求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效果评价的一个重要的标准[3]。在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改革单一强调语言――数理逻辑智能的育人方式,而向学会做人做事的现代社会所需的多元智能教育发展必将成为一种趋势。具体到教学效果评价中应力求做到评价内容全面、评价方式方法多样。应通过笔试、讨论、答辩、技能测试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评价学习效果,其中突出技术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核,应邀请企业、行业专家与任课教师来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应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在的聪明才智,促进学生智能发展。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局限性对高职教育的影响
与其他智力理论一样,多元智能理论在引起心理学界和教育界极大震动的同时,对其局限性的争论也一直在持续。1、实践性研究的欠缺。一些批评者认为加德纳的智能理论是多元文化在认识科学上的反应,宣传了更为平等的智能观,却没有靠得住的依据,斯腾伯格说:“多元智能理论没有研究设计,是一种思辨性理论。”[4]事实上,加德纳本人确实并没有在理论建立后进行实验研究,但大量教育工作者用此理论对教育教学进行实践性指导的结果是有目共睹的。2、智能评价的不公平性。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是对学生发展的公平评价,即使这样,其评价的局限性还是存在的。如多元智能评价标准强调文化公平性,以及由此对智能的内涵拓展,这为那些处于主流文化的学生拓展了发展的机会,但对那些处于非主流文化的学生并没有多大益处,甚至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他们的边缘化。
职业教育,作为多元化的教育形式的一种,为那些在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为弱项,而其他方面为强项的学生提供合适的发展条件,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其今后生涯发展做准备,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要。职业教育必须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以高效益和高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职教育应该根据本身的实际情况来应用多元智能理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应用中灵活多变,使多元智能理论在高职教育中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使其为高职教育更好的服务。
作者单位:吉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美)霍华德•加德纳.智能的结构[M].兰金仁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90.
[2]赵俊萍.多元智能理论与教育观念的转变[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07(12).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教育改革;意义
多元智能理论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我国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现状,深入思考和研究。
1 智力观。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大多数人具有完整的智能,但每个人又有其独特性。在八种智能方面每个人所拥有的量是不同的,八种智能的组合与协作方式各有特色。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教育偏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强调语文和数理化等学科的教学,而忽视对学生其他能力方面的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在传统的教育中不能受到尊重,他们的特长可能难以被发现,这对于学校和社会都可能是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认识到智力的多样性和广泛性,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智力能力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音乐、体育、美术、历史、地理、社会常识等学科,对促进学生智力的多方面发展具有同等重要的价值。狭隘的智力观必然导致狭隘的教育内容,而狭隘的教育内容只可能培养出片面发展的学生,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碍甚至扼杀学生多方面的潜在能力,从而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观。
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拥有相对独立的八种智力,而且每种智力有其独特的认知发展过程和符号系统。因此,教学方法和手段就应该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而灵活多样,因材施教。教师应当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并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使是同样的教学内容也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就是要有适合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从而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对教师而言,更为重要的是,不仅要辨认我们身心系统的智能,而且要认识到我们能够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和学习的“聪明环境”,使他们置身于积极、富有营养、充满刺激和交互作用的环境里,才能够持续地促进心智能力的发展。
3 评价观。
多元智能理论对传统的标准化智力测验和学生成绩考查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传统的智力测验过分强调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能力,只采用纸笔测试的方式,过分强调死记硬背知识,缺乏对学生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客观考核。因此是片面的和局限的,它不能真实、准确地反映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力和教育测验应当通过多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境下进行;教师应从多方面观察、记录、分析和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和弱点,并以此为依据设计和采用适合学生特点的不同的课程、教材和教法,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测验的目的不应该是对学生分类,排名次,或者贴标签,而应该是帮助教师和家长认识和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其潜能。应当明确智力测验是手段,不是目的。多元智能理论指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能力,而是由多种能力组成的综合体。因此学校的评价指标、评价方式也应当多元化,并使学校教育从纸笔测试中解放出来,注重对不同人的不同的智能的培养,应加大情景化考试力度,以发现每个学生在环境测试中显露的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特征。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智力测验中发现自我的价值,使教师通过这一过程更加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的不同潜能特征,从而把握和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途径和方法。
4 学生观。
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的智力结构和学习方式千差万别。加德纳所倡导的“以个人为中心”的多元智能学校教育理论,有以下原则:(1)所有学生都具有多元智能和不同的发展潜质,学校教育应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均等的发展机会,建构一种可选择性的教育以适合不同学生的不同潜质、不同学习方式和不同发展需求;( 2)学校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学校教育的每项改革必须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最大效益;(3)学校教育必须与家庭、社区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以保证学生有机会获得广泛的学习与发展经验,使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生活建立真实而完善的联系。真正有效的教学是应当能够将学生的智力特点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Campbell etal, 1998)。同时,多元智力理论也为教师们构建了健康乐观的学生观,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智能优势,教师应该从多方面去了解学生的特长,并相应地采取适合其特点的有效方法,使其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相信所有的学生都能学好。学习困难的学生,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所在学校的教育不适合他们,没有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造成的,也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强势智能没有被激活并在学习中自如地运用造成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予指导。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的不同,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让学生有机会用他们最强项的智力和学习方式获取知识,以满足不同学习风格的需求,保障每位学生学习、享受教育资源和发展的权利。
5 发展观。
按照加德纳的观点,学校教育的宗旨应该是开发多种智能并帮助学生发现适合其智能特点的职业和业余爱好。应该让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时,发现自己至少有一个方面的长处,学生就会热切地追求自身内在的兴趣。而这种追求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是学生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的内在动力,这正是熟练地掌握学科原理和创造发明所必备的品质。按照“短路理论”,如果缺乏创设相关环境和给予强化而不去唤醒我们的潜在能力,相关的神经功能就会衰退,这些能力就会自我衰退,甚至会消失。多元智能理论强调:学校当局及教师应明确在当前课程计划和课外活动中,包含了哪些在学生身上可以培养的多元智能要素,教师应致力于普及这些要素,确保所有的学生能够从中受益。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理解智能和教育的关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开阔的思路和前景。尤其在教育改革的课程标准设置方面,不仅应重视学生不同的智力倾向,而且应拓展学生智力发展的空间,开发、挖掘和促进学生各方面智力的发展,尽可能地发挥每一个人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 键 词:多元智能 艺术设计 教学
近年来,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原有的教育观念和方法已无法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使得培养的学生模仿能力强而创造力弱,缺乏实践和社会适应能力。艺术设计教育不仅仅是传统的技法教育,而且是一个需要创造性的、开发智慧与想象力的,能够培养学生多种知识、多种能力的综合性教育。笔者就加德纳先生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谈谈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内容
多元智能理论由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提出。他给出了智力的新定义,认为“智力是解决问题和创造具有某种文化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强调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突破了以语言能力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传统单一智商(IQ)理论,揭示了智力的多元性,认为人的智力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各自独立的八种智能组合而成,包括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和自然智能。多元智能理论反对用一个标准来衡量,认为各种智能都是平等的,“人类个体的不同在于所拥有的技能的程度和组合不同。”
二、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启示
1.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的启示:树立全新的教育观
①教师要平等看待学生智能的差异
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通常用一些标准来判断学生是否优秀,符合标准成绩好的就是优生;反之则被划为“差生”的行列。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各有自己的智能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有区别于他人的智能组,都是可塑之材,教师应该以平等心态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中要善于发掘每个学生的优势,并鼓励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优势智能,树立信心。有了自信之后,学生就会努力地发展自己,做到以优势智能带动弱势智能的发展。
②教学目标要多元化
艺术设计教育仅以狭隘的知识和技法传授是不够的。成为设计人才不仅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广博的学识、活跃的思维及与人沟通的能力。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智力的表现和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但在正常情况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努力,每个人都能加强自己任何一方面智能。因此,艺术设计教育的目标不应该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应该为学习者提供发展的、多元的途径,着重培养学生对特定事物的深入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③教学过程具有生成性
在艺术设计教学尤其是基础教学中,教学活动过程就是一个机械的强化过程。教师在教学中强调的是外在于学习者的知识及某种技能与行为目标的实现,学生只是按照一种模式一种技巧来进行表现,达到一定的效果,完成一定的目标。这势必造成学生模仿能力强而创造力弱。多元智能理论将教学过程界定为一种生成性的过程,在加德纳看来,知识是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在艺术设计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活动要具有动态性和开放性,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景性。建立“重在理解的建构主义者的课堂教学”模式。
④学生角色由被动变主动
在传统的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角色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地位。教学活动忽视学生的学习方式、知识结构、自身需求等方面的不同。多元智能的教学强调教学过程中学生角色的主动性,以“学习者为中心”是多元智能教学观的根本倡导,这种“中心”强调了教师对学生主体角色的认同。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智力组合的特点,帮助其发展智力潜能,使每个学生都能以自己的方式来理解知识和建构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并真正学以致用。
2.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学方法的启示
①教学方法要多元化
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每个学生的智能分布和发展是各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在课堂上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材料和资源,运用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多种手段,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参观法等多种方法,课上教学与课后实践相结合,以激发每个学生的独特智能,引导学生自由探索。另外,教育新技术能为多元智能创设有效的解决方法和适当的环境开发多种智力。例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信息准确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使用模型模拟设计可以创造新的学习激励因素,使用因特网可以获得全新的设计信息。另外,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根据不同的智力类型变换学习方法。
②课题设计要具有综合性、启发性
课题设计要有机地将设计所需的知识系统地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完成这些课题的过程中学习并练就综合的设计能力,包括艺术设计、技术设计和市场设计的相应能力。课题作业要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设计的意义,并在实际操作中了解设计的类型、设计的题材、设计的载体及社会和市场的状况、生产制作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把握设计的流程,从而深入理解设计是什么,为什么设计,为谁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己动手及与人合作的能力。另外还要设置一定量的社会实践课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践过程不仅是消化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起到了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整合专业知识,并使之更加系统化,增强应用性的作用。
③创设有利于学习的问题情境
设计师应该是以“问题的观察能力、综合比较能力、系统处理问题的能力见长”。善于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才能推动设计向前发展。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和能力。教师要主动发问,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寻找问题,然后用设计解决问题,在不知不觉中完成设计过程。这样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训练学生敏锐的观察力,使学生消除对设计的神秘感,理解设计的本质。其实,很多设计大师名垂青史的作品就是解决了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如,让西班牙设计界骄傲的是我们都曾见过的能够拧拖布的筒。
3.多元智能理论对艺术设计教学评价的启示
艺术设计专业对于学生学习的评价通常以作业为主,加上少量的平时成绩(通常是学生的出勤等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并不能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教师在成绩评定中往往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对同一张作业,两位教师的评分可能相去甚远。
多元智能理论所主张的多元化评价为艺术设计专业的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了合适的借鉴。首先,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由教师来进行,多元智能理论则主张评价可由教师、学生自己、其他同学及家长来进行,这样就能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学习及发展的真实水平,避免教师课堂的片面性。其次,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内容多元化。它所主张的评价不是考查学生对专业概念和技能的掌握情况,然后再用一个分数来代表,而是要考察学生更为广泛的能力,这包括:
①所创作作品是否有创新能力与想象力、美学判断能力与技巧等,而且,这种评价的标准在不同类型的作品中是不同的。
②学生的智能特征及学生在作业中所表现出来的认知智能上的强项、弱项及发展倾向。
③与人沟通的能力(包含语言表达的能力),完成作业的过程和作品的最终展示都离不开沟通能力,因此,沟通能力成为一个重要的评估内容。
④总结反思的能力即学生回顾已进行的工作、把握既定的目标、评估进展、提出改进方案和应用情况或从他人身上学到知识的能力。
另外,多元智能理论强调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促使评价方式也要多元化,单一的成绩评定过于局限,要采用口头评价、实地评价、观察、档案袋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多元智能理论主张评价应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要为学生提供有益的反馈,使学生明白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而不是“把它当作指出学生失败的机会”。
综上所述,多元智能理论一方面强调为多元智能而教,另一方面通过多元智能来教。包豪斯设计学院创始人格罗佩斯曾说过:“一个人创作成果的质量,取决于他各种才能的适当平衡,只训练这些才能中的这种或那种,是不够的,因为所有各方面都同样需要发展……”
参考文献:
[1]H.加德纳.沈致隆译.多元智能[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9,P17—9.
[2]张扬,徐艳.论多元智力理论与创造教育[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1):P41-44.
[3]常锐伦著.美术学科教育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艺术院校;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156-02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人心,高校英语教学需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充分利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保证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激发出学生的学习潜力,让高校英语教学朝着个性化、自主化的方向发展。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本身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顾及到艺术类专业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体现英语教学的实用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多元智能理论在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引入,强调的就是要一切英语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为目标,最大化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潜力,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主要内涵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家霍华德?加德纳,在1983年出版了《智力的结构》一书,在书中首先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论述,这是霍华德?加德纳教授在大量实验研究和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传统智能理论的有效补充和完善。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至少应包括八种不同的类型,即言语-语言智能、逻辑-数理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知-自我认知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与传统的智能理论相比,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不仅揭示了一个更为广泛的智能体系,而且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智能理论所认为人的智能只是言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数理智能的看法,对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艺术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长期以来,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基础差、教学模式简单、学生学习兴趣低、教学质量差等方面的问题,学生长期将个人的学习精力放在了专业学习之上,加上各类大型考试中对于艺术生的英语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导致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不高。自进入21世纪以来,在英语教学中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对英语等语言学科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对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和课程设置进行创新已经是势在必行。
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学校可以根据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设计更多多元化、高效化的教学活动,无疑为艺术院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大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很多研究表明,艺术院校的学生的整体多元智能倾向相对稳定,他们在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交往-人际关系智能和自然观察智能上的优势比较突出,比如他们活泼好动,思维活跃,具有很强的语言可塑性,有较强的领悟力、感受力、模仿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等。同时,艺术院校学生的多元智能水平与英语成绩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艺术院校应当在充分了解艺术生多元智能现状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艺术院校学生的特点,寻求更加科学的教学策略。
三、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艺术院校教学创新
(一)树立多元智能教育观念,制定多元化的英语教学目标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英语教师主要是开展单向性的英语教学,而且多侧重于词汇、语法、阅读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注重的是对学生英语语言智能和逻辑智能的培养,反而忽略了艺术院校学生在视觉-空间智能、音乐-节奏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等方面的优势,不仅容易造成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的消极心理和悲观情绪,也不利于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和知识应用能力的系统培养。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成果,每个艺术生在英语学习上都会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关键是要教师必须树立多元智能的教育观念,有意识地去走近学生,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偏好、学习需求以及性格特征等个体差异,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然后给予每个学生在学法上的正确指导,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智能的状况和发展水平,设计多元化的英语教学目标,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出每个艺术生的优势智能。
对此,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师必须首先了解每个学生的智能优势,然后根据艺术生在英语学习上的兴趣、爱好、性格、习惯、方法、基础等因素,分别制定出适合于各层学生教学的多元化、有层次、可执行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方法,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英语教学活动中来,最大限度地展示和发展学生的多元智能。只要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留给学生更多展示优势智能的空间和机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能够感受到英语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就可以有效提高艺术生的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创新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案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下,教师过多的注重英语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开发形成了一定的抑制,也限制了学生英语学习潜力的激发,无法实施有针对性的英语教学。按照多元智能理论的要求,艺术院校的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必须进行创新,各项教学活动要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即根据每个学生不同的智能特点和学习习惯,制定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案的多元化。因此,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通过多种合作学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和写的能力,最终实现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具体而言,对于具有“言语-语言智能”优势的学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有效倾听,概括重点内容、记重点、做笔记,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报纸杂志、英文网站信息,利用英语开展即兴作文、英语辩论,多利用英语进行交际等,这样可以促进学生“言语-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开发,促进学生英语学习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对于具有“逻辑-数理智能”优势的学生而言,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差异化的提问策略,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所读内容的语篇逻辑关系以及细节暗示等推敲作者的态度等,同时可以为学生准备更多开放性的学习内容,增强学生在英语学习上自主性。对于具有“视觉-空间智能”优势的学生来说,英语教师可以多运用视频播放、实物展示、图片展示等教学形式,实现抽象理论知识的形象化、具体化,对学生的感官神经进行有效的刺激,激发出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对于具有“音乐-节奏智能”优势的学生而言,英语教师要强化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如对于具有“人际-交往智能”优势的学生,英语教师要加强引导,通过“英语角”等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和学习;对于具有“身体-运动智能”优势的学生,可以开展游戏教学、角色扮演教学,组织短剧表演、戏剧表演等活动,这样也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活动进行有效的促进。
(三)开发多元化的英语教材,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上,所有的学生使用的都是材,所以也只能采取统一化的教学,不仅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相同,就连教学方法甚至几年都没有变化,所以根本无法针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开展差异化的教学,这样会导致英语教学氛围过于沉闷,英语课堂失去活力,这与多元智能理论在很多方面也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艺术院校的英语教学,需要在多元智能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发多元化的英语教材,构建多样化的课程体系,优化英语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有更多的选择权,增强自身在英语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对此,艺术院校英语教材的开发与建设,要面向不同专业的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智能差异,通过多种多样的课程资源,运用多种智能手段,精心设计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展现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英语学习活动中收获更多的成功与快乐,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情感的培养与发展。
(四)实现课内教学通过课外实践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 多元智能理论 高职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
1983年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出版专著《智能的结构》,在书中他首次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不止拥有一种智能,而是拥有一组相对独立的智能。每个学生都拥有不同于他人的若干种智能,只是组合的方式和发挥的程度不尽相同而已。加德纳把智能定义为:“智能是一种计算能力——即处理特定信息的能力,这种能力源自人类生物的和心理的本能,是一种解决问题或创造产品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强调智能类型的不同,不认同智力水平的高低。这与传统的智力理论正好相反。他认为:人的各项智能是相对独立且相互关联的,没有高低主次之分。每一个学生都能够通过后天的努力,发掘自己的优势智能和组成自己的优势智能结构。同时,人的智能并非单一的,每个人都有多种智能,只是智能的高低强弱不同而已。教育工作者应该一视同仁,帮助学生认识并展示各自的优势智能,重视自己的弱势智能,使各项智能都能得到发展。
2 多元智能理论对高职语文教学的意义和启示
2.1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高职语文《课程标准》的实现
2.1.1 多元智能理论有助于语文课堂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课程标准》指出:“五年制高职语文课程,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人文素养为宗旨”。由此可见高职语文教学除了注重实用性之外,更应该关注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训,教会学生学做真人。多元智能理论则强调要发掘人的潜能,关注人的全面发展,这与高职校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高职语文课的作用是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的育人功能。而多元智能理论的引入,不仅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导向的支撑,而且将从形式上为学生创设一个活泼的学习空间,该理论将帮助语文课堂教学更生动、形象,更具感染力,很好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1.2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语文课堂为学生拥有综合职业能力奠定基础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是个体拥有的各种解决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一些复杂问题的时候,需要综合运用多项智能。例如职场中,如何最快速适应环境是企业对每个员工的考评标准之一,而对新工作环境的适应需要许多知识来支撑,会用到人际关系智能、语言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等智能组合,一个平时在学校就训练有素的学生,就能在最短时间内适应岗位并取得优异的成绩。多元智能理论的这种思想符合《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文化课与专业课相互配合,相互借鉴的要求。
2.1.3 多元智能理论能促使学校对学生进行更积极合理的评价
多元智能理论一向认为:所有智能只有所属领域的不同,而不存在高低优劣之分。所以我们的每个学生都有其优势智能领域,学校不能简单粗暴地下定论。而应当促使他的优势智能向其他的智能领域迁移。另外,多元智能理论中的智能主要指的是人解决问题和生产产品的能力。这些在学校开展的对学生进行的评价活动中极具指导意义,能帮助学校改变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评价观,探索更适合高职学生的、多元的评价观。这种良性的互动将优化学生的智能组合,提升其解决问题和创造新产品的能力。
2.2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语文课堂,有助于(下转第67页)(上接第43页)激发学生自信
高职学生大多在成绩上有些自卑,对课堂较为抵触。教师须根据“每个人都有其智能优势”这一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同学的优势智能,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例如在课堂上采用分组的形式,学生根据各自的特长分配工作;让学生尝试用图表的形式来归纳课文内容;根据课文内容绘制插图;鼓励学生用有声的方式来解读诗歌,例如朗诵、吟唱;用表演的形式来加深对话剧单元中人物性格的理解。同时,教师的评价标准也应从传统的只关注个别智能转向关注学生身上的所有智能,不仅仅看重与语文学习有关的智能,而是要关注到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
2.3 多元智能理论进入语文课堂,有助于活跃语文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加德纳指出:一个人在解决某项问题的时候,不是一种智能起作用,而是所有智能相互协作,共同作用的一个过程。而学生的情况也并非基本相似,而是各个不同。这两个特点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为所有学生各方面共同发展而尽可能采用适合每一个人的教学方法。多元智能理论进入课堂后,教学工作不一定拘泥于教室,户外也是一个相当好的课堂,在进行户外授课时,有较高自然观察者智能的同学便能汲取更多不易被一般人察觉的信息,这类信息也会很快传递给所有同学,有助于启发所有的同学观察、思考各类现象和现象背后事物的内在联系。同样,分组项目式教学也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模式,学生不再静坐着一味等着教师单方面的传播,而是通过与小组成员的配合,分工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分组教学中,有着较高人际交往智能的同学能在小组中发挥积极的组织、管理、协调作用,提高小组的学习效能。由于有着不同智能特长的同学在课堂上都能各得其所,通过与同学的合作与交流,吸收他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不足,课堂气氛也会由以往的沉闷转向活跃。
2.4 多元智能理论启示教师,多样化的课堂情境有助于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不同环境和教育条件对个体的影响极大,所以为学生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将直接对学生的发展起相应的作用。语文教师也需要在课堂为学生创设有利于其发展的情境——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情境。例如教师在进行抒情散文教学时,可借助音乐的形式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营造出的相应情境,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精神上的共鸣。图片展示法也是能让学生有效深入理解课文的方式之一,教师出示与课文有关的图片或由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能反映课文主题的图片,都能让学生对文章有直观的认识,激发对课文的好奇感,进而能对课文展开新的思索。抓住恰当的时机,为学生创设一个对话的情境,能强化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霍华德·加德纳著.智能的结构.沈致隆,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关键词]:多元智能理论 幼儿教育发展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所创立的多元智能理论自从20世纪80年代兴起以来,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纳,并逐渐成为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进行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些年,伴随着社会对智能观念的改变,素质教育的深入,多元智能教育的理念,也从国外流传进来,为越来越多的幼教人士所接受。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涵义及内容
加德纳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八个范畴,这八个范畴的内容如下①:
(一)语言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有效地运用口头语言及文字的能力,即指听说读写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
(二)逻辑数学智能
从事与数字有关工作的人特别需要这种有效运用数字和推理的智能。他们学习时靠推理来进行思考,喜欢提出问题并执行实验以寻求答案,寻找事物的规律及逻辑顺序,对科学的新发展有兴趣。
(三)空间智能
空间智能是指人对色彩、线条、形状、形式、空间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敏感性,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思想和情感的能力。
(四)肢体运作智能
肢体运作智能是指善于运用整个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以及运用双手灵巧地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这种智能表现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五)音乐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人敏感地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表现为个人对音乐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音乐的能力。
(六)人际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是指能够有效地理解别人及其关系、及与人交往能力,包括四大要素。组织能力,包括群体动员与协调能力;协商能力,指仲裁与排解纷争能力;分析能力,指能够敏锐察知他人的情感动向与想法,易与他人建立密切关系的能力;人际联系,指对他人表现出关心,善体人意,适于团体合作的能力。
(七)内省智能
这种智能主要是指认识到自己的能力,正确把握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把握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欲望,对自己的生活有规划,能自尊、自律,会吸收他人的长处。
(八)自然观察智能
指个体辨别环境的特征并加以分类和利用的能力。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
从对多元智能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历程来看,我们可以发现,多元智能理论在充满发展希冀的同时,其在中国的教育土壤上的实践有着强烈的丰富性、复杂性、长期性与艰苦性。
(一)接纳求同阶段
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一经引进中国,便在中国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中受到了广泛而热烈的欢迎。公众特别是幼儿教育界对这一理论欣然接受。幼儿教育在课程体系、教育评估和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大量实践和摸索,并使多元智能理论在学龄前儿童教育中广泛应用。
多元智力理论在教育界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和接受,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的基本思想迎合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气候。80年代初期,中国幼儿教育界已认识到传统教育的消极影响,开始全面深刻地反思幼儿教育所面临的危机,并力图寻求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正值此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对传统的教育思想提出了挑战,为帮助教育理论和实际工作者进一步充分认识和发挥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提供了一个新颖的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幼儿教育界不满于传统智力和成绩测验,力求平等与卓越的多元化教育正在兴起,“以人为本”的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也逐步壮大。正是基于以上原因,多元智能理论一经引进,便被中国教育界广泛接纳。
(二)反思质疑阶段
中国的幼教界,在接纳多元智能理论的同时,也走过不少弯路。90年代末期,“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等教育理论不断涌现,很多教育工作者盲目地将其与多元智能理论套合,肤浅地将其混为一谈,并未从真正意义上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内涵。同时,在引进与实践的过程中,绝大多数人关注的仅仅是理论本身,而忽视了这一理论提出的背景,没有对其加以改革和创新,而是机械地照搬照用,造成理论与实践的架空,不利于对多元智能理论进行深入地、客观地、正确地把握。就当时的状况和有关幼儿教学课例来看,很多幼教工作者没有理解多元智能理论的精髓,大部分幼儿园为了体现出教学的改革成功,将教育形式设计得过分花哨,课程内容繁多,课堂一派热闹,有的教师认为,实行多元智能教学就必须在每个项目里把每项智能都体现出来,因而表面看来课堂上热热闹闹,但实质上这背离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初衷。教师们很累,孩子们也很累,效果却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