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范文

时间:2023-09-06 16:53:45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管理调研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企业管理调研问题

第1篇

内容摘要:本文对问题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做了简要的归纳和概括,使之更加系统和易于掌握,重点分析了其在实践中的运用和所取得的效果,为强化管理者运作技能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关键词:管理方法 问题管理 社会实践

“问题管理”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寻找问题、表达问题、归结问题、处理问题为步骤和切入点的一套管理理论和方法,与科学管理、人本管理、目标管理并称为四大现代管理模式。问题管理是以力求尽可能早的发现企业的潜在问题为目标,动用企业一切可动用资源,对企业现有问题、潜在问题采取应对措施,从战略上影响这些问题发展的行为总称,因此,问题管理代表了一种超前行动的战略。同时,问题管理还是一种管理职能,主要表现为企业对社会环境变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反应,促使企业在有关问题进入法规拟订、公共政策形成之前就采取措施进行调适,趋利避害,规避风险。

任何成功的企业都会周期性的拟定计划来实现其整体目标。计划的目的是保证企业的资源得到统筹协调、合理高效的利用,以应对未来的机遇或威胁,对这些机遇或威胁的界定其实质就是问题管理。

问题管理的对象

问题管理作为一种管理职能,有其特定的管理对象,概括来讲就是企业内部或外部的条件和压力,如果这种条件和压力持续下去就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重大影响。

通常按照问题对企业影响的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现有的问题即现在正对企业发生影响的问题。这类问题已经形成,而且企业已对此制定对策;正在出现的问题,即对企业的影响还未完全显现的问题。这类问题可能已显征兆,但现在还未完全形成,企业也未对此确定应对的具体策略。这类问题正处在不断发展的阶段,需要企业高度关注并加以控制;社会发展问题,即涉及社会发展方向和对社会带来变革的问题。这类问题涉及政治、经济、技术、人口、资源和社会等多个领域,并影响公众态度、舆论、行为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改变,因此需广泛关注,深入分析社会发展趋势以便及早预估其性质、方向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这也是问题管理中的重点、难点。

每一个问题都可能给企业带来威胁或机遇,评价问题是威胁还是机遇,有两个基本的判别标准:威胁的标准,即损失限度,超过此限度,就会危及到企业的运营;机遇的标准,即行动收益和成本的比较,企业采取行动控制问题的成本不能超过行动收益,否则,行动收益将不能弥补行动成本,如果行动不能在解决问题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也就谈不上为企业创造机遇。

问题管理的基本方法

“问题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工具和职能,其运作可归纳为以下六个步骤:

问题意识。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要想有效地实施管理,必须具有问题意识的理念。问题意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企业的管理实质上还是问题的管理,一切管理行为都要围绕问题展开;二是企业的管理者其实就是问题的解决者,一切活动都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三是问题本身多种多样:知识性的、探究性的、潜在性的、突发性的、可预见性的、不可预见性的等等。所以,是否具有问题意识,是衡量一个管理者是否称职的重要尺度。

预测问题。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具备预测问题的能力,要能做到最基本的问题预测,这种预测来自于对客观事物和管理规律的把握,要做到这一点,日常决策就必须遵循客观规律,实事求是,不断强化自己的逻辑思维判断能力。

发现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预测问题,那就需要以职业的眼光去发现问题。任何一个企业都存在问题,关键在于能否及时发现。问题需要通过收集信息和调查研究来发现,通过调查和统计分析,可能会遇到数量极大的或可能产生重要影响的问题,对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甄别,缩小问题范围,尤其是关注那些重要而又紧迫和虽不紧迫但对企业未来成长至关重要的问题。

思辨问题。遇到问题时或问题显现时,要对问题做出三个方面的思维反应:首先,界定问题性质;其次,分析造成问题原因;最后,寻找解决问题办法。然而,现实中更多的做法则是主观臆断,不是不分性质的一把抓就是没有清楚分析问题的来龙去脉,进而导致盲目决策,无法及时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解决问题。这或许是所有管理者的“核心职责”。企业的管理者就是需要其来发现并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的管理者,迟早会在竞争中被淘汰。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分工有着显著区别,领导者需要带领整个团队开拓未知领域并负责制定目标、提供资源、满足需求;而管理者则需要具备必备的战术修养,围绕领导的规划负责具体实施。通常领导者是极少数而管理者是大多数。

作为一位管理者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要避免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源于能力不足或意识不强,能力不足即无法敏锐的觉察问题,在庞杂的系统,繁多的问题中发现症结所在,而问题意识不强则是对问题视而不见或者懒于去探寻问题的根本原因,只是消极、机械、重复地处理不断出现的类似问题;另一种情况是缺乏职业道德、责任感和使命感,面对难于处理的问题倾向于推脱逃避或是轻易妥协,甚至揽功推过。在这两种情况中,后者更是管理者职业生涯的大忌。

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那就是对待问题要百分之百的落实责任,对问题不能就事论事,需要辩证的全面的看待,具有高瞻远瞩而冷静细致的战略眼光。现在管理领域通用的事故处理“四不放过”法,便是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的成熟而又有效的问题处理方法,即:没有找到真正的原因不能放过;没有找到直接责任人不能放过;没有整改措施不能放过;有整改措施没有严格执行不能放过。

因此必须把握问题实质,才能有的放矢,追查问题更远,才能不会再犯错,这应该是每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所必备的素养。

防范问题。仅仅能够解决问题还算不上一个优秀或者卓越的管理者,管理者出色的问题管理能力应该还体现在对问题的防范上。优秀的管理者不但能够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在解决问题之后采取措施防范问题的再次发生。

真正防范和避免问题,要从根本上建立一个好制度,靠制度管人管事,确保制度的严格执行,在工作进程中不断解决新问题,适应新情况,总结新经验,开拓新境界,加深对问题管理、制度制定实施的认识,企业管理的根基就会日益稳固。

问题管理方法的具体实践

问题管理的第一步是发现和记录问题。公司及各单位成立专门的问题管理领导小组,利用局域网、办公自动化系统、部门网页等多种信息管理平台,建立问题登记台账。以公司炼油厂问题登记台账为例,问题一经发现,时间、发现人、问题种类、问题状态、责任单位(人)等信息在台账上逐一记录,建立起由问题检查、问题状态跟踪等模块组成的问题管理登记程序,既保证了问题的追踪处理,也方便了定期检查考核。

问题管理的第二步是研究和整改问题。运用“持续提出进而不断解决”的模式,把问题的整改作为问题管理的核心。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围绕研究、整改问题形成完善的问题整改处理体系,查找形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彻底解决问题。在问题管理平台中专门设置了“及时提醒功能”,提醒相关单位尽快处理。

问题管理的第三步是检查和考核问题整改情况。公司推行“问题管理”的目标明确,借助问题的发现、整改来优化现场管理。针对各单位生产、职能的不同特点,公司采取“分别实施、集中督导”的办法,不强求形式统一,让各单位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制定本单位问题整改复查考核制度。例如公司所属炼油厂提出了“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的理念,发动全体员工瞄准工作中的“低、老、坏”,认真“挖掘问题、解决问题”,要求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每天至少发现一个问题,并直接列入厂内绩效考核,问题整改结束后,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评定,奖优罚劣,有效调动了员工主动进行问题管理的积极性。

基层单位的广泛实践,给公司的问题管理模式提供了大量的经验素材。公司相关部门组织专人进行系统的总结和科学的归纳,把好的经验做法加以推广,形成了更为规范和切合实际的问题管理体系,进而推动了各单位“问题管理”工作的更加深入开展。

问题管理方法对企业管理的作用

通过“问题管理”,企业在安全环保、工艺设备、综合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隐患得以发现,并且其中的大部分得到了及时有效解决。从这个角度可以说,健全的问题管理模式能反映出现代企业的问题和缺陷还能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增强企业能动性,提高执行力。问题管理强化了员工的权责意识,营造了全员管理的浓厚氛围,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问题管理把问题的发现变成一种经常性的活动和制度,将管理的触角直接延伸到各个管理环节,实现了专业管理的扁平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跨专业、跨部门地分析和解决问题,消除专业管理或部门之间界限,使整改处理的环节减少,实现了管理的整合,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第2篇

关键词: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管理;问题

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关注有关环境成本方面的内容和信息,对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环境成本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预测、决策、控制、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以期协调环境成本与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资源效益之间的关系。

M企业位于黄河三角洲,于2013年开始投入运营,主要生产冻鸡类食品,企业现有现代化的肉鸡屠宰生产流水线两条,设计日宰杀能力10万只,储存能力2500吨。公司现有员工600余人,生产的优质肉鸡产品畅销全国各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环境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控制及效果评价。

一、调查问卷设计

调查问题包括环境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并对员工的环保意识进行了了解。调查对象的为M企业的员工,覆盖企业的所有部门,以期得到最全面的信息进行准确的分析。本次调查活动采用了现场交流、电话联系、自填式等方式,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71份,有效回收率为71%。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员工的观念意识单薄

在员工对企业环境成本管理重要性的认识情况中,认为十分重要的18.31%,不清楚的占57.75%,不重要的占23.94%。员工对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知不够深刻,有些员工不了解环境成本甚至没有听过,对与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环境保护对于每个人来说是责任也是义务,职工的素质良莠不齐,每个人的受教育程度与生活环境的不同,导致职工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度不同,环保行为不同。

(二)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发现M企业生产需要大量的煤、水、电。煤的燃烧产生大量的co2,企业对燃烧煤产生的废气直接进行排放,没有对废气进行检测,也没有对碳排放成本进行计量;并且忽视了产品运输时的环境成本以及产品销售后包装物产生的环境成本,没有对潜在环境成本的确认。

企业没有设置环境成本科目,发生的关于环境方面的成本,绿化费,水资源费等计入了期间费用,污水处理设备相关的成本费用,也没用利用环境成本进行归集,并且环境成本的确认的不全面,没有相关计量,归集与分配,也没有环境成本信息披露,使得企业成本中缺少环境支出方面的数据,难以对环境成本进行规划和控制,有可能导致成本不实、利润虚增。

(三)环境成本的控制问题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及生产流程,发现M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生众多的环境成本包括煤的燃烧、生产用水量大、包装物污染等,但M企业仅对生产后产生的大量污水、煤渣,鸡毛等进行了处理,只进行了事后成本控制。

企业的环境成本不仅仅发生在产品的是生产环节,产品的设计包装、销售运输等都会产生环境成本。环境成本的发生穿插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之中,环境成本的管理也必须贯穿整个流程。

事后成本控制,侧重末端处理,没有改变企业自身大量生产、消费及废弃的生产消费基础,缺乏预见性,在环境成本管理中处在被动位置,不利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环境成本效果的评价问题

对企业的环境成本管理效果进行评价借助于企业环境绩效评价指标。通过调查问卷结果,发现企业没有环境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环境管理绩效指的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和

治理污染等管理活动而取得的环境效益和效果。从广义来说,企业环境绩效包括企业为自身以及社会生态环境保护所做出的所有贡献。

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绩效评价是企业环境成本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之一,企业没有设立环境成本管理评价指标,会影响了企业实施环境成本管理的积极性。

三、建议

(一)加强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文化建设

培育环境成本管理意识浓郁企业文化,是企业应对资源匮乏、废物污染、温室效应等环境问题,履行社会环保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提高经济效益,而且要重视树立提高环境效益的企业文化理念。企业内部必须要有政策支持,才能充分确保环境理念的顺利贯彻执行。企业需要把环境理念融入到经营管理的每一个过程中,时刻铭记履行社会责任,重视社会道德及公共利益,保证外部大环境的健康和谐,进而更好地主动迎接未来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

(二)完善企业环境成本的会计核算

1.环境成本的确认:发生的相关支出要符合会计要素中成本确认的标准;相关支出与环境相关;确定相关支出是计入相关产品成本还是计入期间费用,并界定相关支出是否符合资本化条件。

2.环境成本的计量:不同类型的环境成本要考虑不同的计量属性,在计量时,要考虑有些环境成本的特殊性,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用货币计量,无法用货币进行量化的可以考虑其体积、面积等其他单位进行计量。

3.环境成本的核算:利用作业成本法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生命周期理念扩充了环境成本核算的内容,作业成本法明确了环境成本的归属对象,两者的结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企业环境成本的完整准确。

4.环境成本的信息披露: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要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其中利益相关者包括企业内部管理者、企业所有者、国家监管部门、社会公众。

(三)优化环境成本控制

企业根据环境成本发生的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按照成本产生前阶段、产生阶段、处理阶段分别采取事前成本控制、事中成本控制及事后成本控制。通过事前成本控制进行生态设计,从源头控制企业产生环境成本;通过事中成本控制进行绿色生产,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通过事后成本管理,企业采取一定措施降低废弃物料或污染物向外界的排放量。

(四)建全企业环境绩效评价体系

企业的环境绩效评价工作,需要能综合反映企业环境绩效水平的指标体系,根据经济效益、环境效益、资源效益设立相应的绩效评价指标,建立科学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科学的指标权重的分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企业环境成本管理效果评价。

参考文献:

[1]张银华.基于问卷调查的企业环境成本控制现状研究[J].管理论坛,2013(04).

[2]魏春利.企业环境成本管理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1.

第3篇

一离休干部的现状及特点

企业离休干部共1282人。按性别分:男性1169人,女性】13人;按参加革命工作分:抗战前30人,抗战时期262人,时期990人;按离体后时间分:5g以下3人,5—10年126人,lO-15年538人,15年上615人;按离休干部离体后职务待遇分:县团级下510人.县团级713人,地师级59人;按企业类型分:离体干部在工厂制企业501人,国有独资674人,国有控股38人中外合资15人,民营控股2O人,股份台作制34人。近三年,年人均离体金9318元、非统筹费用682元;近三年,平均每年医药费支出561万元。截止目前,累计拖欠养老金3.2万元、非统筹费用3.8万元、医药费109万元。离休干部的现状概括起来有如下特点:流通企业比倒偏高;国有独资企业人数较多;时期’离休15年以上、县团级离休者居多企业离体干部占在职职工总人数比例的1.16%。其中,工业企业离体干部占其在职职工人数比例为0.9O%,流通企业离体干部占其在职职工人数N2.22%;国有独资企业离体人员占整个离休人员的52.57%,但大多数国有独资公司面临二次改制;时期参加工作离休者,占全部离休人数的77.22%,其次,抗战时期参加工作离休者较多,离休15年以上的干部,占离体总人数的47.97%l0一l5年者,占离体总人数4197%,离休时间长者居多年龄75岁上者居多;离休后职务待遇县团级者占全部离体制5.62%,县团级以下人数位居第二。

以上构成离休干部分布格局。费用支出总额不大,但人均较多;医药费居高;拖欠离休费用问题不严重近三年,共支出离休人员费用1843万元。在费用构成中,医药费占整个离休费用的30.43%,偏高。从绝对敦看,离体费用支出数字不大;相对看,人均年离休金0.94万元,年人均医药费0.44万元,无论医药费,还是离休金均较高。截止今tg7lq底,拖欠离休费用赣仅为】】6万元暂时不严重。

二、离休干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愿因

对离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本着从优照顾、特事特办的原则,我市在68g"、146号、《职工安置费监督管理办法》

及《唐山市离休干部离休费用和医药费保障实簏细则’等文件,都对离休干部的问题作出了规定,但在执行中出现

了一些问题。一是,将特困企业离休人员,采用碱一补一,逐步划^主管局的作法,因离休干部这一群体年岁相当,这一办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二是将离体人员的非统筹费用及睚疗费,从改{目I企业净资产扣除并逐步变现,专户储存的办法,因企业资产变现能力差,目前,这一办法操作困难。三是,非统筹费用只是特需经费、公用经费支出的部分范围,经费范围的缩小,影响了老干部正常活动的开展。四是,随着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离休干部的物质福利待遇也必然随之增加但物质待遇的增加项目及幅度是不可测的,而在企业改制时,段有也无法对这一部分作出必要的净资产扣除,这样以后离体干部提高各种待遇容易出现梗塞目前戒市老干部每人每月40元电话费报销规定,大多数企业未落实,按冀老宇[2001]lO号,调整企业与事业单位离休干部的工资差,大概平均蚰0余元.也尚未落实五是.虽然我市建立健全了离休干部“两费”到位的保障机制,但囡“钱”是在改制企业里,政府不能直接词动这部分资金,对其控制力较弱。由于以上及其它种种原因,我市多次出现老干部上访事件。据不完全统计,今年离休干部上访有百余人次,且有增加趋势。

三、离休干部管理方法改革建议

针对离休于部离休费用支出办法,因不可控、不可震I、变现能力等固素的影响,造成离休费用保障无力的事实,视市财政承受能力,对离休干部管理提出四种思路:

(一)困难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由市财政负担经企业主管部门.组织、财政、劳动等部门认定的困难企业,其医药费全部由市财政负担,日常管理由市医保中心负责离休干部医药费可参照执行市直机关事业单位离休干部持卡看病,实报实销的办法。离休干部的工资性质其它待遇不变仍由原渠道剜支。困难企业认定,视财政能力,可分期分批进行。

(二)实行市属企业离抹干部医药费统筹据市委老干部局对市直1O个较大单位,(,94g离休干部2000年度实际发生医药费统计,人均70588.2元,考虑到离抹干部年高多病等因素,统筹金暂按年人均8000元,年韧上缴医保中心,减员不退。医保中心可试行预发医疗预备垒的办法,对企业离休干部的医药费进行管理。即年人均预发50o0元,节约归己,超支后每季到医保中心报销一次,:l扭可实行其窀馨理办法。’统筹金的缴纳一律以市对口单位统一办理。对经营状况不景气经济效益差的单位,经有关部门接准后,统筹金可以缓缴、少缴、直至不缴。核准后的少缴部分由市财政局扑给医保中心。

第4篇

一、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资产调拨处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调拨和处置形式多样,相应制度不健全

由于建设、运营单位的资产在移交、接收过程中的不规范,造成资产有账无实、有实无账和账实不符现象相当普遍。其 “账实不符、有账无实、有实无账”等现象违反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以及《会计法》的相关规定,并与相关财务会计制度相悖,不利于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二)“重购置,轻管理”的管理理念,导致资产损毁严重

在年度预决算管理中,只对资产购置金额下达考核指标,却未对资产使用及保值增值情况予以考核评估,导致各单位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只重视新购置资产,对购入的许多资产却因管理不善长期闲置,造成部分资产损毁严重。

(三)对资产盘查结果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资产调拨与处置管理意识不到位,导致长期账实不符

各运营公司间、运营公司与建设项目之间直接跨过核算部门进行资产的调拨、处置,造成资产在清查、盘点过程中出现“有账无实,有实无账”现象。

(四)已通车项目与运营分公司两套账务并存,造成账实不符

建设项目在建成通车之后转入运营过程中,存在已通车项目与所在运营公司跨度5-10年以上,在此过程中,已通车项目与运营公司各自进行独立核算,形成了实物资产归运营分公司管理,而账面资产却在建设项目账务中,造成了账实不符的情况。

二、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资产调拨处置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的原因

认识不统一,不知道如何管理资产。建设项目、运营公司间对资产的核算方式不同,以及移交的相关资产管理与核算人员对资产管理理念理解的不同,造成其认识上的不统一、不一致,造成不知道如何管理。

资产管理人员与资产核算人员素质不高,达不到资产管理要求,其对资产管理与价值核算的理解及把握程度的不同,造成不知道如何管理好资产、核算好资产。

“又好又快”的交通发展理念,其执行的“经费拨付制”而非“资产核算制”造成了 “重建设、轻管理”的思维模式,只要有计划有资金,各个单位按计划按资金均在不考虑资产的使用效率和饱和度而购置和购建各项资产。其与国有资产管理办法中的相关规定相悖。

发展太快、单位太多 ,顾不上资产管理。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其不仅涉及众多建设项目、更涉及不同区域的运营公司,其业务不断拓展,资产不断增加,井喷式的发展过程造成了资产管理的随意性和单一性。

三、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资产调拨处置管理问题对策措施探讨

(一)建立健全统一的资产管理制度,规范资产管理流程并落实责任

建立并完善具有操作性的资产管理制度,明确资产管理部门及资产核算部门对资产调拨和处置过程中相关责任和权利,并规范资产管理的具体流程,明确违反流程操作的所应承担的责任。

(二)建立健全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之内进行资产调拨与处置

建立健全统一规范并适合于本单位建设、运营的财务管理办法,并严格明确资产调拨与处置必须严格遵守财务管理办法;同时应出台关于通车项目核算主体与运营核算主体二者并账的相关财务管理规定和会计核算。

(三)建立健全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资产调拨与处置过程根据实际情况按规范要求进行账务处理

鉴于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资产管理中核算的不统一、不规范情况,必须在制度范围内明确其核算程序和会计处理方式,打破固有的“大同小异”的核算体系。建立健全适合于收费还贷高速公路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办法。切实杜绝在未经核算的前提下实物资产任意调拨、流动,避免账务处理及核算滞后或不规范现象的存在。为资产调拨导致的集团内部各个公司之间账实不符打上一个“防火墙”。

(四)提升资产管理意识、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素质、充分发挥资产效能

在年度考核中引入各单位资产与收入比、资产使用效率的高低来衡量资产管理的好与坏。把保值增值情况作为资产管理好坏评判的标准之一,以达到资产管理意识的提高。对资产管理人员进行资产管理培训,以达到强化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的目的。

第5篇

 

一、案例教学法与企业管理案例教学

 

案例一词源于英文cae意为具体事例,而具体事例来自于现实第一手资料,真实、有环境、有情节,因此案例教学法也称具体事例教学法,用“解剖麻雀”的方法分析典型问题,归纳出普遍规律。案例教学法(aemethodsofteaching)是一种教与学两方直接参与,共同对案例或疑难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习者实际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20世纪初,案例教学开始被运用于商业和企业管理案例,其内容、方法和经验日趋丰富和完善,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诸多的案例教学法中,全世界范围内享有盛名和被广泛赞誉的就是哈佛商学院的案例教学,正是哈佛商学院对案例教学法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使案例教学法成为一种风靡全球的、被认为是成功教育模式之一。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入,各种国外经济学说的介绍和引进,案例教学法也被介绍到国内来。这种教学模式的特点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在讨论过程中常能获得愉悦的心理体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所形成的是一种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宄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的开放型的学习氛围。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有很多优势,如在改革传统教学观念、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学会学习等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案例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工商企业管理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要求教学能够与实践相结合。案例教学法的所有案例均是现实企业经营中己经发生的事实。

 

格柯曾这样分析:案例,就是一个商业事务的记录,管理者实际面对的困境,以及作出决策所依赖的事实、认识和偏见等都在其中有所显现。通过向学生展示这些真正的和具体的事例,促进他们对问题进行相当深入的分析和讨论,并考虑最后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可见案例必须是实际生活中曾经面临或正在面临的真实情况,并包含有提供解决问题必需的各种细节,学生必须充当某个角色,亲自解决案例中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活生生的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像一位企业管理经营者那样,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分析具体问题,制定适宜的对策。从而使学生获得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丰富了学生的实践知识,提高实务技能。案例教学法也具有较强的训练性。案例教学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该专业在现实社会中的实际运作,以及培养学生高层次的学习能力。在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要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完成课程任务,并要按照课程的要求进行市场与环境分析调查,在小组讨论和课题讨论会上,要描述并解释自己的项目回答老师和同学的提问。这无疑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都有是一种锻炼和提高。

 

二、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存在主要问题

 

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存在主要问题:一是缺乏适用、规范的管理案例教材。目前市场上虽有一些案例教材,但要么是事例汇编,要么是经验论证,普遍存在的问题有:局限于知识点案例,缺乏综合案例;注重定性研宄,忽视定量分析;国外案例很多,国内案例很少;着重于叙述说明,忽略提供背景材料。二是缺乏基础的教学设施和教学投入。管理学案例教学不等同于课堂上的案例讨论。教师和学生为顺利进行管理案例讨论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并需要较好的软硬件环境。现有的管理学案例教学中除个别学校的案例教学设施比较先进以外,大多数学校缺乏专门的案例教学教室,缺乏充足的信息资料,缺乏多媒体教学工具和高质量的课件。教学经费上投入少。把案例教学,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规范教育管理的一个手段。众所周知,教学工作是一种独立性强,随意性大的工作,历来存在难以规范和管理的问题,把案例教学作为规范教育管理的手段可以提高高校教育教学质量。三是考试制度需要改革。主要侧重学生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局限于以分数衡量知识水平。在某些注重学生能力的课程考核时以开卷、写分析文章、学期论文等方式进行成绩鉴定。注重平时成绩,实行等级制考核。有效解决案例教学课程成绩评定的难题。

 

三、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做法

 

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案例教学法理论研宄、企业管理案例课堂教学研宄和企业管理案例实践教学研宄三部分。(1)案例教学法研宄,主要内容是案例教学法基本理论、案例分析方法及案例教学与实践研宄;(2)案例课堂教学研宄,主要内容是如何在课堂开展案例教学,此部分主要是教师在课堂教学授课时使用;(3)企业管理案例实践教学研宄,主要内容是研宄教学案例的实践,即在教学案例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一个案例设计实践教学环节课题,让学生根据课题深入到企业进行实际调研,对案例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描述、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进行考试答辩,即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先由任课教师根据课堂教学讲授的案例内容、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教学目标、要求及实践内容,分组调研、布置讨论题,学生到企事业单位,结合案例内容分组进行实际调研和查阅资料,调研总结、调研报告、讨论题的答案及课程考核答辩形式等。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具体做法如下:通过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教学的研宄找到一种使工商管理类专业企业管理案例课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重点是企业管理案例课实践教学的新模式,从而寻求有效地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素质教育方法和途径。

 

企业管理案例教学重在构建工商管理类专业管理案例理论与实践教学新模式,使企业管理案例教学成为一种引导、启发式教学,改变教学过程中单独由教师唱主角,讲授知识,学生当观众,被动接受知识的状况,把知识的讲授和能力的培养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能够从管理案例所营造的实践氛围中学习管理知识和管理技能,使之成为一种参与式教学,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管理学案例实践教学的研宄内容主要是按工商管理类专业教学的内容主要为组织管理与组织结构设计、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与市场调研、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CS战略策划与实施、企业信息化管理、企业依法经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资本运营管理等十个单元。每单元1~2个案例,根据各单元学科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1~2个案例涵盖了单元学科的重点与难点,每个案例的知识点既是案例对应的专业学科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方法等知识点。

通过对案例情景事件的描述,让学生了解现实中的企业管理实践过程,身临其境地进入企业管理者的角色,面对企业错综复杂的外部环境、内部条件,独立地开动脑筋、深思熟虑,为案例企业判别问题所在、分析其原因、提出解决对策,并对所提出各种对策进行可行性分析判断、直到优选出满意方案。其课堂教学在课程的教学手段上,采用多媒体式教学、视频教学(VCD)通过采用课内引导,课堂讨论,交分析报告等形式,以加深学生对以学管理综合案例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在管理综合案例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一个案例,深入企业实际调研,对案例的内容结合企业实际进行描述、分析、形成调研报告,进行考试答辩。通过反复多次的答辩过程,使学生摸索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规律,进而提高其管理决策的技能水平。教学模式上先由10位教师每位教师讲授案例内容、分组调研(10人一组)、布置讨论题,学生用业余时间(或暑假)进行调研(到企事业单位,结合案例内容分组进行实际调研)和查阅资料,调研后进行总结,写出调研报告和讨论题的答案,10位教师用10学时分组进行课程考核,课程考核采取答辩形式。

第6篇

截止2012年底,我国中小企业数量达4200多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8%,贡献GDP的58.5%,贡献外贸出口额的68.3%,贡献税收的52.2%,解决超过80%的就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力量。但是,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总体竞争力弱、管理水平低、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等问题依然突出。赛迪经略经过四个多月的调研和走访,对近4000家中小企业管理健康状况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集结而成的这份名为《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蓝皮书》通过构建以“战略管理评价”和“基础管理评价”两个维度为核心的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评价体系,对中小企业健康状况进行了系统评价。

研究结果显示,中国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指数为61.1,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战略管理健康度指数为56.5,基础管理健康度指数为63.1。

目前中国中小企业主要面临以下管理健康问题:

1、中小企业管理者的现代管理理念和意识普遍落后是健康指数偏低的内在原因;

2、战略规划制定的科学性不足,企业对内外部环境状态缺乏全面、系统、客观、清晰的认识和判断,企业发展方向不明确或不科学;

3、战略实施的目标导向不明确,发展目标、经营计划管理比较欠缺,战略实施保障条件不足、实施效果不理想;

4、企业战略评估机制缺失、调整职能发挥不足,导致战略规划的适应性较差;

5、企业组织管理不规范、职责不清晰、权责不匹配、决策随意性强、人治现象较为明显,制度建设滞后且执行不到位,信息化应用水平低;

6、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仍处于较低水平、经营信息和数据利用率低、绩效管理片面、激励不足等问题,导致基础管理难以对战略目标实现形成有力支撑。

赛迪经略从企业属性、行业分布、区域分布、企业规模(收入)、发展阶段等不同维度对参与调研的中小企业进行统计分析,企业管理健康状况差异较大。

1、私营企业管理模式粗放

调研统计表明,私营企业的管理健康度指数最低,仅为56.3,由于其在调研样本中占比超过六成,因此也直接影响综合健康度指数;外资企业(80.5)和中外合资(77.6)由于管理意识较为先进,并普遍引入了较为成熟的管理体系,其管理健康度指数明显高于私营企业。而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管理健康度指数也不高,分别为62.4和59.1。

2、高精尖行业管理更规范

不同行业的管理健康度指数差别较大(最大差距近20%),健康度指数与企业所在行业对知识和技术水平要求、精细化管理要求、管理幅度要求有一定相关性。调研企业中,IT、医药等知识技术密集的行业管理健康度最高,零售、制造业等精细化管理要求较高的行业企业管理健康水平较好;而餐饮服务、运动休闲等行业的管理健康度相对较低。见图1。

3、管理水平呈东中西递减

华东、华北、华南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指数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主要受该区域中小企业数量多、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国际化程度高、政府及行业协会充分重视、配套政策灵活丰富、引导扶持举措得力等诸多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

其中华东地区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指数最高,为64.1;华北其次,为62.3;华南为61.0;华中和东北以及西南分别为58.4、56.3和54.2;西北最低,为53.5。

4、健康状况与规模正相关

调研数据显示,中小企业管理健康度总体随企业规模扩大而不断上升。较大规模企业的管理幅度较大,要实现和保持自身的健康稳定发展,企业自身管理水平要求更高,企业管理者主动提升管理水平的需求更为迫切、积极性更为高涨。见图2。

5、成长期企业管理最健康

第7篇

 

1企业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是培 养大学生社会意识和创业精神,提高综合 知识运用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并对其进行 科学研究基本训练的重要实践环节。

 

但是,近年来的本科毕业论文质量仍 然有下降趋势。根据本校企业管理类专业 近5年来的论文指导工作调查情况,主要问 题表现为:(1)选题大而空,论文以大量来自 互联网上的重复内容拼凑而成,甚至完全 抄袭。泛泛而谈纯理论的多,通过毕业论文 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少。(2)调查研究 过于肤浅,立场过于主观,人云亦云,缺乏 自我独立的分析思考。罗列堆砌多,分析论 证少。(3)研究方法定性多于定量。较少联系 所学知识,或者胡乱套用知识,不懂得正确 利用知识为工具对问题进行分析和诊断, 提供解决方案。(4)文字表达口语化严重,描 述与论证过程不准确、不严谨、不简洁、不 流畅,无论是总体结构还是基本语句逻辑 性都较欠缺。(5)答辩流于形式、草率。对师 生之间即时探讨学术与实践问题的环节非 常不适应,表现为教师不知如何提问,学生 不知如何应答。(6)论文选题与评价无明确 的参照原则和标准,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真 实的论文工作质量和学业掌握水平。过于 强调论文外在形式、格式,甚至成为唯一标 准,以应对上级检查。

 

2实践导向的企业管理类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原则

 

本文在综合调研用人单位对未来职业 管理者的基本要求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的 企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素质水平,从论文 的选题、提纲确定、论文调研指导、论文修 改、最终评价标准、奖惩制度等一系列环 节,提出了参考思路,以其改进论文指导思 想,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提高就业水 平和职业素养。

 

企业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应 该看成是一次学以致用的实践机会,既能 面对企业实际务实地思考与解决问题,又 能体现本科教育的专业素养,即以未来的 职业企业管理者的视角来撰写论文。根据 对一些企业发展现状和管理者进行调研, 参考一些管理咨询公司的思考模式,在高 校本科毕业论文写作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提炼出一些企业管理类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应该遵循的原则。

 

强调实践性: 对于本科生毕业生的知 识和能力要求,尤其对于地方普通高校的 培养目标而言,应当是以应用知识解决现 实问题为主。

 

适度的理论评价与延伸:在严谨、细致 的企业内外环境调研的基础上,在现有企 业发展经验遭遇瓶颈的背景下,尝试对理 论应用的前提条件和局限性作出评价,以 体现知识的价值与学以致用的能力。

 

强调学习、思维和表达能力:高校目前 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快速发展的社会实际 有一定的滞后,所以高等教育的任务不仅 仅是要求学生掌握既有基础知识,更重要 的是强调不断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的方法, 以及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能 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其他人合作共事中所 体现的组织能力,文字和口头的表达能力。

 

3企业管理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 改进思路

 

前提条件:毕业论文调研必须以实习 单位情况为基础,以自我的人际交往技能 和工作作风取得实习单位相关人员的信任 与合作,以利于尽可能获取真实、丰富的写 作素材。

 

(1) 选题阶段——确定研究对象:根据毕 业生综合能力的高低和实习条件的优劣, 可以以整个企业或者企业的某个部门或者 某两三个部门之间的协作事务作为研究对 象。可以选择企业纵向组织所表现的问题, 如战略层、管理协调层、操作层,也可以关 注组织横向协调所表现的问题,如不同岗 位、不同部门之间的协调问题。鼓励自我选 题,挑战复杂企业的复杂问题,但教师需帮 助作出判断和修正,以免好高骛远,影响论 文进度。

 

(2) 调研阶段一确定研究内容:要搜集 企业的基本情况和某部门管理现状资料, 要尽可能以事实与图表数据做客观和精炼 地描述。也可以通过目前的各级管理者了 解企业对未来发展的思路,所感受到的危 机和挑战。总之,要看、问、听、思相结合获 取一手鲜活资料,培养对知识和问题的敏 感性,不要完全寄希望于他人提供的二手 静态资料。

 

(3) 理论工具选择:简单引述某一两个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中能用到的专业理论, 并做出理解,评价其适用条件。这些理论广泛存在于战略管理、营销管理、项目管理、 生产运作、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人力资源、 财务管理、电子商务、信息系统等各种核心 课程之中,一定要选择权威教材中的某个 原则、方法、理念进行引述,分析该理论的 适用条件和方法, 发现知识的价值。

 

(4) 分析阶段一应用理论工具和研究 方法:根据已经获取的一二手资料进行分 析,了解企业发展的长远思路和现实困境, 理解企业各部门在实现企业目标中的职责 与工作流程,判断其合理性。发现企业与客 户、企业与竞争者之间、部门内部与部门之 间的冲突,必要时与同事、上级管理者、指 导老师进行讨论,边分析边补充调研内容。 确立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和次要问题,列 出问题组成的结构。

 

(5) 解决问题阶段一兼顾创造性与现 实性提出方案:根据问题分析阶段的结论, 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评估方案,要综合 考虑解决问题的理想化程度、可行性、阶段 性和解决成本来提出解决方案。要避免目 前论文中常见的书生意气错误,即用理论 一对比,到处是问题,对目前的管理者全盘 否定,提出的解决方案不切实际、过于理想 化或者某种策略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均导 致论文的幼稚和浅薄。

 

(6) 论文修改、答辩与评价阶段:指导教 师需要加强论文过程的沟通管理,尽可能 在论文的前期阶段,如选题、调研、提纲拟 定把握论文的质量,以免后续的大量反复 做重要修改的情况出现。论文的答辩过程 以交流提高知识应用能力和实践心得为 主,而非仅仅走一个为了评价而评价的过 场。

 

4结语

 

论文指导工作是每年需要花费众多专 业老师大量心血的一个教学环节,同时也 是学生收获较大的一个教育环节。本文所 提出的一些改进原则和指导思路,基于重 新追溯了高等教育的本质与社会用人单位 的基本需求而提出, 并提供可操作性的注 意要点。当然,毕业论文工作及至其他教育 环节的质量改进,还需要教育评价体制、高 校办学理念、社会和政府的支持等多方面 配套因素的变革。

 

【作者】 卢忠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