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32:12
序论:在您撰写民间借贷记账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借货记账法 经济核算 农业
1.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1.1东方国家的复式记账法
中国是东方国家的代表,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和文化,我国官厅会计在汉代就有文献记载,“月计岁会”是我国会计核算的写照。我国官厅会计也是复式记账,具体表现为中央政府财政收人总账与地方政府省、府、县财政收人的明细账,要在总额上相等,只是记账方法是“收付记账法”。而民间商号会计核算方法,在明、清时期,会计核算中“龙门账”,在盐商、票号等等商人会计核算中应用,记账方法,也是复式记账的“收付记账法”。
(1)西方海洋新航路出现以后,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造就一大批制造业大公司和对外贸易的大公司,比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对外贸易公司,会计核算上采用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
(2)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意大利,成为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发源地。
自从迪亚士·达卡马·哥伦布·麦哲伦在巧世纪一16世纪相继开辟西欧通往世界的新航路以后,世界贸易空前扩大川,欧洲的对外贸易空前高涨,会计核算也应运而生,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产生,也在情理之中。
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路卡·巴其阿勒的《算术·几何与比例的概要》〔幻,不仅是关于代数的最初印刷文献,而且其中设《计算与记录要论》这一章,论述复式记账。巴其阿勒的著作,是关于复式记账的最初印刷文献,为以后的复式记账法的普及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巴其阿勒不是复式记账法的创始人。与此相比,作为记账、算账的方法,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的商人已经能够解决实际业务了,而借贷记账法是应用了复式记账原理,最早在意大利借贷商人及早期银行家们所使用。复式记账原理在西方一也是源远流长,人们给以高度评价,19世纪的数学家阿瑟·克里(Arthurcayley)说复式记账原则“像欧几里德比例理论一样,是绝对完整的”。歌德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一书中说,复式记账“是人类心灵中产生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东方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复式记账的国家之一,只是记账方法是收付记账法。比如:我国明清时期商业活动中的“龙门账”和“四脚账;是我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方法。
(3)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所谓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2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
2.1在账户中,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把每个科目所属账户的账?都区分“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借方在左,贷方在右,以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情况。
借贷记账法使用的“借”、“贷”二字,已同本来的字意(即“借主”、“贷主”)相脱节,演变成了一对单纯的记账符号,有其专门的含义。“猎”、“贷”的含义因账户性质不同而恰好相反。在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中,“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账户)中,“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力口。
2.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用相等金额,一方面已人1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人1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贷方,记人借方贷户与贷方账户的数额必然相等,这就形成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3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试算平衡
由于借贷记账法在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时,都必须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方向相反,金额相等。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如1个月),所有账户的借贷发生额双方合计必然相等;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计数也必然是相等的。其试算平衡公式是:
期初借方余额合计二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本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就可以检查各账户记录是否正确,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2.4可以设置和运用双重性质的账户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按经济性质一般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但为了灵活地处理账务,也可以设置和运用,既可以是资产又可以是负债的双重性质的账户(共同性账户),如设置“待处理财产授意”等账户。双重账户(共同性账户),应根据他们期末余额方向来确定其性质,如果是借方余额,则资产类账户;如是贷方余额,则负债账户。
3借贷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中应用
现举例说明农业企业的会计分录的编制:
例1某种植玉米农业企业20XX年6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由上级主管部门投人资本金2万元,存人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所有者权益账户“实收资本”增加2万元。同时,使资产账户“银行存款”也增加了2万元。两类账户同时增加。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20, 000.00
贷:实收资本20, 000.00
(2)企业以银行存款1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着笔经济业务,使企业负债账户“短期借款”减少1000()元,同时,使资产账户“银行存款”也减少1000元,两类账户同时减少。根据记账规则,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摘要:会计的记账方法很多,基本思想是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单式记账法而言。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化,必须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货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在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农业中,进行经济核算广泛应用,本文就借货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中应用,谈一谈看法,以求利于农业生产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借货记账法经济核算农业
1.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1.1东方国家的复式记账法
中国是东方国家的代表,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和文化,我国官厅会计在汉代就有文献记载,“月计岁会”是我国会计核算的写照。我国官厅会计也是复式记账,具体表现为中央政府财政收人总账与地方政府省、府、县财政收人的明细账,要在总额上相等,只是记账方法是“收付记账法”。而民间商号会计核算方法,在明、清时期,会计核算中“龙门账”,在盐商、票号等等商人会计核算中应用,记账方法,也是复式记账的“收付记账法”。
1.2西方复式记账法与借贷记贷记账法
(1)西方海洋新航路出现以后,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造就一大批制造业大公司和对外贸易的大公司,比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对外贸易公司,会计核算上采用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
(2)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意大利,成为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发源地。
自从迪亚士·达卡马·哥伦布·麦哲伦在巧世纪一16世纪相继开辟西欧通往世界的新航路以后,世界贸易空前扩大川,欧洲的对外贸易空前高涨,会计核算也应运而生,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产生,也在情理之中。
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路卡·巴其阿勒的《算术·几何与比例的概要》〔幻,不仅是关于代数的最初印刷文献,而且其中设《计算与记录要论》这一章,论述复式记账。巴其阿勒的著作,是关于复式记账的最初印刷文献,为以后的复式记账法的普及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巴其阿勒不是复式记账法的创始人。与此相比,作为记账、算账的方法,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的商人已经能够解决实际业务了,而借贷记账法是应用了复式记账原理,最早在意大利借贷商人及早期银行家们所使用。复式记账原理在西方一也是源远流长,人们给以高度评价,19世纪的数学家阿瑟·克里(Arthurcayley)说复式记账原则“像欧几里德比例理论一样,是绝对完整的”。歌德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一书中说,复式记账“是人类心灵中产生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东方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复式记账的国家之一,只是记账方法是收付记账法。比如:我国明清时期商业活动中的“龙门账”和“四脚账;是我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方法。
(3)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所谓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2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
2.1在账户中,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把每个科目所属账户的账?都区分“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借方在左,贷方在右,以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情况。
借贷记账法使用的“借”、“贷”二字,已同本来的字意(即“借主”、“贷主”)相脱节,演变成了一对单纯的记账符号,有其专门的含义。“猎”、“贷”的含义因账户性质不同而恰好相反。在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中,“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账户)中,“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力口。
2.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用相等金额,一方面已人1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人1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贷方,记人借方贷户与贷方账户的数额必然相等,这就形成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3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试算平衡
由于借贷记账法在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时,都必须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方向相反,金额相等。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如1个月),所有账户的借贷发生额双方合计必然相等;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计数也必然是相等的。其试算平衡公式是:
期初借方余额合计二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本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就可以检查各账户记录是否正确,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2.4可以设置和运用双重性质的账户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按经济性质一般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但为了灵活地处理账务,也可以设置和运用,既可以是资产又可以是负债的双重性质的账户(共同性账户),如设置“待处理财产授意”等账户。双重账户(共同性账户),应根据他们期末余额方向来确定其性质,如果是借方余额,则资产类账户;如是贷方余额,则负债账户。
3借贷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中应用
现举例说明农业企业的会计分录的编制:
例1某种植玉米农业企业20XX年6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由上级主管部门投人资本金2万元,存人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所有者权益账户“实收资本”增加2万元。同时,使资产账户“银行存款”也增加了2万元。两类账户同时增加。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20,000.00
贷:实收资本20,000.00
(2)企业以银行存款1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着笔经济业务,使企业负债账户“短期借款”减少1000()元,同时,使资产账户“银行存款”也减少1000元,两类账户同时减少。根据记账规则,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10,000.00
&n贷:银行存款10,000.00
(3)企业以应付票据100()元,偿还应付账款。
这项经济业务,只涉及到负债账户。“使应付票据”增加,同时,使“应付账款”账户减少。根据记账规则,负债类账户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1000.00
贷:应付票据1000.00
(4)企业开转账支票一张,以银行存款5000元买玉米种子。
借:玉米种子5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
然后,将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即应记人有关账户,这个记账步骤通常为过账,内容略。
4借贷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4.1必须清楚农业企业的会计科目(或称账户)的设置,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是有很大的区别。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国家财政部有规范性规定,一般有规范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商业企业会计科目表。而农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国家一般不作硬性规范性规定,只是参照工业会计科目表,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比较灵活的仿照执行。
论文摘要:会计的记账方法很多,基本思想是复式记账。复式记账是对单式记账法而言。对每一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资金增减变化,必须按相等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借货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在工业、建筑业、交通业、农业中,进行经济核算广泛应用,本文就借货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中应用,谈一谈看法,以求利于农业生产的健康有序的发展。
1.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1.1东方国家的复式记账法
中国是东方国家的代表,拥有5000年的灿烂文明和文化,我国官厅会计在汉代就有文献记载,“月计岁会”是我国会计核算的写照。我国官厅会计也是复式记账,具体表现为中央政府财政收人总账与地方政府省、府、县财政收人的明细账,要在总额上相等,只是记账方法是“收付记账法”。而民间商号会计核算方法,在明、清时期,会计核算中“龙门账”,在盐商、票号等等商人会计核算中应用,记账方法,也是复式记账的“收付记账法”。
1.2西方复式记账法与借贷记贷记账法
(1)西方海洋新航路出现以后,西欧对外贸易空前发展,对外贸易的发展,造就一大批制造业大公司和对外贸易的大公司,比如: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就是当时最著名的对外贸易公司,会计核算上采用复式记账法中的借贷记账法。
(2)地中海沿岸国家的意大利,成为复式记账法、借贷记账法的发源地。
自从迪亚士·达卡马·哥伦布·麦哲伦在巧世纪一16世纪相继开辟西欧通往世界的新航路以后,世界贸易空前扩大川,欧洲的对外贸易空前高涨,会计核算也应运而生,复式记账、借贷记账法产生,也在情理之中。
1494年在威尼斯出版的路卡·巴其阿勒的《算术·几何与比例的概要》〔幻,不仅是关于代数的最初印刷文献,而且其中设《计算与记录要论》这一章,论述复式记账。巴其阿勒的著作,是关于复式记账的最初印刷文献,为以后的复式记账法的普及做出了极大贡献。但巴其阿勒不是复式记账法的创始人。与此相比,作为记账、算账的方法,中世纪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米兰的商人已经能够解决实际业务了,而借贷记账法是应用了复式记账原理,最早在意大利借贷商人及早期银行家们所使用。复式记账原理在西方一也是源远流长,人们给以高度评价,19世纪的数学家阿瑟·克里(Arthurcayley)说复式记账原则“像欧几里德比例理论一样,是绝对完整的”。歌德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年代和漫游年代》一书中说,复式记账“是人类心灵中产生的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东方的中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应用复式记账的国家之一,只是记账方法是收付记账法。比如:我国明清时期商业活动中的“龙门账”和“四脚账;是我国固有的复式记账方法。
(3)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所谓借贷记账法是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方法。
2借贷记账法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
2.1在账户中,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把每个科目所属账户的账?都区分“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借方在左,贷方在右,以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情况。
借贷记账法使用的“借”、“贷”二字,已同本来的字意(即“借主”、“贷主”)相脱节,演变成了一对单纯的记账符号,有其专门的含义。“猎”、“贷”的含义因账户性质不同而恰好相反。在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账户)中,“借”表示增加,“贷”表示减少;而在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收益类账户)中,“借”表示减少,“贷”表示增力口。
2.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规则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必须用相等金额,一方面已人1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人1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贷方,记人借方贷户与贷方账户的数额必然相等,这就形成了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2.3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进行试算平衡
由于借贷记账法在处理每一笔经济业务时,都必须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账方向相反,金额相等。因此,在一定时期内(如1个月),所有账户的借贷发生额双方合计必然相等;所有账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与贷方期末余额计数也必然是相等的。其试算平衡公式是:
期初借方余额合计二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本借方发生额合计=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期末借方余额合计=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利用这种平衡关系,就可以检查各账户记录是否正确,以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
2.4可以设置和运用双重性质的账户
在借贷记账法下,账户按经济性质一般分为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类。但为了灵活地处理账务,也可以设置和运用,既可以是资产又可以是负债的双重性质的账户(共同性账户),如设置“待处理财产授意”等账户。双重账户(共同性账户),应根据他们期末余额方向来确定其性质,如果是借方余额,则资产类账户;如是贷方余额,则负债账户。 3借贷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中应用
现举例说明农业企业的会计分录的编制:
例1某种植玉米农业企业20XX年6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1)由上级主管部门投人资本金2万元,存人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所有者权益账户“实收资本”增加2万元。同时,使资产账户“银行存款”也增加了2万元。两类账户同时增加。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记账规则,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20, 000.00
贷:实收资本20, 000.00
(2)企业以银行存款1000元偿还银行短期借款。着笔经济业务,使企业负债账户“短期借款”减少1000()元,同时,使资产账户“银行存款”也减少1000元,两类账户同时减少。根据记账规则,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借款10, 000.00
贷:银行存款10, 000.00
(3)企业以应付票据100()元,偿还应付账款。
这项经济业务,只涉及到负债账户。“使应付票据”增加,同时,使“应付账款”账户减少。根据记账规则,负债类账户有增有减,增减金额相等。编辑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账款1000.00
贷:应付票据1000.00
(4)企业开转账支票一张,以银行存款5000元买玉米种子。
借:玉米种子5000.00
贷:银行存款5000.00
然后,将各项经济业务编制会计分录以后,即应记人有关账户,这个记账步骤通常为过账,内容略。
4借贷记账法在农业企业核算应用中应注意的事项
4.1必须清楚农业企业的会计科目(或称账户) 的设置,与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是有很大的区别。工业企业、商业企业的会计科目设置,国家财政部有规范性规定,一般有规范工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商业企业会计科目表。而农业企业会计科目表,国家一般不作硬性规范性规定,只是参照工业会计科目表,根据农业生产实际,比较灵活的仿照执行。
一、中式簿记本事
账法是一部会计学的根本。本节分别论述《企业会计准则》第4条规定与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中式收付账法符合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以及账户分类、账簿组织和账簿格式。
(一)《企业会计准则》第4条规定与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企业会计准则》第4条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这是会计核算必须遵循的科学核算方法的规定。其中,“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是指经济活动或财务活动,不是会计核算;“记录和反映”是指确认会计分录等,二者应当区分开来。
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如企业接受投资,先发生投资者出资,后发生货币或其他资产验收入库;购买材料,先发生支出贷币或签订延期支出货款合同,后发生材料验收入库;材料投入生产,先发生领出材料,后发生投入车间生产;交库产品,先发生车间交出产成品,后发生商品验收入库;销售商品,先发生商品出库,后发生货币入库。
(二)中式收付账法符合经济活动 先出后入规律中式簿记以收付为记账符号,其收项等于贷方,付项等于借方,是西式贷借账法在中国的表现形式。用分录演译上述五例经济事项,分别采用两类核算方法。
其一,中式簿记分录:(1)接受投资,收(贷)记“股本”账户,付(借)记“现款”账户;(2)购买材料,收(贷)记“现款”帐户。付(借)记“货源”账户;(3)销售商品,收(贷)记“货源”账户,付(借)记“现款”账户。
其二,现代会计分录:(1)接受投资,收(贷)记“实收资本”账户,付(借)记“银行存款”账户;(2)购买材料,收(贷)记“银行存款”账户,付(借)记“材料”账户;(3)领料投入生产,收(贷)记“材料”账户。付(借)记“生产成本”账户;(4)交库产品,收(贷)记“生产成本”账户,付(借)记“商品”账户;(5)销售商品,收(贷)记“销售”账户,付(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账户。
中式簿记与《簿记论》相似,其“商品名称”账户,核算商品销售收入、期末商品盘点价值和进货总成本,差额直接在“商品名称”账户结转彩项结册(损益表),该账户实质上核算的是毛利润。该账户合并了材料投入生产,和商品验收入库的核算,所以原生态中式簿记不存在现代会计分录的第(3)、(4)两则分录。
若按照不同意见处理第(5)则分录,应是付(借)记“现金或银行存款”账户,收(贷)记“销售”账户。该做法并不与先收后付账法矛盾。决定收付或贷借账法的不是会计分录,而是由分类账页上(左)边设计收方,下(右)边设计付方的格式决定的。中式簿记或现代收付分类账簿,即使根据不同看法的先付后收分录,都将把销售收入登记在上(右)边收(贷)方,货币入库登记下(右)边付(借)方。
(三)中式账簿分为五簿两册 五簿中的“草流簿”为经济事项发生和结果的说明书,即《簿记论》介绍的财产目录和备忘簿,是确认会计分录的依据;“清簿”分为“银清簿”、“进货清簿”和“销货清簿”三本,即收付转三式记账凭证;“总簿”即明细分类账,“计簿”为总账,“盘点留底簿”相当于盘点表。两册中“彩盘结册”相当于损益表,“存除结册”即资金平衡表或权益资产表。总簿产生很早,有三千多年历史,而充作总账的计簿只有一百多年历史,此为明细分类账称作总簿,而总账却称谓“计簿”的原因。
计簿下设股本、生财、本埠交关、外埠交关,货源、杂支和现款计七个账户,可以顺序解释为实收资本、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本埠往来、外埠往来、毛利润、费用和现金账户,对结账前的总簿起控制和逐笔核对作用,但不登记结账分录,所以称谓“不完整的总账”。总簿分别设置股东、生财、本埠交关、外埠交关、货源和杂支六本。股本总簿下设“投资人姓名”,生财总簿下设“固定资产或低值易耗品名称”,交关总簿下设“企业名称或自然人姓名”,货源总簿下设“商品名称”,杂支总簿下设“费用名称”明细账户。此外,银清簿替代“现款”明细账。盘点留底簿可以解释为“存货名称”明细账,彩项结册替代“损益”明细账,是另一种形式的明细账。
草流簿和盘点留底簿用白纸装订成册,清簿用十行纸装订成册,计簿和总簿用斗方账页装订成册。封面用兰色布和白色布裱成,用红色纸书写账簿名称,贴于兰色封面左上角。
二、中式簿记改良
(一)阻碍中式簿记发展的改良 1933年徐永祚著《改良中式簿记概说》一书。该书曾指中式簿记账户无分类,账簿无组织,无格式,账法无规律。改良中式簿记,首先应当改直书为横书,改汉字数码为阿拉伯数码,该书却保守地采用直书和汉字数码。《改良》一书没有设定一则经济事项和分录,没有具体介绍如何登记会计账簿和如何编制会计报表。只是借鉴“西式簿记”的研究成果,扩大了账户名称,改两栏为三栏式账户,改四种为五十余种账簿格式,改三本清簿为十本日记账。
西式借贷记账法经过近800年的发展,会计理论已经相当完善,经济凭证(即原始凭证)逐步法制化,记账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相当规范。但是,借贷记账法仍然存在缺乏理论支持,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项目排列方向不统一等问题。例如:世界上第一本
会计学著作论述借贷账法:借贷“这两个符号是根据威尼斯城的习惯使用而来的。一般总是应先说明借方或per,然后才紧接着说明A方或是贷方。必须遵循习惯。”这就是借贷账法的“习惯”理论,不符合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所以才会有诲涩难懂的评价;资产负债表左边列示资产类项目,右边列示负债类项目;而损益表上(左)边列示负债类项目,下(右)边列示资产类项目,两表项目排列方向相反。损益表项目亦与账簿左借方、右贷方的排列方向相反。
中式簿记历经两千多年的改革和改良,期间经历过盛唐辉煌,北宋繁荣,康乾盛世的发展,造就了收付账法的科学性。但封建统治使商人在士农工商中的地位甚低,人们视会计技术为“末学”,20世纪之前没有总结成文。《改良》一书对此评论引发的改良与改革中式簿记之争,影响了中国商业文化遗产中的中式簿记的发展。
(二)促进中式簿记发展的改良 会计实践者创造了会计学理论,又不为理论所拘束。中国商人在12世纪之前,改革入出为出入和收支两种账法,明末清初又统一改良出入和收支为收付账法,并且符合经济治动先出后入规律。20世纪初,西式借贷账法开始在学校中传播。六十年代会计人士创造了增减账法,再次改良了中式簿记,特点是改直书为横书,改汉字数码为阿拉伯数码,改分类账簿两栏为三栏:结账后的分录也制作记账凭证,改彩项结册为损益表,改存除结册为账户余额表,并出版了《银行会计概论》一书,具备了现代会计学的要素,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改良。但也存在一定不足,其没有认识到收付账法应符合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也未明确收付账法是贷借账法在中国的表现形式。
三、借鉴西式贷借理论改良收付账法
(一)国际会计学理论界对贷借账法研究较早 16世纪30年代会计学家塔里恩特强调贷方的主要作用,而卡萨诺瓦认为借方总是发生于贷方账户之前。卡尔达诺用左设贷方右设借方的账簿设计支持了塔氏,意在改革借贷账法,理论比较先进。历史学家“正在不懈地寻找这样做的原因”,即寻找左设贷方、右设借方的理论依据。1856年英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左边列示资本和负债项目,右边列示财产和资产项目,在借贷账法的会计学理论上,开了先例,做到与损益表项目排列方向统一。特点是把股东和企业债权人排列在资产负债表左边、上首,肯定了资金来源是首位的原则。1926年,德国会计学者巴比著《复式记账原理》一书,首创资本循环说。书中将全部账户划分为资本来源与资本形态两类,又把每一账户分为“入口”与“出口”两方,进而论述:“资本的每一运动必然是‘出于此而入于彼’或‘出于彼而人于此’,其运动方向是由贷方到借方的。”结论是“有贷必有借,贷借必相等”。巴比之论虽然没有提及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但却非常相近,是对塔氏理论和卡氏账页设计的重大发展。《新会计学原理》一书提出:贷借账法是改良收付账法而来,特点是符合经济活动先出后入规律,是对巴比之论的进一步发展,即把分录改为先贷后借,账簿设计为左贷方、右借方,权益资产表左边列示资本和债权人项目,右边列示资产项目,形成了一整套贷借账法理论,比较科学而又相对完善。
关键词:中英会计 差异比较 启示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笔者长期从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Bookkeeping(英国簿记)的教学工作,通过比较发现,中英会计存在很多差异:首先,英国会计教学选择的是业务比较简单的商品流通企业,而我国会计教学则选择业务相对复杂和充实的工业企业;其次,关于所有者权益这一内容,英国会计分别从独资、合伙和公司制三种企业组织形式进行教学,而我国会计一般是按公司制企业来进行教学……。本文对比分析了中英会计在会计循环、账簿设置、会计要素、会计科目、现金折扣核算、坏账核算等六个方面的差异,并对双语会计课程Bookkeeping如何教学提出了个人建议,与各位同仁商榷,以期推动我国高职双语会计教学的发展。
二、中英会计差异比较
(一)会计循环比较。英国会计的会计循环(Accounting Cycle)如下:(1)Analyzing(分析交易事项);(2)Journalizing(在日记账中编制会计分录);(3)Posting(过账);(4)Unadjusted Trial Balance(调整前试算平衡表);(5)Adjustments(调整分录);(6)Adjusted Trial Balance({整后试算平衡表);(7)Preparing Statements(会计报表);(8)Closing Entries(结账分录);(9)Post-Closing Trial Balance(结账后试算平衡)。详见图1。
我国的会计循环也称为会计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步骤如下:(1)原始凭证的分析及审核;(2)记账凭证的编制及审核;(3)日记账、总账及明细账的登记;(4)试算平衡表的编制;(5)对账、调整账项及结账;(6)编制财务报表。详见图2。
从会计循环上看,中英会计在总体上是相似的,都是从分析经济业务开始,接着登记账簿,最后编财务报表。但也存在以下三方面差异:
1.在英国会计中,试算平衡表非常重要,有三次试算平衡,分别是调整前、调整后和结账后;而我国会计只有两次试算平衡:调整前和调整后。
2.英国会计不存在记账凭证,会计分录是在日记账中完成的,日记账是登记分类账的依据;而我国会计中,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中完成的,记账凭证是登记分类账的依据。
3.英国会计循环的最后一步是编制结账后的试算平衡表,而我国会计循环的最后一步是编制财务报表;虽然中英会计都编制结账分录,但编制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英国会计是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后将所有的收入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收益汇总(Income Summary)”,而我国会计是先把收入和费用类账户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再编制财务报表。
(二)账簿设置比较。英国会计按账簿用途的不同,分别设置日记账、分类账及备查账。其中,日记账包括普通日记账(General Journal)和特种日记账。普通日记账又称为分录簿,是用来序时并全面登记经济业务(即编制会计分录)的账簿,接着将普通日记账中的会计分录过账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特种日记账是专门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日记账,分为四种:现金收入日记账(Cash Receipt Journal)(这里的现金相当于我国会计中的库存现金和银行存款之和)、现金支出日记账(Cash Payment Journal)、购货日记账(Purchases Journal)和销货日记账(Sales Journal)。
我国会计也设置了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日记账包括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分类账包括了总账和明细账,备查账是对未能在日记账和分类账中登记的事项进行补充说明。我国会计的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中完成的,然后从记账凭证过账至分类账,由此可以看出我国会计的记账凭证与英国会计的普通日记账的作用基本相同。
中英会计在账簿设置方面,均设置了日记账、分类账和备查账。但也存在一些差异:
1.我国会计仅设置了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而英国会计除此之外,还设置了特种日记账进行专门核算。英国会计的日记账包含了所有业务,设置更为齐全。
2.英国会计的分录是在普通日记账中完成的,而我国会计是在记账凭证中完成会计分录的。
(三)会计要素比较。英国会计将要素分为两类十项:第一类包括资产、负债、权益(或净资产)三个要素,用于描述某一时点(Time Point)的财务状况;第二类包括了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综合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共七个要素,用于描述一定期间内(Certain Period)的交易和事项的情况。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中英会计要素都包括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但还存在一些差异:
1.我国会计包含了6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的要素数量较多,包括了10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对要素的归类更加的具体、明细。
2.所有者权益方面。我国会计只设置了一个所有者权益,而英国会计对此设置了三个要素:所有者权益、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因为英国的经济更为发达,企业的权益数量更多,变化更为复杂,企业的投资者也更多,他们都需要详细了解权益的变化。因此,除了常规报表,英国会计还特别强调权益变动表的编制。
3.对利得和损失的处理不同。英国会计区分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并将它们设置成单独的会计要素;我国会计对此也进行了区分,但未将利得和损失单独设置成会计要素,而是将其包括在利润要素中。英国会计未设置利润要素,而是设置了综合收益要素。
(四)会计科目比较。英国会计的科目,除了一些固定的科目,如:采购(Purchases)、销售(Sales)等,其他大部分的科目,往往比较具体、简洁,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设定会计科目,比如可将办公用品、机器设备、房屋、办公费、租赁费、工资费用等直接作为会计科目记录在分录里。但有的时候也很比较笼统,比如存货不像我国设置原材料、库存商品等科目核算,而是直接通过“Inventory”核算。此外,英国会计对于往来账,一般是直接以对方企业的名称作为账户的名称。
我国会计科目的设置非常的统一、规范,既设置总账科目,又设置明细科目。我国的会计科目在使用时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尤其是总账科目不能有半点差异,以便会计信息的统一、可比,这是因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在政府,强制性色彩较为明显。
而英国会计的科目设置则相对灵活,因为英国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在民间,更为自由,这与英国自由的文化氛围也是一脉相承的。英国会计科目具体、简洁,大大减少了总账与明细账平行登记的工作,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五)现金折扣核算的比较。我国会计对现金折扣未设置专门账户,而是在“财务费用”下设置了“现金折扣”。当企业销货给予对方现金折扣时,借记“财务费用――现金折扣”科目,而当企业购货享受现金折扣时,贷记“财务费用――现金折扣”科目,从而抵减财务费用。
对于现金折扣,英国会计设置了专门的账户。当企业销货给予对方现金折扣时,借记 “折扣费用(Discount Allowed)”;企业购货享受现金折扣时,贷记“折扣收入(Discount Received)”。期末,折扣收入列示在收入类项目,而折扣费用列示在费用类项目。
(六)坏账核算比较。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坏账损失通过备抵法核算,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在期末应提取“坏账准备”。坏账的核算主要涉及以下几步处理:(1)计提坏账准备时,借记“资产减值损失”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2)确认坏账时,借记“坏账准备”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3)转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准备”科目;同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英国对坏账的核算与我国有很大不同,表现在:(1)计提坏账准备时,贷记“可疑债务准备(Provision for doubtful debts)”科目。(2)确认坏账时,借记“坏账(Bad Debts)”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并将坏账计入当期损益。(3)转销的坏账又收回时,分为两种情况:当转销和收回坏账在同一会计年度,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科目,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 贷记“应收账款”科目;如果收回坏账是在转销以后年度,设“坏账收回(Bad Debts Recovered)”账户,借记“应收账款”科目,贷记“坏账收回”科目,并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应收账款”科目。
三、启示及结论
中英会计存在很大差异,这是两国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差异造成的。笔者认为,中英会计各有优点,表现如下:
(一)我国会计的严谨性和规范性是值得推崇的。我国会计的严谨性和规范性在会计科目的设置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我国会计科目的设置是按照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科目非常的统一、规范,既设置总账科目,也设置明细科目;会计科目,尤其是总账科目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规定,不允许有半点差异,便于会计信息的统一、可比。这是因为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权在政府,强制性色彩较为明显;会计人员如果对经济内容的归属把握不准确,就会记错账户。
(二)英国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可理解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我国会计包含了6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的要素数量较多,包括了两类十项,共10个会计要素,英国会计对要素的归类更加的具体、明细。
2.我国会计仅设置了库存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而英国会计除此之外,还设置了特种日记账进行专门核算,英国会计的日记账包含了所有业务,设置更为齐全。英国会计的日记账设置,对深化我国会计改革有重要的启示:可借鉴英国的做法,强化日记账在我国账簿体系中的地位,设置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甚至可以考虑用日记账代替记账凭证。这样企业根据原始凭证填制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简化了会计核算程序,克服了会计核算中账证分离的现象,便于会计核算与监督。
3. 我国会计对现金折扣没有设置专门账户,而是在“财务费用”下设置了“现金折扣”明细账。英国会计对现金折扣专门设置了账户。我国会计对现金折扣的做法虽不影响利润,但期末“财务费用――现金折扣”反映的是借贷相抵后的余额,不能清晰地反映企业给予的折扣费用或享受的折扣收入的金额,削弱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而英国会计对现金折扣的处理更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更能体现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理解性。
4.我国会计把提取坏账准备、确认坏账、转销的坏账又收回都计入“坏账准备”,导致“坏账准备”账户信息反映模糊。英国会计把提取坏账准备计入“可疑债务准备”;确认坏账计入“坏账”; 转销的坏账又收回,根据收回坏账年度的不同,计入“坏账”或“坏账收回”。期末损益表中,这三个账户单独列示,有助于报表使用者做出更正确的决策,也有利于企业加强对应收账款的管理。可见,相比我国对坏账的核算方法,英国会计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更具相关性和可理解性。
(三)对高职双语会计课程Bookkeeping教学的思考。中英会计的差异加大了学生学习Bookkeeping课程的难度,学生往往会把中英会计的处理方法搞混。此外,Bookkeeping教材全英文,教师在课堂上也大量使用英文,这对于本身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难度很高,有的学生反映教学内容枯燥、难理解。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1.形成英国会计的思维模式,通过对比教学加深对英国会计处理方法的理解。笔者认为:在Bookkeeping课程教学中,要打破我国会计的框框,帮助学生形成英国会计的思维模式。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光讲授Bookkeeping的处理方法,还要带领学生了解英国的政治、济和文化,了解英国会计不同于我国会计的原因,帮助学生在Bookkeeping的课堂上,以英国会计的思维模式处理业务。同时,对于中英会计的差异,充分使用对比分析的方法,鼓励学生归纳,教师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升。
2.明确Bookkeeping课程在本质上是一门会计专业课,帮助学生抓关键词(Key Words)。笔者在Bookkeeping的第一堂课,就告知学生该课是一门会计专业课,不是“英译汉”,也不是用英文来讲我国会计,该课教学的核心是英国的会计理论与实务知识,英语只是教学交流的语言,英语基础不好的学生,只要方法得当,仍然可以学好该课。教学中,笔者不纠结于每一个单词的中文解释,不要求学生能大段地翻译,更不会对学生的英语单词拼写及语法耿耿于怀,而是把大量的时间放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的教学上,以提高学生会计基本功为核心,至于学生在学习中碰到的语言难关,教会学生抓关键词(Key Words),这样即使英文一般的学生也可以把该课学得很好。
3.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笔者坚持因材施教,采用讲授教学、渗透教学、案例讨论、对比分析、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对于会计业务操作问题采用讲授、练习以及案例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中英会计差异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对于专业词汇、术语等采用讲授、案例、自主探究、one by one等方法;对于会计账务处理程序、模拟实习等采用小组合作、情境模拟和案例分析等方法;对于中英会计处理相同的内容采用渗透教学法,如在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教学中,渗透部分Bookkeeping的专业术语和会计知识,也可将较为复杂的知识渗透到后续的专业课教学中。专业课的渗透教学,能大幅度降低双语教学的难度,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总之,中英会计在会计理论与会计实务方面存在很大差异,英国会计有很多方面值得我国会计借鉴,从而推动我国会计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Bookkeeping课程教学效果的提高,还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研究教学模式、探讨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世慧.基于教学视角的中美会计差异研究[J].国际商务财会,2011,(11).
[2]孙敬平.中英会计实务差异比较与启示[J].会计之友,2013,(11).
[关键词]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
厦门大学李建发教授在他的著作《政府及非营利组织会计》中详细地介绍了美国非营利组织的会计改革情况,暗示性地指出预算会计的国际化改革趋势在所难免。回顾我国10多年的企业会计改革,无论从过程还是结果看,与国际惯例充分接轨已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我们无法从企业会计改革的轨迹推断出预算会计改革的路径,但必须看到,随着市场的,环境也随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家对于经费既不可能也不愿意完全通过国家财政预算来解决,同时由于教育市场的对外开放与国际交流的加深,高校会计制度的国际间协调已经有了客观需求。本文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力求通过对美国高校会计体系的演变及其现状的,探索一些客观性的东西,为我国高校会计的改革提供一些借鉴。
一、会计规范体系:“双轨制”的演进
美国将大学分为政府型大学和非营利性大学(我们习惯上称之为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分别适用于不同的会计规则。政府型大学主要由州与地方政府资助,其会计规范遵循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的公告;非营利性大学则由政府以外的经济主体资助,其会计体系则服从于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规定。美国高校会计管理体制经历了几次大的转变,直至1989年才最终确立了现在的“双轨”模式。
1.早期由NACUBO规范会计核算的。“全国大专院校事务官协会”(NACUBO)是一个民间的协会组织,就像美国其他的协会组织一样,NACUBO规定高校的会计核算标准,并形成《高等教育财务会计与报告手册》作为对高校会计核算的指导和约束。NACUBO的权威性得到了“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的认可,如1973年AICPA的“行业审计指南”中,有关“高校审计”部分就采用了NACUBO《手册》中的内容,1974年AICPA的“财务状况报告(SOP)74-8”中“高校财务会计与报告”部分也是按照《手册》的内容制定的。NACUBO现在仍然是美国高校的非官方管理机构,只不过在FASB和GASB成立以后,NACU BO就不再制定新的会计规范,而仅是在高校范围内对FASB与GASB的准则进行解释与。
2.FASB与GASB“斗争”的时代。FASB成立以后,财务会计基金委员会(FAF)于1979年赋予其制定所有非营利组织(不包括政府)的会计准则,这其中包括那些非营利的高校。1984年GASB成立后,FAF又授权它制定以州和地方政府为会计主体的会计准则,公立大学就被划为GASB的管辖范围中,这样,就出现了高校按照公立与私立分别适用不同准则的情况,如下图:
财务会计基金委员会(FAF)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非营利高校(私立)政府会计准则委员会(GASB)政府主体高校(公立)
GASB在成立之初就发现了这个,提出应指定一个单独机构来制定大学(公立和私立)的会计准则。FAF于是联合“联邦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GASAC)组成了复议委员会,预计用5年时间,在1989年4月前,完成对高校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存在的这一问题的调查。在这期间,由于FASB一直没有关于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所以两个机构没有形成准则冲突。这种矛盾终于在1987年暴露出来,当年8月FASB了第93号准则,要求所有的非营利组织(包括高等学校)都必须从1988年开始提取折旧。然而此前政府高校一直按照AICPA公布的“高校审计”不提取折旧。针对这个问题,GASB立即了8号公告,不允许政府高校执行93号准则。此时,FAF的五年调查还没有最终结果。对于GASB的反应,FASB做了让步,了第99号准则《非营利组织折旧确认的生效日期的推迟》,决定将93号准则的生效日推迟到1990年1月1日,以等待FAF的审议结果。1989年11月30日FAF终于做出决议,确定将GASB的行政管辖权限定于州与地方政府的会计主体,包括政府承担的高校、卫生机构以及公共事业单位;FASB为其他会计主体制定会计准则,包括非营利性大学和卫生保健机构,并建议两个委员会相互协调,尽量减少相似会计主体同一事项的差异。
3.两组织协调发展的时代。重新确定了职能权限后,FAF要求两组织在制定准则时尽量相互协调。1991年,GASB了第15号公告,允许公立高校会计报告采用“政府模式”或者“高校审计模式”,部分地承认FASB的一些规定。1993年6月FASB了第117号准则《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要求高校在披露信息时以高校为主体,这不同于传统上以基金为主体的披露方式。1999年11月,GASB第35号准则《大专院校的基本财务报表———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要求公立大学分别按照“主体层面”和“基金层面”编制会计报表,前者是将学校作为一个整体,而不必区分各基金的详细情况,后者仍然按照传统的基金报表格式。GASB第35号准则实质上接纳了FASB的117号准则,公立与私立大学会计报告逐渐走向统一。
二、“基金”会计为主的核算方法
美国高校会计核算在传统上就使用“基金会计”模式,尽管FASB117号准则已经不再要求私立学校按照基金会计核算,但现在美国大学仍然主要以这种模式核算。
“基金会计”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将收到的各类资源按照提供者限定的用途分为几类基金,每类基金账户各自独立,分别登记收入、支出、划转、资产和负债,并在会计期末结出余额。最常见的基金类型包括:(1)流动营运基金。是为了完成学校主要任务(如教学、科研和公共服务)的经济资源,该基金一般分为限制性的(如学生的补助、科研活动)和非限制性两类。(2)房屋与设备基金。用来更新学校长期资产(如房屋或土地),或者为偿还长期债务而储备的资源。(3)贷款基金。用来向学生、教师和雇员提供借款的资源。(4)留本及类似基金。是指从捐赠人处获得的,只能花费本金获得的收益,却不能动用本金的捐赠款。(5)年金和终生收益基金。指附有延期赠予协议的基金,收到捐赠的人必须要等到特定时间以后,或是协议规定终止后才能使用该基金。(6)基金。学校充当保管员,为存款人(比如学生组织)保管钱的一种基金,存款人可以随时支取。
高校“基金”实际上将一个对外报告的会计主体分成若干个小的“记账”主体,对于发生的每一笔业务都要区分不同的记账主体登记,而不像会计那样只有一个记账主体,这就会产生同一个会计科目(比如“现金”)分布在不同的基金科目中,在会计信息披露中也分类披露。产生这种特征的原因是高校会计核算的目标是为了反映各类资金(拨款、捐赠、赞助等)的使用情况,所以它要采用分门别类的“基金”来体现不同资源提供者的要求。学校不同于企业,企业投资人将资源投入后,关注的是盈利性,对于资源被经营者如何使用并不关心;学校是非营利组织,它的义务是按照资助人的要求将资源用于指定的用途,相对于投资人来说,资助人关注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上述六类基金中,“流动营运基金”是用来核算学校主要经营活动的账户,记录的都是日常业务活动,一般包括教学、科研、公共服务、教学支持活动、学生服务、学校支持活动、房屋使用与维护活动、奖学金、强制性划转、非强制划转、辅助企业、和独立经营部门。有些学校的辅助企业、医院、独立经营部门采用自主经营核算的,那么就不必在基金会计中核算,而是单独地采用企业会计模式。在流动营运基金中,发生的所有业务都采用权责发生制,按照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进行核算,其基本程序与企业会计核算原理十分近似。
三、启示
我国高校会计核算体系始终伴随着预算会计的改革而变动。新成立初期,高校执行的是和政府一样的预算、决算办法;1965年高校会计核算由借贷记账法改为收付记账法;进入20世纪80年代,为减轻财政压力,国家允许部分事业单位实行“以收抵支”制度,部联合财政部了部属高校校办工厂财务会计制度;1988年依据新修订的《会计法》国家对原预算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修订,了新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但基本框架依然以计划为基础;为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部从1993年着手酝酿新的预算制度改革,我国现行高校会计制度执行的就是1998年修订后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这次改革重新启用了借贷记账法,记账基础采用收付实现制为主,部分业务实行权责发生制。回顾50多年高校会计制度的发展,不难发现尽管预算会计的改革步履蹒跚,但始终没有停止前进的步伐。并且,随着国家财政体制的转型,预算会计体制正在逐步突破计划经济的坚冰,向市场经济转变。无论是借贷记账法的回归,还是权责发生制的部分,都在预示着高校会计改革的国际化方向。未来我国高校会计改革必然是在整体预算会计改革的框架内进行。但是,高校作为一个非常特殊的行业,其会计改革仍要体现出一些特点。
1.改革的目标:满足多方信息使用者的需要。由于上我国高校都是以公立为主,所以整体会计制度的设计也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比如,现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高校要进行预算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与美国高校会计制度相比,我国的这种制度显然没有考虑到其他主体的信息需求。随着高校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国家以外的主体与高校发生财务关系,他们也需要了解高校的经营情况,所以,在设计会计制度时必须考虑这些利益相关者的需求。我国高校会计信息还没有实现公开披露,而仅仅是向上级管理部门汇报,这使得其他主体无法获得他们需要的信息。美国高校则不然,任何人都可以在高校的公开网站上得到财务报告。公开信息有利于提高国家、捐赠人、赞助者,甚至学生对学校的财务监督,提高学校资金使用效率。
2.改革的方法:单轨还是双轨?美国高校会计核算采用的是双轨制,GASB规范公立大学,FASB规范私立大学。应当看到,这种体制的形成有其历史上的原因,双轨制很难解决会计信息的可比性问题,这种冲突已经在美国暴露出来。尤其需要关注的是,近几年来美国公立与私立大学的会计制度开始趋向一致,实践证明两套管理机构没有更多的优越性。我国完全不必要设立两套会计管理机构,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会计管理机构客观上只能是财政部门。那么要不要由财政部门针对公立与私立大学设立两套会计核算与披露办法?我们认为也不必要,毕竟客观上还没有这样的需求,私立大学在中国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一套核算办法中应该可以协调这种会计差别。
3.改革的路径:信息披露方面缩小与企业会计的差异。会计信息说到底是为了满足人们了解学校运行状况的需要,企业会计准则讲求信息的相关性和明晰性,高校会计信息同样应该提倡这样的质量特征。美国高校信息披露由基金主体转向学校主体,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看懂财务报告。目前国际上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许多方面借用了企业会计的方法,比如用权责发生制替代收付实现制,用费用概念替代支出概念,编制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都证明了两类会计方法的融合性趋势。我国会计管理部门事实上也在消除这种差异,比如会计职称已经由最初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分开,变成目前的合二为一,并且只保留非常少的(一章)具有预算特征的。
这种说法,模棱两可,甚至没有论及草流簿的用途和发展轨迹,值得深入研究。
一、从经济凭证说起
现代经济凭证又称交易凭证或财务凭证,俗称原始凭证,包括合同、资产评估报告、出资证明书、验资报告,缴款书、收入退还书、更正通知书,增值税专用发票、普通发票、入库单或验收单、出库单或领料单、工资表、进账单、现金支票存根、借据、收据、差旅费报销单和各种票据记账联等等,是在投资、交易和交纳税款等经济活动中取得的。当发生经济责任时,经济凭证是证明交易是否合法的证据,用于追究经济责任,又起经济事项发生和执行结果的说明书作用。在会计核算领域中,仅采用“经济凭证起经济事项发生和执行结果的说明书作用”,是确认会计分录的事实依据。
中国的政府会计核算,一贯使用经济凭证作为经济事项说明书,例如周代使用法、木榜,春秋时代使用法、式法、书契,战国时代使用券、致,汉代使用券、符、约,唐代使用契、木契,作为财政收入或支出财产的经济凭证,与现代经济凭证如缴款书、收入退还书、更正通知书等等相比较,只是形式不同罢了。
1 古代民间会计核算又分两类:一类是个体经营的小企业,主要核算损益。例如销货和结账时盘点商品价值,直接记出账,发生进货和费用记入账,商品名称账户余额就是利润,不需要记录经济事项说明书,甚至不需要设置“现金”账户。待到产生合伙制企业,投资者要求会计核算规范化,要求经营管理人员与会计人员分开,经营管理人员记录草流簿或备忘簿,会计人员负责登记会计账簿,经济事项发生和执行结果的说明书诞生,简称“经济事项说明书”或者“草流簿”。个体经营者的会计核算,随之向合伙制企业会计核算制度看齐,逐渐形成一致的会计制度。
2 经济不发达时代,买方当面验收商品,卖方收到现金,交易成立,双方不存在经济责任,不需要填制或索取经济凭证。若是赊购商品,随之产生经济责任,应由赊购方填写一本金折给赊销方。金折上应加盖赊购单位公章,书写赊购方企业名称、年月日,付记商品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注明偿还日期并由经手人签字。债务人应当在偿还期内付款。债权人应在约定时间,凭金折向债务人收取货款。赊销方点清货款后,在金折上书写年月日,收货款若干并签名,同时书写“清”字,退还金折,表示经济责任已经消除。此外,商行或作坊收到股东投资,应当开给股东一本金折。若是向钱庄存款,钱庄也应当开给商行或作坊一本金折,犹如欠条。金折由柜头统一保管,是追究经济责任的证据。
在经济不发达时代,经济凭证不够完整,需要另外记录经济事项说明书,作为确认会计分录的根据(见图1)。
“‘草流簿’(见图1)用白纸装订成册。无论是否取得经济凭证,均由经济事项行为人如店员,在第一页上书写‘年月日吉立’,逐笔记录经济事项发生日期、交易商品名称、数量、单价、金额。涉及赊销或赊购的经济事项,应索取或交付金折。每日营业终止,柜头审查草流簿,根据记录制作银清簿分录并清点现款。账款相符后,将草流簿和银清簿交账房。交易繁多的企业,可以分别设置草流循簿和草流环簿。账房先生一般不参与草流簿记录。凡是涉及现金的零星购销业务,需设置零星进货簿和零星销货簿各一本,逐笔记录每一笔零星购销业务。打烊后,店员分品种统计购销数量、单价、金额,合计数用于记录草流簿。”
例如第一则经济事项:收王二股本来洋壹仟元。在银清簿上确认会计分录,收(贷)记“(股本)王二”账户1000元,付(借)记“现款”账户1000元。这是登记“(股本)王二”账户的根据。
结论1:草流簿产生于合伙制企业会计核算。草流簿或备忘簿是经济事项说明书,中外正规会计核算,不可缺少,是确认会计分录的根据。现代经济凭证把证据和经济事项说明书的作用合二为一。草流簿不是消失,而是被现代经济凭证合并了。
二、实践是检验会计学理论的唯一标准
会计学的实践性很强,它不是抽象的、纯理论的学科。会计学教师普遍轻视会计业务操作经验。因为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其会计学理论就失去了根据,成了空对空的理论。
1 《改良中式簿记概说》。没有介绍草流簿或经济凭证。会计学教材如果不介绍草流簿或经济凭证,就等于失去了交易事实。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草流簿由柜头统一保管,除操作过中式簿记的审计人员外,一般审计人员不了解世界上还有一本草流簿。徐永祚很不容易地理解了日记簿,却不了解改清簿为日记簿的事实,于是撰写了多种类型的日记簿,却不可能论述草流簿。这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2 《会计发展史纲》说:“国外把流水账称为‘日记账’或‘序时账’”。实际上,国外称草流簿为“备忘簿”。中国的日记账是发展清簿而来,是根据草流簿记录的经济事项确认会计分录,相当于记账凭证,不是草流簿。世界上的会计账簿都是序时登记的,不是草流簿、流水簿和日记账的专利。
(1)没有必要把草流簿演绎出15种之多的名称,其中包括“细流”,不妥。因为论述“‘三账’是指草流、细流和总清这三种账簿”时,似乎把细流簿当作另外一种账簿,仿佛相当于清簿。
(2)草流簿在任何时候都没有充当过经济凭证;说“在正规流水账产生以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起着原始凭证的作用”,没有事实根据。
(3)始终没有提及草流簿在会计核算中的作用。
为什么会发生不当解读草流簿的问题?答:在《会计发展史纲》出版前,中式簿记没有总结成文,作者因为缺乏会计业务操作经验,只能根据操作过中式簿记的人,天马行空地谈天说地。就有可能把草流簿误解为“潦草”记录,或“③序时登记,②备忘性记录,③无凭证作为依据,④无一定的收藏保存方法”。
3 笔者因为操作中式簿记总分类账的经验不够,竟把关于“计簿”的论述删节了。1955年底,堂兄老师曾经讲授过“计簿”,并且出示过格式。因为当时业务比较简单,没有采用计簿统驭和核对明细分类账,实际上等于没有操作过计簿。更由于在很短时间内改用借贷记账法,把“计簿”淡忘了。1997年,为了开讲会计发展史,根据操作经验撰写了《中式簿记概论》,其中关于计簿的论述有些恍惚。2001年,笔者又拜老会计陈露庭为师。老人家没有介绍计簿,于是将关于计簿的恍惚论述删节。
2012年,笔者请教堂兄刘春文。他是农业银行的高级会计师,实践经验相当丰富。我询问关于“计簿”问题时,他说:“计簿就是日计簿或月计簿,又称日计表或月计表。”堂兄老师的讲解和笔者照抄计簿的印象明晰起来。《中式簿记概论》。应当作如下补充:计簿的形态格式仍旧采用斗方账页,开设股本、生财、本埠交关、外埠交关、货源、杂支、现款七个总账户,根据三本清簿逐笔登记。其中,“现款”账户根据银清簿的“收项合计四百八十元,付项合计两千一百一十四元”,作“反其收付法”登记。试算平衡后,即可用于控制和核对明细分类账。当账账相符,才能进一步核算商品名称毛利润和损益等。
事实说明,会计学教材任何一个理论环节,都离不开实践经验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