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范文

时间:2023-09-05 16:32:11

序论:在您撰写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行政创新的具体方法

第1篇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服务型政府

前言:从新世纪开始,国家就要求政府进行改变,进行“新型政府”的建设工作,以此达到“服务”的真正要求,由此更好地对经济、文化等发展予以推进,以对我国的发展予以力量,但是想要做好“新型政府”建设各环节工作,必须注意到行政管理这个方面,只有对行政管理整体的体制予以改变,做到创新,才能够真正建设“新型政府”各环节工作,国家和相应人员要仔细思考。

一、概念叙述

“新型政府”就是可以真正对他人服务的政府,包括人民、社会以及经济、文化等等,主要就是强调政府的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在进行工作的时候,以“人民”为正确方向而进行,按照相应的法律、规定等,做好执法整体工作,并且需要对所有人和事负责,愿意担负所有的责任,所以各个城市的政府都必须进行改进,以达到“新型政府”的真正要求,而这是想要达到社会主义的真正要求必须进行的工作。

二、“新型政府”要求行政管理整体体制进行创新

虽然“新型政府”这个词开始出现的时间还比较短,但是在马克思相应理论之中,就已经对注重人民进行了记录,但是在中国建国刚开始的时候,整体都是非常落后的,当时的情况,必须先从“经济”着手,那么现在我国的经济已经有了大程度提升,人们对于政府予以的服务已经有了较高要求,这就必须做好“新型政府”的建设工作。但是必须对行政管理整体体制进行改变并且进行创新,而这也是必须进行的工作:一是我国本身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并且正在发展之中,人民本身是国家的“主人”,所以必须做好分配环节工作,而且在分配的时候,必须“公平”,而行政管理整体工作,正是对此予以保证的环节,所以必须先进行改变,二是政府各环节工作在进行的过程中,一定会有一些问题或者是欠缺,所以必须不断进行改变,对于行政管理整体环节来说,在管理的内容方面会出现欠缺,因为新情况一直在出现,而在管理的方法上,需要进行创新,这样才能够提升效率,三是国家整体的发展之中,必进行行政管理相应环节工作,以此对文化、社会、人类等等发展予以“规范”,让它们“合作”,一同发展,所以行政管理整体体制必须不断进行改变,以此才能够达到现在的真正情况。

三、对行政管理整体体制进行创新以建立“新型政府”的方法思考

明确“新型政府”的基本内容和必须对行政管理整体体制进行创新的内容之后,国家和每一个省、城市的政府负责人必须进行仔细思考,设置完备的方法,以做好实际创新环节工作,这就要从下面几个方面来思考:

(一)对工作环节予以改进,做到良好服务

那么想要对行政管理整体体制予以创新,必须先对各环节工作进行改进,以此走到可以良好服务,并向优秀服务的方向发展。第一,政府需要对自己的责任先进行改变,注意到自己应该“主动”去解决人们的各类问题或者是予以推进,负责人和工作人员要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一个改变,必须注意到“服务”的真正内容和需要遵循的准则;第二,重新设置各个工作环节,包括环节的数量和工作人员,对于环节的数量来说,需要重新安排,使得环节的数量变得“最少”,比如同一个事项的各个环节,完全可以安排成一个大环节,做好这个工作之后,对工作人员进行安排,按照工作的量来选择工作人员的数量,使得每个环节工作都可以较好的效率。另外,政府还必须不断把握新的情况,包括人们的“新要求”,以此对整体工作予以完备。

(二)完备相应规定以推进政府对理念进行提升

“新型政府”强调做好“服务”工作,那么在对行政管理整体体制予以改进以做到创新的时候,需要对各类别规定进行新的考量。一方面,国家需要先完备相应的法律和规定,对行政管理整体工作的内容进行明确,为政府对其进行创新予以正确的方向,然后各地区的政府,负责必须对相应规定进行思考,在行政管理相应规定之中,将原有的内容先进行整合,将“落后”的内容删掉,将新的内容加入进去,然后对行政管理整体工作的内容进行规定,并且将所有规定进行法律层面改进,以提升法律层面的效率,推进行政管理各个工作人员可以良好进行工作。另一方面,在这个基础之上,可以用相应规定推进政府、负责人员、普通工作人员等都对自己的理念进行一个提升,这个内容在上文已经提到,每一个工作人员,无论是否是领导,都必须考量到“服务”的真正要求,以此才能够推进“新型政府”整体建设工作可以平稳进行。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对行政管理相应规定予以完备的时候,必须对此也进行管理工作。

(三)对行政管理环节工作人员、部门等进行重新安排

上文中已经提到,需要对行政管理各环节工作和人员进行重新安排,那么做好这个环节之外,需要对工作人员、部门进行再次地重新安排,以对工作的效率、效果等给予大程度提升。一方面,对于工作人员来说,人数方面进行一次安排之后,还必须考量他们的能力和品格,所以在考试的时候,在卷子之中,要着重于“新型政府”各方面的内容,考量考试人员是否可以有“正确”的理解,而在面试的时候,必须让他们表达对“新型政府”和行政管理的想法,全部通过之后,开始真正工作,需要不断对其予以培训,以让他们把握“新型政府”的真正内容;另一方面,对行政管理各环节工作的部门进行重新安排,将工作内容非常少、工作内容已经没有作用等类别的部门删掉,比如计划部门等,对于其中的工作人员,依照他们的真正能力,安排到其他的机构或者是部门之中,同时对新情况和人们的新要求予以研究,以此可以设定新的部门,比如网络管理部门、信息处理部门等等,以此真正地对行政管理的效果予以提升。

(四)对财政整体制度进行创新

第2篇

关键词:新形势 厂办大集体 思想政治工作 方法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b)-0-02

近年来,国家加快了厂办大集体改革工作力度,准备利用3~5年的时间,通过制度创新、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对厂办大集体进行彻底改革。新的形势,深刻影响了沈冶机械厂办大集体员工的思想,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运用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提升厂办大集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切实解决企业员工的思想问题,就必须适应新形势,正确地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1 认真学习,掌握方法

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是一个科学的系统,正确运用它去解决问题是一门科学的艺术。要掌握这门艺术,就必须通过认真、严谨的态度打下坚实的基础,就必须认真刻苦地学习。学习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应该做到三个“熟悉了解”:一是要熟悉了解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内部结构、分类及其运用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从客观上对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产生深刻的认识,这是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一把钥匙。二是熟悉了解各种具体工作方法的作用、特点及对象。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由许多种不同的具体方法所组成的,每一种具体方法又都有不同的作用和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对象。要用具体的方法去解决具体的问题,就必须对各种具体的工作了如指掌。否则,不知道有什么方法,或不知道哪一种方法能够解决什么人的什么问题,就根本谈不上如何正确运用的问题。三是熟悉了解各种具体工作方法之间的联系、区别及其规律。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各种具体方法既互不相同、有着明显的区别,又相互联系,能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是因为这种联系和区别,才使得数种互不相同的工作方法能够根据思想政治工作者的需要,有规律地排列成一种新的复合方法。由此可见,深入细致地掌握各种具体工作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对于正确运用各种工作方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科学分析,正确选择

某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具有解决某一问题的功能,并不等于它能够卓有成效地解决问题。这是因为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在运用中要受到各种客观条件的限制,只有当它适应外界客观条件的要求时,才能发挥自己的作用。客观世界是复杂的,制约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运用的客观条件也非常复杂,这就需要思想政治工作者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去对各种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科学的分析是正确选择方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科学的分析,就不可能有正确的选择。要对影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运用的客观条件进行科学的分析,首先,要认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例如,厂办大集体企业员工上访时,接访人员就要耐心地倾听员工反映的问题,认真地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不认真分析问题发生的原因,就不会知道问题发生的来龙去脉和症结所在,也不可能选择出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次,要认真分析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每一个问题都具有不同的性质,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例如,有的问题矛盾已经激化,有的则没有激化;有的问题已经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有的则处于萌芽状态。不认真分析这些具体情况,就不知道该用单一的方法,还是用组合的方法去解决。此外,还要认真分析被教育者的基本特点。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不同的人有具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又分别适用于不同特点的人,不知道思想政治工作对象个人的特点,也就无法正确选择正确的思想方法。最后,要认真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要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不同的客观环境能够对人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只有认真分析这种客观环境及其对思想政治工作对象的影响,才能选择到最优化的工作方法。

3 务本求实,不图虚名

务本求实就是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说实话、干实事、抓根本,彻底解决问题。务本求实要坚持做到四个“不”字:一是不赶时髦。对待新出现的管理方法不囫囵吞枣似地盲目照搬,更不随大流、赶浪潮,用新方法来装点门面,坚持在真正学懂弄通之后,才扎扎实实、有计划地结合实际应用于自己的工作。二是不走“捷径”。运用各种工作方法时,要坚持科学的工作态度,严格按照有关原则规定和实施程序办事,不用哄骗、欺诈的手段去对待思想教育工作对象。三是不争“彩头”。运用方法要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特别是要注意解决一些不为人们重视的基础性问题。四是不走过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中遇到的“老大难”问题和自己不感兴趣的问题,要坚持持之以恒、负责到底的精神,既不敷衍了事做样子,也不马马虎虎收场。

4 秉公处事,不偏不倚

秉公处事是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道德,也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准则之一。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着一定的权力,能不能秉公处事,不仅决定着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能不能得到正确运用,更重要的是它将决定着人心向背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成败。坚持秉公处事,第一,必须坚持原则,公道正派。思想政治工作者如果心术不正,不按原则办事,就不可能正确地使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去公正地处理和解决问题。第二,必须一视同仁,不分亲疏。思想政治工作者对自己的工作对象不应有亲疏厚薄之分和爱恶生熟之别,不能以个人的好恶分等级,更不能以个人的感情做衡量工作的标准,应该一视同仁,平等相待,公正处事。第三,要赏罚公正,统一标准。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处理问题时,无论对上、对下,对熟悉的还是不熟悉的,都必须用同一把尺度去衡量和评判,实施奖惩。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

5 灵活运用,有机结合

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思想工作,而人的思想又是十分复杂的,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的场合,思想情况各不相同,用同一模式或生搬硬套某一种现成的方法,是很难解决人们思想问题的。要正确地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不仅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不同的对象和需要,灵活地采取各种不同的工作方法,而且还要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做到“六个有机结合”:一是要把说服教育的方法同行政管理的制度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不能采取压服的办法,必须摆事实,讲道理,耐心说服教育。但是,说服教育的方法并不是“万能钥匙”。对于那些不接受教育的人,就必须用行政管理制度和措施去约束他们。当然,正如同说服教育不是万能的一样,行政管理也不是万能的,只有将两者的长处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二是要把思想教育的方法同经济管理的手段有机地结合。在经济管理中,有许多行之有效的好方法,诸如将责权利挂钩的各种形式的责任制,依据效益和效率实施奖罚等等。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将思想教育的方法同现代化的经济管理手段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之成为符合时代特点要求的新的工作方法。三是要把思想教育的方法同各项业务工作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是搞好各项业务工作的保证,它渗透于各项业务工作中,为其服务。各项业务工作也都有一套适合自身特点的工作方法。因此,只有将思想教育的方法同各项业务工作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融会贯通,才能使两者产生较大的合力。四是要把精神鼓励的方法同物质鼓励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思想政治工作注重精神鼓励,但精神鼓励决不是激励人们动机的唯一方法,适时用物质鼓励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同样也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从奖励的效果看,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都不是完美无缺的激励方法,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超出两者之和的激励作用。五是要把表扬的方法和批评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表扬和批评都是从不同侧面来教育广大群众,两者异曲同工,有着相同的目的,并产生相同的效果。由于表扬和批评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中的两种不同的方式,所以,在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解决问题时,就必须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都能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六是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人们的思想问题除了一部分纯属认识问题和思想问题外,许多是由生活困难、工作难度大、下岗、收入低或失恋、离婚等实际问题引起的,这些实际问题只能用与之相适应的实际方法去解决。当然,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也不能代替思想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人们的思想问题。所以,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解决人们的思想

第3篇

关键词:药品;药品专利;强制许可

一、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概况

专利权,本质上看是在一定时期在一定地域的独占地使用其专利,并排除他人使用的一种垄断的权利,因此该权利具有公法性,是由国家赋予给专利权享有人的。专利权的垄断,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激励着人们努力创新。但是,专利权人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完全有可能滥用自己的权利,在特殊领域,比如医药领域,甚至可能会损害公共健康的时候,其法定垄断权就超出了其权利行使的范围,此时就有必要限制其权利,这种情况下,专利权的行使是以牺牲公共利益为代价的。因此,必须由国家对专利权的滥用进行限制,尤其是有巨大公众价值的药品专利,因此产生了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相比各国早期应对专利权滥用而采用的撤销专利权等手段,更好地实现了公众利益和专利人利益之间的平衡,也防止了专利人人的利益无限地扩张。

二、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救济制度的必要性

上文我们已经明确地认识到了专利权的无限扩张是不利的,是很可能会挑战公共利益的,药品专利更是如此。药品,能够维持广大人类的健康,能够拯救珍贵的生命,没有药品,就无法控制公共健康危机。专利药物被研发出来之后,由于其高昂的价格,供给的充分性往往不足。立法者的困境就在于此,一是要适当地削弱专利权的保护,以提高获取药品的量,二是又不得不考虑如果减少对创新激励的扼杀。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建立与完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救济制度。

毫无疑问,在现代社会,药品专利是生物制药公司的生命,创新的专利药品是其巨大利润来源,在面临专利强制许可下,如果缺乏专利救济制度,那么医药研究的激励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根据美国的实践,由于重视对生物医药相关的药品专利保护,其生物医药产业得到飞速发展,领先全球。去年美国一共有41种新药通过了审批,数量达到十年之最。如果在强制许可后缺乏救济制度与手段,那么可以相信,医药公司难以投入重金进行研发。

如果说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在公共利益面前不得不实行,那么完善其救济,也可以降低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使用或者滥用对医药产业发展激励的影响。

三、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救济制度的主要问题

(一)法律概念规定十分不完善,救济缺乏法律规定的支撑

以公共健康为例,公共健康是目前实施强制许可的条件之一,但是关于公共健康,各国认定不同,国内学者也有不同的理解。而法律却未对此进行详细规定,一旦进行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医药公司难以以此为救济权利的起点。医药公司即使认为公共健康的概念被显著扩大,由于法律没有明确规定也难以进行救济。

(二)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行政裁量权过大

药品专利的强制许可,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我国法律对药品的强制许可的条件等虽有规定,但并不具体,因此行政机关在行使该项权力时必然存在着比较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容易导致权力被滥用。因此,行政权力必须受到约束。可是,由于我国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立法不完善,专利行政部门在处理专利强制许可时,由于缺乏具体的法律规定,有过大的自由裁量的空间。专利权虽然可以在某些情形下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讼。但接受复议机关仍然是我国的国家知识产权局,而不是上级或其他机关,复议的效果有限,公平性难以保证,因此,难以得到有效的救济。

(三)缺乏明确的药品专利强制许可使用费补偿标准

根据现有的专利法,我国规定了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应该进行补偿,但是却没有规定补偿标准,只是提到了合理的使用费,但是依然没有设置合理使用费的计算标准。实践中往往根据特定领域的技术和市场做出合理的判断。这样,无疑扩大了行政部门的自由裁量权。同时,由于现有的专利法并没有规定专利的“未实施”具体情况,因此难以界定“未实施”的范围。根据实际情况,专利权人研发成功一款药品后,可能因为成本、规模经济或者收益最大化的原因,将专利权转让给其他公司实施。如果只是因为这个原因,最终将导致专利权人的投入产出严重不对称,不利于保护专利药品研发的积极性。

四、完善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救济制度的思考

(一)对公共健康做适当定义

正如上面提到的,概念的不明确使得专利人维权的困难,因此,我们需要明确其概念。“公共健康”的定义的核心是,在哪些疾病可以被构成公共卫生威胁。为了保障我国公民公共健康的权利,考虑到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社会医疗水平落后,基础医疗设施薄弱,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法律对“公共健康”的定义可以和国际有所不同,适当扩大。一方面包括有巨大传染性的疾病,另一方面,包括有长期影响,影响面巨大的疾病。

(二)明确强制许可使用费的补偿标准

如果没有一个关于强制许可使用费用的标准,一方面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也会带来公平性问题。上文指出,由于药品强制许可是由行政机关做出的,因此,其标准的解释往往由行政机关享有,如果缺乏可行标准,那么强制许可的补偿的公平性就会存疑,因此,必须明确补偿标准。补偿费用的标准,可以因地制宜,结合我国现阶段医药研发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的现实,至少要能够覆盖大部分研发费用和开发成本,在专利权人与社会公众之间中做到相互妥协。具体方法有很多,但是成本加合理利润法,相对而言,较为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这种方法下,由于已经支付给专利权人强制许可的使用费用包括了专利产品的研发成本、促销费用以及合理的利润,因此,专利人没有既得利益的损失,只是损失了期待利益。只有明确了使用费用计算的标准及方法才能在实践中适用强制许可,提高药品可及性的同时也在最大程度上保障专利权人应享有的利益,实现专利法的立法目的。

(三)需要明确药品专利强制许可的非独占性

非独占性,即专利强制许可后,专利持有人仍有权生产、制造,并承诺销售和进口专利产品,还可以与他人签订许可协议,授权他人使用专利。专利法在我国法律应明确授予专利强制许可,专利所有者仍然有权生产出自己的专利产品,并有权许可其他单位和个人,扩大合作的范围。

(四)强制许可的及时终止

药品强制许可是在公共健康等面临威胁时采取的紧急措施,虽然其实现的目的是正确的,但毕竟是一种损害私人利益的行为,是私人利益让位于更高位阶的公共利益与国家利益。但是,专利法的目的是鼓励创新,同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违背了法律的平等精神,因此,国家有义务将权利人的损失到减少到最低范围。(作者单位:四川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康应春.我国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研究[D].昆明:云南财经大学.2015.

[3]王先林.知识产权滥用及其法律规制阴.法学,2004,3

[4]张冬.新专利法下药品专利强制许可制度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法律学,2009.

第4篇

一、基地教师综合素质“转型升级”的主要原因

(一)基地管理工作的特殊性决定着教师管理工作的多重性。

校外实践基地不同于一般中小学的管理。一般中小学教育对象针对性强,学生数量相对稳定,课程设置国家有统一要求,师资配备有一定的比例,部门设置也较齐全,分工明确,管理条块分明,运转配合有序。而校外实践基地的教育对象却宽泛得多,从小学生到中学生,学生时多时少,活动时间具有明显的间断性,课程设置也复杂多,而人员的配备十分有限,这决定了基地教师管理工作的多重性,一人多岗、一人多职。学生进入基地,全体教师既是教学工作者,人人上课,又是管理工作者,人人参与管理。学生离开基地的间隙,人人又都是后勤人员,大到设备维护保养,小到校区卫生,个个动手,人人参与,因此没有一线、二线之分。

教师这种管理工作的多重性,促使教师道德修养和管理能力的提升。吃苦耐劳,团结协作这种团队精神支撑着基地的管理工作。所有的管理不仅仅停留在制度的制定和贯彻层面上,而是要深入“人心”,以人的素质的持续发展为本,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人的素质的可持续发展,应用人性化的管理,让教师心往一处聚,力往一处使。

(二)基地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决定教师教学工作的复杂性。

实践活动以体验、省思、实践为主,倡导体验、自主、合作的学习。让学生多种能力在“综合实践”中生根是校外实践基地所追求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基地遵循“延伸学校教育,衔接社会教育、实践素质教育”的办学思路,坚守“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基地提高”的办学宗旨,围绕学生与“自然、社会、自我”三个维度,精心开发“主题教育、劳动实践、科技活动、素质拓展”四大系列的活动课程,保证实践活动的多样性和实效性。但课程开发在基地,没有线性的学科知识体系的铺陈,没有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蓝本,一切活动项目都源于我们自己的设计。我们用“活”的资源,“活”用资源,自创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活动课程。我们提出,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高度,从教育良知的角度重视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建设。课程的责任要更加强化,课程的伦理要更加求真,课程的实施要更加常态,课程的理念要更加清晰,课程的指导要更加鲜明,课程的保障要更加有力,课程的成果要更加丰富。因此,基地教师教学工作是有难度的,是复杂的。

在课程开发上,立足小事,挖掘资源,需要教师乐于细心观察,发掘提升,开拓创新,需要教师勤于专心研究,体验观摩,点拨提醒,需要教师善于用心实践。

在课程的实施上,四大体系之一“主题教育”,涉及防震减灾、禁毒教育、消防教育、交通安全、环保教育、科普教育等。为了胜任教学,教师必须拓宽知识面,夯实专业知识功底,以往的知识单一性,必须转型升级。四大体系之二“劳动实践”,为了让活动实施更有效,教师必须严格执行各种制度,严格规范活动流程,严格制定实践预案,密切关注学生的主体意识的增强、直接经验的获得、活动过程的指导,学生动态的生成,思想教育的渗透,做到师生和谐互动,实践灵活多样,这要求教师必须转型升级。四大体系之三“科技活动”,它本身具有时代性和科技性,这要求教师知识的更新,能力的升级。四大体系之四“体能拓展”,要让学生“活而不乱,动而有序”,确保实践活动的优质、高效、安全,一个教书匠的体质要求已经远远不够,更需要体能、技能等方面的转型升级。

在课程的理念上,密切关注教育发展的趋势和时代的变化,主动适应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快速发展,坚持为全体学生服务,在不断完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不断创造出新的设想和方案。在设计一个活动课程时,我们都要认真思考以下问题。有没有以创新的教育理论指导我们的设计思想,有没有给学生一片关注的空间——关注自我、关注学校、关注自然、关注社会。有没有给学生一段探究的体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研究、学会做事,真正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没有给学生一个交往的场景——引导学生超越自我,应对各种人际互动,在交往中学会交往。有没有给学生一个展示个性的舞台——为学生充分表现自我,发展个性提供一个广阔的空间。因此基地教师必须“转型”,既是一个课程的设计者,更是一个学生的学习伙伴,一起学习,一起动手,一起探究。同时要“升级”,必须是有新思想、新观念。

昆山市未成年人素质教育校外实践基地承担着全市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是基地课程底线。保障每一个学生人身安全,是基地管理底线,让全体学生各有所得,力求多得是基地教师的工作目标。为使基地各项活动正常、规范、安全、有序、高效开展,目前基地教师必须“转型升级”。根据实际情况,主要是进行“角色”的转型和“素养”的升级。角色转型以单一的学科管理向综合的行政管理转型;以单一的教学为主专业人才向融“教师、学生、科技工作者、体育工作者”等为一体的综合型人才转变。“素养”升级,包括思想道德,管理能力,业务知识,动脑、动手、动情等由单一走向多元。一句话,实践基地教师综合素质的“转型升级”,落脚点扎根于“校外实践”中。

二、基地教师综合素质“转型升级”的方法

(一)抓好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的岗位意识教育工作。

“人心齐,泰山移。”基地工作人员少,任务重,一人多岗,一人多职,要出色完成任务,强烈的岗位责任意识必不可少。

1.抓好基地领导班子建设,齐谱“奋进曲”。具体方法:(1)更新观念,练就教育思想引领的魅力;(2)钻研业务,练就专业引领的实力;(3)修身养性,练就人格引领的魅力;(4)真抓实干,练就干部引领的能力。

2.打造专业教师队伍,高歌“发展曲”。具体方法:(1)以满足教师需求为出发点,完善机制,提供发展保障;(2)以项目管理为策略创新主线,增强发展动力;(3)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搭建平台,创设发展空间。

3.加强行政后勤队伍管理,长奏“合作曲”。具体方法:(1)合理安排优势互补,整体配合;(2)用心服务,增强意识,提高质量。

(二)抓好以落实校本培训规划为核心的组织领导工作。

基地主任作为基地校本培训的设计者和责任人,在基地培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校本培训规划的落实,我们成立了基地主任亲自挂帅的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并根据单位情况与教师特点制订了具有实效性、可操作性的校本培训计划,认真安排,使校本培训有计划、有目的、有实效地进行。另外,要派出骨干教师到国内外开展访学和考察活动,并投入10万资金用于课题研究工作经费,为校本培训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证。

(三)抓好以提高教师业务能力为核心的师资培训工作。

校外教育以开展活动为实施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形成了基地校本培训的特殊性。

1.借助省协会力量,着力形成专业培训新机制。为了弥补基地教师专业培训的空缺和不足,协作会充分发挥平台作用常态化组织全省基地专业培训。具体形式:(1)教师互派蹲点观察学习;(2)教师专业技能培训;(3)协作会框架下,教师论文评比。

2.举办专家讲座,更新教师教育观念。要聘请专家分别从师德建设、教育科研、课程改革、校外基地标准化建设全角度开展现代教育新理念系列讲座。

3.加强培训指导,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校本培训的课程构成之一就是教育教学基本技能与能力。校本培训的重点放在提高校外教师的教学能力上。具体着力开展设计教学活动方案的系列培训与展示活动,将教学活动方案设计的辅导讲座与示范、展示、汇报、评比、考核相结合,多形式多方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培训的同时,搭建平台提高教师活动能力。

(四)抓好以更新教师理念为核心的创新实践工作。

中小学社会实践基地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不同于学校的教学工作,它是学校教学工作的延伸、补充和拓展。它的步伐与时代同步,它的教学内容应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应适应学校学生的要求,为新课程服务,为全体学生服务。具体方法:(1)不断创新课程体系;(2)开展不同学科内的复合培训;(3)开展培训与活动联动的研究与实践。

(五)抓好以提高教师科研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科研工作。

通过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以科研带教研,以教研促教学”,走教研与科研相结合的路。具体方法:(1)以立项课题研究为抓手,让教师掌握教育科研的基本规律与研究方法;(2)举办教育论坛,让教师通过研究解决教学活动实际问题;(3)建设“三名”工程,让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明显提高。

第5篇

[关键词]企业;行政管理;重要性;创新;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08-0173-01

在新时期企业迎来了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时代,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为了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发展,使其更加适合当前的管理环境,企业必须对行政管理进行创新。这样可以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其更快更稳定的发展,对于增强企业竞争力以及降低企业管理成本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企业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1、让企业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企业的行政管理可以看作是企业发展运行的中枢神经,决定了企业的整体运作能否顺利进行。不管是哪一个部门或者生产经营过程都和行政管理有着紧密的关系,所以行政管理工作可以在管理者以及企业员工中起到良好的沟通作用。我国的市场经济近年来得到了长足进步,随之而来的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更为科学合理的行政管理,企业可以更好的对大局进行统筹管理,通过提高企业的适应力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保持统一。

2、.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不管是国营企业、民营企业还是私营企业或者外资企业,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和飞速的发展。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大经济环境下,唯有提升自己的综合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以要从企业的行政管理水平出发开始进行提升,帮助企业强化自身文化,同时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使其掌握更为先进的技术以及科学的管理理念,让企业拥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得到良好的稳定发展。

3、.让企业可以长期稳定发展

首先,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个科学的发展目标,而行政管理可以计划发展目标,从工作内容、目标以及所使用的具体方法上进行规划。其次一个企业会有众多的部门,只有让这些部门各司其职的同时相互配合、协调,才能使整个企业的工作都井然有序,而行政管理正是起到这样一个协调安排的作用,保证行政管理工作有效运行。并且行政管理人员要适当地对工作人员进行调动分配,保证企业的各项工作都可以有序完成。最后是公司的各项措施,也需要由行政管理部门来进行检测和控制,依照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其在执行的过程中真正发挥出其效用。只有各个发展环节都切实有效并且得到了有效的组合,企业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这也正是企业行政管理的最终目的,帮助企业稳定发展,保证企业的制度和原则顺利执行并且对工作进行有效的协调。

二、企业行政管理创新的路径

1、规范企业管理模式

规范企业的管理模式是对于“游击作风”而言的。要想改变企业行政管理中的“游击作风”就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对其进行合理有效地调整。例如,通过将企业行政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制定合理、有效地行政体系和相关的企业规章制度上面,使企业的各个部门都能够处于一种良性的工作状态。除此之外,对于规定的相应生产任务要具体落实到每个部门和个人,从而提高企业职员的工作积极性。

2、确保行政管理工作的合理性

为了提高企业正常运行的高效性,在企业行政管理过程中对于每一个细节都必须保持者严谨的态度,确每一项创新措施都具有合理性。在实际工作中,企业要根据自身实际特点,根据这些相应的特点来开展工作。除此之外,企业的各个行政管理部门都必须明确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工作当中给自己灌输更多的能量。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帮助,实现企业的利益最大化。

3、 管理工作要结合实际,灵活变通地开展工作

企业在进行管理工作时,最重要的是要保证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避免一切形式主义,杜绝一切表面工作形式。尤其是当企业管理人员在遇到自己不懂的问题或者情况不明时,一定不要随意指挥。企业管理人员应该时常走访各部门,深入了解实际工作情况,进而有利于依据各部门的实际需要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

4、注重管理培训工作,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素质

对行政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不仅是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更是时展的需求。加强企业培训工作,有利于管理人员掌握专业的管理知识,全面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为实现企业科学有效的管理打好基础。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市场竞争日益扩大,市场环境也随之千变万化。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不断地加强管理人员的培训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脚步,适应环境的变化。

5、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

创新行政管理体制首先必须从规范管理制度上入手,依法行事是现代社会管理体制发展的新趋势,让行政管理有制度可依可以全面提高管理效率。通过制度的规范,行政管理人员能够明确自身的职责,分工也更加明确,便于大家各司其职,保障了行政管理工作持续高效的进行。除了创新企业行政管理体制以外,还应该加强管理方式的创新,两者双管齐下,企业的发展将会取得更大的进步。创新企业管理方式就是指在传统的管理方式上进行革新,具体来说可以采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繁杂的数据统计等。

6、利用现代化工具,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与交流

企业是一个统一整体,其日常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系统化的程序,必须加强各部门的交流与沟通。传统意义上,企业均采用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这种交流方式虽说直接高效但受到时空限制明显。新时期下,各部门间的交流沟通方式也呈现出新的特点,网络时代的到来,更加改变了人们沟通的方式。因此,企业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好好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比如,可以使用微信、微博、QQ等及时通讯工具加强与员工以及各部门之间的交流,这种网络化的交流方式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沟通,极大地方便了企业人员间讯息和感情的交流,值得好好加以应用与推广。

7、创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首先,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随着当前企业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行政管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想更好的深化企业行政管理,首要的就是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要从根本上改变陈旧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与时展的潮流相适应;其次,深化企业人力资源的准入机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优化人才引入标准,建立人才的激励机制,加强对企业核心职员的选拔和培养,要想办法防止优秀人才的流失,把重视人才和尊重人才落实到企业的实际行动中。要给予企业的关键人才充分的、全面的激励。保证有足够的能力吸引企业所需的各方面高素质人才到企业中来,并留住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后备力量支持;再者,优化企业人力资源的薪酬激励机制。合理的薪酬激励机制一方面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更大的活力。最后,为企业职员建立合理双赢的职业生涯规划。一方面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职员自身的分析、总结和定位,明确在企业中的发展方向,从而制定相契合的发展计划。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将自身的发展和职员的发展相结合,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新时期下,企业要想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获得长足的发展,就应该突破常规,创新企业管理模式和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 刘霞.做好行政管理为企业核心工作服务[J].经营管理者.2011(14).

[2] 魏烈.行政管理的质量提升途径浅析[J].企业研究.2013(06).

第6篇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化,人的创造力越来越强,社会和人们的复杂因素越来越多,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针对性不强、方法滞后、党务及政工队伍不稳、物质保障不足等问题,思想政治工作没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切实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凝聚力量,团结一心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本文将通过分析当前我国思想政治建设中的不足,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进行探讨。

一、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1.重要性

新时期、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凝聚力、促进企业和谐发展有着极其中哟啊的意义和作用。

思想政治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发展全局的内在要求。在新形势下,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对于企业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企业发展有重要作用,有利于企业的工作高效、有序地开展。同时,思想政治建设有利于提高职工思想政治素质,增强认同感和凝聚力,有利于提高职工的思政素质,更好地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找出问题所在,确定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和具体方法,增加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增强团结、调动积极性和凝聚力。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有利于统一思想,使职工齐心协力共谋发展,实现企业和谐发展

2.创新的必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更是一个企业管理的关键所在。服从各服务于企业管理创新工作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入主渠道,掌握主动,唱好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的关键。思想政治工作虽然不像抓经营、抓效益那样可在短期内收到显著成效或轰动效应,但对每个人的行动都起着根本指导作用,并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动力作用,同样,在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起着保障作用。当前,创新已成为各行业、各领域的共识,作为实现企业统一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内容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必须进行创新。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发展,各种思想、观念、文化互相融合碰撞,思想政治工作在理念、导向、方式、方法上面临着严峻考验和挑战。传统的说教式的思想政治工作已很难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新形势、新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与时俱进,我们必须从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与形式上不断创新,以适应新形式、新局面、新环境的要求。

1.树立与时俱进的新观念

创新是人们对事物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拓展和升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目的在于探索新知、推动发展,其前提是必须有正确的思想方法、科学的求实态度和变革求新的勇气和与时俱进的理念。因此,必须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新观念。要树立创新意识,要看到目前的思想政治工作思路、观念、方法落后的现状。跳出传统的圈子,打破封闭的格局,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其次,要树立市场经济意识,主动研究市场经济,适应市场经济,服务市场经济,引导市场经济。应根据市场经济的特点研究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开辟出一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第三,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意识,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而人的工作是要靠人去做的。因而一定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和有效性。既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还要做到保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

2.运行机制要创新

新形势下,要对思想政运行机制进行创新,使之更好地服务与企业的管理。

一方面,要考核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所有管理人员都要进行思想政治工作工作格局。思想政治工作与行政手段互相结合。消除单纯用行政手段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因为单纯强调行政手段虽然一时见时效,但是却存在着后劲不足,缺乏长久效应。思想工作和行政手段二者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把思想政治工作纳入企业管理,在研究、安排、检查、总结工作时,同时研究、安排、检查、总结思想政治工作,把定性变为定量,实行量化考核,并定期检查落实。同时,还要建立思想政治工作预警分析制度。做到对职工的思想早发现、早预防、早解决、把化解矛盾做在矛盾激化之前。确保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渠道畅通,加强信息沟通和反馈及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思想政治工作者也要深入职工群众调查研究,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能力,运用科学理论和方法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3.加强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政工干部的建设关系思想政治工作的落实情况,领导干部要自觉抓、主动抓。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把抓好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决不能把这项工作视为份外事,更不能当成“额外负担”或不重要的任务。要积极创造条件,给政工干部相对集中的学习和掌握做思想政治工作本领的机会。同时,还要注重提高政工干部的整体素质,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要经常组织政工干部进学习,扩大知识面,更好地应对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4.创新企业文化、改进工作方法

文化创新是文化事业发展的动力。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文化传统,同时,要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发挥各自优势,进行文化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的新路子,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号召力。要继续搞好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建设等活动,努力使广大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还要积极开展学习先进活动,注意总结和宣传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先进典型,激励作用辐射到社会生活和各个领域的不同群众,在全社会形成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同时,还要大力发展文化活动,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群众性文化体育娱乐活动,通过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作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总结

新时期,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要进一步总结经验,不断探索实现思想政治工作创新。要勇于实践,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局面,在内容上、方法上和机制上不断创新,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健康发展,不断壮大。才能确保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有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

参考文献

第7篇

关键词:创新;学校管理;以人为本

前言

基于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创新,主要是以发展人、解放人、激励人、尊重人、关心人为主要指导思想,将人作为学校管理的主体,大力开发和利用学校的人力资源,为学校组织内外的利益相关者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学校管理的最终目的,即发展人、解放人。推动学校管理的进步。

1基于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管理方法限制学校管理创新发展:

管理方法对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具有重要影响,管理方法的滞后将会限制学校管理的创新发展。目前学校管理中重章法、权利、机构,管理方法也常常使用刚性管理中科学管理方法,强调对教师的监督、控制、定量评价。尤其是通过行政手段,根据行政的职权等对学校进行管理,采用强制性手段,不但没有改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还限制了管理方法的创新和教职工的管理积极性[1]。

1.2管理制度制约学校管理创新:

学校管理制度是管理工作的依据,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则会制约学校管理的创新。传统学校管理制度中缺乏常规管理标准,过于重视学校工作的有序性,往往将学校管理工作设计成环环相连的流程、严密的程序。虽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工作程序的过分重视促使师生员工浪费大量的精力、时间。同时也限制了教师的创新,长期以往不利于学校管理的创新和发展[2]。

1.3管理理念缺失人本思想:

在学校管理中其管理理念将直接影响管理行为,管理理念中缺失人本思想,主要表现为:少数人具有决策权,忽视了被领导者的作用。传统的学校管理通常根据领导者的意愿制定管理目标、计划和实施,实际上实现学校管理的目标是实现领导者的意愿。例如,教师的管理、教育内容的选择、教学活动的安排等,对学生和教师的兴趣特长、爱好、实际需要等很少考虑,缺少管理的民主性;过于强调对师生的管束,传统的学校管理理念强调管理性,忽视了对学生的教化和引导,对培育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非常不利。最后表现为缺乏服务意识。

2基于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创新的具体方法

2.1创新管理方法:

采用量化管理和模糊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对教师的备课管理进行量化和规范化。在对教师进行考核时对量化指标的选择应根据教师的特长和兴趣等,鼓励教师完成课题任务,将学生的成绩作为重要考核指标,但不唯一,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思想品德等。另外可以采用隐性管理的方法,注重隐性文化的渲染和熏陶,营造积极进取、宽松、和谐的校园环境氛围,实现人本式管理。例如在校园中开展栽养盆栽实践活动,设计不同造型的盆景,营造一种和谐的校园环境,另外还可以设计风格迥异的警示牌等[3]。

2.2创新管理制度:

通过创新管理制度的方法,实现决策民主化,为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提供保障。充分调动广大师生根据管理制度进行活动的积极性,根据他们的意愿和需求改变传统的管理制度,扩大社区、家长、学生、教职工在学校管理中的权利。例如建立民主互动机制,首先营造尊重和理解的工作氛围,关心教师的福利待遇、个人生活、工作环境等,以此来使教师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提高工作热情。其次是使教师认识到参与学校管理的重要性,并赋予其监督权,保证学校管理的高效实行。最后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通过设计“校长意见箱”的方式,鼓励学生提出对学校管理的看法,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管理模式。

2.3创新管理理念:

创新管理理念,首先在管理中应以学生为本,主要创新内容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如在对学生尽心教学时改变课程结构,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突出课程结构的选择性、综合性、均衡性。可以设置选修课和必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自由选择,在对学生进行成绩评价时也根据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测评,改变传统学生管理中以考试成绩为唯一评价指标的局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其次注重教师的发展,在学校管理中提高教师的地位,制定管理方案和计划时,引导教师提出管理建议,并积极参与到管理中去,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性,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实现学校管理的创新[4]。

3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基于以人为本模式的学校管理创新,从中可以看出传统学校管理中严重缺乏人本思想,对教育的发展非常不利,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学校管理的创新,融入以人为本模式,提高人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满足新时期教育理念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

参考文献

[1]王丽香.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才智,2013,33:51.

[2]刘春和.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创新[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2,08:4-6.

[3]蓝赠庆.基于以人为本视角下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研究[J].学苑教育,2015,15: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