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地理课程特点范文

时间:2023-09-05 16:32:03

序论:在您撰写地理课程特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地理课程特点

第1篇

    新加坡计划小组设定的中学地理教育目标为:

    ①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技能。

    ②培养对环境欣赏和负责的态度。

    ③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容忍的态度。

    ④通过教学活动,发展思考和观察能力。

    除上述目标外,在第三、四册的地理课程中,除强调地理知识的获得,另外增设了五项教育目标:

    ①理解学生自己居住地区的基本地理特征。

    ②从地理空间上的系统观念,理解乡土区域是更大区域的一部分。

    ③从地理本质来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④应用原则和概念于乡土区域和更大区域的主题上,做有系统的研究。

    ⑤通过日常生活的各层面,理解地理和日常生活的关联。

    其中的所谓更大区域,是一个世界体系的观点,借以强调新加坡的位置。区域地理没有单独安排主题或单 元,而是安排在各册的单元内容中,并注意由浅入深的设计。

    教材大纲以主题式的课程结构来规划,如表6和表7。

    表6: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年级两册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单 元 第 地图判读 1.地球行星。2.座标与方格网。3.纬线与经线。

    4.距离。5.方向。6.比例尺和图例。7.等高线。

    自然景观 8、我们居住的陆地。9、地形与地球运动地壳变动。

    10、地表的变化。 一 天气的要素 11、天气:温度。12、天气:雨量。13、天气:风。

    天然植物 14、天然植物

    人文景观 15、人文景观

    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16、中心商业区。17、中心商业区的都市更新。

    18、作为国际港、航空中心和世界性城市。

    19、工业景观。20、住宅景观。21、新市镇 册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 22、农业。23、渔业和水产养殖。

    24、水库和休闲设施 第 环境 1.环境和它的要素。2.人类和它们的活动。

    3.人和环境。

    交互作用 4、交互作用。5、移动和流动的交互作用。

    6、移动、流动和网络。 二 成长与改变 7、成长与改变。8、聚落的成长与改变。

    9、成长的结果。

    阶层 10、阶层:一个良好的组织方式。

    11、商业的阶层。12、聚落的阶层。

    决策 13、景观和决策。14、农业和工业上的决策。

    15、计划和决策。 册 统一性和杂异性 16、统一性和杂异性。17、杂异性的意义。

    18、杂异性中的统一性。

    表7、新加坡中学三、四年级两册地理教材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第三册单元 第四册单元 自 1、地理学中的生态系统 1、地形(四)海水作用 然 2、地形(一)地壳运动 2、气候及生物(二)温带 地 3、地形(二)风化 理 4、地形(三)河流作用 的 5、气候:天气的研究 要素 6、气候及生物(一)热带地区 乡 7、农业(一)热带地区的农业发展 3、农业(三)热带栽培、集 土 约式农业、渔业 区 8、农业(二)农业类型 4、制造业(四)煤和石油的 域 的 提炼钢铁及炼油工业 及 产 9、制造业(一)工业的区位 5、制造业(五)日本工业的 更 业 分布和发展 大 10、制造业(二)原料的提炼 6、制造业(六)森林及木材工业 区 11、制造业(三)工业类型 域 12、服务业:观光 聚落及 13、聚落(一)人口 7、聚落(三)聚落的成长与阶段 人口 14、聚落(二)乡村 8、聚落(四)都市结构

    的都市聚落 9、聚落(五)人口分布 地图 15、地图判读(一) 10、地图判读(二)土地利用与 判读 基本技术 照片的判读

    注:以上是中学特别课程和快捷课程三、四年级所学的地理教材单元。而中学普通课程三年级只学第三册 2、3、4、5、7、8、9、13、15等单元,四年级只学第三册的其余单元及第四册的3、10两单元 ,五年级才学第四册的其余单元。

    (二)各国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的特点

    1、地理课程纲要的灵活性较大,多纲多本现象普遍

    一个国家,特别是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比较大,因而教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 有差异。如果用一个标准去统一要求,有时不一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 同的地理课程纲要很有必要。国外多纲多本现象很普遍,如前面提到的英国历史上就曾长期地没有统一的标准 和学大纲;德国不同州有不同的地理教学大纲,就是同一个州,也不止一个大纲。另外象美国、加拿大 、法国等也都不只一个大纲,世界各国的地理课程及纲要或标准,多样化仍是主流。

    2、大多数国家课程纲要的指导思想都是从培养合格的公民出发,注意能力培养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主要目标中,三项就有两项是关于能力方面的。由此可见,英国地理教育极为重 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国家地理课程》对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 同的要求,以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同时具有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将能力培养自 始至终贯穿在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中。例如,一开始学习地理时的要求是学生能够说出一些地理事物和地 理名词、术语。然后,要求学生能描述一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 释和说明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与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对 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决策的能力,以及进行概括特征、综合归纳、评估 相关的政策与决策的能力等。

    德国的地理课程采用专题式的方式,打破系统和完整性的束缚,抓住地理学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现代地 理学的实际问题(如社会地理学专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俄罗斯普通教育部分地理教学纲要也很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如地图学中利用平面图和地图确定方向 、距离、地物和绝对高度,利用地图在地面定方向等等,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 力等的提高十分有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理、资源和环境地理及俄罗斯地理中都穿插有能力的要求。

    日本现行的中学课程“地理分野”中规定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以直接接触地理事象来进行正确考察所必要 的能力,及根据适当的资料对地理事项给予恰当评价的能力。另外,在低年级对地图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印度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明确把天气观测和地图实习列入大纲,对能力的要求具体并且较严格。如记录天气 数据,以统计图的形式描出统计数据的曲线图、环形图和条形图等,地图野外实习和实物模型制造。

    从新加坡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来看,对野外实际考察、地图判读、决策等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地理能 力的章节也较多。要求详细具体,如作业簿中对野外考察作了四个部分的要求:

    ①问题:讨论圣陶沙(Sentosa)成为观光胜地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列为待验证的假设。

    ②实察前:以收集该地有关的资料为活动的重点。

    ③实察中:透过实际的实察所得到的资料,由此检验假说。

    教师手册中对这次活动的具体建议为:

    ①实察前:帮助学生建立假说,并提示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实察中:建议将班级学生分组,以展开访谈工作;在过程中则不要忘记检验假设这一实察的目的。

    ③实察后:就所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检验假说。

    从课程纲要中,发现其主题或单元的名称有关地图判读的就有9个,如关于土地利用与照片的判读、地图 判读基本技术等。

    3、普遍重视乡土地理和环境地理教育

    英国大纲虽然没有集中安排乡土地理,但是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还是较多。特别是在各个教学目标和一些 重要专题中,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环境地理,英国大纲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将环境地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从教学 内容方面看,英国大纲的环境地理既涉及认识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又涉及到全球性的森林剧减、酸雨 、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重大环境问题。通过让学生设计改进当地环境方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德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中,乡土地理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如巴伐利亚州普通中学地理大纲中,5年级讲授 的就是巴伐利亚地理,然后再由近及远讲述德国、欧洲和世界。有关环境地理,人们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挑选内 容,如垃圾处理站的地址,过多施肥而引起对土地的危害问题等。同时也吸收全球性的问题,如热带雨林的破 坏,废气所引起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

    俄国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对于环境地理也开辟了单独的一部分——资源和环境地理(利用自然及生态学) 。另外,在俄罗斯地理中,也不乏环境地理内容。

    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册纲要中,有关新加坡地理和环境地理的单元占有较大比重,如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和环境等主题。

    4、从各国实际出发,内容选择紧密联系国情和为己所用,并且注重本国与世界的比较

    日本国土面积较小,人口多,相对地资源对外依赖性较大,因此提出“基于广阔的视野,培养对我国国土 的知识”,“从理解各区域的相互关联中,思考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从中学课程纲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也可以体现这些目标来。以“周围、日本、世界”三个区域为范围,并特别重视自己国家的学习。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和多民族国家,强调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和容忍的态度;培养对环境 欣赏和负责的态度。在课程纲要的主题和单元之中,有关新加坡城市地理方面的内容占较大比重。另外,还有 一些特殊的内容,如新加坡的水库和休闲设施、都市结构等,与新加坡这样一个城市国家是相一致的,就是区 域内容的选择,也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所谓更大区域。

    印度作为一个农业大国,在中学地理中十分注意自然地理和农业地理的学习。

第2篇

    新加坡计划小组设定的中学地理教育目标为:

    ①理解基本的地理概念和技能。

    ②培养对环境欣赏和负责的态度。

    ③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容忍的态度。

    ④通过教学活动,发展思考和观察能力。

    除上述目标外,在第三、四册的地理课程中,除强调地理知识的获得,另外增设了五项教育目标:

    ①理解学生自己居住地区的基本地理特征。

    ②从地理空间上的系统观念,理解乡土区域是更大区域的一部分。

    ③从地理本质来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

    ④应用原则和概念于乡土区域和更大区域的主题上,做有系统的研究。

    ⑤通过日常生活的各层面,理解地理和日常生活的关联。

    其中的所谓更大区域,是一个世界体系的观点,借以强调新加坡的位置。区域地理没有单独安排主题或单 元,而是安排在各册的单元内容中,并注意由浅入深的设计。

    教材大纲以主题式的课程结构来规划,如表6和表7。

    表6: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年级两册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单 元 第 地图判读 1.地球行星。2.座标与方格网。3.纬线与经线。

    4.距离。5.方向。6.比例尺和图例。7.等高线。

    自然景观 8、我们居住的陆地。9、地形与地球运动地壳变动。

    10、地表的变化。 一 天气的要素 11、天气:温度。12、天气:雨量。13、天气:风。

    天然植物 14、天然植物

    人文景观 15、人文景观

    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16、中心商业区。17、中心商业区的都市更新。

    18、作为国际港、航空中心和世界性城市。

    19、工业景观。20、住宅景观。21、新市镇 册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 22、农业。23、渔业和水产养殖。

    24、水库和休闲设施 第 环境 1.环境和它的要素。2.人类和它们的活动。

    3.人和环境。

    交互作用 4、交互作用。5、移动和流动的交互作用。

    6、移动、流动和网络。 二 成长与改变 7、成长与改变。8、聚落的成长与改变。

    9、成长的结果。

    阶层 10、阶层:一个良好的组织方式。

    11、商业的阶层。12、聚落的阶层。

    决策 13、景观和决策。14、农业和工业上的决策。

    15、计划和决策。 册 统一性和杂异性 16、统一性和杂异性。17、杂异性的意义。

    18、杂异性中的统一性。

    表7、新加坡中学三、四年级两册地理教材的主题与单元 主题 第三册单元 第四册单元 自 1、地理学中的生态系统 1、地形(四)海水作用 然 2、地形(一)地壳运动 2、气候及生物(二)温带 地 3、地形(二)风化 理 4、地形(三)河流作用 的 5、气候:天气的研究 要素 6、气候及生物(一)热带地区 乡 7、农业(一)热带地区的农业发展 3、农业(三)热带栽培、集 土 约式农业、渔业 区 8、农业(二)农业类型 4、制造业(四)煤和石油的 域 的 提炼钢铁及炼油工业 及 产 9、制造业(一)工业的区位 5、制造业(五)日本工业的 更 业 分布和发展 大 10、制造业(二)原料的提炼 6、制造业(六)森林及木材工业 区 11、制造业(三)工业类型 域 12、服务业:观光 聚落及 13、聚落(一)人口 7、聚落(三)聚落的成长与阶段 人口 14、聚落(二)乡村 8、聚落(四)都市结构

    的都市聚落 9、聚落(五)人口分布 地图 15、地图判读(一) 10、地图判读(二)土地利用与 判读 基本技术 照片的判读

    注:以上是中学特别课程和快捷课程三、四年级所学的地理教材单元。而中学普通课程三年级只学第三册 2、3、4、5、7、8、9、13、15等单元,四年级只学第三册的其余单元及第四册的3、10两单元 ,五年级才学第四册的其余单元。

    (二)各国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的特点

    1、地理课程纲要的灵活性较大,多纲多本现象普遍

    一个国家,特别是幅员辽阔的国家,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差异比较大,因而教育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也 有差异。如果用一个标准去统一要求,有时不一定能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不 同的地理课程纲要很有必要。国外多纲多本现象很普遍,如前面提到的英国历史上就曾长期地没有统一的标准 和学大纲;德国不同州有不同的地理教学大纲,就是同一个州,也不止一个大纲。另外象美国、加拿大 、法国等也都不只一个大纲,世界各国的地理课程及纲要或标准,多样化仍是主流。

    2、大多数国家课程纲要的指导思想都是从培养合格的公民出发,注意能力培养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的主要目标中,三项就有两项是关于能力方面的。由此可见,英国地理教育极为重 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国家地理课程》对于能力的培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对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的学生有不 同的要求,以适应广大学生的实际。同时具有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特点,将能力培养自 始至终贯穿在中小学地理教育的全过程中。例如,一开始学习地理时的要求是学生能够说出一些地理事物和地 理名词、术语。然后,要求学生能描述一些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进一步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来解 释和说明某一地区的地理特征,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与可能产生的后果,分析各个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对 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可以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决策的能力,以及进行概括特征、综合归纳、评估 相关的政策与决策的能力等。

    德国的地理课程采用专题式的方式,打破系统和完整性的束缚,抓住地理学科的关键问题,特别是现代地 理学的实际问题(如社会地理学专题、生态问题、环境问题)进行教学。在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和分析解 决实际问题方面,占有很大优势。

    俄罗斯普通教育部分地理教学纲要也很重视对学生的能力的培养。如地图学中利用平面图和地图确定方向 、距离、地物和绝对高度,利用地图在地面定方向等等,对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分析判断能力、逻辑思维能 力等的提高十分有利。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地理、资源和环境地理及俄罗斯地理中都穿插有能力的要求。

    日本现行的中学课程“地理分野”中规定的教育目标注重培养以直接接触地理事象来进行正确考察所必要 的能力,及根据适当的资料对地理事项给予恰当评价的能力。另外,在低年级对地图能力也有较高要求。

    印度的中学地理教育中明确把天气观测和地图实习列入大纲,对能力的要求具体并且较严格。如记录天气 数据,以统计图的形式描出统计数据的曲线图、环形图和条形图等,地图野外实习和实物模型制造。

    从新加坡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来看,对野外实际考察、地图判读、决策等要求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地理能 力的章节也较多。要求详细具体,如作业簿中对野外考察作了四个部分的要求:

    ①问题:讨论圣陶沙(Sentosa)成为观光胜地的原因,并将这些原因列为待验证的假设。

    ②实察前:以收集该地有关的资料为活动的重点。

    ③实察中:透过实际的实察所得到的资料,由此检验假说。

    教师手册中对这次活动的具体建议为:

    ①实察前:帮助学生建立假说,并提示收集资料的方法。

    ②实察中:建议将班级学生分组,以展开访谈工作;在过程中则不要忘记检验假设这一实察的目的。

    ③实察后:就所收集的资料,引导学生检验假说。

    从课程纲要中,发现其主题或单元的名称有关地图判读的就有9个,如关于土地利用与照片的判读、地图 判读基本技术等。

    3、普遍重视乡土地理和环境地理教育

    英国大纲虽然没有集中安排乡土地理,但是有关乡土地理的知识还是较多。特别是在各个教学目标和一些 重要专题中,都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这有利于学生对地理事物和特征的理解与掌握,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 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环境地理,英国大纲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将环境地理列为五大教学目标之一。从教学 内容方面看,英国大纲的环境地理既涉及认识和了解当地自然资源和环境,又涉及到全球性的森林剧减、酸雨 、气候变暖、水土流失等重大环境问题。通过让学生设计改进当地环境方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德国的中学地理教育中,乡土地理也受到了应有的重视,如巴伐利亚州普通中学地理大纲中,5年级讲授 的就是巴伐利亚地理,然后再由近及远讲述德国、欧洲和世界。有关环境地理,人们从学生的经验出发挑选内 容,如垃圾处理站的地址,过多施肥而引起对土地的危害问题等。同时也吸收全球性的问题,如热带雨林的破 坏,废气所引起的温室效应、臭氧层的破坏等。

    俄国的中学地理课程纲要对于环境地理也开辟了单独的一部分——资源和环境地理(利用自然及生态学) 。另外,在俄罗斯地理中,也不乏环境地理内容。

    新加坡中学地理一、二册纲要中,有关新加坡地理和环境地理的单元占有较大比重,如新加坡的都市景观 、新加坡的城乡边缘和环境等主题。

    4、从各国实际出发,内容选择紧密联系国情和为己所用,并且注重本国与世界的比较

    日本国土面积较小,人口多,相对地资源对外依赖性较大,因此提出“基于广阔的视野,培养对我国国土 的知识”,“从理解各区域的相互关联中,思考日本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从中学课程纲要的三个组成部分 也可以体现这些目标来。以“周围、日本、世界”三个区域为范围,并特别重视自己国家的学习。

    新加坡作为一个城市国家和多民族国家,强调培养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理解和容忍的态度;培养对环境 欣赏和负责的态度。在课程纲要的主题和单元之中,有关新加坡城市地理方面的内容占较大比重。另外,还有 一些特殊的内容,如新加坡的水库和休闲设施、都市结构等,与新加坡这样一个城市国家是相一致的,就是区 域内容的选择,也是以自己为中心的所谓更大区域。

第3篇

    (一)六国中学地理课程纲要简介

    英国

    英国教育注重个性发展,长期以来中小学地理课程没有统一标准和学大纲,其弊端是全国地理教育 质量参差不齐,评估也因缺乏统一标准而难以进行。1988年英国议会通过《教育改革法案》,规定从19 89年开始,公立中小学实行国家课程。国家课程共有10门,分为核心课程和基础课程两大类,地理属于基 础课程。

    1991年3月,英政府正式颁布了《国家地理课程》(geoyraphy in the national curriculum)。地 理课时占所有课程的10%。《国家地理课程》规定的英国中小学地理教育内容可以分为五大部分(即五个要 求达到的目标):地理技能、区域知识与理解、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环境地理。这五大部分内容是紧密相联 的,所有学生都同时学习这五大部分的内容,每部分内容又具体分为10个层次,以适应不同年龄和不同能力 学生的基本要求(如图)。根据规定,学生在每个阶段结束时,即在7岁、11岁、14岁和16岁时,要分 别参加统一考试,以检验学生学习状况和地理教学质量。

    (附图 {图})

    英国《国家地理课程》结构示意图

    中学阶段(12——16岁),大多数学校都将地理单独设课,也有部分学校把地理与其他科目结合(通 常是历史)一起教授,但只有一年级较普遍。中学最后两年,地理通常为选修科,大约有半数学生选修,是相 当热门的选修科目之一。

    教学目标的五个部分,还可以做进一步的划分。如地理技能可分为地图的使用与野外技能两项;区域知识 与理解要求学生学习关于区域地理主要特征的系列知识和一些重要地区的地理情况,包括学生所在家乡(乡土 地理)的区域知识,其他地区以至国外的区域知识。水平1——3着重学习乡土地理知识,英国一些具有特色 地区的区域知识,以及其他一些国家的区域知识。水平4——7主要学习当地、欧洲共同体国家、美国、前苏 联和日本,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区域知识。水平7——10主要学习当地区域知识,欧共体国家专题、发展 中国家,以及国际贸易等区域地理知识。从中可以发现,学习乡土地理自始至终是区域知识与理解的重要内容 。因为这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并掌握当地的有关地理知识,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乡土地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 然、人文和环境地理的原理。对于其他地区与国家区域地理知识的学习,注意选取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地区,并 鼓励学生将英国与其他国家的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加以对比,以提高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自然地理主要介 绍地球表面性质及其它特征,内容包括天气与气候(大气圈),河流、流域、海洋(水圈),地形(岩石圈) ,动植物和土壤(生物圈)四个方面。人文地理主要学习土地利用、人类居住、就业模式与经济,包括人口、 聚落、交通运输、经济活动(初级、第二和第三产业)四个方面的内容。环境地理通过学习自然环境和自然资 源的知识,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产生的影响和后果。学习的内容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自然资源的利用与滥用;各种环境的质量与弱点;保护与管理环境的可能性。

    德国

    德国宪法规定了各联邦的“文化主权”。各州也很注意该州的文化不受侵犯。教学大纲由文化部制定,大 纲对地理课程有约束力,由于德国有16个州,就产生了16个文化主权。德国的中学(第5至10年级)有 3种不同类型,加上小学,每州至少有4个地理教学大纲,全德国就有64个大纲,各州大纲之间有所不同。

    1970年前联邦德国各个州的大纲是统一的,大纲规定地理课讲授的重点是景观与国家。普通中学地理 课的教材偏重于专题结构。高级中学地理教材则以各个景观作为划分章节的基础。1970年以后的大纲,各 类不同学校区别不大。由于社会发生变革,地理学与教育学产生根本的变化,社会地理学得到地理科学的承认 。在教育学中,人们在挑选、确定、考虑教材结构时都联系到学习目的,一般知识则退到次要的地位。标准是 培养能够适应当今被科学所主宰生活的学生。有关空间的内容——不管是国家还是景观——都让步于普通地理 结构。现举两例加以说明:

    学习目的:农业企业体系知识。选择的例子(可以自由选择):德国——农业家庭企业;(前)苏联集体 农庄;中国——人民公社;以色列移民区的集体农庄;美国西部放牧区。

    学习目的:工业布局分析与工业经济结构。可选择的例子:(前)苏联重工业中心;美国海湾沿岸工业; 日本——工业大国;上海——中国的工业中心。

    1994年的教学大纲主要有两个倾向并包涵许多重点。

    一部分州的大纲以普通地理学习内容为主。例如萨尔州大纲中文理中学7年级的讲授内容:地球上的气候 与植物区(太阳对地球的辐射,风与海流,气候区与植物区);地球面貌的改变(地球的产生与构造,内源力 量,外源力量);人们对大自然的侵犯(亚马孙地区开发,阿斯旺堤坝:成绩还是失误?对森林的掠夺性开发 以及其给地中海地区带来的后果,严寒地区的空间开发,贝卡——阿穆尔——玛吉斯特拉尔的环境受到威胁, 可以无限制地污染空气吗?水的利用与整治,每人都产生垃圾但无人要垃圾,土地的利用与整治)。从这里可 看出,普通地理专题的内容是主要的,空间只是或多或少地起了例子的作用,它并没有很大的独立价值。

    部分州的大纲则偏重于区域地理内容。例如柏林市大纲中,第9年级的讲授内容: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远 东文化区;印度次大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区与它的利用;黄河—中国的忧虑;10亿多人口;单有成就 的农业;农村生活;城市生活;矿藏与工业;与计划经济告别?中国向世界开放);拉丁美洲文化区。很明显 ,在上述每一大文化区域里均包涵有地理课的内容。但几乎没有普通地理学(这里指自然地理学)内容,或者 将普通地理学内容放进每一区域里讲授。

    也有的大纲把普通地理学与区域地理学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例如巴伐利亚州普通中学大纲;5年级的讲授 内容为巴伐利亚州(城市与郊区;交通;德国南部疗养区;农业;自然地表形式;熟悉德国南部)。6年级的 讲授内容为德国(海岸;工业、德国:统一的国家)。7年级的讲授内容为欧洲(欧洲的气候区与植物区;欧 洲的政治区域;欧洲的经济区域)。8年级讲授世界概况(世界概况;人与受到威胁的自然界的关系;非洲: 地球上变化着的一洲;亚洲南部与东部的不同发展)。9年级的讲授内容为世界大国美国、俄罗斯;北与南的 差距:比较发展中国家与工业国家;附近地区影响空间的因素以及该因素对人产生的意义。显然,5年级与6 年级大纲中的标题是区域地理的,而实际上讲授普通地理学概况。与此相反,7年级完全以区域地理为主。但 是不象以前那样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讲欧洲,而是把内容分成大的(一般的)专题。8年级和9年级则部分以 普通地理、部分以区域地理为主。

    全部大纲都有以下的专题重点,但范围程度不同:

第4篇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地理素养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010124

初中地理课程是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课程。教师若能抓住教材的本质特征,创新教学过程,这门课完全“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为此,教师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充分探求教材内在的特点或规律,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挖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地理学可以说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它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在地理的基础教育阶段,很多国家都十分注重挖掘地理学科的人文价值,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我国的地理教学新课标也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地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需要指出的是,地理课堂教学在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培养学生爱国爱乡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注意透过对祖国辽阔的疆域、美丽的山川河流、丰富的资源与物产、浓烈的风土人情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讲解,充分挖掘并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使其树立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等。同时,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对教材中自然地理、经济地理和人文环境的相互关联与依赖等方面的剖析,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重要性,要求学生树立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意识。

二、探寻教材内容的规律性,锻炼学生的思维技能

大家知道,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揭示的正是地理事物及现象间的规律性内容。为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地理学特别是区域地理学的基本理论观点,也是初中地理教材内容中最基本的规律。它贯穿于整个教材。教师在教学中需充分抓住这一特点并加以总结,这不仅可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教材的精髓内容,而且还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思维总结能力。

首先,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组成陆地环境的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的特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体现了地理教材内容中存在的一些规律性知识。它散见于教材的各个方面,主要表现为各章节间一些宏观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和彼此影响。例如,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生物、经济生产甚至文化、生活方式、民族性格等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其中某一自然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状态的改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整体性原理与学生一起分析各要素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及发展变化的影响,从而初步评价某方案或政策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其次,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主要是指区域地理环境结构在区域内部的差异。它事实上是地理环境“地带性”分布规律的另类表现。需要指出的是,教材中地理环境的“地带性”分布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主要受纬度因素影响地理景观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布;(2)主要受海陆因素影响地理景观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布;(3)主要受海拔影响的地理景观的垂直地域分布。若这些分布“规律”被打破,就产生地理区域的自然景观分布的“非地带性”特征。这在初中地理教材中普遍存在。它主要是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水分差异、洋流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例如,处于同一纬度、北温带的天津和乌鲁木齐,两地的气温和降水根据地带性规律应相似,但因两者的海陆位置不同而打破“地带性”产生差异。乌鲁木齐地处内陆,天津则临海,两地的年降水量显著不同,天津要比乌鲁木齐多。

三、利用地理教材的直观性,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第5篇

1 内容选择的精炼性

新《课标》在教学内容上有了较大的简化,如:世界地理学习的大洲,由原来的7个减少为至少一个、13个地区减少为至少5个、国家数目由原来的22个减少为至少5个;地球地图中,减少知识重复和学量,一些常识性内容不列入基本要求。

2 课程内容的设计的实用性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使《新课标》提出的两大新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使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不仅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他们有效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以强烈的责任感关注社会环境、国家环境和世界环境;“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利于学生在应对未来挑战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学习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促进知识内化和素质提高。新《课标》提供给学生“与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重点突出“反映全球变化形势,突出人口、资源、环境以及区域差异,国土整治、全球变化,可持续发展等内容”,使所学内容不仅对学生现在的生活和学习有用,而且对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如:新《课标》将“乡土地理”确定为必学内容,其范围是指学生学校所在的地区的生活环境,能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爱国、爱家乡的情感。新《初中地理课标》引进了现代信息技术,重视地理信息资源和新技术成果应用。

3 地理课程的开放性

以往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在教学内容上完全依赖于教科书,造成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脱节;在教学形式上,片面地依靠于课堂教学,忽略了地理教育的“生活化”的特点,破坏了学生与生活环境之间的亲和力。新《课标》把课程资源划分为三部分:一是校内课程资源,如实验室、图书馆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二是校外的课程资源,包括图书馆、展览馆、博物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科研院所的等;三是信息化课程资源,如电子地图和丰富的网络资源等。这三部分互相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将书本世界与师生生活世界有效地联系起来,将教师学生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使课程资源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此外,课程内容选择也更具有了灵活性,如区域地理学习中,新《课标》只规定各层次区域的最小个数,不规定选择那些区域,地区由原来的13个区域减少至5个区域;国家由原来的15个减少至5个,这5个地区或国家可以自行选择;大洲的学习也是如此。

4 课程的难度降低

以往的《教学大纲》从“学科中心,知识本位”出发,教材内容繁、难、偏、旧,如地球、地图部分是地理学习的重头戏,这部分人只要求多,难点集中,使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拦路虎”。使初次接触地理的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失去了学习地理的热情,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角度看,这种安排不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和知识学习的要求。我从事地理教学近十年,多数学生认为地理难学,难度大,仅次于物理,精简课程内容,降低难度是势所必然。新《课标》下的初中地理,降低了难度要求,更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为素质全面养成提供空间。如:在地球、地图这一部分删去了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的天体、地形剖面图等内容;世界地理中海洋与陆地、世界气候中,删除了海底地形、地形形成、气压和风、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人口迁移等较难的内容;此外,删除了时区和日界线等问题。

5 课程内容的人文性

地理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智能,更重要的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学习地理要懂物理、明事理、通人理,其中,事理、人理与人文教育有关。我国西部地区之所以落后,除区位、政策和自然条件外,思想观念僵化、人口素质较低是重要原因。我国传统的基础地理教育重自然、轻人文,重知识、轻技能,重实在知识、轻思想观念。现在我们应该培养学生拥有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区域观、人地协调观、可持续发展观,应该培养尊重他人,能与人合作,善于协调各方面关系的公民。教育的结果应促使每一个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共同生活”。新《课标》要求,世界地理中的居民单元增加了聚落;地区单元增加了旅游业和文化习俗;国家中增加了民俗等(能举例)。同时,提高了人地关系综合性,大洲增加了人口、环境与发展问题,地区增了河流与城市分布,国家增加了资源与环境问题。

第6篇

关键词:新课程 活动 特点

新课程所有教材都加大了学生活动的力度,特别是摒弃了过分追求知识点记忆和应试要求,转而设计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地理技能的学生活动。活动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以湘教版为例,地理必修1活动内容占全部内容的25%)。新课程地理活动教学和旧课程相比较,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实践活动的场所从“课外”发展到“课内”

目前开展的地理活动教学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它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传统的地理实践活动大都游离在正规课堂教学之外。近几年的地理活动教学实验也表明,只有将活动教学与常规课堂教学很好地整合,才能有效地促进地理教学的改革。既然是与地理课程融合的活动教学,活动的形式也就有了比较大的变化。传统的实践活动多以野外室外活动为主,现在室内的大型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多,例如,角色扮演的模拟学习、制作活动如制作地球仪、堆塑地形等、简单的实验或验证活动等。这是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转向课内的必然结果。

二、实践活动的主体从“课外小组”发展到“全体学生”

实践活动从游离于课堂教学之外到与课堂教学整合,带来的变化之一就是参与者由过去的少数学生变为全体学生。现在的地理实践活动示范课,大都是全班同学共同参与,使每个同学都能有机会通过实践活动的方式学习并得到提高。

三、从强调获取直接经验转向同时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

过去的实践活动强调“直观教学”和“动手能力培养”。目前的地理实践活动除了这两个目的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学会自己控制学习过程,从而增强学习上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四、从知识系列转为问题导向

当今的地理实践活动教学与传统的课外活动的另一个显著区别是更多地采用问题导向,而不再是单纯的地理知识的深化。问题导向的活动教学使得学习过程有类似进行科学研究项目的过程,而不再是简单地验证知识和学习技能的“实习”。同时,也使活动的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了更多的联系。

五、从以自然地理内容为主发展到地理学习的各个方面

地理课程因其学科特点而特别重视实践活动,传统的地理课外活动多以对自然地理方面的探索为主.随着课程中人文地理内容的增加和环境教育内容的渗透,对环境保护的调查、人口的调查也逐渐增多。近些年,地理实践活动的内容越来越丰富,表1中列出的活动主题也能够说明这一点。

第7篇

摘要

以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为基本理念,以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三维目标,新课程改革赋予了地理以新的任务和使命,使新课程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具有有魂、有理、有用、有趣和有序的新特点。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地理实验教科书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高中地理课程逐步从恢复走向了正常的发展道路。地理教材也先后经历了三次大的改革。第一次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地理课程和教材的重建,确立了在地理教材中以人地关系为主线,讲授人与地理环境的内容;第二次是90年代中后期,编写与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相衔接的高中地理教材。教材的主旨不变,只是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加强调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进入新世纪,我们又在进行新一轮的高中地理课程和教材改革。作为对公民素质培养又重要意义的基础课程,地理课程讲述人地关系的主旨没有变,素质教育的方向性没有变,但是我们的脚步不能仅停留于此,我们要赋予地理课程以新的意义,而其起点,就是赋予新课程地理实验教科书以新的特点。

二、新课程高中地理实验教课书的特点分析

新课程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可以从教育改革的理念与目标作为出发点,教育改革的理念与目标决定了新课程下地理教材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是科学、人文有机结合,以学生发展为本,终身教育、创新教育。新而课程的基本理念则是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和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 的结合。

而地理新课程目标与以往也有很大的不同。一方面,重视了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不强求学科的系统性和完备性,淡化了组织结构,突出了实用效应;另一方面,强调了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参与到地理探究中去,在探究中学习、求知、寻找快乐;再一方面,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扩大了思想教育的内涵,让学生从小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审美情趣,强化全球意识、整体意识、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编写要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所以地理课程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中地理实验教科书的特点。

下面以湘教版地理必修1为例说明地理新教材的特点。

1、强调地理思想 ,使教材有“魂”。地理思想是人们的在长期的地理活动中所形成的地理观念和地理意识 ,是教材的主线。地理学的这些基本思想,蕴涵在教材的不同领域。新教材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装上了“地理的头脑” ,尊重自然规律 ,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 ,扬长避短的选取教材内容;强调综合分析 ,使教材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如这本教材在开篇便引用了一首诗“地球,我的母亲!/我过去,现在,未来,/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我要怎么样才能报答你的恩情?”这诗句表达了人类与地球的关系和我们对地球应有的态度。在学习地理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使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转贴于

2、注重问题探究 ,使教材有“理”。在讲述地球自转时,教材中就安排了一个小活动“动手演示昼夜更替”,用一个台灯模拟太阳,照射旋转的地球仪,由这个活动,学生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到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很好的理解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和原理,使得学生学的轻松又学的透彻。并且问题难度设置的较为合理而且有意义,符合学生的心理,在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问题探究的收获不仅仅局限在这一次活动中,而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使学生受益终身。

3、联系身边实际 ,使教材有“用”。新教材注重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 ,尤其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与体验 ,以小见大 ,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无处不在 ,地理无时不有”。在地球自转这一章节,提供了阅读材料“地转偏向力”、“地方时”以及活动“观察日影”、“计算区时”,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共鸣,通过解释它们的原理,让学生感到地理知识的必需性和有用性,引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求知欲与兴趣。另外,通过不断的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让学生参与到活动中去,也使学生不断的培养地理知识的运用能力,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运用多种表述 ,使教材有“趣”。新教材在语言上 ,从青少年的实际出发 ,追求平实、生动的风格 ,在表达方式上追求多样化 ,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 ,力求增加趣味性。如在开篇引用的诗句,通俗易懂而又饱含蕴意;在教材中,大量的插入彩色图片,教材具有更好的视觉效果,也能更清楚的讲述地理问题;书中的表格使要表述的问题更加的简洁明了。又如在讲述“太阳活动与地球气候”中,以两位同学对话的形式来提出问题。丰富的表达方式,使得教材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5、合理的知识逻辑,使教材有“序”。教材的章节设置是“宇宙中的地球”,“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总体的设置是由整体到局部,由抽象到具体,由浅到深,先使学生构建一个学科框架体系,了解地球的整体环境,而后逐步深入,逐步细化,符合了学生的发展步骤,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消化所学知识。

三、结束语

教科书只是教师教学的一个媒介与参考,教材内容并不等于教学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实际情况对教材有所侧重,有所补充,这对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新课程的教科书依然是教师进行改进和自我提高的参照和依据,新课程下的地理教材的开放性和创新性也为教师的改革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韦志榕.继承 发展 创新.中小学教材教学,20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