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疗行业研究范文

时间:2023-09-05 16:31:57

序论:在您撰写医疗行业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疗行业研究

第1篇

关键词:财务审核;医疗保险;应用;研究

一、医保财务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审核职能交叉,无法发挥监督合力作用对于医疗保险的审核监督需要多方共同参与,然而当前医保管理单位与外部监督部门之间未发挥联动作用,对于医疗保险的审核监督权限也没有明确划分和界定,因此常常出现职能重叠的现象,在审核手段和流程上也缺乏统一规划,由此导致对于医保的审核难以发挥应有效果。

(二)审核依据缺位当前有关城乡居民医保的审核尚未形成完善的制度章程,相关法律法规仍需完善,对于医保的审核主要依靠医保部门、财政部门、审核部门等,但是对于审核的权责没有明确细化,加之医保规模增加迅速,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医保管理单位的工作难度,不能仅仅依靠医保单位进行审核,同时也需要外部监督力量辅助。

(三)监督方式滞后1.回顾性监督当前对于医疗保险的监督多为事后监督,无法起到事前防范作用。部分医院采取的违规操作手段较为隐蔽,因此很难被事前发现,通过医保统筹系统监控也仅仅只能看到表象问题。以某医疗单位为例,利用医保大数据筛查发现异常,经多方查证发现一起套刷患者医保账户为妻子治疗的事件,同时还存在将不包含在医保支付范围内的项目纳入医保进行支付的现象等,诸如此类现象造成了大量医保基金损失,通过事后监督能够追回的金额相对有限。2.支付方式不合理虽然当前相关部门在不断推进支付方式改革,但是实际执行效果有限,仅仅是增加费用限制标准,实际上仍是按照以往的项目付费来结算,按项目收费对医疗机构来说方便管理,对患者来说,做了哪些项目、各项目都是多少钱,患者比较清楚,便于接受,但是按项目收费难以约束医疗行为,容易导致重复检查、过度检查等现象,不利于控制医疗费用。另外,为推动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国务院办公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深化基本医疗保险支付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2017〕55号),要求采取按病种支付的方式,以病种为计价单位向患者收取费用,实行“一价清”,但是由于按病种付费管理的病种相对有限,只有符合要求的病种才能采取按病种付费的方式,由此导致执行效果并不理想。

(四)审核对象存在违规风险在医疗保险审核过程中发现参保者道德风险和医保定点机构诱导风险需求是两大关键点。第一,参保人员缺乏诚信,不能自觉规范使用医保卡进行报销,一些参保人员违规套现,如一些人员冒用他人医保卡,或通过医保卡虚假诊疗、串换药品等,都使得医疗保险面临较大损失[1]。由于我国当前的医保系统尚未实现全面跨地域联网,一些参保人员利用信息漏洞多地大量购买药物,再进行私下交易。如某医保局通报的11起医保基金违规违法案例中,主要涉及非医保药品串换药品、超执业范围开展诊疗服务、重复收取费用、盗用他人医保卡盗刷医保基金、非医保病种骗取医保基金、过度治疗等行为;又如某卫生所负责人何某某在村所医院信息系统内设置了29种药品和静脉滴注模板,根据患者就诊情况,将医保目录内药品、耗材和非医保目录药品、耗材往模板上药品串换,2019年1月1日至6月25日间,涉嫌诈骗医保基金共123760元。第二,存在医保定点机构诱导需求现象。部分医疗定点机构为其提供的服务设置收费标准,并允许获取额外收益,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医疗服务频次增加,进而导致医疗费异常攀升。部分公立医院为调动医护人员积极性,采取以科室收入来衡量奖金额度的方式,由此导致医护人员在工作中盲目趋利,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开大处方、重复检查、过度诊疗等,更有甚者将医保基金用于支付自费项目,吃回扣,如此种种,不正当的欺诈医保费,不仅使得参保人员利益受损,还违背医保设置的本意。

二、影响医保财务审核的因素

(一)审核主体不完善对于医疗保险的审核并不能完全依靠某一部门,需要多部门协同发挥作用,共同审核医保基金运行过程的规范性和合理性,然而当前不同医疗保险审核监管主体之间沟通不畅,信息不对称,未建立共享的医疗保险审核体系,由此常常出现多头管理或者职能交错的情况,导致在审核工作过程中相互推诿,无法发挥监督的合力作用。部分审核人员缺乏风险防范意识,没有定期对医疗机构营业额增长情况进行事前审查,及时发现风险,而是接到举报之后才处理问题。

(二)制度失效为强化医保单位内部管理和约束,保障医保费安全运行,单位制定了《医保单位内部控制实施办法》,具体涵盖基金财务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业务控制等三大部分,但是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未严格落实,由此造成制度失效。主要原因在于单位内控设置的内容更多停留在业务办理和业务规程方面,而财务方面内控约束机制尚不健全,未有效落实授权审批制度、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度、归口责任制管理制度,对于财务人员的行为约束弱化;同时对于财务审核的权限多停留在平级之间,未对管理层的权限进行约束。

(三)审核对象信息不对称审核对象信息不对称主要是指参保者和医保单位之间存在信息壁垒,医保单位难以全面获悉参保人员的情况,由此一些参保人员心存侥幸心理,利用医保单位尚未实现全国联网的局限性,在异地大量重复开药以骗取医保费。

三、加强医疗保险财务审核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信息化审核体系在信息化时代,医疗保险审核应逐步实现信息化,以提升审核效率和灵活性,可以引入智能化审核系统,实现电子化线上审核,改变传统的事后处理模式,以实现对医疗保险缴纳、审核报销、发放全过程的监督[2]。第一,应重视医保信息系统基础管理,可以将医保单位的信息中心与医疗单位的信息系统实现医保信息的同步传输,同时对医疗单位的药品库、诊疗库、医保管理库等信息要进一步完善。第二,加强对医疗单位药品的监督力度,医保单位应将药品采购、销售等环节产生的信息纳入信息管理中心,由医保单位进行全程监控,将审核关口前移。第三,升级信息管理中心系统功能,增加智能分析研判功能模块,系统自动识别和分析医疗机构日常诊疗过程中的病例、处方、医疗设备等情况,在发现异常后及时预警提示,以防范医疗机构违规行为。

(二)建立独立的审核机构医保单位应重视建立独立的审核部门,增强财务审核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强化审核。其中,事前环节,依托于医保经办单位的审核监控系统对医疗单位HIS系统中医生开给患者的处方或者医嘱等进行监控,在发现超出医保规则的处方后,系统同步分析并作出预警提示,由此严格控制处方中的不规范用药行为或者违规诊疗行为,通过源头把关提升医保经办单位对医保处方的审核效率。事中环节,作为各医疗单位医保科可以建立审核分析系统,定期对医院的处方数据进行智能审核分析,可以以单个医生、科室或全院为审核分析单元,在分析之后为医院管理层提供全面的医保处方分析报告,以提升医保药品和收费项目使用的合理性和合规性,以满足医保经办单位的审核要求。事后环节,通过事后追溯统计系统对审核处理结果进行统计和查询,可以实现多维度查询,反馈违规患者信息、违规药物、违规金额等,一方面可以作为医疗单位追责的依据,另一方面可以为医保单位完善和优化医保体系提供参考。另外,通过培养复合型人才、充分解读和熟悉有关医疗保险的政策规定以及强化人员的职业责任感来提升医保监管部门综合素质,以此来保证医保费用缴纳、报销、发放的规范性和合理性。

(三)完善医疗机构风险管控体系为防范医保风险,强化医保费监管,可以由医保经办单位、医疗机构风控部门、社会监督机构三方联合搭建风险管控体系。医院方面,应从源头把关,在患者挂号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核对信息,确保医保卡和身份证信息相符,信息不一致者不能办理挂号;对于一些特殊情况,患者本人不方便办理,应要求代办人员提供相关证明和委托书,并由医院医保科详细记录相关信息;对于套保、骗保等参保人员,可拉入医保失信黑名单,各医院可以共享医保失信黑名单信息,以此净化医保环境,将医保费用到真正需要帮助的人身上[3]。同时,应加强医保费的动态监测,可以通过建立分析模型设置风险评估的关键指标,如药物份额、自付比例、平均住院日、周内重复住院率等指标,将住院时间较长、医疗费高的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并跟进治疗过程,确保合理治疗,避免出现过度用药、过度治疗的情况,同时应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限制不符合病情的检查、用药;严厉禁止分解处方、分解住院等行为。作为医保医生,应重点关注参保患者的入院和出院指征,减少住院频次;门诊医生应严格按照规定收退费,避免违规收退费情况,以提升诊断准确性。

第2篇

医疗行业中红包现象由来已久,虽经整顿,但愈演愈烈,几乎已成惯例。红包现象不仅严重损害了医务工作者的形象,侵蚀了他们的职业伦理道德,扭曲了医患之间合理正常关系,使患者付出了“不得不为”的和精神损失,让人们深恶痛绝,更为重要的是它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秩序。它受风气而日益严重,反过来又影响社会风气。

找寻红包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探讨医患双方对于红包的心理动机,红包现象形成、变迁与稳定的过程,相关的制度性对策是本文的逻辑思路。

二、界定研究范围与相关概念

哈耶克说:“在人类事务的研究中,信息交流的诸种困难首先起源于对我们试图分析的对象的定义与命名。”。在正式展开讨论前,有必要说明:

1、本文所指的医疗机构是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中规定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医疗机构的经营者和医务工作者也是特指在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工作的组织成员。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指为社会公众利益服务而设立和运营的医疗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其收入用于弥补医疗服务成本,实际运营中的结余只能用于自身的,如改善医疗条件、引进技术、开展新的医疗服务项目。2002年末,全国医疗机构床位303.8万张,其中,非营利性医疗机构295.3万张,占97.2%;营利性医疗机构8.5万张,占2.8%。因此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在我国医疗卫生行业中具有代表性,是医疗行业的主流。医疗领域中的败德行为,也多发生在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当中。

2、本文将较多地集中注意力于社会制度,但这里的社会制度区别于“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等,而是指一个社会系统内部成员认可和遵守,并作为映照着人们社会博弈中均衡选择的一种“规则系统”和“构型安排”(韦森)。制度安排是在多人、多次重复的情境中的人的行为规范。所谓行为规范,就是保证不侵犯他人利益的约束(盛洪)。这种制度含义通常包括三种类型的制度:第一类是通过人类行动而不是人类的设计而有机孳生地出现的,它是个人行动的结果,而不是人类集体行为的结果;第二类是社划者设计;第三类是社会当事人面对面反复讨价还价而创生出来的。

三、红包现象的原因分析

红包现象的产生的可见原因有二:一是竞争性使用医疗资源为目的使用红包,二是以使医务人员提供恰当医疗服务为目的使用红包。

1、以竞争医疗资源为目的使用红包

医疗保障水平涉及到普通居民最基本的生活和自由(阿马蒂亚·森将自由定义为人们能够过自己愿意过的那种生活的可行能力,实质性自由包括免受困苦——诸如饥饿、营养不良、可避免的疾病、过早死亡之类——等基本的可行能力,以及能够识字算数、享受参与等自由)。每个人都拥有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追求高质量医疗服务的潜在需求和权利。现实中,我国医疗卫生系统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和医疗机构仍是一种稀缺资源,需求大于供给是一种必然的局面,求医治病过程中存在竞争性不可避免。特别是在一些非营利性的大型综合或特色优势明显的专科医院,情况更是如此。为了挂一个专家号需要熬夜奋战或与票贩子签订“城下之盟”,为了住院需要在医院附近的破旧旅馆中忍受2-3个月,等待手术则必须对节奏缓慢的术前准备充满耐心。而谁应该收治入院,谁应该尽早手术都悬于医生的一念之间。因此,以竞争医疗资源为目的使用红包具有现实基础。

2、以使医务人员提供恰当医疗服务为目的使用红包

医疗服务的不当提供存在两种情况。一是过度提供。目前在医疗行业中大量存在的滥检查、大处方、使用高级别种类抗生素等现象就属于过度提供。我国2002年门诊病人医疗费用是1991年的7.4倍,住院医疗费用是1991年的5.7倍,刨除物价波动因素,医疗费用增长的主要原因并非是采用了新的技术或措施,而是医疗服务过度提供。二是服务不足,其主要表现形式为防御性治疗。医生为了回避医疗官司纠纷,对一些风险性较高的治疗措施采取回避态度,倾向于保守性治疗,往往导致治疗时机的丧失。随着《医疗事故处罚条例》的颁布实施,这种现象正日益严重。患者如想免除如上两种情况导致的额外损失,前期付出一定的红包成本也是“情理之中”的行动。

四、红包现象的过程分析

红包现象是一种逐渐演化而成的均衡状态。

1、医患之间的博弈:医生的行动发生在患者行动之后。参与者:医、患

第3篇

[关键词]医药福利管理;以药养医;医疗保险

[DOI]10.13939/ki.zgsc.2017.15.067

1 引 言

2009年,国务院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新一轮医改的开启。该《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的长远目标。但是,新医改的实施并未完全解决国内医疗行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具体可以表现在:①挂号难、排队时间长;②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③医院信息孤岛严重;④医药未分离,处方药网售未落地;⑤药品流通渠道多,药品价格虚高;⑥医保异地无法实时结算等。

我国以上医疗现象及问题的存在,给医疗健康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困扰,也导致了我国卫生总费用的节节攀高,各地医保基金面临巨大的支付压力,医保控费的需求变得非常迫切。医药福利管理(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PBM)正是为了控制医疗支出而产生的一种商业模式。医药福利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连接患者、医院、保险、制药商和药店之间的第三方中介平台。它将产业链各主体之间的需求与利益进行撮合,并在其中寻求利益平衡点,使各主体能够有机地整合到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闭环服务体系。

本文将对医疗福利管理的功能体系进行全面的梳理,并分析目前国内相关公司进行PBM业务的实践情况及PBM公司在国内发展遇到的问题,最后总结出美国PBM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2 PBM的功能体系

美国的PBM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相关的服务已经趋于完善。同时,由于美国存在数十家PBM公司,各自的业务不尽相同,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因此在发展的过程有些许差异性,而对于一个功能体系较为完备的PBM公司来说,基本具备如下几种功能:

2.1 药品目录管理

药品目录管理是PBM公司管理药品利益的核心,并且为了鼓励疗效更好、价格更低的药品进入药品目录,PBM公司通过第三方的医疗专家小组评价和制定药品目录。药品目录可以分为开放式的药品目录和封闭式的药品目录。开放式药品目录列出了推荐的药品信息和相对应的费用信息以供医生参考,这些药品的费用通常是由保险公司和个人共同负担的,而在推荐的药品中又通常是由自付费用较少的药品组成。封闭式药品目录只包含经过批准的药品,并且也只有目录中的药物才能够获得保险赔付。

由于市场上相同规格的药品种类很多,制药商通常都想将自己生产的药品纳入药品目录中,这样才会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那么PBM公司就可以利用药品目录工具与制药商进行协商,获得折扣药价。并且PBM公司的市场份额越大,它与制药公司的谈判能力就越强,就越能获得更加低折扣的药价。

另外,PBM也能帮助医生管理患者的处方集。医生每天会面对多位患者,不同的患者由于属于不同的保险计划,就有可能会有不同的药品目录,医生记住所有的药品目录变得异常困难,因此PBM就会根据不同患者为医生推送合适的处方集,帮助医生选择合适的药品。同时,一些规模较大的PBM公司还拥有自己的药剂师,为医生和患者提供用药方面的指导。

2.2 药品邮购服务

PBM基本均会为患者提供药品的邮购服务,这项业务的基础是建立广泛的药品销售网络,从而使得药品的流通渠道层级变少达到药品价格降低的目的。一般而言,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患者,PBM公司通常会提供3个月左右的用药量,并且在票据系统中记录下这些数据,从而确定哪些药品的供给量比较大,进而能够通过向药企大量订购药品获得折扣后给予患者一定的折扣优惠。

另外,PBM在处理药品订购的处方单据时,会通过系统自动审核这些药品是否包含在患者保险计划的药品目录中,同时会有专业药剂师团队审核药品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从而影响患者的健康,然后药剂师会将注意事项写在药品标签上后再对药品进行包装和邮递。

2.3 电子处方

PBM具备完整的处方流转信息网络及药品信息网络。每当患者前往医院看病时,医生都会开具电子处方,该处方可以经由医院的系统首先流转到PBM系统中,PBM先对处方进行处理和评价,然后再将处方传送到药店的网络中,药店的系统在调用患者的处方后,可以直接向患者出售处方药品,患者无须携带任何纸质的处方单,这就加快了医院处理处方的效率,节省了成本。

电子处方中的药品信息、诊断信息、费用信息等形成了丰富的患者健康数据。通过掌握大量的患者健康数据后,可以对某一地区患者的疾病及用药情况进行分析,可以控制不同种类药品的购买规模,帮助制药商制订生产计划,还能帮助政府进行疾病防控。同时电子处方信息的实时监控,还能实时提示医生所开的处方是否符合药品目录,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防止“以药养医”的现象产生。

2.4 普通药的使用

在美国,专利药品是受美国专利局保护的,一般具有20年的专利保护期限,仅能由专利申请的那一家制药商生产。普通药是相对专利药而言的一种替代药品,在专利药的专利受保护时限期过之后,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⒒嵩市砥渌制药商制造与专利药同规格、同药效的普通药,并且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会公开所有获批进入市场的普通药,而没有获批的普通药则无法进入市场销售。一般来说,药理等价性、生物等价性、治疗等价性三大原则会被FDA用来检验普通药能否替代专利药。

一般来说,患者基本都有保险,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通常会由保险公司支付大多数费用,且由于自身医疗知识的不足,患者也很少能够干扰医生的处方行为,这就会导致医生或者药剂师为了逐利而产生过度医疗的现象。因此,PBM会有各种方式来鼓励患者使用低成本的普通药。在和保险公司合作的过程中,推出共付机制的保险,根据不同的药品,设置不同的自付费用比例,如提高患者对专利药的自付费用,对使用普通药的患者提供较高的报销额度,并且对于使用普通药处方的医生或者药剂师给予一定的补助等。PBM的系统可以自动筛选那些能够代替专利药的普通药,从而帮助医生或者药剂师制定相关的处方。

最后,国内商业保险发展缓慢。目前国内商业保险公司的健康保险产品基本处于微利或者亏本状态,这一方面是由于保险公司与医院对于患者身体健康状况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健康险费率制定困难。这种信息不对称的原因产生于国内信息化建设的落后,缺乏患者健康信息合理利用的法律法规,导致保险公司会面临巨大的道德风险。另一方面,国内保险公司的健康险产品同质化现象很严重,缺乏相关创新产品,这也导致陷入了恶性竞争,互相压低价格导致行业的恶性循环。

4 美国PBM模式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美国PBM模式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务模式,并且也在保险费用控制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因此,我国在医疗改革实践中可以借鉴PBM的成功经验,以信息化为基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推进商业保险发展,建立合理的商业模式,从而推动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发展。

4.1 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

实现我国医疗健康行业的快速发展,首先需要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实现医药分离,完善补偿机制。我国“以药养医”机制的存在,一直是困扰医疗改革的一大难题,各方利益难以平衡,改革阻碍颇大。在PBM的模式中,医生因有补偿金额的存在有动力为患者降低医药费用,且医生的处方行为也会受到PBM系统的审核和评价。因此要实现医药分离,首先需要政府加强责任,切断医疗和药品之间的利益链,加快医药分离改革。其次,完善医疗补偿机制,让医生能够获得合理的医疗服务报酬。最后,明确医疗、医药、医保的相互责任,减少利益冲突,实现“三医”联动。

4.2 推进商业保险的发展

PBM模式能够在美国获得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商业保险因素。美国商业保险发达,保险的市场化运作为PBM的发展孕育了肥沃的土壤,使得PBM能够获得强大的医疗费用支付方。因此,我们国家也需要快速发展商业保险,弥补基本医保的不足。特别是针对医保基金亏空严重的地区,可以试点医保与商保合作的模式,让商保公司托管医保基金,审核医保理赔申请,合理控制医保支出。

4.3 推动信息化建设,建立合理商业模式

首先,是平台化运作,实现资源跨界整合、费用跨区域结算、信息跨界交互。我国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相互独立,医保跨地区结算仍未实现。通过借鉴PBM理念,我国卫计委可以统筹全国的居民健康信息化的建设,建立全国范围内居民健康信息档案,并实现各地区、各级医院之间医疗信息的互联互通,并为跨地区医保结算奠定基础。其次,是提供一站式的医疗费用结算解决方案,提高效率,满足患者体验。我国患者在就医购药过程中重复排队付费且商保报销手续烦琐。通过借鉴PBM理念,推动费用结算和商保报销自动化、智能化、提高效率。再次为患者提供资金担保,先行垫付药费,事后与保险公司结算。我国的医保结算和商保报销均采用事后结算流程,结算周期长,报销手续烦琐。通过借鉴PBM理念,实现医保和商保垫付,缩短到账时间。

参考文献:

[1]Garis R I,Clark B E,Siracuse M V,et al.Examining the Value of 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 Companies[J].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System Pharmacy,2004,61(1).

[2]Olson B M.Approaches to Pharmacy Benefit Management and the Impact of Consumer Cost Sharing[J].Clinical Therapeutics,2003,25(1).

[3]高t玉,周利生.美国药品福利管理模式的科学价值及其在我国的应用[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4(5).

[4]杨莉,周顺华,李野.美国药品福利管理者浅析[J].中国药房,2006,17(2).

第4篇

我国目前人均卫生费用仅为200多元,与国外发达国家甚至与某些发展中国家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只占到美国人均卫生费用支出的3%。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费用占GDP比值为4.6%,而美国这个比例为16.2%,同期古巴的比值为11.8%,越南为7.2%,我国不仅和发达国家差距巨大,甚至和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很大的差距(世界卫生组织)。

按照发达国家医疗卫生费用与GDP占比不低于10%的经验数据,我国医疗健康行业未来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医疗健康行业不同于其他产业,这个行业跟人民群众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属于民生行业,同时这个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中小企业占多数,整个行业要想健康稳定的发展,一方面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同时非常重要的另一方面是离不开资本尤其是风险资本的支持。

一、2006~2015风险资本在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情况

2006年~2015年这10年时间,中国在医疗健康行业披露的风险投资案例总共828个,投资总额802.46亿元人民币,单个项目平均投资额为9691万元人民币。

2006年医疗健康行业风险投资的投资额仅为20.39亿元,到2015年增加到183.46亿元,增长了近8倍,投资增长非常迅速。这期间投资增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14年增幅242%、2007年增幅226%、2010年增幅91%;投资跌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13年跌幅40%、2012年跌幅28%、2008年跌幅20%。

2006年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案例数为35个,2015年为116个,2010年投资案例数量最多,达到133个。这期间投资数量增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07年增幅114%、2010年增幅93%、2014年增幅42%;投资数量跌幅最大的三年分别为2011年跌幅34%、2012年跌幅14%、2013年跌幅12%。

2006年医疗健康行业平均单笔投资额为5826万元,2015年这个数值达到峰值,为15816万元。单笔投资额增幅最大的三年分别是2014年、2007年和2011年,增幅分别为141%、52%和34%。

二、2006~2015风险资本在医疗健康行业的退出情况

2006年~2015年,风险资本在中国医疗健康行业通过IPO、并购以及其他形式退出的资金总额为509亿元,退出案例数为335个,平均退出金额为151943万元。

这10年退出金额最高的三个年份及金额分别为:2015年退出金额166.9亿元、2014年116.48亿元、2010年113.63亿元。退出案例数量最多的三个年份及数量分别为:2014年退出108个、2015年退出93个、2011年退出34个。

这10年单笔退出金额最高的三个年份及金额分别为:2010年单笔退出金额为40582万元、2009年单笔退出金额22160万元、2015年单笔退出金额17946万元。由于缺乏2009年之前的完整的投资退出数据,所以单笔投资金额增幅的数据以2009年为基础进行对比,增幅最高的三年分别为:2010年增幅83%、2015年增幅66%、2014年增幅26%。跌幅最高的三年分别为:2011年跌幅68%、2013年跌幅28%、2012年跌幅8%。

三、2015年风险资本在医疗健康行业的投资和退出情况

2015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披露的投资金额为183.44亿元,投资案例合计116个,平均单笔投资金额15816万元。行业投资金额同比增长39%,投资案例数量同比增长22%,平均单笔投资金额同比增长13%。2015年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上半年,1~6月份投资金额为116.77亿元,占比为63.65%;投资案例合计65个,占比56.03%。1月、4月和6月是全年投资的三个高峰月,投资金额分别为51.32亿元、28.68亿元和27.29亿元;投资数量分别为15、11和11。

2015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VC/PE退出金额166.9亿元,退出案例合计93个,单笔平均退出额为17946万元,同比增长66%。2015年Q2和Q4两个季度是全年退出的阶段,两个季度合计退出金额为123.18亿元,占比73.8%;合计退出案例为54个,占比58.06%。

四、总结

中国股票市场在2006年~2015年这10年间经历过两次牛市和熊市的变换,以上证综指为例,2007年10月16日上证综指创下6124.04点的历史巅峰,而到了2008年10月28日跌破了1700点,最后到达1664.93点的谷底;2015年6月12日再次达到5178点的高点,但是之后一路下挫,2016年2月已经跌破2700点。

第5篇

Abstract: Through multi -factor comparative analysis, this article provides the basis for the necessity of strategic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of hospitals. It provides guidance and reference for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industry.

关键词: 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创新

Key words: strategic collaboration;joint development;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2-0296-02

作者简介:陈佳钢(1977-),男,江苏无锡人,政工师,硕士学位(MBA),研究方向为医疗改革、经营管理,卫生行业发展研究等。

0 引言

医疗卫生行业是与社会人群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行业,也是知识技术密集型的特色服务性行业。改革开放后的医疗卫生行业经历着从传统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转变。医院作为医疗市场的经济主体,在国家政策的调控与指导下,一方面要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公益性质,另一方面需要兼顾经营利益保持持续发展。面对国内日益增长的社会人群医疗卫生需求,如何在有限医疗卫生资源及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中,寻求一条遵循国家医疗改革政策、适应区域医疗经营特性、突破自身资源局限、持续有效发挥优势的医院建设发展之路,是摆在每位医疗卫生管理人员面前的关键问题。

1 医疗卫生行业发展环境概述

随着国家经济建设发展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人群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得到大力提高,人们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日益增长,医疗卫生无疑成为了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行业。以现代化科技与医药学发展为基础的医疗行业,经由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服务也不再仅局限于“有病求医”的简单医疗模式,医疗消费及市场表现出了更多形式、层次及行业特点。

综合型大医院依靠自身技术优势及区位效应,拥有较多医疗资源,占据着医疗市场有利地位。中小型医院受医疗规模、技术瓶颈、社会认可度等限制,经营效益普遍较差。医院间形成战略协作联合发展是缓解现实医疗市场环境的重点,医院可以通过联合协作更充分地利用自我冗余优势,为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同时医院间通过优势互补,技术交流,可以获得更迅捷的医院技术经济提升的新途径。随之而来的实际问题是,各医院大力推进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同时,对于如何科学管理、强化协作、提升效益的过程并无深入认识,这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横向联合广度的扩展、纵向协作深度的延伸,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整体效应造成影响。

2 外部现实环境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截止2010年底,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3.7万个(图1),其中医院为2091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90.2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为11835个。与2009年比较,医院增加62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2.0万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增加170个。相对于国内空前庞大的医疗需求群体,蓬勃发展的医疗卫生机构仍不足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形势依然亟待缓解。

医疗行业投入市场的产品就是关乎社会群体生命健康的医疗服务,而各类医疗服务的形成与消亡又取决于社会群体对生命健康服务的需求以及患病的种类,前者的需求会随着社会物质文化水平的提升而增长,后者种类会随疾病发展演化而多样复杂,这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医疗行业在不能完全满足患者需求及彻底治愈各类疾病前,将长期处在行业成长期。在医疗卫生行业独具的经营特性下,医院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也必将成为行业竞争至关重要的因素。从卫生部公布的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增长分析,医疗卫生行业虽然发展迅猛,但区域布局尚欠合理,城乡差异相对显著。综合性大医院设施先进、环境优越、技术力量雄厚、社会认可度高。中小型医院科研技术相对滞后,提供的医疗服务比较单一,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诊疗需求。偏远地区医疗机构缺失,造成病患人群向城市综合性大医院拥挤现象。同时,综合性大医院疲于应对日常诊疗的庞大患者群,亦不能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全部效益。

医疗行业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竞争力受技术发展的制约。国内医疗机构基础诊疗技术相对成熟,但高尖端医疗技术力量缺失,医学人才培养周期较长,开展新技术新项目的增长速度较国外尚有较大差距,对疑难杂症的诊疗方面,尚需更大的医学教育、技术培养的资金投入。相应的,政府公共卫生部门对医院建设发展的投入相较国外发达国家尚有差距,医院在维持正常运营的前提下,可供科研技术发展的资金相对有限,从而造成医院高层次发展缓慢的局面。

我国于2010年2月23日正式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这标志着公立医院改革步伐已经迫在眉睫。医改试点首先由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别选择1-2个城市作为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国家再从各地试点城市范围内遴选出16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作为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重点城市,给予政策及实施的指导。以医疗改革为契机,医院建设发展迎来了机遇,同时也接受了挑战。在“管办分开、政事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为核心的医改方针政策下,寻求符合医院发展的模式,需要创新的机制、科学的管理。

在医疗行业市场化、产业化的发展阶段,政府也鼓励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医疗卫生领域,着力构建多元化投资和多渠道办医的新格局。2011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联合商务部的新版《外资产业指导目录》内容明确规定,从2012年1月30日起,外商投资医疗机构从限制类改为允许类。这一修改更是打破了国有本土资本独占医疗行业的局面,外来资金势必带着先进的医疗技术及高端服务来冲击医疗市场。

3 内部实际状况

卫生总费用是某一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用于医疗卫生服务所消耗的资金总额,卫生总费用被认为是反映国家卫生状况的客观途径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发展中国家卫生总费用占GDP总费用不应低于5%。2000年以来,我国卫生总费用占GDP一直在4%-5%之间(图2)。与发达国家相比尚有较大差距。2010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各国卫生总费用占GDP比值分别为:日本8.1%、德国10.4%、法国11.1%、英国9%、澳大利亚8.8%、瑞典9.1%、美国16.1%,中国5.28%(图3)。全球平均为9.7%,而我国远低于这一水平。

我国的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投入仅占到25%,而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是:发达国家政府投入占比不低于75%,发展中国家政府投入占比不低于55%。在国家合理控制卫生总费用增长,逐步提高政府投入占比的同时,医院要通过改善环境、扩大规模、购置设备、引进人才、开展科研等措施谋求发展,必然需要庞大的资金,于是造成医院负债经营的普遍局面。而负债的大部分主要通过收取医疗费用来偿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医药费用的过快上涨。

从国内医疗行业的实际情况看,医院在建设发展中经营资本、资源的匮乏必然引发各种问题:吸引人才力度不足,人才队伍建设滞后;高水平的医学专业人才及专业特色人才相对不足;科研技术发展缓慢,高新医学技术缺乏,诊疗项目不能满足患者需求;医疗设备配置不足,诊疗设施建设落后;受自身社会认可度限制,医疗市场资源流失等。医院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问题已经凸显,社会人群“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一定时间内将长期存在。

4 医院间协作发展形态

社会经济、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提高了社会人群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同时也为医疗市场注入了更为激烈的行业竞争动力。在国家推行医疗改革及医疗服务国际化趋势的大环境下,医疗卫生行业在有限资源利用的现状里,采取医院间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经营模式是突破自身瓶颈,谋求长远发展的合理方案。

医疗卫生行业作为知识、技术密集的特色行业,肩负着社会人群生命健康保健的特殊使命。从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方针出发,医院归属于公益性为主的经营性质,医院间的战略协作联合发展也不完全等同于普通企业间的战略联盟。这为医院间战略协作联合发展模式的建设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医疗卫生行业必须遵循国家医疗卫生政策法规,立足行业自身特色及资源优势,参考国内外战略联盟合作的先进理论,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形成具有医疗卫生行业特色的战略协作联合发展态势,才能更好的在建设要求高、发展速度快、竞争形势严峻的医疗市场中占领有利地位,保证医院的健康有效持续发展。

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明确了医疗资源共享、医院间相互协作的重要思想。医院间通过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创新模式,已经成为谋求竞争环境下发展的重要途径。医院与医院间为了达到共同的战略目标而采取的优势合作、资源共享、分担风险、联合发展等经营活动,为医院在有限资源、人才、技术、资金的情况下得以迅速发展提供了可能。

战略协作联合发展的形态多样,从关系数量上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可分为一对一结对子联合、一对多指导性协作、多对一扶持性协作、多对多交叉性联合。从项目内容上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可分为技术协作、科研联合、资源共享、人才交流、投资联合等。从发展形势上分,战略协作联合发展可分为渐进式联合、分阶段协作、临时性联合等。

参考文献:

[1]郭岩主编.卫生事业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

第6篇

【关键词】医疗行业 信息管理 云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大幅度提高,计算机技术已被普遍运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而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医院规模的不断扩大,药品种类的不断增加以及医院工作中各种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使得传统的医疗体系已经无法满足广大用户的需求。国家关于医疗制度的改革政策的出台,使得医院面临着市场化、社会化的激烈竞争。这就要求医院改进其管理体系,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降低服务成本,提高服务质量,实现医院资源的配置利用最优化。医院信息系统,即HIS,它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医疗行业步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标志着我国现代化医疗系统的成型。现代化医疗系统系统的出现解决了传统医疗体系低效、烦琐、资源浪费等各种问题,已经成为了现今医院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本论文叙述了我国医疗行业实现信息管理的意义与作用,并探讨了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管理与应用水平,本文提出了基于云技术的医疗行业信息管理应用的建议。

一、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管理的意义与作用研究

卫生以及医疗事业,关乎国计关乎民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在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医疗事业也应当抓住契机努力发展。具体而言要在有关的医疗机构中应当注重对一些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因为通过该系统,可以更加科学的对有关医疗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以及迅速查找,以减少一些重复性的劳动,同时还能够建立起完整的医疗档案记录。目前,医疗项目活动越来越多,同时,对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因此,需要结合信息技术以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由于信息管理系统的实施,使得医院在信息和资源管理方面出现了巨大的变革,不仅从根本上降低了医院管理的成本,同时也大幅度的压缩了医院的资源成本,节省了有限的医疗资源,提高了工作人员工作的效率,加快了患者就诊速度,减少了患者的等待时间。同时,许多高科技设备的应用也从根本上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并提高了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同时,信息化不仅为医院节省了资源,更为医院争取了更多的有用的信息资源,只有信息化才能整合和共享更多前沿的信息和数据。因此,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医院来说,医院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而一个医院想要实现高效率,低消耗的目标,信息化则是必须要走的一步。

二、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管理现状

信息时代背景要求医院进行数字化的建设,同时信息化的医疗方式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医院必须加大对数字化的建设步伐。具体来看,我国目前在医疗以及卫生事业领域的有关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举措之一的“金卫工程”正在稳步展开。为此,医院正在努力建设自己的信息管理有关网络系统,具体而言,该系统由包含了几个子系统,各个子系统之间进行信息共享从而实现集成化的网络动态模式的管理。对这些子系统的介绍如下:

(一)有关临床的核心业务管理系统(LIS以及HIS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以下几大功能,其一,为对药品的三级帐目信息管理;其二,能够使挂号进行一体化的收费,显著提高窗口的有关服务质量;其三,能够协调运行有关的医生工作站以及护士工作站;其四,能够对药品,财务,临床等实现网络化的管理方式,协调各个科室的工作;最后对HIS以及LIS进行联网,完成对化验的全程监控。

(二)对财务以及后勤进行管理的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对后勤以及财务的一体化管理,从而实现起诸多功能:能够有效整合医院有关资源,简化管理;对有关业务流程进行再造,从而提高医院的有关营运效率;对医院的经济营运状况进行完整的管理监督;实现对医院有关设备的动态化管理,从而使资产能够保值增值;奠定了为施行全成本管理的牢固基础,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三)对影像进行传输以及存储的PACS系统

当前国内的一些PACS系统其主要的应用共有三个层次:其一,医疗设备中就已经附带对单个机器进行管理的PACS系统;其二,在科室范围以内即应用于局域网络的PACS系统;其三,全院范围内的PACS系统,这种系统能够有效避免有关的信息孤岛,能够在全院范围内实现对有关的图像以及信息的共享,而且能够对这些相关信息进行集中的存储,从而有效减少的了一些成本以及投资。

(四)对全成本进行核算的有关管理系统

这是一个主要用于对医院进行经济方面的核算的系统,主要由如下几个模块组成:首先是医院的收支情况,该收支情况不仅仅是医院收支的总体情况,还包括各科室收支情况的详细说明和汇总,同时,收支情况不仅仅体现在收入和支出两个模块,通过对不同收支情况的汇总分析,还可以得到医院的成本方面的各种信息。最终实现医院的资源充分利用。

三、提高我国医疗行业信息管理与应用水平的建议

当前我国的信息化水平距离国外先进国家还有一定的差距,总体上来说,我国正由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到医院信息管理系统迈进的一个阶段,也就是上文所述的第一阶段到第二阶段的过渡阶段。虽然,我们医疗行业信息化情况不是十分理想,但是,由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十分显著,同时,信息化脚步逐渐加快,使得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越来越小,也正是因此,我国对医疗行业信息化的要求也是十分迫切的。

云计算提供发展动力。医疗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主要在“孤岛效应”、大数据量存储、信息共享等方面。在云计算模式下,可以将数据统筹起来规划,集中存储,有效地解决孤岛问题。随着区域医疗信息系统的建设,预计未来几年,大型数据中心和大规模系统集成工作将会逐步展开,将成为下一个新兴市场。

第7篇

关键词:医疗器械;服务贸易;研究

中图分类号:R19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1

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医学步入了高速发展期。生命科学的发展不仅仅提高了人们的健康水平,以带来了医疗服务水平以及医疗装备的提升,医疗器械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医疗器械行业作为高科技领域的生力军,成为新的国民经济增长点[1]。医疗器械行业甚至成为了国家制造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的30多年间,我国医疗器械制造业实现惊人的发展[2],但我国但要想成为医疗器械行业强国,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还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向产业链高端高端延伸。伴随着产品的技术升级以及市场需求的多样化延伸,医疗器械行业的服务贸易将对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结构优化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一、医疗器械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

我国学者曾提出了服务型制造的概念[3],它是制造与服务相融合的新型产业形态,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和生产组织方式。高新技术产业中将服务与制造相互融合,一方面企业通过相互提供工艺流程级的制造过程服务,合作完成产品的制造;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为制造企业和客户提供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业务流程级服务,从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产品服务。服务贸易正是从贸易分工中分离出来的区别货物贸易的一种非实物交换。

目前,全球产业结构正在由“工业型经济”逐渐转向“服务型经济”;同时生产业开始迅猛发展,并在促进制造业发展和提升区域竞争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生产业的迅速增长是全球分工和制造厂商内部服务活动外部化的结果。目前,全球GDP的58%来自于服务业,尤其发达国际服务产业比重更高,一般占到其GDP的60%-80%,中等发达国家为50%~60%,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达到了25%[4],并且增长势头迅猛。医疗器械行业服务贸易的将在以下方面上有所发展:

1.在服务范式上,从传统的标准化服务向定制化服务转变。随着医疗服务的深入发展,医疗器械产品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这就对医疗器械行业的服务贸易产生了更高的要求,面向顾客而言,为了争夺市场,企业必然推出其个性化的服务;为了改进产品的质量与适用性,医疗器械企业也必然会引进基于产品全周期的定制化服务,有针对性的提高企业自生竞争力。

2.在交易方式上,也由一次易变为长期的基于关系的交易。由于医疗器械产品的特殊性,所以产品不同于其他的商品,仅仅只需一次易即可,医疗器械的交易涉及到产品的使用、调试、维护、以及反馈等等,是基于长期的交易,服务贸易的发展,将为企业更好的实现这种长期合作,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企业产品从单纯的实物产品变为“产品+服务”。现如今医疗器械已经成为了医疗服务的重要支撑,先进的医疗服务对医疗设备的依赖度越来越高,所以这就要求医疗器械企业的产品不仅仅是实物产品,还应该围绕着医疗服务为主题,提升产品的综合质量。

4.企业从注重成本和效率变为关注客户的满意度。在当今国际市场,成本效率固然重要,但是医疗服务往往更加关注顾客的满意程度,医疗器械行业内服务贸易的推广有助于推动企业转变理念,争取顾客。

二、我国医疗器械服务贸易对产业的影响

对于医疗器械制造企业来说,服务转型对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下面分别从消费者、供应商和行业内现有竞争者三个方面,分析医疗器械行业服务贸易对于产业的影响。

1.消费者。在服务型制造模式下,医疗器械制造企业从传统的为顾客提品模式,向为顾客提品服务系统的进行转变。在这种模式下,顾客将更加接受这种基于顾客关系和产品周期的服务贸易,形成企业的比较优势,有助于企业获得顾客忠诚度,而且顾客会在潜意识认可这种服务的扩展,逐渐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

2.供应商。医疗器械制造企业向知识密集型的创新型企业转变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然而企业的有限资源却难以支撑其在各个环节各个阶段都具有竞争力,基于提升管理效率和发展核心竞争力的考虑,企业对于生产产生了极大的需求。 以制造业的需求为驱动,外部生产市场逐步形成,企业开始将非核心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生产供应商,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分工的细化,将对我国医疗器械行业的结构优化起到重要作用。

3.竞争者。利用服务贸易中的优势资源,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主体能够改善管理效率,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寻找具有比较优势的制造和服务资源,降低制造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控制生产投资风险,加强企业应变灵活性[5]。同时服务型制造企业能够更好地在制造环节进行业务流程协作,实现企业创新水平的提高,生产出技术复杂度更高、创新性更强的产品,从而在行业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三、总结

我国医疗器械产业正处在国际医药市场空前繁荣的大环境下高速发展,也处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时期,现有的高污染、高能耗等生产方式将难以支撑医疗器械制造业的持续快速发展,由此我们开始关注如何通过发展服务型制造迅速提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这已经成为服务贸易经济背景下,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通过制造与服务的融合,为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转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制造企业的服务转型改变了传统的行业竞争格局: 医疗器械行业中现有竞争者的价值链不仅仅围绕着产品,而是向服务领域延伸;消费者参与产品的开发设计等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并希望得到个性化和专业化的产品和服务;行业分工的更加细化催生了供应商专业化程度,提高整体协作能力;产品差异化和顾客参与提高了顾客忠诚度,使得替代品的直接威胁减少;潜在进入者可以通过整合市场资源,迅速获取竞争优势。医疗器械行业内服务贸易的继续深入开展将对行业内技术和产品结构优化提供了另一种角度的解决办法。

参考文献:

[1]李小敏,陈德棉.医疗器械行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J].现代管理科学,2009(02):61-63.

[2]卜绮成.振兴有望-我国医疗器械30年回顾[J].中国医疗设备,2008(09):97.

[3]孙林岩,李刚,江志斌等.21世纪的先进制造模式——服务型制造[J].中国机械工程,2007(19):2307-2312.

[4]刘旭 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J].国际商务财会,2012 (0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