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幼儿园设计论文范文

时间:2023-01-13 22:21:51

序论:在您撰写幼儿园设计论文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幼儿园设计论文

第1篇

幼儿生活空间是幼儿园的主体。这其中包括了由活动室、卫生间等组成的各活动单元;由门厅、楼梯、走廊等组成的交通空间;由活动区、美术室、图书区域、娱乐空间等等组成的活动空间;以及由会议室、保健室等组成的具有功能性的服务空间。这些空间中的界面和家具的色彩等都是幼儿园空间色彩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2影响幼儿的色彩因素

一位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三年的时间里他观察了室内环境的色彩对幼儿智商等的影响。他在研究中把一些房间的墙壁刷成了各式各样的色彩,而这些房间的特点就是天花板比较低,然后让孩子在这些不同的环境中娱乐和学习。研究的结果是:在蓝色、橙色、黄色等这些颜色漂亮的房间里面的孩子,他们输出的智力就比平常时高出十二点之多;而在黑色、白色、赭石色等这些颜色难看的房间里面的孩子,他们输出的智力普遍要比平常低一点。这位心理学家还发现,在漂亮颜色的房间中玩耍的孩子会更有创造性、更机智敏捷;在难看颜色房间中的孩子反而会变得迟钝。这些研究表明了颜色的不同会使孩子有不同的反应和影响,亮丽的色彩会对孩子的身心都有好处。一位国外著名儿童心理学家针对四岁~七岁的孩子进行色彩心理研究,他是这样认为的:“在幼儿对颜色的感觉上,世纪色彩和图画色彩这两种是没有联系的。不论是蓝色、黄色或红色等都是取决于儿童的兴趣。”一般学龄前的儿童对颜色的冷暖有了一定的辨别能力,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色彩的喜爱从一开始的鲜艳、有强烈对比逐渐变成了喜爱柔和的色彩。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对色彩轻重的感知也越来越准。幼儿对色彩有相对好的搭配感觉和感情,他们会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把自己的情感发展成定向状态,并在学龄晚期开始成熟。儿童对色彩的感知取决于色彩是如何刺激他们的,这也决定了儿童对色彩的喜爱偏好。根据经验来说,儿童在长大成人的过程中想象力逐渐丰富,生理反射逐渐减弱直至平稳,随之取代的是性格变化、民族文化、社会因素等,最终至成年后对色彩有不同的偏好。

3幼儿园室内的色彩构成

3.1幼儿的研习空间

幼儿园中的最核心区就是幼儿的研习区,设计师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幼儿量身打造一个合适的学习环境。首先儿童的学习空间应该足够宽敞,避免拥挤感。幼儿园的授课形式都是小班授课,那么教室空间就不会很大,所以要用色彩来解决教室的空间感的问题,让儿童不会感觉狭窄、压抑。一般来讲,我们会把色彩分为前进色和后退色,那么暖色属于前者而冷色则属于后者,同理高明度的色彩也属于前者;反之低明度的色彩属于后者的范畴。同时我们还会把色彩分为收缩和膨胀之感,高明度的色彩有膨胀感,而低明度的色彩有收缩感。其次,这个空间应避免强刺激的颜色,如果颜色刺激过强就会使儿童的注意力不集中,对儿童的视力也会有一定的影响。最后,儿童的研习区应该是给孩子愉快的感觉。上面我们提到过,丰富多彩的颜色能够刺激幼儿的感知,使其血压上升、心跳加快并且能够刺激幼儿的求知欲望;反之晦暗的颜色则会使幼儿血压下降、心跳减慢并且活力不足。综上,幼儿园的学习区的色彩应采用刺激性小使人感觉稳定的颜色,不宜采用蓝色或蓝绿色的淡中间色调。学习区域可小面积采用如蓝色与黄色、绿色与红色这种对比关系的色彩,这有助于儿童的学习效果。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其配色和色调都不要过于强烈和鲜艳,否则会影响儿童的注意力。儿童年龄的增长也会影响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儿童的研习区可以运用蓝色或绿色。总而言之,幼儿园的研习区的色彩搭配原则是可消除儿童的疲劳感并且使儿童感到舒适的配色原则。

3.2幼儿的活动空间

幼儿园里另外一个重要的区域就是儿童的活动区。国外学者研究表明,游戏能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儿童的智力水平,并且创造性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虽然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大部分时间是进行学习,但是娱乐也是学习知识的一种独特的方式。幼儿园应该考虑到游戏的重要性,提供一个能激发儿童丰富想象力、创造力并且自由快乐的空间。这就需要设计者运用色彩的冷暖和明度去塑造这种愉快的场合。比如红色和橙色可以引起人的兴奋感,这就被称为“兴奋色”,而相反的例如蓝色和蓝绿色等被称为“沉静色”,其中蓝色是最为沉静的。那么不属于前两者的颜色统称为“中性色”,比如绿色和紫色等。设计师应以暖色调为主,红粉色系为最佳,因为幼儿园需要为儿童营造出快乐活泼的感觉。但是绿色不可作为主色,大面积的绿色会使儿童感觉生理机能减慢。不过,可以小面积的使用绿色,与红色进行对比,使色彩的刺激性加强,比如在红粉色调上使用绿色的窗帘,会有不错的效果。而在幼儿园中不同的年龄段的活动室的颜色也应有不同的针对性。小班的活动室颜色应暖一些,因为小孩子的活动时间相对较长,应给以活泼的感觉;而大班的活动室颜色则应相对冷一些,以沉静为主。以下有两种方案:一个是小班的案例,我们在墙面上可以使用红粉色搭配绿色系列的地板,再使用暖色的玩具增强对儿童的吸引力;另外一个是以大班为主,运用冷色调的墙面和桌椅再搭配暖色的窗帘,使儿童感觉既沉着冷静又不失健康和愉悦感。

3.3幼儿的休息空间

幼儿园的休息区也是很重要的。儿童需要安静放松的气氛来休息,并且要让儿童有安全感,这样会有利于睡眠。而使用暗色调的颜色会有助于儿童的睡眠质量,因为暗色能够减慢幼儿的心跳并且降低血压,使儿童快速入睡。有这样两组试验,针对不同配色的休息室对儿童的影响:第一组实验使用浅绿色的墙壁和天花板、暗红色的窗帘、淡蓝色的床。结论是大部分孩子都很快进入了梦乡,只有10%的孩子不易入睡;而第二组实验把墙壁和天花板刷成白色,窗帘和小床使用淡色系。结论是这些孩子中只有60%入睡的很快。综上所述,暗色系有利于儿童较好的快速入睡。

3.4幼儿的交往空间

幼儿园的交往空间是帮助孩子们协调人与人直接关系的地方。交往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稳定的纽带,所以幼儿园的交往空间对儿童的性格方面的成长方向就有了很大的影响。儿童在幼儿园的交往空间中可以学会如何与其他人相处,在集体的磨练中可以培养友爱和尊重。幼儿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里面通过与其他小朋友们的相处,慢慢的建立起与之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从而可以培养幼儿的习惯和对社会的责任。温暖亲切的颜色最适合这一区域的设计,儿童感受到温暖亲切的气氛时,才会更乐于置身其中。因此,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色彩的变化来改变环境温度的感觉,在色环中,红橙黄为暖色,蓝绿为冷色,明度越高越有清凉的感觉,反之明度越低就会有温暖的感觉。所以,我们应用明度低饱和度高的颜色装扮儿童的交往空间。总而言之,在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和形成方面,幼儿园的交往空间是一个重要区域,温暖的颜色可以对儿童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3.5幼儿的室外空间

幼儿园的室外空间是幼儿园的整体门面,应选用饱和度高、明度高、强对比的颜色。室外环境是幼儿园的主体,应用稳定的颜色,使内外和谐统一。这会更加突出中心,使视觉平衡避免了杂乱无章。小面积的使用色彩的高饱和度并且搭配冷色,从而形成对比可以达到视觉平衡。而用互补的颜色时则需要减少一个色彩的使用面积,这样才能有效的达到视觉平衡。现在很多幼儿园都以粉蓝色搭配作为外立面的配色,因为粉色和蓝色搭配能够在心理上给人一种甜甜的感觉。但是过分使用这种色彩搭配则会适得其反,比如幼儿园的楼体、栏杆、门窗等都使用同样的色彩搭配,就会过分的甜腻,使儿童产生逆反心理。幼儿园的主楼体最好以明亮的淡黄色为主,再搭配红色的屋顶或者在绿地上放一个红色的小屋,这样更加充满了浪漫温馨的感觉。幼儿园的室外娱乐设施对色彩的选择也要注意,室外的活动器材首选的是高明度的暖色调,比如滑梯、攀登架等,小孩子很少会去选择冷色调的游戏器械,如蓝色或紫色;如果是幼儿园的游泳类设施的话,在其色彩上不但要使用高明度还要用暖色作为主调。有这样一个实验:准备红蓝两色的积木,根据颜色分摊成两堆,然后让孩子们分别去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结果是有95%的孩子选择了红色的积木。这个实验向我们表明了儿童对暖色调的喜爱。而随后的跟踪调查表明,喜欢红色的孩子家庭和睦并且身心健康,而喜欢蓝色的孩子则状态不乐观,不但体质不好而且情绪上也容易不高兴。综上所述,幼儿园的外部环境应尽量避免大面积的深蓝色等冷色调,尽量以大面积的暖色调为主,与之互补。

4结语

第2篇

首先,幼儿园环境并不满足幼儿的需要。一部分幼儿园并不是一开始就按照幼儿建筑的标准跟需求来设计的,而是一些工厂、住宅直接转化为幼儿园而不经过改造。其次,幼儿园并没有发挥建筑本身的教育功能。这是幼儿园环境设计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幼儿主体漠视,仅仅依赖课堂上幼儿教师讲授这般传统教育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日益增长的幼儿环境需求跟落后的幼儿园环境现状的矛盾,已经迫在眉睫了。而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可以解决此问题,即幼儿建筑情境教育模式。就是把对幼儿群体的关注放到幼儿建筑环境空间的建设中去;并利用系统的、精致的环境空间来培养幼儿群体的创造性能力和社会属性。

2色彩设计的重要性

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儿童认识客观世界是从感知觉开始的。”没错的,幼儿认识客观世界首先就是从感知觉开始的。通过对缤纷的客观世界有了一个认识,即知识的获取跟积累,为以后进行更高级的心理以及思考活动打下基础。(例子)在所有的感知觉活动中,视觉的作用远超其他感知觉活动,而色彩作为视觉最重要的一个因要素,对幼儿的教育和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慕尼黑一心理学家花费了3年时间研究环境颜色对儿童学习、智力的影响。他挑选了一些天花板较低的房间,把共墙壁分别漆成不同的颜色,然后让孩子们在不同颜色的环境中玩耍、游戏和学习。结果发现,在那些所谓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如淡蓝色、黄色、黄绿色和橙色),孩子们的智商比平时高出12点之多;而在所谓“难看”的房间里(如白色、黑色、褐色的房间),孩子们智商比平时低。研究者们还发现在那些颜色“好看”的房间里,孩子们玩耍、做游戏时,会变得机敏和富有创造性;而在那些颜色“难看”的房间里,则变得迟钝。研究表明,那些“好看”的颜色会使人的身体感到舒适,使人的的情绪均衡,行动变得灵活的协调。上述的的心理学理论证明,色彩环境对孩子的情绪、智力、情商都有着重要影响。影响主要分成两类:首先是促使兴奋、活跃的暖色调,如橘色能产生活力,诱发食欲;红色具有较大刺激性,它给人以灼烧感和奔放感。另一类则是冷色调,比如蓝色是一种很平稳、冷静的颜色。根据研究表明,3到4岁的儿童已经可以识别色彩的明度和色相了,5岁以后就可以识别全部色相和绝大部分色彩明度。所以,能否给儿童提供一个科学的幼儿色彩环境,将影响着儿童未来的发展状况,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下一代国民综合素质的基本水平。

3色彩设计理论概述

幼儿建筑环境的色彩设计涉及到诸多理论,如心理学、教育学、建筑物理学、生态学等。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幼儿颜色心理特点,从幼儿园室内环境对幼儿的感知觉、情绪情感、注意、记忆、思维、想象、意志等方面影响,探讨幼儿能力、兴趣、性格、需求等方面的发展。此外,幼儿园的色彩设计对幼儿的心理、生理、生活秩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在幼儿园室内环境设计里,要通过色彩风格的协调,哭显出色彩明快清新、活泼多样的人性化设计理念,培养幼儿感知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人与自然的和平共处等生物性能力。通过对幼儿园色彩设计理论概述可知,在幼儿园的室内环境设计的色彩搭配中,通过合理的色彩搭配要体现出尊重幼儿的自然天赋、引导幼儿的本性释放、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等设计理念,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家庭关系、社会关系环境,给幼儿创造出活泼积极的世界、无拘无束的生活、充满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幼儿园。

4幼儿建筑色彩设计原则

4.1健康性原则

经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儿童相对较易被丰富的色彩吸引,所以,大部分幼儿园建筑都采用丰富鲜艳的色彩搭配。众所周知,色彩的影响并不完全都是正面的、积极的,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对色彩感知的敏感性与多变性,若处理不当会引起诸多负面作用。所以,在作业幼儿园环境色彩设计创设中,坚决反对单方面强调色彩的多样性,不利于儿童心理健康成长及其长远发展。

4.1.1合理使用纯色

经过调研,在国内有一部分幼儿园建筑设计片面追求高纯度色、高明度色彩对学龄前儿童的刺激作用,在环境创设中往往采用简单地大面积高明度,高纯度色彩的环境设计方式,而这种方式不利于儿童的长远发展。说到如何科学而又合理使用纯色,就不得不提到色彩的纯度。纯度指色彩的鲜、浊程度。纯度用来表现色彩的鲜艳和深浅。因色彩纯度差别而形成的对比称纯度对比。根据不同纯度关系的色彩对比效果,可以将纯度对比划分为强、中、弱三种纯度阶段,定为十二个级别标准。纯度弱对比在三级以内,纯度的差别小,视觉效果和形象的清晰度也弱,统一计划中对比,是五级以内的色彩对比。纯度中对比具有统一而又有变化的特点。纯度强对比是十级左右的对比,对比效果十分强烈,色彩能显示也饱和、鲜明、生动的色彩特征。所以,合理的使用纯色是幼儿环境色彩设计体系中极其重要的元素。

4.1.2分功能区使用色彩

目前相当一部分国内的幼儿建筑色彩设计为了单方面追求色彩的变化而采用杂乱无章的色彩体系,造成诸如“色彩污染”此类严重的问题,对幼儿的心理健康以及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说到根据功能分区合理使用色彩,首先要提的就是纯度的三个基调。即以高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高纯度基调——鲜调;以中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中纯度基调——中调;以低纯度色彩在画面面积占70%左右时,构成低纯度基调,即灰调。高纯度基调给人的感觉积极、强烈而冲动,有膨胀,外向,快乐,热闹、生气、聪明、活泼的感觉,如运用不当也会产生残暴、恐怖、低俗、刺激等效果,一般运用于儿童活动室,幼儿锻炼场所以及户外活动场所。中纯度基调给人的感觉是中庸、文雅、可靠,如在画面中加入5%左右面积的点缀色就可取得理想的效果,一般运用于儿童教室,公共空间等场所。低纯度基调给人感觉为平淡、消极、无力、陈旧、但也有自然、简朴、耐用、超俗、安静、无争、随和的感觉。如应用不当时会引起脏、土气、悲观、伤神等感觉。如加入适当的点缀色,可使画面产生理想的效果,一般运用于休息室,过渡空间等。纯度对比越强,鲜色一方的色相感越鲜明,因而增强了配色的艳丽、生动、活泼及注目。纯度对比不足时,如鲜弱对比,中弱对比,灰弱对比,由于因纯度过于接近,而易使画面产生含混不清的毛病。所以,根据不同功能区域的需求,来选择与之对应的幼儿环境色彩体系。正确选择对应的色彩体系,不仅可是使原功能区域的效果得到延伸,而且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有益的效果。

4.2特殊性原则

4.2.1受众群体的特殊性

笔者认为,国内有一部分幼儿建筑并不能真正的称之为幼儿建筑,我觉得它们被称之为“幼儿教室集成体”更为合适。记得听过一个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其中一方特别喜欢吃苹果,我们把他称之为甲;另一方特别喜欢吃橙子,我们把她称只为乙。甲每天从家里能得到一个苹果,他自己没吃,而把它送给了乙;而乙虽然不是那么喜欢吃,但是不好意思拒绝,就收下了。日复一日,终于在有一天,乙方不在接受甲方送的苹果了,她告诉甲方苹果并不是她喜欢的吃的。而目前幼儿建筑所处的境地正是与小故事不谋而合。一部分设计师只是单纯按照某一时段的市场需求或者自身偏好来设计幼儿建筑色彩,并没有真正了解到幼儿的真正的需要,并没有站在幼儿的视角来做设计。儿童不同于成人,有其特殊的心理感受,因此,在色彩设计上,既要保证色彩心理学的普遍法则,又要保证儿童的特殊心理。除了在建筑设计中运用基本的色彩搭配规律以外,更要符合儿童心理,在满足幼儿思维活跃、富于想象的要求的同时,注意幼儿对色彩的敏感性,避免出现过度刺激。通过色彩运用传达关的享受,充分发挥色彩在儿童成长中的积极作用。

4.2.2建筑功能的特殊性

我们少年时代大都在校园里度过的,校园环境不仅仅为少年提供了认识世界、学习教育、互相交往的物质环境,还偷偷地行使着“隐性教育”的功能,即以教化为目的的精神与文化职能。在幼儿建筑色彩体系设计中,要注重幼儿园本身的教育功能的设计,正如美国教育社会学家Philip.W.Jackson于1968年在其著作中所说的,让幼儿在学校环境中可以无意识地接受某种教育。

4.3趣味性原则

儿童的注意力相对成人容易涣散,同时又易被丰富的色彩变化吸引,因此,通过合理而富裕寓趣味的建筑色彩设计,避免儿童心理发展的多变性和幼儿园单调色彩搭配的矛盾,有利于保持儿童对园区的新鲜感和好奇心,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充分借鉴当代艺术的设计理念和抽象艺术的表现方法,充分利用人们对色彩的心理感受与情感,通过色彩的纯度、色相、明度等变化构造有趣味的空间。作为一种价值教育的道德教育既需要直接的显性课程,同时更需要校园建筑等隐性课程的辅佐。因为道德教育与一般的知识技能的培养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就是它要求形成一个良好的道德教育环境系统,并依靠这种环境的暗示性、熏陶感染力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产生综合影响。因此,人文素质和道德品质的培养离不开作为校园文化重要载体的校园建筑的陶冶。

5结语

第3篇

幼儿园环境中绿色环保设计首先在幼儿的安全性,安全性设计主要体现在幼儿园的园舍建筑、设施设备、活动场地、玩具教具等有形的物质条件必须符合国家颁布的相关卫生标准和安全标准,对幼儿的身体或心理没有危险和安全隐患,并不会造成儿童畸形发展。因此安全性是进行环境设计的基本原则。安全的幼儿园为幼儿的生命健康、发展提供最基本的保障,同时也是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幼儿园的安全性设计首先要必须保证幼儿园园舍建筑安全。这就是要求建筑物必须坚固、安全,建筑材料必须健康、耐用。相关的配套设施有护栏、楼梯踏步、阳台等。这些都是幼儿园中不安全因素,都应经常检修维护。还有像国内的有些幼儿园,每个班级的人数接近百位,由于密度,空间显得十分紧张,这也会为安全事故埋下隐患,同时会给孩子造成紧张不安的心理,不利于孩子的发展。走廊和过道也需要注意防滑,幼儿常进出的们,在用料和形式的选择上,也应该从幼儿安全的角度出发,将安全事故的发生率见到最低。其次,幼儿园里的教学用具必须安全,园里的桌椅的角应为钝角,不同界面相交处应为圆弧形。教学中应采用坚固性比较好、不易破碎、无锐边利角、无毒、无害。无细小零件脱落的材料。要做到清洁卫生,定时清洗消毒。室外游戏场所则更加要定期检查维护。地面的铺设应要平坦,防止幼儿跌倒或摔跤。所种花草既要漂亮,又要无毒、无危险,比如夹竹桃、仙人球之类就不宜在幼儿园种植。出入口动线:大门、楼梯口应有适当的缓冲空间,并注意是否有逃生方向指示标志、左右路径是否通畅不被阻挡,路径之上,如扶手等是否固定不易松动或倾倒。饮水:自来水系统主要的运输管线已由主管机关不断以旧换新,而饮水品质问题往往发生在支线、蓄水池及建筑物本身的水管,故应定期清理蓄水池及饮水机,减少水污染的可能室内通风应保持良好。游戏空间:游戏空间地面及设施应符合安全标准,并与四周围墙、花台、路肩保持安全距离。建筑材料:建材规格良好,可减少破损及腐坏的机会,地面铺设应平顺且防滑,防水层施工良好可增长建筑寿命,减少维修的需求。电容量:电容量应满足设备所需之负荷,避免因负载不足造成断电或走火。细部处理:墙、门及家具应采用圆角或斜角,以减少幼儿受伤机率。通风及空调:设置空调应有换气装置,以保持室内空气对流。消防设备:设置有效的消防器材及火灾预警装置。

二、绿色环保设计有害物质的控制

有毒物质对儿童的危害要远远超过成年人,因为儿童体内吸收污染物的内部组织相对较少,儿童的肝脏解毒系统较小且发育不成熟。因此,在脆弱的童年时期接触过有毒气体和劣质空气,可能导致以后出现各种功能障碍。另外,儿童不习惯监控自己的健康状况,直到情况比较严重时才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适。所以,如果儿童能在早期尽量避免接触微小、难以察觉的有毒物质,他们对化学物质过敏的机会就越小,吸收过度有毒物质的可能性也越小。因此,为保证良好的空气质量,要注意以下几种严重有害的污染: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包括甲醛、氡、石棉铅和生物气溶胶。二氧化碳的污染可能来自建筑内的燃烧过程,如车库、热水器、干洗机、炉子,也可能来自传真、复印机、电视和冰箱。其中一些污染源污染非常小,但难以控制,因此所有器具的通风口、烟洞、管道和焊接处都需要清洁、密封并适当调整,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是指释放有毒气体——氯气、甲苯、氨、乙烯、松脂、丙酮等有机物质。许多油漆、清漆、着色剂、黏合剂、空气清新剂、上光剂、卫生产品、杀虫剂、洗涤剂、装饰化合物和宠物产品等都释放出挥发性的有机化合物。这些有毒气体轻则引起人头晕、眼睛干涩、咽喉炎等症状,重则会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引发癌症。

三、绿色环保设计材料的选择与运用

环保型材料产生的废物少,没有污染,能源效率高,耐用、寿命长,容易维修,并且能够成为再生资源,可以重复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选择建筑材料时要避免儿童受到有毒气体伤害并避免地球自然资源枯竭,使用当地的材料是保护资源并增强当地经济。理想的选择是材料选择不能只依据传统标准,如性能、耐用性、外观和成本同时要考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需要遵循自然环保的原则,保证舒适环保。因此,在幼儿园的设计中应该了解更多的环保型绿色建材和无毒的水基树脂、粘合剂、尤其、着色剂、天然树蜡、天然纤维地毯、天然地毯衬垫物、用天然植物染色的纺织品等。具体的可持续设计指导方针如下:第一,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用可持续设计方案,至少应减少产品和材料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二,选择建筑位置,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并保护空地、野生动物和湿地。第三,通过使用绝缘好、性能好的窗户和紧凑的建筑形式,设计出高能效的建筑。在南方气候条件下,选择太阳能吸收性能低的玻璃,便于建筑被动升温或降温。第四,选择物化能量低的建材,各种材料的相关能耗密度大致如下:木材=1,砖=2,水泥=2,玻璃=3,玻璃纤维=7,钢铁=8,塑料=30,铝=80。第五,使用可循环利用的材料制成的建筑产品。例如:纤维素绝缘体、热复合板和可循环利用的塑料板材。第六,可循环物质提供储存设备和加工处理:厨房中或附近的回收箱可堆肥食物垃圾和堆肥设备。第七,避免使用由古树制造的板材,要使用可持续收获的木材。可以通过国际硬木产品确定或确认产品的来源。第八,避免使用任何含有尿素甲醛树脂的装修材料。苯酚甲醛树脂,由于稳定性好而且比较安全,常常用于室外胶合板;第九,避免在耐久压烫、防皱、防缩水纺织品和泡沫填充的产品中使用含氯漂白剂和变态结构成分。第十,通过批量进货,尽量减少那些对防止产品损坏无益的包装。

四、结语

第4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当下的生活、童年的快乐和幸福受到了关注。更多的家长日益认识到学前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孩子掌握读写算等基本知识技能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准备,更应该以人文的精神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将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儿童的世界是游戏的世界。游戏是正在成长中的儿童最大的心理需求,在儿童身心发展的各方面(如认知、情感、人格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游戏课程注意培养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学习,幼儿游戏的过程,正是幼儿知识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也是幼儿课程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游戏和课程一起,将成为儿童不断进步的通道。

二、阶段性

新时期幼儿园课程设计着眼于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设计者根据儿童不同智能发展的关键期以及每个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围绕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有针对性地赋予了学具一定的教育价值。关键经验是衡量幼儿发展的重要指标。0—3岁幼儿的发展主要关键经验包括“主动学习”、“社会和情感”、“身体和健康”、“交流,语言和读写”、“认知”、“艺术创造”6个领域。3—6岁儿童的发展主要关键经验包括“主动学习”、“社会和情感”、“身体和健康”、“语言,读写和交流”、“数学”、“艺术创造”、“社会”、“科学”8个领域。在现代社会,教育承载着越来越多的的“意义”。它承载着常人对孩子快乐成长的情感,也凝聚着成人对孩子学习与发展成就的期望。新时期幼儿园课程应富含丰富的教育价值,但其本质是游戏,秉承“重过程、轻结果”的教育理念,不刻意追求学业的成就,旨在减轻幼儿学习的焦虑感,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其积极投身游戏而沉浸其中。只有在游戏自由之魂的引领下,在酣畅琳琳的快乐游戏体验中,教育才能达到“无为而为”的至高境界。

三、主体性

学前儿童的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和前运算阶段,这一时期儿童具有好动、好奇、好问的特点,渴望通过自己的探索认识周围的世界。儿童借助于动作,依赖具体直观的事物,在探索中不断积累物理经验和数理逻辑经验,通过同化、顺应逐渐建立日益完善的认知结构。那坦学具直观、形象、生动、可操作性强,在儿童最近发展区内提供了丰富适宜的物质材料,不断满足儿童不同年龄阶段动作以及认知的发展需求,进而促进全面其发展。“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普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但是父母是无法代替孩子的实践和发展的,往往欲速则不达,因此培养孩子的主体性尤为重要。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是权威,要以民主对话的身份成为儿童游戏的玩伴、是一名儿童成长的观察者、记录者、学习的指导者、环境的创设者。凡儿童能自己想的,鼓励其自己思考;凡儿童能自己做的,鼓励其自己动手。本课程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凸显儿童的自我实践、自我体验、自我建构,进而达到理想的游戏效果和教育效益。

四、相互渗透性

第5篇

关键词:人性关怀;幼儿园;艺术设计

幼儿园活动室是为幼儿提供的自由活动场所,幼儿可在该室内完成游戏、绘画、唱歌等课程任务,从而使幼儿从中学习和接触新领域的知识。对于幼儿来说,影响幼儿学习与成长的不单单是来自于知识层面,其活动室的环境也是促进幼儿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幼儿园的环境设计在幼儿学习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对于幼儿来说,活动室的环境设计会给幼儿的行为、心理及生理均带来影响,这些影响虽不会立即反映在表面,但实则早已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长此以往会给幼儿的综合能力带来极大影响。这表示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生长需求及教学需求,使其给幼儿的未来发展带来良好的帮助。

1幼儿特征对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

1.1生理

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给幼儿打造更舒适、更良好的活动环境,使幼儿在活动室中能够自由学习。活动室作为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环境设计会关系着幼儿的生活质量,因此在设计时,需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进行设计。对于4~6岁阶段的幼儿来说,其身高普遍是在96~100cm之间,活动室内的各个尺寸需根据幼儿的平均身高来进行合理设计。同时,该年龄阶段的幼儿其四肢基本已具备了弹跳、攀爬、跑步等技能,活动室的环境设计需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各个生理条件,且室内色彩也尽量以鲜艳为主,室内家具及空间都能满足幼儿的各个运动行为需求。[1]

1.2心理

大多数幼儿在该年龄阶段时都已有了自己的想法,虽然在逻辑思维上还处于初级状态,但对周围环境的认知、色彩认知以及方向认知都已逐渐形成。对此,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艺术设计可从室内形状、颜色、结构等方向对幼儿的感官进行刺激,进一步增强幼儿感官的认知力。可在室内设计一些兴趣空间,在空间环境内专门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锻炼幼儿对色彩的感知力,同时也从环境中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使幼儿对事物有更明确的认知。[2]

1.3行为

幼儿在具备一定的肢体行动力后,其行为方式会开始变得复杂,对于幼儿行为的发展来说,幼儿园活动室的内部环境设施能够对幼儿的行为带来一定的影响,会增强幼儿与他人的肢体交流。在活动室的艺术设计上,其设计方向可选择具备情感的行为设计,如抚摸母亲脸庞的图像设计、打招呼的动作设计等,幼儿在该环境的活动中能够掌握行为的互动方式。[3]

2基于人性化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

2.1功能方面

在人性化关怀视角下,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功能艺术设计上,其主要包括空间设计、家具设计及玩具设计。在空间设计上,活动室作为幼儿开展各个活动的重要场所,该环境的设计面积需大于50㎡,室内空间无需摆放课桌,应有足够的空间让幼儿能自由的进行各种行为活动。在家具设计上,活动室需充分考虑幼儿的日常需求,设计小型图书架、小桌椅、玩具箱等,在满足幼儿活动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多变和多样化功能的家具,可将家具和室内墙面进行结合设计,减少家具占地面积,为幼儿提供更大的活动空间。在玩具设计上,设计者需充分考虑幼儿创造力、想象力、思维能力的发展,设计一些具有益智、提升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及运动力的玩具,使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在物质的帮助下得到提升。

2.2感官方面

在幼儿园活动室感官艺术设计上,其设计内容主要包含色彩、光线、装饰设计。在色彩设计上,需结合幼儿活泼的性格,设计愉悦、轻松的色彩搭配。幼儿对空间颜色有一定的敏感度,也更偏爱丰富的色彩,所以在设计时,需合理运用各个颜色的搭配,但不可过于鲜艳,避免给视觉神经带来刺激。在光线设计上,光是环境设计中的重点内容,也是幼儿在活动室内正常完成各种活动的基础条件。按照幼儿园建筑的设计标准来看,幼儿园活动室窗户与地面之间的比例应为1∶5,而该数据也表明活动室内的采光要求较高,需确保让幼儿视觉保持舒适的状态,能在自然光下进行各种活动。设计者可在窗户上设计不同的色彩组合,使自然光透过窗户形成不同的颜色,让活动室内的颜色更加缤纷多彩。在装饰设计上,幼儿园活动室的室内装饰重点应在四周的墙面,设计者可根据活动室面积及结构,运用丰富的色彩及线条来打造生动的室内形象,减少复杂的装饰设计,可在设计初期让幼儿参与到墙面装饰设计中,促进幼儿想象力的发展,也使活动室的整体风格更适合幼儿的性格及喜好。

2.3个性方面

幼儿时期作为人生成长中的重要时期,所接触的教育、知识、环境均会给其人生带来巨大影响。因此,幼儿园活动室在设计时,需对幼儿的性别、性格、认知程度等进行合理设计,设计出符合幼儿生长要求的室内风格,了解不同阶段如小班、中班及大班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加强对不同阶段幼儿心理的关注,设计出符合幼儿个性的室内风格。

3人性关怀理念下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3.1科技化

科技的发展给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带来了极大影响,为我国环境设计方式、设计范围、设计领域带来了更广阔的天地。在幼儿园活动室的环境艺术设计上,设计方向可借助一些科技手段对活动室进行多媒体设计、采光设计、自动化技术设计,还可安装红外线警报设施,为幼儿的日常安全带来有效保障。

3.2多元化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室设计会给幼儿提供一些滑梯、沙地、游戏等活动区域,而在未来幼儿园的活动场地会更大,幼儿能够在宽阔的游戏室内完成各个游戏,并且布局更丰富,室内主题活动区域更多,使幼儿的能力发展得到有效提升。

3.3生态化

传统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大多会配备一些电子设备,这些设备使得幼儿失去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与好奇。对此,在未来的幼儿园活动室设计上,可在环境中融入自然元素,增强室内绿色植物的种植,让幼儿了解不同植物的生长周期,同时还能绿化幼儿园室内环境。此外,幼儿园室内环境在装饰上,需选择环保型材料,减少对幼儿身体的伤害,使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设计更加生态化。

综上所述,幼儿园是幼儿学习和成长的重要环境,对于幼儿环境建设来说,其设计方向不仅要从环境的功能性上进行考虑,还需结合幼儿的感官及个性来进行设计,使其满足幼儿的日常活动需求,也能满足幼儿的成长条件。

作者:宋美儒 唐建 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刘占兰.我国幼儿园教育质量的现状——与1992年幼儿园质量状况比较[J].学前教育研究,2012,6(02):3-10.

第6篇

1.创设易于激发幼儿体验的教学情境空间

激“情”入“境”,“情”随“境”生,幼儿体验的生成离不开具体的形象。情境空间是根据教学要求和幼儿成长需要,通过对幼儿园室内空间的创设,对幼儿进行感官刺激,引起幼儿强烈的好奇心,调动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感觉、知觉、联想转化为经验、情感、记忆等现实状态,满足内心深处的需求,继而达到一种共鸣。幼儿园体验式教学把情境分为真实情境、模拟情境和虚拟情境三类。

⑴真实情境。“真实情境指幼儿生活周围的自然、社会情境,利用自然、社会环境进行教学,让幼儿感受大自然和社会的美好和变化,使其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

⑵模拟情境。模拟情境是指“运用音乐、图画、实物、戏剧、幻灯片、录像、多媒体动画等来创设或再现某一情境。”这种模拟,实际上就是人为优化环境。

⑶虚拟情境。与“模拟情境”相比,“虚拟情境”就不再有客观存在的“道具”和人物。它不再有具体的形象,而是教师通过语言描述出来并在幼儿头脑中形成的情境。在室内空间设计中,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和三种不同情境的特征灵活使用。无论是哪种情境,都必须满足形象、生动、趣味的要求,要符合幼儿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激发幼儿的感知与体验,使他们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在情境空间中,要给予幼儿充分表达、交流和交往的机会。

2.创设多元化空间

我国现有的幼儿园大多采取严格的分班管理制度,各司其教,互不往来。在这种制度下,建筑空间组合多是分隔和封闭的。这种保守的教育方式和封闭的建筑模式,实际上限制和束缚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幼儿园是促使幼儿实现从“生物人”到“社会人”转变的重要场所。因此,幼儿园室内空间设计应从幼儿交往的基本需求出发,让幼儿的学前教育更加多元化。其次,幼儿园的学生,由于处在年龄和身体的发育阶段,不同时期身高、体重、以及行动范围、社会性都有很大的差异。把从小空间到大空间的规模相互组合,使玩耍与学习、室内与室外连成一个连续的整体,并且设置各种各样的空间体验、及一些活动的场所。突破狭小、封闭的活动单元模式,使幼儿能够在层次丰富、功能多样的空间中身心愉悦地进行游戏、活动,在体验中完成知识的累积,促进身心的发展。

二、体验式教学与室内空间构成

⑴体验式教学下的室内空间布局。在幼儿园建筑空间设计中,要充分考虑空间的功能性,合理、有序地组织空间。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体验式室内空间也是幼儿园设计中的亮点。因此,在整个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中,应处在较为重要的位置上,充分发挥其展示、交流的作用。例如将手作教室安排在离建筑空间入口较近的位置,将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敲打土块、筛细土、和泥巴、做泥工等一系列体验活动过程展示出来。让每个参与活动的小朋友所表现出的积极性吸引更多对幼儿园有抵触情绪的小朋友,使他们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幼儿园设计中可以突破现有的平面条块划分的布局形式。既可以采用围绕多功能厅来组织空间,突破狭小、封闭的活动单元模式;也可以扩展过去的单一功能的走廊,以走廊为纽带串联起各个班级单元的模式,通过空间可转化为综合性空间。这样首先扩大了幼儿的活动范围,使各个公共区域得到了延伸和放大;其次,为幼儿的社交体验提供了场所,增加了不同年龄段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机会,满足了幼儿的交往需求。

⑵灵活、可变的室内空间环境。在空间的组织与划分方面,多使用轻体墙及灵活隔断划分空间,创设层次丰富的空间环境。以一种柔性的、开放的环境来取代那种刚性的、封闭的环境,使设计走向主动。灵活隔断能够较为方便地实现局部空间的可变性,并且具有丰富多样的形式,有很好的装饰作用。根据设计主题的不同可以较为便利地运用隔断围合空间进行情境空间的创造。

三、体验式教学与室内色彩环境

⑴根据设计主题合理使用色彩。在创设情境空间的过程中,总是要围绕某一主题内容进行设计。其中,色彩是最直观和最具有刺激性的表达手法。例如“彩色的非洲”教学活动,通过使用非洲常见的装饰色彩,如明快的红色、绿色、黄色等,作为室内空间环境的局部点缀,在墙面、地面、顶面上利用各种不同的材料和元素加以使用,配合影像播放和教师引导,充分表现出非洲人民热烈奔放的性情和非洲大地原始、野性的美感,让儿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⑵根据幼儿成长需求进行色彩设计。教室空间的色彩是蓝色为主,代表了放松、大海、世界和梦想,是对刚入园的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和好奇心的刺激。橙色为主的室内空间设计,是代表设计者对入园1-2年儿童促进其精神发展和运动刺激的设想。幼儿入园2-3年的空间选择绿色,表示促进儿童与自然接触的意愿。虽然儿童喜欢明快和饱和的色彩,但是如大红、橘红等过于饱和艳丽的颜色不适宜在幼儿园室内设计中大量使用,因为它会使儿童过于兴奋。偏向柔和、雅致的颜色,或者反射系数较高的白色或浅色系会令儿童感到情切和放松。

四、体验式教学与设计元素的应用

幼儿认识世界从自我开始,会将周边事物简化成为单一符号,逐步感受到他人的存在,并由此开始对环境、人物、物体产生初步认识。在设计过程中,有意识的利用场地布置丰富多彩的儿童设施,提供多样化的生动形象的塑造物,使儿童的最基本的认识能力得以发展,促进幼儿智力发展。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设计师不能仅以当前的使用需求和设计效果为最终目标,应该为设计留有余地,应该更多地发挥幼儿、老师和家长的主动性。例如在打造体验自然的场景空间时,留有一定的空间,由幼儿提供所需的种子、花卉或苗木,让幼儿在老师及家长的帮助下精心培训,体验发芽、开花、结果的植物生长过程,将幼儿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幼儿能够对幼儿园产生归属感。

五、小结

第7篇

(一)环境是不说话的老师,它能吸引儿童探索、思考,参与实践,启动智慧之门。我们非常注重物质环境的创造,让孩子参与环境的布置,力求让教室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做环境的主人,这样才能更好地与环境互动。环境设计和布置遵循美学原理,为幼儿的审美和精神愉悦提供物质和精神支持。1.制定班级的象征物。开学初,我们给班级制定了以太阳为班级标志物。班徽解读:明亮、希望的代名词。每个小朋友都是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是祖国的希望。此外,太阳还是自由、光明、幸福、美、热情、杰出、高尚等的代名词。班徽心语:只要阳光还在,花儿就会盛开;只要付出还在,胜利就会到来;只要信念还要,厄运就会变得无奈;只要快乐还在,生活就会多姿多彩。太阳班口号: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我们的笑脸。2.设定班级主色调。班级主色调为红色,所有的装饰都围绕太阳和主色调进行。墙面布置的每一个主题上都有幼儿自己的作品,同时为了让幼儿更多参与及感受自己是小主人的意识,让孩子自己设计区域,让孩参与制作班级规则和游戏规则,布置教室,让孩子体验成功和喜悦的同时,也感受到“班级就是我家,努力靠大家”的班级氛围。(二)新《纲要》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可见良好的班级常规对班级文化的营造是多么重要。尊重幼儿,从幼儿的兴趣出发,以此带动他们注意力的坚持和对学习规则的遵守。一日生活的常规以幼儿的需要为依据,如先小便再睡觉,进入午睡室要轻声细语。喝水时间灵活,幼儿按需喝水。除此以外,我们还开展一系列符合幼儿发展的活动,比如结合幼儿园“绿色小标兵”的要求,每周根据“绿色小标兵”评选内容评选班级的“绿色小标兵”,每周一在国旗下讲话的时候给这些小标兵频发奖状,以示鼓励。3.音乐的运用为一日活动增添色彩。我们搜集适合一日生活各环节的音乐,将这些音乐运用到幼儿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一听到音乐,孩子们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户外活动,什么时候要上课,什么时候吃午餐、点心等。在孩子等待时间特别长的环节选择一些轻音乐,如《小夜曲》《秋日私语》等中外名乐。让孩子们知道吃饭时、脱衣服时要轻轻地安静地,孩子们在享受这些优美中外经典音乐的同时,也感受着温馨的班级文化。这样一来,老师指令性的语言少了,孩子们显得更自主、自律。

二、营造班级积极互动的温馨氛围

每天我们都进行个别展示,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上台表演,做小老师,带着大家一起进行古诗、儿歌的背诵,带领大家一起玩好玩的手指游戏。在这样的班级文化下,孩子们敢于表现自己,善于表现自己,人人都有种归属感,人人都有展示自己的舞台。

(一)教师与幼儿的互动

新《纲要》强调,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我们提倡教师对孩子们的教育以表扬为主,关注幼儿活动的每一过程,及时鼓励并提供适当的帮助,同时以孩子的观点去看待孩子,敏锐地察觉他们的需要,以互动的平等的方式参与孩子的活动,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二)家庭与幼儿园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