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5 16:31:49
序论:在您撰写快速阅读的训练方法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我们每个人都具备一眼识别多个字的能力,没有练习前,我们能看清并看懂两三个字和词组,经过练习一眼看清五个、十个字也不是什么难事。这需要有意识地锻炼,尝试着增加每次阅读的字词的数量,从少到多,通过练习,你会看的更多,读得更快。
2、减少每一次眼睛感知字词所消耗的时间
阅读的时候,如果你在每个单个视觉区域注视停留的时间过长,你的阅读速度肯定就成倍的较低。在练习的时候要集中注意力,让视点迅速准确地移动到第二眼的位置,更快更好地吸收到信息。
3、减少你的目光移回到前一个句子的次数
关键词:小学语文;快速阅读;意义;方法
人类进步的显著特征是信息、知识的剧增,效率的飞速提高,因此,高效率办事,当然也包括高效的阅读能力已经是时展的需求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更快地进行阅读,获取信息,已经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的方面了。
一、快速阅读在教学中的意义
1.适应时代的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量与知识量日益剧增,如各类书籍、电子信息等,内容繁复、种类繁多,加重了人们的阅读辅导,面对如此庞大的信息量,传统的阅读方法已不能适应当前信息的飞速增长,而快速阅读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提高阅读速度与效率,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且阅读能力的高低也是终身教育的基础。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快速阅读教学。
2.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
好的阅读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解力、记忆力和较快的速度,当学生理解和记忆得到提升时,阅读速度自然会得到提高,学生的智力也得到了锻炼。因此,学生在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其智力因素也会得到提高。
3.适应语文新课标要求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必须完成的阅读量,1~2年级至少5万字,3~4年级至少40万字,5~6年级不得少于100万字,而5~6年的学生要求默读的速度达到至少每分钟300字。面对如此大的阅读量,单纯靠传统的阅读方式是无法完成的,只有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让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方法,才能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
二、快速阅读方法
1.从问题着手
阅读前要明确阅读要求,带着问题进入文本阅读,快速浏览文本,把能解决的问题在阅读中直接解决,如还有疑问可定向精读。
2.从语境着手
在阅读试题中经常会有词语释义、注音、分段、大意概括等题目,在快速阅读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些问题放在具体的语境中分析,提高解题的质量与阅读的质量。
3.从文体着手
每个文本都有其自身的文体,如阅读记叙文时,可以按叙事、写人、写景等分类进行阅读理解。以叙事为主的文本,可以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进行阅读分析。
在快速阅读中切勿重复阅读,采用默读法,在阅读中要能把内容进行分类,记住各类的基本内容,要扩大视觉范围,实施记忆的方法等,切实提高学生快速阅读的能力。
三、快速阅读训练方法
1.词语速读训练
词是文章组成的基本单元,词语的速度训练有助于提高学生读句的准确。此训练是在限定的时间内要求学生高度集中注意力,去记忆词语,训练学生的记忆力和理解力。
训练方法:一般由2~4个词语组成一组,每次展示2~3组,让学生集中精神记忆,训练看一眼就能记忆一组词的能力。如,“快乐、愉快”“土豆、茄子、白菜”等,把词语有规律地组合,让学生主动找寻规律,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理解力,还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
2.句子速读训练
句子的速读训练是为了扩大学生对文章视读广度的感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强化学生的记忆、理解能力,为文章速读训练打下基础。
训练方法:一般是3~4句为一组,每次展示2~3组句子,句子的展示也需要有规律(如字数相等、句式相同等),这样更容易学生记忆、理解,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愿,更好地实施速读训练。
3.段落速读训练
文本不是词、句的简单出现,学生在阅读文本的时候也常常是逐字、逐词地阅读,这样不仅不能提高阅读的速度,还使得学生把注意力都放在词、句的理解上,往往忽略文本的整体意义,而且段落比句子复杂得多,不仅仅需要读懂段落中的每个句子的含义,还要做到贯穿上下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段落大意。因此,要重视段落的速读训练,帮助学生在段落阅读中养成一眼看多个意义相关的字的习惯,提高段落快速阅读能力。
训练方法:以一个词作为阅读中心,让学生把与之相关的词联系起来,成组地读,减少眼睛的停留速度,扩大视觉范围,提高阅读效率。
4.速读文章训练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自制力较差,阅读的时候往往无法集中注意力。因此,速读文章训练主要的方法就是进行计时训练,在有限的时间激发学生的思维运转能力,给学生以紧迫感,提高学生的实践观念,从而促进其阅读效率的提高。
通过训练提高学生的速度能力,如,《揭开雷电之谜》速读训练时,我要求先理清文本的整体思路,明确文本的文体特征,然后给出问题:
(1)雷电之谜是什么?(2)富兰克林为什么要揭开雷电之谜?(3)他是怎样揭开雷电之谜的?(4)结果怎么样?
引导学生速读课文边读边思,并在文章中做好答案标记,速读后明确课文文体,总结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通过这样的训练,在六要素的整合中归纳出文本大意,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在以后的速度中也能有效地运用不同的速度方法,提高阅读的效率。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一
据我所知,北京铁路二级教师程汉杰先生从1995年起,就对培养阅读速度与阅读效率问题进行研究与实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最初在一个班实验,每周训练一节课,辅以课下自练,一年以后,全班阅读速度提高了两倍多(由原来每分钟278字,提高到957字);阅读效率提高了四倍多(由每分钟159字提高到862字)。其后,在铁路二中其他年级、在其他学校众多老师的实验,均取得可喜的成果。因而,这一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快速高效阅读训练法,迅速在中学语文界扩大开来,先是在铁路系统、北京市西城区、北京市,继之是其他省、市、区不少学校相继开设了快速高效阅读训练班。如今,实验班已扩大到25个省、市、区,受益学生已超过20万。不少教育领导机关把它纳入科研课题,有组织有计划地在本地区推广与研究。从中央到地方二十多家报刊、电台、电视台等宣传媒体,宣传报道了这一新型教学法,中国教育电视台专门摄制的电视教材《高效阅读》两集,已向全国播放。人民教育出版社在新编的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科书和高中语文实验教材中也吸收进了该项成果。原教育部在《初中语文教学大钢》中还规定了明确的阅读速度指标(每分钟500字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中学语文高效阅读研究中心、沈阳铁路局高效阅读研究会、北京市速记协会高效阅读委员会等学术团体相继成立。这都雄辩地说明快速高效阅读法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条可行途径,是一个值得语文界更广泛、更深入地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
快速高效阅读法之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首先是因为快速高效阅读法是时代的需要。如前所述,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对学生的阅读速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正是时代的需要。当前一场新技术革命正冲击着人们的传统思想,技术革命引起的“知识剧增”,使我们这些习惯用传统方式读书的人措手不及。面临如此形势,而我们的读书方式一般还停留在50年乃至100年前的水平上,所以传统的阅读显然面临着三个挑战:一是无限的书籍对人生有限的时间的挑战。据有关部门研究,当前书籍以每分钟一至三本的速度出版,而人生有效阅读时间也不过四五十年,面对这浩如烟海的新书籍、新知识,如何能应付得了?二是呈几何级数膨胀的信息对人们接受能力的挑战。有人做过这样的计算:假如把公元1750年时人类的知识量计算作“2倍”的话,1900年时增长到4倍,1950年时则增长到8倍,1960年时又增长16倍。这就是说,人类的知识量由2倍上升到4倍,用了150年;由4倍上升到8倍时,用了50年;由8倍上升到16倍时则只用了10年。信息以如此速度增长着,而人们接受能力绝对不能以几何级数迅速提高,这就形成了矛盾。三是大量新知识对人们理解能力的挑战。据《光明日报》1983年2月记载:英国伦敦出版的一部《世界文学著作目录》,共有754卷、57、72万页、重达两吨半。若以一位文学研究或教学工作者而论,理解一部文学作品,尤其是名著,恐怕至少也得几天、十几天的时间,面对如此大量的研究对象,要用多少时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教育局局长保罗·郎格朗在他的报告《学会生存》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就是说,在信息时代,面对剧增的知识、信息,如果不能高速度、高效率地读书、学习,不用说建设四化,就连“生存”也难以保障。将来不管传递信息的手段多么先进,阅读始终是人们获得信息、知识的主渠道。如果我们因循守旧,不思变革,就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难以符合时代的需求。从这个角度来说,快速高效阅读的出现,有其客观的社会必然性。
二
一、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首先从阅读人手。在比较了众多训练方法后,我选择了程汉杰语文快速高效阅读法。此法是计时量化阅读,利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调动和激发阅读的积极性,从而达到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率的目的。
这种阅读训练方法的具体操作是:训练前创造安静的训练环境,要求师生在阅读期间都不要出声,并明确阅读篇章段落,独立完成;训练中完成指定阅读后举手示意,老师计时,学生接下来完成阅读检测试题或默出记忆中的阅读内容;训练后老师点评阅读内容,分析讲解测试题。 训练全部完成后学生可计算阅读速度、理解率、阅读效率,其公式为:阅读速度=文章字数÷阅读用时(字/分钟);理解率:卷面得分÷100(%);阅读效率=阅读速度x理解率(字,分钟)。老师收集学生每次的训练数据,可以长期观察学生的训练成效。
二、改变陋习。扎实根基
1 阅读姿势不正确
学生在阅读时使用不正确的阅读姿势。有趴着的。有歪着头的,有托着下巴的,还有把腰扭成S形的……
研究表明这样的姿势会告诉大脑:该睡觉了。所以不难理解。在语文课堂上为什么常有看书看着看着就睡着的学生。想纠正学生的学习陋习,要先从纠正阅读学习的身体姿势开始,正确的阅读姿势应该是:双腿与地板平行,背部直立,眼睛离文字材料的距离至少是50厘米。
2 阅读分神,小动作多
学生常无法从头到尾地保持阅读状态,会在阅读过程中分神,表现为多种状况,如:发呆、摸头发、玩衣服扣子、转笔玩等。这些都大大影响了阅读的质量和速度,甚至中断阅读无法继续。要在课堂训练的过程中有意识提醒和训练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加强学生的心理暗示。所以最初训练时集中阅读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控制在一分钟左右,文章篇幅要适当,这利于在训练之初调动学生参加训练的积极性,之后再逐步提高要求。
3 出声读
部分学生在阅读时沿用了小学时的出声朗读法,这样他们的阅读速度受到发音速度的束缚,而且由于注意力集中在了发音上,对文章的理解反而少了。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阅读应是从语言的认知内语言的运用(无声的思考或大声的朗读)的过渡。在这个过渡过程中,读者不是机械地将原文读(或者讲)出来,而是要通过内部言语,“用自已的话来理解或改造原文的语句和段落,从而把作者在原文中表达的思想变为读者自己的思想”。因此,阅读是由感知、思考、推理、评价、判断,想象和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心智活动构成的。旧有的出声读的习惯会严重阻碍学生阅读力的提高。
4 回读
学生阅读过程中可能喜欢回头看那些已经读过的、应该理解的内容。这其实是常见而又不可忽视的毛病,会浪费时间且理解的效果并不好。这种学生往往会找不到自己读到哪儿了。在训练中应要求只能读一遍,不能回头看,否则视为无效训练。
针对以上种种不良的阅读习惯。老师要向学生明确指出、解释,在每一次训练中作出正确要求。加强学生的自我暗示,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阅读习惯,改掉陋习,为下一步的阅读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三、科学方法,有效训练
1 提高视觉技能法
阅读首先是眼睛对文字材料的感知和摄取。要提高阅读首先要提高视觉技能。只有视觉技能提高了,眼睛才能适应快速阅读的要求,才能反应灵敏、快捷,才能有效大量地摄取文字信息。
在第一节阅读实验课上,我给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努力注视下图中的中心一点,尽量少眨眼,时间―分钟。
学生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一开始计时,全班鸦雀无声,都睁大了眼睛盯着图片。一分钟后,学生―片长嘘,都说太累了。我解释道:“感到累是正常的,因为你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又有学生反映;出现眼花、一点变两点甚至三点现象。我笑说:“那是因为你走神了。”
在注视的时候,集中力和注意力若有游移,黑点会出现叠影,即学生看到的多点现象。若重新集中注意力,恢复原来的视觉意识,黑点便呈原状。所以,能维持着清晰看到黑点为佳。
2 节奏阅读法
有的学生在阅读时喜欢一个字一个字地读,形如小鸡啄米。这样下来阅读的摄入量十分有限。不利于增大限时阅读量和提高阅读速度。我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节奏训练方法,按照每行两拍或三拍的节奏来阅读,对于理解和提速都相当有效。
3 反向阅读法
这个方法在提出时,受到大多数同学的质疑。但同时也激起了许多人的兴趣。反向阅读法是反常规模式的,打破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当第一行从左读到右以后第二行接着第一行的末尾从右读到左;第三行再接着第二行的开头从左读到右;以此类推。这个训练方法进行后,一部分学生觉得不适应,另一部分喜欢学习有新鲜刺激性的学生则觉得此法有趣。愿意尝试。
所以各种方法因人而异。能结合自身实际而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好方法。
四、适时激励。持之以恒
阅读训练不是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有计划地进行和坚持。我的计划训练时长为两年(2006年9月~2008年6月),坚持每周一课时的专门训练。
面对基础落后的学生群体,训练进行的难度较大。我先从鼓励学生加人和完成训练人手,及时表扬他们在阅读中表现出的耐力、速度和阅读质量。注重在训练课堂上给学生营造出愉快、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阅读潜质。在讲评阅读结果时,从学生的答问发言中,一方面检查他的阅读成效,一方面也从学生身上找到闪光点,激励他、肯定他、欣赏他,他的语文阅读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会进一步提高和增强。学生会喜欢上每―次的阅读训练课,从而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下―步的训练中。
21世纪所要求的阅读能力,一是会吸收信息,二是要吸收得准、快、多。为此,高中新课程语文阅读教材摒弃了传统教材不合时宜的东西,把培养学生快速判断、选择和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放在阅读训练的重要位置上。根据这一特点,在高中新课程语文阅读教学中,我试用了快速阅读法,效果十分明显。试验三年来,试验班的学生都具有了较优秀的阅读品质,班平均阅读效率由原来的220字/分钟提高到现在832字/分钟;在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班平均分为103.4字,及格率达100%,远远超过了非试验班。
在试验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快速阅读法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快速阅读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快速阅读法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固定程式、高效率地读完指定的文章,然后完成相关的题目;老师只以仲裁者的姿态明确要求、公布时间、评价结果。这种训练方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了过去那种读书漫不经心的现象,而且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了学生专注、勤奋、善思、上进的阅读品质。例如,在学习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一文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各自记下所用时间,算出自己的阅读速度,然后要求学生在二十分钟内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10道疑解难题,各自算出自己的理解率和阅读效率,最后老师公布、分析、评价训练结果,表扬优秀,指明不足。为了强化训练结果,我又要求学生精读有关段落,每人至少提出一个质疑题,点名要求学生或老师回答。这样一来,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提出不少颇具水平的问题。这种训练,拓宽了知识领域,充实了教学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压缩了授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事实证明:快速阅读法从根本上克服了那种老师独霸课堂强塞硬灌的不良现象,扭转了那种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得奄奄思睡的被动局面,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快速阅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快速阅读法,有利于学生的自学,它根据阅读规律的学生的阅读实际,指导学生按照七个基本点进行固定程序阅读,经历“定向(七向)阅读思考解难”四阶段,促使学生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思维力、语言操作能力快速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把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真正体现了叶圣陶老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从文章的标题、作者、文章出处及出版时间、文章的基本内容、文章所涉及的重要事实、文章在写法上的特点和有争议之处(包括自己的不同看法)、文中新思想及读后的启示等七个方面快速阅读、快速思考、快速解难。这样有了一个阅读的大致模式,以后学生阅读起来自然就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效果自然也好得多。
三、快速阅读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在试验过程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快速阅读法对英语阅读教学的指导意义。
一、快速阅读法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快速阅读法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按固定程式、高效率地读完指定的文章,然后完成相关的题目;老师只以仲裁者的姿态明确要求、公布时间、评价结果。这种训练方法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克服了过去那种读书漫不经心的现象,而且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竞争意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步培养了学生专注、勤奋、善思、上进的阅读品质。例如,在学习Advertising and Advertisement一文时,我首先要求学生以最快的速度通读全文,各自记下所用时间,算出自己的阅读速度,然后要求学生在20分钟内完成老师精心设计的10道疑解难题,各自算出自己的理解率和阅读效率,最后老师公布、分析、评价训练结果,表扬优秀,指明不足。为了强化训练结果,我又要求学生精读有关段落,每人至少提出一个质疑题,点名要求学生或老师回答。这样一来,学生思维十分活跃,提出不少颇具水平的问题。这种训练,拓宽了知识领域,充实了教学内容,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大大压缩了授课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
事实证明,快速阅读法从根本上克服了那种老师独霸课堂强塞硬灌的不良现象,扭转了那种老师在上面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在下面听得奄奄思睡的被动局面,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快速阅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有人说,21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的人。快速阅读法,有利于学生的自学,它根据阅读规律以学生的阅读实际,指导学生按照七个基本点进行固定程序阅读,经历“定向(七向)阅读思考解难”四阶段,促使学生记忆力、感知力、想象力、思维力、语言操作能力快速发展,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品质,这样的训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更重要的是把阅读的方法交给学生,真正体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例如在学习Charles Dickens一文时,我要求学生在理清文章思路的同时从文章的标题、作者、文章的基本内容、文章所涉及的重要事实及读后的启示等几个方面快速阅读、快速思考、快速解难。这样有了一个阅读的大致模式,以后学生阅读起来自然就轻车熟路、得心应手,效果自然也好得多。
三、快速阅读法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
关键词:低视力;助视器适配;功能性视力;个案研究
一、背景与分析
相关研究显示:约90%的视力残疾人都存有剩余视力,一些调查表明多大80%的有剩余视力的低视力者的视力可以达到0.1甚至更高。可见,拥有剩余视力的低视力者在视力残疾人群中占有很大比例,如何更好地发挥剩余视力的功能则成为目前人们关注的焦点。研究结果证明,低视力儿童运用剩余视觉进行阅读不会损坏他们的剩余视力,而且研究者的阅读状况明显的获得了改善。由此可见如果能指导儿童做到合理卫生地用眼,只要不属于进行性眼病,其视觉能力的发展也符合用进废退的原则。功能性视力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的环境情景中完成或参与某项活动中,视觉所发挥的积极有效的作用。功能性视力是对个体的用眼状况的描述,它强调“功能性”,也就是说为各种特定目的而使用的视力必须的有效的、高效率的。如果个体在一定环境中不能完成或勉强完成需要视觉能力的活动,那么说明他的功能性视力低下,即使他的视力正常。反之,即使个体的视力存在损伤但却能很好地完成需要视觉能力的活动,他的功能性视力良好。
国际视力残疾教育委员会主席BillBrohier提出:“让儿童出、不断地看,会帮助他了解他看到了什么。”可见功能性视力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功能性视力训练的过程中,根据低视力人体的需要可能会在经过特殊布置的视力训练室中进行训练,通过训练帮助个体慢慢掌握视觉技能和技巧,使功能性视力得到提升并最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
二、典型个案训练计划及过程分析
案例1:王某,男,11岁,弱视,左眼球轻微震颤;小学三年级,学习汉字,现阶段学习的主要困难是阅读课文时难以按照老师的要求找到指定的段落或句子,换行时容易错行,换页时难以找到承接的句子。
根据马某现阶段表现出的主要困难,结合其眼病特点,可以得出眼球震颤是造成其视觉定位困难从而产生搜寻困难的主要原因,而眼球震颤是一种生理表现,目前无法通过任何医学手段和教育手段来改变;但他只是左眼轻微震颤,这种状况理论上说对日常学习生活没有太大影响,已有一些眼球震颤程度更严重的个案也说明震颤并不是造成阅读困难的唯一原因,通过训练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改善阅读水平。因此针对马某的短期训练计划重点放在视觉定位和搜寻技巧方便。
第一周:
训练目标:学习简单的阅读定位技巧。
训练内容:①段落定位技巧的练习:根据段起时都退两格的规律快速定位每一段的开始;根据一般段末都有一些空行的特点练习快速定位每一段的结束。②让学生练习养成在段落前计数的习惯。
辅助手段:彩色笔,在段落起始作标记。
效果检查:看是否能掌握这一定位技巧。
第二周、第三周:
训练目标:学习简单的搜寻技巧――眼睛必须由物体一侧向另一侧运动,然后由上而下一行一行地覆盖要搜寻的范围,防止快速而不规则的乱找目标。
训练内容:①按要求找到穿在一条线上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先横放在竖放),如“从左往右第三个是什么”、“从下往上数第四个是什么”等。②按要求找到穿在多条线上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小木块(先横放再竖放),如“第二排第三个是什么”、“第三列第五个是什么等”。③利用学生喜欢的五子棋作为训练工具,摆成不同阵形,让学生找出指定的棋子。④将二年级之前学过的常用字制成放大字体的棋盘,按要求搜寻指定的文字。
辅助手段:色彩对比、大字
效果检查:看是否能掌握这一搜寻技巧
训练目标:①配合段落定位及技巧,找到某段落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或词。②给出一个字或词语并告诉其所在的段落,让学生找到并规划出来。③学习用手指、用笔或强化框等帮助阅读时定位搜寻。
效果检查:看在书本阅读中的定位和搜寻能力是否有提高。
训练效果评价:为马某制定的这个四周计划基本上没有改动地的得以实施。在实施两周后进行了一次测试,发现他很明显地在不断提醒自己按照老师教给的方法去寻找断首和段末做标记,主要表现在自我的言语提醒和反馈,虽然多少影响了阅读速度,但至少说明学生有意识地使用阅读技巧,一旦熟悉了这些技巧,便可以提高阅读速度,经过为期四周的训练,经测验马某在定位句子和段落、换行、换段时的速度较一个月前和四周前有所提高。在课堂中据其老师反映也较之前有很大的进步。
三、结论
综上所述,为低视力儿童制定个别化训练方案时一定要在详细分析了该儿童的基本情况和现阶段的突出问题的基础之上,针对亟须解决的某一点问题制定训练方案;并在训练过程中及时检验前阶段训练效果并及时做出调整措施,不要以为这个计划是一成不变的;在实施完这个训练之后,还要对整个训练效果做出训练。分析成功和不足之外及其原因,并考虑是否要进一步深入训练该项目或终止该项目、解决下一个问题。
对低视力儿童进行的视觉康复训练必然是具有个别性和阶段性的。加上从实际出发考虑,现阶段担任视觉康复训练的多为盲校教师,他们还承担着大量学科教学任务,因此要求他们为每一个儿童制定每一阶段的个别化训练计划确实存在很大困难。这就需要训练者要在日常多积累个案、多积累不同的训练方法,多参考别人的个案和训练方法,这样可以一定程度上简化自己的工作、节省精力和时间。但是在阶段性和最终的效果评价方面不能有任何简化,因为这是总结训练方法、训练目标、训练内容、训练成果等的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为以后制定个别化训练计划提供思路和捷径的有效方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