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范文

时间:2023-09-05 16:31:48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初中生物学科实践活动

第1篇

关键词 初中生物 学生实践活动 教学现状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学生实践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的一种教学行为。它不同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而是生物学科教学层面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学生实践活动作出明确的规定:生物学教学不仅是教师讲解和演示的过程,也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该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与和实践。经统计,北师大版初中生物4本教材中,共设计活动188个。下面所涉及的学生实践活动主要指在活动过程中需要利用生物材料、试剂、仪器,包括观察、调查、验证、探究以及建议活动,而不包括分析、评价、讨论、体验、角色扮演等活动。

在新课程实施中,对教材中安排的学生实践活动实际落实的情况如何呢?在哪些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如何改进?笔者通过自编问卷对泉州市初中生物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对学生实践活动的开设情况进行访谈,分析问卷和访谈数据所反馈的信息,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了改进建议。

本次调查的对象都来自泉州市不同学校的生物教师,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37份,回收率为92.5%。其中包含15所完中校,8所市区初中校,14所乡镇初中校。

调查问卷设计了9道填空、29道选择题,主要针对以下4个方面:学生实践活动的软、硬件配置,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看法,学生实践活动教学的现状和教师提升自身活动教学能力的意愿。

针对北师大版安排的学生实践活动设计了访谈提纲,对随机选出的74个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情况进行访谈。这些学生实践活动包括观察、调查、验证、探究以及11个建议活动,其中七年级上册31个,七年级下册24个,八年级上册13个,八年级下册6个。

用Excel对问卷进行数据统计与处理,调查结果表明:

(1) 泉州市各学校的硬件配置都趋于标准化。

调查显示,学校都有生物实验室,有10.81%的学校实验室超过3间;学生分组活动时有几乎50%的学校是2人一组的;56.75%的学生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实验人员,其余的由生物教师兼任。但实验室使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有32.43%的学校实验室从不在课余时间开放,经常开放的只有2.7%;生物实验室的利用率偏低,经常使用的只占13.51%。

(2) 生物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重要性认同度高。

从统计数值看,绝大多数教师认为开展学生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和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对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起到重要作用;超过95%的教师认为学生实践活动非常重要或重要;大部分教师也认为花费时间和精力开展学生实践活动是值得的。

(3) 对学生实践活动的教学现状认同度低。

尽管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在活动中表现积极、兴趣浓厚,但同样有85%左右的教师觉得在现实中,探究性学生实践活动并不能很好贯彻。

(4) 对提升自身活动教学能力的意愿很强烈

超过80%的教师平常会通过各种途径丰富和更新有关生物活动教学的知识。虽然只有50%的教师参加过学生实践活动教学的培训,但希望有机会参加培训的愿望还是很强烈的,占到91.89%。

(5) 学生实践活动开设情况不容乐观。

来自23所学校的23位接受访谈的老师中,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最高的达到63.51%,最低的却只有6.76%(图1)。

统计显示,有四个活动开设率达到100%:“练习使用显微镜”“观察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观察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和“观察种子的结构”。其他活动的开展却不尽人意。例如教材安排的第一个学生探究活动是“探究温度和湿度对霉菌生长的影响”。这个探究活动是所有活动里最容易开展的,学生熟悉、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现象明显,又能让学生掌握控制变量法,应该是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最好范例,也可以为后面探究活动的开展打下基础。可是调查中只有50%的学校开设了这个活动。

(6) 学生实践活动无法开设的主要原因。

通过对学生实践活动无法开设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占比最大的是“教学的课时不足,要赶进度”。其次是“该学生实践活动可用观看视频等其他方式代替,没必要去做”和“仪器、试剂、材料缺乏,经费紧张”(图2)。可见,学生实践活动无法按质按量开展的主要原因还是课时太紧,为了完成教学内容,教师不得不压缩学生实践活动的时间;而选择视频代替可能是一种折中的办法,既不想放弃学生实践活动,又没有时间进行学生实践活动,就利用视频来解决;关于生物实验的试剂、材料,有的很难买到,有的又很贵。而对11个建议活动的开设情况进行统计发现:30%的被调查学校并没开设,有开设的也只开设1、2个。当然,学生实践活动无法正常开展除了这些原因外,还有其他的原因,如有的教师虽了解课标精神,但长期习惯于课堂教学的传统组织形式,缺少改革的动力;部分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有限等。

通过以上数据,结合泉州市关于初中生物教学的有关措施,分析泉州市初中生物学生实践活动开展的优势和不足。泉州市在第一次课改时就把生物学与升学挂钩,期间经过不断地修订,到现在,生物学不仅作为中考科目,还把学生实践活动作为考查项目。在中考试题的命题上,改变过去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现象,不断增加实践活动内容的考查,中考成绩也逐年提高。这与泉州市政府重视实验室建设,要求各学校的硬件配置标准化是分不开的。不足之处在于师资力量薄弱,后期投入没跟上,导致建设的投入与产出的效率存在较大差距。笔者因自身在学生实践活动教学中也遇到诸多问题,如教学条件中硬件和软件不配套的矛盾;n时少与活动多、任务重之间的矛盾;自身能力跟不上课改步伐的矛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尝试,试图寻找缓解这些矛盾的办法。下面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提出几点建议。

(1) 继续创造条件,改善不利因素。

在政府加强实验室建设的同时,学校也应该在实验员的配置上给予重视,以免造成资源的更大浪费。生物实验室利用率、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低与实验员的配置息息相关,只有32.43%的学校有专职的实验员,而这实验员往往只是专职而不是专业;24.32%的兼职实验员大都由后勤人员兼任;有40.54%的学校选择由生物教师兼任,这些学校大都是乡镇初中校,教师要担任的教学班多,班生数也多,往往力不从心。所以学校应从全局考虑,招聘有资质的实验教师,持证上岗,若由生物教师兼任,应相应减少教学课时数,生物教师的每周课时数规定还是14,那么师生比至少在1∶350以上,这在当前的教育形势下,显然很不合理。

把学生实践活动作为考查项目,虽然改善了教师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情况,可由于实验的评价内容为操作成分多,与升学不挂钩,而且还是自己学校的教师监考,虽有巡视组检查,学校领导并不重视。如果对考查要求作进一步规范,比如不同学校交换监考教师,并把考查成绩作为评价学校的办学绩效指标之一,那么,对提高生物实验室利用率、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就会非常有利。

(2) 不拘泥于教材,因地制宜地调整和组织适合学生的活动。

从访谈反馈的信息看,课时少、活动多、任务重是影响活动开展的主要原因。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到:目前,泉州市绝大多数学校生物课为每周2课时,只有一所学校在七年级开设3课时,八年级每周3课时或2.5课时各有一所;调查中教师们认为七年级教材安排的“学生实践活动多”和“非常多”的占到59.46%,认为适中的只占27.03%,而八年级认为多和非常多的是32.44%。可见,在实施学生实践活动教学前,教师应先对整学期学生实践活动所需的材料、仪器、试剂和活动时间等作全面的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活动进行整合和改进,并力求创新。

生物材料的准备是进行学生实践活动的关键,而学生实践活动开设率低也常常是因为缺少实验材料又没找到替代材料。有些生物材料如变形虫、水蚤只能自己培养或到自然水域中去找;很多植物材料只能自己栽种。另外,学生人数多,分组活动所需的材料要准备充足,没有专业的实验教师是很难做到的。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实验材料,把几个相关的活动整合到一起进行,如“研究细胞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要求学生计算相对表面积,若与“研究细胞大小与物质扩散的关系”一起,先把一大块琼脂切成规则的小块,就可以直观地得出同样的体积,切得越小,总的表面积越大,与外界的接触面也越大,这样就不难理解细胞体积和表面积的关系了。再如把“观察种子萌发时的形态结构变化”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部条件”放一起,在探究后还可以继续观察种子萌发时形态结构的变化。

把学生实践活动移到课余或作为假期作业,这可以缓解课时紧张的情况,又能让学生有较长的时间观察、记录,再在课上由学生以实物、视频或图片的形式展示。比如在国庆放假前先布置上面提到的两个有关种子萌发的活动;寒假布置“制作小肠壁结构的模型”“记录一天三餐的食谱和数量”等,要求学生做好记录或拍下图片、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展示。

教师还可以因陋就简,对活动进行改进,如“观察根毛”要求的材料是幼苗,需要专门培养,如果换成观察水培植物的根毛或提前两天把萝卜(上本课时刚好萝卜上市)用塑料袋扎好,等上课时拿出来,那根上布满密密麻麻的毛绒绒的根毛,这就很好地解决了材料问题。

学生实践活动的难度大也是制约其开设的一个原因。刚上初中的学生在还不具备化学知识前,就要求熟练掌握多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这使大部分学生望而却步。初一新生往往跃跃欲试,可是活动涉及的知识偏难偏深,常常导致学生的兴趣大减,毕竟学生的思维、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发展规律。建议教材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宏观到微观,由熟悉的知识开始逐步展现,如在七年级上先安排进化、生态、生物的多样性、分类等,再逐步过渡到微观。

(3) 提高认识,多渠道拓展和提升教师活动教学能力。

问卷显示,教师对学生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在认识上是到位的,但在实际教学中,用视频来代替的现象很普遍。课时紧是一方面,更与教师已形成的传统教学习惯关系密切。所以,教师应把认识内化为行动,尽量让学生有参与实践的机会。如“观察茎对水和无机盐的运输”的活动,很多教师是用观看视频代替做实验。其实,教师可以前一天安排学生从家里带来一截带叶的枝条和一个透明的矿泉水瓶或水杯,教师事先准备好用“红花米”染成红色的水和一些剪下的枝条(可以利用学校花圃修剪丢弃的),选取教室的一个角落,在各自的瓶上做上记号,倒入适量的红花米水,插上枝条,次日上课时就可以观察现象。如果枝条叶子比较多的,还可以用透明塑料袋把上部的枝条罩上扎紧,那么,下一节课就能观察蒸腾作用现象了。其实,教师只要多留意生活,就可以为学生实践活动提供很多机会。

教师对提升自身活动教学能力的意愿很强烈,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自己觉得在活动教学方面能力不足。有的活动甚至教师自己也没做过,教师的实验操作技能也有待提高,所以组织这方面的培训已经迫在眉睫,应该尽快落实,并且要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的内容和方式。通过问卷获悉,教师最希望获得关于本土化的学生实践活动设计的培训,其次是生物模型的制作,再者是动、植物标本的鉴定与制作,其他如活动器材的使用、组织培养技术、细菌培养技术方面的培训意愿也在30%以上。

原本,组内相关的教研活动也是提升自己的有效途径,可能因为大多数学校里的生物教师少,特别是有些初中只有1位,在教研活动中可以学习、交流的对象较少,教研的积极性不高,教研氛围不浓。有60%左右的教研组只是偶尔开展有关生物学生实践活动教学的教研活动,而接近10%没有开展这类活动。如果以片区为单位进行教研活动,那不仅扩大交流对象的范围,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多了。

当然,各县市还可以组织开展学生实践活动的专题观摩教学。如晋江市曾组织过相关的教研活动,教师一起观摩学生实践活动的课堂,互相讨论、切磋活动课的开展、组织及拓展、延伸,为教师的践活动教学搭建一个互相交流的平台,收到很好的效果。学校也可以校本教研的形式,由教研组长牵头进行以学生实践活动为主题的研究,获得的经验还可以与其他兄弟学校交流、分享。

(4)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要开展好学生实践活动,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中找出教学所需的素材,使学生更热爱生活,真正体现生物学课程“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价值。“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开设率也只有34.78%,无法开设的原因主要有2个:材料缺乏;活动时间长,操作麻烦,学生不能坚持。教材所用的材料是天竺葵,需要量大的话只能利用生物园栽培,可只有1/4的被调查学校有生物园,还形同虚设。建议把生物园利用起来,组织学生自己栽培实验材料,既可解决实验材料缺乏的问题,又能让学生学习栽培知识,或者也可以利用学校的空地、花圃栽种。天竺葵在校园里不常见,笔者经过自己反复地试验,发现闽南在冬季常吃的一种蔬菜――芥菜,实验效果很好。因它的生长期需要2个月,在开学初就鼓励学生与家长一起在自家的阳台、空地或者花盆中栽种,这对解决目前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有效的措施,可以为自家提供放心蔬菜。在活动前两天要求学生参考教材进行操作,活动当天用黑色袋子把处理的叶片带到实验室,开展验证实验。由于采用自己栽种的材料,学生很有兴趣,都想看到结果,所以投入并能坚持。网上查到铜钱草也是不错的材料,容易培养,教师也可以带领学生试验,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准备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知识,真正发挥生物教育对学生成长的独特价值,达到课标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要求。

泉州具有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教育投入到位的优势,充分利用优势资源,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抛开教材的束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地方资源,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甚至可以开发出比教材中更加适合学生的实践活动,真正落实核心素养和发挥为学生发展服务的价值。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第2篇

《生物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列为“内容标准”之下的一个主题,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能够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形成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课标”特别强调,教师应积极提供机会让学生亲自尝试和实践,并将科学探究的内容标准尽可能渗透到各主题内容的教学活动中。因此,教师除了将教材规定的探究活动做好外,还应创造性开发课程资源,为学生创设更多探究情境和活动。据此,我在近年来的生物教学中,积极创设条件、组织课外探究活动,使“课标”的理念和要求得到一定程度的落实。

现结合“校园植物及其生活环境考察”生物探究实践活动案例,谈谈我的意见

一、认识探究意义,培养探究兴趣

在学生的知识结构中,探究是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让他们懂得什么是探究,什么是学习探究方法,在实践中进行探究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前提。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探究,用介绍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具体实例的方法。比如讲述:英国女科学家珍・古道尔30年致力于黑猩猩的研究,以致在这个领域作出了卓越的成就。再如,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经探究证实,使肉汤变腐的原因是由于细菌的侵蚀。这些事例的介绍,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探究,了解了科学家进行探究的过程,提高了对科学、对科学家的尊重。同时,在介绍科学家进行艰苦卓绝的探究进程的过程中,更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引导探究活动,组织实践操作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积极利用人性的这种特点,引导学生去对生物学中的知识不断产生好奇,产生疑问,产生要探明究竟的心理,进而开发和培养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意识和精神,教师应为学生创设进行探究的条件和氛围,督促并指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际操作。例如以下案例。

1.从探究中最简单的观察和调查做起,引导学生初步尝试进行科学探究的操作

在学习“认识生命”一章,学生根据日常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能举出很多有生命的物质,老师肯定他们的观察实际就是探究。再问:你能说一说他们为什么是生物吗?多数学生说因为他们是有生命的物质。进而再问“你是如何知道他们是有生命的呢?”学生的脸上出现了茫然的表情,同时有学生自然而然地提什么是生命的问题,这说明学生产生了好奇心。这时老师及时引导学生自学课本,从中发现、归纳出什么是生命。本课结束时,及时布置独立进行考查的课后探究活动,以巩固对探究的认识和尝试探究活动。

校园植物及其生活环境考查报告

2.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探究实践,进一步尝试科学探究

首先讲明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作出预期、收集证据(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基础知识。其次,以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实际例子,比如,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对科学探究进一步理解消化,教师这时为引领学生向更深更高的探究层次进发,布置学生以小组独立完成一些科学探究的作业,以便打下由实践向理论上升的基础。

第3篇

关键词: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初中生物课程;作用分析

生物课外实践活动对于课程的教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广大教师立足于生物课程的课堂教学,以培养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能力为主导方向,将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处理与充分利用,对于提升学生的生物课程学习效果与个人技能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一、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教学意义

第一,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对于激发学生对生物课程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课外实践活动相对于课堂教学具有不可比拟的教学优势,学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印证生物理论的正确性,让学生通过实际考察对生物教学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与直观感受。与此同时,课外活动的探究性与学生的好奇心具有高度的匹配性,学生可以在实践操作中保持长时间的关注度,避免课程教学中抽象的理论性,以实现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与学习技能的终极教学目的。

第二,生物课外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有利于拓展教学空间。传统的生物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抽象的理论教学以及教师的课程讲解为主导,学生在单一教学方式的过程中很容易失去学习兴趣。在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创新教学方式,也可以在实践活动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帮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生物规律,提升学生的生物素养。

第三,生物课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综合性人才。实践活动相对于课程教学,能够帮助学生在自我探究式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突破了传统理论教学方式的僵化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具有更为直观的作用。

二、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操作方式

第一,校园生物园地的课外研究形式。随着教学投入的不断加大,许多院校都开辟了不同形式、不同级别的生物园地,拥有专门服务于生物课程教学的专业器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开展不同形式的生物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生物操作技能与科学素养。比如,教师在讲解“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教学重点时,教师可以设计与光合作用有关的小实验,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实际观察,在调查分析中了解生物光合作用的核心原理,将教学内容与生物实践结合起来,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第二,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具有调查性质的教学实践活动。对于教学资源具有差异性的学校,教师可以采用调查研究的形式开展课程实践活动。比如,在学习现代生活方式与生命健康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依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分成若干小组,由小组成员合作交出调查方案、目标群体、人员分工等重要信息,利用课余时间深入社区或者社会生活中,了解生活方式对人们生命健康带来的影响,对调查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编写调查报告。教师依据学生的调查结果进行仔细的讲解与分析。学生通过进行社会调查实践,不仅加强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提升了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以专题实践活动的形式深入社会生活。初中生物课程的教学活动与社会生活联系紧密,教师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教学形式生活化,采用专题实践活动的形式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比如,在学习环境的污染与保护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制订周详的调查计划,以学校周边地区为重点调查目标,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水污染、空气污染、噪音污染等不同形式的环境污染开展长时间的追踪调查。大量的环境污染信息收集、走访社区行动、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了解学校周边地区的环境现状,并且依据调查结果形成完整的改善环境现状的调研报告。在专题实践调查的活动开展中,学生不再是浅显地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而是在实践活动操作中,在理性分析思考中形成自己的个人观点,产生更具价值的学习结果。

综上所述,初中生物课程的课外实践活动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占据重要的教学地位。学生突破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局限性,深入社会生活的实践操作中,了解现实生活中面临的实际问题,对该问题的实践了解,产生原因以及解决方式都形成了个人独特的思考,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能优化课程设置,在创新教学方式的过程中现实教学效果的最大化。在实践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中,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将生物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避免了孤立思考带来的局限性,保证教学活力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文豪.初中生物探究活动的价值与意义[J].生物学教学,2012,7(2):70.

第4篇

关键词: 课外实践活动 初中生物 教学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能发展学生智能,同时培养他们的情操、品德,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使课内外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教育质量得到很大提升[1]。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中部分章节插入了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通过课外实践活动更好地学习生物知识。以下我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浅谈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在教学中的作用。

1.巩固和升华课内知识

生物新课程标准指出,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抓好课堂教学外,还要结合实际积极地开展各式各样内容丰富、生动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从而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让学生更好地消化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扩大知识面,加大深度难度[2]。如在讲授桃花结构一节时,教师应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亲身体验和感受,近距离地观察花的结构,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花结构知识的理解,而且会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如“根的向地性生长过程”、“给栽培植物松土”等教学内容,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是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的,只能单一地描述,导致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不到位,对知识的掌握跟不上。但是如果这些内容有课外实践活动的辅助,就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同时学生的观察也会更直观、更具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就更深刻。

2.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浓厚的学习兴趣不但可以有效地增强学习的内驱力,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可以启迪思维,培养创新思维能力[3]。正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性格冲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如带领学生到农村果园认识花芽、叶芽;嫁接期观摩酸枣嫁接大枣过程;调查河污染问题,等等。生物课程是一门实验性极强的学科,生物教学离不开课外实践[4]。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课外的实践课,因为实践课可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激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探究欲。运用这种课堂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思维的启迪、学习兴趣的激发、知识的获得很有必要。

3.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得到提升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能使学生的动手、观察、分析能力得到很大提升。如在不同的季节,带领学生对学校的盆景及绿化带进行修剪和整理,在实践中不仅学生能学到相关的生物学知识,而且能在此过程中渗透美学教育。学生还可尝试学习管理校园花圃,在管理过程中会发现一些问题,如为什么靠近花坛边缘的草要长得旺盛一点?为什么向阳面的比背阴面的开得早?这时候教师不应该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应有意识地引导他们动脑筋先思考,并鼓励他们把心中的一些想法和体会说出来,从而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提高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初中生正处于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关键时期,所以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很关键,在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时刻进行自我反思和创新。如植株的嫁接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个课外实践活动,虽然在嫁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状况,比如说搭配的问题,但教师此时可以放手让学生做,待看到结果后,不用老师多说,学生会主动思考如何才能提高嫁接的成活率。除此以外,还有“帮助植物授粉”、“探究蚂蚁的通讯”、“饲养家兔”等探究活动是适合开展的,因为这些活动的开展耗时较长,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无法完成,所以课外实践就成了一种很好的教学辅助手段。

5.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每个教师的责任。生物教师要利用生物学的丰富资源,结合学生实际,切实有效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如探究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酸雨对生物的影响等,通过实践,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意识到今天的生活环境来之不易。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如带领学生参观生活污水处理厂与化工厂,了解其基本操作流程,组织学生参与植树造林和护林宣传等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有了这些亲身体验,就会在心里埋下一颗环保的种子,只要给予一定的“水分”和“养料”,必定会长成参天大树。

课外实践活动的开展,不仅使生物课堂丰富多彩,而且开阔学生视野,使学生拥有更广阔的实践天地。教师要因地制宜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巧妙地运用身边的材料,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能给生物课堂带来无限活力。总之,课外实践活动在生物教学中有很重要的作用,充分利用好课外实践活动,是提升生物教学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1]杨玉兰.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生物科学素养[J].池州师专学报,2005(3).

[2]蔡永清.浅议开展生物课外实践活动的重要性[J].考试教研版.

第5篇

关键词:生物教学;自主学习;活动模式;实践思考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除了要将课本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简单地说,自主学习就是在学生主体的意识下,在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后,进行自我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前提是学生对本学科具有一定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一、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想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首先要让学生的心理放松,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生物课程成绩的重要性,不要让学生对这一陌生学科有心理排斥。教师要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相互学习,相互尊重。学生可以在课堂上积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教师要对学生思考的结果持包容的态度,正确的观点要予以鼓励,错误的观点不要马上指责,要注意维护学生的自尊心。教师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只要这样,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二、有目标地引导,设立不同的教学场景

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借助书本上的教学知识,设立不同的场景,提出问题,有目标地引导学生思考。例如,在学习植物的器官时,可以先展示一株植物器官的名字,提出不同器官具有的作用,让学生进行有目标的讨论。也可以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分别扮演不同的器官,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教师也可以播放一些跟生物教学有关的视频,丰富课堂教学。

三、让学生多动手,在实践中进行自主学习

实践是掌握知识最好的方法,也是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途径。例如,学习植物的时候,让学生去校园里认识各种植物,让学生制作保护植物的标语张贴在校园中;在学习有机盐的时候,让学生自己去制作生理盐水等。

总之,在进行初中生物教学时,教师要结合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多角度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时,能更好地提升学习效率,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6篇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生物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促进了生物学科的有效发展。生物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十分强调初中生的实践能力。而自新课改实施以来,新课标提出了要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并将其列为基本的教学活动之一,这对于提高初中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初中生物课堂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展开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周边资源;多种实践;活动展示

在初中生物中展开综合实践活动,能够改变传统的以教室与教材为主要教学载体的教学模式,使生物课堂由课上走向课下,有机联系生物与生活。而在教师的引导下,综合实践活动也更能引起初中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参与,改善生物课堂的教学质量,进而实现高效教学。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我J为一个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在初中生物中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还能够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在体验中获得智慧。下面,笔者从合理利用周边教学资源、设计多种实践活动、注重活动展示三个方面,讨论在初中生物课堂中展开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教学策略。

一、合理利用周边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的是走出课堂,让初中生在自然、社会、生活中学习生物,了解生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周边的资源,将其重新规划与整合,为真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做好充足的准备。也只有将周边的资源合理地利用起来,才能够保证整个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周边资源包括学校资源,有多媒体资源、实验室等;也包括社会资源与生活资源,比如,学生生活的村区环境等,这些资源都是展开生物学科实践活动的物质基础。就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结构”这一课中,我让学生在校园内自由选择一种植物,他们可以选择小草,也可以选择树叶、花瓣等。在选定之后,我鼓励他们制作植物标本,并且通过显微镜等实验设备观察根、叶、茎的结构。此外,学生也可以在家中选择一些蔬菜,如洋葱,观察“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这不仅能够使初中生学会如何制作植物标本,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与观察能力,使其更加直观地学习植物的细胞结构知识。

二、展开多种实践活动

很多教师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十分浪费教学时间,且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在我国的发展周期较短,他们可借鉴的教学经验较少,所以他们设计的综合实践活动过于单一。而要想真正抓住初中生的眼球,使他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直保持高度的学习热情,教师就必须设计出多变的、丰富的活动,使学生对生物学科中的综合实践活动一直保持期待感,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学会的目的。在“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一课中,我让学生对藻类、苔藓、蕨类、种子植物展开调查与分析,了解这些植物的结构以及成分;在“植株的生长”一课中,我让学生选择一种他们喜欢的植物进行栽培,呵护并记录这些植物的成长过程;在“人体的营养”一章中,我让学生以“人类的饮食安全”展开调查与分析等等。这些综合实践活动不仅内容各异,形式也各有不同,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很大的作用。

三、重视活动的展示环节

很多教师在展开综合实践活动的时候,认为学生的参与就是活动的过程与结束,从来没有重视过活动展示。然而,活动展示环节在初中生物学科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十分重要,它是帮助初中生树立学习自信,使其正确认识自己生物水平的重要环节。在展示中,学生之间可以对彼此的展示过程与观察结果进行交流与互动,因此,活动展示还能够提高初中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在班级中构建和谐、友好的教学氛围。教师还可以在展示环节根据学生的探究过程与结果,评选出表现最优秀的小组或个人、进步最快的小组或个人等,在学生之间展开良性竞争,激励每个学生都能够更加积极地学生物、做活动。在“退耕还林还草”一课的实践活动之中,我让学生将他们的探究成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他们可以详细说出自己的活动过程,也可以将重点放在退耕还林还草的策略上。我会根据学生的展示,对一些表现十分突出的学生进行鼓励与奖励。比如,对于调查信息比较全面、科学的学生,我会授予“信息小达人”的称号;对于一些提出的关于退耕还林还草的建议十分具有可行性的学生,我会授予“小小环保卫士”的称号等等。

总之,在设计与展开综合实践活动时,教师要合理、充分地利用周边资源,从初中生的实际生活中选择活动素材,使学生学会使用生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师要设计多种实践活动,使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一直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重视活动展示环节,激励学生在学习中更加积极、主动。

参考文献:

第7篇

[摘 要]: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初中生物 综合实践活动 研究

长期以来,初中生物的教学中,要么忽视这门学科,要么因升学压力,强调知识忽视实践,导致这门学科在初中教学中的畸形发展。其实,生物学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科学的严谨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这一新的课程类型确立并在全国各类实验区实施以来,人们对这一课程形态产生了极大的关注,笔者认为,这是解决生物学科教育矛盾的利器,为开拓生物教学新局面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一、生物学教学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禁锢,存在着种种弊端

1.过多地倚重接受性的学习方式,忽视发现性、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以授受式教学方式为重要特征的传统教学存在着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的倾向,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而传统的统一的课程难以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需求,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因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只能提供学生极少的实际活动机会,难使学生获得必需的直接经验;只能传递事先编好的具有现成结论与答案的教材,很难提供学生学科以外的信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难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相关研究表明,中小学生课内外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学习兴趣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相当大的潜移默化功能。学生长期地处于授受性的教学环境中,往往习惯了被动学习而缺乏问题意识、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

2.重视书本知识的习得,忽视直接经验的获取。陆游诗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也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都强调了获得直接经验的重要性。尽管对于青少年来说,成才之路有千万条,但还是具有一定规律性,这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通过“做中学”达到学以致用。通过直接经验获得的往往是一种体验性知识。由体验所获得的信息,在其后遇到类似的对象和情景时,能够运用已有的经验解决实际的问题,其体验成为经验,意识成为知识。因此说,综合实践活动强调恢复知识的生活性、具体性和多样性特点,也是致力于恢复学校知识的人性化的理想和愿望。因为体验是由身体性活动和直接体验而产生的主观性的感情和意识,它具有主观性、感觉性、感情性、个别性、全人性的特点。尤其是在直接经验的获得过程中,与之相伴随而产生的良好体验,对于人的成长将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二、综合实践活动能解决初中生物教学的弊端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初中生物教学的影响巨大、联系紧密,综合实践的指导思想与新生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是一致的,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对生物教学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三、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丰富

生物课中可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它包括教材中生物学所辐射的绝大多数范围。

1.动植物标本制作。大型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标本可以制作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动物标本则主要选择节肢动物门中的动物,还可以制作例如用鱼、蛙、龟、蛇等脊椎动物的透明骨骼标本;微观标本制作方面:植物的可以考虑“洋葱根尖的纵切面结构”、“叶的横切面结构”等永久切片,既教会了学生一定的制作技术,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又可以通过观察更进一步掌握根、茎、叶的结构知识。

2.植物栽培。可以利用学校绿化和家庭、教室的美化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可以利用嫁接、扦插等技术让学生进行多植株栽培和多品种单植株创新栽培,利用无土栽培技术来装扮教室或家庭等。

3.探究性实验。生物课本中的探究式实验非常多,由于上课时间限制,一些无法完成的探究性实验就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来安排、落实和完成。

4.调查研究。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也是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手段。现在的学生所必备的素质不仅仅是能够学习,还需要有和社会交流、融入社会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可以让学生到课堂外,到大自然和社会环境里,通过访问、座谈、问卷等手段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5.作品展示。利用摄影作品、手抄报等展示知识和学生作品,体现了活动的科学性、知识性,还将技术性和艺术性结合了起来,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对其他同学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也是促进和示范。

四、开展生物综合实践活动意义深远

1.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生由于兴趣主动参与生物综合实践活动,积极性高。在老师的引导下参加的探究活动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展示技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促使学生思维方式有了进一步发展,学习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生物学学习效果明显改善,进而使其他学科的学习效果发生改变。

2.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自主设计活动主题、自主选择活动形式,体验活动的过程,检验活动的效果,能使主体性充分体现;活动中,同小组学生相互沟通、协商、合作,改善了同学间关系,增进了友谊;充分发挥特长和特殊技能,展示自我和发展自我,增强了自信心,促使学生各个方面的转变,智商、情商都得到发展。

3.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认知。综合实践活动不仅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知识,而且要关心学生是否获得体验,增长了智慧。生物学科特点之一就是学习素材丰富,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生活、感受经历、获取知识,并使一些理论知识得以应用和巩固。

4.初中生物综合实践活动促进学生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给学生提供活动的平台和资源。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与他人以及社会发生接触、交流和获取帮助,因此会使学生自觉克服不良的性格,学会相处、谦让、容忍,逐步提高社会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