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09-05 16:31:46

序论:在您撰写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对学校学生管理的建议

第1篇

【关键词】高校 学生管理 建议

一、高校学生管理队伍建设的迫切性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经历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教育规模急剧扩大。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657万人,是2001年的2.5倍,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学校规模的迅速扩大,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问题学生比例增多,许多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日益增多的诱惑时,表现出意志薄弱、心理承受能力差、依赖性强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许多学生对自己的学业很少主动关心,大部分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的状况。这就使得在学生管理过程中,必须改变原来简单化的规制管理方式,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在学生管理的规则制定及执行过程中更加注重人文关怀,这就要求专业学生管理人员来承担学生管理事务。当今,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的到来,学校管理更加专业化,高度专业化、职业化的管理人员将成为学校管理阶层的主体。大众化、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呼唤一支专业化、职业化的学生管理队伍,这是现代高校管理的必然趋势。

二、高校学生管理队伍现状

(一)重教学轻管理的思想严重

高等学校主要任务是教学与科研,在这一理念影响下,高校对从事教学与科研的人员高标准、严要求,不断提高引进人才的学历要求。由于包括学生管理人员在内的行政管理队伍从事的工作专业技术性较弱,导致对人才引进的要求及日常培训和管理都明显落后于教学科研教师队伍,只要求他们能按时完成各项事务性工作,按章办事即可。

(二)人员流动频繁使学生管理岗位处于极不稳定状态

由于高校对学生管理人员重视不够,而学生管理工作又确实繁杂,加上薪资待遇较低,并在学生口进一步上升的空间明显受到限制,导致很大一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转向教学岗位或其他行政岗位或离职,很难长期做下去;一些学生管理工作人员自身对学生管理工作热情不高,时刻想着以学生管理工作为跳板进入其他行政管理岗位或教学岗位,不能深入钻研本职工作,在工作时即不能保证工作质量,也造成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高流动性;由于没有建立专业化学生管理队伍,学生管理工作仍只是学校行政管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尤其是基层管理人员升迁机会少,出口小,导致很大一部分工作人员对今后发展前景不乐观,不能在岗位上稳定下去。

(三)盲目追求高学历,专业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队伍不断扩大,高校相对稳定的工作也吸引大量高学历毕业生充实学生管理队伍。很多学校在招收辅导员时也开始要求研究生学历,并在第一学历等方面进行限制,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学历层次。但是,学生管理工作与一般技术性工作不同,它要求管理者在思想政治素质、人际关系能力、活动组织能力、矛盾化解能力等方面都有突出表现和长期历练。一些高学历学生管理人员由于仅仅是从学校到学校,甚至没有做过学生干部工作,在工作中难以有效处理好相关问题。

(四)培训机制不完善

从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具有不同专业背景,多数人没有接受过管理学、教育学方面的专门培训。由于每天忙碌于繁重的事务性工作中,只是凭着良好愿望和有限经验进行管理,甚至采取古老的师傅带徒弟办法进行“传、帮、带”。而由于对学生工作管理认识不到位,学校也缺少这方面继续教育和培训工作,或者培训工作流于形式,导致他们不能及时接触与掌握现代管理技术和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要求。

(五)缺乏激励机制

由于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方面为思想政治工作,属于软性指标,很难具体考核,加之其他日常工作琐碎、复杂,很难量化考察。这种缺乏全面、量化的考核评价机制和有效激励机制情况,导致“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工作流于形式,工作质量逐渐下降,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推进学生管理队伍建设几点建议

(一)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制度建设

针对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实际,当前促进我国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化的途径有:一是加强学生工作理论和实践的学科化建设,二是确立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伦理道德,三是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培训体制,四是严格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从业人员管理制度。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人力资源管理,应建立包括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职责制度、职务晋升制度、聘任制度、培训制度、考核和监督制度职务晋升制度新酬制度以及相关的工作保障制度等一整套高校形式工作管理制度。

(二)创新人才选用机制

高校应通过政策支持和措施保障,建立以公平竞争、择优支持、动态调整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新的氛围。深化学生管理人员的任用制度改革,形成以推进学生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为重点,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对不能胜任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实行校内转岗、待岗培训或解除聘用合同,同时按照学校发展战略和市场取向,拓宽选人视野,加大选拔任用优秀年轻人才的力度,努力创建“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竞争、流动、开放的选聘机制。

用科学的态度指导学生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认真分析学生管理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不断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努力实现学生管理工作队伍的稳定与人才结构的改善,提高学生管理工作质量,为和谐校园建设及高校的整体发展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建构主义的基本理论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皮亚杰,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识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在皮亚杰的理论基础上,科尔伯格、斯腾伯格、卡兹、维果斯基等人又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为应用于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可以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

二、建构主义对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转换

1.转移工作重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在我们以往的工作中体现得不明朗,甚至根本避而不谈。所有工作唯上级指挥棒是瞻,对上级负责,而上级又对上级的上级负责,层层负责,森严有序。好比一个合唱团,一个总指挥指挥大指挥,大指挥指挥小指挥,小指挥指挥演唱者,每一名指挥都听从上一级的安排,而合唱团的声音特点,爱唱什么歌,能唱好什么歌,则不予考虑。学生恰好是合唱团员,是金字塔的底座,是管理过程中的被动者,“拨一拨,动一动,不拨不动”。这种“上面指哪儿打哪儿”,听话而被动的工作思路,就造成了学生管理工作量大,事无巨细,管理工作者疲惫不堪,而工作却缺乏实效,缺少活力的局面。这不得不说是传统管理模式的一大弊病。

如果我们适当转换管理者与学生间的关系,把学生放在首位,一切工作围绕学生展开,辅导员只处于帮助者、引导者的从属地位,那么,不但可以减轻辅导员的工作负担,而且还会收到良好效果,这是因为:首先,针对学生需要开展工作,能够切实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的放矢,工作能够见实效;其次,为学生解决困难,工作会最大程度得到学生的支持和配合,双方互动,易于开展;最后,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增强学生们的责任感、使命感,增强学生的学校荣誉感。

比如说,每学期开学初,采取问卷或座谈会、个别谈话形式了解学生的要求,让学生们参与到学生工作的计划制定中来。对学生们的意见去粗取精,认真采纳。在各项工作中首先考虑到学生的需要,以学生为圆心,以他们的合理要求、建议为半径画圆,圈定我们一个学期的工作范围。在工作中,摒弃居高临下的说教者形象,树立起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做学生的后盾。改变上级主管部门对学生管理工作“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在评价体系中加大学生评价的比例,让学生们的意见发挥作用。

2.转变工作观念,加强主体意识,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

在我们以往的工作中,管理者即辅导员唱主角,往往是一个人管理上百名学生,而且是大到思想道德小到早操卫生,无处不管,事事过问。“襁褓式”管理造成了工作繁杂琐碎,只重细节,忽视宏观,有限精力耗费在了日常管理的细枝末节中,无暇去思考学生们的思想问题,没有精力和时间去搞理论研究。而学生们,也被这种管理方式培养成了“婴孩”,很多问题不去自己思考,或只听老师的,或与老师讲的反其道行之,而且尤为严重。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的原则,管理者应该从台前走到幕后,把舞台让给学生来表演。也就是,充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他们在管理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们自觉地、由衷地来按照规定去做。比如说,在实施“校园文明工程”时,我们可以按照这样的程序进行:开始时由管理者进行倡导,并用典型的为大家所公认的几个“不文明行为”来启发学生;然后开展讨论,让学生自己去分析、辨别、思考。讨论的过程中管理者要适时提示,避免论题偏离。起初的引导帮助可以多一些,以后逐渐减少,愈来愈多地放手让学生自己思索;最后要争取做到无需管理者引导监督,学生们自己能够认识到哪些是不文明行为,哪些是文明行为,能够自觉地规范自己的行为。诚然,我们并不认为,只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会令所有问题迎刃而解。在我们的现实工作中,毕竟还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干扰着我们的工作。那么,之所以要强调学生的自律,其感情基点是充分信任学生,相信他们都是好样的。我们认为,作为一名学生工作者,不管自己有着什么样的人性观念,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必须是一个“性善论”者,要相信“性相近,习相远”,学生们之所以有一些思想上的差距,并不是他们的本性有好坏,而只是后天的教化不同。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危险分子”,成天去防、去管、去惩治他们。而是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工作去调动他们身上闪光的东西,并将之进一步扩大。

3.转变工作方式,变直面为侧面,多在“情境”上下功夫

环境决定人的性格,从不同生活环境中出来的人有着很大的差别。学生工作者肩负着完善学生人格的重大使命,这项工作漫长而艰巨,绝不是简单地说教所能完成的。建构主义认为,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鉴于此,我们的学生管理工作应该多在“情境”、“氛围”上做文章,变反复说教为“不言之教”,通过改善学生的生活环境来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这样的例子很多:当身处在干净整洁而静穆的展览馆欣赏书画、艺术品的时候,人们会不自觉地轻手蹑脚,放低语声,举止有礼;而在喧闹的农贸市场,购买各种食品,与商贩讨价还价时,人们则会变得急躁,高声争辩,面红耳赤,举止随便。

正因为如此,我们应该积极占据教学楼、宿舍楼、食堂、图书馆等学生学习、生活场所,开展各种主题教育。比如说,我们要让学生们抓紧时间,刻苦学习,就可以在教学楼悬挂标语、张贴科学家画像;在宿舍楼布置板报,悬挂鼓励学生们努力学习的书画作品;在图书馆挂一些督促学习的公益广告等,让学生在随时随地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感染,而当一部分人开始行动起来的时候,就会带动身边的其他人,这样逐渐扩展开来,就形成了一个氛围,就会对个别不努力的学生造成一种环境压力,使他们开始不舒服,这时辅导员、教师进行适当引导,就会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侧面的“情境教育”也包括了开展各种活动,组织学生看好的电影、好的书籍,倡导有益的文体活动,活跃校园文化。这里顺便提一个问题,校园文化应该作为我们工作的重点,能够真正给予足够的重视。有益的活动应该多搞,让学生们的课余时间被健康向上的活动占领,这样不但不会耽误学习,反而会对其有所促进。相反一味讲学习,校园文化一片贫瘠,精力充沛的年轻学生就会自己去寻找娱乐方式,看录像、打游戏、玩扑克牌等。适当的校园文化活动既调节紧张的情绪,又能让学生在其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这里面,学生的群团组织、学生会、团委应该唱主角。

第3篇

关键词: 大学生; 管理; 时间; 习惯

中图分类号: G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6-0114-01

一、在校大学生管理时间现状

目前,在校大学生有超过九成的同学早上是在学校规定的起床时间以后起床,甚至这其中一小部分在没有课的情况下会在午饭时间或更晚起床,而晚上没课选择去主动晚自习的人仅为三成。这说明大部分同学对进入大学以来的时间没有一个清晰合理的安排。早上容易睡懒觉,不仅没有充分利用早上的黄金时间,反而养成了少吃或没吃早饭的不良习惯,长此以往,必将影响身体健康。进入大学,学校、老师的外在压力逐渐减少,很少学校设有固定的晚自习时间或强制晚自习的规定。这给了大家充分自由支配的时间,有的同学可以充分利用时机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却更像脱缰之马,对自己的时间没有很好的安排,浪费宝贵的青春,人生资本最重要的积累阶段竟成了颓废的开端。高达七成的同学认为大学生活还不如高中时代充实,其实主要是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安排。

二、大学生如何合理管理时间

(一)结合实际确立自己的奋斗目标

1. 确立切合实际的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一种独特的工具,它是意义和行动之间的桥梁,使理想能扎根于实际之中。而学业的最终目标是由一个个短期目标而成的。有很多学生经常是“放眼于未来”而不“着手于现在”。当然,广泛的学业目标也有用,因为它有整体的观点,可以解放想象力,帮助我们探究所有可能的选择。所以,要将二者合理结合,才能发挥效用。

2. 进行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依特定目标而不是依程序和规定来思考。制定特定的目标,以及支配时间去做最能达到这些目标的活动,是求得高效率的要诀。对于所制定的目标可以用稳定的进度进行,而不必在最后时刻拼命地赶工。对于自己所制定的完成目标的期限,要持尊重态度,如果养成了拖延限期的习惯,期限就会失去功效。所以,当目标活动被影响时,一定要抵制外界因素的“诱惑”。每一天,认真确定自己的目标,然后再按照既定目标开始行动,会发现自己开始有目的,而不是毫无目标地四处瞎摸。

(二)结合目标制定计划表

1. 有效制定计划表。既然合理地利用时间可以增进学习效率,就应该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制订一个可行的、适宜自己的待办计划表。

(1)在睡觉之前想想第二天的工作是个好办法,可以安稳入睡,不会满脑子胡思乱想。第二天做起事情就不会毫无头绪。(2)适时检查计划表,有助于计划的安排和完成。(3)限定计划数目。在身体力行的情况下,进行科学地调整,使自己处于一个协调的学习生活环境中,既可完成既定计划,又不影响身体健康。

2. 推进计划。(1)合理分配精力。先用心做计划中最重要的事情,利用剩下的时间去做那些较不重要的事情。这样可以自我控制时间,并可以完成更多的事情,而不让你的有效时间为琐事所占据。另外,要对每天、每周、每月的时间进行分配,以便能够巧妙地处理许多同时进行的计划。(2)“一鼓作气”。心智的持续专注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如果无法一次完成一件事情,那么最好毫无间断地把大部分的事情做好,并把剩下的事情集中在一起,直到做完为止。(3)排除干扰。这是很多同学难以做到的。在娱乐与学习冲突时会很矛盾。选择你应该做的主要事情,有第一次的克服,就会有第二次的胜利,以后就会毫不犹豫。这就是所谓的自制力,是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中积累的。(4)密切注意计划的进展情况。越密切地关注自己的进展,进展就越大。建议同学们最好把每天做的事情最好能罗列在本子上,这样以后就会注意减少没必要的事情,从而“挤”出更多的时间。

(三)立即行动

把握住今天,就要抓紧现在。“过去”是“现在”发展的基础,“现在”又是向“将来”发展的起点。“现在”的重要性还在于因为它最容易丧失,所以更加珍贵。对于时间,只能从现在去掌握它。认真地去完成每天的任务,任何时候都不要把计划在今天做的事放在明天,不要拖延到最后一刻,及早动手就会有更多的时间处理意想不到的事情,获得更多的资料,提早打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

三、合理管理时间在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视条理与节奏

克服做事缓慢的习惯,调整自己的步伐和行动,养成快速的节奏,不仅提高效率,节约时间,给人以良好的作风印象,而且也是健康的表现。对于时间过剩,关键在于控制时间过剩并及时使它向有利方面转化。并且在生活规律上应该养成有系统的习惯。在适合自己的时间里处理好事情,那就需要掌握自己最有效的时间。状态在巅峰时,做些主要的事情;处于低潮时,可以做些简单的事情。但要尽量避免生活步调混乱,那样脑筋就会变得不灵活。

(二)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加效益

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讲求效率,学会利用更少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效率高者,便是竞争中的强者、胜者。反之,则是弱者、败者。古语说:“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学会使自己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提高时间利用率,是自己学有所长的一个重要方法。另外要注意把握和利用零碎时间。在短期内也许没有明显的感觉,但经年累日,将会有惊人的收获。同时,使时间增加效益要有坚守的原则,做事情的方法应因时因地而变,防止计划被经常性打断;充分利用好黄金时间,根据实际灵活改变已定的计划;制定一个日常学习的定额,不要翻来覆去地检查每一件事情,舍弃不必要的个人外事活动,妥善安排好时间。

(三)学会休息

不要忘记休息。不论面对如何要紧的事情,一旦发现自己疲倦了,就应该停止,进行必要的休息,让紧绷的身心得到喘息的机会,因为,若明知自己的体力极限已至,却还勉强自己继续工作,除了会陷入工作的低潮之外,对自己也无益处。但是休息也绝不是要你放肆的放松自己,建议可以在走廊散步,做些简单的身体运动等,如果环境不允许,不如舒舒服服地伸个懒腰,打个哈欠。所以,一旦出现了警告讯息,最好停下来,让负担过重的部位恢复功能,这是明智之举。

四、结语

大学生合理的管理时间归根结底是一种习惯的养成,而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性格的塑造,习惯和性格是人们稳定品格的外在表现,一个良好的习惯是你一生中最可贵的财富,一种品格决定一种命运。同学们应该明白的是,行动才能是我们实现目标的惟一保障。当火车在静止不动时,在它的驱动轮前面放一块小小的木头,就使它永远停滞在铁轨之上,而同样的火车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前进时,却能洞穿近两米的钢筋混凝土墙壁,这就是“动力”,请现在就拿出行动的勇气,冲破介于你与目标之间的种种阻碍与难关吧。

参考文献:

[1] 郭咸刚.西方管理思想史(第三版)[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9).

第4篇

论文关键词:技校学生;使用手机;利弊;管理措施

技工学校生源现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普通高中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绝大部分初中毕业生选择了上普通高中。而考不上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首先考虑上中专,大量技工学校的招生已经到了无生源可选的地步:只要有人报名,不严格限制年龄、不要求初中毕业、不管有无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统统录取。即使这样,也很难完成招生计划。于是,不少技工学校采取向本校教工下达招生任务,完不成任务的处经济惩罚等措施,形成了校长为招生头疼、教工为招生发愁的局面。从目前形式看,这种状况短时间内难有改观。近几年,国家及地方政府对技校招收的农村学生和家庭困难学生实行了助学金政策,但吸引力不大,对改善技校招生困境效果不明显。

手机已成为技校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靠邮寄信件、有急事发电报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去不复返了。电话已成为人们之间联系、交流的重要工具,手机的出现更为人与人联系、交流带来了极大便利。在校学生已成为手机的庞大用户,他们以拥有一部功能齐全、外观漂亮的手机为时尚。

技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都离不开手机。手机已成为技校学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果哪天手机出现故障,无法使用,学生通常会感到学习、生活变得索然无味、无所适从。

技校学生具有购买和使用手机的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的财政收入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时,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越来越重视,对贫困家庭学生及农村家庭学生的扶持力度越来越大。除国家每年每人1500元的补助外,各地方政府对技校学生也有不同程度的资助,以解决家庭困难学生的上学难问题,这也充分表明了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扶持。

这部分助学金是通过银行直接转到学生个人账户上的,至于学生如何使用却无人监管。事实上,许多学生并没有将这部分助学金用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上:有的拿到助学金就去大吃大喝、吸烟喝酒、买高档服装,也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用之购买高档手机,用来听音乐、看视频、上网聊天、玩游戏等等。因此,技校学生具有购买和使用手机的条件。

技校学生想拥有手机的迫切性

技校学生很多都是初中没有读完、在社会上游荡多时,家长无法管教者。为使子女有一技之长,生活上能独立,将来能有份工作,家长才把他们送到技工学校。这些学生大多素质较差,不安心学习。

为保证学生在校期间的人身安全,使学生安心学习,大部分技工学校都实行了封闭式管理,学生的行动自由都受到了极大约束。学生想到校外餐馆换一下口味、利用课外时间上网等想法都无法实现。

封闭式管理看似管理严格,实则并没有让学生把心思全都用在学习上。很多学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门心思想走出校门逛逛,利用手机上网则成了替代途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视频等习惯。于是,学生迫切需要一部功能齐全的手机。

技校学生使用手机弊大于利

使用手机便于技校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学生还可利用手机上网了解国内外新闻,真正做到不出学校门可知天下事。有了手机,学生还可在学习生活的闲暇时间听听音乐、玩玩游戏,使身心得到放松。但由于种种原因,技校学生在中学阶段没有打好文化课基础,学习成绩不理想,自我约束能力不强以至于经常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指责和埋怨。很多学生十分怀疑自己的智力和学习能力,产生了自卑心理。而技工学校由于招生困难等原因,对在校学生管理十分宽松,对于违纪学生不到万不得已不轻易开除。也就是说,凡是报名上技工学校的学生只要在校期间没有特别严重的违纪行为,无论学习成绩如何,都能毕业并就业。这就增强了部分学生在技工学校混日子的思想,使他们认为学不学一个样,学好学坏差不多。因此,在上课过程中,学生并不关掉手机,手机铃声不断,甚至在课堂上接打电话,严重者以接到电话有事为由离开课堂,把上课放在次要位置。  在技校课堂上利用手机听音乐、看视频、看电子小说、玩游戏者大有人在。而教师也无可奈何,只能批评教育,并无显著效果。若强行没收手机,也不好处理,因为要为学生保管,万一手机丢失或出现故障,无法向学生交代。可见,教师在管与不管以及如何管的问题上处于两难境地。由于年龄小,自控能力差,很多学生玩手机游戏、上网聊天到深夜,而在白天上课时睡觉。所以,学生滥用手机严重干扰了技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学习。

甚至于出现了个别学生用手机炒股的现象。学生利用手中闲散资金买些股票,使资产保值、升值是一种理财能力锻炼,无可厚非。但迷恋上炒股,长时间利用手机查看股市行情,人在教室,心在股市,严重影响学习,就得不偿失了。如果操作不当,使来之不易的资金出现亏损,必然影响个人情绪,他们会更加无心向学,甚至影响个人的日常行为,产生不安定因素。

此外,学生不停地使用手机上网聊天、玩游戏、看视频、听音乐要消耗大量电能,充电的无序性也带来了安全隐患,有引发火灾的可能。学生的手机没有有效的保管措施,时有丢失或被盗现象发生,学生之间有时因此互相怀疑,影响了团结。

对学生使用手机的几点管理建议

高科技通讯手段发展到今天,人们的生活已经与手机相伴,要禁止学生使用手机很不现实。如何管理好学生的手机使用行为已成为了考验技校管理者智慧的课题。

下面就在不影响学生正常使用手机的情况下,管理好学生手机使用的无序状态提出几点建议。

技校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后勤部门通力合作才能有效解决好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管理部门以管理、检查、监督为主,教学部门以正面引导、思想教育、强化教学为主,后勤部门则以加强电源管理为主,各部门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将学生在使用手机过程中存在的弊端消除。

一要正确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要让学生知道在校期间的首要任务是学习,在课外时间与校外同学、家长进行必要的联系是应该的,利用课外时间听音乐、上网了解国内外新闻都是可以的,但在上课时间应关机,以免影响正常上课。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做好表率,上课时间关掉手机。

二要有效地上好每一节课。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上,自然会减少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这也是对技校教师教学水平、教学能力的一个考验,教师要认真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为了使学生乐于学习,达到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既要完成教学任务,又要活跃课堂气氛,即要营造出“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教学氛围。

三要把政府发给学生的助学金直接交到父母手中,这样可以有效减少学生的手机消费,从而减少学生对手机的使用。

四要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学生精力吸引到有益的课外活动中,比如开展球类比赛、棋类比赛,举办文学艺术班、书画班等。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也能使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还可组织学生参加讲座,学习一些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以激励学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发扬不断克服学习困难的精神。

五是学校严格手机充电管理。学生大量的手机充电不仅浪费学校的电力资源,而且容易引发安全事故。应建立严格的充电规章制度,严格限制充电时间,规定充电次数,如每周1次(完全够一周内接、打电话使用)。也可实行收费充电政策,充电过程派专人管理,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第5篇

关 键 词:艺术专业 教育管理 思考

近几年,高校艺术专业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为高等学校的校园增添了许多亮丽的色彩。艺术类学生在大学生群体中是极具鲜明个性的一个部分,研究艺术类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如何把握他们的优势与劣势,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趋利避害,引导艺术专业学生健康成长,对于艺术专业学生的科学管理,实现人才的培养目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艺术专业学生特点

1.艺术专业学生优点

①思维敏捷,具有创造性

艺术专业学生由于其自身性格特质,思维敏锐活跃,对生活充满激情,富有创新精神,乐观向上,对真、善、美的追求热烈奔放,对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充满憧憬和希望,对社会问题反应强烈,能够迅速吸收社会进步成果,是大学生中较活跃和进步的特殊群体。近年来,艺术专业学生主体意识增强,求知成才愿望强烈,他们渴望新知识,对迎接社会挑战有危机感,因而更加关注自身素质和创造思维的提高。

②专业情结浓厚,有一技之长

艺术类大学生比较务实,讲求实际。他们思想中充满危机感与忧患意识,重视竞争,努力在大学和社会中完善与发展自己。同时,他们的思想也更加实际,重视现实,看重实际能力的培养,趋向务实,树立了讲求实效的品格。他们更加重视人际关系,努力开拓交际范围,重视社会实践,渴望成才,所以希望自身能够在专业上有所成就。

③独立意识较强

由于高考专业考试的缘故,许多艺术类学生在高中时期就开始独立生活,在外寄宿写生、练声,到全国各地去参加各高校单独考试。相对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较丰富的社会经验和较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他们也具备直率大方,重感情的优良素质。

2.艺术专业学生缺点

①集体主义缺乏,组织纪律性不强

艺术专业学生一般强调个性化发展,集体观念、团队意识相对较淡漠,在行为上往往表现出较强的个性及以自我为中心的散漫和较大的随意性。艺术类专业大学生,情感丰富,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色彩。在他们看来,“艺术就是激情”,他们比其他学科的青年学生更加好恶分明,对外界刺激敏感,情绪易受环境的干扰和影响,是大学生中较为敏感和具有活力的群体。由于受艺术不分国界和西方自由思想的影响,加上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以及自身缺乏自律性。因而存在一些法纪观念淡薄、生活作风懒散、学习纪律松弛等现象,向往所谓绝对自由,对纪律教育乃至思想道德教育有较强的逆反心理。

②文化基础薄弱,缺少一定文化底蕴

相对其他专业学生而言,艺术专业学生知识面不够宽,思想深度不够,语言文字功底较差。尤其是对英语的学习和对公共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是很高,成绩偏低,学生往往更重视专业(技能)课程而相对轻视其他文化课程的学习,这就势必导致一些艺术类学生文化修养不够,知识面较狭窄,注重经济价值,而忽视社会价值,轻视基础课和人文素质课,而只重视专业课。

二、艺术专业学生特点成因

1.专业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专业教师的言行对学生直接起着示范作用,教师的文化修养、政治思想品质、个人风格、为人处世等将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的形成。

2.家庭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学生的家庭条件大多数较为优越,相对而言,一些学生都较自信或自负,个性强,依赖思想重,容易偏激。同时也造就了他们较高的优越感,自我感觉良好,对自我道德意识空间的提升缺乏足够的认识。

3.专业特点影响

艺术专业要求学生必须具有创新意识、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创造力,并能努力塑造个性风格,从而完成具有创意的设计作品。艺术教学讲究感觉悟性、个性特色、师承关系和风格流派,所以专业特点直接决定了学生特点。

转贴于 4.主观因素的影响

艺术类学生思想活跃,富有创造性,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浪漫色彩,在考虑问题时容易忽视现实基础。一些艺术类大学生聪明、好强、思想开放,重视专业课,轻视文化课,文化素质较普通文理类大学生普遍偏低,社会活动多,交往面广。由于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基础文明修养不够,从中学到大学,一些自律性不强的艺术类学生一时间无所适从,这就形成了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现象。

三、艺术专业学生教育管理的对策分析

1.以人为本,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

在艺术类学生的培养中,更应该坚持以人为本,遵循艺术教育的规律,尊重他们的个性,看到他们的长处和优势,不否定学习过程中形成的专业特点,不夸大他们的缺点和劣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关爱的氛围,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专业,发挥特有的专长。根据艺术类学生的特点实施教育非常必要,我们应该适时地抓住热点、焦点问题,适应他们思想活跃的特点,发挥他们的个性优势,充分而深入地进行教育。

2.重视学生心理辅导

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容易产生思想偏差。当他们愿望落空和心理出现挫折时,就易产生诸如悲观、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失衡。其中少数学生有厌世、愤世等不良心理。学生在心理方面的问题凸现,已经影响到其个人行为的判断和价值观取向。当前,由于学习、生活、就业的压力,一些艺术专业学生在青春期出现了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疾病,(转第133页)(接第140页)因而产生了一些无法宣泄和解决的问题。从学生教育、管理的工作职能和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培养学生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的角度出发,学校应当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辅导,建立健全学生咨询工作体系。

3.放大艺术生的“明星效应”

艺术类的大学生们总体上看是具有开拓性和积极上进的,他们重视个人价值实现,追求自主独立的生活方式,也有符合社会规范的社会公德意识,思维活跃,渴望成功,善于表现,容易成为一个集体中的“明星”。如此,我们便可放大这一效应,采取一些激励式的教育手段,通过组织开展文化讲座、影视评论、文艺汇演、体育活动、社会实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丰富学生的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高艺术专业学生的文化修养,与学校艺术教育产生良性互动。

4.为艺术生搭建成才平台

开展多种形式与专业密切结合的活动吸引学生,开拓与专业密切结合的特色与品牌活动,积极发动艺术类大学生参加集体活动,鼓励学生运用专业特长大胆进行独特的创意,激发其创作灵感,让学生在师生的认可中感受到专业的魅力、工作的成就和享受到服务、奉献的乐趣,并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凝聚力的教育,使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在活动中得到培养;利用学院专业优势,积极培育学生团体文化,既有助于专业的钻研和拓展,又有助于学生的相互沟通,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鼓励学生走出去,尽量多地接触专业先锋、名家大师的作品、大师的人格魅力及对艺术创作的执著追求,这些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学院制定学生科研奖励办法,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创新活动,让他们积极参加各级各类专业比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5.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

教学管理者应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用优质的管理水平和服务为艺术专业学生提供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宽松的学术氛围。在管理工作中,要善于针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特点,提出有价值的新设想、新方法,开拓新领域。不断丰富和改进自己的管理经验和水平,要时时体现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推进艺术专业学生管理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结语

艺术专业学生的教育管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和学生个人的共同努力和配合。只要我们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思想,不断研究和探索,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就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艺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沈履平. 高校艺术类大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教育管理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教育版),2007(01).

[2]苏常青.艺术类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云南艺术学院大学生情况调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1(04).

[3]张信群.高校艺术类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探索[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02).

[4]肖养蕊.关于对艺术类学生加强两课教育的若干思考[J].艺术探索,2003(05).

第6篇

【关键词】医学专科生 学生管理 探讨

【Abstract】The article using the students of medical junior college as research object , analyzes their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roblem of the student administration,then makes a primary discuss about how to regulate efficiently the students of medical junior college synthesizing the instructor’s actual work experience.

【Key words】Medical specialist student Student management Exploration

面对社会经济快速发展,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医疗环境高度紧张,就业形势愈加严峻等新形势,医学专科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素质差、学历低、就业难,其管理工作凸显重要。本文针对医学专科生的特点,结合笔者的学生管理经验对如何有效地管理医学专科学生进行了初步探讨。

1 高校辅导员加强医学专科学生管理的必要性

国家教育部曾消息说中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自90年代以来,高校招生规模大幅度扩大, 中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发展为“大众化教育”。曾被人们誉为“时代骄子”、“社会宠儿”的大学生,在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今天优越性日落千丈。尤其面临新医学模式的转变、医疗环境紧张、医患纠纷频发、就业形势严峻等现状,社会对医疗卫生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医学专科生自身学习基础、学习习惯、学习动力较差,自控能力较弱,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医疗卫生人员存在较大困难;高校辅导员具有普遍的年龄优势,平均年龄在30岁以下,在心理上贴近大学生,容易取得大学生的信任,是与学生接触机会最多、最基层的学生管理者。因此,加强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对医学专科学生的管理,可以及时地发现问题,并加以正确地引导,对于提升整体医疗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2 新时期医学专科生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网络依赖性强,容易误入歧途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普及已势不可挡,对高校学生的日常生活影响颇深,正逐渐改变着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和精神世界。网络有利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它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使生涩无趣、抽象难懂的医学知识简单化、形象化、趣味化。网络犹如一条通往世界的高速公路,引领学生紧跟时代步伐,时刻关注医学前沿信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给高校学生带来丰富信息的同时,也诱使很多学生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之中, 缺乏与现实的真实交流,混淆了网络、学习、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大学时期是心理发育的重要时期,可塑性强,受到网络不健康信息的冲击,容易产生心理误区。部分学生上网成瘾,通宵达旦玩电脑,不仅打乱了自己的作息规律,还影响了宿舍其他同学正常休息,容易激化学生矛盾。

2.2恋爱观偏离,恋爱行为粗俗

大学生恋爱问题已经成为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青年大学生由于所处的生活环境、生理发育成熟和心理需要等原因,恋爱现象是可以理解的,但他们所处的年龄段,正属于思想意识形态成熟的关键时期,可塑性较大,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随着外来文化的渗透影响以及“性自由”、“性开放”思潮的涌入,不少大学生在爱情观上出现了心理的错位——性开放意识凸显,传统伦理道德淡薄,恋爱动机非单纯化,从众心理严重等。近年媒体披露大学生非法同居,未婚先孕、流产,或因感情挫败而抑郁自杀,甚至伤害报复他人等事件层出不穷。

恋爱观和恋爱行为的偏离不仅给他们的身体、学习、前途和精神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也会给构建和谐校园带来隐患。

2.3学习动机不明,成才意识薄弱

随着社会的发展,读大学已经成为社会风气。高考落榜,有的父母不忍心孩子过早进入社会,就希望孩子读个专科养身板混文凭,无形之中给学生灌输了错误意识,也给专科学生管理工作带来困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更加深入,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大学生娇生惯养,不知生活辛苦,缺乏奋斗进取精神。部分大学生缺乏职业规划能力,学习动机不明、动力不足,没有远大理想,成才意识薄弱。此外,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很强,而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差,这与医生职业的高危险性及高责任感相悖,不利于成长为一名合格医生。

转贴于

2.4心理问题普遍化,成因复杂化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问题普遍化、严重化,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伤害自己及家人的案例时有发生且呈上升趋势。1998-2006年,有学者对北京、上海、成都、重庆等地方高校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规者占35%,轻度障碍者占15%,较严重者占5%,严重者占2%,情绪悲观者占0.5%[1]。高校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复杂化,就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情绪起伏问题、学业问题、恋爱与性的问题、贫困问题、网瘾问题是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值得重视的几个问题[2-3]。

3 高校辅导员加强新时期医学专科生管理的对策

3.1强化思想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爱情观

大学阶段是人生教育的重要转折时期,高校辅导员要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爱情观。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以学业为主、终身学习”的理念,教育学生做好利于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他们正确定位,确立奋斗目标,以激发其学习动力。同时,辅导员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个性化教育,充分发掘学生的特长及潜力,对于高考发挥失利的学生,更要多加关注,教育他们调整心态,树立信心,鼓励他们以专科阶段为跳板,跃入人生的巅峰。其次,要对学生进行深刻地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法制教育,培养他们自我识别、自我应对网络的不良冲击的能力,引导他们正确合理地利用网络信息。再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理念,摒弃说教、禁止、惩罚等强制式的教育方法,采用引导式、参与式等爱情教育新方法,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引导广大大学生树立成熟、理性的爱情观。

3.2以学生为中心,发挥辅导员权威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

权威,意为“权力、威信、力量”。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辅导员的权威主要包括管理权威和学术权威两方面。管理权威是指管理者拥有的岗位权力和个人威望的有机整合,是以精神感召力、影响力、凝聚力等使人信服的威望为基础,通过学校赋予的权力来影响和改变学生思想、行动的一种支配力量;学术权威是指管理者在其所专长的学术领域内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学术资历和学术贡献,因而具有与之相适应的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并在该学术组织承担相应的角色[4]。因此,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以学生为中心,巧妙运用两大权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维护学校良好的学习秩序。

3.3因材施教,注重开发专科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所谓智力因素通常是指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对智力活动起直接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即那些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但是对认知过程起始动、定向、引导、调节和强化作用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成就人才,既需要良好的智力条件,更需要优良的非智力因素,它是一个以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又以非智力因素起重要作用的过程[5]。医学专科学生学习基础较差,智力因素相对不占优势,这已是不争的事实。调查结果表明,一个人成就的取得,往往智力因素占20%,而非智力因素占80%。因此,高校辅导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注重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并且尽力使其弥补智力因素的不足。

3.4关注心理问题,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大学阶段是种种人生压力相对集中的阶段,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点。作为高校辅导员,要通过与学生交流、依托班委组织成员提供学生的相关信息以及向任课教师了解情况等方式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能够熟知导致学生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包括交际困难、情感危机、学习压力、网络依赖及就业压力等,然后对症下药,采取措施有效解决。总结经验教训,最终能探寻出心理问题的发生规律,通过定期开展心理讲座,教授学生自己缓解压力的方法技巧,比如知心朋友倾诉法、阅读疗法、音乐疗法、参加文体活动等[6],帮助他们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做好心理预防工作。

参 考 文 献

[1] 覃登明.体育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1 (17):118-120.

[2] 时勇鹏,杨晓苏.遵义医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和对策[J]. 遵义医学院学报,2010,33(1):75-78.

[3] 王文冰,杨浩,李标.“90后”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查与对策研究.教学研究,2010(12).

[4] 刘海存,朱兴同.论权威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作用.高校辅导员,2011(1).

第7篇

【关键词】医学院校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 管理

高等学校的任务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以下简称大创计划)作为质量工程的重要内容,体现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理念,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笔者作为地方医学院教务工作者,主要是从事教育教学的日常管理工作,结合学校贯彻落实大创计划中如何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情况,来谈谈医学院校在加强大创计划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

一、关于大创计划所要达到的目标

大创计划是高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工作之一。通过实施大创计划,促进高校能够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训练,为我们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二、关于大创计划实施的基本原则

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兴趣引导原则是实施大创计划的首要原则。参与大创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技术发明和创业实践等有浓厚兴趣;以兴趣驱动,在导师指导下完成项目;其次是自主实践原则。参与大创计划的学生要自主设计方案、自主管理项目、自主完成项目;其次是重在过程原则。注重项目的实施过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培养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关于大创计划的基本类别

按照当前国家教育部关于实施大创计划的文件规定,大创计划主要从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以及创业实践项目等三个方面展开:创新训练项目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大学生个人或研究团队,在学校大学生学业导师的精心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独立自主完成一些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条件准备和项目实施、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创业训练项目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大学生创业团队,在学校大学生学业导师的指导下,使创业团队中每个参与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扮演一个或多个具体的角色,通过市场调研,制定出商业筹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创业实践项目的基本内容是大学生团队,在大学生学业导师和企业导师的共同指导帮助下,在前期创新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项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或者服务,以此为基础开展创业实践活动。

四、关于大创计划的日常管理

(一)组织机构

1、要成立学校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由学校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担任,相关教务、科技、学生管理与服务、财务、国资等职能部门及各院系有关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大创计划工作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经费保障、管理和决策等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负责日常工作的协调落实。

2、要成立大创计划专家委员会,由学术造诣深、企业实践经验丰富的知名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责是:审核大创计划项目申请书,对项目内容及实施方案提出指导性意见;监督项目的实施、变更及结题验收;督促和帮助学校开设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选修课、建设与创新训练有关的创新项目等选修课,以及与创业训练有关的选修课程。

3、要成立各个二级院系的大创计划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学校层面领导小组的组成模式,也由分管教学副院长担任组长,学科带头人和教学管理、学生干部任成员,负责本院系大创计划的宣传、组织与管理等工作。

(二)相关职能部门的具体分工

教务处负责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开设创新创业训练及创新思维创新方法等选修课并对这些课程的教学质量进行监控,核算指导教师教学工作量,认定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学分,以及项目的申报、评审、日常管理、结题验收等组织工作;科技处负责组织师生开展学术交流,为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提供技术支持、交流经验、展示成果、共享资源的机会;负责协调各类向学生开放的实验室,为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以及各种实验仪器设备;学生处负责营造创新文化氛围,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开展相关活动;财务处负责项目经费的筹措、配套经费的拨付等;校团委协助教务处进行项目管理,开展项目的评奖等工作;协同科技处组织学生开展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等;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协助教务处进行参与项目学生的企业实践训练和就业推荐工作;各院系工作组负责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推荐、为学生配备导师,以及导师工作量及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学分的初步认定等工作。

参考文献:

[1]高思.质量工程: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重大举措[J].中国高等教育,2007(5).

[2]韩映雄.我国高等教育“质量工程”政策目标分析[J].复旦教育论坛,2009(5).

[3]王平祥,唐铁军.关于高校实施“质量工程”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10(3).

[4]陈玉琨等.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概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