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24:38
序论:在您撰写旅游区景观设计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旅游景区是由许多景观构成的,而景观又是由景点组合而成的,因此它们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不同的旅游景区有着不同类型的景观塑造,进而来体现不同的区域风情,从而可知景观中既包含着时代的变迁,也演绎着文化的起源、扩散和发展等许多方面的因素,它既有空间上的变化,又有时间上的变化,在设计手法上运用各种层次上的差异,塑造了各个区域景观的变迁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文化氛围。
2景观分类
旅游景区的景观有很多不同的分类,有的人从它的构成元素上分为动态景观和静态景观,有的从性质上则分为自然景观、人工景观与人文景观,有的从艺术的空间上把景观分为大自然景观、园林景观、花卉景观、动物景观、人造景观、家庭景观,有的从空间的角度将景观分为自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等等。无论是依据什么样的方式与理论,景观的分类不可能十分精确,只能是一种大致的划分,是区域范围内的变动,具有一定的相对性。杨世瑜认为旅游景区无论怎样变化,景观都是客观存在的,不论是自然因素形成还是人类活动、人为因素形成,它都以一种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区域空间、特定的物质形态存在于人类感知的形式之中。所以无论是怎样的景观划分,在一定程度上都是为人服务的。
3景观设计
舒适的环境是人赖以生存的基础,从古至今我们都强调自然与人的相互融合、和谐统一,所以无论是在空间、素材、物体形态等配置方面,均具有较强的协调性、渗透性,注重环境对主观精神的影响。我们在进行景观设计时都会进行适当的层次安排,优化各个空间的联系,使得整体意境及风格相互和谐,并通过借景、分景、组景等手法,使得景观之间、景观与环境相互融合。通过资源的合理运用,在客观上也尊重与保护了历史景观,让历史文脉融入到景观设计中。我们从景观发展的变迁可以知道,早期旅游景区的景观只是诗人墨客抒发闲情逸致的地方,更多的只是一种自然现象的堆积,没有更多的行为艺术上的塑造,寻求的是一种自然的美感。
随着时代的变迁,商业时代的到来,为了带动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大量景观遭到破坏,也使得现代旅游景区中的景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只是形式上的变化,还有内容上的变化,设计风格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特点,时代特色与设计手法相互运用,景观主题与景观形式相互映衬,生态意识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构建社会的同时引入自然、再现自然,使人们在有限天地中领略自然的美妙。而文脉的延续与区域特色的介入也使得景观更富有表现力,各种空间的表达使得景观越来越具有时代的美感,旅游景区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渗透,需要形成可看、可触摸、可回味的时代符号,它是人类文化的沉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4文化元素在景观中的应用
社会的发展使得景观在设计上不单单是形式上的丰富变化,更多的需要内容上的充实,这就促使了文化元素的介入。文化元素的介入也使得景观在设计上产生了质的变化,设计内容与手法上也有了更多的展示空间。纵观周围的旅游景区,多种文化元素穿插在景观设计中,经过调查研究,旅游景区在设计中对于文化元素的运用通常以符号内容与形式的方式存在,它们又经过筛选、提炼、变形等方式运用到景观中的各个地方,在与旅游景区主题相适应的前提下做到整体上和谐,细节上深入。大到城市的整体规划,小到一个垃圾桶的设计,甚至是一个窗棂上的装饰,都有文化元素的参与。旅游景区为了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在景观设计上以多角度、多层次的全方位的视觉效果来展现区域景观的文化魅力,以一种虚实相间的设计手法来呈现视觉的美感,以一种别样的设计方式带动着旅游业的前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
5总结
关键词: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1地域文化的简要概述
地域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具体是指人们经过自身的劳动创造在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区域聚落群当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在继承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思想并且根据具体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和创新。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均被看做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中所使用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这也是导致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1]。
2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统一原则
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和所在城市紧密相连,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原则首先就是要坚持统一整体性原则,毕竟景观设计并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空间或环境,而是对整个旅游风景区进行整体设计,地域文化无论是体现在景观小品、道路设计,还是在水系植被、景观建筑的设计上都需要达到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的要求。
2.2传承原则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是延续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需要继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实现全面创新,也就是说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了解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注重保留当地文化中固有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向观赏者展示具有最原汁原味、质朴纯真地域文化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
2.3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是现阶段我国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也是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建设,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推动旅游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3.1植被设计
在我国海南地区有着纯天然的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海南的呀诺达风景旅游区则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完整地保留了景区内的植被结构,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间,景区利用粗壮的圆木设计的木栈道能够让游客直接与景观植物亲密接触,同时木料材质的栈道又与周围的雨林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致。另外,在旅游区内还对植物的层次分布进行精心设计,譬如说棕榈树、槟榔树与乔灌草错落分布,极具层次感,在木栈道的拐弯处还特意种植三角梅等颜色亮丽的植物,为游客起到提醒作用的同时凸显海南带有地域色彩的原始文化[2]。
3.2水系设计
在云南省的苗族风情景区当中,设计师结合当地特有的梯田与生态湿地等自然地理环境,设计了喷泉等大型水景,为了能够将景区内的景观串联起来,在各个村寨的连接路径上挖设了许多小水渠,通过将浅底和窄道里的涓涓细流引入水渠当中,形成了贯穿全寨的“水街”,游客穿行其中能够直接感受到苗寨质朴清新、紧密相连的地域特色。
3.3景观建筑设计
我国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景观建筑,在选材用料上与旅游风景区完美结合。由于当地处于我国客家文化集中的区域,在传统的客家民居当中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青黄色的砖瓦以及石土等,而南昆山正是毛竹生产之地,设计师巧妙地利用这一天然优势,通过和工匠不断的反复研究琢磨,对毛竹进行脱水防腐处理,并将其覆盖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之外,从远处看整个景观建筑仿佛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与身后的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4景观小品设计
旅游风景区内的景观小品和装饰铺设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道具,譬如海南当地盛产火山岩和蕨类植物,在呀诺达旅游风景区内的矮墙山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旺盛的蕨类植物与独有的火山岩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得矮墙充分展现了海南的地域文化,还让平淡无奇的矮墙立刻变得生意盎然。
4结论
总之,风景旅游区想要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就必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人工建筑与其完美融合,坚持完整一体化原则,打造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并且利用景观设计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作者:金啸宇 单位:大连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关键词: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1 地域文化的简要概述
地域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具体是指人们经过自身的劳动创造在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区域聚落群当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在继承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思想并且根据具体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和创新。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均被看做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中所使用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这也是导致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1]。
2 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 统一原则
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和所在城市紧密相连,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原则首先就是要坚持统一整体性原则,毕竟景观设计并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空间或环境,而是对整个旅游风景区进行整体设计,地域文化无论是体现在景观小品、道路设计,还是在水系植被、景观建筑的设计上都需要达到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的要求。
2.2 传承原则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是延续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需要继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实现全面创新,也就是说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了解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注重保留当地文化中固有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向观赏者展示具有最原汁原味、质朴纯真地域文化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
2.3 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是现阶段我国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也是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建设,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推动旅游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3.1 植被设计
在我国海南地区有着纯天然的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海南的呀诺达风景旅游区则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完整地保留了景区内的植被结构,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间,景区利用粗壮的圆木设计的木栈道能够让游客直接与景观植物亲密接触,同时木料材质的栈道又与周围的雨林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致。另外,在旅游区内还对植物的层次分布进行精心设计,譬如说棕榈树、槟榔树与乔灌草错落分布,极具层次感,在木栈道的拐弯处还特意种植三角梅等颜色亮丽的植物,为游客起到提醒作用的同时凸显海南带有地域色彩的原始文化[2]。
3.2 水系设计
在云南省的苗族风情景区当中,设计师结合当地特有的梯田与生态湿地等自然地理环境,设计了喷泉等大型水景,为了能够将景区内的景观串联起来,在各个村寨的连接路径上挖设了许多小水渠,通过将浅底和窄道里的涓涓细流引入水渠当中,形成了贯穿全寨的“水街”,游客穿行其中能够直接感受到苗寨质朴清新、紧密相连的地域特色。
3.3 景观建筑设计
我国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景观建筑,在选材用料上与旅游风景区完美结合。由于当地处于我国客家文化集中的区域,在传统的客家民居当中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青黄色的砖瓦以及石土等,而南昆山正是毛竹生产之地,设计师巧妙地利用这一天然优势,通过和工匠不断的反复研究琢磨,对毛竹进行脱水防腐处理,并将其覆盖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之外,从远处看整个景观建筑仿佛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与身后的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4 景观小品设计
旅游风景区内的景观小品和装饰铺设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道具,譬如海南当地盛产火山岩和蕨类植物,在呀诺达旅游风景区内的矮墙山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旺盛的蕨类植物与独有的火山岩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得矮墙充分展现了海南的地域文化,还让平淡无奇的矮墙立刻变得生意盎然。
4 结论
总之,风景旅游区想要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就必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人工建筑与其完美融合,坚持完整一体化原则,打造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并且利用景观设计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传统文化;文化旅游区景观设计;应用
【中图分类号】 TU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8-342-1
一、鞍山文化旅游区背景分析
2010年底,将大孤山镇和唐家房镇、千山镇、鞍千东路行政区域内,成立了“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借以引领鞍山文化旅游产业的大力发展,为提升、振兴文化旅游产业奠定坚实的基础。文化旅游开发区将围绕“文化内涵、精品旅游、互动发展、产业拉动、生态环保”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和产品体系,围绕“一城二带三点四轴五品”发展方向,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成果显著。要进一步努力工作,克服困难,把文化旅游开发区打造成国内外知名的文化旅游城。要科学合理规划土地,制定好发展的概念规划、分区规划、专项规划,做好路网、水系、绿化景观、电力、供暖、燃气、土地利用等设计规划。要加强组织领导、队伍建设,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多方筹措资金,坚定信心,共同推进,把文化旅游区建设好、开发好。
按照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快发展的目标要求,根据现代文化旅游消费群体的基本动向,树立品牌经营的战略思路,深度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优势,精炼文化内涵,注入文化因子,盘活沉睡资源,彰显建筑文化、建构公共环境文化、挖掘休闲与度假文化。整合地方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和生态文化,形成核心竞争能力。用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来提升文化旅游区发展档次,建设成为集观光、度假、商务以及美食、购物、娱乐于一体的,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区。
二、鞍山传统文化的分析与提炼
鞍山是辽宁省拥有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最多的城市,现有海城小孤山仙人洞、海城析木石棚等2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山龙泉寺、千山无量观、玉佛苑玉石造像等2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千山寺庙音乐、岫岩玉雕制作工艺、海城喇叭戏、海城高跷、鞍山评书、岫岩皮影、岫岩剪纸、岫岩东北大鼓、岫岩满族刺绣等9项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这些宝贵的文化资源成为发展振兴鞍山市文化旅游产业的基石。鞍山是重工业基地,冶金工业的摇篮,在推动“一个基地、三大产业”发展的历程中,形成了冶铁文化、旅游文化及形式多样的地域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是发展鞍山文化旅游产业的独有优势。将这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文化符号、传统形象中最具特色的部分提炼、概括,运用形式美构成规律有意识地进行组合,传承其浓郁的传统民族文化气息。
三、传统文化元素在鞍山文化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一)地域自然文化的应用。地方地形地貌、地方植被、地方资源是城市打造特色必然挖掘的文化元素。如鄂尔多斯市植物园利用独特的沟壑纵横的盆地打造生态型的公共空间;布局沙生植物园种植胡杨林、沙柳等乔木反映出鄂尔多斯地区是从我国温带荒漠草原向荒漠过渡的典型地区,拥有多种 沙漠植物,让参观者身临其境的体会沙漠的环境之恶劣,表达沙漠生存文化。而应用到鞍山文化旅游区的景观设计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其千山的地域自然文化――千山风景区文化。千山地区的梨树,可谓是全国有名的树种之一,同时每年的千山梨花节也是亮点之一,将梨树等树种作为主要的植被,既符合植物的生长环境,又反映了其传统的文化特色与地域自然文化特色。
(二)地域历史文化的应用。柯林・罗厄在《拼贴城市》中提出的一个著名的论断,即“城市是一个博物馆”。每个城市就像人一样都有自己的记忆,它不仅诉说着城市历史,而且还通过这些历史事件表明了某个城市自身的唯一性。城市作为历史的载体在其发展过程中,每个时期都会留下印记,它们共同构成现实的城市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这些记忆留存于城市的历史建筑物、传统的街区或街道、历史风俗里,所以在城市建设中挖掘丰富的历史文化,强化这些记忆,充分展示当地的历史风俗、历史建筑 、历史人物、历史事件,通过壁画、浮雕、景观墙、景观灯、雕塑、建筑小品、仿古建筑、公共空间命名等多种形式发掘和展现,这样既在物质形式方面反映城市环境的地域性,又在精神层面增强城市的文化特征,同时也使得城市的文脉得以延续,地域特征得以凸显。
(三)地域民俗文化的应用。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由于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风俗礼仪、生活方式各不相同,这自然对城市的环境产生影响。所以,城市景观设计中通过采用丰富多彩的环境没施、公共空间及街道上的风味饮食、衣冠装饰来体现城市特有的地域文化,同时这些民俗文化也影响着城市的形态。如千山是一个全民信仰佛教的地区,这里独特的生活氛围和城市景观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景观规划区域可以以千山佛教的建筑纹饰,屋顶上的幡旗,特色的佛教装饰等,都可以成为这里独特的城市风景线。
(四)地域色彩文化的应用。城市色彩的地域性是自然打磨的结果,受气候、民族文化、政治文化、社会文化等的影响,而一个有着优美、和谐色彩主题的城市既能显示其文化品位和文化内涵,又可展现其独具地域特色的自然人文景观。城市色彩根植于城市内涵,并可潜移默化地溶入一个民族的集体潜意识中,形成引以为豪的城市记忆。因此,为城市确定或设计色彩主题,强化具有典型意义的色彩形象,也就是在为城市留根,完成文化的延续,如米黄色调的巴黎城、土黄色调的佛罗伦萨城、砖红色调的伯明翰、灰色调的北京城。
参考文献:
[1]李丹.鞍山文化旅游开发区建设构想.中国商贸.2010.
[2]刘治保.传统文化在鞍山未来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的应用[J].商情.2012.
[3]余方镇.关于城市文化形象设计与建设的思考[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6.
[4]董瑞等.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元素的表达[J].内蒙古电大学刊.2011.
关键词:山体景观;绿化设计;设计现状;设计方向
随着塔尔寺旅游景区山体绿化工作的不断深入,积极实践“推进景区山体绿化工作,增加景区山体绿化效果,提升景区山体绿化品味"32作要求,如何搞好山体景观绿化设计工作,已经成为塔尔寺景区广大园林景观设计工作者所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山体园林景观设计今后发展的走向趋势。
1 塔尔寺景区概况
塔尔寺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海拔2592~2837m,范围分布在鲁沙尔地区,地势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最低点在水滩村,最高点在西山。塔尔寺景区内山体由数条沟壑分割,每一山包形似莲花花瓣。东拉山居其中心,喻为莲花花蕊,山顶海拔2722.8m,环顾四周,塔尔寺宏伟的建筑群尽收眼底。塔尔寺景区属高原大陆性气候,春夏秋冬不甚明显,昼夜温差大。气候特征是:海拔高,气压低,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冰冻期长,无霜期短,日温差大,紫外线强。年平均降水量517.2mm,年平均气温0~5℃。
塔尔寺景区面积1000hm2,绿化树种以云杉、山杏、杨树为主。呈现出树种单一,林相不整齐,景观效果不佳的现象。景区现有绿地主要以造林绿化模式呈现,基本以横竖成行布局。
2 山体景观绿化的设计现状
2.1 未能正确认识山体景观,缺乏新理念
旅游景区进程中的景观建设,是景区绿化的主要目标和理想主义者们的梦想。人们希望景区景观可以完全融入到自然之中,并且可以随时享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愉悦。但是,至今没有真正地贯穿于整个旅游景区山体景观建设的主体理念及设计思路和规划设计,其主要原因是景观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并无真正的话语权,而拥有话语权的领导者往往没有对规划现场进行详细的研究与调查,使旅游景观建设规划没有充分发挥景观规划的内涵以及目标,没有遵循一定的山体景观规划设计原则。
2.2 未能突现地方特色,缺乏新风格
在规划设计时,没有对景观规划设计进行正确的定位,设计不丰满;没有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行为感受与需求;没有依据场地的自然环境和地形走势情况合理布局景观;没有考虑所在地的生态环境差异;没有选择合适的植物种类;没有保证植物习性、特点与栽植地点环境相适宜的要求。
良好的山体景观设计能够反映各地区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然而周边部分市县在景观设计时只照搬其它地区或发达地区,致使出现不切实际,缺乏风格的问题。
2.3 未能深入调查研究,缺乏新举措
在旅游景区,山体绿化景观设计主要是为其内部的绿化工作服务。然而,目前部分地区山体绿化景观设计过分追求档次,忽视了对现实情况的考虑,导致投入大量的资金却不能收到良好的社会效益。在山体景观设计时,抱着不负责的态度,不认真对待设计项目,敷衍了事,没有从科学的角度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致使设计出来的景观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3 山体景观绿化的设计方向
3.1 联系实际,注重生态环境建设
在旅游景区山体景观设计时,从调查到构思的各个环节都要从实际出发,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到山体景观设计对生态环境的关系,设计出不仅尊重自然而且能够满足人们需求的景观园林建设,
3.2 实事求是,注重生态景观设计的创意性
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外出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山体景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能原地踏步保持一成不变,应紧随时代与科技的脚步不断进步,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突破陈旧的思想模式,解放思想,在创新中加入时代特征,采用既现代化又超脱的艺术手段营造富有艺术性和创造性的山体景观。
3.2.1 山体景观设计符合远近期相结合的要求。山体景观绿化很难在栽植时就充分体现其设计意图,达到完美的境界,往往需要几年、十几年的时间。设计要具备发展观点和长远的眼光,充分了解各种植物树种的形态、大小、色彩等现状和可能发生的变化,使其在鼎盛时期达到最佳效果。
3.2.2 山体景观设计符合美学的要求。山体景观绿化的布局、配置、节奏、色彩变化等都要与山体空间尺度相协调。不同地形,不同立地条件的山体绿化形式应有所变化,树种搭配上可采用观赏价值高、有地方特色的植物。
3.3 因地制宜,注重生态景观建设
旅游景区景观除了起到美化山体的作用之外,更重要的是提升山体景观效果,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洗涤人们的心灵。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山体景观设计场所的植被、地质、水利、民族风格等情况有充分的认识,而后实现因地制宜,以统筹和规划的视角,全面掌控设计理念,强调创意与细节方面的设计,增加正山体景观,即绿化覆盖面积大,空气质量指标优,水质清澈干净等;减少负山体景观,即绿化面积减少,空气污染情况重,水质差等。为此,山体景观设计师应在设计中加强正生态景观的建设,将旅游景区环境向更健康、美好的方向发展,在自然地形以及绿色区域上,结合各个植物物种的生态特征,采用生态法对景观植物进行科学化、合理化的配置。
3.4 设计与绿化施工紧密结合
施工是设计的具体再现过程,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设计师要加强与施工人员的交流与沟通,对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改变设计方案,使建成的山体景观达到预期的效果。
【关键词】:景观设计;风景旅游区景观;地域性文化
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对于景观设计而言,地域文化是设计创作的源泉,是其历史文化背景,对于地域文化而言,景观设计是表达地域文化的一种方式,是促进地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途径。当今世界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对景观设计的要求也不再只停留在美化生活环境,还要求景观设计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历史精神等融入场所当众。经济快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景观设计不仅要以美化人类生活环境为目的,还应注重融合科学技术、艺术、人文知识等。不同地区的景观环境反映出区域的审美情趣、道德水平、生活习俗和意识形态,因此在进行不同区域的景观环境设计时,应充分了解认识地域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了解地域文化和场所之间长久以来发生的各种互动关系,才能通过景观设计弘扬地域文化。
在景观规划设计的过程中,面对具有独特地域文化的场所时,应注意保持当地的风土人情、民俗传说以及民族特有风情等,以体现地域文化的独特性。在景观设计中保护尊重地域原始的自然地理风貌和文化生态,使景观设计展现淳朴的生态的一面,给观赏者带来独特的质朴的视觉效果和精神的传达。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国各地风景旅游区的开发建设如火如荼,呈现一派繁荣景象。而这种大批量的投资建设由于急于看到成效,导致在旅游区景观建设时忽略了对区域文化的应用研究,导致旅游景观呈现出风格相同的设计。而综合分析当前我国旅游风景区景观的建设,追求景区的高质量是我们的首要任务。这要求景观设计师应在进行景观规划设计时,应首先对场地的地域文化进行深入调研和综合分析,通过对调研结果的消化吸收,在设计时充分结合地域文化展开,从而使风景旅游区景观体现当地地理和文化精髓,弘扬地域文化。如在景观设计中,将地域的历史文化或民间艺术以现代科技发展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游客和观赏者产生思考,并进行独特的文化交流。当今社会,文化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它已经成为了社会发展的动力,它逐渐在国际中凸显地位,成为各国提高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的竞争手段。旅游区景观设计结合地域文化展开,彰显地域文化,是提升一个地区形象的有效途径。可以使游客对地区产生文化交流与情感共鸣,从而增加游客的内心归属感。
在进行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时,要想合理的体现地域文化,首先要表示出对场地地域文化的尊重和保护的态度。其次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传统地域文化,而不是一味的照搬前人的思想,要思考将传统地域文化在现代景观设计中和谐的融入。针对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中的具体表达途径,可归纳为四点:
第一,突出地域自然环境特征。要想在风景区景点设计中表达地域性,首先应明确设计区域自然环境的整体特征。以自然环境特征作为设计创作构思的起点,在地域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依照设计要求把握整体规划的大方向。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对地域自然环境所展现的独特性进行视觉效果上的提升。自然景观特征明显的要素,是地域性特征中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常常关系着旅游区景观整体形态和设计语言的灵感来源。
自然环境中各要素相互组合、协调和影响着,构成了自然肌理。这种特有的质朴的自然肌理是大自然的生态发展规律,是自然环境长久发展形成了产物。旅游区景观对地域自然环境进行视觉效果的提升时,应以遵循生态规律的原则进行规划。提炼出符合场地自然生态发展的景观要素,应用于整体规划中。最终形成地域自然景观
第二,营造文化内涵。优秀的风景旅游区景观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文化内涵的来源则是通过景观规划时对地域文化的研究提取,最终运用景观途径营造的。传统的历史文化是一个区域的灵魂,在进行整体的景观规划设计时,可以通过借鉴传统,保留历史文脉和象征隐喻文化内涵的方式塑造景区的文化内涵。
第三,景^空间的组织构建。地域文化的表现可以通过特殊景观空间的组织构建形来表达。在构建组织景观空间时,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定义各个景点的起承转合,或规划场所为民间艺术活动提供特殊空间等。如传统民间社火属于地域民俗文化,而社火的顺利进行需要有一定的空间场所,那么通过合理的规划这些长多,让场所成为一个个景点,让民俗活动的举行更具景观性。不同的空间可以突出地域文化的不同特征,让地域文化在景观中有组织的建设。
第四,文化符号的提取应用。通过对地域文化惊醒景观元素的提取,将提取出的元素符号化,运用于景观的整体设计中。通过雕塑小品、景观铺装等细节的符号应用,营造整体传统地域文化的氛围。
景观设计;空间布局;创新设计
一项目现状与资源
1、藏王墓
目前有史可考的规模最大的古陵墓群。整个陵墓群面积约305万平方米,据史料记载有墓葬二十二座,现仅存十六座,能确定墓主的有九座,靠近河边有一座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之墓。墓上有松赞干布祠庙,内供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
2、日乌德钦寺及其遗址
该片区包含日乌德钦寺及其遗址、琼结宗遗址、金城公主墓、烽火台遗址、运水隧道等。
日乌德钦寺雄踞青瓦达孜山腰,其遗址遗迹的断壁残垣具独特的历史风情和观赏价值,更因其具有青瓦达孜宫遗址的可能性,文化保护力度有待升级。
3、琼洁雪古村落
琼结雪古村落是吐蕃古都的历史碎片与现实载体、一个未开发的宁静村落。古都格局犹存且独具美感,古都后裔的生活也是生动风景。
4、地形地貌
规划区内主要由平原和坡地组成。藏王墓群和琼结雪古村落均位于琼结河谷的平原地带。青瓦达孜山西南半坡,东边坡度较陡,西边坡度较缓,山坡上平缓地块较少。
5、植被
受到高原气候等多方面的自然因素影响,规划区内平原地带缺乏高大的林木植被,而坡地部分则多为的黄土,整体植被覆盖率较低。藏王陵墓周边的农田,种植有青稞、小麦等农作物;沿河地块的植被主要是杨、柳等林木。
二、定位与战略
1、定位
以尊重历史为原则,以历史记忆复原为主导,保护历史遗迹遗址,修复琼结琼洁雪古村落街巷格局与建筑肌理,再现历史原貌,活化历史文化,增进历史的现实感,重建世界对吐蕃古都的历史记忆,让吐蕃古都活起来。在景观营造方面,处处传播和弘扬的是吐蕃建筑、园林、广场、道路等景观营造手法;在规划分区方面,体现吐蕃古典文化聚落式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观光区等的自然分隔与融合;在文化基底方面,彰显吐蕃文化的博大精深,策划吐蕃古都的历史文化追忆产品、吐蕃古都的居住文化产品、美食文化产品、商业手工业文明产品、衣俗婚俗丧俗节俗和艺术,以顶尖设计、精品包装、个性化打造、高端品质满足现代人追古怀旧的情结。
2、景村一体战略
将藏王墓、青瓦达孜山日乌德钦寺及其遗址、琼结雪古村落捆绑为一个吐蕃古都。
3、保留与发展战略
保留原始的人和物,不采取整体搬迁措施,留住部分居民从而使古都文化脉络得以传承,以免导致文化空间破坏,缺少古都应有的生活气息;吸引原住地及周边的居民进入旅游区休闲、购物、就餐,形成本地人与游客共享的商圈,提升旅游区内商铺经营财气,优先安排原住地及周边居民就业,通过建设幸福古都改善其居住品质、美化生活环境、带动致富,提升其幸福感,使其更好的融入和支持旅游事业,打造一种全新的“居游共享”旅游区开发模式。
三、空间布局
1、有机整合、人性化布局原则
因地制宜地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通过调整点、线、面等结构要素的配置关系,使整个旅游区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并形成主题清晰、功能互补的功能分区和旅游线路,保障旅游者旅游活动的有序进行。
2、以自然手法分割与融合各功能区
分区规划要求体现和再现吐蕃古都的历史聚落,并融于大自然与现有人文史迹中。以自然手法分隔与融合吐蕃古都聚落式居住区、商业区、休闲区、观光区等,尽可能用河流、林卡勾勒边界,区隔休闲区的静与商业区的动;用古村落阡陌交织的古街老巷道路网络系统融合居住区、商业区的繁华便利;用以生态游步道串联观光片区,烘托沧桑历史与优美风光。
四、重点项目设计与创新
1、古村落的“保留”设计
1)创意思路
就如何提炼琼洁雪古村落个性上,它关系到整个吐蕃古都旅游区的个性气质,琼洁雪古村落,它的规模和格局,根据布达拉宫壁画记载,传承了吐蕃古都的轮廓形态,可以通过人工再现手法,重塑古都的历史意境。实地考察中,琼洁雪古村落的错落街巷、过街骑楼和阳台、院落盛开的花卉,令人印象深刻,有种误入欧洲鲜花小镇之感,因此我们将琼洁雪古村落作为吐蕃古都游憩区来打造,让琼洁雪古村落做为吐蕃古都的核心载体,打造成欧洲中古世纪的鲜花小镇一样具有美学气质和休闲气息的地方,吸引游客前来、驻足、寄情于古,这里通过古都意境重塑工程、鲜花工程、重点项目示范工程这三大工程来实现构想,前两个工程顾名思义,通过环境和景观修缮再现一个历史残垣与浪漫色彩交织的土蕃古都,保留原始的人和物,不采取整体搬迁措施,留住部分居民从而使古都文化脉络得以传承,留住文化空间,保住古都应有的生活气息。
2)规划范围
琼洁雪古村落,占地面积210000平方米。
2、的园林-独特的“林卡”
1)创意思路
林卡”是藏语的音译,泛指树茂草盛、风景优美的地方,吐蕃时代,贵族上层、官家、寺院、庄园大多拥有人工建造的林卡,王室林卡则更是藏王处理政务、举行典礼、消夏避暑和进行宗教活动的夏宫。该区域是吐蕃王朝宗源地,几代赞普分别在此建立宫殿,建设王室林卡有充分的理由与历史依据。
依托深厚的吐蕃王室文化与天然树林景观,建设一座典型的吐蕃王室园林,为规划区的林卡赋予吐蕃王室园林的色彩,成为吐蕃王室休闲生活的体验地。
2)规划范围
琼结河东南昌嘎村苹果园,规划面积44000平方米,该区块毗邻琼结河,水资源丰富,且有大面积的苹果林林,环境优良,昌嘎村还是琼结乡村旅游示范点,有生态观光园一座,种植草莓有机蔬菜。
3)林卡的设计
主要为赞蒙湖,林卡王宫建筑,特色帐篷及园林绿化组成。
3.1赞蒙湖
建设要点
a) 林卡内开凿出一个线性人工湖,丰富林卡景观,同时也是为休闲业态营造环境。
b) 该湖泊命名为“赞蒙湖”,与赞普林卡的名称对应。
c) 杜撰文成公主经常在湖边游憩故事,建文成公主与宫女湖边游憩的雕塑。
d) 采用修旧如旧方式建设一座古亭或摆放休闲茶座,作为游客休憩的场所。
e) 区内酒店、餐厅等可沿水系分布,增进住宿就餐环境的优美感。
3.2林卡王宫建筑与帐篷
建设吐蕃王宫主题酒店,并取名为“林卡王宫”,集餐饮、住宿、文化表演于一体。在本林卡区规划林卡王宫酒店,一则土蕃王宫的居住文化体验非常具有吸引力,但青瓦达孜山青瓦达孜宫遗址已不存在,且青瓦达孜山遗址片区以保护为主和地势高给排水难度问题,不适合开发建设住宿项目,二则规避了过多酒店住宿放置于古村落,占用居民居住用地。而利用林卡空地,让游客在树林环绕的优美环境中体验土蕃王族休闲生活,对游客居民开发商三者都是更好的选择。
3.3建设要点
a) 依托赞蒙湖水景,依水而建。
b) 固定建筑与移动帐篷相结合,灵活应对客流变化,同时丰富游客体验。
c) 酒店的固定建筑主体部分采用石木结构的藏式碉楼形建筑,融合吐蕃宫殿建筑特点。大量采用落地玻璃窗设计,尽可能的呈现林卡景观,增强室内外的通透感,增强采光。
帐篷是吐蕃时代藏族最常见的居住方式,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爱情故事为主题打造蜜月帐篷酒店,将豪华帐篷营造出野奢之感;帐篷均建在精心搭建的木质平台上,由杉木板路连成一体,或隐匿在河边绿荫中,或坐落在山坡树林间。白色羊毛毡帐篷配备特大号床和大号坐卧两用沙发床,洗浴设施齐全,恒温控制卧房,古香古色的梳妆台和茶几、华丽的吐蕃地毯、油灯、珍贵的瓷器和银饰以及无数盏蜡烛营造出完美氛围,和帐篷外粗犷丛林形成鲜明对比。
3.4帐篷是吐蕃时代藏族最常见的居住方式,以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爱情故事为主题打造蜜月帐篷酒店,将豪华帐篷营造出野奢之感;帐篷均建在精心搭建的木质平台上,由杉木板路连成一体,或隐匿在河边绿荫中,或坐落在山坡树林间。白色羊毛毡帐篷配备特大号床和大号坐卧两用沙发床,洗浴设施齐全,恒温控制卧房,古香古色的梳妆台和茶几、华丽的吐蕃地毯、油灯、珍贵的瓷器和银饰以及无数盏蜡烛营造出完美氛围,和帐篷外粗犷丛林形成鲜明对比。
3.5绿化设计主要以现有的果木植被为基础,广泛种植杨树、藏青杨和汉柳,而人工湖周边则主要以种植柳树为主。
4)史迹的保护与设计
4.1规划思路:乌德钦寺遗址现仅存寺庙墙体轮廓,地上藏传佛教仍清晰可见;琼结宗遗址仅存地基;青瓦达孜宫的城墙和石砌碉堡现在该遗址区仍有残存。
深挖本区作为吐蕃王朝历代赞普宫殿青瓦达孜宫遗址所在地的历史价值,以“保护先行合理规划”理念对遗址进行保护,增进废墟历史传承,提升观光价值。
4.2主要内容:日乌德钦寺遗址修缮工程
对该片区以保护为主,旨在通过自然修缮手法,如日乌德钦寺遗址的墙体固化、边坡绿化、野生花卉种植、道路铺装做旧与改善等绿色保护措施,增进断壁残垣的观赏性。为保护和防止游客踩踏新开挖出的遗址地基,在不对遗址因施工造成破坏的前提下,可在地下遗址遗迹上空覆盖玻璃保护屏障,游客仅通过玻璃屏观光地下部分。
① 墙壁固化
采用专业古建施工单位,用藏区特有原生态建材对日乌德钦寺遗址墙体进行加固。
② 路面原生态铺装
对遗址地面过多的碎石、乱石、晃动垒石进行清理,以大小规整的卵石加嵌草铺装出一条游步道,引导游客沿游步道参观遗址,其余地面则覆盖草皮,通过自然修缮法进行绿化,起到土壤加固作用。
③ 边坡绿化与野生花卉种植
选择适应本区海拔和气候条件的四季常青草种和低矮野生花卉对遗址周边大面积的边坡进行生态绿化,以鲜艳的植物色彩烘托遗址断壁残垣的历史沧桑感,提升吐蕃史迹的观光价值。
④ 烽火台修复
雄踞山上的青瓦达孜宫及其烽火台,因其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而使吐蕃王国在数次战争中胜利,烽火台是吐蕃王宫建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依照史料文字、图片记载以及青瓦达孜山遗存的城墙堡垒,原址恢复该烽火台一座及其相连城墙,并将该烽火台开发为休闲观景台,也是旅游区独特的风景。
⑤ 运水隧道修复
该隧道不仅是吐蕃时期往山上青瓦达孜宫送水的运水隧道,还是吐蕃王宫的军事防御设施,它作为吐蕃王宫山上与山下的唯一内部通道,具有易守难攻的军事优势,是吐蕃王宫建筑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因此恢复该运水隧道与山下泉水;在修复隧道的技术层面,应防止隧道爆破带来的坍塌问题、隧道内壁的加固问题等等;山下泉水可用打磨做旧卵石或石板自然围合,石板上可用藏文篆刻泉水可治愈眼病等美丽传说,水边树立吐蕃运水工具等景观小品。
5)特色集市与广场的设计
① 吐蕃古都的八角街
项目选址:五世达赖故居前干部居民楼所在地、县政府接待中心以南松赞干布路两岸沿街建筑。
建设要点:村落式购物街区,建筑肌理自然融于琼洁雪古村街巷,吐蕃时期商业手工业文明体验地。模拟琼洁雪古村落的建筑风格与街巷肌理来设计本购物街区,既有临街商铺,也有隐于闹市中的院落式商铺;购物街与古村的街巷相通。
② 羊皮卷广场
项目选址:位于琼洁雪古村落入口前北侧,松赞干布路以西,对角线地块为本规划入口服务区的游客中心和停车场。
建设要点:选择本土风干羊皮纸为景观素材,以丙烯或油画颜料在羊皮纸上绘画,画卷上加涂透明漆,保证画面不易剥落;主体景观考虑尺寸较大,可采用PU人造革替代;并在各羊皮画卷前后装裱透明亚克力,外框为木材做画框,以亚克力画框的形式规避日晒雨淋造成的损毁和修缮。
广场特色迎宾演出:琼结白面藏戏、吐蕃宫廷乐舞、古鼓舞、土风舞、拟兽舞、法器舞、“羌姆”神舞等。
五、结束语
民俗风景旅游区显著的地域差异、浓厚的历史氛围、鲜明的民俗风情和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景观形态,不仅是历史的遗产更是世界的瑰宝,对于现在的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吐蕃古都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规划和设计是探索民俗景观的一个鲜明的案例,民俗景观设计还需要设计行业者不断的完善和努力。
参考文献
[1]吴陪秀.试论中国传统建筑装饰的民俗文化特征[J]. 艺术百家. 20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