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4 16:24:36
序论:在您撰写企业连锁经营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竞争不再是单纯的质量之争、价格之争,而是以顾客满意度最大化作为竞争手段。信息技术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打破了企业独立经营的格局,企业和企业之间、与供应商之间、与顾客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越来越大,企业不再是通过打击和击垮竞争对手、把对手赶出市场,从而形成垄断局面。当前的企业开始关注在合作中求发展,竞争内容和竞争方式都发生了根本变化,在竞争中求合作是当今企业之间达到双赢的新观点,其中连锁经营就是企业之间合作的一种形式。
现如今物流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外一些着名的物流企业如FedEx和UPS等纷纷人驻国内,的物流市场。要抵抗强大的竞争对手,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国内物流企业需要采取连锁经营的方式来增加市场竞争力。连锁经营模式已经在零售业管理实践中取得很好的成绩,本文对物流企业的连锁经营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一方面可以检验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在物流业中的适用性,另一方面丰富了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成果。
2物流业连锁经营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连锁经营管理企业指由总公司或者核心公司统一领导,由分公司开展相似服务的企业。采用统一化技术与多店铺开展规范化的经营,核心公司称为总店或总部,零散经营的公司称作支部或分部等。物流企业采用连锁经营就是将现代化大生产应用到分散的物流服务业务中,采用专业化、标准化以及统一化的经营模式,以提高物流集团规模效益为最终目的。
连锁经营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于物流企业来说,可以通过绩效评价来验证采用连锁经营管理的效益。对于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目前国内外学者有不同的观点,比如国外学者Christpher(1992)提出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必须包括订单循环的周期、订单完成效率、交付可靠性等内容。而Davis(1993)则以存货投资、存货水平、订单履行率、项目履行率、平均延迟天数来进行物流业绩效评价。1997年Lee建立物流业管理绩效评价标准体系,主要指标有存货周转率、项目履行率、订单履行率、总订单循环周期、单个订单总反应时间、平均退货水平、交付灵活性几方面。Brewer和Speh(2000)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选取的评价指标包括SCM目标、财务利益、顾客的利益以及改进的SCM四个方面。2008年AmerHamdan等学者,运用改进DEA模型进行绩效评价并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DEA模型可以将评价指标对运营绩效的影响提供给管理者,为后续研究提供很大帮助。国内学者全春光(2010)也将DEA模型运用到国内24家上市物流公司中,进行绩效管理评价,认为规模无效率是造成企业绩效不高的主要原因。虽然DEA模型已经开始应用到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中,但现有研究建立的模型无法解释无效单元对研究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此本文选用DEA交叉对抗理论建立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的管理绩效评价模型,以提高评价模型的准确度和适用性。
3DEA交叉对抗模型评价方法
3.1交叉对抗绩效评价的涵义
交叉对抗绩效评价是将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整合在一起进行评价的方法,它主要是对n个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得出n组的权重指标,进而得到这些测评单元的n个效率值。简言之,交叉绩效评价方法就是利用每一个类型相同的输入决策单元=1,2,...,?)的最优权重去计算出每一个输出决策单元=1,2,...,?)的效率,进而进行交叉绩效的评价。
用该模型计算出AMR的最优权重后,运用最优值对AMU,、AMR直到AMR进行绩效评价,进而形成一个n行n列的矩阵,即为交叉评价。要计算心的最优解应先计算出AM&的最优值,也就是当j=p时《的绩效值,这是自我角度的评价,也就是矩阵里对角线的值,而后评价非对角线上的值,也就是他评价。
3.2构建DEA交叉对抗模型
由于在求解过程中计算出来"和^的值不一定是唯一的数,这会导致^最优解的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在AMR值达到最佳时,将其余的n-1个单元贬低。
构建DEA交叉对抗需要实现两个方面:第一,假设maxaYp是自我评价的标准,那么可以通过minaYp来贬低AM&的n-1单元。具体步骤如下:
首先,根据构建的交叉对抗模型计算出AM&的^,即自我评价值。
最后判断AMR的好坏。主要根据矩阵d主对角线及非主对角线上的值去判断,如果d*值一样,则根据d丨和d*结合去判断,就可以得到最优结果。
4实证分析
4.1数据测量
从整体上来说,连锁经营的物流企业经营方式都是粗放型的,很少有人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为了保证数据的可靠性,本文对国内连锁经营物流企业的数据进行实地调研。选取八家企业,评价指标为职工工资投人总额X,、经营管理投资成本X2、周转率y,、净资产收益率y2、总资产报酬率y3,选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其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和全程序列法分析,最后得到输入与输出的预计算值。
根据数值进行管理绩效的测算。将内数值带入到式(3)-式(5)中进行测算,借助计算机编程Matlab得到物流企业管理绩效的两个测评指标。
4.2计算结果分析
各个企业测评单元绩效的高低可以依据d*与d丨进行评价,由表3可知有3个测评单元d*的值为1,当有测评单元的数值是l时,就很难对其进行评价,同时也显示不出单个测评单元是否比其他测评单元优越。此时便需运用交叉对抗模型对测评单元进行优劣排序,弥补传统方法存在的缺陷。
仅宏博物流和吉顺物流能够实现有效的连锁经营管理。管理绩效的有效值说明了管理者主观付出的努力大小,也证实了管理者对管理绩效做出贡献的大小,也就是说对有效管理进行的测算受物流环境差异的影响,而主要是受管理者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8个物流企业管理绩效排序为:福音顺达物流、华宇物流、华美物流、泰兴物流、佳吉物流、恒远物流、吉顺物流、宏博物流。实证结果证实了该模型能保证物流企业的管理绩效测量的公平性,反映了外在因素以及管理者共同对管理绩效的影响程度,这样能提高管理者的主观能动性,也有效反映出每个物流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能力,进而使其认清自身的优势和不足。
5结语
关键词:合作竞争;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绩效评价
随着电商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物流行业竞争愈发激烈,并且有很多国外物流行业进驻我国,让我国物流市场逐渐缩小。在这种环境中,我国物流企业想要在保住现有的市场,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是最佳的经营选择。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绩效进行评价,不但可以增加连锁经营管理在物流行业中的适用性,也可以促进我国物流行业在市场中得到更好发展。
一、物流行业连锁经营绩效评价模式建立的理论基础
(一)连锁经营的概念
所谓连锁经营,就是在企业内部设立统一领导机构,并在一定范围内设立多个企业经营网点,并在各个区域内开展相似业务。在建立过程中,核心企业作为总部或者是总公司,而分散至区域内的公司作为企业分部。在我国物流行业发展和管理中,基本上都是利用这种发展模式,来实现市场的最大化,并在业务开展过程中,采用专业化、统一化的经营模式,来提高企业整体效益。
(二)理论发展
企业通过实施连锁经营,可以让企业效益得到提高,而对于物流行业来说,可以引入绩效评价理念,来验证连锁经营模式对企业效益提升的实际作用。在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建立中,学术界的学者们提出了不同观点。比如说国外的很多学者提出了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必须有一个完整的订单完成周期,而且在订单完成率和支付性能等方便得到很好保障。在1997年,国外学者Lee建立了一个物流管理绩效评价标准体系,在该体系中包括以下几个评价指标:存货周转率、订单执行率、总订单的循环周期以及退货率等。在物流行业连锁经营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中,虽然我国走在了研究之路的后方,但其发展速度却比较惊人。2010年,我国学者全春光将绩效管理评价模式运用到了国内二十几家上市物流公司中,最终得出评价结果:造成我国物流行业整体绩效不高的原因就是规模无效率。虽然我国成功的将这种评价体运用到了物流行业中,但却无法总结出影响绩效评价的具体因素,因此,本文采用BSC绩效管理评价和DEA交叉对抗理论来建立物流企业连锁经营中的绩效管理评价模型,介绍了两种评价模式的优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实际发展情况,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1]。
二、基于BSC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一)BSC的概念
所谓BSC,全称是BalanceScoreCard,是一种平衡计分卡,它是根据物流企业连锁发展中,对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进行系统衡量,之后再根据企业整体经营业绩和战略绩效建立评价体系,该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对企业财务运作指标、客户满意度以及内部运营服务绩效等指标进行评判和总结。在BSC绩效评价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站在企业经营者和顾客两种角度去考虑,对企业的竞争力以及服务水平等机型综合评定,最终对连锁物流企业实施全方位评测和考量,实现对绩效的准确评价。
(二)财务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对于连锁物流企业的财务评价指标来说,主要是为了衡量企业在业务开展过程中对企业整体财产影响,通过BSC,可以将企业整体盈利情况进行分解,确保评价工作简单、准确进行。在分解过程中,可以将企业绩效分为生存、成功和价值三方面的增长,从而最终确定财务绩效评价指标。在物流企业连锁经营过程中,由于流动资产较大,所以在生存指标的确定中,常以企业应急负债能力和偿债能力为主,以净利润和平均资产来确定成功指标,以市场份额和增长率来确定其价值指标,通过上述指标的量化和确定,平衡计分卡可以识别出企业连锁发展中业务服务流程对财务绩效的影响,这对连锁企业未来发展和管理中可以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客户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
在物流连锁企业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客户绩效评价的作用就是将外部客户效益达到最大化的过程,以此来实现与外部客户长期保持合作关系,并对绩效实施合理开发和利用。在客户绩效管理评价指标确定过程中,首先要确保客户对其服务的满意程度,最终实现客户数量的增加。其次,在评价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评价指标的确定,一般包括市场占有率、客户保持和获得率,客户满意度等,这对于物流连锁企业来说,有利于市场份额的保持和绩效最终评定,通过这些评价指标的确定,可以体现出企业的客户管理系统是否完善,这也是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的重要发展战略。
(四)内部运营绩效评价指标的建立
对于内部运营指标来说,能够反映出物流企业在连锁经营中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有效促进了物流企业的发展。在评价指标建立过程中,主要是通过成本竞争以及资源配置效率等因素进行管理绩效评价,成本竞争力可以通过物流成本指数来确定,资源配置效率可以通过物流信息传输能力以及网络化管理普及率等数据统计来进行最终确定。综上所述,通过BSC平衡记分卡,来构建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绩效评价系统,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建立良好的服务目标,提高服务效率,并在连锁经营中建立各分部的快捷相应机制,使企业整体管理更加顺畅。该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能够有效反映出连锁经营对绩效的影响,而且在建立过程中并不复杂,但在复杂市场环境中,还是能体现出一定局限性,因此,该种绩效评价模式适用于连锁规模较小的物流企业,可以为其长期业绩增长做出巨大贡献[2]。
三、DEA交叉对抗模型评价方法
(一)交叉对抗绩效评价的含义
所谓交叉对抗绩效评价,就是将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方式进行有效结合,让评价结果具有一定客观性。在评价过程中,涉及到对多个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最终得出多组与评价有关的权重指标,从而得出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的多个评测单元整体效率值。换句话说,交叉绩效评价方式就是通过每一个相同类型的输入单元的最优权重法对每一个输出决策进行计算,并保证其计算效率得到最大化发展,为最终评价结果提供数据基础。这种评价方式含义可以通过关系式进行明确表示:(1)该式中的Xj和Yj分表代表第j个投入量和第j个产出量。aT和bT代表优化条件下每个评测标准的最高权重值,而dM表示在经过多个最优化处理之后的评价效率值。一般评测单元的数目用DMUP(p=1,2...n)来表示。通过使用该模型,可以有效计算出MDUp的最优权重值,然后相关人员可以根据每个决策单元的最优权重值对物流行业连锁经营绩效进行有效评价,从而评价最终形成直观的矩阵,这种矩阵被称为交叉评价的最终结果。当然,想要得到dM最终的评价决策值,就要首先计算出DMU的最优决策值,也就是评价矩阵中的两条对角线交叉数值,得到最优数值之后,便可以对所有非对角线上的数值进行分析和评价,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交叉评价[3]。
(二)构建DEA交叉对抗模型
在交叉模型建立过程中,由于连锁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数据较多,会导致在计算过程中aT和bT的计算结果并不唯一,最终影响到dM结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采取最佳数值代入法,并在DMUP最佳数值确定之后,将其它决策单元的优化程度进行降低,以保持dM结果的准确性。在构建EDA交叉对抗模型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对自我评价标准进行合理假设,在假设过程中要根据企业实际经营情况进行,不可因为盲目设定造成最终结果产生误差。第二,要根据自我最优评价标准降低其它决策单元的效果值。要想实现上述两个方面,可以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要根据构建好的交叉模型,对DMUP和dM具体数值进行计算,也就是自我评价数值的计算。第二步,建立起DMUj的线形评价模型,其中j代表的决策单元个数,并利用模型和相关公式,来对aT和bT的最终准确结果进行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2)第三步,将(2)式的计算结果带入(1)式的中进行计算,得出最终的交叉对抗矩阵。第四步,在对抗矩阵对角线之中,其数值所代表的最终含义指的就是自我评价元素,通过自我评价元素和其它评价元素进行对比,在经过相关计算得出DMUP最终数值,对于此计算结果来说,数值越大就越能证明评价结果越优化,决策的效果也就越佳,反之,则评价效果相反。第五步,为了保持计算结果的准确程度,可以在计算过程中将自我评价抛开,而将其它评价数值进行计算,求出其平均数,利用这个平均数值计算出矩阵的平均数,如果矩阵的平均数值越小,则说明评价结果越优化。
四、实例印证和分析
(一)数据的测量过程
从整体物流行业发展总结来看,物流行业采用连锁经营模式显示出较为粗放的特性,在运行过程中也很少有人进行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工作。本文在研究过程中,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实用性,总结了我国各大物流行业的运行数据,并选取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八家企业详细研究,包括职工工资情况、实际运营盈利情况、总资产等,并通过统计学理论的应用,完成数据的采集和整理工作,在此过程中,由于数据分析和处理难度较大,但还要保证数据具有较高准确性,本文在研究过程中利用了计算机技术,让研究过程中的计算更加准确与方便[4]。
(二)计算最终分析
通过计算,相关工作人员得到了具体的计算结果。当评测单元的具体数值达到1时,就难以让评价工作继续进行,原因就是不同的评测单元具有不同特点,如果数值为1,就会使这些不同点无法显示出来,因此在评价计算过程中,一定要避免上述情况的出现。通过交叉对抗模型对评测单元进行具体评价,有利于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绩效的有效评价,也可以将传统评价方式中存在的缺陷进行弥补。另外,通过这种较差对抗模型分析,突出了管理绩效对企业发展的具体作用,也证明了管理绩效可以对企业发展带来哪些发展优势。在物流行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发展环境的不同,对企业管理方式也起着一定影响,因此,在管理绩效评价过程中,应该将这一影响因素合理考虑在其中,确保绩效评价更加准确。综上所述,通过利用DEA交叉对抗模型评价方法,可以让物流企业管理者清楚了解到连锁经营对绩效的影响,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有效提高了管理者的主观能动程度,更反映出了企业连锁经营的管理水平,从而最终确定自身的发展优势和不足,为企业连锁发展提供向导。
五、总结
在目前市场合作竞争的大环境下,物流企业通过连锁经营来获得更好的发展,本文通过建立BSC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和DEA交叉对抗模型评价方法,来进行物流企业连锁经营管理绩效评价。通过这两种评价方式的建立,不仅为连锁物流行业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同时也有利于企业管理绩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秦新生,张长生.物流企业供应链碳足迹管理绩效评价[J].物流技术,2015,(17):212-215.
[2]贾曦.基于BSC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构建[J].物流技术,2015,(09):61-64.
[3]杨俊峰.基于管理有效性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研究[J].物流技术,2014,(21):240-243.
(一)体现了工与学的结合
顶岗实习充分利用学院与企业两种紧密联系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适应生产、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它体现了高职教育“工学结合”的特点,即“工”与“学”同时成为教学计划的组成内容;体现了学生与员工身份合一;体现了岗位、课堂合将工与学真正融为一体,使学生学习于职业岗位,工作于学习环境,真正体现学习因实习而实际。
(二)体现了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相结合
校内专职教师的理论基础扎实,实习基地兼职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强。通过顶岗实习,两方面优势互补,使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师资结构更加合理,有效地解决了学院教学中缺少实际运用的环节,使学生对专业知识、技能的掌握与对连锁企业工作方式的认识,对设施设备的认识及使用有全面的感知,并且通过顶岗实习也增加了校内专职教师的实践经验,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
(三)体现了学习意识与职业意识的结合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认识到专业知识的重要性,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的必要性以及两者之间的距离,主动学习的意识增强,学生树立起多问、多做的自觉学习的意识,锻炼了同学们的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实习中企业通过给学生讲授企业文化、上早课等形式,无形中也加强了学生的职业意识,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
(四)体现了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配备的结合
高职院校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宗旨,顶岗实习为培养技能型人才创造了最佳的平台,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将学院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企业在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对学生的实习工作进行考核,在实习结束时,会给实习的学生相应的实习评语和成绩,其中优秀的实习学生会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顶岗实习真正实现了学院人才培养和企业人力资源配备的“零距离”真正形成了“密耦合”人才培养链。
二、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企业的“合作”问题
实习企业作为商业实体,维护正常的经营状态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是经营的首要任务,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商业企业必需承担提供学生实习场所的社会责任,这就使得顶岗实习目前处于没有政策指导的、仅是靠学院与企业之间沟通“合作”的阶段。原则上合作应以双方互利互惠为前提,但目前的顶岗实习在短期内不仅不会给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反而是需要企业付出更多管理成本的不平等合作,所以企业在接收顶岗实习的学生的同时往往顾虑重重,最后多以不合作告终。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时主要考虑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以顶岗实习的形式开展实习活动会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工作。比如,学生收银的速度慢,导致结账队伍长时间等待,引起顾客不满等,直接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和声誉,增加管理难度。二是学生顶岗实习的培训工作由谁开展的问题。如果由企业对学生进行培训,企业的人工成本的支出就凸显出来,企业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性人才,所以企业由于顶岗实习培训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如何补偿的问题就显现出来。如果由学院对学生进行培训,又受到场地、设备的限制,存在培训不到位的问题。三是学生顶岗实习时的安全问题。学生实习不等同于就业,没有相应的劳动保障,且学生在实习时劳动保护意识淡薄旦出现问题,企业很被动。所有这些都增加了企业管理的风险和难度,成为企业接收学生顶岗实习的障碍。
(二)学生实习态度的问题
“态度决定一切”。学生的实习态度决定了学生的实习效果。学生的实习态度在顶岗实习的不同阶段会有所变化,在顶岗实习的初期,学生的实习态度端正,能够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保质保量地完成每曰的工作内容。到了实习的中期和后期,各种不良的工作态度逐渐露出苗头。一是思想上出现懈怠,认为自己只是实习生,实习结束就会离开,千好千坏一个样,企业也没有严格的针对实习生的考勤制度,迟到早退甚至旷工的情况就出现了。二是学生对每天反复工作的内容已经厌倦,出现了消极怠工的情况。三是没有形成从学生到职员的思想转变,认为企业的制度太多、管理者太严、工作量太大,学生特别是在实习的后期会出现“疲倦”等生理问题,表现出消极的工作态度。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企业对学生的认可度,进而影响企业与学院长期的顶岗实习的合作。
(三)学院的教学制度问题
顶岗实习作为教学的一部分,在教学计划中,要明确顶岗实习的时间、人数、顶岗实习的岗位、顶岗实习的指导教师及职责、顶岗实习的章程、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的考核办法和等级。学院在制定这部分教学计划时,多从自身教学的需要出发,加之经验不足、与企业信息沟通不畅等各种原因,制定的顶岗实习的工作安排往往不适应企业的需要。比如:顶岗实习的时间过短或过长;实习的人数超出企业的容纳程度等。即使企业勉强同意学生开展顶岗实习,效果也往往不理想,经常会出现一些突况。
三、完善顶岗实习的措施
(一)深化校企合作,建立互惠双赢的顶岗实习模式
顶岗实习不应是企业单方面的付出,而应发展成为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模式。学院与企业规范合理的权利与义务是顶岗实习活动得以长期进行的基础。常用的有效方法是企业与学院签订顶岗实习合同,通过“挂牌”形式建立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内培训基地。具体做法是企业通过“挂牌”的形式成为学院的定点实习基地,提供实习场所,配备业务熟练、责任感强的一线工作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负责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方面的日常指导与管理,对实习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与督导,与学校的指导教师沟通学生的实习情况,及时排除影响实习的各种不利和安全隐患因素,确保实习内容、形式和管理方式按计划进行,实习结束后优秀实习生进入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库。学院也通过“挂牌”的形式成为企业的职业培训基地,长期给企业员工进行职业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可以帮助企业进行市场调查,整体营销策划等活动,必要时还可以聘请企业的专业人才作为学院的客座教授。在深化校企合作的同时,建立起互惠双赢的顶岗实习模式。
(二)加强过程监控,实行人本管理
进入企业顶岗实习后,学生多被安排在一线操作岗位,现实工作与心理预期的差距、复杂的人际关系形成的心理变化贯穿于实习的整个过程,由此形成了不同时期的工作态度。作为学校的一方,要在顶岗实习前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缩短学生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在实习期间,安排指导教师定期到实习企业进行巡回检查,与企业的兼职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分析学生的心理状态,采用个案追踪、同伴友谊、心理辅导、集体关怀等方法,及时调整学生的心理活动。作为企业的一方,也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配工作任务,让学生感到这份工作能够胜任,有成就感,增强工作的积极性。比如在后仓实习的学生,可以考虑安排男生,在客服实习的学生,可以考虑女生。当然,这不是绝对。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开晨会、适当地提供一些福利等形式,增加学生的企业归属感。实习结束时,由实习企业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测试和考核,对学生工作做出综合评价与鉴定,记入学生档案。全程进行过程监控,将以学生为本落实到实处。
(三)转变思想,制定符合专业特点的教学制度
关键词:连锁经营管理 优势 扩大化
1.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
1.1连锁经营管理的商品、服务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同一商品,同一服务,满足各门店顾客需求,这样连锁经营管理总部可以统一研发新产品,统一设计特色服务,然后推广于各门店,反之,各门店可以及时反馈顾客信息,连锁经营管理总部综合各门店的优秀意见进行产品和服务改进或研发,及时推出顾客需求的产品和服务,让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各门店共享,从而适应市场,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1.2连锁经营管理的价格优势
由于连锁经营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经营的规模化,规模化就会带来若干规模效益,如单位产品研发成本降低、单位产品采购成本降低、单位产品物流成本降低、单位产品宣传成本降低、单个门店CIS设计成本降低、单个门店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等,使最终出现在顾客面前的商品价格优于非连锁经营管理的企业,增强连锁企业的竞争力。
1.3连锁经营管理的促销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由于其管理由总部统一管理,门店执行,这样,其促销策略可以覆盖所有门店,除了各门店权限的促销以外,所有门店受益于总部统一促销,促销优势明显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形成连锁企业有力的竞争力。
1.4连锁经营管理的品牌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的统一性主要表现在经营理念的统一、企业识别系统的统一、商品与服务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四方面内容统一于各门店,覆盖不同区域,不仅使连锁企业在视觉上冲击各区域消费者,在理念、商品、服务方面也给消费者以强大的冲击力,形成一种品牌优势。
1.5连锁经营管理的3S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具有把作业流程尽可能“化繁为简”,去掉不必要的环节和内容,提高供货效率,实现“简单化”管理;其次把将一切工作都尽可能的细分,表现在总部与店铺的专业分工,也表现在各个 、岗位、人员的专业分工上,既有纵向专业分工,又有横向专业分工,实现“专业化”管理;另外要求一切工作按照规定的标准去做,使每一个部门、环节、职工、店铺都按统一的标准执行运作,实现“标准化”管理。连锁经营管理的3S原则使之与非连锁经营企业拉开差距,优于非连锁经营企业。
1.6连锁经营管理的人力资源优势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力资源,特别是连锁经营企业要实现“简单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管理,更离不开该企业专业人才的支撑;另外连锁经营企业在扩张发展时,更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支撑,这本身就是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所在:健康发展的连锁经营管理企业,在连锁经营企业继续扩张时,就可以直接调配原有老店的资深员工或资深管理人员进入新店,这样,扩张就避免了人才不专业的矛盾,优势于非连锁经营管理企业扩张。
1.7连锁经营管理的物流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物流系统和普通经营管理一样,包括采购、仓储、流通加工、装卸、配送和信息处理几个部分,每一个环节都互为作用,承前启后,同时也相互制约,缺一不可。作为企业经营者,要将这些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协调发展,体现整体功能,并注意协调各子系统,实现现代化的商品流通,提高效益。连锁经营管理的物流发展目标是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从而减少销售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因为物流合理化可以压缩库存,让流动资金能得到合理的应用,更为重要的是,物流的合理化也是提高连锁经营效率的关键。连锁经营管理体现了物流的系统化、整体化,最大程度地节省了资源,减少了中间环节,体现出物流的合理化。不管是特许连锁,还是自由连锁,都采取统一采购、统一配送,商品除了特许门店有采购权的商品外,其余的都直接与总部或采购部联系,总部统一采购,然后由配送中心统一配送,其产品到达顾客手中的环节要少于非连锁经营管理企业,使得产品快速到达各个门店,也少了中间环节,减少了流通费用,从而降低连锁企业的物流总费用,实现物品的增值。
2.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扩大策略
怎样把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势在本土推广、扩大,使经营企业更受益,提出以下策略。
2.1应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
一些发达国家在很早之前就开展了企业连锁经营,其发展速度快,发展质量高,他们也针对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制定了相应政策制度。我们的政府也应吸收发达国家的宝贵经验,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国家连锁经营行业的发展。首先,规定政企分开,让企业商户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让企业与市场经济结合,可以自主决定企业的运作方式;其次,要求连锁总部向所在地统一缴纳各地门店的增值税,并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鼓励商户参与连锁经营,扩大网点的覆盖了;最后,政府要支持企业建立完善的物流中心,方便物流配送,提高产品价值,增加经济效益。
2.2强化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提高企业管理队伍的素质,是加快企业发展进步的内在要求,所以,管理者应加大力度,培养人才。如配供中心、信息中心负责人,市场部人员等技术性人才,企业要加快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工作水平。而对于负责信息工作、电脑技术的人员,应该首先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现代连锁经营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服务本领,促进企业连锁业务的不断进步。
2.3连锁经营标准化的对策
我们在建立连锁经营时,要做好标准化的管理。标准化经营理念的内涵是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以让客户满意作为服务的标准。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服务,企业应制定相关的管理政策,但这些政策内容并不是编造出来的,而是要从客户的需求和企业的实际情况去综合考虑,因为这些是对客户的承诺。所有政策标准的制定,都必须先进行市场考察,考虑市场情况,以及如顾客、批发商、政府、竞争者等社会公众的利益。在协调利益、保证平等的基础上实现连锁经营的标准化。所有的标准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要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企业要更好地适应社会,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但不能随意改变,一切都应以社会和客户的需求为准。如果遇到国家政策调整、民族因素、客户观念的转变等,共同导致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变化,那么就需要依照这些因素,适度的变革标准。例如,营销员的服务标准或企业售后服务标准,如果竞争者选择了让顾客更满意的新标准,对本企业造成威胁,则企业必须对自己的标准进行修订。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通过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实现信息管理的系统化,这是最能体现标准的工具,连锁经营跨地域和实体的多店铺协调依靠信息管理标准化。
2.4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企业连锁经营的发展不是一次就能完成的,关键还在于不断开放管理,迎接市场的挑战。我们要总结近年来商业对外开放的经验教训,抓住国家提供给我们的时机,不断完善商业利用外资的管理法规,加快商业对外开放步伐,提高商业管理水平,并不断向发达国家学习,学习和消化跨国连锁集团先进的经营理念,提升经营管理技术,以现代化、市场化为发展目标,要注重加大利用外资改造传统商业的力度,推进传统商业向现代商业的转变、鼓励和推动有条件的大型连锁经营企业走出去,真正建立属于我国的连锁经营企业,并逐渐占据世界市场。
总结
很多企业都在努力提升自己的连锁经营管理水平,他们不断摸索、探究,以期全面进入市场。而很多外国企业也在想如何才能进入中国市场,为此,我国的连锁经营决不能坐以待毙,必须努力发展连锁经营。连锁经营的发展不仅在于物流的合理化、标准化,关键还要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节省他们的购物时间,节约人们的精力,降低自身产业的成本,这样才能有力地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光罗.市场营销学[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2]张海燕.加入WTO后我国连锁超市发展的营销对策[J].北方经贸,2003, (2)
[3]陶伶俐.中国连锁商业何处去[J].商场现代化,2003, (2).
[4]王永平.中国连锁经营引领商业现代化[J].商贸经济,2004, (2)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形式日益严峻,给我国的连锁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国内的大部分连锁经营企业都通过提升管理水平对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增强企业本身的市场竞争力。本文笔者通过对连锁经营管理模式的优势进行分析,力求找出突显连锁经营管理优势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
连锁经营;管理;优势最大化
连锁经营是商业的一种组织形式,也是一种经营制度,具体是通过经营同样的商品,使用同一种标志和店名,运用同一种经营管理方针和经营模式。用相应的组织形式形成一种商业联合体。对连锁经营中的各个工作进行具体划分,并进行集中化的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进而实现企业规模效益。
1 我国当代企业连锁经营的现状分析
随着近几年很多国外连锁集团企业深入我国市场,例如美国沃尔玛、法国家乐福、德国麦德龙、日本伊藤洋华堂等等连锁经营企业进驻我国市场,这些企业连锁经营的模式在本质上符合社会市场的需求,在运用上符合社会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并且顺应了大商业发展的运行规律,因此,具备很多企业的内在优势,所以迅速占据了我国的市场份额。实践证明,连锁经营模式的介入为我国进行商业改革提供了良好的时机,将部分中小型企业进行连锁经营后也可以实现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并且能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连锁经营在短时间内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为薄弱,从长时间来看,想要大力发展大型零售企业,就必须进行连锁经营。由于我国目前连锁经营时间较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需要在今后不断进行改进与发展。
2 连锁经营管理的优势
2.1连锁经营的商品、服务优势
统一的产品与服务是连锁经营模式的鲜明特征,有利于连锁经营总部进行统一的产品研发,统一的特色服务设计,方便对各个门店进行推广。在产品与服务在进行推广的过程中可以及时收取到顾客的反馈信息,连锁经营的管理部门再对各门店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与分析,及时调整和高进各门店的服务,可及时向消费者提供合适的商品与服务,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各个门店都能资源共享,从而适应市场需求,进而提升市场竞争力。
2.2连锁经营具有的价格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是一种规模化的管理模式,可有效为企业带来规模化经济效益。可有效降低产品研发成本,降低产品采购成本,降低产品的运输成本,降低产品宣传成本,有效节约门店的设计费用、最大限度节约人力资源成本,因此,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价格低于非连锁经营管理企业的产品价格,从而提升连锁经营管理的市场竞争力。
2.3连锁经营具有的促销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模式是由总部进行统一管理,各门店执行的特点。对商品与服务的营销策略可以进行统一设计,促销策略可涵盖旗下所有门店,除去门店权限范围的促销,所有门店的促销均由总部进行统一管理。相较于非连锁经营的企业更具有促销优势,增强了连锁经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4连锁经营的品牌优势
连锁经营管理的经营理念统一,企业识别系统统一,十分有利于建立消费者的品牌意识,树立在消费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将统一的高质量服务和管理运用到连锁经营的每一个门店之中,在各个消费区域给予了消费者视觉上的记忆点,再通过统一的服务理念、统一的商品管理对消费者产生的冲击,从而形成消费者对连锁经营店的品牌印象,进而树立连锁经营的品牌优势。
2.5连锁经营的3S原则优势
连锁经营中将作业流程尽可能的“化繁为简”,从而减少由于经验因素导致的影响,连锁经营的扩张主张的是门店复制,决不能因为门店数量的增加而出现混乱现象。在经营过程中将所有工作都尽可能的细分专业,使得各个领域都有纵向和横向的专业分工,从而实现连锁经营的专业化管理。连锁经营的所有工作都必须按照规定的标准做,体现在作业标准、形象标准两个方面,从而实现标准化的管理。连锁经营的3S原则使得其与非连锁经营拉开差距,优先于非连锁经营企业,提升连锁经营的市场竞争力。
2.6连锁经营的人才优势
连锁经营要实现简单化、标准化、专业化的管理离不开专业的人才支撑,连锁经营在扩张时可以直接调配原有门店中的资深管理人员和资深员工进驻新店,可以有效避免新店人才不专业的矛盾,是连锁经营的独有特点和优势。
3 连锁经营管理优势最大化的策略
3.1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
提高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快企业发展的内部主要因素,因此,连锁经营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员工的专业培训,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不定期开展活动,从而提升员工的业务能力,培养市场管理人员、产品配送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首先培训信息工作和电脑技术人员,使其尽快掌握连锁经营的基础知识、服务本领以及操作技能,促进连锁经营发展不断进步。
3.2尽快实现连锁经营管制标准化
标准化经营理念的主要目的就是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将顾客的满意度作为服务的标准。应当对当地消费者的需求进行调查,根据消费者需求进行管理政策上的调整,将顾客的实际需求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综合考虑政府政策、消费者需求、行业内竞争等等因素,平衡利益,在相对平等的基础之上实现连锁经营的标准化管理。但是,标准化管理并不是一味的固执,与市场变化同步,针对市场变化进行调节,与社会环境相适应,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也不对相关的制度随意更改。
3.3进行深层次的“对外开放”
连锁经营的发展重点也是在不断的开放管理,直面市场对经营管理的挑战,在竞争与发展中不断总结分析,对近年来商业对外开放进行总结,求取经验,紧抓国家提供的实际,对商业利用外资的管理法规进行不断改善,要加快商业对外开放的步伐,不断向发达国家的经营理念,提升我国的连锁经营管理技术。政府部门针对连锁经营给予相关政策支持,吸收国外连锁经营行业发展的经验,与我国市场经济实际情况相结合,构建真正属于我国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连锁经营模式,在未来的市场发展中逐渐占据世界市场。
4 结束语
我国很多连锁经营企业都在不断提升企业本身的管理水平,在连锁经营的道路上不断摸索前进,国外的很多企业也在不断探究如何进入中国市场,因此,我国必须不断努力发展连锁经营,才能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据市场份额,发挥连锁经营企业的优势,降低企业自身的产业成本,从而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 校企合作 专业建设 企业动力 连锁经营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08.024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nstruction Mode Based on the Premise of Corporate Power
――Take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GAO Guangzhao, HUANG Ying, CAO Lulu, PAN Weiqi, WANG Xiaoling
(Department of Economy and Trade Management, Wenzhou Vocational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Wenzhou, Zhejiang 325006)
Abstract This paper chai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and vocational colleges to carry 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l study, the colleg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stimulate cooperative power companies to analyze business cooperation power sourc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operative relations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he enterprises to establish a cooperative mode in line with their needs. Pointed out that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should be clear chain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formation of their own advantages, choose the right business to carry out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strengthen the students' professional quality education, increase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corporate earnings, thereby enhancing the enterprises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ower.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corporate power; chain management
连锁经营被未来学家奈斯比特认为是21世纪最主要的商业经营模式,我国连锁经营企业以其经营模式的优越性快速发展,对大专院校相关领域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据2012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预测,全国连锁零售行业的管理型人才缺口至少为65万人,全国有各类连锁门店约13万家,并且以每年35%的速度增长。面对行业企业高素质人才紧缺的现状,各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积极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专业人才,形成了很多有效的合作模式,校企合作开展的过程中如何调动企业参与和投入的积极性,应成为各院校努力探索的问题。
1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分析
1.1 连锁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促进作用
(1)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和挑选合格人才。连锁经营企业多数属于服务性行业,员工需求数量较大,通过校企合作选择优秀大学毕业生进入企业,提升员工学历层次,进而提高企业整体服务质量。(2)增强员工稳定性。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参与理论和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对口就业岗位,在学习期间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熟悉工作岗位和晋升途径,增强学生对企业的忠诚度。(3)提高企业社会声誉,扩大顾客群。校企合作过程中校企双方都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宣传,增强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可以藉此吸引媒体受众关注,扩大顾客群体。(4)降低培训成本。连锁企业离职率相对较高,每年都有大量的新员工进入企业后接受培训,通过校企合作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必需的岗前培训,节约了培训成本,缩短了培训时间。
1.2 校企合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参与校企合作增加了企业成本。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取得收益的同时,也付出了相应的成本,包括管理成本、机会成本(学生顶岗实习导致生产率降低等)、风险成本、隐性成本(教师和学生参与企业各项工作导致商业机密泄露等)等。①
(2)企业难以留住人才。从整个连锁业态来看,企业人员流动性较强,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连锁企业基层员工的流失率达30%以上,店长的流失率达50%以上,校企合作培养的优秀人才也成为其他企业挖掘的目标,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连锁专业与某公司合作培养学生1年期间,有3名分别担任副处长和店长的学生被其他公司用更高的薪资挖走。
(3)院校实习生进入企业后管理难度较大。学生进入企业顶岗实习或订单培养过程中,并不是企业正式员工,不能按照企业员工进行管理,通常是依据校企合作协议或校企临时协商来管理,增加了管理难度,特别是学生安全问题成为校企双方管理的重点和难点。
(4)高职院校能够为企业提供的支持还比较薄弱。目前各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中主要是为企业提供用人方面的支持,由于师资力量、办学要求等因素的影响,连锁企业解决经营中的技术和经营难题更倾向于依赖本科院校或专业咨询公司的支持。②
2 院校积极开拓多种途径联系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院校应积极宣传校企合作工作,使更多的企业能够了解专业人才培养方向和校企合作的制度,努力吸引企业参与专业建设,校企共同发展,实现资源互补和产学研结合。校企双方建立联系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院校主动联络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合作。当地行业龙头企业知名度高、用人量大、管理规范,是校企合作的主要选择方向,教师应通过走访行业龙头企业,介绍专业培养内容,积极邀请企业开展校企合作。
(2)参加行业协会、校企合作交流会议,通过公共平台校企合作信息建立联系。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是比较权威的全国性行业组织,有1000余家企业会员,近百家院校会员,协会组织的校企对接会、技能竞赛、师资培训等活动,为各院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与企业交流合作提供了有效的交流平台。③教育、商业等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活动、行业会议等也是校企建立联系的有效途径。
(3)学院内部校企合作资源共享。企业的人才需求通常涉及多个专业,可以在学院层面与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各专业共同与企业开展合作,满足企业对不同专业人才的需求。温州科技职业学院与温州一鸣食品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校企合作培养畜牧兽医、食品加工、连锁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多个专业的学生,以满足企业在畜牧养殖、食品加工、连锁店零售等多个岗位的需求。
(4)毕业生、实习生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专业教师应动员学生进入企业实习或就业后,在企业中对专业和院校进行宣传,为校企合作建立联系。企业也会关注优秀员工的毕业院校,主动通过学生联系学校,温州科技职业学院连锁专业2011级3名学生在温州去茶去餐饮管理有限公司实习期间表现优秀,企业主动通过学生联系学院开展合作。
3 根据企业情况选择校企合作的模式
各院校连锁专业通常会与多个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关系,由于各企业经营规模和人才需求特点不同,对校企合作的内容与需求也有所差异,应根据不同企业的特点发挥其在专业建设中的不同作用。
(1)校企深度合作型企业。企业规模较大并有稳定的人员需求数量,用人需求与专业人才培养对口,企业高层管理者重视校企合作工作,能为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学生愿意在企业就业,学院可与这类企业共同投入资源,开展校企共建、订单培养、工读交替等方式的合作,对专业建设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
(2)专家指导型企业。企业与学院专业人才培养对口,在行业内具备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但是每年人才需求数量不多,而且企业也无意在校企合作方面过多投入资源的,可以通过聘请企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和实训指导师、指导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等方式开展合作。
(3)推荐学生就业型企业。一种是企业在行业中属于中小规模,提供的就业岗位与专业基本对口,只要求学院提供合格毕业生就业;另一种是外地的企业因地域原因开展深层次校企合作比较困难,学院只能推荐毕业生就业。
(4)学生实践型企业。有些企业用人量较大,与院校合作态度比较积极,但是由于行业特点、工资待遇、专业对口性等原因,学生不愿在企业中就业,专业无法与其深入合作,只能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岗位,在专业建设中发挥的作用有限。
4 增强企业动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建议
(1)明确专业发展方向,形成自身优势,吸引企业开展合作。各行业均有企业采用连锁经营业态,不同行业的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较大的差异,学院建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应该明确针对的行业,以行业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建设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条件。从目前各院校连锁专业选择针对行业的情况看,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选择特定行业进行人才培养的决定性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结合当地产业发展情况进行选择,为当地优势行业培养后备人才,学生实习和就业的岗位相对较多;二是依托本学院其他优势专业进行选择,通过专业间的资源共享,降低连锁专业建设的成本和难度,容易形成专业优势,比如:学院的物流专业较强,连锁专业可以选择快递行业作为人才培养的方向;学院的农业类专业较强,连锁专业可以选择农产品连锁零售行业作为人才培养方向;三是在原有专业的基础上建设连锁经营专业,例如把工商管理专业改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四是根据合作企业的需求确定专业发展的方向,连锁专业若与规模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企业每年招收毕业生的数量较大且相对稳定,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定向培养专业人才。
(2)选择合适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使双方的合作能够建立在稳固的基础之上。企业所在行业和提供给学生的就业岗位能够被学生接受,学生愿意进入企业并在企业中稳定实习和就业,校企合作才能够持续开展。大型连锁企业是校企合作的首选,企业有实力投入资源,并且能够每年为专业学生提供一定量的就业岗位;规模中等但是处于快速发展期的企业也是较理想的合作对象,随着企业开设新增门店,会为学生提供基层工作岗位和晋升的空间。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校企合作顺利开展的有效保障,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和物力,学生进入企业实习和就业也需要企业相应制度支持,通常人力资源经理的职权无法完全解决上述问题,需要企业董事长、总经理才能够决定。学院应与企业高层领导深入沟通,满足企业的专业人才需求,甚至是为企业定制培养人才,才能增强企业对校企合作工作的重视和投入,为学生进入企业并尽快晋升创造有利条件。
(3)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留职率。连锁经营企业大部分属于服务性行业,企业对学生的首要要求是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能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保证企业工作顺利开展和财物安全。另一方面,学生进入连锁企业后首岗的工作比较辛苦,需要经过半年至一年的时间才有机会晋升到基层管理岗位,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岗位前景教育,使学生能够明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就业岗位和培养途径,在校学习期间认真学习、在工作岗位上踏实工作。对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从新生入学的专业教育开始,贯穿专业课教学和实验实训,安排学生进入连锁企业进行观摩和顶岗实习,培养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同时,促进其进入企业就业,与具备条件的企业合作组建订单班级共同培养学生,有效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留职率。
(4)增加校企合作中的企业收益,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院校应努力通过校企合作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而不是仅仅为企业提供合适人才,企业获得的收益越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就越高。提高企业收益的途径有:一是通过校企合作对企业进行宣传。院校通常会通过一些媒体对外宣传校企合作工作成果,这同时也是对企业的宣传,扩大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双方合作共同开展宣传会取得更好的效果。二是加强院校教师科研工作能力,为企业解决工作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绝大部分开设于高职学院,受高职学院教师的研发能力和科研资源的限制,能够为连锁企业提供的支持有限,学院可以通过加强师资培养和引进提高为企业解决经营管理问题的能力。④三是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形式,利用学院各学科专业人才和教学场地、仪器设施为企业提供培训服务。学院为企业培训提供教室、宿舍、实训室、电脑机房等,方便企业员工集中培训。学院除了为企业提供连锁经营管理方面的培训支持以外,还可以利用其他专业的资源,为企业通过市场营销、会计、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培训。
在校企合作共建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过程中,企业有参与动力的动力才能为校企合作提供更好的条件,才能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这是校企合作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学院在增强自身实力的同时,要结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开展专业建设,努力吸引企业参与到专业建设工作中,培养符合行业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促进学生就业和在企业中的快速晋升。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职教育研究会2013年研究课题《基于企业动力前提下的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建设模式研究》,温州科技职业学院2014年教学改革项目《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生鲜管理岗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注释
① 程培,顾金峰.校企合作的外部效应和企业合作意愿:一个经济学分析框架[J].教育学术月刊,2012(6):87-90.
② 陈海燕.高职校企合作的博弈分析[J].职教通讯,2007(3):22-25.
摘要:随着连锁经营的发展,我国连锁企业发展迅猛,各大高职院校也开设了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但仍然不能满足连锁企业的人才需求,本文从连锁企业的人才需求出发,寻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企业人才需求连锁经营培养模式
在“2012中国连锁行业人力资源管理高峰论坛”会上,克丽丝汀迪奥商业中国区人力资源总监马震娅女士指出:“人才的发展无法跟上业务发展的速度。”这一现实存在的问题已经越来越突出的显露出来。
一、连锁企业人才需求状况
(一)2012-2013年连锁企业人才需求增幅情况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2012中国连锁经营年鉴》中“连锁行业人才需求现状报告”对53家连锁经营企业做调查统计,2012年连锁企业对高职或大专学历职员的需求为253人,到2013年需求为320人,增幅达到了26.5%,这一统计数据充分表明了连锁企业人才需求的增长速度非常迅猛,预计到2014年增幅将达到30%以上。
(二)高职大专学历职员在连锁企业岗位统计
从高职或大专学历职员在连锁企业从事的岗位统计来看,70%的企业在提供给高职大专职员的岗位中都选择了门店主管或见习主管,选择门店基层员工的门店为55%,可以看出,连锁企业对具有一定实践能力的高职生或大专生还是非常重视的,希望他们能够胜任管理类的工作。
(三)连锁企业对高职大专职员的能力素质要求
从连锁企业对高职或大专职员的能力素质要求来看,希望其具备环境适应能力、外语及计算机能力、压力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职业道德与忠诚度、业务能力这八种主要素质能力要求,其中对职业道德与忠诚度、业务能力、压力承受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尤其重视。如图1
图1:高职大专人才素质要求
(数据来源:《2012中国连锁经营年鉴》)
二、 连锁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连锁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问题
《2008中国连锁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显示,连锁企业在人力资源中遇到最棘手的三个问题依次是:缺乏管理人员、个人绩效考核难、人员流动大。
调查93家连锁企业显示,中层管理岗位平均离职率为5.4%,最高的企业达到30%,离职主要岗位为店长;基层岗位离职率为18.65%,最高企业达到200%。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企业留住人才的方式,没有良好的福利待遇、缺乏领导细致关怀和良好的员工关系等成为员工离职率高的主要原因。
其次,企业对个人绩效考核中,销售量和毛利额是主要考虑的因素,而净利润、基础管理指标、人员流失率、顾客满意度、团结合作精神、营运标准执行情况、周转天数、损耗、服务等考核因素很少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完善也是连锁企业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
第三,缺乏管理人员已是连锁企业迫在眉睫的问题,《2009 中国连锁企业绩效管理与能力建设调查报告》指出:“企业人力资源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缺乏总部/门店优秀管理人员。”这一问题随着连锁企业的迅猛发展已越来越突出,也成为高职院校开设连锁经营管理专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即连锁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模式。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问题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努力,全国很多高职院校针对人才培养和课程设置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还需进一步深入,不应停留在校园招聘、企业讲座、企业参与课程设置等合作领域,还应有更大的校企合作项目,应把企业和学校融为一体,学校和企业共建人才培养平台,切实建立工学交替,做中学、学中做,校企连锁的培养模式,把学校搬进企业,把企业搬进课堂。
其次,根据上文提到的连锁企业对高职大专职员的能力素质要求,学校不仅要教授学生专业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业务技能,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包括压力承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职业道德与忠诚度、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因此,课程设置的改革需要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融入到教育教学中去。
第三,师资建设和专业建设有待提高。上文提到校企合作要能真正做到工学交替,学中做、做中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师资队伍的建设范畴不能局限于“双师型”的建设要求,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要求教师队伍有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因此提升教师队伍的实际操作能力是更好完成人才培养目标的途径之一。实践出真知,这就要求把实训、实践类课程搬到企业,同时加强校内企业的建设,为人才培养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三、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方案设计
综上所述,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切实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为导向进行方案设计。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结合企业对员工能力素质要求、岗位能力要求和创新能力要求,除了基础知识课程的设置以外,还应增设相关提升素质能力和业务技能的课程,如开设抗压教育的心理学课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演讲与口才相关课程、下企业实训课程等。通过增设相关素质教育的课程,使学生在未来就业中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同时满足连锁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从连锁经营行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出发,兼顾连锁区域性特色来定位专业培养目标,主要有职业岗位能力、基本人文素质、创新适应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内容。基本人文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自然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职业岗位能力包括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实践技术和专门技术等;创新适应能力则包括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生存和人际交往能力。[1]
其次,在校企合作领域,确定以职业素质贯穿人才培养过程始终,贯彻“教、学、做”一体化的办学思想,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依存不断推动连锁经营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朝着更为深广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校企合作应贯穿于教育教学始终,结合行业、企业,从课程设置、素质教育内容、企业实训、顶岗实习等各个环节融入校企合作项目,校企合作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提高学生积极性,满足学生不同需求。校企合作方式一:积极开展“订单式”培养, 为企业输送高素质的连锁经营管理人才。[2]校企合作方式二:相关实训课程可设置在企业中完成,如常州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学生的连锁经营管理实训课程与昆山万达奴服装连锁企业合作,学生在门店中做中学、学中做,由实训教师、企业校外导师进行辅导,做到“教、学、做”一体化。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