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3 14:47:45
序论:在您撰写资产管理业务投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金融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原有的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形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因而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调整自身内部业务投资运作形式,以此来提升自身业务管理水平,为自身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下就是对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未来国内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其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管理水平。
一、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作用分析
(一)提高理财服务品质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提高理财品质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作用之一,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银行存款为客户提供了一个财富管理的基础平台,由于其与其他财富管理手段相比风险较低,因而更好的满足了传统低风险偏好客户群体需求。然而,随着金融体系的完善与健全,更多的客户则希望获得更高的收益率。这就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提升资产管理业务水平,才能更好的吸引留存客户。第二,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自身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构建了相应的高端客户业务体系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理财投资工作,如私人银行业务等,在保障客户财富安全的前提下为客户提供了更多投融资渠道,从而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更为良好的理财环境并由此提高了客户对银行理财服务品质的认可,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在国内银行发展中占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相关部门应给予此问题高度的重视。
(二)拓展融资渠道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拓宽了企业融资渠道,从当前的现状可以看出,资产管理业务帮助企业融资的方式即为为其提供理财渠道、多种监管要求的项目投资方式等。进而改变了原有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信贷、票据作为自身的主要融资方式,同时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新型融资办法,并有解决了企业发展中存在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且加快了其发展步伐。另外,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为企业提供了多种项目投资方式,便于其开展投资行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其投资行为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安全保障。此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满足了企业发展需求的同时,也为自身发展赢得了更多高端企业和个人客户,将企业融资和个人资产保值增值紧密联系起来,并最终为自身存款服务等的进一步优化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
(三)协调业务发展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协助业务的均衡发展,作为各业务条线综合发展的纽带和桥梁,这是资产管理业务最为重要的作用之一。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传统的单一业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强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发展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资产管理业务与传统业务、个人金融业务、先进管理业务间的互促。在2010年的相关调查中发现新股申购、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的推出推动了商业银行投资业务体系的构建,同时也促使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形式逐渐趋于规范化,其协调和综合发展的作用也由此显现。为此,政府部门应通过采用新媒体手段等扩大对其的宣传力度,以便在此基础上提高广大群众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的关注和认识。
二、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中存在的几项风险分析
(一)法律风险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中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法律风险,其风险的产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法律条文中的收益权方面的法律明细的设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如,法律条例中的收益权与基础资产相互分离的法律内容,导致双方在合作期间,出让方出现违约现象时,受让方只能凭借法律条文维护自身收益权益,而其自身的基础资产却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第二,对赌条款在股权投资中的应用较为普遍,但是由于法律条文对股权回购和利润差额补足等方面的设定仍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而导致公司利益受到一定损害时,公司经营者的权益可能由于股东的逃避行为而遭到严重的损害。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法律条文的规范性,要求政府部门应根据法律实施现状对其缺失内容进行合理补充。
(二)产品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实际投资运作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产品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非保本型理财产品的产品结构具备较为复杂的特点,从而导致商业银行的管理业务过程中将受到一定限制。另外,由于部分投资者在开展实际投资行为的过程中过于追求利益,忽视投资风险管理,在投资过程中增加杠杆和期限错配,最终导致实产品流动性风险增加。其次,由于部分投资者在开展投资行为的过程中过于追求高收益率,通过将理财产品资金投资到二级市场的形式为自身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但是此种投资方式在确保投资者收益率的同时,市场资金面宽松等现象的发生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其产品的整体收益。
(三)其他风险
1、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的产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部分商业银行在进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的过程中其内部控制存在着一定的缺陷,从而导致其资产管理资金的操作风险逐渐扩大,最终影响到了商业银行投资中利益的获取;第二,在商业银行进行资产管理的过程中,投资交易员的不规范操作行为将为投资运作带来一定的操作性风险。如,投资交易员对项目风险判断不足的现象的发生即会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带来一定的操作风险。另外,部分投资交易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未提前对自身所投资的项目展开全面的了解或未及时调查融资企业资产负债情况,那么其不当的操作行为必然会影响到投资中的收益,甚至会出现无法回收投资本金的现象。
2、道德风险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道德风险。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高风险标的理财产品投资运作中,相关工作人员未在产品说明书中标明收益分配细节,从而在投资运作的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投资者的收益,甚至导致其投资本金将遭到一定损害。其次,部分投资交易员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未向投资者介绍其所投资企业的真实情况,并采用歪曲事实的方式促使投资者展开投资行为,造成投资者本金的损害。此现象的发生即为道德风险的一种表现形式,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过程中应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另外,部分投资交易员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的行为,违规操作等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道德风险,严重影响到投资的正常运作。
三、强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对策
(一)完善法律主体地位
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过程未强调法律在投资中的主体地位,由此导致国内商业银行在实际经营的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资金风险,对于此,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应通过利用新媒体的手段来对法律主体地位进行宣传,从而确保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中出现问题时可及时采取法律保卫自身合法权益。其次,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要求商业银行应与监管机构就政策问题进行沟通与探讨,以便在此基础上不断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最终由此为商业银行资产管理投资运行提供一个良好的投资环境,且促使商业银行业务能够在此背景下更为健康的发展。
(二)加强监管文件的执行
加强监管文件的执行是强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对策之一,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为了加强监管文件的执行,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根据监管机构资金资源管理要求完善自身的理财资金投资标准,且最终确保监管文件能够得到有效落实;第二,在现代化社会发展背景下,原有的商业银行资金池投资模式已经无法满足资金管理需求,在此背景下,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完善自身投资模式,确保产品流动性风险的有效控制。另外,在此基础上为了确保监管文件的有效执行,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控制自身项目资产管理质量,最终为监管文件的合理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三)注重投资项目风险调查
投资项目风险调查工作的开展是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的基础,其调查工作在国内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实施可有效控制投资运作中的风险,并及时发现风险产生的源头,且对其展开有效的解决。经过大量的实践调查表明,投资运作中风险的产生将严重影响到商业银行的声誉,且促使其经营中的经济效益将遭到严重损害。对于此,要求商业银行在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中应安排相关的工作人员开展投前尽职调查、风险审查和投后风险管理调查等,以此来总结出投资中存在着不定向风险,并针对其潜藏的风险构建相应的风险防御对策,以便在商业银行投资运作中出现风险时,可对其展开有效的控制,且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商业银行项目投资质量。
(四)完善产品设计制度
完善产品设计制度也是强化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对策之一,对于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由于客户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提出了期限短、低风险的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实际业务开展过程中应根据自身发展方向和发展目标构建相应的产品设计制度,以此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为自身业务发展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第二,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国内商业银行在商品设计中存在着产品单一、形式简单等问题,因而为了吸引更为客户的关注,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综合现代化科学技术,实现产品多元化设计形式,并促使投资者在产品的吸引下能展开投资行为。此外,为了提高客户的满足度,国内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应综合客户心理需求、经济能力等因素,最终达到最佳的产品设计状态;第三,在市场竞争日益剧烈的背景下,要求商业银行应将结构、安全兼顾的理财产品设计化为自身业务发展重点,最终提高自身整体核心竞争力,稳固自身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第四,为了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经营过程中风险的产生,应对产品的期限、收益率、投资方向等要素严格把控,最终达到对风险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
四、结束语
综上可知,近年来,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方面的内容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由于在商业银行投资运作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风险,因而要求其在发展的过程中应从自身角度出发,完善产品结构设计,丰富产品形式,以便从根本上限制投资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给企业和个人客户提供更多的投融资选择。另外,为了确保国内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投资运作的有序进行,商业银行应在发展的过程中应采取相应措施不断提高理财服务品质,提升品牌形象和社会公信力,确保资金池稳定,以保障投资运作的安全可靠。
参考文献:
[1]王哲.“泛资管时代”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趋势研究及建议[J].北京金融评论,2015,12(01):210-211
[2]罗雅方.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方兴未艾[J].金融博览,2014,21(01):52-53
[3]山东银监局课题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转型管研究[J].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发展转型及监管研究,2015,35(03):80-82
[4]崔江薇.美欧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经营模式探究[J].金融理论前沿,2014,23(07):118-119
【关键词】资产管理企业股权商业银行
一、引言
近十年来,理财业务的迅速发展是商业银行业务转型的最大特点之一。截至2014年末,银行理财余额已达13.8万亿元,10年来,每年增速达到40%。但是在强劲的增长势头下,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理财资金投资问题是最关键的问题之一,因为无论是理财业务,还是现在转型为“资产管理业务”,其根本目的是在为客户带来收益的基础上,银行自身也获得相应的回报;所以做好理财业务,基础是做好理财资金投资,优良的投资运营是驱动理财业务迅速发展的基础。10年来,理财业务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是,在刚性兑付环境下,无风险利率高企,投资者在无风险的条件下,能够获得良好的回报;但是这种扭曲的市场正在逐渐被打破。在理财业务收益与市场投资风险匹配、投资者需要承担相应风险的环境下,理财业务发展更考验理财产品发行银行的投资运营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
我国理财业务发展初期,投资标的主要是信贷类非标资产,包括众多含兜底条款的所谓股权投资、收益权类投资等,商业银行和理财投资者各得其所,商业银行一是在贷款规模紧张的情况下,为企业客户获得了融资,维护了企业客户;二是为个人客户提供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吸引了众多客户,尤其是高端个人客户;三是商业银行自身也获得了不菲的中间业务收入。
理财业务发展中期,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逐步放缓,融资企业违约逐渐增多,到期不能归还理财融资资金,银行常常为了刚性兑付而垫款。监管部门为了防范银行金融风险,对非标投资进行了限制,2013年3月中国银监会的《关于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投资运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银监发[2013]8号)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合理控制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总额,理财资金投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的余额在任何时点均以理财产品余额的35%与商业银行上一年度审计报告披露总资产的4%之间孰低者为上限。商业银行为了做大分母,逐渐加大了理财资金的标准资产投资,包括同业存款、债券和股票等标准资产的投资;当然加大标准资产投资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完善理财产品的风险覆盖,满足低风险投资者的需求。
近两年来,业界更多地将理财业务称为资产管理业务,例如2014年7月,中国银监会《关于完善银行理财业务组织管理体系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商业银行要开展理财业务事业部制改革,设立专门的理财业务经营部门,负责集中统一经营管理全行理财业务。多数银行为此设置的部门为“资产管理部”,而不是“理财业务部”。笔者认为,之所以有此区别,在于“理财业务”更偏向于“资金募集”,而“资产管理”则平衡考虑“资金募集”和“资金投资”,或者说资产管理是理财业务发展的成熟期。在此阶段,理财资金投资范围更全面。在标准资产投资方面,扩大了债权投资范围,增加了各类基金,甚至股票的投资等;在非标准资产方面,除了信贷类资产,中小企业股权投资也将是投资方向之一。因为从投资来看,一是随着信贷规模的逐步放松,尤其是在经济下行的环境下,银行信贷部门也面临着信贷需求不足的问题,因此理财资金投资信贷类资产越来越难;二是在监管部门要求要打破刚性兑付的背景下,理财资金投资信贷类资产也存在着风险;三是投资同业存款和债券资产的回报相对较低,难以满足中等风险承受能力投资者的收益回报需求;四是目前中国的股票市场波动较大,投机性较浓。所以全资产投资配置下,中小企业股权将是资产管理业务的重要投资领域。
二、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股权投资的条件已基本成熟
理财业务经过约十年的发展,从投资者、商业银行来说,都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从监管部门来说,也逐步完善了相关规章制度,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条件。
从投资端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产阶层迅速扩大,且其综合素质较高,具有较为先进的投资理念和较高的风险承受能力,他们急需找到具有一定风险、高回报的投资渠道。
从融资端来看,国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总理多次提出,要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国中小企业众多,而这些企业一直存在着融资难的问题,尤其是中长期投资资金。短期借款一是不能解决长期项目资金需求;二是负债率过高,不仅导致融资难,还有融资贵的问题;三是中小企业融资难,没有足够的抵质押物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高科技企业、互联网企业和服务性企业,这些行业的企业都具有轻资产的属性。股权投资能很好地解决上述问题,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因为一是股权投资可以增强企业资本实力,降低资产负债率,有助于企业增强融资能力;二是股权投资一般具有长期性,最短不低于三年,能够减少企业融资频率,提高效率;三是股权投资一般不需要抵质押物,所以股权投资对于中小企业、特别是轻资产属性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从商业银行来看,一方面具有从事投资的各方面人才,包括产品、营销、风险和管理人员等;另一方面,更加重要的是,商业银行有完善的营业网点,熟悉区域内各类中小企业;而这些中小企业需要继续投资,能够提供较高的融资成本和回报。
从国家和市场方面来说,一是国家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有较多的鼓励和优惠措施;二是企业上市注册制即将实施,新三板股份转让市场逐步完善,为中小企业股权价值增值打通了渠道,也为中小企业股权投资推出提供了通道。
综上,推动商业银行资产管理业务进行中小企业股权投资具备了较为成熟的条件。
三、商业银行做好理财资金股权投资的方法
商业银行理财资金投资中小企业股权,关键是商业银行内部公、私渠道和产品等相关部门要分工负责,协调配合。
1、企业客户部门做好中小企业客户的筛选
企业客户部门要了解和挖掘企业需求。一是原有股东和高管层具有现代管理意识,愿意分享企业成长红利,通过资本市场,获得创业成长投资,使企业得到较快发展;二是企业处于创业期的后期、成长期或并购扩张期,具有较为成熟的战略规划、生产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三是企业具有较大成长的空间和较快的成长速度,或至少具有稳定盈利的空间;四是企业属于国家政策支持的行业。
在做客户筛选时,尽可能与政府相关行业的主管部门合作,结合相关支持政策,支持行业内中小企业发展,例如农业部门支持的承包大户、环保部门支持的环保企业、科技部门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文化部门支持的文化传媒企业,以及县域经济力的特色企业等。
2、私人银行部门做好客户宣传和客户培育
私人银行部门要做好高端投资客户筛选。所面向的高端客户一是要具有较强的投资实力,例如单笔投资资金不低于100万元;二是有长期投资的能力和准备,一般为3―7年;三是对于股权投资的风险具有清醒的认识,对企业经营风险具有较清晰的认知;四是对相关法律知识、合同责任比较了解;五是能够充分理解和认同商业银行的投资顾问和投资运作能力。
同时私人银行部门也要做好股权投资的宣传和客户培育。一是通过产品推介会等方式,普及股权投资知识;二是与产品部门共同做好产品和投资方式推介;三是通过路演介绍拟投资的中小企业,请企业负责人或高管人员介绍企业的发展规划、经营方式和主营业务等;也可以组织私人投资客户到拟投资企业参观考察,增加投资人的感性认识,供投资人进行选择和对接。
3、资产管理部门做好产品设计
高端客户投资中小企业股权,从投资方式上,一是可以通过商业银行发行理财产品进行投资,以产品说明书对所投资的企业作出具体指定;二是可以由商业银行作为投资顾问,设立SPV公司(特殊目的公司),高端客户投资SPV公司,通过SPV公司集中投资数个中小企业,该方式类似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方式;三是中介高端客户直接投资中小企业。投资退出方式包括:上市退出、股权转让、原有股东回购等。
在风险控制方面,一是目前地方政府多数都有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基金,可以引入政府基金跟投,降低投资风险;二是在产品结构上,可以设置优先、次级投资结构,引入地方政府中小企业发展基金作为次级投资人;或者根据高端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选择部分风险承受更强的高端投资者作为次级投资人;也可以通过引入证券、基金等其他第三方机构作为次级投资人;次级投资人承担更高的风险,也享受可能更大的回报。三是引入第三方中介机构合作,例如由律师事务所对企业的合法性进行见证;由会计师事务所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审计。四是要细致拟定各项合同条款,在相关合同中必须明确,各方对自己的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尤其是投资人作为中小企业财务投资者,对股权投资高风险的认知和可能的损失承担等。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投资市场,一大批较为成熟理性的投资者逐渐成长;而企业股权投资市场也逐渐成熟,两方面市场的潜在需求是巨大的,但缺乏金融市场的中介和发掘。商业银行由于在各方面均有丰富的资源,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关键是要行动早,首先要逐步培育股权投、融资市场,其次是全面收集股权投、融资客户信息,建立信息库,第三是要培养一支更加专业的高素质股权投资人才队伍,在资产管理业务的蓝海中,打造股权投资的市场品牌。同时,在通过理财资金进行股权投资的同时,信贷业务并进,投贷联动,培育优质银行客户,扶持中小企业成长,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实现中小企业、私人银行客户、国家和银行四赢。可以说,优良的中小企业股权投资能力必将会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参考文献】
[1]孟扬:投贷联动:商业银行积极探索中小企业股权融资[N].金融时报,2011-05-25.
[2]刘涛:我国商业银行投行业务发展:回顾与展望[J].银行家,2013(6).
概括而言,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一种主要对未上市企业和公司直接提供资本支持,并从事资本经营与监督的集合投资制度,是通过发行基金受益券募集资金,交由专业人士组成的投资管理机构操作,基金资产分散投资于不同的实业项目,投资收益按资本分成的投融资方式。通常,基金发起人会联合主要投资者出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由其担任基金管理人并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同时选定一家商业银行作为基金托管人托管基金资产,投资收益按投资者的出资份额共享,投资风险由投资者共担。产业投资基金一般定位于高新技术产业,有效率的基础产业,如收费路桥建设、电力建设、城市公共设施建设等,以促进产业升级与结构高度化。产业投资基金在我国可以发挥作用的范围很广,凡是符合国家鼓励发展并具有较好回报的产业,均可以运用这种投融资方式。
根据有关研究,中国产业投资基金业的总体目标是成为一个具备一定规模的金融产业,其举足轻重的作用仅次于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参照美国等发达国家金融业结构比重,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资产规模应占金融业资产规模的1%—3%。按中国现有金融资产规模约40万亿元匡算,产业投资基金规模应在4000亿元到8000亿元,最终达到占金融资产3%的目标。在影响上,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将改善我国企业的融资格局,加快金融市场的改革进程,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
二、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环境
当前,中国正在经历一段高新技术、基础设施投资活跃的时期,投资主体既有政府,也有私营部门。一方面,是国内高新技术、基础设施投资需求显著增长,而政府面临财政压力和职能转变,需要减少债务,并将投资风险转移到私营部门;同时相对较高的估值推动更多的资产转手,进而促进了较快的资本投入。另一方面,在需求作用下,资金被吸引到国内高新技术,尤其是基础设施行业,基础设施资产已成为具有长期投资等级,富有吸引力的固定收益产品;而且在宏观经济向好的情况下,股本投资将产生较高的股息收益,能充分利用杠杆实现增长,并与通货膨胀挂钩。这些都为中国私募股本投资创造了极好的机会,也为中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从法律环境来看,经国务院批准,1995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公布了《设立境外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该办法是至今中资机构在境外设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的主要依据。对在境内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发改委于2004年11月起草了《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虽然至今没有出台,但是有关内容已经在相关政府部门达成共识。而国内已成功设立的中瑞、中比等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均由国家发改委以特批的方式报国务院批准成立。
从市场环境来看,当前国内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社会资金较为充裕,但投资渠道不畅,包括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在内的大资金集团,正积极寻找有稳定现金流回报而又能与其负债结构相匹配的项目投资。只要产业投资基金的回报和结构设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可以完成基金的募集。
三、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融资特点
从国外发展经验来看,产业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基础设施行业,包括运输行业(如收费道路、机场、港口和部分铁路)、受监管的公用事业(如供电和天然气网络、供水和废水处理网络)、政府服务业(如学校和医院、卫星等部分国防项目)和其他(如输油管、液化石油气接收站和运输船、合同发电)等。该行业资产均属于社会基础设施,具有稳定、可预测和低风险的现金流,且独立于商业圈之外,通常与本地通货膨胀相关,有能力支撑高负债。
产业投资基金是一个值得中国企业探索的、比较适合大型建设项目的股本融资方式。对于项目主体而言,其通过产业投资基金融资,主要有五大特点:一是投资期限较长,一般为1015年;二是投资者一般不要求占控制地位,只要求参股;三是投资者到期后退出,发起人可拥有优先回购权;四是以财务投资者为主,很少参加经营管理(但会要求改善和强化公司治理);五是投资者对投资回报要求不高。当然,由于股本投资者比债务融资者承担更多的风险,在收益获得次序上排在贷款之后,因此,产业投资基金的融资成本要高于银行贷款。
与传统的融资方式相比,产业投资基金融资特点如下:
四、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方案要点
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立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已设立的中瑞合作基金、中比直接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其他创业投资基金和房地产投资基金,均采取了迂回的方式,对不同的设立模式进行了探索。因此,如何在现有的法律框架下,对产业投资基金设立方案进行研究、设计,不仅直接关系基金本身能否成功募集和运作,而且对于中国整个产业投资基金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结合国内外实践,在中国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需着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基金组织形式:公司型还是契约型。公司型基金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治理规范,管理直接,透明度高等优点;但需承受双重税赋,不可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基金单位,无法实现利润100%分红。契约型基金设立简单,便于运作,经批准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基金单位,基金收入可以全部分配给基金份额持有人,基金本身无须缴纳所得税;但治理相对困难,对投资者的保护不如公司型基金。
2.基金注册地:境内还是境外。在境内注册基金,目前尚无有关的专项法规,无税收优惠政策,审批程序相对简单,投资者以境内保险公司和社保机构为主,期望回报率比债务融资略高;在境外注册基金,法律环境较完善成熟,可选择具有税收优惠的境外地点注册,但审批程序较复杂,投资者群体广,期望的回报率较高(一般在12%一16%)。
3.基金投资方向。首先需确定基金定位是稳定收益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还是要求高回报的创业投资基金,并考查拟投资行业的监管要求;然后分析投资者对基金收益率及其分布特点的要求,选择投资成熟项目,还是在建项目;最后检查不同项目的现金流配合情况,确定具体的投资方向或项目。
4.基金规模与存续期。基金规模主要受拟投资项目预计的资金需求,监管机构对基金规模的要求和审批的难易程度,潜在投资者的资金供给规模影响。基金存续期主要受拟投资项目预计的资金需求期间,潜在投资者的资金供给要求,满足投资者一定的预期收益率影响。
5、基金到期后处理方式。基金到期后的主要处理方式包括续期,基金将所持有投资项目股权在市场上出售等。项目出售可由约定的投资者拥有优先购买权,出售价格可按项目账面净值、基金成立时的收购价格,或市场价格进行。
6.发起人认购比例。发起人需确定对基金希望保持的控制力,将基金预期收益率与其现有投资项目回报率进行比较,以及衡量自身的资金来源是否充分。在契约型基金中,由于发起人可通过控股基金管理公司来实现对基金运作的实际控制,因此其对基金的认购比例可以尽可能的低。
五、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
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包括以下几个层次:
1.基金公司或基金本身的治理。由于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的组织形式完全不同,二者本身的治理也大相径庭。公司型基金参照《公司法》、《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以基金章程为治理法则,其最高权利机构为股东会,常设机构为董事会,并由董事会负责制定基金投资原则与投资战略、审定基金管理公司提交的投资方案;同时设立投资委员会,由各股东按投资比例列席,审查基金管理公司提出的投资方案。契约型基金参照《信托法》、《证券投资基金法》设立,投资者通过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行使基金资产的所有权、收益权、委托权、监督权和处置权等,对大会审议的事项进行表决。
2.基金管理公司的治理。基金管理公司根据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原则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以确保公司管理的科学性与规范化;公司董事会下设风险控制委员会,专职负责公司的风险控制,以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性;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通过对投资项目的筛选、价值评估、投资决策和投资管理,在促进所投资产业发展的同时,谋求基金收益的最大化。基金管理公司的责、权和利应在基金公司或基金与其签订的委托管理协议中明确。
3.基金托管人的治理。基金托管人是依据基金运行中“管理与保管分开”的原则,对基金管理人进行监督和保管基金资产的架构,是基金持有人权益的代表。基金托管人的主要职责是保管基金资产,执行投资指令并办理资金往来,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复核、审查基金资产净值及基金财务报告。基金托管人的责、权和利应在基金公司或基金与其签订的托管协议中明确。
产业投资基金的治理结构具体如下:
参考文献:
[1]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2004
1.1 贵州省物流企业采购新式物流技术设备融资难
例如,采购进口的机场传送带、物流运输企业采购大型包装机、生产输送装载、分类分配等机械装备需要极其巨大的融资规模,物流企业很难从国有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筹资。企业亏损或者微利,物流中小企业无积累,内部融资几乎没有资金来源。
1.2 贵州省物流产业“最后一公里”配送智能化投资融资难
物流企业建设智能化自动提货站和智能化自动提货柜融资难,要求把这些设施列入贵州省各地的城建规划难上加难。
1.3 贵州省物流产业智能化融资投资风险管理人才难寻觅
贵州省内的物流企业目前规模小、利润薄,人才收入低、技术层次低,缺少既熟悉物流技术设备信息化、物流智能化硬技术,又能进行物流产业资本运作的金融风险管理的行业高层次领军人才。
2 贵州省物流产业投资融资存在的金融风险
2.1 贵州省扎堆投资物流园物流地产存在巨大的投资融资风险
贵州很多地方都盲目地建设了一些与经济发展极度不相称的、物流标准落伍的物流园区和物流地产,加大了贵州物流产业投融资资金有效使用的风险。就以贵州为例,很多县份甚至乡镇都建设一些面积超规格而物流技术标准落后、粗放经营的物流园区。其实其中很多都是打着物流项目的幌子,然后骗取资金,圈占土地,开发高价房地产出售,牟取暴利。
2.2 贵州省存在物流技术设备的标准化技术不统一的严重金融风险
贵州物流基础设施、技术装备水平落后、物流信息化、物流标准化进展缓慢。例如,物流现代化离不开托盘。目前,我国国标中托盘有6种尺寸规格,而贵州省实际流通的托盘规格多达30余种,很难实现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托盘化联运及储存,难以寻觅到与集装箱、叉车相匹配托盘,难以整合供应链、提高物流效率,要实现融资投资于贵州物流业的金融风险最小化很困难。
2.3 贵州省物流企业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的低效益融资风险
贵州省在计划经济时期,矿产资源以运输能力定产能,贵州物流企业注重社会效益而忽视了企业效益,无法积累利润。在市场经济时期,短期行为比较严重,真正用于物流业企业自身发展和改进物流技术设备的资金较少。由于自身发展资金长期不足,物流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丧失发展动力,劳动生产能力低、劳动效率低下,造成物流行业经济效益普遍低下。贵州省国有中小型物流行业亏损面已经达到70%以上,依靠地方税收财政补贴,物流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包袱。
2.4 贵州省对物流产业的投资存在物流技术低下的投资融资风险
贵州省物流企业没有围绕当地的优势产业和强势企业提高物流技术,没有积极诱惑优势企业进行物流外包。例如,贵州省苗族医药即贵州的苗药产业是规模效益比较可观的大产业。贵州省苗药物流的投融资风险就存在技术低下的金融风险。贵州苗药的许多药品供应商、中间商、零售商、医院药房等都配备了电子计算机,但由于相互之间大多没有形成网络,因而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发达国家信息化水平较高,基于因特网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相当发达,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都能通过网络实现信息共享,使得数据能快速、准确地传递,大大提高了库存管理、装卸运输、采购、订货、配送、订单处理等的自动化水平。
3 对省发展物流产业投资融资风险管理提出的政策建议
3.1 建议贵州省加大对物流业风险管理人才和物流技术人才培养的投资融资力度
利用投资基金模式从外面引进,校企合作培养实用物流技术和物流管理综合性人才,加大贵州省物流企业M&A的金融扶持力度,利用黔惠物流和贵州省物资储运总公司组建规范的股份制企业上市融资,建好贵州省物流业航母和物流技术示范的标杆。
3.2 建议贵州省高速公路对快递企业减免高速公路过路费
贵州省“高速公路收费似乎被当成了印钞机、提款机。”听说还要延长高速公路收费期,部分老师被高房价、高物价、高油价,低工资、高价车(相比国外汽车)逼疯了。私家车强制年检应该取消强制年检。因为传统私家车的强制年检只收费拿钱,无技术检测服务。收费路只占3%的目标和计划到哪年落实?有没有落实时间表?不收过路费是不是真心的?中国垄断油企业供应汽油费价高质次祸害私家车的使用年限,不能把私家车误认为是高速路打工车。
3.3 建议贵州省要优先发展物流金融和科技金融
建议加大物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如RFID、EPC、GPS、The Internet of Things等等,及物流自动化和标准化物流技术设备投资融资,发展包括物流技术应用以及物流技术设备在内的科技金融。
3.4 建议在贵州省物流产业充分利用物联网技术降低投融资风险
贵阳市具有明显的交通优势,它是我国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城市和物流网节点城市。例如,贵州振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了智能交通和智能化物联网系统,利用金融的扩展作用,打造贵州省的物流通道的经济效益。
3.5 建议贵州省要督促贵阳市加快物流金融体制改革
贵州省的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不发达,至今只有21家中国A股上市公司。建议大胆地多种形式利用股权交易市场,在贵州省物流产业引入民间资本,在物流产业利用BOT和TOT等投融资方式,利用淘宝网的互联网金融,从事小额无抵押信贷、融资担保、期货融资等金融模式,贵阳先试。物流金融,贵阳先行。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持有的房地产除了满足自身使用外,也用于赚取租金等获取增值收益活动。为了规范和管理好此类业务,会计准则将投资性房地产从固定资产中分离出来,而投资性房地产的盈余管理更值得我们研究。本文首先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盈余管理空间进行阐述,说明企业实施盈余管理需注意的问题,最后解读内部审计对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的盈余管理。
关键词 :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审计
一、投资性房地产的盈余管理空间
1.利用政策的可选择性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既可选择公允价值也可选择历史成本进行后续计量。虽然我国的房价在近期有所回落,但仍然处在一个较高的水平线,公允价值远大于历史成本,如果企业选择公允价值来对以前取得的房产进行计量,企业的资产便会增加同时资产负债率降低。公允价值实际上并不能改变企业的真实价值,它只是将企业的隐性价值显现出来,这种方式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财务风险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企业的融资能力。此外,这种模式无需计提折旧或摊销,直接以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账面价值,差额计入损益。在公允价值大于原账面价值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企业的报表利润。
2.将投资性房地产和固定资产相互转换进行盈余管理会计准则规定,闲置建筑物只能当做固定资产,采用成本计量模式核算,而不能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来做核算处理。固定资产较多的企业会因过高的折旧和摊销削减利润,企业可能会出现在地产市场价格上涨时与关联方签订租赁合同,将建筑物的状态由闲置转为租赁的现象,这样便可将其转换成投资性房地产并使用公允价值计量,达到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利润的目的。
3.规避资产减值不得转回的规定进项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计提在以后期间不可转回,这个规定使企业不能利用资产减值调节利润,但企业却可以改变资产用途来规避此规定。例如:企业将自用的资产转变为出租的资产,即使该资产已经计提减值准备金,但因用途发生改变,按准则规定应作为投资性房地产核算,其账面价值和公允价值的差额可在原计提减值准备的范围内计入损益。同样的道理,当资产用途再次变化时,投资性房地产也可转变为固定资产以此达到调节盈余的目的。
4.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差异调整损益进行盈余管理
会计准则规定,投资性房地产取得公允价值依赖于最近市场发生的交易价格、活跃市场的报价及未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以上信息均无法获取则需采用估值技术。估值技术受主观判断影响很大,且会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就会出现相同的房地产因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异,企业则可利用价格上存在的弹性来进行盈余管理。
二、投资性房地产业务盈余管理的实际案例
例:某百货公司在当地同一地段收购了A、B 两处办公用房,这两处办公用房的单价相差竟达到了每平方米2000元。单价差距巨大的原因为:A处房产使用的是协商价格,而B处房产使用的则是评估价格,因为两者都是商品的实际交换价格,所以也都符合公允价值的定义。由此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操作上的弹性空间,百货公司收购的A房产面积为28000平方米,按每平方米相差2000元计算的话,对公司利润的影响就可以达到5600万元。
三、内部审计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盈余管理
(一)内部审计在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中的现状1.会计准则对投资性房地产的确认和计量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规定了两种计量模式,即“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而内部审计准则中缺乏相关操作细则。
2.会计准则在划分投资性房地产标志和原则上的规定不够明晰,如未明确计划长期持有或计划短期持有是否为划分或确认投资性房地产的标志或条件,内部审计检查企业投资性房地产确认是否准确、合理缺乏明确的判断标准。
投资性房地产与非投资性房地产的转换等,其减值准备和累计折旧的计提会计处理方式存在差异。实际工作中内部审计对投资性房地产计量模式的转换关注度不高,甚至忽略这些内容,职业谨慎不够。
3.投资性房地产一般为建筑物、土地使用权,对投资性房地产的价值进行准确的界定,内部审计人员必须具备必要的工程造价、土地评估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但内部审计人员一般由会计、审计专业人员组成,缺乏土地、建筑及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
4.会计准则在投资性房地产中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价方式,在公允价值的确定、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确定、计量模式转换时都是以公允价值为基础的。投资性房地产价值较大和期间内变动较频繁的单位,为了追求盈余空间,一般通过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评估,而我国评估业务起步较晚,评估机构质量良莠不齐,评估价值的合理性,内部审计人员缺乏专业判断,形成了审计风险。
(二)内部审计在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中的应对策略
1.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会计核算体系下,企业的盈亏既包括真实收益及亏损,也包括尚未变现的预估收益及亏损,净资产也包含着尚未实现的预期增值。合理判断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的公允性,首先必须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在审计工作态度上要做到客观、独立、公正;在工作能力上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增强学习知识的多样性;在工作方法上要敢于创新,面对新的、复杂的审计环境要使用有别于过去的审计方法,对审计循环的划分以及审计证据获取应当不同于过去的审计模式,提高内部审计人员对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的水平。
2.制定明确的内部审计目标。制定投资性房地产审计计划,明确审计应达到的目标,具体包括: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增减的记录是否完整;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的计价方法是否恰当;确定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的确定是否合理;确定投资性房地产累计折旧和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的期末余额是否正确等,通过明确审计的目的和要求,提高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质量。
3.采用有针对性的审计程序。在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审计中,审计人员要注重通过信息的收集来检查公允价值的取得和公允价格的准确性,避免利用公允价值粉饰报表及利润造假的现象。检查是否将所有投资性房地产都按一种模式计量,防止出现部分投资性房地产以成本模式计量,部分投资性房地产以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情形出现。检查公允价值模式核算的投资性房地产,将自用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应关注是否将公允价值大于和小于账面价值的部分,分别计入资本公积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将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其差额是否计入当期损益等。
参考文献:
[1]陈益云.投资性房地产中盈余管理的空间分析[J].会计师,2010(3).
[2]吴嘉樑.投资性房地产盈余管理的空间与防范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
未来五年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将增长近一倍
中国水资源紧缺,水质污染严重,在废水排放总量中,城市污水的排放比重不断上升。2004年废水排放量中,城市废水占比54.2%,工业废水占比45.8%,COD排放量中,城市污水占比61.9%,工业污水占比38.1%。虽然污染比较严重,但中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依然比较低。2004年,中国城市污水处理量162.8亿立方米,城市污水处理率为45.67%,虽然污水率较2003年上升了约3个百分点,但相对国外发达国家来说,中国的处理率水平还远远落后。截至2005年6月底,全国还有297个城市没有建成污水处理厂,其中,地级以上城市63个,包括人口50万以上的大城市8个,位于重点流域、区域“十五”规划范围内的城市54个。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力度成为促进中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2004年,中国城市污水排放量为261.3亿吨,预计未来5―10年,城市污水排放量年均增长2.5%,2010年年排放量在300亿吨以上(图1)。假设城市污水处理率2010年达到60%,运行负荷75%,单位日处理量的污水处理厂平均造价1200元;处理每吨污水平均收费1.2元;到2010年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00万立方米/日,达到7215万立方米/日;新建污水处理厂市场容量达到280亿元;2010年污水处理运行市场容量230亿元/年,比2004年计算值增长近一倍。
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城市污水处理
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推进城市污水处理、控制水污染的重要政策措施。市场化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把以前由国家完全控制的水务资产推向市场,包括现有资产以及未来新建的项目。政府则依托征收的自来水或污水处理费保证介入水务行业的公司获取合理报酬,同时通过盘活现有水务资产,加速新的项目特别是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水务行业的市场化改革使得该行业商业化运营成为可能,并且为行业中的优势企业进入和发展提供机遇。
近年,随着中国水价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水价呈上涨趋势。过去5年(到2005年7月),36个大中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由1.05元/吨上涨到1.5元/吨,居民生活用污水处理费由0.23元上涨到0.54元。但各个城市水价目前仍普遍偏低,还有上涨的空间。目前,中国的水价仅仅包含水的工程成本和水的处理成本,这与国际流行的全过程成本不符。世界水价的构成应该包括水资源的价格、水工程的成本、水处理的成本以及水管理的成本,而且还包括污水处理的成本。我们估计,未来5―10年,中国大中城市污水处理价格上涨空间大约在1―1.5倍。
未来五年电厂脱硫市场蛋糕约450亿元
一、山东省物流产业的融资困境
尽管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但其在融资方面却存在着先天不足。物流产业的融资主要分为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和物流园区企业融资两大部分。从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层面来看,相对于一般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而言,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投资金额较大、建设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较长(通常为10年以上)及投资风险较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商业银行贷款、股市、债市、风险投资及民间融资等方式都难以为其提供合适的金融支持。
从物流园区企业融资层面来看,由于当前山东省物流园区内的企业多为中小物流企业,现代物流业具有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等特点,现代化程度高,而山东省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软硬件水平并不高,需要投入巨额资金进行升级。面临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和国内外同行的压力,山东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实现从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企业规模也将向大型化和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因而,企业必须搭建物流高科技平台,对自己的软硬件进行升级,实现技术全面更新和创新,而这些投资均面临着较大的投资风险。从山东省第三方物流企业固定资产技术含量来看,总体技术装备落后,所拥有的设备和设施大部分已经陈旧、老化,物流企业在利用资产进行抵押融资时,由于资产信用度不高,金融机构对其评估价格自然偏低。同时,从金融机构角度来看,这些物流企业资产技术水平偏低,发展潜力不确定,从而不愿对其贷款或投资。鉴于此,物流企业通过商业银行贷款、股市(中小物流企业大都不能满足上市门槛要求)及债市(债市是大型企业的融资平台)来进行融资的渠道是拥堵不畅的。虽然风险投资及民间融资等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中小物流企业融资难的困境,但是风险投资和民间融资的资金规模较小,无力支撑山东省中小物流企业的升级改造进程。
二、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产品优势
美国的物流产业在其发展进程中也遭遇了当前我国物流产业面临的融资困局,经过不断的金融创新和长期实践,美国最终探索出了较为适合物流产业发展的产融合作新模式――产业投资基金。2010年以来,西方国家产业投资基金占其GDP份额已达到5%以上。截至2013年底,全球产业投资基金的总投资额已经超过了2万亿美元。通过西方国家物流产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产业投资基金是推动其物流产业现代化的主要金融力量。例如,在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融资方面,政府主导型产业投资基金作为主力军,有力地推动了物流园区的现代化建设及升级改造工作;在物流园区企业融资方面,高度市场化的产业投资基金业务获得了空前规模的发展,为物流企业的并购整合、技术与设备更新及市场拓展等提供了有力支持。无疑,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经验为山东省物流产业融资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范例。
从产品自身内在逻辑和特点来看,产业投资基金也是较为符合物流产业融资需求偏好的一种金融产品。产业投资基金是指向具有高增长潜力的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或准股权投资,并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以期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产业投资基金具有如下特点:第一,资金筹集具有私募性与广泛性。第二,投资对象是有发展潜力的非上市企业。第三,对投资目标企业融合权益性的资金支持和管理支持。第四,属于流动性较差的中长期投资。在基金的投资期限方面,基金的持续期通常在10年以上,这与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回收期是吻合的。基金的投资为权益性或准权益性投资,这种资金注入方式使得作为投资对象的物流企业得以安心长期发展。基金在投资的同时还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基金管理人在参与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时,将独特的管理机制、丰富的管理经验引入被投资物流企业的成长过程中,帮助它们更新思想和理念,完善经营管理机制,从而实现企业管理水平的创新。政府主导型基金模式下,政府指定或委派的机构将作为普通合伙人(GP)来发起基金设立工作,普通合伙人需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制度规定,为作为优先级的有限合伙人(即社会投资者)提供了安全保障,这无疑从根本上降低了社会投资者所投资资金的偿付风险,从而使得基金的募集来源和募集额度得到保障,为物流产业提供巨额的资金支持。
三、设立基金的总体构想及运作路径
(一)设立物流产业基金的总体构想
考虑到国有经济部门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且物流行业尚处于行业发展初期阶段,山东省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设立宜采用“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山东省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方向大致为物流基础设施融资、物流企业并购融资以及物流企业发展融资等。在物流产业投资基金创立初期,具有职能优势的政府部门或国有背景的大型集团公司适宜作为基金发起人,运用其资源调配能力发挥重要的引导作用。基金运作成熟后,政府可以以补贴、税收优惠、低利率贷款等其他方式体现政府的扶持,逐步退出基金运作,淡化物流产业投资基金中的政府色彩。
吸引保险公司、商业银行、社会养老基金等大额资本的加入,除了采用融资主体股权回购模式之外,对产业基金参与企业,优先在齐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进行交易,使不同层次企业的股权可以顺畅退出。另外,还要抓住“新三板”扩容的有利机会,推动大批中小物流企业到“新三板”挂牌,为日后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投资项目及股权转让退出奠定基础。
(二)配套发展政策
1. 税收优惠政策。基金投资的阶段更多处于产业发展的初期或者产业整合的高风险期,风险成本很高,政府部门应实施优惠税收政策鼓励基金发展。对此,国家税务总局曾通过《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税收政策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意见》(国税发[2012]53号),提出对民间资本和国有资本投资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自主创新等领域六大类33项税收优惠政策。山东省可据此制定对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具体优惠措施,营造良好的税收环境,支持物流产业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
2. 健全产业投资基金方面的法规制度。当前,山东省在产业基金运作方面并无成熟完善的法规体系,从长远看,应当制定和完善与物流金融相关的各项法律规章制度,鼓励在物流金融业务模式上创新和探索,营造有利于物流金融发展的良好政策制度环境。同时,要清理和修订不利于投资发展的法规、规章和政策性规定,建立健全维护投资者权益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体系,切实保护基金投资者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