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家庭理财状况调查范文

时间:2023-09-03 14:47:34

序论:在您撰写家庭理财状况调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家庭理财状况调查

第1篇

[关键词]黑龙江;城镇居民;家庭理财

[DOI]1013939/jcnkizgsc201808123

随着国家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使得黑龙江省经济不断发展,2017年上半年黑龙江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163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1]2016年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6元,比上年增长63%;[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为家庭理财提供物质基础。[3]现对有效回收的302份黑龙江城镇居民家庭理财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着重探讨黑龙江省城镇居民家庭理财的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制订行之有效的理财方案,使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实现财富最大化的目标,提高家庭收入,同时也丰富和发展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

1黑龙江城镇居民理财特点

11投资理财方式增多

随着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居民选择理财产品的视野也不断扩大,股票型基金、货币基金、信托、外汇理财以及人民币理财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并且随着“互联网+”思维的深入人心,城镇居民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并且在投资群体年龄段上趋向于年轻化。

12家庭理财方式保守

在當前银行利率如此之低以及人均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大环境下,仍有818%的城镇居民偏好储蓄投资,其中有392%偏好投资债券、股票、基金等变相储蓄投资,426%倾向储蓄存款,132%倾向于更多消费。

13家庭理财行为随机性强

目前城镇居民理财知识普遍匮乏,缺乏科学的指导,因此在理财方式的选择,以及理财周期的把握方面大多依靠感觉,并且受到先行者的示范作用影响较大,忽视自身家庭的理财目标与资产负债水平,盲目向投资获利者效仿,具有很强的随机性。[4]

2黑龙江城镇居民家庭理财行为存在的问题

21理财行为急功近利

对黑龙江城镇居民家庭理财状况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后发现,中低收入家庭理财行为在整体上缺乏科学的指导,期望一个季度就收取利润的人数高达半数以上,多数人群投资周期较短,期望在最短的时期取得最大的回报,具有急功近利的问题。以下是关于黑龙江城镇家庭理财中理财周期,比重以及回收期的问卷调查情况见下表。

22家庭理财产品的选择盲目性与从众性并存

通过有效回收的调查问卷和访谈调查来看,目前黑龙江城镇居民的理财意识显著增强,理财目标也非常明确,但在理财产品的选择上,理财者盲目听信网络宣传来选择理财产品,缺乏理财方面的独立思考,呈现盲目性的特点。另外在投资理财的整体规划方面也非常欠缺,经调查统计,有722%的投资者表示,其理财规划易受周围人中先行获利者影响,很少考虑自身的理财目标与财务状况,具有显著的盲目性与从众性。

23理财者普遍对保险和互联网金融存在误解

我国保险业起步晚,加之少数不法分子损害被保险人的利益,并且城镇中还存在着保险推销人员虚假宣传等乱象,导致城镇居民普遍对保险类理财产品产生了错误的认识。“互联网+思维”也是近年才提出,加之诸多利用互联网套现行为的曝光,使人们对于互联网理财还持观望态度。在调查中还发现,由于互联网金融为生活带来便利,一些持观望态度的人在涉及互联网产品使用时将其绑定银行卡,当使用结束后当即解绑与之相关的银行卡,以此保护个人财产,可见这一部分人承认了互联网金融为生活带来的便利,但也对其的危害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35岁以下的年龄群体对于互联网理财的认可度很高,但由于目前经济实力并不强,其在互联网金融理财方面还处在尝试阶段。

3不同年龄结构的家庭理财策略

31青年阶段家庭理财策略分析

青年阶段的财务状况从整体上看,呈现收入相对较低和支出水平相对较高、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强的特点,青年阶段还可细划分为单身期和新婚期两个阶段,二者的理财策略是不同的。

单身阶段的理财目标是结婚以及应对应急事件的支出,如突发疾病、亲友借钱和意外事故等。因此处于这个阶段的人为了积累财富,可以每月将一部分收入用于银行储蓄等低风险低收益的理财路径,还可选择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便于随时提取。在单身期的末期,可以选择风险稍高同时收益也稍高的理财产品,不过也要注意把握尺度,例如房地产、股票甚至期货等超出此阶段人群承受能力的理财品种仍不建议投资。

新婚阶段人群的理财目标是完成购置房产和家庭轿车以及孕育子女等家庭重任,对中低收入家庭群体来说,多数仍需要通过银行贷款并且按月偿还的方式购房。首先应通过银行储蓄或证券基金等方式建立购房基金和子女教育基金,并且新婚阶段的人群仍是风险型偏好投资者,但承担风险的能力远低于单身阶段,属于稳健型的投资者,因此新婚期人群最优化的理财组合是提高中低风险理财产品在家庭理财中所占的比重。

32中年阶段家庭理财策略分析

中年阶段人群财富积累已初具规模,理财经验也日渐成熟,但理财策略与青年阶段有明显的不同,以家庭成长期和家庭成熟期两部分进行分析。

家庭成长期的人群的理财目标:子女教育和赡养父母,这一阶段的家庭总支出增多,除了选择风险较低的国债以及银行储蓄之外,还应兼顾基金等中等风险的理财产品。

家庭成熟期阶段是指家庭中的子女具备独立的经济能力期。这一阶段的人群的银行贷款等负债逐渐减少,子女经济独立,也不再需要按月提供生活费用,家庭财富积累增加,但由于身体健康程度的每况愈下,医药费的支出逐渐增多,加之子女结婚需要购房买车等开销也需要父母支持,这一阶段的理财目标是扩大理财规模,理财策略上应以低风险投资为主,同时兼顾疾病险等保险类的投资,在心理能够承受风险的范围之内进行少量的高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的投资。

33老年阶段家庭理财策略分析

老年群体身体健康状况普遍下滑,导致医药费支出增大,另外消费欲望较单身期和中年期有所下降,加之子女大多形成了自己的家庭,对老年期家庭在经济方面的牵制程度降低,同时由于前期的理财积累,使老年期群体普遍拥有一定的积蓄,但风险承受能力则在整个生命周期中表现最低,因此,在理财风险选择上,应选择低风险的理财产品,理财目标也变化成为了在保值的基础上进行增值,以此来保障生活质量和有效地应对疾病等突发事件。[5]

4结论

第2篇

这份调查选取了我国社会日渐崛起的中等收入家庭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家庭理财中所涉及的各类金融产品,对其家庭收入、投资目标、投资品种、理财观念和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了多维度的深入分析。调查样本覆盖了中国大陆包括东北、华北、华中、华南、华东、西北、西南等主要区域。

调查报告显示:近60%的家庭有理财经历,但仍有约23%的家庭拒绝理财。在本次调查的中等收入家庭中,59%家庭正在或者曾经进行投资理财;18%的家庭从未进行投资理财,但未来半年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同时有23%的家庭会拒绝理财,这些家庭从未进行过投资理财,并且在未来半年内也不会考虑进行投资理财。在有理财经历的家庭中,45%的家庭的理财行为未有明确的目标,随机性较强, 21%家庭有比较明确的理财目标,更有15%的家庭已将理财视为生活的乐趣。

在对中等收入家庭理财动机进行研究后发现,主要动因集中在提高生活质量、抵御物价上涨、筹划养老这三个方面。他们的投资品种选择,以股票、基金和投资型保险作为其首选三个品种。在追求投资乐趣的家庭中,投资股票的比例相对较多;注重筹划未来的家庭中,选择投资型保险比较多。但即使投资目的各有不同,都有超过40%的家庭会选择投资基金。

过往投资盈亏的经验将会极大影响未来投资决策。选择某一种理财产品的理由往往是过往投资盈亏“经验”,这一点在中等收入家庭的理财决策过程中尤为明显。如果过往没有实现盈利,未来的投资决策会比较明显表现为减持;如果过往投资盈利,则会根据对于不同品种的预期,部分人会选择落袋为安,但同时有部分人会选择继续增加投资。这些都是中等收入家庭在具体投资行为上表现出的明显特点。

第3篇

关键词:个人理财;家庭;理财工具;规划;现状

那么何为家庭理财?想要理清家庭理财,首先要了解个人理财的概念。个人理财,是专业理财人员根据个人或家庭所确定的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按照个人或家庭的生活、财务状况,围绕个人或家庭的收入和消费水平、预期目标、风险承受能力、心理偏好等情况,形成一套以个人或家庭资产效益最大化为原则的、人生不同阶段的个人财务安排,并在财务安排过程中提供有针对性的、综合化的、差异性的理财产品和理财服务。从广义上说个人理财包括家庭理财,而个人理财的个体常以家庭出现,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谈家庭理财的现状与规划。

来自上海的一份抽样调查显示:大多数上海市民认为"未经专家指导的自发理财方案有很大风险";有87%的被访问市民表示会接受银行提出的理财建议,其中32%的市民"最感兴趣的是银行的理财咨询和理财方案设计";40%的人认为"应增加客户投资操作,提供专家服务",并"希望能与银行理财专家建立稳定和经常性的业务联系"。由以上调查结果可见,如何合理规划家庭个人的财产,使之能够不断保值、增值,发挥更大的作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所关心的话题。家庭理财也随着经济水平的增长而备受关注。

家庭理财已经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但是为什么家庭理财在我们身边却没有热起来呢?主要源于三点:①个人理财业有待规范成熟②大众错误的理财观念③对理财工具的陌生。

一、个人理财业有待规范成熟

就拿理财规划师(CFP)来说,我国的银行里给你推销理财产品的工作人员大多没有理财规划师的资格认证,而且他们在推销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回避风险、夸大收益率的现象,他们的目的在于卖出理财产品,由于目的本就不纯所以也难以为顾客提供适合自身家庭的可行的理财规划。中国的个人理财师群体还没有被大众认可信任,也没有形成规范。

而在个人理财萌芽地的美国,CFP制度最大的特点是倡导从业者在提供理财服务时,只能帮助客户制定一个长期的可执行的计划,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而不是推销理财产品。在这种制度的推动下,美国个人理财业逐渐发展成一个独立的成熟的金融服务行业。

二、大众错误的理财观念 。

另一方面,大多中国人还没有理财意识和成熟的理财观念,一部分人以为自己的储蓄还达不到理财的门槛,还有一部分认为自己有钱又能够赚钱,理财太鸡肋从而放弃理财。而有些已经意识到理财重要性的人又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保守、封闭、财不外露的思想,对于由别人来规划、打理自己辛苦大半辈子赚来的“血汗钱”本身就缺乏足够的信任。

误区一:穷人谈不上理财。

相比较富人来说,普通人的经济压力更大,养老育小、买房还贷的费用占据了一个家庭的大部分支出,这样的标准中国家庭一旦家庭成员遭遇天灾人祸,医疗费用在瞬间就会搬空一个家庭的存折上多年累积的数字。理财无疑是他们应对长期经济压力提高生活水平的一个最有效益的方式。

误区二:富人理财很鸡……

台湾富豪温世仁离世后,台湾税务部门核定的其家人应纳的遗产税为40亿元新台币,创下台湾税史纪录,而这位身价过亿企业家在生前并没有理财规划导致其家族以广达集团46000多张股票充抵税款。温世仁的夫人吕来春逝世后,她的遗产税估计约20亿元。合计温家夫妻二人的遗产税共60亿元,堪称台湾财税史上遗产税缴最高的夫妻。

相比之下,台湾首富蔡万霖则依靠理财的避税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蔡万霖去世时留下了46亿美元的遗产。按台湾遗产法律估算,若蔡万霖生前不做任何财产安排,上述资产需要缴纳高达23亿美元的遗产税。可是,其家族最终只交了5亿新台币遗产税。因为在生前,以寿险、信托业务起家的蔡万霖购买了数十亿新台币的巨额寿险保单以转移财产,而在法律上保险金是不算做应纳税所得额里的。

通过中国股市股票交易频率我们就能看出来,大多数的中国人是投机者,而不是投资者。投资是在发掘潜质资产,进行长期投资,放长线钓大鱼。而投机主要目标是短期的价差利润,当然投机的短期收益率可能更高,但是风险一定更大。

三、对理财工具的陌生

家庭理财中常出现的理财工具有证券、信托、保险等。我在这里对比一下最常见股票和债券。

对于股票,中国人看起来好像很懂的样子。中国出现过两次炒股热潮:一次在07年,刚过去的一次就是在2015年。时隔8年时间的大熊市行情,牛市的身影再一次展现在大众的面前的时候,不管有没有证券知识的新老股民统统变成巴菲特一拥而上。但是股票的高收益也伴随着高风险,不是所有人都能清醒的控制风险权衡收益,换句话说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股市捞一笔的。要多对比不同的理财工具,选择最适合自己家庭财产状况以及风险承受能力的一样或几样工具。

四、结语

所谓“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虽然目前中国理财状况不尽如人意,但是国人的理财观念正由急功近利一步步转变为成熟稳健的理财观念,大众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会越来越深,这样的趋势会刺激中国个人理财业的快速发展以及行业的规范,个人理财业的成熟反过来会加大家庭理财行为在中国的普及,相信中国的个人理财业国人的理财观念将日趋成熟。

参考文献:

[1] 吴晓求.《证券投资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个人理财》.吴清泉、陈丽虹、周莉、南旭光编.人民邮电出版社.

[3]谢怀筑、陈利敏.美国个人理财业的发展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中国金融 半月刊

第4篇

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全球经济衰退企稳背景下,伴随着资本市场的持续震荡,中国经济将迎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转型期。在趋势转换、前景依然迷茫的形势下,如何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更加接近理财真谛,尽快实现家庭及个人的生活梦想,投资者需要注意以下四点。

理财盲目从众不可取

C2008年股市的大跌又一次验证了投资大师彼得・林奇著名的“鸡尾酒会”理论,即在鸡尾酒会上,当股票处于低位时,没有一个人会谈论它;上涨15%时,也几乎没有人注意;只有上涨了更多之后,人们才开始兴致勃勃地谈论它;而到了真正的高位,所有的人都会谈论它,而且纷纷来告诉你应该买哪只股票。当邻居们都来告诉你应该买哪只股票并希望你听从他们意见的时候,股市可能就到了该下跌的时候了。

作为一名普通投资者,可以向理财专业人士咨询,根据自身及家庭情况制定合理的理财规划,并坚持执行,不应盲目跟风,在遇到疑问或者困惑时,及时向专业人士进行咨询可以避免很多不该有的损失。

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B每个人的经历、背景、资金实力、未来需求不同,决定了他对于投资收益的预期、风险承受能力也千差万别,所以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投资标的和组合,关键在于适合,“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一名激进型的投资者可以适当投资股票、期货等高风险投资品种,但是也应当量力而行,进入股市前需要明白可以控制的资源有多少,将来必要的支出有多少。如果投资者正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年龄,就不应将大部分资金投入股市。如果期望股票投资在家庭理财中扮演雪中送炭的角色,这并不可取,股票投资更多时候是一个锦上添花的角色,这个尺度是基础。

家庭理财重在优化配置

A大多数人会认为家庭理财就是钱生钱,与投资并无区别,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所谓理财,就是追求长期而稳定的收益。它不同于投资,更和投机无关。而家庭理财首重保值,重在通过优化配置家庭资产以达到风险最小化、结构最优化,其宗旨是尽可能地化解家庭财务现有风险并预防将来可能发生的风险。投资则是以承担高风险为代价换取超额收益,其根本目的是获取高额收益,与家庭理财预防风险的目的不同。

正因为人们普遍存在这一误区,才导致众多家庭将大部分资产投放在风险较高的股票、期货、外汇等金融工具上,一味追求超额收益,导致家庭财务风险加大。

定期自检防患未然

家庭财务健康自检包含了各种指标,如现金流量诊断、收入构成诊断、食物支出指标、消费健康诊断、盈余状况诊断等,每一个指标的背后都有一个世界公认的正常值,如果指标偏离正常值说明该项资产配置出现问题,需要重新进行优化配置。

第5篇

关键词:新环境家庭理财

一、目前我国家庭投资理财的误区

(一)理财=投资

来到理财中心的客户,可能首先问理财师的是:“给你100万元资金,你可以给我多少收益率?”人们总是将理财与投资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实际上,“投资”和“理财”并不足一回事,不能等同。理财关注的是人生规划,是教你怎样用好手头每一分钱的学问,它不仅要考虑财富的积累,还要考虑财富的保障;而投资关往的是如何钱生钱的问题。因此,理财的内容比投资要宽得多,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炒股等投资行为等同于理财,而应将理财看作是一个系统,通过这个系统和过程,使人的一生达到“财务自由”的境界,从而使自己生活无忧。

(二)理财随大流,盲目跟风

近年股市的赚钱效应使得中国不少百姓更渴望“快速致富”,在这潮流中,常常可以看到证券公司有许多老人,他们可能把所有的养老金都投资于股市。而不理会风险。随着理财新品的不断推出,还可以看到类似一哄而上的现象。“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从家庭理财的角度来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在每个阶段中,人的收入、支出、风险承受能力与理财目标各不相同,理财的侧重点也应不同。因此,我们需要确定自己阶段性的生活与投资目标,时刻审视自己的资产分配状况及风险承受能力,不断调整资产配置、选择相应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比例。

(三)追求短期收益,忽视长期风险

近年来,在房价累积涨幅普遍超过30%的市况下,房产投资成为一大热点,“以房养房”的理财经验广为流传,而对租金收入超过贷款利息的“利润”,不少业主为自己的“成功投资”暗自欣喜。然而在购房时,某些投资者并未全面考虑其投资房产的真正成本与未来存在的不确定风险,只顾眼前收益。

其实,众多的投资者在计算其收益时往往忽视了许多可能存在的成本支出,如各类管理费用、空置成本、装修费用等。同时,对未来可能存在一些风险缺乏合理预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建议国内投资者,在投资房产时必须深入研究分析,事先作好心理准备,不要有太高的奢望,也不要期望能长期获利。

(四)关注短线投机,不注重长期趋势

有许多国内投资者比较乐于短线频繁操作,以此获取投机差价。他们往往每天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研究短期价格走势。关注眼前利益。在市场低迷的时候,由于过多地在意短期收益,常常错失良机。特别是在证券投资时,时常是骑上黑马却拉不住缰绳摔下,还付出不少买路钱。更有甚者,误把基金作为短线投机,因忍受不住煎熬,最终忍痛割爱。

二、正确理解家庭理财

(一)什么是家庭理财

家庭理财,就是合理、有效地处理和运用钱财,让自己的花费发挥最大的效用,以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目的。从技术的角度看,家庭理财就是利用开源节流的原则,增加收入,节省支出,用最合理的方式来达到一个家庭所希望达到的经济目标。这样的目标小到增添家电用品、外出旅游,大到购房买车、储备教育投资,直至安排退休后的晚年生活等等。成功的理财讲求理财规划。家庭理财也不例外。就家庭理财规划的整体来看,它包含三个层而的内容:首先是设定家庭理财目标;其次是掌握现时收支及资产债务状况;最后是如何利用投资渠道来增加家庭财富。

(二)收入永远大于支出,现金流管理是家庭理财核心

家庭理财规划的目的是平衡现在和未来的收支,使家庭经常处于“收人大于支出”的状态,不会因为“无钱付账”而导致家庭财务危机,影响家庭生活幸福。因此,现金流的管理成为家庭理财的核心所在。

一般家庭的现金流入主要包括:经常性流入:工资、奖金、养老金及其他经常性收入;补偿性现金流入:保险金赔付、失业金;投资性现金流入:利息、股息收入及出售资产收入。家庭的现金流出主要包括:日常开支:衣、食、住、行的费用;大宗消费支出:购车、购房及子女教育;意外支出: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及第三者责任赔偿。家庭的现金流管理是要将收入与支出尽可能的“匹配”起来,使家庭保持“富余”的支付能力,而且“富余”的程度越大越好,越“富余”说明财务状况越“自由”。

中国经济正处快速增长的阶段,由于这种增长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也使人们未来的收入消费存在很大的“变数”,比如收入的不稳定、失业的威胁、通货膨胀的因素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家庭的理财规划应该“保守”一些,以免未来陷入财务困境。在目前社会“贷款消费”风行的情况下,更是要注重家庭现金流的管理,以免成为“贷款”的奴隶。

(三)家庭理财不是据金而是平衡

我国的个人理财市场,2005年,由于资金规模增大及理财品种增多,被称为“理财元年”,眼下又进入一个人气高涨的春天。据麦肯锡的调查显示,在过去的6年中,中国个人理财市场每年的业务增长率达到18%,预计2006年,中国个人理财市场规模将达到570亿美元,今后的理财市场增长率将以每年10%~20%的速度突飞猛进。个人理财市场不仅是理财机构眼中的“蛋糕”,也是考验投资人智慧的博弈场。

近日,有关机构公布2005年理财产品收益排名结果显示,理财产品有好有次,差距悬殊,排名第一的是某银行发行的1年期港币产品,其收益为同期港币存款收益的5.86倍,而排在最后一位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年收益率仅为2.72%。基本相当于定期存款。因此,投资人如何确立投资理念及选择理财产品,对于财富的保值和增值至关重要。

三、家庭理财的投资策略

(一)选择适合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

任何投资都存在着风险,每个家庭要正确评价自己的性格特征和风险偏好,在此基础上决定自己的投资取向及理财方式。多做一些长期规划,选择一些投资稳健的产品,因为只有根据年龄、收入状况和预期风险承受能力合理分流存款,使之以不同形式组成个人或家庭资产,才是理财的最佳方式。家庭在投资理财中,一定要善于把握经济规律,扬长避短,根据家庭成员的实际情况,考虑自身的资金实力,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选择何利・投资方式,要从自己的经济实力出发,综合考虑自身的职业性质和知识素质。

然而。现实中不少人对一种投资理念可能烂熟于心,那就是“分散风险”“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处能赚钱。这也是眼下不少人奉行的理财之道。但是在实际运用中,不少投资者却走向反方面,往往过分地分散风险,使得投资追踪困难或“分心乏力”,

资深专业知识素质跟不上,造成分析不到位,最终导致预期收益降低甚至出现资产减值的危险。对于资金量较多的客户而言,有必要通过资产分散投资来规避风险;但对于资金不多的投资者而言,投资过于分散,收益可能不会达到最大化。具体操作时,建议集中资金投资于优势项目中,这样可能会使有限的资金产生的收益最大化。由于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在具体投资理财中,就应立足当前,注重长远。一般来说,投资能获取收益,但工薪家庭不应该将自己的全部资产全都用于投资。

(二)制定合理的家庭理时规划

应该说,一个好的家庭理财规划至少应妥善考虑家庭经济生活中的几个“宏观”问题,具体体现为:适当开源,增加家庭收入,利用各种投资增加资产的价值;控制预算,倡导节流,削减不必要的支出;系统地考虑家庭重要支出事项(如高额教育经费),有效积累大额、长期性资金;保障家庭财产安全,妥善进行家庭资产管理;处理好家庭风险问题,防患于未然。

在拟定家庭理财规划时,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所有的日标必须具体、可行。具体意味着:理财目标一定要明确、量化;对自己家庭的财务状况力求了解得全而准确,切忌好高骛远,不切实际,防止在理财过程中顾此失彼;家庭理财要将稀缺的货币资源用得其所,为家庭创造更大的效用和收益。可行意味着:努力可以达到。如果竭尽全力仍难于达到的目标最好不要列入规划。其实任何人都不能也没有能力把所有的事、希望和理想全列入规划并实现它,家庭理财规划充分权衡需要和可能的关系;不纯粹是为了钱而制定理财规划。另一方而,在制定家庭理财规划时,还应注意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财务需求足不同的,确定家庭的财务目标,制定财务计划,运用各种理财工具,达到不断积累并合理运用财富,从而达到这些目标的实现。

(三)储蓄型保险有泡沫,谨慎购关多思量

目前,投资型寿险和分红类寿险占到了整个保险品种的绝大多数份额,许多投保者是看中了此类保险的投资功能而将其当成了储蓄的替代产品。但是,存款利率下调后,这种产品的现金回报率可能会不如银行,加上近年来分红保险的实际分红不太理想,所以,单纯追求现金回报率的投资者可以将收益低的保险改为收益高的银行储蓄。不过,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投资者对投资分红型保险的其它保障功能电应充分考虑。不要盲目退保,造成更大的资金损失。

(四)学会消费理财,以聪明的消费来分享升息抑制通胀的成果

利率上调之后,存钱的人多了,消费的人少了,一些相对价格较高的商品就会跌价,对通货膨胀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作为消费者,这时学会消费理财便会达到“少花钱、多办事”的理财效果。另外,理财的最终目标是为了生活得更好,只有适度消费、提高生活质量才符合理财的初衷,否则,见利率涨了就只存钱不消费,这样攒的钱再多也不能算科学理财。

第6篇

关键词: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

1.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

1.1金融投资成为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我国大众家庭理财指的是普通家庭将闲散资金进行投资,参与社会金融活动并从中获取利润的过程。大众家庭理财实际上是社会剩余资金以某种形式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同时展示货币价值的过程。从20世纪80年代起,大众家庭理财主流是储蓄,国家需要大量的资金储备,而市场经济发展不足,金融市场发展更为缓慢,国民需求较少,储蓄利润高于大多数的理财形式。但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尤其是金融市场的发展,很多金融理财形式显示出较高的利润率和灵活的操作性,人民币购买力的变化使得民众更愿意参与各种形式的金融投资,以股票、基金为代表的理财形式,成为目前我国家庭理财的主要方式。

1.2新兴理财产品成为热门

我国现阶段的金融投资市场具有种类丰富的理财产品,为家庭投资提供广泛平台。与股票、基金、期货、理财保险同步,为了获取资金优势,银行也衍生出大批理财产品,该现象符合金融市场规律,也符合我国家庭理财行为的发展规律,即民众参与金融市场的活动,以民众手中的财富量为标准选择理财产品。随着网络金融的发展,很多家庭理财逐渐转为网络金融理财形式,参与P2P投资或者在第三方交易平台购买购入门槛低、随存随取的理财产品,是现今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新潮流。

2.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问题及原因

2.1大众家庭金融理财受市场影响大

我国大众家庭以理财的形式参与金融活动,作为金融市场中的一员,同样受到金融市场变化的影响。从储蓄理财转为以股票、基金为主流的金融理财,再转变为即时的网络金融理财,大众家庭理财经历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转变。也正是由于受金融市场影响大,大众家庭理财的收益同样也由金融市场决定,但家庭理财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却是十分有限的。据相关资料显示,由大众家庭理财汇入金融市场的可用资金额度不容小觑,但是,这部分资金的收益率却远不如大型企业或银行在金融市场中的活动。然而,大部分金融理财风险却由普通家庭理财承担。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众家庭理财的管理者是普通民众,他们缺乏专业的金融知识,对金融市场的敏感度不高,对理财本身的理解程度也仅限于“拿利息”,非专业的理财行为和态度,使得家金融理财的发展受限,这也是未来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发展的突破口。

2.2大众家庭理财风险高

近年来,我国居民对于储蓄的欲望连续降低,在该现象产生同期,我国股市行情持续走高,具有较大比例的股民存在将自己的家庭存款从银行转移到股市的意愿。参与股票、基金等金融理财的家庭越来越多;有些家庭对P2P投资,以期获得相关的收益。但是,大多数家庭金融理财所获收益都不能满足家庭理财管理者的预期,很多家庭金融理财活动,受股票、期货交易的波动性影响,呈现出“赔本”的状态。股市行情不佳导致家庭破产的事件时有发生;P2P公司无法收回单款,间接导致投资家庭本金亏损的现象也普遍存在。大众家金融投资理财仍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并且,这种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呈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势。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大众家庭理财中的理较少,而根据金融理财的主流趋势,以及小部分股民投资获益的选创效益,大众家庭理财存在着比较严重的盲目跟风现象。跟风作为中国公民思维习惯特点,也容易造成巨大亏损,因此,如何理性地参与金融投资理财,如何尽可能地规避金融市场风险,是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的方向之一。

2.3大众家庭理财需求难满足

我国普通民众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利用闲散资金赚取利润,而这些利润将应用于个人花销或者家庭开支。实际上,有目的地、积极地参与金融理财的家庭,将理财所得用于固定家庭开支的占大多数。例如,在固定资产理财较为盛行的时期,部分家庭将购买房地产作为理财的主要形式,购房后将房屋出租,利用租金供应子女大学期间每个月的生活费,在子女毕业之后,将房产作为子女结婚成家之用,这是典型的理财满足家庭需求的形式。但是,在金融投资理财活动中大众家庭理财缺乏一定的计划性和目的性,理财所得收益不稳定,在满足固定的家庭开销需求方面,可操控性不是很强。金融投资理财的高收益吸引着大量家庭的参与,但是其对家庭理财需求的满足能力不足,又使得一些家庭理财管理者将理财的视角转向其他项目上。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目前我国金融市场针对大众家庭金融理财设计的产品,本身缺乏相应的稳定性和指向性,对于家庭型客户来说,理财产品和相关服务的个性化不明显。如何满足理财需求,也是大众家庭投资理财发展的主要目标。

3.我国大众家庭金融理财的趋势

3.1家庭可参与的金融理财项目逐渐固定

民众以家庭为单位参与金融市场活动成为大势所趋,但是,要求家庭理财的管理者具备专业的金融知识和对金融市场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是不现实的。在民众积极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的同时,随着各种金融理财活动发展逐渐稳定、民众在理财过程中的不断交流和总结,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项目会逐渐稳定。首先,在国民经济迅速提升、投资受益者比例大的前提下,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股票投资的队伍中。股票作为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形式,已经在家庭理财中存在了一段时间,股票行业本身的参与规则逐渐固定、经济人对参与者的指导能力不断提高,使得股票收益和风险的比例越来越大,可以作为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的首选;其次,因政府的资金管制政策和大众家庭对投资上技能的缺乏,国内大众家庭均会进入到门槛更低、风险更小、收益更加稳足、变现能力更强的金融投资领域,比如说购买基金和股票等;而对于那些专业技能要求更强的房地产、黄金、期货等项目,大众家庭可能不能加入其中。这意味着,我国股票行业仍以大众家庭为主要发展的客户群体,为家庭型投资者提供股票和基金购买指导以及相应的服务,是促进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策略。

3.2家庭理财管理者以及相关理财产品对风险进行高度控制

在家庭金融投资行为中,投资者可把市场运动的方向分为基本运动、中期趋势和日常波动。对于普通民众而言,投资的关键在于抓住中期趋势,中期趋势在短时间内不会发生大幅变动,安全性高。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要学会掌握基本运动以及中期趋势,忽略日常波动;在此基础上,投资者还应始终保持乐观的投资心态,根据家庭资金的持有情况以及自身对风险的承受能力,理性地进行投资,尽量避免盲目追求利润,否则投资的获利亏损的大幅起落容易对其造成极大的消极影响。除了家庭理财管理者从主观角度进行风险控制之外,提供投资理财产品的证券公司、银行等,也应在经营和服务过程中,帮助大众家庭识别和预测风险,尽量降低投资风险对家庭理财的损害。互联网金融投资理财作为新兴的理财形式,已经得到大量家庭型投资者的支持,为了高度控制风险,相关金融主体,如P2P贷款公司,应该主动向参与者披露经营信息以及必要的会计信息和征信信息等,这些能够成为家庭型投资者衡量风险、进行理性投资提供很大的帮助。

3.3针对家庭理财需求设计更具个性化的金融理财产品

大众家庭进行金融投资理财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家庭开销需要,在服务个性化的现代社会,金融市场也开始重视针对家庭型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即根据家庭理财的主要目标提供合适的投资型理财产品,在对家庭财产状况、收支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以客户分析作为开发理财产品的基础,使理财顾问成为家庭型投资者的指导者,帮助他们更好地实现金融投资理财目标。我国大多数商业银行已经开始进行这样的金融理财产品开发和推广。例如招商银行推出的养老理财产品、兴业银行推出的教育型投资产品等。这些产品具有明确的目标,并且,银行为客户提供的理财顾问,能够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帮助家庭型投资者选择最合适的理财产品,这种从产品到服务的个性化发展,是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发展的主流,也是银行以及其他投资公司发展家庭型客户的主要策略。

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大众家庭已经成为金融投资理财的主要参与者,家庭型投资者在理财能力和知识技术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对理财风险的客观认识且目前的理财产品尚不能完全满足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的需要。理财项目逐渐集中并且固定,无论是投资者还是金融机构的经营者,都需要充分考虑如何规避理财风险。希望本文能够为我国普通民众家庭参与金融投资理财活动提供参考性的建议。

参考文献:

[1]王頔.我国大众家庭金融投资理财现状分析及趋势探讨[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6(08):129-130.

第7篇

【关键词】 家庭理财教育; 大学生消费行为; 影响

一、引言

消费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辆马车之一。当前,在投资和出口这两大“经济马车”均已放缓的大背景下,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持续上升,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消费这辆“经济马车”正逐渐加速。近年来大学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的人数越来越多,大学生的消费数量及消费能力均在不断增加,大学生不仅是当前社会消费主体之一,也是未来社会的消费主力,为此,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对整个社会消费导向的影响不容忽视,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应该得到充分重视。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因素很多,本文着重研究家庭理财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主要是考虑到大学生在上大学以前和社会接触较少,而且大部分大学生没有收入,他们的一切开支基本由家庭承担,所以其消费行为受到家庭理财教育和理财方式的影响。本文所研究的大学生消费行为是指除学费、住宿费、书杂费等之外的生活花费。

为了研究家庭理财教育与大学生消费行为相关问题,课题组以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徐州市四所高校120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调查问卷共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相关问题,另一部分是家庭理财教育相关问题。由于这四所大学的生源来自全国各地,本次调查注重了生源的地区分布均衡问题,所以该次调查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本课题的研究以家庭的理财教育方式与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着相关性为前提,在调查问卷中专门设置题目“对你当前消费行为及消费导向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此题为多选题,同时选择A项(家人消费行为)以及D项(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两项的大学生所占比例为83.6%,也证明了此项假设的合理性。回收有效问卷1099份,在此基础上,课题组进行整理研究,对家庭理财教育与大学生消费行为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如何加强家庭理财教育,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良性发展。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表现

(一)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总体来说较为合理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消费水平为500元左右的约占27%,800元左右约占57%,500元以下约占10%,消费水平在1000元以上的仅占6%。可见大学生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800元左右,根据调查学校所在地区的整体消费水平来看,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还是趋向合理的,属于中等消费水平。而且大部分消费行为属于求实性消费,追求商品的实用性和价格的合理性。对于“发现周围的某些同学拥有比你更好一些的物品,你会?”一题,80%的同学选择了“不会想太多”;对于“在你选购商品时,你比较注重商品的哪些方面?”一题,85%的同学选择了质量和价格。而且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较强,对网购的价格较低也比较认可,80%以上的学生都有上网购物经历。如果购物网上的店家在低价格的同时能够注重质量,那么在校大学生将会成为他们的主力消费军。不过,大学生最喜欢的购物模式还是去专卖店购买,特别是打折的时候,可以买到质量和价格都较为满意的物品。

(二)大学生的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现象

从消费结构来看,在总的消费金额中,伙食费所占比例基本在50%左右,这可看作是大学生的“恩格尔系数”,可见大部分大学生消费水平尚处于温饱状态,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处于满足生理需求的最低阶段。但是这个“恩格尔系数”的分母“总消费”中是不包括学费和住宿费等,如果把学费等包括进去,那么得出的“恩格尔系数”会低得多。而且从理性上讲,作为在校学生,除了伙食费和其他日常必需品外,不应该再有额外的支出。但是从调查显示可以看出大学生还有另外等同于伙食费的支出,消费结构日益呈现多元化特征。在伙食费以外的支出中,用于购物的支出所占比重较大,大部分学生偏向于购买电子产品。对于女生来说,较偏向于购买服饰和化妆品。再次是用于娱乐消费,如KTV,旅游等。这种现象和大学生的消费心理是有一定关系的,大学生所能使用的花销主要来源于家庭,受到一定的约束,但是由于大学生已接受了十几年的正规学校教育,加强了他们对精神和内心情感的追求。所以即使没有充分满足生理需求的情况下,也存在高层次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而用于购买课外书籍的支出仅占5%,购买的书籍主要为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等书目。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大学校园图书馆藏书较为丰富,收入有限的大学生就把此项支出作为能省则省的项目。另外,大学生的人情消费、交际消费比重日益增大,这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一种需要,很多学生担心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会影响工作和学习,所以请客吃饭、请人唱歌、给他人过生日等现象在大学校园里越来越多。

(三)大学生消费行为中也存在着不和谐现象

在大学生的众多消费行为中,也存在着不和谐现象,如攀比性消费、冲动性消费以及超支性消费,这些不和谐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在购物方面。很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第一次独立支配自己的各种开销,往往没有目标、没有计划,加上有些大学生自尊心与虚荣心较强,所以会在消费过程中表现盲目性攀比,或者为获得自我满足而进行冲动性消费和超支性消费。从性别来看,男生偏向于攀比性消费和超支性消费,而女生更多的是求实性消费和冲动性消费。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男生比较爱面子,从而可能进行攀比;对于恋爱中的男女生,消费一般由男生承担,所以男生会出现超支性消费,把未来的钱花在现在,超出其实际经济能力。而且校园里人情风的蔓延,也是造成攀比性消费和超支性消费的一个原因。从地域来看,农村学生基本属于求实性消费,主要是和家庭经济条件有关,而城市学生特别是城市中的独生子女更加偏向于攀比性消费和冲动性消费。从年级来看,大四的学生求实性消费行为最少,这与大四的学生即将毕业,并且与社会接触较多有关。

三、家庭理财教育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一)家庭理财教育和大学生消费行为存在着相关性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在上大学以前,家长对子女的消费基本上实行满足供应的政策,全权由家长安排其各种支出,同时家长关注较多的是子女的学习情况。但是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调查显示,83.6%的大学生认为家人消费行为以及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对自己当前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导向有着最重要的影响。52%的学生承认父母对其当前理财方面所持的意见是欣然接受的,40%的学生则是大部分采纳。可见,家庭理财教育和当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是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的。

(二)合理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产生良性影响

在对家庭理财教育状况进行调查时,54%的学生认为父母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财知识进行引导教育;60%以上的家长对自己子女的消费情况比较了解,并有所关注和指导;48%的父母对于子女额定范围以外的开支需求是以奖励的形式进行满足;50%以上的父母和子女明确地交流过家庭经济的真实情况。这些较恰当的理财教育方式对大部分大学生较为合理的消费行为是有影响的。通过数据的筛选,发现合理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下90%以上对应于大学生的求实性消费行为,这些学生在购物上注重的是物品的实用性,要求质量好、价格低,并不去刻意追求名牌产品。而且这些学生基本对每个月的生活费都有支出计划,对于购物时遇到自己中意的但是计划外的物品,这些学生81%表示不会购买,其余表示偶尔会买,这说明合理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对于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确实能起到良性影响。以父母支付子女生活费方式为研究对象,65%的家长选择月初或学期初定量地支付子女一笔生活费,在这种支付方式下,产生的是90%以上的求实性消费行为。主要是由于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控制自己的消费,需要大学生对自己的消费有一个很好的安排和计划,也锻炼其理财的能力。

(三)不合理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产生不良影响

不合理的理财教育方式会造成大学生的一些不良消费行为。通过数据的筛选分析,以近21%的溺爱放纵型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为整体样本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这种教育方式对子女的任何花费要求都是100%满足,而且家长在支付子女生活费时,大多是一次性给孩子一笔钱,等孩子用完了再给,这种没有节制的方式引起大学生90%以上的不良消费行为。其对子女消费行为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其中57%子女消费行为属于攀比性消费,10%的子女消费行为属于超支性消费,25%的子女消费行为属于冲动性消费。这些大学生90%以上属于独生子女。对于这些独生子女,家长从小就把他们当作家庭的重点对象,上大学后,总是担心苦了在外的孩子,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会无条件满足子女的消费要求。由此也可以看出对孩子放任自流、不进行约束的教育方式,导致这些大学生在优越的环境中长大,很难体会到赚钱的艰辛,他们往往把花钱作为体现自己身份和地位的一种方式,所以容易出现不良消费行为。

(四)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影响的其他表现

笔者以超支性消费行为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数据筛选,发现造成这种行为的家庭理财教育方式竟以教育引导型和干预控制型居多,并且所占比重相当。究其原因,教育引导型的教育方式一方面会促使大学生进行求实性消费,另一方面由于大学生接受了很多的理财知识后,在急需现金时往往会尝试借贷消费,对这种行为要了解其花费去处,如果是用于正确的花费也应该鼓励。而对子女消费行为过多的干预控制、指手画脚,往往会引起大学生的逆反心理,增加其不良消费行为。由此可以看出,家庭理财教育方式所起到的效果不一定都是正比关系,作为家长,要在对子女充分了解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的合理的教育,才能起到正面的作用。

四、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家庭理财教育方式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就从家庭理财教育方式方面对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

第一,部分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理财的教育。有些父母认为孩子的任务就是学习,书中自有黄金屋,而挣钱养家是大人的事情,理财消费也是大人的事情,孩子知不知道没有关系,所以父母很少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甚至钱花在哪里孩子都不知道。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必然缺乏对钱对理财的认识。家庭理财教育的缺失致使子女在独立支配金钱的时候无所适从,导致许多不良消费行为的出现。

第二,父母由于溺爱而盲目满足子女的要求。调查显示,30%的父母对子女生活必需品之外的需求是毫不犹豫地满足,也就是说近三分之一的家长对子女是有求必应。有的父母自己小时候生活条件不好吃苦受罪,不愿自己的孩子再受一点罪,所以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消费需求。还有的父母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有什么吃什么,自己家的孩子也不能比人家差,怕孩子自卑不合群,所以也盲目地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或多或少造成了孩子盲目跟从、炫耀攀比、铺张浪费等一系列不良消费行为。

第三,父母不恰当的言传身教也对子女产生不良影响。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位老师。父母错误的消费观念和行为或不正确追求财富的行为,都会影响孩子。有的父母自己过度看重金钱,给孩子灌输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往往导致孩子也形成拜金主义,孩子长大以后金钱至上的观念可能影响其一生;还有的父母自己平时花钱大手大脚不加节制,孩子潜移默化地也会养成这种习惯。这些都引起大学生不良消费行为。

五、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建议

在现代生活中,理财能力是一个人在生活和事业上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而理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一个分支,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家庭是对孩子进行理财素质教育的最主要、最理想的场所。下面从家庭理财教育方面提出如何正确引导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建议。

(一)加强家长理财教育观念的建立

理财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少儿阶段就开始进行,抓得越早,效果越好,否则等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已经定型后,再进行理财教育将十分被动。家庭是对少儿进行理财教育的最佳场所,家庭能为这种教育提供所需的内容材料和组织具体活动。家长必须改变只要孩子学习好,前途就一片光明的思想。作为家长,不仅要自己学会理财,还要树立教育子女理财的观念。家长应该在子女少儿时期就教授其理财知识,言传身教地教孩子正确地对待和处理金钱,培养子女的理财能力,使正确的理财观念和合理的消费行为在孩子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为其将来独立生活时多一份保障。

(二)家长应树立理财教育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即使没有做到像老师那样传道授业,但是其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子女,上梁不正下梁歪。所以要教育孩子正确理财,家长首先应树立良好的理财榜样,发挥对孩子理财消费教育应有的职能。如果父母本身就追求时尚、名牌,甚至以牺牲家庭的其他一些必要支出为代价,那么子女将来就可能出现攀比性消费以及超支性消费等不良消费行为。反之,如果家长对每个月的支出都会做详细的计划,在购物时注重物品的质量和价格,那么子女将来的消费行为往往表现出求实的、有计划的消费行为。父母的言行要让孩子知道赚钱的艰辛,了解钱的实际价值,让孩子树立合理利用安排金钱,而不是大手大脚花费的意识。

(三)把握正确的理财教育方式

家长在树立了理财教育的意识后,还要把握正确的理财教育方式。首先要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念。一个人金钱观念支配着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导向,所以培养孩子健康的金钱观极其重要。要让孩子明白并不是想要的每一样东西都能得到,赚钱是辛苦的,金钱的总额是有限的,买了这样东西就不能买那样东西。要树立顾全大局的观念,树立其对家庭、对他人的责任感。要让孩子明白不一定要穿名牌,而是要穿出自己的风格。其次要培养孩子的理财技能。对孩子理财技能的培养可以从零花钱开始,定期支付孩子零用钱,并让他自己支配,给孩子理财机会,让孩子通过切身实践来增长理财技能。同时要教育孩子懂得一定的商品知识和购物常识,懂得注重物品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懂得货比三家的道理。并且要鼓励孩子参与家庭经济决策和管理,在实际消费过程中教会孩子正确理财。最后要注意纠正孩子错误的消费行为。由于社会经验和理财知识的缺乏,在消费过程中,孩子是最容易犯错误的,这些错误如果不进行纠正的话,会直接关系到孩子的发展和前途。比如说不做理财计划,一买东西就把身上的钱花光等。当孩子出现错误的消费行为时,家长一定要注意引导,不能因噎废食,鼓励孩子向正确的消费行为发展。

总之,家庭理财教育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个人的理财能力越来越重要,而大学生理财能力的高低将导致其消费行为的走向,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理财教育要从少儿抓起,家庭作为理财教育的最佳场所,家长要承担起教育责任,为其子女将来成为大学生进行自主消费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李岩,杨卫华,张丹.大学生消费行为分析及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4):120-123.

[2] 许梦龙.大学生消费偏高的成因与对策分析[J].企业家天地,2010(2):91.

[3] 石庆新.家庭理财方式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