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商管理战略范文

时间:2023-09-03 14:47:34

序论:在您撰写工商管理战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商管理战略

第1篇

[关键词]采购管理采购战略供应商管理

虽然在经典的管理学理论中,改进供应链和物流管理是企业价值链一个有机的环节,但是这一点往往被市场的剧烈变化和竞争环境的恶化所淹没,一方面过低的产品定价迫使采购部门因为单纯的价格要求和供应商陷入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另一方面生产制造部门亟不可待地向采购部门索取原材料,根本不管成本的高低。企业的CEO如果不能意识到采购战略的重要性,很容易在成本和利润的矛盾中迷失自己的方向,陷入降价、裁员、再降价、再裁员的恶性循环。那么企业该如何重视采购战略,在采购战略方面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发展采购战略的作用,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为了回答这些问题,先从采购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地位入手研究。

一、采购战略的地位

为了研究采购战略,先分析采购战略在企业战略中的位置。什么是企业战略?从企业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计划(Plan),而从企业过去发展历程的角度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模式(Pattern)。如果从产业层次来看,战略表现为一种定位(Position),而从企业层次来看,战略则表现为一种观念(Perspective)。一般说来,战略计划是由高层管理者组成的团队制定的,它要回答如下的问题: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在这些业务中如何分配资源、这些业务在什么地方开展、目标是什么。从企业战略的定义可以看出,企业战略处于一个比较高的层次。一般来说,在高层管理者制定了企业战略之后,也就是确定了组织开展什么样的业务,企业一般还要制定企业的业务战略计划,以保证开展的业务能够成功。

在业务战略制定后,企业针对业务战略目标,就要开始制定职能层次的战略,这些战略包括采购战略、营销战略、财务战略、生产、会计、人力资源、客户服务以及研发职能。职能层次的战略回答的问题是:这一职能战略如何帮助业务战略和公司战略的实现,采购管理的核心工作是围绕公司的战略计划和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这就是根据企业层次的决策来确定采购的规模、区域,然后分配优先权、进度表、目标以及个人责任。

二、重视采购战略的意义

在目前的企业采购中,采购的战略地位并没有得到重视,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一般采购流程是,生产部门根据生产的需要填写申购单,然后由行政部门审批后,交给采购部门。采购部门的责任就是根据申购单上填写的内容,去找供应商。日常工作中采购部门的任务就是等待生产部门和其他物资需求部门的申购单,然后再到市场上去寻找。目前的市场对于大部分商品来说是买方是市场,因而从常规状态下来看,采购部门的工作非常轻松,所以在国内很多公司,对于采购部门的重视程度远不如销售等其他部门。总认为采购部门是一个花钱的部门,采购工作很容易,在这样的背景下,重视采购战略的企业很少。

采购的作用真的如此不重要吗?其实不然,虽然采购成本在不同行业中的比例是不同,但总体来说,采购成本是非常高的。根据有关数据统计,降低1%的采购成本相当于增加10%销售额。把销售额增加10%,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是很难的事情。但把采购成本降低1%,对于目前社会平均采购水平来说,确实非常容易做到的。这就要求企业把采购管理提升到战略的高度,制定对应的采购战略。

三、采购战略的制定

1.采购战略制定的基础

在制定采购战略的开始,公司需要重新评估赋予采购部门的使命。以往强调的单纯的成本降低和质量的提高已经不能完全反映采购部门的价值。在一个要求管理精细化的新时代,对总体拥有成本(TCO,TotalCostoftheOwnership)的要求是最能反映客观情况的指标,所以企业制定采购战略也可以以TCO为目标来解决遇到的问题。

2.采购战略的内容和实施步骤

根据一般企业的特点,采购战略的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即资源战略、供应商战略以及采购控制战略。针对资源战略,TCO将成为核心得到重点运用。围绕这个核心,企业将从发现机会、实现价值到保持成果并不断发现机会的循环过程,这是整个价值采购的基础。该过程中包含主要模块是:进行支出费用的研究、部署跨部门的物料采购团队、对供应市场和采购寻源进行分析、制定物料分类及分类战略、采购寻价全过程和部署及实施分类物料战略。

(1)资源战略制定

在制定资源战略的过程中,首先要对企业的采购物料进行分类,过于复杂的维度又会给物料分类造成一定的难度,可以将物料的一些主要的因素全面地归纳为两个维度:风险和复杂度维度以及价值维度。前者涵盖如下因素:采购一旦中断对企业造成的影响,采购物料设计的成熟度和制造、服务、供应的复杂性,企业在采购该类物料方面的熟练程度以及供货市场的市场供给能力、竞争性、进入壁垒、供应市场范围、供应链复杂性等方面的因素。而价值维度体现的则是TCO和价格弹性。

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以价值和风险两个因素把企业采购物料分为4类:第一类物料是高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定义为核心物资,这类物资需要和少数关键供应商结成战略性合作关系,实现TCO的优化;第二类是高风险和复杂度且低价值的物料,称其为瓶颈类物料,在采购战略实施过程中,对于瓶颈类物料有两种解决办法:一是与供应商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在对方的积极性不高时,尽量做一个好顾客,包括准时付款、经常性与对方沟通等措施。二是修改自己的需求,将瓶颈类产品转化为其他物料;第三类是低风险和复杂度及高价值的物料,定义为杠杆型物料,杠杆类物料需要扩大寻源范围,通过招标降低TCO;最后一类是低风险、简单且低价值的物料,即常规类物料,这类物料可以通过标准化和自动化的采购流程简化采购过程、降低采购成本,重点应该放在采购管理费用控制方面。(2)供应商战略制定

对供货商的管理是采购管理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公司可以从希望与供应商建立关系类型的角度对潜在供应商进行评估。针对某一特定采购物资,公司能够与供应商建立的关系类型是与该物资在采购物料细分模型中所处的位置相联系的,该位置反映了公司所面临的风险和支出水平。

对候选供应商,可以对之采用SWOT分析的方法,通过将一个供应商的优势和劣势企业的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相对比,公司可以了解双方之间有哪些优势和劣势可以相互弥补。公司可以通过对双方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可能给公司带来什么样的市场机会或产生什么样的威胁有一个总体的评价。

(3)采购控制战略制定

再好的战略都需要周密的计划和执行。而采购的组织和人员,对于采购的绩效考核,采购流程的精心设计都是保证有效管控的重要手段。此三者密不可分:采购战略确定了一个企业合理的集分权采购组织结构,根据采购组织及管控模式确定适宜的采购岗位,制定清楚明确的岗位说明书和采购职责描述,依据公司战略和目标设立采购组织和个人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保证战略计划有效实施。

首先,采购的主体是人,所以对采购人员的管理十分重要。仅仅砍价能力强的采购人员不一定是合格的采购人员。为了帮助采购人员更深入地了解TCO的概念和以TCO为核心的采购战略,采购人员应当得到必要的培训。从人员招聘、岗位培训到采购文化的管理都必不可少,专业化的采购人员建设,也应当纳入公司人力资源建设中来,并坚持成为一项重要的组成部分。

绩效考核对于采购人员完成既定目标至关重要,有效的绩效考核措施有利于既定目标的事项,相反不利的绩效考核措施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在制定绩效考核指标时,首先需要确定出详细的关键业绩指标(KPI,KeyPerformanceIndicators),这些指标应当尽量标准化和量化,通过这些项目的推行可以对采购进行全面评估。同样KPI还包括供应商的可靠性、每个物料类别的供应商数量、每个供应商类别的供应商数量。这些具体的KPI是可以量化并最终决定采购人员是得到奖励还是惩罚,这种明确的目标保证对采购人员工作的指导。

四、结论

国内重视战略的企业越来越多,甚至不惜重金请来外脑给企业制定战略,结果却不尽人意,主要是因为战略执行不力,真正要想实现企业目标,还需要脚踏实地做出来,只有把企业战略分解到操作层次,才能发挥战略的作用。本文研究采购战略具体实施计划,在操作层次上实现企业战略。通过灵活地运用TCO方法,具体实施企业采购战略,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第2篇

(一)新时期下企业工商管理所面对的挑战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对企业经营管理理论应用、实际经营管理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现代企业经营发展需求,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应了解市场需求及工商管理工作需求,建立科学的工商管理体系。同时,针对工商管理工作内容及职能,对企业各部门职责等进行补充及完善。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企业综合市场竞争力、提高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能力。对外贸易工作的开展、国内同行业竞争的加剧、企业内部管理工作需求等因素都要求现代企业必须正确认识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针对新时期企业工商管理所面对的挑战制定相应对策,以严谨的对策执行保障工商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二)强化工商管理工作评测体系的建立与执行针对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需求,企业应借助专业服务机构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进行评测。通过定期、连续的工商管理工作评测体系的建立,实现对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实时监控与评测。通过评测工作的开展,了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以评测结论及建议指导企业工商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的完善。(三)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促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在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中,人才缺乏、工商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等问题是影响企业工商管理工作开展的关键因素。针对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需求,新时期下企业的工商管理工作应将人才引进及人才培养作为管理工作的重点。根据企业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确定人才引进的标准及人才素质考核内容。通过科学的招聘评测引进工商管理人才,促进企业工商管理工作的开展。针对企业不同发展时期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需求,现代企业还应加强人才的培训及培养。以现代企业工商管理理论为基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以及市场变化开展人才培训培养工作,为企业发展奠定良好的人才基础。

完善工商管理制度,强化制度执行与监督

在现代企业工商管理工作调研中发现,虽然企业强化了对工商管理工作的重视、加强了工商管理制度的建设及完善。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受种种原因影响,制度的执行情况不容乐观。为了改善这一现状,现代企业在注重工商管理人才引进及培养、注重工商管理体系建立的同时,还应加强工伤管理制度的执行与监督。将工商管理工作内容落实到各个岗位,并通过绩效考核、奖惩制度等促进工商管理工作目标的实现。

第3篇

创新教育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基石。总书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教育是源头,人才是关键。教育创新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深基础、宽视野、高素质,具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致力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施以教育创新为核心的教育改革以来,以思维创新和能力创新为核心的创新教育极大地推动了经济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面临着市场化、国际化的挑战,如何根据市场的需求培养创新型工商管理人才,成为各高校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一、创新教育的必要性

创新教育是指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充分重视受教育者个性发展的素质教育,其核心目标是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特质的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焦点和核心。高校是我国科教创新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1999年颁布实施的《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国家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了建立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要求高校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级创新型管理人才。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工商管理创新教育存在明显的不足。

二、我国工商管理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本研究利用在高校从事工商管理专业教学科研便利条件,对本校及河南省部分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师和在校大学生采用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对企业等用人单位采用电子邮件、问卷或电话访谈的方式,了解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大学生的人才需求状况以及在素质和能力方面的需求动向。通过收集整理有关资料和数据,发现普通高校工商管理类创新型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课程设置不科学。①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缺乏以学生为本和激发创新的价值导向。首先,多数高校制订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基本上大同小异。如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教学型大学在培养目标定位方面差异化并不明显。从而导致各类院校的大学毕业生层次不分明、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基本上处于“大一统”的状态,不能够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培养应用型管理创新人才,很难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其次,学生普遍认为工商管理本科教育不仅缺乏职业导向,更缺乏企业家精神教育。多数学生不清楚本专业的就业方向,对应该学习哪些专业知识,为什么学习,怎样学习等方面存在疑惑。②专业课程体系缺乏灵活性。多数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毕业总学分一般在150~160学分左右,并且必修课学分较多,选修课学分相对较少,学生很难享有自由选择权;另外,专业课教材内容陈旧,缺乏科学性和实用性。

2.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方式单一。一些高校采用“以教师为中心”,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欠缺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造成学生的参与度低,互动性少,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普遍缺乏评价教师创新教学的评价机制,造成部分教师思想僵化、创新意识不够、实践应用能力不强,其结果造成培养的学生既缺乏创新意识,又缺乏创新能力。

3.校企之间缺乏合作与互动,理论与实践脱节。多数高校较为封闭,与企业、科研院所和其他高校没有建立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大学生参与企业实践和锻炼的机会较少。虽然多数高校开设了实践和实验教学课程,但是企业运作网络模拟与现实的企业运营管理存在较大的差距,也很难达到应有的效果;另一方面,多数高校创新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师的科研经费和科研项目较少,本科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的机会则更少,造成理论与实践相脱节。

4.缺乏引导高等教育走创新之路科学的评估方法。在高等教育评估方面,被评估的院校在评估中处于主体地位,享有充分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评估机构是一个协助评估主体总结工作绩效,分析优缺点,提供改正意见的服务性机构。但是,这种评估机制缺乏科学和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评价标准,尤其是缺乏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衡量人才培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不能够有效引导高等教育走向创新之路。

5.创新教育缺乏良好的外部环境与氛围。目前普通高校创新教育缺乏社会、学校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有利于创新教育的环境和氛围,缺乏将创新融入到一般教育价值和理念。在社会环境方面,鼓励创新的社会风气尚未形成,支持创新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既不完善、又难以落到实处;在学校教育方面,高校实施的是国家计划体制,办学资源主要依靠国家分配,教育主要面向政府。高校在相当程度上按照行政化的集权模式进行管理,不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为学生服务的意识较弱;在家庭教育方面,等级观念、中庸之道、枪打出头鸟等旧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严重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我国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工商管理类创新型人才的路径

第4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恢复、引进、传播西方当代科技知识和工商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建立、健全、完善一整套继承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等战略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工商管理 管理经验 战略机制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恢复、引进、传播西方当代科技知识和工商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建立、健全、完善一整套继承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等战略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纵向传播方面,对于如何继承中国悠久博大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在全中国人心目中生根开花,中国当代社会始终没有设计出一套深谋远虑、切实可行的文化传播战略。从幼儿园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在门类杂多、常常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的课程中竟然没有一门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全球唯一的万年绵延的伟大文化传统在当代青少年中面临断代之忧;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非常丰富、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人文智慧、生态智慧、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如何和谐相处等深厚智慧资源和精神资源,被当代社会各层面长期忽视荒废;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个人承担社会责任、推进社会进步等道德伦理资源,一度被宣判为“封建礼教”而横遭否弃,社会出现巨大的道德伦理真空,各种实用主义、虚无主义大行其道,全民族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长期处于低水平,中国游客在公共场合的行为经常引发海内外媒体的针砭,其中不乏讥讽和鄙夷之词。

其次,在横向传播方面,由于中国当代社会是1970年代末才对外开放的,当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传统的真正价值也往往认识不清,只急功近利地引进西方当前流行的经济社会思潮和工商科技知识,对博大精深的西方文明传统非常无知,遂造成对外文化交流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严重脱节,政府机关、企事业、媒体,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所以在设计、实施、宣传报道一些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时经常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当代知识分子以及一般大众,受西方强势文明的物质诱惑与精神影响,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潮流恰当结合方面长期陷于困惑、盲从。中国文化的内部发展与对外传播战略也因此难以合理有效地建立并完善,中国的综合实力中的文化含量、“软实力”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家。

再次,在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明的强大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不仅长期处于被动、模仿、照搬西方模式的劣势且有被日益同化的危险,主要的文化产品——精英层次的教育、学术,大众层次的电影、电视、唱片、网络游戏、时尚、书刊等文化产业,日益西方化,很多正控于西方跨国企业机制中,中国文化人只能刻意模仿西方文化产品并削足适履地迎合西方受众的趣味,具有全球普遍价值和强烈现实意义的中国文化,被无形消解为“地方性的奇观”、“正在消逝的东方奇景”或“古玩”、“杂耍”,中国文化被降格、扭曲、肢解并同化,文化传播与对外交流由于中国文化对等地位的消失而不具有影响力。

第5篇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恢复、引进、传播西方当代科技知识和工商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建立、健全、完善一整套继承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等战略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关键词:工商管理 管理经验 战略机制

毋庸讳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恢复、引进、传播西方当代科技知识和工商管理经验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在建立、健全、完善一整套继承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以促进自身发展、对外传播中国文化等战略机制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首先,在纵向传播方面,对于如何继承中国悠久博大的传统文化并使之在全中国人心目中生根开花,中国当代社会始终没有设计出一套深谋远虑、切实可行的文化传播战略。从幼儿园教育到大学研究生教育,在门类杂多、常常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的课程中竟然没有一门系统的传统文化课程,全球唯一的万年绵延的伟大文化传统在当代青少年中面临断代之忧;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非常丰富、极具现实指导意义的人文智慧、生态智慧、人与自然、社会之间如何和谐相处等深厚智慧资源和精神资源,被当代社会各层面长期忽视荒废;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其丰厚的个人承担社会责任、推进社会进步等道德伦理资源,一度被宣判为“封建礼教”而横遭否弃,社会出现巨大的道德伦理真空,各种实用主义、虚无主义大行其道,全民族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素质长期处于低水平,中国游客在公共场合的行为经常引发海内外媒体的针砭,其中不乏讥讽和鄙夷之词。

其次,在横向传播方面,由于中国当代社会是1970年代末才对外开放的,当代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传统的真正价值也往往认识不清,只急功近利地引进西方当前流行的经济社会思潮和工商科技知识,对博大精深的西方文明传统非常无知,遂造成对外文化交流与西方社会文化背景的严重脱节,政府机关、企事业、媒体,由于缺乏对西方文化的深入了解,所以在设计、实施、宣传报道一些对外文化交流项目时经常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当代知识分子以及一般大众,受西方强势文明的物质诱惑与精神影响,在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社会潮流恰当结合方面长期陷于困惑、盲从。中国文化的内部发展与对外传播战略也因此难以合理有效地建立并完善,中国的综合实力中的文化含量、“软实力”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甚至印度、韩国等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工业国家。

再次,在全球一体化和西方强势文明的强大冲击下,中国当代文化不仅长期处于被动、模仿、照搬西方模式的劣势且有被日益同化的危险,主要的文化产品——精英层次的教育、学术,大众层次的电影、电视、唱片、网络游戏、时尚、书刊等文化产业,日益西方化,很多正控于西方跨国企业机制中,中国文化人只能刻意模仿西方文化产品并削足适履地迎合西方受众的趣味,具有全球普遍价值和强烈现实意义的中国文化,被无形消解为“地方性的奇观”、“正在消逝的东方奇景”或“古玩”、“杂耍”,中国文化被降格、扭曲、肢解并同化,文化传播与对外交流由于中国文化对等地位的消失而不具有影响力。

第6篇

近年来,经济发展迅猛,尤其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经济发展空前,尤其是我国中小企业所占比重呈增长的趋势。中小企业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就目前中小企业的现状来看,应在立足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发展方向,以进一步彰显中小企业发展特色。

关键词:

工商管理;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发展方向

中小企业以其独特的经营方式和成本较低、转移较便捷等优势,更好地适应了当今变化较快的市场和消费者的要求,越来越表现出较理想的发展态势。中小企业在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发展中国家中,鉴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差异,中小企业的发展就越凸显出重要的意义。但近几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不可避免的因素的影响,其进一步发展面临着较大的困难。比如思想观念、技术装备和经营管理组织形式等诸多方面都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进一步适应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市场激烈竞争的需要,真正让其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出巨大的作用,就必须制定并明确指出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前进方向。

1工商管理中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

中小企业的战略目标就是为企业的发展找一个准确的战略定位,该定位就是要成为中小企业的奋斗方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引领作用,并且能很好地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的动力。值得注意的是战略目标的制定既要符合我国国情,又要有效地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形势。通过调查研究,工商管理中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应着眼以下几点。

1.1运动状态支持目标

企业的发展呈动态形式,它需要在一个相对宽松、适宜的环境中不断壮大。尤其是中小企业,它们相对一些大型企业来说,比较弱势,更需要环境的熏陶和带领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创收离不开政府的关心和扶持。因为中小企业资金短缺,人才缺乏,技术相对不过关,在硬实力上根本就无法与大企业相抗衡,在这种情况下,非常需要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对中小企业进行宏观指导,有效推进服务体系建设,为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氛围,帮助中小企业能够在一个很好的环境中进步和发展。另外,可根据市场的需求,由政府出面成立以盈利为目的的为中小企业提供投资、信息和培训等方面的机构,逐渐形成规模,形成体系。这样可以解决中小企业的资金不足,帮助中小企业打通筹集资金的渠道,进一步增加中小企业的生产运行和经济效益。例如可以鼓励民间、社区为投资主体,成立中小企业服务组织,形成固定的服务体系,以解中小企业的后顾之忧。

1.2运行结果目标

中小企业若想有大的发展,就应该在具备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大环境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发展机制,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使中小企业获得长久不衰的活力。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1)根据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使中小企业的发展数量呈递增的状态增加。(2)增强中小企业人员素质。中小企业人员的素质偏低,已经妨碍了企业的进步和发展,严重影响了子企业的成立。政府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为企业人员创造条件,构建平台,组织员工参加一些培训,促使企业人员素质有大的提高和改观。(3)找准企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对症下药。我国中小企业现实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行业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落伍等等,这些都是企业面临的困境。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该找出结构不合理的原因,找出问题出现的根本,然后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对症下药,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正常运行。(4)体制矛盾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一些企业运行缓慢,经济效益低下,难以发展壮大,其原因还在于企业的体制矛盾,一些企业体制政、企不分,政、资不分,甚至企业的产权不清晰,激励机制缺乏,约束机制不到位……这些都影响了企业的发展,因此政府应采取不同的措施,帮助中小企业完善体制,解决体制之间的矛盾,建立明确的企业制度。

1.3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

企业要以追求利润为生命线,因为没有了利润,企业就站不脚跟。但企业的盈利目标和社会效益目标是分不开的。因为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但并不能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反过来说,社会财富的降低又会直接影响中小企业的发展。可见,中小企业在运行中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应该作为衡量中小企业发展的标准。我国中小企业运行的社会效益目标无外乎是增加财富,扩大就业,城市文化素质的提高。首先,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成长,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员工的就业,增加职工的收入和福利,这样就可以缓解社会资本过于集中的问题,促进社会财富更加均衡,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这样员工的干劲会大大增加,慢慢地就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链,更有利于促进和刺激中小企业的发展。其次,随着社会财富的逐渐增多,人们会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中小企业的创办中,使中小企业不断地强大,进而会产生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工商管理中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方向

在中小企业的整个发展体系中,战略目标与战略方向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应对现阶段中小企业的战略方向做出选择。

2.1将有效突出中小企业特色为战略方向

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若想在市场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中小企业要突出自己的企业特色,才能保持良好的发展空间,才能适应现阶段国家的进步和发展。

2.2要把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作为战略方向

这些配套型中小企业的建立,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有着很好的辅助作用,这样才会真正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2.3将发展就业型以及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作为战略方向

发展就业型中小企业,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就业困难,同时还可以拓展本企业的发展空间;发展社区服务型企业,还可以得到政府和居民的首肯,更加有利于为企业融资。

总之,工商管理中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有着不可小视的作用,因为中小企业不同于大企业,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还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在经济发展中,我们既要注重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又要着眼企业发展方向的选择。这样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浪潮中,中小企业才能壮大,才能更好地顺应整个市场的发展。

作者:乔红叶 单位:河北经贸大学

参考文献

第7篇

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对战略的及时回顾和总结。企业战略的制定立足于对未来市场的预测,而市场在不断地变化,即使是细微的偏差也会对企业战略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其次,企业战略规划没有与部门的行动目标相联系;还有一点是企业的战略规划没有同企业的预算工作相联系。

正是基于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尽人意,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RobertS.Kaplan和DavidP.Norton在90年代提出了综合评估体系(BalancedScorecard)理论。这一以战略管理为核心的理论目前已在全球成百上千的公司、组织和政府机构得到推广,并被证明卓有成效。

综合评估体系以企业的战略管理为核心,从财务、客户、内部运作、革新与成长四个战略层面建立企业战略管理模型。它将抽象的远景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指标,有效地将企业/部门的运作、员工激励机制同企业的战略意图挂钩。

传统上,我们对企业的评价往往仅侧重于财务方面,如销售收入、毛利、净利润等。而综合评估体系将业绩评价范围拓展到客户、内部管理和革新与成长的速度等,从而帮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全面地分析企业营运结果。

当然,战略规划的实现最终将体现在利润的增长上,而企业利润的增长直接源于销售的增长和客户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企业硬件上台阶以及员工能力的提高又推动了内部管理的完善,从而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导致市场占有率上升,并最终反映到利润的增长上。

由此可见,综合评估体系的四个战略层面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在每一战略层面,相关绩效指标(KPIs)实现了对企业战略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在制定绩效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均衡以及企业长远战略利益与短期财务利润的均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所制定的绩效指标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营运结果。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战略规划的有效运作依赖于对战略规划的分解和细化。通过一系列量化指标使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把握和调整企业的发展方向。管理驾驶舱(ManagementCockpit,MC)就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

管理驾驶舱

现代商业竞争犹如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在战争中生存和发展,董事、经理及事业部主管们一直在寻求一种更有效的监控和处理所获信息的方法。面对纷繁的信息,他们必须离开细枝末节而放眼全局。管理驾驶舱实际上就是一个商业信息室和决策管理室,它使管理层能更好地规划业务活动并赢得竞争。管理驾驶舱由三部分组成:

*墙面显示系统

*飞行驾驶台

*独特的内部设计

1.墙面显示系统(WallDisplaySystem)

当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步入管理驾驶舱,所有与企业营运绩效相关的绩效指标(KPIs)都将以图形方式显示在四周的墙壁上。管理驾驶舱把各项指标按重要性程度显示在不同颜色的墙上:

*黑墙显示主要的成功因素和财务指标;

*红墙显示外部市场信息;

*蓝墙显示内部运作和员工的表现;

*白墙显示战略项目的状况。

所有指标在每面墙上被分为6组,每组由6个指标图构成,因此整个墙面系统可显示144个指标。

2.飞行驾驶台(FlightDeck)

如同飞机的驾驶台,管理驾驶舱的飞行驾驶台也是企业信息的核心所在。管理驾驶舱通过飞行驾驶台对公司的业务信息进行收集处理。它由6个PC显示终端和两把椅子构成。决策者可通过飞行驾驶台查询企业的实时信息,并可进行决策模拟。

3.内部设计(InteriorDesign)

管理驾驶舱是企业的会议室,但它与传统的会议室不同,它完全按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设计,最大限度地考虑了人在该环境中的信息接收能力。其目标是建立一个能进行有效沟通、提高管理层会议效率的环境。为达到这一目标,关键的绩效指标(KPIs)以及其他一些非常重要的信息都以图表形式显示。管理驾驶舱使最高决策人员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点上。这种像驾驶舱一样的设备面板和显示器布局,使高层经理能及时判断公司的组织结构是否需要改变,同时也能快速了解公司内部结构存在的问题。

管理驾驶舱充分考虑了如何最大程度地利用和拓展人的智能。例如,考虑到人对图像信息的最佳接收数量为6幅,因此所有的指标都以6幅为一组呈现在决策者面前。类似的研究成果体现在管理驾驶舱设计的各个方面。

管理驾驶舱是综合评估体系理论的优秀载体。企业建立管理驾驶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按综合评估体系建立企业战略管理模型的过程。按照该理论建立的绩效指标(KPIs)被以最佳接收方式显示在管理驾驶舱中,供决策者分析。

信息挖掘

传统的企业ERP系统及其辅助信息系统往往侧重于信息收集的过程自动化和信息的集成与共享,忽视了对信息的有效归纳整理。管理驾驶舱的数据来源可以是企业的ERP系统(如SAP的R/3系统)和企业外部的信息(如竞争对手情况、市场情况、宏观经济走势),这些信息通过接口方式或手工输入方式联入管理驾驶舱。

传统的ERP系统在较大程度地提高员工工作效率的同时,为管理者提供了一大堆未经最终归纳整理的“原料”或“半成品”数据,管理者需要花费巨大的精力对数据进行处理才能得到最终分析结果。而管理驾驶舱根据管理者决策的需要,将信息以其能接收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例如,决策者发现销售收入有所下降,他会把问题提交给管理驾驶舱系统,系统可能会根据预先的设置告诉查询者诸如此类的信息:

*联系客户的时间减少了5%;

*销售员的佣金一直稳定在1%;

*完成一百万销售额的周期一直固定在35天;

*除A产品外所有产品的接单率都增长了2%;

*客户满意度在B区域有所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