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传统文化案例范文

时间:2023-09-01 16:37:27

序论:在您撰写传统文化案例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传统文化案例

第1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案例;初中地理;问题应用情况

初中地理教学面对的是身心发展比较迅速的学生,借助学生感兴趣的传统文化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欲望是促进学生学习以及身心发展的重要前提之一。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案例体验分析活动,能让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收到良好的效果。初中地理借助传统文化案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们全身心参与讨论和学习地理的兴趣,进而使得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发展。而初中地理所用到的传统文化案例主要包括民居、服饰、古代诗词等地方特色,用探究性活动使得学生们在参与探究中掌握分析、探究等地理思维意识。教师设计好体验分析活动能让学生在参与地理活动中不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提高地理赏析和观察等能力。

一、传统文化融入地理课堂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时期,初中地理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应该注意知识与实践并重。教师需要抓住“从做中学”的思想精髓,避免传统枯燥的教学对学生的限制,在体验性学习环境中使得学生更好地保持注意力的集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不断参与讨论的过程中能很好地让学生保持兴趣,加之他们的好奇心重,使得讨论气氛一般比较活跃。但因为学生的学习、交流和理解等能力差异较大,还需要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时刻保持辅助角色,让学生的讨论进程更加有条理、有秩序,而不是完全以玩耍为主。另外,对传统文化的取舍和选材等工作要做好。在民居、服饰、古诗词等地方特色文化的选择上教师要做好分析,把适合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元素纳入课堂,不适应的应该及时舍去。

二、实际应用情况分析

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前,教师需要和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身心情况和兴趣,结合当地的民居、服饰等地方特色文化,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设计能容纳多种文化的探究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要督促学生全面参与活动的讨论,把学习的目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根据步骤和方法,带着目的参加活动,在活动中解决问题,掌握地理知识。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掌握合作学习、交流等技巧。

1.传统诗歌、传统建筑等在地理课堂中的运用

教师首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学生身边的传统建筑,把当地建筑和古代、国外等建筑进行比较,将传统建筑文化与地理紧密结合起来。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领会当地建筑和其他国家的差别,进行小组交流,讨论自己喜欢的建筑,做好发言总结和归纳。最后,教师指名学生将小组和个人对当地传统建筑的想法和居住体验分享给全班学生。这样就使得学生广泛参与传统文化的地理课堂活动中,进而让学生敢于创造性地分析当地建筑与气候、降水、气温等方面的联系,促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有效的提升。再如,教师可以把古代诗歌引入课堂,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样的诗句帮助学生树立海拔与气温的关系。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诗帮助学生理解降雨的相关知识;也可以用“秋高气爽”等词汇帮助学生理解天气与地理联系。

2.借助传统服饰,加强地理与传统服装文化的联系

教师在进行地理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引入传统服装文化,借助服装差异讲解不同地方的气候情况。比如,在我国新疆地区因为深处内陆,降水少而温差大,所以当地人们中午时的服装是薄而轻的纱布,到了晚上或者早上则是厚厚的棉袄。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产生探究新疆气候的兴趣,又能让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一举两得。进而,教师在进行探究活动设计时就可以把青藏地区的服装情况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分析新疆地区和青藏地区服装的差异,从而得出青藏地区和新疆地区气候上的差异。在学生学习中国地理地形相关知识时,我们可以借助一些传统民谣等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比如,在讲解西南地区地形时,教师可把《云南十八怪》这个民谣用了起来,这样,课堂既有趣又能促进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另外在讲解蒙古高原时则引入了“风吹草低见牛羊”诗句,以此促进学生学习,使学生的分析能力得到发展。

三、结语

第2篇

【关键词】传统文化 民族性 相对稳定性 双重作用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2)09-0104-01

传统文化的继承通过三部分:传统文化面面观,传统文化在今天,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分析传统文化是什么,为什么要继承传统文化以及该如何继承传统文化。这一课的知识目标要求:理解传统文化的表现;分析传统文化具有的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正确态度。课程思路较清晰,但在设计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设置、引导太多,课容量太大,如何既突出重点,又能完成课标要求,这是本人在设计课件时思考的一个问题。

PPt1:请大家以小组形式讨论并列出你所知道的传统文化元素。每小组至少说出三个且不得重复。大家讨论热烈,集思广益,联想出很多传统文化元素,比如南京的明孝陵、夫子庙、江南的山水画、风筝、京剧脸谱、北京四合院、贴倒福、贴春联、传统服饰(唐装、旗袍)、刺绣、剪纸、书法、浑天仪、西安的兵马俑、茶文化、古代四大发明等等。教师过渡道:“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文化悠久,我们发现这些传统元素都体现了本土文化,是人们长期生活共同的积淀,说明了它们都具有什么特点?”学生:“象征性、代表性、传统性……”(就是无法用准确的词语――民族性来描述,需要教师进行强调)教师:“大家再想想为什么京剧这种艺术形式至今仍活跃在艺术舞台上?说明了它的什么特征?”学生:“继承性。”教师:“传统文化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从过去到现在,新旧交融,体现了它的相对稳定性。”通过第一张PPt,让学生对传统文化有所感知,归纳出它所具有的特征。

“传统文化包含的内容是广泛的,下面我们从四个方面: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一起来感受我们生活中的传统文化”。PPt2:吃饺子、贴倒福、赏月、划龙舟的四幅图片,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中的哪种表现形式?学生:“是传统习俗。”教师:“有谁知道这些习俗的来源以及能够保持到现在的原因?”学生:“符合人们美好的愿望,有吉祥如意之意。”PPt3:传统习俗的含义。PPt4:北京四合院、故宫、江南民居、夫子庙四幅图片,分析南北建筑的特点及所包含的文化意义?学生:“北京四合院以南北为纵轴线,讲究对称,而且按照长幼次序住在不同的房间;江南民居一般墙围较高,体现了私密性。屋顶呈尖形,与南方雨水多有关系。”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南北建筑都讲究风水学说,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符合儒家思想与道家的天人合一思想。所以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PPt5:剪纸、脸谱、书法、绘画四幅图片,谁能谈谈你对书法、绘画的认识?学生讨论作答。教师:“有谁能唱几句地方戏?”一位学生的几句黄梅戏《女驸马》引起了同学们的热烈掌声。教师总结:“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传统戏曲、传统绘画为代表,它们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出自哪里?代表的是哪种思想?大家还知道哪些传统思想?”学生:“儒家、法家、墨家、道家……”教师总结:“这些思想已深深融化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对中国社会发展都有深刻的影响。以上便是我们传统文化的四种表现形式及其地位。”

第3篇

【关键词】地域传统文化;景观设计;心理暗示;格式塔心理学;古典园林

长期以来,设计师们认识到表现作品的整体感与和谐感时十分重要的,他们根据直觉的观察和对自己的视觉表现的自觉评价,以及受众的反映得出结论——无论是设计师本人还是观者,都不欣赏那种混乱无序的设计形象,完整的设计作品所传递的设计心理暗示也时十分有秩序的,设计心理暗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们对设计心理的认可程度(或认知程度)。一个格式塔很差的设计形象是缺乏视觉整体感、和谐感的形象,产生的视觉效果是缺乏联系、细节零散,破坏了人们的视觉安定感,也就是说在欣赏的过程体验部分、到当地地域传统文化所带给视觉和心理的安全感和依赖感,给人的感觉是残缺的,这样的设计形象势必被人们忽视,乃至拒绝接受。地域传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形成的地理背景,范围可大可小;地域传统文化中的“传统”在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对历史的传承;地域传统文化中的“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地域传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地域传统文化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地域传统文化具有意识文化和地区文化的两重性。同时还具有时间流动性和波动性,与不同时代的行政区域变化息息相关,具有时空特性。

中国古典园林是地域传统文化景观设计的一个典型代表,无论是北方的皇家园林还是南方的私家园林带给世人的那种独特的心理震撼是其他景观形式无法比拟的。行走于南北方园林之中,体会到的不仅仅是时空上的差异,南方私家园林的婉约小巧与北方皇家园林的宏大壮观以及特殊的历史背景很容易就将欣赏者带入带不同的时空当中,感受者传统园林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从开始产生到发展至今,经历了大众的接受、排斥、再接受,最终成为世界园林史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中国传统美学思想随处可见,通过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体现出的包含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心理暗示更是将中国古典园林人性化、大众化,最终成为人们业已接受并不断赞颂的设计佳作。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园林乃是为了弥补人们与大自然环境相对隔离而认为创设的‘第二自然’。它们并不能提供人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需求,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大自然环境来满足人们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各种需求。由此可见,园林景观设计就是融入设计师主观臆想的再设计,也就是所谓的“第二自然”,在这个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得到安抚和放松。

中国古典原理设计思想来源众多,先秦的美学思想,孔子的自然美学观,对后世的绘画和造园艺术影响最为直接和深远,这就是被记录在《论语·雍也》中孔子所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孔子的所谓自然美,不是从人的美感同自然现象的某种属性的关系,即人与自然的关系去理解的,而是智者对于水,仁者对于山的一种主观感情的外移。自然景观仰或是人工景观带给人的美既不是在自然山水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也不是在人与自然的社会实践的关系之中,而是智者、仁者从自然山水那里,看到与自己相似的性情和品德,故而产生美感,而这种美感的体现则在更深层次的心理层面上,这种心理感受是离不开地域文化背景的。很简单的例子——在北方皇家园林中是无法很透彻的理解江南私家园林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婉约与静谧的。孔子将自然美归之于审美主体“人”的思想情感,具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也说明的美感产生的部分事实,即人的心理暗示或接受对景观或是其他事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儒家“比德”的自然美学思想到道家以“天地为庐”的宇宙观,以至后来的文人画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布局。以文人画为例来分析,文人画是中国山水画的一种流派,而中国山水画中所体现出的格式塔心理在转变为园林设计作品后体现的更为明确。

格斯塔心理学又称“完形”心理学,意为形态、形象,后引申为“完形、结构、组织”,指任何一种被分离整体而定,即不单是指圆形样式,重要的是指组织整体,而这个组织整体在一定情况下就可以被定义为地域整体。格式塔主义反对直觉由感觉元素组成,而认为知觉是一个整体,而且是整体知觉直接产生,这一点在中国山水画中体现较为明显——中国山水画向来有留白这一表现手法,而这种手法的表现恰巧传达出了格式塔完形压迫的心理暗示。例如齐白石的《虾趣》,画面中仅几只通体透明的虾子,但却强迫欣赏者去对空白处进行自觉或不自觉的心理完形,形成了满纸皆水的感觉。这种手法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就以疏密来表达了——疏可跑马,密不透风。地域传统文化景观在这一方面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处,好的园林景观设计也是需要欣赏者自己进行视觉和心理上的完形的。另外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装饰手法上也体现出了不同形式的心理暗示,以苏州园林为例,在园林中采取借景、障景、框景、移景等手段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勾起其好奇心,从而引导游人一步步进入园中,从而达到了设计的目的——让游客在欣赏的过程中逐步接受,并完成对设计对象的自我心理完形。

西安的大唐芙蓉园算得上是复古皇家园林的一个地域性代表,它的内部设计一方面再现了唐朝的繁荣昌盛之景,另一方面作为古代皇家园林现如今完全对城市市民开放,其奢华的建筑风格无不是对市民的一种巨大心理诱惑,利用自身的神秘性来提高它隐形的商业地位,进一步增加收益。充分利用现代人对古代皇家事物的好奇心来提高设计作品(这里指园林景观游览)观赏的门槛人数。

从细节设计上来分析,大唐芙蓉园的设计还是相对成功的,毕竟它作为一个商业性旅游地成功的达到了增加经济收益的目的,而从艺术本身来讲,其中的设计也有相当一部分在不停按时消费者自觉融入其中,成为设计作品的体验者。例如通过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和再设计,所创新出的“五子登科”、“状元及第”、“高中榜眼”等文化景观,因为其积极地寓意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参与,满足自己的心理期望,从而增加了商家的收益,最终产生了设计作品与人之间的融合、互动。

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还是现行修复的大唐芙蓉园新园,都是在不同程度上通过视觉传达来引导人们的审美心理,视觉传达艺术中视觉是设计创造的起点和接受的心理学起点,不同受众群体对视觉和接受心理学的反应是不相同的。通过直接接触和视触觉结合构成的材料质感,比如,钢铁坚硬沉重,陶瓷材质古朴典雅,木材的自然朴实,竹编包装的乡土风情,从心理学意义上讲设计对触觉的利用可以强化对设计的审美感觉和人们对于设计整体印象深入了解。这些方面在中国园林尤其是古典园林中体现的十分充分。北方的皇家园林中夸张的色彩、宏伟的建筑、高大的皇家雕塑以及巨大空间、巨大尺度等一系列设计因素无不彰显着它的霸气;南方的私家园林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雕梁画栋、精妙的太湖奇石和步移景异的壶中天地从另一方面表述着它的低调隐逸、与世无争。置身于两种园林之中,所带来的心里感受是迥然不同的,这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流传至今经久不衰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它提供了不同受众群体所需要的心理诉求。

不仅如此,从设计接受者或公众的角度看,也必须满足他们的要求和愿望,设计接受者的情绪和情感反过来又会制约设计师的设计。所以,在一个完整的设计构思中,必须把接受者的情绪和情感要求纳入进来,同时绝对不能忽略了地域特色,如果忽略了这一点无异于在偏远内陆地区给人们讲述大海的波澜壮阔,这种心理完形是比较困难,天马行空。

包豪斯的设计大师纳吉曾经说过:“设计的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寻求商品特征和消费者心理之间的相融点,运用设计师自己的经验、情感进行设计,然后去感染他们。景观设计也是一样的,不仅仅为了设计而设计,而是为了大众人群来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发展了几千年,其内涵仍能引导进入其中的游客进入一个不同的现实空间,心理暗示的力量仍未消减。通过情感设计,提升设计的形象内涵,即设计形象不仅有其社会、文化层次的内涵,也包含着大众对自我形象与心理的追求和塑造,对自我价值的肯定。

结语:心理学和设计是密不可分,真正好的设计师能够安抚受众的接受心理的。在某些领域,心理学和设计学具有共同的研究兴趣,两者的完美结合就是设计作品被社会认可的前提。在景观设计中地域传统文化所带来的地域性的景观特色,传递给世人的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感欣赏,而是更深层次上的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尹定邦《设计学概论》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M] 2006

[2]王志平《中国传统文化与视觉艺术精神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M] 2009

[3]倪晓丽《视觉图式与心理研究》[M] 西北大学出版社

[4]赵书彬《中国园林史》[M]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8

[5]王 毅《中国园林文化史》[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第4篇

关键词:档案管理;传统文化

文化从广义上讲包括人类社会中的物质和精神两方面,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狭义的文化则指与政治、经济等并列而为人类社会活动之一部分,即关涉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文学、、道德风尚等精神方面的内容。

1 文化对档案工作者行为研究的意义

它是联系和协调档案工作者行为的牢固纽带,是档案馆灵魂所在,它深刻揭示了档案工作者中含有的文化特质,对于发展档案事业大有益处。

(1)可以在本民族文化基础上正确看待并理解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民族心理与性格。

(2)在中国文化背景中看档案工作者行为,可以看到当今档案工作者行为形成的历史因素,看到优秀的民族文化反映到这一职业上的印记,也可以恰当地解释和描述我国档案工作者所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3)对于档案工作者的服务实践过程来讲,既可以在新形势下弘扬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塑造档案工作者群体的完美人格,又可以帮助认识分析一些行为中的陋习与弊端,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并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调节。

2 档案工作者行为独特的文化心态

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是与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紧密相连的。中国传统文化把人的价值归结为道德价值,作为一种道德文化,它之所以可以长期、广泛、持久地影响着档案工作者的行为,是因为道德文化是民族传统中的核心文化,是档案工作者在行为中起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念,是协调档案馆与国家、政府部门之间,档案馆之间,档案馆与职工之间利益关系的准则。档案工作者对道德践履的尽善追求,对道德人格的完美塑造以及呈现出的高志功低物欲的行为特征,都是道德这把价值尺度在起作用。

当今人们对档案工作者的赞美也是从道德尺度出发的,“人梯”、“桥梁”、“默默无闻”、“为他人做嫁衣”这些话,集中描述了档案工作者行为中的勤恳、艰苦、牺牲、甘于奉献、创造性的人格品质,忽视了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模糊了档案工作者的心理特色。社会上很多人都说档案工作待遇、地位这样低,但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事业、对利用者服务却那么热情,这种忠于档案事业的献身精神真是让人感动,其实这就是道德理想高于物质利益的价值观的力量,它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积极有为、奋发向上的基本精神,它从整体上塑造了档案工作者的风貌,也是档案工作者所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其具体表现在:

2.1 道德追求大于社会索取

现实中,档案工作者所从事的工作在道德力量的支持下,历久不渝地与社会上“富贵利达”为生活目标的世俗价值观大相径庭,对社会文化价值观的赞美与对世俗价值观的鄙视,是档案工作者对这种浓重道德的追求经久不衰的深层原因。

2.2 社会本位高于个人本位

档案工作者有着一种强烈推动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感,能以天下为己任,且对国家民族有较强的社会从属感。保存党和国家重要档案文献、珍贵文化遗产,传播优秀文化思想,培养人才几乎成为全体档案工作者的信条,对社会未来的负责胜过自身付出的思考,行为表现处处皆反映出它所属的社会团体的性质。

2.3 自我修养先于对他人的服务

自强、刚毅、耐力而乐观向上的性格,是每一个档案工作者心理品质的主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已成为档案工作者服务的标准。

3 档案工作者交往中的文化特征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关人际关系的理论特别发达,我们民族心理倾向是“仁爱”与“和谐”,档案工作者在对内、对外交往中也具有明显的这一民族文化特征,不但强调“和为贵”的人与人的和谐,知行合一的身与心的和谐,天人合一的人与环境的和谐,而且延伸到人内在的精神和谐,这种文化渗透到历代档案工作者的服务思想、途径、形式和方法之中。直到今天,档案工作者仍保留着“和谐”、“仁爱”、乐融的特色并收到了明显的服务效益,这种文化现象在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已生成并深化为一种文化型的服务思想并构建了具有经典意义的民族精神。和为贵的文化观念在与利用者的关系上突出的是“爱”,强调的是服务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并具有以下特征:

“融”,即情感的融汇状态,首先要解决的是代界的填充和角色界线的延伸。心理相互渗透,“假如我是一个利用者”的心理换位,在服务功能上表现为和风细雨的沟通,减少对立情绪,扫除情感障碍。

“情”,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产生情的效应,才能充分发挥服务功能,捕捉住服务最佳时机并产生出最佳效果。高质量、高效益的服务,往往会使利用者产生出久久不能平息的激情,而利用者给档案工作者的一点点慰问,也往往使我们难于忘怀。

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事物的相互联系及统一,主张,使档案工作者把利用者看成是与之相辅相成的,不是对抗力量,因此要追求和谐。行为中的气质表现应是:稳建,平和,温良,体谅,不凭感情起伏任意发泄,不走极端,不冲动,不破坏内心平稳,对服务工作增加正效应,减少副作用。

4 现实对档案工作者传统道德文化的冲击

从社会发展的现实来看,中国传统文化对档案工作者的人格力量的塑造与支配力量是不可低估的,其有值得肯定和发扬的一面,但传统文化弊端的暴露也是比较明显的。近几年,中西文化的碰撞已明显触及到档案工作者行为的实践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民族文化传统受到了强大的冲击,档案工作者的价值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首先,当社会在重视了档案工作者高层次道德追求后,却忽视了档案工作者的物质享受,对档案工作者及优秀事迹的表彰几乎都是以艰难困苦作为必备条件,评价中习惯的不是工作效能、质量以及对社会发展进步产生的作用,而仅仅是比较奉献与付出,社会分配中不注意档案工作的需求,尤其是在社会发展的特殊历史时期,档案工作处在比较困惑之中时,以上问题显得尤其严重。其次,中国传统中的“和”对档案工作者行为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它以进展平稳为理想,采用克制、谅解的方法,追求人际关系的平衡。服务过程中,往往表现为消极容纳、妥协,缺乏工作的主动意识,具有一定的保守性。由于档案工作者的内心普遍存在着“息争”心态,缺乏对冲突的正确认识和恰当处理,当服务中出现矛盾时以调合甚至降低服务水准为代价来平息档案工作者与利用者之间的冲突。

档案工作者情感一般不外露,缺乏宣泄,形成了含蓄、内向、老成、稳建的风度,心理的自责与积累,造成压抑,内心的焦虑与挫折比较严重。

第5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传统档案管理;区别;医院档案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发展,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方式被社会企业广泛推广和使用,因为传统的档案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现代化的发展和需要,但是电子文案档案化管理又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档案管理。因此,针对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和传统档案管理特点的不同,将其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找出二者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1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概述

电子档案管理是在传统纸质档案管理的基础之上被广泛开发应用出来的,从电子文件档案的本质体征来看,它是利用电子计算机等网络手段对档案进行管理、归纳和分类的一种形式,这种办公自动化的管理方式可以有效的使电子文件完成自动化和社会化的管理模式。这种模式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能为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实时准确、方便快捷、高效的档案信息内容[1]。

医院档案部门经过用电子计算机等先进的技术手段对档案信息内容集中管理,并把档案中的内容进行系统保存,存储成符合要求的电子档案。然后再由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分类和整理存储到磁盘中,在必要的情况下要对其进行备份保存。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需要对使用者进行确认,然后为档案部门提供方便的信息内容查询途径。

2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特点

电子文件档案是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发展起来的,它是指通过电子计算机网络磁盘等设备进行存储和分类。电子档案既与传统纸质档案相对应,又与其相互关联,电子档案是通用的电子图像文件集合,通常是以案卷为单位的。电子文件档案中主要包含电子图表、报表、文件以及电子图书等。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和传统的档案管理存在差别,因为电子档案一定要经过计算机网络进行复杂的编程和解码之后才能被供给使用。电子档案中的内容可以被粘贴复制存储到不同的媒介之中,比如优盘、磁盘等。当医疗工作者想对其进行利用时,就可以利用电脑等设备对它进行调出然后查阅出相关的档案信息内容。与传统档案化管理相比,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有如下几个特点:①传统的纸质档案内容比较直观,医护人员不用借助其他设备进行查阅。而对电子档案进行查阅时,一定要借助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比如电脑、手机等才能查阅利用。②传统的纸质档案在进行传送交接时,需要通过人工进行传送。而电子档案就可以直接利用电子计算机等设备进行传送和处理。③传统的档案在使用时,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影响。但电子档案的使用可以达到共享性,不受时间、空间以及距离等问题的影响。④传统的纸质档案的保存环境比较复杂,而且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而电子档案则不同,它不需要相应的保存场地,但是电子档案在进行保存时需要防磁性能条件比较强[2]。

3 电子文件档案和传统档案管理之间的不同之处

3.1在归档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归档时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整合、编码和分类,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它有相应的载体,在工作人员进行编辑的过程中,出现错误更改起来比较困难。而电子档案则不同,它需要工作人员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技术编码,操作起来比较节省时间,但是电子档案的载体却不能固定,工作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可以不留痕迹的对信息内容进行修改,这样就会使得原始性的文件缺乏可靠性。为此,电子档案在归档的过程中,要在传统档案管理的经验基础上进行身份和信息验证,减少在传输过程中出现错误,以此来确保档案文件的真实准确性[3]。

3.2在归档时间上的差别 传统文件档案管理在归档时间上比较单一,需要系统的时间规定和期限。而电子档案在文件整合后,医院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对其进行随时归档,还可以对计算机等设备进行设置归档日期,在某一时期进行统一归档,文件形成以后计算机网络会自动整合和分类,方便使用者查阅和使用。电子档案的随时归档性,能够减少文件漏归等问题的出现,快速便捷,提高档案利用效率。

3.3在文件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分类和编目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进行人工系统操作,需要档案工作人员的工作劳动强度较大。而电子文件档案管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它可以直接对档案文件进行分类和编目。在技术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医院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编辑过程中可以安装检索工具,以方便日后医护人员对档案信息的检索和查询,进而减少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时间。

3.4在保管方式上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保管方式上,需要相关的档案存储室,档案工作人员需要对档案管理存储室进行定期检查并打扫。而电子档案管理需要工作人员把档案文件信息存储到档案管理中心的相关设备中或刻入到光盘中由相关工作人员进行保管和整理,占用空间小保存时间久[4]。

3.5在查询使用方式上的区别 传统档案管理在查询使用时,需要医院档案管理人员进入档案室进行翻阅查找,查阅的过程比较复杂。电子文件档案在查询和使用时,它只需要档案工作人员注册相关登记手续,然后在档案管理中心进行登陆就可以对档案文件进行查阅和使用。

4 结论

综上所述,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从医院的档案管理来看,电子档案管理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档案管理,传统档案管理方式要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基础经验。尽管目前的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在医院档案管理中存在着一定优势,但是电子档案在管理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需要传统档案管理对其进行辅助,才能够使得档案文件更好的服务于医院工作人员。因此,即使电子档案和传统档案存在差别,但是要让他们共同发展服务于医院工作的需要中。

参考文献:

[1]王碧英.论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与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J].管理与财富,2011,09:43.

[2]刘金兰.对电子文件档案与传统档案管理"双轨制"的认识[J].山西档案,2012,S1:9-10.

第6篇

关键词:电子档案管理;传统档案管理;区别

一、引言

计算机的产生和应用极大的改变了人类发展的进程和方式,尤其是二十一世纪以来,各种相关的电子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对人们的沟通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了改变。这种情况下,档案管理也摆脱了原有的传统管理模式,实现了信息化的管理。要想实现对现代电子文件的有效档案化管理,就必须要明确其同传统的档案管理的区别。下文中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分析。

二、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的基本含义

所谓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就是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对其文件进行数据形式的存储和管理。在这个过程中不需要用到传统的纸质档案资料,也可以实现对相关的档案的有效管理,一般来说,电子文件的档案化管理要通过一定的网络系统和管理软件来实现。

由于电子文件的特殊性,使得其不能采用传统的文件和档案的管理方式来进行,也就是说不能够按照传统的文件管理的方式对各种资料进行存放。但是同所有的档案管理活动一样,电子档案也需要经过文件的形成、文件的管理和文件的处理等几个阶段。而我国的相关档案管理办法也对文件档案的管理形式有着非常明确的规定。所以,在落实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根据电子档案的特点对其进行档案管理的灵活调整,以更好的适应自身的特点和档案管理的流程。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的是电子文件同传统的纸质档案文件有着非常明确的本质区别,他们的存储形式和处理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认识到电子文件的编码和解码的特点,并且由于不同格式的电子文件对于介质的要求是不同的,不可以采用传统档案管理方式的统一纸质管理。由此可见,在电子文件的档案管理的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的问题要明确。

三、电子文件的档案化管理同传统档案管理的区别

电子文件档案化管理是由电子档案部门集中统一管理电子文件,对电子文件采取社会化、自动化、标准化、网络化管理,它不由文件形成部门或其它非专业部门来管理电子文件,也和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有所区别。

第一、电子档案的归档时间与传统档案不同。电子文件档案可以在文件办理结案后随时归档,或在某一时间周期定时统一归档,由文件形成部门通过网络传送给档案部门,并用电子数码签名封签认证,由档案工作人员接收登记,按事由原则给出档案分类号,设定访问限制级别,以便将来用户查找利用。这样随时归档,一方面可以避免文件漏归,保证归档率和完整率,另一方面也符合电子文件自身的特点,快速便捷,还可以避免档案的流失和病毒的破坏。而传统的档案的归档则是由档案管理部门统一的搜集所填表格和报告,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一定的周期,也就是说要对某项档案进行统计时,应先制定一个固定的表格和纸质材料,然后进行发放、收回。

第二、电子文件的归档方式与传统档案不同。电子文件由于采用电子编码技术,可以编辑修改而不留痕迹,载体无法固定,某些鉴别文件原始凭证性的关键信息也可以更改,这些都使电子文件的原始凭证性辨别变得复杂而困难。因此,电子文件在形成过程中要随时进行数字签名、信息认证、身份验证和加密保护,保证文件在传输、处理过程中不会出现错误,以确保档案部门收到的电子文件的原始性,真实性和准确性,保证电子文件的法律凭证地位。传统的档案的归档方式相对于电子文件就比较简便,是通过一定部门的证明开据,对现有的材料进行更改,在更改的过程中,由于介质是纸制品,所以没有严格的验证程序和要求,对于材料的保密性的要求也并不十分高。

第三、电子文件在保管方式上和传统档案有差异。电子文件载体易老化变质及信息多媒体、新存贮介质的产生和发展,都会影响电子文件的长期可读性。档案部门可以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打印出一份纸质档案以作备份,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需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和文件形成部门的配合,档案部门在接收到电子文件后对文件进行格式转换,以通用、统一的格式存储接收到的电子文件档案,以便将来计算机技术发展后,仍能读取以前存储的档案,保证信息资源方便利用。传统的档案的保管主要是通过对纸制品资料的存储进行的,也就是说在管理过程中必须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而且要严格的控制存储的环境,避免由于受潮和其他环境因素导致纸制品的破损和损毁,所以,传统的纸制品资料的管理的难度比较大。

第四、电子文件的分类、编目等管理方式与传统档案不同。因为电子文件的特殊性,可以达到文件一级的管理,所以,档案部门在接收到文件同时,可以马上给每份文件编制一个唯一的文件号,并给出相应的分类号和档案号,根据上下行文之间的关系,再给出相关文件号,在归档的同时进行主题词标引、著录。技术条件允许时 可以编制多角度、全方位的检索工具 方便检索查询信息。用户只须给出文件分类号或主题词,即可以找出相应的文件和相关的上下级行文及附件,从而大大减轻档案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传统的档案管理在分类的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和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手工的分拣,也就是说要根据不同的类目要求和类型的区别,对各种档案材料进行手工的逐一整理,这种情况下不仅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还容易导致工作失误,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难度,而现代电子文件的档案化管理就有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

第五、电子文件查询利用方式和传统档案不同。只有符合一定条件,利用者才能注册、登记成为电子文件中心或电子档案馆的会员,会员就可以通过远程登录等方式,经电子文件中心进行确认身份并确定查阅权限获得许可后,才可以查询有关的电子档案信息,并要进行借阅登记和缴纳查询费用。传统的档案管理过程中,要想实现对某一个资料的查询,必须要通过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的查找和取件,也就是说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是现代电子档案的文件管理就有效的克服了这一不足。

四、总结

综上所述,现代电子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同传统档案管理有着非常明确的差异和区别,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和重视,以便更好的实现自身档案管理的系统升级和优化,更好的利用电子档案管理技术对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第7篇

前言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文化工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人民群众的精神文明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工人文化宫作为一种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构建精神文明社会的重要组织部门,具有一套完整的公共文化体系,对于我国文化事业的建设方面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加强对工人文化宫的档案管理是非常必要的。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档案已经成为工人文化宫档案管理的必然趋势。

一、传统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之间的异同

1.传统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联系

1.1电子档案的形成建立在传统档案的基础之上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化信息资源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已经比较常见,但是,电子化信息资源的使用仍然需要传统档案的支持。档案的信息资源不会自己进入到网络当中,而是通过电子的形式传输到网络当中,然后在传统档案的基础之上作出进一步的加工与整理,形成电子档案在网上使用。

1.2电子档案进一步扩大了传统档案的信息资源

网络的储存空间非常大,能够将各种类型的档案资料全部收集在其中,有关人员随时都能够在网上查阅到自己需要的档案。而且,利用资源的共享还能够实现互助互利的目标,为电子档案管理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另外,工人文化宫的工作人员还能够利用电子档案调出实体档案的所在地,然后进行直接获取,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节省了更多的时间,是电子档案与传统档案的完美结合[1]。

2.传统档案管理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区别

传统档案与电子档案管理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归档时限不同、查询方式不同、保管方式不同。从归档时限的角度来看,电子档案可以在文件办理结案后进行归档,也可以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周期内进行统一的归档,归档后通过网络传输到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统一归类,避免出现档案遗漏、档案丢失的情况发生。从查询方式的角度来看,电子档案只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就能够随时对档案进行查询和复制,方便调档。而传统档案管理需要根据记录进行档案位置的查询,在查询的过程中浪费了很多时间,不利于其他工作的顺利进行。从保管方式的角度来看,电子档案可以通过网络数据库和存储载体的方式进行保管,在经历多年之后必然会发生老化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存储载体中的内容。而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非常迅猛,计算机更新的速度非常快,在更新的过程中也不能避免对电子档案造成一定的威胁。但是,传统档案管理有效的改善了这一问题,纸制品的备份更加易于保存,即使重新录入也不会因为档案丢失的情况而无法进行[2]。

二、提升工人文化宫电子档案管理的手段

1.加强对电子文件的收集与整理

档案收集是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为工人文化宫后续的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参考信息,是档案管理真实性与准确性的基本保障。像是工人文化宫的历史档案、业务档案的管理都需要建立在档案资料收集的基础之上,从而更好的进行这些档案的查阅与利用。而从工人文化宫电子档案管理的角度来看,也应该将电子文件资料的收集作为档案管理的基础工作,像是收集工人文化宫举办活动的电子文件资料、收集工人文化宫历史电子档案资料等。但是,在进行电子文件的收集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方法、收集要求和收集范围的使用与规定,与传统档案管理相比,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文件收集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3]。

2.积极使用现代化的归档管理手段

工人文化宫电子文件的归档主要就是指对电子文件的整理,根据电子文件中的内容确定其属性,之后从存储器上拷贝或刻录到存储载体上,为电子文件的长期保存提供了便利。工人文化宫电子文件的归档方法需要根据其电子文件的产生条件来确定,如果工人文化宫有计算机网络系统,就可以通过电子数据库的形式对电子文件进行归档;如果工人文化宫是以存储载体的形式对电子文件进行保存,就需要进行相应的辅助工作与认证工作,结合传统档案进行电子文件的归档。

3.健全?子档案管理审核制度

健全电子档案管理审核制度是确保工人文化宫档案管理质量的重要手段,一套完整的电子档案审核制度能够为工人文化宫档案管理的有效性提供基本保障,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构建有一定的帮助。工人文化宫应该积极的进行电子档案管理审核制度的完善与创新,定期进行工人文化宫的文书部门和档案部门的检查与管理,一旦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任何问题,要按照电子档案审核制度中的规程进行严格的而处理,确保工人文化宫电子文件资料的完整性与真实性,全面推动工人文化宫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发展[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