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37:20
序论:在您撰写尝试教育理论要点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物理教学;尝试练习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8-3561(2015)22-0079-01
高中物理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现在的高中教学,有时片面重视学习的知识量、做题的数量,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重视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改变学生现有的学习步骤和习惯,让学生既能学会知识又能提高能力。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物理学科和学生特点对“尝试教学法”进行改进和优化,使学生从“被动学”变成“自主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下面针对物理教学的特点和教学实践,分析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的理论基础
(1)尝试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适合高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尝试教学法就是以学生为出发点,让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分析问题、探究知识规律、解决问题。高中生喜欢表现自己,希望能自己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尝试教学法为学生提供了这种机会,让学生“先自己试学,之后教师引导,尝试着学”。(2)尝试教学法适应物理知识特点。高中物理知识有很强的顺序性,前面的知识通常是后面知识的基础和铺垫。我在实践中借鉴了尝试教学法的优点,根据物理知识特点让学生分别进行课前的预备练习、课上的基础尝试练习和拓展练习,从学过的知识逐渐向新知识过渡,将物理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变成一个个小的环节,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轻松完成学习任务。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法的优化程序
为了让尝试教学法更好地服务物理教学,就要针对物理学科和学生学习物理的规律,对尝试教学法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在教学实践中,可将其实施的流程分成以下几个小环节:课前预备练习――展示尝试问题――自主学习――进行尝试练习――师生互动讨论――要点讲评――拓展试练。其具体实施如下:(1)课前预备练习。高中物理知识间的逻辑关系紧密,要学习认知新的理论知识,需建立在对前面知识理解透彻的基础上。课前预备练习的目的就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前要对本节内容进行预习,同时也了解了学情。(2)展示尝试问题。尝试问题是精心筛选的能反映本节重点和核心内容的题目,通过展示尝试问题给学生提出本节的任务和目标,并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进入老师设置的教学情境,从而利用以前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分析。(3)自主学习。展示尝试问题后学生虽有了想要去解决它的冲动,但还不具备解决该问题的知识和能力。所以,要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学习知识。高中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到学生认知的规律,其内容编写是沿着情景再现、理论分析、科学探讨、结论得出这一过程来编写的。这样,为物理课使用尝试教学法带来了很大方便。在学生自主学习前,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较为简单的思考题作为台阶进行引导,这样就可以让学生的自主学习更有效、更高效。(4)进行尝试练习。进行尝试练习时可以通过多种形式,问题较简单时可采用个人练习,有难度的可以采用小组练习,有难度的问题可拆分成几小步,这样可以降低难度,提高速度。(5)师生互动讨论。此环节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问题,找到正确答案或根本问题,在相互讨论时学生可以发现不足并学习别人的长处。对于某些问题老师也可以参与讨论,一方面了解学生讨论的内容和程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6)要点讲评。在前面学习中学生对大多数的内容都能掌握,但还是有部分较难的内容需要老师进行讲解,讲解时无须全面展开讲,只需要对重点、难点、易混淆的内容进行要点讲解。(7)拓展试练。学生前面学习的效果怎样,还需要进一步检验。此环节中的练习要比开始练习的难度略大,题目类型可以采用题组的形式,可以让学生做题和理解更为系统,对相关题目在检验完成后要及时进行讲解。通过这些环环相扣的学习,可以更高效、更容易地让学生学习高中物理。
三、高中物理课使用尝试教学法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尝试教学法不是任何情况都适用的,实施中不能照抄照搬。尝试教学法的实施与学生情况、知识情况、教学任务等有着密切关系。对于相互间有紧密联系的内容使用本方法效果显著,但是有些内容则不便使用尝试教学法。比如,知识太难学生根本无法进行自主学习或者系统性、连续性不强的内容,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中环节进行灵活改变。(2)使用尝试教学法时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不要将内容割裂而影响知识的系统性。有的学生做尝试题目时往往只注重做题,而对相关联的知识不会主动去思考、分析,最后很容易使系统的知识变成孤立的小题。而传统的讲授方法可以系统地、有序地讲解知识。所以,实际教学中可以将二者结合起来,在要点讲评阶段尽可能地将知识系统化。
四、结束语
总之,尝试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强化课本的示范作用,体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只要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教学环节,便可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邱学华.中学尝试教学设计[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尝试教学;多媒体资源;历史教学
一、问题的提出
“不愤不启,不徘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早在春秋时期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启发诱导思想就已闪烁着尝试思想的光辉。[1]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邱学华系统的创建的“尝试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推崇,也得到了全国各地诸多中学的青睐。近年来,尝试教学法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甚为瞩目,以邱学华为首的尝试教学研究者们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方向指引下,结合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思想,从尝试的步骤、方式等具体的操作应用上研究整合,使尝试教学理论得到了拓展。但是,尝试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尝试”学习的内容应当如何设计才更科学、合理、更有可行性,才能使学生的“尝试”是有效,并且是“高效”的?要做到尝试内容的设计优化、省时高效就离不开多媒体课堂资源的应用。
发展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和宏观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能力,从大篇幅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以及细碎历史知识要点的综合类比分析能力是每个教师必将关注的问题所在。这些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学生的“尝试”过程,可学生“尝试”内容如何进行设计才能对这些能力的培养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况且,目前中学历史课时较为紧张,而尝试教学法的过程颇为费时——学生尝试完毕需要教师及时诊断,否则尝试就是无效的,在学生尝试、教师及时诊断的过程中也是知识重新建构的过程,我们必须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又要在尝试过程中确保“高效率”就离不开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合理应用。
“最好的技术如果没有与使用这种技术相适应的教学,它在教育环境中就毫无用处。”[2]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有效设计应用,对“尝试教学法”的实践研究的推进和完善,和高效课堂的实现,相对传统教学法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而“课件的制作要以教学设计理论为指导,运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合理地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与信息,并在系统中有机地组合,形成最优化教学结构。”[3]本文就如何利用多媒体资源来优化中学历史尝试教学进行探讨,以便于更好地服务教学实践。
二、多媒体课件在“尝试”内容设计中的应用
1.发展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尝试”内容设计
历史学科的思维最终要落实到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历史问题,其中就包括“初步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4]这里就涉及到历史唯物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所谓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简而言之,“就是能够突破那种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待历史的习惯做法,能够以发展变化或普遍联系的观点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历史间题的能力” [5]。在历史问题的设置上,主要表现为对某一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评价和认识。这种评价和认识的原则,并非习题集训课上一句简单的“辩证”“一分为二”就能让学生领会的,需要的是平时授课时的细节渗透,教师不应该放过每一节课中任何一个能够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细节点,让学生在平时的尝试中完成知识的重新建构。那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尝试内容的设计呢?
(1). PPT中要精心设置问题次序,巧用“动作按钮”链接完成知识迁移。
问题的呈现,以醒目艺术字的方式呈现在PPT上是课堂教学中的常用方式。在授课过程中遇到能够训练学生历史辩证思维的细节要点时,在PPT中应该如何处理呢?例如,九年级上册第2课“探险者的梦想”中,如何评价麦哲伦和新航路的开辟就是很好的题材。
关于评价麦哲伦,教师不要急于抛出“评价”这一问题,可以先出示麦哲伦的图片,然后打出问题:“麦哲伦有哪些主要活动?”让学生尝试学习,寻找总结问题的答案,由于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可以自由作答,当教师听到下面学生提供了正确答案“参加了环球航行”、“殖民侵略菲律宾时被杀”时,再点击预先设置好的动作按钮,连接到之前讲过的页面予以肯定。特别是链接到麦哲伦殖民侵略菲律宾被杀的页面时,再点击“动作按钮”出示下一个问题:“从碑文上看,菲律宾政府认为麦哲伦是什么人?”学生很容易回答出“侵略者”,然后教师继续抛出问题:“对菲律宾而言,他是殖民侵略者,是有罪过的,但是他率领船队进行环球航行有没有功劳呢?”学生回答:“有功劳,参加了环球航行,打破了世界各地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把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到这里,教师再点击PPT动作按钮,指向问题的终点站——“有人说麦哲伦是著名的航海家,也有人说他是殖民强盗,你会如何评价?”教师可做一下答题要点指导:评价任何一位历史人物,都要全面辩证的看待。先抛出观点,一分为二,然后分别说明理由,最后总结功过哪个为主,这样一来,问题就游刃而解了。
(2).将书本投影与PPT问题呈现、要点补充相结合。
目前的多媒体教学中,PPT的应用较为广泛,但很多教师都忽略了书本投影的重要性。尤其是历史学科,无论是新授还是复习都要以书本为主体,切不可脱离书本盲目抄录PPT上的笔记,那就陷入了学习的误区。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要强调书本的重要性,特别是对历史事件的评价问题,往往书本上已经提供了部分答案,我们就要利用书本,让学生尝试将答案完善。
2.培养学生对宏观历史脉络掌握能力的尝试内容设计
历史学科的复习是有章可循的,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按年代顺序与分阶段、按条块教学的统一性原则” [6]的特点。首先,就要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历史发展脉络体系。在尝试内容的设计上,教师需要思考各环节问题的逻辑顺序,首先在自己的头脑里要形成完整的知识脉络结构,再把这个知识网络不完全展示,通过层层问题诱导让学生“尝试”完善。
(1).巧用文本框叠放次序,在PPT上设计不完善时间轴。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都不是各自孤立的,它们是一个整体。因此,“尝试”的内容如何设置才能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呢?教师可以从学生最熟悉的中国史入手,在PPT上呈现主要朝代(时期)更迭顺序。再以此为基础让学生“尝试”练习“我国社会制度的演变”。在社会制度的演变环节,可以联系中国近现代史一起复习。让学生找到我国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我国何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是何时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学生在朝代更迭表上划分社会制度的时间段。当学生回答正确的时候,PPT上隐藏的标示再呈现出来,以帮助学生诊断问题反馈结果,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
(2).利用PPT综合中国史和世界史的线索。
在中国史的整体脉络知识体系基本梳理完毕之后,不要忘了以此为蓝本,将中国历史置于世界史的大背景下联系复习。训练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整体史观的形成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时间的敏感度尤为重要。
可以有效利用时间轴让学生在中国朝代更迭顺序上找到这几个时间所在的朝代或对应的历史事件:公元1405—1433年,公元1500年、公元1688年、1860年……,对时间线索和主干知识掌握牢固,问题就游刃而解了;在复习梳理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中,教师可以在PPT上呈现以下线索:“人与世界被发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资本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扩展——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一战……”根据这个线索和“考点聚焦”内容让学生“尝试”寻找与此对应的历史事件,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日本明治维新期间中国在进行什么运动?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时中国发生了什么?一战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将中国史与世界史融合成一个整体,让学生从宏观上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顺序。
3培养学生对知识要点综合类比能力的尝试内容设计
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要点的综合类比能力,往往是在专题总复习中应用较多,当然平时的讲授中也要适当渗透。综合比较题倘若要板书的话会耗时甚多,而多媒体在类比分析题中的应用正是恰当好处。
(1).在PPT中利用表格和文本框进行综合类比。
在综合类比环节,比较分析题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就是三次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和日本明治维新比较,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比较,19世纪中期俄、美、日资产积极革命或改革对比、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对比、俄国农奴制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对比等等,在这些对比分析题中,利用PPT中的表格和文本框,做好文本框叠放次序的设置,便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对比中,可以从根本原因、领导阶级、性质、有无处死国王、革命是否与国庆节有关、是否受到了他国的干涉或援助、其革命过程中有没有颁布宪法性质的文件、哪一场革命最为彻底、哪一场革命人民群众发挥的作用最为巨大等方面逐一进行类比,根本原因是否都是因为封建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用“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阻碍”或“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需要”表达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的根本原因是否正确?当学生能整齐划一地回答出正确答案时再点击呈现正确答案。在声音不够齐整有杂音的时候,教师就要有针对性的强调诊断,帮助学生重新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
(2).专题复习中利用PPT图片、文本链接做好知识的综合迁移。
综合类比不仅仅是横向的相似事件比较,还有系统性的、纵向的知识体系总结。关于专题的归纳划分主要按照史学分类,可以总结成政治制度专题、经济发展专题、文化史专题、科学技术史专题、民族关系专题、中外关系专题、国际关系专题……在专题史的讲述上依然要把中国史和世界史融合在一起。以科学技术史为例:在学生“尝试”环节,教师应做出适当的提示,学生对照《中考指要》,找出所有中国史和世界史中有关于科学技术的考点,然后归类进行类比分析。例如“四大发明的发明、应用过程”,在罗列了四大发明之后,明确各发明成果的发展历程。可通过“唐朝、宋朝”两个朝代加以提示,有哪三大发明完成于宋朝?印刷术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火药何时发明,何时开始应用于军事,又是何时广泛应用于军事?四大发明中的哪项发明为后来的新航路开辟做了准备?哪些发明促进了欧洲近代社会的产生?也注意与当今时事热点联系,如哪一发明体现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注重节约资源,废物利用?针对世界史上涉及科学技术的内容:三次工业革命,牛顿经典力学、达尔文进化论这几个知识点,首先要按所属“世纪”进行划分,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18世纪——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19世纪——(上半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下半期)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达尔文进化论;20世纪——(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20世纪三四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在答题的时候,时间往往是最重要的关键词,因此让学生尝试明确时间,特别是“世纪”的归属甚为重要。下一步复习可以列表的形式从时间、能源、重要发明、对人类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对比,让学生尝试练习。在问题的提出与反馈诊断过程中,充分利用PPT图片、文本文字做好知识的相互衔接。
三、结束语
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来设计尝试教学内容,更好地发挥了尝试教学思想的优越性,加快课堂教学的节奏,促进了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提高。有效利用PPT中的文本框叠放次序来处理问题提出的编排逻辑,利用“动作按钮”链接进行知识的迁移以强化学生的直观认知,在对比比较中利用PPT图表和文本框省去了大量板书的时间,PPT和投影的有效使用对学生历史辩证思维能力应用、对宏观历史脉络把握能力的培养和知识要点综合类比能力的发掘大有裨益;同时在尝试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意识养成。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优化尝试内容设计,不仅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推进尝试教学改革的步伐,而且有助于整合中学历史教学资源,使其紧跟信息时代的步伐,占领现代教育教学的制高点。
参考文献
[1]邱学华.尝试教学思想的历史渊源[J].山东教育科研,1998(3):13.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财富蕴藏期中[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1996:172.
[3]刘同侃.多媒体教育应用基础[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156.
[4]刘军.历史教学的新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3.
关键词:尝试教学法 小学数学 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215-01
陈旧的教学观念,单一的教学方法,往往制约着教学效益的提高,因此,现代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把课堂交给学生,提升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思想,尝试教学法便是对这一新的教改观念的有力印证。尝试教学要求教学面对全体学生,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突显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由台前进入幕后,充当教学的“推手”和引导者,促进了学生整体学习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下文中,笔者将就尝试教学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作具体论述。
1 关于尝试教学
尝试教学法是一种综合性教学方法,它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学生为主、自学为主、练习为主”的尝试教学方针,旨在“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进行学习和获取、运用知识的能力。尝试教学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可概括为八个字,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也就是人们常言的“先学后教”。尝试教学法的具体步骤可分为七步:①准备练习;②出示尝试题;
③自学课本;④尝试练习;⑤学生讨论;⑥教师讲解;⑦再次尝试练习。从这七个步骤可以看出,学生是整个课堂教学中的主体,而练习则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根据尝试教学的理论及实施方法可总结出尝试教学的三大原则:一是合作互补原则,即强调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间的合作互助,可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完成教学;二是问题新颖原则,即教师的提问要新颖,给学生耳目一新之感,且提问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年龄及学习水平;三是尝试教学指导原则,即教学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学科特点有所不同,对于小学中低年级学生教师应多加辅导,对于高年级学生可逐步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
2 农村小学数学开展尝试教学的方法
2.1精心设计导学案
农村小学生在学习上往往缺少家长的监督和辅导,学习自觉性不强,很多学生没有预习和复习知识的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教学产生影响。为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运用尝试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精心设计导学案吸引学生对要学的知识进行提前预习。例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我为学生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学案:
(1)梯形有( )条高,( )个底边?
(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
是( )。
(3)利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你能拼出或剪出梯形来吗?你能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4)想想怎么通过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求出梯形的面积?
通过导学案,学生能从已学的知识入手,了解梯形的图形特点,探索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良好的预习习惯具有积极作用。
2 巧用自学提示
鉴于农村学生的基础知识较薄弱,在学生完成预习之后,还会留有许多学习盲点,因此,在尝试教学的自学课本阶段,教师应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有效设计自学提示,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有目的地学习。例如,在学生自学“梯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得设计的自学提示如下:
(1)梯形的特点是什么?
(2)梯形能转换为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3)梯形的面积是如何计算得出的?
(4)字母a、b和h分别表示梯形的什么?梯形的面积公式用字母如何表示?
(5)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这些问题紧紧围绕教材和教学目标展开,既引导了学生深入开展自学,也为后面的教学打下了基础。
2.3开展小组合作
农村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能力水平的限制,通过个人的学习往往难以完成学习任务,且难以发挥学生最大的学习潜能。为更好地进行尝试教学,教师可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探讨中学习。例如,为进一步让学生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得出过程,深刻理解该公式的特点,笔者布置了这样一个习题:求出平行四边形内的梯形的面积,看看各小组能有几种计算方法,并说说你们组所认为的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在这样的合作探讨中,学生对梯形与其他图形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如何计算梯形面积以及计算公式也有了更好的把握。
2.4教师点拨指导
大部分农村小学生的学习水平还不足以让其领会所学知识的要点和重点,为帮助学生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学习知识,真正掌握知识,还需要教师在课堂进行指导和点拨。数学老师在学生了解、讨论梯形面积计算方法,并通过练习实践之后,应就学生讨论后的答案和计算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和指导,提点学生所忽略的知识点和不足之处,并对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深入分析,梳理知识脉络,让学生有更好的理解。
2.5练习巩固提升
练习贯穿于尝试教学的始终,在学生进行完前期自学和教师的讲解之后,为巩固所学知识,教师还应再次设计尝试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对所学知识加深理解。在这一阶段的训练中,教师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练习题,培养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意识,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3 尝试教学实践反思
在尝试教学中,教师既要正确把握教学目标,还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设计多层次、难易不等的尝试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此外,教师还应处理好学生的尝试练习、自学、讨论、教师讲解等各个环节的关系,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变通,努力促进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和自学能力的提高。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扬长辟短,有效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力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其创新意识。
参考文献:
关键词:尝试教学;生物;助教;主动学习
尝试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特征是“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尝试教学理论的学科理论依据,主要包括哲学基础、教学论基础和心理学基础等三个方面。从哲学角度看,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要求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知识,发展思维,培养能力。与我们现在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等思想是一致的。现在绝大多数老师都在进行尝试教学的研究,不过以往的尝试教学都是整班进行的,而我今天要说的生物小助教则与其有所区别。
一、尝试教学的过程
生物助教,顾名思义,就是指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做老师。本学期,我在个别班级进行了尝试教学实验,接下来简单介绍作的尝试教学的过程:
1.自行分组,自行选课。在9月底,我就跟学生提出生物助教这个上课方式,并且解释了生物助教的流程,让他们自行找同学分组,2人一组。在分组的基础上,根据课本的目录和自己所喜欢的内容自行选择上课的题目,上报给课代表,最后由生物课代表汇总编号表格,以便课堂和课后的评价。
2.先学课本,再查资料。由于生物助教是学生教学生,所以,我首先要保证上课的学生对课本的内容是比较熟悉的,因此,我让我的助教必须先学习课本内容,不仅要看懂,而且最好要明白其中的逻辑顺序。掌握内容后,生物助教对有疑问的知识点,运用各种手段寻找答案,如,上网查询,询问老师(这里的老师并不仅仅是生物学科的,还可以请求与当节课内容有关的其他学科老师的帮助);对于感兴趣的知识点,生物助教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寻找课外知识(如,图片、视频、实物)进行课外拓展。
3.制作课件,整理讲义。生物助教根据自己掌握的课本知识和逻辑顺序制作精美的PPT。为了保证上课时学生能演讲连贯,在之前几次学生上课的基础上,建议生物助教将课件的内容、过度、提出的问题、答案等写在本子上,形成文字稿,方便上课时使用。
4.提前上交,教师审阅。根据课代表提供的生物助教的上课顺序,我让学生提前一周将制作好的PPT以及上课的讲义发给我,我在审阅的基础上,或通过QQ交流,或叫上学生当面商讨上课的PPT上的内容。改进PPT制作过程中的缺点,改正助教认知错误的知识点,添加助教遗忘的重要点,理清助教上课的思路。
5.认真上课,学生评价。到了上课环节,我将整个课堂――从喊“上课起立”开始就交给助教。在观察了一个学期以后,我发现作为助教的学生认真地对待自己主导的30分钟,比起回答问题,更喜欢表现自己的才能。在上课过程中,我则坐在生物助教原本的位置上,作为一个学生来聆听他讲课,遇到生物助教讲得不清楚的知识点时,我还会通过举手发言来提些问题,好让上课的同学能将内容讲得更透彻。30分钟的内容结束后,让坐在底下的学生对助教的表现打分,这就是学生的平时成绩。然后,我会给学生当堂做几个练习题目,一来检测学生对这节课接受的程度,二来也可以检测本节课助教是否讲解到位。当然也有学生说得不到位的地方,由我来进行补充。
二、对尝试教学的几点感悟
通过一个学期的尝试教学,我根据学生的反映以及考试的表现,总结了“生物小助教”这种尝试教学方法的几点感悟:
1.采用“生物小助教”这种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将平时的灌输式教学、被动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式、探究式学习。此外,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课外知识会进行大量的补充,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
2.相比较于平时的上课方式――老师在自己理解的基础上,从老师的角度来进行讲解的模式,“生物小助教”的教学方式是由助教同学先学习,先理解课本内容,再通过自己的了解,运用学生通俗易懂的话语和方式传达给其他同学。学生易学易懂,能够掌握主要知识点,融会贯通。
3.对于在座位上听课的学生,积极发言的人多了。而“生物小助教”也非常在意听课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经常会用“棒棒糖”等激励手段鼓励同学回答自己的问题,(虽然激励手段在我们看来比较肤浅和幼稚),增加了“师生互动”,我统计了一下,最多一节课“师生互动”量达到21人次之多。尽管有时候,生物小助教提出的问题比较简单,但是他们已经有了让学生参与课堂的理念。这也是平时我们教师可能欠缺或者不注意的地方。
4.“生物小助教”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同时也提高了积极参与回答问题的学生的表达能力,在期末考试的主观题中,可以看出,运用“生物小助教”教学模式的班级平均分比普通教学模式的班级要好。
导语: 本期介绍尝试教学法,是基于这样一些理由:一是这种教学法是被历史与实践所检验,具有实用价值的教学法,尝试教学法创立迄今已逾二十年,它几乎改变了所有试验学校的教学状态,成为这些学校最基本最有效的“主心骨”教学法之一;二是这种教学法具有简单易行的品质,尝试教学法的最大特征也是其最大优势在于它的明了、简洁和朴实,它没有高深的教育理论作支撑,其基本原理依然在一般性教学规律的范围之内,它仅仅是对教学习惯有所改变,将由教到学的顺序改变为由学到教的顺序而已,但正是这一不起眼的转变将教学这门科学导向新的乾坤;三是这种教学法的精神与新课程精神相剀切,两者都同样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与求知,这一点有力地说明尝试教学法作为一种“老”教学法生命力之强大,体现了它对教学发展形势的预测性、前瞻性把握,同时也展现了简朴教学法的穿透力与辐射力。
主角: 叶清光 张朝煌 张海洋 尹泳海
主持: 潘孟良
一、尝试教学法概念
尝试教学法,简单地说不是教师先讲,而是让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先尝试练习,在尝试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讨论,在学生尝试练习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讲解。教学程序具体可以分为五步:准备阶段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第二次尝试练习。
二、尝试教学法理论
尝试教学法理论:“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在尝试中成功。”其基本观点是“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其特征可用八个字概括,即“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尝试是创造的前提,尝试是成功的阶梯,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教师先提出尝试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由于没有现成的答案,没有思维的束缚,学生可以灵活解答,为学生留下自我探索和创新的空间;为学生获取知识、构建自我的知识体系,达到学习的目的打下良好基础。“先练后讲,先试后导”是尝试教学法的基本特征,“先练”即教师不讲,让学生先尝试解决问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觉地对客体发出的信息进行选择、加工、分析、判断,为学生的学习产生成功动机,使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参与同学间的竞争活动,对学习问题兴趣浓厚,积极探索新知。“后讲”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想解决又不能解决的时候,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的时候,教师讲解突出重点、难点、关键和易错点及反例,以此来引导学生,使学生获取深刻、全面的知识。
三、尝试教学法课堂教学策略
1. 课堂尝试教学的基本思想。
尝试教学法的教学程序分成七步进行,操作如下:(见下页图)
这七步,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主体尝试阶段、延伸阶段。这七步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也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这七步中,中间的五步是主体,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延伸阶段,这两步都是为主体尝试阶段服务的。在实践尝试教学法的时候,我们逐渐形成了的自己思路和工作要领。
⑴先学后导。“先学后导”是相对“先导后学”来讲的,先导后学基本上是把学生置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而先学后导,把学生个性和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张扬出来,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所以,在尝试教学中,我们要求学生一定要做好“预习”,教师要专门对学生的预习提出任务和要求,课堂上“尝试问题”就是对学生预习的一种检验,通过“尝试问题”和“自学课本”引导学生自主地不断整理和提炼。我们把“先学后导”作为一项具体要求落实到教师的课堂中去,以全面贯彻尝试教学的基本思想。
⑵先练后讲。尝试教学把学生的练习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传递了一种“学生不是在听中学会的,而是在做中学会的”的重要思想,明确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各自的角色和位置。我们在实践尝试教学时,要求每一节课都要编写“课堂练习”“第一次尝试练习”“第二次尝试练习”“课堂达标练习”和“课后巩固复习练习”,每一个层次的练习体现不同要求,注重不同层次练习之间的连接和变化,引领学生自主发展。在学生尝试练习后,教师巧妙点拨,画龙点睛,对知识和方法进行整理,帮助学生认识、理解、领会、消化和内化,最后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能力。
⑶少讲多练。课堂师生角色的换位,给学生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这也表现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考虑到高中知识的容量和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特点,学校规定每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也就是说学生训练的时间要超过20分钟。学生有了充分的时间进行体验、尝试和实践,学习的问题、任务和要求在课堂里得到了解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也减轻了学生课外学业的负担。少讲多练,让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上学会了主动,基本能做到假期没有家庭作业。
⑷灵活多变。教学模式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这是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把教学模式的稳定性理解成刻板或一成不变,这是片面的。尝试教学模式在注意稳定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教学程序的灵活性,但万变不离其宗,“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精神不能改变。在运用教学模式时,应根据学科特征、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的自我情况,将有关教学模式灵活适当组合,综合为恰当有效的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我们学校各学科的教学方法逐渐成熟,如分层次目标教学法、线索引探教学法、反刍式单元教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等,通过与尝试教学法有机结合,使尝试教学模式变得更加灵活、丰富、可操作和高效。一堂好课一般是“一法为主、多法配合”,追求模式自由整合的效果,有模到无模,达到“此时无模胜有模”的境界。
⑸形式多样。学习的兴趣是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动力源泉,在开展尝试教学的过程中不拘泥于一种形式,多开展不同形式的尝试活动,如辩论、表演、实验、游戏、竞赛等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尝试教学不是围绕练习在学习,而是围绕学习而开展不同形式的尝试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样是开展尝试教学要去考虑的问题。
⑹分层要求。由于高中学生的特殊性,每个年级有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层的目的是为了因材施教,追求学生整体提高。这就对教师教学工作提出了分层要求:备课要分三个层次讨论,教案要分三个层次编写,练习题要分三个层次设计,达标要分三个层次要求。尝试教学分层要求,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摘到桃子,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基础上进步。
2. 尝试学案设计的基本思路。
学案就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已在许多学校和教师中普遍使用,成为教学中一种常用的辅助手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替代小黑板、投影仪等教学手段,并且具有便于学生整理、保存和反思等优点。但学案的设计理念、应用效果存在着很大差异,尝试学案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部分:课前学习。使用学案,就可以利用学案加强对预习活动的设计、指导和评价,使课前预习真正成为学生先行探究的自主学习活动。学案中设计课前预习活动,可以包括两个内容。
⑴学习要点。依据教学目标,列出这一课时的知识要点。教师示范性地列出一、二点,然后主要由学生在预习时自己归纳。学生预习过程中归纳出知识要点,也是一个学习、研究的过程,既促使学生认真自学,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⑵问题思考。指向学习目标,结合学习内容,设计1―2个思考题,引领学生结合预习的内容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写出答案要点。也可以要求学生预习本课内容后,提出3―4个问题。引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设计问题,有利于促进学生深入研读教材,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课前学习活动,也可以指向学习目标,适当开展一些做实验、自制实验器材、收集标本、社会调查、查找资料等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丰富感性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第二部分:课堂学习。这是学案的主体部分,着重指向学习目标设计问题情境,引领学生开展问题探究、合作学习活动。
⑴尝试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要求,设计尝试问题情景,以尝试引路,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并能作出判断。这部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认知和思维的起点。
⑵自学课本。课本中的关键词或主要内容以填空题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一边自学一边提炼。课本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载体,为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提供信息。
⑶尝试练习。尝试题是作为促使学生自学课本例题的一种手段。尝试练习题要同课本例题相仿,要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
⑷讨论交流。根据教学目标,围绕重点内容设计问题情境,组织开展问题探究活动。学案上的问题情境,必须突出重点,在重点内容上组织学生深入思考、广泛交流。必须联系现实生活,选用生活中的现象、实例作为问题的情景材料。这既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精神实质,感受知识的实践价值,又可帮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拓展学习领域,增长感性认识。
⑸学习整理。加强总结反思,及时确认所学知识,及时发现存在问题,这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策略,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在设计学案时,必须留有一定的空白,在课堂上留出3―5分钟,指导学生对本课时学习内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反思。
⑹第二次尝试练习。针对每节课的重点难点设计出相应的习题,习题应注意层次,体现变化,以便进一步检验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第二次尝试练习中发现学生有困难的地方,教师要进行补充讲解。
第三部分:课后学习。布置课后练习或课外实践活动,并提出具体要求。课后学习活动可以是做学习资料上的相关练习,也可以设计1―2个指向本课学习内容的探究性问题,也可以设计为把学习内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起来的专题实践活动。学案上设计课后学习活动,不是取代课后作业练习,主要是布置任务、指点方法,以体现学习过程的完整性,促进课前、课内、课后学习活动的一体化。
以上仅是学案一种基本框架,在教学实践中决不局限于一种模式。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型,可以有也应该有不同的框架,关键在于能否真正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主动尝试。
3. 尝试练习设计的基本思路。
尝试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尝试教学决不是让学生盲目地乱碰,应当是在教师的引导下有目的的尝试,即战胜困难和挫折,最终通向成功的尝试”。在尝试教学中,精心设计的“尝试练习”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地尝试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合理地设计和运用“尝试练习”是教学中运用尝试教学法的关键。
⑴尝试练习题的设计原则。
①生活性原则:练习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选取发生在学生身边的素材,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去理解问题,又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多样性原则:新教材图文并茂,呈现方式丰富多彩,练习题的设计也一定要多种多样,直观形象,生动有趣。如图片、游戏、表格、实物等,都可在练习题中出现,这样才能培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层次性原则:练习题的设计要能引导学生的认知和思维不断地深入,前面设计的问题要为后面解决问题做铺垫,所以尝试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相互联系,又有发展。
④典型性原则:尝试练习题不追求偏难、偏多或题海战术,而追求典型性,力求有开放性、启发性,能为学生拓展一个探索的空间。
⑤有效性原则:设计尝试练习题时,不要太追求形式新颖,而要追求练习题的实效性。在设计尝试练习题时,坚持“不挖井,多刨坑”的思路,让学生在练习中得到启发。
⑵尝试练习题设计的基本方法。
①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题目”设计“尝试练习”。
教学内容中的“题目”是教学内容的核心。结合教学内容中的“题目”,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确立课堂学习目标,以此作为课堂教学的“尝试练习”,能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探究的心理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感知到教学内容要点所在。
②结合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设计“尝试练习”。
一项教学内容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如果把这一个整体看成是“面”的话,那么,它里面自然包含着许许多多的“点”。学习一项教学内容,在其所包含的众多“点”中,倘能找到一个足以牵动全篇的“关键点”,就能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一项教学内容中,或一个原理、或一个概念、或一个语法、或一类计算、或一个公式,凡能牵动整个内容的均可作为引导学生学习这个内容的“关键点”。利用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设计“尝试练习”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③结合教学内容的特点设计“尝试练习”。
尝试练习题要和课本例题相仿,同类型同结构,这样便于学生能够通过自己阅读课本去解决尝试题,以培养学生敢于尝试、乐于尝试和善于尝试的信念,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关键词 尝试教学 数学思维 发展
美国数学家克莱因说过:“数学是一种理性的精神,使人类的思维得以运用到最完善的程度。”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状况,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数学技能的掌握。学生有了良好的数学思维将对他们的数学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我校开展的尝试教学改革中,我结合实际运用邱学华老师的尝试教育理论,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是我在数学尝试教学实验中的收获:
一、课前预习,打下思维基石
数学知识具有连续性和体系性。新的知识总是与以前学过的内容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尝试教学强调课前预习,特别是到中高年级,要求学生回家做预习工作。因为在预习过程中,学生或多或少会遇到问题。这会促使他们主动学习,通过回忆以前旧知识的学习思考的全过程,为新课的预习、学习打开思路。
以教学《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为例。我在上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要求通过预习后能正确笔算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986÷2。学生在预习时会想到以前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46÷2的笔算方法“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面,哪一位不够商一就商0”,再结合分小棒的过程帮助思考,能很快地得出986÷2笔算方法。
二、基本训练,赢得思维效率
数学双基教育理论认为,只有把基本的运算和基础的思考化为“直觉”,能够不假思索地进行条件反射,才能赢得时间去进行更高级的数学思维活动。这一点我是非常赞同的。数学学习不只是简单的计算,更为重要的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有些复杂的问题需要很多时间去审题、分析、解答,所以要学好数学就需要有一定的计算速度,以便能留出更多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尝试教学课堂中安排5分钟的基本训练,包括口算、解决问题、公式进率基本训练等。
在学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后,经常让学生进行相关的视算、听算练习,使他们掌握最基本的运算方法和思考方法,甚至看到题目后不需思索计算方法、不用背乘法口诀,直接能得出答案。为后面教学《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打好基础。原因在于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笔算中需要学生不断地式商,而式商的关键是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熟练程度,如果学生能很快式商,就可以多留出时间思考什么时候商的中间或末尾要加0?为什么要加0?这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算理。因此,把基本训练弛入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每堂课中,让学生能够不假思索地进行条件反射,才能留出更多时间去思考、解决问题,理解数学的本质。
三、尝试练习,探求思维方法
尝试教学课堂中的尝试练习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让学生在独立思考中探求思维方法。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人到学校上学,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获得聪明。因此,我们主要的努力不应该仅用在记忆上,而应该用在思考上。所以真正的学校应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学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在教学《梯形面积》时,学生已经有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经验,所以我直接让学生尝试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学生根据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的经验,积极思考(或思考不出,看书自学)后,通过动手尝试,用割补法来推导公式。有分割成两个三角形、有分割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有用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根据这些图形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四、学生讨论,拓展思维空间
俗话说:“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一个人的想法往往不够全面,不够长远。在尝试教学课堂上,学生讨论是重要的环节。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大家一起探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积极思维,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争论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展思维空间。
还是以《梯形面积》教学为例。学生积极思考或看书自学后,通过动手尝试,用割补法推导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但有的同学只得到一种推导方法或者只知道公式,对推导过程还不理解。在学生尝试探究梯形面积计算公式结束后,我组织学生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在全班展示自己的推导方法,讲解自己如何推导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和同学展开讨论,让全班同学都能在讨论中得到启发,拓展思维空间。
五、教师讲解,提高思维能力
我们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不能忘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尝试教学课堂中,有教师讲解这一环节。对于一些学生不能很好理解或小结的知识要点,老师要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其本质内涵。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让学生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校园绿化面积》中有这样一道题目“华风小学校园里有一块草坪,你能算出它的面积有多大吗?”我先让学生独立审题,交流从题目中获得的信息;再让学生思考可以怎样解答,并交流思考过程,学生得出以下结果:①s长方形+s梯形;②s三角形+s长方形;⑥s三角形+s梯形;④s长方形
关键词: 尝试教学 地理 高考复习 应用
学习的过程就是尝试的过程,近年以来,欧美人有更多的发明创造,有人说就是得益于他们流行的一句口头语:“试一试吧!”试了,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没有天生的傻瓜,只有后天的蠢才。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有一颗可贵的好奇心,不要害怕迷路,可怕的是,你没有探路的心。
一、对尝试和尝试教学的界定与教育新理念
尝试和尝试教学是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现实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尝试,一般有三种:生活中的尝试、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教学中的尝试。生活中的尝试是指学走路、骑车、穿衣服等,一般是属于技巧性的;科学研究中的尝试是有目标的实验,一般是属于发现性或创造性的;教学中的尝试是指学校中的尝试教学,一般是指学习知识性的。根据上述分析,尝试教学是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既是尝试活动又是教学活动。
(一)尝试的要素
一般尝试活动至少由三个要素构成:1.尝试活动的主体,即进行尝试活动的人;2.尝试问题,这是尝试的目标;3.控测活动,指尝试的过程。我们必须分清不同性质的尝试活动,了解不同性质尝试活动的特点。生活中的尝试和科学研究中的尝试,一般在开始时都可能失败;而教学中的尝试由于有教师的指导,尝试任务又比较明确和单
一,因此往往能够取得成功。
(二)教育新理念
主张让学生在尝试中学习,冲破“先讲后练”(教师先讲,学生再练)的传统教育模式,构建“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学生先尝试练习,教师再有针对性讲解)的新型教学模式。尝试教学理论同传统教学相比,表面上只是前后顺序调换一下,实际上是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的转变。前者强调教师为主宰,后者强调学生为主体。“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可以进一步概括成“先试”两个字。“先试”就是先让学生试一试,这是尝试教学的核心。掌握了这个核心,就能灵活运用尝试教学理论,就等于掌握了灵魂。学会尝试也是新课标实施的基本前提。尝试与其说是一种方法,毋宁说是一种精神、境界、信念和勇气。学会尝试并不是专指认知领域,而是应延伸到情感领域,让学生在尝试的过程中体验人生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进而渗透到意志领域。这与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殊途同归。新课标要求我们打破“教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模式或“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师主导模式,大力推广“先试后导,先学后教,先练后讲”的模式,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尝试的引导者,鼓励学生以探索的目光对待一切学习活动。
(三)教育新理念的出发点
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注重以人为本;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成功能创新”;相信大脑智能是巨大的,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是广阔的。
二、尝试教学法在地理高考中的应用
(一)尝试教学法在地理高考复习中的模式
了解复习目标――出示尝试基础题――浏览课本尝试练习――尝试归纳知识网络结构――教师补充讲解――尝试综合题练习――教师评讲解题思路归纳方法――尝试变式题练习。
(二)尝试教学法的地理高考复习比传统的地理高考复习效率高
传统的地理高考复习是教师先讲解整个章节的知识网络结构,然后讲解习题,最后学生练习。这种以教师讲为主的复习违背了学生学习心理、思维方式,尤其对于学习困难、注意力差的学生,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其产生厌烦心理,复习效率极差。而尝试教学法是建立在“尝试成功理论”上的一种特殊的尝试活动,它针对学习困难学生注意力时间短、记忆容量小、概括能力差的特点,改变教师大段讲解的倾向,使师生活动交替进行。这样不仅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大量参与教学的尝试活动,在尝试活动中不断获得成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形成学生自己争取成功的内部动力机制,从而大大提高了复习效率。
(三)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地理高考复习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运用尝试教学法进行地理高考复习。
1.教师在准确领会新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制定复习目标。上课时,首先让学生明确复习目标,这样学生听课就有了方向。
2.科学设计尝试题。尝试题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尝试教学法的复习效果。尝试题要让学生“试”有方向、“试”有目标、“试”有所获。面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实际,尝试题的设计形式应有所不同,如“基础尝试题”、“ 尝试综合题”、“变式尝试题”和“发展尝试题”等基本形式,只要根据内容的难易度和学生的实际水平灵活运用,就能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尝试题。基础尝试题是为了帮助学生自我归纳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结构,掌握基本知识点的。所以编制时要根据各章节的知识结构有顺序地、由简单到复杂地、有重、难点地分层次设计,某些知识点若在近年高考题中出现,要尽量把该题引进来,并注明某某年某地高考题,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一方面学生尝试后会获得成功的喜悦,减少对高考的畏惧心理,另一方面学生更会牢记该知识点。
3.尝试练习、尝试归纳要有教师指导。这是课堂尝试学习特殊性的集中体现,让学生在适当的指导下尝试解决问题,原因有三:(1)在自然的尝试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要经过大量的尝试错误之后才能成功,根据现代教学论观点,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是学习成功,反复的失败容易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应积极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的尝试学习尽可能成功;(2)许多问题情景仅仅让学生去独立尝试解决不能成功;(3)学生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所有知识都让学生独立去尝试,在时间上也不可能。
4.尝试练习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要鼓励学生敢试,尽可能让学生说,由学生自己来纠正。对于尝试成功的,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师生共同分享“成功”的喜悦,使之对尝试充满信心而敢去试一试;对尝试有困难或失败的,要及时给予启发引导,鼓励再试。在学生回答尝试基础题时,要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自我归纳总结,教师引导纠正,从而得出准确的结论。
5.尝试归纳知识网络结构。就是在教师引导下,边做尝试题边归纳,教师要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并进行知识延伸、拓宽,这样既能避免教师大段讲解,也能分散学生的记忆量,同时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复习效率。之所以能边做尝试题边归纳是因为学生此时处于复习阶段,对于旧知识已有印象,只是通过尝试基础题让学生把已学知识从大脑中搜索提取――即“想”起来,经过尝试练习把模糊印象清晰再现,而多想是记忆最好的方法。
6.针对高考读图分析题编制尝试综合题练习。经过知识结构的归纳,学生对知识的脉络有了清晰的了解,而尝试综合题是让学生把知识点应用起来,解决实际问题,也是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再提高一步。同样,尝试综合题最好也要用相应的高考题和模拟题。教师可先让学生审题找出关键词,分析该题考的知识点是什么,再根据各小题的分值估计答题的得分点,鼓励学生尝试多答多练,看谁答到的要点最多、最全,得分最多,最后把学生的答案与标准答案比较,回归到知识结构中去,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该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尝试变式题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练习或教师检查反馈的,可以在课上完成,来不及也可以课后完成。
通过几年高考复习尝试,我所采用的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一些胆子小、地理基础差的学生,地理成绩进步显著。如2004年吴超同学由一模的60分提高到高考的100分;2006年刘婷同学从一模的76分提高到高考的107分。这些学生不仅成绩有大幅度提高,更重要的是在尝试教学中锻炼了自己的胆量,增强了自信心,学会了学习地理的方法,由怕学地理到会学地理、喜欢学地理。此外,近几年,通过应用尝试教学法,我所带的高考班地理高考平均分比同类学校高出5-10分,接近高一星级学校的地理高考平均分。
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实际上,在近年的高考复习中已有教师在不知不觉地应用,这可从近几年的高三高考复习研讨会上的研讨课中体现出来,只不过大家没把它归纳总结出来。在这类研讨课的分析会上,大家都认识到传统的先由教师讲解知识结构再练习的复习效果不好,只有从练习中来归纳知识结构才能抓住学生注意力,提高复习效率。但大家都提出一个问题,编制采集各章节的复习题要花费很多精力,希望各校之间分工协作编制一套行之有效的复习题。实际上,这就是尝试教学中的尝试题。一堂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课的教学效果同练习的设计关系极大。教师备课很大一部分精力要花在练习设计上。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把尝试练习放在主要的地位,更要重视练习的设计。目前新教材的使用解决了尝试教学法“先练后讲”与老教材“先讲后练”的教学流程根本逆序的矛盾。希望更多的教师参与编制各册课本的尝试题复习,以保证尝试教学法地理高考复习在更广的范围内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