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37:19
序论:在您撰写旅游管理的职业兴趣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导游基础知识》;兴趣教学
一
《导游基础知识》作为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基础课程之一,知识面涉及广泛,知识点多且细碎,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根据多年来的经验,我认为从激发、引导学生兴趣入手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实现能力素质培养的教学目标。我在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和教训,在此,结合《导基》不同章节内容的特点总结如下。
(一)利用相关话题或事件引发学生兴趣
高职学生对历史和现今的大事件、热点话题都很热衷探讨,但是往往了解不深,一知半解,因此,以和课程内容相关的话题、热点、大事件入手,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通常会引发学生的共鸣。例如在《导游基础知识》“历史发展简史”一节的授课中,课本通常会从史前文化新旧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讲起。这部分内容在初中就已经学过,如果我们照着教材去讲,学生就会觉得毫无新意,提不起学习兴趣。所以我选择从相关的话题和事件入手,即世界原始人类的起源和人类起源问题的探讨。首先向学生介绍世界上发现古猿的基本情况及一直存在争议的人类起源的陆地说和海洋说。人类起源于陆地还是海洋,激起了学生热烈的讨论。在课堂氛围达到时,我的目的就达到了,继而转移话题,分析中国境内早期原始人类的特点及和世界原始人类的对比和继承关系,等等。其间还穿插了“北京人头盖骨的丢失”的大事件,并就此让大家了解北京人头盖骨作为人类从猿到人转变的关键转折点的重要价值和“人类考古历史上最动人的发现”的重要意义,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二)从学生最熟悉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的兴趣
在上课过程中,从学生最熟悉的现象入手,往往也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导游基础知识》中有一个知识要点——公主和格格的称呼。“公主”一词在周代出现,周礼规定天子嫁女要由同姓的公(官职)来主持,所以有了“公主”之称,后世继承。满清入关,为仿效明制,接近汉人的习惯,把皇帝的女儿特称为“公主”,其他庶出和亲王、君王、贝勒的女儿则保留了满语的习惯称为“格格”。在讲解的时候,我特地提到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影视剧《还珠格格》,提出了关于格格和公主称呼的问题,学生一听到他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内容,马上提起了精神。我趁热打铁,根据剧中人物依次介绍了“驸马”、“额驸”等相关皇族称谓。期间学生也饶有兴趣地参与讨论,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达到了很好的课堂效果。
(三)以故事的形式紧抓学生的兴趣
在《导游基础知识》课程中,不少学生觉得“佛教”这节接受起来有难度,并因此产生了畏难心理。我采取了讲故事的形式。例如讲佛教起源,我给学生们讲述了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王子从诞生、出家到创教、传教,最终在拘尸那迦圆寂的一生传奇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我尽量抛开理论性的内容,让学生感到像在看一部写实电影,消除心理的学习障碍。等学生听完故事,我引申总结佛教产生的深层社会原因,释迦牟尼由人到神的转变过程,佛教早期的传承特点,大小乘佛教的区别,等等,学生接受起来比常规的教学方法容易得多,而且不是被动地接受,因为兴趣已经被调动起来,这些问题也恰恰是学生脑海当中困惑的问题。
(四)以文化对比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
文化的差异性对比往往会产生幽默的效果,利用文化对比的差异性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失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例如我在介绍客源国概况的时候,就把文化习惯、民族性格差异较大的英国和美国作为对比,穿插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访问英国时受到伊丽莎白女王接见的例子,对比了英国人的严谨和美国人的自由开放、不拘小节,继而引出了两国习惯的差异,让学生在感到有趣的同时掌握了知识点。
二
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有很多,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发现,不断创新。任何方法都要把握它的两面性,在尝到兴趣教学的甜头的同时,我也总结出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引导兴趣不是哗众取宠
让学生喜欢上课是一门艺术,这需要教师不断学习,开拓思路,不断创新,但绝不能为了讨好学生而哗众取宠,不能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而去讲一些低俗的、媚俗的、违反道德的话题和话语。作为职业院校的一线教师,我们更要注重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兴趣教学应该是科学的,健康的,符合道德标准的引导,而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评教率而讨好学生的哗众取宠,这是每一位一线职业教师都应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
(二)避免一种形式的重复使用
我们要结合课程特点,通过不同的方式和教学设计来引导学生,切忌一种形式重复使用,讲故事就通篇讲故事,列举事件就从头讲到尾。我们在此强调的是一种技巧和方式,不能以偏概全,掩盖整个课堂的完整程序和教学模块。此外引导兴趣的环节设计还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增强课堂的互动,适应创新教学的趋势。
(三)要和课堂总结和评价相结合
引导学生的兴趣要融入严格的课堂环节设计当中,不能天马行空,想到哪讲到哪,或者因为学生感兴趣就长篇大论,应该与课堂总结和相应的教学评价相结合。引导手段的最终目的是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兴趣的根本初衷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目标要求的内容。要注重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比如适时地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模拟、参与环节设置相应的教学评价环节,把能力培养目标细分,再分阶段实现。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实现能力的培养目标,这也符合把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的创新型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形势下,我们要打破传统的老师教、学生学的满堂灌的模式,以兴趣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创新探索的精神,为旅游行业输送有头脑、有能力的实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邱海蓉.提高《导游基础知识》课程教学效果的初探.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6,(S1).
一、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反思的意义
随着旅游管理专业知识结构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更深入的应用在旅游领域,这让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育上要不断创新,努力去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对于增强学生对旅游管理的兴趣有重要的意义。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旅游管理相关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能力和应用能力,以培养出很多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职业院校对于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反思有利于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对专业教育的改进有重要作用。
二、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不足
(一)课程层次深
现在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与本科层次相似,专业基础课、理论课较多。如:《旅游管理学》和《酒店管理学》需要较好的管理学科的基础,而职业学校的学生没有那么好的基础。
(二)理论知识繁多
许多课程讲理论过多,不适合学生动手。如:《旅游文化学》、《生态旅游》、《旅游项目管理》、《旅游英语》等课程,都存在着内容枯燥、理解困难,看不见,与实际联系不起来等情况。
(三)学生数量少
由于普高热,职业学校的生源质量下降。职业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普遍不好,接受理论知识的能力不强,学习、使用旅游管理课程存在一定障碍。
(四)知识过于腐朽
近年来,旅游管理技术对各应用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就对各个层次旅游管理应用专业的教学也提出了新的变革要求。而高职学校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好多年不变,其教学手段方法等已跟不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三、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反思
(一)提高教师水平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首要前提
建立一支稳定、实践经验丰富、水平高的旅游管理教师队伍,是使旅游管理教育水平适应形式发展的关键,是旅游管理基础教学质量的保证。
在现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信息化社会,没有什么像旅游管理这样发展迅速,这样令人应接不暇。学校在发挥老教师作用的基础上,应当大力吸收和培养青年教师,实现新老教师的优势互补,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教师的专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对高等职业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在职学习、参加进修和培训等方式来加强专业理论知识,深入企业接受实践能力的锻练,提高动手能力,使自己站在本学科的技术前沿。专业知识不深影响讲授内容的深度和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应该具有与本专业有联系的知识,能够将专业与其他相关知识进行相互渗透,以便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加强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还应该在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反思、教师间相互学习等方面做进一步的工作,这对于旅游管理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
(二)坚持实践教学
职业学校是以培养具有较高文化水平的劳动者为目标的。旅游管理基础课是为使学生具有一定基础理论为目的。因此,学校的旅游管理基础教学必须以学生掌握知识、加强应用、提高实践型教学为目的。
(三)硬件设备是旅游管理基础教育的物质保证
旅游管理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使用旅游管理,绝不能搞“纸上谈兵”的教学。应在充分认识旅游管理基础教育的现实意义的基础上,充分认识旅游管理课程的实践性特点,尽量大可能补充和更新旅游管理设备,提高使用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时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有可能提高旅游管理教学质量。
(四)降低难度,分层次指导学习新知识
减少部分理论课,强调应用课程。《旅游学概论》与《旅游管理学》可以合并,并且降低要求。旅游管理的知识比较复杂,如何使差等生学进去,优等生学得好呢?这就要求我们在老师讲新课时,不是无谓地讲授同一难度的内容,而是面向全体学生,对不同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五)不同程度的指导实践模拟导游练习
一次模拟导游课可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难易不同的训练目标。对于好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指导他们熟练准确地完成对景点、景点历史等知识,并提出较高要求;对于一般的学生,指导他们顺利完成实习;对于差等生指导他们分解单项练习,对每一个极小的进步都给予肯定。这样经过不断地反复操练,学生的实践模拟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会收到预期的效果。
四、结论
关键词:旅游教学 问题与现象 手段与措施
一、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
1.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旅游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学生对专业教学没有兴趣,这就需要改变教学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专业课程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学生的思维能力将得到大幅度的提升,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也将达到一个新的水平,为以后灿烂的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就是说旅游专业教学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但是的旅游专业课堂上教学单一,导致学生对旅游专业课态度消极。这表明旅游专业课教学方式中仍存在着巨大的问题,需要进行改革。[1]
2.旅游教育院校的发展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旅游培养行业迅速兴起,在各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学习也火热展开。职业院校是培养专业型人才的前沿阵地,旅游管理专业成为各职业院校的骨干专业,承担着为旅游行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如何进行有效的实践培养教学是学生重视的,也是学院对旅游管理教学的重视部分,保证旅游教学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性。
二、分析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现象
1.教师对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认识不够,不能进行正常的实践培养教学
在传统的教学中,课堂上重视教师对学生知识的教导,只灌输知识不注重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更深的知识研究造成了阻碍。专业教学应该贯彻“能力本位”理念,实践能力训练应该占有极大地比重,将学生带入到旅游管理的实践工作中去,让他们接受专业的技能培训,才是教育中应有的旅游管理教学。教师对实践能力教学的认识不高,认为灌输知识才是教学的重点,没有认识到实践技能的学习也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锻炼学生对技能的掌控,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提供了实践能力方面的保障。所以教师应该改革自身的思想,对旅游管理教学中实践能力教学进行全面的认识与了解。
2.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不过关
课堂考核是实训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及考核,有利于学生对课堂教学的知识总结,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理解程度的了解,推动课堂进度,让学生在考核中了解自身的缺点与不足。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对学生能够进行较为全面的知识与技能教学,但是却忽略了课堂考核,导致教师不了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影响教学进度,使学生对实践能力的认识与使用也不能深入了解,导致学生的学习不深入,对旅游管理教学的影响是极其恶劣的。
3.调整旅游管理专业结构
对应于旅游业不同的从业要求和管理层次,旅游管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也需建立不同的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但是有些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建立,并不是在合理的计划和谨慎的可行性研究基础上产生的,而多少带有求生、转行、从众的因互,而且在层次结构上也欠合理。为促进院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需求,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的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必须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为旅游业的健康、持续发展输送高素质人才。
三、加强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手段与措施
1.注重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学,发掘学生的潜力
在生源质量下降的形势下,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多数自身学习能力较差,基础知识不牢固,但是社交能力较强,对人际关系的认识较深,所以在学校中要充分将旅游管理知识与旅游管理实践相结合,锻炼更熟练的人际能力,有利于以后直接进入旅游管理行业进行工作,但是这样的教学对教师来说是一个大的挑战。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解,对学生传授知识,灌输思想,以至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不够深,仅仅是死记硬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程度相当高,在学习中也积极要求个性,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愈加明显。教师如果能做到对学生进行深入的了解与分析,发掘每个人心中潜在能力,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自信,就能帮助学生在实践能力技能培训过程中找到自己的方向,再由教师灵活的解读教材与引导,将学生带入到生动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对旅游管理学习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将旅游管理专业教学课堂的学习效率达到最高。
2.积极进行教法改革,带动旅游管理教育的发展
传统的旅游管理教学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将旅游管理的知识注入到学生的思想中,属于半强迫性教学模式,但是大部分情况下,教师的讲解会不充分,让学生不能够很好的理解,所以教师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制定教学计划,逐步进行教学。还有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注意知识的循序渐进性,而不是纯粹的灌输知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旅游管理知识的兴趣与劲头,这是最不妥善的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先从初步的旅游管理知识与职业操守进行教学,对学生的服务思想先教育,再将那些不易理解的抽象的专业性的教学知识点进行具体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图画,声音等高科技教具的方式对学生的头脑内感官造成记忆的刺激,有利于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学重点上,以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完善我国旅游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四、结束语
遵循职业教育规律,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深化职业院校人才模式改革,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院校进行专业教学改革的客观要求。高素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通过职业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工作者切实进行以能力为本位的专业教学改革来实现。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 《湖南省“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湘政办发[2012]41号)。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中国旅游业起步,中国旅游教育开始发展,并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大量院校开始兴办旅游专业。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共有高、中等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开设有旅游系或旅游专业的院校)共计2055所,在校学生为75.33万人,其中高等旅游院校及开设旅游系(专业)的普通高等院校1122所,在校生43.5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933所,在校学生31.81万人。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各地政府将旅游业提升为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各地对旅游从业人员的需求呈增长趋势,旅游直接就业2779.4万人,旅游直接和间接就业7873万人,占全国就业总人口的10.19%。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从事旅游行业,为旅游行业发展服务是高校培养旅游管理专业论文学生的直接目标,但目前旅游企业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峻,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存在“有业不就”现象。为深入分析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的因素,本文以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调查对象,探讨其深层原因。
二、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调查
伊犁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时间为2012年,目前,已毕业一届专科学生,本科生尚未毕业,在校本科生共四届:2012级、2013级、2014级、2015级,共调查四届学生140人,以其为例,从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课程设置、就业前景及就业意向方面说明。
(一)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基本信息
本次调查中,大四21人,占15%,大三28人,占20%,大二34人,占24.3%,大一57人,占40.7%,男生24人占17.1%,女生116人,占82.9%,民族组成中,汉族74人,占52.9%,维吾尔族38人,占27.1%,哈萨克族22人,占15.7%,其余为回族、蒙古族6人,占4%。在新疆14地州中均有生源,其中南疆42人,占30.1%,北疆(天山以北)98人,占69.9%。被调查学生中,有74人家长为农民,占52.9%,工人14人,占10%,其余有教师、干部等。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意向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较倾向于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其次为非旅游行业的工作,再次为自主创业,仅仅66%的学生愿意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工作,汉族学生较少数民族学生倾向于从事旅游企业相关工作,民族学生较倾向于从事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等事业单位相关工作。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未来就业态度分析
总体看,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态度比较乐观占半数以上,1/3表示一般;不同年级、不同民族学生所持态度不同,大四学生持不乐观、一般态度的占2/3,大一学生4/5学生持乐观或一般态度。不同民族学生对未来就业的态度差异不大,持比较乐观态度者居多。
三、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影响因素分析
本文在问卷调查基础上,借助spss19.0分析影响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的因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前景的态度直接决定了其就业意向,通过相关性分析,得知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认知显著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年级、家庭经济、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等因素。
(一)不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就业的选择倾向不同
调查显示,高年级学生较倾向于旅游企业相关工作,说明随着学生对本专业认知的增加,其对旅游行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刻,就业选择时也较多地考虑旅游相关行业。2015级学生较倾向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非旅游行业相关工作,这与新生对旅游管理专业认知不够、存在故有的偏见有关。2013级学生较倾向于自主创业,这与目前国家的高校自主创业政策及学校相关政策有关,学生独立意识、创业意识增强,大三学生有一定的实习经验,人际网络较密,使其产生独立自主创业的想法。2014级学生倾向于旅行社工作,这与大二学生刚刚结束的旅行社、景区实习有关,学生的社会实践经历使学生对旅游行业有了较深的认识,通过亲自旅行社、景区实践,对其工作流程较为熟悉,在现有的选择中,无疑是最能掌握的一个,这也表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其就业选择具有影响。
(二)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影响其就业认知
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的直接体现为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若学生主动选择该专业则其对旅游管理专业较为感兴趣,也倾向于从事旅游相关工作。不同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原因呈现一定差异,2012级学生有多于1/2是因为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1/3是因为被调剂;2015级多于1/2是因为被调剂,1/3是因为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2013级、2014级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的稍多于被调剂的,各年级学生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时较少受家人、老师、朋友影响,出于自愿或被迫的情况较多。汉族和少数民族因热爱旅游、喜欢旅游职业或被调剂而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相当。不同年级均有一半以上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比较感兴趣,很不感兴趣共2位学生,一位为汉族学生、一位为维吾尔族学生,分析原因两位都是被调剂的学生。
(三)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影响学生就业认知
从不同年级学生对本专业课程设置的满意度看,感觉课程设置一般的学生57人,大四学生对课程设置持不太满意态度的接近半数,大一至大三学生由于没有完全接触课程,大部分学生感觉满意。从不同民族学生看,汉族学生对课程设置持一般态度的接近半数,有23人持不满意态度,少数民族学生对课程设置大部分感觉比较满意,维吾尔族学生持满意态度的人数最多,可见,在民汉合堂教学中平衡不同民族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程度是一个重要课题。专业课程是学生了解本学科、本行业的重要窗口,由于高年级学生对本专业了解较为全面,学校学习的知识与行业需要的知识之间有一定认识,若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与行业需要知识之间难以对接时,学生对未来的就业意向将会重新考虑。民族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较为满意,其对未来就业较倾向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可见目前学校所设专业课程较符合民族学生需要,也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相关知识需要对接。
(四)家庭状况影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
调查分析显示,家庭经济状况较好的学生较经济状况较差的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大,对就业前景较为乐观也较倾向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就业。被调查对象中,半数以上学生父母职业为农民,家庭经济条件一般及较差,可见,大部分被调查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旅游的安全性体验较差,对旅游相关行业的信赖度较低,不能完全接受旅游这一新兴产业。分析家庭经济较好、父母职业为教师、干部、工人等的学生,其对旅游管理专业感兴趣程度明显较高,对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明显看好,倾向于选择旅游企业等相关旅游职业。
四、做好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就业认知引导
(一)开展年级间学生交流,强化专业认知
高年级学生在经过课堂学习、社会实践等一系列课程之后,具有较深刻的专业认知,其对就业前景及就业方向有了较全面的认识。开展年级间学生交流,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快速认识本专业及未来的可能方向,并结合自身条件作出适当调整,从而探索较适合自我发展的学习与实习之路。同时,在交流过程中,也可以使高年级学生提出自身面对的困惑,与教师一起探讨,使教师对学生的困惑有全面掌握,并积极向学校反映,需要学校层面出面解决的,由学校层面解决,需要学生自身克服的,由学生自身克服,需要家长配合的,积极获得家长的支持与合作,需要社会给予共同的关注的由社会共同面对。
(二)树立旅游管理专业在高中生中的良好形象
目前,高中生在备战高考中面临较大压力,没有时间思考走进大学的专业选择,高中教师也多为数理化政史语文英语等专业的师范生,鲜有旅游管理毕业生,因此,高中生对旅游的认知为零,又由于旅游中一些不好事件的影响,使得高中生对旅游管理专业持有偏见。绝大部分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均不会选择旅游管理专业,或者迫于高考分数,即使高考志愿是主动选择旅游管理专业,也多是因为自己的高考分数在同类高校中选择旅游管理专业较合理;或者是被调剂。在高中生对旅游管理专业一无所知情况下,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必然困难,学生对旅游管理就业前景的认知较少故而不乐观。高校可以定期到高中开展宣讲,或者与高中教师交流,通过高中教师增加高中生对旅游管理的认识,使高中生正确认识旅游管理专业,从而增加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进而倾向于选择旅游相关行业的工作。
(三)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专业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起点,专业课程的设置依据为专业培养方案,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依据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行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因此,要调整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设置,首先要对旅游行业有一清晰认识,对国家、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方针政策,对旅游企业发展状况及对居民对旅游的需求等方面有全面的认识。这就要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不仅要把注意力放在学科教学上,更要放在科学研究上,研究旅游业发展演变历程,研究居民生活水平及需求,把握宏观环境,研究学科发展历程等。只有在全面、深刻、准确的研究基础上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设置出符合当代教育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从而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使学生对本行业有清晰明确的认识,进而引导学生积极从事旅游相关行业并做长期规划。
(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目标模糊
由于教学的改革以及招生制度的影响,造成了高职院校的生源匮乏,职业院校的招生原则是只要愿意上就招收,不看分数。这样的招生标准导致学生的基础差,在上课过程中不认真,严重影响了教学的质量。由于学生的基础相差甚远,很多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产生厌学情绪。从另一方面来讲,很多的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是无奈之举。这样,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加上学校的教学制度叫落后,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主动性很低,无法实现教学目标。
(二)师资力量欠缺,质量不高
目前,高职院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都是在今几年来踩开始开设的课程,旅游管理的办学历史不是很长。这样的问题就在于,院校在开设该课程之前的试训设施以及师资力量并不高,而且很多的院校专业课程教师严重匮乏,在必不得已的情况下让不是该专业的教师改行,或者聘请刚毕业的大学生任教。长久以来,很多的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的专业知识并不丰富,普遍的缺乏实际的旅游工作经验,使得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大大折扣,导致实践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实践教学不足,缺乏学科特色
由于资金的缺乏,很多的高职院校教学设施落后,在无法满足正常的教学要求的情况下也无法进行补修,更无法实现教学场地以及教学基地的筹建。学校对旅游管理专业的认识不足,对相关的教学不够重视,甚至将旅游管理专业看作教学的辅助课程。这样就造成了高职院校中的旅游管理管理专业缺乏创新,还是按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为主,教师的旅游职业素质并不高,加上教学方法的陈旧,在教学中缺乏和市场的结合。照本宣科,无法实现旅游管理的学科特色。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实践。
(一)以市场为导向,创新教学理念
高职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一定要时刻关注该专业的最新动态,及时地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进行掌握,以市场为导向,树立适应社会发展的办学理念。在不断进行课程改革的同时还要积极地探索新的办学方式,校企合作就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个创新举措,在为学校的旅游管理注入新的活力的同时还让学生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
(二)科学定位专业培养目标,实现学科特色
应用性强以及综合性强是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科特点。因此在旅游管理的教学目标中,既要实现其行业性,同时还要注意宽泛性。在教学中既要注重理论的培训与讲解,还有注重技能操作与实践。加强实践教学,加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使之成为善管理,精技巧的实用性人才。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快步入社会,适应管理工作。已经掌握的管理知识使学生就、更具竞争力。
(三)调整教学计划,加强教学针对性
我们要认识到,高职院校学生的文化基础比普通的高等院校学生相比较弱,我们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教学计划的修订,在教学中加强针对性。首先要保证大学英语,数学,政治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来满足学生在高职阶段对专业知识学习的需求。其次要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尤其是旅游管理专业,其专业的实践性强,一方面要加强理论教学,另一方面还要着重的对学生进行实践教学,适当安排学生在旅游相关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将实践教学贯穿于整个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四)以市场竞争为手段,实现教学的内涵发展
在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中,要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中对数量的追求。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就是将其走上内涵式发展道路,使得旅游管理专业逐渐走向有序扩展,实现教学规模的不断增长,突出教学中的学科特色。
三、总结
一、职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陈旧,部分教师经验不足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仍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的协助者、接受者。部分经验不足的教师,照本宣科,课堂气氛不活跃,同学们注意力不集中。这种教学方式颠倒了课堂主体,成为教师的主场秀。
(二)教师案例效果不显著,不能与最新动态相结合课程讲解中,大部分教师以给出案例、划分小组、小组长分析、教师总结的顺序来开展旅游管理专业的案例讲解。这种方式虽可提高课堂活跃度,给喜欢活跃的学生提供了机会,但对于部分内向的同学作用不大。此外,案例讲课时,多数教师通常以多媒体方式展示,学生长时间观看教学,开始时还有效果,但被动学习一段时间后容易产生疲劳。同时,多数教师不能结合当前的形势和社会对旅游管理的要求,使案例教学脱离了实际,导致学生在学习中不能把握最新动态。久而久之,学生对案例教学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更得不到保证。
(三)旅游管理专业学科众多,学生学习多而不精课程安排出现了“求全”现象。旅游管理专业注重广泛涉猎,开展课程多而杂,教学重点难以把握,不但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耗费了大量精力,且造成了学生学习多而不精,忽视了重点教学。同时,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与学生的兴趣存在矛盾。专业课程占据了上课的大部分时间,以至于学生很少有时间学习感兴趣的课程。
(四)旅游管理专业所涉及的文化课程落后大多数教师认为文化课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由于文化课所占分值不大,教师大都是一带而过,并不会进行细致讲解。同时,大都以国外的案例进行教学,使得学生旅游管理方面存在认知偏差,不能结合实际情况分析,不能发挥文化教学对旅游管理专业的服务、辅助作用。(五)理论与实践不吻合,实践教学与社会要求不符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不能紧密结合。表现为不是理论高于实践,就是理论不能指导实践,二者没有建立良好的互促关系。课程安排、案例分析与实践脱节,与实践不能形成密切相关的联系。
二、职校旅游管理教学的改进方法
(一)教师要转变教学主体地位,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职校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应树立新的教学观念,主动从课堂的领导者转化为协助者;同时,改变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方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旅游管理专业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教学中挖掘学生的潜力。
(二)结合社会最新动态进行专业课堂教学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应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旅游管理的最新要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案例时,应采取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比如,PPT展示结合情景模拟教学,充分考虑现实情况中可能发生的事情。对于不爱参与活动的学生,应尽量让其担任活动小组长。同时,对于那些爱在课堂上玩闹的学生,在进行小组分析时,应首先给他们分配好任务,避免他们玩闹,也让他们在任务中学习。
(三)重点选取必要课程与学生兴趣相结合旅游管理专业在开设课程时,应将主要课程与选修课程相结合。在保证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基本前提下,增加其他课程。学生可结合自身情况挑选课程,增加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四)提高对文化教学的认识教师应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提高文化教学的认识,重视文化教学对旅游管理知识的促进作用。在进行旅游管理案例分析时,应选取与实际结合紧密的案例,注意分析因地域文化、习俗的不同所产生的地域差异,充分发挥文化教学对旅游教学专业的促进、辅助作用。
【关键词】旅游管理 教学体系 创新性
【中图分类号】F59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9-0035-01
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管理旅游业方法、手段的学科,是这个社会的经济、物质文化不断发展所诞生的学科。利用传统模式的教学方法对这种新兴的学科进行教学是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的,所以这些年旅游管理教学者们在不断的探索着旅游管理教学的创新型的模式和方法,以适应这门发展变化越来越快的学科。
一、传统旅游管理教学的问题
(一)教学观念落后
传统的旅游管理教学所传授的知识多是由其他学科引申而来,知识面不宽而且缺乏多样性。教师们的观念也只是传统的教会书本上的知识,让学生们考试过关,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对旅游管理的教学。从而导致教出来的学生只是纸上谈兵,甚至到最后什么都没有学到。
(二)教学目标不明确
旅游管理学是一门社会性质的学科,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而传统的旅游教学只是在课本上做文章。教师们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不知道要教学生如何去做一个好的旅游管理者,学生们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只知道考试通过,却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
(三)教学方式单一
传统教学的模式指局限于学科内的知识,教师们教给学生的知识比较单一,缺乏知识网络与其他学科的交互不多[1]。而且教学方式单一的演示性教学比较多,与学生的互动,促进学生的自发性学习的教学方式比较少。
二、创新性教学体系的建议
(一)创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模式
首先,教师和学校领导要从根本上重视旅游管理这门学科,要确立旅游管理教学的有效目标,同时要积极的激发学生对旅游管理的兴趣,做到教师与学生都重视学科的教学目的。其次,在教学模式上,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为基本,创新教育为核心”的教学理念,从而应用多方面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实施教学。例如现代化的“三段五环一体化教学”,三段第一段是指,在行业基本素质奠基阶段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如心理素质、个人形体、公关礼仪等。第二段是指职业岗位能力提升阶段,该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工作的程序和规范。第三段指职业综合素质拓展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让学生进行相关工作的实习。五环是指,教学目标的实践、教学内容的实践、教学条件的实践、教学管理的实践、和教学评价的实践。这五环结合前面的三段分别制定不同的教学体系,从而能使学生更加有条例,有依据的掌握旅游管理的学习。“三段五环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是职业院校中常见的教学模式[2]。
(二)优化教学师资,培养教学人才
学校要不断加强对旅游管理教学教师的培养,有好的教师才能教出有用的人才。首先,学校可以让学校原有的教师分批去一流的高等院校进行教学培训,拓宽教师的视野,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其次,学校可以采取新老教师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老教师有经验,新教师有动力和新思维,让学生们能从不同的层次去感受旅游管理的魅力和艺术。同时,学校可以选拔那些对旅游管理教学有兴趣的同学进行培养,变成学校新一代的师资力量。第三,学校可以举办各种不同形式的教师培训班,例如每个教师分别讲一节课的交流班或者请旅游企业的领导对教师们进行培训等。并且鼓励教师外出进行访问与游学,让教师的教学不必局限在学科之内。
(三)加强校企合作,增加实践教学
旅游管理学,是面向旅游业的一个学科,也是离不开社会实践的一门学科。没有社会实践,旅游管理教学就只是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就不能真正的去深入的了解旅游业最新的变化,就不能根据旅游业的发展制定新的教学计划,就不能培养出适应当前社会旅游业需求的旅游管理人才。所以,学校应当加强与当地或者周边地区旅游部门和旅游企业的联系,让学生有更多的实践机会,建立校外实训基底,让学生了解更多旅游业最新的发展情况,让学生更加适应目前社会的需求[3]。同时加强校企合作,也能让学生的就业机会增多,为学校赢得口碑与更多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旅游管理教学的创新性教学还是一个充满着可能性的教学模式,需要旅游管理教学者们的不断努力,去适应这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旅游业,来建立更加具有多样性、具有互动性的教学体系,做好教育模式创新、教育师资优化、校内外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只有这样,我国的旅游管理行业才会涌现出更多的具有高行业素质的综合性、创新性人才,才能适应我国高速发展的旅游业。
参考文献:
[1]杨慧.基于协同创新理念的旅游管理专业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