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9-01 16:37:15

序论:在您撰写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森林培育;生态环境;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对于人们日常的生活质量和城市建设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由于人们对于经济的需求,大量利用于自然资源,造成资源的短缺和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的问题,严重的造成生态平衡的失稳状态。随着目前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人们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也意识到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只有合理管理和规划环境,才能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进步,实现现代化的建设目标。

1森林培育和生态建设的概念

1.1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由于关乎人们日常的生活水平,所以对于其建设必须要有一定的水平,通过利用各种措施,实现生态环境的建设,利用生态系统以及水土保持、农林业发展等现代化手段,对于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工作。增加对于森林苗木的种植,有效地恢复自然生态环境。

1.2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主要是对于林区苗木种植的管理手段,通过选择种植地和苗木树,有效地进行种植和栽培,通过现代化技术合理地观测和调控树木生长,控制森林种植的整个环节。

2生态环境建设所面临的现状

2.1水土流失问题

由于树木被砍伐严重,在植被覆盖率很低的地方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现象,我国的生态环境中水土流失就是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由于各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环境不相同,对于水土流失的影响比较大,并且还在日益增长。

2.2土地荒漠化问题

在我国的西北地区和部分地区都存在土地荒漠化的问题,这也是生态环境中比较突出的一个典型案例,荒漠化的土地没有充分的水源和土质,植物存活率很低,随着荒漠化的扩大严重影响了环境,并且还容易伴随沙尘天气的产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困扰。

2.3耕地资源降低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耕地,耕地的资源在不断减少,随着生态环境的变化也影响了耕地质量,阻碍了我国农业发展,使我国农民的切身利益和生态环境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困扰。

2.4生物多样性减少问题

随着人们不断地砍伐和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大大减少了全球绿地面积,没有全面认识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带来的危害,严重损害了生态系统,生物的种类也在人们的肆意开采中不断减少。

3森林培育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性

3.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不断地加强植树造林计划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这对于保护森林的水土资源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树木根茎的生长,可以有效地降低雨雪或者暴雨洪水现象对于土地的冲击力度,增强水分的保护,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2防风固沙,遏制土地荒漠化

通过荒漠地区的树木种植形成森林状态,可以有效降低风速的力度,改变风向,有效地阻止风沙对于土地的伤害,利用树叶对于风沙中砂砾的阻挡,降低对于大气的污染和人类的影响。通过逐渐转变,将荒漠地变成可以种植的农业用地。

3.3防灾减灾,确保农业稳产高产

森林的培育可以有效地确保树木的成活率,根据实际的地区需要种植绿地,可以有效地缓解地区周边的温度,起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并且随着苗木的大量种植可以有效地增加森林中空气的湿度,调节气候,起到防旱防涝的效果,有助于周边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和产量。

3.4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全球现在正在不断地生成温室效应,这对于人类的危害很大,林木的种植可以吸收空气中的CO2,释放O2,随着CO2的减少,温室效应也相应得到改善。目前人们对于森林的保护和种植越来越关注,已经在不断地加强绿地区域的建设,扩大森林的覆盖率,根据资料显示,全球的生态环境通过植树造林的深入已不断地优化,对于生态环境的建设至关重要。

4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对于人类的生活环境影响很大,为了实现现代化的森林建设就需要加强对于森林的培育养护工作。通过森林培育净化空气质量,减少水土的流失,为人类的生活提供更舒适、更健康、更安全的自然环境。所以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确保森林苗木的成活率,直接关系着生态环境改善的质量。我们需要结合现代化的发展,设计合理的森林培育计划,确保计划的顺利开展实施,不断地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杰.浅析森林培育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技服务,2016(6)

第2篇

关键词:森林培育;生态环境建设;重要性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它要求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即遵循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达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实现良性循环、全面发展和持续繁荣。而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也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由于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和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问题层出不穷,因此加强森林培育,建设生态环境刻不容缓。

1森林培育

森林是人类必不可缺的自然资源,森林培育是保护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方式,从科学的含义来讲,森林培育是通过种植大量树木,形成规模效应,借助树木和森林能够将太阳能和其它物质进行生物能量转化,从而为人类生产大量所需的食物、工业原料、生物能源等资源的过程,与此同时能够创造并保护人类和各类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在森林培育过程中,能够给人类带来木材、林副产品,从而产生经济效益,同时改善生态环境带来生态效益,还能够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更多就业岗位产生社会效益。

2生态环境建设

生态环境是人类与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共同基础条件,也是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基础。目前,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基本方针。因此这要求我们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资源,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加强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治理,倡导生态农业建设,致力于将我国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社会。目前我国正面临着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耕地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水旱灾害频发、雾霾、沙尘暴等各种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它们已经严重的影响了我国居民的各类生产生活活动,极大地降低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3森林培育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

生态环境建设总是离不开植树造林,通过森林培育实现生态环境友好发展。森林中的各类植物、动物在生态环境中的物质生产、能量储备以及对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就是森林的价值体现。森林具有复杂的结构、广阔的分布和空间占有量大的特点,因此它能够深刻影响生态环境建设。

3.1森林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对煤矿、石油等矿产资源的使用量剧增,由于缺乏有效的环保措施,或矿物燃料的使用不当,使得空气造成巨大污染。空气中夹杂的烟灰、粉尘、有害气体若是被人体吸入,将严重危害人类呼吸系统,严重的可能致癌甚至威胁生命安全。近年来的雾霾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工业污染形成的废气、微小颗粒造成的。森林中的生物就能够有效的吸收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比如植物的叶子叶片面积大,利用叶片上的褶皱和绒毛即分泌的粘性油脂和汁液能够拦截微小颗粒的移动,对其有明显的过滤和附着作用。同时森林中的各种树木也能够利用旺盛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够有效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硫等有害物质,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

3.2森林能够调节气候,减缓温室效应

森林可谓是一个天然的氧气制造厂。氧气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必需物质,人们在一呼一吸之中需要大量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并且在人类各类工业活动中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天热气,这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一旦大气中蕴含的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超出自然可承受范围就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形成。温室效应会带来全球气温升高,进而产生暴雨、海平面上升、冰川融化等问题,对人类威胁极大。森林中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就能够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并且这种吸收能力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强得多。全球气温得到良好控制,减缓温室效应的同时也增加空气湿度,调节了气候。

3.3森林有助于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且分布区域广,受灾面积大,尤其是地形复杂的山岭山丘地区。森林培育是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项重要措施。森林植物的树枝树叶在枯萎落地之后经过微生物的分解会在土壤中形成一层较厚的腐质层,就像是一块海绵,拥有强大的吸水作用,能够吸收雨水、减缓水流速度,起到削弱洪峰的作用。同时繁茂的植物又能够截留雨水,减缓雨水对地表的冲击力,保持水土。另外,处于地底下的植物庞大根系的作用也不容小觑,它们能够紧紧地抓住土壤,减少土壤随雨水的流失。因此,植树造林一直以来都是我国保持水土的重要措施。

3.4森林能够防风固沙,抑制土地荒漠化,提高土地利用率

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是我国沙尘暴、土地沙漠化十分严重的地区。沙尘暴严重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土地沙漠化则侵占我国大量耕地,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森林在遏制沙尘暴过程中起着一道屏障的作用。森林作为一条天然的防护带,能够降低风速、改变风向,其根系可以加固土壤,进而可以缓解沙尘暴肆虐。沙尘暴得到控制一定程度上也缓解土地沙漠化,减少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损失。

3.5森林是一个庞大的生物系统,有助于保护生态多样性

生态环境建设离不开整个生物群体的参与。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世界上生物多样性十分丰富,但也有不少物种正濒临灭绝。森林培育能够为这些濒临灭绝的珍惜动植物建立一个适合它们的栖息地,这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白成斌.浅析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林科研,2016(6).

第3篇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长期以来都将林业作为一个创造经济效益的部门,忽视了森林对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证生态平衡和自然环境的关键。但是,一些部门为了获得经济效益,过度采伐树木,使我国原本就十分、短缺的森林资源更加紧张,而且,由于森林面积减少,破坏了原有的生态平衡,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缺乏健全的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保障体系我国目前的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面临紧张局势是由于缺乏健全的保障体系。首先,对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新林木缺乏养护措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其次,缺乏对林业建设的激励和补偿机制,群众的造林积极性不高。

2开展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2.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保证生态平衡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以牺牲环境和高耗能为代价,导致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同时,森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调节温度和湿度的作用,还能够有效防止水土流失,降低噪声和保持生物的多样性。经过测定,每100米树木就防护林就可以降低30%的汽车噪声;在生物多样性方面,地球上有8万种植物供人食用。因此,做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对保证生态平衡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林业生态环境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保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也是经济和社会不断发展的关键。做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3森林是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的桥梁

3.1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保证自然环境的健康,也可以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就我国的情况而言,长时间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的发展,在取得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破坏了森林资源,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做好林业生态环境建设工作,不仅可以保证自然环境的健康,也可以为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

3.2森林为可持续发展提供物质保障森林是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农田、湿地和草原都有非常大的影响,森林可以维护这些系统的稳定和质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利用农业和林业相结合的发展方式,既保证了粮食、生物能源的供应,又避免了土壤的退化,实现了双赢。

3.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人口、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多个方面,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是世界范围内的重要课题,经济的发展直接决定着社会的发展进步,缺少经济支撑,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就无从谈起;良好的生态环境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可以说要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保证生态环境的健康稳定。

4结语

第4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发展

中图分类号:X1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一、前言

随着全球生态问题的不断涌现,生态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要想顺应这一形势的要求,有效保护生态,必须对生态破坏状况有一个准确的把握,而生态环境监测是全面掌握生态状况的唯一途径,其体系的建立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生态环境监测简称生态监测,国内的学者提出,生态环境监测是采用生态学的各种方法和手段,从不同角度对各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时空格局的度量,主要通过监测生态系统的条件、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其趋势而获得[1]。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是我国北方生态脆弱带的组成部分。建设其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完善生态监测网络,研究黄土高原生态系统,为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二、建设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的重要性

2.1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在生态环境恶化的固原市,建立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系统,是科学的改善生态环境,使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固原市生态环境遭受过重创,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不但使得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也加剧了贫困问题,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极大地压力,严重地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资源、人口的稳定协调发展。因此,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是宁夏南部山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

2.2研究水源保护林工程技术

固原市水资源十分紧缺。据统计,固原市特大旱灾百年来急剧上升,从19世纪末16年1次上升到20世纪10年1次,由过去3年l小旱,变为3年1中旱,小旱年年有,不少河流基本干涸,地下水不断减少。缺水给固原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障碍,为此固原市采取了许多措施提高对水的利用,农业采用集雨、集水、打井、打窖、修水库、百井扶贫等生命工程;林业在整地环节上采取“漏斗式”、“88542”方式整地等[2]。这些都是一些应急措施,从根本上还是缓解不了旱情,因此,只有通过生态环境建设,用生态环境监测数据作技术支撑,扩大水源涵养林面积,提高境内水源保护林工程技术水平。

2.3维持区域生物多样性

固原市境内有国家级六盘山森林自然保护区、云雾山长芒草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火石寨丹霞地貌自然保护区、党家岔(震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等,形成了森林野生动植物、草原生态系统、地质遗迹、地震遗迹、湿地类型较全面的区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格局。

六盘山自然保护区是宁夏水资源最丰富和植物种类最多的地区。云雾山属干草原类型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黄土高原长芒草草原保留面积最大的典型地段。因此,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数据,科学合理的指导实施大六盘该区域生态经济建设,切实保护区域内的野生动植物资源,维持和丰富生物多样性是十分必要的。

生态环境问题已是全球性问题,所确定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应与国内国际生态监测工作发展衔接[3]。固原市位于黄河中下游黄土高原地区和半湿润向半干旱过渡区,其生态环境好坏也影响着邻近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就要求其在保护过程中要依据生态经济原则,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如果生态环境建设只求改良当地生态环境而忽略周边地区的环境,那么这一区域的发展也是不可持续的。科学有效的生态环境建设需要有足够、长期、连续、准确、有效的基础数据和基础资料做支撑,因此建立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2.4科学建立绿色GDP核算及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目前,环境质量指标已列入各地政府考核,通过对当地生态环境监测体系长期定位研究,深入了解其对生态环境的功能作用和动态变化趋势,可以确定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各类森林的量与质的阈值,有效监控环境生态工程的实施。评价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工程。通过量化评估,为建立绿色GDP核算、生态经济科学补偿制度,相关法律法规的修订,以及生态建设工程等的投入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5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

宁夏回族自治区大多数回族主要聚居在固原市。固原市的回族人口比例48%,有的县已超过70%。近20年,固原市发生严重旱灾7次,平均3年一遇。山大沟深,靠“天”吃饭,“十年九旱、春夏连旱、靠天吃饭”是这里的基本特征。就是在这样的恶劣自然条件下还生存着180万人口。虽然固原市实施的扶贫开发工程有一定的成效,但由于自然环境的生态功能严重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使得这一地区在灾年的返贫率特别高,扶贫难度很大,一直困扰着各级政府。因而固原市不能与宁夏整体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同步,形成了很大的区域发展差距。

通过生态环境监测的准确数据,科学合理的指导实施固原区域生态经济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有利于落实国家民族政策和维护少数民族地区的团结与社会的稳定。

三、结论

建设固原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是研究该地区生态系统发生、发展和演替规律的必然手段,对于开展山区天然森林生态系统、天然草原生态系统、人工草地和农田生态系统的类型、结构、功能和空间垂直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具有很高的科研和学术价值。也是对我国西部典型生态脆弱区的开发活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普遍的支持作用和示范意义。因此,建设固原市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张建辉,吴忠勇,王文杰,等.生态监测指标选择一般过程探讨[J].中国环境监测,1996,12(4):3-5.

[2]刘平,曹文洪.彭阳县南山生态经济流域治理模式探讨[J].中国水土保持,2012(10):3-4.

第5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建设;城市发展;重要性

前 言:优雅舒适的城市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学习的前提和基础,也是社会进步发达的表现。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条件,因此,城市的生态环境建设对整个城市系统的管理和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符合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能够创造一个友好的、和谐的、良性的发展环境。城市生态环境包括城市中的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自然环境包括物理及生物环境,像日照、空气、温度、河流、土地、植被等;人工环境包括市政基础服务设施,如建筑、街道交通、水、电、园林绿化等。

1.城市生态环境的现状

我国现阶段各大城市生态环境的境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大气污染加剧,酸雨、雾霾等问题多多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燃煤与汽车尾气造成,集中在城市和工矿区,近年来一直呈直线上升趋势,我国许多大中型大城市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划入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列,尤其是酸雨和雾霾问题,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身体健康,许多地方的污染指数已经爆表。由于工业上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造成酸雨危害日趋严重,通过对城市降水的监测,我国的酸雨区面积约国土面积的30%以上,其中以西南华南地区最为严重,已对动植物生态和建筑物构严重危害。

1.2城市垃圾污染严重

到目前城市垃圾总量已占全球垃圾总量的九成以上,成为当今全球的公害,城市垃圾主要包括工业垃圾和居民生活垃圾,大量的工业废渣和生活垃圾堆积在城市郊区和河流荒滩上,这对土地资源和其他资源是一种浪费,更造成了环境的第二次污染。

1.3城市沉降

水资源的严重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超采地下水,地下水超采的直接后果是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地面下沉产生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并容易诱发各种人为的灾害,如近期新闻报道的四川、西安等大城市的地面沉降,造成房屋的整体塌陷,严重危机市民人身安全。

1.4噪音污染大,人均绿地少

城市环境噪声主要是由运行中的各种行业设备产品噪声以及人群活动声向周围生活环境辐射而产生。我国很多城市都有噪声污染,人均绿地较前几年虽然增长了一点,但与国外相比,还是相差甚远。

2. 城市生态环境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1城市绿化系统建设是城市发展建设的关键

城市绿化系统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第一生产力,它是在特定的土地范围内,根据一定的自然、艺术及工程技术规律,运用各种园林要素组成,给予美的思想设计,加以人工措施组合建造,主要供游憩、休息和活动的空间境域。它包括各种公园及风景名胜区,还包括城市街道、广场等公共绿地。城市园林绿化的功能:具有自净能力及自动调节能力的城市绿地被称为"城市之肺",它构成城市生态系统中唯一自然"纳污吐新"、具有反馈机制的子系统,是优化环境保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基地,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设施。城市绿地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生命支持系统,在保护和恢复绿色环境,维持城市生态平衡和改善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方面,起着其它基础设施无法代替的重要作用。园林绿化是最大的"空气净化器",是天然的"除尘器"、"消声器"、"造氧工厂",它能防风、防火、防震、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市政设施。人的生存离不开新鲜空气,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成逐渐上升的趋势。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促进了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2.2建筑设计生态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

建筑是城市人工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城市生态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以建筑设计为着眼点,生态建筑主要表现为: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注重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与遮阳,为改善小气候采用多种绿化手段,为增强空间适应性采用大跨度轻型结构,水的循环利用,充分利用建筑废弃物等。为了使建筑生态化,设计中常用的手法有设缓冲层,通过缓冲中厅或边厅,有效的减少建筑能耗,缓解外界环境不利影响,创造出舒适宜人的内部环境。建筑设计中还应组织好穿堂风,自然通风是建筑设计中重要的绿色手段之一,可以改善室人居环境及室内空气质量,带走夏季室内热空气。生态建筑还应利用绿色建材,减少对人体的危害。尽量把绿色引入室内,利用室外绿化改善室内小环境。

3.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应对策略

3.1加强环保法制社会的建设,增强市民环保意识

首先各级政府要增强自身的环保意识,把现有法律法规贯彻好,加强执法工作,在全民中开展环保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加公众的环保意识,让大家认识到好的生态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污染、生态的破坏给当代及子孙后代带来的严重后果。使企业树立清洁生产、消费者树立绿色消费观。加强法制要不惜一切代价,以牺牲短暂的一时的经济利益,来换来长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使我们及子孙后代有一个永续利用的生存环境。

3.2科学合理的进行城市规划和管理布局

城市在规划时应考虑到地形、气象、水文等对环境的影响,城市工业严重污染区一定要布置在下风向,工业布局要密切注意河流的走向、流量、泥沙的流动规律和河流的自净能力等,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比例,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要有前瞻性,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发展,运用城市土地价格机制,控制城市规模恶性膨胀,实施制度创新,实行环境资源的有偿使用。

3.3大力环保产业发展,加强国内外的交流合作

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严重,需要建设的环境保护工程和基础设施很多,发展环保产业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政府应该出台政策来支持环保产业的大发展,让其成为新世纪的支柱产业。加强国内外交流,吸取教训,吸收国外先进的技术、理念,使我们少走弯路,避免资源浪费、重复建设。

结 语:生态城市已经成为新时期的城市发展方向,生态城市的根本目的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与人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打造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互惠共生与和谐共存,达到环境优美、生态友好的栖息环境。生态城市具有明显的系统综合性、和谐高效性、整体联动性于可持续性的发展特点。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与人的发展要实现良性循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注意质量的同时兼顾速度。关注个人利益的同时,保证整体利益与社会毅力的延续和协调,生态城市成为国际化城市的必然趋势。在目前生态环境形势严峻的现实基础上强调生态环境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及对于提升城市水准的重要性,具有理论、政策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麻岩.可持续发展中的生态环境建设[J].理论学习,2003,12:65.

[2]朱团钦.生态环境建设与城市发展[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3,11:30-32.

第6篇

关键词:生态环境 森林培育 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7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3(b)-0136-02

随着市场经济进程的逐步加快,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这也给经济发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和限制。因此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开展森林培育,充分发挥森林净化空气、减污供氧等功能。该文就从森林培育的意义及重要性入手,深入了解森林培育的重要性,掌握森林培育的有效方法。

1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但工业时代初期以环境、资源换取经济利益的方式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也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限制,难以满足人们对木材的需求,不利于森林培育工作的开展。

1.1 构建生态环境的重要意义

在长期生态平衡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影响下,人们积极运用生物、物理、化学等手段开展生态林业种植,针对已经退化或是退化较为严重的生态环境加以治理和改善,以期能够早日恢复我国壮丽山河。这是我国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建设方针,它需要几代人的共同努力。

1.2 森林培育

森林培育顾名思义就是通过进行大面积种植树木,达到扩大森林面积、丰富树木种类、丰富森林资源的目的,并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充足的能源和原料,构建更加优质的生存环境。森林培育对象有人工林和天然林两种,而培育内容有苗木培育、种子选择、森林营造、森林立地以及森林赋予等,森林培育不仅有利于改善环境,增加木材生产量,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它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定向化、集约化发展,全面提升整体生态环境质量。

2 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影响因素

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是人们生存的基本要求。在漫长的社会发展中,人们对环境的开发利用能力越来越强,但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自然环境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水旱灾害以及耕地资源减少等自然灾害频发,这就是自然对人类自然环境破坏的大力报复,人们只能反过来向环境投入大量的环境改造资金,不断减轻自然危害程度。

2.1 土地荒漠化

人们所说的土地荒漠化指的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如今我国土地荒漠化较为严重,且土地荒漠化面积急剧扩大。荒漠化面积在我国土地总面积中所占比例较大,受大风侵蚀的影响荒漠化面积较大。我国至今有4亿人口受荒漠化问题的威胁,这极大地降低了土地生产能力,造成了严重的生态平衡破坏,易引发沙尘暴。这其中有大风引发的风蚀荒漠化,还包括水蚀、冻融和土壤盐渍化形式几种,但是荒漠化仅限于西北地区。

2.2 土壤破坏严重

目前,我国耕地资源极为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土壤盐渍化和土地生产力不断下降,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这也极大地影响了耕地质量。我国水土流失的特点为面积逐步扩大、水土流失类型较多、流失问题严重,主要包括水力、风力、重力几种侵蚀类型,这种破坏不仅会影响水质,还降低土壤生产力。

2.3 水旱灾害频发

我国水资源极为丰富,水是生命之源,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标准的四分之一。S着水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资源利用率逐渐降低,这造成了水资源严重短缺的问题。作为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水资源的限制会极大地阻碍其他项目的正常开展。同时,受南北地域气候差异的影响,各地降雨量大有不同,水资源分布极为分散,一般是夏秋季节降水多,冬季降水少,东南部降水多西北部降水少,降水地区差异易引发旱灾和水灾。

2.4 自然物种种类减少

自然界中的生物有千百种,各个物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且各物种之间有着若有若无的联系。人们对森林资源的过度利用、乱砍滥伐现象极为严重,前期林业生产经营方式选择的错误,造成了植被数量的急剧减少,严重影响了生物多样性,越来越多的生物面临着消亡殆尽的局势。众多生物丧失了森林的保护,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给人们造成了严重的困扰。

3 森林培育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生态环境问题是当前世界性的大问题,由于人类一段时间内过于追求经济发展,大量地向自然索取资源,引发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当前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3.1 防风固沙

随着森林植被的大面积栽种,森林植被具有极好的防风固沙的作用,这能够有效地抑制土地荒漠化的发展。从防风效益的角度来看,防风固沙可通过改变风向和降低风速两种方法达到减少土地荒漠化面积,防护林带的培育有利于扩大防风范围,提升土地栽种森林植被面积,降低风速。对于风沙较大的地区,笔者建议采用防护林带加护网设置方式,将大风转变为小风。我国近年来所采用的森林植被在于,有效地降低了大气浑浊度和降尘量,是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措施之一。

3.2 水土保持

对于水土问题较为严重的当今社会,人们必须要不断进行水源涵养,提升水土保持水平,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森林固土吸水的作用。据相关数据统计,植树造林能够有效解决水土流失问题,延缓洪峰,维持水量平衡。

3.3 保护生物多样性

生态环境优良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我国是一个生物物种极为丰富的国家,各种种类的生物高达数万种。但随着生态环境的恶化,不少生物物种受到灭绝的威胁,我国对于这一问题积极采取保护措施,从数量和质量方面不断进行森林资源恢复,拯救濒危动植物工作也在展开,相关部门还应加大投入力度,加大环境保护范围。

3.4 提升农业生产产量,减少耕地面积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粮食需求量较大,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对生态平衡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类对生态环境的不断开发和利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因此,必须要不断提升土地粮食产量,提升土壤肥力,减少森林砍伐面积,减少自然灾害对土地的影响,改善农作物种植水平,实现农业稳定生产。

4 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

针对森林培育工作现状,我国积极制定了一系列的护林造林经营方针。根据地域气候、土壤等特点选育良种,合理规划林业种植结构,开展科学合理的封山育林措施,提高森林涵养能力,做好水土保持,实施多样化的生物物种保护,不断增强森林生态功能,建立有效的生态经济防护体系。

森林资源对生态环境影响深远,通过森林培育来强化生态建设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该文在概述森林培育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影响生态环境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探讨,以期对相关研究工作有所启示。

5 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环境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当今社会,环境保护已经迫在眉睫。人们需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做好长期备战准备,更好地保证森林培育水土保持工作及生物多样性,加强森林培育工作。

参考文献

[1] 岳燕杰,刘尔平.森林培育和生态环境建设关系的探讨[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0(2):10-12.

第7篇

关键词:森林培育;生态环境;建设;发展

1 森林培育和生态建设的内容

(1)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环境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其主要是利用生态系统理论结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对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与建设,其主要内容涉及多个领域,例如林业、农业、畜牧业,并通过生物学、物理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对脆弱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是科学的生态治理与重建的手段。

(2)森林培育。森林培育主要是对育林过程的全面控制,包括森林立地、树种选择、林木种子生产和经营、苗木培育、森林营造、森林生长发育、结构及其调控、森林抚育和改造、森林主伐与更新等环节在内的全过程。

2 生态环境建设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人类与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生态环境的作用,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彻底,生态环境的过度开发与破坏造成生态环境恶化面积越来越大,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其主要造成的环境问题有以下几部分。

(1)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一直是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由于在发展时期对森林资源的大肆砍伐及开荒造田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因此在许多地区都出现了水土流失的情况,其分布多、面积广,并且有一定的扩大趋势,为治理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

(2)土地荒漠化与沙尘暴。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的主要成因是森林及植被遭到破坏,土地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地荒漠化,而沙尘暴的形成则是土地荒漠化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及沙尘暴会加剧土地退化的速度,并且会致使生态环境恶化的更为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3)植被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环境是形成完整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保证生物多样性的前提。我国森林资源多年来不断的被开发利用,培育速度无法赶上开发速度,造成森林资源逐渐减少,一些气候较为干旱的地区存在水土流失及土地荒漠化的情况,森林存储量较少,形成森林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这种掠夺式的开发使森林生物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致使一些生物数量逐渐减少,严重时会造成物种的灭绝。

(4)水旱灾害严重、水资源短缺。水作为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资源,一直是困扰我国的重要问题,目前我国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仅排在世界第六位,我国人口众多,再加上环境的恶化问题,水资源已经出现严重短缺的现象。由于我国地理环境广阔,造成降水分布极度不均,致使不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旱灾与涝灾。

(5)淡水和湿地生态系统受损。我国淡水资源的含量已经逐渐无法满足人们用水的需求,目前河流断流与湖泊干枯使我国淡水资源储存量急剧减少,直接影响到沿河以河水为主要灌溉水源的绿洲生态系统,河流的断流不只影响了我国水资源的供应,还影响了航运交通运输。另外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正在遭受日益严重的污染。湖泊和沼泽不但是地表水的天然贮存库,还因为其巨大的生态功能而被称为“地球之肾”。我国的湖泊以其分布广泛、类型多样、成因复杂而著称于世。但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湖泊普遍出现了湖面退缩、水位下降、水量减少、湖水咸化甚至干涸消亡等现象。尤其是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人类的干扰破坏使得种群数量大幅下降,生物多样性降低。

(6)“三废”及农村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工业“三废”不但给人类的生活环境带来危害而且日益加剧危害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空气质量下降,农田生产力下降,而且受污染的家副产品直接损坏人类健康。生态环境恶化退化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并阻碍其发展。

3 森林培育对生态环境建设的作用

森林是生态环境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主体,人类的生存环境离不开森林的作用。在生态建设中,森林培育工作的进行是生态建设程度的体现。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21.66%,预计今年将达到23.04%,这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成果,而森林培育在生态建设起到的功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1)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是森林资源具有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功能,目前我国通过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来治理地区水土流失的问题。由于森林对自然界水域流量具有控制的作用,其可以减轻暴雨洪水对水土的冲击,同时又可以涵养水源,避免干旱季节河流水域的枯竭。

(2)防风固沙,遏制土地荒漠化。沙尘暴是土地荒漠化的推手,荒漠化又是沙尘暴形成的原因,这二者之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而在沙尘暴多发地区,培育一片森林可以有效阻止沙尘暴对土地的侵蚀。在沙尘暴多发地区一条森林带可以有效的降低风速,改变风向,森林的枝叶可以阻隔风中的沙砾。大规模的绿化带不止可以起到降尘的作用,还可以肥土,通过森林的培育可以使土壤在树木的作用下逐渐恢复养分,从而起到遏制土地荒漠化的作用。

(3)防灾减灾,确保农业稳产高产。调节气候也是森林的一个重要作用,根据调查显示,在森林地区,其所产生的日夜温差较小,并且对比附近区域,森林区域冬日温度要高于其它地区,而在夏日温度要低于其它区域,可以起到一定的恒温、防寒、防冻的作用。并且在森林中,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森林空气湿度要明显高于无植物区域。因此森林可以有效的调节当地的小气候,并且起到防旱防涝的作用,使防护区域内农作物可以有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其稳定高产。

(4)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在人类活动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也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大面积的培育森林资源可以有效的促进森林吸收二氧化碳,向空气中释放氧气,缓解温室压力。森林是天然的氧气库,增加森林的覆盖面积可以有效的减轻我国现今的环境问题,减少空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据调查显示,我国近些年来森林储备量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森林资源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也有所增强,在调节我国空气质量,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5)保护物种资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理念中,保证生物多样性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在我国,大部分的生物都是以森林作为栖息地,并在此繁衍生息。由于森林资源的破坏造成我国一些物种失去家园,面临着灭绝的危机。目前我国正大力开展恢复生物多样性的工作,通过对森林的培育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使物种可以有一个安全的栖息地,从而保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森林是物种最好的保护屏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通过对森林的培育,恢复物种赖以生存的家园,从而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做出贡献。

4 结束语

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促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系二者之间的平衡,而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对其进行培育是生态环境建设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森林可以有效的调节气候、改善环境、保证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中重要的自然资源,而通过森林培育也可以有效的推进生态环境的建设,促使我国走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林杰.浅析森林培育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农技服务,2016,33(6):166.

[2]尹立新.浅谈森林培育在生B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J].大科技,20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