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9-01 16:37:07
序论:在您撰写社会治理水平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 高速公路管理
中图分类号:D631.4 文献标识码:A
高速公路社会管理工作作为社会管理工作的一个组织部分,只有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不断变化的形势,深入研究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对策和措施,大胆创新管理方式、方法,才能跟上时展的潮流。提升高速公路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工作水平,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加强机制建设,严格落实综合治理工作各项制度
(一)建立健全高速公路道路交通安全社会管理运作机制,明确责任,落实监督、考核,实现文明交通与社会管理共建。
要保持高速公路交通管理与社会管理工作目标的一致性,将高速公路交通管理纳入社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从行政和法律手段向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社会、道德、科技等多种手段转变,通过发挥社会监督和舆论引导的作用,营造文明交通氛围,推进交通环境不断改善。特别是要明确重点,将行人、非机动车、拖拉机、摩托车、牲畜上高速等违法行为纳入当地综治考评,启动综合治理的社会治理防范工程体系,建立社会化管理长效机制。
(二)完善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机制。
健全高速公路管理资源共享机制,完善当地政府主导,地方各级各部门与交警、路政、经营单位联合指挥的工作模式,完善交通技术监控设施和科技管理手段,保障高速公路安全畅通。规范高速公路交通应急管理,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及时应对高速公路的紧急突发事件。
(三)建立信息共享和联动工作机制。
整合各部门的管理资源,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和联动工作机制,通过地方党委、政府与路政部门、高速公路管理部门建立及时高效的沟通联系,及时将各类违法犯罪信息以及其他路面信息与县政法委、各职能部门、沿线乡镇政府进行沟通,强化对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提高交通管理工作整体效能
(四)加强请示报告和宣传机制建设。
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高速公路治安工作情况,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充分调动各部门、各种社会力量,统筹各种社会资源,推进高速公路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同时,要加强法制宣传,深入乡村、工厂、学校等广泛宣传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知识,营造强大的舆论声势和良好的社会氛围,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维护高速公路社会治安的自觉性。
二、加强各项管理,推进综合治理工作纵深发展
(一)健全会议制度,实现源头共管。
健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继续推进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建设,进一步巩固“政府牵头、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格局。切实解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突出问题。针对交通安全管理出现问题的地区,实行重点整治,增加整治力量。
(二)加强道路交通管理。
组织开展各种活动,加强道路交通安全源头管理,着力消除安全隐患。积极会同安监、路政、高速公路有限公司等部门,深入开展公路危险路段排查治理工作,消除一批公路安全隐患,整治一批秩序混乱路段。
(三)加强服务区管理。
要加强对服务区行业场所和暂住人员的审核和日常治安管理,督促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建立健全治安和消防安全管理制度,维护好服务区的社会治安。特别是要与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和当地派出所在服务区统一设立治安办公室,设立统一标识的服务区治安岗亭,加强治安管理和便于群众报警。同时,督促高速公路交通管理部门完善安全设施,加强保安力量,确保服务区的治安稳定。
(四)加强应急管理。
加强与气象、路政和高速公路经营单位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协调沟通,提高恶劣天气预警能力,真正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进一步完善道路交通应急管理预案,认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恶劣天气、处置突发事件、救援抢险、排堵保畅的能力。
三、努力化解社会矛盾,巩固综合治理工作效果
加强舆论引导工作,不断推进公共关系建设,着力建立公开、透明的沟通机制和积极、稳妥的矛盾化解机制,努力赢得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与广大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的关系,巩固综合治理工作效果。
(一)加强舆论引导工作。
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协作,完善新闻宣传报道机制,及时向媒体通报高速公路社会管理工作情况,引导媒体加强对交通管理工作的正面宣传。同时,要建立网上舆情动态分析制度,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和引导,避免失控现象。
(二)进一步推进公共关系建设。
推广高速公路工作人员公共关系建设的经验,加强工作人员与群众的双向互动联系、沟通,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工作的先进经验、工作人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努力增进群众对高速公路社会管理工作的了解与理解、关心与支持。为高速公路社会管理部门搭建倾听民声、了解民情、回应民意、改进服务、树立形象的交流平台。
(三)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努力为群众排忧解难。
深入推进各种信息公开,及时回应群众对高速公路社会管理工作的期待和要求,切实整改执法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不断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四)做好社会维稳和站区维稳工作。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领导的需要,更是提升政法队伍素质,改进政法工作的需要。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深刻内涵,必须坚持“四个统一”,即: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办案的统一,坚持政治工作与政法业务的统一,坚持严格执法与执法为民的统一,坚持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厚德载法,德正法严,当前,桐柏的政法队伍整体状态良好,在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桐柏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也是我们多年来坚持政治与业务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还不够完善,我们的队伍中还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只有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融入到各项政法业务工作中,贯穿于政法业务工作的全过程,才能取得好的效果;我们的政法干警只有牢固树立公平正义的理念,才能使宪法规定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落到实处,才能把打造平安桐柏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才能更好的维护人民利益,才能促进桐柏社会和谐发展。因此,政法各部门要认真组织,联系工作实际,把法治理念教育与当前各部门的重点工作结合起来,与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通过教育活动推动工作更好开展。在具体工作中,政法各部门不仅要实行业务工作目标责任制,也要落实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研究、分析、检查、考核、责任追究等制度,落实“下管一级履行职责,上连一级追究责任”的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对确因管理不严造成干警违法违纪的有关领导要真查处,真追究,绝不宽容手软。
做到“四个坚持”扎实开展好学习教育
坚持领导带头。党委政法委和政法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切实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自觉主动,工作上狠抓落实。政法各部门要根据中央和市委的安排部署,制定好教育活动的具体措施,保证教育活动有条不紊地扎实开展。要注重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努力发挥他们在工作中的示范带动作用。要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及其取得的显著成效,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政法部门领导要带头参加学习,带头查找问题,带头制定整改措施,带头抓好落实,要按照省、市委政法委的具体要求,制定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要加强专题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好的形式和方法,不断增强学习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做法,不断推动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取得更大的实效。
坚持学习与工作并重。要正确处理好教育活动与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特别是在当前任务比较繁重的情况下,要克服把开展教育与抓工作对立起来的思想以及不联系自身思想实际和工作实际,把理念口号化、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要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与当前各项重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力争在加强和改进党对政法工作的领导、完善维护稳定领导体制、推进基层平安建设、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妥善处置人民内部矛盾等方面取得突破,真正把教育活动的成效体现到解决突出问题、促进各项工作上来,要善于在工作中学习,通过学习推动工作,做到“两不误、两促进”,用推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教育活动的成效。
坚持密切联系实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活动能否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取决于能否紧密联系政法干警思想和政法工作的实际,真正解决好认识上和工作上存在的问题。政法各部门要紧紧抓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要对近年来发生的执法不公正、不严格、不规范、不文明以及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对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剖析发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深入开展大讨论,有针对性地制定整改措施,切实解决“权从何来,为谁掌权、为谁执法,如何执法”的重大思想观念问题,真正在促进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上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政法队伍和政法工作的满意度。
坚持建立长效机制。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是新时期政法队伍思想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政法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注重制度和机制建设,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能够随着形势的变化不断取得新的成效。政法各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干警个人自学、集中教育、定期培训等制度,帮助干警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和业务素质。要加强相关的配套制度建设,建立科学的考评制度,提高考核针对性,有效运用考核结果促进干警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自觉性何主动性。
搞好“四个结合”全面提升基层政法工作水平
一是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我们政法系统当前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广大政法干警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牢政法干警“公正执法、一心为民”的思想基础。
二是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同争当争先创优实践活动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学历教育、岗位培训、岗位练兵和创建示范岗等多种方式,树立起一批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工作的先进典型,在全县政法系统形成一种争先创优的良好风气,以先进典型带动教育活动的全面开展,营造政法干警“争先创优、乐于奉献”的工作氛围。
本文结合民生银行公司治理实践,就如何加强董事会建设、提高公司治理水平,谈几点看法与体会。
正确区分“三会一层”的职责界面,明确董事会职责定位
在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董事会具有“决策与控制”的职能,居于公司治理的中心环节。董事会的有效运行,决定着商业银行内部治理机制的健全与否,从而直接影响着商业银行的效率与风险状况。有些专家学者认为:“唯有强大的董事会,才有强大的公司。”其正是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公司治理效果,首先要抓好董事会建设。但是,突出董事会的核心作用,并不是说董事会可以在公司治理中“包打天下”、“唯我独尊”,而是应该在正确划分并明晰“三会一层”职责边界的前提下,界定清楚董事会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要保障董事会工作既不能“缺位”,也不能“越位”。从根本上讲,只有保障“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才能提高公司治理的整体效果。
以民生银行为例,划分并明晰“三会一层”职责边界及其基本工作机制是通过不断修订《公司章程》来实现的。我们认为,《公司章程》是银行内部的“基本法”或“根本大法”,一个完善的《公司章程》是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高效运营的关键和基础。民生银行成立伊始,即在第一次股东大会上通过自身的公司章程,该章程借鉴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对各方的责权利、职责边界进行了约定。但由于当时对现代企业制度的认识不足以及相关部门也缺乏明确的指引,使得最初的公司章程显得比较肤浅(整个公司章程仅有32条)。随着公司治理实践的不断深化及监管部门对公司治理结构监管的不断完善,民生银行公司章程也经历了一个反复修订、不断完善的过程。目前民生银行公司章程已经历20余次修订,几次重要的修订时机主要是在A股上市、《公司法》及《证券法》的出台和修订、监管部门(包括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证券交易所等)关于公司治理法规的出台及其修订、适应申请香港上市要求等时进行的。每次修订我们都十分重视,董事会设章程修改小组,并在法律顾问的配合下,力争使公司章程满足监管要求并适应本行公司治理的实际需求。目前,民生银行公司章程全文23章,共计336条。通过公司章程的修订和完善,民生银行“三会一层”之间权责划分越来越明晰,为民生银行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界定清楚了董事会的职责范围后,确定董事会的重点工作就成为董事会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本人认为,战略管理、风险管控、绩效管理和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的基本职责,也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的工作重点。紧紧抓住这四个环节开展工作,才能发挥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在这四项基本职责中,最重要的一项是战略管理。董事会必须为经理管理层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及发展路径。通过风险战略制订、资本管理及督导完善内控框架和风险管理体系等方式履行风险管控职能。要倡导良好的绩效文化,重点做好高级管理层的绩效管理工作,对高管层组织实施发展战略、风险战略情况以及经营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的考核与奖惩。对于民生银行,董事会也把建立“公开透明、高效和谐”的公司治理机制作为重要职责,力争不断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经营管理层负责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但在经营管理中必须贯彻执行董事会制订的发展战略、风险战略,并根据董事会制订的发展战略、风险战略制订年度经营计划和经营目标,上报董事会审议批准。在民生银行,董事会不直接插手日常经营管理,而是通过制订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战略去指挥银行的经营活动,并通过经营绩效的考核与评价,兑现业绩薪酬,来保障战略规划的实施。
然而,按照《公司章程》及相关制度规定,“三会一层”各司其职开展工作,仅仅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基本要求。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和效率的角度讲,仅仅强调“三会一层”各司其职是不够的,还必须强化“三会一层”之间相互协调和配合问题,要形成合力,步调一致。否则,各自为战甚至相互矛盾,公司治理的效率就必然会下降。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中心环节,必须加强“三会一层”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对重要问题要通过沟通交流达成共识。本人认为,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起核心作用的一个关键就体现在沟通交流环节上。“制度与规定”是冷冰冰的东西,缺乏人情味,有效的沟通交流机制能够促进“三会一层”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提高公司治理的水平。另外一个问题是,商业银行董事长也要有一个良好的定位。在民生银行,本人是董事长,但本人并不认为自己是老板、最高决策者。本人对自己的定位是:董事会的牵头人,会议的主持人。作为董事会的牵头人、协调人,一项重要的工作是加强“三会一层”的沟通交流工作,促进公司治理的和谐高效。同时,作为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的主席,本人工作的重点是战略制订、战略调整,推动战略规划的实施,包括推动战略性的重大改革及经营模式的转变。
董事会要贯彻科学发展观,抓好战略管理
董事会工作不能陷入具体事务,必须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围绕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和发展战略三个环节输出“软实力”,其中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决定着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银行健康发展的灵魂,而发展战略则是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的集中体现。商业银行董事会应在树立正确经营发展理念、优良企业文化的基础上,集中力量编制出一个符合自身实际的行动纲领,这是董事会行使战略管理职能的关键环节。就民生银行而言,我们的董事会主要从战略制订、战略实施、战略调整三个方面强化战略管理职能。
战略制订。2006年,本人当选董事长后,着手处理的第一件事就是制订《民生银行五年发展纲要》(简称《纲要》)。当时,董事会专门设立了工作组召开研讨会,认真回顾民生银行十年发展旅程,研究分析国际国内金融发展趋势,工作组起草了《纲要》。那时我们认为,民生银行已经成功渡过了生存阶段,正步入战略转型阶段。《纲要》分析了实施战略转型的必要性,描述了转型期战略性调整的涵义,确定了战略转型阶段的总体目标,并从公司治理、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对外并购、风险管控、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与品牌等八个方面构建了目标体系及其实现策略。本人认为,董事会研究制订发展战略的过程也是董事会内部对重大发展问题充分沟通交流、达成共识的一个过程;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共同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有利于统一董事会成员的思想认识,也有利于提高未来董事会的决策效率。
推动战略实施。《纲要》编制完成后,经董事会战略发展委员会研究通过,提交董事会审议批准。然后开始组织战略实施,主要举措包括:一是宣讲《纲要》,统一全行思想认识。董事会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与推广活动,包括印制下发《纲要》单行本、邀请总行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分行领导班子畅谈五年规划、在分行行长会议上召开“五年发展纲要专题会”、组织《纲要》巡讲团分别到分行进行巡讲。这些活动促进了基层员工对《纲要》的深入理解,得到了全行各级员工的广泛认同,使之成为全行上下一致的行动指南。同时,通过媒体见面会、投资者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对外宣传《纲要》的精神及民生银行未来的发展蓝图。
二是在宣传推广的基础上,制订《五年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对《纲要》的实施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并编制《五年发展纲要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推动总行和相关责任部门制订初步实施方案。对于《纲要》的实施进展情况和行内重大改革情况,全面启动监测评估工作,以保障《纲要》的顺利实施及董事会决议的全面贯彻落实。
三是适应战略转型需要,全面实施内部的调整提升。为适应战略转型的需要,董事会借鉴国际先进经验,集中全行上下的智慧,反复研究讨论,推动经营管理层制订了《公司金融事业部改革方案》,对全行公司业务主要产品线和行业线实行事业部管理体制,并重新界定了分行、支行的定位与职能,优化中后台机构设置,按照流程银行的要求打造专业化管理与专业化销售模式。
四是探索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模式。经营多元化、国际化是《纲要》确立的发展方向,根据《纲要》实施方案,在董事会的统一领导下,探索推进多元化、国际化的发展进程,目前以民生银行为主体投资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基金公司已经开业运营,另外,民生银行于2009年11月26日H股成功发行上市也实现了资本国际化。
战略调整。战略发展规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必须结合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及战略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必要的调整,这是董事会战略管理的重要内容。目前,《纲要》已经实施了几年的时间,国际国内经济形势也发生深刻的变化,现在看来,原来的《纲要》还是稍显单薄,内涵不足,因此,民生银行董事会于2010年着手修订《纲要》,进行战略调整。未来目标是要把民生银行办成一家最具特色、盈利能力强的银行,那么,市场该如何定位?如何实现未来目标?这些就成为目前实施战略调整的具体内容。
董事会要明晰风险管理政策,推动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做好风险管控工作
依据中国银监会的监管要求,董事会对银行风险负有最终责任,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中要发挥核心作用。我们的体会是:董事会主要是通过风险管理基本政策的制订、资本管理以及督导完善内控框架和风险管理体系等方式履行风险管控职能,发挥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民生银行董事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风险管理:
制订年度风险管理基本政策并监督执行
民生银行每年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牵头,组成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聘请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参与,共同编制《中国民生银行年度风险管理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该《指导意见》紧密结合宏观经济形势和民生银行风险管理工作实践,指出年度风险管理的关注要点,提出年度风险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明晰风险管理政策、风险标准、风险偏好,并对《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与评估工作提出具体要求。《指导意见》编制完成后经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研究讨论,报董事会审议批准。
《指导意见》作为董事会风险管理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董事会要求全行上下应高度重视,积极贯彻落实。管理层要根据《指导意见》的要求做出具体安排部署,提出定量指标的年度目标值,落实风险管理各项工作的目标责任和完成时限,于《指导意见》发文后15个工作日内报董事会备案。二季度末和年底,管理层要对《指导意见》的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自检、自评和总结,并分别于6月和12月后10个工作日内向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专题工作报告。同时,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加强对《指导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工作,每半年向董事会做一次报告。全行各级机构要将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情况作为银行经营管理工作绩效评定的重要内容。
督导促进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根据董事会的部署,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会同管理层已经制订了《民生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规划》(简称《规划》),并已经提交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审议通过。在规划期内,民生银行将以建设成为中国银行业风险管理领先的银行为发展愿景,按照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和COSO全面风险管理总体要求,借鉴国际国内风险管理先进银行的最佳实践,立足于民生银行实际情况,根据业务发展战略需要,坚持“风险与业务发展相协调,风险与收益相均衡,风险与资本约束相适应”的风险管理原则,建设体制完善、技术先进、流程高效、服务优良的风险管理公共平台,大力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实现民生银行风险管理的六大转变。即:从“单一信用风险管理”转向“全面风险管理”,从“控制风险”转向“主动管理与经营风险”,从“资产负债管理”转向“资本管理”,从“简单关注风控指标”转向“全过程风险管理”,从“经验定性管理”转向“定性与定量结合的管理”,从“静态创利与不良考核”转向“动态风险调整后收益(RAROC)和经济增加值(EVA)考核”。董事会及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将督促管理层依据《规划》要求,建立领先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实施全面风险管理。
督促管理层制订实施《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方案》,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
新资本协议从表面上看是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的改进,但其核心是完善风险管理体制和制度,将风险管理视野拓展到全面风险管理,保证银行的稳健经营。因此,为进一步提升风险管理水平,根据董事会部署,由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督办,民生银行已经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新资本协议实施工作方案》,并已经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和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议通过,目前民生银行董事会也已审议批准。民生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总目标是到2013 年底前,成为被银监会批准的新资本协议达标银行。
加强超风险限额业务审批管理,强化董事会风险管理职能
为加强董事会对银行重大风险业务的把控能力,切实发挥董事会的风险管理职能,根据董事会风险管理工作的需要,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超风险限额业务审批管理办法》。风险限额是指董事会在资本耗用、资本收益、风险控制等方面设定的额度、条件及标准,超风险限额业务须经审批后方可办理。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将受董事会授权,负责设定与调险限额,审核超风险限额业务的审批要件,并遵照节约资本、提高收益、降低风险的原则进行审批与管理。
完善资本管理制度,加强资本管理与规划,努力保障资本充足
为了强化民生银行的资本统筹管理,强化资本约束观念,提高资本配置效率,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牵头修订了《中国民生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新修订的《资本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民生集团层面的资本管理架构、工作要素和相关部门的工作职责等内容。同时,根据《中国民生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资本分配与考核管理办法》,其基本原则是根据经营环境和融资环境的变化,建立资本提前配置和有偿使用机制,明确对经营管理层的资本考核指标、资本分配流程和资本考核与评价等具体内容,目的是防止发生资本充足率失控的现象。另外,董事会也加强了资本规划管理,2009年8月份,根据银监会的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民生银行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牵头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2009〜2011年资本规划》、《中国民生银行2009〜2011年资本补充规划》,力争保障资本充足稳健。
建立风险报告制度,确保董事会的风险知情权
董事会及其风险管理委员会必须有渠道获取有效的风险信息,而且风险信息必须及时、准确、全面、易于理解和重点突出,否则,董事会无法履行风险管理的指导与评估职责。为此,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董事会风险报告制度》,对风险报告的内容、时限、报告方式以及隐瞒不报的责任等都做了明确规定。风险报告制度的建立,确保了董事会的风险知情权,有利于发挥董事会在风险管理中的核心作用。
完善绩效考评制度,发挥董事会绩效管理职能
董事会绩效管理的主要对象是董事会直接聘任的高级管理层人员,其绩效管理职能首先要倡导积极健康的绩效文化,健全激励约束机制。一般而言,董事会绩效管理要以发展战略为导向,建立绩效考评制度,不断完善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并严格依据考评结果兑现奖惩,就能够有效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在民生银行,董事会绩效管理主要工作从以下方面着手:
建立高管人员尽职考评制度
为了建立、健全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高级管理人员不断提升胜任能力,促进经营目标的实现,董事会研究制订了《民生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试行办法》。在民生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尽职考评是董事会发起组织的,基于高级管理人员履行岗位职责,完成董事会下达的经营管理目标情况所进行的考评工作,不同于上级组织部门发起和实施的领导班子及成员年度综合考评。高级管理人员的尽职考评内容分两个部分即领导力综合评价和绩效考核。依据制度规定,董事会每年组织一次考评工作,由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具体组织实施。
不断完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早期民生银行绩效考核指标比较注重净利润指标的完成情况,而且考核指标单一。近年来董事会根据《纲要》的要求,为了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注重股东回报,修订了高级管理人员关键经营业绩考核指标体系,考核指标扩展到净利润、净资产回报率、市值增长率、不良资产率、营业费用占营业净收入比例。近期,民生银行董事会薪酬考核委员会又进一步完善高管人员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增加了风险调整后资本收益率的考核指标,这对于提高全行资本收益水平、风险管理水平将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
督导管理层完善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
董事会应督导经营管理层按照董事会确定的经营发展理念和战略发展目标,结合战略转型和业务结构调整的需要,完善对分支机构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制度,引导全行“一盘棋”地去争取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比如,为贯彻民生银行董事会提出的“资本约束理念”,董事会在考评上引导高级管理层必须在资本约束下实施精细化管理,改变高资本消耗和粗放式的传统发展模式。同时,督促高级管理层建立以资本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制,开展对分支机构资本收益考核,促进各分支机构节约使用资本,鼓励分支机构转变经营理念和经营模式,大力发展中间收入业务,积极采取差异化发展政策,尽快改善客户结构、业务结构和盈利结构,提高资本收益和整体经营效益。
加强董事会自身建设,提高公司治理效率
民生银行是一家民营经济为主体的股份制银行,产权清晰,股权比较分散(单一最大股东也只占股份的百分之几),主要股东都是国内著名的民营企业家。这种股权结构决定了民生银行的董事会、股东大会具有高度民主化的决策机制。因此,在民生银行董事会的讨论中,董事踊跃表达观点甚至出现激烈争论,是常有的现象。
本人向来认为,股权结构合理,产权关系明晰,是建立良好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础,由此产生的民主决策也有利于董事会和股东大会的科学决策。这本身不是什么坏事情。但是,新闻媒体往往不这样看。媒体一看到董事会公告中有反对票,就得出“民生银行董事会争斗”之类的结论。其实,每年民生银行董事会都要召开多次会议,审议上百个议案,每年总会有董事对议案提出异议,从而投反对票或者弃权票。这在民生银行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了。难道每个议案都全票通过就正常了?难道董事会一团和气没有争论就正常吗?在本人看来,存在争论和反对票,恰恰表明了民生银行公司治理的优点和民主决策的特点。
另一方面,股权分散、决策高度民主化,虽然有利于科学决策,但容易产生不同意见,往往影响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因此如何构建“和谐、高效的董事会”就成为民生银行的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2006年本人当选董事长以后,就把“公开透明、和谐高效”作为公司治理的追求目标,并采取多种措施以加强董事会的自身建设,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其主要如下:
加强制度建设
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们修订或者重新制订了近40项公司治理的制度,包括议事规则、工作程序、关联交易管理办法等等,本着“公开透明”的原则,完善制度建设,优化决策程序。比如修订后的《董事会议事规则》把董事会会议分为“决策性会议”和“非决策性会议”,即增加了“非决策性会议”制度,并制订了“非决策性会议规则”。简单地说,就是把务虚和决策分开,每个季度董事会要召开一次议事务虚会,努力把它办成全体董事信息共享、沟通协调、达成共识的交流平台,董事们可以把各种声音充分表达清楚。但到了决策时间,董事就要独立行使自己的表决权,不能再议而不决。再比如,原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职责范围不够明晰,工作程序也缺乏可操作性,必须修订。因此,我们借鉴国内外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运作的经验,根据公司章程赋予的委员会职能范围,细化了各个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职责权限,进一步明确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工作程序分为提案工作程序、决策事项工作程序、报告工作程序、临时特殊提案处置程序及反馈,提案工作程序又分为提案动议、提案审议、提案提交),使专门委员会的工作细则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根据不同委员会的职责范围,确定其授权决策事项。
强化董事履职责任
为强化民生银行董事自律约束,促进董事勤勉尽责,提高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的工作水平,民生银行制订了《中国民生银行董事履职尽责自律条例》。该条例明确了全体董事的义务,规定了基本职责、尽职要求、不当行为及失职问责,并对董事履职情况进行评价与通报。对董事履职情况,民生银行监事会每年都要进行监督,出具监督评价报告。
做实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
首先,从制度上强调委员会工作的重要性,我们规定:“董事会决策性会议提案必须先由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通过后再提交董事会审议,委员会审议不通过的议案一律不上董事会。”
其次,明确委员会的工作程序和授权事项。
再次,制订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明确年度工作目标。
最后,委员会主席要向董事会报告议案在委员会讨论的情况、表决的情况以及不同的意见。
民生银行的体会是:委员会工作做实了,董事会决策效率和决策水平就容易提高。据统计,2009年董事会战略发展与投资管理委员会共召开会议10次,风险管理委员会召开会议5次、审计委员会召开会议7次、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召开会议7次,提名委员会召开会议4次、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会议3次,共审议公司财务报告、决算、年度预算、不良资产的核销,设立信用卡公司、设立民生村镇银行等提案100多项,为董事会的高效工作和科学决策打下坚实基础。
实行独立董事上班制度
依据国际经验,设立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发挥独立董事的专家作用,以强化董事会工作的有效性。但是,独立董事一般为兼职董事,多为社会名流或专家,工作繁忙,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履行董事义务,因此,独立董事及以独立董事为主席的专门委员会就很难有效地开展工作。为解决这一矛盾,民生银行自2007年3月份开始实施了独立董事到行内上班制度,规定独立董事每月上班1〜2天,并为独立董事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室和办公设备。目前6名独立董事均能够按规定执行上班制度。民生银行董事会下设6个专门委员会,其中5个专门委员会的主席由独立董事出任,独立董事上班制度将有利于推动专门委员会工作的开展。从实施情况看,独立董事上班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所属委员会的工作事项,研究并确定委员会提出的议案,听取管理层或总行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制订相关制度等。
据统计,2009年董事会6名独立董事累计到行内工作超过60个工作日,工作内容函盖课题研究、主持委员会日常工作、听取业务部门汇报、提出专业性指导意见等,有力地促进了委员会和董事会的工作。
加强董事培训
董事培训是董事会加强自身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民生银行每年都制订《董事培训计划》。通过专家讲座、同业研讨会、出国考察、参加监管部门统一组织的培训等形式的培训活动,使得本行董事会成员能够跟踪国内外先进公司治理的模式和实践,学习金融和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新知识新理念,了解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和宏观经济政策,熟知各项监管法规,深入了解本行经营状况。通过培训,有利于提升董事会的决策能力、决策水平和决策效率,迎接多元化、国际化的挑战,保障银行战略转型和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在2009年,利用四次董事会非决策性会议平台,先后聘请国内外著名学者、投行专家、监管部门领导,给全体董事做了12个主题培训。2009年下半年,还安排了一次董事、监事到欧洲国际化大银行的考察、学习活动。
打造研究型董事会
主要方法是以董事会专门委员会主席或独立董事为主体,结合公司发展的实际需要,精选调查研究课题,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形成阶段性研究成果,为董事会主动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公司经营管理提供前瞻性的指导意见。2008年,根据《纲要》和董事会的相关决议,精选出九个研究课题开展研究,到2009年初,这九个课题全部完成,质量非常高,并得到了银监会和证监会领导们的高度评价。2009年董事会成立了专题研究小组,研究公司价值管理、品牌建设问题,确立未来公司价值管理和品牌建设的目标体系,拟定品牌建设规划和相应策略,不断提升公司品牌形象。董事会风险管理委员会先后就微小企业贷款、信用卡业务风险、董事会风险治理、董事会风险指标体系、通胀预期下的信贷行业趋势及调整、通胀预期下民生银行业务发展等内容开展了六项调研工作。
建立信息交流平台,加强信息沟通
实践表明,影响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决策效率和决策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是缺乏足够的信息。信息不及时、不对称,直接影响对议案的讨论和决策。为此民生银行建立了多层次的信息沟通机制,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的信息共享及沟通。主要措施包括:逐步完善经营管理层面向董事会的经营报告制度及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建立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与总行相关部室工作对接联系制度;编辑《董事会工作通讯》(2009年有12期)、《内部参考》(2009年出了50期),及时反映董事会重大决策、中心工作及热点问题,从而促进董事会与监事会、经营管理层的沟通;专门委员会组织的内部调研与座谈。另外,独立董事上班制度、董事会非决策性会议平台本身也是加强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渠道。
强化社会监督,推动公开管理,近年来在我国各行政执法部门大行其道,成为依法治国的新战略、大趋势。我局顺应时代潮流,牢牢把握行风建设为税收工作保驾护航这一要务,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将税务执法和税收工作置于社会有效监督之下。二oo二年,我局在全县范围内实行了“以票管税”和公开评定“双定”户税额,奠定了“社会化评税”活动的雏形。二oo三年四月,**市国家税务局印发了在全系统《开展“社会化评税”活动安排意见》的通知(以下简称《安排意见》)。该《安排意见》中提出了评议、监督的五个方面和八种方式。即:评议监督全市国税系统执行国家税收政策、法规情况,党风廉政建设情况,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改善投资软环境情况,“双定户”实行社会化评税情况,“服务窗口”优质服务竞赛活动情况。活动方式为开展税收宣传活动,税务咨询活动,行风评议活动,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参与“双定户”评税工作,纪检监察明查暗访活动,举行听证会,方便纳税人和人民群众投诉,公布相关税风税纪规定等。文件的下达,对我局“社会化评税”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通过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与完善,我局已形成了“社会化评税”活动在认识、方法、步骤和措施等一整套较为完整的体系,具有自身独特的方式方法。
广开公开、公示渠道
在办税服务窗口公开税收法规、岗位责任、办税程序、服务标准、办税时限、违章处罚、工作纪律、社会监督八项制度,设立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公开办税的系列制度放大上墙,在显耀位置安放税法宣传栏、告示栏等,个体户税额、纳税户完税情况一览表、欠税情况一览表等征管资料均对外公示。充分利用**国税信息网站和《**税务》期刊以及电视台、报刊等媒体通报工作情况,宣传税收法规。在宣传对象上坚持面向社会各阶层,面向纳税人,面向党政领导。在宣传形式上以税法宣传月活动为基础,进行经常化的宣传活动,做到大型活动定期搞,小型活动不间断。在宣传内容上加大对纳税人权益保障的宣传力度,让纳税人明白并享受到自己的纳税权益;更多地宣传了税收职能和作用,使群众真正理解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道理。还把公开办税列入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我局涉税服务和税法宣传不到位、不作为责任追究制度中规定:在税法宣传、政策咨询、纳税辅导等工作中态度不端正的给予处罚。同时把报刊、内部信息期刊上发表涉税稿件的数量也列入综合考核的计分范围。
完善社会评议办法
税额评定。在“双定”户的评定中严格遵循“业户自报、典型调查、民主评议、分局核定、县局审批、三榜定案、社会监督”的程序,在内部管理中也实行了调查、考核、拟定税额分离制度,使税收公平、公正的原则得到充分的保障。在个体工商户税额评定工作中,争取到工商、地税、财政、个协、党政、人大、政协等方面的力量,直至有关个体工商户的亲友,共同做深入细致的工作,把矛盾化解到最低程度。三榜定案过程中,不仅纸质张榜,黑板报公布,还在有线电视台上公布。每次公布留十天申诉期。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先后变动五次才最终定案。其结果,不仅赢得了广大纳税人的满意,还对一批原定税额偏低的个体户调高了税额。如个体户黄向宁,过去定税每月120元,本人还不断提出“定高了”,要求调低的请求,实行“以票管税”、多家对其评税和定期定额相结合的办法后,月均纳税1300元左右,本人心服口服。
行风评议。在社会化评税理念的影响下,我局在地方行风评议活动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极参与。常年聘请了社会义务监督员16名,聘请范围主要集中在人大、政协、纠风办以及社会各界名流,他们有威望,处事公道,评议能力强,很有说服力。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形式征求他们对税收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我们还采取同样的方法了解纳税人的需求,对合理要求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耐心解释,依法释疑,以理释疑。
评议监督。与每位干部签定了廉洁从政、诚实守信责任书,与干部家属签定了家庭廉洁承诺书,并将税务人员十五不准等廉政规定印成小册发给每位税干家属,明确了反腐倡廉、勤政为民的责任。通过明察暗访、问卷调查、使用廉政监督回复卡、执法监督卡和稽查回访等方式方法,广泛深入地征求和采纳社会各界、广大纳税人对每个国税干部的意见。对所征求意见进行认真梳理,有针对性地下茬一一整改,对于违纪问题随发现随处理,做到防微杜渐,警钟常鸣。
优质服务竞赛。两年来,我局实施了“优质服务明星”、“优质办税窗口”等评比竞赛活动。对涉及提高服务质量,为纳税人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服务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整合,分为是否着装挂牌上岗,举止、仪容端庄,有无制服混穿现象;工作是否热情周到,有礼貌,文明用语是否规范,有无存在讲粗话、文明忌语和同纳税人争吵现象;是否推行“首问负责制”,视其工作程序和工作时限,提倡“马上就办”,对纳税人来访或来电,第一接待或受话人是否作为第一责任人并及时办理。对不属于自己职权范围的事,是否积极主动联系具体经办人,有无相互推诿、搪塞了事现象;对纳税人的咨询或来访,是否耐心细致地做好解答,有无方法简单粗暴,不耐心,怕麻烦现象;是否按时上、下班,有无存在上、下班迟到、早退、旷工以及上班时间闲聊、溜岗、串岗、擅离职守现象;工作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创造性、开拓性地完成了本职工作,有无存在工作主动性不强,工作效率低等六类。各专业局、分局,按月评选出一名“优质服务明星”和一名相对后进人员,对连续三次评选出的“优质服务明星”,县局给予适当经济奖励,并作为公务员评先树优的依据;对评选出的相对后进人员,作为年终公务员考评和公务员末位待岗的一项重要依据,纳入综合考评。同时还在办税服务大厅开展了纳税人评选优质服务明星活动,每月由考评办负责收集选票,对当选者予以通报表彰。今年还将采取每季度末,由监察室、人教科随机抽选纳税人代表若干名,实行背靠背地对办税人员进行评议打分,使其评议结果更具真实性。
评议纳税人。税企互动评议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在税法宣传月期间召开诚信纳税户表彰大会,对先进纳税户进行表彰。近期,我们还按照上级下发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办法,与地税局一起,已评出第一批a级诚信纳税户。对当选的a级诚信纳税户,县局规定每年实施一次检查,对连续两年检查无偷税等问题的纳税户,实施2年或3年检查一次。随着评议纳税人活动的逐步展开,诚信纳税被社会视为企业的金字招牌,有利于企业的经营发展。
打造优化服务品牌
社会化评税活动的开展,对国税机关和广大税务干部来说是鼓励,是鞭策,是挑战,更是机遇。我局今年将以社会化评税活动为载体,打造优化服务品牌,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深层次的服务,增强纳税人依法诚信纳税的自觉性。根据纳税人的实际需求,提出了“实行政策咨询服务、效率服务、执法服务和科技服务”,并为此推出了限时服务、上门服务、朝九晚五工作制等各种行之有效的服务措施,初步搭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服务体系。
增强服务观念,由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在长期的税收工作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要转变服务观念,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税收执法的内涵,公平、公正、公开地服务于纳税人,改变以往注重对纳税人防范、检查和惩罚的观念,相信大多数纳税人都能够履行公民义务,依法申报纳税。因此,我们积极推行“一窗式”申报等服务方式,进一步简化了办税程序和有关审批手续;突出税源监管和纳税人合理需求,强调税收公共服务功能,营造优良的办税环境,使执法和服务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征管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由浅层次的服务向深层次的服务转变,由一张笑脸、一杯热茶的服务向公正执法的服务转变。纳税人既需要办税人员热情的态度,也需要办税效率,更需要执法公正,不收人情税、关系税。淡化权力意识,牢固树立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义务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搞好服务是提高征管水平的重要手段,始终把尊重纳税人、理解纳税人、关心纳税人贯穿在税收征管的全过程,积极、主动、及时地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便捷、实惠的服务。
拓宽服务体系,创建一个便捷服务场所。我局在税收征管改革中建立了征前稽核、发票领购、发票开具、税款入库等功能较全的办税服务厅,这是目前纳税服务体系的重要场所。在有了较好 “硬件” 的基础上,更注重加强“软件”建设,使之功能齐全、服务便捷,可以集中、高效地提供所有的纳税服务,既包括税务登记、申报纳税、票表供应、涉税事项审核(批)等征管前沿性工作,又包括税务公开、宣传送达、辅导咨询、办税培训、受理申诉等征管基础性工作。在办税服务厅里,纳税服务的有关制度,如首问责任制、限时服务制等,都能直接得到体现;县局及时开通了一条电话服务热线。建立纳税服务热线并向社会公布,及时为纳税人提供税收基本法规和办税指南咨询;提供纳税申报、预约服务等;建立了一个税收服务网站。利用网络资源共享、信息互通、随时在线的特点,建立了**国税网站,同时向所有纳税人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纳税服务,包括宣传税法和税收政策,解答纳税人的疑难问题,进行税收执法公示,公布税务案件,收集纳税人意见等;开辟一份纳税服务指南。通过编发纳税服务指南,及时进行税法宣传,普及税收知识,报道税收工作动态,进一步加强征纳双方的沟通与联系。
完善服务手段,积极探索个性化服务。由于纳税人的情况千差万别,普遍服务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纳税人的需求。因此,我局在普遍服务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纳税人的特点和需求,主动提供更加周到细致的个性化服务,如预约服务、上门服务,开通流动服务车、征纳双向互动服务等,及时解决纳税人的合理要求。纳税服务是一种提出需求和满足需求的动态过程,其关键在于征纳双方及时准确传递信息,使征纳双方实现双赢。因此,我局建立健全了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如通过信件、电话、网络等建立固定的收集纳税人意见和进行反馈的渠道,努力减少信息不对称,增进征纳双方的了解沟通和双向互动。许多纳税人纷纷反映:现在的国税局执法公正了、办税透明了、服务水平也提高了,虽然我们有的个体户税款比以前交的还多,但我们心服口复。2003年底,**县城关镇黎胜秀等十余纳税户为我局赠送的“执法公正,服务一流”的牌匾,证明了社会化评税活动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纳税人的普遍欢迎。
我们的体会
通过对社会化评税活动的实践和对其认识问题的探讨。我们对这一活动有了一些肤浅的体会。
1、“社会化评税”是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监督、评议税务机关和税务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活动和整个税收工作的活动,是广大纳税人对税收服务质量的评议和征纳双方的互动。其核心内涵是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帮助和配合,促进税收队伍的建设和税务执法征管工作,确保我们税收事业的健康顺利发展,实现依法治税的战略目标。
关键词:生产 水平 价值 价格
中图分类号:F0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10-288-03
笔者在2012年第3期《经济师》发表的文章中定义了商品的价值:“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生产力的量和商品内在差别这个内因,在整个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个外因的作用下形成的,商品的价值是由外因和内因共同决定的。”定义了商品的价格:“商品的交换价格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生产力的量和商品内在差别这个内因,在市场中通过影响价格的诸外因作用下形成的,商品的价格是由内因和诸外因共同决定”的之后,再就几个重大问题进行探讨。
一、价格理论中的哲学问题
1.商品的价值是什么创造的·我们从商品是什么来探讨这个问题,商品首先是财富、商品是人们在商品社会用来交换的财富。商品是财富这就说明商品的价值是代表商品本身在商品社会中财富量的多少——即商品的价值是财富量多少的表现。商品的生产是人的劳动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的共同结果或产物,在商品的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同人的劳动一样具有创造商品价值的作用,区别只是人的劳动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创造,生产资料是无主观能动性的创造,这一点我们不能忽视。比如:一粒小麦掉在土壤中第二年就可生长出上百粒小麦,生产工具能够代替人的劳动、扩延人的劳动、提高人的劳动效率等等,这些都说明了生产资料在生产商品创造价值中有着人的劳动不可替代的(如同大自然一样具有神奇的创造性)创造作用。我们只强调劳动者人的劳动是创造商品的价值的唯一性,而忽视了生产资料在创造商品价值中的创造作用,只承认人的劳动种出的小麦才有价值,才是财富,而不承认用耕牛或拖拉机种出的小麦也一样有价值也是财富,就等同于忽视了大自然创造了人和万物的作用一样,是不全面或是片面地看问题。通过讨论我们可以回答商品的价值是生产商品消耗了的社会生产力创造的。
发展生产力是硬道理,满足劳动者人的发展需要是我们人类生产活动的目的,发展增长生产资料物质财富是手段、是基础,劳动者人和生产资料在生产商品过程中要同样重视他们的作用,二者的统一结合才能创造更多的商品——财富。我们要学会养鸡取蛋,不能杀鸡取蛋,革了哪一个的命都要犯错误,这也是我们应该认真总结和吸取的一个教训。
2.商品的价值为什么不能用劳动的价值来决定·商品的价值、劳动的价值都是一个主观的东西,决定它们的是客观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
其一是说人类社会伴随着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发展,人们劳动的成果从没有富余到有了富余,从出现了实物交换到商品货币交换,商品和劳动成为商品的产生及其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都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所决定的。比如: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下,社会平均每个劳动者年生产80000件商品,其中每个劳动者生活平均消耗20000件商品,生产资料消耗20000件商品,40000件商品用来交换发展生产力,那么社会毛利润(生产力创造的剩余价值)等于100%,这是实物的交换过程。我们再看看货币交换过程,假定每件商品价值2元钱,每件商品就有0.5元的工资和0.5元的生产资料费用,成本是1元钱,利润或剩余价值是1元钱,货币的交换必须反映商品实物财富交换的真实性和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性,当人们主观地随意提高商品的价格时就只能使货币贬值,这就体现了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都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客观;实现全部商品交换后,每人年工资40000元,40000元的利润中可扣除社会需要部分后将用于生产力的发展(包括人的和生产资料的发展——扩大再生产),这就是商品社会生产——流通交换——扩大再生产——再流通交换的循环。由此来看,货币交换的初始应该是商品实物财富交换的真实翻版,但货币的出现就产生了资本和价格,资本和价格就又充当了人为操控市场的工具,真伪、利弊混杂于市场交换的各个角落。因此我们在市场经济中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又要采取有效的调控机制,防止人为主观地随意扩展货币交换的内容或人为操控市场哄抬物价,造成货币贬值和市场交换秩序的紊乱。
其二是说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一定要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比如上世纪80年代每斤苹果两角钱,人们的工资每月只有几十元钱,现在生产力发展了,苹果的价格和人们的工资收入也随之相适应地发生了变化、每斤苹果几元到十几元,普通人们的工资也增长到了千元、几千元、上万元。
其三是当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时,市场就健康繁荣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市场就会异动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的价值和劳动的价值在商品社会反映着商品生产的交换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比如低估劳动的价值就会降低其能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出现市场购买力不足或市场消费低迷的现象,低估了商品的价值同样会造成生产企业的积极性、严重时甚至带来企业亏损;高估二者的价值会造成通货膨胀等问题,低估高估都是有害的。
关键词:监狱警察;社会支持;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D91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09)08(c)-0113-02
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环境的封闭性,使监狱警察这支队伍披着神秘的面纱,很少被人知晓和理解。有关他们的心理方面的研究也很少,更让人们难以了解他们精神状态的全貌和规律。但是,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将直接影响其工作效率与执行力。因此,我们对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社会支持情况进行了调查,探寻他们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的关系,以期提高这个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本研究以某省未成年犯管教所警察为总体,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80个男性被试为样本,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9分,有效问卷率为98.75%,平均年龄为3l.52±8.63岁。
2.工具:(1)、症状自评量表(SCL-90),由金华[1]修订,该量表包括90个题目,9个因子分量表,评分标准采用5级(1―5级)。(2)、采用肖水源编制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该量表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以及支持总分[2] 。
3.方法:测试以无记名方式集体施测,全部资料统一采用SPSS 13进行统计分析。
二、结果
1.SCL-90总分的统计描述
调查人群中SCL-90总分最小值为90分,最大值为320分,均值为150.43,标准差为51.69。总分大于180分的有18人,占调查人数的22.79%,说明本群体中22.79%的人存在心理问题。
①SCL-90总均分和各因子均分的得分频数分布及比例分布各因子分的计算方法是:各因子所含项目的分数之和除以该因子的项目数所得的商。一般认为,某一因子分超过2分则认为该因子所指向的症状突出;某一因子的得分如果达到3.0,则表示有症状。按此标准我们将范围划分为4个等级:1级为心理健康水平,因子分
从表1可以看出,总体水平上,以SCL-90总均分或者有一项因子分≥2为标准,本次测查可以筛选出有轻度心理问题的人员15人,占全部被试的18.99%,有中度以上心理问题的人员3人,占全部被试的3.80%。没有存在重度心理问题的人员。其中具有强迫、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焦虑、敌对的心理症状者比例较高。
②监狱警察SCL-90测试结果与国内成人常模比较
我们将监狱警察SCL-90测试结果与国内成人常模进行了比较,结果如表2。
* P
表2显示,除恐怖因子外,监狱警察的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③不同年龄监狱警察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评分比较,见表3。
我们将本次调查的人员按年龄划分为两个组,年龄
* P
表3显示,中年组(≥35岁)9项因子评分均高于青年组(
2.监狱警察社会支持情况
①不同年龄组监狱警察社会支持比较
* P
从表4可以看出:在社会支持方面,中年组除客观支持高于青年组外,其余均低于青年组。中年组的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与青年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性(P
社会支持量表测试显示中年组在客观支持上的得分并不低于青年组,但在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上的得分低于青年组,这表明中年组监狱警察对受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满意程度不高,不善于支配和利用周围的各种支持源。
②不同心理健康状况与社会支持差异比较
我们把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分为
* P
两组的社会支持各因子得分结果显示,症状自评量表总均分
③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关系
* P
从表6可见,主观支持对监狱警察的强迫、焦虑、敌对因子有影响。客观支持除对监狱警察的焦虑和敌对因子没有影响外,对其他均有影响。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对监狱警察各因子有影响。除了强迫、敌对和恐怖因子外,总体社会支持量总分对其余各因子均有影响。
三、讨论
从本次调查中可以发现,监狱警察的心理状况与普通人群相比,他们的心身健康问题不容乐观,从SCL一90的角度看,他们的总分及各因子分都比正常人群高。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与监狱警察长期处于高负荷、高风险、高强度的半军事化工作环境相关。他们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环境,使他们精力、体力严重透支,常常出现头痛、四肢酸痛等躯体症状及不良心理状况。
社会支持是人际关系的一种互动作用。它通过现在资源或心理社会资源的实际交换,或者通过知觉的效用来改善个体的应对、尊严、归属和能力[3]。在社会交往中,积极向上的联系与交流有利于增强人们的社会责任感与归属感。然而,由于工作性质不同,他们的人际交往与正常群体的人际交往有很大区别。许多监狱警察生活在单位与家庭两点一线之间,几乎很少与外界接触,很少参与社会交流,这种半封闭的生活状态使他们对周围事物与朋友缺乏深入的了解。除了亲属和勉强维持着的几个朋友外,他们的社交圈越来越小,朋友群越来越少。另外,他们不仅要承受来自监狱体制改革引发的一系列不适应问题,还要面对来自罪犯不健康心理的影响。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心理问题及心理疾病的产生。
社会支持是个体面临压力的缓冲剂,可以缓冲压力事件对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若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或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具有高度的社会支持,也就拥有了大量尊重、照顾和爱护自己的家人及朋友。大量研究表明,在压力情境下,那些受到较高心理与社会支持的人,比受到较少支持的人身心更为健康。因此良好的社会支持有益于心身健康。
综上所述,社会支持的缺乏及社会支持的异常都会对监狱警察心理健康造成显著的影响。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与利用好社会支持是维护和提升监狱警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有关方面必须重视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鼓励监狱警察积极主动地接纳和争取社会支持,最大限度利用好社会支持;同时增强他们的应对能力,提高监狱警察的心理健康水平。
作者单位:戴斌武 湖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张 伟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
参考文献:
[1]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 (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3:31―5
[2]肖水源.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中国理卫生杂志增订版,1999:127―129
关键词:社会综合治税;税源管理;信息管税;信息共享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3.08.30 文章编号:1672-3309(2013)08-67-02
税收来源于经济,具体而言,税收来源于税源。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的基础,税源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征收管理和税务稽查工作的顺利开展。厘清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税源管理无法深入开展的原因,并研究解决之道对提高税收征管工作的效率十分必要。
一、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税源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健全。现阶段,税源管理主要体现在管理员承担户籍管理、发票管理、欠税管理、减免税管理等简单工作上。而在税收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上,依然存在着税收分析思路单一、纳税评估能力不高等问题。完整、连续、系统的税源管理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税源管理体系建设不够健全。
(二)税源分类管理标准难以制定。税源分类管理是根据税源管理的需要,按照实际情况制定不同标准,有针对性地采取分类管理措施,对税源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税源管理活动效能的一种管理措施。从现行税源结构情况看,由于经济发展、行业分布、管理手段等在不同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别,税源结构也呈现多样性、复杂性的特点,使得税源分类管理难以准确制定统一、全面的划分标准。若划分过细,会出现工作量大,可操作性差的现象;划分过粗,又会出现同类企业差异过大,失去了分类管理的意义。
(三)税源管理专业化程度较低。税源管理专业化指根据纳税人实际情况和管理的不同特点,突破现有按属地、划片管户的单一方式;对外实施以分行业管理和分规模管理为重点,以纳税人属地、风险管理等为次重点的税源分类管理;对内坚持管户与管事相结合,通过依托高素质的税收管理专业人才队伍,按照重要事项、关键环节等分工,实行个人管理和团队管理有机结合,以信息化为支撑,以完善的税源管理体系为保证的管理模式。目前,风险管理作为税源管理的导向虽已建立,但运行机制并没有真正落实,考核机制不到位,使得税源管理无法真正深入开展。另外,信息化建设的统筹管理也较薄弱,使税源管理专业化要求难以实现。部分信息系统建设缺乏统筹规划,存在功能单一、业务交叉,模拟手工、程序繁杂,标准各异、互不共享等问题,部分应用系统升级滞后于政策变动和基层实际需求,对税收分析、纳税评估、税务稽查等工作的技术支持明显不足。
(四)涉税信息难以满足税源管理的要求。税源管理是通过对纳税户的全部生产经营信息进行搜集、整理、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用于指导税款征收的过程。纳税户的所有涉税信息对税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要全面准确地掌握涉税信息,除了税务机关各部门的紧密合作外,还需要其他掌握税源信息的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但在实际工作中,税务系统内部信息数据却不能统一共享,由此产生了内部信息分块割据,不完整、不准确,难以看清纳税户生产经营全貌的问题;另外,一些信息反复收集、政出多门,基层工作人员疲于应付,数据质量大打折扣。从外部信息获取渠道上看,部门之间协调配合缺乏法律依托,税企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仍较突出。
二、税源管理无法深入开展的主要原因
由于我国现代信誉制度不完善,监控制度不健全,社会材料化水平不高,存在大量隐型经济、现金买卖等不公开、不标准的经济行为,仅靠税务机关获取的信息很难将税源管理进行深入开展,客观上要求政府相关职能机关为税务部门及时获取征税材料提供协助。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一些企业利用税务机关信息资源不足,无法对其有效监控,采取隐瞒收入,虚增成本,或是不进行真实纳税申报,转移税款等方式,将真实生产经营信息隐藏。而税务机关若只凭企业的纳税申报数据和简单的下户检查是无法全部找出企业逃避缴纳税款的原因的,只有掌握企业的全部生产经营活动信息,从原料的采购、到生产过程的投入,从资金的来源、到资金的运用,从产品的销售、到成本的结转,从利润的核算、到税款的缴纳,从税务机关内部、从纳税人账证报表资料、从政府职能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如规划、国土、城建、银行等各部门取得原始资料,形成对纳税户涉税资料的相互印证,相互说明,才能实现对纳税户税源管理的深入开展。造成税源管理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因而,推行社会综合治税,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税收任务的迫切需求。
三、社会综合治税对提高税源管理水平的作用
对于如何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能够建立税源信息传递或者共享制度,构建起社会综合治税平台,把能够控制税收流失的相关部门统一组织起来,形成数据链条,相互印证,全面、有效地汇集各部门掌握的涉税信息,科学分析,综合利用,形成全面、实时、动态的税源监控网络,实现对税源全方位的控管,为纳税评估、稽查选案、税务检查提供基础信息来源,必然能够较大程度的提高税源管理水平。
(一)从目前税收征管现状看,存在着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税务机关与其他政府职能部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社会综合治税平台作为第三方信息来源的重要渠道对此种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现象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平成信息数据的传递和交流,实现涉税信息资源的共享,拓宽税源管理的来源渠道。
(二)社会综合治税是通过采集第三方数据信息,以社会综合治税平台为载体将各方信息分发流转的体系,通过社会综合治税平台的逐步推广运用,使得传统的征管手段与现代征管手段更加有机结合,节约了征税成本,提高了征管质量和效率,税源管理逐步由人工统计的粗放型向信息管税的集约型方式转变。
(三)从目前税收征管状况看,存在着漏征漏管的状况:如纳税人不进行税务登记、进行虚假纳税申报及偷逃骗税等情况,而单靠税务机关的信息是很难完全解决这些问题的,特别是近年来零散税收呈大幅增长的趋势,实际工作中又不能做到税收管理员与所有纳税人的一一对应,因此,很有必要借助第三方信息,从多种渠道全面了解纳税人的各种收入,包括已申报的收入及未申报的隐性收入等,从源头上掌握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实现对税源的全面监控与管理,这是挖潜增收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是堵塞税收流失的方法之一。
四、深化社会综合治税,提高税源控管水平的建议
推行社会综合治税的根本目的是运用信息化手段和人力资源构建起严密的税源监控网络,对税源实现有效控管。目前,涉及税源管理最紧密的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之间,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获取纳税人涉税信息渠道主要通过税务部门的定期信息采集,部门间信息传递效率低。因此,在加强和深化社会综合治税过程中,应加大信息共享的广度和深度,例如与国税部门实行户籍、征收、稽查等信息的交流共享;在国地税共办一个税务登记证条件下,积极探索工商税务联合办证办法,提高办事效率,加强税源监控力度。最大限度地实现信息共享,提高税源监控水平。
(一)加强信息的采集和共享。信息的采集与运用是税源管理工作的起步环节,税源管理工作的好坏与信息采集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必须加大信息管税工作力度,明确涉税信息流在现代税收管理中的核心作用,切实抓好信息采集、整理与存储、信息加工与分析、信息传递与处理等核心工作,这是社会综合治税的主要内容,也是税源管理的首要环节。
(二)建立社会化的信息管税体系。提高税源管理质量必须建立社会化的信息管税体系。要实现社会力量的协调,首先,要在法律层面上明确涉税信息采集的权利和义务;其次,税务部门应积极与政府的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各职能部门要走出独家利益的局限,主动进行信息的共享与交流,逐步推进整个社会信息体系的完善。
(三)建立顺畅的涉税信息采集管道。要建立相对统一的税务信息数据库,统一相关的采集软件,规范相关的操作流程,确立标准化流程,涉税信息的运用才会得到保障。要加强对发票使用的强制推行力度,普及税控装置,将经济交易活动内容反映在发票上,实现对经济交易活动最大限度的管理,为税源管理提供强有力的数据支持。税务部门内部要加强对信息采集的质量控制,从数据运用的角度来规划信息采集的标准,统一信息口径,规范采集程序,防止垃圾数据的产生。
(四)建立协调的信息利用平台。实行统一标准的信息协调利用平台,避免因格式和软件不一而影响数据的利用。配备高素质的信息分析税务管理人员,形成分层次的数据分析利用平台。
(五)加强宣传,形成社会综合治税的气氛。税务部门工作人员本身要认清社会综合治税对税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综合治税相关政策的宣传,并创新宣传方式,提高大众参与社会综合治税的力度,建立税收社会综合治税的长效机制,形成浓厚的社会综合治税气氛。
(六)建立社会综合治税的考核体系,落实奖惩制度。设立涉税举报奖励基金,鼓励社会各界共同加强对地方税源的监督;落实考核考评的奖惩,对在推进综合治税工作中控管不力、造成税收流失的予以处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