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范文

时间:2023-08-31 16:23:28

序论:在您撰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

第1篇

在不断深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背景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依然是教学重点及关键点,改变传统的完全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充分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一部分,师生互动,调动起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具体教学实践情况来看,对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以及教学方法的把握,都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认知状态而确定,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把课堂真正地还给学生,对教学成果都起着重要的监测作用。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之所以会出现是有着一定的必然性的。主要原因在于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似乎变得非常重要,一些课程的开设有着一定的综合性质,并且为了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整体发展和具体情况,需要使得课堂发展和具体实践相结合起来,培养一批又一批的创造性人才。

二、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现实意义

首先,现代教学理念提出,学习过程是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过程,学生始终占据课堂中心的位置,然而对于怎么学、如何教才能更有成效,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加快乐,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这些都是需要教师重视的问题。随着课改的不断发展,教师应该发挥出该有的主导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其次,以“学”为中心和语文教学紧密地联系起来,更好地体现出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这样选取的教学内容应该是学生最实际需要,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是时下语文教学最大的追求。采取合适的方式使得理论和实践联系起来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是非常重要的,需要教师和学校给予足够的重视。再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对教材来说是很好的补充和完善,而且体现出来的是时代的要求。结合实际,让教材得以灵活的运用,做到学以致用,符合对时代的探索。

三、教学实践初探与研究

1.教学目标的制定

从当前的发展趋势来看,以“学”为中心教学模式使课堂知识可以更好地传递和掌握,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的迁移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发展目标上来看,以“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体目标是这样的:第一,对于课堂的构建上,摆脱了以往的教学模式,逐渐朝着自主、合作和学习的方向发展,因为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堂的发展,从而使得课堂的教学效益得以充分的发展和吸收。第二,学生要懂得和别人合作,要学会认真做事,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第三,通过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发展,学生可以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能力,不断地实现对创新的挑战。第四,以往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够很好地适应未来的发展,对于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的是一个平等民主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可以得到更自在的发展。可见合理的教学目标的制定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给学生确定一个正确的目标,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制定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课堂的任务。

2.具体操作流程和环节

第一,在课堂开始前对一些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和分析,并且选出合适的人作为组长,这样的组长有一定的号召力,并且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开展自主预习、讨论、互助等一些工作。第二,教师在准备教学的过程中,要结合《教学大纲》对教学重点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教师之间还要进行充分的讨论,在彼此学习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授课水平,这样可以有效地实现课堂的持续性发展。第三,在课堂开始之前,学生要针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预习,在了解了一定知识点的前提下,结合课堂的实际情况,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自己不同看法,并且在课上和大家进行谈论交谈。第四,课堂环节的介绍,在课堂环节的具体过程中,教师进行良好的导入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在上课的时候制作一些短小的幻灯片,对故事情节进行重新编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让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除此之外,学生还可以分成小组,共同探索,可以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意识。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能够把学习作为一个发展中心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采用一些合理的手段和一些切合实际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为以后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学习途径。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可以更好地帮助大家实现自身水平的发展和进步,并且不断地满足多层次学生的需求。以“学”为中心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对学生以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需要对每一个环节和流程都做好工作,确保可以更加准确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四、结语

第2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高效性;改革

一、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意义

长期以来,我国小学生的学习模式仍然是以“老师讲解-学生接受”为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小学生往往习惯于被动的接受知识,而逐渐丧失了进行扩散式思维的主动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了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素养,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意义首先在于学生的高效学习上,选择合理的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来使学生在智商与情商上得到相应的发展与促进,从而提升教学效率。对于现阶段的大部分小学而言,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高耗低效的现状,并主要靠延长授课时间来提升教学质量。

二、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

传统的教学理念影响教师教学的程度很大,在开阔小学生视野方面,首先就是要更新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教师在不断的实践中所形成的一套固定教学思想。要想更新教学思想,就要打破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敢于大胆的尝试、创新,这样才能做到冲出传统教学理念的牵绊。其次是开阔小学生的视野,这要做的就是先开阔教学的视野。

教师在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之前,一定要明确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对象应该以全体学生为主。对于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自身的学习情况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目标,以每个学生都达到自身目标为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无论学生的学习成绩优与劣,都应该予以同样的重视。其次,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内容的丰富化,不断发掘学生的扩散思维能力,对于一个问题,尽可能的增加解决的思路。

三、审美教学方式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心境美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导学生融入到文章学习中去,进而真正感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实现与作者心灵之间的融通。

如对于《牧童》这首诗而言,通过对乡村儿童无忧无虑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使人对于自由、安然生活的神往。但是对于该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感悟与认知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诗词的特殊意境很难把握。为了便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出这样一种意境:“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晚风轻轻摇曳着野草,还没有见到归来的牧童,却已经听到了悠扬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相信通过这种情境的营造,能将学生“带入”诗人所向往的“世界”里,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学习内容的认识与理解。

2.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心境美

对于小学语文而言,一旦失去了审美性,课堂教学也会变得枯燥乏味,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把握事物联系,体验文章的内在美。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一定联系的,作品中的人物形象也是如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时,应以联系的观点为出发点,将人物形象放在具体的社会背景下引导学生解读。因为,任何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以一定的社会背景为依托的,只有这样才能强化学生对人物形象与性格的多方面理解,从而体会那种富含社会文化背景的内在美。

(2)注重细节,感受文章的细节美。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文本中的一个词、一句话甚至一个标点符号都应该引起教师的注意,因为任何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多对一些大喜大悲感同身受,但一些细节却最能够打动人,生活中的一颦一笑都有可能给人留下最为深刻的印象,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应注重对细节的把握,从而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对文章的理解更加深刻,进而体会到文章的细节美。

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主体性

1.老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课堂不应该是只靠教师来进行讲述的形式课,而是在学生与教师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下进行的。为此,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起对于学科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大胆表现自己,勇敢站起来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同时,教师应该本着平等、尊重、爱护的原则来处理学生与自己的关系,满足学生发展的心理要求,以关爱来对待教学的每个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在合理范围内给足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新课标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促进学生健康、自由与全面发展,将学生塑造成拥有自主创新能力和个性的社会接班人。这就要求学生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安排和规划自己的事,而不是单纯在教室中“死读书”。教学不单单是培养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还要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阅读能力、发现能力等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应该给与学生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时间与空间。

第3篇

关键词:读图时代 语文教学 语言表达能力

读图时代的到来为语文的教学带来很大改变,目前在教育界,一直都在争论在语文教学中是应该读文还是应该读图,面对这两种观点,本文认为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把读图与读文结合在一起,为更好的说明问题,本文先简单分析读图时代为语文教学带来的挑战。

1.读图时代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读图时代的到来影响到社会中的各个方面,受到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学生,目前小学生对于漫画的兴趣要远远高于书本,虽然图画能够极大的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带给小学生的收获却没有多少,也就是说当下的一些读图文物没有太多的文学价值。

具体而言读图时代的到来极大的影响了学生的审美心理以及阅读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学生的审美心理逐渐向着不完整意义上的审美观活动转变,比如说学生对于诗歌等经典作品普遍没有什么兴趣,更加喜爱一些言情武侠小说。读图时代对学生的想象力造成严重影响,与文字相比较而言,文字更加能够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图像具有直观性,长期过多的读图有可能禁锢学生的思维想象力,当前很多的漫画书以及图文书本基本都是把内容和语言展现给学生,学生无需使用想象力,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学生的想象力更加狭窄。

从思维能力方面来说,图像在使用时有可能被无形的认为是思维实体,导致学生对于图像的依赖过多。文字的表现形式都是一些抽象理论性的,而图像则是一个具体感性的表现形态,学生把精力过多的放在读图中,必然会导致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从语言表达能力方面来说,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和书面语言表达,生理学研究表明,读图教育容易导致学生的右脑语法不健全,致使左脑控制的语言中枢得不到锻炼的机会,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受到影响。

2.读图视域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语文图像教学是社会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图像相对于文字来说有其自身的优势,在语文读图教学中应把文字与读图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传统语文教学多偏重于文字阅读,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很大欠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使用图像类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满足于直观的形象,还需要使用正确的语言来较少学生对文章的距离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读文,达到有效教学目标。在小学语言读图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的独体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思考图像所具有的含义,并结合语文背景提高读图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语言具有抽象性,读图的使用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引用读图教学,其中需要注意的是要以读文教育为主。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起到的内在作用,语文教学最显著的功效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小学生由于年龄小,阅历少,因此表达能力有限,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图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

第4篇

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事业的主题,而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该从根本上认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教师素质,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对学生发展有直接而显著影响的行为及心理品质的总和。教师素质是实施教育的关键,以前人们常说:"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而现在提倡的是"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给学生指出一条河",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当中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否则,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很难实现。因为,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科目,这就需要老师具备良好的组织课堂,理解教材,语文素养,语言表达,善于沟通的能力,才能在课堂上,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同的课文作出相应的教育策略,才能了解在授课过程中,教给学生什么?用什么方法教学生,让学生懂得什么,换一句话说即怎样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语文教师本身的能力势在必行。

二、教师对待学生的观念要转变

教师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群体,确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发展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充满信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无拘无束、能说能笑的秉性,多措多举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与合作。在教学中要信任学生,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创新的潜能。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强调学生独立的主体和人格的尊严,应与学生多沟通、多协商,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独创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师爱"的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和关爱融入课堂,让竞争走进教室,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愉快向上的教学气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三、教师对待学生的观念要转变

教师怎样看待学生?把学生看成什么样的人?对学生采取什么态度?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应该相信学生的确是潜藏着巨大发展能量的群体,确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是有发展前途的,是追求进步和完善的,是可以获得成功的,因而在教学中对每一位学生都应充满信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活泼好动,无拘无束、能说能笑的秉性,多措多举激发兴趣,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探究与合作。在教学中要信任学生,给学生以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要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善于挖掘他们的闪光点,发挥他们创新的潜能。教师在处理师生关系上应强调学生独立的主体和人格的尊严,应与学生多沟通、多协商,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和独创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教学过程不只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还是情感沟通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强化"师爱"的作用,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和关爱融入课堂,让竞争走进教室,创造出一种和谐的、愉快向上的教学气氛。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去学习,教学效率才能提高。

四、教师对待教学的过程要转变

新课程标准实施下的课堂教学最突出的特点是课堂的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师生的合作交流方式十分灵活,学生表现个性和差异的机会多,能最大限度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要多给学生创造机会,甘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引导者,以充分激发和挖掘学生的潜能。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在教学中让学生的思维真正地"活"起来、"动"起来,让学生多思考、多讨论、多动手、多上讲台,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

五、教师对待课堂练习要突破重、难点

第5篇

摘 要:以学生为主体,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性教学的研究,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创新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4-109-01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 "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大家分享下。

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这确实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秘方。

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例如:讲授《五彩池》,在解题之后问道:"五彩池在哪里?谁能说出五彩池有哪些彩?谁能说说为什么池水是五彩的呢?"学生急于到文中寻找答案。这样的学习活动就使学生学得自觉、主动。这个引言为这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学得轻松自如,学得兴趣盎然。开端引趣的方式"设疑"以外,还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二、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即以学生为本,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实践过程,教师的作用则是隐性的,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

怎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

第一,教师亲和学生,学生争做主人。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起始,教师首先必须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以真挚的情感,真诚的语言创设情景,激发唤起学生强烈的主人意识,让学生明白这节课的学习内容是什么,让学生一起订一个所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教师解放学生,学生勇于实践。要让学生成为主体,就要真正地解放学生,而不要用考试、作业压学生,逼得学生在教师定下的框框里不敢出来。课堂内活而不乱,活而有序。有时看起来很乱,但那是在讨论问题,而不是打闹。有时很安静,那是在听讲,是在做题。教师管理井井有条,既有民主又有集中,该活的时候活得起来,该静的时候控制得住。我们都知道,学习是一种由外在活动到内部吸收的过程。

第三,教师妙用非智,学生激活课堂。非智力因素是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特征的总称。如果说,智力因素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工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动力系统。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动力作用对于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智力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首先,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改革 教学策略

一、改变课堂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全程自主参与

加强学法指导和研究,使学生终身受用,自己去猎取知识,这是优化课堂教学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创设学生参与学习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形成及应用的全过程,实现过程和结论的最佳结合,让学生自始至终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有所“体验”,有所“发表”,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引导他们总结学习规律,不断规范自己的学习。如:《林海》这一课,作者描写每种景物的写法大致相同。我们可先重点指导学生学好“岭”一节,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围绕这一段的内容,通过个人思考、同位议论、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法总结其学习方法。同学们经充分酝酿,各抒己见,总结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学习方法:写了哪些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写什么――怎样写――有什么特点;欣赏景物――说说景物――想象图画――找出特点――体会感情。这样,同学们充分调动了自己的思维,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知识方法的来龙去脉。在这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各自选择最合适自己的方法,学习下面的几个自然段,在“实践”方面突出过程,使教学内容和方法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达到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收到少教多得的效果。实践表明:学习方法的总结,知识的坡度和跨度比较大,学生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零碎的,甚至是一点半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总结和归纳,不断增加其智慧含量,逐步形成规律性的东西。这样总结出来的方法才有迁移性和指导性。

二、培养学生创造想象能力

创造想象能力是不依据别人的描述,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要比再造想象困难复杂。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可有两个途径:一是利用课文中的空白进行想象,这种想象可把课文提供的表象作为基础,难易适度,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创造想象能力。如:《我的战友》一文,我从教材出发,鼓励学生更广泛,更深入地思考问题。在老师的鼓励下,同学们积极思考、勇于创新。在“烈火烧身时,他是怎样的?”这一环节时,同学们不但能联系“我”的内心活动,还能结合的动作、当时的环境等去发挥想象,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又合乎情理的想象。这样,通过让学生想象、议论,既深化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另一个途径是让学生进行幻想作文。幻想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想象,小学生常常沉浸在幻想中。我们可以布置一些富有幻想色彩的作文,如:《百年后的……》、《假如我会……》,或者让学生编写童话故事,把诗歌改成记叙文等。这样,让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又正确引导学生的幻想,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可谓一举多得。

三、着眼于语文的广泛延伸性,丰富学生的文化积累

语文的广泛延伸性是指学习语文不只局限于课堂和课本,它可以延伸到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不管是思维还是想象,都要有丰富的感性材料作为表象。而《课程标准》提出一个基本理念:语文综合素养,这一理念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深化的产物。提高语文综合素养,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将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和不懈的追求。因此,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有丰厚的文化积累作基础。我们必须树立远大的语文教学观,以课堂和课本的语文学习为中心,狠抓双基,让学生切实掌握课内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学习技能。同时积极开展课外活动,把学生阅读的视野引向广阔的课外天地。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其言语和表象。并积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和语言实践中学习语文。

第7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5) 25-0082-03

现在发生的小学生因为课业压力而自杀的现象,本该充满阳光的童年幸福时光,为何会布满阴霾?学生如此地漠视生命,这背后的缘由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深思。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了解生命的意义,尊重生命;什么样的教育才能帮助他们成长发展,开发他们的潜力,促进他们健康地长大成人。

素质教育逐渐深入人心,但应试教育并没有完全被取代,升学还是以考试的方式决定学生的去向。这难免会导致许多学校还是以分数为导向,向学生施加过多的压力。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家长给孩子报了一些兴趣班,但是这些兴趣班并不是出于孩子自己的兴趣,如奥数班、作文班等,这无疑又给孩子造成了一些心灵上的负担。这些压力远远超过了小学生的承受水平,导致许多不该发生的悲剧的发生。由此可见,生命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目前学校还没有自成体系的生命教育课程,所以我们要把生命教育理念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使生命教育成为一门隐性课程,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认识、尊重、珍惜和热爱生命,帮助学生提高生命质量。文本教学是语文学科进行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教师要积极主动地研读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与生命教育相关的知识,以合理的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思想。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有独特优势的。同时,在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黄金时期。小学阶段,教师如果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则能使孩子正确认识生命,从而积极健康地成长。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研究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帮助学生提升自己的主体性认知,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的生命和谐发展。有效开展生命教育对教师的素质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些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研读、师生关系以及教学设计上。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却普遍存在以下几种问题: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材多被用来朗读,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教学内容,积累好词佳句,为以后的习作做准备。通过重点词句的品析,让学生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而这些中心思想大多被升华到爱国主义情怀等高度,不能给学生与生活以及生命息息相关的知识,不能给学生直观的生活体验。

当前的语文教学贯彻了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中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现象,师生间的互动日益增多,学生的主体地位日益显现。但是以教师讲为主,学生被动地进行接受式学习还是占据教学模式的主流。由于教学进度和教学要求的压力,教师还不能完全把课堂交给学生,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在公开课的时候才会被大幅度地使用。平时课堂中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有一种为了互动而互动的趋势,收不到实质性的效果而沦为一种形式。由于语文学科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学科特点,许多问题并不能通过教师的讲来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涵义。比如一些生命教育类的课题,只有让学生亲身参与讨论、研究,学生才能从心底接受生命教育的思想,才会去践行。

长期以来,我国的语文教学都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成了教师备课和进行教学的风向标。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很少会考虑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忽视了学生生命的独特性。同时,教师是知识的权威,教师说的都是正确的,没有得到老师肯定的答案就是错误的,学生不敢有自己的想法,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被限制得死死的。但是,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有时候所谓的标准答案并不是文章的作者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只是“考试需要”。老师在语文教学时过度的升华,造成了“假语文”的现象,更不用说用来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了。此外,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一,使得表扬不能起到鼓励学生的作用,反而影响了学生的生命价值取向。

针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在生命教育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结合自身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议:

基于生命教育的需要,语文教师在处理教材内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一门课程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教给学生富有逻辑性的文化知识,理性的知识能够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语文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学科,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应充分挖掘教材中适应儿童的兴趣和需要的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以儿童能够接受的方式传达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获得理性知识的同时实现生命的价值。其次,依据教材创设情境。并不是每一段教学材料都是直接与学生的生活有联系的,一些材料由于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学生对这些知识及背景很陌生,这就要求教师通过播放相关的视频,展示相关的图片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中,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感受,同时鼓励学生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想法,注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最后,教师在选择教学材料时,要注意选择具有正能量的文章。小学生的个性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特殊的学段里,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生命观的引导。学生阅读具有正能量的文章时,能够丰富自己的情感,提高自己对生命的见解,从而对生活抱有希望,才能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明白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的主体,学生有机会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权利对老师进行质疑。教师应耐心地听取学生的意见,对学生提出的合理建议要虚心采纳。同时,在生命教育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是一种合作互动的关系,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多抛出一些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合作,自主解答,教师也应该适时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去。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此外,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首先,教师自己要有热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态度,才能身体力行地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的思想。其次,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只有发自内心的喜爱,才不会把教育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才会对教育充满热情。生命化教育理念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学生生命个体在自由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