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简述教育素质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3-08-31 16:23:26

序论:在您撰写简述教育素质的内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简述教育素质的内涵

第1篇

在新时代下,尤其是国家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律动教育作为特殊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提升律动教师的职业素质,加强内涵建设,不仅能够提升律动教学的效果,而且能够帮助特殊儿童过上正常人的生活,对特殊儿童的成长有积极的影响。

 

一、特殊教育及律动教学的概念

 

特殊教育是指在课程设置、教材编写、教学方法、教学组织模式和教学设备等多方面做出针对特殊儿童的修改、设计与编排,以适应特殊儿童的学习习惯、目的与要求,最大限度地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取技能,完善人格,最终适应社会,成长为有用之才。特殊教育在我国起步时间较短,在实践方面取得的成果不多。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提升特殊教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加强特殊教育教师的内涵建设,对提升我国特殊教育水平有着重大意义,将有更多的儿童从中获益。

 

律动教学是指系统地、有计划地组织特殊儿童开展律动教学活动,以矫正或补偿特殊儿童的身体或心理的缺陷,促进特殊儿童身体和心理各方面实现健康的、全面的发展。律动教学的主要教学活动有舞蹈、基本体操、音乐和游戏等,能够让特殊儿童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体验情感,培养素质。教师作为律动教学的主要实施者和引导者,其职业素质决定了律动教学的效果。高素质的律动教师是特殊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推动特殊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及内涵

 

1.渊博的知识。作为一名律动教师,需要具备渊博的知识,不仅包括专业知识,还应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美学和社会学等相关知识。律动教师应保持时刻学习的态度,不断地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掌握更多的知识与技能,使自己在学生面前有威望,得到学生的认可。特殊儿童不同于普通儿童,大多数在生理或心理上有缺陷,需要律动教师在教授知识、传授技能时有更多的激励、鼓舞。这就对律动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律动教师拥有广博的知识,能够引导学生发展具体和抽象思维,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对特殊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2.正确的动作示范。作为一名律动教师,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力对律动教学非常重要。正确的动作示范将教师的知识、技能与身体相融合,直观地展现教师的职业技能,是衡量律动教师职业素质的重要因素。正确的动作示范能够提高律动教学效果,律动教师以正确的动作示范和富有感染力的表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觉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尤其是面对特殊儿童的律动教师。特殊儿童在身体或心理上有一些缺陷,在学习知识与掌握技能等方面比正常儿童慢,这就更加需要律动教师以耐心、热心、积极的心态教育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让律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以耐心的态度教育每一个学生,尤其是当学生犯错时,以鼓励取代批评,以包容的心态进行日常教学活动。这样特殊儿童才能够在一个包容、积极、乐观、向上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对他们的未来大有益处。

 

4.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作为一名律动教师,需要具备高水平的教学组织能力,有效掌控课堂,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科学的教学管理能力能够让律动教师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进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中有所收获。尤其是面对特殊儿童,他们的接受能力差,学习效率低,更考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当学生认真学习时,教师应当及时表扬,对影响课堂纪律和教学进度的学生,教师应当与学生一起,找出原因并帮助其改正。

 

三、特殊教育律动教师职业素质现状

 

1.职业感不够强烈。职业感是教师最根本的素质,是指教师对事业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作为一名特殊教育教师,在热爱教育事业的同时,更应有为特殊教育事业奉献一生的敬业精神。强烈的职业感能够让教师更加热爱教育事业,也更容易从中获得乐趣和成就感。特殊儿童的缺陷和障碍使其更加需要教师的关爱和教育,成功的教育能够帮助特殊儿童正视自己的缺陷或障碍,更好地适应自身与社会,教师也能够发现职业的意义与价值。与普通教育相比,特殊教育是一项艰辛的工作,教师必须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职业感,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目前,特殊教育律动教师的职业感并不十分强烈,大部分教师只是将其视为一份养家糊口的工作,工作动力主要来自于生存需要,只有少部分人认为工作能够体现自身价值。大多数特殊教育教师认为假期长、压力小,或者没有更好的选择,迫不得已才选择这份工作。由此可知,律动教师的职业认同感不高,缺少职业理想,职业感不强烈。

 

2.专业知识相对不足。特殊教育对专业知识要求比较高,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教育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还需要具备特殊教育知识。目前,大多数特殊教育律动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较高,能够掌握相关教学技能,完成日常教学活动,但专业知识相对不足,主要体现在特殊教育理念和特殊教育专业知识方面,尤其是科研能力较差。一部分特殊教师没有学习过特殊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入职后的专业知识培训较少,在教学工作中更是追求教学工作的熟练化,加之平时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阅读相关书籍。此外,有关特殊教育的课题研究成果比较少,科研层次低,律动教师参与科研的主要动力是评职称,绝大多数不会主动参与科研工作,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参与科研。

 

3.教学能力仍需提高。特殊教育律动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比较高,要求教师在掌握科学的教学理论体系后,能够因材施教、启发引导,满足特殊儿童的教育需求。良好的律动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运用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效控制课堂,有计划地完成教学目标。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能力,能够根据特殊儿童的身体和心理特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运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科学的课堂设计,同时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号召力和感染力。目前,特殊教师律动教师的教学能力不是很高,律动教师的课堂设计能力和课堂组织能力相对较强,但因材施教的能力则稍显不足。这主要与特殊儿童的个人差异较大有关,律动教师的精力有限,无法根据每一个特殊儿童制定出不同的课程设计。

 

4.心理素质有待提升。特殊儿童作为弱势群体,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没有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从事特殊教育的教师,应具备较强的心理素质,促进教学活动,提高自身的律动教学能力。例如,沟通感悟能力,通过多种手段与特殊儿童进行沟通;交际能力,争取学校和社会的支持;合作精神,与家长、同事和学校领导之间进行合作;心理承受能力,积极应对高强度的工作。律动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特殊儿童的素质状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律动教师的总体心理素质较强,但是面对特殊儿童,需要具备更强的心理素质,以满足特殊儿童的发展。

 

四、特殊教育律动教师职业素养及内涵建设的途径

 

1.加强职业教育与培训。要加强律动教师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促进律动教师的职业素养及内涵建设。教师职业素养建设需要经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使教师在上岗之前掌握相应的教育知识与理念,入职之后通过在职教育转变角色,增强职业感,强化知识,提高教学技能,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构建完整的特殊教育教师培养体系,有利于提高律动教师的职业素养,促进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2.运用专业语言艺术及手势语。律动教师的教学活动通常会涉及学生的形体和动作训练,教师应运用专业语言艺术及手势语,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语言艺术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手势表达能力和肢体语言表现力,专业的语言艺术能够使教师更好地讲解知识、表达意思、传递感情。在律动教学的动作教学中,主要涉及动作的构成、动作的要点和难点、实施方法和手段,律动教师需要实现口语、手势语和肢体语言的相互配合,准确表达意思,生动形象地展示动作。专业的语言艺术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学的兴趣,启发他们的思考,激发他们的潜能,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3.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特殊教育律动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当积极学习特殊教育理论知识,并切实运用到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理论知识是指导律动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准则,律动教师应当学习先进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了解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运用符合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成为特殊儿童的知识传授者、技能培养者、道德培育者和良师益友,提高教学质量,促进特殊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4.校本培训与自我发展并重。特殊学校应当积极开展校本培训,结合校内外的各种优势资源,结合教学实际,促进律动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和内涵建设。同时,律动教师应当注重自身发展,以积极的态度提升自我素质,自觉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律动教师可以通过校本培训、在职研修、与他人沟通合作、教学反思等途径,提高个人职业素养。

 

特殊儿童在身体和心理上有缺陷或障碍,他们理应受到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关注。律动教师作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其职业素质和内涵建设直接关系到特殊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应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以及学校层面和教师个人的重视,采取多种途径加强教师职业素质和内涵建设,从而推动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第2篇

Wu Yuling

(Library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Weinan 714000,China)

摘要: 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新时期对大学生的素质要求,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并从加强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角度,分析了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影响。

Abstrac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or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in university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require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quality in the new period was expound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and university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was discussed, and the impact on university students' quality education was analyzed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strengthening connotation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y.

关键词: 图书馆 内涵建设 大学生 素质教育 途径

Key words: library;connotation construction;university students;quality education;approach

中图分类号:G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78-02

0引言

高校拥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其中人才培养居于首位,是高校的基本功能。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办学的三大支柱之一,既是为高校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及学校的文献情报信息中心,还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第二场所,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1新时期对大学生提出的素质要求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当今社会,综合素质的高低往往是决定一个人事业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新时期对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提出了以下素质要求: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广博的专业文化知识;较高的科学创新能力;较强的信息组织能力;广泛的语言交际能力;崇高的爱岗敬业精神;乐于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等等。这些素质的获得与提高往往和图书馆息息相关。

2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内容

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是相对于图书馆主体建筑而言的,主要指图书馆主体建筑之外的各种设施及配置,如图书设备、家具设备、电子设备、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队伍建设、各项管理制度建设、图书馆服务意识等,它是图书馆工作的主要物质基础和灵魂所在。[2]加强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就是对上述这些要素进行强化和建设,以使它在高校教学、科研和育人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3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文献、现代化的服务手段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大学生获取知识,陶冶性情,提高人文、科学素养,提供了重要的载体,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而这一重要功能的发挥,有赖于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的加强,和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密切相关。例如:①丰富的馆藏资源可为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提供优质精神食粮;②良好的馆舍环境可为大学生提供重要的学习场所;③高素质的图书馆员对大学生道德修养,文明习惯的养成产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④合理的规章制度有益于规范大学生的言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等等。

4加强高校图书馆内涵建设,推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4.1 扩大馆藏资源,为大学生提供精神食粮馆藏资源是图书馆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服务读者的知识载体,也是图书馆借以完成各项任务、发挥多种功能的前提。高校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是大学生提高文化水平、丰富人生阅历的精神源泉。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在图书馆的广泛应用,馆藏资源已从原来单一的纸质文献转变为由纸质文献、电子文献和网络资源共同构成的图书馆信息资源。图书馆多样化的信息资源既丰富了馆藏,又拓展了读者获取信息的时空。进入书库,大学生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不仅可以获取知识,而且还能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同时,网络资源给读者提供了与外界联系的机会,开启了通往世界知识宝库的大门,读者尽可吮吸全人类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4.2 搞好入馆教育,上好图书馆素质教育第一课一年一度的新生入馆教育,是新生了解、认识并学会利用图书馆的起点,是图书馆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第一堂课,其目的是给新生熟悉和利用图书馆提供必要的帮助,使其尽快掌握图书馆检索资料的必要知识和技能,激发利用图书馆的兴趣,并强化有关遵循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图书馆学习习惯的教育。新生入馆教育内容包括图书馆概况、开放时间、馆藏布局、馆藏书目检索、电子资源利用、服务流程、规章制度等等。图书馆尽可利用好这个平台,由业务精,素质好、形象佳、善表达的人员担任,还可配以有关视频在大厅巡回播放,为新生尽快认识图书馆、适应图书馆、利用图书馆打好基础。

4.3 做好导读工作,避免读者借阅的盲目性导读又称阅读指导,是图书馆一项重要的读者服务工作。读者步入图书馆,面对浩瀚的图书,往往徒生喟叹,不知怎样寻找自己所需图书。图书馆可根据读者阅读需要和阅读能力,通过各种形式引导读者选择图书资料。如在张贴栏定期预告新书,使读者及时了解馆里新进图书情况;推荐优秀书目;定期在读者中举行读书会、书评会、研讨会等,交流读书经验,避免读者阅读的盲目性,提高阅读效果。图书馆还可指派有关人士在活动现场讲解,解答读者在读书过程中遇到的疑惑。另外,馆里还可以在大厅设立读者咨询导读台,帮助读者迅速索取到自己所需图书。[3]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使读者可尽快阅读优秀图书,早受教益,而且使读者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同步提高,真正发挥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功能。

4.4 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读者言行规章制度约束和制约着人们的言行,对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规范作用。图书馆规章制度是图书馆人员管理的基础,也是图书馆日常管理的依据。图书馆规章制度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针对工作人员,在日常的读者服务工作中,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二是针对读者,在平时借阅、学习过程中,必须遵守有关图书馆规章制度,进而养成办事遵规守章的良好习惯和思维定势,例如:读者入库须知、借书证办理与管理办法、读者借阅图书规定、关于损坏、遗失书刊及其他违章情况的处理规定、自习室阅览制度等等。读者在利用图书馆时,必须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规范自己言行,养成遵规守则习惯,促使自己综合素质的提高。

4.5 发挥馆员职能,影响感化读者高校图书馆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文化知识广的专业技术队伍,其中不乏高学历、高职称的硕士、博士、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如果他们能全身心致力于读者服务工作,其学养风范不仅会使大学生心情愉悦,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对大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这个角度讲,图书馆工作是没有讲台的课堂,图书馆员是不上讲台的老师,这种育人作用是其他部门和职工不可替代的。[4]

4.6 优化借阅环境,营造学习氛围图书馆静穆有序的借阅环境,浓郁的学习氛围,成为大学生良好的学习场所。图书馆在此方面大有可为,如保持阅览室的整洁、安静,在阅览室、书库、走廊等处悬挂名人名言、名人字画等等,努力创造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提高、便于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美的享受,激励学生刻苦学习,立志成才。[5]

4.7 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质量读者是图书馆存在的根本,没有读者,图书馆便失去了存在价值。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根本宗旨,一切为了读者,为了读者的一切,是图书馆工作永恒的理念,“读者至上”是图书馆遵循的基本原则。强化服务理念,要求图书馆员树立“读者第一”意识,心系读者,服务读者,想读者所想,急读者所急,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

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图书馆功能、效用的发挥。图书馆员要想赢得读者的尊敬,首先应有较好的服务态度。在馆藏资源多样化的今天,图书馆服务工作由原来传统单纯的坐等读者上门、简单的图书借还服务变为现代复杂的科技咨询查新、定题跟踪、网上预约导航等服务。与之相应的是图书馆员也不再是单一文献资料的保管者,而变为集文献资料管理、科技咨询查新、定题跟踪等服务于一身的信息导航者。图书馆员唯有与时俱进,努力学习新的专业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以适应日益复杂丰富的服务项目,将过去坐等读者上门的被动服务状态转变为积极为读者解答各种信息咨询、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的主动服务状态,以满足读者的知识需求和心理需求,最终达到读者综合素质的提高。

4.8 举办文化活动,增长读者见识为丰富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拓宽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图书馆可定期邀请一些国内外专家学者或本校知名教师做相关专题的学术报告,也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如组织评选优秀读者、演讲大赛、书评大赛等,与读者互动,增长读者见识,以达到提高大学生文化素质的目的。

4.9 开通网络Blog,实时解答读者咨询Blog又称博客,是在网络上按照日期排列内容的一种记录形式,使用这一简单工具将要书写的内容成可浏览的形式,可以分类整理,从而形成个人信息管理的工具,使用Blog、管理个人信息,并与网络上的人们(网民)共同分享信息和知识,从而建立属于自己的网络社会关系。[6]

图书馆员可以自己的姓名建立Blog,公布自己的工作岗位,让读者了解自己的工作性质,将自己的工作经验及遇到的疑难问题上传到Blog页面上,与读者进行互动,读者可随时提问在阅读过程中碰到的疑惑,也可咨询平时学习、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棘手问题,馆员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实时予以解答,最终达到对读者素质教育的目的。

5结语

育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国家、社会以及学生家长均对此寄予厚望。作为高校办学三大支柱之一的图书馆,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担负着重要的角色。高校图书馆应注重加强内涵建设,在日常读者服务工作中,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育人意识,多措并举,强势推进素质教育,使图书馆成为学校整体素质教育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

[1]白晓燕.论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内涵及图书馆在基地建设中的作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科技文献版),1999:43-45.

[2]曹福林.论图书馆内涵建设[J].兰台世界,2007,(3):64-65.

[3]郝锦.强化高校图书馆信息素质教育[A].方小容,李明.读者服务工作拓展与创新[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253-255.

[4]胡安宏.注重内涵建设与创新,促进高校后勤改革健康发展[J].科技信息,2006,(10):30.

第3篇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研究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概念的界定,国内外学者们的看法不一。

国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简述

Hoyie ,E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教学职业生涯的每一阶段,教师掌握良好专业实践所必备的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Glatthom ,A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即“教师由于经验增加和对其教学系统审视而获的专业成长过程。

Perry,P也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意味着教师个人在专业生活的成长,包括信心的增强、技能的提高、所任教学科知识的不断更新拓宽和深化以及各种意识的强化。

Gabriel把教师专业发展定义为教师自发地学习如何更好地调整教学方式以适应学生学习需求的持续的学习过程。专业发展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自我揭示、自我反思、不断演变的过程。

Little,J.W却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教师教育)。强调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作。

国内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简述

国内学者叶澜认为,教师专业发展就是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

肖丽萍的研究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增进教师专业化以及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从个人发展角度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作出设想,通过学习、进修等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朱新卓经研究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以提高与完善包括知识、技能和情意等专业素质为基础的专业成长与成熟的过程。

朱玉东也探究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提出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信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等不断更新、演进和完善的过程。

刘万海则指出,教师专业发展是以教师专业自主意识为动力,以教师教育为主要辅助途径,教师的专业知能素质和信念系统不断完善、提升的动态发展过程。

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研究

教师专业发展是在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教师专业化主要强调教师群体的、外在的、被动的专业性提升,是教师入职之初的要求;而教师专业发展则是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主动的专业性提升,是教师从教过程中专业提升的过程。

国外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理解

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理解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观点:

1、以Hoyie ,E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是贯穿教学职业生涯具有一定特征的每一阶段的过程。这种“过程说”突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但是忽略了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和原因,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师发展的全过程。

2、以Little,J.W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动作。持有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一是教师掌握教学复杂性的过程;其二是研究影响教师动机和学习机会的组织和职业条件。这种“动作说”的观点侧重对教师实施教学改革的动机和具体过程研究,缺乏对教师专业发展中自身知识和能力提升的关注,因此也不能全面地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3、以Wideen, M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发展是动作与过程相结合的。这种观点即突出了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知识结构等方面的动态变化,也突出了对教师实施教学改革的动机和具体过程研究,较全面地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国内有关教师专业发展内涵的理解

国内学者倾向于把教师专业发展理解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或教师内在专业素质结构不断更新演进和丰富的过程,强调对教师专业发展中专业素质结构内涵的研究,形成了两种观点。

1、要素说,认为教师专业素质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构成的要素说。

比较典型的有:三要素说,即德、智、体三个基本要素;四要素说,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五要素说,即政治素质,品质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体素质。这种观点使得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具有无限的丰富性。

2、系统说,认为教师专业素质是一个系统而动态的体系。主要以学者唐松林为代表的三系统学说,主张教师的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个方面。以学者夏宣玉的四系统学说为典型代表,认为教师素质是由动力系统——思想政治品德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道德等;知识系统——知识素质,包括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力系统——能力素质;支撑系统——身体素质等。这一系统说使得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多层面性。

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述评

教师专业发展在教师专业化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经过了30多年的研究,其相关概念和内涵研究已经日渐成熟。但是在学术界还是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教师专业发展经历了由教师专业发展过程研究到教师专业素质内容研究的转变。

国外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的解读主要从过程变化的角度得出“过程说”、“动作说”及“过程动作相结合”的观点。较全面地反映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然而大多数教师专业发展成果在解释其变化机制上都存在不足,无法清晰说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国内学者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和内涵的解读主要从专业素质内容的角度得出“要素说”和“系统说”的观点。这些结论可以使人明白教师专业素质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什么,但是无法说明这些要素具体在每个阶段是怎样构成的,又是如何变化的。

第4篇

浙江省2013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试题

课程代码:03329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1997年11月,对小学、中学、大学的语文教育展开了全面的批评,指出教材、教法、教师都存在许多问题的报刊是

A. 《中国青年报》 B.《中国教育报》

C.《北京文学》 D.《人民日报》

2.我国分别在1950年、1956年、1963年以及1978年颁发过四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其中1963年颁发的是

A.《全日制十年制学校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行草案)》

B.《小学语文课程暂行标准(草案)》

C.《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D.《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

3.创设了“我知道”、“宽带网”两个全新栏目,搭建了拓展知识的平台的语文教材是由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A.江苏教育出版社 B.人民教育出版社

C.语文出版社 D.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下列属于识字教学的目标任务的一项是

A.识字能有效地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B.识字是学语文的基础

C.识字要求分“认识”和“会写”两类,可以加快学生识字进程

D.识字对儿童智力发展起重要作用

5.学生在课内读了《草船借箭》和《三顾茅庐》后自己去阅读《三国演义》,这说明

A.探究性阅读也是一种创造性阅读

B.探究性阅读既重视阅读的结果,也重视阅读的过程

C.探究性阅读是自主、开放的阅读

D.探究性阅读只能用于课文的局部

6.叶圣陶先生说:“人在生活中、在工作中随时需要作文,所以要学作文。在从前并不是人人需要,在今后却人人需要”,这句话说明了

A.写作是小学生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B.写作是把小学生培养为小作家的重要手段

C.写作是小学生提高思想品德素质的重要途径

D.作文能力是小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下列关于“口语交际能力”新结构的第三层面要素中,属于第二层面的“语言能力”类别的是

A.语法能力 B.口头语篇能力

C.体态语能力 D.策略能力

8.下列关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表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观点?

A.语文综合性学习涉及到自然、社会、科学、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内容

B.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门整合各学科内容的综合性课程

C.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一种带有综合性质的语文学习的方式

D.语文综合性学习侧重在学习过程中形成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

9.属于常模参照评价的语文教学评价是

A.学科竞赛 B.单元评价

C.期末评价 D.摸底考试

10.把调查研究分为问卷调查、访谈调查和其他调查的依据是

A.按调查的功能 B.按调查对象

C.按资料收集的方法 D.按研究的范畴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在答题纸相应位置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

11.从过去的强调学科内容,转变为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从过去的强调目标、计划,转变为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说明人们对课程的内涵认识发生了重要变化。

12.1986年的《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一个非常显眼的特点是既提出了发展智力的要求,又提出培养非智力因素的要求。

13.语文练习册、写字本属于语文教材的范畴。

14.有关研究表明,学习汉字有利于左脑开发,而左脑开发对儿童智力的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

15.方素珍的《明天去远足》写的是儿童远足前夜心情的激动,学生在阅读时所产生的主要是移情体验。

16.图画法、音乐法和表演法等都属于口语交际教学中的功能性引入。

17.1923年颁布的《新学制课程标准纲要小学国语课程纲要》第一次对口语教学的程序、方法和目标作出了详细规定。

18.多元智力理论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19.摸底测验是一种常模参照评价。

20.“语文实验教材与原有教材的比较分析”属于发展研究。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1.1949年,“语文”课程正式定名,意为_______________和书面语言的全面训练。

22.语文课程的目标是从语文学科的角度规定人才培养的_______________和质量要求。

23.20世纪20-40年代,我国正式采用了美国式的“六、三、三”学制,教科书的编写特别注意与儿童生活相适应,这一时期较有代表性的教材有叶圣陶编写的《_______________》。

24.语文课程标准规定,3-4年级需要累计认识常用汉字_______________个,其中2000个左右会写。

25.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的一般程序是初读、_______________和精读。

26.我国传统作文教学采取的是“先放后收”的训练序列,老解放区则采取“_______________”的作文训练序列。

27.构建_______________能力结构的两种模式是分析模式和综合模式。

28.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_______________”列入语文课程,与“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并列,这是建国来第一次。

29.从评价的时间和功能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等。

30.研究报告的类型有_______________的研究报告、关于理论的研究报告以及综合性报告。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31.语文教学评价

32.课程资源

33.语文综合性学习

34.语文教学实验研究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35.简述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区别。

36.简述阅读教学的任务。

37.简述小学各学段作文训练的要求。

38.简述语文教学调查研究的基本步骤。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5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传扬的。而对于21世纪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重视语文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到最优良的文化内涵,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意义。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素质与内涵,只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才能真正从小抓起,全民提高文化内涵,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功底,从而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1.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从老师做起,从古至今一直有为人师表的说法,所以,要想从实际上提高和培养人文素养就必须让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警示》时,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后,升华主题,呼吁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爱护动物,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身边的环境,然而,这种单纯的讲述总会掺杂着无力,如果教师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无论走到哪里都爱护环境,对身边的垃圾随手拾起,不浪费水资源等,就会形成上行下效的好效果,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2.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体现和提高,这其中还包括一种氛围下的人文关怀。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处于7~13周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很难全神贯注融入整节语文课堂中,为了让这种情况下学生人文素质有所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适当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关于亲情的文章时,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抢答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会进一步渗透人文情怀,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的方式外,还要学会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众所周知,小学语文的内容一般都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如果只是单纯的简述,相信并不能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所以,创设情境是非常好的选择。例如,在学兔赛跑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再让参加表演的学生总结心得体会,那么,就会让文章寓意更加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4.构建发展评价,提升人文情操

第6篇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应该传扬的。而对于21世纪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要重视语文教育在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只有让学生在小学语文中学习到最优良的文化内涵,才能充分发挥教育的意义。人文素养是一种精神方面的素质与内涵,只有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才能真正从小抓起,全民提高文化内涵,也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语文功底,从而形成教育的良性循环。

二、提高和培养小学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具体方法

1.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

要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人文素养,首先就应该从老师做起,从古至今一直有为人师表的说法,所以,要想从实际上提高和培养人文素养就必须让教师提高自身素养,做好示范。例如,在讲授《大自然的警示》时,教师可以在分析课文后,升华主题,呼吁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爱护动物,尽自己的力量去维护身边的环境,然而,这种单纯的讲述总会掺杂着无力,如果教师平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无论走到哪里都爱护环境,对身边的垃圾随手拾起,不浪费水资源等,就会形成上行下效的好效果,从而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

2.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

人文素养,不仅仅在语文教学中有所体现和提高,这其中还包括一种氛围下的人文关怀。小学阶段的学生一般处于7~13周岁,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很难全神贯注融入整节语文课堂中,为了让这种情况下学生人文素质有所培养和提高,教师可以适当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例如,在讲关于亲情的文章时,为了更好地培养人文情怀,教师可以通过比赛的方式让学生抢答自己为父母做过的事,这样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会进一步渗透人文情怀,达到更加完美的教学效果。

3.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

除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和活跃课堂气氛,渗透人文关怀的方式外,还要学会创设情境,陶冶人文情操。众所周知,小学语文的内容一般都是记叙文或者说明文,如果只是单纯的简述,相信并不能达到培养人文素质的目的,所以,创设情境是非常好的选择。例如,在学兔赛跑时,如果教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然后再让参加表演的学生总结心得体会,那么,就会让文章寓意更加深入人心,从而达到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

4.构建发展评价,提升人文情操

第7篇

【关键词】高校舞蹈教学;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

一、简述目前我国的高校舞蹈教学情况

就目前我国的情况来看,除了一些专业的艺术高校,其他高校对于大学生艺术素质的教育主要是由社团活动以及开设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高校也会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选修一门和艺术有关的选修课,但是很多高校在艺术教室方面的设备过于简陋,所以很少有实际的舞蹈教学,通常都是理论上的教学,这就使得学生基本上没什么收获。在我国高校中,对于舞蹈教学方面的投入少,老师的水平也不高,专业的场地也没有,教学的方式也与时代脱节,因此不能很好地实现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的目标。但是舞蹈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艺术素养以及全面发展,所以其作用是十分关键的。

二、简述高校舞蹈教学对大学生的艺术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能够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舞蹈。舞蹈是一门高雅的学问,虽然很难让所有的学生都学会舞蹈,但是可以让每一个学生了解舞蹈以及学会欣赏舞蹈。舞蹈教学能够很好的让学生了解舞蹈的相关知识,学生在知道舞蹈知识的前提下就能很好的欣赏舞蹈的美,从而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二)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舞蹈艺术不仅仅是一项肢体表演,其内涵是十分多彩的,其中有人文的精神、美学的艺术和哲学的思考等等,了解舞蹈知识之后,能够很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审美水平;舞蹈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知道很多地方和民族的舞蹈文化,了解他们的不同与相同之处,从而真正被舞蹈所吸引,帮助学生养成高尚的文化素养和品德。

(三)通过美学的教育来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在高校中,要想进行美学的教育,最好的方式就是进行舞蹈教学,因为舞蹈更加的形象和直观,能够更加了解美学的内容。通过舞蹈还能让学生的形体更加优化,并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在欣赏舞蹈的时候,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舞蹈的内容,身心愉悦的同时还能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最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生活水平。

三、如何更好地进行高校的舞蹈教学建议

(一)高校要重视舞蹈教学的资金的投入,提升教学队伍的水平。高校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进行舞蹈教学的建设,提升舞蹈课程在师生心中的地位。另外,也要提升舞蹈老师的专业水平,提高老师的文化知识以及专业的技巧,有了优秀的老师才能保障学生更好地学习舞蹈的知识以及技巧。

(二)高校对于舞蹈教学的形式要进行改革,从而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很多高校的教学方法与时代存在严重脱节,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就要改革现有的教学模式,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创新。比如,老师要想提升课堂的活跃程度,就可以使用多媒体的方式来实现,并且可以在学生之间举行舞蹈讲座及比赛和创作等等,多式多样的教学手段能够很好地推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对于舞蹈的了解更加深入以及全面,在真正意义上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摒弃陈旧的舞蹈教学观念。还有一些高校没有舞蹈教学这一内容,而且教育工作者也不认为舞蹈教学是必要的,所以要想改变高校这一尴尬的现状就要摒弃陈旧的舞蹈教学观念,让教育工作者了解学生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学生通过学习舞蹈也能很好的拓展自身的想象力以及视野。很多高校的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放在了专业课程的学习上,基本上不会重视艺术教育的学习,他们认为艺术的学习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就算学好了也不能对将来的工作有任何的帮助,所以不仅教育工作者要重视舞蹈教学,也要提升学生对于舞蹈教学的重视程度,让他们知道艺术教育的学习在他们的人生旅程中是十分关键的一个环节,并且和他们自身将来的发展也紧密相连,从而让他们的艺术素养得到质的提升,在将来的工作以及学习生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四、结束语

舞蹈的作用十分广泛,不仅能够让学生在艺术素养方面得到提升,还能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锻炼,还能将舞蹈作为一项基本的技能。所以对于高校来说,要积极发展舞蹈的教学,通过合理的拨款来建设更加标准的舞蹈教室和器械,并且聘请优秀的舞蹈老师,教学的方法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从而保持各个高校之间的人才的竞争力,进一步推动我国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同辉.浅谈我国高校舞蹈教学的创新模式[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4,(05):10.

[2]于亚峰.高校舞蹈教学与大学生艺术素质教育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04):12.

[3]何小文.浅议高校公共艺术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实施途径[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