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公共设施的概念范文

时间:2023-08-31 16:23:23

序论:在您撰写公共设施的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公共设施的概念

第1篇

关键词:公有公共设施;损害赔偿;公民权利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8-0237-02

一、公有公共设施的概念

对于什么是公有公共设施,可谓是见仁见智,不同的国家对其有不同的定义,不同的学者也有不同的见解。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公有公共设施,是指行政主体基于公众共同之利益与需要,为增进人民福利,而提供与公众使用的各类有体物或物之设备,如道路、公园、广场、航空站、车站、停车场、学校、市场、港埠、体育休憩游乐设备、消防、医疗卫生设施及邮政、电信、自来水等公共设施。”“公有公共设施是指由政府设置或管理,为公共使用目的而建造的设施。”“公有公共设施,是指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的公务法人设置或管理,供公众使用的设施,包括公路、铁路、桥梁、港埠码头、堤防、上下水道、车站、机场、自来水厂、煤气供应站等等。”

综合以上观点,笔者认为,公有公共设施,是指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主体,为公共利益的需要,而直接投资或以各种融资渠道兴建的,并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主体进行管理的自然物、合成物及其物之设备。在理解公有公共设施这一概念时,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公有公共设施的所有权并不只限于国家。所谓“公有”并非是指所有权归属于国家所有,只要是由行政机关或其特许主体设置或管理,目的用于公共利用,且不以营利为目的的自然物、合成物及其物之设备,就属于本文所称的公有公共设施。笔者在对公有公共设施定义时已经提到过,公有公共设施也包括通过融资渠道兴建的设施,是指兴建公有公共设施的贷款没有清偿完毕前,国家对其只有占有权和使用权,其所有权却不完全归属于国家所有。

2.公有公共设施设置或管理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及其特许主体。其中“特许”是指,各级行政机关以行政委托、行政授权、行政许可或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方式,将公有公共设施的设置或管理权交给其认为符合条件的其他主体行使。

3.公有公共设施所提供的必须是公共服务。公有公共设施的本质是政府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指为政府或其特许的其他主体,在提供这种公共利益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义务。

4.对“设施”应当作广义的理解,设施不仅包括人工物、合成物及其附属设施,也包括国家担负管理和维护责任的自然公物,例如河川、海滨等;不仅包括不动产,也应包含动产,如用于公共服务的车辆、飞机、博览会使用的临时建造物、巨幅像牌等。

5.公有公共设施必须不以营利为目的。对公有公共设施的使用,可以是无偿的,也可以是有偿的,但公有公共设施必须不能以营利为目的,否则就有违背公共之意。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并不是说其设置或管理的主体就不能收取任何费用,只是对使用人所收取的费用是必须用于该公有公共设施的正常运行,而不能是以营利为目的。

6.公有公共设施必须是有体物。也就是说公有公共设施必须具有有形性,使其不同于一般的财产权利以及非物质利益,公有公共设施必须以实体的存在为必要。

二、公有公共设施与其他相近概念的辨析

1.公有公共设施与城市公益设施。城市公益设施,是指各级政府为了改善人民生活环境,而直接投资或者通过融资渠道,在城市范围内修建的公共建筑。城市公共设施与公有公共设施的内涵是基本相同的,但是其外延却比公有公共设施小得多。城市公益设施,在位置上仅限在城市的范围内的道路、道路附属物。河川、桥梁、港埠、水库、自来水、上下水道等,但在城市范围以外的公有公共设施不属于此类。

2.公有公共设施与公共财产。公共财产,中国《刑法》作了明确规定,是指国有财产、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用于扶贫和其他公益事业的社会捐助或者专项基金的财产。另外,在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集体企业和人民团体管理、使用或者运输中的私人财产,以公共财产论。通过上述规定,可以看出公共财产的范围要比公有公共设施的范围广泛得多,它是私人财产的对称。二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公有公共设施的设置与管理的主体必须是行政机关,而其他主体并不能直接成为其设置、管理的主体;而公共财产的主体可以直接是集体经济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可以直接基于本身的职权对其进行管理,而不用行政机关的委托。另外,公有公共设施必须不以营利为目的,而公共财产的所有人或管理人可以通过他人对公产的利用而获取收益。

3.公有公共设施与公共物品。萨缪尔森认为,公共物品就是指“这样一种商品,其效用不可分割地影响整个公众,而不管其中任何个人是否愿意消费”。严格说来,公共物品主要有两方面的显著特性:第一,非排他性,公共物品并不遵循“谁付出,谁受益”的原则,即公共物品提供后,面向的是不特定的公众,而不是只面向对其投入的特定群体;第二,非竞争性,是指一个人对公共物品的消费不减少或不影响其他人对这种物品的消费。根据公共物品的本质属性,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即自然属性公共物品和社会属性公共物品。自然属性公共物品有阳光、空气等,并不在本文讨论之列。社会属性的公共物品通常可以分类为政治属性、经济属性、文化属性和社会公益属性的公共物品几种类型。因此,公共物品不限于物质产品,一些由政府提供的非物质产品和服务,如法律、规章、政策、环境保护、天气预报、消防、社会保障、失业保险等也都属于公共物品的范畴,甚至有效率的政府本身也可被视为一种公共物品。

4.公有公共设施与公共营造物。在台湾,公共营造物与公有公共设施是有区别的,它与公有公共设施相比,更关注的是人与物的结合,如:公立学校、邮局等,而且公共营造物必须是持续性的设施,因此临时性的公共设施不属于公共营造物。可见,公有公共设施与公共营造物在内涵上是有所重合的,但二者也各具特色,并不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三、公有公共设施的分类

1.直接管理的公有公共设施和间接管理的公有公共设施。根据直接经营主体的不同,分为由行政主体直接管理的公有公共设施和间接管理的公有公共设施。在中国,公有公共设施可以由非行政主体直接管理并提供公用,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规定,各级道路交通主管部门可以对公路直接进行管理、收费和保护,也可以由行政机关特许的其他符合条件的主体以行政主体的身份对公有公共设施进行日常的管理和收费。特别是在市政公用事业领域,不少城市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营中有竞争性质的行业,在政府统一规划和规范管理的前提下,采用 BOT(建设―经营―转让)的方式引入资金,而由投资者在规定的年限内享有对该设施经营和收费的权利。这样,投资者就成为公有公共设施在一定期限内的经营主体,而国家通过对这些经营主体的管制就间接实现了管理的目的。此时投资者只是一个被委托的主体,而不是该设施的所有者,因而,并不独自承担该公有公共设施所引发的法律责任。

2.限制利用的公有公共设施和不限制利用的公有公共设施。根据公有公共设施的使用人的使用权是否受到限制,分为限制利用的公有公共设施和不限制利用的公有公共设施。为了维持公有公共设施本身的正常运行,出于公共利益的考虑,大多数公有公共设施的经营者都会选择对使用人进行必要的限制。作为公有公共设施设置或管理的主体,其有责任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并有权拒绝危及公有公共设施安全的使用,例如,可以拒绝超出桥梁承重量的车辆上桥,可以责令堤坝上的违法建筑限期拆除等。笔者认为,只要不损害到公共设施的安全和公共利益,对使用人的任何使用方式都不应当加以禁止。

3.垄断性公有公共设施和非垄断性公有公共设施。根据是否具有垄断性,分为垄断性公有公共设施和非垄断性公有公共设施。在公共设施涉足的领域中,有许多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的,例如铁路、供电、供气、电信等公营事业,这也是某些行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只有当市场被唯一的主体所占有,并且其经营达到一定的规模时,才能产生足够的效益使之能够维持自身的发展,并收回初期投入的大量成本。此类行业中的公有公共设施,必须由政府对它进行从价格标准到服务质量的严格管制,防止其利用特殊的地位损害服务接受者的合法权益。当然,也有一些设施并不具有垄断的地位,只是由于其无法带来盈利,私人很少愿意提供,所以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只能由国家提供。

4.收费的公有公共设施和不收费的公有公共设施。根据利用者是否要缴费,分为收费的公有公共设施和不收费的公有公共设施。路灯、绿地等设施,是免费使用的;而部分道路、桥梁等都是收费的。由于公有公共设施是以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为目的的,因此,即使对于收费的公有公共设施而言,它也只能收取维持其运转所必需的费用,而不能以获取利润为目的,征收超额费用。

5.其他公有公共设施。根据所提供服务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分为社会福利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学校教育设施、供给事业设施和社会教育设施等。

参考文献:

[1]金立琪,等.国家赔偿法原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

[2]马怀德,喻文光.公有公共设施损害的国家赔偿责任[J].法学研究,2000,(2).

[3]保罗・A.萨缪尔森.萨缪尔森词典[K].北京:京华出版社,2000.

[4]方福前.公共选择理论――政治的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第2篇

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利他主义为指导,综合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和科学方法。专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才,在国际上通常称为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他们被认为是"社会工程师"。

从以上的概念中,我们抓住以下几个关键字眼:

一、"利他主义"

这是由于社工师工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所要求的。社工师主要就职于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务、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对有效落实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工作,真实反映人民群众的需求,完善我国专业化社会服务体系,达到社会管理和维护社会和谐的目标,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说,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员不仅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还需要具备服务他人,从他人角度出发的高尚思想和品格。也就是要胸怀社会,一种"大我"的境界。

二、"各种专业知识"

社会工作涉及的领域相当广泛,如社会扶贫与社会救助、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社会犯罪与社会矫治、家庭暴力防范以及残疾人社会工作、老年人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医疗社会工作、精神康复社会工作等等,覆盖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一名合格的社工师,仅有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而是要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扩展眼界与知识面。这也是在社工师考试中测试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以及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的目的。

只有掌握了这些,才能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正确地处理社会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切实为民众分忧解难。

三、"各种专业技能、方法"

这是在基于前两者的基础上,对社工师的特殊职业要求。由于社会工作的专业助人性质,它是一门非常强调实际操作的学科,助人技巧训练和实习教育应该是成为一名社工师的非常必要的前提条件。

社工师的工作对象是现实生活中活鲜鲜的人和事,仅是刻板地掌握理论是无济于事的,而要在学习理论的同时,运用专业的方法、科学的技能服务于工作。目前,我国在老年人服务、儿童青少年服务、家庭综合服务、精神卫生服务等新的服务需求无法满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缺乏如此熟练运用专业技能、方法的社会工作人才。

四、"综合应用"

这是对社工师服务水平的全面评价,只有把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综合地在工作中"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才能体现是会工作的价值和意义,提高我国社会服务的整体质量,彰显我国社工师的素质和风采。

第3篇

【关键词】桩基础;设计施工;实用概念;浅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房地产事业更是蒸蒸日上,但是我国的土地面临着严重的匮乏的现象,这就要求建筑向着高层发展,在一些土质不好的地区,桩基础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好方法,经济,简单,方便,实用。本文就针对桩基础设计和施工过程中一些常见的实用概念给予浅析,希望能给施工和设计者带来理解和运用的方便。

1 大径桩(即直径大于800的桩)的极限端阻力和侧阻力的尺寸效应

1.1 大直径桩端阻力尺寸效应。最主要的原因是卸载孔底土反弹的桩孔,导致最终抵抗力下降,类似深基坑支护反弹。大口径桩静载试验曲线呈缓慢的变化,反映了其端到端电阻受压变形为主导的渐进破坏。

1.2 大直径桩侧阻力尺寸效应系数桩孔后释放应力,孔壁松弛,引起侧阻力下降的双曲减少直径桩侧阻力增加,

2 在岩溶地区设计桩基不宜用管桩的原因

2.1 通过风化的岩石曾经覆盖立即桩接触层,桩容易破坏,损坏率30%〜50%;

2.2 桩尖接触岩石表面容易沿倾斜的岩石表面滑动,造成斜桩过度倾斜。

2.3 桩长桩难以把握,难以配桩

2.4 在基岩的桩尖,桩嵌入周围土壤的力小,稳定性差。

3 注浆在灌注桩之后

3.1 填补桩后的一段时间,默认情况下,在桩体注浆管和桩端连接,桩侧注浆阀注入泥浆,使桩侧土加强,从而提高单桩承载力,减少沉降。承载能力可提高40%〜100%,20%〜30%的结算可以减少。

3.2 加强机制后灌浆桩和桩端土体加固效果表现为:桩底沉渣和桩侧泥浆经过渗透固化效果的物理化学和固化,填充和桩底沉渣胶结作用以及桩侧泥渗透,增强了效果灌浆,分裂现成的网状演算的结果。

3.3 增强功能:端到端电阻和高于粗粒土侧阻力,增幅高于细粒土。边桩以上的桩侧单注浆和双灌浆桩端被加固。由于终端电阻泥沙敏感效应的影响,桩端后注浆加固和沉积物是扩大底部的效果。底部沉积物土壤加固效果和桩侧泥加固效果由于粗粒土和细粒土是渗透注浆,注浆加固效果前者铰强。

3.4 注浆后注浆变形的特点:负荷与变形曲线是陡峭,灌浆缓慢变化,因此,在相同的安全系数,可靠性提高,沉降减少。

3.5 设计要注意:注浆管连接应采用套管连接,代替钢管注浆时,最好是在嵌入更多增援桩的顶部,由于注浆管施工不当,在顶部的保护应通过绑扎固定桩,防止注浆管破裂。

4 单个桩基础的承载力及其时间效应

单桩时间效应的承载能力是指在桩的承载力是随时间变化的,一般出现在土挤密桩,特别是预制桩。随着打桩后间歇时间增加,承载能力不同程度的增加,间歇后一年,通常可以增加30%〜60%的桩基承载力。原因:桩底土在承受强大压力下,要立即压实(特别是软土),因此接近桩周土产生非常大的孔隙水压力,土壤结构被破坏,抗剪强度降低(触变性)。经过一段时间后,间歇性孔隙水压力消散,逐步巩固压实土壤,土壤结构强度逐渐恢复,剪切强度逐渐提高。所以摩擦力和桩端阻力也不断增加。强度提高最快在1〜3个月发生。高孔隙水压力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开放的空间效果,它紧靠桩的土体产生快速排水固结解。紧靠桩的土壤往往合并是非常严重,可使有效桩直径增加。桩的承载能力与时间的增加在软土现象更为明显。但并非所有的桩的承载力随时间的增加,一些桩承载力随时间下降。

5 筏形桩基础的反力分布形状的解释

根据传统的荷载分配原则,荷载分配是基于刚度分布,承载力桩基底土支承刚度减少中间环节,也使桩侧桩端土刚度退化。原因是桩间土承担的四个周荷载的承载力有限中。另一种解释是,中间桩间土壤不能给周围的桩提供承载力的要求,并且桩基外,除了靠内侧的土提供承载力,也靠基地附近的侧向土提供承载力,但接近下桩土基外侧对内部的影响小,可以提供内部土承载力也少,因此横向桩承受的要比一个内部桩更多的荷载,即桩反作用力形状是鞍分布的原因。另一方面,桩周围土的开挖卸土造成基坑反弹,导致桩的刚度和中央桩刚性增加,加剧了基础和边缘反力马鞍型百分比分布。

6 变刚调平的总体思路

根据上部结构,荷载和地质特征,考虑互动效应,采取加强和削弱相结合的措施,减少沉降,下沉与整体变形,使基础内力不均匀沉降最小化,并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

6.1 根据结构类型,调整结构、荷载和地质条件,选择桩类型、复合桩基以及刚性桩复合地基,使布局合理,桩土刚度加强,使荷载匹配。

6.2 减少桩和土弱化的有效措施是,使核心区之间的区域应力场重叠,支持主体布局,做好桩基础垂直错位。

6.3 考虑桩和土壤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影响,轴承刚度的调整应采取密集指数控制。核心区增强指数应为1.05〜1.30,外带弱化指数应该是0.95〜0.85。

6.4 主裙连体建筑的设计原则,应加强主体,削弱桩台。

6.5 桩基础桩型。桩端持力层是确定的,由于后压浆技术的应用,应确保单桩承载力更大的调整空间。桩基础,应集中安排柱壁​​,以减少桩帽的内部应力,最大限度地利用底部土壤的承载能力。

6.6 应根据上部结构和基础桩土相互作用分析的概念设计,优化设计,不均匀沉降,应严格按照标准值设计,以提高耐用性和可靠性。

7 桩基础的基本受力规律

随着垂直荷载的增加,侧阻力发挥阻力。随着变形增大,端阻力发挥。一般情况下桩与土的相对位移约4到10毫米(根据土壤类型和侧阻力),可以充分发挥端阻力,并有足够的发挥端阻力空间。

8 桩基础沉降的一般特点

8.1 土桩地基沉降,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一般5〜7年后才能稳定,下降到低于4毫米每年。桩在软土地基沉降的主要和时间因素有关,可根据目前所了解的土力学,巩固和流变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来思考和解决;

8.2 土体的摩擦桩基础沉降实际上是由桩桩尖,下桩尖土的渗透变形和压缩变形的轴压缩来提供的。

9 桩同工作

桩土相互作用,是一个典型的非线性过程。通过桩土相互作用实验来认知。

9.1 装载。桩和土的共同作用过程中,桩和土壤相互作用陆续发挥作用,是一个非线性的过程。桩始终起着支撑作用,达到100%后,桩的承载能力对已经达到了极限后的土壤,可以起到支持作用。桩周围土的比例加载过程和变化,没有固定的比例。

9.2 桩顶荷载小于单桩极限荷载,每级增加的荷载主要是桩组成的桩群承担。

9.3 单桩载荷达到屈服载荷,轴压荷载下的土壤基础平台底部承载显著增加,桩承载份额的比例明显下降,沉降速度也随之增加。

9.4 单桩极限承载力与地基土承载力的极限承载力相互影响。

综上所述,希望本人的概念总结和解析能够对施工和设计人员带来方便。

参考文献:

[1]宰金珉,王旭东,余闯;复合桩基地基土中附加应力分布特征及沉降计算简化方法[J];工业建筑;2005年05期

[2]宰金珉;周峰;梅国雄;王旭东;翟宏飞;周桂阳;;广义复合基础的概念和工程实践 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特邀报告[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册)[C];2007年

[3]王永成;;变形控制桩基础设计理论浅析[J];山西建筑;2007年12期

第4篇

【摘要】茶几是居家生活摆设不可或缺的元素,在传统或是现代家居中都能使家更有设计感。茶几能使空间较小的居室增添许多趣味,其利落多样、功能繁多且可依据需要更改摆放与移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各式茶几中,蜂巢式茶几是一种木质茶几,顶面为玻璃内有储物功能,外型自然反璞归真,本文将针对蜂巢式茶几的设计概念以及其功能性质作分析探讨。

【关键词】蜂巢式茶几 设计概念 功能性

一、蜂巢式茶几的设计概念

(一)蜂巢式茶几设计特点介绍

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现代家居环境改善成为热门的话题。客厅家具选择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其中小巧的茶几更是客厅的点睛之物,可以体现主人的品味又能方便客人取用茶水饮料,是不可或缺的家具消费要素之一。茶几的设计要素主要考虑六点:尺寸、材质、高度、造型、颜色和功能,决定茶几的风格与特色,另外次要的设计考虑还有装饰性与清洁方式等。目前常见的茶几样式有古典式、半古典式、现代式、木质、石材、玻璃、藤材等,造型形状方面更是应有尽有各有所长。

蜂巢式茶几是一种创新的设计产品,在整体设计上融合了各种功能,环境适应性高,目的是创造一个符合现代家居空间的朴实家具物件。它的主要特点为周围木质结构,顶面为玻璃材质,茶几的中央部份可以用来储放物品,便利性高。蜂巢式茶几的材质使用多种溷合方式,茶几周身为木质,面板则使用玻璃,属于木质茶几的一种。木质茶几是指由天然木材制成之家具,在表面上一般能见到木头材料的纹理。因为使用了天然木材,外观不仅更自然也耐用结实,不使用人工添加剂减少了污染的疑虑。优点是能体现朴实自然的风格,为环境带来木质的气息而玻璃材质面板部分在设计方面则是增添立体效果,灯光照射下的玻璃顶面钢质而透明,有明净通透的感觉。与周身木质搭配起来减少了笨重感,提高轻盈优雅的外观。

(二)蜂巢式茶几的设计结构与表现形式

蜂巢式茶几在结构方面属于木质镶嵌玻璃面板,周身木质的接合可使用木茶几的组合方法,主要三种为榫卯接合、五金连接件接合与圆榫接合,为使蜂巢式茶几保持美观的外型,以榫结构和z黏剂相配合制作会更适当。由于在结构上非传统的木质茶几外观,不是桌脚、望版、面板的拼接,而是立体的造型,应使用专用五金件接和保证其稳固性。周身木板与玻璃面板接合的部分,主要使用强力胶接合和专用五金件接合,在顶面与木板接触的部分先使用无色强力胶接合再加上专用五金件强化结构。

蜂巢式茶几作为一种整体造型的立体茶几,面板与桌腿的型与线是配合一致的,一般茶几的面板可以设计平面型与各种多样的面板边缘线型,而蜂巢式茶几的面板和周身是一体的,因此设计上要有一致性才能达到和谐的效果。蜂巢式茶几的面板平面型主要为六角形,彷蜂巢的格子样式,彷佛是一个放大的单格蜜蜂居所,具有反璞归真的自然感。茶几因面板形状不同表现出不同的情感特征,多边形的茶几表现出轻松活泼的感觉。蜂巢式茶几脚型与脚架的部分是由木板包围六个边组合而成,各边木板等高等宽大小相同,整体脚架具有明快、流畅的风格。

茶几的主要功能是在台面盛放物品,然而有时茶几也会有附属装置增添功能性。例如储物柜、抽屉、面板下的搁板等,蜂巢式茶几的附属装置是其中央内部挖空的储物空间,特殊设计构造让蜂巢式茶几不用另外安装零部件增加功能,其本身六个桌脚板围成的空间即可储物。至于茶几的高度和颜色则可用客制化方式满足不同使用者需求。

二、蜂巢式茶几的功能分析与摆放要点

(一)蜂巢式茶几与空间的关系

茶几与居家空间的搭配有重要数点考虑:色泽深浅、空间大小、安全性能、稳定和移动性、使用功能性等。现代人的居住环境,一般为小户型房屋,节约空间和收纳功能成为重要的选择考虑。蜂巢式茶几在与空间的搭配上能实现多样化的方式,适应各种空间形式,例如将其制为深暗色的木质家具外观,可以匹配较大的古典空间,而使用浅色搭配玻璃面板则有明亮感,有扩大空间的视觉效果。在小空间里可以只摆放一张蜂巢式茶几,配合主沙发的高度放置一等高的蜂巢式茶几在客厅中央。在大空间里,可以将多张相同大小的蜂巢式茶几合并为一张,拼凑方式任由使用者喜好决定,其六角形的设计让每一张茶几在边上都可以相吻合。也可以利用数张不同颜色的蜂巢式茶几拼凑组合,会有意想不到的活泼效果,增添客厅的趣味和变化。

(二)蜂巢式茶几的功能特点

功能性层面上,蜂巢式茶几的玻璃面板适合承载茶具、小食品等,多张拼凑而成的大茶几可以摆放大型的糕饼跟酒水,都具有干净、明亮的效果。兼顾了实用的承载功能和美化家居环境的美观装饰功能,尤其适合喜爱自然、简约风格的使用者。此外,蜂巢式茶几的收纳功能特别适合居室较小的环境,提高实用性,家用品如茶叶、杯子、点心、遥控器、钥匙等物品都可以存放在储物空间中,节约外部空间使用,实现体积小、功能多的特点。安全性考虑方面,蜂巢式茶几具有六边桌板支撑稳定性佳,不会因撞击或儿童玩耍随意倾倒。因为大小不大,移动性佳,可适应自由度高的空间,随性更改摆放位置,然而其玻璃桌面仍要小心使用,使用者应避免儿童坐在上面或躺卧,避免意外发生。

三、结论

随着国人生活水平的进步,现代家居家具的设计应与时俱进,摆脱陈旧保守的元素增添活泼明快的风格,以符合现代人的需求。蜂巢式茶几表现自然朴实风格,兼顾了形式美与功能性,在设计上考虑了木头材质的纹理特色和玻璃材质的明净感,结合简约时尚的六角形造型,实现自然风尚与现代感融合。蜂巢式茶几除了造型新颖,现代生活讲求的收纳功能也包含在内,不仅能单一使用还可以多张拼凑在一起,增添使用上的趣味性,是功能与款式全方面满足的茶几。

参考文献:

第5篇

关键词:感性工学 产品造型 概念设计

一、工业设计中的概念设计

工业设计是由英文“Industrial Design”翻译而来,由美国艺术家约瑟夫・西奈尔于1919年首次提出的,是国际上公认的学术用语。1970年国际工业设计学会理事会为工业设计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工业设计,是一种根据产业状况以决定制作物品之适应特质的创造活动。适应物品特质,不单单指物品的结构,而是兼顾使用者和生产者双方的观点,使抽象的概念系统化,完成统一而具体化的物品形象,即着眼于根本的结构与机能间的相互关系,其根据工业生产的条件扩大了人类环境的局面。”

概念设计起源于德国学者Pahl和Beitz,1984年他们在《Engineering Design》一书中提出了“概念设计”的概念,将概念设计描述为:在确定设计任务之后,通过抽象化,拟定功能结构,寻求适当的作用原理及其组合等,确定出基本求解途径,得出求解方案,一部分的设计工作叫做概念设计。在其之后,英国Lancaster大学French教授也在他的《Conceptual Design of Engineers》一书中提到了概念设计,他认为概念设计首先要弄清楚设计的要求和条件,再利用简图形式来表达广义解。

二、概念设计的前期构思与创作

设计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对概念设计的研究起指导性作用。产品概念设计通常是针对产品的功能、行为和结构。功能是产品实现的用途,行为是产品的工作原理或功能实现方法,结构是产品的构成要素及其组成关系。功能―行为―结构―映射过程是设计信息逐层处理、设计活动逐步细化的过程,这一过程构成了概念设计活动的主要特征,但由于产品概念设计问题的复杂性、产品的多样性和概念设计阶段信息的不完备性,使得这一过程不可避免地遇到两个关键的问题:其一,产品各方面信息及其相互作用的表达或描述(建模问题);其二,可行方案的生成和选择(推理问题)。

1、建模问题

概念设计的建模问题可以理解为概念产品设计约束及其相互作用的描述,其模型表示方法有语言、几何模型、图(树)、对象、图像等。对于人脑来讲,建模主要是感官的、智能的、可视化的,而对于计算机来说,建模偏于计算和符号处理。

作为建模工具的语言意在将设计形式化,有助于明确地表达人们对于设计的理解。语言通常是由语法来定义,由于其简洁性,语法、语言成为构造设计知识的有效手段。

几何模型应用于产品结构信息的表达,即在计算机中表达二维或三维几何形状。通常几何形状的表达包括:B―rep(边界表达)、CSG(构造实体几何)、变量几何和特征表达等。

图和树是概念设计阶段常用的两种建模工具,可用于从功能、行为、结构等各个方面对产品进行描述。由于图论研究的深入和相对成熟,将图或树用于概念设计具有一定的优越性,不足之处是其缺少类和继承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对概念设计是很有用的。

由于篇幅有限,对象、图像这两种建模工具就不一一阐述了。

2、推理问题、自动化问题、产品基因逆向求解问题

概念设计推理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采用何种合适的方法将用户需求映射到相应的物理空间,即设计方案的生成;二是在若干候选方案中选择最佳设计方案,即设计方案的评价与决策。

设计自动化技术可以降低劳动强度、提高设计效率。概念设计自动化主要包括方案创成和方案综合,其实质是在设计知识库的支持下,实现功能到结构的自动映射过程。由于功能向结构映射存在多样性,即功能对结构的多对多关系,功能对应的每一种结构都有可能是最好的结构,但在概念设计阶段又难以判断孰好孰差。随着计算机在设计领域的广泛应用,设计信息和设计方案成爆炸性增长,如果没有有效的计算机辅助工具的支持,设计者难以快速选出最佳设计方案。针对一个具体方案,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基于大量的工程实践和经验总结,产品正向工程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技术,如何获取已有产品的知识和技术,提高自主创新水平,成为设计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产品基因逆向求解技术的本质是根据设计对象还原出产品可行的设计过程,最大程度上获取原有的产品的设计知识及关键技术,有利于设计知识获取和重用,为后续产品创新设计打下基础。借鉴生物基因工程思想,研究产品基因逆向求解策略和实现流程,建立产品基因库管理功能信息模型,采用实体关系图描述产品基因库结构,规范、归纳并组织设计知识,为设计知识重用、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打下基础。

三、概念设计――探索未来设计的各种可能

社会在不断进步的同时,人们对于物质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的一些物质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所以概念设计更重要的是,要创造未来更自由更舒适的产品供使用和体验。要能设计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可供挑选。

概念产品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很好探索和创造,人在产品面前始终是具有掌握权和控制权,产品对生活的改变是善意而不惧强迫性,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使用方式,以符合自身的需求。创造出未来更自由更舒适的产品,从现实出发,从自身的需求出发。未来我们可以寻找概念设计的许多构思方向和创造,比如,遥控控制各种设备的产品创造,有助于发泄压力的产品创造,可供残疾人能正常生活的产品创造等等。

参考文献:

[1]李砚祖.设计研究[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

第6篇

摘要: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建筑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相关要点进行了粗略探讨,供参考。

关键词:结构设计;概念设计;抗震设计

Abstract: the author discusses many years of experience, the architecture of conceptual design in the structural design of the related points are a rough guide to discuss, for reference.

Keywords: structure design; The conceptual design; Seismic design

1引言

概念设计是结构设计的核心和灵魂,它贯穿于结构设计的全过程。概念设计运用得合理, 能使结构满足建筑要求并以最快的方式将荷载传递到基础、地基中,创造更为安全、舒适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并节约材料和资金,概念设计是一名设计工作者进行创新设计的基础。

2 概念设计简述

概念设计就是运用清晰的结构概念,依据整个结构体系与分体系之间的力学关系、结构破坏机理、地震灾害、实验现象和工程经验等对结构及计算结果进行正确的分析,并考虑到结构实际受力状况与计算假设之间的差异, 对结构及构造进行设计,使建筑物受力更加合理、安全、协调。概念设计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对结构设计进行宏观控制。

一是在方案设计满足建筑要求的情况下, 从宏观的角度考虑结构的整体性及主要分体系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建筑结构的总体布置方案。

二是在理论设计过程中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以判断理论设计的准确性,并对一些工程中难以作出精确分析或在规范中未精确规定的问题,根据实际经验采用一些结构构造措施进行处理。概念设计的目的是力求使设计方案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是一个优化的过程。

3 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体现

3.1 概念设计在结构设计流程中的体现

结构设计的流程一般分为三个部分:

前期的方案选择阶段、中期的结构计算阶段及后期的施工图绘制阶段,这三个阶段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合理选择结构方案。一个成功的设计必须选择一个经济合理的结构方案,即选择一个切实可靠的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必须对工程的设计要求、地理环境、材料供应、施工条件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进行结构选型,确定最优结构方案。概念设计在工程设计一开始就应把握好场地选择、能量输入、房屋体型、结构体系、刚度分布、构件延性等几个方面,从根本上消除建筑中的抗震薄弱环节。

(2)选用恰当的计算简图。结构计算是在计算简图的基础上进行的,即对作用的荷载与构件的约束状态进行一定的简化,使其更加接近实际状态。现在的建筑物功能复杂多样,手算已经无法满足要求,结构计算需通过计算机来完成。所以,要将实际工程的结构形式转变成可以用于计算机计算的模型,并保证有足够的准确性就成为结构设计的关键问题。而达到这一目的就需要设计人员在结构计算的过程中利用概念设计进行分析与控制。

(3)正确分析计算结果。现在有许多软件可以供结构设计人员选择,但不同软件往往会得出不同的计算结果。所以,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计算前,首先要全面了解该软件的适用范围和计算原理,其次使用时要避免人为失误,并利用概念设计对电算结果进行科学分析,以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

3.2 抗震设计中应注意的概念设计问题

抗震设计是结构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地震是一种随机振动,要准确预测建筑物所遭遇地震的特性及参数,目前尚难做到。现在所采用的地震参数只是概率意义上的估计值,而结构在地震作用下所表现出的性能也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因此,抗震设计不能过分依赖理论计算,此时概念设计在抗震设计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1)选择合适的场地。地震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情况是各不相同的。一是由于地震时地面强烈运动,使建筑物在震动过程中,因丧失整体性或结构强度不足、构件变形过大而遭受破坏; 二是由水坝倒塌、海啸、火灾、爆炸等次生灾害造成;三是由断层错动、山崖崩塌、河岸滑坡、地层陷落等地面严重变形直接造成。前两种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防治,而后一种情况,单靠工程措施很难达到预防的目的。因此,选择工程场址时,应进行详细勘察,搞清地形、地质情况,选择对建筑物抗震有利、尽可能避开对建筑物抗震不利的地段。任何情况下均不得在抗震危险地段建造可能引起人员伤亡或较大经济损失的建筑物。

(2)选择合适的基础方案。基础设计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结构类型、荷载分布、相邻建筑物影响及施工条件等多种因素确定,从而选择经济合理的基础方案。基础设计应参照详尽的地质勘察报告,一般情况下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两种不同的基础类型。

(3)采取相应的构造措施。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锚固”的设计原则,注意构件的延性性能,加强薄弱部位,注意钢筋的锚固长度,尤其是直线段钢筋的锚固长度, 考虑温度对应力的影响。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均匀、对称、规整原则考虑平面和立面的布置。设置多道抗震防线从而尽量避免出现薄弱层。

4结构设计中概念设计的应用

某大厦为20层高层商住楼,建筑高度66.8m,建筑面积30.949㎡ ,主体平面形状为凹字形,长67.46米,宽25.34米,为不规则的平面结构体系。工程设有一层地下室,一至三层为商场,上部为三个联体单元的住宅,建筑功能较复杂。由于该地区为六度抗震设防区且风压值较高,为确保结构的经济与安全,概念设计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根据建筑物现有状况及自然条件进行结构选型,采用框剪结构,以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六度抗震设防区建筑物高度及高厚比的要求。

(2)在结构抗侧力构件布置时,应与建筑专业密切配合,在建筑每部楼梯间及外周边转折处布置水平抗侧力构件(剪力墙),以加强结构抗侧移和扭转刚度,并尽可能考虑刚心与质心的重合,以减少水平力作用下由于结构偏心而引起的空间扭转效应 。

(3)合理考虑楼层的平面布置,增大外周边枢架梁、连梁截面,增大竖向刚度变化较大的楼层平面刚度(增加板厚),以加强周边抗侧力构件的联系,增强结构整体性及空间协同工作的能力。

(4)在结构计算过程中,首先根据经验预设较合理的自振周期,并根据初算结果,调整平面中剪力墙相对刚度,以减少结构偏心,注意控制框架柱及小墙肢的轴压比,以增强结构延性。同时根据规范限值调整剪力墙沿竖向的厚度变化,控制层间位移量及顶点侧移值,以求经济与安全的统一。

(5)在构造设计时,有针对性地对转折部位、连接部位以及由于水平力作用引起结构受力复杂部位或相对薄弱部位的结构构件进行构造及配筋的加强,使主要受力构件具有良好的变形能力及耗能能力,以提高结构的抗侧力变形性能。

(6)尽量采用轻质墙体,以减轻楼层自重,同时要求提高地下室外回填土的压实系数,通过人防地下室高强度的侧壁与周边回填土的共同作用,增强对结构的约束,以提高结构抗侧力的整体稳定性,减少地震能量的放大。

(7)为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混凝土开裂,在主楼中部设置伸缩缝;为降低沉降差在主楼与群楼之间设置沉降缝。通过以上概念设计,使该工程结构构件在刚度、延性、承载力等方面相匹配,形成一个在抗风、抗震中高效协同工作的结构整体,从而使建筑物在经济、安全、适用、美观的矛盾中找到了统一。

第7篇

1993年8月,英国爱丁堡世界医学教育高峰会议提出21世纪所期望的医生既要精通医学技术,又要具有仁爱精神。2001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制定的《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也明确指出“敬业精神和伦理行为是医疗实践的核心”。2009年11月,在我国召开的“医学发展高峰论坛”上,医学科学与人文的整合成为达成共识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医学已发展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阶段的今天,医学人文精神已成为医学教育本身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智商高、专业强的七年制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更是刻不容缓,因为医学人文精神的缺失成就不了高层次的医学人才。为了加强七年制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培养,除了对其进行医学人文学科诸如医学哲学、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医学社会学等的教育外,属于人文学科的英语教育在施行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重要性。本文旨从医学人文精神的视角出发,探讨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的设想。

二、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

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校长刘德培先生认为:“医学按其使命来说,就是对人从生到死的全过程的关爱和尊重……把关爱和尊重人的理念和意识付诸于行动。这是医学人文精神最直接、最生动的体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我们的意思是说,不仅要治病,而且要关爱和尊重病人;不仅要关爱和尊重病人,而且要关爱和尊重作为病人的人;不仅要关爱和尊重作为个体的人,而且要关爱和尊重作为人类存在的人即人类本身。”从刘德培先生对医学使命和医学人文精神的诠释中我们可以知道:医学人文精神的内涵和核心即是关爱和尊重。这与中国传统医学伦理思想中的“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以及西方著名的“希波克拉底誓言”中的“医学不分男女、不分贵贱,要为患者的幸福着想”所包含的是同样的内涵。如何在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教学中教育学生懂得关爱和尊重人以及怎样去实现这种关爱和尊重是教学改革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三、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设想

医学人文精神视角下的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应该致力于发展医学生的人文素质,即关爱和尊重人的理念和意识。因此,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必须富有人文性。为改变传统倾向于技能训练的“精读+听力”的工具性课程设置模式,满足七年制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需要,根据七年制医学生入学时英语基础普遍较好的特点,医学七年制一、二年级的公共英语课程设置可以借鉴一些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思路,改革为“综合英语+人文修养类课程”的模式,即每个学期均开设《综合英语》和一门人文修养类课程。笔者认为,起点高、文理科基础宽厚的七年制医学生比五年制医学生和研究生更有可能接受这些专业化的课程。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激发七年制医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会让学生感到“英语教学或是流于形式、行同虚设或是陷于停顿、放任自流”,更可以把关爱和尊重人的理念和意识融入英语教学中,培养其医学人文精神。《综合英语》已得到教师和研究者们足够的重视,本文不再展开论述。本文的课程设置改革重点分析侧重文学文化内容的“人文修养类课程”。这类课程是公共英语教学回归大学教育之道,提高七年制医学生医学人文素养,实现“高层次”目标的最好途径。根据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人文修养类课程”可依次开设《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英语影视赏析》和《英语文学作品赏析》。

第一学期开设《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该课程介绍英、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主要英语国家的社会与文化背景,让七年制医学生了解这些国家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增强他们对英语国家文化的理解力、辨别力和批判力,培养他们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第二学期开设《英语影视赏析》。影视作品因其直观性、艺术性、趣味性、刺激性以及明星效应而成为众多大学生喜欢而且容易接受的一种教学材料。更重要的是,其本身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人文精神,展示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歌颂人性本善,批判人性丑恶,不失为对七年制医学生进行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绝佳材料。

第三、第四学期开设《英语文学作品赏析》。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反映人生百味和跌宕起伏;叩问人的生存意义、人的价值和人的尊严;折射人生哲学;揭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之间的关系;通过创造不同的艺术形象颂扬美、善、爱,批判丑、恶、冷漠。因此,任何文学作品都具有某种程度的教育价值,即对人精神上的某种启示。笔者认为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包括生活教育价值,即丰富、充实、改进学生生活的经验,并激发其生活向上的勇气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社会教育价值,即使学生在作品中体验到各种社会行为;情感教育价值,即增进学生关爱生命、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正是医学人文精神培养所需要的。因此,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课程中开设英美文学课程有利于启迪七年制医学生的心智,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锻造健全的心理素质、塑造完美人格,让自我感觉非常好的他们学会放下身段,正视自我,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由于文学作品对七年制医学生医学人文精神的教益优势明显,故《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课程开设两个学期。

四、结语

医学职业的崇高性决定了医学生必须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学会尊重、懂得关爱的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以“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高层次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的七年制医学生更应该是实践医学人文精神的典范。外语作为人文学科,具备培养医学人文精神的条件和内涵。因此,从医学人文精神培养的角度改革医学七年制公共英语的课程设置,第一,可以提高七年制医学生的英语学习主观能动性,使他们的英语语言综合技能得到更快、更高层次的提升;第二,可以使他们获得较广泛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拓宽他们的人文视野和思想疆域,这样他们日后成功的可能性会更大;第三,可以帮助他们养成完美的人文人格,使他们在未来的医学实践中不仅医术高明,而且能具备关爱和尊重人的人文精神,成为真正的医学大家。

参考文献:

[1]刘德培,陆莉娜.必须全方位多层次地弘扬医学人文精神[J].医学与哲学,200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