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仓储管理的基础知识范文

时间:2023-08-31 16:23:21

序论:在您撰写仓储管理的基础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仓储管理的基础知识

第1篇

项目教学法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

最近几年,物流产业已经变成我国经济建设过程中发展最为迅猛、活跃的行业之一,很多高职院校中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发生了供不应求的情况。对于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学生来讲,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是其重要的专业科目之一,那么,怎样依照因势利导的标准,表现课程较强的实践性特征,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更多专业人才就成为了当前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者们深入思考的问题,以下简要就其相关内容进行论述,仅供参考。

一、现今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系统定为模糊

对于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教学来讲,不仅应关注教学中的基础性,同时也应重视职业教学的专业性。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在进行教学时,仅仅关注理论知识、系统知识的讲解,过于重视基础课程,而专业课仍延续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表现出特有的专业性。最近几年,尽管一些高职学校仿照国外先进的经验,对教学模式及内容进行了改进,增加了实践操作,却由于受到教学资源等禁锢,依旧无法与教学计划的标准相吻合。

(二)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分离

在高职院校课程时间设定标准中,理论知识的讲解时间与实际操作时间的比例应为4:6,然而,由于一些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理论知识的薄弱,没有对物流的相关内容进行后续研究,知识讲解时间严重侵占了实际操作的时间,从而造成学生理论知识同实际操作分离的情况,无法真正在现实操作中灵活应用相关知识。另外,由于教学资源的禁锢,教师在讲解课程是大多采用口头讲述的方法,学生仅能依靠倾听与想象体会知识点。

(三)培养人才的目标缺乏明确的定位

高职学校培养物流管理人才的教学目标应依据市场发展要求与当地的特点进行确定。然而,一些高职学校却将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的过于广泛,并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应该掌握哪些相关技能,未来可以从事哪些岗位工作等内容。

二、创建“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系统

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是面向企业中的物流部门或物流单位而设定的,用于培养专业的从事物流行业的人员的基础知识与技能,从而使从业人员能够应用专业技术应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情况,提高物流行业的服务质量,促进企业发展。

以现今物流专业的市场需求来看,我国很多物流企业仍处在仓储及运输层面,规模较大的物流企业配送技术相对较好。“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共68课时。教师在进行课程讲解时应细致的对教学系统进行规划,从而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例如:广西省工商职业技术学校就针对当地的发展特点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系统:其一,学生能够准确掌握仓储及配送管理的相关定义,基础理论,熟悉运输单、理货单、货物搬运及堆放管理、装箱及集装配载管理等内容,清楚仓储及配送现存的设备、技术与将来发展的方向。帮助学生树立现代物流管理的观念,为以后的知识学习奠定扎实基础;其二,锻炼学生单独处理与分析事情的才能,团队合作的本领,口头及书面书写的表述能力等。当出现具体的仓储和配送问题以后,可以尽快创建切实可行的操作预案,包含:仓库的分区、现场的指挥、设备的调控、总结报告等,同时具有实施一系列操作的能力;其三,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意识及学习兴趣。此过程以讲解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辅助实践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不断学习相关知识,完善自身成长。

三、“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改革措施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

教师在课程讲解以前,应依据仓储及配送单位岗位的需求来制定课程内容,安排授课顺序,同时将培养职业能力作为教学任务,设计教学知识点,具体包含:工具材料的使用、专业技能的考核、实际操作等。教师不仅应让学生了解操作方法,同时还应使学生明确这样操作的原因。同时,进行知识拓展,让学生探索怎样改进操作流程可以增强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效率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时,应严格参照工作的任务,冲破以往教学内容的禁锢,重视实践操作课程。同时,教师还应结合教学资源进行授课,例如:教学案例、多媒体、模拟练习、资料库、在线监测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充教学资源的储备。

(二)利用案例教学方式进行项目教学法

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讲解“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时,可以利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将学生划分成若干小组,分别制定方案,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材“仓库布局规划”课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定一个具体的仓库,让学生针对其进行规划,同时讲明原由。采用提问的形式进行考核。教师应根据学生本身的能力及水平设定具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结合知识点进行回答,可以采用制定某个同学作答或小组选派代表回答的方法,然后教师再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进行指导与评分。另外,教师也可以应用模拟演讲、辩论会、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策划设计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从而帮助学生明确自身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促进学生完善自身发展。

四、总结

总而言之,对于高职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来讲,“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是其专业基础科目之一,对学生的未来学习及工作都有关键的作用。引进项目教学方法有助于冲破以往“学科式”的教学禁锢,创建以增强学生能力为目标的教学体系,从而帮助学生灵活掌握商品的加工操作及管理、商品的配送、仓储管理等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为社会提供符合发展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聊日卿,孙浩.基于“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案探究—以上海海关学院《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储运,2011,(07).

第2篇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 数字图书馆 知识管理

[分类号]G202

在对数字图书馆发展的研究和探讨过程中,人们不断提出新的方向,发现已有的不足。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MIS)作为图书馆信息化建设的阶段性产物,只关注信息资源本身的处理与管理,忽略了与信息资源收藏有关的空间地理信息、信息资源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其他地理要素间的联系。信息资源数字化的同时,其空间布局的数字化也应当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现实中图书馆的发展与日常活动也迫切的需要一种新的空间管理方式。上世纪60年代起,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GIS)得以迅速发展,并逐步应用于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之中。

1 GIS及其在图书馆界的应用

1.1 GIS的概念

GIS自诞生以来就存在很多的定义。一般认为,GIS应用软件是允许用户创建人机会话,分析空间信息,编辑数据、地图并展示所有这些操作结果的工具。著名的GIS应用软件开发公司ESRI在其主页上这样描述GIS的功能:地理信息系统将硬件、软件及数据整合起来以获取、管理、分析及显示各种形式的地理相关信息。它可以让我们以地图、报告、图表等各种形式观察、理解、解释、形象化数据从而揭示其关系、模式和趋势。

1.2 GIS的功能

可以理解为,G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为基础,整合空间相关信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运用系统工程和信息科学的理论,采用模型分析方法,重组为特定的知识信息,为研究和决策服务的计算机系统。它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涉及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的组织。将地物的点线面位置、空间关系组织到数据库中,既便于计算机处理又方便用户查询。数据管理实际上是采用如关系模型、层次模型或网状模型等,建立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空间的查询与分析。空间查询包括位置、属性、拓扑等查询。空间分析包括地形,网络,叠加,缓冲区、决策数据等。

・图形的显示与交互。一方面将已获得的地理空间数据经过空间可视化模型的分析,转换成直观的二维或三维图形图像;另一方面也可以将用户所需的相关属性数据借由空间数据的内部关系加以显示。

1.3 GIS在国内外图书馆的应用概况

GIS在图书馆的应用已有近20年的历史。得益于数字地球概念的优先提出和战略性重视以及GIS研发的领先性,西方国家对于数字化地理信息的收集和整理较为全面。因而,国外图书馆界应用GIS一直以来多着眼于图书馆建筑之外的一定范围,如街区、城市乃至国家。主要方式是图书馆向公众提供地理信息相关服务,或分析图=B馆及其用户在一定社会范围内的关系等。如用以评估和剖析图书馆辐射范围内社会经济特性,描绘公共图书馆用户空间分布,通过人口数据分析图书馆潜在用户以改进服务等,高飞等人在其文中介绍了美国部分图书馆在CIS资源建设及信息服务上的应用。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将注意力转移到图书馆内,Xia在其文中提出了以GIS作为图书馆空间管理的解决方案,并尝试通过分析GIS馆藏空间数据与读者借阅记录,针对读者的借阅行为改善书架排布。

我国对GIS在图书馆领域的应用关注较晚,目前主要关注点在图书馆空间管理与馆藏资源管理方面。如沈健针对GIS在图书馆空间管理及馆内阅览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高飞亦描述了GIS馆藏空间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等。

1.4 当前应用的不足

地理信息系统也许仅被当作地理信息储存、获取及显示的工具,高飞等人在总结检验图书馆GIS服务的效果时提到,对于很多图书馆来说“GIS服务”就是收集、维护、保存和构建空间信息。然而G]S真正的价值在于依据现有数据间关联完成一定模型分析,生成新信息并加以展示,这种功能往往能解答一些原本并未存在于数据中的问题,这就是GIS的分析与决策辅助功能。

2 利用GIS进行知识管理

GIS相对传统MIS具有显著优势已不容置疑,深入发掘GIS的功能潜力应当成为下一步发展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果说传统信息管理系统对应的是信息管理,那么GIS将扮演知识管理承载者的角色。知识管理是近年来管理领域出现的一种的新理念。野中郁次郎提出了知识创新的SECI(Socialization,Extemaliza-tion,Combination,Internalization)模型,即显性与隐性知识的产生、转换、表达及组合的过程。在可视化研究领域,Eppler和Burkard认为除了传播信息之外,知识可视化的更高目标在于传输见解、经验、态度、价值观、期望、观点、意见和预测等,并以这种方式帮助他人正确地重构、记忆和应用这些知识。

2.1 实现GIS的知识管理功能

知识管理的主要意图在于对既有主客观信息进行抽象、归纳与重组,将新的认知在个人或组织间进行传播与反馈,此过程不断重复产生了一种认知的繁衍与进化。将GIS作为知识管理的承载平台,需使其具有一定的抽象、归纳与重组能力,再通过可视化表达,完成读者与读者、读者与馆藏信息以及馆藏信息之间的交互。此处引入几个概念作为构建分析模型的重要依据:

2.1.1 单元网络和二元网络此两者的概念来自于复杂网络,是一种对包含大量属性个体及个体间相互关系的复杂系统的抽象。近年来涉及到了科研合作网络、信息检索、竞争情报、人际网络等情报学领域。二元网络一般被认为包含有两类节点,并通过一定的关系相连接。图书借阅过程中,每本书和每个读者都被认为是网络中的一个节点,如果某位读者借阅了某一本书,即在网络中相应节点间建立联系而形成一个二元网络。同时,不同读者间借阅同本书,不同书籍被同一读者借阅,均可形成关于读者或书籍的单元网。傅林华及洪少春对上述的图书借阅网络模型进行了研究。洪少春对单元读者网络的聚集系数进行了计算,认为大部分读者的借阅兴趣一般限于某一两类的书,读者可按照读书兴趣划分。这一研究的意义在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读者的借阅行为发现读者的群体性阅读趋向,通过推荐热门书籍达到分享阅读经验、促进关联性知识传播的目的。同时,读者借阅行为中还有更多的潜在关系值得探讨和研究。傅林华、洪少春均发现了图书借阅网络的单标度性质,其具体成因二位研究人员也并未得出结论。另外,复杂网络的小世界效应在借阅关系网络中的表现值得研究。所谓小世界性是指网络同时具有较高的聚簇系数和较短的平均路径长度,较高的聚簇程度促成了节点间相互的信任和

更紧密的合作,从而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和准确度。最短路径的存在使节点可以从较远的节点处获取与既有信息不同但具有一定相关度的信息。那么,借阅关系网络中最短路径是否可以帮助揭示和促进拓展性阅读,是一耐人寻味的话题。

2.1.2 本体间映射及领域本体 上文我们认为,知识管理的主要意图在于对既有主观或客观信息进行抽象、归纳与重组,本体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这种要求。赵英、雷强在其文中研究了数字资源整合的贝叶斯本体映射方法,在不同的本体中计算其概念节点之间的相似度,使得同类本体可以互相对应及转化以完成知识共享的任务。同时,抽象与归纳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于既有信息的一种过滤。易明、王学东提出了基于领域本体的数字图书馆信息过滤模型。模型依据不同用户对资源库中相关资源的评价,分别将资源和用户进行转化、聚类形成用户组及概念集,同时考虑使用户兴趣的相似性在同用户组间最大化,在不同用户组间最小化,并利用聚类的质心点矢量来表征评价值。该模型通过转化、聚类形成不同的过滤函数,或直接利用针对某一读者形成的过滤函数来剔除没有价值的资源。

2.1.3 情景用户模型 知识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将新的认知在个人或组织间进行传播与反馈,这个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个性化服务。袁静描述了基于本体的个性化检索及推荐服务,在构建个性化用户模型时考虑显示构建和隐式构建。前者是本体库根据用户提供的信息进行语义分析,返回并让用户自行选择符合需求的实体概念,从而构建用户模型。隐式构建则是通过挖掘用户浏览行为和所访问页面,进行需求分析并借助本体库中规范化的概念自动构建用户模型库。当用户发出检索请求时,其最近活动创建的用户情景模型与查询请求同时提交到服务器,检索结果依据与用户情景模型的相似度进行重排序后返回给用户。上述基于本体的情景用户检索及个性化推荐服务,既包含了资源的匹配,又使得相近兴趣的用户群体之间可进行相互推荐。

由上述几种模型概念可看出,当前对于读者借阅行为及信息检索的研究中,群体读者特性、信息资源的聚类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关注的重点。利用复杂网络研究借阅关系更为基本和直接,读者与书本间的联系可能直接依附于某一本书的图书分类法,而基于本体的研究方法则建立在将不同的信息资源抽象聚类的前提下。无论以哪种研究作为切入点,其根本目的都在于揭示人与人、资源与资源、人与资源间的潜在联系,进而为将信息管理转变为知识管理,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和传播速度创造条件。研究中所采用的理念、算法等,可以作为利用GIs进行可视化知识管理的一个先决条件。

3 馆藏GIs流程及知识管理功能实现

3.1 馆藏相关信息数据库的形成

从数据的获取、数据的编辑、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空间的查询与分析到图形的显示与交互,GIS系统的各个部分是统一且相互关联的。首先,需要对大量文字、数据属性及各种图件进行处理,形成的属性数据编入属性数据库,而各种矢量化后的图件资料,进行点线编辑、建立拓扑关系并编人矢量数据库。可以数字化的图件资料,在扫描及栅格化后编入栅格化数据库。栅格数据库、矢量数据库以及属性数据库三者经过统一的数据转换处理及属性挂接后再经由格式转换,最后形成一个馆藏相关信息数据库,如图1所示:

该数据库中,空间数据在逻辑上采用分层管理的方式构建。建筑区域、功能区域、楼层、基础设施、书架、借阅室等依照空间坐标的相关性分别存储于不同的图层之上。各图层又根据不同内容或以楼层为基础划分成不同的图层集,从而明确各要素问的空间关系。属性数据根据是否与空间信息相关分为两种,其中空间相关属性信息一般是对空间实体描述,如名称、类型、位置、编号等;空间信息无关的属性数据则诸如读者信息、借阅记录、著录信息、本体信息、固定资产信息等。

3.2 馆藏信息的关联性

值得注意的是,不同的关联将不同馆藏信息联系在一起并使其具有逻辑性,使得不同性质的数据库可以相互链接。将矢量、栅格、属性数据整合在不同的层面上,更是以后进行模型建立与计算、辅助决策的关键所在。下图总结了一些常见信息及部分信息间的关联(见图2)。

图2中,除各个数据库所包含的信息间存在联系外,读者与馆藏可以通过借阅记录关联;馆藏的领域本体可以和读者信息关联;文献资源通过分类号与书架关联;设施、楼层、区域、书架等可通过指定的标识号关联等,在此不再赘述。在GIS系统中,关系型数据库的作用就是使得空间信息和网性信息可以互相成为检索依据。

3.3 以知识管理为目的信息查询方式

在明确馆藏相关因子及其关联性后,依据前文所述的几种模型所采用的算法与函数构造约束条件,同时利用GIS组件开发相应的应用程序,以实现知识管理为目的信息查询方式。基本框架示意如图3所示:

用户提出查询要求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对相关属性数据进行检索,如具体某一本书以及任意的空间设施,或同时采集用户的情景记录对比相关情景模型形成情景用户分析;另一方面,通过用户检索词的语义分析或者直接对应本体查询,在由属性数据中归纳的诸多本体及用户模型映射集合、聚类产生的领域本体中进行匹配。亦可以通过事先由借阅关系生成的单元及二元网络模型进行节点匹配以寻求其他相关节点信息。在此基础上,检索反馈给读者的将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图书馆GIS所检索出的文献信息和空间位置,更为重要的是将知识间的关联性展示在读者面前。其他相近专业、学科的读者都在关注什么问题,哪些的文献可以对当前的学习提供额外帮助,哪些知识需要被进一步认识,研究可以向什么方向拓展,可能从何处发现研究交叉的灵感,这些都是读者更加渴望了解的内容和期望的知识获取渠道,也是符合野中郁次郎SECI知识创新模型的知识管理方式。从文献角度看,原本侧重点不同或专业性较强的文献资源,被相关专业或其他专业领域的读者关注和借阅几率也将大大提高,从而了加速知识传播的速度。无论采取何种查询方式,单一或综合,相关空间属性信息都将与所检索的结果一一对应,在不同的图层上叠加后高亮显示,从而实现反馈给用户文字信息的同时完成空间图形的展示与交互并初步实现知识可视化的目标。当然,也可以加入最佳路径的算法模块和对RFID的支持,直观的向用户提供精确导航,进一步提高读者利用馆藏文献的效率。

4 结 语

本文从GIS在图书馆界的应用现状着眼,通过引入知识管理的理念,介绍复杂网络、本体、情景用户模型在个性化信息检索方面的作用等,试图寻找一种将GIS馆藏空间管理强化为GIS馆藏知识管理、扩展知识传播范围、加速知识传播速度、提高图书馆使用效率的途径,并对可能采取的应用方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第3篇

一、北宋时期的仓储管理机构设置

北宋初年,中央政府的财政会计官制变动频繁,直至公元1078年,宋神宗以盛唐时期的政府体制为蓝本实行官制改革,户部方始成为全国财政会计的总管部门。户部的主要职能是掌管全国的人口、土地、钱谷等方面的财政制度的颁行,各地贡赋的缴纳,以及劳役的征集与管理等事宜。户部主要有三个直属部门:度支部(主管全部的会计账簿核算)、金部、仓部。其中与仓储管理相关的机构主要是金部和仓部。

金部主管国家财政收入的一个方面,凡涉及到金、银、钱帛等财物的入库手续,以及这些财物支出命令的审核、签发等事宜均归金部掌管,所有负责管理实物的仓储库房必须凭金部签发的凭证发放货物。仓部则主管国家财物收入的另一个方面――各种粮食的收入与仓储保管,所有粮食的支出命令均由仓部掌管审核、签发,各个仓库凭仓部签发的凭证发放货物。

除金部和仓部以外,北宋时期与户部仓储系统有密切关系的,还有太府寺、司农寺两个部门。太府寺主要负责国库中钱帛、金银之类财物的储存与出纳的具体事宜,下设专门的仓库管理官员负责钱帛、金银等财物的储存、保管、验进、验出,以及在年终对本部所管财物的出、入、存等情况进行全面核算。司农寺则主要负责各种粮食的储存与出纳的具体事宜,其下属各个仓库均设有仓监官员具体掌管各仓粟米的储存保管、验进、验出,并且负责在年终对本部所管财物的出、入、存等情况进行全面核算。

金、仓二部与太府、司农二寺,掌握着北宋王朝全部财政收支的管理与核算,各部、寺之间既有明确的分工,也有自己工作的重点,彼此之间密切相关,各个部门统一由户部总管,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财物管理核算系统。

二、北宋时期的仓储管理法律

为加强仓储管理,北宋时期制定了一系列专门的法律。北宋太宗时期制定的仓法规定:中央所有仓库在接受地方上交的金银、丝帛及其他物品时,必须由库官与监临官共同验收,仓库管理官员负责审核质量,过秤斤两,要求准确无误。监临官同时在一旁监督验收。如果有人不遵守相关规定行欺诈之举,一经查实确有其事,负责验收的官员、仓库管理官员将被斩首,监临官也将被从重定罪。这是宋初恢复社会经济所采取的办法。到宋神宗时还特别制定有加强库藏财物管理的专门法律――《诸仓丐取法》,重点在于加强对财物支出的管理。该法规定:凡采用克扣等办法侵盗库藏财物者,据其情节轻重加以惩处:任何人如果克扣铜钱不满一百,判流放一年,克扣铜钱金额每增加一百则罪加一等,流放时间增加一年;如果克扣铜钱金额达到一千,则流放二千里,克扣铜钱金额每增加一千,罪加一等。此外,凡挪用、扣压库藏财物者,亦如法治罪。宋神宗改年号“元丰”之后还规定,对于全国各地上交给中央官库的金帛、缗钱,如果中央的财政官员、地方的押送官员有敢于私自盗取者,以重罪处罚之;管理京都汴梁集市交易所收取的相关费用必须直接上交中央仓库专库储藏,作为特种储备“封椿”使用。封椿钱财的取用必须有专门的支取凭证,凡挪用及擅取者,按违反封椿钱法条款论处。

同时,北宋时期的仓法对盗窃罪制裁极严,凡盗窃国库钱物者,轻者施以杖刑,重则处死。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二月曾专门下诏:凡盗窃左藏内库钱币,金额在一百以下的杖八十,在一百以上的杖一百,在一千以上的判流放一年,且在一侧脸上进行剌字……金额在五千以上的判流放三千里,且两边脸上刺字……如果金额达到三十千以上,则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处以死刑。不仅如此,如果仓储管理人员违反有关制度,私自泄漏库藏财物的数量,也要严加治罪:漏泄库务所管钱数者,判罚流放三年,配二千里。

从上述资料可以发现,北宋时期在加强仓库管理方面的制度要求较之以前历朝,要严格许多。

三、北宋时期的仓储管理制度

北宋时期库藏管理方面的一个突出进步,是当时更多地考虑到管理与会计核算的结合问题。早在宋太祖时就规定,凡州官到任,必须亲自检阅所管账簿和盘查清点官物。宋太祖还规定仓库主管官员三年轮换一次,以防止连任发生弊病,此后便成为定制。

宋太宗继位以后,对于中央库藏的管理采用了一种较为先进的管算结合的办法。当时,将左藏库作为内藏库,曾诏令内藏库使翟裔等人对存放于左藏库之内的绫罗等财物分别登造账籍,按月向枢密院报告。内藏库所储藏之物“每千计用一牙钱记之。凡名物不同,所用钱色亦异,他人莫能晓,匣而置之御阁,以参验账籍中定数。”也就是说,采用牙钱这样一种记录载体,对内藏库所存放的财物进行管理,每一千个财物用一个牙钱作为标记。不同的财物种类相对应的牙钱标记的颜色也不一样,两者之间的对应规则只有皇帝本人和少数的几个官员知道。经过登记之后的各种颜色的牙钱用专门的盒子收藏起来并且存放在皇帝身边,用来监督检验相关货物账簿登记数目是否正确。牙钱标记有些类似于当今运用的卡片账,只不过卡片账是公开的,目的在于便于财物的保管出纳;而牙钱则是保密的,其主要目的是防止库吏搞鬼。这种以牙钱参验账目的管理办法,在当时取得了良好效果。太宗把这个办法当成了传家宝,在其晚年,曾特意叮嘱他的儿子赵恒(即后来的宋真宗):在内库的管理方面,你把牙钱管库这个办法保持下去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事实上直到宋神宗时还十分赞赏祖宗的那一套办法,他曾以牙钱标记的事教训他的辅臣,要他们懂得簿账的关防之法,以加强库藏财物的管理及审核。

北宋时期对库藏财物出入也有比较严格的手续制度。凡财物出入以合法的经济凭证为准。财物出库必须由监门官根据库房所开出库证件,逐项检查。每晚库房关门落锁之后,由仓库监临官亲自收管库房钥匙,第二天早晨再发给各库负责人。为了防止监门官日久作弊,当时的法律规定监门官一年一换。对监临官,则实行二年一换的制度。

四、北宋时期的仓储会计制度

北宋时期,为了加强对库藏财物的管理,不仅有较为科学的账簿设置,而且在会计凭证的设计与运用方面也有很多成功的经验。

(一)账簿设置

在北宋时期,基层赋税征收部门设有钱粮簿账,用以反映税收征管活动中的钱粮收入及上调情况。在农业赋税征管方面的账簿中,一般分别设置钱账、粮账。在手工,商业税收征管方面的账簿中则设置“课利账”等,除此之外的其他各项收入亦相应设置收入专账、钱账、课利账等,一般又按照金、银、钱、帛等名目分类设户记载;

粮账则按各种粮食分别设户反映。这些都是基层赋税征收部门的主要会计簿账设置。

财物保管出纳部门的会计簿账设置,则用以系统反映、监督各类财物的入、出动态,及见在结存之数。由于这一类部门主要是国家的各种仓库,故当时把这类部门的会计簿账统称为库账,如内藏库的簿账就叫做“内藏库账”。这类部门系按主管财物的类别设置保管出纳簿账,如太府寺所管仓库一般设有三类保管出纳簿账:钱、金、银为一类,帛为一类,其他物资则为另一类。但这种分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往往随着仓储管理的具体需要发生变化,如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十月诏,左藏库每月供账,自今以钱金银、坐帛、杂色丝绵为三账,犀玉、鞍辔,杂物别具账……”也就是说,在一般性分类的基础上对“其他物资”进行了细分,按照财物类别划分为四类账簿了。

司农寺所属各粮仓,一般分仓设置保管出纳账,当时把这类簿账叫做“粮账”,或“粮出入账”、“谷出入账”。在每本账中除按照粮食的种类分别设户核算外,还有按仓眼、堆垛分户进行核算的情形。如《宋会要辑稿・食货第五十二》谈到军需粮库时,“……别立库眼、排垛件析以闻”。显而易见,这种分户核算方法是与仓粮出纳的实际管理相对应的。

(二)会计凭证

在北宋时期的会计核算中,经济凭证方面的进步有两点:一是出现了不少专用性质的经济凭证;二是作为会计凭证的作用进一步明确。

契、券、帖是北宋时期对一般经济凭证的通称,包括户账契、券及直接与会计事项有关的契、券和官帖。北宋时期的会计凭证可以划分为收、支两类。收入类大部分是专用性质的原始凭证,如农征所用的税契,典卖田宅、船、马所用的牙契。牙契统一由官方印制,史书上曾记载:这种牙契以相连的一千个数字为一本,整本出售。每个季度都必须向负责官员(即提举官)报告:本季度总共印刷了多少本,卖给了哪些部门,其中,某字号至某字号卖过若干,某字号至某字号计交易钱若干,总计收到牙税钱若干,还剩下多少本没有出售,系某字号至某字号。这种税契既是纳税的凭据,又是登记簿账的依据。其他诸如商税、杂税之征,都有专门的税契,这些税契一般为正副两联,一联付给完税者,一联留存作为记账的依据。

支出方面,也有一部分是专用性质的原始凭证。如对赴任或出差官员的伙食费开支,当时分别不同情况发给仓券、驿券及馆券,这些券也是处理会计事项的依据。《宋史・职官志》讲:“粮料院掌以法式颁廪禄,凡文武百官、诸司、诸军俸料,以券准给。”这反映了当时粮仓中凭证支给粮食的事实。

对支出凭证,北宋时期还有比较严格的签批手续和审核程序。如左藏库审核官员每日根据请求发放货物单位的申请,审核批准后开出相关凭证,即支出文旁,这种经过审核批准后开出的文旁于第二天密封后送到左藏库。库官在收到文旁后按封记登记“请给历”,即请求发放货物名单表,以待备查。当领用人员持“正勾省帖”,即经过签批的领物凭据,到仓库中提取财物时,库官根据帖中签批内容与“请给历”相核对,核实无误,便在“省帖”及“历”中批注领受日期,并拆开原封文旁,对照如数支给。“所支文旁、正勾省帖粘连合帖,入当月或次月账内破除。”这里的“文旁”与“正勾省帖”都是仓库会计登记账目的原始依据。文旁是经过审核批准的支付命令,“正勾省帖”是经过签批的领物凭据,二者所记内容一致,但从两个不同渠道传入库房。两者必须粘贴在一起作为凭据,会计据此登记账目,将所发放货物在本月或下月的有关账簿中进行扣除,堪称手续完备。如果发生“正勾省帖”到,而文旁未到的情形,那么在期末向上级报告本月账目时,就应当仔细进行审核并向有关部门追索相应凭据。

《宋会要辑稿》中还记有一种叫做“券簿”的凭证,这种凭证不是单张的纸帖,而是簿册。凡日常支出财物,随时在簿册上登记,并定期上报,以作为处理会计事项的原始依据。如“口券簿”就是当时军政部门请求发放“驿料”的依据。这种“口券簿”分为“四扇”,分由官员收掌,凡发生“一钱、一升、一尺”以上的支出事项,便在“口券簿”上登记,到期凭簿报销,上级会计部门便以此作为下账的依据。

北宋时期分工合理的仓储管理机构设置、严密周详的仓储管理法律制度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证、账、实相互牵制的会计制度,从总体上表现出较高的仓储管理水平,为北宋时期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作者单位:

康 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王 涛 湖北大学商学院

①《宋史・食贷志会计》。

②《宋史刑法志》。

③《宋会要辑稿・食货第五十一》。

④《宋史・食贷志・会计》。

第4篇

[关键词]RFID;智能仓储管理;应用模式

[中图分类号] 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3)34-0019-02

1 引 言

电力物资具有使用范围广、使用数量多、投资成本大、物资管理链条长等特点,由于电力建设物资种类、更新快,对电力物资管理对及时变化的反应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对电网物资的智能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现代化物流管理手段可为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带来推动作用,将 RFID 技术应用于库存管理、物资数量实时监测等方面,将极大地提升电力企业的物资管理水平,从而避免资源浪费,节约经济成本,提高企业效益。

本文在分析电力企业物资管理现状和 RFID技术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 RFID 的电力物资管理流程,实现了电力理收货入库、拣货出库、库存盘点以及借用出入库的物资管理模式,实现数据采集的自动化和无纸化。

2 RFID技术简介

RFID是射频识别技术的英文(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缩写,属于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即可自动识别目标对象的相关数据。射频识别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例如图书管理、商品零售业、医疗行业以及电子身份证等方面。

利用RFID实现对物资的管理是RFID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电力企业物资管理仍使用传统的人工管理的方法来管理资产,借助手工的方式来完成数据的录入,无法与实物信息实现实时对应。RFID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将物资管理的实时信息与信息系统实时同步。

3 RFID在配送中心的应用

结合电网公司库存管理业务流程,本文重点讨论在物资库存管理阶段,收货入库、拣货出库、库存盘点以及借用出入库的应用。

3.1 收货入库

基于RFID功能的支持和PDA设备与条码的应用,实现到货信息的高效查询及校验,货物在托盘、料箱等工具上的合理存放,货位的优化分配及利用;同时基于LPN单位的管理模式,提升收货入库效率、降低货物入库操作的复杂度。

在货物送达仓库后,通过扫描ASN标签读取具体到货信息(单号、物料名称、数量等),仓库收料员依此对到货物资的名称、数量、包装等进行核验;通过后进行卸货并将货物分装到托盘或料箱内,同时扫描LPN及存储物料的条码标签,RFID记录物料与托盘或料箱的关联信息;对于检验合格(或免检)的物料,系统便会自动分配货位给每个LPN,以任务指令的方式自动发送到PDA上显示,操作人员依此进行货物入库操作。

3.2 拣货出库

基于RFID功能的支持和PDA设备与条码的应用,实现出货信息的准确查询及校验,拣货货位合理有效的分配,以及对设备、人力等资源的高效利用;同时基于LPN单位的管理模式,提升拣货出库效率、降低货物下架操作的复杂度。

在物料搬运单生效后,系统会自动分配拣货货位;然后仓库主管可基于出库需求及可用资源(设备、人力等)的情况制订出库计划,并将任务手工分配到具体人员,以指令的方式自动发送到PDA上显示;操作人员依此进行拣货下架操作,并根据出货的需要进行分拣、打包的操作,以便货物便利、安全的运输至目的地。

3.3 库存盘点

基于RFID功能的支持和PDA设备与条码的应用,实现系统库存信息与实物库存间的便利校验,提升库存盘点操作的准确性,减少传统盘点操作方式中因人为盘查、手工记录引发的信息错误;同时基于LPN单位的管理模式,提升盘点的效率,减少业务停滞和等待时间。

根据周期性盘点或年终盘点的需要,由系统生成(需在库存管理系统预设相关参数)或手工制订盘点计划:包含时间、物资种类及明细、对应货位/LPN/数量等信息;操作人员依此进行相关货位/LPN/物料标签的扫描,从而将盘点结果信息记录在系统中,通过库存管理系统的计算和校验生成盘点报表,对于存在差异的部分仓库人员应分析并注明原因;然后将盘点报表或报告提交物资及财务部门审核,通过后进行调账的操作以保证账物相符。

3.4 借用出入库

基于RFID功能的支持和PDA设备与条码的应用,实现借用出库及借用返还的准确查询及便捷操作;同时基于LPN单位的管理模式,提升操作的效率。

当物料借用申请单审批生效后,仓库主管可手工指定借用出库来源货位,并通知叉车司机或仓库搬运人员依此进行货物转移,同时在系统中将相关物料的状态标示变更为“借用”;但借用返还时,可根据归还货物的实际状态决定是否将其存放在原料箱或托盘上,并对物料状态的标示进行更新。

4 结 论

本文对RFID技术在电力物资库存管理方面的应用做了相应的介绍,详细描述了仓储管理中RFID技术的工作流程。在电力物资管理中应用RFID技术,可实现对库存物资的监控管理和动态实时跟踪集中,实现物资管理智能化,能切实提高物资管理水平,在电力物资管理中有广泛的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宏伟,张国英,马湘.RFID在电力物资仓储配送的应用探索[J].物流科技,2012(6):77-80.

[2]陆爽,洪芳华,朱利军.电力物质供应链全过程管理中的RFID应用研究[J].华东电力,2012(2):338-339.

[3]李国昌,杨云峰,李飞,等.RFID技术应用于电力计量器具管理的实现[J].中国电子商情(RFID技术与应用),2008(6):25-27.

[4]覃奕.基于RFID技术的电力资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广西计算机学会.广西计算机学会25周年纪念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广西计算机学会,2011:6.

[5]王艳华,王滨,梁馨元,等.射频识别技术在电力领域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19):108.

[6]苏斓,张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系统研究及应用[A].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2012年电力通信管理暨智能电网通信技术论坛论文集[C].中国通信学会普及与教育工作委员会,2013:4.

[7]梁矗军.RFID技术在物流行业的运用[J].中国市场,2008(28).

第5篇

关键词:RFID 可视化 仓储 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3-6970.2012.02.022

Research and Design of Visu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torage’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YE Guo-quan, CHAI Hua, YANG Miao-Qi(Logistics University of CAPF, TianJin, 300162)

【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application of rfID technology in the storage system to build the visualization of intelligent storag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e systems achieved goods electronic goods management,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processes in the digital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on the basis of the maximum to enhance the storag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efficiency.

【Key words】rfID; visualization; warehouse management

0 引 言

仓库管理是物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物流全过程有着很大的影响。传统的仓库管理一般依赖于一个非自动化的、以纸张文件为基础的系统来记录、追踪进出的货物。由于仓储管理完全由人工实施,效率极其低下,能管理的仓库规模也很小。随着仓储管理的物资种类、数量和出入库频率的不断增加,仓储管理作业也已十分复杂和多样化,传统的人工仓储作业模式和数据采集方式已难以满足仓库管理的快速、准确要求,在仓库管理过程中采用新技术可以提高仓库管理的工作效率[1]。自动化仓库产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美国,到现在大致经历了手工存储式仓库、机械式仓库、自动化仓库、集成化仓库、智能型仓库系统的五展。可视化智能立体仓库利用RFID (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射频识别技术存储物资,通过电子计算机控制进行物资存取作业,结合自动识别技术完成对物资的识别、跟踪,通过以上技术的结合完成对仓储物资的各项管理。

1 系统架构

可视化智能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由三个层次的软、硬件组成:采集、汇聚和管理。它们分别负担着信息的获取、传输、管理和消费的功能,如图1所示。

采集层主要是通过射频识别设备以及其它自动识别设备采集数据[2],包括库位标签、货物标签、手持读写器、无线接入终端;汇聚层通过无线通信技术,把采集来的数据传递到中央数据库,包括无线接入设备和相关的网络设备;管理层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管理和消费,包括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服务器等设备和仓库管理系统软件。

图1 可视化智能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由三个层次

从网络的角度看,智能仓储可视化系统的采集层是由一系列的手持、固定和叉车车载读写器组成。这些读写器负担着对RFID标签信息读和写的功能,是智能仓储可视化系统与库存货物产生信息交互的最基本载体[3]。接着,由这些读写器产生的信息流会通过无线或者固定网络传输到库存信息数据库中。信息承载的网络可以是以太网,3G通信系统或WiFi无线通信系统等,如图2所示。

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系统采用B/S架构为客户端提供访

图2问接口,通过这些接口,客户端可以向智能仓储可视化管理平台查询相应物品的库存情况和存放位置。这个客户端可以是一个手持读写器、叉车车载读写器,或是一台计算机。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包含六个模块和四个数据库。它们分别是信息写入管理、信息删除修改、查询管理、定位管理、信息备份、容错恢复模块;货位、货品、标签和审计数据库。这六个模块组成了智能仓储可视化管理平台,是与采集层的手持、无线和叉车车载读写器直接发生数据交互的载体。它们以采集层传来的数据为输入,直接对这四个数据库进行操作,如图3所示。

图3

2 工作原理

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原理上是根据采集层传来的数据为输入,以智能仓储可视化管理平台为主题,对四个数据库进行操作的过程:货品数据库为货舱中入库每一个的货物维护一个记录(record),包含了货物的最基本信息,如供应商、出厂日期、入库日期,RFID电子标签信息;货位数据库和标签数据库以货位和电子标签为索引存放货位和电子标签的相应信息;入库、出库、移库、补货、盘库和查询是实时货位库存管理 的几个基本操作,大都是管理层发出指令、采集层反馈操作结果的双向工作流程;当库中货品状态发生变化后,如移库、出库或货品消耗以后,它在货品数据库中的record将会做出相应更新和变化,甚至从数据库中移除。当record从库存信息数据库中删除后,其对应的货位会被清空、电子标签会被释放,用以存放和标记另外一个货物,而货位数据库和标签数据库也会相应变化;从数据库中移除的记录被存放在审计数据库中,以备未来的朔源和审计。

从根源上说,可视化智能仓储信息管理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对仓储系统进行建模的数学模型[4],它也是后续需要专利保护的目标。通过研究和优化数学模型的算法即可对系统运营进行优化。将这些算法用计算机软件来实现,指导整个仓储的货位管理,流程的梳理等[5,可以极大的节约运维成本和效率,实现精益化运营。

3 智能立体仓库控制管理系统设计

智能立体仓库的管理及控制系统,是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控制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发展起来的综合应用系统,负责整个智能立体仓库的管理、调度工作,是整个仓库系统的控制中枢。该系统有较强的综合性,主要目的是根据各配送点的需求,向各配送点提供配送信息,根据订货查询库存及配送能力,发出配送指令,发出结算指令及发货通知,汇总及反馈配送信息。

整个智能立体仓库计算机管理系统利用一台数据库服务器、一台调度计算机、一台监控计算机组成一个局域网,完成对系统的控制。服务器上安装了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选用SQL Server软件平台。客户机运行应用程序,完成数据的输入\输出处理等前端任务。该系统保证仓库管理各个环节数据输入的速度和准确性,确保使用单位及时准确地掌握库存的真实数据,合理保持和控制仓库库存。根据需求,系统包含了若干模块:标签制作、货位数据库和货品数据库的初始化、入库管理、出库管理、统计查询、库存管理、货位调整、账目管理、RFID和条码打印、信息安全、系统接口等。根据以上分析,智能仓库管理软件结构如图3、图4所示,本文设计的智能仓库管理软件实现了该框图中的部分功能,具体的功能包括:

图4

图5

标签制作:依据入库单及标签制作申请单录入的货物信息生成每个物品的电子标签,在标签表面上打印标签序号及产品名称、型号规格,在芯片内记录产品的详细信息[6]。货位数据库和货品数据库的初始化: 实现对所有货物的统一管理和其相应仓储位置的可视化。

出入库管理:入库时,仓库管理员根据订货清单清点检查每一件货品,检查合格后交给仓库保管员送入库房。仓库保管员持手持机扫描货架库位标签和入库物品上的标签并输入物品数量进行入库登记,数据记入手持机内的入库操作数据表,然后将物品放置到指定库位上。如果需要将物品装入包装箱内存放,还需要扫描箱标签以更新手持机内箱明细表。全部物品入库完毕后,将手持机交给管理员,由管理员将入库数据导入后台管理数据库内,完成入库操作。经过这一流程后,仓库中每一种物品的位置、数量、规格型号等都可以在仓储管理软件中一目了然的查找出来,实现了仓储状态的可视化;出库时,仓库管理员根据领料申请查询仓储状态,然后做出预出库单;保管员根据预出库单将指定库位的物品取出,使用手持机扫描库位标签和物品标签将出库信息进行登记,数据记入手持机出库数据表;全部出库物品取出后将出库信息上传到主机,与预出库单作比较,并根据实出数量进行登帐。

统计查询: 主要用于仓库的入库、出库、残损及库存信息的统计查询,可按相应的货物编号、分类,便于供应商、客户和仓库保管人员进行统计查询。

库存管理: 主要用于仓库的库存货物的管理主要内容有:对库存货物的上下限报警;库存呆滞货物报警;货物缺货报警;库存盘点管理: 主要用于仓库的货物盘点清单制作、盘点清单打印、盘点数据输入、盘点货物确认、盘点结束确认、盘点利润统计、盘点货物查询、浏览统计、盘亏盘盈统计等便于实行经济核算;库存分析;退品和废旧物资管理;货位调整:主要用于仓库对库存货物的货位进行调整,进行货位调整查询,同时通过可视化的工具使得仓库管理人员掌握各种货物的存放情况,便于仓库及时准确地查找在库货物。利用最优化的数学算法合理规划仓位,合理的仓位货位管理。

账目管理: 主要用于仓库核算某一时间段的每种货物明细账,每类货物的分类账和全部在库货物的总账,便于仓库实行经济核算。

RFID和条码打印: 主要用于仓库的货物自编RFID和条码打印、货物原有RFID和条码打印等,便于仓库实行RFID和条码管理,自动生成打印各种货物的RFID和条码。

信息安全: 无需客户端,通过认证登录。异地也可查看,但无法进行修改复制等操作。在数据保护方面,使用审计数据库备份各种操作数据,可排除意外带来的损失。

系统接口:为防信息孤岛的现象出现,系统预留多个接口以供加载新功能或与其他系统对接,如CRM、ERP、财务等系统。

4 结束语

从研发到应用,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对企业有诸多价值,从运维的角度来看,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对在仓储领域的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仓储效率、空间利用率、节约成本精准运营,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智能仓储可视化信息管理系统对可以帮助企业超越同行进入智能物流领域,在行业内占据有利的地位,甚至引领潮流并设立行业技术标准;从品牌的角度来看,对新技术的超前性应用可以极大的提高企业的品牌高度,博得新技术应用先锋的美名。

参考文献

[1] P . W . W u r m a n , R . D . A n d r e a , M . M o u n t z . T h r e e Engineers,Hundreds of Robots,One Warehouse.IEEE Spectrum July 2008:26~34

[2] J.J.Leonard,H.F.Dunrrant-White.Mobile robot localization by tracking geometric beacons.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1991 3(7):376~382

[3] Z.Y.Zhang.A Flexible New Technique for Camera Calibration,IEEE Transactions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22(11),2000:1330~1334

[4] HeetorGrarcia,MeliaJD,UllmanJwidom.数据库系统实现..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知识 知识管理 模式创新 策略

中国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离不开低碳知识传播与推广应用,需要中国政府、企业、公众广泛参与和普及宣传低碳知识,让中国经历一场深刻且广泛的低碳经济变革,降低中国经济过分依赖化石能源的消费模式。低碳知识已成为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本和动力。高校图书馆开发与利用图书馆的低碳知识资源,强化低碳知识管理,特别是隐性知识资源管理,为社会提供深层次的低碳知识的学习、传播、宣传、创造与推广应用等人性化服务。如何开发、整合和利用高校图书馆低碳知识的馆藏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知识管理效用,这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一、显性与隐性低碳知识管理

自从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Polanyi)将知识分为两类: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①。图书馆低碳知识管理就是对显性低碳知识和隐性低碳知识进行搜集、获取、整理、存储、推广应用、传播、宣传及交流等,并充分发挥低碳知识转化为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管理过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图书馆显性低碳知识管理,体现在低碳知识的馆藏资源数字化和网络虚拟资源馆藏化,通过建立低碳知识的书目数据库、数字文献数据库、低碳资源信息系统建设和各种载体文字的全文数据库,以供读者使用。二是图书馆隐性低碳知识管理,体现在馆员工作和服务过程中馆员对低碳知识的工作经验和能力、服务态度和质量及其低碳价值观念和立场。馆员个人的学历、低碳知识结构、低碳生活阅历、思维模式、人际关系、对低碳知识的兴趣特长、低碳愿景以及在工作中发现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低碳知识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等②。三是有效地挖掘、设计、组织、开发、整合及管理运营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包括智力资本,充分利用图书馆独特的低碳知识资源优势,构建低碳知识管理体系,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的过程③。

二、低碳知识管理的创新模式

根据政府、企业及公众读者对低碳知识需求变化,合理配置和利用高校图书馆各种低碳知识的馆藏资源优势,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重视知识创新和知识集成管理,重视知识创造与增值效益④。如图1所示,根据政府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导向及规划要求,实体企业对低碳技术创新、应用和市场商业运作的需求,公众读者对低碳知识获取、学习及掌握的渴望,充分理解用户对低碳知识的需求,按照需求拉动的理念重新设计与组织低碳知识数据库,以知识管理的科学方法对显性和隐性的低碳知识进行重新设计、分类、整理、融合和管理后,构建低碳知识生产管理、低碳知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低碳知识创新管理以及低碳知识传播交流五类低碳知识管理体系,充分运营图书馆服务平台,为政府、企业、公众读者提供宣传、学习、交流、传播及应用的公共服务,开发培养新型掌握低碳知识的各类优秀人才,传播与普及低碳知识,实现低碳知识创新、扩散以及增值过程。

三、低碳知识管理创新策略

(一)挖掘低碳知识需求

我国政府从“十一五”规划开始制定严厉的节能减排标准,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纲要和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政策导向指引和鼓励企业发展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的低碳产品。中国正在探索和尝试利用碳排放交易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制定温室气体激励方法与标准、市场运作规则、制度及其法律法规。实体企业、金融机构及公众读者对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碳排放市场交易规则与制度法律、投融资等资本运作、投资研究报告等有关低碳的显性与隐性知识需求呈现出日益增长趋势,图书馆努力挖掘对低碳知识有巨大需求的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公众以及读者,实时调整图书馆低碳知识结构,优化图书馆对低碳知识管理。

(二)构建低碳知识库

在充分理解公众读者对低碳知识的需求基础上,按照需求拉动式理念重新设计和组织低碳知识库。构建低碳知识库可以积累、保存信息和低碳知识资产,加快信息共享和低碳知识流通,实现低碳知识共享。图书馆构建低碳知识库是把本馆拥有的内外部有关低碳知识和信息分门别类,提炼加工,同时还要及时收集对本馆有重要作用的最新低碳知识和信息,以形成本馆特色并不断发展的系统性低碳知识和信息资源库。同时对图书馆线性知识和隐性知识进行系统地收集、整序、存储以及应用,建立显性低碳知识库和隐性低碳知识库。

(三)强化低碳知识管理体系建设

按照企业需求拉动式知识管理模式,有效整合低碳知识库中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并有效地综合使用,推动实体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企业用户的低碳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商业化运作,为保持企业可持续核心竞争能力创造最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低碳知识管理体系建设主要包括低碳知识生产管理、低碳知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低碳知识创新管理以及低碳知识传播交流等方面的知识管理内容。在推动高校图书馆低碳工作方式转变基础上,⑤将传统服务、电子服务以及网络平台服务相结合,有效整合低碳线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管理,努力挖掘隐性低碳知识在图书馆低碳知识管理中应用价值,建立有效的隐性知识转化路径,建立较为完善的低碳知识管理体系。

(四)低碳知识管理价值

高校图书馆充分利用低碳知识库管理体系平台,促进企业、政府、公众形成低碳知识联盟,共同推动需求拉动式低碳知识创新模式,努力挖掘社会公众对低碳知识创新的需求,将企业知识创新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创新模式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中,最大限度地提升整个社会的知识创新体系,实现知识创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校图书馆加强在经费预算管理、节约用电管理、节约用水管理以及节约纸张管理等工作方式创新⑤,努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同时高校图书馆可以充分利用低碳知识库平台和知识管理创新理念,努力向社会公众、政府、企业、社会团体等组织积极宣传和传播交流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扩大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的推广应用,实现低碳知识推广和传播的社会价值。高校图书馆通过转变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积极宣传和传播低碳知识,弘扬低碳工作和生活方式,唤起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和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实现全民低碳知识增值和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

四、结论

在充分地挖掘和理解公众用户对低碳知识的需求基础上,按照需求拉动的理念重新设计与组织低碳知识数据库,以科学方法和先进理念对显性和隐性的低碳知识进行重新设计、分类、整理、融合和管理后,构建低碳知识生产管理、低碳知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低碳知识创新管理以及低碳知识传播交流五类低碳知识管理体系, 努力创造低碳知识创新、传播与扩散和增值,最大限度地实现低碳知识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①桂晓玲. 论图书馆隐性知识的挖掘策略[J]. 图书馆论坛,2006,26(4):201―202

②杜也力. 图书馆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与转化[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2):22―23

③夏萍.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实施策略[J].情报科学,2003,21(7):718―720

④盛小平. 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基本问题[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4(3):2―4

第7篇

摘要:“仓储管理实务”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满足社会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该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及仓储管理岗位群相应岗位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了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课程设计。

关键词 :高职;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职业能力导向

作者简介:金玉清,女,甘肃武威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市场营销、物流专业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5)06-0005-05

一、“仓储管理实务”课程地位、性质

“仓储管理实务”是甘肃武威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该课程在学生学习了先修课程“物流基础”的前提下开设,同时,又为后续的“运输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供应链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了知识支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仓储经营管理、仓储设备操作、仓储作业组织等多种岗位职业能力,以及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与人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从事相关职业应具备的道德素养及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的顺利就业奠定基础。

二、“仓储管理实务”课程目标

(一)课程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对仓库选址与规划、仓储作业设备、仓储作业流程(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库存控制、仓储商务管理、仓储成本分析、仓储管理信息技术、仓储的安全和特殊货物管理等知识有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重点掌握仓库入库作业、在库管理、出库作业的流程、组织与实施,并使学生能将仓储管理与配送管理、采购管理、运输管理等课程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专业系统知识;通过模拟软件的操作、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等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的习惯,形成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仓储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仓库的选址与规划布局;熟悉仓储作业的基本流程;熟悉仓储作业的设备;懂得货品的保管与养护方法;掌握库存控制的方法,并对仓储成本进行分析管理;掌握仓储管理的信息技术;掌握仓库安全与特殊货物的管理。

2.职业能力目标。能进行仓库规划与布局;会进行物品编码与信息处理;能使用仓储常用设备;能组织货物进出库;能对库内物品进行保养与维护;能操作运用仓储管理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能进行订单处理;具有成本分析与控制的能力;掌握仓库安全及防范的要求;能够掌握文明作业、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及内容。

3.职业道德与素质养成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职业能力,更要重视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养成。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认识到诸如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职业道德与素质对个人职业发展、他人职业发展、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使学生自觉地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具体来说,要具备仓储管理员的基本职业素质要求;要有自主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要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要有团队合作意识;要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要有较强的书写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一定的抗压能力。

三、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群所对应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

根据物流专业对人才需求标准,构建仓储管理相关工作岗位及任职要求,具体内容如表1。

四、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思路设计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应坚持“教、学、做”合一,构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情境化教学模式。

(二)学习性工作任务设计

通过专业教师进入合作的物流仓储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仓储各项作业的任务内容,分析工作任务所对应的能力需求;将能力需求转化为项目化学习任务,最终通过项目化任务实现课程教学培养目标,确定岗位工作任务,具体内容如表2。[2]

(三)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设计

“仓储管理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除课堂讲授外,应配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模拟实训、实习等各种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直观形象地展现教学内容,可采用多媒体教学,穿插介绍国内外仓储管理音像视频资料、图片等,以充分关注师生间互动和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挥,构建“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教学方法设计。(1)项目教学法。本课程从仓储岗位职业能力出发,依据仓储作业流程,可将全部教学内容分解为仓储认知、仓库系统规划、入库作业、在库作业、出库作业、仓储业务评价六大模块项目,设计出完成每个项目的条件,让学生制定项目实施方案,最后,对学生的实训结果进行考核。(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采用案例进行讲解及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学习“理解和掌握一般规律”方法及设计方案,从而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互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3]案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可大量采用,此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开创性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可采用教材中的案例或搜集的案例信息提出问题,组织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启发、点评总结。(3)任务驱动法。教师布置实训任务,理论学习由学生操作完成。在模拟实训室,学生按照教师演示,布置任务后可马上动手操作,从而有利于知识的快速消化吸收。如分拣作业、堆码作业、出库作业可采用此法。(4)角色扮演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内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使学生感受实际工作中的不同身份角色,从角色者角度考虑、解决问题。比如入库作业、出库作业、分拣操作实训、仓储商务谈判及合同签订等可采用此法。(5)模拟训练法。利用物流模拟软件和其它仓储实训软件,通过仿真度很高的仓储虚拟环境,使学生熟悉仓储岗位的各种业务流程及作业,并能进行模拟操作,从而促进对仓储理论知识的理解、接受和应用。

2.教学手段设计。(1)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多媒体课件可重点展示学生并不能经常接触的仓储设备的图片,如货架、托盘、叉车、集装箱、自动化立体仓库等;并展示整个仓储作业的流程图,以便于学生理解。(2)音频、视频资料辅助教学。为扩展课外知识,可收集仓储作业相关的音像资料用于仓储管理的教学中。如仓储与货物分拨系统演示、UPS分拣系统、天津港集装箱装卸作业等,从而扩展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学习兴趣。(3)实训教学。通过仓储模拟软件,可模拟仓库入库、在库、出库的作业管理流程,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对校外仓储企业的参观学习,使学生零距离接触工作岗位,感受企业文化,增强学生对岗位职业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激发其求职和探索欲望。

(四)考核方法设计

通过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但实施效果如何,要通过考核来验证。考核可由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进行。其中,过程性评价依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训操作能力及表现来评定(占60%);结果性评价即期末考试(占30%);学生平时表现如考勤、学习态度(占10%)。这种考核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着重体现了职业能力培养中学生动手能力、实训能力的考核。

五、“仓储管理实务”教学设计实例

以“仓储管理实务”项目4:入库作业——任务二:货品验收为例,进行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该任务要求学生在前一任务货物接运的基础上,进行货物验收并办理交接手续。在学习货物验收的方法、验收标准、验收内容的基础上,对货物进行数量验收和质量验收,并填写物资入库初检记录、验收单、货物拒收单和实物保管明细账。布置工作任务:上海无忧仓储有限公司接到两个公司的入库通知单,让学生模拟仓储操作员的工作,进行货物验收,并对不符合入库储存要求的货物进行处理。

(二)教学过程设计及实施(见表3)

职业教育作为专业型、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摇篮”,不仅要对知识型人才进行必要补充,而且要致力于塑造更多专业技术过硬、动手能力较强的高素质劳动者,以满足各行业各领域对于技术人才的岗位需求。“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提出,要求教师领悟职业教育的实质,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入手,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做好教学设计,及时进行课后反思总结,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参考文献:

[1]牛国鹏.浅论高职物流专业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策略[J].物流技术,2013(6):270-272.

[2]汪晔.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配送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6):1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