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26:47
序论:在您撰写建筑设计标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1、商业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的节约与应用
商业建筑不同于民用建筑,商家更注重建筑的地标性,建筑的外观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样会应用大量的材料对建筑的外立面进行装饰,从而使得材料没有很好地得到应用,导致材料的浪费。对此我们在设计的时候要把绿色建筑技术用到商业建筑中去。尽量减少和避免无用装饰结构的设计,或是以最少的材料达到最好的效果。目前,商业建筑材料的节约主要通过采用绿色环保技术达到,降低装饰构件的能量消耗,采用可以再次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从而提高节能效果。在建筑结构体系选择方面要着重参考资源需求量小、对环境影响小的建筑体系,在建筑强度件设计时,要选用强度较高的混凝土及钢材等,减少建筑材料占用空间量,从而节约建筑用地。
2、商业建筑设计中节约土地设计标准的应用
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要注意商业建筑的用地情况及室外环境情况。商业建筑通常处城市之中,在本已十分紧张的城市土地上建造商业建筑,就要最大的发挥出建筑所用土地的所有空间,将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进行综合性利用。并对相关的建筑设计尽量采用自然通风、自然光照等设计方案,同时还要注意对相关噪音的处理,尽可能的结合道路沿线景观设置绿化带,减少噪音污染。此外,在进行具体的商业建筑设计时,还要对预先制定出一定的绿色施工方案,对可能由于施工而造成的自然生态环境破坏进行及时的预防及整治。
3、节约能源的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商业建筑的绿色环保理念还体现在建筑窗体及墙体的设计之中,在设计中要注重窗墙比及朝向问题,在建筑保湿方面可采用先进的墙体保证技术,室同温度调节可采用节能空调系统进行调节。此外,可以利用市政热网蒸汽凝结水的余热为建筑提供所需的生活热水以及其他的节能设备。在商业建筑中,可以通过自然通风的模拟优化建筑幕墙来开启位置对于水资源的节约问题,也要采用绿色的建筑技术,节水器也可以利用到商业建筑中。
二、商业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的绿色建筑准则
1、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
除了了商业建筑中注意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也要注意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室内的设计要结合建筑立面来设计遮阳反光板,分区照明并控制优化的采光设计。同时分析室内各功能区的噪声源情况,分别安排合理的噪声功能区,进行优化的隔声设计。在商业建筑的室内做到视野优化设计,并且在人员密集的区域中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以保证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环境。
2、把握绿色建筑准则,对商业建筑中运营进行有效管理
商业的运营管理的灵活性很强,商业要实施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管理,尤其注意商业建筑中的垃圾分类回收以及处理方法。在商业的建筑中注意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并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此外,还要提供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对商业综合体以及商务的办公楼中的空调通风系统以及其他动力用能系统设置合理的监测系统。
三、总结
关键词:建筑;工业化;标准化设计;装配式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以及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尽快实现建筑工业化已成为广大建筑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标准化设计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为了达到系列化、规模化生产的目的,必须重视准化设计手法的推广与完善。
1建筑工业化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先行。但是长期以来,分散的建筑手工业生产模式无法跟上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步伐,要想改变目前这种相对落后的状况,必须明确工业化生产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加快建筑产业发展步伐的关键所在。
1.1建筑工业化的特点
建筑工业化从根本上来说属于是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技术手段,即充分利用现代工业手段、现代工业组织、先进科学技术手段对建筑工业化生产中的全部过程的生产要素进行集成和系统性的整合,进而实现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件生产工业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以及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流水作业,从而不断的提高建筑施工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降低成本和能耗。建筑工业化与以往的建筑设计和生产方式完全不同,相较传统的建筑生产方式,其主要特点和突出特征就是实现设计阶段和施工阶段的一体化。
1.2建筑工业化的内容
(如图1所示)建筑工业化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管理科学化。(1)设计标准化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目标的前提,指的是从同一设计配件入手,对配件类型进行尽可能的减少,进而形成单元或者整个房屋的标准设计。(2)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手段,指的是构配件生产集中在共产进行,不断的实现商品化。(3)施工机械化是建筑工业化的核心,指的是利用机械代替传统的繁重的体力劳动,利用机械在施工现场进行构件和配件的安装。(4)管理科学化是建筑工业化的保证,指的是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避免因为主观臆断或者仅凭经验对其进行管理。
2建筑设计标准化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将建筑构件的类型、规格、质量、材料、尺度等统一标准,将其中建造量大、使用面积广、共性多、通用性强的建筑构配件及零部件、设备装置或建筑单元,经过综合研究编制成配套的标准设计图,进而汇编成建筑设计标准图集。标准化设计的基础是采用统一的建筑模数,减少建筑构配件的类型和规格,提高通用性。建筑设计标准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建筑设计的标准,包括制定各种法规、规范、标准、定额与指标。②建筑的标准设计,根据建筑设计的标准,设计通用的构件和配件、单元和房屋。标准化设计可借助国家或地区通用的标准构配件图集来实现,设计者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选择标准的构配件,避免重复劳动,构配件生产厂家和施工单位也可针对标准构配件的应用情况组织生产和施工,形成规模效益。建筑设计标准化是为了促进最佳的全面经济管理,为有序地推行建筑工业化而制定的一套统一措施和规定。建筑设计标准化的目的是合理利用原材料,促进构配件的通用性和互换性,实现建筑工业化,以取得最佳经济效果。建筑设计标准化要求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其中包括建筑构配件、零部件、制品、材料、工程和卫生技术设备以及建筑物和它的各部位的统一参数,从而实现产品的通用化、系列化。建筑设计标准化工作还要求提高建筑多样化的水平,以满足各种功能的要求。
2.1标准构件、配件设计
由国家或地区编制一般建筑常用的构件和配件图供设计单位选用,以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
2.2整个房屋或单元的标准设计
由国家或地方编制整个房屋或单元的的设计图供设计单位选用。整个房屋的设计图,经地基验算后可据以建造房屋。单元标准设计,经过设计单位用若干单元拼成一个符合要求的组合体,成为一栋房屋的设计图。图2为某住宅以一户为定型单元的布置。
2.3外墙标准化设计
外墙标准化设计,设置统一的建筑外圈构件梁高;设置形状及其宽度相近的外墙;采用统一的窗户大小。对端头外墙构件进行合理的使用,有效的减少构件的类别。在实际操作中尽可能的利用二维外墙构件,尽量避免采用三维外墙构件,二维外墙构件不管是在模具成本还是在运输成本上都优于三维构件。如果确实需要采用三维构件,应该尽可能的选用二维构件分解或者简单的三维构件代替。
2.4预制楼板设计
预制楼板设计,根据结构的特征,采用统一的尺寸对房间的开间和进深进行设计。平面布置时尽可能的将降板的功能区集中布置,楼板等构件形状布置应该尽量的方正,并且应该有一边低于2.5m。根据实际工程的要求选择合理的项目应用,比如跨度相等、柱网规整的住宅公寓、商务公寓或者酒店项目最适合大规模使用预制叠合楼板。建筑设计标准化的作用是对工程项目规模、内容、建造标准进行控制;保证项目的安全性和预期的使用功能;提供设计所必要的指标、定额、计算方法和构造措施;为降低工程造价、控制工程投资提供方法和依据;减少设计工作量、提高设计效率;促进建筑工业化、装配化,加快建设速度。
3案例分析
3.1工程概况
某保障性住房总建筑面积为21万m2,住宅地上为6~21层,最高的建筑高度为58.6m,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决定该项目住宅楼地上部分全部采用建筑标准化设计,构配件生产工厂化的建造方式,对各住宅楼加强区以上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四预制一叠合方式,对外墙板、阳台板、空调板和楼梯板进行预制,对楼板进行叠合。
3.2建筑标准化设计
建筑工业化必须充分的进行标准化设计,才能够保证在生产和安装过程中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建筑标准化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3.2.1户型标准化
该保障性住房全部采用小户型,一居室建筑面积为40m2左右,两居室建筑面积为60m2左右。经分析和研究,一居室设计为一种户型,一共2316套;两居室设计为三种户型,一共684套。户型的标准化设计能够进一步保证预制构件模具的重复利用率,有效的降低预制构件的生产成本,为该项目的工业化建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3.2.2厨卫标准化
厨房和卫生间高度标准化,总户数中90%的厨房和卫生间采用同一种模块。厨房分成三种,见图3,厨房的开间统一为1.6m,为橱柜的标准化提供了条件。卫生间分成四种,见图4。
3.2.3管井标准化
为了确保住户的私密性,管井设计借鉴酒店设计,将管井布置在户外走廊中,利用房间凹口统一设置,经过管井标准化设计归纳成一种尺寸,不但方便且经济,能够对设备管道的安装效率进行有效的提高,实现了户内无立管,为户内楼板的工业化提供便利。
3.2.4预制构件标准化
结合建筑单体平面和立面进行预制构件的拆分和优化,以实际情况为依据,合理确定预制率和预制构件范围。预制构件的设计必须关注以下三点:①预制构件吊点的数量、位置和起吊方式必须合理,确保在制作和吊装阶段能够满足受力要求;②做好预制构件的设计验算;③预制构件上必须预留好机电设备预埋管线和线盒、预留孔洞,要求预留位置精确,如果构件性能存在削弱的情况,必须采取针对性的强化措施。只有保证方案阶段预制构件标准化设计工作到位,才能够保证预制构件的少规格和多组合。
4结语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建筑工业化重要的基础和前提,对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效率和经济效益进行提升,从而加快建设速度,降低劳动强度,减少人工消耗,提高施工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大大改善国内人居面积小的现状,满足现代城市的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龙玉峰,丁宏,焦杨.建筑工业化的标准化设计研究[J].混凝土世界,2012(4):48~52.
[2]刘东卫,奥茂谦仁,张密,等.公共租赁住房标准化设计与部品化建造的技术研究———北京公共租赁住房示范工程•众美光合原著项目的建设实践[J].中国住宅设施,2012(5):15~21.
[3]孙英.标准化设计工业化建造:优质高效建设保障房[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2(19):98~100.
建筑设计标准合同范文一发包人:
设计人:
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市场管理规定》。
1.2国家及地方有关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 本合同设计项目的内容:名称、规模、阶段、投资及设计费等见下表。
第三条 发包人应向设计人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 设计人应向发包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
第五条 本合同设计收费估算为 万元人民币。设计费支付进度详见下表。
说明:
1.提交各阶段设计文件的同时支付各阶段设计费。
2.在提交最后一部分施工图的同时结清全部设计费, 不留尾款。
3.实际设计费按初步设计概算(施工图设计概算)核 定,多退少补。实际设计费与估算设计费出现差额时, 双方另行签订补充协议。
4.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 第六条 双方责任
6.1发包人责任:
6.1.1发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设计人提交基础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负责。发包人不得要求设计人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发包人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 15天以内,设计人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设计人员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6.1.2发包人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所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设计人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发包人应按设计人所耗工作量向设计人增付设计费。在未签订合同前发包人已同意,设计人为发包人所做的各项设计工作,应按收费标准,相应支付设计费。
6.1.3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交付设计文件时,如果设计人能够做到,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提前投入的工作量,向设计人支付赶工费。
6.1.4发包人应为派赴现场处理有关设计问题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条件。
6.l.5发包人应保护设计人的投标书、设计方案、文件、资料图纸、数据、计算软件和专利技术。未经设计人同意,发包人对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不得擅自修改、复制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发包人应负法律责任,设计人有权向发包人提出索赔。
6.2设计人责任:
6.2.1设计人应按国家规定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发包人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工程设计,按合同规定的进度要求提交质量合格的设计资料,并对其负责。
6.2.2设计人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是:
6.2.3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
6.2.4设计人按本合同第二条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进度及份数向发包人交付资料及文件。
6.2.5设计人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后,按规定参加有关的设计审查,并根据审查结论负责对不超出原定范围的内容做必要调整补充。设计人按合同规定时限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本年内项目开始施工,负责向发包人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处理有关设计问题和参加竣工验收。在一年内项目尚未开始施工,设计人仍负责上述工作,但应按所需工作量向发包人适当收取咨询服务费,收费额由双方商定。
6.2.6设计人应保护发包人的知识产权,不得向第三人泄露、转让发包人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并给发包人造成经济损失,发包人有权向设计人索赔。
第七条 违约责任:
7.1在合同履行期间,发包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未开始设计工作的,不退还发包人已付的定金;已开始设计工作的,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7.2发包人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设计人支付设计费,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设计人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发包人。发包人的上级或设计审批部门对设计文件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发包人均按7.1条规定支付设计费。
7.3设计人对设计资料及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由于设计人员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损失,设计人除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免收直接受损失部分的设计费。损失严重的根据损失的程度和设计人责任大小向发包人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由双方商定为实际损失的 %。
7.4由于设计人自身原因,延误了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设计资料及设计文件的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7.5合同生效后,设计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八条 其他
8.1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派专人留驻施工现场进行配合与解决有关问题时,双方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8.2设计人为本合同项目所采用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图,由发包人自费向有关出版部门购买。本合同第四条规定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份数超过《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规定的份数,设计人另收工本费。 8.3本工程设计资料及文件中,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设计人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发包人需要设计人的设计人员配合加工定货时,所需要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8.4发包人委托设计人配合引进项目的设计任务,从询价、对外谈判、国内外技术考察直至建成投产的各个阶段,应吸收承担有关设计任务的设计人员参加。出国费用,除制装费外,其他费用由发包人支付。 8.5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本合同内容以外的工作服 务,另行支付费用。
8.6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8.7本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及时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时,双方当事人同意由 仲裁委员会仲裁。双方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当事人又未达成仲裁书面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8.8本合同一式份,发包人份,设计人 份。
8.9本合同经双方签章并在发包人向设计人支付定金后生效。 8.10本合同生效后,按规定到项目所在地省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规定的审查部门备案;双方认为必要时,到项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签证。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8.11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有关协议及双方认可的来往电报、传真、会议纪要等,均为本合同组成部分,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8.12其它约定事项:
发包人名称: 设计人名称:
年月日:
建筑设计标准合同范文二发 包 人: 设 计 人:
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筑工程设计市场管理规定》。
1.2 国家及地方有关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 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 本合同设计项目的内容:名称、规模、阶段等、投资及设计费见下表。
第三条 发包人应向设计人提交的有关的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 设计人应向发包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
第五条 注:1. 按照付费次序支付各阶段设计费。
2. 最终设计费按施工图面积核定,在第四次付费时一并结算,多退少补。
3. 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
第六条 双方责任
6.1 发包人责任:
6.1.1 发包人按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设计人提交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限负责,发包人不得要求设计人违反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
发包人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期限15天以内,设计人按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设计人员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6.1.2 发包人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所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设计人员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协议(或另订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发包人应按设计人所耗工作量向设计人增付设计费。 在未签合同前发包人已同意,设计人为发包人所做的各项设计工作,应按收费 标准,相应支付设计费。
6.1.3 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时,如果设计人能够做到,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提前投入的工作量,向设计人支付赶工费。
6.1.4 发包人应为派赴现场处理有关设计问题的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条件。
6.1.5 发包人应保护设计人的投标书、设计方案、文件、资料图纸、数据、计算软件和专利技术。未经设计人同意,发包人对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不得擅自修改、复制或向第三人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发包人应负法律责任,设计人有权向发包人提出索赔。 6.2 设计人责任:
6.2.1 设计人应按国家技术规范、标准、规程及发包人提出的设计要求,进行工程设计,按合同规定的进度要求提交质量合格的设计资料,并对其负责。 6.2.2 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
6.2.3 设计人按合同第二条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进度及份数向发包人交付资料及文件。
6.2.4 设计人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后,按规定参加有关的设计审查,并根据审查结论负责对不超出原定范围的内容做必要调整补充。设计人按合同规定时限交付设计资料及文件,本年内项目开始施工,负责向发包人及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处理有关设计问题和参加竣工验收。在一年内项目未开始施工,设计人仍负责上述工作,但应按所需工作量向发包人适当收取咨询服务费,收费额由双方商定。
6.2.5 设计人应保护发包人的知识产权,不得向第三人泄露、转让发包人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并给发包人造成经济损失,发包人有权向设计人索赔。
第七条 违约责任
7.1 在合同履行期间,发包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未开始设计工作的,不退还发包人已付的定金;已开始设计工作的,发包人应根据设计人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7.2 发包人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设计人支付设计费,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设计人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发包人。发包人的上级或设计审批部门对设计文件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发包人均按7.1规定支付设计费。
7.3 设计人对设计资料及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由于设计人员错误造成工程质量事故损失,设计人除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免收直接损失部分的设计费。损失严重的根据损失的程度和设计人责任大小向发包人支付赔偿金,赔偿金由双方商定为实际损失的%。
7.4 由于设计人自身原因,延误了按本合同第四规定的设计资料及设计文件的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7.5 合同生效后,设计人要求终止或解除合同,设计人应双倍返还定金。
第八条 其他
8.1 发包人要求设计人派专人留驻施工现场进行配合与解决有关问题时,双方应另行签订补充协议或技术咨询服务合同。
8.2 设计人为本合同项目所采用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图,由发包人自费向有关出版部门购买。本合同第四条规定设计人交付的设计资料及文件份数超过合同规定的份数,设计人
8.3 本工程设计资料及文件中,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应当注明其规格、型号、性能等技术指标,设计人不得指定生产厂、供应商。发包人需要设计人的设计人员配合加工定货时,所产生的费用由发包人承担。
8.4 发包人委托设计人承担本合同内容之外的工作服务,另行支付费用。 8.5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8.6 本合同发生争议,双方当事人应及时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调解,调解不成时,双方当事人同意由 绵阳市 仲裁委员会仲裁。双方当事人未在合同中约定仲裁机构,事后双未达成仲裁书面协议的,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8.7 本合同一式份,发包人份,设计人 份。
8.8 本合同经双方签章后生效。本合同生效后,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8.9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有关协议及双方认可的来往电报、传真、会议纪要等,均为本合同组成部分,与本合同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8.10除双方签名外,本合同条款原则上不认可手工痕迹,如确需要对合同内容进行手工增减、改动,须双方均在手工痕迹处加盖公章,方能认为手工痕迹有效。
(此下无正文)
发包人名称:(盖章) 设计人名称:(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字) 法定代表人:(签字)
建筑设计标准合同范文三委托方(甲方):
承接方(乙方):
甲方委托乙方承担 ,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 本合同依据下列文件签订:
1.1《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
1.2国家及地方的有关工程勘查设计管理法规和规章。
1.3建设工程批准文件。
第二条 本合同工程设计项目的名称、地点、规模、投资、设计内容及标准:
2.1工程项目的名称:
2.2工程项目的地点:
2.3工程项目的规模:
2.4工程特征及附注说明:
2.5工程项目的投资总额:
2.6工程项目的设计内容及标准:
第三条 甲方向乙方提交的有关资料及文件
第四条 乙方向甲方交付的设计文件
第五条 设计费及支付方法
5.1甲方应支付本合同项目的估算设计费为 元。 5.2 支付方法为:
5.2.1本合同生效后七日内,甲方应向乙方预付估算设计费总额的20%,计 元作为定金(本合同履行后,定金抵作设计费)。 5.2.2 乙方提交初步设计文件后七日内,甲方应即再支付估算设计费总额的30%,计 元。(不含定金)
5.2.3 乙方提交施工图设计文件后七日内,甲方应即再支付估算设计总额的45%,计 元。(不含定金)
5.2.4施工结束后七日内, 甲方应即向乙方结清全部工程设计费。计 元。(不含定金)
5.3 收费说明:
5.3.1 取费计算标准:
第六条 双方责任
6.1 甲方责任
6.1.1 甲方按本合同第三条规定的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向乙方提交资料及文件,并对其完整性、正确性及时效负责。 甲方提交上述资料及文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内,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交付设计文件时间顺延;超过规定期限15天以上时,乙方有权重新确定提交设计文件的时间。
6.1.2 甲方变更委托设计项目、规模、条件或因提交的资料错误,或对提交资料作较大修改,以致造成乙方设计需返工时,双方除需另行协商签订补充合同、重新明确有关条款外,甲方应按乙方所耗工作量向乙方支付返工费。
6.1.3 在合同履行期间,甲方单方提出解除合同的,乙方未开始设计工作,不退还甲方已付的定金;已开始设计工作的,甲方应根据乙方已进行的实际工作量,不足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一半支付;超过一半时,按该阶段设计费的全部支付。
6.1.4 甲方应按本合同第五条规定的金额和时间向乙方支付设计费用,每逾期支付一天,应承担应支付金额千分之二的逾期违约金。逾期超过30天以上时,乙方有权暂停履行下阶段工作,并书面通知甲方。甲方上级对设计文件不审批或本合同项目停缓建,甲方均应支付应付的设计费。
6.1.5 甲方要求乙方比合同规定时间提前提交设计文件时,甲方应支付赶工费。
6.1.6 甲方应为乙方派往现场的工作人员提供工作生活及交通等方便条件。
6.1.7 甲方应保护乙方的设计版权,未经乙方同意,甲方对乙方交付的设计文件不得复制或向第三方转让或用于本合同外的项目,如发生以上情况,乙方有权索赔。
6.2乙方责任:
6.2.1乙方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内容、时间及份数向甲方交付设计文件。
6.2.2乙方对设计文件出现的遗漏或错误负责修改或补充。对于乙方设计错误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损失,乙方除负责采取补救措施外,应免收损失部分的设计费,并根据损失程度向甲方偿付赔偿金,赔偿金最多与免收的设计费金额相等。
6.2.3由于乙方自身原因,延误了按本合同第四条规定的设计文件交付时间,每延误一天,应减收该项目应收设计费的千分之二。
6.2.4合同生效后,乙方单方提出解除合同的,乙方应双倍返还定金,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赔偿甲方损失。
6.2.5乙方交付设计文件后,应参加有关部门设计审查会议及根据审查结论负责不超出原定计划任务书范围内的必要调整补充。
6.2.6乙方不得向第三方扩散、转让甲方提交的产品图纸等技术经济资料。如发生以上情况,甲方有权索赔。
第七条 其他
7.1乙方为本合同项目所采用的国家或地方标准图,由甲方自费向有关出版部门购买。
7.2本合同第四条规定乙方交付的设计文件份数超过《工程设计收费标准》规定的份数,乙方另收工本费。
7.3本工程项目中,建筑材料、设备的加工定货,甲方需要乙方人员配合时,所需费用由甲方承担。
7.4甲方委托乙方配合引进项目的设计任务,从询价、对外谈判、国内外技术考察直至建成投产的各个阶段,应吸收承担有关设计任务的乙方参加。出国费用,除了制装费外,其他费用由甲方支付。 7.5甲方委托乙方承担本合同内容之外的工作服务,另行支付费用。 7.6 由于不可抗拒因素致使合同无法履行时,双方应及时协商解决。 7.7 本建设工程设计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纠纷,委托方与承接方应及时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人民法院起诉。
7.8 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可签订补充协议作为附件,补充协议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7.9 其他约定事项 无
7.10本合同一式五份,甲乙双方各执二份。建设管理部门备案一份。
7.11 本合同双方签章后,在30日内报项目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双方认为必要时,到项目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鉴证。双方履行完合同规定的义务后,本合同即行终止。
7.12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盖章签字后自20 年 月 日生效。
据相关统计显示,目前我国对于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标准有几百多条,根据标准制定原则的不同,可以将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分为四级,可以将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分为国家、地方、行业和企业标准。前两者具有强制性的特点,也就是说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必须按照前两者中的具体规定进行,而企业标准和行业标准同样为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提供了参考和建议。目前从我国建筑给水排水标准的设计情况来看,经常存在或者发生以下的问题:首先,在设计过程中经常漏泄相对比较重要的相对比较重要的规范;其次,在实际的设计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技术混乱,进而导致各个标准的混淆;再次,在规范的参考中,参考了与对应的建筑工程无关的规范标准;最后,所参考的编写规范不是最新的体系标准,没有做到与时俱进。另外,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最新的标准体系的理解不正确或者出现偏差,导致这个设计混乱。
2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
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设计必须依据相关的标准体系,目前我国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体系标准分为三个不同的层次,既基础、通用和专用三个标准。这些标准是目前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主要依据。
2.1基础标准基础标准是整个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的基础部分,同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的专用标准和通用标准提供基础。为整个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提供了基本的框架。目前我国家建筑给水排水设计常用的基础标准有《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和《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T50106—2001)等。这些标准体系对于我国建筑工程给水排水设计的质量以及我国建筑工程的质量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2通用标准通用标准是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体系标准中针对某一方面或者某一类方面所制定的覆盖面较广的标准,顾名思义通用标准就是建筑给水排水中使用范围最关,涉及面最多的标准。通用标准也是制定建筑给水排水专业标准制定的基础。目前最常用的通用标准主要是针对通用的安全、卫生与环保要求,通用的质量要求,通用的设计、施工要求与试验方法,以及通用的管理技术等。通用标准主要有《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等。
2.3专用标准专用标准的范围相对较为狭窄,主要是针对某一具体的事件所制定的标准,专用标准是通用标准的补充,专用标准与普通标准的区别在于专用标准的范围较小,同时专业标准对于某一具体的活动所作出的规定相对比较详细。我国目前针对建筑给水排水所制定的专业标准较多,最常见的专业标准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气体灭火设计规范》(GB50370—2005)、《低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51—92,2000年版)、《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196—93,2002年版)等。
3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的使用
3.1以规范作为依据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过程中,应该完全按照目前对给水排水设计的规范作为依据,同时需要参考其他相关的资料。除了我国相关部门为了规范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标准,制定了较为详细的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同时其他的组织或者协会也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大量的手册或者技术措施,而在实际的应用中,应该以规范准则为主要的依据,并且根据实际的情况参考其他相关的资料。
3.2明确各个标准之间的关系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标准分为基础标准、通用标准和专业标准,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要明确三个层次共性技术的要求,同时要明确各个不同标准的具体实施。因此在建筑工程给水排水设计中,首先需要满足最基本的要求,在满足了最基本的要求的基础上进行下一层次的设计。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熟悉掌握各个不同层次标准之间的关系,逐层进行设计。
3.3注重对适用范围的界定规范和标准并不是说适用于所有的工程项目的建设,这就要求设计者在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中需要理解标准体系的适用范围。例如目前我国使用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和《室外排水设计规范》等标准体系都是以居住小区为主要对象而做出的标准体系。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专业性较高的标准体系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混乱。
3.4注重区别强制性标准和参考性标准从我国建筑给水排水设计标准体系来看,除了一些强制性的规范之后,还有一些参考性的或者推荐性的给水排水设计标准。强制性的标准是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必须遵守的,而其他的参考性标准体系是设计人员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的情况自愿采用的。从2000年开始,我国出台并且实施了《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其中对建筑给水排水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是强制性的规定。而各类型的行业所制定的一些参考手册则是一些可选择的标准,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建筑工程建设的需要选择性的使用。
3.5准确把握规范条文的用词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中对于不同的规定应该使用不同的专业用词。例如“必须”和“严禁”要求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中必须遵守;而条文中“应”和“不应”等词表示在一般情况下应该遵守;“易”和“不宜”等词是一些建议性的标准,也就是说设计人员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选择性的使用。建筑给水排水设计人员首先要正确理解这些词的含义,这也是设计人员理解规范标准的前提条件,只有在正确理解条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之后,才能够提高建筑给水排水设计的质量。
3.6要满足最新的规范要求建筑给水排水标准体系是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的,不断会有新的条文来代替原有的条文,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求设计人员能够及时的掌握标准体系的跟新和变化,并且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采纳新的标准。对建筑给水排水的设计尽可能的要满足新要求的规定。
4结语
【关键词】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商业建筑设计
绿色建筑设计也可以被称为生态建筑、可持续发展建筑以及节能环保建筑等。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内涵是要减轻建筑对环境的负荷影响,要做到节约能源及各种资源,同时提供安全、健康而舒适性良好的空间。绿色建筑要提倡与自然环境的亲和力,同时也要做到人及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处和持续发展。
一、绿色建筑技术概述
1.绿色建筑技术的涵义
绿色建筑技术属于技术学的研究范畴,不是独立于传统的建筑技术,而是要采用“绿色”的技术对传统的建筑技术进行重新的审视,是传统建筑技术与新型学科的交叉与组合,也是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建筑技术。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源,同时也能保护环境并减少污染。绿色建筑技术的采用,既可以为居住者提供健康而高效的使用空间,也能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而所谓的绿色建筑技术就是指应用这一技术所建造的建筑,进而达到人与自然、建筑和环境之间的和谐。
2.绿色建筑技术实施的目标
绿色建筑技术以因地制宜、低投高效为原则,在施工中选用绿色的建筑技术,以绿色建筑为建设的目标,在节能、节材以及室内外环境控制的运营和管理等方面按照绿色建筑技术要求进行实施,进而确保绿色建筑建设目标的实现。在建筑设计的各个环节将按照“绿色建筑”的标准,加大绿色环保以及再循环材料的利用,体现“节能与环保”的理念,在户型、给排水、电气暖通等设计中突出体现“绿色建筑”的标准和要求。
3.绿色建筑技术的发展前景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还缺少一致性的认识,因此在实施上的差距较大,而绿色建筑技术是实现建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所在。我国近几年在全面的推广节能与绿色建筑技术,并争取在5年内在全国新建建筑达到节能与绿色建筑设计的标准,争取三分之一以上的既有建筑基本上实现节能的改造,而全国城镇建筑总能耗实现节能的百分之五十。到2020年绝大部分的既有建筑就可以实现节能改造,新建的建筑全部实现建筑节能为65%的总目标,新建建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总消耗下降20%,而我国建筑的资源消耗水平也将接近现阶段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商业建筑设计中建筑材料的节约与应用
在商业建筑的设计中的建筑材料的节约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实施绿色建筑技术,以适用为设计的总体原则,避免采用没有功能作用的各种装饰的构件。首先是利用本地材料,采用高性能的建筑材料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同时要利用可再循环材料而做到环境的保护。此外,还可以再室内采用灵活而适用的隔断,采用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的建筑结构体系。在设计中要合理采用高性能的混凝土和高强度的钢材等,以节省空间及材料用量。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利用绿色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分类回收和利用建筑垃圾,使得建材可以得到循环的利用。在商业综合体以及商务办公楼等可以通过复合的空间设计,或者采用灵活的隔断等功能,来实现室内空间的可变性特点,商业裙楼之间也可以采用钢结构的连廊连接。
2.商业建筑设计中节约土地设计标准的应用
在节约土地和室外环境的评价中,可以从地下空间的利用入手,详细分析场地的通风设备、噪声的处理、日照的环境等情况的分析和优化设计。在商业建筑设计施工的过程中针对可能造成的各种场地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制定出绿色施工组织方案来保护周围场地和环境。同时避免幕墙光的污染,限制溢出商业建筑物以外的光线。同时也可以在主要的道路沿线结合景观来设置复层的绿化带,降低交通噪声对场地的影响。
3.节约能源的绿色设计理念的应用
在节约能源的方面中,要注意控制商业建筑的窗墙比以及建筑的朝向,在建筑的外墙以及屋面采用保温的措施,在外窗采用高性能的节能玻璃和遮阳的构件,同时采用节能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等措施来实现商业建筑的节能目标。此外,可以利用市政热网蒸汽凝结水的余热为建筑提供所需的生活热水以及其他的节能设备。在商业建筑中,可以通过自然通风的模拟优化建筑幕墙来开启位置,对室内的自然通风状况进行优化,为商业建筑创造出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环境。对于水资源的节约问题,也要采用绿色的建筑技术,例如可以收集天然雨水和蒸汽凝结水来用于室外场地景观的补水和绿化浇洒,节水器也可以利用到商业建筑中。
三、商业建筑设计中要注意的绿色建筑准则
1.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
除了了商业建筑中注意采用绿色建筑的设计标准,也要注意对商业建筑中室内的环境质量的监控。室内的设计要结合建筑立面来设计遮阳反光板,分区照明并控制优化的采光设计。同时分析室内各功能区的噪声源情况,分别安排合理的噪声功能区,进行优化的隔声设计。在商业建筑的室内做到视野优化设计,并且在人员密集的区域中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以保证健康而舒适的室内环境。
2.把握绿色建筑准则,对商业建筑中运营进行有效管理
商业的运营管理的灵活性很强,商业要实施高水平和高质量的管理,尤其注意商业建筑中的垃圾分类回收以及处理方法。在商业的建筑中注意设备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并保证系统的高效运行。此外,还要提供高水平的物业管理,对商业综合体以及商务的办公楼中的空调通风系统以及其他动力用能系统设置合理的监测系统。
3.将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融入到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全过程
要参照国际绿色生态建筑标准设计来建造商业建筑,并倡导节能、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将绿色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商业建筑的开发和设计的全过程,创新性的将绿色建筑设计的施工目标、绿色施工的导则等纳入到建筑设计的合同中,在确保绿色生态目标落实到项目建设中并兼顾技术的实用性和稳定性。
参考文献
[1]夏春海,刘鹏.商业综合体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J].暖通空调,2012,10.
[2]敖雷.绿色设计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及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2,09.
关键词:商业建筑设计;绿色建筑;应用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伴随着绿色建筑材料的研发使用,高品质的绿色建筑技术的研究应用、有代表性的绿色建筑标准、法律法规的形成,以及评估系统的更深入的完善,促使绿色建筑投入成本减小,提高了使用率,进而带动了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的提升,特别是人们的环保意识的不管提高,绿色建筑设计得到了更广泛的关注。绿色建筑设计是国际上建筑产业的发展趋势及目标,因此,探讨商业建筑设计中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l绿色节能建筑的概念分析
绿色建筑是指,建筑物的整个生命周期时间内,尽最大可能得节约资源,提高现有资源利用率,保证利用最低的污染以及最少的能源来创造建筑物的价值最大化,最终为人们提供绿色、健康、舒适和高校的建筑空间,实现人与自然、建筑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以及良性循环,达到经济、社会以及环境效益的和谐发展。这就对设计有如下几点要求及原则:
1.1主题和谐
建筑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构成部分,和大自然中的其他事物是一种互相约束互相影响的关系。所以建筑物应该与周围的环境融合,通过和四周的环境和人文背景的相互交融,从而进入一种动态的平衡中,形成一个和谐的建筑群体,这是绿色建筑设计的基础。对此,在设计之初应该重视应用当地文化、建筑材料和建筑资源,体现建筑的地域特色。
1.2降低损耗
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术语高耗能低效率的产业,很多资源和能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引起了很大的损失,损坏了原有的自然和谐环境。因此,在对商业建筑设计中利用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应用最佳的计划进而提升资源及能源的使用率,节约用水、节省用电、降低房屋的保暖及制冷方面的能源浪费,这些都是绿色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应该对建筑耗能的每个环节加以管理,积极应用新型技术、合理使用绿色能源,努力使用自然条件直接获取能源,降低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实现建筑与自然和谐共处。
2绿色建筑设计技术及其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绿色为建筑设计技术的含义
绿色建筑技术指的是使用这一技术建设的建筑,具有健康、舒适的室内空间,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处,在建筑的生命期限内的各个时期,都能够对自然生态环境起到保护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绿色建筑技术术语技术研发范围,它也不是独立于传统的建筑技术,而是站在绿色环保的角度对传统的建筑技术进行再次审视,是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与可持续发展的新建筑设计技术相符合的。应用这些绿色技术能够形成一个适合商业活动的室内空间,进而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2.2绿色建筑设计在商业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2.1.节地和室外环境
在对节地和室外环境的评价过程中,项目主要应该从四个方面对绿色建筑的空间利用进行设计和考虑主要为噪声、场地通风、优化设计和日照环境的模拟分析;室外地面透水性的设计和场地生态景观建设。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结合场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设计适当的绿化方案来保护场地的环境。幕墙光要尽量避免污染,玻璃的可见光放射率要小于零,从而防止照明光污染,室外景观的照明要保证没有直射光射入,对溢出建筑物范围的光线要进行有效的限制,在商业建筑的主要道路沿线,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绿化带的设计,以减轻噪声对场地环境影响;商业建筑物内部车行道和人性道路的铺设都应该使用透水砖,停车场如果是地面的,需要使用植草砖设计。这样能够降低热岛效应,地下水涵养率也会增加,地表流量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保证透水地面设计面积至少为室外地面总面积的百分之四十。
2.2.2.资源和能源的节约及效率的提升
商业建筑的设计中,能源利用评价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对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的技术进行考虑:外墙与室内墙面的报温措施要做好;其中外墙使用性能高的节能玻璃和外部遮阳组件,并且利用节能空调系统、照明系统等手段来提高商业建筑的节能率;窗墙比和建筑朝向要控制好;如果空调系统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应该使用可调新风比或全新风措施;排风系统使用排风热回收装置;使用高能效比空调机组;建筑需要的热水利用市政热网蒸汽凝结水余热来提供,也包括水泵和电梯等节能设备;商业建筑的照明利用节能灯具进行控制。
采取自然通风模拟的方式对建筑幕墙的开启位置进行优化,同时对室内自然通风状况也要进行优化,建立舒适、健康的室内环境。冬季的迎风面风压很大,就需要提高外窗气密性,以此来降低冷风渗透而造成的采暖能源消耗;利用新风热回收措施、可调新风比措施和变频调节措施对空调设备的能源消耗进行控制,以节约系统能源消耗;生活热水等热源的提供可以采用蒸汽凝结水的余热来提供,根据商业建筑的结构、照明和采暖空调系统等系统设备进行考虑,最大限度提高节能率,利用对系统设备、遮阳和建筑等方面进行优化,使商业建筑的总消耗能源低于国家标准,或者低于备案节能标准值的百分之八十。
3.水资源的利用和节约
商业建筑工程项目的水资源利用与节约项目,主要从四个方面对绿色建筑技术进行分析:节水管材、计量水表和管件的充分利用;绿化带的灌溉利用微灌或者喷灌方式以达到节水目的,节水器具的使用需要按照用途来确定计量水表的使用;利用水质监控设备、精华设备以及雨水净水系统设计;并且在绿化中的灌溉方式采取微灌和喷灌方式,最大程度对雨水和蒸汽凝结水进行回收并用于绿化使用。
2.2.4建筑材料资源的利用
一般在选择建筑材料时应该按照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选择:尽量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可以节省开支投入;选择高性能建筑材料,能够保证建筑质量;可以选择可循环再利用的新型材料,对环境的破坏性小;建筑空间应该使用较为灵活的隔断,这种隔断对于商业活动非常适用。商业综合建筑的适合做通过复合空间设计,使用灵活的隔断,将室内空间的灵活性展现出来。
2.2.5室内环境质量。
建筑内应该与建筑的里面设计遮光反光板相结合。分部位进行照明管理并优化采光设计;研究建筑空间内每个功能区域的噪音来源,科学安排有噪音的功能区域,对隔音设计进行优化;在建筑设计及构造设计中凭借仿真模拟途径对通风进行设计优化;建筑空间内视野的优化设计:中央空调系统使用可以单独启动和调节温度湿度的空调尾端,同时在人员比较集中的部分安置室内空气质量检测系统,确保人民能够在舒服健康的空间内进行商业活动。
3.结束语:
绿色建筑设计在商业建筑设计中应用有利于设计工作人员更加灵活地提出更优的设计方案,能够客观全面地掌握并清除建筑耗能形势和绿色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并取得比较理想的经济利益及社会效益。为商业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李敏坚;绿色建筑设计中应遵循的原则及设计方法[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9年10期
关键词:绿色建筑 二星级 设计目标 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绿色建筑的定义是:“在建筑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该标准分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个部分,根据一般项、优选项的达标得分情况,细分为一星、二星和三星三个等级。
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设计目标
为实现绿色建筑二星级的目标,在规划设计阶段,应从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五大方面细化绿色建筑目标。
1.节地与室外环境:地下空间的利用,室外风环境,景观中关于乡土植物和乔灌木的选配,室外透水地面的铺设面积及计算。
2.节能与能源利用:围护结构优化,节能设备选型,室内通风模拟分析。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雨水收集利用于景观用水的设计方案及设计图纸,节水喷灌设计,节水率计算。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建筑构件功能说明,现浇混凝土采用预拌混凝土,场地废弃物处理。
5.室内环境质量:室内光环境模拟分析,室内声环境模拟分析,建筑热工条件计算。
二、二星级绿色建筑技术措施
(一)透水地面
透水地面拥有15%-25%的孔隙,能够使透水速度达到31-52L/m/h,远远高于最有效的降雨在最优秀的排水配置下的排出速率,实现雨天无路面积水,夏天比常规路面更凉爽的步行体验。另外,地面材料的密度本身较低(15-25%的空隙),降低了热储存的能力,独特的孔隙结构使得较低的地下温度传入地面从而降低整个铺装地面的温度,这些特点使透水铺装系统在吸热和储热功能方面接近于自然植被所覆的地面。因此,透水地面可以有效的补充项目地下水系及缓解区域内的热岛效应。
(二)可再生能源利用
1.太阳能热水系统
太阳能热水系统是将太阳辐射能收集起来,通过与物质的相互作用转换成热能,将水从低温度加热到高温度,以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的热水需求。太阳能热水器按结构形式分为真空管式太阳能热水器和平板式太阳能热水器。
2.地源热泵系统
地源热泵是一种利用地表或地下浅层地热等低温低位热能资源,并采用热泵原理,通过少量的高位电能输入,实现既能供热又能制冷、低位热能向高位热能转移的一种技术。根据冬季热负荷情况设计地埋管系统,保证地埋管满足冬季制热高效运行,夏季制冷时地埋管不能满足供冷需求的部分,采用冷却塔进行散热。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节水、节电、省材、省地,保证系统运行安全、高效、节能、环保。
3.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是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有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方式。独立运行的光伏发电系统需要有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主要用于无电网的边远地区和人口分散地区,整个系统造价很高; 在有公共电网的地区,光伏发电系统与电网连接并网运行,省去蓄电池,不仅可以大幅度降低造价,而且具有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好的环保性能。
光伏幕墙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与建筑幕墙的结合,体现了完美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具体来说就是将光伏玻璃替代普通的幕墙玻璃来达到发电的目的。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要求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
(三)雨水回收技术
雨水回收是将雨水根据需求进行收集,处理后达到使用标准的技术手段,可用于绿化、景观、洗车、浇洒道路、冲厕等。其中,屋顶 雨水相对干净,杂质、泥沙及其他污染物少,可通过弃流和简单过滤后直接回用,处理工艺简单,维护费用低,但需要增加独立的收集管道;而地面雨水杂质较多,污染物成分复杂,需要经过沉淀精滤等处理后回用,处理工艺复杂,但收集混合雨水可利用原有的雨水排水管道,不增加集水管道投资。
雨水回用专项设计要求:
1.以低质低用,高质高用的用水原则对用水水量和水质进行估算与评价,提出合理用水分配计划、水质和水量保证方案。
2.根据项目实际条件,合理确定雨水积蓄、处理及利用方案。
3.绿化、洗车等用水采用非传统水源,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障措施,避免误饮误用。
(四)节水绿化
1.合理选择绿化植物选用本土植物
在制定景观绿化方案时,甄选植物种类,不种植耗水量大的树种,尽量减少草坪面积。选用适宜当地本土的、耗水量少的植物品种。
2.选择非传统水源作为绿化用水
绿化及道路浇洒采用处理达标后的雨水,绿化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明确用水安全保障措施,如管道标识等防止误饮误用措施。
3.合理布置绿化管网,采用节水浇灌措施
按照植物品种选用浇洒方式,采取喷灌、微喷灌或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方式,并配备土壤湿度监测系统实现节水管理。
(五)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
在检测室内空气质量时,CO2 浓度被作为一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如果室内空气中 CO2 浓度太高(大于 1000ppm),就会感到空气“不流通和不新鲜”。工作场所空气质量不好可以导致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和疾病,在许多情况下,这是由通风不良引起。CO 是由碳(燃料)不完全燃烧所形成的,对人体危害较大。高毒性的 CO 可以通过不良维护的或不正确调节的供暧系统进入室内。测量环境空气中的 CO 浓度,可保护人们不会因无色、无味的一氧化碳而中毒。
为了使室内 CO2 的浓度保持在合理水平,应在要求较高的场所(如五星级酒店)或人口密集场合(如超市、百货商店及餐馆)设置CO2 浓度检测器,与空调的新风系统联动,保持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此外,地下室大空间设置 CO 浓度检测器,与通风系统联动,保持通风良好。
(六)自然采光技术――光导管
光导管,也叫导光管,导光筒,比较正式的名称有管道式日光照明装置,日光照明系统等,是一种用光导管将室外的自然光引进到室 内的装置。与之配套的还有采光装置,以及漫射装置。用光导管进行自然采光是现代绿色建筑的一种比较普遍的理念。可以广泛应用于地下空间、走廊、办公室、厂房、车间、场馆等白天需要开灯的地方。
(七)幕墙节能技术措施
在不改变建筑外立面设计方案的前提下,需考虑如何避免光污染。同时,为保证建筑室内环境自然通风效果,应尽可能提高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
1.避免幕墙光污染
幕墙建筑的设计与选材合理,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玻璃幕墙光学性能》GB18091 的要求,玻璃幕墙材料的反射比应低于 0.3。
2.幕墙的气密性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不应低于《建筑幕墙物理性能分级》GB/T15225 规定的 3 级。
3.幕墙可开启
幕墙的设计需要设置可开启部分保证室内的自然通风,玻璃开启比例需达到15%以上。
参考文献:
[1]GB/T 50378-2006,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2]GB50033,建筑采光设计标准
[3]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4]DGJ32/J96-2010,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