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范文

时间:2023-08-30 16:26:43

序论:在您撰写医疗废弃物的定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医疗废弃物的定义

第1篇

    案例:

    王某与印刷厂签订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约定:因工负伤待遇按国家规定享受。合同期内,王工作时右手被轧伤。企业又提出要与王某再签有关工伤治疗费的协议。具体条款有:企业一次性支付2000元,以后不再负担其工伤费用;即日起与王某解除劳动关系。当时,王某为得2000元而在协议书上签了字。王某住院治疗后,费用高达4000多元,无力承担,再找企业,企业以有协议为名不予报销。王某遂到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起诉。仲裁委员会调查核实后作出裁决:双方签订的关于因工负伤治疗费的协议为无效协议。企业应支付王某因工负伤治疗期间的费用,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服从裁决。

    专家评析:

    《劳动法》第十六条明确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在本案中,双方签订了一年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工伤待遇按国家规定享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第十二条又规定:“因工负伤其全部诊疗费、药费、住院费、住院时的膳费与就医路费均由企业方面负担,在医疗期间工资照发。”据此,该企业应支付王某工伤治疗的费用。

    劳动法》第十八条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采取欺诈威胁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均为无效合同;无效的劳动合同,从订立的时候起,就没有法律约束力。本案中企业与王某就工伤医疗费所签的协议即属于这一性质。因此,仲裁委员会定其为无效合同,是完全正确的。

第2篇

【摘要】膜腔内注射是中期妊娠引产最常用的药物,存在着引产时间,宫缩发动慢,宫缩过强过频,不规律宫缩,宫颈裂伤等问题。笔者现将依沙吖啶联合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米非司酮伍米前列醇依沙吖啶中期妊娠引产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9.3【文献标示码】B【文章编号】1007-8517(2008)12(B)-0035-01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本站2006年2月~2008年10月因各种原因要求终止妊娠且无引产禁忌症的中期妊娠妇女2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

1.2药物依沙吖啶:江苏天禾制药厂生产,每支50mg(2ml)。米非司酮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每片25mg;米索前列醇:上海华联制药公司生产,每片2mg。

1.3方法观察组,入站后常规检查,无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禁忌症,行羊膜腔穿刺注入依法吖啶100mg,术毕口服米非司酮100mg,1小时后给予米索前列醇2mg阴道后窝隆处放置,转入病房,卧床休息。4小时后无规律宫宿给予第二片米索前列醇2mg阴道育隆处用药,此时宫颈己软化;宫口己有所松驰或分泌物增多(松驰程度不同,已有规律宫宿,宫口开大1cm者,无需再次用药)。对照组行常规腹部消毒,羊膜腔穿刺,注入依法吖啶100mg,转入病房待产。两组术后常规行清宫术,术后1个月复诊。

1.4观察项目观察组和对照组,自羊膜腔用药后,宫颈评分、用药后副反应、引产效果、引产时间、从注入依沙吖啶至胎盘排出、产后出血量(采用宫积法和称重法,准确测量产后2h内出血量)胎盘残留情况及产后出血时间。

1.5判定标准①促宫颈成熟效果,自羊膜腔穿刺时间12小时后宫颈评分,较用药前提高3分为显效,提高1~2分为有效,评分无变化者为无效。②弓产成功率完全自然排胎为引产成功。

1.6统计方法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观察组135例,年龄25.6±7.05岁,孕周20.8±4.16,胎动1.8±1.5次(剖宫产7例),对照组135例,年龄25.4±7.24,孕周20.6±4.24周,胎动1.9±1.60次(剖宫产史2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促宫颈成熟效果用药后距羊膜腔穿刺14小时或临产后,宫颈评分:观察组显效129例,占96.5,有效6例,占4.4。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对照组显效3例,占22.2,有效24例,占17.3,无效110例,占81.5,总有效率20。两组比较,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

2.3用药副作用观察组有10例恶心、呕吐。5例有发热(中等度热,对照组有8例发热)。

2.4引产效果观察组133例自然排胎,1例因宫缩欠佳行催发素10U静脉滴入,诱发宫缩,引产成功率99.2。对照组108例自然排胎,26例因宫颈成熟条件差或宫缩欠佳行催产素静脉滴注,其中10例自然排胎,17例行人工钳刮术结柬分娩,1例因无任何反应(胎心胎动正常)改口服米非司酮及配伍米前列醇阴道给药14小时胎儿排出,引产成功率80,引产成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5引产时间观察组为16.24±4.08)h,对照组为(46.9±4.02)h,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6产后出血时间观察组产后2h内出血量150m1者为132占98.5,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2.7胎盘残留情况观察组清宫本清出胎盘、胎膜残留物26g±8.629g,对照组509g±9.759g,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2.8并发症观察135例,其中7例有剖宫产史,无1例子宫颈裂伤。对照组135例,其中2例剖宫产史,1例宫颈裂伤,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3讨论

依沙吖啶羊膜腔注射终止中期妊娠引产,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依沙吖啶作用于胎盘,引起胎盘损伤,使蜕膜及滋养层细胞变性坏死,释放大量磷酸酶,使花生四烯酸转化为前列腺素,内源性前列腺素增高,子宫肌的兴奋性增高。胎盘功能降低,分沁的绒毛促性腺激素,孕酮,雌二醇下降,孕激素下降后,孕酮抑制消失,便子宫收缩,从而使胎儿及胎盘排出,但由于依沙叶陡引起的宫缩并非自发的易发生不协调性宫缩和强直性宫缩,加上中期妊娠宫颈成熟度差,异致产程延长,宫缩剧列痛疼加重,软产道损伤发生率高,并易发生胎盘胎膜残留。在分娩过程中,宫颈成熟起重要作用,临床上证明,引产成功与宫颈成熟度密切相关[1]。米非司酮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新型抗孕酮药物,通过与孕酮结合阴断孕酮的活性,引起蜕摸的释放,增加子宫平滑肌的兴奋性,使子宫对前列腺素敏感而易诱发宫缩,作用到子宫颈便其胶原纤维分解加重,促使宫颈软化与扩张,而依沙叶陡与米非司酮共同作用便内源性前列腺素分泌进一步加强,加上米非司酮的宫颈软化作用,促使宫颈成熟,使子宫强直性收缩降低。米索前列醇为前列腺素El(PGEl)衍生物,其作用增强子宫平滑肌的张力,收缩子宫是一种有效的宫颈成熟及发动子宫的收缩的引产剂[2]。本文结果显示:依沙吖啶和米非司酮及米索前列醇联合应用,收于其引产机制相互补充和完善,可起到协同作用,整个过程循序渐进,三种药物共同作用,使内源性前列腺素释放增多,子宫的兴奋性增强,宫颈成熟度增高,使腹痛时间减少,减少了受术者的痛苫,观察中发现对照组分娩时间较长,难以估计分娩时间,而三种药物联合应用,可以缩短分娩时间,安全,便于临床观察。综上所述,三药物联合应用,有效的提高引产成功率,加速产程进展,是一种安全、有效、痛苦少的引产方法,但须严格掌握药物禁忌症和用药指征,引产过程中密切观察产程进展及宫缩情况。

参考文献

第3篇

关键词 依沙吖啶 米非司酮 中期妊娠引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14.104

依沙吖啶经腹羊膜腔内注入用于引产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存在引产时间长,宫缩强,宫缩不协调,宫颈成熟差,产程较长,宫颈裂伤,引产者痛苦大,胎盘胎膜残留等不足。而宫缩及宫颈的成熟是引产成功的关键。2008年以来,利用米非司酮促宫颈成熟,增强子宫敏感性,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0年1月收治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3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50例。引产者均无青光眼,哮喘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无其他不良嗜好,无应用药物的禁忌证。两组年龄,孕产次数,孕周,身高及体重均无明显差异。

方法:①术前检查:患者入院后均常规查体,查白带常规,尿常规,血常规,血型,凝血三项,查肝、肾功,心电图,胸透等无异常,彩超确定孕周及胎盘位置、羊水量等,无产科合并症。②药物及用药方法:米非司酮与依沙吖啶。入院后待各项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后。观察组:先让孕妇口服米非司酮150mg(饭前或饭后2小时),再经腹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01。对照组只经腹羊膜腔内注入依沙吖啶01。③观察指标:两组均记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详细观察及记录宫缩情况,破膜时间,胎儿胎盘娩出时间,阴道出血量,发热及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情况。见表1。

统计学处理:计数方法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结 果

两组引产成功率的比较:观察组注药后,48小时内分娩145例,72小时内分娩4例,1例行急诊清宫术;对照组注药后48小时内分娩85例,72小时内分娩54例,8例于72小时后行第2次注射依沙吖啶,3例行急症清宫术结束分娩,观察组与对照组引产成功率分别为993%与927%,两组差异有显著差性(P<005)。

两组引产时间及引产后2小时内出血量的比较:①观察组平均引产时间3016±625小时和产程568±335小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平均引产时间435±1116小时和产程1715±368小时,两者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②观察组阴道出血10010±63ml,对照组12255±647m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

清宫率的比较:观察组清宫136例,清宫率907%,对照组清宫140例,清宫率933%,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发热不良反应:观察组用药后10例出现发热反应,对照组8例,体温>385℃,给予对症处理后缓解,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

讨 论

依沙吖啶从50年代开始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成功率>98%[1],它属于吖啶杂环化合物,是一种杀菌剂,可通过机械刺激促进内源性前列腺素增生,降低孕酮水平,诱发子宫平滑肌收缩,使胎盘胎膜变性坏死,胎盘功能受损后,血中孕酮雌激素和绒毛膜促进腺激素水平下降,破坏了妊娠,维持发动分娩[2]。而依沙吖啶在中孕引产中引起的宫缩不是自发的,它引起宫体收缩与宫颈扩张不同步,中期妊娠后,宫颈管不成熟,容受差,宫颈扩张的潜伏期长,持续宫缩作用于未成熟的宫颈,子宫出血增多,胎儿及其附属物可经未充分扩张的宫颈强行排除,造成宫颈撕裂,甚至后穹隆损伤。引产时间长,患者痛苦大,因此促宫颈成熟,做好宫颈口扩张的准备是必要的。

米非司酮为受体水平抗孕激素药,与孕酮竞争受体,而达到拮抗孕酮作用,米非司酮与孕激素受体的亲和力是孕激素的2~5倍,对孕激素起竞争抑制作用,增加了子宫兴奋性,且可抑制前列腺脱氢酶的活性,内源前列腺素水平升高,促进宫颈成熟,抑制子宫颈胶原合成,扩张软化宫颈,并引起子宫节律性收缩。

在中期妊娠引产中应用米非司酮,弥补了依沙吖啶不能自发地引起宫缩,存在宫缩不协调,分娩时间长,宫颈成熟差,扩张慢,宫颈裂伤胎盘胎膜残留等不足,对中孕引产者给予依沙吖啶和米非司酮联合使用具有协同作用,提高了引产成功率,缩短了产程,减少了患者痛苦。

通过以上分析,米非司酮联合依沙吖啶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效果好,患者痛苦小,缩短了产程,缩短了住院天数,价廉经济,方法简便,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 米非司酮 依沙吖啶 中期妊娠 引产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132

依沙吖啶羊膜腔内注射引产由于操作简单,价格低廉、安全有效、严重并发症少、感染率低等优点,是目前常用的中期妊娠引产方法之一。但其有引产时间长、出血多,胎盘坏死残留[1]等缺点,而且有疼痛加剧、软产道损伤,引产失败的可能。本研究采用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应用于中期妊娠引产,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中期妊娠引产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年龄16~40岁,平均28岁,自愿要求终止妊娠,孕16~26周,平均孕周21周,均为单胎妊娠,无使用米非司酮、依沙吖啶禁忌证,无剖宫产手术史,无药物过敏史。术前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血型、凝血四项、肝肾功能、白带常规、心电图均无异常,B超了解胎儿及胎盘位置。

方法: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片(25mg/片)150mg顿服,空腹服药,第2天经腹羊膜腔内注射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100mg。对照组单纯乳酸依沙吖啶注射液100mg,经腹羊膜腔内注射。

观察指标:胎儿胎盘娩出时间、有无胎盘残留、阴道流血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

观察组12~48小时内排出者25例(83%),48~52小时内排出者5例(17%),30例常规清宫,清出残留物均少于10g。产后出血量为50ml者28例(93%),50~100ml者2例(7%)。2例口服米非司酮后发热不超过38.3℃,无特殊处理。对照组12~48小时内排出者12例(40%),48~52小时内排出者18例(60%),30例常规清宫,清出残留物均为15~20g。产后出血量为50ml者10例(30%),50~100ml者20例(70%)。

讨论

中期妊娠引产指由于某种原因妊娠12~24周要求终止妊娠而采取的方法。中期妊娠由于子宫及胎儿较大,胎盘骨骼已形成比早期人工流产要困难得多,发生严重并发症多[2]。乳酸依沙吖啶是消毒剂,能刺激子宫肌肉收缩,使子宫紧张度增加,对子宫有明显兴奋作用[3],但对宫颈管的软化作用较弱。乳酸依沙吖啶的毒性作用于胎儿,使引产的胎儿大部分死亡,引起流产。但由于中期妊娠宫颈成熟度差,宫颈扩张速度缓慢,使宫缩作用与宫口扩张互不协调,致产程延长。另一方面,强烈的宫缩迫使胎儿及其附属物从未充分软化扩张的宫颈或从子宫后穹隆排出,易造成宫颈裂伤或子宫穹隆裂伤,增加产后出血量等风险。所以,在依沙吖啶引产时使用促宫颈成熟、软化药可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

米非司酮是一种受体水平孕激素拮抗剂,且口服吸收迅速,通过与孕酮受体结合而起到阻断孕酮的作用,引起蜕膜和绒毛变形,从子宫壁分离导致出血及体内HCG水平下降,提高子宫肌层活性促进宫缩,使宫颈胶原纤维分解,张力下降,促进宫颈成熟,软化和扩张,使内源性前列腺素被释放,前列腺素在促宫颈成熟中起主要作用。乳酸依沙吖啶能使子宫收缩频率、幅度及张力增加。服用米非司酮后血清雌二醇明显升高,孕酮显降低,雌孕激素比例增加均使子宫肌肉兴奋,子宫阵缩。二者联合使用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提早宫缩发动,缩短产程,减少了宫缩乏力与宫颈裂伤的发生,减少产后出血量。另一方面,米非司酮可使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增加,导致蜕膜变性坏死,促使蜕膜及绒毛组织大片及完整排出[4],减少了产后出血量,降低了清宫率。因此米非司酮配伍依沙吖啶弥补了单纯依沙吖啶引产的不足,两者联合应用对中期妊娠引产疗效好,并发症少,较为安全,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中期妊娠引产方法。

参考文献

1 陈孝治,肖平田,王钟林.新编实用药物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47.

2 陈冬梅.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在中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J].贵州医药,2003,4(27):367.

第5篇

[关键词]喘息性肺炎:布地奈德;异丙托溴胺;沙丁胺醇;氧气雾化;效果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7(c)-0004-02

喘息性肺炎是小儿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婴幼儿是多发群体,并以2岁以下的小儿最为常见。根据相关研究,小儿喘息性肺炎多为病毒发感染引起,发病急骤且病情变化快,易反复发作,冬春季节交替时期的发病率最高。患儿临床症状主要有鼻翼煽动、气促、咳嗽(阵发性)、憋喘、肺部湿罗音、哮鸣音等,若治疗不彻底出现反复发作或治疗效果不佳,会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并可能造成患儿器官功能衰竭或低氧血症,而反复治疗也会给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临床上多采取药物治疗的方式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但不同药物的治疗效果也有所差异翻。为探究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有效方法,该院整群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88例喘息性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药联合氧气雾化治疗的方式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通过以下研究成果以期能为临床更好地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整群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该院收治的88例喘息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患儿均符合临床对喘息性肺炎的诊断标准,进行实验室检查,患儿均存在肺部湿罗音和哮鸣音等,观察患儿临床体征,均存在喘息、阵发性咳嗽、心率快、气促等症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20例男患儿、24例女患儿:年龄3个月~3岁,平均年龄(1.57+0.47)岁;病程1~10d,平均病程(2.68+1.24)d。对照组44例,21例男患儿、23例女患儿:年龄2个月~3岁,平均年龄(1.62+0.32)岁;病程1~11d,平均病程(2.70+1.12)d。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先给予该组患儿常规综合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抗炎治疗等。在此基础上再应用布地奈德氧气雾化治疗。其中,布地奈德(国药准字H20030987)0.5mg/d,2次/d,15min/次。设置氧气流量为4L/min,连续治疗1周。

1.2.2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样,先给予患儿综合治疗,并在布地奈德的基础上再加入异丙托溴胺+沙丁胺醇两种药物联合氧气雾化治疗。其中,布地奈德用量用法与对照组相同,异丙托溴胺(国药准字H11021802)0.15mg/d,沙丁胺醇(国药准字H37020545)2.00mg/d,同样2次/d,20 min/次,设置氧气流量为6L/min,连续治疗1周。

1.3 观察指标

治疗后,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定,比较总有效率。另外,记录两组主要临床症状的消失时间,包括肺部湿罗音、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以及住院时长。

1.4 疗效评定

显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如咳嗽、肺部湿罗音和哮鸣音等基本消失,或有明显改善。

有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有一定改善,如咳嗽症状减轻,肺部湿罗音和哮鸣音减少。

无效:治疗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未见任何好转。

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xl00%。

1.5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的统计分析使用SPSS 17.0软件,用(x+s)表示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用X2检验,用P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8%,对照组为77.27%.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长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儿主要临床症状的观察,发现观察组的肺部湿罗音、咳嗽、肺部哮鸣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另外,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长,观察组也短于对照组,且两组以上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小儿喘息性肺炎主要是由支气管或气管病毒感染引起,受到病毒感染后还会诱发平滑肌痉挛、气管炎症等,易使气管发生阻塞,导致脏器功能和气管微循环障碍等,继而可引起患儿呼吸困难、气喘、咳嗽等。近年来,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患病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并引起了临床的广泛关注。对于小儿喘息性肺炎的治疗,比较常见的方法有抗炎治疗、抗病原治疗、抗细菌治疗等。但这些基础性的治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传统止喘氧气雾化疗法通常只选择一种药物治疗,最为常用的是布地奈德。布地奈德属于一种可吸入型的糖皮质激素,该药物主要通过药物选择性机制达到改善患儿症状的目的,其在抗炎方面具有良好效果,对改善呼吸道粘液多、水肿、炎症等具有一定疗效,因而成为治疗小儿喘息性肺炎应用较广的药物之一。但单独使用布地奈德氧气雾化吸入疗法整体效果有限,寻找到一种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

异丙托溴胺是一种抗胆碱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较大气道中的胆碱能M受体,对支气管平滑肌有比较高的选择性,还能起到松弛平滑肌的作用。而沙丁胺醇则属于β2受体选择性激动剂的一种。与异丙托溴胺作用部位不同,该药物主要是对小气道的β2肾上腺素受体发挥作用。此外,与异丙托溴胺相比,沙丁胺醇在抑制炎性介质释放、加快纤毛运动、保持呼吸道通畅、缓解呼吸道平滑肌痉挛等方面的作用效果更为突出,且起效更快。而三药联合氧气雾化吸入治疗,药物之间的作用部位能起到互补的作用,因而协同效果显著。

第6篇

【关键词】沙丁胺醇 异丙托溴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和死亡率高。在世界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死亡率居所有死因的第四位,且有逐年增加之势[1]。有研究显示,至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将成为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的第5位[2]。随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的发展,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喘息能平,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因此,为了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功能,提高动脉血氧饱和度,延缓病情发展,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我院于2009年3月至2010年9月对12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方法及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9月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26例,所有COPD患者诊断符合COPD全球创议(GOLD)[3]的标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均排除心脑等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126例和对照组100例。对照组:男73例,女27例,年龄71-94岁,平均(79.0±4.20)岁;治疗组:男96例,女30例,年龄73-92岁,平均(80.0±2.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均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 对照组给予抗感染、吸氧、吸痰、镇静平喘、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综合治疗5天,并每天监测患者咳嗽、气喘、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情况。

治疗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帮助病人取舒适的,先深呼吸10余次,用沙丁胺醇1ml、异丙托溴铵250ug、生理盐水3ml进行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指导病人用嘴含住喷口,尽力吸气,然后用鼻缓慢呼气,雾化后要漱口,并嘱病人深呼吸10余次,体质虚弱病人给予协助翻身、拍背。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每天两次,每次15-20分钟,连用5天。

1.3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治疗5天内咳嗽减轻,气喘及肺部哮鸣音消失;有效:治疗5天内咳嗽、气喘减轻,肺部哮鸣音减少;无效:治疗5天症状、体征无变化。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Ⅹ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以P

1.5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例)

由表1可见,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x2=8.8825, p

2 讨论

2.1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联用增加疗效。沙丁胺醇为β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其作用为舒张呼吸道平滑股。异丙托溴铵是一种具有抗胆碱能特性的四价铵化合物,可阻止乙酰胆碱和支气管平滑肌上的毒蕈碱受体相互作用引起的细胞内一磷酸环鸟苷酸的增高。吸入异丙托溴铵后,作用只限于肺部而扩张支气管,它不作用于全身。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联用醇叠加作用于肺部的毒蕈碱和β2肾上腺素能受体而产生支气管扩张作用,疗效优于单一给药。

2.2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可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反复发作,长期通过口服、静脉用药,造成对药物不敏感,全身副作用大,患者往往难以接受,难于坚持治疗。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是利用空气压缩作动力进行气雾雾化吸入,因雾化颗粒直径小、吸入时间短,药物可直接到达患病部位呼吸道和肺部,因此比口服起效快,而且更为有效。操作简便,同时由于药物用量小,仅为其他给药途径的1/10左右,明显减少了药物的毒副作用,故可大大提高用药安全性。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2.3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是一次性雾化器连接空气压缩机就可以操作。一次性雾化器是一人一用,无重复使用,避免交叉感染。减少消毒工作,明显减少护士工作量。

3 小结

经临床实践表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以减轻患者咳嗽、咳痰、气喘、提高血氧饱和度,延缓病情发展具有明显的疗效,该治疗方法可减轻患者痛苦和经济负担,又可减少护士的工作量,值得推广应用。

参 考 文 献

[1]尤黎明,吴瑛.内科护理学[M](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45-46.

第7篇

【关键词】肱骨髁间骨折 手术 疗效 影响因素

肱骨髁间骨折是指发生在肘关节内的骨折,临床上一般采取手术手段对其进行治疗,由于肘关节部位解剖结果复杂,内固定方式也多种多样,所以术后疗效存在较多影响因素。本文对自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4位肱骨髁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分析探讨影响肱骨踝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因素,提高术后疗效。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06年3月至2010年12月间44位肱骨髁间骨折病人在我院接受治疗,其中男27例,女17例,年龄最大者74岁,年龄最小者18岁。骨折后24h内即接受治疗的病人25例,24h后接受治疗的病人19例,其中41例闭合性骨折,3例开放性损伤。结合拉力螺钉组或解剖锁定钢板内固定33例,克氏针固定组11例。病人骨折按Riseborough标准分类:I型骨折病人7例,II型骨折病人10例,III型骨折病人13例,IV型骨折病人14例。

1.2治疗方法

所有病人手术前均接受常规摄片,为深层了解骨折程度及移位情况,部分患者做了CT扫描。术前备解剖钛板、备克氏针或拉力螺钉及重建钢板,术前对病人实施全身麻醉或臂丛麻醉,对那些受伤部位肿胀明显或合并张力水泡、重要脏器器官受损较严重被人推迟手术,予以调整后再进行手术,而对于那些受伤部位肿胀不明显、主要脏器功能相对正常的病人采取急诊手术。手术时采用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的病人17例,采用尺骨鹰嘴截骨入路的病人17例、肱三头肌腱两侧入路10例,直视下复位肱骨远端关节面,保持关节面平整及肱骨滑车的宽度,使用锁定解剖钛板固定或克氏针固定,另有一部分患者采用张力带或结合螺钉固定,另外对病人辅以石膏托外固定。医护人员在对病人伤口进行换药时适度活动病人的肘关节。大部分病人在接受手术后4周内去除外固定,有少部分内固定不牢固的病人在延长一段时间后去除外固定。

1.3统计学处理

利用统计软件开展单因素筛选,并对筛选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分析。

2 结果

2.1手术治疗效果 所有病人经手术治疗骨折均愈合。采用Cassebaum标准对手术后病人肘关节功能评级:优15例,伸肘15°,屈肘130°;良17例,伸肘30°,屈肘>120°;可10例,伸肘40°,屈肘90°~120°;差2例,伸肘40°,屈肘

锁定解剖钛板固定组极少数病人术后出现的轻度关节疼痛。克氏针组病人中有1例出现不同时期内固定尾段皮肤磨擦破溃或内固定克氏针退针,克氏针折断1例,未见骨折不愈合和切口感染患者。病人术后骨折均愈合且未出现切口感染病人。44例病人中,尺骨鹰嘴截骨入路优良率81.2%,肱三头肌舌状瓣入路优良率83.1%、肱三头肌腱两侧入路优良率87.4%。年龄在18至40岁间病人的优良率为74.2%,年龄在41至74岁之间病人的优良率为71%。病人术后4周内开始功能锻炼的优良率为90.2%,病人术后4周后开始功能锻炼的优良率为64.5%。有1位病人术后肘关节僵直、肌萎缩或骨质疏松症状。

2.2影响术后疗效的因素利用统计软件开展单因素筛选,并对筛选结果中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进行分析。选取的可能影响术后疗效的影响因素有手术时间、病人年龄、手术内固定方式、手术入路、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以及骨折复位质量等。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病人接受手术的方式、骨折的复位质量以及病人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

3 讨论

3.1固定方式 肱骨髁间骨折常用的固定方式有克氏针、张力带、加压螺钉以及锁定解剖钛板固定。克氏针固定存在操作简单,便于较小骨块的固定,术中不需要较大范围的暴露,出血少,创伤较小,利于愈合。但由于其内固定材料相对比较薄弱,术后常需辅以一定时期的外固定,较长时间固定势必导致关节出现强直等相关并发症。锁定解剖钛板固定的优点有1)接骨板近端带有缝合孔,可以在肱骨近端结节的肌腱部位使用缝合线进行缝合。2)接骨板平整贴切肱骨近端解剖形状,无需对接骨板进行精确的预弯;不要求太敷贴,骨外膜损伤小,可最大程度保证肱骨部位的血液循环。3)锁定成角稳定性,钛板螺孔的内螺纹和螺钉尾的外螺纹形成整体,防止螺钉松动退出,近端锁定螺钉在肱骨头的三维分布,可牢固固定。没有动力加压钢板出现的螺钉在钢板孔中摆动的现象,避免螺丝钉的松动,具有更好的锚合力和抗拉力,允许早期的功能恢复性训练。4)钛比较稳定,不需手术取出。避免二次手术的痛苦。正是基于锁定解剖钛板固定有诸多优点,因此在病人病情及其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更多的建议病人采取该种固定方式。

3.2骨折复位质量影响术后关节功能 本组中,骨折复位的质量影响术后肘关节的功能显而易见。滑车拉力螺钉使用应保证滑车的宽度,内固定的螺钉长度合适;尺骨鹰嘴截骨入路应保证截骨后关节面的平整或关节外截骨。

3.3早期合理功能锻炼在关节功能恢复中意义 内固定材料的改进及经验的积累,使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成为可能;但由于该类骨折多为粉碎性,尤其部分患者缺少有效的牢固固定方式,老年患者又伴有骨质疏松必然导致石膏固定时间延长,本组资料表明4周内与4周后组优良率分别为90.2%%和64.5%,前者明显优于后者,这充分说明早期功能锻炼对肘关节功能恢复有重要的作用。

4 结语

医生在对肱骨髁间骨折病人进行手术时,应根据病人的损伤情况及骨折特点有针对新地选择手术时机与入路。为了使手术取得最佳疗效,医生通过有效控制病人接受手术的方式、骨折的复位质量以及病人手术后功能锻炼的时间来实现。此外在对骨折部位固定时,应根据骨折类型进行选材。笔者针在本文中对肱骨髁间骨折术后疗效影响因素的临床分析,旨在分析探讨影响肱骨踝间骨折术后疗效的因素,提高术后疗效,为今后此类病人的治疗提供参考。

参 考 文 献

[1] 孙和炎,卜海富,张复文,周健.股骨远端骨折术后骨不连原因分析及处理[J]临床骨科杂志,2007,(03) .

[2] 祁嘉武.16例肱骨髁间骨折手术治疗疗效分析[J]临床骨科杂志,2010,(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