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26:40
序论:在您撰写冬季健康教育知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校企合作 订单式 顶岗实习
莱芜市职业中专是莱芜市唯一一所公办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85亩,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24个教学班,在校生1500多人;开设有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与模具设计、汽车驾驶与维修、学前教育等专业。其中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与模具设计专业是山东省重点骨干专业;汽车驾驶与维修专业是省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电子技术应用、数控技术与模具设计、计算机应用、机电一体化专业是市级重点专业。学校办学历史悠久,师资力量雄厚,设施设备先进。现有教职工103人,其中中学高级教师34人,中学一级教师56人,省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40余人,“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0%以上;拥有教学楼、实验楼、实训楼、宿舍楼、多功能大厅、6大专业的实验实训基地、汽车运行模拟室、汽车驾驶实习训练场、高标准的田径场、足球场、篮球场、乒乓球训练室、配套齐全的食堂和师生餐厅。建校至今,学校先后与北京、深圳、青岛、烟台等地用人单位建立起了长期合作关系。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教育部下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对中职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了包括“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在内的八点要求,对中职教育作出了明确的定位。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山东省全面启动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计划”。
我校作为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围绕市场设专业,突出技能创特色”的办学理念,积极探索职校办学模式,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和就业安置,与企业合作,通过订单培养、联合办学等措施,使毕业生就业率达到100%。在职教办学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我校在积极探索的基础上,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一、莱城实习(训)基地模式(车间课堂化)
职业学校人才培养,必须通过实训这个关键教学环节实现。实训基地是职校生有效而迅速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的桥梁,是职校培养适应社会工作岗位所需技能、素质的练兵场,没有实训基地的职业教育,就难以培养以操作技能见长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可见,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实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为同学们提供学习和展现自己的舞台,学生通过大量的模拟操作和实际训练,具备一定操作技能、取得相应技术证书后方可进入企业。这类专业就需要把课堂搬到车间、把部件搬到课堂来组织教学。我校数控技术应用、汽修等专业的学生,在莱城实训基地学习,实现了“课堂车间化、车间课堂化”的专业教学模式。
二、莱芜锻压厂模式(订单式)
即以就业为宗旨,以服务为导向,坚持按需培养、企业录用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每一个合作的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特色,在教学内容上向职业学校下出了自己的“菜单”,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素质、规格和技能标准的要求,由校企双方共同开发具有较强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使专业知识、企业文化、专业技能有机融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任务,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用人单位工作。该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校企双方签订用人及人才培养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利用双方的教育资源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企业参与人才质量评估;企业按照协议约定落实学生就业,以培养出自己拿来就能用的人才。
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了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几年来的实践证明,“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学生能很快适应岗位需要并发挥作用,直接体现了中职教育融入地方经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地方经济的时代要求。转贴于
三、与英派斯等合作模式(厂家出资设奖)
即每家企业每年出资10余万元,以奖助学金的形式,奖励品学兼优的学子及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保障。以奖助学金为纽带,我校和省内外10多家知名企业开展合作,本着“招生一人,成才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的思想,着力解决学生的后顾之忧,在人才培养、技术服务、资源共享、共建校中厂和厂中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很好地促进了产学研融合发展。学校以发放奖学金为契机,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教育学生要怀着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科学知识,珍惜时间,拼搏奋斗,励志成才,努力成为未来和谐社会的建设者。
四、与其他企业合作
如升龙印务、泰东汽修、朗进科技、莱芜汇金、东润制衣、东营科英电子等(顶岗实习)。顶岗实习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环节,是学生必须从事的毕业综合实践活动。顶岗实习就是安排中职生离校走入生产一线,进行劳动锻炼,是学生从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实际的职业岗位,从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了解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工作流程,逐步形成较强的动手能力、工作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特殊学习过程,让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形成对接是顶岗实习的主要目的。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我们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一定要吃苦耐劳、虚心学习、钻研技能、早日成才,在实习企业真正做到进得来、留得住、有发展,为企业作贡献,为母校争取荣誉,为学校就业市场的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通过校企合作有利于企业和职业学校的发展。
其一,可以为企业储备优秀的人才,缩短新员工和企业的磨合期,降低企业的培训成本和劳动成本,增强企业职工队伍的素质,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其二,通过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的信息优势,包括市场需求信息、实用技术信息等等。学校通过获取市场信息、根据市场需求和科技进步来确定或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才有可能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强技能的人才。
第三,通过校企合作能充分发挥企业的技术优势。企业聚集着一大批生产、服务第一线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工艺、新技术,正是通过他们聪明的大脑、灵巧的双手才转化为新产品。学校可以依靠他们来为学生传帮带,从而让学生提高职业能力,学到企业最需要的技术,学到最前沿的技术。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社会实践活动;价值;运用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困境
就目前形势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两个层面的困境: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机制还不够完善,许多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与内容还比较单一,传统方法已经难以有效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二是社会多元文化交流, 给大学生心理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刺激与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更趋多样,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变化还未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法,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效率低下。
二、社会实践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
1.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
社会实践活动的引入能够使大学生更加深入地认识、了解社会,并且逐步适应、融入社会,更加全面地理解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建立对自我、社会的客观、准确判断标准,为完全进入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2.有利于大学生提升人际关系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为大学生人际交往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相互学习、交流,既能够增强集体意识,也能够使大学生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团结向上的集体氛围中缓解、转移或释放不良情绪,避免大学生因压力积累而产生心理问题。
3.有利于磨炼大学生意志
社会实践活动能够磨炼大学生意志,使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环境中明确自身的目标,并增强应对困难的勇气,树立坚韧、积极的精神品质,为大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创造有利的条件。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社会实践活动的运用
1.建立社会实践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体系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结合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新形势,设置独立、专门的心理辅导部门,利用学校管理及教育资源,以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化的网络体系,使心理健康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更加紧密,为社会实践活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提供有力的物质与制度支撑。
2.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制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可以根据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特点,利用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危机发现、监控及干预机制,通过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与朋辈及相关人员的交流、配合,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异常情况,进而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发现、诊断及治疗的目标,使大学生能够更加顺利地度过心理困难时期。
在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加强心理咨询专业队伍的建设,将心理咨询、诊治与学生工作、社会实践相互结合,形成更加专业、强大的心理教育力量,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提供更加充分的保障。
3.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评价
社会实践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注重对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多元、客观、积极的评价。一方面,要跟踪、观察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情绪、情感、心理、行为等方面的变化,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各个环节进行细化评价,强化社会实践活动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使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引导、教育学生的价值。另一方面,将社会实践活动个体、团队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从评价中发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同时也促进学生自我发现与激励,引导学生进入良性的心理发展模式中。
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形势、新变化的背景下,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中,既体现了对大学生心理、情感变化的尊重,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要注重建立完备体系,完善相关机制,还应该以科学合理的评价来增强社会实践活动的实用性,促进大学生心理、情感及思想素质等各方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4)09(a)-0160-02
冠心病是一种对人类身心健康有严重危害的疾病,且并发症较多,冠心病患病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正在逐年增加。冠心病二级预防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降低冠心病患者发生急性事件的危险,防止冠心病复发,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但是目前由于国内对冠心病二级预防重视程度不高,同时对冠心病相关知识和治疗依从性介绍不全面,从而导致冠心病二级预防不能达到预期目标。因此,医护人员在临床实际中加强对冠心病二级预防尤为重要,而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护患互动式健康教育模式的实施能够有效的落实二级预防[1]。该研究为了进一步分析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护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应用的价值,对2012年5月―2014年5月该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探讨了医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对冠心病二级预防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收治的50例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具有清晰的意识及一定的通讯设备、互联网知识等[2]。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5例,年龄在44~6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5.4±1.0)岁;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7例,年龄在41~6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1.5)岁。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健康宣教:①给予来院进行的冠心病患者分别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让患者对冠心病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并教给患者及其家属自救和求救的措施。②然后进行观察分析该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疾病特征以及相关的化验检查结果,并针对结果给予一定的基础治疗及护理。③饮食调养教育,给予患者饮食上的指导,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或暴饮暴食,多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③运动护理,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运动方法,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健身舞等个体化运动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的基础上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具体操作如下。
(1)健康教育的内容。冠心病基础知识教育、心理护理等均属于健康教育的内容。①基础知识教育,患者入院后即为其介绍医院环境,帮助其熟悉环境及作息时间;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讲述冠心病疾病的相关知识,耐心解答患者问题,采取一对一的针对性较强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知晓率,提高其对疾病的预防及紧急处理能力。②心理护理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易产生消极、抑郁的负性情绪,不利于康复,因此临床中应加强心理护理干预,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给予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消除患者负性心理;此外,需做好患者其他症状的观察护理,高血压、血脂异常等易引发心肌梗死,临床中应定期对患者进行体检,将危险因素的发生概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2)护患互动内容。在患者住院期间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为宣教健康知识和问答知识,护理人员还可以选择固定的时间对患者进行冠心病知识讲座,电话通知每位患者讲座时间和内容安全,鼓励患者积极参加,对不能参加的则可以安排上门访视对患者进行个别指导。在患者出院后健康教育的主要方式为通讯联络,对于普通患者出院第1个月后每月进行1次电话随访,半年后则可以每季度1次,急性患者则可以出院后的1周进行电话随访,之后每2周进行1次,根据时间不断调整电话随访时间安排。嘱咐患者注意服药和饮食、戒烟戒酒、坚持适量运动等。此外还可以给患者发送手机短信提醒,通知患者及时复查,并按时服药等。患者出院后的遵医情况坚持评估,每季度1次,并对评估情况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忘记服药的患者要叮嘱其家人对其进行监督,对饮食不适当的患者则应该为其制定适合的食谱,对缺乏运动的患者,则帮助其制定适合他们的运动计划。每次随访时都要仔细分析患者提供的记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并不断改进自身随访内容和策略,有针对性地指导患者及时解决问题,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依据冠心病指南对知识博客的内容进行及时的更新,将评论功能提供给患者及其家属,并对患者及其家属的疑问进行及时的恢复。登载医学专业知识和生活娱乐内容,以有效吸引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感受到轻松愉快的氛围,同时对冠心病患者的情操进行有效的陶冶。
1.3 评价指标和判断标准
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健康教育实施的满意度进行调查,主要包括宣教方法、宣教内容、实施健康教育的频率、人员素质等,分值在0~10分之间。健康知识测试内容和健康教育的内容相同,分值均在0~100分之间,患者的依从性和得分呈正比例关系。同时将患者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等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详细记录下来,健康教育的效果和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呈反比例关系[3]。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临床通过对两组患者给予健康教育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知识检验分数(7.1±1.0)分、(95.0±2.0)分均明显比对照组(5.1±1.0)分、(86.0±5.0)分高(P
同时观察组患者有2例患者发生心血管发生事件,而对照组有5例,观察组心血管发生事件明显比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与遵医行为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会促使医疗费用的增高。从某方面说,在冠心病二级预防中,必须对患者的遵医行为加以提高。冠心病患者中很多人都曾长期受到疾病的折磨,身心的痛苦促使患者心理压力不断增加,最终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症状[4]。实际情况表明[5],在遵医上患者往往存在各种困难,这些困难都会致使患者无法对医嘱严格加以遵守,因此对冠心病患者开展护患互动式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开展护患互动式健康教育不仅能够起到对患者遵从医嘱、注意饮食、坚持运动等方面的作用,对控制患者的血脂、血糖和血压有重要意义。各种报道和调查都可以看到,在住院期间患者对治疗具有较高的依从性,而出院之后尤其是随着时间的不断增加,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也会随之不断地降低。
【关键词】东莞市;社区卫生健康教育;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发病率
随着东莞市经济的发展,我市目前约有流动人口600万左右,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也不断增加,为此我市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工作,通过社区卫生健康教育我市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得到有效控制,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2月到2013年2月东莞市社区服务中心收集的流动人口的资料,流动人口均为在本地居住但未拥有本地户口的人口。
1.2 健康教育方法
通过电视广播宣传、宣传栏、健康教育讲座等形式,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意识,改善卫生习惯,并且加强流动人口的计划免疫工作宣传,以社区为单位加强卫生安全教育。
1.3 方法
流动人口在我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确诊为传染性疾病患者后,通过电话或者报告卡的形式向当地卫生防疫中心汇报,所有传染病患者的疫情资料据均来源于汇报卡,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发生率由东莞市人口普查办公室公布的当地的流动人口数进行计算。传染性疾病按照传播方式可以分为呼吸道传染、血源和性传染、肠道传染、虫媒与自然疫源性4种类型。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发生率
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后,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有原来的89.27/10万下降为50.28/10万,其中病毒性肝炎、淋病、疟疾、麻疹、肺结核等发病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2.2 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
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后,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以肠道传染为主,健康教育后以呼吸道传播为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会导致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呈上升的趋势[1]。但是通过本研究发现,进行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后,我市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有原来的89.27/10万下降为50.28/10万,说明进行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后通过肠道途径感染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下降。
本次调查研究中,肺结核是流动人口发病率最高的传染性疾病(30.25/10万),其次是病毒性肝炎、疟疾、淋病、麻疹,通过肠道传染最高,虫媒与自然疫源性传染较低。通过健康教育后肺结核发病率有所下降,肠道下降最为明显,这说明流动人口传染病的发生率能够通过社区健康教育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社区卫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知识在流动人口中的宣传,宣传的方式包括电视广播、宣传栏、报刊杂志、健康知识讲座,使流动人口能够掌握关于传染性疾病的相关知识[2]。(2)加强对流动人口的食品卫生教育,减少光顾街头流动食档的次数,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搞好个人卫生,禁止不洁的发生。(3)由于不洁食品是造成肠道感染的重要原因,因而要加强流动人员的卫生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的自我保护意识。(4)采取公共卫生直通车送服务到社区活动,使社区对流动人口的服务工作到位,提高传染性疾病的知晓率,改善不良生活习惯。
总之,开展社区卫生健康教育对控制流动人口传染性疾病发病率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参考文献
[中图分类号] R47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4)31-0097-04
Various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endu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movement
SUN Li GAO Liping
Department of Oncology,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angzhou City,Hangzhou 310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various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on endur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movement. Methods A total of 72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intervention group, 36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treatment and nursing; Interven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various forms of health education intervention, changes of 6MWD and IC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an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fatigue, breathing, emotion control ability scores change were also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eatment, 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6MWD,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fter treatment,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in 6MWD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and 6MWD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significantly, there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 COPD patients; Stable stage; The elderly; Health education; Various forms; Exercise endurance; Quality of life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由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引起的气流阻塞进行性加重的肺部疾病[1],由于其患病人数多,死亡率高,社会经济负担重,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1]。老年COPD患者目前只能控制,临床无法治愈,他们必须通过接受健康教育来学会自理和调整生活方式[3]。通过健康教育可以提高 COPD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身处理疾病的能力,使其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加强预防措施,从而减少病情的反复加重,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稳定期COPD患者72例,通过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确诊,排除理解能力差、长期卧床、语言障碍者。
72例COPD患者中,男40例,女32例,年龄最小60岁,最大88岁。病程12~3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26例,高中、中专39例,大专及以上7例。全部患者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临床表现等临床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具体见表1。
1.2 方法
对照组予常规对症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多种形式健康教育干预。老年患者因文化水平相对较低,通过制作VCD、多媒体、健康教育手册及便携式呼吸功能锻炼卡片等,图文并茂、通俗易懂,方便患者自我学习,使抽象的内容更为具体,通过多方式、多感官的刺激,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心理承受力等个体差异采取小组教育跟个案教育相互结合。小组健康教育是将老年稳定期COPD患者集中起来进行统一同一内容授课。个体化的健康教育,即采用一对一的教育模式,对接受能力差、有焦虑情绪的患者采取“一对一”心理疏导和呼吸功能锻炼指导[5]。同时可以邀请主要照顾者参与学习、分享及交流。健康教育的具体内容如下.
1.2.1 加强心理支持 COPD患者长期患病,易出现心理压抑、焦虑、烦躁等负性心理,因此,应为患者创造良好的休息环境,对患者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针对患者的烦恼和苦闷加以正确疏导,定期举办患者经验交流会,互相交流,彼此增强信心,鼓励家庭亲友给予情感上的支持和经济上的帮助。
1.2.2 饮食指导 向患者宣教饮食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告知患者饮食搭配要合理。指导患者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食物,保证每日饮水1500~2000 mL以上,预防便秘发生。如有消化功能障碍、食欲减退,可采用软食或半流食物或少量多餐。对有明显缺氧者进食前后应吸氧,以帮助进食和消化。
1.2.3 用药知识指导 老年COPD患者接受学习能力差,首先要让患者认识到吸入疗法的重要意义,耐心细致的演示指导患者正确掌握每一步骤,再由患者亲自操作,护士观察并纠正错误,直到病人正确掌握。同时向患者讲解药物治疗作用、用药时间、注意事项及有关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便及早发现、及时处理。
1.2.4呼吸训练指导 ①缩唇呼吸:指导患者吸气时用鼻,呼气时口唇缩成“吹口哨” 状,使气体通过缩窄的口形徐徐呼出,每次吸气后稍屏气片刻再行缩唇呼气。要求呼气时间要长一些,尽量多呼出气体。按照以上方法每次10~15 min,每日数次。② 腹式呼吸:患者将一只手放在腹部,另一只手放在胸部,吸气时用力挺腹,呼气时稍用力压腹,使腹部内陷,每日2~3次,每次10~l5 min[1]。
1.2.5运动疗法 护理人员可指导患者做广播操、呼吸操、太极拳等保健运动,适当调整运动量与运动强度。
1.3 评价指标
1.3.1 运动耐力评价[7] 应用6 min步行距离(6MWD)和深吸气量(IC)进行评价。6 min步行距离是测量老年患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种常用的亚极限量测验,可以在走廊里完成。
1.3.2 生存质量评价[8] 采用COPD生存质量问卷(CRQ)进行调查,包括喘息(5个问题)、疲劳(4个问题)、情感(7个问题)及病情控制(4个问题)四方面共20个问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组间差异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运动耐力评价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6MW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6MWD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干预组的6MWD较对照组升高极其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 6MWD及IC比较(x±s,n=36)
2.2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价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喘息、疲劳、情感、控制能力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喘息、疲劳、情感、控制能力各项评分分别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干预组的喘息、疲劳、情感、控制能力各项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3 两组患者生存质量评价(x±s, n=36)
3 讨论
COPD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病死率呈逐年升高趋势,且COPD呈进行性发展,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稳定期COPD治疗的目的是减轻症状、阻止病情发展;缓解或阻止肺功能下降;改善活动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降低病死率[9]。
常规护理方式往往不考虑患者的需求,只把它当成一项任务去被动完成,在改变患者及家属知识结构、态度及行为上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时流于形式,不能较好地达到临床护理的目标。
健康教育是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疾病本身,充分考虑其存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向患者传达积极的心理支持信息等,通过实施系统、动态、连续、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干预及采取一对一交谈、定期举行讲座、印发书面资料及发放健康手册等健康教育干预形式,可以改善患者对疾病的不良认知,使患者以积极的求医行为改善不良的情绪[10]。
老年COPD患者常合并多系统慢性疾病,由于疾病的反复发作、加重,肺功能进行性损害,出现呼吸困难,使劳动力逐渐下降,严重时患者甚至连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给家庭和社会造成的经济负担日益加重。另外,老年COPD患者往往年龄大、记忆力差,常因病程长、迁延复发,易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障碍。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进行健康干预,使患者了解稳定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另外,许多稳定期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有效的饮食指导对COPD患者的疾病康复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呼吸训练也被证实为改善患者肺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干预方法之一。呼吸训练可以缓解和控制症状,消除或减少疾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和对心理的影响,减少发病次数,改善病人的日常活动能力,提高生存质量。例如: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和缩唇呼气训练,以及缩唇呼气配合腹式呼吸一起应用,每日训练2次,每次10~15分钟[11-13]。另外,稳定期COPD病人仍须应用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进行维持和预防性治疗,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的文化层次、经济地位给予仔细的用药指导,教会病人正确使用气雾剂。
期数
第一期
刊出时间
2011.2.18
负责人
***
内容目录:
1. 孕期指南
2. 更年期妇女如何保健
3.
4.
5.
6.
7.
8.
9.
10.
照
片
或
小
样
粘
贴
注: 照片或小样粘贴可附后.
健康教育宣传橱窗记录表
期数
第二期
刊出时间
2011.4.20
负责人
***
内容目录:
1. 吸烟的危害
2.
3.
4.
5.
6.
7.
8.
9.
10.
注: 照片或小样粘贴可附后.
健康教育宣传橱窗记录表
期数
第三期
刊出时间
2011.6.8
负责人
***
内容目录:
1. 五谷杂粮的有药性
2.
3.
4.
5.
6.
7.
8.
9.
10.
注: 照片或小样粘贴可附后.
健康教育宣传橱窗记录表
期数
第四期
刊出时间
2011.8.13
负责人
***
内容目录:
1. 手足口病的疫情与预防
2.
3.
4.
5.
6.
7.
8.
9.
10.
照
片
或
小
样
粘
贴
注: 照片或小样粘贴可附后.
健康教育宣传橱窗记录表
期数
第五期
刊出时间
2011.10.16
负责人
***
内容目录:
1. 甲型H1N1流感预防知识
2.
3.
4.
5.
6.
7.
8.
9.
10.
照
片
或
小
样
粘
贴
注: 照片或小样粘贴可附后.
健康教育宣传橱窗记录表
期数
第六期
刊出时间
2011.11.3
负责人
***
内容目录:
1. 冬季预防种类疾病
2. 幼儿园冬季预防知识
3.
4.
5.
6.
7.
8.
9.
10.
照
片
或
小
样
粘
贴
摘 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提高糖尿病足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1例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采用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监测、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生素、胰岛素、重组人表皮因子等的交替换药,以及患者心理、饮食和局部皮肤护理、健康教育。结果:11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痊愈10例,1例因感染坏疽严重截肢。结论:防治糖尿病足除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局部创面的处理及正确的预防、足部护理、健康教育等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防治 护理 健康教育
关键词 糖尿病足 防治 护理 健康教育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50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5.350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糖尿病足的患病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甚至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缺血性病变并发细菌感染,导致足部感觉丧失或溃疡及肢端坏死等病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很难治愈,常需要采取截肢手术,使患者成为残疾。因此,加强对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与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2004年3月~2010年1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1例,现将防治、护理与健康教育体会总结如下。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提高,糖尿病足的患病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甚至已达到糖尿病患者的49.5%[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神经病变、下肢血管缺血性病变并发细菌感染,导致足部感觉丧失或溃疡及肢端坏死等病变。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糖尿病性肢端坏疽,很难治愈,常需要采取截肢手术,使患者成为残疾。因此,加强对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与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2004年3月~2010年1月收治糖尿病足患者11例,现将防治、护理与健康教育体会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资料与方法
本组糖尿病足患者11例,例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53~78岁,平均60.2岁;糖尿病病程5~22年。本组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水疱4例,溃疡5例,创面1.3cm×1.5cm~10cm×15cm,坏疽2例。11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足麻、疼痛、跛行、坏疽等症状。溃疡发生部位:足趾3例,足背2例,足底1例,踝部2例,足跟3例。
本组糖尿病足患者11例,例均为2型糖尿病,其中男8例,女3例;年龄53~78岁,平均60.2岁;糖尿病病程5~22年。本组1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其中水疱4例,溃疡5例,创面1.3cm×1.5cm~10cm×15cm,坏疽2例。11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足麻、疼痛、跛行、坏疽等症状。溃疡发生部位:足趾3例,足背2例,足底1例,踝部2例,足跟3例。
糖尿病足的病理、生理及诱发因素:①周围神经病变:高血糖导致的代谢异常是神经病变的潜在启动与相关因素,代谢紊乱本身并不直接参与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而是由于患者血糖浓度持续高或波动大,持续的高血糖使神经组织内的蛋白质发生糖基化,使神经纤维节段性脱髓鞘,神经递质的运输障碍,神经传导速度减慢,末梢感觉减退或异常。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肢皮肤麻木、发凉、疼痛,足部感觉异常,有袜套感,重者出现间歇性跛行[2,3]。②血管病变:长期持续高血糖导致糖化血红蛋白增高,糖化血红蛋白的形成是一种不可逆的结合,使血红蛋白的携氧能力丧失。糖尿病的血管病变主要为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甚至堵塞,引起局部组织缺血性改变[4]。③局部感染: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线,比如稍微创伤、烫伤、趾甲修剪过短而引起出血、足癣治疗不当等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易迅速向四面扩散,重者扩散四周的骨骼,引起趾骨骨炎或骨髓炎。变[4]。③局部感染: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的导火线,比如稍微创伤、烫伤、趾甲修剪过短而引起出血、足癣治疗不当等易发生感染,一旦发生感染易迅速向四面扩散,重者扩散四周的骨骼,引起趾骨骨炎或骨髓炎。
糖尿病足的预防:⑴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对于病程>8年的老年人,特别是并发心脑血管、引周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肾脏病变、视力减退严重和失明者予以高度警惕,随时注意骨变形情况[5]。⑵足外伤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的重点在于预防,而关键就在于患者自身的日常护理,预见性的日常护理可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6]:①每天进行足部评估,注意保护高危足。②穿合体鞋,不穿高跟鞋。③袜子口宜松不宜紧,并保持夏季透气。④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⑤注意足部卫生,洗脚前先试水温防止烫伤,洗脚后要擦干并保持趾间干燥、清洁,不赤足。⑥积极治疗足癣,每天洗袜子,定期晾晒鞋,足癣未治愈的患者沐浴应以淋浴为好,以避免交叉感染。⑦每天检查足部有无外伤和破损,不要用刀削足部的鸡眼、胼胝,以避免造成皮肤损伤,趾甲宜平剪不要剪得过短,以免发生嵌甲。⑧冬季要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发生冻伤,冬季夜间室温较低时睡眠可穿保暖袜,不使用热水袋类给足部加热取暖,以防烫伤。⑨注意运动安全,防止损伤。⑩足部皮肤有水疱或溃疡时必须及时治疗,早期可用胰岛素加庆大霉素敷创面,后期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足的预防:⑴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监测对于病程>8年的老年人,特别是并发心脑血管、引周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肾脏病变、视力减退严重和失明者予以高度警惕,随时注意骨变形情况[5]。⑵足外伤的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足的重点在于预防,而关键就在于患者自身的日常护理,预见性的日常护理可以减少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6]:①每天进行足部评估,注意保护高危足。②穿合体鞋,不穿高跟鞋。③袜子口宜松不宜紧,并保持夏季透气。④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⑤注意足部卫生,洗脚前先试水温防止烫伤,洗脚后要擦干并保持趾间干燥、清洁,不赤足。⑥积极治疗足癣,每天洗袜子,定期晾晒鞋,足癣未治愈的患者沐浴应以淋浴为好,以避免交叉感染。⑦每天检查足部有无外伤和破损,不要用刀削足部的鸡眼、胼胝,以避免造成皮肤损伤,趾甲宜平剪不要剪得过短,以免发生嵌甲。⑧冬季要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发生冻伤,冬季夜间室温较低时睡眠可穿保暖袜,不使用热水袋类给足部加热取暖,以防烫伤。⑨注意运动安全,防止损伤。⑩足部皮肤有水疱或溃疡时必须及时治疗,早期可用胰岛素加庆大霉素敷创面,后期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
糖尿病足的护理:①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感染破溃,有异味,患者本身有羞愧感且生活处理能力下降,感觉给家人增加负担,往往情绪低落且恐惧病情发展[7]。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应多鼓励、安慰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以使治疗顺利进行。②饮食护理: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让患者参与治疗,使患者知道控制饮食对糖尿病的重要性。一日三餐按1/5、2/5、2/5或各1/3分配,鼓励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并给予低盐、低脂肪、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禁止饱餐,绝对戒烟限酒。控制饮食,保持标准体重对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③足部护理:每天进行足部评估,注意保护高危足;穿合体鞋,不穿高跟鞋。袜子口宜松不宜紧,并保持夏季透气;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注意足部卫生,洗脚前先试水温防止烫伤,洗脚后要擦干并保持趾间干燥、清洁,不赤足,积极治疗足癣,每天洗袜子,定期晾晒鞋;足癣未治愈的患者沐浴应以淋浴为好,以避免交叉感染;每天检查足部有无外伤和破损;不要用刀削足部的鸡眼、胼胝,以避免造成皮肤损伤;趾甲宜平剪不要剪得过短,以免发生嵌甲;冬季要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发生冻伤,冬季夜间室温较低时睡眠可穿保暖袜,不使用热水袋类给足部加热取暖,以防烫伤;日常坐位应双足着地不跷腿,坐位高度要舒适。
糖尿病足的护理:①心理护理:糖尿病足患者足部感染破溃,有异味,患者本身有羞愧感且生活处理能力下降,感觉给家人增加负担,往往情绪低落且恐惧病情发展[7]。护理人员及其家属应多鼓励、安慰患者,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以使治疗顺利进行。②饮食护理:正确合理的饮食是控制血糖的基础,让患者参与治疗,使患者知道控制饮食对糖尿病的重要性。一日三餐按1/5、2/5、2/5或各1/3分配,鼓励患者坚持糖尿病饮食,并给予低盐、低脂肪、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饮食。禁止饱餐,绝对戒烟限酒。控制饮食,保持标准体重对治疗和预防并发症有重要意义。③足部护理:每天进行足部评估,注意保护高危足;穿合体鞋,不穿高跟鞋。袜子口宜松不宜紧,并保持夏季透气;穿鞋前检查鞋内有无异物,注意足部卫生,洗脚前先试水温防止烫伤,洗脚后要擦干并保持趾间干燥、清洁,不赤足,积极治疗足癣,每天洗袜子,定期晾晒鞋;足癣未治愈的患者沐浴应以淋浴为好,以避免交叉感染;每天检查足部有无外伤和破损;不要用刀削足部的鸡眼、胼胝,以避免造成皮肤损伤;趾甲宜平剪不要剪得过短,以免发生嵌甲;冬季要注意足部保暖,避免发生冻伤,冬季夜间室温较低时睡眠可穿保暖袜,不使用热水袋类给足部加热取暖,以防烫伤;日常坐位应双足着地不跷腿,坐位高度要舒适。
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知识宣传,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有研究表明[8],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应加大糖尿病足防护知识的宣传力度。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方法、胰岛素应用指导及注射方法、饮食指导、足护理知识与技能、运动疗法的方法和意义等。以上的健康教育知识均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足部并发症的认识和足部护理知识,降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截肢率。
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加强糖尿病知识宣传,积极预防糖尿病足的复发。有研究表明[8],为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有明显的效果,应加大糖尿病足防护知识的宣传力度。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糖尿病相关知识、自我监测血糖、尿糖的方法、胰岛素应用指导及注射方法、饮食指导、足护理知识与技能、运动疗法的方法和意义等。以上的健康教育知识均提高了糖尿病患者对足部并发症的认识和足部护理知识,降低了糖尿病足的发生率及截肢率。
结 果
结 果
本组11例糖尿病足患者经上述预防、护理、简单的外科治疗及健康教育,除1例患者因感染坏疽严重需截肢外,其余10例均得到了治愈。
本组11例糖尿病足患者经上述预防、护理、简单的外科治疗及健康教育,除1例患者因感染坏疽严重需截肢外,其余10例均得到了治愈。
讨 论
讨 论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全世界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3大疾病,全世界有1.94亿患者,我国目前已达6000万糖尿病患者,每年增加120万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3大并发症之一,可表现为感觉神经障碍、运动神经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基底膜增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再加上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导致组织低氧[9]。由于血管和神经病变的存在,加之足是人体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微小的创伤可引起微生物的侵袭和感染,并且易于扩散,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因此糖尿病足的治疗一方面要降低血糖和积极控制感染;另一方面,应加强足部护理和局部创面的处理,对于足部溃疡者早期可用胰岛素加庆大霉素温敷创面,后期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早期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预防足部溃疡、坏疽和截肢。
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全世界继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之后第3大疾病,全世界有1.94亿患者,我国目前已达6000万糖尿病患者,每年增加120万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的3大并发症之一,可表现为感觉神经障碍、运动神经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微循环障碍、微血管基底膜增原是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典型改变,再加上糖尿病患者机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导致组织低氧[9]。由于血管和神经病变的存在,加之足是人体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微小的创伤可引起微生物的侵袭和感染,并且易于扩散,给糖尿病的治疗带来一定难度。因此糖尿病足的治疗一方面要降低血糖和积极控制感染;另一方面,应加强足部护理和局部创面的处理,对于足部溃疡者早期可用胰岛素加庆大霉素温敷创面,后期加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之一,早期采取有效的措施可以预防足部溃疡、坏疽和截肢。
因此,对糖尿病足危险人群进行系统干预,通过合理的足部护理预防措施和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管理能力,可以达到预防糖尿病足的目的及截肢率,节省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因此,对糖尿病足危险人群进行系统干预,通过合理的足部护理预防措施和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管理能力,可以达到预防糖尿病足的目的及截肢率,节省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元鲁山,王永山.糖尿病足护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41-743.
1 元鲁山,王永山.糖尿病足护理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0):741-743.
2 张梅,梁秋蓉.糖尿病足的病因与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9):1540-1541.
2 张梅,梁秋蓉.糖尿病足的病因与护理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4,4(9):1540-1541.
3 崔静.糖尿病足的高发因素及预防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2768-2769.
3 崔静.糖尿病足的高发因素及预防干预[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5,5(14):2768-2769.
4 戚超英,邓婉萍,马育璇,等.糖尿病足患者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54-256.
4 戚超英,邓婉萍,马育璇,等.糖尿病足患者的高危因素和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4):254-256.
5 钟燕雁,张丽华.糖尿病足31例临床预防对策[J].临床内科杂志,2003,20(6):320.
5 钟燕雁,张丽华.糖尿病足31例临床预防对策[J].临床内科杂志,2003,20(6):320.
6 田丽,刘颖琪,刘爱军.预防糖尿病足的感觉检测及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03,18(3):256-257.
6 田丽,刘颖琪,刘爱军.预防糖尿病足的感觉检测及护理[J].护理进修杂志,2003,18(3):256-257.
7 邢占丽,陈淑杰.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333.
7 邢占丽,陈淑杰.糖尿病足的中西医结合护理[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6,20(3):333.
8 李平.预见性健康教育与发生糖尿病足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6):991-993.
8 李平.预见性健康教育与发生糖尿病足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研究,2005,19(6):991-993.
9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