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低碳经济的意义范文

时间:2023-08-30 16:26:27

序论:在您撰写低碳经济的意义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低碳经济的意义

第1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经济学;意义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牵头在其《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1%GDP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5%-20%GDP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国外学者对低碳经济理论与实践进行研究。1997年,美国2500名经济学家共同声明:市场的政策是最有效的减缓气候变化的方法。斯蒂格利茨提出对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征税。美国拉美西斯拉希迪指出,发达国家将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造成发展中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因此发达国家应当承担大部分责任。

本文初步认为低碳经济是属于经济学分支,是运用经济学有关原理和规律解决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之间不协调的学科,解决好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问题,从本质上看低碳经济属于生态经济学,低碳经济理论研究内容主要从经济学角度运用“看不见手”和“看得见的手”解决全球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高排放排放量之间矛盾。低碳经济和气候变化问题本身涉及多个学科,对它的整体把握需要跨学科的综合视野。本文试对此展开探索研究低碳经济的经济学意义

1.化解国际经济合作困境,完善国际经济学体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释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主要有两类。一是传统经济理论:亚当·斯密绝对的比较优势,李嘉图的相对比较优势,赫克歇尔和伯蒂尔·奥林的要素禀赋理论;二是新国际贸易理论:克鲁格曼、赫尔普曼、狄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布兰德、巴拉萨、兰开斯特、格鲁贝尔劳埃德、迈克尔·波特和杨小凯等人从不同视角提出不同理论。但这些理论根本出发点是通过国际经济合作,提高本国经济总量,增强本国经济竞争力,贸易只是一种手段如果仅从经济效益角度来看,国际经济合作有利于合作国各自产生合作剩余,合作对各方都有利。如果从生态效益来看,国际经济合作则产生更多合作负效应,产生更多环境问题。目前经济合作主要是发达国家从事微笑曲线两端环节,把曲线低端的制造环节转移到欠发达国家,由于欠发达国家技术相对落后和能源结构等原因,在制造过程中产生大量资源环境问题,如对资源过渡性开采,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多等。由于二氧化碳流动性,最后对国际上所有国家都产生影响,温室气体对人类整体破坏损失可能大于合作经济剩余,产生全球经济合作困境。目前经济合作经济学理论又无法避免这种现象产生,低碳经济的国际合作发展经济思想和碳交易、碳贸易等解决办法,有助于问题解决,化解国际经济合作困境。从另一角度来看,低碳经济立足于国际经济整体收益角度看待经济发展,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低碳经济理论应纳入国际经济范畴,拓宽国际经济学原有狭义研究视角。国际经济学是以经济学一般理论为基础,研究国际经济活动和国际经济关系,是一般经济理论在国际经济活动范围中应用与延伸,实际上国际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通过国际经济学有关理论来发展本国经济,平衡本国国际收支,建立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金融和贸易体系。国际经济学没有把整个国际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利用其理论最终结果使每个国家都受损,只有融合低碳经济有关理论,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国际经济学。

2.提供经济发展新模式理论基石

在工业革命以前,人们经济活动强度小,经济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低于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经济发展与经济活动负效应是协调的。工业革命以后,随着机器大工业生产,经济活动产生温室气体逐步超越生态系统自身平衡能力,产生严重环境问题,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甚至人类生存。传统经济学理论研究目的以提高财富特别以物质财富为己任,重农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目的是增加物质产品数量,重商学派认为经济发展目的是增加金银数量;现代经济学以提高本国GDP为重任。如再以这些理论指导经济发展,必将产生更大问题。近来也产生有关经济理论,如循环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等,然而这些理论之间有各自内涵,有各自研究内容,但都不以低碳为研究重点温室效应目前是全球最主要环境问题,其根源是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所导致。如何转变这种发展方式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没有一套经济理论体系来指导,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完善的低碳经济理论能够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理论支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引低碳经济发展。

3.引导消费方式转变

现行的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的动力归结于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归根到底拉动经济的是物质消费,以物质商品国内和国际消费来完成经济循环。以现有的能源结构,增加物质消费必然增加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必须抑制物质消费,刺激物质消费与发展“低碳经济”显然存在着矛盾,经济学称之为“目标冲突”。低碳经济有关理论可以化解冲突。目前对物质消费主体是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居民,早已从物质的生理需求转向享受性需求,甚至是炫耀需求。如果继续以物质消费作为经济发展最终动力,不仅产生更多二氧化碳排放量,也对地球有限的物质资源造成不合理的利用,这些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包括生产方式变革,也要求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变革。低碳经济要求经济发展方式从过度对物质消费依赖转向精神消费,使精神消费和智力投资成为拉动经济发展动力。

4.拓宽了环境问题解决途径

如何解决“负外部性”问题?一是,皮古提出通过增税手段,使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一致,以解决因外部性引起的资源非帕累托最优配置问题。二是,通过界定产权办法,降低人们在交易过程中的成本,达到社会帕累托最优配置问题。这两种办法共同点是在一个政府机制能够发展作用的范围,对于超越国界,难以界定产权温室气体环境问题,怎么办?可以借鉴低碳经济中碳交易、碳贸易和碳关税等办法设计解决办法。

5.丰富了相关经济学研究内容

低碳经济在发展过程创造一些工具,如碳货币、碳交易、碳贸易、碳期货与期权、碳关税等。这些概念目前还存在不完善阶段,但已经为金融学、国际贸易、虚拟经济增加新的内容。气候变化问题解决之复杂使得经济学家不得不对如风险、不确定性以及贴现等一些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进行重新的审视,需要重新界定这些传统意义上的分析概念。

6.结束语

目前对低碳经济认识大都处在对其意义认识阶段在实践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全球大趋势,各地都如火如荼的开展。因低碳经济理论不完善,人们在实践中常以相关学科理论作为发展低碳经济理论基石。没有理论支撑的经济活动,容易偏移发展轨迹,会导致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难以取得预期效果。本文对低碳经济的经济学意义做了探索,主要目的是强调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新模式,而且有理论来源,有经济学意义,可以构建一套完善理论体系。由于国内外对低碳经济理论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更多理论研究作为借鉴,本文这些研究可能有些肤浅。

参考文献

[1](美)丹尼尔·F·史普博.余晖等译.规制与市场[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2]鲍健强,苗阳,陈锋.低碳经济:人类经济发展方式的新变革[J].中国工业经济,2008.

[3]胡振宇.低碳经济的全球博弈和中国的政策演化[M].开放导报,2009.

第2篇

【关键字】低碳;经济;生活方式;低碳研发技术

【 abstract 】 a low carbon economy is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 society,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a low carbon economy understanding of the future direction of the find, understanding the low carbon in the human society, the significance, would cultivate low carbon way of life.

【 keywords 】 low carbon; Economy; Life style; Low carbon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D912.2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拥有低碳城市对人们来说是一件好事。社会需要人类去研究、开发新的生产方式、生活道路,有了这样的需求才有了人类对低碳城市道路的提出,对低碳城市道路怎么走进行思考。

一、我们不能再以资源、能源高消耗和环境重污染来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了。

如果还把GDP作为发展的全部,还以廉价资源或出口退税换取GDP;如果口袋里的钱多了,但生存的环境恶化了,空气变脏了,水变黑了,就与发展的本意背离了,就与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相悖了。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二、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四、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五、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六、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第一、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走低碳发展之路,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关键。因此,我国应开展“应对气候变化法”立法可行性研究。在相关法规修订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的有关条款。如可以在规划、项目批准、战略环评的技术导则中加入气候影响评价的相关规定,逐步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法规体系。制定财税激励政策,综合考虑能源、环境和碳排放的税种和税率,引导企业和社会行为,形成低碳发展的长效机制。

第二、建设低碳城市和基础设施,培养低碳的生活方式。

1、将低碳理念引入设计规范,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布局。在建筑物的建设中,推广利用太阳能,尽可能利用自然通风采光,选用节能型取暖和制冷系统;

2、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同时有效降低日常生活中的碳排放量。首先我们要尽量乘坐公共汽车,这样全国每年可节省近53亿升天然气,这意味着能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3、在我们短时间不用电脑时,可以启用“睡眠”模式,能耗可下降到50%以下;关掉暂时不用的设备;少让硬盘、软盘、光盘同时工作;适当降低显示器的亮度。这样做除省电外还能将电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三分之一。

4、“低碳”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只要你愿意主动去约束自己,改善自己的生活习惯,你就可以加入进来。让我们从自己做起,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为营造美好的环境献一份力

5、建设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减少运输工具空驶率;加强智能管理系统建设,实行现代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研发混合燃料汽车、电动汽车等新能源汽车,使用柴油、氢燃料等清洁能源,减轻交通运输对环境的压力。

第三,加强国际合作,形成低碳研发技术体系。

走低碳发展道路,技术创新是核心。应采取综合措施,为企业发展低碳经济创造政策和市场环境逐步建立起节能和能效、洁净煤和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以及森林碳汇等多元化的低碳技术体系,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通过气候变化的新国际合作机制,引进、消化、吸收先进技术,通过参与制定行业能效与碳强度标准、标杆,开展自愿或强制性标杆管理,使我国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低碳技术、设备和产品达到国际先进乃至领先水平。

第3篇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13-0036-01

1 低碳经济的基本特点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念的更新。发展低碳经济,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

2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当前,气候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国别合作与博弈的焦点。发达国家以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挑战为契机,形成新的执政理念,制定相关政策措施,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以便在未来的产业竞争和新技术革命方面抢占制高点。在这样的形势下,我国要不要发展以提高碳生产力为标志的低碳经济,专家态度趋于一致。

2.1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发展低碳经济更多的是转变发展方式,减轻单位GDP的资源和环境代价,通过向自然资源投资来恢复和扩大资源存量,运用生态学原理设计工艺与产业流程来提高资源效率,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为人民所共享。

2.2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

有一种误解认为,要发展低碳经济就要抛弃钢铁、建材等高耗能的产业,因而不能发展低碳经济。但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也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这些产业的发展有其合理性。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

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产业呈快速增加之势。如果加大投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我国可以实现这个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2.4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开展国际合作、参与国际“游戏规则”制定的途径

虽然我国工业化享有全球化、制度安排、产业结构、技术革命等后发优势,但我们不得不接受发达国家主导的国际规则,不得不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处于利润“微笑曲线”下端。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与发达国家共同开发相关技术,还可以直接参与新的国际游戏规则的讨论和制定,以利于我国的中长期发展和长治久安。

3 “低碳经济”的发展途径

“低碳经济”、“低碳生活”的重要含义之一,就是节约化石能源的消耗,为新能源的普及利用提供时间保障。特殊从中国能源结构看,低碳意味节能,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

3.1 以“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

2009年6月全国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盛行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要使戒除这一嗜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单让公众理解“限塑”意义在于遏制白色污染,这只是“单维型”环保科普意识。其实“限塑”的意义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这是一种“关联型”节能环保意识。关联型环保意识不仅能引导公众明白“限塑就是节油节能”,也引导公众觉悟到“节水也是节能”(即节约城市制水、供水的电能耗),觉悟到改变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与节能、减少碳排放、应对气候变化的关系。

3.2 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的嗜好

提倡低碳生活方式,并不一概反对小汽车进入家庭,而是提倡有节制地使用私家车。日本私家车普及率达80%,但出行并不完全依靠私家车。在东京地区私家车一般年行使3000至5000公里,而上海私家车一般年行使1。8万公里。由于人们将“现代化生活方式”含义片面理解为“更多地享受电气化、自动化提供的便利”,导致了日常生活越来越依靠于高能耗的动力技术系统,往往几百米的短程或几层楼的阶梯,都要靠机动车和电梯代步。

3.3 全面加强以低碳饮食为主导的科学膳食平衡

低碳饮食,就是低碳水化合物,主要注意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增加蛋白质和脂肪的摄入量。

目前我国国民的日常饮食,是以大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为主的生产形式和“南米北面”的饮食结构。而低碳饮食可以控制人体血糖的剧烈变化,从而提高人体的抗氧化能力,抑制自由基的产生,长期还会有保持体型、强健体魄、防备疾病、减缓衰老等益处。但由于目前国民的熟悉能力和接受程度有限,不能立刻转变。因此,低碳饮食将会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工作。

推行低碳经济,需要政府主导,包括制定指导长远战略,出台鼓励科技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绿色信贷等措施,来引领和助推低碳经济发展;但也需要企业认清方向自觉跟进,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集体行动”。只有更多企业改变目前的被动状态,自觉跟进低碳经济的发展步伐时,中国向低碳经济转换才有现实的基础和未来的希望。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保护运河;利用资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试论在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及途经

收录日期:2012年7月25日

大运河是中华民族南北文化交流的桥梁,更是一项融注了人民智慧、流淌着中华文明的重要人类文化遗产。运河在城市中讲述着这座城的历史,或浩浩荡荡依然肩负运输、调水重任,或默默地注视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城市建设步伐加快,使运河原有的生态环境受到种种威胁。在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低碳”指更少的温室气体排放;“经济”指社会物质生产、流通、交换等活动。其实质是一种绿色的经济循环模式,倡导资源少投入,能效高产出。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必须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维持生态环境稳定、可持续;同时,也要用“低碳”的理念保护运河、利用运河资源,力求用最少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生态、人文效益,从而促进城市建设,打造城市特色。

一、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发展低碳经济的概念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倡减少人类生产生活温室气体排放的背景下提出的,是一场涉及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全球性革命,预示着世界范围内生态文明发展模式的兴起。

1、有利于为运河保护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我国城市化进程大有燎原之势,大量的能源消耗、土地和景观改造史无前例。据统计,我国2007年是煤炭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国家,而2010年上半年的煤炭净进口量比2009年上半年增长约70%,仅次于能源稀缺国家日本。可想而知,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也随之不断攀升。煤炭的使用以企业为主,企业在大量释放温室气体同时,常伴有废水排放和噪声污染,这些势必改变城市生态环境,对河流、河道生态环境造成威胁。因此,在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有利于运河生态保护。

2、有利于建立可持续的生态循环,形成地域生态特色。地球上有三大生态系统——森林、海洋、湿地。湿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缓解温室效应等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全球湿地面积占仅6%,为全球约20%的生物提供了栖息地,但湿地面积仍在缩减。因此,无论从经济学还是生态学的观点看,湿地都是最具有价值和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

运河属于人工湿地,得到国际湿地公约的认可。合理地保护运河,低碳发展城市,不但为我们营造了较好的城市气候,减少新病种的产生,也保护了运河,丰富了运河生物。在此基础上,根据城市气候特点,有地域性的种植会极大丰富城市河道景观,从而打造出城市生态特色。

3、有利于社会文明、城市文化建设,教化于民。若能将“运河城市”与“低碳经济”在发展建设的过程中联系起来,当运河的保护工作及其周边的环境整治也“低碳”发展、“低碳”建设的时候,势必对市民,甚至外来游览者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运河是一个城市的母亲河,往往记录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保护运河和整治运河周边环境的举措中融入“低碳”的理念,大量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资源(如户外太阳能发电路灯),能有效倡导节约和绿色消费。同时,正确弘扬运河内在的文化精髓,充分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能丰沛城市文化底蕴,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还能增强市民的城市荣誉感和荣辱观,从而加强全市人民的凝聚力,推动文明发展进步。

二、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途经

1、实现遗产廊道、城市“绿道”合二为一。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结合该城市特色,避免出现“千城一面”。大运河是贯通中国古代南北的水路,在现代,它是我国没有省、市边界的文化遗产走廊。河道的保护是每个运河城市的义务和荣誉,城市规划部门应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区域空间生态管制,确保遗产廊道在城市景观生态安全格局中得到合理地保护和利用。可结合城市实际情况通过沿河绿化、建造带状公园绿地等形式对河道进行保护。这样既保护河道不受构筑物侵袭,丰富河道物种,又为城市景观生态格局补充了“绿道”,调节了城市气候。

2、企业加强自身责任感,广开思路发展“低碳经济”。企业是低碳经济的第一执行者。根据我国国情,以大量的资源投入和对环境的污染换取企业产品,是目前我国最尖锐的社会矛盾之一。各类企业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建立健康的企业文化,是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保障和直接执行力量。发展低碳经济促使企业承担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一是企业本身就要做到低能耗、低排放;二是利用国家有关政策积极迈向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企业要把发展低碳经济作为社会责任的一种自觉行为,建立起节约的责任制度,积极开发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大力开展科研工作,鼓励科技创新。作为政府,我国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企业要积极响应,充分利用。为帮助企业早日走上发展低碳经济的道路,我国税收、信贷等方面都有相应的减免和补贴政策。日前,我国将全面推广节能服务公司,企业所有节能需要的设备、技术、资金均有节能服务公司承担,企业仅支付部分因节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即可。同时,国家对节能公司进行补贴,节能公司每节约一吨标准煤,国家补贴240元,地方补贴60元。2010年是我国节能减排的攻坚年,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帮扶将为企业走上“低碳”提供平台。

3、让发展“低碳经济”深入人心。发展低碳经济,仅靠政府的措施和企业生产的自觉是够的。要让发展“低碳经济”的观念永远持续下去,必须使其深入人心。使每个公民有履行“低碳”的义务也有监督“低碳”的责任。把节约当作一种社会公德,自觉遵守。市民参与低碳城市的建设就是要树立绿色生活观念,提倡节约,反对浪费。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减少一次性塑料袋的使用,提倡物品的重复使用。积极采用“低碳产品”;积极参与到“低碳”建设中来,推行全社会的低排放运动。城市是人类聚居活动的产物,它仅是一个载体,人在其中的生产生活活动才是城市的实质,当人们改变了生产、生活观念,以能源、环境的低投入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先进科学技术为生产的主要动力时,我们才正真走上低碳经济的路,才有可能建设低碳城市。

三、郑州市运河保护与发展“低碳经济”

郑州,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环境,历史上曾是大运河贯穿南北、联结东西的交通要地。郑州段运河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用约1500年。郑州市历史文化渊远,现代城市建设不能脱离历史背景和城市资源。合理保护大运河,发掘其内涵价值,以历史文化为依托,在郑州发展“低碳经济”,是郑州市经济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双赢的重要举措。

1、注重郑州段大运河历史文化的研究。河洛文化是大运河历史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对其进行正确、深入的研究,我市大力开展了各项勘察、研讨工作。邀请北京和省、市各相关部门(水利、地质、文物等)的专家学者以及村镇知情人士,组织召开了大运河勘察研讨会。对勘察中的新发现予以认真的研究和讨论,总结其价值和意义,证实河洛文化在大运河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正确深刻的认识郑州段大运河的历史文化价值,使保护、宣传工作更具层次。

2、积极的保护和利用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与大运河相关遗址的保护和利用,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因大运河漕运享有伟业和美名的康百万庄园,建于明末清初,其家业兴盛十二代,四百余年。为恢复康百万庄园的历史原貌,进一步发展旅游业,郑州市对庄园进行了一系列保护维修和绿化。现庄园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成立有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职工80人。

为加强遗址的保护和宣传工作,进一步扩大文化遗产的社会影响力,在当地政府和周围村民积极配合下,电视成了以康百万为题材的电视剧拍摄,全国观众播出。康百万庄园自我保护的同时发展旅游业,不但提供了就业岗位,还把大运河文化推到了银幕前。这便是郑州市发展低碳经济,节约利用资源,保护遗产与城市发展共赢的典型例证。

3、以大运河申遗为契机,开展新农村建设。自大运河申遗工作启动以来,借大运河遗址维修保护和环境整治之机,开展当地新农村建设,有效地加强了农村政治、文化体系建立,完善了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

当地政府对河道及相关遗址维护和整治工程,使长期居住在运河周边的村民们,对运河原本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对村民起到了耳濡目染的教育作用,并美化了农村居住环境,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这些村民们切身感受到的变化,能促使他们思想觉悟的提高,更有利于当地政府将来开展工作,有利于城市发展、社会进步。我们在保护运河的同时,改善了农村生活环境,为将来城市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发展“低碳经济”,不但能为城市发展节约资本投入,也是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而运河城市发展低碳经济较之其他城市更应先行,先行“低碳”保护和“低碳”利用,从而推动整个城市发展低碳经济。

主要参考文献:

[1]谢军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路与对策[J].当代经济管理,2008.12.

[2]任力.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社会科学家,2009.2.

第5篇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意义;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ment of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 in a low carbon economy, and introduced in a low carbon economy development model of its realization.

Keywords: low carbon; A low carbon economy; Meaning;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 TF7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实施节能减排对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

1. 1 节约能源是实现低碳经济的重要手段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节能是指加强用能管理,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及环境和社会可以承受的措施,从能源生产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降低消耗、减少损失和污染物排放、制止浪费,有效、合理地利用能源。节约能源,减少碳基能源消耗,对实现低碳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1. 2 污染减排和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具有协同效应

污染减排措施对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有不容忽视的协同效应,实施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监管减排等一系列措施,对减缓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体上有显著的协同效应。一方面控制局域污染物排放( 如 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及生态建设过程中减少或者吸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另一方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中同时可减少其他局域污染物排放。

1.3节能减排事关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等情况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制约着经济发展、危害群众身体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并且呈上升趋势。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的劣五类水质占将近全国三分之一的水体,重点流域频繁发生水污染事故,40%以上断面的水质没有达到规划要求,一些处在其流经河段的城市也避免不了受到污染;大气污染问题是我国

近年来又一严重危害人们衣食住行的问题,我国大气污染已和发达国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时期的程度相当。在2005年监测的523个城市中,空气质量低于二级标准的达1/3以上,居住在空气污染严重环境中人口达城市人口的1/5。我国的经济发展处在工业化进程和消费结构升级加快的历史阶段,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据有关部门证实,如果以世界人均水平为单位计算,我国除煤炭资源占58.6%之外,其他重要矿产资源均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耕地为世界人均水平的32%,水资源为28%,天然气、石油等重要资源的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7.05%、7.69%。因此,只有节约资源才有利于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1.4国际上对我国减少污染物排放和节约资源的压力逐渐增加。

我国对国外资源需求的增长推动了世界资源需求的上升。据有关部门统计,2005年我国原油需求量日均约为665万桶,占全球日均需求量的近8%。2005年上半年至2006年上半年我国石油需求增量约占世界石油需求增量的80%,这其中近50%靠进口满足。另据统计,2002年至2005年间,我国对锡和镍的需求增长量占世界消费增长量的大部分。我国需求增长量已经成为影响初级金属产品和全球石油市场供求的重要因素,并成为一些投机集团哄抬资源价格的幌子,受到一些初级产品进口国的指责和一些国家的担心。但我国对全球初级产品和石油的需求,有相当一部分是发达国家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高污染、高能耗生产环节的结果,其中相当部分产品并不在我国消费,而是出口到全球市场。我国是全球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均占近全球排放量的14%,对全球大气污染的影响很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发展以及世界未来格局的重要因素,未来我国在这方面的国际压力将不断增加。

2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现路径

就我国来说,煤炭是主要的能源,我们在发展低碳经济时采用的技术和工艺与西方国家是不同的,实现的途径也不同。

2.1 降低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的比例

由传统的以煤炭为主向现代化以天然气和石油等清洁能源为主转变的能源消费模式是社会的必然趋势。煤炭的耗能要比石油和天然气高很多,降低煤炭在我国的能源结构中的分量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虽然国际油价的波动对我国能源消费结构造成一定风险,但综合比较各种方式之后,这种措施仍是首选。

煤炭是我国的能源中最主要的能源,因此,加大力度实施煤炭净化技术以改善我国未来的能源消费结构是一个长期的基本的任务。

2.2 充分发挥碳汇潜力

发展低碳经济最好的途径是采取林业的措施和土地利用的调整充分发挥碳汇潜力。过去的50年间,我国投入大量人力和物资用于造林,但至今森林覆盖率仅提高了4.2%,这项通过改进森林管理、提高森林的单位面积生物产量、扩大造林的面积来增加森林碳汇能力的措施被证明不实用,并且需要付出很高的成本花费。因此,必须研究、探讨新的措施发挥森林碳汇潜力以达到减少碳排放量的目标。

2.3 参与国际减排活动,加强国际经济技术合作

向发展中国家转让碳排放的技术和进行一定的资金援助是发达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这不仅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进行节能减排,还有利于完成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共同目标。我国以实际行动为低碳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积极参与国家能源技术市场,采取各种方式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我国“十”中提出截至2010年底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5,这相当于减少了近12亿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因此,在保证人民生活质量不受影响的前提下,进行消费领域节能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也有巨大潜力。

2.4 完善政策体系

“低碳经济”提出以来,我国政府积极响应,先后了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中国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但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还很欠缺。要推进低碳经济转型,我国应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强化节约资源法、清洁生产法等的实施; 制订和实施鼓励低碳经济的财政、税收和融资等经济优惠政策,制订和完善碳交易和碳审计制度,形成激励和约束机制; 推行环境标识、环境认证,加强政府机构节能和绿色采购,制订低碳产品优先采购政策,改造节能建筑; 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及依照国际通用的 “碳源 - 碳汇”平衡规则,对国内生态保护区实施补偿; 积极参与全球气候变化国际谈判,掌握话语权,发挥积极作用; 建立相应的统计、监测和考核制度,建立温室气体排放数据库统计和管理体系,让低碳经济转型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双赢之策。

2.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制定促进循环经济的政策、相关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强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建设。按照“再利用、减量化、资源化”的原则,一方面严格环境准入,实行清洁生产,强化污染预防并实施全过程管理; 另一方面合理布局,使产业之间耦合共生,延长产业链,形成循环效应。以少的环境成本和资源消耗获得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从而使自然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

2.6倡导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

低碳经济转型不仅仅是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更是人们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和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低碳经济还是个新事物,要广泛利用各种媒介宣传普及相关知识,倡导节能减排、低碳消费、低碳经营等理念,通过健全和发展各种环保组织,指导企业和公众使用低碳能源。通过政府引导、社会组织推进、全民参与,形成低碳经济发展整体合力,最大程度减少碳排放。

2.7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

低碳技术可分为两个类型,第一类是减碳技术,比如节能减排技术、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技术;第二类是无碳技术,如核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发展低碳经济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攻克和突破低碳产业发展中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我国应积极引进先进的减碳、无碳技术,加快创新和推广速度; 探索国际企业间、学术界间及其他组织间合作伙伴,开展技术交流和合作。

3 结论

在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受到能源和环境制约的背景下,低碳经济成为应对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基本途径。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工程也是一项全民工程,不仅需要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相关的法律法规、环境保护管理体系,而且还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和监督。因此,加强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奚建武,徐丙奎. 节约型城市 [M]. 北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 李国志.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难与政策建议 [J]. 亚太经济,2010,( 4) .

[3] 李丽平,周国梅. 切莫忽视污染减排的协同效应 [J]. 环境保护,2009,( 24) .

第6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区域经济结构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一、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内涵

英国政府在 2003年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涵盖了所有国家都关注的经济发展问题,相当于重新包装了环境保护问题,将环保牌打成经济牌。在这个议题中,用“气候变化”取代了“地球变暖”,淡化了一直争议很大的温室效应理论。在全球能源资源价格飙升,受金融危机影响全球经济低迷的背景下,将环保问题提升至低碳经济问题,更吸引了所有人的眼球。低碳经济的涵义涉及到经济的方方面面,几乎所有人类活动都会有碳排放(包括呼吸),比环境污染等问题覆盖面更为广泛,发展低碳经济成为势在必行的经济发展模式。

低碳经济,是以低排放、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区别于过去以高消耗、高增长、单纯追求GDP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式。

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中提出我国将降低碳排放总量,发展低碳经济的目标。总理在当年 11月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提出,到 2020年我国单位 GDP的碳排放比 2005年下降 40%~45%。

发展低碳经济的实质目标,就是在保证对整体经济发展影响极小的情况下,降低单位 GDP能耗,进而减少总体能源的消耗。在高碳经济发展模式下,能源商通过经济循环获取暴利,并通过各个环节传导,最终由消费者来负担能源消耗的代价。反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从终端的消费者开始,减少能源消耗或者购买使用节能产品,通过减少商业、制造业能耗,提高经济效率、能源使用效率,最终反传导到能源商,削减能源商暴利,使消费品尤其是节能产品回到利润合理的价格区间。对于国家而言,则可以减少总体能源消耗,降低我国对国外能源的依存度,确保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性

通过了解低碳经济的背景和本质含义,不难发现低碳经济其实是大国间对能源资源博弈的产物,而我国刚刚加入这场博弈。最近几年,我国各大能源企业的国际交易受阻,国际油价频繁波动导致我国若干航空公司产生巨亏,针对铁矿石产业的谈判屡遭失败,以及我国屡次收购海外资源失败,都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发展能源经济的重要性。我国被视为经济发展迅速但却高能耗的大国,处境十分尴尬。而我们不但没有美国在全球大肆夺取能源的实力,也没有日本和欧盟制定低碳经济规则的影响力,与此同时我们仍然处于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能源消耗的阶段。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深远影响,欧洲财政吃紧,美国在能源问题上不得不收紧海外扩张策略,更注重构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我国在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之后通过投放四万亿元刺激经济,率先走出了泥潭。尽管金融危机重创了我国出口贸易,但也为我国加快经济转型提供了良机。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就是调结构、促发展、保稳定。如果能够顺利完成经济结构优化转型,从量变发展到质的飞跃,我国将从世界工厂发展成为真正的世界经济的引擎。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途径

目前,气候变化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发展低碳经济已被纳入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中,目标为建立一个节能、生态友好型社会。这就需要从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区域经济结构两方面着手发展低碳经济。目前,我国煤炭资源丰富,油、气资源条件不足,这使得煤炭这一高碳能源仍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我国能源领域的主要资源。对于如何将类似煤炭资源等高能耗、低附加值且技术水平低的产业转化为低碳(高技术、低能耗、高附加值)资源产业,中央就此提出了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目标,包含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等,这几大行业均与低碳经济有关。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在制造业方面,利用我国成熟的制造经验,发展低碳市场的潜力也是无限的,积极开发国内市场会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全面发展低碳产业,将新能源应用到减少工业电力碳排放比重,再到发展低碳服务、碳金融等,传导到我国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首先,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是重要途径之一。我国需要推行发展低碳经济的一揽子政策,将能源政策、节能和减排政策整合起来,目前我国在这方面已做了很多工作,2006年我国确立了可再生能源未来规划目标,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将逐步提升。经过政府和公众的努力,我国期待在未来几十年内达到全球最高的能源利用效率。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路上,我国正朝着这一目标努力。

调整出高效低碳的产业结构,全面合理地发展可再生资源,提升其在总能源中的比重。新建基础设施可以大量采用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发改委已经颁布相关条例,例如,新建火电站必须采用超临界和超超临界发电机组等;控制高耗能工业发展,减少和控制高耗能产品出口;普及和规范高效节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低碳农业,增强森林覆盖和管理;引导公众反思、摒弃习以为常的高能耗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减少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从而充分挖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

其次,通过区域经济结构,合理发展低碳经济,重点扶持中西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区域。中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人口稀少,发展低碳经济给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中西部的清洁能源,包括丰富的风能、水能,还可以利用广阔的土地建立太阳能、风能电厂,改变传统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开发西部丰富的能源,为东部输送能源的同时,低碳环保更减少了对地区环境的影响,最终给西部经济带来超越以往高能耗、高污染等落后发展模式的巨大经济收益。另外,通过立法、政策导向、价格调节以及金融服务支持,改善区域能源利用结构,保证国家能源安全,高度重视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使区域经济结构不断得到优化。

四、结论

综上所述,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已经迫在眉睫。在未来国际经济发展中,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也是重要的经济发展模式。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提出,我们应当逐渐过渡到低碳经济模式,提倡低碳的生活方式。各国通过《京都议定书》达成基本共识,所有国家都有应对气候变化和减排温室气体的义务和责任,而发达国家应肩负起更重大的责任。很多发达国家也表示愿意在完成自己减排目标的基础上,支持和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应对气候变化。这一系列的共同决议,将会在全世界范围内带来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变化。欧盟已经明确把低碳经济作为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期,构造低碳经济发展模式对各个行业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Z].2008.

[2]Stern N.Stern.Review on The economics of Climate Chang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

[3]付允.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14-19.

[4]OECD.Indieators to Measure Decoupling of Environmental Pressure from Economic Growth[R].Summary Report,2002.

[5]朱守先.城市低碳发展水平及潜力比较分析[J].开放导报, 2009(8):10-13.

[6]郭万达,郑宇.低碳经济:未来四十年我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开放导报,2009(8):5-9.

[7]潘家华,庄贵阳,陈迎.英国气候变化政策:通过激励机制促进低碳发展[N].中国环境报,2006-01-27.

[8]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Energy WhitePaper: Our Energy Future-Create a Low Carbon Economy[M].London:TSO,2003.

第7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环境艺术设计;发展

在经历了全球性的次贷经济危机、气候环境恶化等状况之后,我国的环境艺术设计界正在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反思:如何通过建筑、景观、家具以及装饰品等载体,运用简练的设计语言,尽可能做到节约节能、减少碳排放,并在生产生活的各个环节,做到对环境友好?这正是与时下备受关注的资源环境的“低碳”不谋而合。

1 相关概念

1.1 低碳设计

所谓“低碳设计”就是以设计为起点,降低建筑、环境等各个领域的物质和能源消耗,从而有效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不是所有节能、所有的设计都与碳相关,我们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于城市和建筑,如在建筑生产过程中占10%到15%,在建筑中使用的灯光和电器占40%到50%。因此,讨论的“低碳设计”是新型城市环境与建筑设计、建设中所要面对的议题,在气候变化这个主旋律下,“低碳设计”就会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是设计师们对世界的关爱,更是创新概念下的社会责任感。

1.2 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EnvironmentART):是指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了环境与设施、空间与装饰、造型与构造、材料与色彩、采光与布光等。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创作要素主要包括空间、造型、艺术、技术、材料、环境与文化等。环境艺术设计的目的为:满足机能、创造效益和表现有利的艺术形式[1]。因此,环境艺术在整体社会环境发展的客观需求下,显出了它深刻而丰富的当代文化语义和社会内涵[2]。

2 “低碳”与环境艺术设计

设计起源于生活,也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只是当某类设计成为一种主流审美取向时,这种设计就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形态,从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艺术设计更是如此,它不仅促进了生态、功能、精神环境的提升,同时,还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经济、文化与科技水平。

2.1 低碳材料的创新,是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基础

低碳建材(LowCarbonMaterials),意指能够在确保使用性能的前提下,降低不可再生自然原材料的使用量,制造过程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使用寿命长,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并可以回收再生产的新型建筑材料。低碳材料在环境艺术设计使用全过程实现节能减排,是可持续和面向未来的材料。低碳建材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有利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材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利推动一系列技术创新,推动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其次,有利于推进新型建材发展。低碳经济以能源的变革为中心,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我们国家近几年内针对建材行业的特点和发展现状制定并出台多项调控政策,激励建材行业向低碳经济发展,实现有效控制有害气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力推进新型建材、新型房屋和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材料的开发利用。

2.2 低碳设计教育的提升,是环境艺术设计变革的动力

(1)培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低碳设计理念。低碳设计教育在强化教师具有低碳意识、低碳设计理念和低碳生活价值观基础上,还要求通过教学,促进学生形成较为全面、深刻、动态的低碳认知,树立低碳设计、生活理念。因此,要重视绿色消费意识、可持续发展的道德观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伦理观、爱护环境意识等培养,为学生创造一种减少碳排放的良好氛围。(2)通过课程设计和教学方法实施低碳设计教育。英国国家课程委员会主席格雷・汉姆认为,低碳教育在每个学生的课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关注并积极参与低碳生活实践。因此,我们要通过行动导向的教学设计,将低碳的设计方法、低碳理念的培养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和设施有效结合、充分利用,在激发学生对低碳知识的兴趣的同时,引导其综合利用已有知识能动地探究设计的发展,强化对低碳设计与生活实际的领略与体验,掌握低碳设计知识和实用技能,形成与环境和谐互动、友好相处的文明设计习惯。

2.3 低碳设计理念的实践,是环境艺术设计升华的阶梯

实践经验告诉人们:采用最少的资源可以制造出尽可能多的产品,控制成本和减少浪费,使环境空间在外观物质形态与内涵精神意蕴的和谐统一;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和谐统一;感性特征与理性规范的和谐统一;材质工艺与工匠经营的和谐统一[3]是对大众和环境都友好的方式。因此,在实践中以下的因素将成为制约低碳环境设计成败的关键:(1)对环境影响的评估贯穿始终。在开发、规划环境空间要素的艺术设计中,首先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程度,以提供优质优价的规划设计与施工组织方案。只要有可能,重复利用大量的材料,如硬纸板、纸张、塑料、木料、金属和玻璃。因此,从最初的设计阶段,直至整个环境设计作品的施工周期,设计师、技术研发、现场施工技术和施工人员都会从环境安全、质量和环境影响各方面考虑。(2)有效地利用低碳技术。努力用最少的资源制造出尽可能高效的环境艺术空间,而同时不会对空间、环境的功能或艺术性产生负面影响。如建筑中的低碳生态水泥(主要是通过一些城市废弃物焚烧制成,可以彻底处理好城市垃圾),水资源的循环系统、照明的太阳能技术、室内的低碳地板、水能、风能等无污染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节能绿化景观的规划等,通过有效的组合利用,达到经济、适度的开发原则,实现维护城市环境,保持生态平衡,增强环境的自净能力,控制资源浪费,与环境共生的目标,并且对实现环境零污染,促进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3)规范环境艺术设计领域的低碳标准。“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水、森林、动物等)和不可再生资源(如石油、煤等)。要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必须对不可再生资源加以保护和节约使用。即使是可再生资源,其再生能力也是有限的,因此对它们的使用也需要采用保本取息的方式而不是杀鸡取卵的方式[4]。据了解,低碳社区、零碳建筑、低碳全装修在中国已经全面铺开,环境艺术设计的教育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更应联合起来倡导并从法律、规范的角度推动低碳变革,要不断完善低碳设计、施工和管理标准,不断推进低碳技术创新,形成一套成熟的环境设计标准化系统,并不断应用于实践,是实现低碳生活与低碳经济共同和谐发展的必经之路。

3 结语

节约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和谐共处是21世纪环境艺术设计发展的新风向。低碳的环境艺术设计新模式的思考,是在环境伦理本土化所对应的中国传统生态道德观启示下,对现代设计、适度设计、绿色设计及中国传统综合研究的产物。因此,要实现环境艺术设计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大踏步的前进,一方面,要加大对低碳材料、低碳技术研究的投入与支持;一方面要抓住教育培养设计师的重要环节,在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实践等环节进行深入的改革;最后,还要将我们对未来低碳的空间构想,运用科学、高效、合理的原则构建与生活中,用实践检验低碳理念、低碳环境设计、低碳经济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辛艺峰.建筑室内环境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2]李砚祖.环境艺术设计的新视界[J].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