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项目资金融资范文

时间:2023-08-30 16:26:24

序论:在您撰写项目资金融资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项目资金融资

第1篇

PPP作为一种新型的项目融资模式,在某种程度上开启了我国社会资本参与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渠道中,对缓解我国政府财政上的压力以及提高公共设施质量有着积极作用。基于PPP模式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因具有投资规模大、杠杆融资比例高等特点,导致项目在成本与收益上容易出现财务收益的不稳定,具有明显的金融风险。本文研究了PPP项目存在的金融风险,并作出一定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在此基础上从项目发起人的角度分析对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管理。

关键词:

项目发起人角度;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管理

PPP(Public-PrivatePartnerships,简称PPP),意思为借助政府部门和私人合作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项目融资模式[1]。这种模式是建立在一种公私合作的基础上,通过项目发起人与政府机构等参与者建立一个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提供公共产品,利用项目发起人的各项资源同政府部门的广泛影响力、规划能力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整合,达到优势互补的效果。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受到金融市场的影响,项目发起人会受到因融资金融风险带来的各种不稳定性影响,因此进行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对风险管理有着重要作用。

一、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

1.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识别PPP模式作为一种公私合作的模式,与一般的投资项目不同,PPP项目具有投资巨大、杠杆融资高、建设投资期长、融资成本较高等特点,项目发起人还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的项目公司与政府部门、贷款银行、供应商、承包商、用户等进行法律、融资等各个方面问题的讨论。在这种投资过程中存在着汇率风险、利率风险、通货膨胀风险等[2]。形成PPP项目金融风险一方面是受到了PPP项目融资特点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利率市场化、汇率的自由浮动管理制度等因素所带来的影响。面对PPP项目发起人不仅仅需要面临一般的金融风险,因其项目的特点,还面临着风险承受期长、高不确定性、风险叠加性和累积性、互动性等诸多考验。

2.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评估目前比较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其中定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流程图法、风险和对表法等,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有敏感性分析法、决策树法、蒙特卡洛模拟法、模糊综合评价法、VaR方法、压力测试等。不同的评估方法具有各自的优势与弊端[3]。面对如此多种类的风险评估方法,在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评估中该如何选择就成了首要面临的问题。实际操作中,选择最佳的评估方法,首先需要基于可靠性、可理解性、系统性、经济性、可塑性等原则对其进行分析,选出最佳风险评估方法,从而应用进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评估中。

二、基于项目发起人角度强化PPP项目融资金融的风险管理措施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加强风险管理十分必要。

1.风险分担风险分担是项目发起人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措施。项目发起人需要在项目的前期与政府机构、贷款银行以及各个参与者进行多次的谈判,并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实现项目风险的转移,从而降低自身面临的风险。但是通过实际实践发现,这种方式因谈判时间过长,会带来较高的谈判成本[4]。因此,关于风险分担方面首先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需要对风险具有最高控制力的一方控制风险、承担的风险需要与回报成比例关系、承担的风险要有上限。

2.针对汇率风险的风险管理将汇率风险分担的条款设置在PPP项目合同中,如此一来,项目发起人将需要面临的风险转移到利益的相关者中,之后项目发起人需要考虑的是剩余汇率风险的风险管理。在进行外汇风险头寸的识别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外币支付的金额、外币收费的金额、外币收支的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能够合理的安排外币收支的时间,实现项目在外汇收支时间上的匹配,则可以直接降低暴露在市场上的外汇风险敞口从而有效减少外汇波动风险。在选择合适的汇率预测方式时,可以考虑基本面分析法、技术分析法、定性预测分析法等等。另外可以采用外汇即期合同法、借款法、投资法、借款—即期合同—投资法、提早收付—即期合同—投资法。项目发起人还可以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的管理。项目发起人可以利用外汇合约交易,根据外汇收支需求和外汇银行合作制定一个远期外汇买卖协议,约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期以固定的汇率、金额以及日期进行外汇买卖交易。或者是采用外汇掉期交易方式,项目发起人采用掉期交易方式在买入或者卖出一笔外汇时,买入或者卖出一笔同金额但是不同期限的外汇,扎平外汇风险头寸。这种风险管理方式我国在2005年8月允许商业银行开展[5]。另外可以采用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外汇交易和外汇期货交易,项目发起人可以根据未来预期汇率的走势签订非交割远期外汇协议,约定远期汇率期间与金额,在合约到期时只需要对实际汇率与约定远期汇率的差额进行现金交割结算,不需要进行本金结算,利用NDF交易锁定汇率波动损益。外汇期货交易使用的是标准化合约,项目发起人需要根据未来外汇收入或者是支付情况,在外汇期货市场上进行买进或者卖出与未来外汇收支同币种、同金额的外汇期货合约。另外还可以利用金融市场的其他工具进行汇率风险的控制。包含汇率保险和出口信贷。其中的出口信贷是一个政府为了能够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出口和国际海外项目承包等对本国出口的产品提供信贷担保。

3.针对利率风险的风险管理主要的管理方法有签订固定利率合同法、利率互换交易法、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法、利率期权交易法、货币互换交易法。签订固定利率合同是项目发起人与银行签订一个固定利率合同,锁定利息成本。但是这种方法存在一个弊端,就是无法享受到利率下降带来的成本节约。利率互换交易是在为了能够实现融资成本降低的目的下交易双方约定在将来的某一个时间段根据当初约定的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仅对利息额进行交换。利率期货套期保值是项目发起人对持有的贷款品种的受限额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与现货市场品种同金额但反方向的利率期货合约交易。利率期权交易能够在利率水平往不利方向发展时保护利率,在利率出现有利变化时保证得益。利率期权中有多种形式,一般比较常见的有利率上限、利率下限、利率上下限。货币互换交易,是将两笔相同的金额、相同的期限,但是不同币种的货款进行调换,另外同时进行不同利息额的货币调换。相同举例说明,某项目发起人具有一定数额的人民币贷款,但是需要一个美元贷款,而正好一家美国公司持有一笔美元金额但是需要一笔同该美元金额一致和期限的人民币贷款,双方可以采用货币互换的方式各自得到自己想要的贷款,这种方式能都降低汇率风险。

4.针对通货膨胀的风险管理整个市场持续处于波动状态,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动而发生改变,而对PPP项目的风险管理就要求其价格既能够平衡每个利益相关者,同时又能够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为了能够达到这个要求,针对通货膨胀的风险管理,主要采用签订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法、签订外汇和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是项目发起人在签订合约的过程中将实际产品价格或者物价指数变动情况对合约价格进行调整并列入到项目合同中。签订外汇和物价指数保值条款合同是项目发起人发现项目收费和成本支付货币中存在外币使,需要综合考虑汇率变动和产品变动对收益的影响以及影响程度。这种通货膨胀或者汇率变动超出了一定范围时可以直接调整合同中约定的价格或者是延长特许期[6]。一般情况下,汇率出现调整,PPP项目对会汇率变化设置一个区间,当汇率变化在区间范围之内,汇率风险由项目发起人承担;当变化幅度超过区间范围,就需要政府给予一定程度的补偿,补偿原则为能够保证项目发起人处于汇率变动前的经济地位为标准。

三、结语

在PPP模式下,实现了政府与私人之间的合作,将政府的有利资源与社会资本的有利资源充分结合起来,实现的不仅仅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共赢,这种共赢涉及项目的所有参与单位或个人。但是与此同时存在的金融风险在进行了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之后,结合PPP项目的特点进行风险管理,最终实现对PPP项目融资金融的有限管控,才能够真正发挥出PPP项目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廖诗娜.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管理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10.

[2]桑美英.基础设施PPP项目的风险管理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14.

[3]盛和太.PPP/BOT项目的资本结构选择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13.

[4]吴瑾.基础设施PPP项目融资模式风险分担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3.

[5]汪秋婉.工程承包商参与海外电厂PPP项目融资的框架结构设计[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2013.

第2篇

关键词:政府投资项目 资金融资 监管控制

在2009年初,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强信贷结构调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即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政府组建投融资平台,并借助于企业债、中期票据等融资工具来拓宽政府投资项目的融资渠道。与此同时,为了应对金融危机,中央投入4万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的建设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在这样的一个积极环境下,各地政府投融资平台快速发展,其投融资规模也空前庞大。从正面意义上讲,确实为我国城市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从负面意义上讲,由于受外部环境的刺激以及自身发展实践的限制,我国政府融资结构并不完善,仍旧存在着许多漏洞。如果不及时弥补这些潜在的漏洞,那么势必造成银行的坏账,从而引发经济秩序的紊乱。

一、我国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政策的鼓励下、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各地政府热情高涨,纷纷组建自己的投融资平台。通过划拨土地、股权以及规费等资产向商业银行融资,而其很大一部分的信贷用于我国基础设施的建设之中。然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直接的经济利益,从而增加了政府还贷的难度。所以,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政府投融资平台存在的问题,并由此问题引申出许多其他方面的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政府投融资平台的发展。

第一,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不一致,为银行的监控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政府融资平台一般是由政府搭建、由地方企业共同组建的,因而在向银行贷款时可以确定具体的贷款企业,即承贷主体。但是在对资金实际使用中,却存在承贷主体与资金使用主体不一致的现象,而这种混乱的现象为银行跟踪贷款资金造成了一定的难度。一般的,承贷主体是融资平台的相关企业,但是资金使用主体却是地方政府的相关部门。在这样的混乱中,极易形成挪用公款等违法犯忌的行为,从而进一步提高了银行贷款的风险。

第二,在贷款资金的使用上缺乏统一规划,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在进行资金融资之前,地方政府没有形成统一部署与安排,从而不能够正确评估贷款金额以及使用资金数目等。一般的,在没有整体规划的情况下,政府贷款是“宁多勿少”,增加了政府自身的还付压力,也为政府腐败作风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同时由于事前没有对资金进行合理分配,部分资金重复投入的现象在所难免。长此以往,贷款资金的使用效率也会降低,不利于政府融资平台的健康发展。

第三,未能对政府自身的偿付能力进行合理评估,从而造成融资平台举债过度的现象。

在投资环境利好以及中央相关政策的刺激下,部分政府的投资热情高涨,在对项目评估以及贷款风险管理上缺乏理性思维,极易形成过度融资的现象。如若融资数目超过政府自身的还贷能力,那么势必会造成融资平台的土崩瓦解,同时也使得银行的资金陷入困境,导致政府信用危机。但是由于政府投资项目一般为准公共产品即多为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其项目工期长,从而使得银行不良贷款呈现出隐性化以及长期化的趋势。

二、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措施

地方政府投资项目在资金融资上确实存在着一些漏洞,为政府的腐败提供了先决条件,也为银行自身的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同时也为我国资金结构的调整增添了阻碍。但是,通过搭建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可以扩展中央投资项目配套资金的渠道,同时也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自主性,更利于地方发展。因而,应该在保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快速发展的同时对其资金融资进行有效地监管,降低政府投融资风险。

第一,实现融资平台责任化。

虽然说针对不同的投资项目有不同的项目负责人,但是政府搭建的融资平台是固定不变的,应该在搭建融资平台的同时确定出资人,从而实现融资平台的责任化。因为融资平台本身是由政府授权代表政府履行出资人的相关职责的,所以出资人所要履行的责任就应该以融资平台的责任制为标准。而出资人的确立可以便于相关监管部门的跟踪与监督,同时也可以对融资资金的流向进行控制与管理。

第二,完善监管制度。监管制度不光是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同时也是对政府投资的管理。实现科学举债,就应该对其各个环节进行有效地监管,其中包括市场准入、融资计划、高管任职资格审核、市场退出、风险稽查等。而这些监管工作应该交予第三方有资格的独立机构完成,减少其中的连带关系,增强监管的可靠性。与此同时还需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使得资金融资决策流程更加透明化、程序化。

三、小结

其实,地方政府自主搭建融资平台对于地方发展而言是有利的,同时也拓宽了我国中央融资渠道,为我国城市化建设的发展提供了更良好的环境。但是,由于其本身发展时间较短,还有许多的问题并有解决,从而使得如今政府资金融资平台存在着许多缺陷,降低了其本身功能。另一方面,由于地方政府所投资的项目为非商业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但是项目本身的还贷能力有限,因而无形中增加了政府还贷的风险。在这样的一个内在外在环境影响因素下,如果构建合理的资金融资平台以及如何实施有效监控管理制度对于政府投资而言是至关重要的。本文主要是根据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融资现状进行了浅显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个人的见解。希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够关注我国政府融资平台的搭建,为其稳定发展提供更多的良策。

参考文献:

[1]肖耿,李金迎,王洋.采取组合措施化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J].中国金融,2009(20)

第3篇

关键词项目融资 金融风险 风险规避管理

文章编号1008-5807(2011)02-011-01

一、引言

项目融资起源于上世纪3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融资模式为大型公共基础设施项目筹集资金,而且境外融资占据重要位置,因此对金融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显得十分必要。

二、金融风险概述

项目融资的金融风险是境外项目发起方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场的变化而引起的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

(一)利率风险

利率风险是由于金融市场利率直接或间接地变化引起项目价值降低或收益受到损失的风险。利率作为资金的使用成本价格,利率变动将会改变项目成本。比如,如果境外项目使用浮动利率融资,一旦利率上升,项目成本就会增加,但是采用固定利率融资,一旦利率下降,将会造成机会成本的增加。由此可见,利率变化对项目发起人的投资和收益是息息相关的。

(二)汇率风险

汇率风险是指汇率的波动而给持有或使用外汇的项目公司或其他利益参与者带来损失的风险。境外项目融资的投资和收益对金融市场上汇率的变化比较敏感。由于项目融资投资周期长,一般需要十年以上才能够逐步回收,尤其对境外项目发起方而言,汇率变化直接影响到项目收益。因此,如何规避管理汇率风险对投资方至关重要。

汇率风险一般表现在三个方面:东道国货币的自由兑换、经营收入的自由汇出和汇率波动。

(三)通货膨胀风险

通货膨胀存在于各国每个时期的经济生活中,它可能会导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从而增加项目成本,同时又由于项目融资是长期过程,因此需要建立一种机制防止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三、境外项目融资金融风险规避管理

境外项目融资金额大,回收周期长,对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反应比较敏感。时间越长,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波动不确定性就越大,金融风险可能性就越大。可见,对境外项目融资金融风险规避管理不当,就会给项目公司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金融风险的规避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利率风险规避管理

1、 利率互换

利率互换的目的就是要降低融资成本,而且利率互换一般发生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之间,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利率风险。例如,如果A公司具有固定利率贷款的优势资金,而B公司具有浮动利率贷款的优势资金,那么两者可以通过利率互换交易来降低各自的融资成本。这样双方都能满足各自需求,防范利率变化带来的风险。

2、选择多种优势货币组合

多种货币各自有不同的利率,采用多种货币组合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境外项目发起方和贷款银行综合考虑其货币组合利弊,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来避免利率风险。

3、政府书面承诺利率保证

境外项目发起方要与东道国政府协调签订利率最高额度保证承诺书,一旦利率上升超过其承诺最高值,东道国政府要给予利率补贴,控制项目公司多余投资,保护境外项目发起方在东道国的利益。

(二)汇率风险规避管理

1、增加在当地融资的比例

汇率风险是由于货币在金融市场上流通所引起的,如果境外项目发起方尽最大努力在项目所在地进行融资,减少外汇贷款,这在一定程度上能规避汇率风险。

2、采用合理的外债币种结构,控制汇兑风险

国际金融市场上汇率波动巨大,选择合理的外债币种结构能够保证多种货币的比例,软硬货币同时使用,避免外债币种过于单一化,从而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3、外汇风险分担

首先,项目各方商定一个基本汇率,确定一个中间地带,在这个中间地带范围内,项目各方各自承担汇率风险和收益。如果外汇汇率变化过大,则项目各方要按一定比例分担风险。

4、加强政府的外汇管制权限

在一个经济市场环境不完善、法律环境不健全的国家,政府若能加强外汇管制权限,对境外项目发起人做出一定的书面承诺,比如原材料价格管制、外汇兑换和汇出、税收优惠等,将有利于降低汇率风险。

(三)通货膨胀风险规避管理

1、 订立合同

将项目原材料、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与东道国的通货膨胀率和当地货币与贷款货币联系起来,把包含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因素在内的价格调整公式作为日后核查价格的依据,如果通货膨胀率和汇率变化超过一定的范围,可以用调整公式调整价格、或者延长特许期限等等,以保证项目正常运行。

2、长期购买合同价格调整条款

项目公司可以根据市场通货膨胀指数自行调整产品价格,但是调整的基础必须合理且要经政府批准才能生效。

四、结束语

本文采用定性方法分析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通货膨胀风险,并且定性给出了相关的规避管理策略。在我国由于自有资金不足,许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都有境外投资者参与,又加之我国经济市场环境不完善、金融市场复杂多变,因此单纯的定性分析方法可能不能全面地反映金融风险的种种表现。所以,结合定性和定量方法来分析境外项目融资的金融风险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张机井.项目融资.北京:中信出版社,1998.11.

[2]程思亭.项目融资中的金融风险管理-基于境外的项目发起方.工作研究,2008.

第4篇

关键词:PPP;项目融资;金融风险

Keywords:PPPP;projectfinancing;financialrisk

中图分类号:F2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6-0016-03

0引言

PPP的含义就是“公私合营制”,它是一种特殊的融资模式。1992年,英国政府提出了这个模式的概念。通过将公共部门的政策方面的优势和私人部门的其他优势合并,达成一个双赢的目标。但是这个模式由于存在着回收周期长的特点,使得项目存在很大的金融方面的风险。这种风险可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因此,本文通过研究和探索,希望可以找到解决此问题的最好的方法,尽量减小这一模式之下的项目损失。

1PPP融资模式的定义

随着目前项目发展的越来越快,项目融资已经成为了一个愈来愈流行的名词。PPP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这个此最早出现在1982年,英国政府签订长期的协议,代替政府建设和管理一些公共的服务。而本文将对PPP模式进行一个详尽的定义,来论证其理论基础。

1.1狭义定义

狭义的PPP模式是指所有的融资模式的总称,这种含义下的PPP模式更加强调的是风险的分担,并且强调项目需要去衡量其价值,通过价值来估测风险,而项目的价值与风险一定程度上是成正相关的。

1.2广义定义

PPP模式的广义定义是指一些公共的部门通过和私人企业或者经济运营者建立合作的关系,将公共产品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转移到私人的一种形式。虽然在国际上,私人部门参与公共设施的建设已经有很长的发展历史,但是PPP模式的发展却是最新提出来的一种发展形态。

2PPP模式的目标与运作思路

2.1PPP模式的目标

PPP模式的目标分为低层次目标和高层次目标两层。具体的含义就是指,低层次目标也就是在特定的项目中所设定的短期的目标,这个目标一般是比较容易实现的。而高层次目标则是指将私人的部门引入到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中立,并且与私人部门进行长期的综合的合作。

2.2PPP模式的运作思路

PPP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基础设施只能由政府建造的规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基础设施建造的质量。政府和企业之间存在着伙伴关系,但是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如何确定是这个模式中存在的最核心的问题。因此,合理地将权利和义务分配好才能够保证项目顺利完成。而PPP项目的运作思路是从中心扩散开来,呈金字塔的管理方式。顶部自然是政府,它是项目的制定者,政府不仅需要确定项目在运行时的具体的目标,制定相关的实施策略,也要对私人部门在建设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监督和约束,从而保证其项目的质量。而金字塔的底部则是这些参与建设公共设施的私人部门,他们通过与政府签订协议,从而和政府进行合作,与政府相互配合,从而促进项目可以达到建设的目标,完成项目。

3风险的内涵

3.1金融风险的内涵

风险的含义是因为环境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超出预计结果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会在一定的程度上带来一定的损失。而对于金融风险来说,国际上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定义,但是总结有如下观点:①金融风险主要指的是在公司、企业或者和金融有关的行业中,由于金融活动或者投资所带来的损失,这种损失可能是之前所无法预计的。②金融风险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中存在的不稳定的因素而使得市场参与者的现金流量出现不稳定的情况。③金融风险是指在从事金融活动的时候,由于各种政策发生的变化,而导致经济的损失。因此,可以看到,金融风险存在多种不同的角度和解释,这些角度日趋复杂化。

3.2PPP项目中金融风险的含义

从上文的金融风险可以看出,很多学者认为金融风险是从事金融活动而带来的损失,而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则是指在项目融资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设备材料采购,劳务购买等活动中的基础变量的往不利的方向发生改变,因此导致了项目活动中项目的成本高于预算值,包括了由于汇率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由于利率的变动带来的风险等等。

4PPP项目金融风险

4.1PPP项目金融风险的特点

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不同于一般的金融风险,他还有PPP项目中金融风险自己独具的特征,例如扩散性和客观性等,并且由于PPP项目自身存在金融数额大,金融回收的周期比较长等特征,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还有以下的特征:①风险的系统性。风险的系统性的意思就是,在PPP项目中,会出现一些发起人自己都无法控制的风险,这些风险的发生是由于一些外部的因素导致的,所以这种风险是一定存在的,只是存在的大小程度不同,因此,我们只能够想办法将风险降到最低而不能够完全的避免这风险。②风险的承受期长。PPP项目一般都是经营期比较长的项目,而在这种长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会面临着金融风险的影响,时间越长,外部的环境就会变化越大,就会使得金融风险越大。因此,这种风险一般都有很长时间的承受期。而这个期间可能会达到很多年,甚至有些是从项目开始直至项目结束。③风险的不确定性高。日前,国际上的利率变化幅度很大,导致金融行业由于汇率剧烈波动而产生经济方面的危机,例如,在1994年的时候,由于墨西哥的金融危机,使得墨西哥比索贬值,并且贬值非常大,同样,英国巴林银行的倒闭、中国的中航油这些事件,都使得人们对金融产品的担忧愈来愈高,因此,也就越来越警惕对于金融产品的投资。而这些案例,让人们可以很清晰的看到,金融风险的发生存在着很高的不确定性,这些风险很难被事先预测。因此,这也给项目管理金融风险的人带来了很大的管理困难。④风险的叠加性和累积性。风险和其他因子一样,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叠加和累积,而这些叠加和累积具体就是指很多不同的风险因子交缠在一起,像一些原子产生化学反映那样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产生了风险因素很大的分子。那么,风险可以叠加和累积的原因是什么呢?首先,汇率等基础金融发生波动的时候,各种不同因素之间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相关联性,例如,不同的国家存在的利率比例,在汇率市场上就会被体现成不同国家之间的汇率的波动,这种情况下,由于汇率的变化,就使得金融风险叠加的可能性增加。风险叠加就像一个气球那样,慢慢的不断地累积,等到到达一个最大点的时候,最终就会爆发,而这种爆发带来的就是不可预计的非常严重的损失。⑤风险的互动性。这种特点和相关性差不多,也就是说当风险叠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产生的金融风险影响会带动PPP项目中其他的风险也产生,例如因为金融风险而导致无法按时完工、由于资金不够填补漏洞而无法按照合约进行项目合作等等。

4.2PPP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

PPP项目中产生的金融风险,不仅仅与外部的环境有一定的联系,而且和PPP项目融资模式自身有一定的联系。

4.2.1PPP项目融资模式

本文从PPP项目的角度出发,从一开始的融资分析到最后的项目运营,这个过程需要花费很长的一段时间来解决中间的很多步骤,有些项目经常超过十年以上。这么长的时间会导致这个项目不仅仅面临着当期存在的风险,也面临着未来可能存在的各种不确定的风险,而这些风险的相互累积,导致PPP项目的金融风险的发生机率非常之大。除此之外,由于PPP项目一般都是投资成本比价高的项目,因此,其融资模式比较复杂,其资金来源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外汇融资的方法取得贷款。而这种贷款在另一个角度上使得PPP项目的金融风险加大。

4.2.2外部环境因素

在目前整个国际的经济体系当中,很多国家的政府都放任汇率波动,基本对于汇率波动不加以管理。因此在这种趋势这下,就导致了很多的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大量的经济投机出现并且进一步地扩展开来。而对于国际来说,每个国家的经济状况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却都不得不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风险,因此,对于PPP项目而言,在项目的每一个阶段遇见金融风险是必然的事情。对于我国来说,2005年7月21日,我国开始实行对于浮动汇率的制度。并且逐步放开了对于资本项目的外汇管制。2009年上半年期间,我国银行的远期结售汇签约的金额达到954.7美元,占国内的金融产品90%左右。

5结语

面临风险时,首先要学会识别风险,然后才能对风险进行及时地管理和避免,不同的项目在建设的时期所遇见的风险是不一样的。PPP项目金融风险则是指由于项目在进行的过程中因为各种不同的金融变量发生变化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这种风险包含着各种不同的方面,并且具有文中提到的很多其他项目所不具有的特征。本文通过对PPP项目金融风险的成因、特征等的研究总结,通过实证分析说明了PPP模式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PPP项目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用积累的知识来帮助不同的项目找寻不同的对策,以此来保证PPP项目在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顺利的完成。

参考文献: 

[1]和鑫.基于PPP模式工程项目融资风险管理研究[D].石家庄铁道大学,2014. 

[2]曹聪.基于PPP融资模式的公路工程项目风险识别研究[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3,03:75-78. 

第5篇

一、 PPP融资模式的定义

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项目融资已经成为一个广为大众接受的专业名词。而PPP模式作为一种特定的项目融资模式,也随着现实情况的变化应运而生。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2年,应该政府签订长期协议,用来代替政府的投资建设,管理一些公共事务。

PPP模式的广义定义是指某些公共机构通过与私营企业或经济运营者建立合作的关系,将公共产品建设和公共服务建设用官方或政府出资而转嫁到私人出资的一种形式。

二、PPP项目金融风险和特点

1.金融风险的内涵

所谓风险,是指环境中可能会出现各类导致超出预计目标的情况,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会给项目和投资人带来损失。金融风险指的是从事金融活动的时候,由于政策发生的变化而带来的经济损失。PPP项目中的金融风险则是指在项目融资和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出现的由于设备材料采购、劳务购买等活动中的基础变量发生了不利改变,因此导致了项目活动中项目的成本高于预估值,主要有因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和因政策变动带来的风险等等。

2.PPP项目融资模式

从PPP项目的角度来看,在起始阶段的融资配资到最后项目建成和正常运营的全过程中,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有些项目3―5年,而某些项目甚至可以达到10年以上。在这么长的建设周期内,建设项目不仅面临着当前存在的风险,也面临着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这些风险相互积累,导致PPP项目的金融风险的发生概率大大增加。此外,大部分的PPP项目的投资成本都比较大。因此,融资的过程和融资的模式比较复杂,资金来源是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外汇融资而取得的银行贷款。这种贷款在某些程度上使得PPP项目的金融风险进一步增加。

三、PPP金融风险管理的措施

我们要做好准备来预防风险。我们要对涉及到的企业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行充分的考察。这里的还款的能力是指政府的财政收入,他的净资产收入是不是到了该还款的日期就能对自己借款的本金进行偿还。还款意愿指的是,倍增的主要企业的信用的情况,是不是有违约的可能性,这方面我们可以结合银行查看贷款记录。市场风险的控制措施,我们主要是要能够增加基金管理人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的管理能力,要求这些管理人要专业专注,对市场感应敏捷,并且能够做出正确选择;此外,在签订相关合同时,提前加入附条件的增信措施,有助于减少市场风险。我们签订协议的时候,要求要是收费标准比预期较低达到一定的比例,其他的投资人用什么样种方式补足或分担。操作风险的防范,主要是要提高基金管理公司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中介机构(律所、咨询机构等)的专业性和中立性,等等。

1.企业对风险的一些控制措施

从上面的分析情况可以看出,企业要在PPP建设项目中遇到风险,要及时发现风险并加以控制,尽可能的让我们的损失降低。要加强和完善退出的体制,要及时放弃那些自己无法完成的很大的项目。主要是要对项目的成员进行技术的培训,加强他们的综合水平,同时也能加强他们对风险的识别和反应的能力。另外,要善于制定一些规章和制度,在人员的管理上,要能够有一个管理的专门的经理去负责风险的识别和管控,以使企业增强抗风险的能力。

2.国家的公共部门应对风险的一些控制措施

公共部门要承担一些大的政治放面和法律放面的风险。所以要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所以政府部门在应对PPP项目带来的风险的时候,要做到以下,要有自己独立的规章和制度,并且机构也独立,预防市场的腐败现象的出现。另外,要有充足的法律保障,加强公众的参与度和监督。建立有效的政策和鼓励的机制,增加广大民营资本参加进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一起享受的 PPP 合作方法。

第6篇

项目融资是近些年兴起的一种融资手段,是以项目的名义筹措一年期以上的资金,以项目营运收入承担债务偿还责任的融资形式。项目融资形式很多,也比较灵活,所以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如何进行项目融资,专家认为,企业首先要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其次在项目融资过程中注重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

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

北京某企业融资中心融资专家仰春玲说,一旦企业建立了项目融资公司,就必须策划项目的融资计划,而寻找项目资金的来源是其重点,他们必须拥有必要的技术专长、交际能力、成绩记录和创新的思维方式,要将多个出资单位组合在一起,同时考虑出资各方的利益。

她说,项目融资发展到现在,主要运用于三类项目:资源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制造业项目。第一,资源开发项目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铁、铜等开采业。项目融资最早就是源于资源开发项目。第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一般包括铁路、公路、港口、电讯和能源等项目的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项目融资应用最多的领域,其原因是:一方面,这类项目投资规模巨大,完全由政府出资有困难;另一方面,商业化经营的需要,只有商业化经营,才能产生收益,提高收益。第三,制造业项目。项目融资多用于工程上比较单纯或某个工程阶段中已使用特定技术的制造业项目,也适用于委托加工生产的制造业项目。

仰春玲说,项目融资的主要构成因项目的不同而各有差别,但通常每个项目都会有多个资金来源,包括短期和长期债务。为了使项目拥有最佳的融资计划,必须利用起所有可以想到的资金来源。通常项目资金的自有来源是母公司对该项目所注入的资金,特别是在计划之初和启动阶段,该项资金会体现在项目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上。

项目融资的外来资金来源首先是商业银行贷款,这是项目融资计划的主要部分,这是一项中短期业务,并且根据浮动利率定价。银行贷款通常在项目早期关键性的前几年实施,而且长久以来对项目公司和第三方担保者享有追索权。如果对方能提供适当的担保,银行也可以接受无追索权的产品支付的方式。银行贷款经常以银团的方式进行,这意味着必须说服许多银行相信项目和贷款切实可行。成功的银行融资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是依靠贷方制定的贷款和偿还条款是否“合适相配”。对于许多项目来说,融资需求可以扩展到超越传统银行借贷条款,有时这种形式的融资只局限于项目初期运行阶段的短时间内。

第二,寻求股本资本。一些潜在的客户会在少量参与的基础上,为项目提供股份资本。这些潜在的客户包括,富有的个人、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

第三,保险公司资金和债券公司资金也是项目融资计划的理想资金来源,由于这些非银行机构相对稳定,又有可预测的现金流,所以,融资者可以通过这些机构得到长期限的贷款。不过,保险公司通常会收取相当高的利率,并需要有非常严格的偿还计划或担保。这便要求当地政府提供辅助担保,否则他们会完全打消参与的念头。

第四,客户信贷也是一种融资来源,特别是当项目是为特定的买主(例如电力公用事业、钢铁公司、商行或政府采购机构)提供原材料或能源而设计时。例如,美国的公用事业公司有时用预付款来资助能源的勘探与开发。

注重项目融资的风险

仰春玲说,在项目融资过程中,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是特别重要的。

通常项目融资的风险包括:第一,建设风险(完工风险)。项目的建设风险是工程项目中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是项目融资的核心风险之一。主要是指项目不能按照预定的目标按时、按量、按质地投入生产、营运。表现形式主要为:项目建设期的拖延;项目建设成本的超支;或者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技术经济指标,甚至由于资金、技术或者由于其他不可控的外部因素而完全放弃项目。项目出现建设风险将造成的直接后果是投资成本的增加,项目不能产生预期的现金流量,从而影响了银行贷款的如期归还。

第二,生产营运、管理风险。主要是由于生产经营管理能力的原因,影响到项目生产效率的提高、产品质量的控制、生产成本的控制等。在项目试生产和生产运行阶段存在的技术、资源储量、原材料供应、运营等风险因素的总称。

项目主要的投资者是否在行业中具有成功的运行管理经验,应是评判项目经营管理风险大小的一个主要指标。如果项目的投资者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应要求将项目的运行管理发包给行业中有经验的运行管理商,并签订相应的运行管理合同。

第三,产品市场风险,主要是项目生产的最终产品或者提供的服务,所面临的市场销售风险、销售价格风险。产品销售量及销售价格是否与预期相符将直接影响项目收益。对此,贷款银行可能会要求借款人设立共管帐户,即将产品购买人支付的销售款只能支付到该监管帐户,产品销售收入受到贷款银行的监管,在满足生产营运商正常的运行管理支出之外,产品销售收入产生的现金流量优先用于归还银行长期贷款。

第四,金融风险,主要包括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贷款利率的变化将影响到项目的盈利能力及贷款偿还能力。对于此类风险,应更多地咨询银行,寻求银行的金融服务,利用多种金融工具降低金融风险。

第五,能源和原材料供应风险。主要是供应的可靠性和供应价格,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将直接影响预期收益的实现。

对于这些风险,项目融资防范的主要措施,第一,加强项目考察工作。建议聘请相关行业的甲级勘察设计企业、金融机构、专业律师等共同参与考察。通过实地调查,在尽可能搜集详实的经济、技术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的投资必要性、技术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建设可行性、项目场址、建设规模、建设标准、产品方案、工艺流程、设备材料选型合理性、产品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论证,并分析项目的社会及经济效益、投资回收年限和融资的可行性等。

第二,进一步规范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单位必须是相关行业具有甲级资质的设计院,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和历史情况、投资必要性、研究工作的依据和范围、产品需求预测,销售渠道和拟建项目规模、项目实施规划、投资生产成本估算、资金筹措、财务经济分析及社会效益评价、融资安排和结论等部分。

第7篇

(一)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涵义及特点

资本项目自由化,是指实现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下的货币自由兑换,也就是要消除对国际收支平衡表中资本及金融账户下各项目的外汇管制,如数量限制、兑换限制、区域限制、补贴及课税等,实现资本项目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

资本项目自由化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居民既可以通过经常项目的交易获得外汇,也可以自由地通过资本项目的交易获得外汇;二是所获外汇既可以在外汇市场上出售给银行也可以在国内或国外持有;三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交易所需要的外汇可自由在外汇市场上购得;四是国内外居民可自由地将本币在国内外持有来满足资产需求。

(二)、其他国家和地区实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经验

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不断向前发展,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是世界各国在开放条件下推动本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必然途径。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宏观经济环境和经济制度的完善程度等因素各不相同,因此,在开放资本项目时采取的步骤和策略是有所区别的。在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进程中,虽然发达国家和我国的国情有很大差别,但他们稳步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步骤和措施,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在这一进程中遇到了很多挫折,其中很多问题也是我们即将面对的,我们应该积极从中吸取经验教训。

1、发达国家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经验

二战后初期,除了美国、加拿大和瑞士采取相对自由的资本项目体制之外,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进程是相对缓慢的。直至20世纪80年代,货币自由兑换进程才明显加快。在实施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过程中,其经验主要有:第一、发达国家的金融领域的自由化的进程基本上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第二、随着资本流动性的不断增加,固定汇率制度难以继续维持,因此各国开始寻求更具弹性的汇率机制。第三、资本项目开放通常伴随紧缩性的宏观政策,还应采取结构性经济改革配套方案,为开放资本项目提供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2、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经验

发展中国家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实践具有很大的差异性。80年代以前,开始进行资本项目开放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那些国际收支平衡处于强势地位的国家。此后,有的发展中国家在外部经济环境不甚有利的条件下甚至在承担外债的情况下进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而且与发达国家的相似之处在于,在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进程中也向更具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迈进。

就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类型来看,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

拉美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较快的金融自由化进程。而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些受债务危机打击最大的国家增强对资本流出管制的力度。到20世纪80年代末和20世纪90年代初,拉美国家才又重新出现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趋势。

阿根廷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对国内金融市场取消限制,并且在经济改革初期便取消了对资本项目的大部分控制。自1976年以来,阿根廷政府推行经济私有化和金融私有化,使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与金融体系的自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政策同步进行,通过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和市场利率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造产业结构和吸引外资。

墨西哥在20世纪80年代的债务危机之后,对金融部门进行严格控制。直到1989年,对资本项目逐步放松管制,以吸引外资。在此之后,墨西哥外债迅猛增长,贸易逆差和经常项目赤字不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愈来愈严重。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政府宣布比索实行自动浮动,导致外汇市场危机,外汇市场危机进一步波及股票市场,最终酿成一场具有国际影响的金融危机。

亚洲的情况则不同,从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对资本项目实行管制的亚洲国家的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而且在债务危机时期也并未出现重新加强管制的倒退。到20世纪90年代,亚洲国家普遍出现了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明显加速的趋势。1997年7月由泰铢贬值引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亚洲乃至全球的经济金融受到严重的破坏与冲击。1998年,东南亚国家经济普遍出现负增长、货币贬值、外汇市场动荡、股市暴跌、失业严重、资金大量外逃、外汇储备急剧流失、企业及银行纷纷倒闭,损失高达5000亿美元。这次金融危机之所以发生,并不是因为这些国家推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而主要是因为这些国家在推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过程中,金融深化不配套,即金融自由化程度不高而引起的。

通过以上对发展中国家资本项目开放的论述,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经验:第一,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是典型的渐进式改革。发展中国家的资本项目自由兑换一直是这些国家整体性经济改革和结构调整计划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把开放资本项目与发展市场经济、加大开放度结合起来。第二,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和经常项目自由兑换没有必然的时间顺序,但经常项目开放并保持基本平衡,显然有助于缩小资本流出流入对国际收支平衡的冲击。第三,资本项目开放会使国内经济遭受更多国际资本的冲击,不利于经济均衡。第四,资本项目自由兑换必须有其他金融自由化政策相配套,必须与一国金融监管能力相适应,决不能盲目的开放资本项目。

(三)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已经有近一半的资本项目不受限制或较少限制,有不足三分之一的项目受到较多限制。严格管制的交易项目不足两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暂行规定》以及1993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改革外汇管理体制的公告》的规定,我国的资本项目管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能否将入世后以来的资本项目管理规定加进来,否则资料有些过旧,最近有很多新规定)

表1我国资本项目管理现状表

资本项目内容管理现状

直接投资

1、外国及港澳台在大陆的直接投资

2、大陆在境外的直接投资

1、资本金及协议借入投资额经外汇局审批后予以结汇。外方利润可兑换汇出。

2、由外汇管理机关审查其投资风险及外汇来源,投资收益必须调回国内。

间接投资

1、境外发行股票

2、境外发行债券

1、发行所得外汇均要调回境内,结汇要凭相关资料到外汇局申请。

2、发行必须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所得外汇必须调回境内,偿还债务凭《外债登记证》或《外汇贷款登记证》申请,经批准方可汇兑。

其他资本项目

1、外国政府贷款

2、国际金融组织贷款

3、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中长期贷款

4、国外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短期贷款

5、偿还外债本金

6、存放国外存款

7、对国外贷款和投资

1、向外经贸部申请并由其审批,由其授权金融机构办理转贷管理事务。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方可结汇。

2、国务院审批,相应国际金融机构评估,国务院正式批准,外汇管理部门批准方可结汇。

3、只有经过批准的金融机构和一些大企业有直接向外筹资的权力,中长期(一年以上)国际商业贷款必须列入国家利用外资计划,由国家下达外债指标。

4、短期国际商业贷款(一年以下)实行余额管理,由国家外汇管理局每年下达短期外债余额控制指标,限额负债。

5、凭外债登记,经国家外汇管理局审批后方可汇兑。

6、个人家庭不得在境外开立私人账户,境内机构在境外开立外汇账户要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批。

7、经外汇管理局批准。

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结汇、售汇及付汇管理暂行规定》

2、我国资本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

(1)资本项目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管理职责不统一。资本项目管理是国家外汇管理部门的职责之一,但这种管理职责还分散于国家计委、财政部、外经贸部、中国人民银行、证监会、海关、税务局等部门。而且这些部门的职权相互交叉,相互间的协调机制效率较低,职责划分环节多,管理效率低下。(适当展开)

(2)资本项目管理领域不够全面。我国主要集中于对资本流入的管理,而对资本流出的管理仅限于投资风险审查和外汇资金来源审查以及对投资主体资格的事前审查,缺乏对于投资过程以及债权等问题的管理。(适当展开)

(3)我国同时利用行政、法律和经济的手段对资本项目进行管理,并且以事前审批为主,依靠制定法律法规例行检查,但事中监控能力较弱。(适当展开)

(4)难以严格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从国际收支角度看,大部分国际收支交易同时具备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特性,难以进行严格区分。因此,在现行“经常项目可兑换,严格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的管理思路下,市场参与者趋利避害的本性必然会导致大量资本项目交易混入经常项目交易的情况。随着贸易融资的发展,区分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交易更加困难,从而实施有效的监管更加艰难。(适当展开)

(5)资本项目管理领域不够全面。资本项目外汇统计检测体系尚不健全。我国只有外债统计监测系统,而没有外资统计监测系统。(适当展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目前我国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条件还没有完全具备,我国资本项目管理还面临上述一些问题,因此在逐步开放的过程中必然会带来一些风险,对我国的金融安全造成威胁。

(问题部分是重点,请在深入分析)

二、资本项目自由化带来的金融安全问题分析

(一)国际资本流动与利用外资的风险

在金融自由化的推动下,国际资本流动加速,特别是国际资本向发展中国家流入的急剧增加。随着我国资本项目的进一步放开,当国际资本源源流入我国时,如果管理得当,使用合理,则有助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增长。如果使用不当,监管不严,国际资本因某种原因突然流出,将会给我国的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造成巨大冲击。

1、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

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从一个或数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作为一种国际经济活动,国际资本流动是以赢利为目的,但与所有权转移为特征的国际商品贸易不同,它统指以使用权的有偿转让为特征的资本流量、流向和持有者的变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包括:首先,资本增值和避险的本性无疑将促使资本在国际市场上寻求利润丰厚、安全性高的投资环境;其次,总体上的资本供给与需求的增长使更多的资金流向国际资本市场;第三,由于经济一体化和金融全球化的推动,各国经济开放政策的完善和国与国之间协作的进一步加强,为国际资本流动提供了优良的投资环境;第四,20世纪以来跨国公司的海外发展战略更进一步地促进了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资本流动的特点: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金融一体化进程的深入,全球经济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的阶段,对资本的争夺日益激烈,国际资本市场和国际资本流动也日趋活跃,国际资本流动呈现出新的格局。不仅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业务品种不断创新,而且市场结构和资金流向、流速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主要特点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主体构成多元化,跨国并购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方式;第二,国际融资证券化,股票债券比重上升,直接融资占据国际资本流动主导地位;第三,私人资本流动比例增加,在国际资本来源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第四,国际游资的规模大、流动性强,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国际资本流动特点重点展开论述)

2、国际资本流动与利用外资的风险

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特别是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推进,意味着国际资本流动对我国的影响日益增大。各种形式的外资大量流入中国市场,使我们开始面对资本流入与国际收支均衡之间相互作用的局面: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外资流入,外汇市场将面临资本流动冲击与汇率调整的问题。总的来说,我国面临的国际资本流动风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巨额直接投资形成的资本积累逐渐对我国外汇市场形成压力。目前,我国利用外资累计已超过4000亿美元,如果外商投资利润率以20%计算,外商可获得投资利润接近800亿美元,假定其将所获得利润的50%用于国内再投资,另外50%利润汇出,那么仅2003年汇出利润就高达400亿美元。虽然目前我国的资本项目仍表现为外资净流入,但进一步开放造成的资金流出将对外汇市场形成巨大压力。

(2)我国外债总额持续增加,债务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从外资结构上看,接近60%为政府部门和国内金融机构的债务,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风险的加大,这部分债务的偿还和安排需要全面均衡。

(3)我国金融监管工作力度加大,相当部分的监管措施是管制性的,是损害金融运用效率的,是不利于我国经济金融稳定和发展的,特别是我国外债来源的可持续性将面临比较困难的局面。并且,在资本账户开放后,中国资本流出将会有增无减,这主要是因为:第一,在资本账户开放后资本流动更为便利,资本外逃的成本降低。第二,在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基于逃避金融压抑、规避国内风险等动机引起的资本外逃会进一步加大。第三,资本账户开放后,随着资本流入和外债的增加,银行和企业也会增加对外资产,从而导致国内对国外的直接投资或证券都将大幅度增长。

(二)我国的外债风险

外债,对一国经济而言既是一种外部资源,又是一种潜在负担。如果利用得好,可以弥补国内建设资金不足,促进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增长;但如果外债规模过大,债务结构不合理,对外债管理不善,也可能导致债务危机,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危害。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外债规模与日俱增,目前已成为世界三大债务国之一,其外债风险也随着我国进一步开放的步伐而逐渐暴露出来。

1、风险损失大,利息负担沉重。外债风险的产生和汇率风险及利率风险有着密切的联系。所谓汇率风险,即外汇风险,是指一个企业在国际经济、贸易、金融等活动中,以外币计价的资产或负债由于外汇汇率变动,导致其以本币衡量的价值上升或下跌的可能性。运用到一国外债管理上,汇率的变动会使以外币标价的外债的本币价值上升或下跌,外债筹措和使用成本相应上升或下跌,直接影响外债的使用效率和偿还。另一方面,所谓的利率风险,是指利率变动对某个经济实体的收入或净资产价值的潜在影响。运用到一国外债管理上,外币利率的升降会直接使外债的筹措成本上升或下跌,而本币利率的升降则会通过影响汇率的变化和资本的流动间接影响融资成本。在我国不断推进资本项目自由兑换的条件下,利率市场化将是一个必然趋势,同时,汇率也将更具有弹性,这样利率、汇率都将会更加灵活。如果外债规模过大,结构不合理,在多变的国际经济环境中,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使我们遭受的损失将大大提高。

2、导致更多的隐性外债,增加外债风险和外债监管难度。截止2003年12月末,我国外债余额为1936.34亿美元,短期外债余额为770.44亿美元,占外债余额的39.79%。据初步测算,2003年末,我国债务率(外债余额与货物和服务贸易外汇收入之比)为39.9%,负债率(外债余额与GDP之比)为13.74%,短期外债与外汇储备的比约为19%,各项指标均处于国际安全线之内。但实际情况并没有这样乐观,大量隐性外债在新条件下日益显现出来。从国家外汇管理的角度来看,隐性外债是指处于国家对外债的监督管理之外,且不反映于国家外债统计监测之中的外债,是逃避外债管理的重要形式。而在进一步开放的条件下,外债监管的难度大大增加,再加上资金的大量流入,无疑会使隐性外债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当隐性外债具备一定规模后,其影响特别是短期隐性外债的影响,将会对我国金融市场造成极大冲击,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的稳定发展。特别是如果遇到经济萧条,偿债能力出现问题,则隐性外债就会变成显性的外债,潜在的风险也就转化为现实的外债风险。

3、外债风险的连锁效应。外债风险来源于各种不同的金融风险。同时,他又反作用于金融活动的各个要素,和各种风险共同作用,引发和加剧全面的金融危机。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就揭示了外债风险的传递效应,从外债风险到货币危机和债务危机,再到金融危机,从一国到其他国家,进而几乎遍及全世界。由于外债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金融体系和经济体系各个要素有存在密切的联系,再加上发展中国家体系中自身的脆弱性,外债风险的加剧往往与其它金融风险同时发生,各种风险共同作用,构成了风险传递的途径,如不给以足够的重视,外债风险不仅会导致债务危机,而且还可能引发金融危机。

(三)资本外逃带来的风险

1、资本外逃的涵义:目前在学术界,资本外逃已实施一个存在较大争议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涵义。但有一点基本得到认同,即把资本外逃视为非正常的资本流出。但是,对“非正常”的也有不同的理解。一种为动因论,即认为一国居民由于规避国内政治、经济风险等因素将资本移至国外的为非正常资本流出。另一种为后果论,认为资本外逃时造成国家财富损失并大大降低社会福利及国民效用的资本流出。然而,从总体上来说,应从两个主要方面来理解,一是资本外逃是指未经批准的、违法违规的资本外流,使超出政府实际控制范围的资本流出。二是资本外流不等于资本外逃,不能把资本流出都看作是资本外逃。

2、我国导致资本外逃的主要动机包括:(1)转移非法所得。如贪污、受贿等获得的资金,侵吞的国有资产,从事走私、贩私、诈骗、偷漏税所攫取的巨额财富,都构成了资本外逃的重要组成部分。(2)逃避管制。尤其是规避投资管理和外汇管理。由于我国对境外投资实行较为严格的审批制,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投资获益,未经批准就将资金转移或截留境外,(3)趋利避险。例如,国内一些企业将外汇资金转移境外后又作为外资流回国内,以享受各种税收和其他优惠待遇,这也被称之为“过渡性”的资本外逃。而且,当存在利差、汇差、收益差的情况下,为获取高收益,也会引起违规资本外流。此外,当市场预期本币可能贬值时,为避免汇率风险,也会形成资本外逃,出口推迟付汇、进口提前付汇就是企业比较常用的方法。

3、资本外逃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造成的危害

(1)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首先,资本外逃会减少国内储蓄,这相当于减少了国内投资,而投资的减少势必造成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其次,随着进一步的开放,一个不存在外汇管制的国家,资本外逃很可能在公开市场上出现,其直接后果是该国必须调整自己的国际收支平衡表。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当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存在逆差时,政府对国际收支的调整往往是通过削减进口需求,而不是通过货币贬值来实现。因此,资本外逃会使当前的产出水平降低。

(2)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一方面,由于发展中国家资本相对稀缺,所以资本在发展中国家的边际生产率较发达国家要高。另一方面,外逃的资本成为在外国的金融资产后,其收益率要低于国内真实资本的收益率。因此,外国资产的收益率小于国内投资的边际产量,必然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给国内经济发展造成极大的负效应。

(3)导致国际收支不平衡,加剧发展中国家的债务负担。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收支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发展,国际收支状况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毫无疑问,当资本大量流出发生,特别是本国资本大量外逃时,就会导致本国资本项目逆差扩大。如果资本项目逆差的长期存在,就必然长期依赖经常项目来加以弥补,否则无法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而事实上,许多发展中国家出现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已经表明这个国家的经常项目出现了较大的逆差,因此,指望经常项目的顺差来弥补发展中国家因资本为逃带来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是不现实的。为了保持国际收支的平衡,发展中国家政府就不得不对外举债,从而加剧国家的债务负担。而一旦当国际资本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再流入甚至还大量撤离时,国际收支不可避免地会发生严重失衡,进而引发严重的债务危机,并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拉丁美洲许到国家80年代出现了大规模的资本外逃,随后就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就是例证。

(4)导致本国货币汇率波动。从宏观上看,大量的资本外逃引起本国的外汇储备减少,国际收支出现逆差,外汇市场上外币供不应求,导致本国货币贬值。例如,墨西哥1994年的金融危机便源于大量外资和国内资金挤兑抽逃,在短短几个月内,其外汇储备由170亿美元猛降至65亿美元,比索也随之急剧贬值40%。同样,导致1997年泰国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大量国际游资撤走后,泰铢贬值,为了抑制货币过度贬值,泰国政府动用了所有的外汇储备,但由于国内资本也对本国金融形势丧失了信心,发生了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导致泰铢更大幅度的贬值。

(5)造成结构性赤字和引发通货膨胀。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资本外逃往往意味着政府举借大量外债。这样,政府债务的扩大促使发展中国家产生结构性赤字;同时本国财产外流使得国家税收大幅减少,导致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加大了国家的财政负担。许多发展中国家通常只能用通货膨胀来填补财政缺口。拉美国家曾经普遍爆发的恶性通货膨胀就是例证。

三、对资本项目开放条件下防范金融风险的建议

(一)防范国际资本流动和利用外资风险的建议

1、提高外商直接投资的质量及创汇能力

据悉,截至今年(写具体年份)3月底,由于我国实际利用外资金额4610.53亿美元,由直接投资形成的资本积累已对我国的外汇市场形成了巨大压力。但是对于继续增加的直接投资,我们不能将其拒之门外,只要我们能利用好这些资金,无疑能对我们的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要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必须加强政策性引导,不盲目吸收外资,对需要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地区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优化外资节后。同时提高外资的陪同能力,改善投资环境,将外资吸引到最需要的地区和行业,使利用外资的效益达到最大化。

2、保持合理的外债规模,提高清偿能力,防范外债风险

由于我国外债总额处于持续增加的态势,同时在外债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进一步的开放,使我们借用外债的风险性大大增加。为了防范外债风险,我们应强化外债管理,控制外债余额的过快增长,同时完善管理制度,确保外债借、用、还的有效管理,保证债务的正常偿还和保值增值。

3、明确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重心,防范国际游资冲击

面对我国进一步放开资本项目的趋势,国际资本流量和流速将大大提高,国际游资也将趁机频繁进出我国,这就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监管重心应是对国际收支风险最大的短期资本流动的监管,尤其是金融机构自身的监管。

4、积极审慎地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由于我国目前的汇率调控机制还不完善,金融监管体系尚未健全,贸易与金融市场自由化还未完成,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有效性低等原因,在各项条件未成熟之前,应积极借鉴其他国家取消资本管制的经验教训,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资本项目可兑换。

(二)防范外债风险的建议

由于我国目前外债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而且进一步的开放,还将使我们面临更大的风险。因此我国应借鉴巴西和墨西哥的经验教训,尽快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与对外开放要求的外债风险管理体系,合理控制外债规模与结构,并建立高效的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以尽量避免高速流动的金融资本可能造成的危害,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1、实现外债借入的成本最低、规模适度的目标。对外债的管理最重要的是对其规模的控制。借用外债不仅要保证外债规模能够满足本国经济发展需要,而且要保证外债规模不超过本国偿债能力,并应尽量降低借款和偿债成本。我国举借外债的管理,应实行计划控制、指标管理、严格把关、确保规模适度的管理方法。对债务主体要实行有效的监督和控制。一国在对外举借债务之前,必须事先了解各类贷款的条件和特点,并进行比较分析,以增强借债决策的科学性,然后才能把握时机,争取吸收合适而优惠的国外贷款以实现成本最低目标。

2、保证外债的使用在尽量避免风险的同时,实现较高的收益。对此,国家外债管理部门,应组织专家研究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和利率走势,确定外债币种的最优组织结构,及时对国际金融市场上可能出现的汇率和利率风险做出预测。同时,要加强对外债投资项目的效益评估,对项目的耗资量、利润率、创汇率和投资回收期限等进行全面测算和论证,以总结经验教训。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应首先使外债资金发挥作用。只有尽快使外债资金转化为生产能力,获得利润,创收外汇,积累资金,才能确保如约按期清偿外债本息。

3、保证外债按期如约偿还,维护国家信誉。借用国外贷款要求债务国必须按事先双方商定的期限、利率等有关条件按期如约清偿,以保持债务国的良好信誉。在管理方面既要尽量保证外债资金均匀地、延续不断地流入,又要保证我国的清偿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为争取有利条件归还贷款,要根据国际金融市场汇率瞬息万变的趋势,不失时机地采取措施,把硬通货负债转化为软通货负债,或提前还款。同时,还要注意使各笔贷款的偿还期要适当错开,以避免出现偿债高峰期。此外,必须建立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增强外债项目经营者的风险防范意识。

4、积极建立公平、合理和有效的债务重组机制。由于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化,一国的危机很容易波及到周边国家,加大了国际金融体系的风险性,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债务问题日趋严重,为了避免债务国的危机的日益恶化,以及防止危机的扩散,应根据债务国和债权国的实际情况,对债务进行合理、有效的重组,可以帮助债务国实现可持续的债务结构以早日恢复经济增长,有效避免债务危机的深化,同时也可以保护资产价值和债权人的权利。因此,不断完善和逐步推进“国家破产计划”,能对稳定国际金融体系产生巨大作用。

(三)对于解决资本外逃问题的建议

由于持续的资本外逃将对我国经济造成极大的危害,特别是在金融自由化和我国资本项目逐步放开的情况下,我国防止资本外逃的形势将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对此,我们必须从防范和治理两个方面提出行之有效的对策:

1、保持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维护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国家经济状况不稳定,发展缓慢及缺乏安全的投资环境是导致资本外逃的因素之一。只有当一国的经济保持快速、稳定的发展态势,才能从根本上防止资本外逃。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市场经济建设的步伐,保证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为外资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增强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

2、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金融体系。首先,促进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建立灵活的利率和汇率形成机,使利率和汇率水平能够真实反映资金的供求状况,合理配置资源。其次,积极完善和发展本国的金融市场,建立远期外汇市场,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充足的套期保值、规避金融风险的工具。

2、改善投资环境,公平对待内外资企业。一方面,“过渡性”资本外逃,在我国的资本外逃中占很大比例,这主要就是因为我国对外资企业提供了较多的优惠政策,从而导致国内资本逃往国外,再以外资身份回到国内以享受优惠待遇。如果统一对内外资企业的政策,就能从根本上消除“过渡性”资本外逃。另一方面,采取这项措施,还能防止外资企业在优惠待遇到期时引起的外商资本抽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