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30 16:26:23
序论:在您撰写房地产经济学问题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低收入者从来就不可能是买房一族的中坚力量。不错,低收入者也需要有栖身之所,然而,正是因为收入不高,他们不会对栖身之所过分挑剔,甚至不奢望拥有房产,更没能力进行房地产投资。因此,房地产价格变动对低收入者不构成直接的影响。
那么,房地产价格变动带动相关物价变动会不会对低收入者产生间接影响呢?答案同样也是否定的。低收入者是社会分配体制中的弱者,但这并不等于说他们就是绝对的弱者,在劳动力市场中他们有着强势的一面。低收入者是社会劳动构成中不可缺少的组成要素,多从事最基本的低层劳动。没有了低收入者,这个社会在很多的领域中将没有生产者,也没有服务提供者。因此,在得到至少作为人的最基本的权益要求方面,低收入者有足够的分量向社会提出要求,包括栖身之所。低收入者是靠什么自动获得其基本权益呢?低收入者靠的是流动。如果做人最基本的物资权益都得不到足够保障时,低收入者就会选择离开,即使在有严格的户籍制度约束的条件下,他们也会作出同样的选择,农民工现象就是典型的例子。一旦足够多的低收入者选择离开,社会就不得不做出妥协。换句话来讲,为什么在商品房价极高的地区低收入者没有选择离开呢?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在那儿低收入者的待遇没有越过他们所要求的底线,甚至就其个人纵向比对来看,在那儿其物资权益要求不但没有降低反而提高了。这其实解释了现实中为什么房地产价格越高的地区越是低收入者选择的流入地区。进一步的理解是:正是基于对低收入者的社会妥协(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商品房价高的地区工资率普遍要高于商品房价低的地区。地区商品房价低,其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商品房价高其居民收入亦相对上升。这种社会群体平衡的市场化调节,一方面维持着低收入者的社会基本物资诉求水平的平衡;另一方面,也给向低消费地区流动的跨地区消费低收入者带来一定的超额物资权益。
二、房地产涨升是自然规律,可引导不可抑制
土地是唯一受到总量严格约束的要素,在社会经济受到激励的初始时期,局部或全面性的劳动要素和资本都会以相当高的速度递增,而土地的绝对供给往往不增反减。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当一种要素被严格约束住以后,那么,另外两种要素的增长就必然会被自动强制调节,调节的方式就是相对价格的变化,稀缺资源价格将不断上升。也就是说,土地价格的上涨是我国当前经济增长之必然结果。当然,土地价格的上涨并不一定代表商品房价格必然上涨――土地价格的上涨有可能被土地本身利用率的提升消化。然而,基于对两个方面的认识:1.计划体制下的地产价格几十年来都未曾充分调整,地价(或地租)相对较低;2.前期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资本积累相当丰厚;有充分的理由相信我国本轮土地价格的上涨从其绝对幅度上看正是当前商品房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那么,商品房价会不会无休止地单向上升呢?可以说在商品房价没有达到其合理匹配时,的确会单向上涨,但绝对不会无休止。一旦地价(地租率)得到合理提升,并且与资本赢利率相匹配时,商品房价格的涨升就会趋于平静。
当然,现实中,市场调节从来就不可能是精确调节,因此,市场中商品房价只会以波浪的方式逐步迫近其合理匹配值的。这也就是说:商品房价有可能在剧烈的调整过程中表现出极大的调整惯性。而房地产是具有投资功能的特殊商品,赚钱的示范效应很容易诱导人们盲目投入。中国的市场经济运行不久,人们的市场经济意识普遍不强。盲目地抢购会导致巨大的伤害,一旦涉及面过广则会危及社会。自始至终我们并不认为现在某些地区商品房价的畸形上冲是合理的现象。但经济的粗放性高速增长必然导致土地以及土地上房产价格的提高,这是经济规律,也是市场中“看不见的手”在调理人们高效运用土地资源的体现。
我们若盯住商品房价,将思维定格在如何驱赶投机者、抑制投机收益上,采取简单的、表层性的经济手段抑或是僵硬的行政方法,结果却要么徒劳无功,要么约束了经济,压抑了自然规律。比如:在房地产交易环节课以重税。这种方式看似能剥夺投机暴利,打击投机,但同时也导致了对存量房产的严格锁定,客观上造成了对房地产供给能力的抑制,在需求既定的情况下,这种抑制反过来又转化为推高房地产价格的动力。进一步提高的投机收益补偿了税收对投机者的利益剥夺,顺利地实现了税收向最终住房消费者的转嫁。因此,交易环节税不但不能抑制投机,挟着某种程度的恐慌甚至有可能更大幅度地提高投机收益。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理性地承受房产价格涨升所带来的社会压力,戒除简单思维下的社会尝试,借鉴发达经济社会建立在严格税收理论基础上的合理的、成功的方法,从房地产持有方向调整税收结构,规范人们的合理投资行为和房地产的持有行为。除非我们又彻底回到计划经济时代,试图将房地产从投资品的名单中剔除掉是根本行不通的。另外,从维护社会公平的角度出发,大多数市场经济社会从来不将土地完全地市场化、商品化,这也是我国目前的政策取向,有些地方政府如北京市提出的安居房政府回购就是很具创意性的设想。
三、结论
1 房地产市场中的供求关系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房地产市场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课本中的内容很难满足学生在知识上的需求。利用教材,对房地产市场中的供求关系的发展进行论述,能够使房地产中的理论与实际的经济活动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
在市场活动中供求关系是一个主要的推动因素,对会场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在房地产企业中,供求关系的作用更加显著。房地产经济教学中教材中需要对供求关系进行详细分析,重点要对房地产供求关系平衡的实现进行分析。房地产市场中涉及到人们生活中的必须品住宅,它很难在市场经营过程中自动形成供求平衡关系[1]。社会的关系发展,使人们在住宅的需求上呈现出层次性满足,因此在教材中应当对住宅需求的进行解释,从心里因素和社会因素对人们对住宅需求进行分析,从而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探讨,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
从社会心里动机进行分析,认为人的行为是由内心所驱动的,动机的产生是由人的需求获取到的满足程度而引起的。因此,对住宅需求产生影响的因素时,可以依据人们对住宅需求的迫切程度进行排列,住宅的底层需求就是人们栖息的一个场所,遮挡风雨,其次是满足人们在安全上的需求。在满足人们在生理层次上的需求后,住宅则需要具有保障和安全功能[2]。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心理需求对住宅的选择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地位需求也影响着人们对住宅,在此情况下,住宅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正常社交活动的场所,属于集体创造的优越条件。现代许多住宅小区都建设了一些服务设施,这也是为了适应这一需求而建立的。尊重需求,人们在生活中总是希望自身的自尊性能够得到满足,希望个人的成就和才能等方面能够得到他人认可,这种存在于内心,并且需要外在标志和行为表现,而一套功能完善的设备则可以实现这一需求[3]。
2 房地产经济学教学中对实验教学的应用
2.1 实验教学实施的基本条件
在房地产经济小学中对实验教学进行应用,对教学人员、实验室、费用等方面都有着一定要求。(1)在教学人员上的要求,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的人员有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和教师。对于实验教学的开展,教师必须要对房地产经济教学的内容熟悉,熟练的掌握实验步骤依据操作方法;实验室中的工作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实验过程中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而且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协助授课老师完成教学工作。(2)实验室要求,一般情况下实验室教学需要在专用的实验室中开展。实验室教学通常分为计算机模式和手工模式两种,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为了降低其它因素对实验室教学的影响,提高实验的便捷性,在房地产经济教学中最好还是选择计算机实验模式。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并未建立专门的房地产经济实验室,因此实验教学的开展可以在管理学或金融学实验室中开展[4]。(3)实验教学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实验教学费用作为支持,刨除实验室中在硬件购置上需要的费用外,对部分实验也在激励等方面提供一定的支持。
2.2 实验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房地产经济教学的实验教学步骤参照了经济实验教学的步骤,具体分为以下几步:(1)确定实验问题,在开展实验教学前,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从中提炼出关键问题。(2)准备和设计,在实验准备上要做好软件编程以及硬件调试工作;在设计实验方面,要以对实验的检验为目的,对实验中的交易机制、变量进行合理设定。(3)做好理论讲解,在开展实验前,需要详细讲解实验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并依据理论向学生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开展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思考。(4)实验结果的显示,实验结束后,需要将实验结果从实验软件中导出,并完成相关图表的制作,从而使实验结果能够直观的展示在学生的眼前,授课教师对实验结果进行讲解。(5)实验讨论,展示实验结果后,教师需要对最初提出的理论问题进行回顾,使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要对问题进行控制和引导,从而提高讨论效率。
[关键词]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积极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09 ― 0125 ― 02
哈尔滨在1963年成功首创冰灯游园会,从此拉开了我国冰雪文化产业发展的序幕。哈尔滨利用白色的冰雪美化了这座城市,赋予了冰雪以生命,哈尔滨因冰雪而得名――北国冰城。历经50余年的发展与创新,哈尔滨打造了“冰雪大世界”、“国际冰雪节”、“国际滑雪节”等等城市冰雪旅游的精品品牌。又通过举办1996年的第三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09年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等世界大赛,有效地推动了冰雪体育场地、器材的新建和更新。交通建设的更加便利,提高了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宾馆的增加,服务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了接待游客的能力和水平,哈尔滨已经成为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黑龙江省已经形成了分布均匀的哈尔滨“国际冰雪节”、齐齐哈尔“关东文化节”、佳木斯“三江国际旅游节”、牡丹江“雪堡节”、大庆林甸“温泉旅游节”等等城市冰雪旅游的知名品牌。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创新发展,已经有效地助推了黑龙江省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快速发展。
1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积极影响
1.1可以有效增加外汇收入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和国际性的综合产业。通过发展冰雪体育旅游业和冰雪体育竞赛表演业,可以吸引大量的国外旅游者和运动员到黑龙江省赏冰滑雪和参加冰雪体育比赛,外国运动员和旅游观光游客在黑龙江停留期间,可以通过各种文化、体育等的交流活动,让他们参与其中,流连忘返,使它们在黑龙江省消费,把黑龙江省的丰富地方特产和具有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带回国家,进行有效的宣传,使更多的外国人,喜欢黑龙江,渴望到黑龙江旅游观光,使黑龙江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走向世界,并吸引国际投资者,投资黑龙江的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有效增加外汇收入,从而有效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喜欢了中国,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喜欢到中国旅游,促进了我国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外汇收入节节攀升,黑龙江省冰雪体育旅游外汇收入,近几年也都以2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
1.2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国际性冰雪体育竞赛的承办,使国家和地方政府投入大量的资金,对冰雪体育运动场地、交通、住宿等等基础设施进行大力度的改造升级,对冰雪赛事和冰雪知识的广泛宣传,使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喜爱冰雪,是他们成为冰雪运动的参与者和宣传者。这些优质的冰雪体育设施,便利的交通,良好的住宿环境,必将吸引大批的国内居民到滑雪场滑雪,到冰雪大世界赏冰。随着我国小康社会的快速建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的生活习惯也正在悄然地发生着改变,人们更加注重健康、更加注重生活的质量,家庭收入中用于健身娱乐消费的比重日益上升。据资料显示,黑龙江省近几年参与冰雪体育旅游的人数和旅游收入,每年都以30%―40%的速度快速增长,冬季滑雪和洗寒地温泉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1.3带动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是一个综合性产业,他的生存和发展与其他行业密切相关,他们可以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开发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就需要优质的冰雪体育运动场地和器材,要有便利的交通,要有舒适的住宿条件,要有独具特色的饮食和购物场所,要有畅通的通信保障,要有完善的金融服务等等。因此,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可以有效地带动体育用品、交通运输、食宿服务、商业服务、邮电通讯、建筑、金融等相关产业的联动发展,进而带动区域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
1.4 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冰雪体育旅游属于综合性的服务行业,是以提供滑冰、滑雪器材和教练指导为主的,终极目标是满足旅游者在冰雪体育旅游活动过程中的需求,因而,它可以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由加拿大学者史密斯的系统模型理论可以推断出,旅游业每增加3美元的收入,就可以提供1个直接就业机会和2.5个间接就业机会。就业机会的增加,将使更多的人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必将促进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形成良性的区域社会发展。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向往到原生态的荒山、草原、河川等人迹罕见之处去放松心情,观赏大自然赋予的美景,这样就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乡村经济和社会的大发展。例如:1964年法国政府颁布实施了开发阿尔卑斯山雪资源的“冰雪规划”,“冰雪规划”的实施使阿尔卑斯山周边立即形成了全世界关注的滑雪旅游集聚地,每年的滑雪旅游都将给法国带来50亿美元左右的收入,使该地区的居民因此迅速过上了富裕的新生活。再如黑龙江省亚布力滑雪旅游区的创建,给尚志地区和黑龙江省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就业岗位、就业人数逐年增加,促进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冰雪体育文化产业的开发,有效地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2 冰雪体育文化产业发展对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关键词:产学研合作;现状;问题;措施
作者简介:陆秋娥(1975-),女,广西财经学院金融与保险学院讲师,广西高新科技产业投融资研究中心、广西投资研究院研究员,研究方向:投融资、保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9.58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9-139-03
产学研合作是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本科院校发展的重要途径,我国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一方面是指我国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它是以加强学生素质及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主要内容,以培养专业的应用性人才为主要目标;另一方面是指产学研合作的科学研究,它是以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为主要目的。由此看来,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是尤为重要的。产学研合作引起了我国教学界的高度重视,如何推进我国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深入发展,是我国教学界所致力研究的热点课题。
一、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现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特别重视产学研合作工作,以广西市场为重要的导向,并以各大企业为主体来促进广西的现代化建设。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产学研合作尤为重要,只有不断将产学研合作推进向前,并且将经济发展与科技研究密切结合起来,才能促进广西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保证广西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近几年来,广西地区的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与各个企业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地区内部的各大企业与高等院校的产学研合作有了进一步的深化。通过对广西地区经济的最新统计可以看出,广西地区各本科院校试验以及研究发展的经费支出明显增多,本科院校所发表的科学技术性质的论文也明显增加,其中有许多经管方面的学术性论文申请并且获得了国家专利。由于产学研合作取得了如此大的进展,广西地区的本科院校对产学研合作逐渐加大了重视程度,并且对产学研合作的环境进行了优化及创新。
二、广西地方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1.产学研合作的思想不够开阔
在普遍认为实施产学研合作教育对于培养应用型的本科人才必要性的同时,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对其客观性及其内涵的认识还没有达到一致,突出表现为将产学研合作教育等同于常规的生产实习,只是单纯的把产学研合作限定在技术这一狭小的范围内,把其作为一种教育观念的转变和教育模式上的突破还没有达成共识。在经济时代,对于地方学校来讲,深化教育改革就是要求培养出具备扎实基础、知识面较广、素质高、能力强的新型人才,所以,加强产学研合作并不只是单纯的技术上的加强。但是有些高校在实施产学研合作时,因为思想不够开阔,只是片面的强调专业对口,单纯的重视某一岗位的技能操作,没有真正地把培育学生能力和素质放在重要的位置,从而忽视了教学计划的目标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使得学生对于本专业所需要掌握的技能、价值观严重的受到限制。
2.产学研教育运行模式缺乏相应的针对性
当前,普遍认为较为典型的发达国家成功的产学研合作模式有以下几种:第一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这是由企业与学校进行签订协议,双方共同来培养对路的学生;第二是“X+Y”教学模式,前几年在学校组织下进行教学,主要是以完成理论为基础,后几年是在企业进行,以实习为主,参加各种活动,结合生产实际选择毕业的课题,并在学校老师的指导下共同来完成设计;第三是“学工交替”式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把整个学习过程分为几个阶段,由基础到专业循序渐进,使得课堂教学与企业的工程实践进行交替的一种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在确定产学研教育模式下,因为受到行政力量的影响较大,很容易忽视本校的实际情况,盲目的去模仿国外的成功模式,使得选择运行模式失去了存活的土壤。
3.缺乏完善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产学研合作对本科院校、地方企业、科学研究部门、政府部门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涉足,每一方都置身于不同的工作系统当中,并且都具备着自身的管理机构。这些管理机构不仅希望维护自身的利益,而且还希望促进各方的产学研合作,但是往往这两个方面会发生不必要的冲突,比如知识产权的问题以及成果所有权的问题等,产学研合作当中对知识流动产生较大影响的就是各方的知识产权的矛盾。本科院校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根本就在于利益,本科院校对产学研合作投入的主要是知识,因此,地方企业和各所本科院校都想控制知识产权,产学研合作当中,对于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一般都是通过学校与企业所签订的合约来安排的,这就必然会影响到产学研合作双方关系的和谐。
4.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产学研合作体系不够健全
广西地方本科院校不断的致力于推进产学研之间的合作,但是仍然缺乏健全的协调及领导体系。各所本科院校所颁布的相关政策绝大多数都是根据国家有关科技条例所制定的,没有确切的贯彻落实其中,针对性和具体性的政策太少,而相关性以及概括性的政策过多,并且大部分政策并没有推进产学研合作,仅仅是流于形式,这就导致了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不能有效的发挥指导思想的具体作用。此外,广西地区各本科院校没有对自身进行正确的认识,造成了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方向与经济领域所迫切需要的技术不一致,最终导致了理论知识与实践达不到良好的结合效果。
5.本科院校与企业资源不协调
广西地区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过程当中,本科院校和企业资源缺乏协调。本科院校的资源主要有教学资源、教师资源以及科学研究条件等,资源优势就是对人才的培养以及对人才的培训;企业的优势资源主要是具有精湛技术的工人、先进的技术以及先进的工作设施,以及应对市场变动、技术人才需求、经济发展的能力。本科院校的资源与企业的资源是互相补充的,但是严重的缺乏协调。近几年来,由于本科院校没有足够的科学研究资金和设备,而且缺乏积极投身于产学研合作的主动性,导致本科院校的科学研究水平偏低,不能有效的解决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此同时,由于本科院校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较低,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无法完成企业所分配的生产任务以及工作任务。
6.企业缺乏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提高高等教育的水平就必须要以企业为重要的依托,促进企业参与到本科院校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建设计划的实施以及学生就业分配的整个过程当中来,只有这样才可以提高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但是在实际当中,许多企业并没有积极的参与到本科院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与企业结合的管理部门也没有发挥真正的作用,而且由于产学研合作是由国家政府部门提出的,并非企业本身所决定的,这就导致企业缺乏参与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
三、推进产学研合作的有力措施
1.转变思想,坚持“全人教育”观念
当代产学研合作教育的目的及其人才的培养标准已经发生改变,不再是将合作教育限制在应用技术学科这一狭小的范围内,未来的趋势应该是“全人教育”。所以,我们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转变我国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思想,充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开展各种技术、知识、人才、信息、资产、管理的合作教育模式。需要确定“全人教育”的思想,培养能够积极面对各种复杂变化的复合型人才,提供学生各种机会和环境,多个领域和部门,而不仅仅是完成理论指导,或者最多只给予一个方面的实践教育。同时,应该注意宣传合作教育在发展学生爱好、兴趣、能力、专长和人格方面的价值,及其在学习期间人的工作经历对人的一生发展的影响,逐步建立起适应产学研合作教育的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社会竞争力。
2.加强对产学研合作的调节以及组织
一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广西政府部门的调节和组织作用,加强对产学研合作基础设施的改造,创建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条件,这样能够吸引更多的本科院校以及科学研究部门积极投入到产学研合作的工作中。另一方面,借助新闻媒介的大力宣传的作用,积极营造广西地区的产学研合作氛围。还有就是要促进中介服务机构的建设,并将中介服务机构的运转规范化,将产学研合作的交流沟通的平台不断的拓宽并且不断的完善。加强企业生产力来推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促进中介服务的建设发展;将广西政府部门的一些社会服务作用与中介服务相统一,通过一系列这样的方法来促进广西地区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3.创建本科院校内部组织管理机构
广西地区本科院校应该切实把产学研合作放在高校发展的重要环节当中,必须在本科院校的内部创建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来加强学校与外界企业的联系。组织管理机构应积极的为本科院校寻找能够进行产学研合作的企业,并参与到产学研合作的整个过程当中,将产学研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确保产学研合作的顺利进行。除此之外,本科院校还应该建立能够推进产学研合作的体系,并制定出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全面的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
4.多方面多渠道的筹集资金
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保证产学研合作的进一步发展,本科院校及企业应该借鉴我国经济多元化发展的经验,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方式,多方面、多渠道的筹集资金。政府部门对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在本科院校产学研合作发展当中存在着很大的主导性,政府部门不仅是产学研合作项目的资金规划的决策方,而且也是产学研合作规章制度的制定方,在产学研合作当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随着我国经济及社会的迅速发展,广西地区各企业已经逐渐认识到了企业与高校教育合作的重要性,主动的开始寻找与本科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的机会,并为本科院校提供先进的设备以及大量的资金,协助本科院校培养人才。本科院校也为所合作的企业单位提供相应的技术和专业人才,企业与本科院校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发展。在筹集的资金当中,社会团体为高等院校所提供的资金也是非常重要的,这些资金在本科院校的产学研合作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5.本科院校应提高自身的实力
本科院校本着为社会和企业服务的理念,将产学研合作策略切实的贯彻实施,只有在实质上为企业服务,才能加强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若想打响专业的名号,就必须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实力,利用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机会,锻炼专业学生的能力,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的自信心。此外,本科院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合作,不仅能够培养出企业所缺乏的专业人才,而且推进了本科院校实践教学的改革,最重要的是通过产学研合作,本科院校拥有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的实践活动找到了强大的后盾。
四、结束语
广西地区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应该审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扬长避短,在产学研合作中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从根本上去发挥学生的潜力,为广西地区经济的发展服务,并且为国家各个工作领域培养出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和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邵传芳.面向市场经济的产学研合作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2,(05).
[2] 刘须群、陈星.产学研合作问题研究综述[J].江西社会科学,2002,(12).
[3] 秦旭、陈士俊.产学合作的系统分析及运行机制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5,(05).
关键词:杜能原理;房地产区位
区位在房地产投资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这一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在房地产经济的著作中我们常常看到这一点。区位在不同的行业所占据的位置是不相同的比如对于与商品供给企业和广大商品的消费者都具有广泛联系的商业企业来说,距城市的中心区域较近,它需要的是有较高人流量,具有便利交通条件和密集消费群体的城市中心地区,这往往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障并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商业企业对城市中心地区的土地投标地租就较高。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土地投入的地理位置是否居中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其前、后序产业相互毗邻,要有良好的供、排水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以降低他的成本和城市扩张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而商业企业他要求距城市的中心区域较近,它需要的是有较高人流量的地区。
这样,城市中心地带就一般被商业企业所占用,并形成以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为主要经济功能的商业中心。而商业中心又可依照其功能层次和辐射范围,分成高、中、低不同的几个级别。而工业往往聚集在距车站、码头等运输集散地较近的地方向外辐射。
当然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土壤、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又如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社会经济因素,都会影响区位选择。
房地产投资区位的选择对不少开发商进行房地产投资时都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一方面他们面临土地价格的上涨过快和投资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又面临消费者收入增加缓慢的难题,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对房地产区位和价格存在更多挑剔。
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会得到很多理论如:杜能原理、同心圆理论等等。
下面我们通过这些理论来看一看房地产住宅投资区位的选择。
我们知道消费者在购房中主要考虑的是方便程度;当然这是人所共知的,由此我们想到了西方经济学的的一些理论如:杜能原理,在杜能原理中我们得到了公式I=(P- C-SK)Q;I定义销售收入、P农产品市价、C农产品成本、K为农产品交通时间耗费、S为运费我们将公式重新定义为
R=P- C-K我们将其R定义为购房后的时间效用、P为购房人每天可消耗的时间、C为购房后生活必需品的交通时间耗费、K为购房后的交通时间耗费(K实际上是两个变量我们在下面讨论)。如果市场价格P一定(一年内)在公式中有两个变量C、K,那么消费者在讨论购房时主要考虑的是C、K的问题了,这样我们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我们先来讨论C(C为购房后生活必需品交通时间耗费)。在一般家庭消费中生活必需品支出占有重要地位,而生活必需品交通费用支出却是不可忽略的。生活必需品在其他的文章中已交代的很清楚了,我要强调的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酒吧、餐厅和歌厅也走向百姓生活。当然在一些住宅一层的铺面出租也能满足一些消费者的需求,但对一些中层收入家庭来说这是不够的,因为对大部分中层收入家庭来说他们愿意到较有档次的地方消费,这合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对大多数开发商来说占有较多的中层收入家庭的市场就意味着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对于C(C为购房后生活必需品交通时间耗费)的理解我认为可以使用追求效率型模型,(寻找需求点与区位点间的总移动费用最大化――中值问题:总移动距离最小化的地点成为中值)目标函数
目的:使每个居民都能得到一个设施,其费用最小;最终居民与设施均达到效率最大化。
下面我们来谈谈K(K为购房后的交通时间耗费)。这里我们把SK定义为消费者关心的一些项目如:子女上学问题、到工作单位的交通便捷程度、到医院、到父母居住地的距离等等。我们先以子女上学问题为例来谈谈,假设子女上学问题在家庭中占主要地位,而需要照顾的子女一般为小学和中学。家长为子女选择就读的学校一般为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我们设它为B点、设居住地为A点、家长的工作地为C点。家长对上下班与接送子女所耗用的时间之和即为AB+CD,
AB+CD这一距离如何来确定呢,我们知道人保持某种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过长必然产生疲劳,从而就会放弃某种活动。根据测算,一般情况下儿童疲劳时间的极限为40-60分钟,成人为90-150分钟。普通人休闲步速为30-40米/分(我们还可以以公交时间、出租车时间来计算。当然要看投资人的目标市场的选择),那么我们得到150分钟×40米/分钟=6000米
一般这个时间为10-15分钟(12点下班到两点半上班减去吃饭午睡时间)。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B、C点的一个椭圆。在这个范围以内的任何一点都是较理想的。当然AB+CD所耗用的时间可以是代步工具所达到的。有人会提到寄宿学校,但我们都知道在这一时间无法达到的情况下是人们的被迫选择。
对于K(K为购房后的交通时间耗费)的理解我认为可以将投资方即将选择的区位看成是公共设施可利用追求效率型模型的目标函数
说明:被覆盖的最大化人口,可以从该区位所在的常住人口加上新建小区可入住人口减去空值。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以K为半径的圆。
我们在这里只说到两个因素加上其他的因素如到繁华的商业区、到医院、到父母居住地和消费者的其他偏好我们就可以构建出以下的区位,在这一区域的则不属于居住繁华区,即这一区域内为住宅的黄金区域,超过这一界限的对于消费者来讲效益递减。
对于商业物业来说若干个黄金住宅的区域就成了B、C点,B、C点构筑的椭圆也就成为商业物业的合理投资区位,而AB+CD所耗用的时间可以为在1-2个小时之间(星期六、日,一个家庭愿意耗用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曹振良.房地产经济学通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2]王春生.房地产经济学[M]. 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0).
由中国高等院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经济研究》编辑部和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2010年中国房地产学术研讨会暨高校房地产学者联谊会” 10月30-31号在浙江杭州召开。会议由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院长虞晓芬教授主持,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陈杰教授、《经济研究》编辑部常务副主编郑宏亮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张永岳教授分别代表主办单位致辞。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研究员作了“中国货币信贷政策和房地产市场”主题报告,深入分析了货币政策变动趋势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清华大学水利土木学院副院长、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刘洪玉教授作了“住房价格统计指标体系与住房价格研究”主题报告,对我国住房价格统计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探讨,提出了改进方法。北京大学不动产鉴定中心主任冯长春教授作了“城市化与房地产”主题报告,围绕城市化的内涵、趋势,城市化与房地产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介绍了研究成果。同济大学施建刚教授作了“以房价为核心的房地产市场分析”的主题报告,描述了住房价格“涨跌”的分析框架,并对住房价格走势及其影响因素做了探讨。浙江大学社会科学学部副主任、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贾生华教授作了“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动态与市场周期走势”的主题演讲,对当前宏观调控中的“限购令”、“房产税”等热点问题做了分析。华中师范大学艾建国教授作了“对完善经济适用房制度的思考”主题报告,对经济适用房制度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总结,并提出政策建议。南京大学高波教授作了“关于房地产税制改革的思考”的主题报告,对开征房产税带来的预期效果,实施难点做了分析。最后,浙江工业大学经贸管理学院虞晓芬院长做了“公共租赁房若干问题研究”的主题报告,对公共租赁定位问题、建设管理问题、进入退出机制做了精彩演讲。
本次大会共有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全国50余所高校、100多位学者集聚一堂,对提交的100多篇学术论文作了分组讨论与交流。小组讨论主题包括“房地产与宏观经济”、“房地产价格与波动”、“住房市场与住房保障”、“土地利用与土地管理”、“房地产金融”、“房地产开发与物业管理”、“房地产学科探讨与其他”。在学术论文研讨之外,大会还对房地产教育与教学问题进行了圆桌讨论,围绕“房地产投资与经营”、“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估价”等课题教学中的经验、问题进行深入、热烈交流。最后,经过论文评审委员会评审,确定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优秀论文,并颁发了荣誉证书和奖金。
[关键词] 房地产 区位 杜能原理 时间效用
区位在房地产投资中占很重要的地位,这一地位是不可取代的,在房地产经济的著作中我们常常看到这一点。区位在不同的行业所占据的位置是不相同的比如对于与商品供给企业和广大商品的消费者都具有广泛联系的商业企业来说,距城市的中心区域较近,它需要的是有较高人流量,具有便利交通条件和密集消费群体的城市中心地区往往可以在相当程度上保障并增加企业的经营利润。因此,商业企业对城市中心地区的土地投标地租就较高。而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土地投入的地理位置是否居中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与其前、后序产业相互毗邻,要有良好的供、排水条件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以降低他的成本和城市扩张引起的不必要的损失。而商业他要求距城市的中心区域较近,它需要的是有较高人流量的地区。
这样,城市中心地带就一般被商业企业所占用,并形成以商品交换和商品流通为主要经济功能的商业中心。而商业中心又可依照其功能层次和辐射范围,分成高、中、低不同的几个级别。而工业往往聚集在距车站、码头等运输集散地较近的地方向外辐射。
当然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有很多,如土壤、地形、气候、矿产资源等自然因素;又如市场、交通、政策、技术等,以及社会经济因素,都会影响区位选择。
房地产投资区位的选择对不少开发商进行房地产投资时都是一个很难抉择的问题,一方面他们面临土地价格的上涨过快和投资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有面临消费者收入增加缓慢的难题,这就意味着消费者对房地产区位和价格存在更多挑剔。
在西方经济学中我们会得到很多理论如:杜能原理、同心圆理论由伯吉斯(E.W.Burgess于1925年总结出来的)、扇形理论(Sector Theory)霍伊特(Homer Hoyt)于1939年创立的、多核心理论最先是由麦肯齐(R.D.Mckenzie)于1933年提出的,然后被哈里斯(C.D.Harris)和乌尔曼(E.L.Ullman)于1954年加以发展等。
下面我们我们通过这些理论来看一看房地产住宅投资区位的选择。
我们知道消费者在购房中主要考虑的是方便程度;当然这是人所共知的,由此我们想到了西方经济学的的一些理论如:杜能原理,在杜能原理中我们得到了公式
I=(P- C-SK)Q;I定义销售收入、P农产品市价、C农产品成本、K为农产品交通时间耗费、S为运费
我们将公式重新定义为
R=P- C-K我们将其R定义为购房后的时间效用、P购房人每天可消耗的时间、C为购房后生活必需品的交通时间耗费、K为购房后的交通时间耗费(K实际上是两个变量我们在下面讨论)。如果市场价格P一定(一年内)在公式中有两个变量C、K,那么消费者在讨论购房时主要考虑的是C、K的问题了,这样我们大家就一目了然了。
我们先来讨论C(C为购房后生活必需品交通时间耗费)。在一般家庭消费中生活必需品支出占有重要地位,而生活必需品交通费用支出却是不可忽略的。生活必需品在其他的文章中已交代的很清楚了,我要请调的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酒吧、餐厅和歌厅也走向百姓生活。当然在一些住宅一层的铺面出租也能满足一些消费者的需求,但对一些中层收入家庭来说这是不够的,因为对大不分中层收入家庭来说他们愿意到较有档次的地方消费,这合乎马斯洛需求层次论。对大多数开发商来说占有较多的中层收入家庭的市场就意味着占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我们也了解到生活必需品交通费用支出也在购房中起到一定的影响。
对于C(C为购房后生活必需品交通时间耗费)的理解我认为可以使用追求效率型模型,(寻找需求点与区位点间的总移动费用最大化――中值问题:总移动距离最小化的地点成为中值)目标函数 min Z=∑∑ aidijxij
约束条件:∑xij=1
yj―xij≥0
∑yj=P
xij=0,1;yj=0,1
式中,ai为地点i的需求;dij为地点i和地点j间的最短距离;
xij:地点i的居民如利用地点j的设施,则为1;否则为0;
yj:地点j布局设施时为1;否则为0
P为设施数
目的:使每个居民都能得到一个设施,其费用最小;最终居民与设施均达到效率最大化。
下面我们来谈谈K(K为购房后的交通时间耗费)。这里我们把SK定义为消费者关心的一些项目如:子女上学问题、到工作单位的交通便捷程度、到医院、到父母居住地的距离等。我们先以子女上学问题为例来谈谈,假设子女上学问题在家庭中占主要地位,而需要照顾的子女一般为小学和中学。家长对子女在选择就读的学校一般为教学质量较好的学校,我们设它为B点、设居住地为A点、家长的工作地为C点。家长对上下班与接送子女所耗用的时间之和即为AB+CD。
AB+CD这一距离如何来确定呢,我们知道人保持某种状态的时间是有限的,时间过长必然产生疲劳,从而就会放弃某种活动。根据测算,一般情况下儿童疲劳时间的极限为40分钟~60分钟,成人为90分钟~150分钟。普通人休闲步速为30米/分~40米/分(我们还可以以公交时间、出租车时间来计算。当然要看投资人的目标市场的选择),那么我们得到150分钟×40米/分钟=6000米
一般这个时间为10分钟~15分钟(12点下班到两点半上班减去吃饭午睡时间)。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以B、C点的一个椭圆。在这个范围以内的任何一点都是较理想的。当然AB+CD所耗用的时间可以是代步工具所达到的。有人会提到寄宿学校,但我们都知道在这一时间无法达到的情况下是人们的被迫选择。
对于K(K为购房后的交通时间耗费)的理解我认为可以将投资方即将选择的区位看成是公共设施可利用追求效率型模型的目标函数 min Z=∑∑ aidijxij和最大覆盖原理(指在距设施一定的范围内,尽可能向更多的居民提供服务为目的,即距离各设施一定范围内包含的需求地域最大化)。
目标函数 max Z =∑aizi――被覆盖的人口最大化
约束条件:∑yj ―zi≥0――能够覆盖地点i的至少有一个以上
∑yj=P
zi =0,1;yj=0,1
式中,zi:地点i被设施覆盖,则为1;否则为0;
yj:地点j布局设施时为1;否则为0
P为设施数
说明:被覆盖的最大化人口,可以从该区位所在的常住人口加上新建小区可入住人口减去空值。这样我们就的到了一个以K为半径的圆通过其他西方经济需理论如:
我们在这里只说到两个因素加上其他的因素如到繁华得商业区、到医院、到父母居住地和消费者的其他偏好我们就可以构建出以下的区位,在这一区域的则不属于居住繁华区,即这一区域内为住宅的黄金区域,超过这一界限的对于消费者来讲效益递减。
对于商业物业来说若干个黄金住宅的区域就成了B、C点,B、C点构筑的椭圆也就成为商业物业的合理投资区位,而AB+CD所耗用的时间可以为在1小时~2个小时之间(星期六、日,一个家庭愿意耗用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曹振良:房地产经济学通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6
[2]王春生:房地产经济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10
[3]曾诗鸿:西方经济学.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4]刘洪玉:房地产开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6.1
[5]李王鸣叶信岳祁巍锋:中外人居环境理论与实践发展述评
[6]李书友:城市商业规划与网点布局.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