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期刊支持:400-888-9411 订阅咨询:400-888-1571股权代码(211862)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安全质量管理体系范文

时间:2023-08-30 16:26:22

序论:在您撰写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安全质量管理体系

第1篇

中国经过近30年奇迹般的发展,从一个汽车小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和消费国,产业规模的扩大推动整个市场的资源和技术生态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连续超高速和非常规增长也潜伏着众多的隐忧,产能扩张和网点扩建的步伐明显超过了汽车工业自身管理能力的跟进。如果整个汽车工业的管理水平不能通过某些机制或手段加以有效的提升,这种脱节将会成为中国汽车庞大的产能和经销商网络的定时炸弹。

对于汽车行业从事质量管理研究的人士来说,改革开放的30多年在带来了质量管理水平快速提升的欣喜与兴奋同时,却又无法摆脱其中的郁闷、无奈和伤感。

一国经济的发达程度在本质上表现为该国质量管理的整体发展水平。我国汽车工业建立初期,依靠向前苏联部分引进,中国汽车罕见地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在整个二十世纪70~80年代,中国汽车的品质与国外相比,并不存在明显的差距。甚至说90年代,随着人均产量、产品技术水准和产品质量水平的齐头并进,中国汽车迎来了最美好的时期。

但是,2000年开始的市场爆发打破了这种均衡。

从此,中国汽车从200万辆到1300万辆一发不可收拾。而当人人都只关注规模本身,而不关注规模内涵的时候,中国汽车已经自觉不自觉的闯入了数量迷失下的“品质陷阱”的岔道。

当同一个车型2009年下线的产品居然不如1998年下线的产品的品质时,“催熟的猪身上割不出上品的猪肉”就成了现实,而对“肉质”进行节制的质量管理体系无疑反成了催熟速度的绊脚石。

去年开始多个厂家爆出召回事件重新引发了人们对“数量与质量”的反思,而当下,漫长的热议也到了要转入行动的时刻。

第2篇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食品安全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国内的一些高校陆续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在进行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还需要结合实践增加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知识的讲解。

 

人类食物生产规模的扩大,加工、消费方式的日新月异,储藏、运输等环节的增多,以及食物种类、来源的多样化,使原始人类依赖的自然食物链,逐步演化为现在由自然链和人工链组成的复杂食品链网。从自然链来看,在种植业生产中有机肥的收集、堆置、施用过程中可能将多种侵害人类的病原菌、寄生虫引入农田环境、养殖场和水体,进而进入人类的食品链。滥用农药或将其他有害物质通过施肥、灌水或随意倾倒等途径带入农田,可使许多难于生物代谢的有毒化学成分在食品链中富集起来。由于忽视动物保健及对有害成分混入饲料的控制,可能导致真菌毒素、人畜共患病原菌、有害化学杂质等大量进入动物产品,为消费者带来致病风险。而滥用兽药、抗生素、生长激素等制品,可因畜产品中残留在消费者体内长期积累,产生不良副作用。从加工链来看,蔬菜、肉、奶等易腐败的食品,在储藏、加工、运输、销售的多个环节中如何确保不受危害因子侵袭,是经营者和管理者始终要认真对待的问题。食品加工、包装中滥用添加剂也是现代食品生产中不安全的因素。在餐饮业,清洗不充分、病原菌污染、过量使用调味品、高温煎炸烧烤等会使一些危害反复出现。食品安全危害可能产生于人类食品链的不同环节上。认识处在人类食品链不同环节的危害因子及其可能引发的食品风险,掌握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是有效控制食品安全问题的基础。

 

随着近代食品工业的发展,以终产品为核心的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方法得到了建立与不断完善,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农业和食品产业的发展导致了食物供给与需求关系的重大变化,也使食品生产、贮藏、运输和消费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这些变化和发展对食品安全控制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各种食品安全现代控制体系应运而生,而且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一、建立和完善确保食品安全性的社会管理体系

 

食品安全已成为当今影响广泛而深远的社会性问题。加强对食品安全的管理控制,既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也是民族健康的保证。历史的经验和国内外的发展形势都说明,确保食品的安全性必须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管理体系,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对食品生产和供应系统所用的各种添加剂进行严格的风险评估。

 

随着农业和食品行业的发展,农药、兽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的种类、用量及使用范围急速增长,药物管理急待加强。加强药物管理的核心问题是建立适合我国情况的化学品风险评估和风险管理制度。风险评估一般包括危害物确认、剂量-反应评估、暴露量评估、风险评定几个不同的步骤。做好这些工作必须取得在我国具体条件下的相应数据,需要加大对科研院所的投入,培养或引进相应的人才。

 

2. 对食品安全风险实行环境全过程控制。

 

环境全过程控制是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系统的核心,即通过对生产过程的控制来达到食品质量和安全性的控制。为此要对生产全过程进行监测,并要确定这一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即找出对最终产品的安全性有影响的关键环节,改善操作管理,加强预防性措施,确保生产出的食品安全可靠。

 

3. 采用绿色的或可持续的生产技术生产安全食品。

 

过度依赖化学品支持的农业与畜牧业,在农业生态环境恶化、消费者安全意识提高的情况下,面临着改变经营策略和生产技术的挑战。可持续的农业技术或绿色生产技术的实施可为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贡献。

 

4. 制定严格的食品卫生标准和法律法规。

 

一个国家食品卫生标准的水平决定了该国食品质量与安全性的高低。我国制定了《食品安全法》、《产品质量法》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整顿和规范食品的生产和销售。但是食品的从业人员、消费者等对这些法律法规知之甚少。政府和企业的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大学里的食品相关专业应开设讲授食品标准与法律法规的课程。让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以致用。

 

5. 建立健全市场食品安全的检验制度,加强执法。

 

在市售食品多渠道来源及食品中可能的危害因子随时间地点而不同的条件下,仅通过生产、加工等过程的监测与管理还不能保障食品的安全可靠。加强食品市场管理,建立食品市场检验制度,是政府管理部门进行的另一项保护消费者的重要措施。加强这方面工作的法律法规建设和执法力度,以及相应的食品标准制定,已成当务之急。随着国际食品贸易种类数量的日益增多,相应的进出口食品检验问题也突出起来。

 

二、 食品安全卫生质量管理体系

 

企业要取得公众信任就必须有公众认可的管理模式及值得相信的证明材料,这就产生了各种认证;在一个庞大的生产加工体系中,实现精确管理,实现零缺陷产品,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是不可能实现的。在很多国际组织的努力下,逐渐形成了一些国际公认的质量控制体系。

 

1. ISO9000 质量管理体系

 

ISO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的简称。ISO9000系列标准是把组织和企业作为全球经济活动基本单位来定位的。这套标准的,使不同国家、不同企业之间在经贸往来与质量管理方面有了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同遵守的规范。标准重点关注企业与顾客的关系,要满足顾客需求,要持续改进,围绕这些重点,企业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同时第三方也以该标准来给企业打分,评价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事实上ISO9000目前已经成为衡量组织或企业质量管理水平的国际统一标准,通过了ISO9000认证,说明企业质量管理达到了基本要求,该企业产品有可信度。

 

2. 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

 

ISO14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继ISO9000系列标准后推出的一套环境管理系列标准,用于规范各类组织的环境管理行为。该标准的核心就是从加强环境管理入手,建立污染预防(清洁生产)的新观念;最大限度地合理配置和节约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维持和持续改善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环境。

 

3.良好操作规范(Good Manufacture Practice,GMP)

 

GMP是以企业本身为核心来考虑问题的,GMP要求食品生产企业应具备良好的生产设备,合理的生产过程,完善的质量管理和严格的检测系统,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包括食品安全卫生)符合法规要求。GMP所规定的内容,是食品加工企业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条件。

 

4.卫生标准操作程序(Sanitation Standard Operation Procedure,SSOP)

 

企业为了使其所加工的食品符合卫生要求而制定的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如何具体实施清洗、消毒和卫生保持的作业指导文件,把每一种卫生操作具体化、程序化,对某人执行的任务提供足够详细的规范,并在实施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检查和记录,实施不力要及时纠正。

 

5. 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zard Analysis and Critical Control Point,HACCP)

 

HACCP是一种预防性的食品安全控制体系,其宗旨是减少或消除食品安全问题。该体系强调在食品加工的全过程中,对各种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然后识别关键控制点,进而确定监控和纠正方案,是目前食品行业有效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管理方案。

 

6. 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食品链中各类组织的要求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可广泛应用于食品链内的各类组织,从饲料生产者、初级生产者,经由食品制造商、运输和仓储经营者,直至零售分包商和餐饮经营者,以及与其关联的组织,如设备、包装材料、清洁剂、添加剂和辅料的生产者。ISO 22000是在广泛吸收了ISO9001的基本原则和过程方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丰富和完善了HACCP,是HACCP在食品安全管理问题上由原理向体系标准的升级。ISO 22000是描述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要求的使用指导标准,又可作为认证和注册的审核标准,同时也是在整个食品供应链中实施HACCP的一种工具。ISO 22000的应用和推广将更有利于企业在食品安全方面进行管理。

 

食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要用发展的眼光、用系统的方法分层次、分区域、分品种建立我国的食品质量管理体系。同时要加强对院校专业学生的食品安全与质量管理体系意识的培养。国民素质的总体提高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本。

第3篇

(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营分公司乘务部,山东青岛)

摘要:地铁设施运营安全问题影响重大,在以往地铁运营中,常见扶梯伤害、车门伤害、站内摔伤等安全事故问题,严重影响市民出行安全,造成巨大损失。本文将从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角度出发,分析设备运营中安全管理基本原则,同时结合安全控制管理策略,分析质量管理对策。

关键词:安全;质量管理;地铁运营;设施

1研究背景

地铁是我国城市公共交通运输中的核心环节之一,地铁运行安全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随开通地铁城市逐渐增多,地铁客流量提升,地铁所面对的设备故障、秩序紊乱以及客流拥堵等安全隐患问题也相对突出。大部分地铁运营位于地下空间当中,其所处相对封闭环境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能力严重不足。当前阶段需要借助质量管理方式,加强对于地铁运营阶段的安全控制,提高地铁客运安全质量。

2安全控制目标下质量管理体系基本原则

2.1预防原则

安全事故的爆发具有突发性和扩散性,在地铁运营环境中影响巨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具备预见性,能够从预防角度出发,进行管理方式研究,保障地铁运营各项设施安全可靠。

2.2经济原则

随技术发展,地铁运营设施更加现金,运行原理更加复杂。在开展安全管控中,除了要提高安全防护的技术优势外,通常还需要投入相应的人力和物力,避免防护缺失或保护过载。而在质量管控当中,应当建立优化思想,在保证质量和管控能力的同时,实现最优化投入控制,发挥安全管控作用。

2.3协同原则

地铁安全事故的发生往往涉及到地铁多个部门、不同岗位人员。因此在开展质量安全防控时,应当强调内部部门之间的彼此协同,通过搭建协作关系,保证安全管控全面、立体。

3实现安全控制的质量管理体系策略

3.1创建安全隐患识别规范

地铁安全隐患一般表现为设备故障,地铁设备随使用时间增长,设备隐患和故障率也随之提高。在这一过程中,设备会表现出一定的异常现象,而异常现象则可以被视作是设备安全隐患征兆。目前在进行设备评估时,通常将潜在故障到功能故障发生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P-F间隔,其规律特征如图3.1所示。 

图1:地铁设备故障的P-F间隔规律

在安全管控的质量体系当中,应当明确故障识别标准,通过对P-F间隔的具体管控,来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判断风险具体影响,实现风险预防。

3.2建立互联网+管理平台

建立地铁管理专用网络平台,设定相应的管理目标,通过模块化安全管理方式实现管理运行。管理人员能够通过模块登录和历史日志等方式,对管理数据库进行写入和读取,并利用数据库分析,对安全事故问题的处理方式进行统计,最终形成面向具体问题的有针对性的管控办法。

3.3创建团队管理机制

以现代六西格玛管理为前提,进行地铁质量管理团队的组建。团队建设应当以部门协同为前提,通过团队协作和全体参与,形成一致的管理目标,保证部门之间信息户同、管理精准。后续工作中,管理团队通过不断组织培训,帮助团队成员形成管理思想和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第4篇

关键词:ISO9001 机械类实训基地 安全教育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3(c)-0233-01

实训基地是大中专(技工院校)学生进行实践训练的主要载体,是培养实用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有利于推动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和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有利于引导院校面向产业、企业需求调整专业结构和课程设置,促进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促进学生就业,对于加快工业结构调整振兴、创建创新型省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训基地已经成为高校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机械类实训基地不同于一般的实训基地,在实训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所以安全生产不仅是生产性企业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学校的机械类实训基地也是必不可少的。搞好安全工作必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切实把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学院机械类实训基地安全教学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学院要保证教师和学生在实训中不发生安全事件,就必须认识到提高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尽管各高校的安全教育培训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重教学、轻安全”思想的影响,安全教育工作并未真正引起各高校的足够重视,无论是教学员工还是学生在实训中的安全意识淡薄,自我保安能力较差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为此,我院在建立机械类实训基地的质量管理体系时,把安全控制程序放在重中之重来抓,贯彻校园安全实训各项方针政策,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努力实现学院的长治久安。

从2007年开始,德资企业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与我院合办的“订单式”中德合作(博世)班,在培训基地的运行与管理以及监控等方面引用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使得博世公司培训基地的日常工作建立在完整的规范、记录、表格、报告基础上,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工作都做到有的放矢,纠正和预防措施明确,学员在培训中,严格按照质量程序文件规范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使培训员工责、权、利较好地结合。学员的工作已经形成一种规范,从而降低了企业设备的安全发生率,降低了职业培训基地日常行政开支和工作成本,提高了实践教学服务质量和实训基地管理工作效率,节约了实训基地日常开支和成本,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有了显著提高,到目前为止,该培训中心的安全事件为零。

按照ISO9001标准要求和德资企业博世汽车部件(苏州)有限公司提供的意见,我校的机械实训基地建设应以实训安全、卫生与健康为依据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在一个安全、卫生与健康环境中学习和工作。机械类实训基地安全程序建设的主要工作是明确潜在事故和紧急突况发生的可能性,正确、及时、果断地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预防和处理潜在事故和紧急突况,避免对学生和教职员工的人身损伤,降低学院的财产损失,预防或减少可能伴随的环境影响,加强安全教育培训,确保学院实训生产安全。安全事故的发生,除了学员安全意识淡薄是其根源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员的自觉安全行为规范缺失、自我防范能力不强。应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坚持重安全意识、重安全规程、重安全行为规范、重细节养成;应以安全意识教育为先,以提高安全技能为重,以养成安全生产行为规范为目的;培养学员的安全行为规范,全面提升安全防范技能。

机械类实训的设备基本都是使用三相交流电的大型设备,大部分设备都是高速运转的,有很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基本都是大事故,轻则肢体损害,重则威胁生命;而且大型设备价格贵,动辄十几万,机械类实训基地可能发生的安全事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火警、群体性或个人重大突发事件,如学生抽烟引起油路着火引发的火灾等等。

(2)学生在车间操作时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3)从仓库运领取物料时乘坐电梯被困事故。

(4)操作设备时,发生的机械事故,如车床卷入学生衣袖和女生头发引起的事故,工件或刀具发出引起的事故,铁屑伤人事故等等。

(5)学生操作不当引起的机床电路短路,学生玩耍电源开关引发的事故等。

(6)交通事故,实训基地经常有运输车辆往来和叉车运送货物,学生在实训基地也要注意的交通事故。

针对机械类实训基地的特殊情况,我们在建设其质量管理体系中的安全控制程序,就不应该照搬体系,应该建立适合的安全控制程序。我校实训基地针对机械类实训基地学生的特点(该类学生男生比例大,比较好动,喜欢开玩笑,容易“玩笑”升级,引发安全事故)和老师的特点(师资不足,单人单岗,精神高度集中,难免有疏忽和照顾不周的时候)建立了我校的安全控制程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编写了《中德培训中心突发事件学生应急指导书》,建立和完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开展经常性的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活动。所有在机械类学生都要将安全生产教育纳入公共课范畴,确保一定课时,切实加强学生人身安全防范知识教育、岗位安全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机械类实训基地要加强现场实训安全教育,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提醒,规范实习学生的操作行为,确保实训学生的安全,维护实训正常的安全生产秩序。主要做四个工作,一个是编写操作指导书,保证每台设备一本,规范学生正确操作设备行为;二是做好日常规范宣传栏,该宣传栏也是放在场室入口处,宣传栏采用动漫形式反映场室规范,文字简明;三是做好场室的安全宣传,宣传栏内容包括急救措施、安全预防和逃生路线图,安全宣传栏安放在实训工场的入口处,宣传栏要色彩鲜艳,文字简明,便于引起学生的重视;四是做好监督工作,中德中心会不定时的安排人员对场室的规范、“5S”进行检查,在检查中排除安全隐患。

总之,通过积极有效的开展安全程序文件的设计,增长了学生的的安全知识,提高了学生的的安全防范能力安;除了要建立安全的程序文件以外,重要的是在于宣传和引导,让学生形成安全意识和观念,养成良好的工作行为态度和习惯,保障了学生安全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韦爱勇,王成端,周小波.试论加强在校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必要性[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06(3).

[2]刘芳丽.大学生安全意识及防范技能的现状调查和对策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3).

第5篇

[关键词] 药品质量;管理体系;关键要素

[中图分类号] R9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4)02(b)-0128-03

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医疗业务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和重要手段,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临床疗果,关系到人民的健康与生命安危[1]。药品质量管理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是医院药事管理中常规的、永久性的中心工作。笔者从卫医政发〔2011〕11号《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2]出发,结合等级医院评审要求和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实际,认为在医院内部,要保证药品使用安全、有效,就必须对药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构建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应重点注重3大关键要素。

1 建全综合监管机制

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包括购进药品、静脉配制、自制药品、加工炮制、调剂、煎药等多方面质量管理与控制,首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管理机制,它是实现全面药品质量管理的先决条件。

1.1 团队建设

各级医院应设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并定期对临床使用的药品进行监督、评价和指导;成立质量与安全管理团队,由科主任与具备资质的质量控制人员组成;成立专门的药品质量验收小组,由分管质量的主任、质量验收员、采购员、保管员组成,聘请专家一同验收加以把关。

1.2 完善机制

随着《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等法规的贯彻实施,应建立和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付诸实施,并定期考核和持续改进,不仅要制订医院药事综合管理、药品购销、加工炮制、制剂生产、处方用药等方面的质量管理制度,而且重点要完善各工作室组、各技术岗位、各技术单元的操作规程、工作制度。充分利用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系统,在科学分类、相关权限的控制、进销存管理、效期管理、处方审查等方面,加强质量管理与控制,规范管理流程。

1.3 建立长效机制,实行质量考核,落实岗位与职责

药品从采购进医院至发到患者手中,要经过很多环节,坚持应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岗位职责与质量安全指标执行,全面落实质量管理与改进制度,不搞一言堂,敦促每个人、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都参与质量监督,人人有责,人人有权,保证质量管理制度的贯彻与落实。

2 加强环节质量管理[3-5]

药品质量体现在药品生产、流通、保管、使用的每个环节,环节质量是医院药品质量管理重中之重。

2.1 采购环节

中医医院用药有自己的特殊性,中药饮片的用量较大且政府未规定统一进货渠道,医院可自行采取招标采购,严格审核药品生产企业及经营企业的资质材料,优质优价者优先,并请纪检监察、审计等对招标、开标、评标、定标及分标进行全过程监督。西药、中成药必须从政府网采购。

药品采购遵循“统筹规划、合理使用、加快周转、保证供应”的原则,既要保证临床用药又要防止积压。根据临床用药需要,合理编制采购计划,少量多批。严格执行审批制度,严防人情关系、个人主观武断,盲目进货。坚持质量为首、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价格合理的原则,做到“七不购”,即资质不全的医药经营单位的药品不采购;出厂时间过长的药品不采购;接近有效期的药品不采购;有严重违章的生产厂家所生产的药品不采购;疗效不确切的药品不采购;资质不全进口药品不采购;与治疗无关的营养保健品不采购。

对于新药引进和品种淘汰,应由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讨论,并经院办公会批准,纳入医院基本用药目录后,方可采购。

2.2 入库环节

入库验收是对药品品名、数量、等级规格、品质高低、产地来源的确证与认同,是保证药品质量的关键性环节。需入库的药品(包括销后退回药品)应经质量验收小组逐批验收,验收内容包括外观质量、包装标签、说明书和有关要求的证明或文件(如《生物制品进口批件》《进口药品注册证》或《医药产品注册证》、药品检验报告书、合格证)等。特殊管理药品应双人按上述方法进行验收,并检查至最小包装单位。为了满足质量要求,可考察几家药品供应企业,做到宁缺勿滥。有疑问时送药检室或药检部门进行内在质量的检验,确证无质量问题后方准入库,杜绝不合格药品进入医院。

2.3 贮存环节

由于中药大多为天然物质,极易变异;西药、中成药药品均具有明确有效期规定,对贮存条件亦各有要求。一般来说,医院的药品库房品种多、数量少,药品周转或快或慢,储藏时间因时、因病、因医生用药习惯而不同,给药品的储藏、养护增加了难度,所以,药品在进入库房后的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第一要做到合理分区,定位存放,中药饮片按入药部位或其他方法实行划区和定位存放,并按药物特性选择不同贮存方法。西、成药根据剂型或功用并结合药品性质分库储存,定位存放,在库区内应设立醒目的货位牌并严格执行色标管理。第二要科学养护, 保管员定期检查药库内防虫、防鼠、防蚊蝇等设施是否完好,换气扇、冷柜、空调、除湿机等设备运行是否正常;检查避光设施、防火设施是否完好;定期检查在库药品的储存条件,记录仓库的温度、湿度,如超标需进行温度、湿度调控。并根据药品的性质,确定好重点养护品种目录,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并做好养护检查记录。对常规品种,按月进行质量循环检查,并做好保管养护检查记录。严格按“近效期先出”“先进先出”“近效期报警”原则,作好效期药品管理。对因异常原因或库存时间较长可能引起质量问题的药品,应报请质量管理部门复查处理。对于特殊药品,严格按相关管理办法实行。

2.4 临方炮制环节[6]

医院中药房配方使用的饮片,大都由中药饮片生产厂家直接供应,但个别炮制品种由于用量太小,饮片厂没有供应。在实际工作中,医生根据病情需要常需要一些特殊的炮制品,而大多数单位并没有遵方调配,而是有什么发什么,违背了医院的处方应付原则,降低了临床疗效,贻误了患者的康复,这种现象不仅在规模小的药房或药店有所出现,甚至大部分大医院也时有发生,因此,要求临时加工的品种,调剂人员应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炮制,绝不能该制的不制、该捣碎的不捣碎或以此品代他品、以生品代熟品,造成“病准、方对、药不灵”的后果。

2.5 特色制剂生产环节

医院中药制剂是老中医临床经验的结晶,是中医临床疗效的保证,是中医特色和优势的体现。按理论,产品质量是设计出来的,而不是生产和检验出来的。要保证自制制剂的质量,必须严把原辅料、包装材料的质量关,制订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控制好每一个工序的质量,对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进行验证,严格按照工艺参数进行成分提取,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提高提取效率与质量,不仅要对生产过程进行动态监控,还要对批次之间进行动态监控,制订完善的质量标准保证各批次之间的稳定性,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2.6 调剂环节

药房是把住药品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如果调配中有错误或调配的药品质量本身有问题,除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外,尚会造成医疗事故。首先,必须严格执行调配操作规程,坚持“四查十对”,由主管药师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复核,严格双签名制度。同时,对不合理用药的处方,药剂人员可以拒绝调配。其次,对进入各调剂室药品除药库验收入库和出库把关外,各调剂室则按柜组落实质量管理责任,要求所有调剂人员调配操作过程中都要注意药品质量状况,还实行部门质量检查人员每日巡检和科室主任、药检室人员定期检查制度,发现变质或混用品种及时退回药库处理。

中药汤剂是中医临床应用最为广泛、使用率最高的剂型,煎药的器具、火候的大小、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药物放入的先后等与与煎剂的质量有关,直接影响其疗效的发挥。质量再好的药品如果煎煮不合理,药效也难以体现,因此,煎药室应制订和执行煎药的操作规程,并配备专门的中药煎煮质检人员,负责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出药汁等的控制,药料应当充分煎透,做到无糊状块、无白心、无硬心等质量检查。同时,进行煎药知识的宣传,使更多患者掌握中药的正确煎煮方法,使其发挥最大的疗效。

2.7 病区使用环节

病区药品是药品流通中的最后一个环节。病区药品管理工作由病区护理人员执行操作,但许多临床科室在实际工作中对药品管理存在认识不足、管理不规范、管理不严等情况,药品未按要求储存保管、不同批号及不同规格的同一种药品混装、药品基数与实物不符、过期或变质失效药品未及时处理、药品未分类、对特殊药品未按规定管理等现象时有发生,因此,医院应组织由主管院长、药学部、医务部、护理部等科室组成的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各病区的药品进行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协助病区药品保管、使用,使病区药柜管理制度化、规范化,保证药品质量及医疗安全。

2.8 临床药学服务环节[7-8]

围绕国家医改政策,构建以患者为中心,合理用药为目的,临床用药为研究手段,解决临床用药问题为核心的临床研究队伍,并随时与临床联系,收集药品使用各种信息。各临床科室应建立“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卡”,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要如实填报,药剂部(科)协助调查、分析、查找原因,及时妥善处理,共同做好安全合理用药的工作,这样可使全院医护人员都直接参与药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从而有力地保证了药品使用质量,杜绝质量事故的发生。同时,组织药学人员深入病区、社区,利用黑板报、电子显示屏、用药知识小册子、讲座等,对患者开展中药及中药合理用药知识宣传与教育,更好地保证用药安全。

3 重视药学人员素质[9]

药剂人员的素质和工作质量是药品质量的保证和基础,提高药剂人员的职业操守、业务素养、技术水平是提高药品质量的又一关键要素。

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中药专业技术人员“三基”培训,经常开展新知识、新技术讲座,使队伍始终保持进取意识和执行能力,提高整体素质和水平,不断强调职业道德教育和质量道德水准,增强质量管理的自觉性。

积极开展药学人才团队和梯队的培养。根据医院药学部门的实际情况,可从4个方面的进行团队培养,即药品采购供应与药品管理团队、药物临床应用研究团队、中药鉴定与质量控制研究团队、中药临方炮制与特色制剂研究团队,每个团队可有1~3个骨干力量。根据每个单位的特点和特色需要,制订培训、考核和激励措施,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内在潜能,给其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形成学术团队或学术梯队,使多数人都能独当一面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具有较强的质量控制管理能力,也可造就成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类治疗药物应用的专家,以期为药剂工作质量的不断振兴发展提供可靠的保证。

总之,药品质量管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动态过程,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药品管理的法律法规,提高医疗机构药品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水平和能力,深刻领会其精髓和实质,与实际工作有机结合在一起,用法律、法规约束行为、规范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能力和水平,严把药品质量关,确保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席云生.医院药品质量管理建设[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2(10):160-161.

[2] 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总后勤部卫生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Z].

[3] 张建良.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09,3(15):216.

[4] 高继红.医院药库的管理体会[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24):590.

[5] 赵瑞玲.贯彻国家药事法律法规加强医院药品质量管理[J].中国药事,2008,5(22):355-356,377.

[6] 艾伟霞,郑虹,冯晶.医院中药饮片的临方炮制[J].亚太传统医药,2012,8(11):185-186.

[7] 汝玲.我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2011,22(1):85-87.

[8] 张树春.药剂科在医院工作中的现状与未来展望[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9):170-172.

第6篇

关键词:质量管理体系;“PDCA”模式;消防安保;方法

中医学是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医学,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在长期医疗、生活实践中,积累总结而成的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丰富诊疗经验的医学体系。近年来随着祖国中医药学的日渐兴盛和繁荣,中草药的广泛使用,使得其库存消防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在企业质量管理中,国际标准化组织建立了一套标准用于指导组织运用过程方法建立质量管理体系。过程方法的优点是对过程系统中单个过程之间的联系以及过程的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这一方法概括起来就是“PDCA”模式,P代表计划,D代表实施,C代表检查,A代表改进,如图1。下面就运用这套方法,对加强中药材企业消防安全工作方法研究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整体谋划,确定所有要素

作为消防安保的主要负责人,应从全局角度出发,充分分析消防安保的所有要素,建立消防安保体系。全局谋划工作应重点做好以下几点:一是要对中草药从采购、运输、贮存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确定所有的过程要素、人员要素、设备设施需求,确定总的方针和目标。只有对整个过程流程非常清楚,才能根据系统任务需求确定相应的设备、人员和资金等资源进行配置;二是要经过对所有要素的分析,确定工作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国家相关消防等法律法规,以及中药材的特性,编制相应的作业指导书或者管理制度。只有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规章制度,健全详细的操作流程规范要求,才能做到法制而不是人治,同时能够做到清晰明了,详细准确,杜绝随意性和“差不多”思想。三是要根据规章制度法规加强人员培训,树立领导重视,全员参与的意识。任何规章制度的实施都是依据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从建章立制和意识培训两方面同步入手,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2 强化执行,做好监管记录

根据策划形成的制度,编制相应的记录表格和要求,做到以事实说话,通过记录完整反应整个消防检查、安保、演习演练等过程的执行情况。策划工作完成后,第二步将是执行制度的阶段,要做到将制度规章真正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去,光靠人员自身素质和领导日常督促是完全不够的。通过细化规章制度要求,建立起一套类似于质量管理体系的消防安保体系运行过程记录标准表格,可以很好的起到杜绝人员素质不足、责任心不强而出现漏洞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增强整个消防安保过程的可追溯性,分清责任,有利于进行事后的分析、总结和追溯等工作。

3 实施检查,发现问题,消除隐患

在体系运行过程中,第三个重要环节就是检查,可以说这个环节最为重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检查督导工作不仅能促使日常工作更有效地执行,还能分析查找安全隐患,发现漏洞。因此建议采取以下三种方式:一是借鉴质量管理体系管理评审的方式,每年由最高管理者组织进行一次全面的全年消防安保工作会议,对所有的要素进行一次全面梳理,分析查找上一年度存在的问题,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等;二是进行定期的内部审查,建立起一支专业的消防安全内审员队伍,每年定期组织进行至少两次细致的现场审查,以确定消防安保体系是否满足策划的安排,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以及组织自身规章制度的要求;三是设置专人对日常工作记录进行收集整理,对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将汇总分析的资料通过每年的管理评审向最高管理者汇报。

4 持续改进,不断完善消防安保工作

利用检查发现,认真查找原因,制定并落实纠正措施,进行举一反三。首先,应采取措施,对发现的不符合规章制度的问题进行纠正,使问题得以消除;其次,就是从根源上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是制度规定不详细、不科学或者是与实际情况不符的,就按规定更改规章制度,是资源配置不足的,按程序报请最高管理者提供资源,是人员素质问题的,就有针对性的加强人员培训。然后,根据问题和措施,对其他类似的环节进行举一反三,查找同类问题是否出现在其他地方,查找有无相关问题,从而做到发现一次问题,提高一次管理水平,使得消防安保工作呈螺旋形上升态势,管理工作得到持续改进。

第7篇

2010年至2012年安全事故情况

2010年至2012年,一共发生安全事故7宗,没有发生重、特大事故,每年的责任事故率、责任死亡率、责任伤人率均控制在省级考核标准以下。具体情况如下:

2010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总车辆数221辆,总行驶里程53.29百万公里,年度责任事故率0.03宗/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1.47宗/百万车公里;责任死亡率0.04人/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0.26人/百万车公里;责任受伤率0.04人/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1.56人/百万车公里。

201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总车辆数238辆,总行驶里程55.42百万公里,年度责任事故率0.03宗/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1.47宗/百万车公里;责任死亡率0.01人/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0.29人/百万车公里;责任受伤率0.05人/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1.55人/百万车公里。

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总车辆数235辆,总行驶里程56.18百万公里,年度责任事故率0.02宗/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1.48宗/百万车公里;责任死亡率0.02人/百万车公里,低于省考核指标0.28人/百万车公里;责任受伤率0人/百万车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