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数字教育大讲堂范文

时间:2023-08-29 16:28:41

序论:在您撰写数字教育大讲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数字教育大讲堂

第1篇

一、目标设定

如何有序推进“文化大讲堂”活动,使之收到实效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专业成长和学校长远发展是学校文化发展的重点。

立足于学生健康成长。一是通过开展“文化大讲堂”,丰富学生的课外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引导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汲取营养和智慧,快乐健康地成长。二是丰富文化积累,丰厚知识储备。从中领略人文科学、自然科学、伦理哲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丰富的意蕴、鲜明的艺术特色,促进学生在意、境、情、美、趣等方面受到熏陶,并由此获得深刻的教益。三是陶冶情操,促进学生人格成长。通过“文化大讲堂”这一平台,让学生与文化经典融合在一起,沉醉其中,使其内心变得宁静、美丽而和谐。

立足于教师专业成长。通过“文化大讲堂”活动,促进教师充分认识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的现实意义,增强其对中国语言文字、传统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帮助教师准确理解中外经典作品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文化经典赏析能力,提升教师的活动设计能力及文化品位,引领教师成为开展“文化大讲堂”活动的“中流砥柱”。

立足于学校长远发展。以“文化大讲堂”活动为载体,探索“感受文化经典,传承中外文化”的教育模式,创设浓郁的文化氛围,逐步形成“品语悟理·以情感人”的学校文化特色,打造学校经典文化品牌,培育学校文化底蕴,促进学校和谐长远发展。

二、探索实践

(一)“五大保证”,确保活动顺利实施

1.组织机构保证。学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为副组长,各学科中高级教师、省市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部分有特长的青年教师为成员的“文化大讲堂”讲师团。讲师团讲师每学期至少上一堂学科文化专题展示课。同时,成立“专家学者流动站”,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到“文化大讲堂”客串讲座。此外,结合校情,面向学生发出倡议,制订“文化大讲堂”活动的实施方案,明确活动目的,确定活动内容,保证活动时间,做到有组织指导,有目标要求,确保活动开展持续有效。

2.活动内容保证。授课讲师自选课题,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精心设计讲稿,其内容包括政治军事、科学技术、历史人物、天文地理、环保卫生、音乐美术体育等。同时,还倡导讲师在授课时做到故事化讲述、影像化呈现、脱口秀展现,努力实现学理性、实用性、趣味性并存,追求学术创新,鼓励个性张扬。

3.活动时间保证。要求在校高中学生,在进入高三总复习之前,至少参加10场文化选修课学习,并按相应次数计算学分,载入学生学业档案。为提升“文化大讲堂”的教学效果,充分利用每周六下午和晚上两个时间段,每周4场,每场课时长约90分钟;根据讲师授课课题和学生意愿安排学生听课,并邀请部分家长一起听讲,引领学生和家长共同走进“文化大讲堂”,分享中外文化大餐。

4.评价机制保证。一是过程评价。对授课讲师的授课内容、方式、效果等跟踪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授课讲师年度考核、文明班级评比、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建立“行政干部检查、年级组长督促、任课教师到场”的有效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二是激励评价。建立“以激励为主”的评价机制,对讲师进行“优秀讲师”评选、发放奖金、颁发证书,对学生进行“每月之星”评选、“生活知识”考试、“国情县情”测试、颁发奖状等,激活师生走进“文化大讲堂”的热情,充分点燃讲师的演讲激情,提升学生的聆听与感悟效果。三是分层评价。其一是分学段,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安排相应的学科讲师授课,并按不同的评价内容、目标,设置相应的评价表格,要求学生现场给授课讲师打分评价,及时将学生的评价结果反馈给授课讲师。其二是分等级,分学科学习特长生、优秀生、合格生三种类型,学科讲师分门别类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以满足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5.师资培训保证。通过制订学习计划,开展小型多样的竞赛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训教师,为全面推进“文化大讲堂”活动提供人才保障。只要有关“文化育人”的教研活动,尽可能地安排教师参加,并要求参训教师回校后对其他教师进行“二轮培训”。同时,定期举办“文化大讲堂”教研交流,利用周二、周四的下午第三节课组织教师观赏“百家讲坛”,并交流探讨。

(二)形式多样,推进活动纵深开展

于都二中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活动形式和活动内容,充分调动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推进“文化大讲堂”活动纵深开展。

1.学科渗透,分享文化大餐。语文大讲堂《从幽默中学语文》《幽默艺术——试析小品的语言特色》《红楼奇葩,绝世而立——从女性角度解读王熙凤》凸显语文争奇斗艳的语言艺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数学大讲堂《数学与生活》《璀璨的数字文化》《数学史话》彰显数学的独特魅力,带领学生走进神奇的数学王国。综合大讲堂,既有享誉世界的国粹文化大讲堂《浅谈中西文化差异》《中外文化的交流与碰撞》《京剧脸谱》,还有浓郁乡土文化气息的音乐大讲堂《戏剧欣赏》《指挥与合唱艺术》《古今话于都》,又有洋味十足的西方文化大讲堂《爆笑学英语,谐音记单词》《英语与英语文化》《品英文电影,悟人生哲学》,更有宣传社科知识的大讲堂《“”的趣事轶事》《留下的宝贵财富》《中国外交现状》,探索奥秘的科学大讲堂《生命的起源》《中国的探月工程》《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流动着运动音符的体育大讲堂《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引领学生品读传统文化,让他们真正享受到精妙绝伦的文化盛宴。

2.活动浸润,汲取文化营养。一是开展“课前吟诵”活动。采用“见缝插针,积少成多”的方法,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课前吟诵”,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二是举行“特色手抄报”编写活动。每学期编辑一期特色手抄报,引导学生搜集资料与设计版面,将有关高尚品行方面的知识、故事、名篇佳句等编辑成手抄报,并评选出最佳手抄报。三是开展“亲子互动”。发放《走进“文化大讲堂”倡议书》,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向家长介绍学校开展“文化大讲堂”的目的、意义以及目前取得的成效等,学生及家长与讲师互动,增进了解,沟通情感,共同成长。四是举办“文化大讲堂”模拟演讲活动。每学期至少举办两次“文化大讲堂”模拟演讲活动,引导学生模仿学校“文化大讲堂”中讲师的演讲技巧,并从中体会:讲师的执着——一次准备、二次试教、三次研讨,不厌其烦;讲师的用心——从选题到开讲,查找资料、分析筛选、整合创新,每一个过程都走得非常坚实;讲师的智慧——凝聚产生力量,创意来自团队。在交流碰撞中产生灵感,在研讨分享中生成作品。

3.环境熏陶,形成聆听期待。一是精心打造走廊文化。于都二中的“走廊文化”力求每层教学楼兼顾一个时代的传统文化特点,按楼层、按年代悬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传统文化精品。整幢教学楼浸润在经典馨香之中,成了走进经典的门径,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二是丰富班级文化内容。在全校进行创新班容布置,设置“文化角”,展示学生默写或创作的诗文作品、每周一星等;黑板报留有一定空间开辟“诗文赏析”“经典佳作”等栏目,要求每周有更新;以诗文形式提出鲜明的班级口号,或张贴名人肖像、佳作等。

三、经验与反思

(一)活动开展有声有色。一幅幅“经典诗文画”、一份份“特色手抄报”、一首首“幽默打油诗”的精彩展示,为班级“文化大讲堂”的成功举办开辟了崭新的天地;以“感恩教育”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给“文化大讲堂”赋予了新的内涵;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汇报演出中,全校师生全面展示了“文化大讲堂”活动中取得的成果,演出现场成了师生共同的心灵之旅……

(二)学生素养有所提高。学生走进“文化大讲堂”,了解经典文化,激发学习兴趣,提升了表达能力。有的学生在作文中能够引经据典,阅读和写作水平悄然提高;学生在经典文化、高尚情怀的熏陶感染下,懂得做人的道理,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行为习惯大为改观。

(三)竞赛考试喜获佳绩。于都二中的“文化大讲堂”犹如一座百花园,深深地吸引着学子们,为学生开启了一扇可以触摸中外文化的窗户。“文化大讲堂”宛如一种催化剂,催生出喜人的成果。一年来,该校学生获得国家级奖项18人次,省级奖项146人次,市级奖项252人次。特别是罗婷和朱莹华同学接连获得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最高奖——“恒源祥文学之星”,程能杰同学成为该县第一位少年大学生。2012年该校丁玥同学以626分的成绩夺得全县高考文科状元;高艳同学高考语文136分,取得语文单科全县第一;高三文科语文平均分在全市排名第一。

(四)教师素质得以提升。一年来,教师登台讲课的自觉性不断增强,形成了互相听课评课、沟通交流、取长补短的浓厚氛围,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醇化道德人格、积淀文学素养,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此外,教师申报立项的国家级课题8个、省级课题19个、市级课题38个;在省级以上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6人,参加市级课堂教学比赛获一等奖16人;6人被市政府表彰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3人被省政府表彰为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教师撰写的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交流达270篇。

第2篇

关键词:健康教育;新媒体;微信公众平台

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媒体形态[1],健康教育工作者要积极利用新媒体进行大范围、有效的健康知识宣教。因此,要鼓励健康教育工作者使用微信,加强对微信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微信这种新媒体的使用方法,进行成本低、覆盖面广的健康教育[2]。在微信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开通了“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天津健康教育”官方微信主要各类健康教育信息,“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主要健康讲座现场信息、健康讲座视频。这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加强了传统传播方式与新媒体的融合,完善了天津市健康教育体系。为了解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官方微信使用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研究,为微信健康教育方式在全市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本次研究以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开通的“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为对象,收集其创建以来的全部数据信息,分析公众通过使用这两个平台获取健康知识情况。同时讨论如何使健康教育形成一个立体的多元的传播体系,建立更符合公众需求的健康教育模式。

1.2方法

收集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天津市健康教育中心“天津健康教育”“天津健康大讲堂”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数据,对公众关注情况、微信内容阅读情况及反馈信息等进行分析。

2结果

2.1“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

两年来,“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呈明显上升趋势(见表1)。

2.2“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内容阅读次数

对“天津健康大讲堂”微信内容阅读次数,按照从图文页阅读、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5方面进行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从图文页阅读次数最多,微信收藏次数最少。

2.3“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见表3)

表3显示,两年来“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公众平台关注人次呈明显上升趋势,从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关注人次逐月上升,2016年2月关注人次突增,随后出现人次的高位波动现象。

2.4“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内容阅读次数

按从图文页阅读、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5方面,对“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内容阅读次数进行统计,结果显示从图文页阅读次数最多,达697983次,微信收藏次数最少,为1465次。阅读次数从高到低分别为从图文页阅读、从朋友圈打开、从公众号会话打开、分享转发、微信收藏。

3讨论

3.1借助新媒体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对疾病预防控制宣传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健康教育中心可以借助报纸、广播、电视、网站、微信、微博等大众传媒工具,大力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和疾控中心对外服务项目等。微信在现阶段被广泛使用,在健康宣教方面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经统计,本中心两个微信公众平台关注者达23575人次,通过开设疾控动态、疾病预报、健康教育、卫生法律法规、有关政策信息等专栏,方便基层群众和职工获取卫生知识,了解最新疾控工作动态[3],为提高公众健康素养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3.2微信公众平台的特点

(1)微信普及率高且使用方便,具有比传统传播媒介受众更广、针对性更强等特点。2016年2月由于本中心开展了一次健康素养巡讲师大赛活动,“天津健康教育”微信关注人次出现突增现象,达28328人次,至2016年6月一直处于高关注度状态。可见,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可以吸引微信关注者,虽然需要投入较多人力物力,但能有效拓展健康教育范围,效果较好。(2)微信可以传递文字、图像、音频、动画等信息,形式多样且新颖,与传统利用文字或图片的健康教育模式相比,更容易被公众接受。关注者可以通过直接阅读、朋友分享、收藏等多种途径了解微信内容,关注健康信息。调查结果显示,仅从图文页阅读一项两个微信平台达到733656次,另外从公众号会话打开、从朋友圈打开和分享转发达到183060次、227447次、44265次。这表明微信公众平台使健康宣传教育成本大大降低,并达到广泛传播的良好效果。

3.3微信公众平台在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优势

当今网络信息传播迅速,内容纷繁复杂,真伪难辨。官方微信公众平台的开通为公众辨别信息、去伪存真提供了科学依据,可以有效减少伪科学对公众的不良影响。微信平台还具有用户投票、问卷调查、用户留言等功能,改变了传统的单向传播模式,能够及时有效地收集用户反馈信息,了解公众需求,丰富传播内容。此外,微信的应用也增强了健康教育信息的时效性,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开展二次传播更加便利。随着新媒体健康教育战略的提出与实施,健康教育工作曾面临的人才力量薄弱、健康教育手段缺乏创新、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技术能力低的状况均得到了有效改善。但面对现阶段健康教育经费短缺的难题,怎样用最少的人力、物力来扩大健康教育的影响力,提升公众健康素质,是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健康教育从业人员规范化培训,对其综合能力(包括新媒体使用、工作方法、人际交往沟通、组织管理、调研、科研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此外,健康教育内容要具有科学性、需求性、新颖性、兴趣性等特点,让更多的人受益。同时,建立以政府或健康教育相关机构为主导的信息平台,传播权威的前沿的健康知识,打造一个更先进、更开放、更具有时代特征的传播系统[4,5]。

参考文献:

[1]胡洋,刘秀荣,魏娜,等.北京健康教育微博体系初建参与者网络及微博使用习惯的现状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4,30(8):706-708.

[2]张艳,沈调英,王兆钢,等.应用微信平台开展健康教育的实践[J].浙江预防医学,2016,28(1):90-92.

[3]董秀晴.推进“疾控文化品牌”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3(1):35-36.

[4]刘松涛.社会化媒体概述与发展趋势[J].科技信息,2014(3):290-291.

第3篇

校本研修是由学校根据发展目标,自行策划、组织实施的面向全体教师的培训活动,它虽然有别于以通识培训、学科主题研修为主的市、区级培训,但这并不意味着校本研修可以放任自流,它需要区域和学校双方的共同协作和充分互动,需要科学的专业指导和规范的过程管理。因此,作为教学业务部门而言,不能把校本研修看成是学校的事情,不能忽略区域活动对于校本研修的影响与支持。有鉴于此,我们以“四个结合”作为优化校本研修模式的重要抓手,努力使区域活动成为支持、引领校本研修的重要平台。

一是与区级活动相结合,开启校本研修新篇章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有力的支撑,是提升教育内涵的有效途径,校本研修的实效决定了学校教育教学和教师队伍建设的质量。近年来,越城区以解决教师日常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通过“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校本课堂建模”等活动的开展,把学校办学理念和教师文化融合进校本研修,以此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1.以“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为平台,提升研修活动影响力

教育学术大讲堂由越城区教研室主办,学校(或学科)申请承办,采用专家讲学、学校讲演、教师讲解的方式进行的学术性活动。自2011年7月以来,我区已经举办了24期“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

例如,2014年4月8日,第22期“曲水流觞・教育学术大讲堂”在群贤小学举行,浙江教育报记者池沙洲作了题为《我们这个时代的阅读》的学术报告。池记者围绕“学校整体推进阅读与教师个体阅读相结合”的校本研修工作的主题,从教师的阅读内容、阅读时间、阅读场所、阅读载体等方面深入剖析教师的阅读现状,并对如何进一步丰富读书内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出了建议。这次讲座对促进各学校的阅读能力产生了深远的作用。

教育学术大讲堂的举办体现了区校联动的特征,大讲堂既可以是全区性的综合活动,也可以是区校式的专题活动。承办方通过围绕学校校本研修的中心工作确立活动主题,精心设计内容,广泛选请专家。得益于校本研修组织策划的方法与技术的改进,参与活动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激发,研修活动也就更具实效性。同时,区教研室非常重视活动资料的整理与编印,并提供给有相关需求的学校,这样在扩大活动惠及面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活动的影响力。

2.以“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为载体,探索校本课堂建模

越城区教育局于2013年初提出并实施了“新优质学校推进项目”,而“校本课堂建模”则是区教研室为推进该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举措。

例如,秀水小学的“润泽课堂”就是本着“生本”“生态”“生活”“生长”的理念,通过“润泽课堂”的实践,进行教学方式转变研究,不断改进课堂教学的方式,从而使课堂充满倾听,体现对话互动、多边合作;充满智慧,饱含情趣与诗意;充满思维挑战,闪烁灵光;充满生命气息,体现文化浸润。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就像呼吸与脉动那样柔和自在,并最终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

又如,元培小学以“尚美教育”为支点,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努力构建尚美、灵动的课堂。为达成“尚美”教育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实践尚美教育理念,优化教学结构、教学语言、教学情感、教学手段和课堂板书,积极追求尚美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美启美,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

项目实施1年来,第一批9所实验学校在区教研室的组织下开展专题研讨,并以“校本课堂建模”为抓手开展校本研修。学校坚持“聚焦课堂”,从提高教学艺术开始,将校本研修与教学改革联系在一起,努力提升教师的执教能力、专业素养和学生意识,凸显了校本研修的本色。

3.以“理念与文化相融”为方式,创新校本研修特色文化

采用“理念与文化相融”的方式,以教育品牌联盟、镇域教育共同体、农村完小委托管理、跨校教研组结对等为抓手,把学校精神、办学理念、教师文化和校本研修融合在一起。

例如,陆游小学,是鲁迅小学教育集团和热诚小学的联盟学校,在两所名校的指导帮助下,以“诗香词韵,和合能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题,着力打造“诗意课堂”。通过诗化情景的营造、诗集课程的开发、诗人才艺展示等活动,让教师充分享受教学生活的诗意之美。塔山中心小学与稽山小学的“和雅教育”,北海小学教育集团的“博学厚德、海纳百川”,锡麟中学的“读书明理、修身养心”,培新小学的“棋道无形、润物无声”等主题引领下的校本研修活动,都是彰显学校办学理念、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促进学校内涵发展的有效探索。

这样,从教师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双重视野来推进校本研修,不仅使区域内优质的教育资源得到了统筹利用,而且还让校本研修的特色文化得到了传承创新。

二是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开创校本研修新模式

越城区很多学校注重把教育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焦点问题转化为教科研课题,并以此作为校本教研的主题。我们认为把校本研修与课题研究相结合,有助于凸显校本研修的问题导向,促进教师反思,同时还可以把研究成果转化为校本培训课程,提升校本研修质量。

如袍江中学分别在七至九年级进行了《初中数学课堂“问题串教学”教学模式实践与研究》《初中英语“三学三练”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研究》《初中科学“思维探索型”实验教学模式的实践与研究》的项目研究。学校沿着“问题即课题―分析即科研―解决即成果”的务实之路,以教改项目研究为载体,以课题研究为轴心,既深化了校本教研,又实现了“人人都有课题”的教改目标。

学校立足实际,采取多种方式促进教师参与研究;教师选择自己教学中的真实问题,结合日常教学活动开展研究。研修遵循“从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思维轨迹,通过过程反思和成果共享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激发教师研修的热情,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三是与网络研修相结合,开辟校本研修新渠道

2013年8月,柯灵小学等4所学校被教育部国培办列为“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项目”的试点学校。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利用网络特有的功能和优势,传输包括文字、图像、数据、视频等形式的教育教学研讨信息和资料,达到对教师教育思想、教学方法的交流、碰撞、感知、整合、改变以及提升,开辟了一条校本研修的新渠道。

以柯灵小学为例,学校依托国培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创建了学校校本研修社区和各学科协作组研修社区,并以“成立组别,搭建网络交流窝;选择主题,提高网研把握度;注重跟进,关注网研评价力”三个维度为目标,努力提升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融合的质感。正如研修处主任所言:“自从参加国培办试点引领性网络研修之后,全镇各学科的网络教研总能在悄然之中让教师的教学思想最大范围地被传播、碰撞和采纳。研修超越了时空限制,化整为零,灵活性很大,不仅方便了不同学校、不同住处教师们的交流,也避免了因大规模的集中教研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呈现出了校本教研另一道亮丽风景。”

四是与数字校园建设相结合,开拓校本研修工作新亮点

数字示范校园建设是浙江省“十二五”期间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重要抓手和有效载体,旨在通过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主流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教学、教育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越城区被国家教育部列为第一批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单位的有鲁迅小学教育集团,还有1所省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5所市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3所区数字化校园示范建设学校,已经初现国家、省、市、县四级数字校园示范建设体系。

以鲁迅小学教育集团为例,从2013年开始确立了《开垦一方小学数字课程的“百草园”》的工作主题。学校遵循“让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充分享受课程的权利”的课程观念,将“百草园”网络课程建设的筹划与开展校本研修整合,积极推进蕴含鲁迅文化精髓的“百草园”微课程开发与应用,设立了三味书屋、朝花夕拾、疾风野草、水乡社戏、现代闰土、“风筝”记忆、上天入地、童年如画等8大内容板块,强化鲁迅文化特色课程内容建设。目前,学校已建成40余门微课程,并在“百草园”数字微课程平台正式上线,为学生创设了可以充分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数字化学习环境。在数字示范校园的建设过程中,微课程开发已经逐渐成为了校本研修的新方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路径。

第4篇

1.公益性与普及性

由于社区教育的公益性质,社区教育品牌往往通过免费、无偿地为社区市民提供学习场所、学习内容、教师等资源的方式开展各类学习服务活动。同时,社区教育品牌遵循着大众普及原则,能够根据社区广大基层市民的学习需求设计学习内容与活动,从而吸引市民积极参与终身学习。

2.示范性与辐射性

之所以被称之为社区教育品牌,它能在各类市民终身学习活动中起到榜样、引领作用,能够在各类社区教育活动中成为典范。社区教育品牌的学习内容是积极、健康、丰富的,学习活动形式是机动、灵活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为市民提供各类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最终的学习效果能够促进市民终身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升。同时,社区教育品牌相关学习服务活动的参与及受益人群是广泛的,能够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覆盖率,具有较高的满意度,并且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知名度和社会效益。

3.特色性与持续性

社区教育品牌能够结合所在区域资源优势,从区域社会、文化、经济发展条件出发,基于本土文化和特色,充分发挥区域自身特点,使其整体品牌优势及效果具有不可替代性。此外,社区教育品牌能为广大市民提供连续学习的平台,其开展的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有效衔接,其建设过程依据一定步骤有序开展,具有不断创新的动力,且持续对市民素质提升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社区教育的人本价值、文化功能和服务功能。

二、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实践个案

在实践中,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主要涉及“应该建设成什么”或“按照什么标准建设”等诸多问题。包括北京市在内,目前,全国多地都在较大范围内开展了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和评选工作。“国子监大讲堂”是北京市东城区依托北京大学丰厚的国学人力资源及国子监、孔庙悠久的文化资源优势,打造的面向社区百姓的、大众的国学系列讲座活动;“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是北京东城社区学院面向市民推出的专题健康讲堂系列学习活动。它们作为首都终身学习品牌,经过多年的实践,各自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作体系,其建设过程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一)定位与思路

经济学领域中的品牌定位主要是为特定品牌确定一个适当的市场位置,以争取消费者的认同。作为社区教育品牌也是这样,定位是品牌建设的前提,基于此才能树立一个明确的、符合学习者认同的形象,形成自身的特色,并为后续的建设工作指引方向、提供思路。在建设定位基础上,社区教育品牌应有先进的理念和清晰的思路,体现未来发展方向,建设理念和思路的设计是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关键,它直接关系着市民终身学习需求是否得到全面满足,关系着品牌建设持续、长远的发展。“国子监大讲堂”在建设之初,确定了公益性、继承与创新性相结合的建设理念,在向市民免费提供国学课程的同时,普及中国文化的精髓。“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以弘扬传统中医药文化为根本理念,围绕中医养生,讲授传统中医药常识,推广中医养生精髓,展示传统中医奥秘。这两个社区教育品牌之所以能够保持平稳发展的状态,其定位是明确的,分别基于国学和中医两个主题,针对具有不同文化知识背景的市民学习者,进行普及式的文化和传统学习活动,并非单纯传授高深的知识,主要以实际应用为主,这恰恰符合了广大市民的学习需求。根据定位,两个社区教育品牌也制定了建设思路和规划,并根据市民听课反馈调整具体计划和目标,保证品牌的建设工作能够有的放矢。

(二)条件与保障

条件与保障涉及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的因素,主要包括组织、制度、经费、队伍等方面。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需要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负责,需要建立起合理、健全的管理机制与制度,需要充足的经费投入,以及具有较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的专家、教师和管理服务人员的参与。因此,社区教育品牌不仅可以集中区域内的有形和无形的教育资源,而且还能使教育机构在更大的范围内实现与非教育机构的通力合作和资源共享。“国子监大讲堂”在组织上分设课程开发组、基本建设组、运行机制研制组,分别由北京市东城区和北京大学的相关人员组成,明确的组织机构使政府部门、教育部门、文物部门等参与方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形成了管理有序、分工明确的工作机制,实现了行政部门与高校的成功合作。“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由北京东城社区学院负责该品牌的策划、组织、管理、实施,特设了课程开发团队、教材编写团队、技术支持团队等,保障了社区教育品牌的顺畅运行。在师资队伍上,“国子监大讲堂”的讲师团由北京大学知名教授组成,“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的师资团队来自北京中医医院,两个品牌的主讲教师均能够照顾到受众群体,使市民学习内容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在制度建设方面,“国子监大讲堂”和“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都分别建立了教学管理制度、课程开发制度、学员管理制度、学习激励制度等,使管理工作走向了有序化、规范化的轨道,保证了社区教育品牌的质量。同时,两个社区教育品牌每年都有一定的社区教育专项经费支持,用于教师讲课、课程开发、课程后期制作、教材编印等方面,但是在经费投入上仍然以政府为主,因此,还需要探索通过引入社会、企业、市民等不同渠道和主体的多元经费筹措渠道,确保社区教育品牌的运行和推广。

(三)内容与方式

打造一个企业品牌,必须要有好的产品。相对于社区教育而言,内容与方式最能体现社区教育品牌的核心,主要涉及社区教育品牌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价等。品牌的影响力可能是巨大的,这就要求社区教育品牌的学习内容必须积极、健康、新颖。对于学习活动的组织而言,应该能充分针对市民的现状,合理运用探索学习、在线学习、移动学习等多样、灵活的学习方式调动人们的广泛参与。学习评价是一个集学员管理、学习激励、评价方式于一体的系统。社区教育品牌只有建立市民学习信息档案系统,做好市民学习记录,才能实现有效的学员管理。社区教育品牌在运行过程中,可根据市民学习记录和学分积累情况,每年通过精神激励、物质激励等形式对市民进行表彰,充分调动市民学习的积极性。在社区教育品牌的整体评价上,可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定期对市民进行学习情况调查,每年按时对社区教育品牌建设情况做系统评估、检查。在学习内容上,“国子监大讲堂“推出了一系列精品讲座课程,包括论语、孔子、孟子、周易、大学、史记、宋明理学、楚辞等,“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的讲座内容涉及体质、养生、中医常见病等中医药文化专题,一个侧重于精神文化层面,利于修身养性,而另一个侧重实际应用,利于养生保健,由于学习内容的选择能够符合人们在不同层面的生活需求,因此,这两个品牌均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学习方式上,两个品牌主要以现场听讲为主,技术支持团队还制作了网络课程,方便市民在线学习,“国子监大讲堂”还曾通过开设沙龙的形式,教师与市民共同探讨国学。在学习评价方面,“国子监大讲堂”利用网络技术建立了学习报名登录系统和学习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学员的电子档案,为建立市民终身学习成果认证制度奠定了基础。“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通过发放具有学习记录功能的《听课指南》,实现学员学习记录、学习激励与评价的功能。两个社区教育品牌通过记录市民的学习轨迹,将全年学习累计名列前茅的市民给予“学习之星”的表彰和奖励。此外,还通过定期发放调查问卷、对部分学员进行访谈等方式对市民的学习效果进行摸底,北京市东城区也通过视导等方式对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估、检查。

(四)成效与影响

成效与影响包括运行时效、参与程度、学习效果、社会影响等方面。之所以能称之为社区教育品牌,它必须经历了较长时间的运行和探索,已经形成了稳定发展的学习活动,成为了市民心中的一种学习符号,还应有较高的知晓率、参与率、满意度,产生积极、深远的社会影响。社区教育品牌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和获得人们的认同,这种学习活动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立刻对市民和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只有通过各种手段持续地与目标受众交流,持续地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和服务,才能使社区教育品牌发挥出较大的无形作用,增加无形资产。“国子监大讲堂”和“四时五行话养生健康大讲堂”从创设至今都已有6年以上的时间,运行平稳、辐射面广,而且这种讲堂模式经时间检验,已经成为了推进终身教育和市民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两个社区教育品牌均吸引了来自周边甚至北京市全市范围的很多市民,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通过定期开展的市民学习情况调研来看,虽然参与这两项学习活动的市民,其年龄特点、性别分布、经济状况、职业特点、文化水平等方面都存在差异,但是,他们对两项学习活动的满意率均达到了90%以上,因此,它们的成效与影响总体是良好的。

三、对社区教育品牌建设策略的思考

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品牌的设计、打造、宣传、推广等诸多环节。基于已有建设经验,社区教育品牌必须保持品牌特色,探寻持续创新的生长点,才能真正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才能服务于终身学习服务体系建设。

(一)普及和推广各层次社区教育品牌建设

社区教育品牌建设力度应进一步加大,逐步推进“区县级——市级——国家级”3个层次社区教育品牌建设、认定工作,在积极准备基础上,逐级申报,有序参与,以社区教育品牌作为载体,初步形成遍布城乡、区域布局合理、学习内容丰富、学习形式灵活、较好地满足市民学习需求的学习服务体系。

(二)以学习者作为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核心

社区教育品牌的建设应以充分激活并满足市民终身学习需求作为出发点,关注市民的学习收益。在建设过程中,社区教育品牌要根据社会的变化、市场的需求,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深入社区,根据市民的年龄特点、性别分布、经济状况、职业特点、文化水平调查其学习需求,为品牌学习活动的设计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三)强化数字化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社区教育品牌要利用区域社区教育网络信息平台作为品牌宣传的窗口,重点区、街、居不同层面特色品牌活动的信息、课程等文字、图片、视频资料,推送学习资源,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品牌的辐射空间;还可利用区域社区教育网络信息平台社区教育品牌学习活动预报和通知,加强品牌交流和沟通能力,为市民学习提供便捷服务。

(四)开发社区教育品牌的配套产品

注重开发与社区教育品牌配套的衍生产品,便于为市民学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支持,吸引更多的市民加入其中。对于讲座、课程类社区教育品牌,可同时加强市民配套教材建设,通过编制一批简洁、生动、通俗、可读性强的普及读本供市民学习、阅读,宣传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市民的文化品味。此外,还可以通过音像教材和电子教材的建设,将优秀的课程、讲座等视频编辑、制作,形成电子课程光盘,发放到社区中,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形式向社区市民传授知识。

(五)推进社区教育品牌学习体验管理

第5篇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的窗口,是公共图书馆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社??教育、增强城市文化建设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呼和浩特市图书馆(以下简称“呼市图书馆”)始终重视提升自身的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始终坚持把建立完善的服务模式及良性发展体系作为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任务,开设“文化大讲堂”是呼市图书馆的一个重要探索和实践。

1 “文化大讲堂”的活动实践与成效

图书馆讲座作为知识信息传播的一个有效形式,是城市教室和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重要载体,已成为当代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业务之一[1]。近年来,业内对图书馆讲座越来越重视,呼市图书馆也对讲座服务展开了探索和实践。2015年,呼市图书馆“文化大讲堂”积极与社会多方力量进行合作,并邀请该地区和国内多位文化名人、专家担任主讲。图书馆根据内蒙古草原文化的地方特色,紧跟当前社会热点,根据不同读者群的需求,举办了一系列专题讲座活动。例如:开展了“清代蒙古草原上的一带一路”“世界上的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书香中国与全民阅读推广体系建设”“少儿写作”“内蒙古呦呦诗群现象谈”等专题讲座,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欢迎。

1.1 凸显地方特色,邀请内蒙古著名作家开展草原文化主题讲座

邓久刚,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内蒙古作协理事、中国作协第六和第七届全委会委员,有多部小说问世,代表作品为长篇小说《大盛魁商号》,该书曾被改编成同名电视剧、电影,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影响。2009年6月,呼和浩特市正式启动的“大盛魁文化创意园”和“蒙商博物馆”工程正是受这部作品的启发和影响而建立的。另外,邓久刚的主要作品还有长篇小说《走西口》(与王西萍合著)、长篇史学著作《茶叶之路》等,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邓久刚的作品有着浓郁的草原气息,其小说创作以历史背景为基础,深刻揭示出一个时代的特点。更难能可贵的是体现出了内蒙古地方文化的闪光点,反映了作者深厚的故乡情以及对家乡人民在草原丝路经贸文化上所做历史贡献的赞美。鉴于此,呼市图书馆向邓久刚发出邀请,主讲专题讲座“清代蒙古草原上的一带一路”,希望呼和浩特市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这段历史,激发人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热情和干劲。同时,该专题在文化背景上也与国家目前提倡并努力推行的“一带一路”(即“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宏伟蓝图十分契合,使这一讲座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紧贴社会热点,邀请国内著名历史教师举办抗战专题讲座

袁腾飞,中国著名历史教师,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高级教师、历史教研员,海淀区历史学科带头人。袁腾飞曾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两宋风云”“塞北三朝之辽”;其游历型脱口秀《袁游》,以实地探访钩沉历史典故;已出版《历史是个什么玩意儿》《两宋风云》《战争就是这么回事儿》等书籍,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他被网友昵称为“史上最牛历史教师”。袁腾飞在呼市图书馆主讲“世界上的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专题讲座时期,正是中国人民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这给该专题讲座带来了很好的现实意义,既是一次读者了解历史、正视历史的学习机会,也是一次以讲座形式来庆祝民族胜利、走向光明的行动。该讲座回顾了中国人民历次反侵略的战争,揭示了在这种风起云涌的动荡中始终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以及在文化传承当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国精神。而袁腾飞这位“史上最牛的历史教师”以生动的讲风、幽默的互动使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1.3 针对读者不同需求,邀请各领域专家开展丰富多样的主题讲座

为更好地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开展,呼市图书馆邀请了业内专家叶艳鸣主讲“书香中国与全民阅读推广体系建设”。超星集团是国内主要的数字图书馆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数字图书资源提供商,主讲人叶艳鸣作为北京超星集团的副总经理,具有多年数字图书馆领域产品研发经验,在数字阅读、移动图书馆服务方面已发表了很多研究成果,并曾获多项教学成果奖。由叶艳鸣主讲的“书香中国与全民阅读推广体系建设”深入剖析了全民阅读的现实意义,对如何结合现实推广全民阅读提出了可行性较强的观点,明确了公共图书馆在其中所起到的主力军作用。该讲座通过理论联系实际,介绍了如何依靠先进的数字化技术、移动技术以及互联网、移动阅读等科技手段缩小信息鸿沟,促进全民阅读,并提出了一些具体意见和建议,激发了听众对图书馆事业的热情,更让大家对新型的全民阅读产生了浓郁的兴趣。此外,呼市图书馆还邀请了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缨、沈石溪分别就“少儿写作”以及自己的相关作品做了介绍和分析。两场专题讲座专门面向小学及初中的孩子们进行举办,孩子们在现场与两位作家展开了积极互动,现场气氛十分活跃。近期,呼市图书馆还与内蒙古塞尚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合作,特邀白涛、张钟涛、赵剑华、李文俊、蒋雨含等多位嘉宾主讲“内蒙古呦呦诗群现象谈”,这些嘉宾均来自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包头的呦呦诗社,是内蒙古地区诗坛的主力军,他们的风格具有极强的地域性、时代性,至今仍温暖着每一个热爱诗歌、热爱家乡的人。

2 “文化大讲堂”面临的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发展趋势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主要有经费不足、专家资源匮乏、社会影响力有限、专业人才队伍薄弱等[2]。结合呼市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实际开展效果来看,“文化大讲堂”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在讲座服务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一些未重视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为此,笔者针对“文化大讲堂”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以进一步寻求解决之道。

2.1 缺乏足够空间

目前,呼市图书馆多功能厅的可利用面积不足300平方米,这意味着,除了基础设备所占用的空间,如果听讲座的人数超过100人,就会有拥挤感。如今的市民对图书馆的认知程度越来越高,利用图书馆的意识越来越强,参与图书馆各类活动的读者也越来越多,而原有的活动空间也日渐显得狭小,同时狭小的活动空间也是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是少儿读者的逐渐增多,陪同家长多数是老人,场所的空间及安全设施的完善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听众来源不稳定

图书馆是否有稳定的听众队伍,通常是衡量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讲座服务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尺度[3]。对于地市级图书馆来说,听众的参与度往往取决于社会公众对图书馆的关注程度、图书馆自身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了吸引更多听众,呼市图书馆在每次讲座举办之前,都会采取一定的宣传手段,如通过媒体报道推广、发放宣传材料,但这些方式的覆盖面不广,社会回应力度不大,未能形成稳定的听众来源。

2.3 公益活动经费不足

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力量,必须保证讲座服务的公益性质,同时也要确保讲座的质量,如呼市图书馆所邀请的讲座主讲人多是某一领域的专家或社会文化名人。一般情况下,讲座的支出主要包括主讲人的酬劳、宣传物料的制作费用等。但图书馆的经费有限,随着馆内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和活动的增加,图书馆经费捉襟见肘的状况时有发生,这也是当前呼市图书馆讲座服务面临的一大难题。

2.4 专业人员匮乏

“文化大讲堂”已成为呼市图书馆的一项常态化工作。讲座服务的发展空间是广阔的,前景是美好的,它的发展必将推动呼市图书馆事业走向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专业人才缺乏造成的问题日益明显,呼市图书馆需要一批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因此要打造一个蓬勃、积极、懂策划、懂管理、精诚合作的团队。

3 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发展对策

3.1 建立互动平台,增强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

现代公共图书馆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讲座服务是公共图书馆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益性文化服务,应以读者的需求为导向,满足读者不同层次、不同方面的文化需求。为更好地提高“文化大讲堂”的服务质量,呼市图书馆可建立公共网络互动平台,由专业人员管理、负责,随时了解读者的需求,及时征集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同时也可以让读者随时了解图书馆的办馆理念、工作动态、活动安排以及基本建设情况等。

3.2 丰富讲座内容,推进“文化大讲堂”品牌化建设

讲座内容是图书馆讲座服务的核心,做好讲座选题工作,是构建图书馆讲座服务品牌的关键要素[4]。图书馆讲座服务是一个“汇纳百川”之所,其涉及的主题极为广泛,如: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地方历史、宗教文化、民风民俗、亲子教育以及图书馆专业技能等。通过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开发基于本土文化的地方历史系列讲座,讲述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当地历史沿革、名胜古迹、风云人物、风土人情等内容,使人们更加热爱自己的家园;或者针对社会上日益重视少年儿童教育的状况,面向以家庭为主的群体开展亲子教育方面的主题讲座,不但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听众群体,还有利于培养孩子们的图书馆意识,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3.3 创新讲座形式,让“文化大讲堂”“走出去”

在讲座形式上,呼市图书馆可以采取固定讲座与流动讲座相结合的方式,让“文化大讲堂”不再仅限于图书馆阵地服务,而是“走出去”,深入到社会不同场所和基层中,比如:社区、农村乡镇、军营、企业、学校等;还可以与其他图书馆、档案馆、文化馆进行合作,加强馆际之间的讲座资源交流和共建共享,包括专家资源、选题资源、课件资源、场地资源、宣传渠道资源等,与合作馆共同举办巡讲活动;或者利用信息时代的新科技开办网上讲座,利用网络平台推广“文化大讲堂”,扩大受众范围和社会影响力。

3.4 加强人才培养,建立图书馆自己的讲座服务队伍

一方面,图书馆讲座会邀请外界专家学者、社会名流来做主讲,但当讲座服务范围不断拓展后,仅靠邀请外界人士担任主讲将很可能无法满足听众的需求,所以,图书馆应大力培养自己的讲师队伍。另一方面,图书馆讲座的有序开展还有赖于一支具备讲座策划能力、公关能力、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队伍,而传统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往往无法达到这一要求。因此,从图书馆讲座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应加强图书馆讲座服务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自己的讲师人才,开展专职岗位培训,不断推进图书馆讲座服务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3.5 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图书馆现代化程度

当图书馆为“文化大讲堂”预设一个美好前景的时候,图书馆在基础设施上存在的问题也亟须解决,尽快改变展示场地不足、软硬件设施不过硬等现代化程度明显滞后的状况。我国公共图书馆经费主要来自财政拨款,因此这个问题需要得到政府主管部门和图书馆上级领导的重视和解决。另外,当图书馆讲座服务开展得有声有色,取得有目共睹的社会效益后,图书馆在提出扩建馆舍、更新设备等相关申请时也就可以获得更有力的支持。

第6篇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11.003

Abstrac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ering mission of training high-quality technical talents, adhere to moral education first, the ability of all-round development, to improve th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students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standpoint of all the work of the schoo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need to build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udents to expand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system, the integration of power, mobilize resources to focus on the quality of students to expand education, and comprehensively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quality education. Taking the Jiangsu Food & Pharmaceutical science College as an example, the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quality development education system is summarized, and the ways and methods of the system construction are discussed.

Keywords higher education; vocational education; quality education

1 建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基本要求

(1)明确拓展素质的基本内涵。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需要整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学生拓展素质应包括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这也是大学生拓展素质的基本内涵。学校要基于学生发展水平的实际和本校学生特点,紧扣这六个方面进行整体规划,构建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

(2)整合素质拓展的教育力量。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工程。学校决策层要把素质拓展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总体规划。一是在组织架构上,建立学生拓展素质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进行统一领导,整体推进。二是理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落实二级管理体制要求,理顺各层级间的职责和任务。三是强化保障措施,在人员配备、经费支持、政策制度等方面提供保障,保证素质拓展教育体系有效运行。

(3)做好素质拓展的整体规划。素质拓展教育作为系统工程,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普遍提高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为目的,其实施途径、方式方法、过程环节、跟踪监控等都需要精心规划。必须明确统一的行动目标,明确各子系统的功能作用和任务分工,明确环节的沟通协调机制,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形成统一部署、统一考核、综合推进的有效运行机制。

(4)建设素质拓展的信息平台。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行,由于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实行信息化管理。建设基于素质教育过程记录的学生工作信息管理系统,十分重要。只有有了相应的信息管理平台,才能通过记录化、数字化方式,整合和汇集学生参与素质拓展过程信息,用学生行为表现说话,用活动时间说话,用活动效果说话,并完整描述学生的成长轨迹,量化评价学生素质发展状况,将抽象的素质变成具体的、可考察的指标。

(5)建立素质拓展的联动考核。素质拓展教育过程是学生成长过程,与教育工作者绩效存在关联。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支撑,学生可以实时查询自己的素质拓展统计和分析数据,帮助学生自警、自省、自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意愿。借助信息化平台支撑,院系和班主任也可以查看和跟踪自己的院系或班级素质拓展进程,平均水平,从而加强过程监控,推动工作开展。有了信息化平台支撑,可以建立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基础的三级(院系、班级、学生)联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从而形成聚焦效应。

2 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构建

(1)确立“ ”育人理念。理念决定实践。“ ”型育人理念的核心,是将学生素质构成归并为专业素质和拓展素质两个方面。“ ”型育人理念要求在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加大课程教学改革,提升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加强学生素质拓展教育,把专业素质和素质拓展教育同时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整体规划。反映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化考核中,就是让专业素质分占比50%,拓展素质分占50%。

(2)完善素质拓展教育组织架构。立德树人,需要整合教育资源。学校明确由党委学生工作部牵头组织协调,以学生工作处、团委、院系学工组为核心成员单位,以党委组织部、宣传部、保卫部、校企合作办公室、思政部、基础部、图书馆、继续教育中心、后勤服务保障部门等共同参与的学生素质拓展教育协作委员会。明确责任分工,把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常规管理和教育、共青团工作、安全教育与稳定工作、学生党员发展、思政教学、体育教学、创新创业教育等整合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中。

(3)学生素质拓展教育的整体规划。素质拓展教育内容十分丰富,需要进行整合,搭建好平台,使其条理更加清晰。在国家骨干校建设过程中,我们不断实践,探索形成了“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为统领,10个专题教育为支撑,两大系列活动为两翼,两大讲堂为补充,四类20项素质拓展项目为主体,鼓励和支持“一系一品”特色创新的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

一个主题教育活动为统领。就是以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每年举办一个主题教育活动。2015年,我们开展了“美丽校园我的家”主题教育活动,组织了校园十大景点、十佳班主任、十佳学习标兵、十佳自强标兵等10个“十佳”评选,发掘学校的风景之美、人文之美,用身边典型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2016年启动了“美丽校园我的家――诚信篇”主题教育活动,推动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落地生根。

10个专题教育为支撑。即把入学专业教育、法纪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等十个教育专题作为必选项,进入每月一次主题班会常规教育,并通过建设网上专题教育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带动各项常规教育活动的开展。

两大系统活动为两翼。一是“体育文化节”系列活动,每年举办全校性乒乓球、羽毛球、健身操比赛等8项全校性体育竞赛活动,推动体育运动开展,促进学生开展体育锻炼。二是“科技文化节”系列活动,举办校园十佳歌手、金话筒大赛、中华经典诵读、社团成果展演等系列教育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两大系统活动中的子项目分别以院系冠名承办、学校统一表彰的方式举行。

两大讲堂为补充。即除专业素质的“学术大讲堂”之外,学校设立了“道德大讲堂”和“艺术大讲堂”,邀请专家学者、文学家、艺术家来校举行讲座会、报告会,组织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带动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化传统文明教育、人文科普教育的开展。

我们把素质拓展教育整w规划下的所有教育活动,梳理归并为四大类20个拓展项目。一是思想素质类教育:道德修养、党团活动、公益活动、志愿服务、诚信记录等。二是人文素质类教育:艺术教育、社会调查、违纪处理、公寓文明、出勤考核等。三是身心发展教育:社会工作、体育活动、心理健康、社团活动、身心发展等。四是社会实践教育:学术创新、技能训练、实习创业、军事训练、交换研修等。学生每参加一项目活动,产生一条数字记录,包括学期、日期、项目类型、活动名称、积分等信息。数字化记录完整描述了学生成长经历,作为学生电子档案永久保存,也为学生综合素质考核提供基础数据,学生毕业时可以作为记录他们青春成长历程的珍贵纪念。

鼓励“一系一品”特色创新。即发挥二级院系在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中的主体作用,鼓励和支持院系在整体框架下,结合本院系的专业背景和自己的实际,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前提下,整合各项素质拓展教育活动,建立自己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促进院系凝练和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和活动品牌,形成文化育人小环境。

(4)拓展素质采用过程考核进行评价。受应试教育影响,高职学生的自信心严重不足,需要帮助学生重拾自信。传统的测评、评议是结果考核方式,容易忽视学生的自我发展的意愿和付出的努力。教育过程即学生发展过程,立足“发展”观点,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有助于让高职学生重拾自信,重塑自我发展意识。这就如同一群不同身体素质的人在同一起跑线起跑,如果不以终点成绩论英雄,而是以付出努力论英雄,则能更好地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意愿。采用过程考核的方式后,借助信息化平台的实时反馈作用,我们实现了“要学生发展”向“学生要发展”的转变。

(5)构建学工OFFICE信息平台。为支撑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有效运行,我们自主开发了基于学生素质综合素质评价的《学工OFFICE信息管理平台》。平台整合和汇集了学习成绩信息和江苏省大学生成长服务平台(PU)上的素质拓展信息。能够自动生成基于常规管理而产生的学生素质拓展信息,能够通过批量导入、学生申报审核方式将非PU素质拓展教育活动信息和学生自主发展记录汇集到系统中。系统集成了综合素质考核评价智能处理功能,学生能够实时查询自己素质拓展记录和统计分析,从而发挥了自我预警,自我激励作用,形成了“我的成长记录我来书写”的良性局面。同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也直接映射到院系、班级工作的绩效评价上,形成学校对院系、院系对班级、班级对学生三级考核评价的联动,形成了“共振”效应。

3 结束语

随着高中应届毕业生数量的急骤减少和高职分类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入,高职院校生源构成将越来越多样化,在高职院校在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课堂之外,学生素质拓展教育体系的构建,以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第7篇

“战场淬火”补短板

遵义县枫香镇土坝村的200亩西红柿基地上,县农林畜牧局蔬菜办生产科科长王国生正指挥群众翻犁土地、拆除藤架。这已经是他2008年以来创办的第三个基地了。像王国生这样抛开舒适的办公室生活一头扎进地里的党政干部和科技人员,遵义县已有500余名,他们的转变无一不是缘于2007年该县出台干部领办现代农业的一纸文件。

说起当初这一决策的出台,遵义县委书记陈志刚记忆犹新:2006年9月18日上任后立即下乡调研,陪同或前来汇报工作的干部竟然对农事一问三不知,指望不明农时农事的“坐堂干部”去实现现代农业振兴,完全是缘木求鱼。

正是这次经历,让“在实战中逼着农技干部学习”成为了遵义县干部培训工作的一台重头戏。“实战干部”领办现代农业带来的农业勃兴已显而易见:短短3年,遵义县现代农业在农业产业中的比重一下子从不足10%激增至35%以上,种植结构明显从“粮油结构”向“粮经结构”蜕变。

不仅到“农业大课堂”补短板,遵义县还组织党员干部县内外交流挂职、“战场淬火”,派干部到外地工业园区挂职锻炼、“偷师学艺”。从2008年起,先后有100名年轻干部交流挂职任镇(乡)长助理,30名干部到桐梓县边远乡镇挂职。2009年,又招考30名干部到重庆工业园区挂职锻炼,回来后全部安排在县域内各个工业园区和经济主管部门。仅在2010年7月,通过这些挂职干部努力,全县招商引资签约落地资金达10个亿,对于贵州内陆县来说,确实让人咋舌。

“干部课堂”蕴涵大世界

如果说选派干部进入高速发展地区挂实职、倒逼干部深入一线进行实战锻炼是快速提升干部工作能力的重要途径,那么与各大高校联合办班、开办周末大讲堂、利用县内教育资源展开培训则是从深层次帮助干部冲破思想“禁锢”的治本之策。

从2007年开始,遵义县每年单列巨资,渐次与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联合办班,将县内科级以上干部送人学府进行轮训。

从学校所在地域选择集中于经济高速发展地区,即可看出此举背后的经济发展诉求。课程设置也印证着这一动机:经济一体化道路与方略、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突围、中西部地区区域经济与城镇化……几乎所有课程设置,均与遵义县未来发展丝丝入扣。几年来,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几乎都轮训了一遍。

在县内,县委组织的“周末大讲堂”每两周就开课一次,聘请省内外各行业专家讲解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实战命题。今年,遵义县还在县党务政务综合信息服务之窗开通“网上课堂”,直接链接到贵州数字化图书馆、清华学堂、遵义县远程教育视频点播等七个在线点播系统,并对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和农村党员分层次“补充营养”,实行学分制对单位和个人实施考核,“逼迫”干部把休息时间变成了学习的最佳时间。

“软实力”变“硬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