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28:39
序论:在您撰写初中班级管理策略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关键词:班主任;班级管理;策略
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群体。班级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全面的发展。初中是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可塑性非常强,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从本班的实际出发,确定班级管理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班内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为班级建设贡献力量。对此,笔者结合当前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思想行为特征,探讨了初中班级管理的优化策略。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
班级就是一个大家庭,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班集体,让学生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关爱,学生才能更用心地去维护好这个大家庭。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以威严治班的管理理念,在班级管理策略中融入爱心,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爱,努力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班级氛围中学习。另外,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每位学生都有了自己的小心思。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还要耐心倾听学生的倾诉,经常和学生聊天,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困惑,并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的教育工作。当学生在班级中出现问题和困惑时,教师要及时和学生沟通,加以引导和帮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心,从而信任教师,愿意向教师敞开心扉。在这样的情感基调中,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才能顺利得以开展。
二、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的作用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想让学生遵守班级管理的各项管理制度,教师首先要以身作则,严格按照制度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为学生遵守班级管理的规章制度提供学习的榜样。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经常听到学生对制度的各种抱怨:教师都不能遵守制度,凭什么这么要求学生。这种现象的产生归根结底是由于教师对管理制度的不重视、不遵守,导致学生对教师有意见。只有教师严格按照管理制度执行,才能让学生心服口服,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监督和督促,还能增加制度的威严性,给学生做出榜样,使每个学生都能按照章程来进行班级活动。因此,在班级管理制度确定执行以后,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共同执行,为学生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做出表率。如在要求学生按时上、下课方面,教师要在上课前到达教室,在下课铃响后才能离开教室,用行动来告诉学生规章制度同样对教师有威慑力。用实际行动为学生树立起学习的榜样,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执行班级管理制度,为班级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保障,使班级管理活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三、发挥好班干部的带头作用
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发挥班干部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班级管理工作复杂而琐碎,只依靠班主任的管理远远不够,教师要发挥学生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依靠班干部的集体力量加强管理班级各项工作。学生之间相处较多,就能更深入地了解班级的各种情况,以及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让班干部来参与班级管理活动,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不仅能使班级管理工作顺利开展,还能促进学生管理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和发展。因此,班主任要大胆放手,把班级管理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来管理班级工作。另外,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纠正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缺点和不足,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使班干部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做好家访,开好家长会,及时反馈
及时做好家访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促进班级的顺利进行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及时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情况,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在校表现及时、客观地反映给家长,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家长会也是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要适当组织家长会,增加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教师要及时开好家长会,与家长讨论学生的在校表现,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促进家长对教师的信任,让学生能够在家校共管中不断成长。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教师要积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创建一个良好的班级环境,使学生在轻松的班级环境中实现管理和自我管理,使班级更好地发展,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作者:赵新光 单位:滨州市滨城区滨北办事处北城中学
参考文献:
一、师生矛盾多与理性教育策略
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学生与老师的矛盾特别突出,即使在某些情况下,学生明明知道老师是为自己好,也要和老师“对着干”。究其原因,一方面主要是因为初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又急切地渴望长大,个性较为张扬,容易滋生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例如,一些学生为了引起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在课堂上故意做小动作、讲“怪话”,影响课堂秩序。另一方面是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模糊,对于自我的认识不足,缺少必要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导致其与老师的教学理念、家长的期望形成强烈的矛盾,而学校作为学生教育的主要阵地,师生的矛盾自然会加剧。要想改变这种情况,老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教师可通过感恩教育、班级活动等培养学生对生命、对未来的正确认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使其渐渐地变得理智、成熟。如建立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新渠道,引导学生体会人类的情感,明白父母、社会的期望。其次,在师生发生冲突后,老师要尽可能地与学生沟通,协商解决,避免频繁地找家长。如果经常找家长只能使师生间产生更大的情感缝隙,使学生的叛逆情绪高涨,甚至发生一些失去理智的冲突。例如,某学生迷恋网吧,经常翻墙逃课,顶撞老师,老师气愤之下直接将其家长找来进行教育,导致学生与老师的矛盾升级,最后演变成学生与家长的“持久战”、与老师的“对抗战”,后来发现这个学生小小年纪就和一些社会青年“混”,其一生也许就因为这一个错误“毁了”。如果老师能够理智处理,不急着找家长,先与学生沟通,弄清学生迷恋网络的真实原因,从这些因素入手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并引导其正确认识网络的用途,帮助其树立人生目标,事情则完全可以是另一个结局。此外,在教育过程中,老师可以以“谈心”的方式,先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再和学生探讨纠正错误的方法,通过讨论、沟通缓和师生矛盾,增强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依赖感,从而使老师可以更好地教育学生。最后,老师要理性地认识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一棒子打死”,并能积极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思想、行为,使学生不盲目自大、也不灰心丧气,保持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同时,还可以利用集体文化精神影响学生,使其融入集体,感受集体文化,逐渐纠正其个人主义、自私自利主义等不良习性,最终使其能够积极地拥护老师对班级的管理。
二、管理问题多与科学进退策略
初中生问题多,管理难度大。在班级管理中,老师的威信度、学生对教师的信任度是开展班级管理的基础,因此在学生管理、教育中,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进退尺度,树立较强的威望和声誉,建立和谐的、互利的师生关系。例如,一些学生的坏习惯屡教不改,还出现与老师的僵持、对立,甚至当众诋毁、侮辱老师的情况。作为一个初中生,他们对于语言、行为的理解与成人有一定的差距,如“我靠”、“衰”、“”等流行语包含着侮辱、伤害他人的意思,而一些学生使用这些词语并不是为了侮辱、伤害他人,只是因为好玩,为了展示“独特”的个性。认识上的分歧导致了学生频繁地出现使用这类语言的错误行为,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在教育时不要“小题大做”,可以通过班会讨论的形式“研究”一下流行语的利弊,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行为,从而自觉地纠正错误。又如,在班级管理中,一些学生频频犯错,引起部分学生的不满、“告状”。对于常犯错学生的管理,批评教育效果甚微,老师一定要科学地掌握进退策略,如批评前先表扬,某某同学最近一段时间表现不错,不乱动同学东西,上课也不太做小动作了,只是……这样就更好了。这种委婉的说法容易使学生产生认同感,配合老师的管理和教育。再如,一些学生性格偏激、固执,在教育过程中往往表现出一种“战斗状态”,甚至动不动就和老师发生激烈的冲突,在此情况下老师更要表现出一个教育工作者的理智和修养,可以先“凉一凉”,让学生情绪稳定后再进行处理,处理过程中尽可能照顾学生的自尊和“面子”。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教育的阻力,使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降低对老师的抵触情绪。此外,在班级管理中老师一定要放下自己的“架子”,融入学生,将自己变成学生中的一员,通过班级活动、班会活动等影响学生、引导学生,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管理理论与实践配合的策略,提高自身班级管理的综合能力。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个性存在着很多差异,又具有一定的共性。在初中班级管理中,老师要认清学生的共性,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行为上将学生当成“成人”,在思想上则要把他们当“孩子”,采取温和的、科学的、理性的教育方式,避免师生代沟的产生,营造一种和谐的、民主的班级环境,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班级管理当中,进而提升老师班级管理的综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国萍.情感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应用与实践[J].科技创新导报,2013(18):149-150.
要想真正做好班级的管理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不仅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了解学生,当然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与方法。正是因为如此,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和时间,有时候还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可见,对于初中班级管理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2 农村初中班级管理的策略分析
2.1班主任要树立先进的班级管理观念
理念是先知,也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农村学校的初中班主任而言,一定要充分意识到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勇于探索、不断创新,开创班级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具体来说,先进的班级管理理念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固然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但是仅仅依靠班主任的一己之力是很难真正做好的,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
第二,班主任必须要不断加强学习,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尤其要掌握必要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开展班级的各项管理工作。
2.2加强对学生干部的培养
要想真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靠班主任的一己之力是很难实现的。因此,在日常的工作中,班主任应该注重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进而使其成为自己今后班级管理工作的得力助手,这样才能有效地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通常,班级团队建设工作在学生刚进校的时候便开始,所以对学生干部进行选拔和培养工作时,班主任应该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对学生干部的选拔要公正。
学生干部是建设班级团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以说,他们是直接贯彻落实学校及班主任布置的工作的人。这就要求班主任在进行学生干部选拔时,应该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选拔出德才兼备的学生干部,而只有这样的学生干部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全体同学的认可与信任,进而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第二,将对学生干部的培养融入日常的工作中。
学生干部的职责不仅仅在于做好其各项本职工作,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好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任何一个教师,要想真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首先就要让班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成为一个优秀的团队,并使每个成员都能够对这一团队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想顺利达成上述目标,师生之间良好的沟通与交流尤为重要,而学生干部凭借其在学生中的威信,很容易帮助班主任实现这一目标。作为班级管理工作中重要构成部分的学生干部,必须具备的素质包括:首先对于学生干部的定位要准确,把服务意识等理念放在工作的首位;要正确看待学校及老师对于学生干部的整体评价;要注意自身角色的引导作用,树立积极向上的形象。学生干部具有良好的品质和创新能力对于农村初中班级管理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因此,班主任要想真正发挥学生干部对班级管理的积极作用,必须将对其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开展,不仅要求学生干部时刻树立团队的观念,更要让学生干部明确自己在班级管理中不可忽视的积极效用。
2.3注重班级团队文化的建设
班级文化作为一个班级的灵魂,是凝聚班级中每一名学生最好的方法,它不仅代表着一个班级的形象,同时体现了班级的生命力。因此,一个合格的班主任,可以定期开展一些富有特色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逐渐带领大家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班级文化,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优化班级与学生的交流环境,增强学生对班级团队的认同感,为顺利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2.4注重学生创造性的发挥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特殊时代里,学生们有着鲜明的个性,而每个学生都具备创新心理潜能,如果班主任能够针对这一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适当地引导,这将成为一笔最为宝贵的财富。这就要求班主任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充分调动学生,使其积极参与日常的班级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才能保证班级团队成员之间的团结、奉献以及合作互助。
班级管理工作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参与程度有很大的关系,班级管理工作不仅仅需要教师和学生干部,同样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与广泛支持。为此,对教师而言,一定要注重学生个体创造性的发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和平台,让学生们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
最后,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教师还要注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等,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
关键词:初中班级;班级管理;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4-0112-01
学生在初中阶段的成长期是关键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可塑性较强。能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初中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此,结合当前教育形势和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行为特征,探讨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优化对策,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新班主任管理观念
长期以来,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形成了一种施与和接受的关系,班主任拥有绝对的权威,而学生处于服从者的角色,班主任与学生处于对立的状态。而当前,班主任要改变传统的管理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班主任要将管理工作建立在对学生关心、爱护、信任、同情的情感之上,使学生发自内心地尊重班主任,信任班主任,愿意接受班主任的教育与管理。同时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要具有奉献精神,要善于为学生服务。唯有如此,学生管理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二、以素质教育推进管理工作
素质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传统的应试教育以考试分数来衡量初中生学习效果,进而致使初中生心态被扭曲,心灵也变得相当脆弱。因此,初中班主任必须实施素质教育,推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体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进而引领学生积极健康的成长。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初中阶段是学生个性最为活跃的时候,班主任只有充分尊重学生个性,使学生各显其能,各尽其才,才会培养出异彩纷呈的各类人才,学校才会真正成为人类文明的“摇篮”。因此,班主任要改变以往的整齐划一管理方法,爱护学生,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尊的个体,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的迸发。
四、实施刚性管理方法
“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目前,初中生的迟到、早退、打架斗殴、沉溺网络、大吃大喝、顶撞老师等现象也比较多。这些学生不服从班主任管教,经常惹是生非,惟恐天下不乱,给班主任管理工作带来巨大麻烦。因此,针对这些学生,班主任要给予适当的批评与惩罚。只有对这些学生实行刚性的管理,才可能管理好这些学生。总之,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初中班主任要切实采取有效对策,解决管理工作中的难点问题,进而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以及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五、厚爱中差生,面对全体学生
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中差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差生,不一定明天还是差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差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差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中差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
六、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传统观念认为管理就是控制,现代观念则认为管理就是服务。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班级环境,营造有利于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也是素质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要求。因此,班主任仅作为具有爱心的“长者”出现是不够的,还应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应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可通过“感情”这条纽带把准学生成长的“脉搏”,以便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要放下架子,多挤出点时间参与同学们的活动,多渠道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如下情况学生更需要班主任亲切、真诚的问候:如学生思考有疙瘩时;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时;学生遇到困难时;班级某种不良风气抬头时;学生受到挫折、犯错误时;……每当这时,我总是第一个主动接近他们,真心实意地促膝交流,像朋友一样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逐渐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随时随地同他们心理换位,想其所想,再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们学习生活中的良师益友。作为班主任,走近每一个学生,真诚的一次问候,认真的一次倾听,对他们来说是那么的重要,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你的某些行为甚至可能从此改变他的一生。
七、班主任要用德与才在学生中树立榜样
班主任的威望与号召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道德修养。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大,而班主任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等时刻处于学生监督之下,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已。”班主任要自觉提高道德修养,要具有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施以正面影响。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问题;对策
1当前初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班级内部管理中依然是以班主任为绝对权威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依据一定的要求和规范,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对所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课外活动等进行管理教育,以建立优良的班集体,进而促进和保证全体班级成员全面发展的综合性活动。在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思想中,班主任都被认为是学生的管理者、监督者和引导者,具有较大的权威,但是其却忽略了班主任同时也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和合作伙伴,共同服务于班集体的建设,应该使自己与学生处于平等的地位,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与尊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他们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1.2 过于看重学习成绩,忽略了影响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智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而智育的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文化课的教学活动,学习文化课知识是学生的最主要活动,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得到提高的重要途径。班主任搞好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必要条件。然而,在现实的学习管理中,部分班主任混淆了学习要求和学习指导的含义,过分看重学生成绩,只要求学生一定要好好学习,拿高分,却忽略了一系列影响学习成绩单因素。
2做好初中班级管理的有效策略
2.1 加强教育,强化责任
班干部是全班同学的榜样,在班级管理中起着组织者、管理者和火车头的作用。一个班级能否健康发展,良好的班风学风能否形成,班干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作为班主任要定期或不定期的召开班干部会议,教育他们时时刻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要在同学中起榜样和带头作用。
2.2实行多远的工作方式,提高管理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金纳提出了著名的强化理论,他认为正强化和负强化对于学生行为的塑造会产生相当重要的影响。采取单一进行惩罚的工作方式,对学生训斥则会造成师生情感对立,彼此敌意增加,造成学生自暴自弃、心理畸形发展,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完全相悖。因此,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说,在初中的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多用正强化的手段来塑造学生的良,用不予强化的手段来消除消极行为,而且应慎重对待惩罚这一负强化,因为负强化职能让学生明白什么不能做,而不能让学生知道什么能做和应该怎么做。
加强管理只是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教育最终的目的是要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是由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所决定的。所以,班主任应采取多元化的工作方式,激励学生的良,消除其消极行为,进而提高管理效果。
2.3 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施行民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
班主任与学生的关系不仅仅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观念在当今这个追求平等的社会已经不合为宜。班主任应认真思考学生之间的关系。
一方面,鉴于初中生仍然处于一种心理的半成熟化状态,班主任依然要对学生的人生做好引导作用,教会其做人、学习、与同学合作的方法。
另一方面,班主任除了是学生的良师,更应该是益友,应与学生建立一种朋友的关系,以一种交流、友好、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关心学生,从内心讲学生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在班委会选举、班级管理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建立民主的机制。例如:改变传统的班主任指定班干部的做法,让学生都有资格参与班干部的选举,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改固定式班干部管理制度为轮流管理制度,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班集体的管理。这样能使每位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是这个班集体的主任,在每个学生心里都形成一种班级荣誉感,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3总结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初中班级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只有从以上几方面入手,才能提高管理效果,进而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关键词】班主任;初中班级管理;策略
初中班主任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同时也是学校与家庭以及社会沟通的桥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班主任在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班主任如何做好初中班级的管理工作,在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同时引导其健康成长,已经成为初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1、提高自身素养,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班主任应树立甘为“人师”、“人友”、“人范”、“人梯”的崇高信仰,乐于为师,爱岗敬业。在人格特征上,要宽容,要善解人意,要有自信心。要善于宽容学生在成长中难以避免地出现的无知和莽撞;要善于体验学生体验到的情感,理解他们成长的烦恼;要学会期待,对每个学生都能成为好学生富有信心,才能博取学生的信任,才愿意与你交往。
同时,由于初中阶段是人生中非常关键的时期,这段时期中的初中生具有可塑性强、好奇心大、适应性强等方面的特点,而针对这些特点,班主任在对初中班级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首先必须要做好自身的模仿带头作用,充分发挥出高度负责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满意。只有得到了学生的信任,才能让学生在最大程度上的做到对班级管理工作上的配合;而得到家长的满意,才会从家长那里得到更多的配合和支持,从而实现对班级的全面管理。
2、尊重学生人格,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各种教育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班级中的师生关系对每个学生和教师的情绪、学习、工作和生活都有着重大的影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形成健康和谐的班风、有利于完成教育教学目标。
初中生正处在从少年时期向青年时期的发展阶段,是从幼稚走向成熟的一个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处于急剧变化的状态,心理特点很不稳定,具有简单、幼稚和半成熟的特点。只有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条件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度,才能使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3、注重情感教育,与学生用心沟通
在做好自身表率带头作用的同时,班主任还要具备一份关爱学生的爱心,加强感情上的投入,同时还有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决心和信心。在对待学生上需要在感情上亲近,用心交流,在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关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让学生在感受到班主任爱心的基础上,可以实现对自己人生坐标的定位,明确目标并为之奋斗。
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将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作为自身的行为准则,要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即使是学生犯了错误,也要因势利导、心平气和。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的策略和具备足够的耐心,尤其是一些在学习上比较落后的学生,不能指望仅仅依靠一次两次的教育就可以实现学生的学习效果上的提高,而要有持久战的耐心和决心,在教育的过程中还要注重对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进行发掘,从而促进他们的全面进步。
4、培养优秀班干部,建立平等的生生关系
要提高班级管理效率,班主任还应选拔、培养几位优秀的班干部,选出的班干部应具有工作能力强、心地善良、胸怀开阔、头脑聪明、思维敏捷等优秀品质。同时,要做好对班干部的管理工作。
班主任应做发挥自身能力,调动班干部的积极性,提高班级管理效率。一是要在班集体活动中培养班干部的热情和能力,无论是主题活动、文体活动、评比竞赛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去组织、去设计,让他们在“台前”亮相,班主任在“后台”指导;二是教育他们要抓紧时间学习,既要善于工作,又要善于学习,对一些学习上确实有困难的干部,应联系科任教师给以个别辅导,是他们逐步撞过学习上的难关,坚定当干部的信心;三要注意保护班干部的积极性,创设良好氛围,为顺利工作创造条件,全体同学之间应团结信任、应由集体主义依荣誉感,服从干部的指挥安排,如有意见应采取恰当方式途径提出,但原则上应先执行,少数必须服从多数,班干部工作方法却有不当,经全班同学讨论后改正,必要时班主任出面承担责任。总之,对学生干部既要交给任务,又要教给方法;既要大胆放手,又要小心扶持;既要热情鼓励,又要严格要求;既要在培养中使用,又要在使用中培养;支持、鼓励并发挥其特张是使用班干部的主要方法。
5、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建立班级目标
现代教育正在由单纯的学科教学向学科教学与人文文化熏陶相互渗透的综合化方向发展,现代管理正在有外显的行政管理向内隐的文化驱动方向转变。文化影响力的大小已成为一所学校、一个班级是否具有现代性的重要标志。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全方位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已越来越受到各级各类学校的重视,成为深化教育改革,优化育人环境的一项重要课题。初中班主任应负起责任营造积极的班级文化。
加强物质文化建设。班级物质文化包含教室内的环境布置及师生的仪表等各个方面,这是班级文化的基础。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建立和健全班级规章制度,塑造良好的班级制度文化,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班级制度文化是指那些以规章制度、公约、纪律等为内容的,班级全体成员共同认可并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形态。因此,班主任在制定规章制度时不仅要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学发展,还要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使其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加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建立班级目标。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体现着班级的价值观,是班级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等精神风貌的集中反映,也是值得全体成员依赖的东西。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建立共同的班级目标,并为之不断努力奋斗。
关键词:班级管理;心理特点;心理学策略
一、何为班级管理
班级是学校开展管理及教学工作的最小单位,而所谓班级管理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学生为核心,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主体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这就要求班级的管理者了解学生的心理行为特点,并借助相应的心理策略进行班级管理。而采取相应的心理学策略的前提是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初中阶段大约从11、12岁开始到14、15岁结束,这一阶段正处于人生长发育的青春期。所谓青春期是由儿童少年发育到成年的过渡时期,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人的身体和心理以加速度发展和变化。青春期是人精力奔放、智慧焕发时期,有人以“狂飙期”、“危机期”、“心理断乳”期来形容青春期的剧烈变化。处于这一过渡阶段的初中学生的心理现象也是交织矛盾的,主要具有以下几个心理特点。
(一)自我意识高度膨胀。
初中学生希望能尽快进入成人世界,希望尽快摆脱童年时的一切,寻找到一种全新的行为准则,扮演一个全新的社会角色,获得一种全新的社会评价,重新体会人生的意义。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因此,初中学生容易产生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倾向,其表现为任性、思考问题总是从自己出发,而在某些事情上又由于父母的溺爱具有某些依赖心理,缺乏独立意识。
(二)叛逆心理。
由于自我意识的高度膨胀,学生就会有叛逆的心理倾向。而这一时期的学生最主要的心理特征也是叛逆心理。叛逆心理是指人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初中生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成人的监护。他们反对成人把自己当“小孩”,而以成人自居。为了表现自己的“非凡”,就对任何事物都倾向于批判的态度。正是由于他们感到或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才产生了叛逆心理,从而用各种手段、方法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同时,初中学生又敏感自卑,容易产生嫉妒心理。
(三)智力水平迅猛提高而自控能力较差。
思维活跃,对事物的反应能力提高,分析能力、记忆能力增强。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的理解能力不断提高,但尚不成熟,缺乏社会经验,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初中生分析鉴别事物的能力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较低,缺乏计划和布局的头脑。在这个心理矛盾错综复杂,心理发展明显失衡的前提下,自然会有一批学生忘却了自己的身份,不会选择正确的方式而我行我素。
(四)人际交往欲望强烈。
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初中生对于朋友的需要开始膨胀,而和家长开始疏远。同时由于性意识的发展,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对异性神秘并好奇,表现出更多的关注,乐于接近异性,甚至对某一个异性若有所思、若有所失,这种关切若得不到控制将引发早恋,造成对学习没有兴趣(厌学)、上课走神,精神恍惚。
三、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学策略
对于初中班级管理,一定要抓住初中生的心理特点,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公平原则。
初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尊心,所以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而同学们又都各有所长,所以,初中生有时又会有自卑、嫉妒的心理。因此,教师首先要把握公平原则。初中生出去情绪不稳定阶段,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在班级管理上没有公平原则,就会产生逆反等心理失衡心理。教师把握了公平原则,就会让所有的同学感到自己受到平等的对待与重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乐于接受班主任的对班主任的管理活动,并主动的参与到班级活动之中。反之,如果学生感到教师偏袒他者,而班级的管理针对自身,那么他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产生逆反行为。
(二)表扬原则。
由于学生的自尊心比较强,因此在教学管理活动中,要以鼓励为主。鼓励学生的前提是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要在管理活动中,从细微之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人总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教师还要多组织能发挥学生特长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初中学生的思维分析能力已经提高到一定层次,因此,对他者的鼓励,也是激励另一些人的过程。
(三)发挥榜样作用。
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处于心理成长过渡期的初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一定上进心,甚至争抢好胜。同时,处于这一时期的初中生又善于模仿。因此,在班级管理中树立榜样,能激励学生在行动上效而仿之。这一原则首先要求教师要以身作则,要有真诚,坦诚的做人品质。其次,树立的榜样要贴切学生的现实。初中的学生几乎都有喜欢的明星,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发掘这些明星的优点,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最后,在学生中树立榜样要体现公平性原则。每个学生几乎都能发掘出优点,因此,树立的榜样可以落实到个人,而是落实到其中的某个优点。这种树立榜样的方式不但起到了激励作用,还起到表扬鼓励的作用。
(四)以情感人,和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
初中学生由于自我意识的增强,因此希望得到他者的理解、尊重和认同。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还要去了解学生,知道他们心里的需要是什么,他们要表达什么。在日常的班级教学管理中班主任要对学生的行为多一些理解和尊重。初中生对人际交往的欲望比较强烈,同时和家人的关系却比较冷谈,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家长和学生之间没有进行良好的沟通。因此,班主任要真诚地、平等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并在沟通中理解并关心学生,力求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够相互理解信任。同时,对于学生的合理需要要尽量支持满足。由于初中学生对自身的行为控制能力较差,在遇到学生的不良行为及倾向时,教师要及时通过沟通经行疏导,而不是以管制为主。班主任教师如果以一个管理者的身份出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会产生逆反的心理,而以良师益友的立场出现,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的管理活动支持和认同。
参考文献
[1]张艳红.班级管理中的心理导向[J].安徽教育,1999(2).
[2]闭锦华.心理学原则在班级管理中的运用浅探[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