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9 16:28:35
序论:在您撰写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迅速,相应提高了对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实际要求。工业设计具体是指人们根据某一目标,而进行的创造性设计,其本质是对美学、工学等学科知识的综合性运用。发展工业设计,对于企业核心市场竞争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x。笔者从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基本特点入手,就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以供相关单位及人员参考。
关键词: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应用探讨
工业设计是一种在工业革命之后受到广泛重视的综合性学科,主要分为传统工业设计和现代工业设计两类。美学和工学是工业设计的重要实施基础,体现了工业设计的基本特征和要求。近几年,我国机械设计制造行业发展迅速,传统模式下的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无法再满足现代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继续对其进行创新和优化调整就显得至关重要。本文从工业设计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关基本特点入手,就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一、工业设计基本概念及特点分析
(一)工业设计基本概念分析
工业设计具体是指人们为达到某一理想目标,而进行的创新性设计,涉及多个学科知识的设计应用,其中工学和美学是其重要的实施基础。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工业设计收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并逐渐发展出传统工业设计和现代工业设计两个类别。
传统工业设计侧重于产品设计,主要追求人与物品间的良好匹配效果。现代工业设计相关理念,是在传统工业设计理念基础上,融合现代工业发展需求提出的全新理念,其包含设计构思到方案完成的全部过程,同时包含使用工程手段进行设计表达,并达到相应的设计目的的所有工作,具体表现就是现代设计制造及相关服务的设计过程。
(二)工业设计基本特点分析
1、知识综合性特点分析
通常情况下,人们习惯将工业设计片面地理解为外形设计,同时习惯将其与“嘈杂的环境、冰冷的机器、机械化的劳动以及油污”等概念联系到一起。但通过其基本概念分析可知,工业设计不仅包含工业产品设计相关内容,其也是促进“人-机器-环境”三者和谐发展的重要手段,涉及多种学科理论的实践应用,具有鲜明的知识综合性特征。
2、实践性和应用性征分析
工业设计是为了实现或达到人们某一期望或目的而存在的学科,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不断的设计和创造,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和品质,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而创建出更加个性、自然、便捷的生活,故而其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征。
3、时代性特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工业设计体现出的基本要求也会随之变化。目前,工业设计以“绿色节能、健康环保”作为基本设计要求。
二、现阶段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发展动态分析
对于机械工程来说,制造技术和机械设计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机械的综合性能和质量。信息时代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机械设计制造方法也因此得到了有效的创新和发展。包括借助相关计算机应用程序和数学规划理论,确定最优化方案,或者通过结构离散化,使相互连接且分析容易的单元节点,进行综合求解的设计方法,都是现代计算机在机械设计制造领域的创新应用成果。
三、机械设计指导技术与工业设计的关系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工业设计领域中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重要作用分析
工业设计具有鲜明的知识综合性特征,其兼顾艺术领域和科学领域两方面的技术知识应用。其中,科学技术占据重要的核心地位,是工业设计实施的先决条件,所有产品的设计和生产都需要满足科学技术的实际要求,如设计违背客观的科学规律,就说明其缺乏科学性且无法实现。因此,机械设计制造技术在工业设计领域占据重要地位,相关设计人员必须在充分掌握机械工程有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工业设计,以确保工业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避免功能、外观等设计与力学、结构等客观规律相违背,从而提高工业设计的整体设计水平。此外,设计师应充分发挥自身工业设计专业优势,通过结构、外形、色彩的优化设计手段,提高用户的产品满意度。
(二)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领域中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分析
就机械设计制造技术而言,工业设计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于人机工程方面。“以人为本”围绕人的本质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是人机工程学的核心理念。这种环境背景下,所有的设计理念都需要从人的本质需求中获得,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完成设计的基本判断。除传统的“人、机器、环境”三要素外,人机工程学额外引入了使用者和消费者的理念,使人和产品联系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进行共同的深入讨论。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机工程学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是现代机械设计制造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因素。
(三)二者的结合应用趋势分析
无论是工业设计,或是机械设计制造技术,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加强二者间的结合应用,可实现二者特点间的有效融合,进而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促进企业良性的可持续性发展。对于当前的企业而言,应在“绿色节能、健康环保”的基本要求基础上,积极促进工业设计和机械制造技术的两盒应用,探索二者间有效的融合渠道和方式,同时加强企业内部的人才培养,进而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结语:
综上所述,工业设计是一种以工学和美学作为实施基础的综合性学科,在机械设计制造技术有着极为重要的应用。加强二者间的结合应用,可进一步发挥二者各自的优势特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段巍迪.试论工业设计与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相关运用[J].科技与创新,2016(11).
[2]陈宗涛,熊巍,吴昊等.浅谈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J].科教导刊,2014(02).
[3]陈永胜.工业设计及机械设计制造技术的应用[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5(03).
关键词:制造业 模具制造 绿色制造技术 可持续发展
制造业一向是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也是造成资源浪费最多和对生态环境污染程度最大的行业。面对全球资源日渐匮乏和环境问题的逐渐严峻,如何最大程度的减少制造业的资源浪费和降低制造业对环境带来的危害,成了迫在眉睫的问题。而模具是制造业中最重要的生产工具,是工业生产中最基本的装备。模具制造水平的高低,制约着一个国家整体制造业的水平。在这种情况下,“绿色模具”制造应运而生。
一、模具绿色制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将节能、低碳、环保、可回收、可循环等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依托高科技实现制造业的高质量、低成本、少污染、高利润。绿色制造技术既能推动企业的发展,又能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模具绿色制造是指在模具制造的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把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利用考虑进去,实现环境污染最小化和资源利用最大化。
传统的模具制造只考虑模具的质量、成本、功能、寿命等,基本不考虑模具对环境造成的影响。一些模具的材料中甚至含有有毒物质,严重污染环境。而且传统的模具在使用结束后就变成了一堆废铁,回收率低,严重浪费了资源。与传统的模具制造相比,模具绿色制造具有以下特点:
模具绿色制造由“模具制造的全部过程”、“对环境的影响”、“资源优化”三个问题组成,这三个问题贯穿模具绿色制造的始终。模具绿色制造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绿色技术的采用有助于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制造成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工作环境,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模具绿色制造的内容与流程
(1)选择绿色的模具材料
模具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材料是否属于绿色产品,对最后成型的模具影响深刻。考虑到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模具的材料要选择有害物质含量低的材料,以保证在加工过程中不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考虑到对资源的节约问题,模具材料要选择成本低、可回收的材料,或者选择可以重复使用、可以降解的材料。
(2)进行绿色模具设计
在设计模具的绿色制造时,首先要考虑模具的使用年限,寿命越长,相对成本越低,越节约制造资源。可以采用一模多形、一形多用、拼装等技术改进模具的结构,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其次,在绿色模具设计中要注重模具的标准化、系列化和规范化,可以提高模具的专业性,提高模具的质量,缩短制造周期,降低成本,也能促进模具的多次重复使用。
(3)采用绿色制造技术加工模具
在绿色制造技术方面,可以采用模具CAM/APP/CAD一体化。CAD技术能够节约设计图纸,并且可以对产品的刚度、强度、抗冲击度进行分析。模具的包装材料也应当采用绿色包装材料,选择无毒无公害的材料或者可以降解的材料。或者对模具进行从简包装,节省包装材料。
(4)绿色模具的维护和回收
由于模具的使用比较频繁,要对模具进行定期的维护。在维护中,要尽量减少使用具有腐蚀性的溶液,减少对模具的热处理,延长模具的使用寿命。当模具要彻底废弃时,要对模具展开合理有效的回收再利用,将可以使用的零件拆下来清洗以备重复使用,将可循环的材料进行再加工,将模具绿色制造纳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模具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1)高速干切削技术
将高速切削技术与干切削技术相结合,提取两者的优点,就形成了新兴的高速干切削技术。高速干切削技术弥补了高速切削技术和干切削技术的不足,提高了切削工艺的效率、精度和柔性。最主要的是高速干切削技术限制了切削液的使用,消除了切削液对环境带来的污染,符合绿色制造技术的要求。如果在模具绿色制造中使用高速干切削技术,有利于提高模具的制造效率,改善模具质量,降低传统的电火花技术对环境的污染。
(2)净成形技术
焊接、塑性、锻造等加工技术都可以进行成形制造。目前我国的成形制造正在向净成形方向发展。净成形是指在加工过程中,直接将材料制成工件形状。净成形技术加工的工件可以直接应用于产品,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在模具绿色制造中采用净成形技术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
(3)工艺模拟技术
在模具的热加工过程中,可以使用工艺模拟技术。工艺模拟技术主要用模拟的方式来确定最佳参数,包括物理模拟、数学模拟和专家系统合成。工艺模拟可以优化制造方案,预测加工缺陷,防止加工意外,控制工件的质量。一般的模拟软件可以在用户输入模具的基本几何参数之后,自动计算制造模具所需要的各个物理量,并将这些物理量反馈给用户。用户不再需要进行大量的试验来确定这些参数,只需要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微调即可。毫无疑问,工艺模拟技术节约了材料、节省了设计者的时间、降低了模具制造成本。
四、总结
面对全球资源日渐匮乏和环境问题的逐渐严峻,绿色制造技术成为了制造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绿色制造技术能够提升经济效益、降低生产成本、缩短制造周期、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本文首先概括了模具绿色制造的基本概念,通过与传统模具制造技术相比较总结了模具绿色制造技术的特点。其次,详细介绍了模具绿色制造的内容与流程,包括对材料的选择、对模具的设计、加工以及维护、回收等。最后,分析了高速干切削技术、净成形技术、工艺模拟技术等模具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之,在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发展绿色制造技术,是社会发展必然的选择。笔者相信,模具绿色制造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也必将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刘靖.浅谈绿色制造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3年年会论文集[C].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13:4.
[2]吕莹.绿色制造技术在模具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3,08:176.
关键词 军队信息化建设 军事高科技 专用性技术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在我军大力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军队院校所开展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非常重要,有利于在强化参训学员的思想观念和提升其认识的同时,使他们能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地学习了解信息化和高科技武器装备知识,澄清模糊概念,更好地把握建设重点和方向,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然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应该开设哪些课程却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尤其是对建设起关键作用的重点(主干)课程。只有确定了重点课程,才能围绕重点课程合理地构建培训课程体系,进而增强培训效果,满足军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需要。
总体来看,当前我军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内容很多,但其中最为关键的应该是起直接作用的包括信息技术在内的众多的技术领域。显然,由于培训时间短和学员自身专业的限制,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课程难以覆盖太多的技术领域,所以应该综合考虑和有所侧重,首先从中选择最为关键的技术领域设置好重点课程和内容,然后围绕这些重点课程来构建培训的课程体系,以使培训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获得最好的效果。为此,必须弄清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主要应关注的专业领域,以此来确定培训的重点课程并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
1 军队信息化建设关注的主要技术领域
当前,我军军队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应该主要是军事信息系统与信息化武器装备两大部分。从构成来看,这两部分主要涉及与计算机、网络、信息传输与处理、传感、自动化、仿真、微电子、控制、驱动、能源、制造、材料、管理以及通信、侦察、探测、隐身、导航、制导、生化、气象、水文、环境、空中空间、信息安全、信息对抗、信息保障等众多技术领域。所以,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应该涉及这些技术领域以及与它们密切相关的一些技术领域。
虽然军队信息化建设涉及的专业技术众多,但从应用范围和特点出发,可将这些技术大致划分为两个层次或两种类型的技术。①②一种是支撑军事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发展的通用性基础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能源与动力技术、新材料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纳米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另一种是直接用于军事信息系统和信息化武器装备并使之具备所需要特定功能的专用性专业技术,主要包括通信技术、侦察监视技术、导航技术、精确制导技术、航空航天技术、海洋技术、预警与反导技术、指挥控制技术、信息对抗技术、武器毁伤技术、伪装与隐身技术、核生化武器技术、新概念武器技术、信息融合技术、军用仿真技术和综合保障技术等。专业性专业技术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军事高技术(军事高科技)。
无论是通用性基础技术还是专用性专业技术,其绝大部分或大部分都属于信息技术或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的技术领域,起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尤其是专用性专业技术中的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和指挥控制系统技术,被称为是推动新军革进程的四大主导性技术,它们在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必须更加关注。
2 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重点课程及其主要内容
考虑到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时间一般都不长(大多数培训班不超过2个月),加之培训学员自身的专业和从事的工作性质的限制,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不可能覆盖太多的技术领域,应该主要侧重专用性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因此需要围绕专用性专业技术设置课程,尤其是上面所说的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和指挥控制系统技术,它们应该被作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重点课程,必须认真设置其授课内容。
2.1 侦察监视技术课程
侦察监视技术课程,首当其冲的内容就是在军事应用上最重要的探测设备——雷达。作为是军事上最有效和使用最广的一种探测技术——雷达技术,在侦察监视技术课程中应先说明雷达的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分析雷达探测目标的工作原理(包括测距、测向、测速和目标识别的原理)。之后,介绍雷达的主要技术战术性能参数,在此基础上说明军用雷达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和应用,最后讨论几种现代体制雷达和主要应用,如相控阵雷达、超视距雷达、合成孔径雷达、无源雷达和多基地雷达等。这一部分内容较多,一般可作为一次课(2个学时)。侦察监视技术课程的第二部分也应安排一次课(2个学时)。这部分首先应重点分析军事上使用最多的另外一种探测技术——光电探测技术,内容主要应包括光电探测的基本概念以及红外探测技术和微光探测技术。为加深印象和形象直观,这部分需要紧密结合红外夜视仪、热像仪和微光夜视仪展开。这一课在介绍完光电探测技术后,还应简单讨论一下声学探测技术的主要概念,重点围绕水声探测装备进行,内容主要是现代声纳技术;介绍声纳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说明声纳的主要类型与特点和应用。
2.2 精确制导技术课程
精确制导技术课程应包括二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一次课(2个学时),内容主要是精确制导与精确制导技术的基本概念、精确制导的特点和分类,重点探讨基本的制导技术和原理,如惯性制导、雷达制导、红外制导、激光制导、电视制导、卫星制导、匹配制导和复合制导等技术和原理、特点和应用,说明精确制导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精确制导技术课程的第二部分也是安排一次课(2个学时),主要介绍精确制导武器的基本概念,说明精确制导武器的组成和特点、精确制导武器的分类和应用。这部分应该分别围绕精确制导导弹和灵巧弹药这两种类型来分析精确制导武器的作战效能和对现代战争的影响,说明目前世界上一些典型的精确制导武器装备及其特点和应用。其中,对精确制导导弹重点讨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及其主要类型和应用,而对灵巧弹药重点分析红外制导、激光制导、电视制导、非激光(如惯性/卫星)制导炸弹和炮弹及其特点和应用。作为扩展内容,第二部分最后还可简要介绍一下地空导弹、空空导弹、空地导弹、反舰导弹、反潜导弹、反坦克导弹、反辐射导弹等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并说明精确制导武器的发展趋势。
2.3 信息对抗技术课程
从大的方面看,目前信息对抗技术的侧重点主要是电子对抗技术和网络对抗技术,因此信息对抗技术课程应该含有这两部分内容,分别对应一次课(2个学时)。第一部分重点是电子对抗技术,课程内容应该主要有:信息对抗的基本概念,包括信息对抗概念的形成、信息对抗的定义和特征、信息对抗的基本技术;电子对抗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电子对抗分类和应用,电磁环境及其主要特点;电子对抗基本原理和技术手段,这里应主要围绕雷达对抗与反对抗、通信对抗与反对抗两部分展开;电子对抗装备,包括电子对抗侦察装备、电子进攻装备、电子防御装备。第二部分重点是网络对抗技术,课程内容主要有:网络对抗基本概念,包括网络信息安全、网络对抗的定义和特征;网络对抗基本原理,主要有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关键技术以及网络攻击和网络防御的主要环节;网络对抗应用举例,主要以目前使用较多的“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摆渡”攻击和“震网”蠕虫攻击为例进行分析。在第二部分最后,还应简要介绍信息对抗技术的发展趋势。
2.4 指挥控制系统技术课程
指挥控制系统技术课程一般可设置一次课(2个学时)。课程内容主要有指挥信息系统基本概念、指挥控制系统技术和原理、指挥控制系统建设和发展三部分。指挥信息系统基本概念部分应包括军事信息系统组成和各部分功能,军事信息系统与指挥信息系统、指挥控制系统之间的关系,指挥控制系统的定义和使用要求,指挥控制系统的作用和地位。指挥控制系统技术与原理部分应重点分析和说明指挥控制系统的要素和存在空间,指挥控制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指挥控制系统原理和工作过程,对指挥控制系统的要求,指挥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指挥控制系统建设与发展部分主要以美军为例,重点说明指挥控制系统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指挥控制系统建设现状和需求,指挥控制系统未来的发展趋势。
3 结束语
我军军队信息化建设涉及众多技术领域,目前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由于时间短和学员自身专业的限制,所开设的课程不可能涉及太多的技术领域,必须有所侧重,主要应从涉及军队信息化建设的专业性专业技术中进行选择,设置好重点课程并确定其课程内容,特别是侦察监视技术、精确制导技术、信息对抗技术和指挥控制系统技术这四门课程,因为这四种技术是推动新军革进程的四大主导性技术,在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只有确定好重点课程及其主要内容,才能围绕这些重点课程构建好军队信息化建设培训的课程体系,加强培训的针对性,使培训能取得更好的成效,为军队信息化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注释
关于转基因的论战可谓多矣,最核心的话题是转基因食品到底安全不安全。正方说,从科学的角度,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推广,反对者不懂科学;反方说,科学界对安全性还没有共识,所以要慎重,支持者是搞科学主义。还有人更直接地说转基因有毒害,应该禁绝。
这样的争论看似有效,实则胡闹,因为把基本概念给混淆了。什么是科学?简单地说,科学就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规律隐藏在现象的背后,现象每个人都看得到,但规律不是谁都懂得的。科学家是了不起的,因为他们发现了规律。谁的孩子像谁,这是谁都知道的,但什么规律在支配着这一现象呢?基因科学发展起来了,我们才明白,是由基因遗传决定的。
“反科学”的说法是不成立的。对于科学,只有懂得和不懂得的区别,没有支持和反对的区别,客观规律不会给人的主观偏好留出空间。把“反科学”当成个大帽子的人,做的事情必定跟科学无关,因此才会拿一个虚妄的东西来掩盖真实的动机。如果真的有人“反对”既有的科学认识,那么他只可能是有了新发现的科学家,这样的“反对”会推进科学的发展。
认识了客观规律,就可以利用规律去改造客观世界,创造性地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属于技术的范畴。比如,有了基因科学,就知道滴血认亲是不靠谱的,是不是有血缘关系可以通过DNA鉴定这项技术来确定。
转基因是基于基因科学发展起来的,是一项技术,不是科学。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就可以表达支持或者反对了,因为这属于主观世界的一部分。把反对转基因说成“反科学”,属于“满嘴跑火车”的行为。实验室里也可以弄出转基因人来,但是否能这么做呢?这事决不可以由科学家说了算。 转基因是基于基因科学发展起来的,是一项技术,不是科学。对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就可以表达支持或者反对了,因为这属于主观世界的一部分。
通过技术,人们可以制造产品。转基因的玉米、大豆、西红柿等等,都是产品。产品的命运由市场决定,是否接受一个产品,或者在多种产品中如何选择,完全是作为消费者的个人的自主决断。任何因素都可能成为影响个人消费倾向的因素,包括对产品代言人的态度,厂商要选择公众形象好的明星当代言人,就是这个道理。
不能不佩服方舟子的议题设定能力,他把是否应该接受和推广转基因食品成功地转化成了一个“科学”议题。然而,在对科学、技术与产品这几个基本概念进行了简单清理之后,就会发现在转基因问题上跟着方舟子的指挥棒在科学的层面纠缠,是十分不智的。
关键词:电子工程 EDA技术
1、EDA技术概念及现状介绍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路理论、信息分析与信号处理的结晶。
现在对EDA的概念或范畴用得很宽。包括在机械、通信、电子、航空航天、矿产、化工、医学、生物、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EDA的应用。EDA在教学、科研、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面,现在几乎所有理工科类的高校都有开设了EDA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EDA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用HDL语言编写规范、掌握逻辑综合的理论和算法、使用ED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课程的实验验证并从事简单系统的设计。一般学习电路仿真工具(如multiSIM、PSPICE)和PLD开发工具(如Altera/Xilinx的器件结构及开发系统)。科研方面主要利用电路仿真工具(multiSIM或PSPICE)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利用虚拟仪器进行产品测试;将CPLD/FPGA器件实际应用到仪器设备中;从事PCB设计和ASIC设计等。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包括计算机仿真,产品开发中的EDA工具应用、系统级模拟及测试环境的仿真,生产流水线的EDA技术应用、产品测试等各个环节。EDA软件的功能日益强大,原来功能比较单一的软件,现在增加了很多新用途。如AutoCAD软件可用于机械及建筑设计,也扩展到建筑装璜及各类效果图、汽车和飞机的模型、电影特技等领域。
2、EDA技术的特点
EDA技术之所成为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具有“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程序,这就确保设计方案整体的合理化;由于EDA采用高级语言描述,有语言公开可利用、描述范围广、可以系统编程和现场编程等特点;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可以进行各级的仿真、纠错和调试工作。这些特点促使EDA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3、EDA技术的作用
EDA技术中的温度分析和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分析各种温度条件下的电路特性,便于确定最佳元件参数、最佳电路结构以及适当的系统稳定裕度,真正做到电路特性的优化设计。
由于受到测试手段和仪器精度限制,测试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DEA技术方便得全功能测试解决了数据测试和特性分析的问题。
4、EDA常用软件
EDA软件发展很快,目前被我国广泛应用的有:multiSIM7(原EWB的最新版本)、PSPICE、OrCAD、PCAD、Protel、Viewlogic、Mentor、Graphics、Synopsys、LSIIogic、Cadence、MicroSim等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PCB设计软件、IC设计软件、PLD设计工具及其它EDA软件。
4.1 PCB设计软件
PCB(Printed-Circuit Board)设计软件更是种类繁多,如Protel、OrCAD、Viewlogic、PowerPCB、Cadence PSD、MentorGraphices的Expedition PCB、Zuken CadStart、Winboard/Windraft/Ivex-SPICE、PCB Studio、TANGO、PCBWizard(与LiveWire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ultiBOARD7(与multiSIM2001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等等。
4.2 IC设计软件
IC设计工具也很多,ASIC设计领域有名的软件供应商主要有Cadence、Mentor Graphics和Synopsys。中国华大公司也提供ASIC设计软件(熊猫2000)。
4.3 PLD设计工具
关键词:电子工程 EDA技术
1、EDA技术概念及现状介绍
EDA是电子设计自动化(Electronic Design Automation)的缩写,在20世纪90年代初从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计算机辅助测试(CAT)和计算机辅助工程(CAE)的概念发展而来的。EDA技术就是以计算机为工具,设计者在EDA软件平台上,用硬件描述语言HDL完成设计文件,然后由计算机自动地完成逻辑编译、化简、分割、综合、优化、布局、布线和仿真,直至对于特定目标芯片的适配编译、逻辑映射和编程下载等工作。是计算机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电路理论、信息分析与信号处理的结晶。
现在对EDA的概念或范畴用得很宽。包括在机械、通信、电子、航空航天、矿产、化工、医学、生物、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EDA的应用。EDA在教学、科研、产品设计与制造等各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面,现在几乎所有理工科类的高校都有开设了EDA课程。主要是让学生了解EDA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掌握用HDL语言编写规范、掌握逻辑综合的理论和算法、使用EDA工具进行电子电路课程的实验验证并从事简单系统的设计。一般学习电路仿真工具(如multiSIM、PSPICE)和PLD开发工具(如Altera/Xilinx的器件结构及开发系统)。科研方面主要利用电路仿真工具(multiSIM或PSPICE)进行电路设计与仿真;利用虚拟仪器进行产品测试;将CPLD/FPGA器件实际应用到仪器设备中;从事PCB设计和ASIC设计等。在产品设计与制造方面,包括计算机仿真,产品开发中的EDA工具应用、系统级模拟及测试环境的仿真,生产流水线的EDA技术应用、产品测试等各个环节。EDA软件的功能日益强大,原来功能比较单一的软件,现在增加了很多新用途。如AutoCAD软件可用于机械及建筑设计,也扩展到建筑装璜及各类效果图、汽车和飞机的模型、电影特技等领域。
2、EDA技术的特点
EDA技术之所成为今天电子信息工程中的重要技术,具有“自顶向下(Top—Down)”的设计程序,这就确保设计方案整体的合理化;由于EDA采用高级语言描述,有语言公开可利用、描述范围广、可以系统编程和现场编程等特点;自动化程度高所以可以进行各级的仿真、纠错和调试工作。这些特点促使EDA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3、EDA技术的作用
EDA技术中的温度分析和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分析各种温度条件下的电路特性,便于确定最佳元件参数、最佳电路结构以及适当的系统稳定裕度,真正做到电路特性的优化设计。
由于受到测试手段和仪器精度限制,测试的时候会出现很多问题,DEA技术方便得全功能测试解决了数据测试和特性分析的问题。
4、EDA常用软件
EDA软件发展很快,目前被我国广泛应用的有:multiSIM7(原EWB的最新版本)、PSPICE、OrCAD、PCAD、Protel、Viewlogic、Mentor、Graphics、Synopsys、LSIIogic、Cadence、MicroSim等等。下面简单介绍一下PCB设计软件、IC设计软件、PLD设计工具及其它EDA软件。
4.1 PCB设计软件
PCB(Printed-Circuit Board)设计软件更是种类繁多,如Protel、OrCAD、Viewlogic、PowerPCB、Cadence PSD、MentorGraphices的Expedition PCB、Zuken CadStart、Winboard/Windraft/Ivex-SPICE、PCB Studio、TANGO、PCBWizard(与LiveWire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ultiBOARD7(与multiSIM2001配套的PCB制作软件包)等等。
4.2 IC设计软件
IC设计工具也很多,ASIC设计领域有名的软件供应商主要有Cadence、Mentor Graphics和Synopsys。中国华大公司也提供ASIC设计软件(熊猫2000)。
4.3 PLD设计工具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基本概念;核心技术;发展进程;发展方向
中图分类号:TH-39 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机电一体化”意思是机械技术和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这一名称已得到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的承认,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习惯上把它译为机电一体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是面向应用的跨学科技术,是机械、微电子、信息和控制技术等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今天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飞速,机电一体化产品更日新月异。
一、机电一体化技术基本概念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在微型计算机为代表的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向机械工业领域迅猛渗透,机械电子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工业的基础上,综合应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自动控制技术、传感测试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从系统理论出发,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结构目标,以智力、动力、结构、运动和感知组成要素为基础,对各组成要素及其间的信息处理,接口耦合,运动传递,物质运动,能量变换进行研究,使得整个系统有机结合与综合集成,并在系统程序和微电子电路的有序信息流控制下,形成物质的和能量的有规则运动,在高功能、高质量、高精度、高可靠性、低能耗等诸方面实现多种技术功能复合的最佳功能价值系统工程技术。
二、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1、机械技术:是机电一体化的基础,机械技术的着眼点在于如何与机电一体化技术相适应,利用其高、新技术来更新概念,实现结构上、材料上、性能上变更,满足减小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及改善性能要求。
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其中信息交换、存取、运算、判断与决策、人工智能技术、专家系统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均属于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
3、系统技术:即以整体概念组织应用各种相关技术,从全局角度和系统目标出发,将总体分解成相互关联的若干功能单元,接口技术是系统技术中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系统各部分有机连接的保证。
4、自动控制技术:其范围很广,在控制理论指导下,进行系统设计,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现场调试,控制技术包括如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
5、传感检测技术:是系统的感受器官,是实现自动控制、自动调节的关键环节。其功能越强,系统的自动化程序就越高。
三、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进程
1、数控机床问世:自从1952年美国第1台数控铣床问世至今已50个年头。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阶段,尤其是在1999年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2、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于1965年,经过30多年发展,已初步形成包括设计、制造、包装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结构。
3、激光技术、模糊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以激光技术为首的光电子技术是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关键技术,它集中了固体物理、波导光学、材料科学、微细加工和半导体科学技术的科研成就,成为电子技术与光子技术自然结合与扩展、具有强烈应用背景的新兴交叉学科,对于国家经济、科技和国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
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角,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
1、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模拟人类智能,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
2、网络化: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
3、自动化:所谓自动化技术,是指人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来代替人去完成各种测试、分析、判断和控制工作,以现实预期的目标、功能。一个自动化系统通常由多个环节要素组成,以完成信息的获取、信息的传递、信息的转换、信息的处理及信息的执行等功能,最后实现自动运行目标。
4、绿色化: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