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采购管理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8-29 16:28:32

序论:在您撰写采购管理重要性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采购管理重要性

第1篇

【关键词】火电厂建设 物资采购 采购管理 效果提升

一、采购管理对火电厂建设的影响

在火电厂的工程建设中,物资采购和工程施工之间的联系十分紧密,二者之前是一种工程内的上下游关系,资料的输入帮助工程顺利进行,而采购行为在整个工程实施中则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是物资进入到工程施工环节的核心工作,物资采用本身就是在为工程创造利润。因为科学的采购管理可以降低采购成本以及物资成本,进而降低项目的执行成本,同时项目采购管理的作用还不仅仅停留在成本层面,其还影响到项目的施工质量,因为采购管理在某方面还会影响到物资侧质量,而物资的质量优劣当然就会影响到火电厂的建设质量。最后采购管理还会影响到工程的进度,因为物资的充足与否会直接影响施工的进程,如为土建提供的设备和材料等,如果设备到位或者材料不足就会影响施工的进度。综合的看,在火电厂项目中采购管理对其项目的成败所产生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二、火电厂建设中物资采购的基本特征

首先,从前面的分析可知,采购是影响条件与后续安装和生产的重要输入条件,是项目顺利实施的枢纽;其次火电厂建设中其成本控制必须经由采购管理来实施,其材料采购支出都是经由采购环节,所以采购会直接影响项目总体成本的形成;其三,火电厂建设中的技术水平与材料性能等都会影响整个项目的建设质量,并最终影响火电厂的运行效益;其四,电力工程中材料的质量要求较高,所以采购管理的重要性也要高于其他工程;其五,火电厂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采购管理必须点对时间延长所带来的项目风险;其六,火电厂建设期间采购和电厂运行是不同的活动内容,建设采购需要更强的控制性,以此保证物资的质量与成本降低,而运行过程的材料则突出的是计划性。所以建设中的采购管理更需要强化管理。

三、加强火电厂建设中采购管理的要点

采购需要提供预算与成本控制。在施工建设前,按照设备应提出预算与成本控制目标,这时对采购进行控制基础。预算不仅仅是一个计划活动,更应该是一个组织管理的延续,尤其是采购管理中的预算,更应突出的是标准化,因为制定采购预算必须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针对项目的特征而定,所以其更是一种控制机制。采购预算是对项目资金利用的理性规划,是在采购行为实施中订立的一个基本标准,其不仅仅是资金的合理配置的规划,更是担负着对资金用度进行检验的责任,以此确保项目资金的利用在看一个可以控制的范围内。有了预算的约束才能有成本控制的有效,才能体现成本空控制在采购过程中的作用。

供应商的确定。首先应对是供应商的数量进行控制,实际上就是对供应商的份额进行确定。从采购管理的角度看采购如果是单一货源其项目的风险是很大的,此时也不利于对价格进行控制,缺乏对成本控制的主动性。所以从供应商而言,合理的批量采购可以降低生产中的成本消耗,从而为采购方提供更加低廉的价格,从而可以降低采购的成本。所以在采购中必须平衡采购货源与采购数量的关系,即不能从单一货源入手进行采购也需要平衡供应商的数量,寻求多家供应,但是有保障供应商提供的物资价格最低。这样在采购管理中就需要对供应商的数量进行合理选择,通常在火电厂建设中针对某一种材料应确定3-4家供应商,这样既可以保证供应的质量,提供竞争激励效果,也可保证采购价格的合理。

其次应从供应商的选择方式入手选择,通常的方式是公开竞争招标、有限竞争性竞标采购、询价采购、直接签订采购合同等不同的方式来确定供应商,其实就是招标方式与非招标方式。在实践中项目采购通常会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来提高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意识,从而降低采购的价格。以此帮助项目采购到较低价格的物质。同时也应合理的招标设计来提高采购的效率与质量,从而达到既保证质量也降低成本的效果。

对供应商的管理。针对火电厂的建设而言,采购管理不是一下子就完成的,而是贯穿了整个施工过程。所以对采购方围岩一旦确定了供应商就建立了一种长期合作关系,此时就不能将二者之间的关系看做是简单的供求关系,而应建立一种长期的战略伙伴关系,即双方必须可以共同承担风险,使得采购方在长期的合作中获得货源上的保证与成本的优势地位,也可让供应商获得稳定的客户,从而保证其可以长期处在稳定法的状态中。这个战略伙伴关系可以实现双赢,可以帮助采购管理实现有效的成本控制。

另外,实施对供应商的绩效管理也是一个行之有效的采购管理模式,即利用一种评价机制对供应商进行评估,从而反应其在供应物资中优劣。如建立一个供应商信息管理系统,借助信息共享与数据分析来对供应商进行打分,建立量化的供应商评价指标体系,保证结果的准确与科学。然后利用评价结果对供应商进行取舍,从而改变合作的关系,或者加大采购数量或者减小采购数量,甚至停止采购等。以此激励供应商为成为优秀供应商而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包括质量与供货时间等。

在火电厂的建设中,采购管理是十分重要的管理内容,其对工程的进程、质量、成本等影响较大。所以在项目建设中必须重视对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可以从成本控制入手,建立一个全过程的控制系统,以采购流程全程成本控制的思路来加强对采购的管理,进而利用采购招标、采购战略管理、供应商激励等措施来保证采购成本与质量的最佳配合,从而实现最优化的采购管理模式。在获得最低价格的同时也获得质量最优的供应商,保证快速供货并保证风险降低。

参考文献:

[1]张新华.探讨工程项目采购管理过程中的问题及其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09,(23).

第2篇

关键词:企业;招标采购;管理;经济效益

从表面含义上浅析,物资招标采购就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物资提供者,选出对企业最有益的提供者,在物资供应过程中公司也会对相应的物资供应商加强指导和管理组织,使物资提供者之间的竞争更加公正公平。物资招标采购的终极目的便是大大提高公司经济效益,为企业提供优良的物资供应渠道。

一、企业招标采购管理的优势

(一)招标采购有助于企业自身生存发展

实行招标采购管理对于市场潜力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为招标采购面对的是整个社会,消息的面对的也是社会整体,所以具有社会公开性。招标采购的这种社会整体性使只要适合相关要求的单位或人员都有机会参加招标采购活动,从而使物资来源渠道变宽,市场潜力变大。招标采购方式的实行,使企业每个工作环节运行成本实现更好的控制,对于采购环节中出现的采购腐败、物资采购质量低劣、不合理采购状况等降低企业经济效益的状况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使采购过程中不合理的状况大大减少,有助于企业实现整体采购方式方法的优化整合,最终更好的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发展水平。

(二)招标采购有助于降低企业采购成本

近年来,伴随着市场体制的完善,招标采购在企业发展运营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上,招标采购也是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控制下不断发展的,使招标采购的物资成本更加接近现实,更好的去除人为状况下的恶劣影响,让招标采购的价值链条更好的发挥现实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物资招标管理体系也会愈加健全,这就有效的降低了企业成本,更好的控制不利于企业发展状况的情况出现,例如控制企业资产的流失,企业腐败情况的出现等,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稳固提升。

(三)招标采购有助于减小企业发展压力

不断优化企业物资招标采购方案,可以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多方选择物资供应渠道,多方了解物资质量状况,增强物资采购水平和物资质量水平,降低物资采购风险,从而降低企业各种物资成本,减少基本成本,减小企业在发展进步竞争过程中遇到的压力,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招标采购存在的弊端

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招标采购管理制度体系虽然也不断健全,但是也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弊端。例如:一些企业在进行物资采购管理控制过程中,物资采购人员会一次选择多个物资供应商,进行货比好几家,分析物资采购的各家利弊,然后运用合同谈判,对物资采购价格、质量、数量等进行再次确认,虽然可以相应降低成本,保证物资质量,同时这种方法也是有很多不利之处的。这种方法极度考验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而企业物资采购经济效益的取得,采购物资质量、价格、数量的多少,这些也都会受到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的影响。这种情况的出现,会使物资招标市场出现市场不公平、物资不合理的情况,有的工作人员会以此空档进行谋私利,例如出现关系采购、感情采购等状况。同时又是也会出现物资采购漏洞,出现企业腐败更甚之资产流失状况。

三、如何搞好企业招标采购管理工作

(一)完善企业采购机制,营造良好的物资招标采购工作环境

企业要加强组织机制的创建,针对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展开多种方式的外界宣传引导,组织宣传活动,加强对工作人员以及相关责任人员物资采购专业化程度的教育培养工作,让人们意识到,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对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加,降低企业的采购成本,增强企业生存能力,减小企业发展压力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从总体水平上增强物资基本管理,填补漏洞,深入贯彻领导提出的各项要求,是抵制物资采购领域暗度陈仓,,高买高卖等非法行为,增强党的正确领导建设和企业经济物资有效运转的有利举措。

(二)完善规章制度建设,使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正规化

做好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就要建立完整的制度,在建立完整制度基础之上,建立健全企业规章制度建设。企业的物资采购部门应实时归纳总结本部门物资采购相关规划及工作进程,不断提升工作效率。应遵从国家主要管理部门的各项指示标准,建立相关物资、纪检、审计、财务、成本等各部门加入的物资招标采购管理部门,清晰明白自身工作职责要求,强化管理工作行为,建立严谨清正负责的工作态度,增强各部门各行业协作沟通能力,实时分析了解把握物资采购情况,提出物资采购招标引导意见。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资采购招标过程中要不断加强物资采购程序的严格化,各项工作积极到位,时刻关注各项个相关工作人员及相关责任部门的支持与引导,从而为物资招标采购管理工作提供舒适的工作氛围。

参考文献:

[1]马彦坤.强化招标采购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J].中国集体经济,2011,(10):86.

第3篇

关键词:政府采购;绩效管理;指标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框架体系日趋完善,政府采购范围和规模不断扩大,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根据财政部公布的2005年全国政府采购统计信息,2005年全国实际采购规模达到2927.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7.1%,节约资金380.2亿元。2005年政府采购规模占全国GDP的比重为1.6%。实施政府采购改革7年来,全国政府采购规模年平均增长77.9%。

随着我国政府采购规模的逐渐扩大,政府采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一是政府采购范围有限、规模较小。从发达国家看,一般国家政府采购的市场规模通常相当于其年度GDP的10%~15%。而我国政府采购规模占年度GDP的份额仍显过少,采购项目单一,结构比例不合理。我国目前政府采购的项目主要集中在财政专项拨款的办公设备购置、车辆购置及少数工程及房屋修缮,而对货物工程及劳务等项目,仍未完全实行规范的政府采购,这使得政府采购节约财政资金的作用难以充分发挥。二是政府采购程序不完善,效率不高。我国的政府采购程序十分繁琐复杂,导致整个政府采购的效率低下。一方面是采购资金的申请、拨付环节不够顺畅。虽然有的地方采购资金实行财政直接支付,但在资金申请环节的时间周期长,同样影响了采购项目的执行周期。另一方面是对政府采购程序的认识不全面。大多数人认为,政府采购就是开标和评标的过程,而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过程包括项目的预算和计划的制定,采购项目的实施方案,信息公告,供应商资格审查,专家的选择,评审委员会的确定,评标标准的制定,开标、评标、定标,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履行合同,验收以及资金支付等一整套过程,每一个环节在操作时都要力求严谨、规范。三是规章制度体系不完善。各地在政府采购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较大的不规范和随意性,特别是管理体制还不顺,操作上也是各行其是。这样既影响政府采购的质量和效率,又不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也容易滋生腐败行为。有违实施政府采购的初衷,最终影响政府采购的质量和信誉。四是政府采购人员素质亟待提高。五是政府采购信息沟通渠道不畅。

1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评价目标与指标设立

1.1客户角度

在绩效指标体系中,将客户角度的绩效目标放在指标体系的首位。体现了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客户为导向的。只有及时回应客户需求、提高采购商品和服务的质量、加强与客户合作和沟通才是政府采购的绩效内容的集中体现。同时,衡量客户角度各个目标的绩效指标也是指标体系的核心。

(1)客户满意度指标主要衡量采购当事人(包括采购人和供应商等)对政府采购的满意程度。客户满意度可以分三个指标进行考察:一是客户对及时反应的满意度;二是客户对质量的满意度;三是政府采购的投诉率(包括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有效服务指标主要衡量客户对采购服务的有效性的满意程度,主要考察客户对政府采购中心的响应速度、合作和沟通的满意度。

1.2财务角度

把财务角度指标放在第二位,这主要从我国政府采购的初衷是节约财政支出考虑的。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政府采购规模效率和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等指标,是衡量采购部门绩效水平最基本的指标,它要求采购部门提高服务质量,改进业务流程,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扩大政府采购规模,来驱动采购成本的最小化,改变以往政府机构提供服务不计成本的弊端。

(1)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指标主要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的节支情况,是指政府采购的资金节约额(政府采购预算金额与实际采购金额之差)与政府采购预算金额的比率,它是评价政府采购绩效的最基本的指标。资金节约率可以从三个层次上进行考察,①某个具体采购项目的资金节约率,用于考察某次采购的节支情况;②某类采购对象的节约率,用于考察不同采购对象的节支情况;③当年全部政府采购的节约率,用于考察政府采购的年度节支效果以及政府采购对财政管理和经济总量的影响。一般来说,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越高,表明政府采购的节支效果越明显。但较高的节约率并不是政府采购的惟一目的,而且更重要的是,高节约率并不完全意味着政府采购的高效。

(2)政府采购规模效率指标主要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的规模效益。政府采购规模是实现经济效率的基础,有规模才能发挥效益,才能节约更多的采购资金。政府采购规模效率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二是政府采购批量规模效率。三是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率。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是指全部政府采购金额占财政支出或国民生产总值(GDP)的比重,这一比重越高,说明政府采购对财政与经济的影响越大,从而带动财政管理以及经济效率的提高。

(3)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主要用于衡量政府采购中心的成本费用情况,即要求政府采购中心以最小的采购成本费用完成尽可能多的采购量。

1.3管理过程角度

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是否适用、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得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有效运作、政府采购周期是否合理等指标,是为了加强对采购过程的控制,确保政府采购的程序合法性与合理性,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前提下,提高政府采购的办事效率。

(1)政策效率主要用于评价政府采购政策的制定是否科学、是否适用、是否能促进经济增长。政府采购的战略使命不仅是为了节约财政支出,而且也是政府宏观调控经济的重要工具,是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2)管理效率是用于衡量政府采购管理体制和机制设计得是否科学、是否能够有效运作。政府采购管理包括预算管理、法律监督、政府采购方式、招投标管理以及投诉质疑管理等多个方面,政府采购管理效率是综合管理的结果。管理制度健全与否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政府采购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

(3)政府采购周期指标主要衡量政府采购的及时性。政府采购周期是指从上报需求计划,政府采购中心接受委托。财政部门进行需求核对及下达任务单,媒体政府采购需求信息到签订政府采购合同为止的时间。以公开招标采购方式为例,一个完整的政府采购周期通常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媒体收到信息并刊登所需的时期;采购信息公告期;投标人编制投标书的期间;中标公示期;采购中心运作、审批、流转等所耗费的时间;合同履行期间;合同履行完毕后付款期间。

1.4学习、成长角度

设置了人均采购额指标、员工对工作环境的满意度和员工对专业、文化、价值和授权的满意度等指标,体现了政府管理的人本主义精神。只有促使组织文化、人事管理发生根本性的变革,才能使政府采购部门工作人员更清楚自己的使命。并专注于完成主要绩效目标。

(1)人均采购额指标是政府采购人员每个采购人员所分担的采购额的大小。人均采购额越大,说明效率越高,相反,人均采购额越小,说明效率越低。人员效率主要受政府采购人员素质的影响,一般地,如果采购人员素质较高、办事效率较高,那么,就能用较少的经费完成较高的人均采购额。

(2)员工满意度指标主要衡量员工对工作环境和对专业、文化、价值和授权的满意程度。

(3)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指标主要考察组织的信息化水平、对新信息的反映速度、利用新信息的有效性以及工作方式的创新周期等。

2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评价标准制定

我国政府采购部门绩效指标可以分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两大类。评价标准一般分“优、良、中、低、差”五个档次。

定性指标有:客户对及时反应的满意度、客户对质量的满意度、客户对政府采购中心的响应速度、合作和沟通的满意度、管理效率、员工满意度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

定量指标有;政府采购的投诉率、政府采购资金节约率、政府采购规模效率(政府采购整体规模效率、政府采购批量规模效率、政府采购规模年均增长率)、政府采购成本费用率、政府采购政策效率、政府采购周期、人均采购额等。

2.1定性指标的评价标准

定性指标中涉及“满意度”的指标,一般运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公众评判的方式确定评价标准。如为:90~100分为“优”,80~90分为“良”,70~80分为“中”,60~70分为“低”,0~60分为“差”。对其中的管理效率、组织的学习和创新能力等指标一般根据制度要求、专家经验或横向比较的方法确定其评价标准。

2.2定量指标的评价标准

第4篇

[关键词]管理;ERP系统;采购;库存

0引言

采购及库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大中型企业来说无论是大宗原料、材料的采购,还是物资的管理,要靠传统的手工记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所以某公司从2009年开始借助管理信息化ERP系统对采购的过程进行了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1良好的基础平台是提升ERP系统管理重要保障

为实现采购和库存在系统中的精细和可靠管理,在建立系统之前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必须建立存货分类和代码标准,这样才能对物料统一标准进行管理,其次是对申报的物资计划统一汇总平衡,库管员了解全集团的库存情况,通过平衡后可以快速的调拨所对应物资,在库存不满足需求数量的时候,才进行物资采购。

1.1建立存货分类与代码标准

在建设ERP之初首先要制定的就是《物资分类与代码标准》,对系统存货统一管理,实现一物一码,该公司原来有22万条存货,通过系统整理为4万条存货,将一些重复和冗余的存货进行整理规范。如:将石灰石、碳酸钙、大理石三种存货统一为石灰石。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符合企业自己的物资分类与代码标准,这是全部采购工作的基础。

1.2物资需求汇总平衡

在物资采购计划申报后,相关的管理人员对物资需求汇总平衡,根据本次平衡的存货+供货组织匹配货源清单,如果匹配到货源属性为内部的纪录,则生成净需求,提交组织为匹配到货源清单纪录上的供货库存组织,库管员熟知各库存组织的物资存储情况,可以对库存满足需求的物资进行物资调拨使用;如果匹配到货源属性为外部的纪录,则生成请购单,需求库存组织为需求申请单上的需求库存组织。比如,水泥公司库存有300吨钢材,化工分公司并不知道集团其他库存能满足需求,但依然填报购买计划,采购部门也不清楚其他库存可以满足需求,重复购买,既造成了采购工作量增加,又占用了资金。通过物资需求汇总平衡,这样可大大降低多余,避免物资资金占用。

2通过ERP系统实现对采购和库存的管理

良好的基础管理平台建立之后,才是真正通过ERP系统对采购和库存进行管理,提升管理效率。

2.1实现货位管理。

通过在ERP系统中实施货位管理,实现对库存物资的精准定位,只要在系统内输入任何一项物资的存货编码,就能立即看到本单位和系统内该存货的名称、数量和存放地点,具体精确到库房和区、排、层、格、号,这样既提高了出、入库的准确性,降低仓储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又有利于物资整理,提高劳动效率。原来同一种物资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上,造成库管人员寻找困难,公司通过货位管理后,实现入库自动匹配存放位置,出库时库管员通过系统可以快速定位存放地点,进行出库。

2.2实现对库存盘点及调整,做到账实相符。

在ERP系统中对库存盘点及调整。对财务数据、供应链数据和实物数据进行全面盘点,保证三者数据的准确统一。根据盘点情况月底做差额调整,方便使用部门查询实时库存量并支持数据共享。在ERP系统中实时出库,由原来的纸质出库单改为ERP系统中实时出库单,物资领用人员只需在系统内填写所需物资编码,经相关领导在系统内审批后,直接传至库房,物资出库后,单据及时上传财务进行核算,既减少了纸质版签字带来的不便,又避免了因积压纸质出库单出现账实不相符等情况,为财务适时结账和当日出报表创造了有利条件。

2.3实现库存定额预警与库龄分析

通过核定常用物资的库存限额,在ERP系统中对安全库存数据设置,当实际库存小于设定的安全库存时,系统自动报警,提示库管员申报计划,上报采购人员采购,既降低库存资金占用额,又确保生产系统正常运行。通过库龄分析,可以随时了解某项物资的存放年限,根据生产的实际需求对积压的库存物资进行处理,从而为采购和处理积压物资提供依据。

2.4调拨管理

通过ERP系统,公司所有人员可以查询集团公司旗下所以企业的库存情况,如有物资需求,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并调拨,调拨过程直接在系统中走相应的审批流程,这样就简化了调拨人员在不同公司之间找相应管理人员完成签字手续才能调拨,大大降低了采购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2.5建立物资寄售体系

在ERP系统中设置寄售物资核算体系,在该体系下实现订单、入库、出库等相关单据的录入,准确记录各种寄售物资名称、数量、价格。适时将出、入库单据上传财务部门进行核算。寄售物资体系的启用,把寄售物资视同自有物资进行核算,强化了对寄售物资的管理。

3ERP系统对企业采购和库存管理的重要性

通过在ERP系统中对库存货位管理、账务管理、调拨管理、库存预警及库龄分析管理和寄售物资管理,加强了对采购和库存的管理,保障了生产现场物资的供应,降低了人力和资金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3.1实现对采购和库存的精细化管理

通过ERP系统的管理,可以对采购的物资计划申报,申报内容、采购供应商和金额、库存管理、领用管理和调拨管理等每个细节都做到精细化管理,管理人员对系统的账务清晰可见,同时方便财务核算,ERP系统可以实现日、月和年账务结账,保障了账务与实物的统一管理。

3.2降低人力成本

在传统的手工管理模式下,需要很多管理人员,每天对库房物资管理、库房盘点和物资出入库等操作,且物资堆放位置随意性较大,人员寻找起来困难。通过ERP系统,人员可以很快定位到具体货位的存放位置,实现对物资的管理,这样就大大的精简了人员,降低了人力管理成本。

3.3库存占有资金成本降低

通过对货位管理和库龄分析管理,管理人员可以对冗余的物资合并整理,具体货物定位在具置,管理有章可循,库龄时间较长的物资进行及时处理,做到保障生产最低需求的最佳库存要求,大大降底了库存占用资金,加快了资金的周转和流动。

3.4生产效率提高

通过对库存预警,可以对库存物资进行及时补货,保障生产系统的供求物资。对于紧急物资的需求可以及时从其他已有该物资的库房中调拨,加快了物资的供应,降低了采购不及时对生产带来的影响。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毅.企业资源计划(ERP)[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2]周玉清,刘伯莹,杨宝刚.ERP原理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3]周玉清,刘伯莹,.ERP与企业管理:理论、方法、系统[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4]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第5篇

关键词:物资采购;供应商管理;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1-00-01

以往,企业的成功与否,是用规模、价格、质量、数量等“硬指标”来衡量的。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完善,衡量标准变得更加系统、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看规模也要看发展纵深、看价格也要看成本投入、看质量也要看售后跟踪、看数量也要看客户群体,衡量标准由“显性”变得“隐性”。无论衡量标准怎么变,加强供应商管理都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一、加强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价格越来越透明、技术越来越全面,采购商和供应商都必须站在“台前”,双方脱离了“买”和“卖”的关系,变成了一个体系。那么,加强供应商管理对实现互利共赢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供应商管理,有利于发挥供货体系的最大效能。加强采购关系管理也是企业管理学的重要内容,一是可以降低成本。据调查,如果采购成本是40%-60%,那么供应商的选择有可能使成本降低5%-8%左右。所以,供应商的选择,将成为决定企业终端的产品竞争力的综合指标;二是提高产品质量。产品质量是企业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企业自身的生产能力外,供应商提品的质量也是决定因素之一。通过适当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可以使供应商提供契合度更高的产品,从而推动自身产品质量的提升;三是加快流通速度。通过调整采购时差可以缩短采购和交货时间,减少库存压力,将供货商建成自己“大后方”,既防止资金的过度积压,又加快了产品的生产流程,也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

(二)加强供应商管理,有利于提升采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每个企业都把一个或者多个供应商纳入自己的发展体系,通过密切合作,严格管理,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一是明确双方关系。“供求”实际上是依赖共存关系,可以相互选择,没有绝对的依赖,只有互利互惠。在市场信息的指引下,通过分工合作实现这个增值过程;二是提升竞争水平。企业之间的竞争是市场的竞争、是客户的竞争、也是产品更新的竞争,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核心商品或者是核心业务,而这些构成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采购企业可以通过吸纳供应商技术,利用融合创新等手段,进一步扩大这种优势;三是促进产品研发。采购企业必须定期要求供应商参与新产品的研发和试用,以需促供,明确企业采购原料或者产品的标准,杜绝事后纠编,使采购企业在第一时间拿到合适的产品,减少失误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二、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

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供应商和供应关系的选择、管理与开发,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一)供应商选择流于形式,缺少战略层面的考量。很多企业对供应商的选择一般是采取招标制,大部分以价格为主,考察内容局限性较大;有的企业对资信评估、合作内容设置不好,注重短期效应,容易造成经济损失;有的企业在选择供应商往往选择单项“冒尖”的企业,忽视综合能力的评估,导致人力物力浪费。

(二)供需双方沟通不顺畅,导致信任度降低。主要表现在双方互相隐瞒相关信息,除采购内容外,一般不允许透露无关的内容。信息的不对等,互不信任容易引发投机行为,有的采购商把价格放在首位,不低价不要;供应商就给你低价,而后把差价转移到成本或者原料上,造成双方的损失。

(三)双方关系出现错位,导致存续周期不固定。采购方在选择供应商时,有时目光短浅,认为只有把这种供需关系放在临时或者短期上,有了危机感才会让供应商拿出好的商品来。这种采购的不确定性,造成供应商无序竞争、多头竞争,容易造成采购企业的损失;双方关系没有定位在“合作”上势必会造成沟通失效,信息反馈缺失。

三、加强物资采购中供应商管理的措施和对策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源自于产品的技术含量、成本投入以及市场开发程度,而如何采购成本的变化,主要还是依赖于供应商提供原料或者商品的增值系数。

(一)选择适合的供应商,确保合作关系的长期性。对于供应商的选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做好基础管理工作,必须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查,确定2-3家供应商,实施长期、分批供货战略,确保不发生缺货现象;要尽量减少中间商,与生产企业直接对话,减少中间环节,保持产品的增值优势;做好合作供应商的登记,对自己可能需要的企业进行大范围登记,建立自己的供应商资料库,定期沟通,便于供应量的选择和更替。

(二)加强信息共享交流,确保信息资源的准确性。信息共享交流,可以确保采购商第一时间掌握供应方产品的最新研发状态,也可以让供应商及时掌握采购方所需产品的指标变化情况。要将双方信息的一致性与准确性统一起来,实施并行工程,确保供应商能够拿出符合质量和功能要求的产品;建立双方共同研发机制,基于某种需求或者某种产品的共同难点,采取合作开发的方式解决难题,可能会导致采购成本增加,但技术含量上升可以弥补这个差异。

(三)定期进行检查评估,确保供应关系的持续性。在SRM体系中,供应商的绩效评估是供应商关系管理的重要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可以从技术研发、供货质量、响应速度及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反馈;在评估中,做好新老更替工作,对于履行合同不好、产品竞争力下降、与采购方大战略不适应的企业要及时进行调整。我们虽然要保持稳定的供货群体,但也要考虑整体的发展战略,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第6篇

一、企业采购中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从现在的企业采购情况来看,在供应商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的一定问题导致企业的采购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也使企业的生产活动受到了干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供应链管理理念不完善,短期的行为影响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供应商和企业之间双方达到最好的状态就是达到双赢的效果,但是现在在企业和供应商之间双方考虑的都是自身的利益没有考虑过实现双赢,这就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企业要想保证生产的顺利运行,需要有可靠的供应链,如果供应链不稳定或者时常出现间断等情况,这会给企业生产造成极大的干扰。这也会导致供应商的经常变换,企业和供应商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和相互之间的信任,这是影响企业长远发展的一个弊端。另外还存在的问题是在供应商选择和评价上不能贯彻科学性的原则,只有在供应商选择和评价上贯彻科学性的原则,才能充分保证所采购物资的质量的安全,如果在供应商选择时不按正常的程序选择相关供应商,这就势必会给企业生产带来一定风险和潜在损失。供应商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还有对供应商的供应效益不能进行科学考核和激励。对供应商的考核和激励机制是企业保证采购物资,改善服务的一个动力,对其供应业绩效进行科学考核和激励能让供应商最大程度上保证物资质量安全,也能激发出供应商的积极性,最后企业和供应商达到一个双赢的效果。

二、企业采购中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

上边介绍了企业采购中供应商管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企业的物资采购和产品生产带来了一定不利影响,这也就突出了企业采购中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企业采购中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可以有效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对供应商实现合理管理,并且同供应商之间建立长期合作一方面减少了不断寻找供应商过程中耗费的人力和物力资源,这样就可以有效节约企业成本。另外如果和供应商达成了长期合作,企业对供应商提供的物资的评价上也就减少了相关成本的投入,并且长期合作的模式下,对供应商而言有固定的客户,对企业而言有固定的采购物资来源,可以很好实现双方之间的互赢,使双方的利益都得到有效提高。另外一方面还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更趋于稳定,物资采购对企业而言具有关键性的作用,是整个企业运行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如果没有稳定的物资供应,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企业生产的中断。而实现供应是商的合理管理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更趋于稳定,可以有固定的物资供应者,对物资的质量也会减少一定的担忧。这是供应商管理的重要性。

三、企业采购中供应商管理措施

由于企业采购中供应商方面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供应商管理在企业采购中具有的重要性,所以必须采取措施加强对供应商的管理,使企业采购工作能更好进行,为企业的生产做好前期准备。

(一)完善供应商管理理念

完善供应商管理理念首先需要确立和供应商之间实现“双赢”的理念,只有实现双赢,才能使企业和供应商之间都具有积极性,两者的合作才能更好开展。为了实现“双赢”需要保持两者之间的及时沟通,对合作中出现的相关问题通过洽谈的方式予以解决,消除双方之间的障碍,使合作顺利进行。另外还需要在采购中实行集中采购策略,并且保持供应商之间的适度竞争,有了竞争才有改善质量和服务的动力,企业在不同供应商选择方面就应该使其保持适度的竞争,这样的策略对于企业而言,企业具有一定的选择权,自己可以把握采购的主动权,另外也可以使采购物资有一个更好的保障。

(二)完善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管理

为了实现供应商的评价和选择管理首先要对供应商进行科学分类,对供应商进行分类是完善供应商评价和选择的一个前提。供应商的类型一般包括瓶颈供应商、战略供应商、杠杆供应商和一般供应商,这些供应商类型各有不同的特点,瓶颈供应商具有采购成本低、采购风险高的特点,在采购方面选择的比较少。另外是战略供应商,战略供应商对企业的生产具有战略性地位,一般采购数量和采购金额都比较大,采购的比重占整个采购的比重也比较多,也具有采购风险大的特点。杠杆供应商的物料成本不高,但是资金和使用量方面比较大,采购风险较低。最后是一般供应商,这类供应商的物料容易购买,企业的需求量也不是特别大,在采购资金使用上占总的采购资金也比较小。通过这些分类,企业在供应商选择时可以根据具体的采购要求,结合不同类型供应商的特点进行选择,使供应商选择上更具合理性。

第7篇

关键词:供应商;调查;选择;评价;关系管理

中图分类号:F25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4-00-01

物资采购是生产企业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每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经营活动之一,而供应商的管理又是整个采购体系的核心,只有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才能确保物资采购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及低成本运行。要想使企业具有最佳的物资供应状态,必须加强供应商的管理。本文就供应商的调查、选择、评价及关系管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供应商调查

首先对供应市场进行调查,对所采购的产品系统地进行调查,目的是了解供应商的整体情况:包括供应市场的规模、容量和性质、市场的环境、市场总体水平,包括供应市场的生产能力、质量水平、价格水平、管理水平、技术水平、可供资源量、需求状况和竞争性质等。在此基础上对供应商进行初步调查,包括对产品的材质、品种、规格等进行调查;了解供应商的实力、规模、产品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及信用度;了解供应商的地理交通情况、运输方式、运输时间、运输费用等。

二、供应商选择

通过市场调查,找到潜在的供应商之后,对可能合作的供应商进行进一步的选择,下列因素是供应商选择时应考虑的重要依据:

1.价格因素。供应商的产品价格对生产商和销售商的利润率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价格通常是物资采购中最敏感的问题。供应商对既定商品组合报价是否合理,供应商是否愿意协商价格,供应商是否愿意联合起来共同降低成本,并提供各种折扣,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

2.质量因素。产品的质量是供应链的关键,因为产品的使用价值是以产品质量为基础的。如果产品的质量低劣,该产品将会缺乏市场竞争力,并很快被消费者淘汰并退出场。因此,质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一个企业要生存和发展,提供合适质量的产品已经成为最起码的前提条件,随着企业销售观念的改变和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升,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趋向于品牌或客户资源、服务等这些无形的因素上,从这一方面看,质量因素是前提,正因为人们已经把质量看作是产品必须具备的条件,供应商提高产品的质量才成为更为重要的方面。

3.交货准时性因素。如果供应商的交货准时性较差,就会影响企业的生产计划和客户的销售计划,从而引起大量的浪费甚至供应链的解体。为了降低库存,许多企业都尽量实行即时制生产,在这种形势下,供应商交货的准时性就显得更加重要。因此,交货准时性也成了供应商选择的重要的因素。

4.供应商的地理位置。供应商所处位置对送货时间、运输成本、紧急订货与加急服务的回复时间等都会产生影响。而且当地购买有助于发展地区经济,形成社区信誉。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今天,供应商地理位置的远近直接决定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成本和物流成本,供应商与生产商同处于一个区域,也便于形成产业积聚效应,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

5.整体服务水平。供应商的整体服务水平包括安装服务、培训服务、维修服务、升级服务和技术支持服务。

除了上述因素,还需对企业的供货能力、技术力量、企业信誉及历来表现、企业在同行业中的地位、企业财务状况、通信系统等因素全面考虑,综合权衡。

三、供应商评价

为了科学、客观地反映供应商供应活动的运作情况,应与已考核合格的供应商建立绩效考评指标体系。

1.质量指标。供应商质量指标是供应商考评的最基本指标,包括产品批次合格率、产品抽检缺陷率、产品在线报废率等,其中,产品批次合格率是最为常用的质量考核指标。也可以将质量信息、供应商体系等也纳入考核,比如,供应商是否通过ISO 9000认证或供应商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否达到国家、省、部、行业或企业标准。根据不同产品的特性可以要求供应商在提品的同时,还要提供相应的质量文件,如过程质量检验报告、出货质量检验报告、产品成分性能测试报告等。

2.供应指标。供应指标是供应商的交货表现,是供应商管理水平相关的考核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准时交货率、交货周期、订单变化接受率等。供应商能够接受的订单增加接受率与订单减少接受率往往不同,前者取决于供应商生产能力的弹性、生产计划安排与反应快慢和库存大小;后者主要取决于供应商的反应和对减单可能造成损失的承受力。

3.经济指标。供应商考核的经济指标总是与成本、采购的价格相联系。质量与供应考核一般每月举行一次,但经济指标则相对稳定,大多数企业是每季度考核一次。经济指标的具体考核点有:价格水平、报价是否及时、报价单是否客观、透明、具体;是否有诚意配合本企业开展降低成本的活动;是否定期与本企业检讨价格;是否将降低成本的好处让利一部分给本企业;是否能积极配合本企业提出的付款条件,开出的发票是否准确、及时并符合有关财税的要求。

4.服务指标。同经济类指标一样,考核供应商在支持、配合与服务方面的表现,一般也是定性的考核,每季度一次。服务指标的具体考核点表现在对订单、交货、质量投诉等反应是否迅速、及时,答复是否完整;是否有合适的人员与本企业沟通,沟通手段是否符合本企业的要求;是否将本企业看成是重要客户,供应商高层领导或关键人物是否重视本企业的要求;是否积极参与本企业相关的质量、成本、供应等改进活动;是否主动征询本企业的意见、主动访问本公司、主动解决或预防问题;是否参与本企业的各种相关开发项目、如何参与本企业的产品开发过程。

四、与供应商关系的管理

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关系,这也是企业关系营销的必然趋势,在管理与供应商的关系上,企业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在生产上帮助供应商;与供应商保持信息的沟通;让供应商参与产品的设计;建立联合的任务小组,解决共同关心的问题;对供应商实施有效的激励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