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环境治理措施范文

时间:2023-08-29 16:28:18

序论:在您撰写环境治理措施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环境治理措施

第1篇

环境污染对各个城市都造成了深入的影响,一些污染严重的城市决定进行绿色改革,还原原有的绿色。山西省曾经污染严重,并且因其严重的污染而广为熟知。为了治理污染,改善人居环境,山西省自2006年起开始加大力度进行环境绿化的工作。首先采取技术手段,开展了蓝天碧水工程,并采购了大量污染处理设备,对污染严重的地区进行集中治理,其次运用政策指导,出台了环保责任制等相关政策,加强地方在环境治理方面的责任与力度,并对污染企业采取了一系列限制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成为环保工作中的示范。

二、影响环境治理的地方性因素

环境治理往往需要地方的配合与支持,但在实际经济发展中,地方往往有着自己的考虑,并对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地方经济影响

对于各地方来说,经济发展往往是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环保工作人员往往也被要求到考虑地方的经济发展建设问题。曾有调查显示,近半被调查者认为环保工作人员不会受到经济发展需求影响,因其工作重心主要放在环境保护上,而大部分调查者认为,环境保护比经济发展更重要。但在实际工作中,环境保护工作或多或少的会受到经济发展要求的影响。

(二)地方政府影响

在我国目前的环保工作体制中,政府在环保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据相关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被调查者认为当上级领导对问题进行督办时,环境治理效果有着明显的改善,而在这其中领导所产生的影响非常大。因而环保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受到领导的态度的影响也是非常大。地方政府在环保工作中,常常扮演两面性的角色,一方面,地方政府是推进环保工作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往往在实际的环保工作中成为一大阻碍。地方政府监督地方环保工作,会出现监管不力、地方保护主义等情况。而出现这些现象,往往与地方领导的说情现象有关。领导说情,往往与考虑当地GDP、经济发展速度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其实对环保部门的执法工作和工作人员的情绪有着更大的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在环境治理工作中的影响不可小觑。

(三)社会人情关系

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在中国各项工作的开展都要将社会人情因素考虑进去,环境保护工作也不能独善其身。中国式的人情社会主要在喝酒吃饭上有着体现。在执行工作过程中,环保工作人员会接到相关企业厂家的热情邀请,随着交往的加深而成为朋友,那么就会影响工作人员对于治污企业的工作力度,甚至导致一些企业在环保上无法得到有效监管,造成污染扩大化。人情关系在执法过程中不可避免,而且这种关系往往涉及到环保工作人员的自身廉洁自律问题,对本人未来发展的前景也有关系,因而人情社会关系这种因素会一直对环保工作造成影响。

三、地方环境治理的相关建议

(一)加强制度建设

在环境治理问题上,制度建设是保障环保工作开展的根本因素。要使地方政府在这方面承担更多的责任。地方政府在对当地环境治理方面有着更多的优越条件,对地方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状况有着更高的关联度,有效的机制建设可以使当地经济产生更好的效益,也可以提高政府的考评结果。要建立对地方政府强有力的责任制度和考评机制,通过制定硬性目标,相关法律配套等因素,让政府在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建设上做出更多的贡献,并且通过对政府权利义务的制约,从根本制度上解决相关问题。

(二)利用市场机制

环境问题的解决往往存在着各种缺陷,政府的职能也不能够有效发挥出来。这时地方政府就有在有效行使自身职权的同时,借助市场的力量进行补充和改善。市场机制能够对环保工作提出许多有效的辅助和支撑,如可以实行有偿使用排污权,污水处理市场化等。在借助市场化的力量时,政府也要进行学习,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过程,要在环保工作中不断转变政府职能,根据实际情况,转换思想,采取新方法、新方案,从而保证环境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动员全民参与

环境保护,既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不仅是企业的事,它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环境保护的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进行讲解、指导,让更多民众参与进来,自发开展环保行动。

四、总结

第2篇

关 键 词: 水环境 湖泊治理 湖泊管理 清淤技术

中图分类号:D9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Analysis of the lake water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urrent situation, put forward the effective technology in water environment treatment train of thought, at the same time from the water quality monitor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trol scheme is feasible, and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strengthen the management of lake water environment and its management.

Key words:Water environment; Lake Management; Lake Management; Dredging technology.

1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

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污染较严重的湖泊由于内源污染负荷的存在,即使在来自湖泊外部的污染源,如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的情况下,湖水的污染仍然得不到明显控制,主要原因为内源负荷的污染。例如,根据太湖水污染监测结果表明,贡湖湾地区(修改为太湖)底泥释放TN占总污染量的18.5%,TP占总污染量的29.4%,即使将外来入湖污染全部控制,仅湖内底泥释放和动力作用下的再悬浮、溶出也将引起藻类的发生。显然从试验结果表明,湖泊外源污染减少、水质改善后,底泥中污染物质也会增加一定强度的释放,污染底泥中的营养物质会重新释放进入水体,导致水质污染。因此,在外源基本控制、水质逐步改善的同时,开展污染湖盆底泥疏浚已非常必要。

2湖泊水环境污染治理思路

2.1水源地保护是湖泊水环境治理的重要任务

湖泊流域洪水调蓄和水资源配置的主要水体,一般情况下湖泊环湖有众多水厂取水口。而由于流域经济高速发展与水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的矛盾,湖泊水质污染与富营养化问题日益突出。受入湖河流污染、湖泊自然生态破坏和有机底泥等影响,导致水质恶化,水体富营养化,蓝藻爆发,生态环境退化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威胁沿湖及流域供水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制约流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湖泊流域采取水环境综合治理方案,从保护水源地出发,确定保障饮用水安全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湖泊治理规划时必须进一步优化水源地布局,完善多水源供水体系,加快自来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建设饮用水安全监测系统和预警系统,确保饮用水安全,同时要加强供水危机的防范和蓝藻暴发应急事件的处置工作。规划实施饮用水,主要包括水源地改造和水源地保护区建设、多水源供水和区域应急备用水源地建设、区域联合供水工程和供水设施深度处理改造等。

2.2采取湖面清理有利于改善水源地生态环境

近年来,湖泊的富营养化趋势不断恶化,湖泊生态系统也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据中国科学院湖泊生态系统研究站的监测表明,湖泊的生态系统结构在迅速恶化,蓝藻水华暴发越来越严重。表现在:(1)有些湖泊夏季出现严重蓝藻水华的面积不断扩张,一年中发生水华的时间在增加,水华暴发的灾害程度也在加重。(2)湖泊水草的分布面积大幅度萎缩,水生植被的结构在恶化,大片水草枯萎,水草生态系统迅速的恶化。(3)湖泊的营养盐浓度增高,富营养化加重的趋势并未被遏制。

水源地东北部堤段(修改为周边)芦苇、水草相对较多,但由于受到蓝藻暴发等因素影响,大量水草死亡、腐烂、堆积现象存在,局部出现沼泽化,生态体系非常脆弱。因此,对湖泊的湖面采取清淤治理技术,清除沉积水草、有机淤泥,不仅可保护取水口的水质,也是恢复水源地湖岸生态环境的需要,有利于湖泊生态系统的改善。

2.3水源地底泥疏浚效果明显

对湖泊采取清淤治理技术,采用工程船携带封闭抓斗挖掘机施工,清淤的主要目的是去除有机质含量高的、松软的、易悬浮和释放营养盐的表层底泥,而不是挖深湖盆,因此挖掘机的刀口改用无利齿的平口刀口;清淤的另一目的是削减取水口附近的沉水植被生物量,但需要保持水源地仍有沉水植被,因此为保护沉水植被不消失或完全破坏,清淤中采取条带式进行的方式,有意保留些漏洞、间隙带,以保护沉水植被的种籽库,加快其恢复。清淤施工期间,为避免底泥扰动影响取水口水质,按设计要求在取水口周边悬挂土工布,并控制施工进度,加强水质监测,遇水质、湖流变化及时变更施工速度或暂停施工。

为了表明湖泊清淤治理效果,对某湖泊水源地水域进行了疏浚前、施工中及竣工后的调查、监测。其中给出了清淤前后沉积物总磷含量比较图见图1所示。清淤后表层底泥中有机质的含量普遍降低,清淤工程有效去除了大多数区域的沉积物有机质,对于降低太湖富营养化,以及预防水源地恶臭情况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清淤工程对沉积物中氮的去除效果不理想,但有效降低了磷的含量。因此,从去除有机质中营养盐的角度看,清淤工程也产生了积极的效应,起到了改善取水口水质的效果。

图1清淤前后沉积物总磷含量比较图

3湖泊水环境管理思路

3.1工程建设的湖泊水环境管理

保障湖泊水环境各项环保措施的落实,减免工程兴建对环境的不利影响,改善湖泊生态水环境。对湖泊水质采取有效的保护管理措施,对于湖泊周边的工程建设施工时,采取尽量减小泥沙入河量,生活污水需经处理后排放,工区内修建厕所等措施。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环保措施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落实环保投资。制定湖泊周边施工区环境管理办法,并监督实施。对于湖泊周边建设工程,采取加强对施工人员的湖泊水环境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组织协调地方环保部门与工程施工环境保护有关事宜一般环境问题。施工后期,组织好施工区当属湖泊范围的生态环境恢复及建设。

3.2湖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

对于湖泊的水环境管理,现有管理机构堤闸管理所、乡镇水利站、农口管理办公室等应当满足工程管理设置的需求。管理结构的管理范围根据水利工程管理的相关规定,湖泊水利工程管理范围应当包括河道,堤防、护岸及绿化带;堤身,堤防临、背水坡青坎,防渗工程及护堤地;控制建筑物;附属工程设施;护岸护坡工程;管理区等。

同时为了有效地确保湖泊的生态水环境,水利工程管理部门应当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对于湖泊工程的水环境管理所应开展以下工作:(1)制定湖泊水环境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宣传贯彻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处理水事纠纷,维护正常工作秩序。(2)在管理和保护湖泊水环境范围内,禁止乱倒垃圾、乱占河滩、乱采砂石、乱修建筑物等活动,督促清淤清障,保障安全行洪;同时应当采取措施加强采砂管理,规定砂石开采范围,发放砂石开采证,制定收取管理费办法。

严格执行湖泊水污染防止条例,除要求工业污染源治理达标外,更要采取切实措施,控制生活和农业污染,加快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大力推广生态农业等;为防止污染源超标排放、网箱养殖等行为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和破坏,各水厂取水口按各地实际情况指定具体防护规定,重点实施湖泊水源地取水口保护等工程,并制定饮用水水源地应对突发性污染事故的应急预案。

3.3水环境治理期间的管理

湖泊水环境治理施工期间会对周边水环境会产生一些不利影响。因此,应加强环境的检测工作,监督管理范围内的环境卫生和水环境的监测,将各项环境指标控制在标准范围之内,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将不利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

(1)湖泊水环境治理将由于湖底土质的扰动引起水体混浊是暂时的,随着工程的结束而消失,施工时应控制施工强度,并在取水口悬挂土工布,确保不影响取水口水质。施工船舶须选用配备油水分离系统的设备,含油舱底水应经处理后达标排放。

(2)湖泊水污染的清淤有利于改善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但另一方面也将底泥中所含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一并清理,特别是沉水植物。为此进行湖泊水环境治理时,疏浚时应采用预留间隙带,保留有沉水植物种籽库,利用植物的自身的繁殖能力、动物的迁移能力,湖荡底部生物资源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恢复。

4结语

针对湖泊水环境污染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湖泊治理思路,建议将湖泊纳入整体防洪排涝系统统一规划,同时提出湖泊水环境的管理维护,加大建设管理力度,为湖泊水环境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卢峥,苏鹤.对湖北省大型湖泊治理的思考[J].陕西建筑,2009,23(05):31-33.

[2] 谢进杰.水资源管理 湖泊治理[J].中外建筑,2008,26(01):101-103.

第3篇

关键词:水环境治理;水利工程;措施

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当前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人们对水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其对我国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利工程作为我国的基础民生工程,在水环境治理中发挥着显著作用。在水利工程施工中会造成一定的水环境污染,因此必须加强水利工程中的水环境治理,提升水环境治理效果。

1水环境治理的特点

1.1自然性

在进行水环境治理时,首先要具备的特征就是自然性。也就是说,要加强对自然环境的重视,保护周围的自然环境,确保生态平衡最大限度地实现水环境治理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要强化水利工程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的科学化、环保化,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1.2可持续发展性

近年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进行水环境治理时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水环境治理既要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又要符合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避免对周边环境和资源造成破坏。因此,要加大对环境工程的重视,积极应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

1.3社会性

水利工程建设具备社会性质,目的是为群众服务。因此,要加强对水环境治理措施的严格分析。利用水环境治理措施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保障水利工程建设满足人们的生活和生产需要。

1.4经济性

加强水环境治理能够充分实现在生态文明理念下的环境保护,有效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水环境治理体现着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在进行水环境治理时要合理分析治理措施,确保制定的措施满足工程的建设需求,而且具备良好的经济性,从而提升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

2水环境治理的水利措施与实践

2.1信息资源采集

信息资源采集是水环境治理的基础工作,只有不断加强信息和资料收集的科学性,才能保障水环境治理效果的有效提升。在进行资料和信息的收集时,登记信息、安全信息、材料信息等都要记录齐全。根据施工地周围的气候、地质条件,加强对勘察等资料的收集,掌握主河道的河流特性以及集水面积等。例如,在水库进行加固之后,水库面积、库容、原水位系数变化相对较小,但是水利工程运行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库容、水位等出现变化,降低工程的防洪抗旱能力。因此,要加强对信息和资源收集的重视程度,强化水环境治理基础工作的科学性。

2.2河道改造

河道改造是有效实现水环境治理的措施,必须要加强对河道改造工作的重视,积极强化河道改造工作的质量。在实际改造过程中,要加强与生态文明理念的融合,充分考虑到河道改造工作对周围环境以及水环境的污染,积极制定与河道改造工作相符合的施工方案,并按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要求,确保河道改造工作不对环境造成污染,而且还能实现工程质量和安全性的提升。也就是说,在进行河道改造时,首先要加强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应用,结合水利工程实际情况,对河道改造中岸边保护、水量疏浚、周围绿化等众多因素进行合理分析,强化河道改造工作的质量。其次要保障施工不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推进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最后要积极强化河道安全运行,吸引更多的游客,从而促进当地经济效益的提升。

2.3堤岸建设

在水环境治理中,堤岸建设是非常重要也是比较关键的组成部分。因此,要积极应用现代化的创新理念,加强对堤岸建设技术的完善与更新,结合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全面落实堤岸建设中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评价,加强对水环境治理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关注。也就是说,在堤岸建设时不仅要有效强化工程施工地的勘察与分析,还要充分结合当前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措施,提升堤岸建设的质量,满足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2.4大力培养和引进优秀的工作人员

要想有效实现水利工程中的水环境污染治理,就要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引进,通过培训和考核工作人员,强化其专业素质和操作技能。相关工作人员要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此外,要加大工作人员在生态理念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培训,强化其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有效实现对我国水资源的保护,进一步促进水利工程建设良好发展。

2.5加强管理监督,发挥综合治理水平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水环境治理的监督力度,完善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法规对水环境治理进行约束。其次,建立相应的水环境管理部门,针对水环境破坏现状进行合理分析,有效确保水环境治理效果的提升。水环境管理工作人员要组织群众进行水环境保护的学习,设置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水环境治理的巡查与监督。水环境治理工作不仅仅是生态保护部门的工作,也需要政府与群众的配合。最后,政府部门要加大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招标的合理控制,按照相应的程序严格审查投标单位的资质,在施工前签订细致的施工协议,有效防止投标单位利用合同漏洞在水利工程施工中造成严重的水环境污染。

第4篇

唐县畜牧生产以肉羊养育肥为主,现存栏约200万只。该产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末,经过30多年的发展,肉羊育肥已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1.1养殖总量庞大

2018年全县肉羊出栏数量约700余万只,成为全国最为集中、养殖规模最大的肉羊养殖基地,被誉为“中国肉羊之乡”,享有京津冀区域羊肉定价权,并且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饲料、兽药、养殖设备、外购羔羊、育肥、屠宰、销售的产业链。目前全县存栏已达到200万只,覆盖全县20个乡镇,仅唐县城西的仁厚镇、都亭乡、南店头乡、北罗镇、罗庄乡、雹水乡等6个乡镇存栏约100万只。

1.2产业链条完整

该县育肥出栏的羊直接进入屠宰场,没有贩运环节,屠宰之后胴体、羊蹄、羊头、上水、下水等分别进入不同渠道销售。唐县生产的鲜羊肉、羊肉坯、羊肉卷、羊排等27个品种,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全国10多个省市,羊绒、肠衣还远销日本、意大利等国家。

1.3成为主导产业

整个产业的发展成为当地老百姓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农民年增收约20亿元,解决了5万多人就业。

1.4环境恶化突出

近年来由于养殖量激增,导致环境过载,粪便产量大增。此外,一些羊粪加工厂(有机肥加工厂)大多建于省道京赞线两侧附近,有的采用封闭或半封闭的形式,有的露天生产,在粉碎加工和装卸过程中产生恶臭异味,环境质量恶劣,唐县形象受到影响。

2肉羊养殖环境治理建议

近年来,由于养殖规模激增,养殖环境严重恶化,目前环境治理改善工作尤为迫切。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2.1加强组织协调领导

建议县委县政府成立肉羊育肥产业链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主要领导任组长,同时成立一个强有力的办事机构和专家组。在当前严峻形势下,没有统一坚强的组织领导,就无法协调各种有效治理资源形成治理合力,也无法落实好相关技术措施,改善臭气弥漫的意愿就无法实现,同时也防止了“上热下冷”的局面。

2.2增强产业链条意识

必须树立肉羊育肥全产业链整体意识。臭气虽然产生在屠宰环节之前,但是臭气的治理必须统筹考虑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要形成有效地利益联结机制。一是要出台产业发展规划,规范产业发展的区域、方式和方向;二是要充分利用肉羊和羊肉集中产地的资源优势,让高利润的屠宰加工等环节同臭气治理进行利益绑定,促使产业利益相协调共同发展;三是要区域同步进行。环境质量是净投入,没有个体效益,因此必须在区域内同步进行,实行治理成本均担,防止出现因为治理成本分担不平衡,导致产业发展受损的情况发生。。

2.3政府引导技术支撑

总体思路是“控制增量、降低存量”,控制增量分为控制养殖规模和减少个体粪污产生,降低存量主要是对产生的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具体为:一是对水源地、湿地附近的养殖场实施关停、搬迁;二是控制养殖规模增量,引导适度分散养殖,根据养殖用地指定养殖量指标,减少环境过载量;三是推广同位发酵床,在不改变现有羊舍主体结构的前提下,增高护栏及抬高食槽、水槽高度,清理羊舍内现有粪便,浆砌防水墙、悬挂防雨帘、填充40~50厘米用锯末、稻壳、菌种按一定比例配制好的发酵垫料即可,通过,定期翻刨和日常维护,保持垫料湿度均匀,促使益生菌繁殖发酵,达到降解肉羊粪便、抑制异味产生的目的。四是粪污集中处理,可采用集中有机肥加工厂,对产生的粪便进行资源化利用。

第5篇

1矿山开采中的环境问题

1.1矿山开采对水资源的影响矿山开采会伴随着人为和自然的疏干排水,这会造成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以及地表植枯等后果,极易破坏水平衡,而且矿山开采还会产生剥离物、煤泥、废弃催化剂等各种垃圾,这些垃圾随雨水排入河流湖泊或者渗入地下水,以及矿山开采废水的排放,都会严重污染水资源。

1.2矿山开采对大气的污染矿山在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例如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瓦斯以及粉尘等,这些有毒有害的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会对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还会加剧温室效应。而且,如果不对瓦斯气体进行科学控制,一旦发生意外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此外,矿山固体废弃物的风化作用也会造成大气污染。

1.3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由于矿山的开采会造成地下采空,这会影响矿山的稳定性,导致矿山地面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甚至会导致地面沉降、地裂缝,崩塌、矿山地震以及井下突水等强烈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民财产安全,给地质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

2导致矿山开采产生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2.1环保意识不足在矿山的开采中,由于环保意识不足以及企业受利益的驱使,很多地方仍采取“先开采,后治理”的发展模式,只注重矿山开采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2开采技术相对落后我国矿山开采技术、机械设备以及环境治理技术较西方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很多企业为了节省成本,一直采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严重的开采技术,而且后期的环境治理也只是走走形式,很难实现环境的有效治理。

2.3相关法律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我国近年来针对矿山开采和环境保护制定了相关的法律规定,然而这些法律条例还不够完善,导致有些企业钻法律的空子,而且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存在漏洞,导致法律体系对矿山开采的制约难以达到预想效果。

3矿山开采环境治理措施

近年来,甘孜州生态环境逐渐恶化,水位下降,荒漠化严重,从而影响到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必须要加强甘孜州区的生态环境保护。虽然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矿产资源的大量开发,但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允许我们走“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必须严格执行“先保护,后发展”战略,所以我们在开发资源前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做到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资源。

3.1采用先进的开采技术矿山企业要不断加大投入,更新机械开采设备,采用现代化开采技术,减少矿山开采过程中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提高开采效率。要结合先进的开采技术,不断减少矿山开采中的固体废弃物和气体污染物,减少对矿山岩结构的破坏,防止地质灾害的发生。

3.2完善相关法律体系,加强监管要在现有法律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开采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法律的细节,构建行业法规多级法律体系,在法律上对矿山开采的每个环节形成约束。当地政府要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开采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环境治理也离不开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政府要对监管人员和技术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加大矿山环境治理的力度。

3.3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污水、废料的治理和回收要结合相关法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环境保护方针,建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并且严格执行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制度。要加强“三废”的治理力度,严格控制废气排放,重点治理有毒有害污水和矿物废料的排放,对矿山的地下水、瓦斯以及一氧化碳等进行有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矿山废物的综合回收和利用水平。

3.4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恢复工作要结合国家政策,将矿山开采、土地利用、土地恢复与农业结构调整等进行有效的整合,对矿山土地进行造田复垦,对深度塌陷的矿山可以将其恢复为梯田或者经济林等,大力开展造地复田综合治理,恢复和增加耕地面积。

4结语

第6篇

【关键词】矿山地质环境;环境保护;治理措施

矿产资源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人类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创造巨大财富的同时却忽略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导致了水源、土壤的污染、破坏了自然景观和植被。我国在对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同时,应该注重对矿山开采所造成的环境问题进行整顿。要深入研究浅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治理措施,对改善地质环境和促进地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1.浅析矿山地质环境的主要问题

1.1开采浅析矿山所造成的环境问题

煤歼,石粉尘和易挥发性的气体等污染物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其中煤歼石给大气带来的污染最为严重,煤歼石不仅给当地的水土带来危害煤歼石自燃、爆炸等现象很容易发生,而且会释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直接对空气造成严重的污染。不可理的开采对水资源的污染也是极其严重的、在开采过程中堆积了大量的废渣,在降雨时废弃物中大量的重金属的酸水和一些微量元素顺着雨水流入地下水,对地下水源和地表水造成危害极其严重。与此同时浅析矿山的抽排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区域水均衡遭破坏,地下水资源枯竭,地表井泉干涸,直接影响当地生产、生活用水。因为不科学的开采再加上以前矿山管理不够规范,相对较薄弱,至使当地居民乱采乱挖,长期开采作业,使地表土壤、植被大面积毁坏,失去植被生长的天然基础,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且面积大,治理难度大。所开采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废石,如卵石、砂砾,覆盖植被,影响植物生长,挤占了耕地或草场,同时矿山开采产生的废石、尾矿含有害元素,经过风化淋滤使有害元素转移到土壤中,造成了土壤质量下降和农作物的污染。

1.2开采浅析矿山所引发的地质问题

浅析矿山开发中矿石、煤矸石以及废碴的大量堆积,地面塌陷及大规模山体开挖与工业广场建设等,大量占用和破坏了土地资源。与此同时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可以诱发山体崩塌、泥石流、地面坍塌、滑坡等灾害的发生,因为对矿产资源的开采的不合理造成了地下采空,或者对地表的开采影响斜坡的稳定造成了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煤矿带来的地质危害最为恶劣。所开采的区域一般为林地与耕地,矿山废渣堆积、工业广场,采面不仅影响景观,并且对区内居民生活环境造成较大影响。在开采过程中破坏了原始的地形地貌,矿坑分布较散乱,大小及深浅不一,大部分积水,给当地牧民生产生活及放牧带来严重不便和生命危害,据调查访问经常有人畜掉进矿坑里,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及生命威胁。采矿活动中弃碴与矿石堆积、边坡开挖等不仅破坏了原有地形地貌,毁坏了原有森林植被,也影响了区域景观和道路周边环境。大量的这些未治理的地质环境灾害的问题,在人工和自然因素的作用下,有可能发展为更加严重的地质环境灾害,存在增加人员安全和财产损失的风险,同时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处置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此外,地质灾害防治保证金制度不完善,地质灾害点多面广,防治经费不足,难以落实到位。

2.浅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的具体措施

2.1保护环境的措施

我国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的恢复状况,将我国制备恢复率、土地复垦、水土流失的治理和地下水的污染治理列入了生态环境恢复的指标当中。对于矿山的生态环境的治理,应建立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机制建设,首先应在明确开发的前提下制定保防污染等治理问题,其次应明确对破坏环境的企业应根据其可恢复力度进行相应补偿等问题的落实工作,为实现矿产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同时也可以由企业负担治理资金,政府可以辅助一些优惠政策鼓励人们对环境治理的投资,通过投资谁就拥有使用权的原则来解决资金不足的状况。应对河道局部淤塞处进行清理,由于河流改道河水冲刷岸出现滑塌处修建护堤或进行清理恢复其原有水流方向。在开采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滑坡体,应在滑坡体后缘修建截排水沟以减少滑床的地表水入渗量,在滑坡体上修建排水渠以排除滑坡体上的地表水,在滑坡体前缘修建挡土墙,在滑坡体上缩方减载并打抗滑桩。针对阶地的垦复采取采场栽种小叶榕与杜鹃,同时在岩壁上下栽种常青藤,实现乔灌结合绿化,攀援植物遮挡效果。在居民区与农田附近修建浆砌石护堤加固,城区堤后设置绿化休闲带,既提高了防洪,又打造出休闲场所。

2.2保护地质的措施

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生活速度的不断加速使得对矿产资消耗也是与日俱增,因此加强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首先应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使矿山地质环境的监管有法可依。其次是针对其破坏方式及分布情况,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分区原则,将该矿区划分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两个区域,对于不同的防治区采取不同的治理措施。针对矿山废弃工业广场、矿渣堆及塌陷破坏的土地,进行坡地梯级整治与浆砌石护坎支挡相结合的工程措施;整形平整后,覆耕植土,修建排灌设施,从而恢复土地资源。针对矿坑及尾矿废石堆对地形地貌的破坏,采用推坑覆平的方法,对矿坑进行填埋,对尾矿废石堆进行推平。而对于天池煤矿区 的矿山疏干影响破坏土地,宜采取水田改旱田,改变耕种条件与栽种作物 配合乡镇规划等需要,最终选种耐旱的花椒树,配套修建蓄水池及生产道路。对于无法耕种土地退耕还林,利用治理工程产生的土地,采取表层客土,种植水保涵养林等进行生态环境修复。同时政府也可以通过成立矿山地质保护基金会,通过对矿产产品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或者通过征收资源税、补偿税、占地费用谁、排污费等形式,在或者可以从国家财政公公财政资金中拿出一部分资金成立基金会,来解决对矿山环境保护这方面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面对着不同的地质环境问题应该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保护和恢复。

3.结语

由于人来的过度开发和不妥善的治理使得浅析矿山生态地质环境不断的恶化,这样不仅造成了环境的破坏,同时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人类的生命财产都受到了损失,也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浅析矿山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主要有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严重破坏,同时加剧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同时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矛盾日渐突出,因此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治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

【参考文献】

[1]石忠林.景观生态学在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J].大科技,2012.

第7篇

一、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防灾减灾

当前所有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都将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矿山开采职工以及矿区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所以对矿山环境进行恢复治理,首先就需要有效地保证矿区免遭矿山开采作业诱发产生各种不同地质灾害的危害,从而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2.因害设防、综合治理

针对我国多数矿山的地质环境破坏的显著特点、危害方式、分布条件以及危害程度,需要抓住环境治理的重点以及关键环节,争取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能够采取科学地拦、排、护、整、填、植等相关重要方面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对该矿山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性的治理。

3.注重效益、分期实施

在实践中对于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工程,还需要严格遵循自然生态社会效益优先的基本原则,与此同时还需要争取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在此基础上,需要能够区别出不同的矿山地质环境危害和治理问题,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理和综合防治措施。在此基础上需要依据当地的资金条件、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危害大小、污染轻重缓急,同时能够分期、分阶段地进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4.矿山开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

对于矿山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只有首先将工程治理措施和环境生物保护措施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最终才能达到矿山环境综合治理的根本目标。在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治理的各种工程中,只要配置科学、合理,就能够彻底根治地质环境灾害。但是其中的缺点是投资范围过大,然而当前的生物措施恰好能够弥补环境工程治理措施的显著缺点,并且其投资范围相对比较小,能够有效地改善矿山周边的小气候特点,最终使其可以广泛地应用在矿山地质环境的综合治理工作中。

二、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的有效措施

1.采空区和矿山的地面沉陷问题治理

矿山地下采空区以及矿山疏干排水最终导致的地面沉陷、造成地裂缝问题,因为疏干排放地下水,最终将会改变其地下水流的原本自然渗流、地下水径流条件,因此水浮力逐渐消失,地下水的潜蚀作用也会使充填物逐渐流失掉,继而发展形成地质空洞,在矿山内部真空吸蚀力以及重力的共同作用下也可能会造成矿山塌陷。对矿山内部采空区的环境综合治理,主要就是为了预防和控制其地表残余沉陷问题的进一步发生。在此基础上可以采取的方法有4种:(1)矿山内部全部需要充填采空区内部的支撑覆岩,以最终能够彻底消除矿山的地基沉陷隐患。(2)矿山局部支撑覆岩或者是地面构筑物,需要减小其采空区空间的实际跨度,进一步防止出现顶板垮落的问题。现阶段常用的方法主要有注浆柱、井下砌墩柱以及大直径钻孔桩柱或者是直接运用桩基法等。(3)矿山注浆加固以及强化矿山内部采空区围岩的结构,能够充填采动覆岩的断裂带以及弯曲带岩的土体离层以及裂缝,使之最终可以形成一个刚度比较大、整体性能比较好的岩板支撑结构,使其可以更加有效地抵抗矿山老采空区塌陷进一步向上发展的问题,使矿山开采区地表只会产生比较均衡的沉陷问题,以确保矿山开采区地表构筑物的安全性。(4)采取必要预防措施。矿山自身释放老采空区的内部沉降潜力法,在矿山采空区地表并未利用之前,可以采取强制措施加速其矿山老采空区的活化以及覆岩沉陷速度,有效消除对矿山地表安全有比较大威胁的地下空洞结构。

2.矿山大量开采后泥石流的治理

矿山开采大量的矿产资源,将会为泥石流的出现提供大量松散固体杂质,可能会造成矿山结构的崩塌、滑坡以及泥石流等严重地质灾害现象的发生。开采矿山自身矿产资源以及修筑开采运输道路,这些均会对矿山的植被造成非常大的破坏。因此,切坡不合理、废矿井陷落而引起的矿山地表崩塌等要素还可使沟内的土量急剧增加,使矿山地面的径流系数显著增加,洪峰流量也会随之增加,进入到雨季后,在地表山洪冲刷作用下,矿山表面大量的松散物质由雨水的浸润饱和液化之后而造成的过度充水而发生下滑,便形成了泥石流灾害。此种泥石流灾害也就被称为矿山泥石流灾害。在这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应当在整体泥石流发生流域内,运用蓄水、拦土、拦水、排导以及造林等多种治理和防治措施,其上游宜采用蓄水以及引水隧洞等治理和预防措施,将其上游的清水水流科学引走,使该水流和松散堆积体能够脱离接触,以更好地避免泥石流灾害的真正形成;并且还可以修建拦挡坝,以拦截住形成泥石流体杂质的来源。在泥石流的中游,能够采用挡土墙结构或是土钉墙等防治措施,从而才能够防止泥石流体对于矿山表面道路农田以及房屋建筑的破坏力度。

3.尾矿的化学污染的治理

矿山中的废石、废土以及矸石固体废弃物被大量堆放,侵占了大量的矿山土地资源,最终将会造成矿山污染水土体被化工、黑色金属矿物质污染,其中尾矿总量要占到矿石总量的50%~80%。对于矿山中尾矿的综合运用和开采,第一就是矿山尾矿的能源利用与开发。事实上,尾矿作为一种高质量原料、材料已经得到一些颇为实际的利用。尾矿材料能够用作建筑工程材料,但把尾矿材料作为建筑施工材料时,还需要非常慎重的研究和考虑,因此要对尾矿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综合地研究与分析,查看分析其中是否存在着对人体健康不利的物质。运用尾矿作为矿山开采井下充填的作业材料,现阶段已经取得非常成功的作业经验,当前很多矿山开采都在应用。这导致矿山中尾矿资源的利用范围以及开采率大大地提高,这样就能够减少尾矿资源的堆存数量,同时又能够将尾矿这一宝贵的资源保存于地下,以便于今后重新进行开采和利用。

4.放射性矿山的环境治理

矿山中坑(井)口治理宜采用封堵坑口的措施,切断其污染源,使其可以更好地恢复矿山坑口原貌,抑制其中放射性物质向矿山周围的大气扩散;并且还需要杜绝污水外流的现象,这样就能够防止矿山附近人、畜误入以及地表水流入。对于其中的废石(渣)堆场还可以砌筑挡墙结构、排水沟结构进行稳定化、安全化处理,从而能够更好地防止废石发生下滑、流失,避免造成二次污染。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