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30:40
序论:在您撰写互联网银行发展趋势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引言
互联网金融这一趋势的出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从2005年起互联网金融就已经在我国崭露头角。直到2011年人民银行开始发放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决策,互联网金融业务可以说是在我国全面的开展起来,将业务逐渐转向互联网。2012年至今,互联网金融业务的应用已经深入每项银行业务中,大部分银行也以互联网为依托,对其自身的业务不断进行重组改造,建设线上创新型平台,互联网金融在支付领域、网络信贷领域和筹资融资领域的发展都有目共睹,新型的互联网金融,势必会促使对商业银行在其业务等领域带来更带大的突破。
一、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现状
1.统筹兼顾高低层次客户,创新个性化服务。互联网金融立足于金融普惠,它将客户群体定位为小微客户,从而吸引了过去被银行忽略的小微企业,在个人客户等传统金融服务之外的市场上,暂时有着较强的竞争力。自2011年开始,商业银行逐渐拓宽到电子银行业务,而且这项新业务的客户数量在近年来增幅明显。目前各家银行比较迫切的战略任务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尽快吸引扩大客户群体。这就促使商行立足大众客户需求来设计金融产品,分别从小微用户和商户两端提供不同类型的金融中介服务,提供个性化的服务,逐步在电子商务的发展浪潮之下取得主导权。
2.重视数据分析,细化客户需求。互联网金融通过互联网进行金融产品的推销,拥有大量的数据来源和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与传统的商业银行相比,其在信息收集和处理方面都具有优势,这些信息为精准的营销和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数据支持。而商行应充分利用数据带来的价值,依据其历史优势,通过累积的客户资源,建立起数据分析的习惯并且重视数据的开发利用,将数据有效地转化为信息资源,了解客户的消费方式和投资理念,做到客户定位更加准确。
3.不断开发网络金融产品与支付工具。传统的商业银行操作流程烦琐复杂,相比之下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工序显得简单快捷得多。从发放贷款这项基本业务来看,商业银行设置了多个流程,从借款申请和贷前调查,到风险评估和分级审核等,流程相当复杂,而网络平台发放贷款速度快而且产品类型多样化,只需通过简单的电脑操作,借款人就可以获准通过贷款申请。另外,各个银行建设互联网客户综合服务平台,作为重要的非物理渠道,构建出不同于传统模式的业务平台。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模式分析
1.P2P模式。P2P模式近几年来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作为一个以网站为中介的互联网融资模式,有其独特的优势。相比于传统的融资模式,P2P模式下的资金借贷双方能深入地了解到对方的信息及资料,并能据此准确地得知资金的用途。但是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例如,由于借款的对象大都是些小型企业,因此很有可能造成借出去的款项很难全额收回的风险。
2.第三方支付模式。借助电子支付手段渐渐成为人们日常消费的支付习惯,第三方支付模式完成了消费者和银行之间的电子支付平台的搭建。作为互联网的第三方支付系统,除了上述的这些方式,还包括各种移动电子工具的支付方式,时下使用度最高的则为支付宝和财付通这两种。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电子支付体系发展也逐渐地展现出支付的便捷化、身份的数字化、服务通用化。
3.电商模式。电商模式是互联网金融中最为常见的模式之一。当前,电商平台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主要的基础,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电商的存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才日益成熟稳健。
4.网银模式。网银是标准的传统金融与互联网结合的模式。该项模式借助了互联网技术,使其成为金融渠道,在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之外,为人们提供了更为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同时也为商业银行节约了大量的金融服务成本。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业务发展趋势
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发展已经为社会大众提供了非常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互联网金融服务的模式还是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1.潜在客户的体验和实践。互联网金融产品和服务不仅要注重现有客户的维护,更要注意对一些潜在客户的开发,增加潜在客户的体验机会,可通过更多的社交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进行扩散。并且,在此服务品质体验的基础上更要借助于实践,积极地谋求更有利于广大社会群体的服务体系。
2.提高运作效率。互联网金融可以进一步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更为方便快捷的产品,提高运行效率,降低服务成本,更好地满足客户不断提高的要求。
3.信息透明化。互联网金融企业掌握着大量的数据和信息,在具体业务操作过程中,要注重信息的透明化,对于资金借贷双方都应提供对称的信息数据,致力于建立一个更加公平、开放、透明的金融交易模式。
4.努力结合电商平台,拓展新型金融服务。在近几年的电商发展下,各大银行也紧跟步伐,积极地推出新的产品服务,如交行推出交博会,农行推出 E 商管家,将电子服务和金融服务有机的结合的同时,还充分利用了互联网创新服务特点,进一步丰富拓展银行金融服务渠道,为客户提供信息终端、交易终端等应用产品来满足专业化高端客户需求,从而提供更加贴身便捷的金融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城市商业银行;未来发展
一、互联网发展对城市商业银行的挑战
在现如今互联网发展的环境下,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着重要的发展机遇,同时其也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如果不能有效的做好应对措施,那么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堪忧。总的来说,其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银行的地位开始下降
从银行产生之处至今,其一直在世界范围内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现代互联网的发展正在降低银行的实体地位。从本质上来说,风险的根源在于新金融势力凭借平台的优势垄断了客户的“三流”信息,银行对客户信息获取的渠道被技术性阻断,从而无法针对客户快速变化的金融需求有针对性进行创新。另外,一大片互联网电商的出现不断冲击着城市商业银行的地位。其中尤以阿里、腾讯、苏宁的表现最为突出。
(二)银行传统的优势逐渐丧失
一直以来,银行的优势主要集中在银行在政策红利、资金成本、信用成本和作业成本四个方面,这也是商业银行在发展中比较突出的方面,但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新的金融工具为各个主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平等的竞争环境和平台,也就是银行传统的优势正在面临被蚕食的风险。
(三)银行的业务正受到互联网金融市场的冲击。
互联网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冲击主要变现在两个个方面:首先是客户的冲击。阿里巴巴、淘宝本身就有大量的客户,这些客户既包含他们平台上的电商,也包含网购用户,这些客户是阿里集团做互联网金融的基础,而传统银行即使转型做互联网也没有一个具备这样的优势。
其次是生活方式的冲击,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智能手机也伴随着我们穿行于大街小巷,时时刻刻为我们进行网络社交服务。消费者的习惯就是市场,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基础。面对这样的变化,银行已经不能够满足未来客户需求,现在人们更喜欢的是足不出户,一切事情在网上完成,互联网金融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在这强大的互联网金融面前,传统金融靠改变盈利模式、调整业务结构、改变客户基础、改善服务水平、建立和引入新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并不完全有效。现在需要的是全新的模式,而非旧有模式的延伸。
二、商业银行在互联网环境下发展的空间
前面已经提到过,面对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商业银行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积极开拓新的发展空间是商业银行运用好互联网金融发展自身的有力保障。
(一)积极开展电商平台业务
城市商业银行在总的发展来看,具有先天性的优势,可以说开展电商平台业务是其继续发挥自身优势的保障,因为城市商业银行具有庞大的资金支持,同时在结算、信贷等方面的优势极为明显。但是,还应当看到商业银行在这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在战略定位、竞争定位等方面还要有些创新。
(二)城市商业银行要利用好新金融力
就要求在发展业务的过程中,城市银行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的力量,和最新的金融力量进行互动,做好彼此之间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众所周知,金融机构所起到的融通功能在于流动性转换和信用风险管理。银行凭借资金优势在流动性方面做得比较好,而新金融势力凭借信息优势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着潜力。这就是两者进行合作互补的基础。
三、城市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环境下的未来发展
从上论述可以看出,在信息化的时代,商业银行应当突破传统银行发展的模式,将自身放置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潮流之中,利用好现代科技和互联网金融环境。其未来发展,笔者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顶层设计,再造业务流程
商业银行应从自身组织结构的顶层设计开始,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再造和重构,建立便捷、快速、高效的互联网金融新形象。一是以业务电子化、网络化为手段重构服务体系,组织架构实现扁平化,加强沟通效率;二是简化业务操作流程,减少用户申请到审批的各项中间环节。
(二)整合相应资源,打造平台经济
整合内外部资源,面向客户需求,打造产品、服务、场景一体化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可以选择搭建网上商城,或者与电商、物流等拥有一定客户资源的企业合作,实现客户流量的导入。在服务方面,打通物理网点、自助设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不同服务渠道,形成渠道优势。在产品方面,除实现线下产品线上化外,更加大力开发推出面向互联网客户的金融产品,形成一站式、多层次、全方位的产品销售平台。通过互联网技术整合各类商业场景,打造融合生产、消费、生活、投资、娱乐等全方位的平台,增强用户与商业银行的粘性。
(三)构建多方合作渠道,借力发力
商业银行应寻求与各类机构开展合作,拓宽渠道,共同打造互联网金融生态圈。积极与电商、第三方支付合作,开发金融产品,借助其平台宣传推广自身品牌;积极探索与电信运营商和手机厂商的合作,实现营销前移,将自身金融产品和服务与手机捆绑,达到与客户的深度连结;与实体商户合作,快速获取各类应用场景;与金融同业合作,研发各类适合互联网特点的金融产品。
(四)探索体质创新,实现专业化运作
打破传统商业银行的体制机制约束,建立起与互联网金融发展相适应的专业化经营组织架构。商业银行可探索考虑成立专门的互联网公司或者事业部,建立与互联网企业可比的薪酬激励、人才引进与产品创新体制,在该体系内实现互联网化的专业运作。同时,建立相应的客户体验团队,帮助科技开发人员充分理解用户需求,有助于完善产品各项功能,力争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做到以用户为中心。此外,与互联网企业相仿,建立快速补偿和风险容忍机制。通过上述体制改革与创新,重构与传统商业银行不同的日常经营运作模式,提高市场化程度。
参考文献:
[1]余晓娜.直接融资发展背景下商业银行业务与发展转型[D].浙江大学2016
[2]沈源.互联网金融对我国传统金融业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金融行业也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尽早将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联系起来,并从而优先抢占互联网市场,要知道,随着互联网走进人们的生活,互联网它已经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了,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沟通交流,这是互联网最先的用途;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办公,这是在互联网在公共场所得到普遍使用过后的情形;而在互联网可以使人们方便购物和生活,则是互联网最新的功能,现如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或者说已经在很大程度上代替了人们的购物选择,同时,人们身边的便捷提款机已经遍布在了大街小巷,同时,在购物商场或者实体商店,大多数人都会避免现金交易,而是通过互联网转账的方式进行虚拟交易,网上购物更是如此。从这些现状来看,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的转变迫在眉睫。
二、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特点
(一)ATM机
商业银行在经营当中最普遍的业务就是存取款业务,这样的业务操作过程简单,费时少,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的服务点少,经常会导致业务办理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因此,商业网银行开设了ATM自动取款业务,也就是在街头巷尾人们所熟悉的自动取款机,自动取款机能够进行简单的存取款业务操作,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根据一个地方的人流量而设置取款机的个数,自动取款机的设置集方便、快捷、人性化为一身,非常实用,而自动取款机的设置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连接设置,有一个商业银行服务厅为中枢,进行无数个分机的设置,而这些业务都会经过这个中枢[1],如果一旦出现错误或者存取款业务受阻,中枢就会立马发现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二)网上银行和手机银行
互联网络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走进千家万户,少不了通过网上银行的使用,网上银行是集支付、转账、充值、投资等功能为一身的金融服务平台,现如今,网上购物已经成为一种人们生活和消费的方式,在现代的生活压力之下,人们再没有那么多的闲情雅致去逛街购物,而相反,在网上,选择会更多,因此,网购已经成为人们消费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方式,因此,网上进行电子交易也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人们的日常消费;在以往,转账是要通过自动服务机或者人工服务窗口才可以的,而今的互联网时代显然不用再这么麻烦,仅仅只需要人们在转账平台准确无误的输入相应的信息和密码就能够轻松转账,只是需动动手指;再者,不管是话费还是家里的水、电、气的费用的缴纳和充值,都可已经过网上交易平台进行。在近几年,由于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手机功能已经堪比电脑功能,因此,手机银行也已经应运而生了,手机银行的使用主要是将手机作为载体,以手机的身份进行操作,在用手机进行这一系列的操作过程中,为了避免非法操作需要账户本人进行手机验证,这就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而在网上银行进行交易,商业银行从中起到什作用呢?主要还是业务处理的作用,双方在进行交易的时候,也是通过银行的平台进行的,只不过是虚拟的,银行工作人员还是要对这些交易信息进行处理,进过核对无误后,使得交易生成,而在这过程中,银行也会本着保护建议双方的利益工作态度进行处理的,而其中连接交易双方的纽带就是银行客户端,而连接的媒介就是互联网,因此只要以后互联网的地方,人们就能开展一切交易活动。
三、商业银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趋势
就目前而言,互联网已经应用到银行业务的各个领域,包括客户的信息安全、基本资料、消费信息,都是通过联网进行保护的,一旦没有网络,这些数据就可能会丢失[2];而通过互联网进行交易也会越发的普遍,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方向的人转变,以后的电子商务将会占据更广阔的市场,而在网上进行消费就必然会用到网上银行;此外,国家提倡较少纸币的流通,容易造成纸币的损坏,因此,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业也将会越来越多的使用转账业务,也就是在很多商场和商店能够见到的POS机,但是这种交易方式还不是很普及,但是在不久的将来,这将成为消费者的主要交易方式,而在现实生活中的交易将会直接通过微型刷卡工具进行,也就将会逐渐取代自动取款机[3]。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商业银行
互联网金融的早期雏形早在1995年就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建立在美国,也就是美国亚特兰大安全第一网络银行。但是由于西方国家的金融行业发展较为完善,因此在西方国家的互联网金融并没有真正的发展起来。而在我国由于金融市场的弊端存在,传统金融主体对于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互联网金融的出现正好弥补了市场的需要,因此发展迅速,成为我国金融发展的重要一极。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快速崛起的原因
在我国,互联网金融能够出现如此迅速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的综合效用。首先是市场对于资金的需求量非常大,而能够获得资金的渠道非常有限,有调查显示,在2015年我国需要无抵押贷款的群体占到了贷款群体的50%以上,而商业银行的严格要求使得这部分人群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其次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的支持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使得互联网金融在宽松的发展环境中茁壮成长。再次是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尤其是以移动客户端为代表的互联网的发展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和资源。
二、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强劲发展势头给资本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资本的流动变得更加便捷和迅速,资源配置的效率也变得更加的快捷,互联网金融在发展的同时也给传统金融行业的代表者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一)银行的中介地位受到影响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资金流动的过程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被降低到最低,银行的传统金融中介的角色并逐渐的取代,银行的支付功能被不断的降低,互联网金融以其极低的交易成本和极端便捷的支付手段完全打破了传统银行的支付垄断,并逐渐快速的占领市场份额,银行在支付端的优势被逐渐抵消。
(二)互联网金融很好的弥补了银行的功能缺陷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基础是互联网,互联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优势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得到了很好的利用,互联网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充分充当信息中介的角色。传统银行业务中,银行对于客户的信息处理往往都是客户的身份等指标信息,但是在互联网金融时代,客户的相关性信息都能够得到运用,利用大数据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能够根据对于客户习惯等信息的分析找出潜在需求,并定制最适合的服务形式,这样既能够有效的利用资金,又能够完美的实现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三)互联网金融给商业银行产品创新带来动力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为金融市场发展带来了活力,但其极高的效率也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产品更新速度很快,这就倒逼这传统的银行必须在企业的内容上和形式上都要加快创新。商业银行在经历了银行主宰市场之后逐渐转向了以服务客户为重点的服务中来。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巨大冲击给传统商业银行敲响了警钟,如果传统商业银行不在产品和服务方面进行改进,那么金融市场的格局就必然发生巨大的变化。因此银行必须有相应的积极的应对措施来应对互联网金融带来的压力。
三、银行应该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发展带来的挑战
(一)商业银行应该积极推出互联网金融战略
在如何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商业银行必须在互联网金融发面加快涉足和发展。必须加快商业银行自身的技术升级,在服务客户群体方面进行革新和改变。近年来很多的商业银行都在相应的互联网金融方面做出了大的努力,比如中国工商银行的“融e 购、融e 联,融e行”三大平台,分别在电商、通信和直销银行方面进行突破,构建全方位的互联网金融体系,成果显著。在不断的实践后发现,商业银行网络渠道的完善给商业银行的业务带来了巨大的变化,通过银行互联网渠道进行交易的客户数量在不断的增加,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方面的涉足更加的深入,对互联网金融的发挥也有了明显的话语权。
(二)银行加快线上线下的融合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是企业在客户和数据方面的优势,而传统商业银行的优势则显现在其完善的产品和充分的线下经验方面。商业银行在不断加快自身的互联网渠道建设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进行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主要体现在商业银行在银行网点的网络覆盖和互联网金融安全的建设方面。当前我国的各项政策也非常的支持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的融合,希望依托互联网金融带来的竞争充分释放商业银行的优势和潜力。
四、未来发展建议
虽然目前商业银行在很多方面进行了革新,并积极的向互联网金融企业学习经验,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极端迅速的发展态势,银行能否适应其发展而不超越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一)维护二者共存的市场局面
传统商业银行的垄断造成了其服务质量的不完善,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使得银行逐渐改善其服务。但是如果互联网金融独占市场,以目前的金融安全环境来说,会给市场带来巨大风险。因此既要维护商业银行的稳定,又要保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二者和谐共生。
(二)控制互联网金融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高速发展给法规和政策的制定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偶然性和创新性,风险也随之产生,虽然目前商业银行的辅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作用,但是这仍然不能使得这种风险明显的降低,因此如何有效的对这种风险进行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三)加强合作,不断进行创新
目前互联网金融和传统商业银行的竞争态势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目前如何中和二者的优势,并实现化学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目前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金融产品更新速度非常快,但是任何一项产品的质量和市场接受程度都要接受市场的检验,满足市场的多方面需求,互联网金融企业有着明显的效率优势,而传统商业银行有着明显的市场和经验优势,这二者的结合将毫无疑问的为未来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
参考文献:
[1] 孙国茂.互联网金融:本质、现状与趋势[J].理论学刊,2015(3)
[2] 彭迪云,李阳.互联网金融与商业银行的共生关系研究及其互动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5(3)
由于“互联网+”时代对会计服务的广度与深度、效率与成本等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作为会计行业信息化核心的会计信息系统也应具备实时性、动态性和协同性等特征。不仅如此,在以会计服务为内容、互联网为本质的“互联网+”下,由于会计信息本身的关联性,企业、政府等监管单位以及审计等第三方机构必将实现会计产业布局的整合,构建多主体协同的会计信息生态系统成为以解决会计信息为主导的复杂网络运行问题的科学路径,并将促进会计行业产生新能量、新机遇和新发展。
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应运而生
在“互联网+”背景下,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多组织协同的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应运而生。
具体而言,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与一般信息生态系统一样,包括信息、信息主体和信息环境三大构成要素,以“互联网+”行动计划和跨组织协同的生态战略为导向,会计信息市场的需求为驱动力,云计算等为技术环境的会计信息技术网络系统更显现出几大特点。
第一,会计的信息来源更加广泛。就形式而言,会计信息包括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和半结构化数据;就内容而言,不仅包括财务数据,也包括非财务数据;就边界而言,既包括组织机构内部数据,也包括外部环境数据,例如行业数据等。
第二,信息主体的复杂化更加凸显。一方面,由于会计服务对象由传统的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等向利益相关者的扩展,信息主体的身份类型呈现复杂化。另一方面,从信息产生、传递和获取的角度考虑,信息主体往往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既是信息的生产者,也是信息的需求者,可能也是信息的传递或加工者,信息主体的定位存在复杂性。
第三,信息环境的交互性更加频繁。在会计信息生态系统中,信息环境不但包括企业等组织机构的内部管理环境,也包括组织机构外部的技术环境、政策环境等宏观环境,且组织内外环境在信息流的推动下不断进行交互,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系统的演化与发展。
会计信息生态系统成为新热点
在“互联网+”下,互联网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推动会计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发展,跨组织协同组建的会计信息生态系统将成为会计行业发展的新趋势。这不仅为会计服务插上信息技术的翅膀,还将对会计服务水平的升级与效率的提高,会计服务成本的降低等方面注入新的动力,从而使标准化、流程化的工作交由会计信息服务供应商来解决,促进人机复合的智能发展,致力于用户的价值提升,推动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转型,改变会计行业的产业布局,带来行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在会计服务方面,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
一是服务内容方面。由于系统内的会计服务的出发点是用户需求,因此服务内容将更加专业化、个性化和全面化。传统的会计服务资金流、物流和资源流的独立导致信息孤岛的产生,而在会计生态系统中,通过系统内信息流动、物质流动和能量流动的三流合一,将传统的资源流、物流和资金流融为一体,贯穿从用户需求分析、服务模块组建到服务流程实施和优化反馈的全流程,实现无缝连接的全景式专业化服务。
二是服务效率,会计服务云供应商的介入或信息技术的应用使会计服务效率实现全面提升。以往定时编制的报表可以实现实时编制,并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后端服务实现随时查询与即时推送,而且传统的事后核算也可转为事中核算,会计分期的重要性将逐渐减弱,财务管理将由静态向动态转化,对于审计及政府部门,持续性的审计和监控将不再遥远,从而产生更具有决策意义的实时会计、实时审计等高效会计服务。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互联网银行 信用风险体系
一、引言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正处于第三个阶段――互联网银行,银行基于互联网的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便携设备,利用其互相联通、开放融合的特点,展现全新的经营模式。但同时互联网银行各环节的信用风险都会暴露出来,加之互联网涉及面广、关联性强、风险呈几何级放大,一旦出现大规模信用风险,将可能撼动整个金融市场,因此,在互联网银行发展之初就建立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保障互联网银行安全的屏障显得十分重要。
二、文献综述
互联网银行成为“互联网+金融”发展模式的具体表现,也是银行发展的全新阶段。但是在互联网银行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不难发现一些新的信用风险应运而生。朱丹、陈茜、王皓(2016)认为我国的互联网银行不论是从规模还是从技术上说,都是刚刚起步,整个信用体系还不完善,有技术层面的因素,也有制度层面的因素。王耀晨、王志文(2016)提出了互联网银行账户的安全等级受限,仅为弱实名电子账户,其安全等级有待于进一步。
虽然互联网银行已经成为未来我国银行业发展的新模式,但在O管工作中发现,与传统业务相比,互联网创新业务具备更特殊的风险特征,应对这些风险引起重视并尽快构建适合我国互联网银行的信用体系。纪敏、牛慕鸿、张翔(2015)认为有必要在充分保护个人隐私前提下,探索信贷机构利用信息技术程序化使用高质量征信数据的流程。针对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分类和点,采取相应的风险控制方法,对于完善互联网金融风险的防范和管理机制,发挥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良性促进作用是十分必要的。(李欣、冯娟、李敏,2015)
三、互联网银行的信用风险形态分析
(一)银行业传统风险新特征
安全问题。网络安全问题是困扰互联网的一大难题,此前频频报道的网上支付账号被盗就是例子。互联网账户的安全性与银行账户的安全性是无法比拟的,互联网的资金流无法避免安全问题。交易对手的账户一旦出现风险,资金出现问题,将直接导致信用风险的暴露。
平台运营问题。互联网产生信息流需要基于一定的平台,如阿里巴巴平台、敦煌网平台等。平台作为信息流的载体,本身运营的稳定性也至关重要。一旦平台运营出现问题,就相当于交易对手的生存平台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信用风险的暴露。
网络信用体制缺乏。互联网平台大量存在,给予了更多的选择,企业可以从一个平台转至另外一个平台继续经营。但互联网平台之间信息并不共享,平台之间并没有协同形成互联网行业规章制度。企业在一家平台出现不诚信行为或其他不利于风险评价的行为,不会影响其在另外一家平台的信誉,没有共享的黑名单制度将导致无法识别该问题产生的信用风险,因此互联网的网络信用体制尚待建立。
(二)互联网银行的全新风险特征
网络欺诈风险。互联网产品重创新,轻风控。互联网的时代鼓励创新,追求速度,为了便利快捷,有些金融产品没有经过严密的验证,只需简单的验证过程就能使用金融产品。还有持卡人安全意识淡薄。持卡人自身安全意识较为淡薄,也是造成网络欺诈损失的重要成因。通常,互联网支付时都需要提供持卡人的卡片信息、密码以及发送到手机的动态验证码才能够完成支付。不法分子要进行网络欺诈,也必须得到这些信息。因此很多不法分子会找各种理由来骗取持卡人的这些信息,比如网购退换货、机票退改签等为缘由骗取客户信息。此时,持卡人薄弱的安全意识成全了不法分子。美国征求、验证信用服务巨头益博睿(Experian)的《欺诈经济学:规避快速增长和创新中的风险》(2016)表明,中国是如今世界互联网风险最大的国家之一,网络犯罪导致的损失已经占GDP的比例为0.63%,这一数字仅仅次于美国的0.64%。因此,加强整个社会的安全用卡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
信息泄露风险。大数据时代,银行累积了大量的客户数据。互联网银行的数据库等级极高,一般很难盗取。但一旦互联网银行的数据泄露出去,不法分子不需要再进行后续匹配或计算,可直接运用银行卡数据进行支付或消费,容易在短时间内造成大量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如果互联网银行发生大规模信息泄露,客户会纷纷赶到银行网点提现、挂失等,从而给银行日常运营带来较大冲击。
四、互联网银行信用风险原因分析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银行逐渐成为我国金融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互联网银行的不断发展再给广大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同与往常的信用风险。究其原因,是信息不对称所引发的。信息不对称的性质带来了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种问题。逆向选择不仅包括网络银行在判断客户风险水平时所处的不利地位,还包括客户在判别网络银行服务质量时的不利选择。道德风险主要是指网络客户对银行的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给中国传统金融行业带来了明显的冲击和改变,也为金融后援业务的发展提供了新机遇。
金融后援行业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金融业及信息技术的发展,金融前台与后台相互分离,分工不断细化而产生的服务外包行业。银行、保险、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为专注于自身核心业务的发展,将原本应由自身处理的某些事务或某些业务活动,委托给本机构以外的第三方进行处理,金融后援服务分为信息技术外包(ITO),业务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中国金融后援行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目前无论在政策限制、内部治理、信息安全、法律体系、产品及服务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为金融机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4年,金融后援服务市场规模达到100亿元以上,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9.6%,涌现出了大量的金融后援服务公司,如东软、文思信息、银联数据、华道数据、黄石捷德等,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及服务人才,积累了大量的金融行业客户群,形成了自己的发展特色和业务特点。正因为金融后援行业有了20多年的发展,自身无论在技术,还是人才储备还是产品服务方面都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才能在金融环境发生变革的互联网金融时代,抓住机遇,借势成长。
本文将主要讨论在互联网金融时代,金融后援行业公司应该更加发挥主动引领的作用,依托自身在人才,技术,产品上的储备和优势,加大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抓住机遇,联合银行金融机构组建互联网银行,从而实现自身从后台服务延伸至前台服务的发展战略。
一、传统银行面临的挑战
目前,中国传统银行金融机构面临很多挑战,主要表现在:一是逐步的利率市场化,带来的银行利差减少,利润下降。中国利率市场化步伐近三年来明显加大,目前存款利率已经可以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50%,距离最终放开只有一步之遥。二是互联网公司向金融行业渗透,带来了跨界整合压力和竞争压力。三是国家放开民营银行准入,存款保险制度出台,银行退出机制已是箭在弦上,众多小型金融机构数量增加,同行竞争压力加大。四是经济结构转型,未来的贷款客户就转向中小企业及个人客户,业务成本和风险进一步加大。
二、互联网银行发展前景十分可观
一方面,人们越来越习惯于使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人没有时间去柜台办理业务;另一方面,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交易能降低金融机构的交易成本,越来越多的银行金融机构推出了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或者直销银行服务。然而,现有的网络银行都仅仅是作为传统银行的一种渠道补充,不是独立法人机构,业务发展受到传统银行体制的束缚,无法发展壮大。
三、互联网银行亟须从传统银行业独立出来,变成真正的独立法人去自主经营
互联网银行就是一种依托互联网技术而生的新型金融机构。目前,人民银行和银监会正在讨论放开银行股权投资的限制,鼓励中小银行设立独立法人机构开展互联网金融业务。在我国监管机构明确了相关政策后,因银行科技部门人员流动性不强,金融后援行业的IT公司,可依托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与银行金融机构联合,强强联手,组建独立法人资质的互联网银行,从传统银行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在产品创新、客户服务创新、客户渠道拓展等方面大有可为。例如,与移动运营商合作,与商铺合作,与邮局合作,在更大范围,更广空间去开拓新客户,发展新业务。今后,互联网银行还可以率先开展保险、证券业务,突破银行,保险,证券之间的分业经营限制,使得金融业不断融合。使得客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获得银行服务。在未来,随着约束条件的改变,金融模式变革更多的是无网点服务,资金双方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可以直接匹配,产品定价、风险管理和信息处理,完全可以在每个人的手上来完成,不再需要传统银行等金融中介。
四、开展大数据分析业务,为互联网银行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信息处理是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特征,核心是通过大数据替代传统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定价。如果金融后援行业能抓住机遇,利用自己的IT技术优势,很好地将业务拓展到互联网银行,那么将迎来新的发展良机。互联网银行虽然为金融机构,但自成立起就具有很深的互联网烙印,一定会具有互联网注重社交性,参与性和互动性的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