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债务危机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3-08-28 16:30:27

序论:在您撰写债务危机的影响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债务危机的影响

第1篇

一、欧洲债务危机的起因

冰岛破产,前波为平:迪拜危机,后浪再起。时至今日,希腊也未能幸免。自2009年10月初,希腊政府宣布该年度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达到12.7%和113%,超过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3%和60%的上限。同时由于其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评级机构惠誉、标准普尔和穆迪相继调低希腊债务评级,穆迪甚至把其评为垃圾级,导致了希腊政府借款成本大幅上升,希腊政府债券CDS息差价格也大幅上扬,未来融资能力被削弱,债务危机正式浮出水面。

这次危机以欧元区本身不完善的机制为导火索,以希腊高福利政策以及不遵守财政纪律,长期财政赤字和贸易逆差(双赤字)导致资金外流、举债度日为根本原因,在采用美国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片面强调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缺乏监管并受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冲击的大环境下爆发了。

二、欧洲债务危机对世界的影响

1、影响欧元币值稳定

欧元体系自身存在的缺陷是导致欧洲债务危机的导火索,欧元区的货币政策是由欧洲央行统一制定的,这虽然降低了区内外的宏观交易成本,但由于欧元区国家无法单独动用货币政策,当面临财政赤字时,各国只能通过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即缩减国内开支,更不用说债务货币化(央行增发所需数量的货币)来缓解债务压力。这加剧了各国财政赤字和债务的产生,严重损害了市场对欧元的信心,国债贬值,使融资成本变高,欧元大幅度贬值,全球多余的流动性则通过息差交易流向欧元区以及欧元区国家的债,加上欧洲银行实行多种金融衍生工具,利用息差交易进行套利,等到危机爆发,市场开始抛售及平仓,欧元汇率急跌,如果不能够尽快有效解决,将严重影响欧元的国际地位和欧元区的整体稳定性,欧元区货币联盟模式也将经受严峻考验。

2、拖累欧元区经济发展

财政的恶化,融资需求变大,进而有可能在资本市场对私人部门产生“挤出效应”,大大抑制民间投资,减缓经济增长。同时,债务的信用危机会蔓延到市场,给整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运行蒙上阴影。在该国从事主要业务的企业的信用评级也将受到拖累,致使其融资成本提高,实体经济因之受损。

由于欧元区通胀仍处在高位,更有可能使欧元区经济逐渐步向“滞胀”的可能。2001年以来,欧元区德、法、意三大经济体经济增长均较前年为低,失业率上 升,使全区的经济增长由前年的3.4%下降到1.5%以下,降幅达50%以上,事实上确认了欧元区经济增长趋缓的论调。与此同时,通胀率由最高时的 3.4%回落到2.5%以下,但仍大大超出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上限。因此,在全球劲刮降息风时,制约了欧洲央行的降息,使欧洲央行货币政策处于两难地步,在经济放缓和通胀高位之下,难以效法美联储多次大幅减息以刺激经济,令欧元区内经济增长无望,对欧元构成重大负面影响。

3、威胁全球经济金融稳定

这次的欧洲债务危机波及了全球,已有很多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去年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就表示过欧元区的债务危机威胁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欧洲原油期货结束上涨转而下跌就是欧元的疲软和股市下滑造成的,他还强调,这次危机是系统性的,必须坚决予以解决。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一副总裁David Lipton称,欧洲债务危机导致欧洲将陷入温和衰退,但亚洲经济仍稳步增长。欧元区债务问题再度爆发是全球面临的主要风险。

现在首要是控制风险,如果不加以控制,市场对希腊债权流动性偿还能力存在担忧,危机还会有某种蔓延之势。这次的债务问题恶化将影响银行系统,削弱全球金融系统稳定,可能会导致全球金融危机新阶段开始。

三、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从欧洲债务危机爆发到现在,除了对欧洲各国和其他国家影响较大外,对中国也有一定的影响。2011年,有专家认为欧洲债务危机不会对中国有太大影响,因为我国外汇储备(不含港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美元资产,其主要持有形式是美国国债和机构债券。年底,中金公司表示,欧洲债务危机仍将主导黄金价格走势,现在看来,2012年3月26日的黄金价为1688.81美元,而2011年11月底的黄金价为1747.86美元,欧洲债务导致黄金价格下跌。对于大家都很关心的中国股市,股市的估值也同样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危机不断深化,致使全球市场资金偏好下降,这对供给失衡的中国股市又给了当头一棒。

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即使这样,欧洲理事会主席范龙佩依然表示欧洲高度赞赏中国对欧洲债务危机作出的反应。另一方面,中国前央行顾问李扬表示,欧元区债务危机可能将需要5-10年时间才能真正结束。面对欧洲债务危机的蔓延、发展和别人的赞赏,只表示,中国关键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处理好,会帮助解决这次危机的。

这样看来,中国似乎还没有债务危机,但我们仍然需要预防,尽量减少地方债,避免会有更大的风险。

四、对欧洲债务危机的预期

面对欧洲债务危机没有消弱的迹象,意大利总理蒙蒂表示世界对欧洲债务危机反应比较慢是外界对欧盟的信心下滑的原因,并且,欧盟平均预算赤字低于美国、英国和日本。他还强调若欧盟创始成员国不能遵守规则,也不能指望新成员国遵守。然而,在这个大环境下,IFO经济学家Wohlrabe说企业对欧洲债务危机已经习惯,没有迹象表明他们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欧洲债务危机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各国对其的看法也不同。在经济好转的情况下,距离这次危机走出泥潭还有相当长时间,但是对资本市场造成的严重冲击已经过去,但欧洲债务危机在短时间内不会死灰复燃。

第2篇

关键词:债务危机;外汇储备;欧元区;中国;影响

一、绪论

希腊政府在2009年财政赤字占GDP比例一举超过12%,由此全球三大评级机构相继对其债务评级进行下调,至此希腊国内债务危机正式爆发。2011年至2012年,希腊国内危机迅速扩大,最终蔓延至整个欧洲。到2012年,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加剧扩大,上升为系统性危机,使全球经济再次陷入危机中。我国经济发展也随着欧债危机的迅速扩散而遇到挫折,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打起十二分精神,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防止我国发生此类危机。

二、欧洲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1)对周期性较强产业过度依赖。欧债危机中,周期性产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希腊等国家对此过于依赖。在希腊,旅游业、造船业、文化业和农业是它的支柱产业,其中旅游业比重超过了20%。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2009年希腊国家的旅游业收入较前年减少了12亿欧元。而西班牙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它的支柱产业房地产和旅游业也屡屡受挫。房地产市场遇冷,价格持续下滑,房地产的空置率一直居高不下。另一方面,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旅游业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在金融风暴的席卷下,旅游业迅速衰败,度假胜地的酒店入住率不到一半。在爱尔兰,它的主导产业――农业,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关系出口受阻。

(2)畸形收入分配制度积累隐患。1945年后,欧洲国家相继建立了以高福利为代表的社会收入分派与社会保障体制。欧洲各国建立了覆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的社会福利,其中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殡葬补助、医疗、教育等,尤其是为事业人口提供的高额补助,严重增加了政府负担。

(3)国际市场投机行为推波助澜。2001年希腊加入欧元区时,因为未能达到《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的“公共赤字占GDP的比重不得突破3%、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不能超过60%”两个关键标准,选择了与世界著名投资银行高盛集团携手。高盛集团举着“创新”的旗帜,为希腊政府设计了一种“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使希腊政府借助金融衍生品渠道隐瞒了其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这样一来希腊终于有机会迈入欧元区,高盛集团也因此获得3亿元的佣金。由此,我们可以意识到国际市场中投机行为的“推手”进一步催化了风险的扩大和问题的发生。

三、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1)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外贸发展起到了不小的负面作用,不同的出口产品所受打击程度也有所差别。我国的机电产品、高薪技术产品、纺织品受危机打击十分明显。由于其价格敏感、替代性强的特点,在欧债危机的影响下,原来出口额占我国出口贸易总额60%的机电产品,在2009年下降幅度达到最大,较去年下降13.4%。同年我国纺织品和家具的出口贸易情况也与机电产品呈相同态势。而需求弹性小、价格灵敏度差的农产品受危机影响较小,2009年仅下降了2.5%,低于我国出口总体下降幅度值。

(2)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我国外汇储备在近年一直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到2013年12月底,外汇储备规模已高达4亿美元,美国资产占据了70%。为了平安度过这次次贷危机,美国政府实施了史无前例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这样一来,就为美元日后的贬值埋下了伏笔。面对这一局面,要想缓解和避免我国外汇储备遭遇贬值的潜在风险,我国开始实行多元化的外汇储备政策,增持了更多的欧元资产来缓解风险。但随之而来的欧洲债务危机,欧元对美元显著贬值,汇率大幅下滑,由2009年11月26日的1.514下降至2013年12月31日的1.198,贬值幅度将近18%,并且存在进一步贬值风险。这无疑为我国外汇储备的保障增值增加了新的风险,为其多元化发展提出了新的难题。

四、欧洲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1)谨慎对待和处理中国的债务问题。据我国财政部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除去地方政府债务,中央政府债务占我国GDP17%。面对我国如此庞大的公债规模,政府必须加大财政监管力度,采取有效的宏观调控手段加以控制。细观我国债务问题,中央政府的债务时远低于警戒线,而地方政府债务却存在很大问题。截至2013年底,数据显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高达1007174.91亿元,其中67109.51亿元债务附有偿还责任,占比62.62%。除此之外,23369.74亿元附有担保责任,占比21.80%;还有16695.66亿元附有救助责任,占比15.58%。

(2)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机构改革。首先,强化金融业监管体系,重点加强行业的合规性合法性检查,进一步加强风险监控,严格把关政府负债规模。建立与之相匹配的风险预警和处理体系。其次,面向银行等行业推行切实可行的市场进出机制。另外,建立和完善市场的法律法规,强化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财政影响起到防范和缓解作用。我国的国有银行和政府有着特别的联系,它作为国家的坚强后盾,肩负着以低成本吸纳社会资金的重任,当银行陷入危机中,可以向国家申请援助,这样一来国有银行的市场危机意识得以削弱,经营不佳累积了大量坏账,政府不能继续充当国有银行的庇护神,干涉银行的经营管理,政府应尽可能减少所持银行股份。

(3)稳步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在2012年我国政府负债总额占GDP比重高达82%,截至2013年底,我国政府负债总额达15.7亿万元,占GDP的48%。即使我国拥有充足的外汇储备,但银行和企业坏账的扩大,就会引发偿债高峰。为了防止出现由国际资本冲击引发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破产问题,我们必须建立科学完善的债务监控机制,防止我国爆发类似债务问题,让人民币保持稳定,进一步推动其区域化发展。欧债危机加剧了欧元贬值,2012年年底时欧元兑人民币贬值已达到20%。为了给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环境,政府必须有效控制人民币增幅,防止出现汇率的大幅波动。人民币不断升值,对我国经济产生了许多负面作用。一方面,国内产业结构无法在短时间得到调整,影响出口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投资结算带来了很大风险,让许多投资商望而却步。只有控制好人民币的升值幅度,拉长其升值周期,才能让追求短期利益的海外热钱推出我国市场。

五、结论

欧债危机自爆发以来,一直呈现出扩大蔓延的态势,为欧洲经济强国带来了不小的威胁。这种日益严峻的局势,不断引起了金融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恐慌,也使我国经济发展难逃其害。因此,细致了解过欧债危机后,更有利于中国看清世界发展的大势所趋,从危机中汲取宝贵经验,避免重蹈覆辙。这样一来,才能从清醒和理性角度出发,制定相应发展扶持措施,保证中国经济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原博.浅析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125.

[2] 韩晓琴.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J].桂海论丛,2011(06):89-93.

第3篇

【关键词】中小企业 融资 民间借贷

一、引言

在我国,由于企业融资渠道的相对单一,企业经营过程中对信贷资金的依赖很大,而银行的高额利息要求使大量企业融资无门只能寻求民间借贷。在宏观紧缩的货币政策调控下,银行信用大幅缩减,民间借贷空前活跃,利率水平更是一路飙升,企业融资更加困难。

二、温州债务危机的主要原因

(一)金融监管不完善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较为严格的金融管制,金融市场化程度明显落后。金融监管当局一直在保护正规金融的垄断地位,官办金融机构垄断了大量的信贷资源,这些信贷资源主要是依据行政指令而非市场进行配置,导致大量的民营企业难以从主流的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不得不寻求民间资金来源。根据全国工商联在17个省市的调研显示,90%以上的受访中小企业表示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这就为民间借贷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土壤。

(二)民间借贷活跃

虽然中小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它们一直处于资金紧张、难以从银行获得信贷支持的尴尬境地。企业从银行贷不到款,便转向温州发达的民间借贷市场。辜胜阻在温州市的实际调查结果显示,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等主流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比例只有10%左右,80%以上依靠民间借贷生存。温州大部分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来自民间借贷,在发展扩张过程中主要依靠的也是民间借贷资本的支持。

(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僵化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主要倾向于支持国有经济的发展,长期处于资金供不应求状态的商业银行就没有建立一套适应民营企业实际情况的风险评价体系和信贷管理办法。

(四)中小企业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除过银行的因素以外,中小企业自身的素质不高也是其难以从主流金融机构借到资金的重要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大多数中小企业规模小,生产经营稳定性不强,难以满足银行贷款的“安全性”和“审慎性”要求;二是不少中小企业经营不规范,企业信息不透明不真实,致使银行对其贷款的风险增大,使银行望而却步;三是不少中小企业信用观念淡薄,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挫伤了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五)风险投资偏爱大企业

为了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解决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初期资金需求缺口较大难以满足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风险投资的政策,一些地方政府还出资组建了风险投资公司。但从目前实际运营情况来看,大部分风险投资青睐成熟的高科技大企业,投向了很可能会在创业板上市的企业,而大多数在创业初期急需风险资本投入的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则无法得到风险资本的支持。风险投资公司事实上演变成了一般意义上的投资公司,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

(六)企业税负沉重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的研究报告显示,我国宏观税负沉重,已经达到35%甚至40%。除了上缴繁重的税收外,我国企业还必须承受大量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税费的沉重表明中国企业的生存环境欠佳,制约了企业的可支配资金,降低了借债企业的偿还能力。

三、温州债务危机对社会的影响

(一)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配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要求,各大正规金融机构不再对不符合产业政策及效益差企业进行贷款。得不到银行信贷支持后,这些企业通过支付高额利息的方式直接从社会上融通资金,使民间资金从非正常渠道流入到本该淘汰的企业中进行无效流动。由于民间借贷活动政府难以有效监管,这一方面使社会资金失去控制,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干扰了金融机构对国家利率政策、信贷政策的执行,一定程度上扰乱了金融秩序。

(二)容易产生债务纠纷,危害社会安定

由于民间借贷手续简便、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法律法规支持,带有盲目性、不规范性和不稳定性,极易产生借贷双方的纠纷;此外,民间借贷一般金额较小,参与人员广泛,且多发生于社会基层,一旦发生债务纠纷,不利于社会安定团结。民间借贷中一旦发生欠债不还或者无力偿还,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暴力催收借款的。此次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爆发后,当地出现了不少为了追讨债务而发生的事件,债权人自己或者雇佣带有黑社会性质的讨债公司暴力收账过程中出现致人伤残、逼人自杀或者跑路等一系列问题,严重威胁当事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这些问题的出现干扰了社会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为政府部门敲响了警钟,政府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大。

(三)导致借款人债务负担沉重

长期以来,民间借贷的利率水平较高,相比银行同期贷款利率高3到4倍。受国家抑制通货膨胀、降低流动性的政策影响,温州民间借贷空前活跃,借贷利息一路疯涨。借贷利率已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一般月息为3-6分,有的则高达1角,甚至1角5分,年利率高达180%,这无疑极大地增加了借债企业的利息负担,使原本资金就紧张的中小企业承担过高的债务风险。

这场声势浩大的债务危机提醒我们,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强和改善金融监管制度及措施,同时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规范民间金融的发展。

参考文献

第4篇

关键词:债务危机;应对策略;中国

债务危机指的是一个国家政府不愿意或者无力继续履行直接或者间接债务的风险。欧美债务危机的爆发加深了人们对世界经济发展前景的担忧,增加了世界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难度。

一、欧美债务危机的演进和成因

1、美国信用评级下调

美债就是以美国信用为担保而发生的借贷。2011年8月5日,“标普”将美国信用由“A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为负面。美爆发债务危机不是突发事件,是美国经济内在“痼疾”长期积累的结果。众所周知,“二战”以来,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实施高保障和高福利制度。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政府为保障高福利和高保障的实施,财政支出和压力也不断增大。高保障和高福利政策导致劳动力成本高和税负高,促使发达经济体的产业在上世纪80年代后不断流向新兴经济体和转型经济体,进而导致其自身税基萎缩、政府收入减少,入不敷出;失业救济负担加大,从而举债维持。为刺激经济增长,政府实施一轮又一轮的“赤字”财政政策,导致政府债务规模越滚越大,造成恶性循环,犹如吸毒者。

2、欧债危机持续发酵

欧洲债务危机是指在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后,希腊等欧盟国家所发生的债务危机。2009年12月,全球三大信用评级公司惠誉、标准普尔与穆迪相继下调希腊信用评级,随后,欧洲其它国家也开始陷入危机。欧债危机爆发以来,欧盟出台了许多协议和措施,危机反而愈来愈严重。欧债危机既有人口老龄化、世界发达经济缺乏内在经济增长动力等客观因素,也有高福利、欧元区货币和财政制度不协调等体制机制因素,还有为应对美国金融危机将私人债务转为债务,过度利用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欧元区部分经济体过度升值等短期政策因素。

3、世界经济面临滞涨

欧美债务危机的集中爆发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化和延续,这次危机冲击了资本市场,引发了国际金融市场和大宗商品市场的急剧动荡,并进而冲击到国际贸易和各国实体经济部门。受其影响,欧美等国失业率居高不下、消费信心持续下滑、经济政策陷入两难境地,短期内难以出现强劲复苏的势头。欧美债务危机的暴发不仅加大国际金融市场大幅波动风险,而且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它给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踩了一次刹车,大大延缓了复苏的进程。联合国的《2012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指出,发达经济体经济陷入泥潭,新兴经济体也无法独善其身,全球经济正在“二次衰退”的悬崖边上“蹒跚前行”。

二、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1、外汇储备风险加剧

截至2011年6月末,中国外汇储备已高达3.197万亿美元,其中约71%以美元资产的形式持有,并且大部分是美国国债。美国信用评级下调,让中国左右为难:如果大量抛售美国国债,美债会下跌,未抛售的美债损失更多;不抛售美国国债,美国政府可以多印美元来还债,以货币还债务,持有的美国债务仍然会贬值。不论减持还是继续持有美债都有风险。中国的外汇储备即使不持有美元国债,持有欧元风险也不小。从2009年12月到2011年10月16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由10.25欧元贬值到8.7651,贬值了近20%。何况,我国持有的欧债,流动性比美债还要差,风险性也更大。

2、出口和利用外资受阻

欧美债务危机的爆发,造成欧美经济增速减缓,随着美欧外需的急剧下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磨擦增加,中国出口贸易风险和隐患增加。同时,欧元、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快速下滑,不但进一步削弱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力,还将提高外资进入成本。出口和利用外资受阻将严重制约中国相关产业的发展,甚至恶化我国投资环境和内需市场,产生大量失业人口,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3、经济增长受到影响

由于中美贸易和中欧贸易在中国进出口总额中占有相当高的份额,欧美债务危机通过减弱中国外需,削弱中国对欧美的出口来降低中国的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我国经济增长推动力。同时,美元贬值,中国外汇储备严重缩水和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等,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很多经济实体,给我国经济整体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再者,债务危机引发国际原材料商品价格上涨,而消费市场萎缩,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很多企业可能会为逐利而将资金投入虚拟经济,推高资本价格,造成资产泡沫,为我国宏观经济带来不稳定因素。尽管如此,欧美债务危机未对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运行产生破坏性影响。从全局上看,由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内生性动力增强,投资和消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外需在GDP占比中的份额呈下降势头,所以,目前欧美债务危机并不影响我国经济的基本面。

三、应对欧美债务危机的策略选择

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客观上,欧美债务危机在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冲击的同时,也对我国结构调整形成了倒逼机制。欧美债务危机暴露了全球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显现出欧美各国三大需求结构比例不协调等深层次矛盾。对危机原因的反思使我们再次审视我国经济增长的模式,以及结构平衡在经济稳定增长中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国走的是外向型经济发展道路,中国将近1/3的GDP来自于外需贡献,所得收入70%~80%又以美元形式回到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外汇储备。一旦国外市场发生变化或者国际金融动荡,都将对我国经济增长和外汇储备水平产生较大影响。应对欧美债务危机,促进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要着力处理好投资、出口、消费之间的替代关系。中国经济增长模式必须从外需导向型转向内需导向型,从依赖扩大出口和引进外资发展经济,转为依赖国内消费和投资发展经济,尽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

当前,一方面要继续扩大外需,大力稳定出口增长,形成一批新的出口增长点;改变现有的出口战略,引导出口大户细分市场需求,扩大与中东、非洲、拉美、东欧等市场的经贸交流合作;调整产品进口结构,利用人民币升值和国际市场疲软的有利时机,积极引进关键设备、零部件和紧缺资源;培育利用外资新的增长点,把积极利用外资与有效扩大投资需求结合起来,鼓励外资投向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节能环保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另一方面要扩大内需,改善民生,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居民消费水平;要鼓励创业,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保持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的支持,从根本上拉动内需,这样中国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才能不“受制于人”,在国际金融冲击中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2、注重实体经济发展

统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均衡发展与有机协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虚拟经济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实体经济中孕育出来的,实体经济的重要性高于虚拟经济。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依靠雄厚的经济实力及先进的技术优势,极大地促进了虚拟经济的发展,金融创新不断增强,金融衍生品不断增多。近年来,美欧等国产业空心化愈发严重,虚拟经济快速膨胀,矛盾累积演化为系统性危机。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冲击最大的恰恰是那些片面强调发展虚拟经济的国家,而工业产业链完整、长期重视制造业发展的德国、日本,受到的冲击影响就很小。欧美债务危机使各国再次深刻认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关系,“再工业化”、回归实体经济成为许多国家调整经济发展模式、重建竞争优势的战略方针,发达国家政策关注点再次转移到制造业上,产业形态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调整,从过度服务业化向制造业回归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从大型企业化向发展中小企业调整。

国际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对欧美各国造成了严重冲击,但对我国的影响相对较小,且经济回升向好较快,这与我国长期重视实体经济有关。但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实体经济弱化已出现明显的苗头,特别是中小实体企业生产经营压力越来越大,一些地方和企业出现了资本大量抽离实体经济的“去实业化”现象。我国经济要做到“稳中求进”,就必须高度关注实体经济,切不可走上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弯路。要拿出让“金融资本”向“产业资本”转化的智慧和决心,更多地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实体经济,促进实体经济的存量调整和增量优化。同时,受危机影响,欧美等国经济社会环境恶化、不稳定因素增多,政府会放松一些产业的转移限制,我国可以利用自身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等优势,更多地吸引欧美国家的高端产业、高级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

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国际市场需求收缩,我国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成本提高,企业内外部成本压力加大。企业如果还继续生产附加值低的大路货,是难以为继的,这逼迫企业的产品走向高端,通过高附加值来摊销高成本。上升的劳动力成本一定要通过技术创新去消化,现在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非上市公司,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最大的问题就是研发不足。以同是百年企业的上海家化和宝洁公司相比,宝洁公司每年的研发投入在20亿美元以上,上海家化每年的研发费用不足1亿元人民币。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我国的传统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要加快向技术密集型转型,沿海发达地区曾引以自豪的来料加工的模式已经不合时宜。生产成本的快速上涨,会逼着企业走创新的路子,扩大研发投入。经营规模的差距不可怕,关键是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新产品研发是否存在差距,成功的研发成果能够迅速地缩短经营规模的差距,并有效抵消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欧美债务危机倒逼我国企业通过创新盈利模式来启动需求,拓展市场空间;通过“创造性破坏”建立新的技术和生产体系,以生产效率的提高抵消和对冲成本上升压力。

当前,我们既要密切关注欧美债务危机新动向和世界科技发展新趋势,更要借助科技创新这一强大动力,着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利用欧美债务危机以及中国经济成长和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机遇期,吸引国际信息、生物和材料等新技术产业,提高中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着眼于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和产业格局可能出现的新变化,突破制约创新增长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各类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活力,在关乎未来国际分工地位的关键产业领域力争赢得更大的主动权。要着力培育和健全创新驱动机制,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储备,提升创新能力;搞好创新平台建设,重点推进关键技术突破,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规避竞争冲击,抵御市场风险。

4、实施“走出去”战略

欧盟是中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地之一,同时,也是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的热土。根据商务部的数据,2010年,中国对欧盟直接投资为59.63亿美元,这一数字和欧盟对华投资65.89亿元已经相差不远,占中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7%,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当前,一些欧洲国家陷入债务危机,欧元区经济形势严峻。对中国企业而言,则蕴藏着投资机遇。中国企业对欧洲投资存在巨大潜力,要把握机遇,在收购问题国家国债的同时,尽快提升国际并购能力,抓紧时间积累合作经验。

“走出去”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资源配置、争取国际市场份额以及提升企业技术的必然举措,是中国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企业日益壮大的标志。“走出去”使中国企业更贴近外部市场需求,能够获取和建立国际品牌,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增强竞争力。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企业对欧并购的数量和价值量都有明显增长,范围涵盖英、法、德等多个国家,并购对象以拥有良好技术的中小企业、品牌和战略资产为主。商务部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我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87个国家和地区的355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43.76亿美元,同比增长59.9%。

诚然,中国企业“走出去”并不顺利,面临政治、市场、金融、法律、劳工、文化等多方面的风险。国家要出台相关扶持优惠政策,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利用有利的国际形势,加大境外收购兼并和投资合作,以技术先进和资源富足国家为重点,提升境外投资质量;适时国际贸易信息,建立风险预警快速反应机制和国际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帮助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抵御未知风险。企业必须提高自身能力,了解相关国家的投资环境和法律制度,熟知西方国家的商业规则,构建全面的海外风险防范体系。

参考文献:

[1]贾根良.中国外向型经济需作战略大转型[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05)(《文摘》全文转载.2010(03)).

第5篇

摘 要 欧美债务危机的导火索为希腊的债务危机,在希腊爆发了债务危机之后,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被相继卷入债务危机当中,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日本与美国也没有能够幸免于债务危机,随后便有更多的国家卷入了债务风险之中。本文研究探讨了引起欧美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其演进的过程,并分析了此次危机对我国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及警示。

关键词 欧美债务危机 金融危机 国际市场

次贷危机对全球造成的影响还没有完全消散,在欧美国家又出现了债务危机,致使一度平稳发展的世界经济陷入了窘境当中[1]。多数债务危机国家被国际评级机构下调了信贷的评级,这导致了希腊股市的进一步下跌及国际市场原有的避险情绪出现大幅度升温,从而增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本文着重研究爆发欧美债务危机的原因及其对我国产生的影响与警示。

一、引起欧美债务危机的原因

1.美国的信用评级被下调

在2011年8月,美国的信用被下调至AA+。对于美国来说,债务危机爆发并不是突发、偶然事件,而是长期的累积造成的结果。自二战结束之后,西方国家普遍重视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为了支付较高的社会保障基金,不得不加大财政支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财政也面临着更大的压力[2]。高保障导致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较高,税负也较高,进而导致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税基萎缩,最终入不敷出。但是为了使经济得到增长,政府又不得不实施新的一轮财政赤字政策,致使政府负债越来越多,形成恶性循环。

2.欧洲国家相继出现债务危机

在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希腊及欧盟国家又出现了债务危机,这次金融危机即为欧洲债务危机。在2009年年底希腊的信用评级被相继下调,随后,其它欧洲国家也陷入危机。引起欧债危机的客观因素包括老龄化社会的形成、经济的内在增长动力缺乏;而欧洲国家自身的制度性因素也加速了危机的产生,如高福利、财政制度及欧元区内货币制度不协调等。

3.全球经济出现了滞涨

自2008年出现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就处于低迷的状态之中,欧美债务危机则是上一次金融危机不断深化与延续的结果。此次债务危机不仅对资本市场造成了冲击,而且也对债务国家的实体经济及国际贸易造成了动荡。因出现了债务危机,欧美各国的失业率一直居高不下、国民消费意愿不强,其经济政策更是陷入了两难境地,在短期内出现复苏的可能性非常小。欧美债务危机发生后,世界金融市场波动风险大大增加,这将进一步延长了经济复苏所需要的时间。

二、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造成的影响

1.致使外汇储备面临更大程度的缩水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较高,大量的外汇储备在缩水,而欧美债务危机的出现则使我国的外汇面临更大程度的缩水。不管此次危机将如何演进,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我国,必定不能独善其身[3]。在我国目前外汇储备金当中,有很大的一部分是来自于欧美国家所发行的国债,当这些国家出现债务危机之后,其国债与货币均出现了贬值,这就给我国目前外汇储备带来了很大的损失,政府需要考虑美元贬值的影响问题。

2.我国的进口及出口贸易量受到很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出口总额位居全球第一,在我国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很大部分的经济增长值均依赖于进口与出口贸易,当出现全球性经济危机时,消费市场及货币汇率的变化将会影响到我国的进口及出口贸易,从而对整体经济的发展造成影响。2008年的金融危机发生时,我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就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自2010年之后,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在一定程度上对进口与出口贸易的增长起了促进作用。但是随着欧美债务危机的出现,我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又再一次遭到打击[4]。在美元与欧元都出现贬值的情况下,通过低价战略取胜的中国出口产品,必将出现销量下降的趋势,从而引起出口贸易总量的下滑。自危机发生之后,西方市场的需求疲软,其流动性也出现了紧缩趋势,所以需求的减少及价格的上升必将迅速降低我国对西方国家的出口额。此外,当美元与欧元均出现贬值时,我国的进口量明显增加,从而缩小了我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顺差,致使我国扩大内需的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进口的增加及出口的减少将进一步缩小我国目前的贸易顺差,甚至产生贸易逆差。在债务危机的作用下,贸易保护也有所抬头,我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也将面临更多的双边摩擦。

3.欧美债务危机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增长

在我国的进口与出口贸易总额当中,中欧贸易、中美贸易占有较高的份额,而欧美债务危机的出现减弱了对我国的外需,当我国出口到欧美国家的贸易量降低时,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将受到影响。此外,美元贬值,我国的外汇储备面临严重的缩水,人民币也出现了升值,这样的状况对我国的大部分经济实体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进而影响到整体经济的增长。债务危机出现之后,国际市场的原材料价格出现了大幅度上涨,但消费市场却处于萎缩状态,企业也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压力;还有一部分企业为了追逐更多的经济利益,将大量资金投入到虚拟经济当中,进一步推高了资本的价格,引起资产泡沫,这就导致宏观经济的发展存在一系列不确定的因素。

三、欧美债务危机为我国带来的警示

1.需要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转换

欧美债务危机在客观上对我国的经济发展造成了冲击,但同时倒逼机制也为我国调整经济结构带来了难得的契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欧美债务危机的出现暴露了世界经济还存在结构方面的问题,也凸显了供求不平衡的矛盾。通过对我国现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进行再次审视,并反思危机的原因,可以发现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供求平衡的结构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5]。自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多为外向型,对外部市场的依赖性较强,因此,一旦国际金融出现动荡或国外市场出现了变化,就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增长。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债务危机,并使我国的经济获得持续及稳定的发展,需要处理好消费、出口及投资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将外需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转为内需导向的增长方式。从依赖引进外资及扩大出口的发展模式转为依赖投资及国内消费的发展模式,以形成出口、投资、消费协调发展以带动经济不断增长的新局面。目前的主要任务如下:将外需继续扩大,使出口量实现稳定增长;对出口战略进行完善,加强与拉美、非洲等市场之间的经贸合作;对商品的进口结构进行调整,充分利用国际市场需求疲软及人民币出现升值的契机,及时引进紧缺资源、关键零部件及设备;将引进外资与扩大内需结合起来,积极动员外资投向现代农业、服务业及高科技产业等。在另一方面,应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并使国内的收入结构变得更为合理;着力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极大地提高国民的消费水平。

2.注重发展国内的实体经济

统筹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之实现均衡发展与协调,这是经济实现稳定发展的基础。虚拟经济孕育于实体经济,实体经济的地位与作用应比虚拟经济更高。西方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与雄厚经济基础,使虚拟经济得以快速发展,并不断增强金融创新,金融的衍生品也在不断增加。近些年来,欧美等国出现了愈发严重的空心化产业,虚拟经济出现了快速膨胀,累积的矛盾逐渐演化成系统性债务危机。在发生金融危机时,过度强调虚拟经济发展的国家,往往会受到较大的冲击,但注重实体经济发展的国家,则不会受到太大的冲击。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及债务危机已经对欧美各国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而对我国产生的影响却不大。经济在短时间内便得到了回升,这与我国对实体经济的重视是分不开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目前在我国,已经出现了弱化实体经济的苗头,尤其是在一些中小型的实体企业当中;因为这类企业面临的经营压力变得越来越大,所以企业大量的资本被抽离,导致去实业化的现象。要使我国的经济实现稳中求进的发展,就必须对实体经济进行高度的关注,要注意避免走上欧美国家的弯路。要将金融资本转化为产业资本作为工作的中心,引导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以便增量优化及存量调整实体经济。同时,因为受到债务危机的影响,欧美国家的社会环境及经济环境出现了恶化现象,不确定的因素也在增加,其政府将会放松限制产业转移的一些政策,我国可以通过自身的环境优势,吸引高端产业的投资,并引进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及一流的尖端技术。

3.积极向国外拓展

欧盟为我国外资的主要来源地,同时,欧盟也是我国企业热衷的投资地之一。目前,因受到欧美债务危机的影响,在欧元区内的经济形势不容乐观。而对于我国的企业来说,则是一个良好的投资机遇。应把握好这难得的机遇,充分发挥投资的潜力。在对问题国家的国债进行收购的同时,要尽快将并购能力提高,并积累国际合作的经验。利用契机,在国外发展,是我国企业提升生产技术、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及争取世界市场份额的重要举措,是我国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进程中的必要步骤,也是我国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的标志。在国外投资能够更好地适应国外市场的需求,并使服务水平与服务质量都能得到提升,最终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得到增强。自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的企业并购国外企业的价值量与数量都有所上升,并购的主要对象为技术良好的品牌及一些中小企业等。诚然,我国企业向外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如政治、法律及劳工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国家应出台一些优惠的扶持政策,鼓励具有优势的企业向外投资,并帮助这些企业规避未知的风险。向外发展的企业也必须将自身应对风险的能力提高,对国外投资的环境及相关的法律制度进行一定的了解,并熟悉国外商业规则。

4.调配外汇储备

管好用好外汇储备,这不仅是国家的财富,更是以国民辛勤汗水和环境、资源换来的。国家应在稳定金融经济的同时,积极调配好外汇储备结构,充分利用外汇储备的一部分,用于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充实社保基金,发展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等。同时,适当增加国外名优特商品的进口,引进高精尖技术、管理人才,注重进口和储备稀缺资源。只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必要的外汇储备损失,有效地用好用活大量的外汇储备,真正造福于民。

四、结语

欧美债务危机的出现,对于我国的发展而言,不仅是挑战,也是机遇;债务危机难免会对我国的经济造成冲击,但在这次危机发生后,也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警示作用,如应该对经济增长的模式进行调整,积极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等;我国还应该利用本次债务危机所带来的机遇,积极向外发展,以使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得以增强;还应管好用好外汇储备,以有效地用好用活大量的外汇储备,真正造福于民。

参考文献:

[1]谢琳.谈欧美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商业时代.2012.15(7):141-142.

[2]秦焕梅,陈学彬.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国际经济合作.2012.14(11):189-190.

[3]霍建国.欧美债务危机对中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国际贸易.2011.18(2):134-135

第6篇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9)

摘 要:近年来,伴随自由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各国经济普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应的,也将利益与风险捆绑在一起。最近发轫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首先,介绍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基本情况及深刻原因,然后,结合中国发展的实际分析了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可能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重点研究危机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关键词 :债务危机;欧洲;中国经济;影响,外汇储备

中图分类号:F81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65-2272.2015.11.014

收稿日期:2015-04-08

1 绪论

近年来,伴随自由经济的发展和金融市场的逐步全球化,各国经济普遍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相应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将利益与风险捆绑在一起。最近发轫于希腊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之一。所谓主权债务,就是指某一主权国家以自己的国家信誉作担保,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向国际社会所借的债务。由于所借债务大多是以外币计值,因此,一旦债务国家的信用评级被调低,就会引发主权债务危机。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国债负担率(国债余额与GDP之比)和赤字率(赤字总额与GDP之比)来分析和评价政府债务风险。比如,欧盟在《稳定与增长公约》中就规定,各成员国公共债务水平和财政赤字比例分别不得超同期GDP的60%和3%。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2009年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达到GDP的12.7%,公共债务占GDP的比例也预计达到113.4%。此消息一出,随即全球三大评级公司相继下调希腊主权信用评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率先爆发。这之后,葡萄牙、西班牙、爱尔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相继爆发债务危机,希腊债务危机最终发展演变扩大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如今,欧洲债务危机不断加剧蔓延,全球经济都面临全面陷入的危险。中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面对不断扩散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必须高度重视,应及时做好应对措施,避免我国出现债务危机。

2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

2.1 对周期性较强产业过度依赖

希腊、西班牙、爱尔兰等国家过于依赖周期性产业,而这些产业受危机影响最为严重。以希腊为例,旅游业、造船业、文化业和农业是该国的主要产业,尤其是旅游业比重已超过20%。当金融危机爆发,希腊经济备受打击,2009年旅游业收入较之2008年,减额达到12亿欧元。西班牙的产业支柱是房地产和旅游业,随着2008年“国际金融海啸”来袭,房地产市场遇冷,价格持续下跌,空置率也居高不下;它的旅游业发展情况也不容乐观,游客稀少,酒店入住率严重不足,普遍都在不足50%以下。在爱尔兰,其支柱产业——农业,也因为金融危机的原因,出口受阻、价格下跌。相应的,因危机财政收入锐减的背景下,各国为了应对危机,提振国内经济,纷纷采取大规模财政刺激手段,如此政策叠加,各国的财政赤字和政府负债水平普遍大幅上扬。

2.2 畸形的收入分配制度不断积累隐患

二战之后,欧洲国家相继建立起以高福利为标志的社会收入分配制度与社会保障制度。首先,在工资水平上,欧洲国家一直以“高工资”著称。以希腊为例,它属于欧洲较贫困国家之列,虽然它的GDP增长速度始终徘徊在1%-2%,实际工资却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增速超过5%,在2008年甚至达到8%,比欧盟平均水平高出4个百分点。其次,在社会福利上,欧洲各国建立了包括儿童津贴、病假补助、失业救济、养老保险、殡葬补助、医疗、教育等各类完善的福利制度,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对失业人口提供的巨额补助,是拖累政府财政的重要原因。希腊的失业率常年在10%左右,这个比率在欧洲地区并不算最高,但是由于希腊综合国力薄弱,因此失业救济给政府增添了巨大的压力。

2.3 救济政策不力,市场投机盛行不断推波助澜

希腊等欧洲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既有其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的问题,也是欧元区体制上缺陷的集中体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为拯救本国经济,纷纷推出规模巨大的财政刺激计划和投资计划,以债治债,借债投资,造成许多经济体财政赤字攀升。虽然最终全球的大救市使得经济回暖,但是并未解决政府过分干预使得资源错配、低效的核心问题,最终以主权债务危机的形式表现出来。其次,诸如美国高盛集团等投资机构为了谋取高额利益,打着“创新”的旗号,为希腊政府设计出系列投机大、风险高的金融衍生品对于危机的发生与蔓延不断起到推波助澜作用。

3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3.1 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虽然欧洲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在我国贸易出口中仅占很小的份额,但是这些国家的债务危机波及到了整个欧盟地区,使得欧盟国家财政收入、社会投资、居民消费等方面发生紧缩。由此可见,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会对世界其他地区造成不可小视的影响,特别是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严重依赖欧洲市场的发展中国家。

3.2 对我国外汇储备的影响

近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一直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13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高达4亿美元,其中近70%都是美国资产。本着外汇储备多元化的方向,我国增持了更多的欧元资产。但是随后欧洲爆发主权债务危机,欧元对美元显著贬值,汇率从2009年22月26日的1.514下降至2013年12月31日的1.198,贬值幅度将近18%,而且存在进一步贬值的风险。这无疑加大了我国外汇储备的风险,为我国外汇储备多元化发展增添了新的难题。

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4.1 谨慎对待和处理中国的主权债务问题

面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给全球经济特别是给主权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提醒各主权国家包括中国,应该对政府债务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谨慎对待处理。据我国财政部数据显示,到2013年底,我国中央政府债务占GDP的17%。债务水平远低于警戒水平,短期内发生主权债务危机的可能性很小,但是,这是排除地方政府债务之外的统计数据,2013年底,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已达107 174.91亿元,其中67 109.51亿元债务附有偿还责任,占比62.62%;其中23 369.74亿元附有担保责任,占比21.80%;另外16 695.66亿元附有救助责任,占比15.58%。如果将地方政府债务、大型国企债务等情况统计在内,2013年我国政府债务的总比重就达到惊人的82%。庞大的隐形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不容忽视,面对如此高垒的债务水平,政府必须谨慎对待,加大财政监管力度,严控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切实降低地方债务违约率,有效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4.2 强化金融监管,加强金融机构改革

首先,建立完善的银行业监管体系,尤其是对其合规性监管。加强银行业的风险管理,强化风险控制,严格控制政府负债规模。其次,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金融风险预警以及处理机制。再次,对金融机构应推行有效的市场退出机制。另外,建立和完善市场的法律法规,强化金融机构存款保险制度,可以对金融危机所带来的财政影响起到防范和缓解作用。

重新定位国有银行和政府之间的关系。政府不能继续充当国有银行的庇护神,切实增强银行的经营意识、市场意识和风险意识。要对国有银行进行产权改革。实现产权多元化的管理模式,必须重视吸收民间资本和国际资本。推动筹集资金的方式多种多样,例如引入境外投资者、发行基金证券和注资等。充分发挥非国有股东的盈利动机和风险规避意识,强化国有银行的防线内约机制,降低金融风险对国家财政的负面影响。

4.3 慎重用好财政刺激政策,把握好财政赤字的“尺度”和“亮度”

财政刺激政策是政府干预市场看得见的“手”。在我国,无论是基于根深蒂固的“GDP考核观”,还是经济下行时的有效提振经济措施,财政刺激政策都有可能多次伸出手,并且效果不错。但应该看到,财政刺激政策过大,也可能造成通货膨胀的压力,以及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容易造成经济的大起大落,因此,应把握好财政刺激政策的“尺度”。

同时,随着中国经济日益全球化,一个主权国家财政刺激政策必然会影响其他社会经济体的发展与决策。因此,主权国家的财政刺激政策的透明度问题将越来越多地被关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说明,我国应该加强与国际机构的沟通、协调,与国际接轨,增加中国财政的“亮度”。

4.4 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投资出口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转变

出口、消费、投资是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出口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中,显示过分依赖出口拉动的发展方式极易受到外部冲击,也是不可长期维持的。从长远和健康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经济发展不能长期依赖出口导向型模式。必须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外需转到以内需为主。消费是比出口、投资更好、更长效的拉动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扩大内需是中国经济结构性转换的核心因素,倘若不主动转向内需为主,在面临危机时将处于被动的位置。同时,在出口地区与国家来看,应将主要向欧美国家出口逐步转向亚洲新兴国家、东盟、非洲国家等;出口产品也应全面转型升级,从单纯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产品结构向高附加值、高技术转变。

参考文献

1 原博.浅析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J].东方企业文化,2011(22)

2 韩晓琴.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其应对[J].桂海论丛,2011(6)

3 王军强.欧债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启示[J].现代商业,2012(2)

4李京阳.欧债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思考[J].财经科学,2012(3)

5 Prospects for European Integration as the EU Deals with the Debt Crisis[J].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2012(2)

6 沈国栋.试析欧债危机的成因、未来走向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J].中国外资,2012(6)

7 曾寅初,刘君逸,梁筱筱.欧债危机对中欧农产品贸易的影响分析[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2(2)

8 徐爱勤.浅析欧债危机对中国外贸的影响及对策[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2(8)

9 董彦良.欧债危机对中国投资欧盟的战略影响[J].商场现代化,2012(11)

第7篇

关键词 美国债务危机 信用 美国国债

一、引言

自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遭受重创,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急剧上升,2009财年至201 1财年分别达到1.41万亿美元、1.29万亿美元和1.56万亿美元。为弥补巨额赤字,缓解流动性不足,挽救美国经济,美国政府大量增发货币,使美国国债总额连创新高。美联储的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加剧了美元的贬值和全球性的通货膨胀。美国政府不得不多次调高债务上限,使得美国国债规模之巨积重难返,加之经济持续萎靡,全球对美国滥发国债的担忧和批评不绝于耳。

在此背景下,2011年4月18日,国际三大信用评级机构之一的标准普尔将美国的债务前景调降为“负面”。此举引发了投资者国际经济合作2011年第10期对美国政府偿债能力和偿债意愿的质疑。8月5日,标普宣布将美国长期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仍为“负面”,这是美国当代历史上首次失去3A信用评级。

随着美债危机的不断演进和发展,全球金融市场更加波诡云谲。美债危机的深化很有可能对世界经济和金融带来灾难性影响,对新兴市场国家经济打击巨大。美债危机是怎样逐步演变发展的;美债危机进入深化阶段后对美国国债市场、美国经济以及新兴市场国家有哪些影响;美债危机今后的发展前景如何?这些都是学界普遍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图对此作出初步的探索。

二、美国债务危机的演进

(一)危机发端

美国身负巨债可谓历史悠久,二战期间,美国的债务水平占GDP比重一度达到120%,创下历史记录。战后这一比例逐渐回落,但1980年前后美国负债水平又开始逐渐增长,直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美国负债占GDP比重再次站上70%。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联邦政府的财政赤字持续飙升,债务几近失控。为挽救经济,美国政府先后出台了两轮“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国债呈爆发性增长。至此,美国债务危机初露端倪,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美国财政支出巨大,国债总量增长迅猛。

美国近年来所谓的繁荣是“史无前例的借贷来的繁荣”。美元利用其作为全球储备货币的优势地位,为美国债务进行外部融资,才使得其债务经济得以有效循环。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社会福利和医疗保险等开支大幅增加。此外,公共部门雇员的薪酬和福利也构成十分庞大的财政负担。2010年,仅联邦公务员薪酬的财政支出就高达约1.5万亿美元。不仅如此,美国常年海外驻军所形成的巨额军费开支亦对美国经济构成沉重的压力。近三年来,美国每年的国防与军费开支都在6000亿美元之上,2010年已高达6637亿美元。截至2010年末,美国国债已突破14万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国债总额占GDP的96.5%,而这一比例在2003年仅为62.3%。其中,增长量绝大部分为公共持有量的增加,政府内部账户(退休、社保、医疗等账户)持有量基本上没有增加,表明此时美国政府的内部购买力已经萎缩。

其二,美国国债需求很不乐观。

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显示,其以往的赤字融资和国债发行有几个重要途径:一是政府社保账户历年的盈余;二是外国政府使用贸易顺差所形成的美元储备积累购买国债;三是由美联储出手购买财政部所发国债;四是金融市场投资主体在资产组合中配置美国国债。然而,这些重要买家的需求或存在隐忧,或开始出现萎缩。

首先,美国政府社保账户已面临从净盈余变成净支出的重大逆转。随着人口老龄化和诸多经济刺激计划的推行,社保资金在1984-2008年积累的14万亿美元盈余从2009年起逐渐被用于各类开支。政府社保账户净盈余正在迅速缩小,国债购买能力开始萎缩,且这一“盈余”预计将于2016年逆转为净支出,预计2009―2037年反而会增加联邦赤字累计达11.6万亿美元。财政收支的利好转为巨大利空,这是美国国债面临的一个重要“逆转风险”。

其次,外国政府需求萎缩,重要买家开始减持美债。持有美国国债的外国政府或机构中,中国、日本、英国、石油输出国组织、巴西、俄罗斯等分列前几位。作为美国国债的第一大持有国,中国一直是美债的重要需求者,但在2010年,中国连续减持美债,俄罗斯也陆续减持,新兴经济体减持美债也渐成趋势。而日本、英国等持有的国债总额基本保持稳定。这表明外国政府对美国国债的整体需求开始出现萎缩。

再次,美联储已购买大量国债,后续可用于购买国债的资金十分有限。2009年美国债券发行净规模是1.75万亿美元,其中美联储通过推行量化宽松政策,各种救市计划大举买进约1.56万亿,留给市场购买的只有1900亿。2010年美国债券发行净规模是2.22万亿,其中美联储可购买的限额只有1600亿,多项救市计划2010年3月到期,留给市场自己消化的足足有2.06万亿。

最后,金融市场投资主体纷纷抛售美债。不仅社保账户和外国政府的需求萎缩,美国国债的传统国内买家也已处于净抛售状态。各大金融机构如高盛、摩根大通、太平洋管理公司等均不看好美国国债。如表1所示,货币市场共同基金、政府设立企业、投行自有资金及资产管理业务等纷纷减持其资产组合中的美国国债,共同基金的买入动能也开始减弱。金融市场的投资主体纷纷抛售美国国债。

其三,美国国债的低收益率难以为继。

美国国债发行本应成为美国经济的头等难题,然而由于欧债危机和美国经济增速下滑引发市场资金避险情绪升级,从而大量涌入债券市场,造成国债收益率的持续走低。全球避险需求致使6000亿以上资金流入美国债市,这表明投资者对未来极度悲观的经济预期。显然,若非这两轮经济恶化,美国国债早就难以为继。此外,美债发行很大程度上还得益于美联储QE2对于国债的购买计划。国债价格已经处在一个过高的水平,存在泡沫且相当脆弱。

美国国债总量迅速增长而需求不断萎缩,这一困境虽然被两轮经济恶化和美联储两轮量化宽松政策所化解,但债务压力依然不断增大,这使得一向被认为是“最安全资产”的美国国债开始受

到普遍质疑。美国债务违约风险上升,逐渐成为美国经济复苏的重大隐患,美国债务危局初现。

(二)危机显现

美国债务规模的持续上升逐渐成为经济复苏的硬性制约。同时,美国债务规模的不可控性也在逐步增强。从2010年末起,美国债务危机便开始全面显现,进一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美国财政赤字飙升,国债总量持续增长,债务利息支出巨大,经济发展面临两难困局。

通过对政府收支状况进行考察发现,美国政府的财政收支不平衡,在未来10年内,政府财政收入小幅上升后将保持稳定。同时,医疗社保、公共安全等领域的开支将持续上升,总支出上升或将导致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因此,寄望于政府收支状况改善来消减巨额债务负担几乎没有可能。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于2011年1月大幅上调了此前对2011―2020年美国财政赤字作出的预估,尤其是对2011―2013年财政赤字的预估。美国财政赤字将飙升,进一步加大了债务危机的风险。

美国国债总额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由于已接近14.3万亿的债务上限,不得不再次申请上调,这已是近四年的第六次申请上调,而此前20年间美国国债发行额度已有13次被调高。此外,美国未来的债务压力依然巨大,据美国财政部的报告显示,2015年内有可能达到近20万亿美元。CBO指出,未来美国的债务水平仍将继续保持上行趋势,预计2020年债务水平将占美国GDP的125%。

债务规模的扩张意味着利息支出的迅速增加,而随着未来国债收益率的走高,美国政府利息支出压力将进一步加大。高企的债务带来的巨大利息压力进一步使美国陷入债务困局,增大了违约风险。2011―2020年内须支付的利息将逐年递增,未来十年总计利息支出预计将达50790亿美元。不仅每年所须支付的利息额增长迅速,利息支出占GDP比重亦将持续上升。到2020年利息支出占GDP比重将接近3.5%,这甚至将大于美国经济增速,巨额债务所导致的利息支出已不容小觑。

其二,美国国债在QE2结束后或面临巨大需求缺口。

美国推出QE2的真实意图并不是为了增加市场流动性以降低利率,刺激信贷,拉动消费。因为美国已经处于一个低利率水平,利率水平下调的空间已经十分有限。而且消费信贷水平低下主要是由消费者信心不足、经济前景堪忧、失业率居高不下等因素造成的,利率调整对信贷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而QE2的资金也不是用来为商业银行注资,刺激商业银行增加商业贷款,为经济复苏提供信贷支撑。现实情况是,当时美国商业银行仍有着9900亿的资金无处可贷,并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可见,银行贷款规模不足的主要原因是对经济前景并不看好,市场的整体信用基础受到动摇,而这并不能通过对商业银行注资就能改善。

据美国财政部统计,自2008年以后,美国国债对于投资者的吸引力逐步下降,国债市场需求大幅下降,而美联储则逐步成为了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2010年第四季度,美联储在美国国债发行市场中的购买比例从2008年的8%提高到57%,而国外投资者的购买比例则下降到33%,其他国内投资者的比例更是锐减到10%的水平。由此可见,美国国债发行急需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支持。此外,通过美国国债融资资金的来源分析可以看出,自2010年11月至2011年3月,美国通过国债融资得到的资金净流入,其中83.4%的来源为美联储(图1)。

由此可见,美国推行QE2的着眼点并非在信贷、银行和经济领域,而是在国债市场。推出QE2的根本目的其实是为了通过债务货币化的手段来协助联邦政府进行国债融资。整个量化宽松的实施过程,本质上是美国政府进行债务货币化的过程。而QE2结束后,美国国债将面临巨大需求缺口。

其三,债市承压波及诸多领域,拖累经济复苏。

欧债危机拖累欧洲经济进入衰退模式,日本大地震也使日本经济遭受重创,新兴经济体发展速度也普遍减缓。在此背景下,传统买家均无力再购买美国国债,美国外部债务融资压力巨大。美国国债总量持续增长,而国债需求却锐减,在此情形下,一旦国债市场失控,其恶劣影响必将波及诸多领域,使美国经济复苏再次蒙上阴影。一是投资者财富缩水。根据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数据,美国投资者在债券基金中的投资至少3万亿美元,国债收益率的提高将导致财产性收入的减少,并进一步打击消费者信心。二是企业融资困难,利润缩水。企业债作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收益率的提高会使得美国企业融资成本上升,公司利润缩水,并导致企业削减投资计划,降低雇佣意愿。三是房地产业持续低迷。房地产业的疲软一直是美国无法走出金融危机颓势的重要因素。据美联储2010年第三季度资本流动报告统计,家庭持有的房地产资产进一步下滑至2004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信贷成本的扩大使得低迷的房地产业雪上加霜。

总体而言,美国的财政赤字和巨额国债仍将继续增长,而政府收支状况难以得到改善,偿债压力极大。2011年4月18日,国际评级机构标普将美国政府的信用评级前景从“稳定”下调至“负面”。至此,内忧外患之下的美国国债违约风险显著上升,债务危机已经全面显现。

(三)危机深化

2011年8月5日,标普宣布将美国长期信用评级从“AAA”下调至“AA+”,评级展望仍为“负面”,这是美国当代历史上首次失去3A信用评级。标普同时警告称,如果“赤字削减数额小于预期,融资成本上升,而新的财政压力出现”,美国未来两年内可能会面临评级再次下调。8月8日,标普又下调了一系列公司和债券的评级:房利美、房地美评级由AAA降至AA+;美国期权清算评级由AAA下调至AA+,展望评级为负面;美国国家证券清算由AAA下调至AA+,展望评级为负面;存托及结算机构(DTCC)由AAA下调至AA+,展望评级为负面。由于房地美和房利美在MBS市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力的削弱将可能对房地产市场造成冲击,银行业也可能因此受到波及。

降级后的金融市场反应剧烈。降级后首日美国股市延续了此前的跌势,经历了自2008年12月1日以来单日最大跌幅,道琼斯指数下挫超600点跌破11000大关,标普指数暴跌6.7%。美原油大幅下跌7.38%,黄金大幅上涨,复制了雷曼破产时候的走势。当标普降级大棒传导至华尔街时,金融机构集体暴跌,银行板块领跌大盘,尤其美国银行暴跌20%,美国银行违约风险骤升。如果美国银行破产将意味着第二轮不良资产救助计划(TARP2)即将到来,美国银行的

走势令市场担心出现一场新的金融危机。

三、美国债务危机的影响

(一)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评级下调给美国经济带来多方面冲击,使其二次探底的速度加快,主要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其一,推高了国债收益率,使美国财政负担大幅增加。

美国失去最高信用评级,标志着美国政府信用无风险时代的结束。若以相应的CDS指数来衡量,美国国债风险水平会因此提高60个基点。初步预测,评级下调的潜在影响将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升高0.7%,进而使美国每年的财政支出大幅增加约1000亿美元。这将消耗掉美国政府每年绝大部分财政收入增长,对美国本就十分脆弱的财政体系无疑是雪上加霜。

其二,借贷成本抬高,经济增长面临更大压力。

美国国债收益率是美国乃至全球资金拆借成本的重要标尺,多数贷款利率都是以相应期限的国债收益率为基准,收益率的大幅走高无疑将大幅抬高贷款成本,尤其是对房地产以及其他跟国债利率密切相关的行业而言。房利美、房地美的AAA评级也随之遭到下调,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国债收益率的上升,很可能通过经济实体借贷成本的抬高而使美国经济遭到重创,就业市场也将面临更大压力。

其三,金融机构被迫追加抵押品,对企业放贷将进一步削减。

金融市场中的美国国债被广泛用作抵押品,信用评级遭降引发国债收益率上升,价格下跌,势必损伤美国国债作为抵押品的价值,而抵押机构将被迫出售其他资产以补充抵押品。美国金融机构大量以美国国债作为抵押品,其补充抵押品的行为将导致放贷能力和意愿的下降,使得企业贷款难度增加,资金来源日趋紧张。

其四,股市暴跌重创财富效应,居民消费或再度陷入萎缩。

股市财富效应是美国利用金融市场拉动实体经济复苏的重要渠道,因为美国是消费型主导国家,且居民大量持有股票财富。2010年11月美联储宣布推出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推动了股市一波上扬,而评级下调引发的股市暴跌使得标普指数回到QE2推出之前的低水平,财富效应被抵消。股市暴跌将削减居民财富,令消费和开支更加谨慎,或再度陷入萎缩状态。

(二)对美国国债市场的影响

美国国债评级的下调在短期内对于美国国债市场的负面影响较为有限,而从长期来看,美国丧失AAA级债券评级可能使得美国国债在未来遭到逐步减持,美国国债的低收益率时代即将结束。

从短期来看,目标普下调了美国债务评级以来,美国国债收益率不但没有攀升,反而继续回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创下了自2008年12月以来的历史新低。短期内,美国国债的收益率不会出现大幅攀升,主要原因一是投资者已有预期。自2011年初以来,美国国债问题备受全球投资者的关注,美国财政状况的恶化、国债市场的需求萎缩以及债务上限问题已经被市场所充分消化。因此,本次降级事件对于投资者的心理冲击有限,并没有出现对美国国债恐慌性抛盘的局面。二是“避险天堂”效应。目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欧洲经济陷入衰退、欧元区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全球市场的投资风险大幅提升。美国国债作为传统意义上的避险资产,尽管遭受信用等级下调,但长时期形成的投资理念在短期内仍无法改变,“避险天堂”效应依然明显。

从中长期来看,美国债务评级的下调将对美国国债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国债收益率上升在所难免,主要原因一是政府信用基础削弱,美国国债的避险功能降低。随着美国债务评级的下调,美国国债的信用基础受到冲击,美国国债的避险功能降低,对于追求稳定收益和无风险收益的投资者的吸引力也将大幅下降。二是国债市场需求将进一步下降。美国债务评级的下调将可能导致部分持有主体抛售美国国债转而投资其他品种,这将导致美国国债市场需求的进一步萎缩。国债收益率在中长期必然上升,低收益率时代行将终结。

(三)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影响

美国信用评级遭下调、经济复苏乏力,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削减财政开支等紧缩政策,将使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造成重大冲击。对中国而言,主要体现在:

其一,巨额外汇储备安全受到威胁。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达3.2万亿美元,其中70%左右为美元资产。美国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5月底,中国共持有1.15万亿美元美国国债,约占美元外汇储备的一半,其余主要是机构债券和股票权益等。此次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将使美元长期持续贬值,美元资产将严重“缩水”。中国作为美国国债的最大境外买家,持有美国全部国债约13%的份额,外汇储备将遭受重大损失。

其二,增加了输入型通胀压力,出口环境恶化。由于美元是全球最主要贸易结算货币,美国信用评级的下调,加之债务货币化导致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的走弱将导致中长期内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这对需要进口大量原材料的中国来说,加重了进口负担,输人性通胀压力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出口企业将面临外需持续疲软、汇率升值、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的不利环境。

其三,货币政策的操作空间进一步受限。由于美国国债的优势地位一时难以撼动,在美元长期贬值的情况下,为保持出口竞争力,中国作为贸易顺差大国不得不将大量外汇储备继续购买美国国债。这决定了人民币与美元之间的利差也必须保持在一定限度内,从而使货币政策调控空间受到限制。

其四,刺激经济结构加速转型。美国信用评级下调和美元走弱,表明大量积累外汇储备的不平衡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因此,必须加快经济转型步伐,努力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经济从投资和出口拉动为主向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转型。

四、美国债务危机的前景展望

(一)美国经济二次探底风险迅速上升,急需更多政策支持

随着QE2政策的撤出和财政紧缩计划的施行,美国经济二次探底的迹象日益明显。在此情况下,美国政府更多“政策弹药”的支持,将成为控制这一局面恶化的关键因素。以史为鉴,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美联储的大幅降息和两次大规模减税政策,成功的带领美国迅速走出衰退(但也为后来的房地产泡沫和债务困境埋下了隐患);而金融危机期间,大规模的赤字融资、资产救助计划和两轮量化宽松政策,成为支撑美国经济企稳,提振全球风险资产的引擎。而此次美债危机又将迫使美国政府推出新的救市方案。

(二)常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已极为有限,评级下调进一步增加了QE3出台的可能性

就财政政策而言,无法再通过扩大赤字进行融资。2000―2002年互联网泡沫期间,财政收支于1998―2001年保持了连续四年盈余,为随后的两次减税政策提供了财力保障。200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时,财政赤字也仅为约2000亿美元,尚有余力进行下一轮大规模赤字融资。然而,2009年后,赤字每年高达1.5万亿美元,并已进人大幅扩张且难以逆转的阶段,导致目前政府为避免财政失控被迫采取紧缩,而无力进行进一步的财政刺激。

就货币政策而言,传统的货币政策操作空间已十分有限。目前的联邦基准利率接近于零,利息降无可降,通过下调利率刺激经济的方式不再可行;贴现率和票据贴现政策早已不是美联储的重要政策工具,经济萎靡不振之时,中央银行即使使用票据贴现政策来刺激经济,亦是杯水车薪;存款准备金方面,目前美国商业银行体系的超额准备金超过1万亿美元,表明目前银行资金非常过剩,美国缺乏的不是“货币创造”,而是“信用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