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8 16:30:26
序论:在您撰写城市河道景观设计标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城市环境的品质提出更高要求,城市河道在传统排水功能前提下,更要求具有自然、生态、人文景观等特色,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
一、工程概况
东软西侧河道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起源于软件大道与规划宁双路交叉口处,主要功能为汛期防洪排涝,上游暗管接入,水流方向由南向北通过绕城公路排入规划二号沟,继续向南排入秦淮新河。
现状河道全长约640米,上游170米已护砌完成,河道缺乏必要的管理,淤积严重,填埋河道现象屡禁不止,河道过水断面减少,调蓄、排涝能力严重降低。
二、综合整治原则
东软西侧河道综合整治工程的建设目标为:以“生态、亲水”的理念建设东软西侧河道,将其打造为“水质良好的清水河道,疏泄畅通的排水通道,景观怡人的生态廊道,适宜休闲的亲水步道”。设计原则如下:
(一)尊重规划,统筹治理。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与南京市规划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要点为指导,满足河道排洪能力下,全面考虑河道整治。
(二)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围绕工程目标,重点突出河道清淤疏浚,统筹兼顾生态修复需求,营造亲水景观,改善人居环境。
(三)因地制宜,体现效益。综合考虑河道现状及现有设施,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因地制宜确定项目实施时序,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体现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并重。
(四)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景观设计本着以人为本、生态优先、人水和谐、统一规划、近远期结合、可持续发展、前瞻性与可实施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综合整治方案
(一) 河道整治工程设计
1 河道设计标准
结论:结合河道上口宽度及两侧规划用地情况,宽顶堰堰宽取15m。
(三)河道景观设计
河道在满足防洪排涝的基本功能外,同时满足生态景观需求,对岸边及浅水区进行景观设计,据坡度、水面线情况设置木质临水景观平台,满足周边小区居民对河道景观进行观景的需求。
结语
通过对东软西侧河道进行综合整治,可以提高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的水环境,提升软件谷的总体形象。
【关键词】城市河道;河道治理;景观生态模式
随着整个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于城市河道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古时的防卫及用水需求,为此,治理城市河道也就不再只是拘泥于城市运行的需要。更加的重视河流自然生态,不断地保护和恢复自然环境,更好的做好景观建设与生态的结合,逐步成为城市水利建设的热点。
1 城市河道基本功能
对于城市河流而言,其自然状态和其他的天然河流一样,由河床、水体、河滩及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共同组成有机的整体。但是,对于城市的河流其还要受到防洪、用地、供排水等因素影响,对于绝大多数的河道还需要我们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改造,因此城市河道系统应主要具备防洪排水、景观文化、生态环境改善、雨洪利用等功能。
对于城市河道的防洪排水功能而言,其直接关系到整个河流防护区的安全,同时,河流需要做到的防洪标准也决定着河道治理的标准范围。结合大多数城市发展的经验我们看到,城市河道除了需要能够有效地排出过境洪水外,还需要能更好的容纳流域内设计标准降水带来的地表径流。为此,城市河道的排水能力要满足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效修正汛期河道内水位与流量的关系,降低河道周边防洪目标的洪水风险;城市河道的景观美感通常来自于知觉。狭义的景观美学重视视觉感受,重视河道空间布局、色彩效果、层次搭配等;广义的景观美学不仅重视视觉感受,而且更加注重听觉、嗅觉等各种知觉的体验,包括体验者头脑对整个知觉感觉的思考。从空间分布模式上讲,河流的条带型特征可以改变以地块拼接的城市地块镶嵌模式。人类是景观环境的构建者,环境中个体与社会群体对环境对象的审美判断,会随着时间趋同;城市河道的景观结构类型属于廊道,是上下游营养传输、污染物运移转化和水生生物迁移的重要通道。同时,滨水地区是城市生态敏感带,应重视植被群落的生态功能,尤其为各种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植物资源等提供栖息场所,这对维持滨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忽视了河道在雨洪利用中能发挥的作用。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但要防止洪水对城市的破坏,而且要尽可能通过城市河道用好雨洪资源,实现以丰补欠和雨洪资源化。
图1 城市河道生态构成图
2 景观生态学原则
景观生态学指的是研究景观单元空间配置、结构组成及其与生态学互动的综合性学科。其更加强调空间异质性的发展和维持、生态学尺度与过程的相互作用,此项学科研究的核心是人类对景观及其元素的影响,其过程中需要遵循:①系统性原则:在景观系统内,每个要素或生态系统均可视为一个具有相当宽度的斑块、狭长的廊道、背景或基质,景观组成的最基本模式是斑块-廊道-基质模式。从本质上看,景观结构是生态客体在景观中异质性分布的结果,生态客体在景观中的运动直接影响着景观结构的变化;②可持续性原则:景观生态学过程研究需要兼顾景观变化与资源利用的协调性、可持续性,河道治理过程强调对改造对象景观目标的实现,同时,要符合水文、动植物资源和土地资源长久发展的需求;③景观改造的谨慎性原则:景观改造的过程与研究范围内的异质性为因果关系,人类通过改造景观的异质性来提升景观价值,但在一定范围内,异质性增加对景观的影响是非线性的,强烈的生态流增加更容易破坏所在系统的稳定性。一般认为,越复杂的系统,其稳定性越强,但稳定性遭到破坏后恢复稳定的难度越大;④经济合理性原则:景观过程是通过工程项目实现的,经济上可行是重要的衡量标准,不仅需要考虑项目实施的投入产出状况,还要对项目后期运行维护费用的落实进行研究。
3 治理关键
3.1 基本要素
基于传统水利视角,河道治理重点在水位、流速及雨水入河口高程等3个因素,其对河道治理有直接影响。设计水位依照城市总体规划及防洪规划确定,同时,还需要让雨水入河口内顶高于设计水位。城市河流流速是河道设计的一个重要参数,一般城市河流流速不宜太快或太慢。河道水位与流速可以通过沿途闸坝进行调度控制。
3.2 断面选择
河段不同则河道就有不同的功能,河道断面有多种选择,如梯形断面、矩形断面、复式断面等。受制于城市用地紧张的情况,河道空间布局限制可谓多重。采用梯形、矩形断面设计能够有效地提升滨水地带土地利用率,但枯水期与丰水期水位波动大,且硬性护砌切断河流水体与河岸物质能量交流,生态和景观效果并非最好。城市河道整治过程中的断面选择是区域景观结构选择的过程,构成景观的要素数目、类型、大小、形状和外貌特征对生态客体的运动特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系统的整体功能。河道断面设计重点考察标准洪水的影响范围,根据土地条件尽可能预留较宽的河道宽度,再根据河道基本的水量水位关系设计河道河槽和滩地分布比例,这样不仅可满足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空间需求,而且可在极端天气条件下起到缓冲作用,提高城市河道行洪能力。
图2 河道断面-矩形断面图
图3 河道断面-复式断面图
图4 河道断面-梯形断面图
3.3 河道景观设计
作为一个线性系统,城市河流景观设计需要依照线性工程特性及经济性原则选择尺度,景观设计核心基于生态原理,需要引导城市河道与周边生态良性互动,尽可能的用好自然力促进系统有机更新再生。设计策略上面,需要尽可能满足多尺度多目标的景观需求,了解区域居住者、办公者、旅行者不同时期需求差异。同时,设计者要用发展的角度思考自然系统自身的变化和发展过程,运用适宜的人工干预引导自然系统向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例如,河道在自然状态下产生的水生生物群落和水陆两栖生物群落,会逐渐演化成一个复杂的“水生-水陆两栖-陆生”生态系统,考虑到系统发展带来的景观变化,应在设计阶段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方案。对河道滨水空间的规划设计是当前城市景观规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同单一的水域治理不同,滨水空间规划以生态理论为指导思想,将影响河道与滨河生态的所有问题加以考虑,制定综合规划,从而达到恢复水域生态稳定性的目的。
图5 河道景观设计示意图一
图6 河道景观设计示意图二
图7 河道景观设计实景图
3.4 生态环境与景观效益
恢复河道生态则代表着河道及滨水带生态恢复,有效地保证河道生态系统衍生。通常,河流廊道生态功能主要分为通道作用、栖息地功能、源汇作用、过滤和屏障作用等。治理河道时,硬质衬砌堤岸可作人工廊道,依照人工廊道距离―效益理论,距离延长,其经济效益就逐步下降,而自然廊道环境效益随距离延长而提升。其中,存在一个平衡点,在这个长度条件下,人工廊道的经济效益和自然廊道的环境效益大致相当。这反映了城市河道通过适度的人工干预,可以扬长避短,也可以解释为适度的局部衬砌可以提高防洪效益,对区域公共与财产安全起到积极作用。城市河道生态恢复设计时,在河道的重要部位需要通过人工措施进行加固,对保障经济效益并发挥环境综合效益是有积极作用的。景观生态设计需要了解景观元素之间的连通性,避免降低景观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考虑在影响生物群落的重点地段保留生境和廊道。在生态系统设计时,尽可能以本地植物为主,以降低外来物种入侵对生态系统的破坏作用。河床坡降设计应避免大跌水方案,充分考虑鱼类洄游和上下游双向的物质、能量联系。
图8 生态效益与景观效益的结合
4 结论
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城市河道治理有了多样化需求,我们通过景观生态设计做到城市防洪、景观改造和生态修复,更好的推动人工河道治理更亲近自然,推动河道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更好的实现城市与河道的有机共存。
参考文献:
[1]杨洪彬.对双流县生态河道建设的思考[J].农业科技与信息,2010 (12).
[2]韩玉红.浅谈城市河道整治与水生态修复工作[J].才智,2011(16).
[3]郭玮,解秀丽,潘士勇.钢坝闸与橡胶坝在陷泥河治理中的应用比较[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0(02).
[3]陈杰,黄凌.城市河道综合整治与河道生态景观[J].水电与新能源,2012(3).
关键词:玉符河 生态 河道整治
玉符河是济南市西部一条较大的季节性河道,发源于泰山北麓,流经济南市历城、长清、市中、槐荫四区,于槐荫区的吴家铺北店子村汇入黄河。根据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西部将建设现代化新城区,玉符河将成为连接西部新城、长清片区的纽带。河道整治以防洪为主,兼顾蓄水、绿化、景观等功能,使其成为具有城市景观功能的河道。
一、工程概况
玉符河发源于泰山北麓,上游有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条支流,在三川回合处建有卧虎山水库,汛期洪水通过卧虎山水库下泄,水库以下玉符河干流总长河道总长40.8km,流域面积827.3km2。流域内大部为山区,上游地势较高,京沪铁路桥以上为山丘区,以下为丘陵区。铁路桥以上,上游段坡降较陡,河口较宽100~2000m,铁路桥以下游段坡度变缓,河宽变窄,济长公路桥附近仅160m,丰齐~北店子长12.2km,坡降更为平缓,受黄河回水顶托,泥沙淤积,入黄口以上3.0km形成倒坡。牛角峪由于兴建了玉清湖水库的沉沙池,河道的堤距由700m缩短至150m,大大较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玉符河为季节性山洪河道,断面上大下小,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河岸冲刷严重,堤防残缺不全,年久失修,行洪能力低,易漫溢成灾另外,由于黄河河床较高,玉符河末端呈倒比降,一般洪水无法泄入黄河,下游地区易受淹成灾。入黄口无建筑物控制,黄河大水时易倒灌,危急市区安全,给未来西区带来了很大的洪水隐患。现状防洪能力仅5年一遇,远小于河道设计防洪标准。
二、设计理念与原则
传统的水利工程以水工工学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在河道设计中注重体现河道实用性,淡化了河道的生态作用,在实践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次设计,在汲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注重体现河道的生态型、多样性,以达到综合治理,取得综合效益的目的。
(一)以防洪为前提,体现生态化治河理念
河道治理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水利与景观、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等方面协调统一。河道设计按照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思想,在保证防洪、蓄水、回灌补源的前提下,将河道建成环境宜人的亲水空间。通过河道的综合整治,建立具有综合功能、较高安全度的城市防洪体系,在减轻自然灾害的对城区造成的损失同时,既可对市区的地下水进行补充,又可为河道周围的居民创造更多的城市滨水自然空间和生活休闲空间。
(二)河道功能的多样化
综合考虑防洪、除涝、蓄水、旅游休闲、绿化美化、交通、人文景观等方案,以防洪工程为基础,其它工程统一考虑,使治理后的玉符河成为一条多功能、多景致的河道。
同济南市泉水相关,玉符河还具有为泉群回灌补源的特殊功能。玉符河河床表面以砂砾石为主,局部地段为石灰岩,渗漏严重,与市区地下水连通性较好,具有促使市区泉群喷的地形、地质条件,是泉水的重要补给地。通过河道整治,增加河道蓄水时间,既可以保证景观效益,又可以增加地下水的入渗,有利于泉水的补给。
(三)断面形式多样化
河道根据其不同综合功能、设计流量、工程地形、地质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断面形式,宽窄不一,深浅变化。在绿化河岸与设置人行道路时,通过合理布置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休闲和亲水功能,注重生态性与亲水性,
(四)体现河道生态性
在河道断面形式、比降的选择上,充分体现河道的生态性。设计中充分利用浅滩、缓坡等自然条件,增加水面,为水生植物生存创造有利条件,河道绿化体现植物多样性,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三、河道整治设计
(一)设计标准
玉符河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流量(北店子入黄口)2170m3/s 。
(二)河道平面布置
玉符河河道走向基本与原河道一致,河道纵断面比降按地形条件确定,设计河底线与地面线基本平行。河道上口宽以外两岸平行与河道轴线均布置河道绿化带。
(三)河道断面设计
玉符河属季节性河道,汛期和非汛期流量差别较大,对河道断面需求也差别较大。因此,河道断面尽量采用复式断面,子槽与滩地相结合,子槽按卧虎山建库以来最大泄量240m3/s设计,全断面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设置不同高程的亲水平台,充分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增加人同自然沟通的空间。河道断面形式多样化,根据工程地形、地质情况,宽浅变化,深浅不一,尽量体现河道自然的属性。同时,在原河道中较宽的地方,在满足防洪的要求下,其余地段设置湿地,既可在汛期起到滞洪的作用,又可以在平时增加绿化及水体面积。
(四)护岸设计
根据现代治河理念,河道护砌以生态护砌为主,恢复河道的自然属性,体现生物多样性。子槽采用预制砼网格、土工格栅、草皮结构,二滩为低矮灌木结合卵石游步路,大堤护坡采用草皮护坡。通过合理布置,使河道具有防洪、休闲和亲水功能。
(五)拦蓄建筑物设计
在满足河道防洪的能力下,在河道内建设橡胶坝、跌水等拦蓄工程,使洪水延缓下泄,增加河水入渗,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也可增加水景,抬高水位,拓宽水面,增加蓄水量,以满足城市生态需要,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城市水景观,满足亲水性需要求。水源以卧虎山水库泄水为主,引黄、引江补源水为辅。河道共设9道橡胶坝、2座跌水。
(六)河道绿化及景观设计
玉符河的绿化与景观设计着重与景观配置及营造大众的休闲、亲水空间,设计中注重自然景观的发掘,并尽量使使人造景观融于自然景观之中。
一、工程概况
玉符河发源于泰山北麓,上游有锦绣川、锦阳川、锦云川三条支流,在三川回合处建有卧虎山水库,汛期洪水通过卧虎山水库下泄,水库以下玉符河干流总长河道总长40.8km,流域面积827.3km2。流域内大部为山区,上游地势较高,京沪铁路桥以上为山丘区,以下为丘陵区。铁路桥以上,上游段坡降较陡,河口较宽100~2000m,铁路桥以下游段坡度变缓,河宽变窄,济长公路桥附近仅160m,丰齐~北店子长12.2km,坡降更为平缓,受黄河回水顶托,泥沙淤积,入黄口以上3.0km形成倒坡。牛角峪由于兴建了玉清湖水库的沉沙池,河道的堤距由700m缩短至150m,大大较低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玉符河为季节性山洪河道,断面上大下小,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河岸冲刷严重,堤防残缺不全,年久失修,行洪能力低,易漫溢成灾另外,由于黄河河床较高,玉符河末端呈倒比降,一般洪水无法泄入黄河,下游地区易受淹成灾。入黄口无建筑物控制,黄河大水时易倒灌,危急市区安全,给未来西区带来了很大的洪水隐患。现状防洪能力仅5年一遇,远小于河道设计防洪标准。
二、设计理念与原则
传统的水利工程以水工工学为基础的设计理念,在河道设计中注重体现河道实用性,淡化了河道的生态作用,在实践中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次设计,在汲取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注重体现河道的生态型、多样性,以达到综合治理,取得综合效益的目的。
(一)以防洪为前提,体现生态化治河理念
河道治理按照“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在水利与景观、防洪与生态、亲水与安全等方面协调统一。河道设计按照宜宽则宽、宜弯则弯、人水相亲、和谐自然的思想,在保证防洪、蓄水、回灌补源的前提下,将河道建成环境宜人的亲水空间。通过河道的综合整治,建立具有综合功能、较高安全度的城市防洪体系,在减轻自然灾害的对城区造成的损失同时,既可对市区的地下水进行补充,又可为河道周围的居民创造更多的城市滨水自然空间和生活休闲空间。
(二)河道功能的多样化
综合考虑防洪、除涝、蓄水、旅游休闲、绿化美化、交通、人文景观等方案,以防洪工程为基础,其它工程统一考虑,使治理后的玉符河成为一条多功能、多景致的河道。
同济南市泉水相关,玉符河还具有为泉群回灌补源的特殊功能。玉符河河床表面以砂砾石为主,局部地段为石灰岩,渗漏严重,与市区地下水连通性较好,具有促使市区泉群喷的地形、地质条件,是泉水的重要补给地。通过河道整治,增加河道蓄水时间,既可以保证景观效益,又可以增加地下水的入渗,有利于泉水的补给。
(三)断面形式多样化
河道根据其不同综合功能、设计流量、工程地形、地质情况,确定不同类型的断面形式,宽窄不一,深浅变化。在绿化河岸与设置人行道路时,通过合理布置充分体现河道安全、休闲和亲水功能,注重生态性与亲水性,
(四)体现河道生态性
在河道断面形式、比降的选择上,充分体现河道的生态性。设计中充分利用浅滩、缓坡等自然条件,增加水面,为水生植物生存创造有利条件,河道绿化体现植物多样性,以美化环境为人们创造宜人的休闲空间。
三、河道整治设计
(一)设计标准
玉符河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设计流量(北店子入黄口)2170m3/s。
(二)河道平面布置
玉符河河道走向基本与原河道一致,河道纵断面比降按地形条件确定,设计河底线与地面线基本平行。河道上口宽以外两岸平行与河道轴线均布置河道绿化带。
(三)河道断面设计
玉符河属季节性河道,汛期和非汛期流量差别较大,对河道断面需求也差别较大。因此,河道断面尽量采用复式断面,子槽与滩地相结合,子槽按卧虎山建库以来最大泄量240m3/s设计,全断面按50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设置不同高程的亲水平台,充分满足人们亲水的要求,增加人同自然沟通的空间。河道断面形式多样化,根据工程地形、地质情况,宽浅变化,深浅不一,尽量体现河道自然的属性。同时,在原河道中较宽的地方,在满足防洪的要求下,其余地段设置湿地,既可在汛期起到滞洪的作用,又可以在平时增加绿化及水体面积。
(四)护岸设计
根据现代治河理念,河道护砌以生态护砌为主,恢复河道的自然属性,体现生物多样性。子槽采用预制砼网格、土工格栅、草皮结构,二滩为低矮灌木结合卵石游步路,大堤护坡采用草皮护坡。通过合理布置,使河道具有防洪、休闲和亲水功能。
(五)拦蓄建筑物设计
在满足河道防洪的能力下,在河道内建设橡胶坝、跌水等拦蓄工程,使洪水延缓下泄,增加河水入渗,补充地下水资源。同时也可增加水景,抬高水位,拓宽水面,增加蓄水量,以满足城市生态需要,改善生态环境,营造城市水景观,满足亲水性需要求。水源以卧虎山水库泄水为主,引黄、引江补源水为辅。河道共设9道橡胶坝、2座跌水。
(六)河道绿化及景观设计
玉符河的绿化与景观设计着重与景观配置及营造大众的休闲、亲水空间,设计中注重自然景观的发掘,并尽量使使人造景观融于自然景观之中。
关键词:城市河道 治理 景观生态模式
中图分类号:TV147文献标识码: A
前言
在以往的河道治理中,为便于土地利用,减少占地,主要只考虑河道的防洪功能,多将自然弯曲的河道裁弯取直,将河道渠化,甚至将断面全部人工护砌,以减少糙率,增大过流能力。但河道直线化、硬质化河道消减的洪灾效益往往被生物多样性减少引起的生态损失所抵消,并导致浅滩、深潭结构的消失,从而产生河流生态系统结构的单一和功能的退化以及河流自净能力的降低等后果。
一、城市河道的基本功能
城市河流受到用地、防洪、供排水等因素的约束,绝大多数的河道需要通过人工改造,因此城市河道系统应主要具备防洪排水、景观文化、生态环境改善等基本功能。
1、防洪排水功能
防洪排水功能关系到河流防护区的安全,河流的防洪标准决定了河道治理的标准。从城市发展的普遍经验来看,城市河道不仅要有能力排出过境洪水,而且要能够容纳流域范围内设计标准降水所产生的地表径流。因此,城市河道的排水能力要满足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有效修正汛期河道内水位与流量的关系,降低河道周边防洪目标的洪水风险。
2、景观文化功能
城市河道的景观美感通常来自于知觉。狭义的景观美学重视视觉感受,重视河道空间布局、色彩效果、层次搭配等;广义的景观美学不仅重视视觉感受,而且更加注重听觉、嗅觉等各种知觉的体验,包括体验者头脑对整个知觉感觉的思考。从空间分布模式上讲,河流的条带型特征可以改变以地块拼接的城市地块镶嵌模式。人类是景观环境的构建者,环境中个体与社会群体对环境对象的审美判断,会随着时间趋同。
3、生态环境功能
城市河道的景观结构类型属于廊道,是上下游营养传输、污染物运移转化和水生生物迁移的重要通道。同时,滨水地区是城市生态敏感带,应重视植被群落的生态功能,尤其为各种软体动物、鱼类、爬行动物和植物资源等提供栖息场所,这对维持滨水生态系统的稳定至关重要。
4、雨洪利用功能
传统的河道治理往往忽视了河道在雨洪利用中能发挥的作用。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但要防止洪水对城市的破坏,而且要尽可能通过城市河道用好雨洪资源,实现以丰补欠和雨洪资源。
二、河道准确定位是治理首要考虑因素
按河道承担的主要功能和自身水源的条件,并结合排水规划及成都市防洪总体规划,可以将主城区河道规划定位分为四类:生态河道、景观河道、排洪河道、区间排洪河道,作为今后河道改造治理目标。
1、生态河道
此类河道要适宜水生生物群生存,要有不间断的新鲜水源补充。河道有保障率较高的活水源补给条件。河道流速适中,在流速满足的条件下,可适量行洪,但不能对生物群产生破坏。须严格控制进水水质,不得污染,并可利用河道生物群对水质作进一步净化。其主要功能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景观、排洪。
2、景观河道
此类河道有活水源补给条件,但保障率较低。河道不强求有固定生物群生存,但其水质要达到一定标准。河道断面宜宽浅,亲水性强。当河道缺少常流水时,可采用堰闸等工程措施,抬高河道蓄水位。景观河道可适量地调度一定清洁水源。景观河道要承担一定的行洪功能,在改造中可对断面形式进行优化,以同时满足夏季行洪、冬季景观的要求,并可在条件适宜的河段,建立港池,靠泊游船,形成局部生态环境。其主要功能为:景观、排洪。
3、排洪河道
此类河道功能侧重点在于防洪,河道无活水源补给条件。此类河道不要求有常流水,无须调配环境用水,枯期允许断流。其主要功能为:排洪。
4、区间排洪河道
河道主要功能是承纳市政雨水排放,属“有雨才有水”。河道多为现状农灌沟、自然冲沟,对此类河道,在建成区,须经充分分析论证,方可考虑盖板;对未开发区,应尽可能改为雨水方沟归人路面以下或绿化带内。其主要功能为:排洪。
二、城市河道治理中的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1、河道工程总体设计布置方案
河道治理首先应保证河流的防洪功效。根据河道主槽位置,利用中隔墙把河道分成两大部分,将中隔墙和其中一侧堤防的中间地带设置为洪水槽,可用来行洪; 中隔墙和另外一边堤防则可以规划成景观区,景观区主要用来蓄水。与此同时,河堤脚附近比较高的滩地可作为滨河生态绿地景观区,通过修建护滩工程,同时发挥防洪固堤作用。此方案既合理地解决了洪水、泥沙和蓄水之间的矛盾,科学地设置了滨河生态园区及蓄水景观区,又切实保证了城市河道的防洪抗洪功能,多适用于北方的泥沙型河流。
2、城市河道的平面设计
防洪是河道的第一功能,因此城市河道的平面设计应顺应河流的自然走势,河道岸线适量后退,尽量保留河道的河滩、岛屿、湿地等中间过渡地带,为陆生生物及水生生物保留足够的生存空间。人工开挖或城市内河河道一般属于景观或滞洪河道,水流速度较缓,在河道的平面设计中应避免等宽或是笔直的河道,可依据河道的自然走势设置曲折蜿蜒的水塘、水路,设计富于变化的河岸线,创设灵活、多变的河道模式。研究表明,一条宽窄不一、蜿蜒曲折的河道更加富有自然气息,更加灵动、活泼,更适合河道中水生生物的生长。
3、城市河道的断面设计
城市河道的断面设计要尽量保留河道中深潭与浅滩形态,不可固定河床,让河流拥有自身的摆幅度,重视水面的多样性。在河道的纵断面上形成纵横交错的深潭与浅滩,避免直线形态的横断面。河道的断面设计可结合现代园林设计概念,建设园林景观式河道,突出河道的绿化性及亲水性。传统的驳岸多是一墙到底的石墙结构,驳岸将水与人远远地隔离开来,既生硬又不经济。现代化复式断面较之于传统驳岸而言,更加地经济与人性化。在常水位以上的土坡种植杨柳、低矮灌木、草皮等植物; 在常水位处建造亲水平台,既美观又经济; 在常水位以下的河道采用护坡或是挡墙。复式断面不仅体现了绿色、生态、自然的设计理念,而且能有效节省投资,具有经济效益 。
4、材料选择及生态护岸
(1)护岸材料选择
传统河岸多采用刚性护面,湖岸、河岸、地面构成“二面光”或是“三面光”形式。现代化城市河道护面在满足水流冲刷的同时,还应适应河道水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这才是顺应自然规律、符合生态、环保标准的河道设计。近年来,随着我国科研能力的不断增强,研究人员研制出一些新兴的生态护砌材料。例如: 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所研发的“随机多孔绿化混凝土”就是一种生态环保型河道护砌材料,它能改善河岸周边的生态环境、适应植物的生长,同时具有防洪等作用,现已被北方多座城市相继采用,取得了良好效果。再如,绿霸三维柔性排水生态袋由抗老化、抗紫外线、透水性好的生态袋( 内置种植土) 同三维排水扣共同组成生态河道护面材料。可通过铺种、插播、喷播等方式种植草皮与植被并同土工格栅共同组合为加筋挡土墙,不仅能满足城市河道冲刷要求,而且更加生态、环保。国外在此方面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我们可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参考、借鉴。韩国研制的“孔洞块体绿化混凝土”可在混凝土内种植花草。日本甚至能够在水下砌筑的异型砖块中设置鱼巢。
(2)生态护岸
河道护岸采用山石、卵石笼、干砌石等更加通透的材质既能有效防止流水的冲刷,又能在这些材料中间及表面覆盖土壤种植植物。在水位较低的位置即护脚处铺设适量的土工布,并在其上方随意放置大量的块石,注意块石堆放的边缘应自然而弯曲。之后在块石上铺上一层种植土,使其填满块石与块石间的缝隙。过水后,在块石的缝隙处很容易就能繁殖出大量水生植物。采用植物梢、木桩及辊相结合进行河道护岸也是一种生态、自然的护岸模式。在坡面可分层种植草皮、灌木、杨柳等植物,形成植物护坡工法。
5、因地制宜,植物造景
绿化河道应充分考虑景观植被的种群结构,利用时间、空间的艺术设计出富有个性的河道景观,注重景观的质感变化、层次变化、季相变化及色彩变化,以适应当地城市气候及特点。在选择植物品种方面,应多选用当地植物。
结束语
每条河流功能、位置不同,治理措施也不同。在采取必要的防洪抗旱措施的同时,河流治理要改变过去渠化设计,注重多自然型河流建设,将人类对河流环境的干扰降低到最小,与自然共存,与河道特性、环境特点相适应,实现人水和谐。
参考文献
[1] 许大为,隋晓冬.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规划分析[J]. 低温建筑技术. 2011(01)
[2] 杨晨.关于南京老城区城市河道生态景观设计的交互模式探索[J]. 现代农业科技. 2011(05)
[3] 王子朝.城市河道生态景观治理工程设计要点浅析[J]. 陕西水利. 2011(04)
【关键词】防洪;城市防洪;滨水景观;景观设计
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使城区及其附近区域的自然、文化和生态系统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使防洪防汛任务变得更加艰巨。泌阳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西部,南阳盆地东隅。长江与淮河两大水系相分流,属亚热带与暖温带过渡地带,泌水河穿城而过。“十一五”期间,泌阳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乘势而上,把“建城镇”作为加快“三化”进程的引擎,制定了“一桥两路三水四环五开发”的建设目标,坚持“一河两区、跨河发展”的基本思路,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城市形象得到了较好的提升。但是,泌阳县泌水河沿岸基于防洪要求的滨水景观设计还很缺乏,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城市防洪工程是城市居民和城市设施、财产的防洪安全保障,新时期的城市建设为防洪工程规划赋予了新的概念,它不仅要满足城市的防洪安全,同时要使工程本身融合到城市的规划建设中去,构筑成集生态、环保、现代景观于一体的城市规划设计观念,增强防洪工程的人性化,在防洪工程的规划设计中,使之更贴近自然、生态,缩短人与自然的距离,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工程建设中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使防洪工程成为城市景观建设的点缀。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中一个特定的空间地段,指“与河流、湖泊、海洋毗邻的土地,或建筑、城镇邻近水体的部分”,是城市中陆域与水域相连的区域。其特点是水与陆域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因素,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主要部分,其一般由水域、水际线、陆域三部分组成,滨水景观是指水边特有的绿地景观带,它是陆地生态系统和河流生态系统的交错区。它是以水系为中心,相对于周边实体界面而存在的一个空间场所,在这里水体和陆地交相辉映,共同构成环境的主导要素,成为特殊的城市用地。
1.防洪型城市滨水景观设计原则
1.1 城市滨水地段防洪区的景观设计要充分利用滨水地区优越的自然条件。河流是难得的自然景观,湿地环境也是保持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媒介,所以在滨河护岸的处理上,只要条件允许,应尽可能实现由自然环境向人工环境的自然过度,避免生硬割断的处理方式。
1.2 提高滨水区的亲水、近水性。由于城市滨水地区防洪堤的建设首要功能是要满足防洪安全的需要,城市防洪中的景观工程要在重视防洪的前提下赋予景观建设更多的关注,以水利工程为载体,推动促进环境的改善;把水利工程学与景观设计学两者结合起来做,分级别计算流量,把常水位纳入计算范畴,把景观做到常水位,让河道常水位接近城市活动空间,加强景观的亲水性,这也符台人对景观的的心理需求。
1.3 更新观念,实现从人工治河向生态治河的转变。生态性是我们设计中需要注重的,将滨水绿地延伸至河道护坡,并与驳岸形成一个整体,不仅增加了驳岸的宽度,而且极大地丰富了景观效果,营造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生态环境,让整个工程处处体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形成水体——堤防——沿水路——建筑(环境)四位一体。
1.4 协调的环境是滨水地区防洪堤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城市滨水区的水体是自然长期作用下形成的合理存在,包含着生态的诸多要素。对城市的生态系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规划设计必须尽可能不破坏或少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并在规划设计使遭破坏的生态要素得到恢复。在滨水景观设计中要尽量加强自然景观要素的运用,恢复和创造城市中的生态环境,让人尽量融入自然与自然共生存。
1.5 确保城市防洪安全原则。修筑堤防首要目的是满足防洪,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的规定,在滨水地区城市防洪堤的规划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城市的等级和防洪标准进行设计,对于重要工程的规划设计,除正常运用的设计标准外,还应考虑校核标准,即在常运用的情况下,洪水不会漫淹堤坝或堤顶或沟槽。
1.6 以人为本的原则。在滨水地区防洪堤与景观规划设计中体现以人为本,主要是强调人在滨水环境及堤防景观中的主体地位。从人的行为、心理、健康及文化等特征及需求出发解决人的亲水性、近水性,解决水体可视性、可达性、水睦的相隔性、生态要素关联性等问题,从而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泌阳县城区泌水河防洪型滨水景观设计构想
2.1 总体规划思路:拥河发展
随着泌阳的现代化发展,城市格局和规模不断扩张,城市发展由以往集中在北岸“依河发展”模式,逐步转化为“拥河发展”模式。因此,泌水河将会由城市边缘的自然生态隔离带转变成为城市的中轴线,而泌水河两岸区域将会是泌阳城区未来的发展主轴、重要城市象征、核心城市开发空间。
规划原则:统一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安全泄洪,引水补源,形成网络,维护生态,建设景观。
2.2 总体规划目标:在确保河道行洪能力、保持河势稳定和堤防安全的情况下,根据各河道余缺水量确定可调水量;通过水系开发贯通,推动内河清淤截污、绿化美化,真正实现河畅其流、碧水环绕,景色怡人的创业、宜居生态城市。
2.3 河堤景观设计
在现泌阳水河公园的基础上,北依防洪大堤将其改造成阶梯型涉水半岛式公园,这样水平面与人的水平视轴的俯视角随着级数下降而减少,视野的开阔感逐渐加强,使人能在不同的高度观水,产生不同的感受。在最低台阶处,人会与水产生整体感。逐级下降的断面形式使人们与自然水体形成一个连续的空间,人的视野可以顺着斜面飞出,从而在心理上引导人们向水边走去。另外,逐级下落的斜坡为岸上的人们提供了层次丰富的景观,缓解了水中泛舟眷‘被关注"的心理压力。在不阻碍行洪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合理设计每一阶梯景观的水平宽度,加宽平台步行道,依据汛期、常年以及枯水水位设置各个平台的高度,使人们一年四季都可以进行亲水活动,并能欣赏到不同的滨水植物景观。使整个“半岛”公园与大堤相连增加防洪大堤的壮观气势。
2.4 防洪堤两侧的整体化
在考虑防洪堤的景观时,最重要的是要把堤防作为河流周围生活空间的要素之一看待,处理成让人容易接近的结构,使防洪堤两侧形成和谐的空间关系。堤防是地面上建起来的结构,对堤防的背而就造成了不可视区域,所以在进行设计时,要确保防洪堤两侧的便捷.提高视觉的整体感,达到协调的景观效果。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对水环境认识的不断提高,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正面临着新形势和新任务。既要满足城市防洪和排涝建设的需要,更要结合生态环境和城市环境设计出安全,科学,生态,文化的滨水景观,这是城市发展和环境改善的需要。因此,有必要结合防洪来进行滨水景观设计,针对现在城市面临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按照新时期治水思路和景观规划开展城市滨水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 俞孔坚. 景观设计: 专业学科与教育[M].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3.
关键词:河流;植物景观;永定河;北京
中图分类号:TU985.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69X(2010)04-0001-03
1 引 言
河道是一个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是文化传承的物质载体。河道周边的滨水绿地对城市乃至整个区域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近年来北京城区的高速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城市中多数河道水位逐年下降,甚者出现断流,河底及驳岸的生态环境也很恶劣,甚至出现了不少的倾倒垃圾、挖沙取土等现象。有些河道大搞形象生态工程,环境并未从实质上得到改善,而且植物景观生态也流于表象。针对目前北京部分环境较差的河道现状,以考察永定河石景山段为基础,提出关于滨河植物景观改造的一些建议。
2 永定河石景山段现状环境特征
永定河石景山段是石景山区唯一的一条天然河流。自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该河流污染开始较为严重,加之沿岸企业向河道内排放污水,以及大量挖沙,破坏河道基础设施,这些都使永定河及沿岸环境逐步恶化。现在已成为北京环境严重恶劣地区。
该河石景山段周边,还有例如像首钢、电厂、现代建材公司、燕山水泥厂、永定林工商公司等企业。可见永定河在石景山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中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永定河现在面临的问题刻不容缓。
3 永定河的现状问题
由于附近工厂较多,生态环境遭到一定的影响。永定河仅存的水流水质较差,河底植被破坏,地下水位下降,河堤路毁严重,沿岸广泛沙化,植物生存环境恶劣。
(1)河岸处理随意,缺少亲水性及特色。当前永定河河岸并未经过精心设计,仅有水泥板硬质驳岸。局部水质好的地方也没有亲水设施,更无自然净化水草等。使得整个河道沿岸景象光秃稀落,没有明显特色。
(2)植物景观缺连续性、系统性。河底、驳岸和滨水绿地植物无连续性,不成景观。与乔灌草复层混交的理想植物生态系统相差甚远,河边的步行通廊无景可观。
(3)相关部门轻于建设,管理环节薄弱。近几年相关部门才对永定河的生态问题进行整治与重视,但是执行力度远达不到“母亲河”该需有的要求。相关部门的管理理念、认识还有所欠缺,应当提高。
4 国外相关案例分析与借鉴
4.1 巴黎塞纳河
塞纳河自19世纪开端以来,为了提高其航运能力,已在约纳河盆地修建水坝和水库,提高了塞纳河的水位。自1950年以来,从盆地上溯在约纳河、马恩河、奥布河和塞纳河本身已建成4座大型水库。这些比较浅的水库,周围有林地和乡村环绕,现已成为鸟类保护区和观光胜地。现在的塞纳河两岸,都种植着繁茂的梧桐树,从船上看过去,蓊蓊郁郁。树木与河岸的建筑和谐相伴,衬托出巴黎城市独有的文化特色。
4.2 美国圣安东尼奥河
随着城市的发展以及河道防洪工程的建设,圣安东尼奥河曾经逐渐丧失过自然属性,并对城市环境造成不利的影响。2001年市政府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了修改。修改制定了河道景观设计标准,种植乔木为沿河道路提供遮荫;创造多样化的植物空间,种植上以自然生态为原则,种植乡土草本。在蜿蜒的河道外侧尽可能种植乔灌木和水生植物。同时种植区与植物密度与河道横断面拓展相结合,使河道泻洪能力不降低。
4.3 借鉴意义
(1)注重生态,结合自然条件进行修复与改造,以科学生态的方式保护容易受损的敏感脆弱地带;
(2)重视水体岸坡的生态要素,针对不同状态水体段生态景观进行不同构建;
(3)注重时空布局与周围景观协调,创造多形式的景观,形成良好的视觉感官效果。
5 北京地区滨水植物景观打造
5.1 滨水植物概述
我国利用滨水植物的历史十分悠久,从识别、栽培到造景都积累了不少经验。我国古典园林滨水植物造景一方面讲究树种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培养整个河岸造景艺术。其中河岸造景艺术主要分为两大类:对自然山水的模仿,另一种是在更深的层次方面对滨水植物赋予许多的文化内涵,即讲究景物的意境。
5.2 北京地区滨水植物造景遵循的原则
(1)自然性原则。景观水体是由生命系统和多种生境构成的综合体,其生命力在于丰富多样。在永定河的生态复建中,遵循自然界生物共生的法则,运用丰富多样的物种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
(2)地域性原则。在物种选择与水体形态建设中,体现北京自然环境特征,并因地制宜,创造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征的的空间环境。利用滨水植物不同物种建立起错综复杂的平衡格局,这种格局有利于抵御外来干扰,可体现本地化优势。
(3)生态性原则。可将先进的生态技术和科学成果运用到滨河景观中去,有利于水岸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河底――驳岸――滨河绿地连续的生态景观绿地。其中应注重“创造性保护”工作,是既要最佳组织调配地域内的有限资源,又要保护该地域内的生态自然。
(4)持续性原则。建立新的生态,使得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协调发展,从而改善环境,防止可能出现的环境恶化和环境污染,并且控制灾情发生,以达到景观的整体优化利用。
(5)审美和实用功能相结合的原则。滨水景观设计应将审美功能和实用功能创造性地融合在一起,完成对历史和文化之美的完美组合,可以令城市内所有居民和外来游客共同休闲、欣赏、使用。
(6)立体设计原则。对于人的视觉来讲,垂直面上的变化远比平面上的变化更能引起关注与兴趣。滨水景观设计中立体设计包括软质景观设计和硬质景观设计。软质景观如在种植灌木、乔木等植物时,先堆土成坡形成一定的地形变化,再按植物特性种类分高低立体种植;硬质景观则运用上下层平台、道路等手法进行空间转换和空间高差创造。
6 永定河驳岸与河底及滨河绿地的建设方式探讨
为了提高河流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应增加自然群落式种植,适量种植耐水乔灌木。近期可结合已建成的防洪堤,采用垂直绿化手段,可在驳岸边缘种植攀援植物,亦可在堤边加种植池,植以藤本植物。长远的观点考虑,驳岸应采取生态的建设方式,改造纯硬质堤坝,利用现代工程技术水平,打造人工构筑与自然相结合的方式形成自然式的驳岸,可满足防洪要求,又可增加生态性。
植物由水边的草本植物自然过渡到岸边的灌木,呈现连续、自然的生态景观。
河底也应采取一定的处理方式增加河流的自净功能。根据洪水水位的河底,应采取自然的处理方式增加河流的自净功能;根据洪水水位的不同,河底还可做成河中湖的形式,水边由耐水湿的草本植物形成一条自然净化的通道。另外河边可增加耐水材料的栈道等休闲设施,增强其趣味性。河岸绿地采用植物自然群落式种植,与河底、驳岸的植物形成自然过渡。除发挥生态功能之外,根据周边的用地情况,在人流较为集中的区域还应承担游憩和景观功能。
7 结语
以上是根据石景山段永定河流域的考察,进而引发出关于滨河植物建设的一些思考,从而提出的一些建议。北京地区滨水生态问题,是关系北京城市景观优美度及环境质量的重要因素。应针对每条河流各段特点,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规划设计。我们应尊重自然规律,不断研究实践,在保证与自然和谐的前提下打造环境优美的景观效果。最终为人类在地球上的和谐发展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高艳.杭州市区河道景观体系规划初探[J].中国园林,2008(5):1~6.
[2] 马志平.北京河道缘何屡治不清[N].中国青年报,1999-5-19.
[3] 贺言.永定河石景山段有望重新蓄水[N].北京晨报,2006-5-19.
[4] 马潮帅,张永平,李边卓,黄树森.永定河恢复治理刻不容缓[EB/OL].2008.12.
[5] 本市今年将斥资8000万整治永定河石景山段[EB/OL].2008-4-8.
[6] 周泽.关于永定河石景山段现状及治理开发的调研报告[R].北京频道 ,2007,11.
[7] 傅伯杰,陈立顶,马克明.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8] 刘建康.高级水生生物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9] 何志辉.淡水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0] 王国祥,李正魁.健康水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修复――理论、技术应用[J].湖泊科学,2001(3):193~195.
[11] 傅伯杰,陈立项,马克明.景观生态学原理及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2] 黄廷林,宋李佟,钟健宏,等.人工浮床净化城市景观水体的实验研究[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2007,39(1):30~33.
[13] 金波.谈园林生态经济与知识经济[J].江苏林业科技,1998(9).
[14] Siren O. Garden of China [M].New York:The Ronald Press company,1949.
[15] 余琪.现代城市开放空间系统构建[J].城市规划汇刊,1998(6):49~56.
[16] 于志熙.城市生态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17] 刘滨谊.现代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9.
[18] 张大玉.对现代城市人性化空间创造的思考[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7(1):11~16.
[19] 王佐.城市滨水开放空间的活力复兴及对我国的启示[J].建筑学报,2007(7):15~17.
Suggestions on restoring and remedying rivers plant landscape in Beijing
―Based on survey Shijing Hill of Yongding river
Tan Kun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jing,1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