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4:56:24
序论:在您撰写微电影行业现状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一、引言
数字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开始依赖互联网进行营销。相对于我国传统电影我们可以称这部分拥有广大粉丝经济的电影为粉丝电影,粉丝电影的成功说明了微博营销的重要意义,如何使我国传统电影也能够通过微博营销获得更加丰富的粉丝经济,取得更大的营销效果也已经成为了电影宣传方关注的一个焦点。在我国,有关我国电影行业的发展的大多文献,相关学者大多注重探究如何从艺术角度实现电影的价值最大化,注重电影的艺术和人文气息,较少学者去研究电影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所产生的经济规律,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下,研究新媒体电影营销的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新媒体与电影营销相结合探讨微博营销在我国电影行业的应用,并通过相关案例进行进一步论证。
二、我国电影行业营销的现状
国产电影产量的增加使民众对于选择何种电影消费有了更大的自由。于是电影营销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我国电影行业营销现状的研究也是层出不穷。赵岚在2011年发表的《中国电影营销的现状及问题分析》一文中指出我国电影营销还存在以下实践困境:第一,政策风险大;第二,投资来源有限,收入来源单一;第三,专业化程度低。陈静和杨涛在《中国电影营销现状与弊端》中从四个方面分析我国电影营销的现状:(1)国产大片的弊端。(2)中小成本电影的忽视。(3)国际市场的开拓。(4)后期产品的开发。
我国电影行营销的主要方式是推式营销,就是通过新闻会或是明星的一些宣传活动将电影的相关信息单方面的传递给人们,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我国电影行业的营销方式也出现了新的形势,开始以拉式营销的方向发展
三、微博营销的概念及其在电影行业的兴起
微博营销就是以微博作为营销平台,每一个听众(粉丝)都是潜在营销对象,每个企业利用更新自己的微型博客向网友传播企业、产品的信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而电影微博营销的概念现在还没有一个公认的论述,在已有的论述中笔者认为范玉明在《微博――电影营销的新手段》中的论述比较简单明了并且准确:电影微博营销是一种新型的网络营销方式,将微博作为电影营销的平台,电影营销者通过微博传播电影信息,并于粉丝互动,达到宣传电影的目的。
微博电影商业化是微博在2014年最具代表性的商业化业绩之一。据新浪相关负责人介绍,2015年票房过亿的电影都运用了微博作为电影营销阵地,因为微博所具有的交流互动分享的特征因此微博无疑是导演和电影制作方还有演员与用户进行“零距离”接触的最佳平台,电影行业的微博营销有着强大的发展劲头。
四、电影《栀子花开》的微博营销案例分析
截止到7月22日为止,校园青春影片《栀子花开》总票房累计3.87亿。作为导演处女作能取得这样的成绩还是相当不错的,此片除了运用传统的电影营销方式外,其微博营销方法更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下面我们就主要研究一下此在电影宣传方面所应用的微博营销具体形式。(1)创造与网友互动话题。在电影筹备阶段,何炅一条微博为处女作《栀子花开》主角“众筹”名字,一下掀起了“拼名”狂潮,无数网友集思广益,纷纷将心目中的好名字贡献给何炅。在何炅导演的微博中有关电影的话题层出不穷,并且每一条都有近万转发量,上万的评论与点赞。(2)大V用户的宣传。 从宣传开拍开始,新浪微博里的人气明星都在转发电影的相关信息,如赵薇,谢娜,范冰冰等。(3)粉丝及青春代表互动。在电影的制作过程中,导演何炅提出将充分利用粉丝的才华,包括电影名字的手写版将从粉丝的投稿中选出,电影中的服装也将参考粉丝意见甚至用粉丝的服装品牌,某些电影桥段也参考粉丝意见。(4)电影主创们之间的微博互动队。不管是在电影拍摄前期还是结束后,主创们之间的微博互动也是粉丝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些微博互动之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和谐团结的制作团队,这样一个优秀团队当然会得到粉丝们的信任。
《栀子花开》运用其具有特色的营销方式,使电影上映前就成为大众关注的热点,社会各界都开始了“栀子花开”秀,《栀子花开》再过了十年之后又出现在微博的热搜榜上,一经推出便成为了微博热门话题。
五、对我国电影行业微博营销的建议
新时代下,我国电影观众的主流群体愈发年轻,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已经成为这些群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现在年轻人乐于参与与互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爱好多元并贴近生活的娱乐体验,对偶像具有高忠诚和强粘性。基于这些特点,对我国电影行业微博营销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电影制作方要与用户进行全媒体全平台的互动,即时准确的向用户传递信息。
第二,电影制作最好能够做到用户参与,增加与用户的情感联系。
第三,电影制作及宣传要与前辈专家互动,增加用户对电影质量的信任度。
第四,圈内艺人好友互动,充分利用明星的粉丝效应。
第五,建立用户互动新平台,与粉丝进行全方位互动。
关键词:汞 污染 排放 燃煤电厂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19-02
目前,汞排放的检测和污染控制问题已经成为全球环境问题的新热点和前沿研究领域。200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专门对全球汞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估,指出“人为活动的汞排放已经明显改变了全球汞的自然循环,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构成了严重威胁”。
我国煤平均汞含量为0.22 mg/kg,属于高汞煤居多的国家。2008年,我国燃煤电厂实际排放的大气汞就超过了110 t,是世界上通过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大气汞最多的国家。如果不采取任何控制措施,预计2020年我国燃煤电厂产生的大气汞将高达310~450 t,届时我国能源行业将面临巨大的汞排放压力。
与国外相比,中国燃煤电厂的脱硝、除尘和脱硫的普及率是很高的,尤其是脱硝将作为强制控制的目标列入排放标准。所以国外一些主流的汞污染控制技术,不一定适用于中国。对于中国来说,如何最大化的利用现有的设备,发展出一条最适合于目前中国国情的汞污染控制之路,兼具经济性和实用性,最有很大的意义。
1 燃煤电厂汞排放特点及迁移转化规律
1.1 燃煤电厂汞排放特点
区别于一般的人类活动汞排放,燃煤电厂的汞排放具有下列的显著特点。
(1)排放集中。燃煤电厂是最大的人为汞排放污染源,据统计2005年全球人为汞排放总量中,46.5%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而其中约70%又来源于燃煤电厂的燃烧耗煤。煤燃烧时,汞大部分随烟气排入大气,而进入飞灰和底灰的则只占一小部分。
(2)危害分布广,周期长。尽管燃煤排放的大气汞Hg0含量较低,但由于其不溶于水,且挥发性极强,排放后可在大气中停留达1年以上,极易通过大气扩散造成全球性的汞污染,是汞污染控制中最难的部分。
(3)排放源多样,有气体源,水源和固体源。从气体源来说,烟气中汞的排放量已经纳入了环保部门的监管范围内。固体源主要是电厂排放的燃煤废渣。电厂所排放的废水中也含有大量的汞。尽管现在很多电厂施行了废水零排放的政策,但汞仅仅只是从废水中转移到了污泥中,本质上并没有被去除,累积之下依然对周边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1.2 汞的迁移转化规律
煤中的汞按存在形态一般可以分为有机汞和无机汞。煤粉在燃烧过程中,煤中的汞高温下受热挥发以汞蒸汽的形态存在于烟气中。
在通常的炉膛温度范围内(1200℃~1500℃),大部分汞的化合物在温度高于800℃时处于热不稳定状态,会分解成元素态汞。因此在炉内高温下,煤中几乎所有的汞(包括无机汞和有机汞)都会转变成元素汞并以气态形式进入烟气[1]。烟气中汞的存在形式主要包括气相汞(单质汞Hg0和气相二价汞Hg2+)和固相颗粒汞Hgp,这三者称为总汞。Hg0、Hg2+和HgP在中国燃煤大气汞排放中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6%、61%和23%。烟气中汞的形态受到煤种、燃烧条件及烟气成分等多种因素影响。
2 现有设备和措施的汞脱除能力分析
对于国内的主流燃煤电厂来说,现有的设备和措施主要以燃烧后脱汞为主。2011年,环境保护部的最新版的《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对于全部锅炉,自2015年1月1日起执行0.03 mg/m3的汞排放限值。对于已经配备全部脱硫脱硝除尘装置的电厂来说,正常情况下不需增加任何新的设施即能满足要求。若为了减少汞排放而专门新增一套系统,无论从经济性还是实用性上来说,目前都不具备条件。
燃煤电厂现有的具有汞脱除能力的设备按安装位置依次有SCR脱硝反应系统,除尘系统以及湿法脱硫系统。下面对这些系统进行分别简要综述。
(1)SCR系统。SCR系统的脱汞能力主要体现在催化剂可以将Hg0氧化为Hg2+,增加烟气中Hg2+的浓度,进一步提高湿法脱硫系统中汞的去除效率。诸多研究均已证实SCR催化剂可显著提高烟气中氧化性组分对Hg0的氧化效率,300 ℃时SCR催化剂催化氧化Hg0的效率可高达80%~90%[2]。但总体上来讲,催化氧化的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其主要机理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才能完全掌握。
(2)除尘系统。现在燃煤电厂应用广泛的除尘系统为静电除尘器(ESP)和布袋除尘器(FF)。电除尘器和布袋除尘器均能高效地捕获烟气中的颗粒物,间接地捕获了颗粒物上的Hgp;吸附在飞灰上的部分气态汞也能被捕获。相比之下,布袋除尘器通过使烟气流过致密织物,利用过滤和其它机理捕获飞灰颗粒,通常用来脱除高比电阻粉尘和微细粉尘,尤其在脱除微细粉尘方面,有其独特的效果,而这部分微颗粒上富集了大量的汞,所以布袋除尘器的除汞表现好于静电除尘器。
(3)湿法脱硫系统。脱硫设施温度相对较低,温度区间在40 ℃~60 ℃之间,有利于Hg0的氧化和Hg2+的吸收,是目前去除汞最有效的净化设备。特别是在湿法脱硫系统中,由于Hg2+易溶于水,容易与石灰石或石灰吸收剂反应,所以约90%的Hg2+能够在湿法脱硫系统中被去除。Hg2+所占比例是影响脱硫设施对汞去除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提高烟气中Hg2+的比例,将直接影响脱硫设施对汞的去除效果。
3 新型强化除汞技术简介
目前,脱汞技术可以分为专门脱汞技术和新型强化脱汞技术。专门的脱汞技术主要就是吸附剂吸附技术,主要的吸附剂为活性炭,活性炭纤维,飞灰,钙基吸附剂等等。而国内外采用的新型、可靠的强化脱汞技术则主要有燃煤添加剂技术,除尘器前喷射吸附剂技术,吸收塔内添加稳定剂技术和脱硫废水络合絮凝技术。
各种方法的投资运行成本对比见表1。
以下重点比较新型强化脱汞技术。
(1)燃煤添加剂技术。在燃煤中喷洒微量的添加剂,可以在燃烧过程中有效的将烟气中的Hg0氧化为Hg2+,从而有利于后续的飞灰吸附和湿法脱硫系统的捕集,达到增强脱汞效率的目的。现用的添加剂以溴素或溴化物添加剂为主,在燃烧过程中会释放氧化剂,形成如下化学反应:
此方法实施简单,成本也较低,但会加重脱硫系统的防腐压力。
(2)吸附剂喷射技术。此技术通常是将以溴化活性炭为代表的各种吸附剂通过气力输送和均匀喷散系统喷射至空预器前后的烟道中,吸附剂吸附脱汞后随飞灰一起被除尘器捕集。此项技术的优点是针对性强,见效快,缺点是运行成本高。
(3)吸收塔内添加稳定剂和氧化剂技术。湿法脱硫系统对Hg2+有良好的脱除性能。但是当Hg2+达到一定的浓度后,吸收塔内的汞脱除效率就会降低。稳定剂的作用是通过络合作用固定汞等重金属,可以有效防止汞的逃逸,提高湿法脱硫对汞的洗涤效率。同样,若煤质中汞含量过高,则可以在吸收塔内喷入一些强制氧化剂(如溴化钙),对Hg0进行强制转化以提高除汞效率。
(4)脱硫废水络合絮凝技术。一般采用向脱硫废水中添加特定配方的,对汞有高亲和性和选择性的有机高分子螯合剂或络合剂。通过螯合或络合的形式,形成含汞絮凝物,再絮凝剂和助凝剂的作用下,把汞完全沉淀在废水污泥中。现在得到普遍应用的高效汞络合剂是有机硫。
4 适用于中国燃煤电厂的技术讨论
根据监测数据,我国大部分燃煤电厂排放烟气的汞浓度在0.2~22.8 μg/m3,只有少数电厂由于煤质原因排放烟气的汞浓度超过新标准规定30 μg/m3。所以针对不同的情况,综合考虑下,最适用于我国燃煤电厂的脱汞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一般在SCR脱硝系统,高效除尘系统和湿法脱硫都具备的情况下,汞浓度会低于30 μg/m3,不需加设特定的脱汞装置。但应具备汞的实时监测能力。
(2)若在上述三套系统协同作用下,汞排放浓度还是超标,首先应检测各个系统是否分别对氮氧化物,飞灰和二氧化硫的去除达标,若不达标,考虑对不达标系统进行改造。
(3)若三套系统分别达标,而汞排放浓度仍然超标,推荐先考虑在脱硫浆液中加入少量的溴化钙溶液,以在脱硫过程中对Hg0进行强制氧化,然后考虑在输煤皮带或给煤机中掺入一些溴化钙,以期在燃烧阶段将Hg0转化为容易被后续装置去除的颗粒汞和Hg2+。掺入量应根据煤质分析汞含量决定。
(4)最后考虑在空预器前后,除尘器前的烟道喷入吸附剂(如溴化活性炭)。参考国外的经验,一般利用溴化活性炭喷射技术,可以将汞排放浓度降低到5 μg/m3以下的水平。
5 讨论
尽管上述措施都会解决燃煤电厂汞排放的问题,但应该注意到,目前所有的技术都只是将烟气中的汞收集到飞灰、石膏或污泥当中,并不是真正的去除。含汞飞灰、石膏和污泥的处理、处置和利用将是未来电力环保行业面临的又一课题。如何最好的处理好汞排放的问题,最终达到污染减少、环境友好、效率提高、清洁再生的新型燃煤电厂要求,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参考文献
【关键词】 电信企业集约化运营策略研究
1 电信企业网络运行维护工作中的成本管理现状
包含线路和管道的通信设备构成了电信企业资产的主要部分。它的主要管理目标是:管理资产的调入和调出,帮助财务部管理资产的建账,核定改造更新升级设备的费用计划,维护部主要负责对设备进行维护和大修,尽最大可能保证其正常进行。电信企业对于维护部门提出的具体要求是:不发生重大通信则断事故、保证网络安全运行并且对网络的接通率进行严格的考核。
在电信企业网络运行维护工作中,没有将全网的运行成本和设备运行完好程度相结合纳入日常管理中是导致企业运行成本增加的主要原因。其中主要突出在以下几点:
1.1 所形成的通信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目前长途电话网的电力配置是按照忙时话务量进行的,但是伴随着住宅电话的快速普及,人们在生活交往总的交流日益增多,网上的话务活动也不再仅仅集中在上、下午两个时间段,晚上9时——10时、0时——1时也成为了话务忙时段。但是由于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和话费资费政策的诱导,导致了夜间的话务量足足是白天话务量的1.67倍。电路是按照最高忙时的话务量进行相应配置的,同时在春节、中秋和元旦经常出现话务量溢出的状况。这样极易导致大部分时间通信线路都是出于闲置状态的,有时一天中只有1个小时是处于忙时状态。
1.2 基础设施建设目光短浅,致使重复性投资和不必要改造时常发生
通信机房对于土建工艺有着特殊的要求,规定框架结构的荷载大于600kg/m2层高必须在4.2m之上,能够抵抗8级地震,并且对防雷、防尘、接地电阻、穿线能力有相应的要求。通常在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习惯将办公室、营业厅和会议室这些对于建筑结构标准要求并不是很高的用房占据了成本较贵的基础设施,这样做的结果使得建设成本和有效使用面积都减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对于机房布局没有做到最好,很容易增加维护成本。与此同时,加装活动地板和机房吊顶也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机房建设的经济性,因此在建设不强求商业价值的路边机房时,应当尽量采取简化装修的方式,从布局和面积利用进行合理安排,从而有效减少不必要的运行费用和重复性投资。
1.3 网络运行维护未科学进行成本管理
电信企业的全部固定资产都是依靠网络运行维护部门承担的,在生产过程中起到了后台生产的重要作用,但是常年来都没有实施过自上而下的有效成本管理办法。
目前电信企业的劳动力配置方式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维护人员定编的管理措施在机电设备的年代就已经得到了应用,这种方式下如果机电设备被淘汰就会导致已有定编方式不能实行。在1995年拟定的了新的数字化通信设备,当前的网络规模、维护手段和组织结构在此标准要求下都发挥了很大的改变。因此就需要出台新的、科学合理的、能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定编标准。
对于维护费用一般没有进行过详细的计量。对于不同设备,其故障率自然会有很大差异,此外同一厂家生产的设备其可靠程度也很不相同,不同厂家的售后服务、软硬件升级改造的费用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种成本费用的统计需要全国大量的统计数据。目前,电信企业常规的管理方式就是按照设备坏就修、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的方式进行,并且没有进行严格的定额标准。这样的管理办法没有充分的激励作用,使得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愿意花精力和时间去研究如何降低维护成本和故障率的学者也比较少。
目前,对于通信设备也没有进行严格的规定和检修周期的界定,只是在设备坏了或者出现故障时才进行更新或者大修。对于设备维护而言,明确何时大修,工程质量、设备维护质量等都存在管理责任不明的问题。
2 原因分析及策略研究
目前电信网络运行维护成本过高的原因有很多,目前仅从维护管理工作这一方面寻找原因。
2.1 维护管理工作仍带有计划经济思维模式
在过去,中国电信一直是作为国家唯一主导通信的企业,在进行改革之前,一直是将保证正常的党政通信作为中国电信最重要的任务,在这种维护国家神经系统工作优越感的存在下,中国电信一直是使用计划经济的运行模式。这种模式不能恰当地适应市场经济,一旦市场出现需求激增情况,就会导致严重的供需矛盾,同时这种模式也掩藏了内部生产系统的众多问题。在改革之后,虽然电信市场开始向竞争机制市场转变,但是工作模式仍然没有摆脱计划经济管理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在内部维护生产工作中也引入市场机制才能有效改变这一困境。
2.2 缺乏有效的绩效管理规定
绩效管理对于员工的工作活动会产生一种激励机制,对于员工的工作产出也有很大影响。它不仅是管理者用来激励员工的,也是员工同管理者达成共识的一种管理策略,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生产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通过重新绩效考核机制,对维护工作的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评价,激励员工从利用资源,降低成本和追求网络效益最大等方面进行努力。
2.3 业务流程不清晰,内部生产难以满足变化市场的要求
根据电信企业的具体职能,将内部机构分为了财务、市场、建设和网络运行维护等部门。一项具体的业务需要各个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完成部分,然后各部门协调解决。通常在合作过程中,各个部门常常出现扯皮、推诿的情况,最终的责任也没人承担,客户的需求也无法实时完成,这样就给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电信业务没有具体的运用流程设计。这里的运用流程设计涉及到确定每个部门工作的主要任务,完成时限以及具体的工作要求,最终对每个部门的设计能够形成一个闭合的环,这样就使得内部既有监督,客户也会对企业有满意的评价。但这项工作的具体实施细节比较繁琐,基础工作要做的非常好,然后还需要进行全盘运作和整体设计。
3 结语
分析了电信企业网络运行维护过程中存在各种增加成本的因素,提出了网络运行维护未科学进行成本管理是导致成本增高的重要因素。根据实际过程中存在各种成本利用率不高问题,提出了要从改变维护管理工作运行模式、制定有效绩效管理措施,对内部工作重新进行设计等方式,以期能够对电信企业网络运行维护集约化管理模式的建成起到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本届闭幕式共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微电影论坛,年度微电影光年奖颁奖典礼,微电影节与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及微电影获奖导演和团队签约环节,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国内微电影现状做出展现。
在论坛环节,组委会分别邀请来自高校专家、行业协会领导等各领域嘉宾对微电影进行了解读,精彩的发言赢得了各方的高度认同。
在光年奖颁奖环节中,《老姚的北京》击败由基努里维斯主演的《极速无间》获得本届电影节最佳影片,爆了个大冷门,而揭秘韩国整形现状微电影《完美》赢得最佳海外影片。由高以翔主演的微电影《西装剧社》摘得最佳传播奖,蒲巴甲凭借微电影处女作《信之旅》赢得新锐导演奖,组委会为歌唱家王洁实特别颁发了微电影组委会特别贡献奖。当音乐隆重响起时,《加油,勃拉姆斯》做为梦想的代名词,那一刻由从梦想回到生活饰演小静的女主角孙静赢得影后桂冠。孙静表示本身做为一个小提琴演奏家,很感谢有这样一个机会拍摄这部微电影,无论从任何艺术形式,音乐,电影、歌唱、舞蹈等等,所有的这一切都要从心开始,将所想的意识,将所想的梦想去完成,而这些艺术感受是相通的,接下来也希望有更多的机会多接触一些音乐方面的角色,将会诠释得更好。
在签约环节,组委会承办方光年时代(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与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进行了签约仪式,共同举办2014年北京国际微电影节。倡导发起微电影版权保护联盟,通过对微电影版权的保护规范从而促进微电影的行业发展。为大量的优秀创作团队提供版权融资平台,维护微电影作品的版权以及其相关的权益。
微电影交流交易第一平台光年网CEOCF少东先生与10余名新锐导演和团队等进行了签约仪式,目的是与微电影节获奖团队、新锐导演等联合制作精品微电影,打造一个优秀微电影集中创作群,形成微电影制作强势品牌。通过平台培养出一大批具有业界普遍影响力的微电影导演和演员明星。
一、发展现状
1、微形式,大影响。继2005年非常热播但又备受争议的《无极》之后,整合了《无极》和《中国法制报道》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迅速走红网络,虽然整部影片只有二十分钟的时长,但它仍凭借无厘头逻辑,搞笑片段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被公认为微电影的雏形。查阅以往文献可以发现,这种短小精悍、制作精良的电影是由《一触即发》最先定义的,这部营销形式的微电影是由凯迪拉克品牌联手中影集团共同打造,这部影片由著名演员吴彦祖主演,优质的制作技术,大气壮观的场面,让以“信念、创造、拥有”为品牌代名词的凯迪拉克品牌以一种微形象出现在荧幕上,从此使得百分之八十的消费者记住这个品牌[2],让这个老品牌重新年轻起来,自此之后,越来越多的微电影问世,草根导演和演员积极投身于微电影中,不乏也有著名导演和明星从传统电影转战微电影市场,更有各大视频门户网站在微电影中争取一席之地,例如2010年优酷首次重磅推出的系列短剧《老男孩》,以青春、怀旧这一不再新颖的话题赢得业内人士喝彩,引发当代80、90后的共鸣,掀起一股怀旧风。2011年,网易也推出了微型贺岁电影,评选出《三克梦想》、《李献计历险记》、《让我留下》为年度微电影前三名[3],并设立专门的奖项,可见微电影的良好发展现状。
2、微故事,大营销。广告营销一直紧随电影行业发展,传统的广告植入直接、直白且无趣,随着我国网民素质的提高,广大网民对强行植入的广告容忍度不断降低,几乎零容忍度的将广告通过浏览器过滤掉,所以新兴微电影的兴起也给商家带来新契机,微电影形式下的广告具有间接、委婉和幽默特点,更有品牌自身定制的DIY微电影,这种灵活性使得广大网民容易接受,并且乐于其中。总而言之,微电影方便的互动平台使广大老百姓都能参与其中,共同体验微时代的视听文化。微营销模式为品牌创造了具有当代意义的发展空间,使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新型的营销阵地。
二、发展趋势
微电影作为新媒体、高科技时代背景的产物,在视频数字化、网络宽松化的今天,有其自身优点,但也存在局限性,面对信息飞速传播的今天,新兴微电影将会有怎样发展趋势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1、制作技术专业化。微电影的盛行始于《一触即发》,如今已经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态势,微电影发展给商家品牌和各个门户视频网站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机遇与挑战并存,激烈的竞争会使微电影的制作更专业,微电影发展到今天,也已经有了十年左右的历史,在高门槛、高成本、高制作周期的传统电影面前,新晋导演几乎都会选择通过制作微电影积攒实践经验[4]。面对高门槛、新演员机会少的演艺圈,新生代的演员同样会选择微电影开启演艺事业。微电影发展到今天,将会有更加专业的制作团队和营销组织加入其中,如果不希望自己的作品流逝于爆炸信息中,就必须使自己的电影在技术上专业、场面上大气,整个行业将会日趋成熟,制作技术愈加专业。
2、内容创意化。要想在这个信息量爆炸、信息更新速度快的社会里取得长足发展、稳固地位,就必须在内容上出奇制胜,尤其是在同质化的今天,相似内容、狗血剧情、看到开头能猜中结局的影视剧充斥着人们眼球,在这个极易出现审美疲劳的视觉时代,要想抓住人们的眼球,就必须创作出有别于大众的影视作品,同样的新鲜内容多方面角度,不失为一种创意。微电影行业成长至今日,已经不能仅仅靠微型电影这个噱头谋求发展,只有有创意的内容才能获得大众青睐,所以,微电影的内容将向创意化方向发展。
结束语:总之,新兴微电影会给当今时代下的互联网行业带来竞争,但微电影也将以欣欣向荣的姿态在属于自己独特的电影之路上越走越远。微电影是这个微时代下最鲜明的标志,它凭借自己专业的制作技术,新颖独特的创作内容,与传统电影分一杯羹,营销模式下的微电影也将凭借自己灵活委婉的特点赢得更多商家认可,逐渐发展成为企业传播品牌文化的有效手段,成为被大众喜闻乐见的营销形式,微电影将在盛行的“微”风中健康发展。
参 考 文 献
[1]鲍繁.中国微电影市场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宿州学院学报,2014(4):65-67.
[2]周丽.新兴微电影广告发展模式探析[J].商,2014(18):121-121.
如果只是从微时上看,那么早在1902年,世界电影第一人乔治・梅里埃的《月球旅行记》,时长16分钟,就是一部典型的微电影。当然,国内微电影的兴起跟微博的迅速火热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多元文化交织的今天,传播手段多种多样,微电影尽管表面看着风光满面,但实际的发展却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本文从微电影的源起、现状和发展三方面切入进行简单分析:
源起――生于恶搞
就目前大多数人认可的微电影,应该源起于2005年。当年一部恶搞《无极》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被奉为“微电影”的鼻祖,因此业界才有微电影“生于恶搞”的言论。微电影诞生至今7年,经过不断吸纳和创新,微电影的长流得以延绵不断,甚至引得国内众多明星导演参与制作。
如果说,《馒头》开创了微电影,那么2010年筷子兄弟创作的《老男孩》则将微电影推向,至今犹记得当时的疯狂,一部40余分钟的微型电影,因为群起的情怀而一夜之间被疯狂传播,《老男孩》这首歌唱出了70后和80后两代人的心声。筷子兄弟一夜之间家喻户晓,他们创造的奇迹点击率,更坚定了微电影人继续下去的信心!
现状――死于广告?
公交车上循环播放的明星动态都足以说明微电影目前迅猛的发展势头。歌手、明星、导演??新歌、大电影上映之际??但凡有点由头,大家都一窝蜂地跑去拍部微电影,搞得像是自己不拍微电影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似的。然而微电影表面的光鲜由于自身的局限性,却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微电影的草根性,是其发展的优势所在,同时也存在固有弊端。首先优势在于她给予了那些立志成就导演梦想而又苦于无机会展现的青年导演或电影爱好者们机会,同时也让很多跨界执导的圈外名人的“导演梦”成为现实。比如,今年5月,著名时评人、作家李承鹏首度跨界执导的《微博有鬼2之可以在一起》在京举办盛大会,微电影本身既传达了李承鹏作为文化名人深邃的思想内涵,也让其在摄像机后的腾转挪移中过了一把导演的瘾;而说其存在固有弊端,是因为上到享誉盛名的国际大导演,下到名不见经传的路人甲都有机会拍摄自己的微电影,过低的行业门槛,始终制约着微电影的发展。
尽管微电影呈现“欣欣向荣”之势,但业内对微电影仍抱有担忧。早前有不少媒体爆出广电总局将对微电影出台审查制度,满城风雨的消息四处飘散,可惜到目前为止依旧没有看到成文的制度,也正是因为如此宽松的创作和传播环境,使得现有的微电影数量源源不断,质量却良莠不齐。
更加让人担忧的是,微电影目前的发展俨然成为商家新形势的广告轰炸地,不管商品是否合适,无论广告植入是否应景,都一古脑儿地塞进影片中,本来时长就很短的一部微电影,经常在各种LOGO的特写中落下帷幕,微电影死于广告的现状,让业内人士极其担忧!
发展――长于诚意
微电影在被太多人诟病为“广告长片”的情况下,确实需要在内容上再下功夫。微电影作为一种新型的影像传播方式,绝不应该死于广告,但若要长久发展,还需多些诚意。
微电影若想得到长足发展,首先要求必须专业制作,而这也正是目前微电影发展的首要趋势。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更多专业微电影制作公司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这里不得不提到的是,中国最具规模与实力营销机构灵思营销公司旗下的沸点影业,目前已成功制作传播了十余部微电影,并且得到了良好的反响。其拍摄的微电影无论从专业角度还是文化传承,都具备了较高水平,笔者也相信,如沸点这般的专业制作公司也是微电影进一步发展所必须存在的平台。
[关键词]微电影;研究;述评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中国微电影创新性表达及其潜在市场价值研究”(项目编号:13SB0309);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院级科研课题“微时代的文艺创作与文艺消费研究――以微电影为例”(项目编号:12C002)的研究成果。
2010年,《一触即发》《老男孩》《指甲刀人魔》等短片在网络上的火爆,几乎让微电影这个新名词一夜之间家喻户晓。这些制作精良、短小精悍、叙事完整的视频在网上均获得千万级的点击量,它们的火爆掀起了微电影创作的热潮。微电影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引起了业界和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因此,伴随着微电影产量的不断增加,对微电影的理论研究也在日益丰富。已召开多次包括业内人士和专家学者参与的学术研究会,共同探讨微电影的话题;已有近百篇。下面我们将对近几年来国内对微电影的研究状况作简要述评。
一、对微电影广告价值及营销模式的研究
微电影从一诞生便与广告有密切的联系,业界及学术界公认的第一部微电影《一触即发》便是凯迪拉克定制的广告,继《一触即发》之后,相当多的企业采用了微电影的方式进行广告宣传。即使不是为广告主量身定做的微电影,如很多视频网站策划的微电影,也因为需要企业的投资而不得不在微电影中植入广告。因此,微电影的营销模式与广告价值便成了颇受关注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国内对微电影进行的理论研究中成果最多的一部分。
与传统电视广告相比,微电影广告有明显的优势。这是不少研究者都总结到的问题,比如陶莹在《传播学理论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应用》一文中从投入产出比这一角度分析了微电影广告的优势;高诗则从政策、平台、用户阐述了微电影广告发展的三个利好。总之,微电影广告拥有巨大的商业价值和广阔的发展前景。但不可否认,微电影广告也存在一些问题。多位研究者都注意到微电影监管机制不严格、缺乏统一行业标准的现状,而这极可能导致大量低质量微电影广告的产生。正如高诗所说微电影广告“在行业标准规范的统一及评价体系的建立这两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关心不够和研究不足。也正是因为这种集体性的近视和失语,使得微电影广告的发展缺少一种框架性的指导和良性的发展环境。同时,加之微电影广告投入成本低的经济特征,使得很多企业或品牌在没有充分考虑企业特性或产品类型是否适合‘微电影广告’的情况下就盲目投拍。当这种轻率随意的市场行为与模糊不统一的行业现状相结合时,很可能使微电影广告提前进入瓶颈期,阻滞进一步发展”①。因此,如何建立微电影广告的评价体系是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此外,微电影广告要最大化地实现它的商业价值,其营销模式也至关重要。总结多位研究者的看法,微电影要进行成功的营销,不外乎在三个方面下工夫:一是品牌精神;二是故事创作;三是营销渠道。
在微电影的商业模式上,孟志军总结道:目前微电影的商业模式还较为单一,基本上都是将微电影与新媒体以及广告商捆绑在一起。由于新媒体播放平台的免费性,很难进行版权保护,所以微电影想要通过播放渠道来盈利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于是只能通过在影片中直接植入广告的方式来获得广告商的赞助,但这样又影响到了影片的独立性和艺术性。怎样寻找新的盈利模式成为微电影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②而这也是在众多的微电影营销模式研究中极少谈到的问题,需要我们加大研究的力度。
二、传播学视野下的微电影研究
微电影的流行与它的传播语境密不可分,因此,从传播学的角度对微电影展开研究,厘清微电影流行的社会背景,把握它的传播特点,以此找到对应的传播策略来扩大传播效果便具有现实意义。但目前研究成果并不多。
微电影不仅是一种新的电影样式,也正在创造一种新的传播模式,这种传播模式具有极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而这也是媒介融合时代传播最为突出的特征。微电影在这样一个媒介融合的背景下产生,要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就必须适应媒介融合的环境特点,采用更灵活的推广策略。康初莹总结的几点策略是值得借鉴的:一是整合多种媒体,立体化推广;二是投受众所好,精准化推广;三是巧妙利用微终端、微博、微群体进行推广;四是建立信息搜集和反馈机制,提升互动性。③
张歆若以《父亲之父女篇》作为个案,探讨了微电影的深传播,“微电影内容上的深刻传播,文化层面的深度传承给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一个分析视角”④。并由此引发对整个电影产业链发展的思考,“新媒介微电影的传播效果为电影产业链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视角”⑤。因此,如何使微电影成为电影产业链的有效延伸,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遗憾的是,目前并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三、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随着微电影的流行,加之制作门槛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微电影创作的队伍,“草根呐喊、专业团队关注、明星加盟,微电影时代热闹纷呈。然而在热闹的背后,由于主创群与影像类型的不同,微电影已被分化得泾渭分明”⑥。即为广告商量身定做的微电影广告、由专业制作团队制作的微电影(大部分包含植入广告)及草根阶层的微电影。微电影广告尤其是大商家的微电影广告由于投资较大,制作精良,在网络上吸引了大量的点击率,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了微电影的发展;专业制作团队制作的微电影由于良好的制作水准和精心的宣传与策划,也拥有大量的受众,发展势头良好。但在微电影迅速发展的背后,已经暴露出过度商业化的端倪。因此在微电影广告和专业制作团队制作的微电影极大发展的同时,草根微电影的发展态势却并不乐观。而笔者认为,必须保持微电影创作的多元化,才能促进微电影更好的发展,因此,推动草根微电影的发展来避免微电影的过度商业化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微电影的发展源动力更倾向于草根阶层,它的魅力和意义也大多来源于此。”⑦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草根微电影对于微电影未来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胡克教授就提出:“微电影应多与民众现实生活相联系,以草根微电影为发展方向,从而保持微电影的生命力。”⑧而微电影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又影响着中国电影的发展,如骆育红所说:由于技术的普及带来了制作门槛的降低,大量的专业影视院校的学生以及非专业但热爱电影的文艺青年都投身到了网络视频的制作与传播当中,众多的视频网站、门户网站、也不断开展微电影剧本征集、微电影比赛等活动,希望从中发现新力量,在未来还可往更广阔的大银幕发展。“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微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是帮助中国电影发现积蓄年轻力量的根据地。”⑨这些年轻力量相当一部分又蕴涵在草根群体当中,所以,推动草根微电影的发展是值得关注的问题。然而,从微电影发展的现状来看,草根微电影基本上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除了各大网站的微电影比赛,缺乏一个集中推介的平台来扩大它们的影响力,让不少优秀的作品湮没在浩瀚的网络信息洪流中,因此,“以大成本打造不以盈利为目的高端的微电影平台和无障碍搜索引擎”⑩是未来微电影发展值得探索的方向。但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以草根微电影为研究对象,探索其未来发展路径的文章还没有。
四、微电影的艺术特征研究
在对微电影的广告价值和营销模式进行研究时,多位研究者都谈到了微电影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以内容为王、创意取胜的问题,所以对微电影本身的艺术创作及特征进行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然而,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位研究者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主要集中在微电影叙事艺术研究。
微电影在叙事上进行了很多的探索,形成了自己不同于传统电影的独特特征。几位研究者都总结到,在叙事结构上,微电影对大部分传统电影“开端――发展――――结局”的结构做了一些改变,“开端与结局被尽可能的压缩,发展甚至被省略,而是以大篇幅展现”。这样的叙事结构“加快了叙事的进程,内在地形成了影片的快节奏,也形成了简单明快的叙事风格,迎合了当代人的文化消费心理”,故而获得了大众的广泛认同。
郑友奇则从微电影在叙事结构上的开放性这一角度谈到:“微电影在新媒体平台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叙事上就可以在主线外设置庞大的支线,让每一个网民上传自己心目中的支线故事,共同汇聚成一个庞大的网络剧生活体系。”通过这种方式,微电影的受众群体便可以实现在故事主线基础上对故事的自由更改与创造。这一点既值得创作者们借鉴,也值得研究者们进一步深入研究。
其实,微电影的艺术特征并不仅仅表现在讲故事的方式上,其他如题材、视听表现方式都有不同于电影的值得研究之处,但目前几乎没有相关的研究成果。
从上述对微电影研究成果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研究者们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展开了对微电影的研究,但视角还没有全面放开,目前的微电影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商业价值上。不可否认,微电影具有很大的商业前景,但它要获得长远的发展,创作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所以以微电影的创新性表达为切入点,对微电影的创作及其潜在的市场价值进行综合研究,便有了很强的现实意义。
注释:
① 高诗:《“碎片化”语境下电视广告发展的“聚”挑战与“微”契机》,《东南传播》,2012年第9期。
② 孟志军:《微电影的传播学解析》,《新闻界》,2011年第8期。
③ 康初莹:《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微电影广告发展探讨》,《新闻界》,2012年第15期。
④⑤ 张歆若:《“微”电影的“深”传播――以微电影〈父亲之父女篇〉为例分析其传播效果》,《今传媒》,2012年第5期。
⑥ 尤达:《当梦想照进现实――从主创群与影像类型看微电影时代的发展》,《大众文艺》,2012年第1期。
⑦ 《名人微电影美学特征及微电影发展之路》,《当代电影》,2012年第6期。
⑧⑩ 高一然:《“影像新潮:微电影命名与形态”学术研讨会综述》,《电影艺术》,2012年第4期。
⑨ 骆育红:《“微电影”:网络时代的概念泡沫》,《名作欣赏》,2012年第30期。
李荣荣:《传播学视域中的微电影叙事策略探究》,《东南传播》,2011年第12期。
钱才芙:《微时代的自我表达――微电影的叙事策略研究》,《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2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