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优发表网

购物车(0)

期刊大全 杂志订阅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工程项目周期管理范文

时间:2023-08-27 14:56:16

序论:在您撰写工程项目周期管理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工程项目周期管理

第1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工程项目;成本控制

0引言

基于全寿命周期工程项目成本管理是指以项目建设整个过程中的耗用为原则,对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实施阶段、运营与维护四个阶段的成本控制管理。我国现阶段的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主要是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而在决策阶段、设计阶段、运营与维护这三个阶段的成本管理上,无论是在经济投入上还是在投资方的关注度上,所占据的比例相对施工阶段来说则是很小一部分的。反观国外的大多数建筑项目的成本管理基本都是基于全寿命周期的系统化的、完整的管理,所取得的效果也是非常显著的。因此工程项目成本管理应从决策阶段开始就充分考虑建设工程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从全局出发,对项目的整体的造价进行控制管理。

1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本阶段主要目标是评估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对项目的投资额、实施方法等重大问题进行科学论证和方案比选,从而选择和确定决策投资行动方案,是对投资活动的成果目标做出的总体策划。

1.1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的重要性

决策直接决定了工程的大概投资额,正确的项目决策是进行合理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的前提。有关数据显示,一般工业建设项目决策阶段的产出对总投资的影响的经验数据为60~80%,这说明了决策阶段对工程项目投资起着决定性作用。

1.2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的要点

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主要是通过编制与审核投资估算、设计概算、设计预算来了解项目各组成部分投资比例,对资金的构成和分配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然后随多个方案进行技术经济分析,遴选出最佳方案,并把重点控制投资比例较大的部分,为项目工程造价管理提供良好前提条件。项目决策阶段确定的总投资是一个目标值,传统方法是通过目标值和实际值相比较,确定出偏差值,分析差异原因,再确定对策。这种方法对于建筑业而言,只能发现而不能预防和消除差异,缺乏预见性和前瞻性。决策时可先确定质量标准,大致估算出分项的投资费用,在详细设计出来后,对计划费用进行审核,预先发现偏差,再采取一些控制方法消除差异,促进项目经济性。

1.3影响决策阶段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①项目建设地点(地区)的选择。建设地点不同将导致土地费和拆迁补偿费也不同。建设地点的地质条件、地形、交通环境等情况也对项目造价的高低有着巨大影响。②项目建设规模的大小。建设规模大小直接对工程造价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③项目建设标准及规范要求的确定。建设标准高低影响着项目设备、材料、承载等方面的确定,对项目质量也有一定要求,如果质量要求高,工程造价也将相应提高。④政府对项目建设的干预。政府为保证建设项目的质量和执行有关国家政策导向,对建设的安全、节能、抗震等方面做出了强制规定。这些要求都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变化。⑤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对建设的影响。例如社会环境中,市场上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使用费等与建设有关的费用的大小和变化影响着建设项目的造价。突然出现的不可预见的自然环境变化也必然会导致造价的增加。

2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设计阶段是项目决策的具体详细化,设计方案的决策很大程度决定了项目工程造价。在工程项目的设计阶段采用投资估算来把握初步设计,用设计概算把握施工图设计。超过控制标准,应立即修改或修正。设计阶段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包括建筑结构、建筑类型及使用功能、建筑面积及层高、建筑标准等建筑设计方面等。在设计方案评价、选择应注意到各类工程项目应执行相应合理的设计规范,这样对提高工程设计阶段的投资控制水平有巨大帮助;重视初步设计方案的选择和确定,提高投资估算的合理性,力求将造价和工程量控制在限额范围内;施工图设计是设计单位的最终成果,应将施工图预算严格控制在经批准的设计概算范围内,按照批准的初步设计确定的要求进行,并力求有所节约。

3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施工成本管理就是要在保证质量以及工期满足要求的情况下,采用一定的管理措施,包括合同措施、经济措施、组织措施、技术措施等。把成本控制在计划范围内,并做到最大程度的做到成本节约。施工成本管理任务和环节包括:

3.1施工成本预测

施工成本预测指的是在工程施工前依据工程的各类具体情况,对大致成本进行相应的估算。利用施工图预算,在施工之前对资源做到最佳控制。在项目开工前,根据设计图纸并结合施工方案和有关定额编制整个项目的施工预算,并将其作为指导施工、加强管理的依据。

3.2施工成本计划

施工成本计划是从项目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分包单位,选择合理的施工组织方案,合理的指导施工,提高工人劳动产出率,降低材料损耗率,提高机械使用率,合理全面的管理,节约成本。围绕成本计划的数量指标、成本计划的质量指标和成本计划的效益指标三个目标出发,形成分类汇总表,根据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具费以及企业管理费进行统计,制定出单位工程成本计划表。

3.3施工成本控制

施工成本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采取各类措施,对施工成本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管理。分别从事先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方向出发,动态控制和静态控制相结合的控制方法,有效控制工程施工过程的成本。采取动态监控,做好及时反馈,定期计算实际和计划成本之间的差异并进行具体的原因分析,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施工中产生的损失浪费。

3.4施工成本核算

施工成本核算一般以单位工程为核算对象,对人工费、材料费、机械使用费、措施费、等费用进行核算,并且编制工程项目月度施工成本报告。项目经理部应建立一系列业务的核算账单体系,每天、每周、每月、每季度对账单进行分类汇总,做到从核算账单形象反应工程进度和施工产值。

3.5施工成本分析

施工成本分析是对影响施工成本的因素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成本、目标成本、工程资料,明确成本的具体影响因素。其中影响因素分为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因此施工成本分析需要同时考虑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不能片面的只分析有利原因或者不利原因。

3.6施工成本考核

施工成本考核是指在工程施工完成后,将成本的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对比分析和考核。并以此为依据,对工程项目之前所制定的成本计划的完成效果和各责任者的工作绩效进行评定,并以此给予相应的奖励和处罚。施工成本考核是对成本指标完成情况的总结和评价,因此施工成本考核既要虚盈实亏,也要避免实际成本归集差错等的影响。

4项目运营与维护阶段工程造价的管理

项目运营阶段工程造价管理是项目终端把关的环节。在工程项目验收时,未通过验收和验收不合格的工程项目,不得交付使用。运营阶段,要参照工程施工时留下的施工资料对正在使用的各类设施进行合理的、全面的、科学的管理。工程项目在运营阶段的维护需要在确保建筑物质量与安全的前提下,选择适当的维护方式以及修护技能,对建筑物进行相应的维护或者维修,从而降低后期的运营维护工作量,以达到减少运营维护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建设工程经济(2017版)[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张爱丽.工程建设各阶段对项目投资的影响及控制[J].现代企业,2013(12):2.

[3]毕秋香.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工程造价控制[J].山西建筑,2015(28):229.

[4]汪亚平,曹惟威,黄冰.加强工程造价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8(11):242.

第2篇

关键词: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管理

Abstract: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whole life cycle management for engineering project is a full life cycle, including construction prophase, construction, and renovation and demolition phases could method of minimizing the total cost. In this paper, the whole life cycle cost analysis, and the project life-cycle cost management is discussed.

Keywords: project construction; Whole life cycl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一、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概述

1.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又称建设项目寿命周期,是指建设项目从其寿命开始到寿命结束的时间。对于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的研究和界定,主要有物理寿命、功能寿命、法律寿命和经济寿命四种:

物理寿命。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从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到由于物理损坏而导致基本功能无法满足用户的正常使用的整段时间,称为物理寿命。项目的物理寿命难以准确地界定,因为其受到自然灾害、社会灾害、施工质量等各个方面的影响。

功能寿命。任何建设项目都是为了满足业主的某一功能的需要。功能寿命就是建设项目在其决策、实施、投入使用之后到其功能不能满足业主需要之间的期限。

经济寿命。经济寿命是指建设项目从其开始,到继续使用在经济上不合理而被更新所经历的时间。它是由运行和维护费用的提高和使用价值的降低决定的。建设项目使用年限越长,所分摊的年资产消耗成本越少。

2.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选择

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成本,即是建设项目在其寿命周期内发生的所有费用。对项目寿命周期的选择不仅影响到成本构成,而且影响到成本计算。因此,在对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研究时,首先就要明确其寿命周期的范围,并选用统一的标准作为不同方案或者项目之间的比选基础。从经济角度考虑,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应选择经济寿命。

二、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因素分析

广义的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是基于全社会的角度,在建设项目的寿命周期内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公众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影响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的主要因素有:

1.项目决策因素

决策阶段影响建设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建设项目合理规模的确定、建设标准的确定、建设地点的选择、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的确定。决策方案的优劣直接关系到项目建设成本的高低及投资效益的实现,所以正确决策是合理确定与控制项目建设成本的前提。

2.项目设计因素

项目决策确定以后,控制建设项目成本的关键在于设计,设计是工程建设的灵魂,是项目正式付诸实施的起点。设计产品是否经济合

理,在设计阶段就基本定型,设计方案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造价。设计图纸一旦完成,建设项目的质式、设备选型、技术方案等基本就确定了。所以,设计阶段工作质量的优劣、设计水平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到项目造价的高低,而且也将影响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的效益。所以要采取措施切实加强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3.项目施工因素

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影响建设项目成本的因素主要有工期、质量、技术等因素,应遵循工程建设规律,在满足质量及进度的情况下寻求低成本、高质量的施工方法,实现工程进度与投资动态相平衡的施工阶段控制策略。

4.项目建成后费用因素

项目投入运行以后发生的维修费、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社会环境保护费、能源节约、项目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资源、拆除费用等因素,这些费用水平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建设项目决策与设计阶段的控制。

三、工程项目建设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除了沿用建设项目传统造价控制方法的内容外,主要引入系统管理思路。因为,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成本管理除包括传统的建设期成本控制因素外,还包括建设项目经营费用控制和延长建设项目使用寿命以达到节约社会资源目标的控制因素,是多个相互联系和制约的控制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故要引入系统控制思路。

1.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思路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成本管理往往被分为建设期和经营期,建设期成本管理只考虑建设期的投资成本,与经营期成本管理割裂,造成经营期指标差,成本偏高,安全、环保等社会效益降低,设备更新、技改投入加大。但如果片面追求所有建筑、设备、材料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又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何从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核算考虑,对项目设备、材料选型做出指导,找到一个接近最优选择的交点。通常,在一定功能范围内,建设项目的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存在着此消彼长涨的关系,如图所示,随着项目功能水平F的提高,建设项目建设成本C1增加,使用维护成本C2降低;反之,项目功能水平降低,其建设成本降低,但使用维护成本C2增加.因此,当功能水平逐步提高时,寿命周期成本C=C1+C2呈马鞍形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项目决策中,要合理确定项目功能水平,甚至是每一台设备的功能质量水平,使整个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达到最低。

C1—建设成本;C2—运营成本;F —功能水平

2.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动态反馈控制

传统的成本管理是对建设项目在建设期内的成本控制,即对项目决策、设计、施工进行控制。由于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具有多主体性和多阶段性、复杂性、系统性的特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的基础应建立在成本、效益、功能、寿命等技术经济指标上,控制的链条延伸到项目建设完成投入运营以后发生的维修费、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社会环境保护费、能源节约、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资源等。为此,除了应用传统的建设项目成本控制方法外,还要延伸建立建设项目档案长期保存制度,动态跟踪、定时反馈。尽管项目全寿命周期各阶段的管理工作是由不同的组织实施的独立过程,但各阶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只有有效的信息反馈,才能收集项目建成投入运营行以后发生各项费用和各项节约,反馈给以后建设项目的决策和设计,达到管理的目的。

3.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的可控阶段

建设项目是刚性产品,项目建成之后造价就全部发生,不可变更,建设产品的后期使用状态也已经基本确定,所以,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仍然要在建设阶段进行,也就是在建设期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所不同的是:传统的造价控制目标仅仅为了实现项目建设成本的最小化,而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是要实现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化,实现环境友好、资源节约、可持续发展的建设目标。

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重要阶段仍是决策阶段和设计阶段。在项目的决策阶段,要搜集与决策相关信息,自决策开始就将一次性建设成本和未来运营维护费用加以综合考虑,取得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在所有外部条件因素都相同的情况下,选择全寿命周期成本最小的方案为人选方案。在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应从组织、技术、经济、合同等方面进行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估算,充分重视价值工程原理在设计工作中的应用,重视可施工性规则在设计中的应用,精心设计,正确处理好经济合理和技术先进之间的关系,综合考虑全寿命周期成本,兼顾近期和远期的要求。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应根据不同的项目选择适当的合同方式和承发包模式,除了传统的工期、质量、技术控制管理外,要做到绿色施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结合气候施工,减少施工场地噪音、粉尘干扰、尊重施工周边环境、节约能源,同时应加强工程变更索赔管理,实施造价的动态控制。竣工验收阶段,是最终确定建设造价和考核项目建设效益,办理项目资产移交,进行各阶段造价对比和资料整理分析积累的重要阶段。要全面总结项目投资管理中的经验教训。在建设项目后期使用阶段是不可控阶段,是项目的跟踪验证阶段,项目投入运行以后发生的维修费、设备的运行维护费、环境保护费、能源节约、项目延长使用寿命节约资源等。要求建立专用账户,分账管理,定期反馈,作为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考核评价的依据。拆除翻新阶段,应注意可循环使用材料的利用,将废弃物转

化为再生资源,降低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四、全寿命周期工程成本控制评价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评价的方法有多种,主要有技术经济评价法、价值分析法和系统分析评价方法等,其中价值分析法是比较容易量化分析的一种方法。价值分析法是对建设项目整个寿命周期中所有有关的支出和收人进行确认和量化分析的一门技术,是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评价和项目投资决策的辅助工具,通常用来确定决策方案以及对决策方案进行选择。常用的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评价的价值分析法有费用效率(CE)法、固定效率法和固定费用法、权衡分析法、年使用成本法等。

例如:费用效率(CE)法:费用效率(CE)是指项目系统效率(SE)与项目寿命周期成本(LCC)的比值。其计算式如下:

费用效率(CE)=项目系统效率(SE)/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LCC)=项目系统效率(SE)/(项目建设成本(IC)十项目后期使用费(SC))

其中:项目系统效率:是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所取得的效果。通常为经济效益、价值、效率(效果)等。

项目全寿命周期费用(成本):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为项目建设成本和项目后期使用费的合计额,也就是项目在全寿命周期内的总费用。

费用效率(CE)法是非折现的指数比较法,费用效率高者为好,该方法需要系统效率指标,即该建设项目收益指标。若该项建设项目为非经营性或者没有收益的项目,可以采用年使用成本法,进行比较分析,年使用成本低者为好。这里的使用年限是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济使用寿命而言的,而非一些人为设定的时间跨度。

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评价有许多种方法,然而,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评价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建设项目决策和设计阶段评价过程中,充分考虑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费用,就要预测未来建设项目对资源的需求,评价潜在的问题或影响因素,支持未来战略性规划,降低未来的建设项目使用成本,节约社会资源,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使用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方法可以达到鼓励这种节能环保的建设项目发展的目的。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原来的成本控制只关注建设项目建设阶段的成本控制,而对建设项目的运行阶段和拆除阶段的成本控制视而不见。全寿命周期成本控制关注建设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通过对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各个阶段和各个因素的分析,系统地做出成本控制的措施。从全寿命周期的角度审视建设项目成本控制工作,可以综合考虑建建设项目初始成本和未来成本,从而实现建设项目全寿命周期内资本消耗最低。

参考文献:

[1]任国强,尹贻林.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5).

第3篇

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

乐华建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总经理罗海雷指出,项目管理软件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发展的,经历了单机版、C/S、B/S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项目管理软件都以抽象信息管理维护为主,信息过于抽象,难以管理和使用,用户对场景的感知、操作均是通过数字、表格、图表、图形、按钮等来获取,领导与项目相关人员难以用较为直观的方式进行沟通。另外,用户难以平衡集成性与模块化应用,软件对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应用支持不足。

项目管理软件正在向可以解决以上问题的第四展。罗海雷介绍,第四代项目管理软件具有以下特点:按照PMI理念将软件设计成组件,可独立或集成使用;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管理与集成,为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支持;可视化应用从独立应用,提升到与工程建设和设施管理交互应用;可实现模拟现实与物联网和WBS(工作分解结构)信息的集成与比较;能为大型、复杂的项目提供数字化交付。

然而,罗海雷指出,目前市场上几乎还没有能够满足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的项目管理系统,用户在集成相关系统时费用非常高。

针对这种情况,乐华建公司基于国产核心技术研发了第四代项目管理软件,将虚拟现实和四维空间信息集成应用在工程建设和设备管理中。该软件能够很好地与工程设计方成果兼容并满足对浏览带宽的要求。目前该软件已经在海油工程、Anadarko、中国化工集团、中石化国际工程公司得到使用,并取得良好效果。

关注系统实施

PMI(中国)董事总经理陈永涛认为,中海油是目前国内工程行业项目管理做得最好的公司之一,而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中海油主要的工程总承包商,其项目管理能力代表了中海油的项目管理能力。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项目总监田玉明在研讨会上指出,工程项目管理软件的实施要以总体咨询规划为前提,以国际管理与先进行业经验的实施单位为依托,在系统建设的同时要重视系统推广。

按照田玉明的观点,在项目管理系统建设过程中,选择实力强劲的实施合作伙伴非常重要。作为海油工程的实施合作伙伴,乐华建公司是PMI认证培训教育机构,也是我国少数能够同时为本土企业和跨国公司提供创新的机构之一。他们在工程行业具备20多年的经验,多年来一直为石油、石化行业提供项目管理服务,既了解国际运作经验,也能与中国企业现实相结合,从而为工程施工企业提供科学合理的项目管理解决方案。

第4篇

关键词: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2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05-0169-02

随着我国加大在建设领域内的投资,近期,国家投入4万亿资金用于基础建设,面对这种情势,业主方的成本管理成为市场竞争中的重点。针对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管理,必须始终贯穿于建设工程的整个过程。主要包含了工程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及运行维护阶段,做好对每个阶段的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1 建设工程全生命周期成本精细化管理概念

1.1 全生命周期成本构成

建设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主要由土地、资金、建造及管理等四个方面成本构成。开展成本管理工作的目的是为了提升费用的利用率,减小不必要成本的支出,确保资金利用达到最优。

业主方通常利用下面公式进行价值评估:

V=F/C,其中V指工程性价比,F\指工程的性能、收益,C指成本或花费。

企业利用上述公式,结合建设工程实际情况,对工程的价值进行评估,做到资金使用的最优化。

1.2 项目成本管理方法――目标成本管理

目标成本管理主要包括目标成本与动态控制。目标成本要以经验数据库、市场情况为基础,实现对目标成本的动态监控。目标成本管理的动态控制就是PDCA循环,如图1。

图1 成本管理动态控制PADC循环

2 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成本的精细化管理

2.1 项目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决策阶段是通过对建设工程项目的实际操作性展开相关讨论,对多种建设方案进行详细的对比,最终决定最优方案的过程。科学的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是以合理的项目决策为基础的,项目决策的合理、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给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带来不利。决策阶段的成本管理任务主要由业主方相关管理小组承担,是整个成本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因此,编制的成本管理计划应该全面考虑工程全周期内的各种因素,比如材料价格的涨跌变化等,使成本估算工作对控制项目成本发挥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项目决策阶段还应具有长远眼光,考虑工程建设完成后对环境等的影响。

2.2 项目设计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设计阶段是建设工程由计划变为实体的重要工作阶段。做好设计阶段的相关工作,能在最大程度上缩减工程成本的支出,提升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所以,要进行周密详细规划,严格执行相关设计审批制度,使建设工程的设计符合工程成本管理的要求。

(1)国内的设计工作通常由建筑师等专业人员来完成,更加重视建设工程的功能,对于其经济因素考虑的较少。如果在设计阶段有成本管理人员参与,使设计工作从开始就考虑工程的经济因素,做到每一项设计工作经济最优化。同时,投资成本一旦确定,建筑师等专业人员要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采用经济效益与设计工作相匹配的方案。

(2)使用设计招标的方式,尽量选择经济性最优的设计方案。建设工程主体部分及其附属部分尽量一块招标,采取多家设计单位共同竞争的方式,积极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经济、功能等方面的对比。如此,既能选择专业素质较高的设计单位,又能选择最优的设计方案,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功能的基础上,达到降低工程成本的目的。

2.3 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

招投标阶段的成本管理需涉及到工程决策、设计、施工、运营等多个环节,在整个程序没多大的变动,但在详细内容尤其是招投标评审人员的选择等方面则要求较高的专业性。业主方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这个阶段成本管理的工作。

(1)必须全面考虑投标企业的施工能力、市场信誉、财务资金能力等,对各工程的投标企业进行严苛的资格审核。

(2)评标人员以“固定量、竞争费、市场价”为基础开展评标工作。“固定量”是指在满足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所需消耗,评标过程中若投标文件出现比市场定价低的情况,企业为了获标而采取低于工程成本的方式投标,那么视为废标,无效投标。“竞争费”是指考察投标企业的实力,考虑企业管理费、利润等竞争费,但对国家强制规定费用不得用于竞争,比如安全文明施工费等。“市场价”是指考虑市场风险的基础下,投标使用当时当地的人工、材料等单价。

(3)建立投标企业的相关档位,比如业绩、信誉等,对于那些信誉不良、资质不符合的企业,将之加入黑名单,避免以后同其合作。

2.4 施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1)全力减少设计变更。建设工程施工阶段,许多原因能引起设计的变更,相应的引起工程量的变,必须要减小设计变更量。一是严格禁止故意采用设计高标准,使得工程量加大,增加资金投入,除了影响项目工程功能等需要变更的情况,通常情况下禁止设计变更。二是针对必须进行设计变更的,其涉及的费用,必须经业主方、施工方、监理方三方面共同签字方能有效。三是业主方可安排相关管理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实时掌控工程变更情况,做到对建设工程成本的有效管理。

(2)强化施工现场签证程序的严密性。《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的颁布与实施,增加了工程量计价、工程款支付、索赔证据、竣工结算等内容,业主方管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此规范执行签证程序,保证签证的不遗漏,确保最终成本核算的正确性。

(3)提升业主方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建设工程成本管理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所以提升相关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显得很有必要。定期开展对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制定合理的检查制度,落实奖惩制度,及时奖赏,及时惩罚,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同时,积极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做到不仅熟悉相关法律知识,而且精通专业技能。

2.5 竣工阶段的成本管理

项目完工后必须尽快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竣工结算。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对施工合同、招投标文件、施工的工程量清单等进行最终的核算,最终体现业主方在成本管理工作方面的成效。同时,进行项目竣工总结工作,积累经验,为未来的建设工程的成本管理提供参考。

2.6 运营维护阶段的成本管理

业主方往往忽视建设工程运营后的成本管理,降低建设工程运营经济效益,提高了成本,如图2所示。

图2 费用与维修关系图

从上图可知,投入一定的维修资金,不仅能提高建设工程的安全性,还能提升其经济性。

3 结语

业主方应对项目全生命周期内的成本进行精细化管理,不仅考虑建设工程的决策、设计、施工等成本,还应重视运营维修成本,做到项目全生命周期内成本支出最低。业主方的成本管理直接关系着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如果缺乏成本管理意识,那么会增大成本管理难度,不利工程的顺利建设。要求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制定合理的成本管理计划,实现资金高利用率,实现建筑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任国强.基于范式转换角度的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3,(5):148-151.

[2] 戚安邦,孙贤伟.论建设项目工程造价管理范式的科学转换[J].南开管理评论,2005,(8):73-78.

第5篇

【关键词】 工程变更;程序;变更管理

【中图分类号】 tu71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727—5123(2012)04—016—03

长期以来,许多地方政府对所投资的建设项目一般都采用由使用单位设立一个临时机构来管理的模式。随着项目通过各项审批后,设计和建造商的重心就转向了使用人,政府投资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管被明显弱化,进而导致超标准、超规模、超预算、拖工期成为常见现象。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地方政府在改革政府投资项目建设的实施中也涌现了各种创新模式,“代建制”就是其中相对比较先进的一种。

代建制,是指根据有关规定,通过市场竞争等方式择优选择有相应工程管理能力的企业,作为项目实施期法人,按照合同约定全权负责项目投资管理和组织项目实施的一种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代建制是我国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和项目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是一种项目组织和合同安排的方式,是一种项目管理模式。它能更好的控制投资,提高管理水平,有助于节约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的社会成本。

我国各地的代建制大致来说,项目参与者有投资方、使用方、方、设计方、承包商。代建制的运作程序分成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投资方决定需要投资的项目;然后由使用方提出投资额,经政府审批后,有使用者主管单位选择方;方进行设计招标,确定设计单位;施工图完成后,方选择招标机构进行施工招标,待施工承包商确定后进行项目施工。代建制的管理组织机构大部分是由使用单位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与方签定合同。

“代建制”即投资人利用国家非经营性政府投资,委托以赢利为目的的招标公司,选择专业化的项目建设单位负责落实国家投资的建设项目实施,管理项目投资,质量和工期,竣工验收后移交给使用单位。

在我国,从1993年开始福建省厦门市就通过采用招标或直接委托等方式,将一些政府投资的建设项目委托给一些有实力的专业公司,并在改革中不断地对这种方法加以完善,逐步发展成为现在的项目代建制度。实施代建制通过市场招标选择项目代建人,即政府投资人从市场采购项目管理服务资源,这样既落实了政府投资人对项目监管的深度和力度,提高了政府投资项目的管理水平,又能使政府的项目管理朝着市场化的方向转变,规范了政府自身投资行为,遵循市场规则。

在房价疯涨的背景下,两会上许多代表都提出了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来平抑房价的建议,商品房降价之外,越来越多的开发商开始重视并探索适应调控的另一条路径——建设保障房。保障性住房项目的主要形式就是代建,即政府出钱,开发商代建,政府同时会支付开发商一定管理回报。

保障房项目一般具备体量大,施工周期长,施工过程中工程变更将贯穿全程,其中业主方(政府)提出的工程变更是造成项目目标变化的主要根源,且影响是多方面的。代建项目团队(开发商)只有加强了业主方(政府)工程变更的管理,项目的计划目标才能得以顺利实现。本论文的研究目标是通过对保障房项目政府工程变更的分析研究,向代建人(开发商)提供管理业主方(政府)工程变更的有效流程,以优化工程变更管理,利于保障房项目的目标的实现。

工程变更是指在工程项目过程中,对于已有的条件、要求、计划等的改变和修正。由于工程项目在技术、过程、管理等方面的复杂性,工程变更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工程变更干扰工作流程,可能造成工期延误、成本超支、质量缺陷等问题。因此,全面认识工程变更的类型、原因及后果,加强工程变更的管理,对于工程项目的有序进行和预期目标的顺利实现是十分重要的。

按照变更的内容,工程变更一般包含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两大类。设计变更,是指工程施工过程中为保证设计和施工质量,完善工程设计,纠正设计错误以及满足现场条件变化而进行的设计修改工作;一般包括由原设计单位出具的设计变更通知单和由施工单位征得由原设计单位同意的设计变更洽商单两种。工程签证,是指承包商就施工图纸、设计变更所确定的工程内容以外,由于施工现场的各种原因,出现了与合同规定的情况、条件和事实不符,需要由建设、监理、施工

单位负责人共同签署的,用于证实施工活动中某些特殊情况的一种书面手续;如施工条件变化或无法预见的情况所引起的工程量变化。

按照提出者不同,工程变更又可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由设计部门提出。由于设计部门在原设计时时间偏紧、工作不仔细、工作深度不足、设计基础资料不齐全或不准确,导致与实际情况不相符,造成不合理设计或设计错漏。因设计者本身造成错误设计,以致施工中无法按原设计实施或不能保证工程质量及其功能实现,必须进行设计修改或优化。

第二类,由业主(建设单位)提出。一般是提高设计标准或改变设计方案或业主在合同限定范围内,根据工程投资、建设、进度需要提出变更。

第三类,由监理提出。监理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为满足质量要求,认为有必要提出修改设计,或由于原设计过于保守、浪费或施工不便等,对原设计进行优化。

第四类,由施工单位提出。施工过程中遇到不能预见的地质条件或地下障碍,以及为了节约工程成本或加快工程进度等情况下,可提出工程变更。

第五类,由工程相邻地段的第三方提出。为满足地方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而提出变更。

按照可预见性与否,工程变更可分为可预见的变更和不可预见的变更。可预见的变更属于事先有计划的变更,或打算进行的变更,如项目团队有计划地进行人员调整;而不可预见的变更属于自然发生的变更,并不存在事先人为计划的任何成分,如无法预见的异常恶劣气候所引起的变更。可预见的变更是一种主动的变更,项目团队事先进行周密计划,然后采取必要的步骤或行动实施变更计划;而不可预见的变更是一种被动的变更,一旦发生这类变更,项目团队只能被迫进行应对。对于项目团队而言,主动变更往往意味着机会,而被动变更往往意味着威胁。项目团队应充分利用从以往变更中总结的经验和教训,尽量采取主动的方式,来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进行成功的变更管理。 根据变更引起的后果和影响,变更还可分为有利的变更和不利的变更。有利的变更不仅会在短期内取得正面的效果,而且从长期的角度来看不会造成负面的影响。有利的变更,如改用先进的技术或管理方法,可以创造持续改进的有利环境,从而提高项目的价值,因此应该受到充分的鼓励和支持。相反,不利的变更,如被迫赶工,往往导致管理混乱的不利局面,从而降低项目的价值,因此应当尽量加以防止和避免。

根据可选程度划分,工程变更可分为强制性的变更和可选择的变更。一些工程变更是必须进行的,例如伴随着法令或规范的修改,工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另外一些变更则是可以选择的。

理论上建设工程项目参建各方主体都有可能提出工程变更,包括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但实际工程施工阶段的绝大部分工程变更都是由施工单位提出的,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很少提出工程变更,并且都要涉及增加投资、延长工期。

通常人们将工程变更描述为“设计变更”,但不是说只有设计方能提出工程变更,之所以称谓“设计变更”,是因为无论哪一方提出工程变更的要求,在技术上、实际中都需要设计单位进行确认,也只有设计进行了确认,各方特别是施工方才能合理的提出增加费用,延长工期。

政治环境主要包括:政府的有关政策发生改变,政府机构办事效率低下,各种许可批准程序繁杂,速度缓慢等。经济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动荡,通货膨胀,劳动力、材料及机械设备的价格上涨,市场竞争加剧等。

法律环境主要包括:劳工法、安全法、建筑防火法、环境保护法以及相关的规范和标准等发生变化。

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劳动力供不应求,劳动力素质差,工程项目所在地周围公众的反对等。技术环境主要包括: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的应用,工程项目的技术难度和复杂程度普遍加大等。自然环境主要包括:无法预见的不利的现场条件,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风、雨、雪、温度),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等。

业主引起的变更。由于业主没有明确定义项目目标,改变要求,缺乏资金,没有及时付款,没有及时决策,没有及时提供施工场地等原因,都可能在工程项目中造成工程变更。其中,业主改变要求的情形包括:改变工作范围(新增工作或取消工作),减少预算,缩短工期(要求赶工),提高质量标准等。

设计引起的变更。没有正确理解业主的要求,设计人员缺乏技能,假设条件发生变化,设计失误和疏忽,与现场条件不一致,缺乏可施工性,价值工程实践,所有这些与设计有关的原因都可能在工程项目中导致工程变更。

承包商引起的变更。与承包商有关的变更原因主要指没有正确理解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没有制订科学的施工计划(成本、进度、质量计划),现场管理混乱,劳动生产率低下,不良的沟通和协调等原因。另外,分包商也可能引发工程变更,上游分包商的工作延误也可能造成下游分包商的工程变更。

直接影响。①工作范围变化,如新增工作、取消工作;②时间变化,如工作时间延长、赶工;③成本或资源变化,如成本超支、资源浪费;④需要修补缺陷,设计图纸和技术说明书校正、施工返工。

间接影响。①劳动生产率损失;②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③打乱工作流程;④索赔和争端;⑤士气降低;⑥声誉受损。

正面影响。少数的变更能给项目带来正面的影响,如在设计阶段利用价值工程进行方案优化,通过成本效益分析,从若干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而该方案最能使变更带来的效益大于为此付出的费用。

负面影响。大多数的变更只能带来负面的影响,不论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对于这样的工程变更,项目团队必须加强变更管理,尽量减少变更带来的负面影响。

工程变更控制的管理,应该遵循“必要性、可行性、经济性”的原则,对工程变更的范围、工程变更的内容、工程变更的相关责任方进行必要的界定。

同时,对工程变更的目标进行确认,对工程变更的技术性进行论证,对工程变更的方式进行优化,工程变更的费用进行权衡,对工程变更的工期影响进行评估,对工程变更所带来的风险进行预测。所以对工程建设相关各方提出工程变更,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变更的内容、必要性、费用变化、工期影响、工程风险进行全面的论证;报建设单位进行审批,进行费用、工期、风险的最终核算,下发设计变更单,按变更单施工。

在处理工程变更时,还应该充分考虑工程变更提出方的目的,往往提出工程变更的主体不同,其对工程变更所要达到目标是不同的,如设计单位是以相关规范及条文为变更底线进行基础性把关,但现在设计人员为了逃避责任往往在满足各种规范条例的前提下,做出非常保守的变更,相应地也增大了费用。而施工单位在提出工程变更申请时,往往是会无中生有,夸大事实,其最终目标是为了修改合同价格,增加工程费用。

作为工程项目管理的建设单位代表及监理程师,应充分考虑到工程变更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价值性。

在工程管理的活动中,事前控制是必须加强的工作。变更涉及建设项目的整个寿命周期。根据经验,项目进入施工阶段后发生的大多数变更,均是因为前期决策考虑不周或设计时的错漏,所以一定要在实施以前就要想办法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及前瞻性,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手段控制设计质量,从源头上遏制变更的发生,提高变更管理的水平,可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规范项目管理。如果项目从启动开始就按规范进行管理,真正实行专业的项目管理,在项目决策时就使用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和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度,有效的控制变更的发生,进而提高管理水平。

第二,在建设项目作出投资决策后,设计就成为关键。据有关资料显示,项目的设计费用一般只占建设工程费用的1%以下,而这小于1%的费用对投资的影响却高达70%以上。故应当抓住设计这个关键阶段,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方案的优劣、设计质量的高低,与设计单位的技术、装备水平、人员配备、专业设计之间相互配合,三级设计审核制度及设计院质量事故责任制度均有密切联系,因此要在设计合同中对设计质量和返工等作约束、考核;同时设计单位为提高竞争能力,在内部管理上应把设计质量同个人效益挂钩,提高设计施工图质量。第三,遵守工程建设管理程序,杜绝“三边工程”。 边设计、边施工、边更改的“三边工程”,往往为保证工期,大部分的设计图纸都是在催促中提交的,出现错漏再所难免,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发现问题,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变更。而这一类变更通常是在合同外的,这对于工程的投资控制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要保证工期,那么赶工加班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业主一定要按照科学的建设程序,杜绝“三边工程”,将工程

变更的出现频率降到最低,从而使工程投资得到有效控制。

第四,加强设计方案的优化。设计方案的优化是最大的节约,加强变更的全过程管理,对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决策,对设备的选择、结构形式的选用等,要与设计院一起研究、管理,否则在设计前业主不知道设计方案能优化到什么程度,同时由于业主参与设计的全过程管理,通过设计阶段限额设计,边设计边算帐,能使设计概算超投资估算的现象得到基本控制。

第五,加强对施工图的审查。每当施工图到时,及时交各专业技术人员审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和设计院联系并交换意见;加强总图的会审和审查工作,做到合理使用,综合布置,节约使用土地,一次考虑到位,杜绝重复投资;加强施工图的设计审查和设计交底工作,还可有效减少设计变更和设计修改。

第六,要加强管理人员的配置、素质和责任心,否则由于专业知识上的限制,对设计方案难以提出优化的方案和意见;而且在工程变更控制的诸多因素中,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因此,加强对变更控制人才的培养是一件十分紧迫的重要任务。

第七,提高招标文件的质量,在招标文件与合同条款中对变更引起的费用变化作出明确规定。招标是合同谈判的第一步,对于中标单位来说,招标文件和投标文件对招投标双方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招标文件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业主的经济利益。如果在招标时没有详细的条款进行约束,那么将会给项目的投资控制带来巨大的困难。所以,变更调价的原则必须详细列入招标文件的组成部分中,为下一步的施工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措施,尽量避免低价中标、高价结算的现象出现。

必须制订详细的变更管理制度,并且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及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变更审批原则。为变更管理提供制度保证,各个部门之间互相制约,使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避免发生扯皮现象。在具体的审批过程中,明确审批变更的权限层级,做到有章可循,审批严格,职责明确,做到每一次变更都有完整的审批记录。

从变更管理的程序上看,要有完善严密的审批程序。特别是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变更在设计院提出方案后,还要再次组织审查会,对新方案进行再一次审查,通过后才进行施工。在施工单位提出变更申请时,必须要求以标准的形式(例如表格) 上报,并且要有完整的内容叙述。

在工程的实施过程中,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工程变更,给业主和监理在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带来一些困难,影响项目实施管理的效率。要做到科学、有序地应对各类型的变更,就必须有一个完善的变更管理程序,从变更的受理、审核、审批以及后续工程量的确定、签证、结算等方面要有明确的管理办法,确定变更的管理程序。明确相关管理部门组织职责及各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坚持原则,按程序审批,杜绝工程变更处理的随意性。对于提出的变更方案要从经济、技术、工期、安全、质量等各个方面综合考虑,在审核的时候一定要对方案的可行性及有效性进行分析,杜绝那些不必要的或是方案没有优化的变更发生,避免不必要的费用和工期损失。

工程变更是项目投资失控和工期延误的主要原因,它对项目的投资、进度和质量三大目标都会产生影响 。工程变更涉及了从设计到施工的整个过程,并且每个项目的变更发生各有各的特点。但变更的产生一定有其共性的一面,所以在项目的管理中须重视对变更的总结研究,不断查找变更产生的原因,寻求有效的管理途径,将工程变更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解决好,将其对工程项目的影响控制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成虎.建筑工程合同管理与索赔[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2 胡晋岚.总承包工程中的变更管理[j].建筑设计管理,2009,(7)

3 赖炳喜.如何做好建筑工程中的变更管理[j].山西建筑,2010,36(17)

4 刘清明.浅谈建筑工程项目的变更管理[j].山西建筑,2009,35(13)

5 张青云等.加强施工阶段的变更管理[j].科技创新导报,2010,(24)

6 刘新伟等.加强建设工程的变更管理[j].南北桥,2009,(3)

7 王静源等.加强建设工程的变更管理[j].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2009,(18)

8 王晓燕等.加强工程建设变更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09,(21)

9 李有花.关于工程建设中承包商项目变更管理的几点经验[j].科技信息,2010,(21)

10 高永红

.工程变更分析与管理[j].山西建筑,2010,35(21)

11 徐卫电.工程变更的控制与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9)

12 黄远智等.对加强施工项目洽商变更管理的思考[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7,(6)

13 陈建胜.代建制下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业主方工程变更管理[d].[硕士学位论文].厦门:厦门大学,2009

14 倪银丽.从变更管理入手进行工程投资控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报,2009,25(4)

15 刘华奇.建设项目全过程变更管理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天津:天津大学,2009

16 刘华奇等.工程的变更管理与投资控制[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7.1:75~78

17 李梦莲等.工程变更与索赔关系研究[j].基建优化,2007,28(6):29~31

18 张安军.论工程变更的实施和操作[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29)

19 吴敏等.关于工程变更与工程造价管理的讨论[j].科技信息(学术究),2008,(18)

第6篇

关键词:全寿命周期、绿色、项目管理

中图分类号:S618文献标识码: A

建筑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资源消耗量大,对生态环境造成的污染也较为严重。为保持、增强建筑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应大力推行绿色建筑,并做好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工作。

1、绿色建筑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其设计、施工,到日常使用都符合“四节一环保”要求[1]。

2、绿色工程项目管理

2.1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概念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将绿色管理引入到工程项目管理当中[2]。根据绿色经济的要求,在传统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中融入“绿色”的概念,注重可持续发展,在项目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内始终坚持“绿色”这一主导原则,采用一系列有效并可操作的评价、控制、分析实施等方法,注重对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管理,通过节约资源和控制污染使每一个工程项目在节约能耗、降低污染、提高效率等思想的指导下,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和谐统一,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2.2 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意义

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从环境、资源、生态、经济、管理和社会学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就环境学角度,通过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使得工程建造活动达最小的污染程度,甚至达零污染;就资源学角度,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改变传统建造模式中对资源的浪费,努力实现对资源的适度、综合和充分利用;就生态学角度,对项目进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力求建造过程中对生态系统的平衡不造成破坏;就经济学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实现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就管理学角度讲,在工程全寿命周期内通过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尽最大程度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合理安排和组织,提高组织效率;就社会学角度讲,绿色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统一体。总之,实现“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将是社会的进步,也是世界进入生态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3、全寿命周期绿色项目管理

绿色建筑是追求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代价获取健康舒适高效的建筑环境[3],为最大程度上实现这一目的,应就建筑工程的全寿命周期进行绿色工程项目管理,即从项目的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与运行阶段全方位进行绿色项目管理。

3.1决策阶段

项目的决策阶段重在确定项目定义。注重场地选址,合理选择建设用地,避免建设用地和周围环境的相互影响;对用地量进行较为充分的论证;避免建设在有污染的区域,如大气质量、电磁辐射污染、放射性污染及土壤化学污染等;尽量有效利用周边现有交通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等。

3.2 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应对决策阶段提出和确定的“绿色”原则和要求进行衔接和细化。应重在:

(1)在建筑设计上:应该合理控制建筑的规模、单位容积和面积,降低能耗;在材料选择上尽可能使用可再生和可回收利用的结构材料,节省资源;尽量提高建筑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和通风性能,优化围护结构构造设计,并尽量利用自然通风,合理确定室内热环境参数等,提高室内健康、舒适程度的同时降低在交付后使用中的采暖和空调负荷,缩短能源系统运行时间,减少能耗;保证冬季居住建筑室内充足的光照提高室内环境质量。

(2)在室外工程设计上:加强绿化和园林工程设计,有效发挥绿化的作用,保证二氧化碳固定量,改善微环境;小区道路设计降低对资源的消耗及交通噪声的影响;尽量减少光污染。

(3)在材料与资源利用上:尽量降低建筑物所用建筑材料对天然和矿采资源的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尽量减少材料运输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促进项目所在地经济发展;鼓励使用可回收利用的旧建筑材料;尽量减少固体废弃物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最大限度实现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和循环利用;

3.3 施工阶段

基于工程项目的特点,建筑施工过程周期较长,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而且过程中废弃物的产生量较大。绿色建筑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提倡“清洁生产”,实施“绿色施工”,提倡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

(1)施工阶段要注重环境保护。减少施工活动对施工场地及周边区域土壤环境的负面影响,如现场占用土地的地块选择、总平面的布置、弃土的堆放、不可再生利用废弃物的处理;降低施工现场对大气环境影响,如加强施工现场扬尘的管理,加强围挡,降低运输影响,降低废气的排放;降低施工现场噪声的污染,如从声源上、空间布置、噪声传播途径、严格控制施工时间等渠道等降低噪声;降低施工现场对水的污染,加强对施工雨水、厕所污水、厨房污水、工程污水的处理;降低施工现场对周围区域的光污染,如对电焊、大型照明灯、夜间施工光线等控制;减少施工活动对周围建筑物、道路、管线、人群的安全隐患。

(2)施工阶段应注重能源的利用与管理。尽量节约能耗,如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教育,提高节能意识,设置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杜绝无谓的浪费,利用先进、高效的设备与产品、改进施工工艺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注重能源优化,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3)施工阶段应注重材料与资源的消耗控制。尽量节约材料,如改进施工工艺、缩短工期,维护好周转材料,尽可能回收建筑废弃物,临时设施尽量利用原有建筑或使用便拆卸、可重复利用的材料;在材料选择上,尽量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绿色建材,严格控制施工辅助用材料的有害元素限量;注重资源再利用,加强施工废弃物管理,尽量就地取材,减少材料运输造成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

(4)施工阶段注重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

(5)施工阶段要保护施工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做好现场管理、卫生防疫等。

3.4 验收与运行管理

规划、设计阶段的乐“绿色”理念、技术策略和措施在贯彻实施后的实际效果,是在建设项目竣工后和使用中体现出来的,可通过竣工验收和检测进行评估和总结。同时,建筑使用过程中的运行管理也直接影响到“绿色”效果的可靠性和可持续性。重在建立可靠、高校的绿色管理制度、管理程序和管理队伍。

(1)绿化。制定绿化管理的规章制度,落实管理人员和措施,保证植物生长状态和成活率,考虑使用没有或者降低环境污染的绿化管理技术。

(2)固体废弃物收集和处理。制定合理的固体废弃物分类方案,人性化布设垃圾收集设施,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且不影响环境;尽量分类储运;储运过程无遗散,无恶臭;加大生活垃圾回收比例。

(3) 节水管理。可加强节水、环保等技能和知识的宣传;对供水系统定期进行检测;实施节水灌溉措施等。

(4)节能管理。制定有效的节能管理体制和激励机制,优化管理模式,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增强用户节能意识,建立良好的用户节能激励模式。

4、结语

为更好实现现代化的“绿色”管理,更好打造绿色建筑,实现建筑与环境、生态、社会、经济的和谐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彻底摆脱传统生产经营“高投入、高消费、高污染”管理模式,牢固树立“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新观念,,并将“绿色工程项目管理”的观念和措施贯穿于工程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

[1] 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促进中心.绿色建筑评价标准[M] .2011.8

第7篇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电力工程;造价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23.3 文献标识码:A

步入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项科技和先进设备的支持使我国电力事业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但即使这样,当前大部分电气事业还在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特别是在造价管理上,传统的管理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当代需求,我国电力事业亟待改革当前的造价管理方式,只有创新一套先进的且符合实际的造价管理方式,才能促进我国电力事业向前发展。

1.我国电力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

1.1 决策阶段造价管理不合理

决策阶段是电力工程造价管理的第一阶段,同时也是最重要的阶段,决策管理是整个电力工程成本控制的起点,如果决策阶段造价管理不合理,会影响整个电力工程的成本控制。当前电力工程在决策阶段进行造价管理时,由于内外因素的影响,该阶段工作量不明确,甚至方案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存在造价估算不准确问题。

1.2 造价管理没有及时反馈

电力工程项目在进行造价管理中,出现的后期修整及改造维护费用应当考虑在工程项目建设初期,并将其纳入合理范围内。但由于在施工阶段或运行阶段没有将项目可能存在的后期维护、改造问题进行反馈,也没有对工程后期需要维修费用进行估算,导致工程花费的总成本和前期估算的总成本不对等,这就使工程超出预算,使施工单位和项目持有法人损失经济。

1.3 工程造价控制方案不合理

当前我国部分电力工程企业还是使用以定额为基础的静态方法来进行工程造价控制,仍然以电力工程的实施阶段作为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阶段。如当前国际上通用的工程造价控制方法为监理制模式,我国电力工程在造价控制中虽然也使用监理制,但监理制起到的作用只是对工程的施工阶段进行监理负责,没有对整个电力工程的全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导致了电力工程决策不合理、设计不合理现状,这就导致了电力工程前期投资大、中期花费大,导致工程的总成本超出预算。

2.结合全生命周期的解决措施

电力工程的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过程包括决策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验收阶段及运营维护阶段(如图1为电力工程全生命周期的造价管理流程),电力工程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是控制项目总成本的重要阶段。

2.1 电力工程管理阶段措施

2.1.1 电力工程的决策阶段

电力工程项目决策阶段的造价管理奠定了整个电力工程的造价管理,为了促进整个电力工程造价更合理,成本得到有效控制,在决策阶段,要引进全生命周期成本(LGG)管理概念,不但要结合工程项目实际情况,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在各项设备选择上,要关注到设备合理选型方面,还要对项目后期可能存在的问题及需要的维修进行预测和估算,只有这样的,才能合理地计算出投资额并真实有效地做出经济合理性评价。

2.1.2 电力工程的设计阶段

在技术设计方面,要求加强基建、设计单位及科研单位的协作和沟通,对设计单位和科研单位提出的意见要听取并采纳。以两控制和两执行为工程造价管理的主线。两控制指的是前期投资估算控制和设计概算控制。两执行指的是既要按照前期决策方案执行又要按照后期设计单位提出的意见执行。

2.1.3 电力工程的施工阶段

在电力工程的施工阶段,应当以全生命周期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电力工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严格且灵活的按照工程设计方案和策划方案进行施工。严格按照设计方案和策划方案进行施工是为了保证初始预算成本的合理性,灵活地按照设计方案和策划方案进行施工是针对施工过程中超出预算的成本进行灵活地调整和修改,只有严格和灵活地按照策划、设计方案进行,才能使施工过程中使用的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控制。

2.1.4 电力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

电力工程的竣工验收阶段是最终确定工程总成本和核算工程效益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主要工作包括检验决策方案、设计方案、施工|量等。同时,这一阶段也是维修阶段的开始,在这一阶段收集整理好相关工程建设材料,有利于为后期维修和改造提供指导意义。

2.2 电力工程设备措施

2.2.1 追求生命周期费用最低

全生命周期成本(LCC)管理的目标是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优,选择设备要以经济效益作为根本出发点,以量化后数据分析结果作为判断标准。在选购设备时,购置价格便宜不一定其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不能只贪图初期投入成本较低,而是要同时考虑设备购置后的一系列其他费用,还要考虑设备在全生命周期中的技术性能,考虑设备的生产效率和对其后期运行质量的保证程度等因素。

2.2.2 从经济、技术、管理三方面对设备进行全过程综合性管理和研究

设备的LCC管理涉及了发展规划、基建、生产运维和物资招标各个部门。各管理部门要以LCC最小最优为目标,而不是单纯追求某一阶段最小最优,对设备的LCC管理不仅仅是物质的形态管理,还涉及组织协调、技术经济性的辩证统一,其中横向和纵向双重联系的综合管理体制的建立是管理的保障。

2.2.3 设备各种信息的反馈管理对LCC管理起支撑作用

一是制造商和用户之间的信息反馈,及时解决设备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隐患和缺陷,将故障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同时交流协商探讨如何在今后的设备改良设计中避免类似问题的发生;二是企业内各部门间的信息反馈,物质部门在设备招标采购时,只有及时充分掌握生产运维单位提供的各类技术、经济信息,才能对制造商设备的优劣进行客观评价和综合评分。

结语

在工程造价管理过程中,除了要结合工程实际需要,更要综合考虑工程的每一个阶段和设备技术需求,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使用全生命周期造价管理模式,也才能为电力工程项目节约成本,提高电力工程项目的经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孙波.试析价值工程在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J].环球市场,2016,11(14):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