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8-27 14:56:10
序论:在您撰写物流工程需求时,参考他人的优秀作品可以开阔视野,小编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这些建议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热情,引导您走向新的创作高度。
在信息的加工应用层面,不少企业开始向数据中心模式发展,数据本身的管理、挖掘、商业模型的建立等,会越来越多地被提上日程。这也给平台创新带来了机遇。未来平台建设会更多地使用云计算服务。因为云计算也是数据平台服务,所以云平台的服务将越来越趋于模块化和嵌入式,即把公共服务的标准模块嵌入到各种个性化的系统内,使其易于被整合。
值得关注的热点分析
2011年,全球经济经历了最困难的时期,中国经济人转型期,企业开始行新的五年发展战略的规划和实施,对供应链物流咨询服务的需求继续增长,但需求结构较往年有显著的变化。这些需求的驱动力来自企业对区域市场战略规划的调整、某些行业在新的经济周期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以及一些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与前几年相比,供应链物流咨询项目需求呈现出多样性,从传统的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到供应链物流网络战略优化、物流运作外包策略、物流设施优化与能力提升、IT系统优化、物流中心或工厂选址战略等多方面。
从欧麟在2011年开展的和接触的60多个项目来看,有些项目明显具有行业发展的先导性,有些则是处于行业发展中期的企业跟上战略的需求;有些侧重于企业内在运作能力的提升或潜力的挖掘,有些属于新的发展战略的布局。其中,以下热点行业领域值得关注:
1.快消品行业的供应链物流运营面临运作能力提升和成本控制的双重压力。从欧麟帮助几个快消品国际品牌开展的项目来看,由于这些企业在中国每年保持稳定和较大幅度的增长,原先物流设施能力无法满足新的业务增长需求(包括产品线的调整和物流量的增加),需要对现有物流设施行优化提升,包括内部空间和动线的优化以及作业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快消品中的饮料食品行业,企业的物流运营成本占营业额的比例高达5%~10%,降低物流运营成本成为不同企业面临的共同问题,需要开展的优化内容包括:不同板块业务的物流体系的整合、分销物流网络战略的优化、物流设施资源利用率的提高、物流外包策略的优化等。
2.供应链物流网络优化是2011年咨询服务快速增长的一个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大多认识到物流网络运作是供应链的核心战略,物流网络战略直接体现了企业对业务服务水平的满足和对分销运营成本控制的要求,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需要对供应链物流网络战略作出相应调整。例如,中国服装行业在过去几年实现了高速增长,这种趋势还在持续。从欧麟帮助开展的咨询项目来看,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服装企业都先后开展了中国市场的物流网络优化,其战略重点大多是为了支持业务的继续快速增长、提高对客户的服务水平。相反,快消品企业的网络优化重点在于服务市场的同时降低物流运营成本。
3.国际高端品牌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其战略重点在于将更多的产品引入中国市场,为此他们更多投入在中国的供应链物流网络建设上,一步增强运营管理能力。2011年欧麟承接的国际公司的咨询项目大多是供应链物流战略实施层面的,包括中国市场的物流网络优化、物流外包策略、物流服务商评估选择、物流中心或工厂的选址分析等。在欧美经济增长陷入停滞的时期,这些战略活动表明国际公司看好中国市场高端消费的高速增长预期。
4.在电子商务物流方面,投资建设大型区域型订单履行中心成为2011年的行业亮点。这些物流设施的建设大多是新的纯粹电子商务企业所为,其中,少部分国际传统零售企业对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已经展开物流网络布局和设施建设。而中国本土连锁零售企业在已经高速成长的电子商务业务的拓展上显得行动缓慢,在其物流设施建设方面,大部分企业还处于线上和线下如何协同发展的决策过程中。
5.物流园区建设在前两年形成了全国性热潮,2011年这种热潮仍然存在,其中一个原因是国家对商业地产的严格管控使得部分地产商转投物流地产领域。然而,很多投资商对物流地产几乎没有专业经验,只有一些粗浅的物流概念认知和漂亮的可研报告。因此,我们必须预期到相当部分的物流地产项目只是借用物流概念,我们同时也期望其中部分物流园区项目能够真正提供物流枢纽功能和专业的物流设施服务。
2012年发展趋势
展望2012年,上述大部分热点将继续增强,而物流园区热潮将入尾声。企业发展入新的阶段,集团企业多业务板块整合以及企业间并购重组都将对供应链建设提出新的需求,供应链物流领域的建设将从物流设施的投入转为供应链网络的优化建设。
在供应链物流建设方面,一味地追求较高的服务水平无法持续发展,在改善服务水平的同时降低物流运营成本,将成为大多数企业供应链发展战略的转型方向。因此,供应链技术的应用、物流网络优化和外包策略管理将成为新时期企业供应链建设的重点。
[关键词]档案管理软件;业务流程;组合检索;分项统计;特性需求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24-0032-02
档案管理软件被广泛应用,大大便利了档案业务工作。在数据录入和检索利用方面,系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方便了目录的生成和信息的检索,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是随着业务工作的增加,系统在功能上渐渐跟不上需求,而用户对这些功能的需求日益迫切。档案管理软件的设计开发和优化升级,应当更加灵活、人性化、智能化。
一、档案业务流程
档案业务流程包括收集、整理归档、著录、上传数据、检索利用、统计分析等环节。业务流程中需要使用到档案管理系统的,是著录、上传数据、检索利用和统计分析这些环节。
(一)著录
著录,就是将档案实体整理编号以后,根据著录标准,将档案目录输入到系统中,包括一级、二级甚至三级目录;实体分类号;保管期限;标题、副标题;责任者;文种;页数;日期;文号;载体;型号;主题词;存址;全文等多个著录项。著录得越详细,在检索利用时,越能够查全、查准。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所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包括了以上所有著录项,可以基本满足常规业务工作需求。
(二)上传数据
上传数据,有三种类型:①把word、excel等可以直接获取内容的电子文件复制粘贴到全文,相当于一个著录项;②将纸质档案扫描、实物档案拍照,形成电子文件挂接到对应的目录下;③将各部门移交的图片文件、音视频文件挂接到对应的目录下。其中,全文可以被系统识别,和著录项一样,一旦与检索字段相匹配,则被列入检索结果,提高档案信息的查全率。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所使用的案管理系统数据内容包含了这三种,在档案表中将这些数据具体划分为全文、电子文件、音视频文件。
(三)检索利用
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检索和全文查阅服务,是档案工作的重要环节。在检索界面输入关键字段,系统会根据关键字段遍览档案表中的信息。检索结果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用户可以在众多条目中找到所需档案。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所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具备检索功能,但不能实现组合检索。系统只能接受一个检索词,符合一个条件的档案数量众多,在检索结果中找到所需档案比较费时。而且该系统不能实现模糊检索,检索字段必须小于或等于著录项所录入的信息,否则就显示0条检索结果,不利于检索工作的开展。
(四)统计分析
档案统计是对档案管理所开展的一项工作。一个单位可能接收到来自不同条线、不同要求的档案统计任务。以学校为例,每年开展一次年终档案工作情况总结汇报;每一学期也需要开展总结汇报;地方档案业务指导部门每年开展一次数据统计;教育主管部门不定期开展档案数据统计。每年总共开展4至5次不同类型的档案统计分析,如果没有档案管理系统,管理员必须根据不同的要求,手工清点、统计出这些数据,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手工操作所获得的数据,不能保证其精确性。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所使用的档案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每个大类档案总数的统计,也可以显示每个一级目录下档案条目的数量,但是不能进行分项统计,每次都要结合手工操作来完成任务。
二、档案管理软件功能需求
在全面著录信息和上传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档案管理软件还应当具备组合检索和分项统计功能。
(一)组合检索
组合检索是相对于单个检索词而言的,运用单个检索词往往能够检索到所有包含该词的档案记录,而同时运用多个检索词,可以准确地查询到所需的档案记录,大大减少检索结果,保证查准率,提高检索效率。档案管理系统的组合检索功能,是指同时运用两个及以上的检索词,检索符合条件的档案记录。
组合检索在搜索引擎上有着广泛运用,搜索结果按照与检索字段的相关度排列,排除广告因素,用户可以选取排列靠前的搜索结果,从中提取所需信息。档案管理系统也可以借鉴这一检索方法,基于档案数据库开发组合检索功能,用户可以使用多个检索词,快速查找到符合这些条件的档案。随着时间的推移,单一检索所获得的信息量,也会越来越庞大,要从大量的检索结果中找到所需信息,将越来越困难,组合检索正好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动,搜索词也将越来不精确,档案管理系统可以进一步开发模糊检索功能,系统自动匹配相近词汇,将检索结果按照相关度进行排列,极大减少甄别信息的时间,还可以解决0条检索结果的问题。
(二)分项统计
分项统计常见于excel表格,是指根据若干项目中的某一项目进行数据整理与统计。而档案管理系统的分项统计,是根据用户需求,按照档案记录中的某些特征,对档案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并输出统计结果。
这些“特征”,在档案著录环节已经输入到档案管理系统中,包含所有著录项的内容。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选取其中的一个或多个特征,利用档案管理系统实现智能化统计。
单项统计结果,往往只能统计出具备某一种特征的档案的总数。比如按照年度统计,则显示该年度各类档案的总数;按照大类统计,则显示某一大类的档案总数。业务工作中,用户往往不只需要统计年度或者大类,更多的是需要统计出某一年度、某一保管期限的档案总数或者某一年度、某一大类、某一保管期限的档案总数。比如需要统计2012年保管期限为永久的档案数量,需要档案管理员将2012年各大类中保管期限为永久的档案数目一一相加,才能得出数据。
分项统计功能可以根据用户需求,选取相应特征,对档案数据进行统计,输出结果,可以避免遗漏和重复,获得精准的数据。
三、档案管理软件特性需求
档案管理软件还应当具备一些优良的特性,使其更加容易适应不断应变化的需求。
(一)灵活性需求
灵活性就是对功能模块的可操作性,是指可以对系统进行升级、优化、改良,根据用户需求,开发、设置不同的功能模块,将这些模块进行科学组合,或留有一定的余地,由用户自行选择并安装运用。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所使用的档案管理软件,在应用之初,由于业务工作的有限性,软件功能显得比较充足。随着业务工作的增加和校园信息化建设的普及,该档案管理软件的某些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用户需求,迫切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升级,而系统本身的某些设置,限制了一些功能的运用,渐渐不能凸显档案管理软件的优越性。
(二)智能化需求
智能化依附于软件功能模块的预设,又高于灵活性的要求。智能化档案管理软件,应当可以根据用户的操作习惯和经常使用的功能,建立快捷方式和便捷通道,实现便捷化操作。还可以接收用户功能诉求模块,系统接收后,可进行模块的增加和运行。
1988年,黄远成以铁路货运业务起家,一手创办远成集团,这是中国最早期的物流公司之一,与中国物流同期发展,先后经历了多次变革转型。
黄远成在接受《中国民商》记者专访时表示:“作为一家物流企业,如果有创新的发展思路、创新的模式和创新的服务,那么现在正是大展宏图的好时机,我们会珍惜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性发展机遇。”
转型升级,打造最丰富物流业态
随着以“大、智、移、云”为代表的“互联网+”行动在物流社会设施和物流管理等方面逐步渗透,在此背景下,物流企业将如何立足于自身的服务模式和战略规划深化创新,实现全面转型升级?
事实上,远成集团通过自身厚重的积累顺势而为,在不断探索中发展了多种业务形态,形成了远成综合物流模式,并逐步向创新的供应链管理服务模式迈进,从而实现自身的转型升级。
据业内专家分析,物流行业发展前期一定是快速上升的,上升到一定阶段进入整合期,整合期过后就是相对稳定的平台期,行业将发生内生变化,进入物流大联盟时期,服务高度集成化。这一时期的业务一定是多元化的,只有综合物流的业务模式才能够培育集成化的服务。
黄远成认为,中国的物流业既需要国际化的物流产业与之相匹配,又需要物流企业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转型升级。为适应多元化市场需求以及未来经济走向,企业自身的转型升级显得尤为重要。
全球化思维,深挖物流产业价值
当前世界经济曲折复苏,我国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期新常态,物流业作为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如何适应新常态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成为黄远成面临的新挑战。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全球分工的深化,一方面,物流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国与国之间商品流通的效率。
因此,黄远成提出打造综合物流供应链服务平台,运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放眼全球,广泛布局,深度挖掘物流产业商业价值。
黄远成介绍,“一带一路”战略给物流产业转型升级带来了巨大的发展契机,远成集团的综合物流发展布局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下的物流发展趋势有很高的匹配度,从服务体系的构建到硬件设施的打造,都是着眼于未来中国甚至世界经贸格局下的物流业长远发展趋势。
“我们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京津冀区域都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布局,我们在西南的成都、遂宁,西北的西安、西宁、兰州,东北的沈阳,华东的上海,华南等物流区域枢纽节点,都有物流设施和物流业务的布局。”黄远成告诉记者。
探索智慧物流,敢为人先
解读物流行业,智慧物流是物流行业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结合远成运力平台、移动互联网应用等,黄远成和他的远成集团已经迈出了打造智慧物流企业的步伐。
众所周知,物流成本的高企成为物流企业乃至物流业以及社会经济高效运行亟待解决的大问题。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物流业占全国总GDP的18%,而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则占8%左右。业内专家指出,物流成本高,关键原因在于物流成本复杂,信息化水平低。
近年来,远成集团一直在思考互联网技术的应用,着力从可视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等“四化”为主要手段,探索智慧物流的发展之路。
在电子商务和“互联网+”的刺激下,传统物流企业纷纷转型,融入“互联网+”战略,实现物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升级发展。不论是智慧物流的发展,还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始终改变不了企业以用户为导向的本质。远程集团不仅与用户共享资源,还把自身的智慧化成果推向市场,与整个市场共享。
[关键词]人才培养;岗位需求;专业特色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2)49-0120-02
1我国物流工程人才培养的现状
物流发展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水平的物流主要取决于一国高素质物流人才的拥有量。由于我国物流发展较晚,在物流人才的培养上滞后于经济发展,特别是物流工程专业人才供给缺口很大,已成为制约我国物流发展的瓶颈。
物流人才分为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两类,在物流人才的培养方面,我国目前的情况是物流管理类人才多于物流工程类人才。物流管理在我国发展时间较长,各大高校关于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培养方案也比较完善。而物流工程专业设立较晚,课程体系的构建和培养方案不够完善。有些院校对物流工程和物流管理定义不清,以物流工程专业之名,上物流管理类的课程。我国从2002年设立物流工程专业,大多数院校是从传统的交通运输、机械、信息工程等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大连海事大学的物流工程专业,其前身为大连海运学院航管系在1989年创办的综合运输专业,1994年更名为国际多式联运专业,2002年,更名为物流工程专业。因此物流工程专业的定位多以原有专业特色为基础,专业定位局限在机电、运输、规划和管理的领域,少数高校以信息技术和系统仿真为特色定位。现在物流专业一般设置在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交通学院、机械学院(或系)下面,也有的单独成立物流学院(系)。国内还没有一家院校能够完全涵盖物流工程这一学科的所有领域。
2物流工程的专业特色
物流工程是从系统的观点对物流系统进行规划设计和资源优化配置、对物流运作过程进行计划与控制以及经营管理的工程领域。物流工程与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业工程、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环境工程、建筑与土木工程等领域密切相关,涉及范围广泛,是管理与技术的交叉学科。物流工程的特点决定了物流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课程特色多样性。目前,我国物流工程人才培养专业方向总体上分为物流机械方向,物流自动化方向,物流系统规划,物流信息化方向,物流工程设施方向。
物流工程是一个范围广泛的系统,要使学生在大学四年内学习到物流工程领域的全部知识和技能是不现实的。一方面,在师资队伍上,因为物流工程在我国是个新兴学科,与之匹配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待完善。另一方面,由于大学学习时间和个人学习能力的局限,学生很难在大学四年将物流工程的全部课程学完。鉴于我国高校师资队伍和本科教育时限的瓶颈,建议我国高校结合自身的师资情况和办学特色及学校区域岗位需求制定具体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就IT 类大学而言,由于其具备高水平计算机技术和应用教学方面的师资队伍并配备完善的硬件教学设施,物流工程人才培养应主要定位在物流自动化方向和物流信息化方向,以充分发挥其人才培养软硬件优势。
3IT物流工程人才的岗位需求分析
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得到了越来越多企业的重视,而物流信息化是调整和振兴物流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合理运用物流信息技术,企业可以获得真实和准确的信息,减少市场运营中的不确定性和盲目性,有效地提高产品流通速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现代化的物流系统和设施需要高水平的信息技术的支撑。如自动立体化仓库,自动分拣系统及智能运输系统(ITS)等。不管是物流信息系统的前期的设计和开发,还是后期的应用和维护,都需要大量高端的物流工程信息化人才的参与。
“十二五”期间,我国物流业将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目前物流人才是我国12种紧缺人才之一,随着物联网技术在物流行业的广泛应用,各类物流企业的人才需求缺口在200万人以上。从我国的情况来看,不管是生产类企业,还是专业的物流公司在企业的运营中都在积极引入信息技术提升市场竞争力。而随着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利用现代技术进行物流系统开发及物流相关工作的人员已经成为物流工程专业中炙手可热的人才。
4IT高校基于岗位需求的物流工程人才培养实践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作为大连地区培养IT应用型人才的大学,在物流工程专业的设立上,结合学院区位优势、办学特色和企业岗位需求,将物流工程专业定位在物流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物流系统规划和国际物流上。
4.1结合学院办学特点定位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向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以培养IT 应用类人才而知名的一所民办大学,学院拥有一支强大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的师资队伍和网络实验室等硬件设施。从学院建立之初到现在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IT人才。2007年学院获批设立了物流工程专业。在专业定位上,学院依据物流工程专业特点及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优势,将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定位在物流信息化方向。学院的主要办学特色是培养IT应用类人才,基于学院成熟的IT师资队伍和完善的硬件教学环境,将物流工程人才培养定位在信息化方向,并将该方向细分为开发和应用两个子方向。物流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是学院发挥其资源优势的必然选择。
学院针对物流工程信息化人才培养构建了较完备的课程体系。在物流信息化开发方向主要开设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数据库原理与应用、Java高级语言程序设计、JSP、物流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SAPR/3开发、现代物流技术与装备等专业课程;在物流系统信息化应用方向增加了SAPR/3应用课程。
4.2根据岗位需求培养物流人才
在物流人才培养上注重与企业对接,校企合作和产学研办学理念的实践。学院与海尔、汇聚等企业合作,为企业培养定制化物流信息化人才,较好的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对接。并通过ERP系统的培训,培养学生对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和维护能力,满足企业对物流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在教学上,通过各种物流信息系统的相关软件实践教学,模拟企业真实环境,提升学生的物流岗位能力。并通过SOVO公司和物流协会及社团,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3基于学院区位特色丰富专业内容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地处美丽的滨海城市大连,大连由于地处沿海,国际物流公司和货代公司数量较多,因此对高端国际物流及港航物流人才的需求较大。学院根据这一区位特点将国际物流作为物流工程专业的辅助方向,在物流工程专业开设了国际贸易和国际物流与货运的相关课程,培养其从事国际物流业务的岗位能力,扩展学生就业方向,方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相关的工作岗位,更好满足和适应社会需求。
4.4设立管理类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物流工程是技术和管理的交叉学科,而对于物流工程专业的学生,并不是每一个学生对技术和管理都感兴趣,有些学生喜欢学习技术,而有些学生喜欢管理,所以学院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大方向下,又开辟了供应链物流业务运营管理方向的培养目标,以弥补管理能力强而技术较弱学生的需求,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优势,扬长避短。
在供应链物流业务运营管理方向主要开设了生产运作管理、采购与分销管理、运输与仓储等课程,这些业务类课程丰富了物流工程专业学生知识结构,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5结论
IT高校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应结合学院的办学特色及自身的资源禀赋,根据区位优势和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构建课程体系。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物流工程人才的培养上,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基于社会岗位需求和学生特点制定了独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法,为我国IT类大学物流工程人才培养提供了鲜活的实例。
参考文献:
【关键词】工程项目物流;运输方案;优化
工程项目物流是指在水利水电、石化、冶金等大型建设项目中,通过大型货物和设备的运输为基础平台的物流活动。目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形式的逐步发展,全球范围内大型跨国公司不断发展,工程物流概念和配置措施不断应用在各种工程建设中。但是由于目前国内外对工程物流的深入研究不足,成果较少,研究的广泛性和深入性都无法满足当前工程物流的运输管理要求。随着近年来工程物流事业的迅速发展,各个学者和专家逐渐开始关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优化。
1、运输方案优化选题
当今的世界是经济一体化的世界,全球范围内各种大型物流公司不断兴起,为各种大型工程项目所需要的设备和生产资源的配置提供了有力保证。工程项目物流服务是为了满足各种大型建设项目所需要的物流计划、执行和各种控制过程,为各种项目建设工程提供成套的物流解决方案和专业的服务。由于在物流运输中各种设备价值高、运输和装卸风险大,因此就需要在运输方案中进行优化和选择。
2、工程物流的概念
工程物流是一种近年来经物流市场专业细分化形成的物流分支。是一种服务形式,是以工程项目为服务对象并为其提供物流服务的体系。工程项目是一个专业术语,属于项目的一个大类,是以建筑物或者构筑物为目标产出物、有开工时间和竣工时间的相互关联的活动所组成的特定过程。为了满足在工程项目中的各种设备需求和材料需求而进行的物流计划、执行和控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完全解决方案。
3、工程物流特点
工程项目物流由于其专业特性,与其它细分的专业物流领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式有着不尽相同的地方。工程项目物流的独特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物流主体的特殊性
工程项目物流主体的超重、超大、价值昂贵等是工程项目物流的主要特征。由于大型水利、电力、石化等建设项目多是耗资巨大的大型工程项目,其成套设备中的的工程核心设备通常是价值昂贵、重量超重、体积尺寸超大,产生的物流活动和其它货物形式的物流活动具有明显的区别。因此,工程项目物流活动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是大型超限货物及其配套设备的差异化的物流活动。
3.2 物流技术的特殊性
在工程项目物流中,大型货物的跨国运输是工程项目物流的重要内容,其涉及的诸多环节需要通过科学的计算和论证,并通过采用一系列的科技含量较高的手段来实现其运输过程。因此,工程项目物流的技术水平又是物流领域中的高端。
4、运输方案优化原则
4.1 安全性原则
运输方案的安全性是保证物流运输的前提,而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是保证运输安全性的首要条件,它包括人身、设备和被运货物的安全。为了保证运输安全,应首先了解要承运货物的特性,如重量、体积、贵重程度、结构及物理化学性质(易碎、易燃等危险性),然后选择安全可靠的运输方式。
4.2 及时性原则
设备运输的在途时间和到货的准时性是衡量运输效果的又一重要指标。运输时间的长短和到货的准确性对生产的顺利进行影响极大,由于运输不及时造成用户缺货,有时会对客户企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4.3 低成本原则
运输成本是衡量运输系统的综合指标,也是影响物流运输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运输费用似乎和以上的两个原则存在悖反,如为缩短运输时间,选择速度更快的运输方式,一般会引起运输费用的增加。因此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求一个平衡,即保证生产的顺利开展,又要运输系统的成本较低,需要综合考虑全局之后衡量一个最优的方案。
5、制定运输方案的步骤
5.1 方案策划
制定物流运作模型后,即可着手于物流方案的策划阶段。策划的主要内容包含多条运输路线、多种运输方式和多类型运输工具的相互组合即选择,装/卸货物方式、具体实施步骤等。每个方案考虑的内容也各不相同,例如装船方案就主要考虑船舶的类型和货物的配载;运输方案则主要考虑运输线路等因素。制定物流方案的两个必要条件如下:首先,必须满足客户提出的物流需求,其次,物流方案需要必要的、科学的技术论证。满足客户需求是制定方案的首要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对于定性的标准,达到足够满足客户提出的需求即可;对定量标准,则应尽量满足客户需求。论证物流方案是指判别物流方案可行性的具体要求,主要有依据经验判断、数据分析及实验论证。
5.2 运输方案的选择
由于不同工程项目物流对运输的要求也不相同。因此,在社会发展中,选择最佳的运输方式是提高运输质量、保证运输效益的一项重要内容。工程物流广泛采用多式联运的运输方式进行物流项目运输。多式联运是水路运输、公路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等多种方式的紧密衔接和密切协调。优化多式联运运输方式是以满足客户需求为前提,通过最佳的联运方式和运输路线减少物流成本。由于工程项目物流的多式联运涉及多种运输方式且运距较长,所以还需要较强的技术支持。工程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通常基于以下三要素:一是运输的安全,安全性是工程项目物流运输方式选择中的首要要素,也是客户关系的核心问题。二是运输的时间,工程项目物流中对运输的时间有较高的需求,货物是否及时运抵收货地将影响整个大型项目的建设进度。三是运输的成本,即以最低的运输成本完成符合客户需求的物流服务。因此,工程项目物流运输方式的选择是综合考虑上述三要素后,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能符合客户运输时间要求的运输成本最低的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的方案。
研究表明,各种大型工程项目中的物资费用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物流费用甚至占到总成本的60%以上11~41。这一特点决定了建筑物流已经成为建筑业的重要利润源泉。而现行的建设过程材料管理由于缺乏明确的物流管理思想的指导,材料交付不及时、大量的现场存储、不必要的运输和现场处理,不但增加了物流管理成本造成现场的混乱,甚至导致施工中断、计划延迟。因而,若要降低工程项目的成本、提高其管理效率,必须从物流管理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工程项目物流较为复杂,需要原材料供应商、制造商、供应商、业主、设计商、承包商、分包商等各企业间的高度协同。因此,分析与研究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对于提高工程项目的管理效率,促进我国建筑业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 工程项目物流
工程项目物流的实践正在发展,形式多种多样。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们分别对工程项目物流进行定义,但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或者被广泛使用的定义。
2.1工程项目物流的定义
A.Agapiou5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从原材料的获取到最终成为完工的建筑物一部分的物料流。JeanlucGuffond16和FredBorgesdaSilvei7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施工所需各种资源(原材料、产品、设备、
劳动力、技术以及相关信息)的流动,且在此过程中确保这些资源在正确的时间和正确的位置被用来进行生产。显而易见,这些定义都过于零散,不全面。
通过综合已有专家、学者的定义,本文认为,工程项目物流指施工现场所有物料、构配件、设备等的采购、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配送、信息处理等全过程。包括从原材料供应商向生产商提供原材料,生产商向供应商提供建筑材料,供应商向工程承包商提供订购的材料以及材料在现场被运送到施工地点等过程。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指通过施工活动之前及其过程中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活动,寻求在合适的时间、正确的位置、以低廉的成本和较高的质量保证:物料供应、存储、加工处理;计划控制;现场基础设施和设备位置;见场物料管理;以及所有与物流和服务流有关的信息管理。
2.2工程项目物流的特征
相对于传统物流,从结构和功能角度来讲,工程项目物流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 是汇聚型的物流。它是一个单向、汇聚型的物流。所有的材料、设备最终被运送到建筑现场,建造成最终产品185。因而,通常只有材料流入物流却无产品流出物流。
(2) 物流计划不确定性大。工程项目生产过程和运输过程的不均匀性,使资源的需求和供应不均匀。资源的品种和使用量在施工过程中大幅度起伏。这些因素使得建设体系不允许所有材料和构件定期供应。
(3) 不易确定库存和作业层材料。通常情况下,到达现场的材料按事先的布置堆放,并没有在任何系统中登记。有些施工现场,虽然有电子表格记录,但往往由于人工处理滞后于材料移动而有缺陷19Jo建筑工程施工期间,不同工种、不同工序的生产、加工几乎在同一施工现场完成,统计作业层材料情况也异常复杂。
另外,工程项目物流还具有约束性和一次性,其过程协调环节多、复杂,仓储成本高等特点。
3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模型
图2描述了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模型框架。工程项目物流的汇聚性特点决定现场物流是整个物流的核心。且工程项目物流中原材料供应商向生产商提供原材料,生产商向供应商提供建筑物料这两个阶段的管理与传统物流管理相似。因此,本文将此部分省略。
Agapiou15]建立的物流管理框架模型包括材料协调员,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卸载计划四部分。SvenBertelsen等14J引入JIT的概念,采用总物流计划和日耗物料JIT交付计划这两个层级的物流计划方法,控制建筑现场的物流管理。笔者认为这些模型或者不符合工程项目物流的特点,不能紧密结合整个物流的流程;或者只反映了某一部分,不全面。特点决定管理模式,本文认为工程项目物流管理框架应主要包括以下六方面。
3.1业主、设计商和承包商的三重角色
物流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服务,始于设计,终于工程现场安装。工程设计处于物流流程的开端,是物流的确定性因素。工程项目管理贯穿物流管理,同时也是物流的目标。因此,在物流过程中设计商、承包商和业主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建设全过程中,他们任何一方都扮演着三个不同的角色:供应者、过程处理者和客户。如图2所示。业主是设计商的客户,为设计商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要求。通过设计商为他提供的服务,业主审核设计方案和材料需求计划,为承包商提供材料规格等信息。在此过程中,承包商成为设计商的客户,通过设计商的计划和要求,进行施工,为业主提供满意的建筑设施。
为保证工程按期完成设计商、承包商和业主必须高度协同分析在各个环节上的物流信息,合理制定和调节物料需求计划。
3.2物料需求计划
SvenBertelsen采用总物流计划和日耗物料JIT交付计划。本文认为这种方法不适合实际运作。建筑工程的进度计划一般分为总进度计划、单项工程进度计划、年(季)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周进度计划、日施工计划。故本文采用三个层级的物料需求计划方法,即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和日耗物料交付计划。
供应计划指整个项目所需材料、构配件等的计划交付日期,且包括对与每一个供应商材料协调的详细说明。此计划在详细设计阶段制定,并且要详述材料属于哪一个单独工序。制定计划时,设计师、承包商和供应商必须密切合作。因此,要求供应商在设计阶段就进行参与。
需求计划是供应计划的详细版本预测近期所需物料,由所有分包商合作草拟。在施工阶段,承包商、供应商、物流管理小组等有关人员举行材料控制周例会。各方代表要识别提前三周的材料供应,确定提前两周的精确需求,对提前一周的材料供应提出申请,并根据周预测分解以识别每天的材料需求。在下次例会中,根据施工进度以及现场材料的实际情况,依次提出后续的材料申请。必要时,采取纠正措施。
曰耗物料交付计划是对需求计划的补充,仅交付第二天所需的材料。在日耗物料交付计划中采用“组合单元”的概念11(0。一个组合单元就是一包材料,指在建筑现场某一位置、某一工种、一项作业所需材料的集合。因此,日耗物料交付计划就被分成很多个单元。某一组合单元计划由相应材料供应商与材料协调员协力制定。承包商详细说明组合单元数量、材料类型、供应商、接收的承包商,以及计划规定的交付时间、运输方法、交付所需设备和包装细节。由于包括单元的描述及其计划交付日期等所有的细节,承包商也可以在早期向供应商下订单。
供应商按不同的订单和作业及工作区域进行包装,按正确的顺序将组合单元装到准备好的集装箱内。同时为每一组合单元规定一个特定的号码以便识别。单元交付应尽量靠近工作区域。在整个项目材料交付过程中,最好雇用某些固定的司机装货和交付,使他们熟悉现场布置的变化,选择最好的卸货顺序。同时,要求任何错误被立刻、直接反馈给有关各方。因此,必须与供应商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3.3库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准确确定库存非常复杂。文章借鉴制造业先进的管理技术通过跟踪现场仓库收到的材料和从仓库支出的材料建立材料库存信息。跟踪技术要求所有的材料交付都配备一个识别码,贴在交付的材料上。当材料到达或者从仓库取出时,这些识别码用一个跟踪系统来登记。然后,跟踪软件将识别码、库存地点和时间传送到跟踪
数据库。如图3所示。同时建立信息反馈系统。由于此库存数据库建立在跟踪进货、出货基础上,还可以从中获得以下信息:某项作业所需各种物料的位置;某一特定位置的物料;某一次所发货物的位置以及材料在某一特定位置的停留时间。
3.4作业层物料流跟踪系统
由于有些材料直接交付到施工地点,理清库存时,也要确定作业层的材料。因此,要求在材料和作业之间也要有链接。本文引入材料清单(B0M)来解决此问题。一项作业所需材料可以被认为是该任务材料清单(BOM)。例如,某项目作业的B0M如图4所示。将所需信息输入库存信息跟踪系统构成完整的库存信息。
反过来,如果提供了所有作业材料的信息,可以决定项目作业的材料约束。图5表示某一单项工程周计划各项作业及其各自材料之间的链接。当项目作业具备了材料信息,可以发现那些仍然具有材料约束的作业,并且将它们重新计划至往后的日期,同时修改材料需求计划。
3.5供应商的主动交付
本文将物料需求计划分为供应计划、需求计划和日耗物料交付计划。通过早期参与设计过程及局域网,供应商会清楚地看到这三种计划,因而了解即将交付的材料需求。因此,他们可以主动通知项目有关管理人员可能的交付问题,且根据已经发现的材料问题,调整生产计划。此方法使供应商可以被赋予按时交付现场每一作业所需材料的责任。
对主动交付,我们采用项目管理中常用的参数一时间缓冲器,来确保某项作业所需材料不会耽误施工。这样,供应商有了材料需求计划,按照缓冲天数进行交付。如图6某一单项工程周计划。假定项目的时间缓冲器为2天,某供应商交付钢筋所需时间是两天,另一供应商交付砖的时间是一天。则对周五的作业,钢筋供应商应该在作业开始前四天发货,砖供应商则应提前三天发货。
3.6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
鉴于工程项目物流管理的复杂性,本文指出指定一个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经营整个物流的运作,作为现场建设管理的一部分。这个专门的物流管理小组由所有参与工程项目企业的高级管理代表组成,或者称为委员会。此委员会审视整个物流管理过程,解决不可避免的冲突。委员会制定每天的运作计划,提供所需材料,协调单个承包商的工作,跟踪与供应商的合作。其主要责任如下1451:
①准备现场计划,指示交付地点;
②组织计划材料交付的周例会;
③参与且帮助定义“组合单元’,确定需求;
④检查交付到现场的物料;
⑤与材料供应商保持每天碰头,监控材料的交付;
⑥协调普通材料处理设施的使用;
⑦评价供应计划的变更。若确实需要变更材料供应,采取相应措施;
⑧组织收集和归还可再度使用的材料;
⑨浪费处理;
⑩确保有关各方恰当使用物流概念。
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也是建筑材料的消耗过程和有关设备的安装过程。工程项目建设所消耗的建筑材料数量多、价值大,构成工程项目实体的建筑材料和设备价值一般占工程项目造价的70%左右。因此,工程项目物流对保障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建设进度,降低工程造价(或成本)具有重大意义。
物流是指物质实体(商品或服务)从供给方向需求方的流动过程,具体包括运输、储存、配送、装卸、包装、流通加工、保管、物流信息处理等各项活动。按照现代物流的观点,物流是若干领域经济活动系统的、集成的、一体化的现代概念。因此,工程项目物流不仅仅是工程项目物资流通,也不仅仅是工程项目物资的储运,工程项目物流是工程项目各物流功能诸要素包括包装、搬运、储存、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物流信息服务的有机整合。
二、工程项目物流的特点和要求
由于建筑业生产露天生产和项目的一次性特征,决定了工程项目物流具有以下特点。
1.工程项目都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建造的,它受到建筑性质、功能技术要求、地形地质、水文气象等自然条件和原料、材料、燃料等资源条件的影响,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条件下展开,其对建筑材料和设备等的需求在项目之间一般不同,所以工程项目物流具有个性化的特征。
2.一般物流不改变物的尺寸、形状和性质,但工程项目物流中可能要改变物的性质,如混凝土搅拌车运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能维持其原有的运动状态。
3.工程项目物流以施工现场为集中地,分包商、供应商所负责的工程项目所需的各种物料及劳务向施工现场流动。首先,由于现代工程项目尤其是处于城市内的工程项目的施工场地狭小;其次,由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要求工程项目建设尽可能减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再次,由于现代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要求,业主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和进度要求较高,工程项目物流成为工程项目目标实现的前提条件,而对物流的管理不仅涉及物资部门,还涉及进度、概预算、合同管理、质量管理等部门;最后,工程项目施工阶段的物流一般是根据进度计划的要求提出的,其目的在于保障进度目标的实现。所以对工程项目物流的管理要求较高。
4.工程项目的信息流运作活动开始受业主的需求拉动,从前向后传递,所做的施工设计、工程概预算、进度计划、采购计划等等都是业主需求信息拉动结果下产生的。所以,工程项目物流是客户驱动型物流。
5.工程项目的生产要求物流具有准时制供应。工程项目物流如果过早供应到达施工现场,则由于场地狭小,需要花费额外的场地和保管费用,如果供应落后则会影响工程进展,同样影响工程项目目标的实现。
三、工程项目物流各方的关系
业主方是工程项目的总负责人,业主方可以承担物资采购任务,也可以将物资采购任务委托给承包商,也可以通过签订工程合同确定由双方共同承担物资采购任务。
工程实践证明,承包商可能为了赢得工程承包合同而在报价中压低价格。在工程施工后中标的承包商会因为额外的工作和某些变更而提出额外的价格要求,如果不能从质量方面降低成本的话,则只有从材料中寻找机会才能收回项目的真实成本并且获得利润。这显然对业主的投资控制不利。因此,业主和承包商的关系常常是对抗性的。总承包商和分包商之间的关系也类似于上述关系。
由于工程项目的一次性,承包商与供应商之间大多也是不稳定的,其合作大多属于临时性或短期性的,往往竞争多于合作。在承包商选择供应商的过程中,其选择过程往往类似于业主选择承包商。承包商为了能够从众多的供应商中选择最佳的供应商,往往在订约前虚夸自己的供货能力和货物性能,这增加了承包商的甄别成本,而在履约过程中,承包商对于供应则往往能够采取事后把关的办法,承包商难以参与供应商的生产组织过程和有关质量控制活动,相互的工作是不透明的,主要依靠各种标准如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等进行检查、验收,增加了承包商采购部门对物资质量控制的难度。
传统物资采购与供应模式还存在响应用户需求的能力迟钝的弱点,工程需求发生变化时,难以对已用的供求状况进行调整,缺乏应变能力。由于承包商(或工程采购方)和供应商之间未建立合作伙伴机制,容易出现企业的短期行为,不能提供或获得高水平的服务,削弱了各方的企业竞争力。建立工程项目物流的合作关系可以改善或解决上述问题。
四、工程项目物流合作关系的经济性分析
令:Te为需求方平均总费用,为供应商平均总费用,K为每次订货变动成本,K’为每次生产准备费用支出,KC为需求方单位产品存储成本,为供应商单位存储成本,D为项目建设期内所需产品总量,Q为一个周期内的经济订购批量或经济生产批量。则在传统项目管理模式下需求方平均总费用为:
Tc=DK/Q+QKC/2
其经济订货批量为:
需求方平均总费用为:
此时,DK/Q=QKC/2
在不考虑供应商效益的情况下,令供需双方总费用为Tn,则有:
如果供需双方综合考虑,则此时最优数量Q*为:
令此种情况下,供需双方总费用为Ty,则:
可见,Tn≥Ty。由此,供需双方保持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降低费用,提高物流供应的经济效益。
五、工程项目物流合作关系的实施
1.工程项目物流合作关系的可行性。如前所述,工程项目是一次性的,供需双方的合作很可能也是一次性的,所以会有签约前后的机会主义行为。但是,如果从承包商的角度看,由于工程承包企业属于项目型企业,其基本业务是工程项目,所以从企业角度看,其项目业务则又是连续的,所以可以确保承包商和供应商之间的长期合作关系。所以物流需求方必须是企业而不是项目经理,是企业内的所有项目而不是单个的项目。
2.工程项目物流合作关系的实施。
⑴签订长期协定。供需双方为了取得最大的资源效益,在相互信任、资源共享的基础上达成长期的相互协定。这种协定突破了传统的组织界限,在充分考虑双方利益的基础上通过确定共同的目标,建立工作小组,及时地沟通以避免争议和诉讼的发生,培育相互合作的良好工作关系,共同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分担风险,在实现目标的同时保证双方的目标和利益的实现。
⑵建立评价系统。双方共同组建评价小组,由该小组负责建立评价系统。该系统用于追踪项目进展,评价项目的绩效,并将评价结果报告给双方。